時間:2023-03-08 14:51: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5.培養學生認真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連乘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初步學會兩種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連乘應用題的兩種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先分析數量關系再解答.
(1)某車間每班有4個組,每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輛卡車可以裝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輛卡車能裝多少化肥?
2.演示動畫“連乘應用題”
根據動畫演示的內容分別補充問題,再解答.
(1)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個熱水瓶,每個熱水瓶賣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課.
教師提問:復習中的應用題都是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它們的數量關系共同的特點是什么?(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計算.)
把動畫復習的兩道應用題連起來看,讓學生把復習中的兩道題合并成一道題.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板書題目,引出例1.
教師導入:看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會遇到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還會有這樣稍復雜的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共同學習:應用題.(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每個熱水瓶賣35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1)指名讀題,并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繼續演示動畫“連乘應用題”,實物圖逐步轉化為線段圖.
(2)小組討論:你準備怎么解答這道題?并說出解答的思路.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教師巡視,并參與學生的討論.
(3)匯報討論的結果,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賣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賣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個35元,每箱12個,求出每箱賣多少元就是求12個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賣多少元,就是5個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
板書: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賣多少元,需要知道每個賣多少元和一共多少個.已知每個賣11元,未知一共多少個,先要求出一共多少個.每箱有12個,有5箱,求一共多少個就是求5個12是多少,用12×5=60(個),再求一共賣多少元,就是求60個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書:②5箱一共多少個?
12×5=60(個)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師談話:像這樣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綜合算式,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將這兩種解法分別列成綜合算式.
學生動筆列式,匯報訂正:
35×12×5
35×(12×5)
教師提問: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種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為什么要加小括號?不加行不行?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種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個,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為運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須加小括號,否則運算順序就變了,不符合題意.)
(5)比較、辨析:這兩種解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明確兩種解法的區別是: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種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個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條件也不同.聯系是:最后都能求出來“5箱一共多少元”.
(6)引導學生發現:兩種解題思路的相同點是求一共可以賣多少元.不同點是先求什么不一樣,先求一箱可以賣多少元,是以每箱多少元作單價;先求一共有多少瓶,是以一瓶多少元作單價.)
師生共同總結:方法不同,結果相同.
(7)學生思考:我們用了兩種方法解這道題,怎樣檢驗呢?
(可以互相檢驗,用其中一種方法解答,用另一種方法檢驗.)
三、嘗試練習.
學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個教室,每個教室裝6盞燈,一共安裝多少盞燈?(用一種方法解答,然后用另一種方法檢驗.)
(1)指名讀題,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獨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
(3)訂正:說出解題思路,再列式計算.
解法1:每排安裝多少盞燈?
6×4=24(盞)
3排安裝多少盞燈?
24×3=72(盞)
綜合算式:6×4×3
=24×3
=72(盞)
答:3排安裝72盞燈.
解法2:一共有多少個教室?
4×3=12(個)
一共安裝多少盞燈?
6×12=72(盞)
綜合算式:6×(4×3)
=6×12
=72(盞)
答:3排安裝72盞燈.
(4)檢驗.師:我們可以從中任選一種方法解答,而另一種方法來檢驗.從小養成做事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四、鞏固練習.
1.小明的集郵冊中,每頁貼3行郵票,每行帖5張,3頁一共貼多少張郵票?(用兩種方法解答)
2.兩個小組割青草,每個小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用兩種方法解答)
五、總結歸納.
教師提問:(1)這節課學習的應用題有什么特點?(板書:連乘應用題)
(2)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
練十二第2題
兩個運輸隊運沙子,每隊運3車,平均每車重5噸.一共運多少噸沙子?
練十二第3題
張莊小學新蓋9間教室,每間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8塊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塊玻璃?
板書 設計
探究活動
小小采購員
活動目的
通過制定購物計劃,進一步理解連乘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活動內容
1.制定購物計劃.
“六一”兒童節到了,學校要給參加游藝活動的同學買獎品.這個任務分給三年級每班去完成,每班分配200元,想想:買什么?買多少?共需要多少錢,200元夠不夠?和同學一起議一議.先調查、再制定一個計劃表.
2.比比誰的計劃好,這個任務就交給誰.
3.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購物.
看看,在超市里,你會遇到那些數學問題?
初步認識計算機4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信息與計算機
2.計算機在現代社會中的廣泛應用
3.讓學生感受計算機,激發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教學內容及順序安排
1.對信息的初步認識
2.計算機的組成、應用、類型、發展
3.機房規則,使用計算機的道德。開機、關機,會用快捷方式打開應用程序
4.用計算器計算,查看日歷和時鐘
教學建議
將學生帶入機房,讓學生看看、摸摸、開開、用用計算機,用視頻和動畫演示、講解信息及信息與計算機的關系,了解計算機的應用,或讓學生走出教室去實地參觀考察。
鼠標操作4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鼠標
2.比較熟練地操作鼠標
教學內容及順序安排
1.鼠標的種類
2.鼠標指針
3.鼠標的指向、左單擊、雙擊、拖動、右單擊
教學建議
鼠標操作是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礎,學生一定要比較熟練地掌握鼠標的指向、單擊、雙擊和拖動。為了使學生在練習時不覺枯燥,可以用紙牌游戲,或游戲式的其他學科的學習軟件,讓學生在游戲和學習中熟練掌握鼠標的使用。
畫圖 8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使用繪圖軟件,并能用一些簡單的工具繪畫
2.將美術課和信息技術課進行有機地整合,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
3.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教學內容及順序安排
1.會從快捷方式進入“畫圖”并會退出;了解畫圖窗口的組成
2.用彩色鉛筆繪畫、寫字并用橡皮進行修改
3.用不同形狀(大小)、顏色的刷子進行繪畫、寫字。新建畫圖區、在默認位置下打開和保存畫圖文件
4.調整畫布的大小和位置,用噴槍噴彩色顏料,撤銷與重復
5.用顏色填充工具畫彩色畫,放大鏡的使用,設置畫圖的背景色。隱藏與恢復工具箱、顏料盒和狀態欄
6.用矩形工具、圓形工具、圓角矩形工具畫幾何圖形
7.用直線、曲線、多邊形工具繪圖
8.學會使用幫助功能,提高操作技巧,綜合練習
教學建議
繪畫是小學生很感興趣的,可以很直觀地表達他們的思想,建議用任務驅動的方法,并與美術、語文教學緊密結合,比如將語文課中的語言描述用畫表現出來;或者讓學生創作一幅有故事情節的畫,然后將故事講出來;繪畫時要與已有的美術知識如構圖、色彩等結合起來。
鍵盤操作6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鍵盤
2.能正確地操作鍵盤
3.保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毅力
教學內容及順序安排
1.了解鍵盤的分區:打字鍵區、功能鍵區、編輯區、小鍵盤區。主要掌握打字鍵區。操作鍵盤的正確姿勢和指法
2.基準鍵的練習
3.基準鍵和上排鍵的練習
4.基準鍵和下排鍵的練習
5.Shift鍵和常用符號!、@、#、$、(、)、、?、%和數字鍵的練習
6.綜合練習
教學建議
鍵盤操作是學習、應用信息的基礎和關鍵,但又是最枯燥、單調的練習。為了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選擇一些專為小學生設計的、畫面精美的并將打字練習融于故事中、競賽中的軟件,練習設計難易適度,有梯度,學生可以隨意選擇練習內容、能滿足學生個性的軟件,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漢字錄入10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Win98
2.學會用智能ABC輸入法輸入漢字
3.初步認識字處理軟件Word
4.深入學習繪圖軟件,提高繪畫的技巧與能力
教學內容及順序安排
1.認識Win98桌面及組成,桌面圖標的打開和關閉,認識窗口及對窗口進行操作,“開始”和軟件的啟動
2.會用兩種方法打開Word,認識Word窗口, 進入和退出中文輸入法狀態
3.用全拼方式輸入單個漢字
4.用全拼方式輸入詞組,自造詞
5.用智能ABC的簡拼方式輸入詞組及標點符號的輸入
6.用計算機寫作文,在桌面上建立自已的文件夾,并將所寫的作文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夾里
7.打開保存的作文,對作文進行文字修飾,設置字體、字號、修飾,文字對齊
8.用文字工具在畫圖中輸入漢字并對漢字進行字體字號的設置
9.選定、裁剪工具的使用,對畫進行剪切、復制、粘貼,透明與不透明處理
10.進行翻轉、拉抻、扭曲、反色等特殊處理
教學建議
漢字錄入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練習比較枯燥,建議教師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以保持學生的興趣,比如用有趣的練習軟件,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和其他學科進行整合,將繪圖和漢字錄入結合起來,比如自編連環圖等。
對以上安排的幾點說明
1.教學內容的確定
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習興趣,感受信息技術在學習、生活、社會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初步的信息素養,而不是系統地學習計算機原理。上述教學內容的確定以《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為依據,但又不是完全按照《綱要》所指定的信息技術初步、操作系統簡單介紹、用計算機畫畫、用計算機作文、網絡的簡單應用、用計算機制作多媒體六個模塊來選定教學內容,而是根據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和信息技術的教學起點來組織教學內容的。
2.教學內容順序的編排
教學內容順序的編排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本文的這種編排打破了《綱要》中六個模塊的順序,重新建立起新的順序。
3.計算機知識本身的特點
以上六個模塊之間沒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除了必要的基本操作能力(如:開關機、鼠標操作、漢字錄入等)外,這幾個模塊之間沒有嚴格的先后次序之分,可以把任何一個模塊作為學習的起始切入點。本安排將畫畫兒作為學習的切入點,更符合小學生的特點。對小學生來說,模塊內是有難易之分的,入門學習都比較簡單,但是學習越深入就越困難,對文化知識基礎的要求也越高,所以我們打破了模塊化的教學安排。
4.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學內容的編排順序應遵循教學論的原理,要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基礎,按照先簡單后復雜、先形象后抽象的原則來安排順序。如果按六個模塊分開單獨學習,對學生來說將是簡單―復雜―簡單―復雜這樣一個循環過程。這就違背了教學論的原理。應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先學習一個模塊中簡單的能接受的部分,然后放下這一模塊,再去學習其他內容。
在初始階段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讓學生去感受計算機,體驗計算機在學習、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讓學生打一些益智的游戲,用一些輔助學習的軟件去改變常規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游戲中逐漸認識計算機,掌握鼠標的操作,并體會到計算機在學科學習方面的初步作用,對計算機的幾大部分,操作系統的桌面等等有一些感性的認識。
第二階段,讓學生學習用計算機畫畫兒,小學中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豐富,而抽象思維能力還較低,他們很善于用圖畫來表達他們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們的思想。過去他們都是用筆和紙來表達他們的思想,現在將計算機交給他們,作為展示自己思想的大舞臺,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渡,他們會發現計算機是那么神奇。計算機繪畫的色彩鮮艷,操作方便,表現豐富,便于修改,還有豐富的素材供他們選用,真是神奇。他們會學習興趣大增,學習愿望更強。
2、發現公用設施被損壞的情況能夠用合適的辦法解決。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通過公用設施的自述,告訴大家公用設施的作用。從而喚起大家對公用設施的保護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公用設施,知道這些公用設施的作用,愛護公用設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損壞。
教法建議:
1、通過各種手段盡可能地讓學生多認識一些公用設施。
2、選取典型事例,最好是真實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公用設施的作用,知道公用設施和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學生自覺保護公用設施的意識。
3、選取現實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辨析,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4、加強學生公德意識的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5、本課教學不過多展示公用設施被破壞的情況,也不引導學生過多地對此種現象進行議論,以免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
教學設計示例
第九課公用設施的自述
教學目標
認知:
1、認識生活中常用的公用設施,并知道它們的作用。
2、知道要愛護公用設施。
情感:
要自覺愛護公用設施,對破壞公用設施的行為感到氣憤。
行為:
1、能夠主動愛護公用設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損壞。
2、發現公用設施被損壞的情況能夠用合適的辦法解決。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公用設施,知道這些公用設施的作用,愛護公用設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損壞。
[教學過程]
一、看錄像找公用設施(使學生知道什么是公用設施)
同學們,20__年奧運會就要在北京召開了,你們有沒有發現,北京越變越美了,還增添了很多公用設施。請你仔細觀察,錄像中有哪些公用設施?
(播放錄像,內容是生活中常見的公用設施:路燈公用電話車站牌紅綠燈道路公廁公共汽車垃圾筒閱報欄公園長椅……)
小結:大家找的這些,在公共場所,供大家使用的設施就是公用設施。
二、用議論加自述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公用設施的作用。
1、同學們對身邊的公用設施很熟悉,公用設施是個大家庭,我們剛才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公用設施為我們提供了哪些方便呢?聽,有位公用設施小代表在向我們做自我介紹呢。請你猜一猜這種公用設施是什么?
(播放課件內容為教材中的第二段路燈的自述但不出現路燈的名字)
2、現在,老師請同學們來作公用設施小代表,假如你是公用設施中的一員,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方便。(教師這里為你提供了一些參考,你也可以選擇屏幕以外的公用設施向大家介紹。)
3、聰明的孩子們,趕快向你周圍的同學介紹一下吧。(小組內互相介紹)
4、請同學到前面來給大家介紹。
(在學生介紹過程中老師進行補充)。
如:車站牌 最近,在市區內出現了一種電子車站牌,這種車站牌通過電子技術可以隨時顯示即將開來的公交車所在的位置,進一步方便了乘客。
公廁 近年來北京市政府花費很大財力物力新建了許多公共廁所,而且,今年北京市的公共廁所取消了收費,進一步地方便了市民,真是可喜的變化啊。
……
三、從側面讓學生體會公用設施的作用。
聽了小代表的介紹,我們知道了公用設施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方便,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公用設施,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
學生操作課件:見書中的主圖。(叫學生將公用設施移走)
小結:如果沒有這些公用設施,我們就好像回到了偏遠的農村。公用設施對于大家的學習、生活太重要了,我們真的離不開公用設施。如果沒有它們,我們的學習生活會非常的不方便。
四、聯系實際指導學生愛護和保護公用設施。
1、看來公用設施不可少,我們生活離不了。那我們怎么對待公用設施呢?(愛護)
和周圍的同學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愛護公用設施。
請同學向大家介紹愛護公用設施的好辦法。
2、如果遇到了以下情況,我們怎么辦?
(播放錄像內容是公用設施被破壞的事例電話亭被損壞車站牌被損壞井蓋被偷垃圾筒被破壞)
小結:遇到公用設施被損壞的情況,如果是我們力所能及的,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來解決,愛護公用設施要從小做起,如果我們解決不了,可以咨詢一下,問問老師,家長或者旁邊的大人,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我們在使用公用設施時要小心使用不損壞。
(在敘述同時用課件出示板書:愛護公用設施要從小做起、要小心使用不損壞、自己不能解決時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五、結合實際,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愛護公用設施的重要。
1、老師知道同學們愛護公用設施的意識都很濃,公用設施一旦被損壞,受到影響的將是我們自己。如果到了20__年,世界各地的朋友來到中國,看到這些被損壞的公用設施,會怎么想?
2、學生自由發言。(學生進行大膽設想。)
小結:快不要再設想下去了,這后果太嚴重了,那我們怎么辦啊?
(愛護公用設施)
3、愛護公用設施不僅是一個人守公德的表現,而且體現著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反映著國民良好的精神風貌。20__年,奧運會正一天天向我們走近,隨著社會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公用設施來到我們身邊,為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方便。只是我們小學生愛護公用設施就行了么?
(不行要讓大家都來愛護公用設施)
4、你有什么辦法讓更多的人來愛護公用設施呢?快和你周圍的同學商量商量吧。
(小組討論)
(生會提出上網做電視節目等)
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是想向人們發出倡議,讓大家都來愛護公用設施,對么?
真好,你們和老師想到一塊去了。
5、老師這里有一份倡議書的底稿,請同學們一起來完成。(倡議書附后)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請同學讀一讀自己組的倡議書。
小結: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倡議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現代媒體,傳遞給大家,這樣,不僅我們自己提高了愛護公用設施的公德意識,而且是讓更多的人都來愛護公用設施。
相信我們這么做了,到了20__年,我們 會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奧運會。
6、放錄像內容是優美的環境,生活中的常見公用設施。
六、總結全課。
同學們,公用設施服務為大家,愛護要靠你我(生一起說他)好了,同學們如果你還有更好的辦法來愛護公用設施或者有問題想和老師討論,你可以給老師發電子郵件,這里是老師的郵箱地址。(課件出現郵件地址,和學生建立更廣泛的聯系,提高教學實效。)
附件:
倡議書
親愛的朋友們:
隨著20__年奧運會的臨近,我們的北京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了。在我們的生活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公用設施,它們為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了方便。愛護公用設施是每一個公民守公德的表現,也反映了我們國民的良好精神風貌。為了使公用設施更好地為大家服務,希望您
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不高不僅與他們的年紀有關,而且和他們自身的情況相關。因此,在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時候應該分情況討論。根據每個小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制定不同的標準,保證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斷提升,不能好高騖遠。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需要從小就將基礎打好,通過大量的練習維持。許多二年級小學生不能踏實學習,貪玩,更應該保證這些小學生每天的數學計算題練習量,保證訓練的效果。同時,學生家長、教師及學校三方應該同時對小學生的學習進行監督。盡管大部分學校都在強調家校互動,但是實際開展情況并不樂觀。我們還應該注意到的是,學生的能力不只是數學學習的能力,還有其他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切忌以偏概全,更不能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就放任自由,不對其進行教導。在這個問題上,所有小學數學教師都應該做到一視同仁。由于小學生年紀尚小,心智不成熟,生活上學習上許多方面都未曾接觸,并不了解,所以數學教師對于那些反應不快的小學生應該給予更多的耐心與重視、鼓勵。
2.培養三年級學生良好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發展及日后的提高。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嚴格要求學生按照課堂秩序進行認真聽講,緊跟數學老師的思路,課下獨立完成作業。并且要求學生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練習中要學會獨立鉆研問題,通過邏輯推理,獨立解決,不要隨便請教他人或驗證答案,要自己做到對結果有把握之后再請老師評判。同時自覺檢查、驗算的習慣也是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計算的時候,培養小學生養成先看后想,再算再驗證的習慣。其實就是掌握正確的計算順序,首先看清題目中的數字及負號和要求;然后思考應該使用什么方法解答這個問題,解答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計算的先后順序,等等;再進行計算,在計算過程中要細心;最后進行演算驗證,發現自己在數學計算中存在的問題并改正。在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對小學生的書寫格式進行正確指導,讓小學生從小就養成規范書寫的好習慣。這樣可以減少計算過程中出錯的幾率。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還應該注重對口算能力的鍛煉。筆算以口算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之上發展,如果沒有口算,筆算也就無從說起。實際上,小學生的筆算能力可以從其口算能力上反映出來。在口算時,記憶和思維同時活動,因此合理進行口算訓練可以促進小學生的思維發展,增強其記憶力。
3.強化三年級學生計算能力訓練
在小學生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算理與算法的關系。在課堂上,應該多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究,對算術理論進行理解,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計算方法之于問題就像鑰匙之于鎖,而算術理論又是計算方法的理論依據。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要做到理論與方法相輔相成,但實際中并非如此,許多教師過于強調計算方法的多樣性,而忽視算術理論的探討。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因此,在數學計算課堂上,計算方法和算術理論應該同時教給學生并讓其掌握。例如在進行乘法交換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計算時觀察數字特征,總結出在什么時候可以使用加法交換律,什么時候使用會讓解答過程變得簡便。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290-01
小學數學優質課堂就是指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功效,立足人才培養目標,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在目前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優質課堂的特征進行研究顯得很有必要。
一、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特征的研究意義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在課堂教學。所以首先我們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在課堂這塊教學領域,素質教育才有可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和實施。目前素質教育的實施效果是普遍受人們關注的一件大事情,只有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各種手段提升教學品質,才能讓素質教育實施受到實質性的效果。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需要有優質的課堂教學作為支撐。優質教學的本質就是基于教學實踐、不斷豐富教學實踐的過程。其次,優質課堂教學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學生對小學數學課堂的認識和理解,能幫助他們理清小學數學知識結構,從而更好的學習數學文化知識。再次,研究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特征有助于推進目前教學領域的教學改革進程。小學數學教學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經過一代又一代教學工作者的努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每一個年代都有其自身的教學特征,其中也不乏優質的教學課堂案例,這也說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是一塵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而不斷變化的。因此,教育改革才顯得尤為重。其改革的本質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不斷的教育改革,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優質。
二、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雖然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但是,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普遍表現為教學效率不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教師傳授知識的形式過于古板。在優質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對等的,就是說在教學中,兩者都都很重要,而且應達到某種程度上的平衡。但是就目前的教學形勢看,這種關系顯然還沒有形成。我們往往看到是,教師在教學中地位比較高,這是片面強調其作用的結果。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應為課堂上只有教師在講,而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沒有相互之間的有效互動,當然不可能有好的教學效果;②過于注重傳授知識這種形式,而沒有體現教學本質。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往往一味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比如在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四年級上冊)時,老師可能只重視對概念的講解:“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著兩條直線相互平行”等,讓學生死記硬背,而不重視后面結合實際生活的有趣的習題:“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的例子。”這種這種只重結論不中過程的課堂教學不利于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③教師不注重實際課堂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師往往根據已經編制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這無可厚非,但是教學的目的并不是簡單的完成教案上的教學任務,而是培養真正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教師不應該只停留在刻板的教案上,應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改進教學方法,以實現教學目標為出發點,在實踐中不斷修正教案,否則,只會培養出缺乏創造力的學生。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一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始注重教學方法的調整,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很多利于幫助學生學習的實踐活動,比如小組合作式教學模式,為小學數學優質課堂教學發展開辟了道路。
三、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特征解析
1、學習氛圍輕松活潑
課堂教學氛圍很重要,一般在學生的內心深處都對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有較深的渴望。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從某種程度上講,課堂上的教學氛圍直接影響著其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優質課堂教學中,教師會經常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并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挖掘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點。比如在進行小學三年級下冊“制作年歷”這一節教學時,教師在講解制作步驟后,讓學生分組自己動手制作,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動的特點,用實踐的方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在實際動手作業中,帶著問題進行探索,培養其實際動手能力的同時,也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另外教師用輕松使得語調向學生講訴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程的學習。例如在上到二年級上冊“長度單位”這一課時,向他們講訴古代人是如何用身體測量的等等。通過各種實踐教學活動和講故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培養,對學習感興趣后,其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2、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師
小學數學優質課的建立,教師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即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認清自己數學學習上的不足,然后幫助他們不斷改進,最終實現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全面提高的教學效果。當然,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教師需克服各方面的困難。因為每個學生的個人發展情況都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教學。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建立同學生之間的友好感情,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鼓勵學生在理解書本知識的基礎上,鉆研更深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為他們創造有利的發展條件。
總的來說,小學數學優質課堂教學應該注重以下幾方面特征的解析:①能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技能與發展數學邏輯思維能力;②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③給學生布置合理的家庭作業;④課堂上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課堂氣氛活躍;⑤教師面向全體,根據不同學生特點進行個別指導等。只有充分了解了小學數學優質課的特征,才能在實際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為全面發展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教師上好課的關鍵是備好課。備課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但由于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不夠充分,上課時照搬現行教案,忽視了對新教材編排結構、呈現形式和實質深度的解讀;忽視了數學思想方法和練習功能的挖掘;忽視了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征,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打造高效課堂,筆者做了如下嘗試:
一、熟練掌握數學教材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通覽小學數學的全部教材,了解掌握小學數學教材的全貌,弄清各冊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明白編者的整體思路和編排意圖;理清各冊教材中的知識、能力和思想教育的著力點和呈現層次;弄清所教教材中各單元小節的地位、作用、比重和知識能力基礎;弄清所教教材的各個知識點的教學目的和具體要求,找出重點、難點、關鍵,再精心設計教學。如五年級《分數的意義》一課,首先要通過深入教材、鉆研教材,品味教師用書的每句話,并對三年級分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認真研究,看看三年級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已達到什么程度?五年級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的知識基礎是什么?本節課重點解決什么問題,難點又是什么?經過深入研究,再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經歷分數意義的概括過程,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2)使學生在理解分數所表示的意義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數與生活的聯系。因為學生在三年級已經認識了把一個物體或多個物體平均分并用分數來表示,而且能熟練的用圖表示分數,所以涂色操作就不是本節課的重點,它只是幫助理解分數的意義。教學中如果再花費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涂色,對學生的思維就沒有提升,這樣的操作學習是低效的,因此只有讀懂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二、切實了解學生情況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發展,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在教師教育教學的影響下,通過自身活動實現的,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知識基礎和理解水平,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家庭環境和思想狀況,再精心設計教學。教學中,究竟要了解學生什么呢?其實,《標準》里講得很清楚:數學課程“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
我們成人在寫東西或者看書的時候,外面就是打雷、下雨或者鄰居家吵架,根本影響不了,該干什么還干什么。但是,小孩子不一樣,教室外面飛過一只小鳥,或下雪了、下雨了,他們會齊刷刷地伸頭去看,這就是心理特征。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成人的心理特征有著相當大的區別。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我們才能設計出優秀的教案。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絕大多數教師在學生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就立即引導學生比較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與長方形的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長方形的面積,進而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學生看起來在操作,但是大多數是在執行命令,極少有人去想為什么這樣做?對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公式理解必然膚淺。如果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將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教師追問這樣的兩個問題:(1)為什么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呢?(2)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剪拼成長方形嗎?讓學生再次通過思考、交流促使學生將外在操作與抽象思維結合起來,使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還滲透了轉化、歸納的數學思想,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合理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措施和手段,對學生的學法起著主導作用,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狀況和自身條件選擇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方法要恰當選擇,要有利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探索,主動求知,要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加強對比辨析和系統整理,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要重視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注意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互助合作。作為教師,設計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所選教學素材是否對學生有興趣;(2)重難點是否突出;(3)教學活動是否合理;(4)練習設計是否有針對性等。如《除法的初步認識》一課,在引出除法前設置了“平均分”課題。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想想、說說等大量的實踐活動,知道什么是“平均分”、怎樣分。讓學生經過充分的實踐,全面認識“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為認識除法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知識。在此基礎上,再認識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形成風格,追求自我
備課時,除了深入研究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情況,還要做好課前準備,精心上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課前準備好本節課要用的課本、練習本、筆等,以免在上課時浪費時間;上課要精心,抓好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性。課堂上要惜時如金,堅決杜絕浪費時間的行為,要學會節約時間。上課要守時,不要遲到,更不允許拖堂。一堂課一般由復習、講解、練習三部分構成。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力爭在最佳的時間內教學完關鍵內容;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即聽課習慣、做題習慣、提問習慣、檢查習慣等。一節精彩的課,學生沒有認真聽、沒有認真練、沒有真正參與,學習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為教師,必須注意長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玩東西,不亂說話,不寫與本節課無關的作業,認真傾聽同伴說話,做題時不與同桌說話,不看別人的作業,多動腦,積極發言,不懂就問等好習慣。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總而言之,教師要學會全方位、多視角地分析教材,活用教材,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節課,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使課堂教學的創造性得以實現,使自己每一節課的教學都成為教學效率最高的課。
在訓練培養任何一種良好學習習慣之前,我都要講清楚“要怎樣做”同時還要講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也就是這樣做的意義和作用。例如:了解教育學生規范的書寫數字,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我用一些生活中由于書寫數字潦草、馬虎而造成重大損失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教育,同時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事例中由于數字潦草,馬虎而造成的錯誤和損失。又例如:多位數的四則混合運算比較枯燥,我采取競賽,達標測試等多種形式的訓練外,還跟學生講清不經過一定的數量的練習是無法形成技能技巧的道理。學生曉明意義,學習情緒才會穩定,才能認真地進行練習。
二、緊密結合教學過程,嚴格要求,耐心培養,持之以恒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形成過程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細致的過程,教師必須耐心指導,持之以恒。例如課前準備,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師應要求全班學生課前準備工作。讓學生做到這一點,要提出具體要求,經常檢查、督促、講評。我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課前準備訓練中,采用多表揚、多獎勵的措施。例如:上課鈴聲停止前,誰組將課本、練習本及必需的文具準備好,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就會給該組表揚并每人獎一朵小紅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使學生逐漸“習慣成自然”。
由于學生入學前的教育環境不同,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表現不同的學習行為。對于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好習慣,我及時進行表揚;對于一些不好的習慣,及時指出并予糾正。例如,在批改作業時,對于書寫美觀、格式規范、計算正確的作業,我都要在作業上寫一些鼓勵的語言,例如:“好”,“真棒”,并在封面作標記,在學期末對于作業一直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并在教室一角將這些展出,從而使學生養成認真做作業的良好習慣。在這個訓練培養的過程中,我還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逐步提高要求,經常變換獎勵的方式,促使學生有更高的追求,讓好、中、差的學生同時進步。
三、抓好關鍵時期的培養,反復抓、抓反復
在小學階段,三年級是一個關鍵的時期。三年級學生的自主性增強,對于在低年級已基本開成的一些習慣會出現反復。例如,在低年級寫豎式時用尺子劃線,到了三年級,學生就不樂意用尺子畫線而是隨手畫線,這時就要重新強調,又例如,學生在低年級用鉛筆,寫錯了可以擦掉,重寫,而到了三年線,學生開始使用鋼筆,作業整潔就比較困難,所以在低年級盡量少用橡皮擦的習慣。另外,由于模仿大人的心理,三年級學生寫字也不像低年級規范,開始寫潦草字。因此在三年極就要強化低年級時進行的訓練,使學生對已形成的良好習慣,得到鞏固。
四、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注意教師的表率作用
我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許我們在課堂上重復講書,我們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體的政治理論學習,還注意從書本中吸取營養,認真學習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
二、教育教學方面:
這學期主要擔任三年級3班的數學教學和副班主任工作。因為已經接手第二學期,學生的思想、學習以及家庭情況等我都一清二楚,并且教材經過上學期的摸索,對教材比較熟悉,所以工作起來還算比較順利。一學期以來,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加大新型教學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表現在:
1、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在制定教學目的同時,我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編寫教案,并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
2、注重課堂教學效果。我針對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通過各種游戲、比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得以自由健康的發揮。
3、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培優扶差是一個學期教學工作的重頭戲,對于后進生,我總是給予特殊的照顧,首先是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然后是在課堂上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大力的表揚,課后多找他們談心、交朋友,使他們懂得老師沒有把他們看扁,樹立起他們的信心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最后是發動班上的優生自愿當后進生們的輔導老師,發揮“小干部”的大作用。這樣,他們學得輕松,進步也快。
4、我布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通過互聯網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吸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并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作為三年級3班的副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嚴要求,高標準”的指導方針。
這學期班主任工作最使自己滿意的是與家長的聯系溝通工作。這一學期,我主動與家長通過電話、校訪等方式進行密切聯系,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與生活情況,也向家長匯報其子女在校的情況,爭取與家長的教育思想達成一致。當家長對我的工作提出意見的時候我非常樂意接受,并且調換角色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結果,絕大部分的家長對我是非常信任和尊敬。
總之,教育工作,是一份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摯的淚水,但同時我也收獲了充實與快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用心去教誨我的學生,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使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從1994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以踏實、認真的態度工作。因此所教的班級數學教學成績都是年級第一,縣抽考我所帶班級數學教學成績是全縣第一,及格率是100%。通過努力,我還獲得以下榮譽:
1、在綿陽市中小學美術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榮獲市級一等獎。
2、在綿陽市學校藝術教育科學論文中榮獲市級二等獎。
3、在綿陽市中小學美術新課程優秀課展評活動中榮獲市級二等獎。
4、在綿陽市中小學美術課堂作業評選活動中榮獲市級優秀輔導獎。
5、指導學生創作的美術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公開發行期刊《劍南文學》上發表。
6、指導學生創作的美術作品多次在省優秀刊物《青少年文學》上發表。
7、獲得第三屆“安縣十大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8、在自治縣中小學遠程教育資源教學現場數學賽課活動中榮獲縣級特等獎。
9、在安縣小學數學論文評選活動中榮獲縣級一等獎。
10、在安縣小學數學教學方案評選活動中榮獲縣級一等獎。
11、在四川省第二屆“西部陽光”少兒美術作品評比中榮獲縣級一等獎。
12、多次在安縣中小學美術教學方案設計活動中榮獲縣級一等獎。
13、在安縣小學數學說課比賽中榮獲縣級二等獎。
14、多次給縣教研室、進修校辦的培訓班獻課。
15、因我在地震中的積極表現,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16、多次評為縣級、校級優秀教師、先進個人。
在七一實驗小學,我擔任3年級3班的數學教學和副班主任的工作。我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在同事的幫助下,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首先,讓孩子喜歡上作為數學老師的我,進而喜歡上數學,讓他們不懼怕數學,把數學學習當成游戲,增加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這次縣統考數學成績從原來的最后一名上升為第二,及格率為100%,我讓他們相信自己有上升的空間。
其次,讓家長信任我,放心把孩子交給我,并積極支持我的工作。
在這一學年中,我積極與班主任配合,做好班集體的工作,衛生與紀律評比多次獲得第一名,由于嚴格管理,我們班以班風好、學風好獲得《優秀班集體》的稱號。我個人獲得校級《優秀副班主任》稱號。
一、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學研究的基本資源。
每個教師的手頭都至少有一本教材,因此對教材的研究是最容易進行的,教材研究也是教師最基本的專業能力。研究教材,最關鍵的目標是深入淺出和瞻前顧后。所謂深入淺出,是指教師要從教材內容的表面深入思考,探尋數學知識的發展線索,揣摩教材編者的安排意圖,設計符合規律的教學過程,選擇適合兒童的學習方式。所謂瞻前顧后,是指教師對知識的來龍去脈有系統把握,能對本課學習內容的相關舊知充分了解,對本課知識的后續發展心中有數。
例如,小學數學中“分數”有關知識的教學,教材一般都是分三次進行編排(此處以蘇教版教材為例):首次編排是三年級上冊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著重讓學生了解分數產生的需要,理解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從而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第二次教學是三年級下冊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第三次教學是五年級下冊系統認識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從深入研究的角度來看,教師對分數知識三次編排的教學重點要把握準確,第一次認識分數重在分數的來源以及把一個物體平均分,第二次認識分數重在理解把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第三次認識分數則是幫助學生逐步抽象出分數的意義。從瞻前顧后的角度來看,每一次教學都要把握本課教學的分寸,對于學生已經學過的舊知既要充分利用,又不能“炒冷飯”;對于學生今后要學習的后續知識不要提前教學,以免于“夾生飯”。
在研究教材的方式上,筆者采用的是比較獨特的“大循環教學”。從1987年走上工作崗位到今天,筆者堅持從一年級教到六年級,先后進行了三次完整的大循環教學,目前正在進行第四次大循環。雖然每次大循環教學都需要六年的時間,看上去似乎很慢,但教育本來就是慢的藝術,慢慢積累才能厚積而薄發。通過大循環教學,對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去教一遍。一次甚至幾次大循環下來,教師對整個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體系、編排意圖、前后聯系都能了然于胸,在課堂上就能更好地遷移滲透與融會貫通,學生學到的將是整體性的數學知識,獲得的是對數學的完整認識。
除此之外,研究教材還可以對不同時期和不同版本的教材進行對比研究。筆者所教學的三次大循環,分別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數學實驗教材(1987-1993)、蘇教版義務教育數學實驗教材(1993-1999)和蘇教版課程標準數學實驗教材(2002-2008)。教師研究教材的同時還應該研究課程標準,從教材編排的源頭和依據去發現共性規律。
二、研究兒童
兒童是教學研究的服務對象。
“兒童,一個宇宙,一片星辰。我們帶著好奇,望著他,探索著他。”“教師的大智慧在于對兒童的研究,來自對兒童的認識和發現。因為,兒童是教育的主語;因為,兒童是教育的根據地。”(成尚榮:《認識和發現兒童是教師的大智慧》,載《中國教育報》2012年12月7日)可見,對兒童進行研究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
研究兒童,首先必須研究兒童的思維。因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兒童的思維,具有其獨特規律。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一般說來,兒童是依靠形狀、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則把兒童的思維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其中的“具體運算階段”主要是小學階段兒童的思維狀態,即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具體事物或形象的幫助。我國心理學家朱智賢在《兒童心理學》一書中指出:“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
從兒童的數學觀出發,數學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完成兩次重要轉化的過程:第一次轉化,是把“學術形態”的數學轉化為“教育形態”的數學,即把作為科學的數學轉化為作為學科的數學;第二次轉化,是把“冰冷的美麗”轉化為“火熱的思考”,即把作為靜止(停留在書本、教案上)的數學轉化為作為過程的數學。為了更好地完成第一次轉化,需要老師深入鉆研教材,科學把握學習規律,從而設計出適合兒童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案,這個過程相當于我們平常所說的備課。備課可以是獨立備課,也可以是集體備課,甚至可以把名師現成的教案拿來參考,但是真正重要的是對兒童的了解,設計出符合兒童思維特點的“教育形態”的數學。為了更好地完成第二次轉化,需要教師依據教育心理學原理,選擇適合兒童學習的方式,有效而靈活地組織學習過程,并根據學生的學習進程合理調整教學流程,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思維火花,并把這種火花點燃為火把,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成為快樂之旅、思維之旅、智慧之旅。
三、研究課堂
課堂是教學研究的主要陣地。
每個老師幾乎每天都在上課,課堂研究既是家常便飯,也容易“審美疲勞”。對課堂的研究需要的是大膽實踐與不斷反思。循規蹈矩與一成不變的課堂,也許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十分不利。研究課堂,應該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兒童之后,設計出新穎別致和符合認知規律的課堂學習過程,大膽開展課堂教學實踐,并及時對課堂進行反思與調整。反思能力是研究課堂的重要組成。著名教育學家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
筆者在研究課堂的過程中對理想課堂的追尋與反思經歷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結構嚴謹、精雕細琢。我曾經對“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程序嚴謹”“提問精細恰當”“板書精當美觀”“過渡語言周密設計”“時間控制恰到好處”等孜孜以求。我以為一堂好的數學課應該密不透風,滴水不漏;應該天衣無縫,無可挑剔;應該精雕細琢,完美無缺。那段時間,我追尋得好辛苦。有時為了上好一堂研究課,我常常把課堂教學中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甚至掐著秒表計算時間,這個環節用幾分鐘,那幾句話用多少秒鐘,有時甚至幻想,當我講完結束語的最后一個字時下課鈴聲正好響起。可惜的是,一直到現在,這樣的“理想狀態”一次也沒出現過。
第二重境界――多層并進、活動交流。我把一堂數學課從教學目標的角度分為三個層次:知識技能方面的發展要求,有思維能力方面的發展要求,情感態度方面的發展要求。同時,在教學形式方面讓所有的學生活動起來,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在游戲和比賽中學習數學,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這個階段,我追求“教學目標具體而有層次”“教學手段多樣化、現代化”“教學形式以小組學習為主”“教學過程以游戲比賽為主”。我的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個性鮮明的特征,由于大量采用了活動教學,制作了形象逼真的投影片和生動活潑的多媒體課件,采用了大量的故事、比賽、游戲,學生在我的課堂上往往情緒十分高漲。現在想來,這樣的課堂似乎有時也有點“花”,不經意地偏離了數學。
第三重境界――真實有效、互動生成。我深入學習《數學課程標準》,進一步反思自己的數學課堂。我認識到:數學課堂是學生發展的天地,數學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理想的課堂應該是在價值引導下自主建構的過程,是真實自然的師生互動過程,是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針對課程改革之后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形式化的誤區,筆者曾提出理想課堂的幾個關鍵要素:真實的課堂摒棄演練和作秀,有效的課堂講求簡單與實用,互動的課堂體現對話與共享,生成的課堂需要耐心和智慧。
四、研究專題
專題是教學研究的必要提升。
專題研究是指針對某一主題作的深入研究,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關注的問題開展專門研究。專題研究包括行動研究、經驗總結、課題研究、調查實驗等。其中,課題研究是一種規范、有目的、有計劃、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的研究方式。課題產生于問題,而“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對課題的選擇,應該緊密結合教師自身的教學需要,針對教學中亟須解決的問題而開展專題研究。
(一)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通過聽課,我們看到80%的課堂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思考、交流、說明等數學思考過程,學生能在各種活動情境中有效地學習。
如案例1:二年級 可能性
本課教者從學生喜愛的、熟悉的拋硬幣游戲開始使學生感受事物的不確定性。學生在觀察、拋擲、猜測等活動中,初步體會到了硬幣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組內玩摸球游戲,再一次經歷活動過程,感受事物發生的不確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發生、一定發生等現象。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級圓的周長
測量圓的周長時,教師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你用這種方法,他用那種方法,氣氛十分活躍。爾后,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有的說:我是用滾條的辦法測出的。有的說:我認為用滾動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無法滾動的圓,我想還是用繩測的辦法好。教師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后,因勢利導,提出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實驗(一細繩的一端系著一個紐扣,手拿細繩的另一端,繞動細繩,紐扣在空中劃出一個圓)。象這個圓你能用繩測、滾動的辦法量出它的周長嗎?這說明用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老師利用媒體顯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周后留下的痕跡。提問: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這樣,通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總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單一的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由獲得知識結論向親歷探究過程轉變、由問答式學習向小組合作學習轉變,整個學習過程是學生一個積極主動建構過程。
(二)數學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在聽的課中,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
教者通過組織學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譜等活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案例2:一年級認識鐘表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教師出示的鐘面上的時刻,回顧自己每天在這一時刻所做的事情。把時間這個抽象的知識與生活的具體事例結合起來,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級正負數
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當天氣預報員,匯報課前收集到的當天天氣預報情況引入正負數。課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銀行存折卡和進行智力競賽打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正負數,同時了解到正負數意義。
案例4:三年級筆算除法
在練習中教師設計了去藥店買藥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開放題:愛心藥店的藥買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藥店每盒78元(每盒7支)。問學生那家藥店的藥比較便宜。題目一出示,學生就頗感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尋求答案。從而使學生對數學方法的體會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實,更能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98%的教師已經充分注意了數學生活化問題,懂得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在聽的數學課中,近三分之一的課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的聲、像畫面,為學生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情境。用情境的聲、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活動。
案例1:三年級筆算除法
教師用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孫悟空分桃子的問題情境,孫悟空從天宮帶回了48個仙桃,有兩只小猴子看見了,請求大王把桃子給他們平均分了。教師提問:從動畫中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呢?然后引導學生列式研究算法。接著多媒體演示把桃子分給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整個學習過程貫穿在這個情境中,讓學生不斷在創設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
案例2:六年級 圓的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