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4:51:00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聽說教學法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zhì),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導入的重要性
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xiàn)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掌握知識和技能。課堂教學中自然、恰當、巧妙的導入,是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動機的第一源泉。
二、導入的方式
導入的方式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完全可以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做到靈活變通,有所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效果。
1.提問式導入
在學習新課之前,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提問。學生通過反復思考回答問題,然后把他們的答案進行對比,為下一步學習新課文打下伏筆。
例如,學習LearningToListeningBookI,Unit9PlanningYourDay一課時,可以這樣進行。
(1)對有初學英語水平的學生可問:
Aretherewomen/meninthepicture?
Aretheysittingdown/eating/etc?
(2)對有中等英語水平的學生可問:
Howmanywomendoyouseeinthepicture?
Whataretheydoing?
(3)對有高級英語水平的學生可問:
Describewhatyouseeinthepicture.
Howmanyitemsinthepicturecanyouname?
Putthesewordsinasentence.
2.游戲式導入
青少年時期的學生愛說愛動,習慣于通過具體生動的實際事物來感知和理解新知識。因此在上新課之前適當?shù)亟M織一些游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學習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3HappyBirthday一課時,可以首先請學生想出兩種在他們生日時收到的禮物,然后寫在小紙條上,把學生分為兩組,每組學生把他們的紙條放進一個袋子里,第一組的一個學生從袋子拿出一張紙,遞到另一組的一個同學手里,并嘴里說:“HappyBirthday!”,接到紙條的同學念出紙條上的內(nèi)容,同時分別用激動或失望的語調(diào)來感謝對方。
Student1:Happybirthday!
Student2:AtriptoNewYork!Thankyou!(excitedvoice興奮的聲音)
Student3:Happybirthday!
Student4:Apieceofchewinggum.(一塊口香糖)Youshouldn’thave.(disappointedvoice失望的聲音)
3.做練習導入
要大面積的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加強口頭練習是重要的一環(huán),將課文設計成練習進行訓練,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能提高遷移知識的能力。
例如,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9,TrafficJam一課中,重點學習交通工具和形容詞的比較級。首先把課文里一些形容詞的比較級寫在黑板上,例如morecomfortable,healthier,faster,drier,slower,等等,請學生幫忙再找一系列不同形式的交通工具,例如car,bus,motorcycle,truck,等等,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句子,Aisthana.讓學生分成兩人一組或四人一組,進行填空或聽寫。
4.情景導入
現(xiàn)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大到國內(nèi)外時事,小到校內(nèi)、班里發(fā)生的新事、新現(xiàn)象,都為一個活潑、靈活的英語課開頭提供了廣泛的題材。如能在課的伊始就巧妙地運用這些素材,就能將學生引入到老師既定的目標,使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例如,在學習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16JobFair(招聘會)一課時,可先請幾位學生扮演各個行業(yè)的招聘者并上講臺設點,舉辦招聘會,與其他學生扮演的求職者交流,為他們提供擇業(yè)信息。這樣學生們就會非常自然地加入到這個活動中了。
三、導入的教學效果
1.導入能啟發(fā)學生的主動思維
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是組織、引導、訓練和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努力創(chuàng)設語言情景,而不是強迫和代替。
2.導入能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通過興趣教學,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使他們快而有效地掌握知識,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3.導入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在導入時,通過課堂知識的輻射和延伸,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善于發(fā)現(xiàn),敢于探究。
四、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英語課的開頭雖無“一定之規(guī)”,但有“一定之妙”。其原則是要注意啟發(fā)性、知識性、靈活性和趣味性。只要在上課之始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讓他們以最佳興奮狀態(tài)投入學習活動,這就是成功的開頭。
參考文獻:
[1]顧遠明.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引言
英語教學發(fā)展到今天,其間出現(xiàn)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聽說法(Audio-lingual approach),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暗示法(Suggestopedia),交際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情景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語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等。傳統(tǒng)語言課堂教學中,教師比較偏向于使用語法翻譯法畢業(yè)論文的格式,從而導致了“填鴨式”式教學和枯燥的課堂,學生的主動性無從談起。在這種情況下,主張“以人為本”,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任務型教學法應運而生,成為外語學界廣為提倡的教學方法。
任務型教學法概述
作為交際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最新發(fā)展成果的任務型教學法始于20世紀80年代,是“以完成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和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xiàn)成就”(鐘啟泉,2001:260)。按照Numan (1989)的觀點,任務型教學中的任務應由教學目標、輸入、活動形式、師生角色、環(huán)境五部分組成。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 (1996) 則進一步將任務型課堂分為三個步驟:1. 前任務(Pre-task)階段。主要是教師通過圖片、視頻等各種手段引入教學任務。2. 任務環(huán)(Task-cycle)階段。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這一階段可以通過設計對話、討論、辯論、角色表演等方式,組織學生進行這些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這里主要包括學生執(zhí)行任務,各組學生準備向全班匯報任務完成情況和報告完成情況三個分階段。3. 語言聚焦(Languagefocus)階段。本階段主要是學生用來分析其它同學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之下更正錯誤并操練重要的語言點。任務型教學法強調(diào)交際和互動的特點使其在傳統(tǒng)語法翻譯法無法適應教學需求的情況下成為了英語教學方法改革的必然方向。從這一視角重新審視專業(yè)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獨立學院聽說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必要性
2004年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至關重要,否則語言交流將很難進行。
獨立學院的大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不強,遇到學習困難后很容易喪失興趣和信心。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況下,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幫助他們更好的應對專業(yè)四級和專業(yè)八級的檢驗尤為重要。綜觀我院學生的專業(yè)四級和專業(yè)八級考試成績分析畢業(yè)論文的格式,聽力部分仍然是最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這也從另一方面啟示教師應該適當調(diào)整教學方法。
任務型教學法在獨立學院聽說課堂的實施
傳統(tǒng)的聽力課堂上,教師在很多情況下扮演的是答案提供者的角色。這種做法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聽力積極性,也無法充分利用教材和其它聽力材料,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格式。從任務型教學法的視角來看,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設置好本次授課的教學任務,即“為達到某一具體的學習目標而設計的活動”(Richards& Platt, etc. 2000:468)。按照任務型教學法的要求,任務應該有三部分組成:1. 任務的目標(Goals)。這里的目標可以是培養(yǎng)一項基本技能(如聽力中的預測能力),解決某一交際問題(如問路)等。2. 構(gòu)成任務摘要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學生應對專業(yè)四級和專業(yè)八級考試。以聽力技能任務的訓練為例,在任務鏈的安排方面,先行訓練概括大意、復述等相對較為簡單的技能,再行訓練短時記憶、筆記等較為復雜的技能。在材料的選取方面則可以在開始的時候選取和生活更為密切的故事、生活場景類的聽力材料,然后選取新聞等相對較陌生的材料。
在口語訓練方面,教師也應該遵循任務型教學的步驟,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任務,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近似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任務型教學法將任務分為拼版式任務(jigsaw tasks)、信息差任務(information-gap tasks)、解決問題式任務(problem-solving tasks)、做決定式任務(decision-making tasks)、意見交換式任務(opinion-exchange tasks)(Pica & Kanagy, etc.)。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充分利用圖片、文字、視頻等材料來設置上述各種任務。以本院聽說課的一次以“愛情和婚姻”為主題的任務型教學為例。
前任務(Pre-task)階段:教師播放“梁祝”和“蝸居”兩個在愛情觀上截然相反的視頻片段,同時播放一部分中式婚禮和西式婚禮的片段。在播放結(jié)束后給出有關愛情和婚姻的相關詞匯和常用表達方式。教師將學生分為七個小組,向每個小組分發(fā)一個和愛情有關的話題。話題包括:1> Marriage across nations 2> Campusmarriage 3> Extramarital love 4>Traditional andmodern marriage 5> Different marriage customs (west VS east)6> What do you think of marriage ( its importance, what does marriage meanto the couple) 7> Net love。
任務環(huán)(Task-cycle)階段:各組同學就本組話題進行討論。這一階段,教師在教室巡視畢業(yè)論文的格式,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記錄學生所犯錯誤。討論結(jié)束后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討論結(jié)果,這時教師記錄匯報學生所犯錯誤。
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不同組的同學對其它組的匯報進行點評并提出相應問題。教師在黑板上就學生所犯的典型語言錯誤予以糾正,個別錯誤以筆記的方式留給學生個人備案,到期末匯總。教師指導學生就語言難點和重點進行練習。
結(jié)語
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改變了學生上課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對于提升口語聽力能力,應對專業(yè)四級和八級挑戰(zhàn)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但在實施過程中,教學材料的選取,任務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都給教師增加了挑戰(zhàn)。同時,在進行任務型教學的同時,也不應該忽視教師的主體作用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有益之處。只有把這幾個方面平衡并結(jié)合起來,獨立學院的聽說教學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Num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Willis, J.A.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1996.
[4]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Richards, J., Platt, J. & Weber, 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Z].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一、TPR教學法:
兒童的言語發(fā)展是兒童從言語獲得到基本完善的量變和質(zhì)變的過程。這一發(fā)展過程既是連繼的,又可劃分為階段,表現(xiàn)出階段性的特點。(1)3歲前是言語獲得時期,既兒童對母語的產(chǎn)生和理解能力獲得的時期。(2)3—6歲為完整口頭言語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既兒童的口頭言語不斷復雜化,初步掌握言語交際能力的時期。(3)7—18歲言語提高和完善的時期,即兒童的言語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不斷提高,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逐步達到完善的時期。對詞語的理解能力,對語法結(jié)構(gòu)形式的掌握也不斷提高,語法結(jié)構(gòu)意識逐漸形成。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美心理學家詹姆斯·阿士爾(James Asher)提出了“完全生理反應”理論(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理論):即兒童時期掌握一門語言,言語和書面表達能力是隨著聽說產(chǎn)生的。當聽說獲得的信息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兒童就能自然地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在Asher主編的教材中有22個示例(exhibits),以下幾個例子簡單列舉全身反應法的教學模式:
Exhibit 1
1)Touch the table.
2)Write your name.
3)Turn on the light.
4)Pick up the pink flower.
5)Point to the floor.
6)Draw a circle on the chalkboard.
二、視聽說教學
視聽法(Audio Video Method)又稱情景教學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19世紀下半葉,對外語教學界影響至深的是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Structural Linguistics)和行為主義理論(Behaviorism)。
視聽法的教程包括教室教學和實驗室作業(yè),沒有家庭作業(yè)。教學按以下方式進行:連續(xù)三次放映對話片并伴放聲音注釋。第一次介紹主題;第二次講解;第三次復習;第四次放映對話片而不伴放聲音注釋,由學生進行講解。此后即進行簡短的對話操練,以應用本課的詞匯和語法材料。教學的最后階段是語音練習。內(nèi)容是對口頭言語的體裁、節(jié)奏、句型進行操練。操練中要求從含義單位中領會言語的語音,即不脫離語流操練語音?!蹲弑槊绹肥堑湫偷穆犝f法教材。
三、TPR教學法與視聽說教學法在少兒英語教育中的應用
教師采用有效的教學法可以保證教學效果。但是一些少兒英語教師在使用某些教學法時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1.機械化的運用教學法。少兒英語教育不同于成人英語教育,應注意少兒習得第二語言的特點,根據(jù)少兒的特點來有效的使用適當?shù)慕虒W法。
2.過度強調(diào)“玩兒中學”。很多少兒英語教師堅持著一個想法,那就是,少兒英語課堂一定要活躍,氣氛一定要熱烈,這些導致少兒英語課堂看似熱鬧非凡,實際上學到的,記住的少之又少的原因之一。
3.TPR教學法和視聽說教學法的應用可以證明,好的教學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對比,TPR與視聽說教學法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訓練學生的應用能力上都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TPR教學法適用于少兒英語教育。它不僅激發(fā)了少兒的興趣,還可以使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鍛煉,快速的反應訓練變得更加聰明、活躍。在教學中學生們與老師建立起的親密互信的關系也有利于語言的學習。學生們可以在愉快的氛圍里面掌握知識。一些內(nèi)向的害羞的學生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逐漸活潑活躍起來。但是TPR教學法對教師有著很高的要求。要適當,不要超過一定的“度”,并且行之有效。少兒英語教師必須善于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將TPR教學法有效的穿插其中。TPR教學法與視聽說教學法相比,在詞匯上,TPR教學法的效果更為明顯直接;相反,視聽說教學法在刺激學生的語言敏感性上更加有效果,也就是說,視聽說教學法更適用于句子,日常對話等的教授。TPR教學法要求詞與動作的對應,大部分的家長很難使用這一方法來輔導孩子復習學習。視聽法的缺點是過于重視語言形式,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過分強調(diào)整體結(jié)構(gòu),忽視語言分析、講解和訓練。雖然其以情景為線索來選擇和安排語言材料,但由于情景的設計常常是虛構(gòu)的,因而情境中的話語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語言交際的實際需要。在學習的初始階段,要想將“視”與“聽”有效的結(jié)合起來是很困難的,因此,無論是聽力還是口語,提高的效果都是緩慢的。教師一定要耐心的給予學生時間來適應這種教學方式,不要急于求成。
四.結(jié)論
TPR教學法與視聽說教學法各有優(yōu)缺點。想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與優(yōu)秀的教師,以及教師們對教學法的掌握程度和應用上是分不開的。各種教學法的選擇,靈活的應用,是少兒英語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作者單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參考文獻:
[1]James Asher.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echnique of learning.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VOL
[2]Asher,J.(1981)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PR):Theory&PracticeNew York,Academy of Science.
[3]James Asher.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the Complete Teacher's Uuidebook)1977一1982.
[4]Diane I,arsen-Freeman·Michael H bong.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一理論、方法與實踐一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1996.
[6]胡文仲.《英語的教與學》[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7]程工.《語言共性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論文摘要: 本文通過分析英語視聽說教學的特點,探討如何用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和激勵措施組織教學實踐,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并豐富及延伸教學內(nèi)容,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問題。
長期以來,大學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一直受到諸如四、六級英語應試教育的禁錮,若想向“素質(zhì)教育”這一目標邁進,高校英語教學則必須將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我在仔細調(diào)研、努力實踐的基礎上,試圖找到一條具有時代性、實用性、創(chuàng)新性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新模式,現(xiàn)闡述如下。
一、視聽說課堂中文化教學、情感教學是必不可少的
胡文仲指出:“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學好英語是不可能的。反過來講越深刻,越仔細地了解所學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細節(jié),就越能正確理解和準確使用這個語言。”英語教學具有很強的文化性。英語教師應在“視聽說”課堂上有意識地輸入英語國家的人文特色,讓學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礎上掌握語言,才能夠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實踐能力。杜瑞清(2010)提到會說外語只是最基本的要求,關鍵是解決說什么及如何說的問題。也就是說,既要“會說能道”,又要有內(nèi)容,說得恰如其分。這就要求英語教學必須把對文化的學習和把握貫穿于英語學習的始終。
情感教育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英語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在美國影片《Dead Poets Society》中,奇亭先生作為詩歌文學教師滿懷愛心,抒懷,教會學生的不僅僅是詩歌,而更多的是影響其一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奇亭先生運用了大量的情感教學法啟迪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情感教學結(jié)合英語視聽說教學實際,能使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愉悅、興致盎然的美好情感,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品質(zhì),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二、視聽說課堂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更好地完成視聽說教學任務,教師要靈活使用教材,擺脫傳統(tǒng)的自上而下的思維模式的影響,趨利而避弊。如英文歌曲(MV)欣賞與歌詞填空、經(jīng)典英語散文詩歌聽讀與背誦、英語視頻欣賞與模仿,新聞英語的引進等。
英文歌曲中包含了西方歷史、文化、思想和情感。學唱英語歌曲有助于學生英語語音技能的提高,英語詞匯量的增加,對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夠消除大腦疲勞,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很好地促進英語學習。帶有MV的英文歌曲,通常是短小的精品,將美妙聲音與生動圖像相結(jié)合,英語語言與特定情景相結(jié)合,深得學生喜愛。
缺乏語言環(huán)境及學生對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是當今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影視英語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些不足,影視材料不僅可提供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原汁原味的生活口語,而且生動的畫面可以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激發(fā)熱情,既進行了語言聽說訓練又自然而然地學習了西方文化和風土人情,真正做到了“視、聽、說”相結(jié)合。
引進新聞英語完善和優(yōu)化了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和內(nèi)容。語言脫離了時代和社會環(huán)境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新聞英語的時事性和趣味性可以激發(fā)學習者的主動性,學生通過網(wǎng)絡等媒介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視聽說課堂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以學生學習為主,引導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如對子活動、小組活動、給角色配音、角色扮演、辯論、主題演講、做幻燈片等,使學生充分進行實踐。例如,每次上課后的前幾分鐘安排兩個同學上臺做英語自我展示。
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除了視聽說的視聽材料與補充演講之外,我還挑選了一些英語經(jīng)典劇,如《泰坦尼克號》《大話西游》《暮光之城》等,要求學生自主組合排演。有時,我要求學生給某電影編一個短小的續(xù)集或者對電影的結(jié)局進行改編,并表演出來。
另外,我通過每課跟讀單詞和繞口令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四、在視聽說課堂上,教師要注意評價策略的科學性
教師應注重啟發(fā)和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表達,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精神。我認為,教師不應該采用點評式評價。情感教學法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是英語口語課堂氛圍的關鍵。如果教師不放過學生的每一個錯誤,師生之間就會缺乏尊重和信任。這樣會大大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對于學生重要的錯誤,應該適時指出;而對對內(nèi)容沒大影響的過錯,可選擇忽略。在調(diào)查問卷中,65%的學生表示“沒有自信,很怕出丑”。這就是焦慮,它是大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攔路虎”,必須趕跑。在評價策略中,如果過多運用點評式評價就會打斷學生的語流、思維,大大增加學生的焦慮感。
對于如何使學生在課堂上自信、放松、積極熱情這一問題,還需要教師在情感教學法方面做更多的思考。
五、視聽說教學應注重課堂教學的輔助和延伸
課外我鼓勵學生欣賞或?qū)W習優(yōu)質(zhì)的音、視頻資料,如:英語演講大賽實況,VOA和BBC廣播,英文經(jīng)典歌曲、影片,網(wǎng)絡上好的英語視頻及多套優(yōu)秀英語學習資源,如:《新概念英語》,《走遍美國》,等等。
注重開辟第二課堂。我利用休息時間為同學們進行英語視聽說輔導,網(wǎng)上答疑等。我校英語角為愛好英語的同學提供了練習英語口語的場所。
另外,采用更多樣的形式,對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生加強引導和指導,使他們通過圖書館、網(wǎng)絡、相關課外交流活動、自發(fā)研討等,獲取廣博的知識和更深入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使學生很好地把握英語的運用和內(nèi)涵。
六、結(jié)語
在英語教學中,“視”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時,突出“聽”的訓練,把視聽結(jié)合起來,是為了“說”。視聽說課程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教師必須正確處理好“視”“聽”“說”三者之間的關系,達到教育部的《課程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際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1985.4.
【Abstract】In the curriculum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in China’s universities, intensive reading occupies a central position among courses of language skills. This practice of put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ov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goes agains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s well as the law of L2 acquisi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plac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their rightful places, and introduce a new course named “integrated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take over som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intensive reading so as to base nurture of students’ all-rou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stead of on reading and writing.
【Key words】listening and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grad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一、引言
在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思想的指引下,我國西北地區(qū)的鐵路和公路網(wǎng)日漸發(fā)達,對境外的進出口貿(mào)易量逐年增大,這就催生了對實用型外語人才的迫切需求。作為一所私立高等院校,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緊跟當前形勢,確立的辦學特色就是培養(yǎng)與國際接軌的實用型大學本科畢業(yè)生。為了使自己的學生國際化,鴻德學院聘用了多于公立院校的外籍教師,引進了外國留學生,設立了硬件齊全的英語角和跨文化交流機制,鼓勵全校的中外學生在校園內(nèi)多多進行交流。外語系作為培養(yǎng)外語人才的地方,更是站在了這一趨勢的潮頭。通過交流活動,教師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使外語系學生的讀寫和思維能力勝過了口語交際能力,在與外教和留學生的交流活動中顯得過于靦腆、內(nèi)斂,難以打破交流障礙。這就促使大家開始自我反思,重新審視了系內(nèi)長期以來一直沿用的英語教學法體系,發(fā)現(xiàn)目前的教學法體系雖已摒棄了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并大量借鑒了新的外語教學法理論,但仍存在一些固有的問題,根源是偏重培養(yǎng)學者型人才,忽視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這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遺留。為了糾偏,外語系領導組織了一個教師團隊,仔細分析了教學大綱、課程設置、教材及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分析對策的基礎上決定提綱攜領,先從課程設置入手進行英語教學改革,加大聽說的比重。我被指派為這個團隊的負責人,以下就是我們這個團隊在加大聽說比重這個教改問題上所做探討的要點。
二、傳統(tǒng)教學中聽說與讀寫的關系
鴻德學院英語專業(yè)的課程設置與國內(nèi)其它同類院校相似,經(jīng)過了反復論證并長期在使用中調(diào)整,大體是符合第二語言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現(xiàn)狀的。但我們認為,要想培養(yǎng)出能夠用英語口語流利交流的人才,必須打破精讀課重心偏大的做法。長期以來,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語言技能課一般分為聽力、口語、泛讀、精讀、語法、寫作和翻譯等課程,雖然有的學校把聽力和口語并作一門課稱為“聽說課”,或加上視頻改成“視聽說課”,或把泛讀課稱作閱讀課,或把泛讀和和精讀并作一門課稱為“綜合英語”等,其實都是在這個思維框架內(nèi)進行的具體劃分,但無論怎樣劃分,其主要特點都是以精讀課為中心,讓其它課程或為精讀課奠定基礎,或強化精讀課的效果。一般來說,其它課程只負責培養(yǎng)單一技能,精讀課才是把所學各項技能綜合起來的核心課程。這樣一來,其它課程的考試成績都不能反映學生對英語的全面運用能力,只有精讀課的考試成績才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這就使得學生重視精讀課成績,教師重視精讀課教學技巧,教學管理人員重視精讀課的師資配備。
在這一課程設置框架內(nèi),精讀課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呢?顧名思義,“精”的意思是“精細地”,而“讀”的意思是學英語從“閱讀”入手,因此在精讀課上,教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本內(nèi)課文的每一句話,通過講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句中的所有詞匯、句法和語篇內(nèi)容,再通過穿插句型或情景練習(口頭+筆頭)的方式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準確少錯地表達思想,用英語進行人際交流。大體上看,精讀課上的這些常規(guī)做法是符合第二語言習得規(guī)律的,而設置一門課程來綜合學生所掌握的單一語言技能這種做法無疑也是正確的。既然這樣,我們?yōu)槭裁催€要改革呢?答案是問題就出在這個“讀”字上。
眾所周知,學習一門新的語言,首先是接收,然后才是表達。有了接收和積累才能表達。無論是接收還是表達,都有兩個渠道,接收的渠道是聽和讀,表達則通過說和寫來實現(xiàn)。聽和說構(gòu)成了一條輸入輸出渠道,而讀和寫則是另一套循環(huán)通路。聽說與讀寫之間的關系歷來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話題。以精讀課為重心的做法遵循的是讀寫高于聽說的原則,而這一原則受到了當代語言學家的挑戰(zhàn),被認為是不符合語言自身規(guī)律和語言習得規(guī)律,因此是錯誤的。根據(jù)當代語言學的理論和實際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我們決定把讀寫為重心改為以聽說為重心,但不盲目增加聽說的課時或課型,而是設置一門與精讀課對等的聽說課,在該課上綜合學生所獲得的所有單一語言技能,培養(yǎng)既熟練又準確的英語運用能力。用這種方法培養(yǎng)出來的英語運用能力將不會過度依賴眼睛和手寫,而是直接通過耳朵和嘴巴來進行交流,完全符合新形勢下國家和內(nèi)蒙對外語人才的需求。我們暫定這門課程為“聽說綜合課”,并于2016年春季學期開始了這門課程的試點,預計需要兩年的周期,對象涉及一、二年級的所有班級,每周8課時。如果聽說綜合課的試驗成功了,下一步是改革還是取消精讀課,有待于一個新的研究課題來加以分析、論證。
三、正確理解聽說與讀寫的關系
長久以來,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語言專家都認為讀寫高于聽說,這種想法是有其歷史根源的。英國語言學家Wilkins 早在1972年就指出了這種認識的幾個形成原因。首先就是讀和寫是有文化和社會地位的象征,所以人們自動地把讀寫放在聽說之上。其次是多數(shù)社會積淀的思想精華都是以書面形式呈現(xiàn)的(歷史記載、宗教/哲理論述和文學作品),這使得人們崇尚書本和閱讀。再者,書面記載不會瞬間即逝,能永久保留一個民族的重大記憶,以傳承后代,這就使得文字顯得十分有價值。此外,研究語言的學者、教師和學生都是具有書寫能力的社會階層,從維護自身地位的目的出發(fā),往往傾向于強調(diào)讀寫優(yōu)于聽說。我們可以看出,以上的所有原因都涉及社會價值觀,卻與語言本質(zhì)和二語習得理論無關。
后來,總的社會形勢有所改變。工業(yè)革命和造紙印刷業(yè)的發(fā)達使多數(shù)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機會,因此讀寫不再是社會高層的象征。平等和民主思想的傳播使得人們摒棄了文縐縐的書面語而追求口語的親切感。一些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出現(xiàn)向世人說明成功不僅靠書本知識。在這一社會背景下,又浮現(xiàn)了當代語言學家的新發(fā)現(xiàn)。
索緒爾以后的當代西方語言學家?guī)缀醵颊J為聽說比讀寫更重要,胡壯麟等專家(1988)概括了他們提到的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歷史上任何一個部落和民族的發(fā)展史都證明是先擁有口語,后發(fā)明文字,甚至有的部落一直都沒有文字,只有口語,這說明口語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而文字卻不然。第二,兒童對母語的掌握都是從父母教的口語起步的,而不是首先學會學校的書面語。根據(jù)我們的觀察,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語言,不管是口語還是書面語,都在不斷變化著,由于這些變化十分細微,我們覺察不到。在歷史長河中,書面語的變化趨勢是越來越向口語靠攏,這就說明本質(zhì)上書面語是以口語為藍本的,而不是口語以書面語為標尺來塑造自身,所以哪個是本哪個是末一目了然。這里提到的三個原因都清楚地表明,把讀寫放在聽說之上,無論是從語言本身的規(guī)律還是從語言認知的角度來看都是本末倒置,我們有必要在日常外語教學中矯正這一關系。
四、一項課程設置層面的改革設想
根據(jù)我們的設想,聽說綜合課是一門代替精讀課部分功能的課程。既然如此,這門課就必須與傳統(tǒng)的聽說課有明顯區(qū)別。傳統(tǒng)的聽說課上一般是由聽力短段來設定場景,借助學生的想象力來進行后續(xù)練習,這些活動往往圍繞話題(topic)和語場(field)展開,比如,學生聽一段關于看電影的對話后,進行全班發(fā)言或小組討論,評論自己最喜歡的電影。從這樣的安排可以看出,這門課對英語詞匯和句法結(jié)構(gòu)的循序漸進學習規(guī)律不予考慮,只注重語言的功能和特定場合的意思表達,不管學生是否已掌握相關詞匯或具備處理復雜句型的能力,突出流利程度而放低對學生語言標準化的要求。而聽說綜合課則不能按這樣的課程標準來設計課堂活動。在聽說綜合課上,學生不僅要提高聽力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要把在聽說、泛讀、語法、翻譯課上學到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加以綜合運用,不僅能夠針對所聽到的內(nèi)容做出比較規(guī)范的英語回應,能力提高后能做小型即興講演,而且能夠在課后讓自己在英語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提高體現(xiàn)在讀、寫和英漢、漢英互譯等方面。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首先要有一個比較科學的教學法體系。
經(jīng)過對一些主要教學法體系的分析研究,我們選定了在英國1930到1960年間比較流行的一種英語教學法,這種教學法被稱為“情境口語教學法”,由于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至今仍有學校在應用。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arold Palmer(1940)和A.S.Hornby(1950)。上世紀常見到的英國編撰的課本Access to English(Coles& Lord, 1975)和Kernel Lessons Plus(O’Neill, 1973)就體現(xiàn)了這一教學法體系。遵循這一教學法體系所設定的大綱通常建立在三個主要原則基礎之上:(1)選擇性(在選擇教材和安排進度時首選詞頻最高的常用詞,并根據(jù)所含語法現(xiàn)象的難易度來選擇句法難度適宜的語料);(2)梯度(根據(jù)二語習得的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安排語言教學內(nèi)容);(3)最佳呈現(xiàn)方式(注重場景的制造和教具的巧妙使用)。我們認為,這其中的選擇性和梯度至關重要,是使聽力綜合課接過部分精讀課功能并區(qū)別于傳統(tǒng)聽說課的關鍵,是把語言知識轉(zhuǎn)化為運用、又把不規(guī)范的即興話語行為轉(zhuǎn)化為內(nèi)化的標準英語之最有效方法。當然,在采用這一教學方法的同時,我們也適當做了與時俱進的調(diào)整。比如,當今多媒體設備的運用使我們在場景生成和氣氛營造方面比上個世紀有了很大的優(yōu)勢,省去了很多做教具的功夫和費用,又能達到生動的效果。
Richards 和 Rodgers(2000)總結(jié)概括了情境口語教學法的主要特點,如下:
(1)語言教學起始于口語教學,聽說輸入語料先于文字輸入。
(2)課堂所用語言一律為目標語。
(3)新的語言點全部通過生活場景引進并重復練習。
(4)嚴格篩選詞匯,以保證其覆蓋最基本的生活內(nèi)容。
(5)語法現(xiàn)象分級,先教容易的,后教復雜的。
(6)學生打下足夠的詞匯和語法基礎之后才開始進行閱讀和寫作。
他們認為,這些特點中最重要的就是第(3)點,因為這表明這種教學方法在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的基礎上又進了一步,加入了功能的成分,因為情境的展示就是為了突出語言的功能。
西方的外語教育專家在評估英語教W法時往往從三個方面入手,即理論依托、設計和過程?,F(xiàn)在讓我們從這三個角度來看一看這種教學方法的實施將意味著什么。從理論角度來看,情境口語教學法建立在聽說重于讀寫的認識基礎之上,同時它遵循Halliday (1964)的語言結(jié)構(gòu)必須與功能相結(jié)合的原則,將強調(diào)語境的功能主義思路與拆分語言成分的結(jié)構(gòu)主義理論融為一體。在教學手法上采用歸納法,即學生通過場景來體會生詞詞義,而不是讓教師解釋詞義。從設計角度來看,運用這種教學法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的實用語言技能并注重規(guī)范語言的使用。以學生能說為首要目的,能寫為次要目的。這種教學法指導下的大綱應該體現(xiàn)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派的思想,不以話題和語場為焦點組織課堂活動,而以語言現(xiàn)象的難易度循序漸進。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多用PPT、實物、表演和手勢等來烘托場景,學生初級階段多做例句重復和替換練習,高級階段則可自由表述。教師角色除了組織課堂活動、幫助尷尬學生、糾正錯誤、出題判卷外,主要是用自己的話為學生提供語言范例和描述必要的場景。初級階段學生的任務主要是通過聽、模仿、回答問題和回應教師的指令來吸收內(nèi)化語言規(guī)則。教材的作用僅僅是為教學提供一個大致的進展方向,由教師來決定主要按教材的步驟推進還是多用其它補充材料。這樣的設計突出了教師的重要性,也對我們參與聽說綜合課教學改革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們決心不負眾望。從過程角度來看,這門課程將延續(xù)兩學年。整體進程是從教師對詞匯和語言結(jié)構(gòu)的控制發(fā)展到學生自主運用詞匯和句法結(jié)構(gòu);從句型操練過渡到自如表述。課堂上從易到難的一連串活動應該是聽(接收)、集體模仿、個別模仿、教師正音、創(chuàng)造性運用句型、教師鼓勵參與、替換練習、問答練習、教師糾錯等。這一系列原則和方法我們每一個參與項目的教師目前都已諳熟在心,大家正躍躍欲試地準備迎接新的挑戰(zhàn)和做出新的發(fā)現(xiàn)。
五、結(jié)語
本論文為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本科英語專業(yè)用聽說帶動讀寫的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號:NGJGH2016135)中系列論文成果之一。這些系列論文的分工是,本論文負從宏觀上闡釋項目選題背景及研究內(nèi)容,因此我從理論上和落實角度說明了我們對聽說綜合課教學改革的總體設想。其它隨后陸續(xù)發(fā)表的論文將主要是具體的教學改革試驗介紹和對其效果的量化研究。待到本之日,我們的聽說綜合課教學改革可能已經(jīng)步入常軌,屆時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或提出更多值得思索的問題。希望對此項研究有興趣的區(qū)內(nèi)外同行們與我們聯(lián)系,互相切磋,共同努力,以便為我國和培養(yǎng)實用型英語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Hornby,A.S.The Situational Approach in Language Teaching[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50(4):98-104,121-128,150-156.
[2]Palmer,H.E.The Teaching of Oral English[M].London: Longman,1940.
[3]Richards,Jack C.&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Edward Arnold,1972.
[5]胡壯麟,劉潤清,李延福.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伴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在世界政治、經(jīng)濟、文化舞臺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我們亟需各種高素質(zhì)的英語人才,特別是高素質(zhì)的英語聽說人才,這就對我國英語教育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信息化社會中,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與發(fā)展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和生活,英語學習也是如此。英語學習的歷史性變革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方式上,教育模式從單純傳統(tǒng)印刷時代步入信息時代,一些全新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將語言和文化兩種教學生動地有機結(jié)合,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跨文化交流使用語言能力獲得培養(yǎng)?;ヂ?lián)網(wǎng)作為一種跨越世界物理空間的交流工具,英語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它及時了解世界上英語教學的發(fā)展動態(tài)以及一線更新的相關素材與科研成果。同時,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國際交流,或是相關素材的查詢。因此,將網(wǎng)絡與英語教學相結(jié)合已經(jīng)成為時代的選擇?!毒W(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陸巧玲、周曉玲,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一書收錄50篇研究文章,圍繞大學英語“TPA”教學模式和“415制”考核體系進行積極探討,本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論述角度多元化。該著收錄的研究論文從教學平臺、教學法、教學模式、教學改革、跨文化交際、學習策略以及測試與評估等方面對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聽說教學進行詳細論述,呈現(xiàn)出多元視角的特點。例如,《基于大學英語教學平臺的口語訓練系統(tǒng)的研發(fā)與應用研究》一文,在闡明大學英語教學平臺的口語訓練系統(tǒng)構(gòu)建背景的基礎上,對口語訓練系統(tǒng)做了創(chuàng)造性的構(gòu)建,并列舉了口語訓練系統(tǒng)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指出了口語訓練系統(tǒng)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任務型教學理論指導下的實用英語聽說課堂設計改革》以威利斯提出的任務型教學模式為理論依據(jù),以西部地區(qū)高職層次學生為研究對象,結(jié)合實用英語聽說教學實踐,從理論上初步探討任務型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英語聽說學習積極性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方面的基本應用。《試析認知結(jié)構(gòu)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策略應用》一文則重點分析了認知結(jié)構(gòu)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作用。該著提及的“雙元結(jié)構(gòu)”是由尹德謨教授提出,他認為,外來刺激沒有適量而又可理解,是不可能發(fā)生語言習得的;也強調(diào)知識的同化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建立起過去經(jīng)驗與當前學習的聯(lián)系,盡可能地增加聽力材料的輸入。
第二,本書較好地適應了中國英語聽說教學發(fā)展的需要。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在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施行之后,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成了一個焦點。雖然,中國大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比如,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應試傾向明顯。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性很強,除極少數(shù)學生出于興趣而學習英語外,大多數(shù)學生是為了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的聽說教學自然受到來自考試的壓力,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的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任務的完成,必然大打折扣。此外,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方法單一,也是目前我國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存在的比較嚴峻的問題。通過相關調(diào)查顯示,我國英語聽說教學仍然以“語法翻譯法”為主,“語法翻譯法”在課堂上的運用主要表現(xiàn)為,以教師對語言知識的講解為主,伴隨著對英語句子的漢語翻譯,學生聽教師講解,做筆記。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我國大多數(shù)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都是非師范院校畢業(yè)的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英語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知識相對欠缺。再加上由于承擔教學工作量大,進修機會少,英語知識和英語教學理論更新緩慢,是的教學方法不能得到更新。針對這種情況,《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法,比如建立互聯(lián)網(wǎng)英語教學平臺,這樣不僅可以通過多元化的學習模式激發(fā)學生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及時更新教師的教學知識,豐富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
第三,實證研究為主,實踐與理論的緊密結(jié)合。本書中的論文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實踐調(diào)查的基礎之上的,這些論文是在進行了大量的實際調(diào)查,并結(jié)合相關理論進行分析之后寫成的。比如,《關于學生對大學英語網(wǎng)絡教學平臺需求的調(diào)查研究》是以廣西師大教學平臺為研究對象的;《大學英語教材文化選材調(diào)查研究》是以廣西師范大學英語教材的選用為研究對象;《基于大學英語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自主學習質(zhì)量監(jiān)控探索與實踐》也是以廣西師范大學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況為基礎進行研究的;《英語寫作策略研究》則是以桂林理工大學博文學院在校本科生為樣本進行研究的。這種在實際調(diào)查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不僅使文章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增加文章的可讀性,激發(fā)讀者的閱讀欲望。
良好的英語聽說能力是高素質(zhì)英語人才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當代大學生能否適應國際舞臺的關鍵因素,更是我國高校英語教學需要關注的對象。想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建立英語聽說教學的網(wǎng)絡平臺,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在英語聽說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引言
在外語教學的發(fā)展史中,各種教學法層出不窮,在不同的時期各領,盡顯風采。每種教學法都是一定歷史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下的產(chǎn)物,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對先前的教學法有所改進和創(chuàng)新。然而,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有優(yōu)勢和局限,即使是傳統(tǒng)的聽說法和翻譯法,對于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也并非一無是處。所以,外語教學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種教學法,而必須立足于教學實際,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吸納各家之長,并將它們靈活運用到教學實踐。高級英語是為英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訓練學生綜合英語技能、尤其是閱讀理解、語法修辭與寫作能力的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和分析內(nèi)容廣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經(jīng)濟、社會、語言、文學、教育、哲學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擴大學生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對名篇的分析和欣賞能力、邏輯思維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鞏固和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技能?!币獙崿F(xiàn)高級英語課程的要求,必須遵循以下教學原則:在教學方面要從基礎階段的語言形式教學轉(zhuǎn)變到側(cè)重語言意義和功能教學,同時要做到將語言和文化相結(jié)合,語言和文學相結(jié)合。在新原則的指引下,這門課程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3種意識,即語篇、文體和文化意識,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四種能力,即語篇分析、文體分析、文學鑒賞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那么,如何綜合利用現(xiàn)代教學法來實現(xiàn)高級英語的教學目標呢?
二、主要現(xiàn)代英語教學法簡介
1.聽說法(the Audio-speaking Method)
聽說法又叫結(jié)構(gòu)法或句型法,以句型或結(jié)構(gòu)為綱是聽說教學法的主張,其教材用會話形式表述,強調(diào)模仿、強記固定短語,極其重視語音的正確,尤其強調(diào)語調(diào)訓練,廣泛利用對比法,在對比分析母語與外語的基礎上學習外語的難點,并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聽說法把語言結(jié)構(gòu)分析的研究成果運用到外語教學中,使教材的編寫和教學過程的安排具有科學的依據(jù)。這對提高外語教學的效果,加速外語教學的過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貢獻和進步。但聽說法過分重視機械性訓練,忽視語言規(guī)則的指導作用,過分重視語言的結(jié)構(gòu)形式,忽視語言和內(nèi)容和意義,存在流于“造作”的語言傾向。
2.視聽法(the Audio-visual Method)
視聽法主張廣泛利用幻燈、電影等手段組織聽說操練,把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結(jié)合起來。視聽法主張聽說訓練必須同一定情景結(jié)合,在某一情景基礎上進行。視聽法發(fā)揚了聽說法的長處,在教學中廣泛使用聲、光、電的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設備,使語言與形象緊密結(jié)合,在情景中整體感知外語的聲音和結(jié)構(gòu)。視覺形象為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條件,促使學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語。聽覺形象有助于養(yǎng)成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節(jié)奏及遣詞、造句的能力和習慣。視聽法的缺點是過于重視語言形式,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過分強調(diào)整體結(jié)構(gòu),忽視語言分析、講解和訓練。
3.認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
重視發(fā)揮學生智力作用、強調(diào)認知語法規(guī)則的認知法是在聽說法受到抨擊和挑戰(zhàn)的情況下,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魯爾(J.B.Carroll)首先提出的。認知法反對語言是“結(jié)構(gòu)模式”的理論,反對在教學中進行反復的機械操作練習。它主張語言是受規(guī)則支配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語言的習慣是掌握規(guī)則,而不是形成習慣,提倡用演繹法講授語法。學習聲音時,同時學習文字,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從學習外語時就進行訓練,允許使用本族語和翻譯的手段,它認為語言錯誤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產(chǎn)物,主張系統(tǒng)地學習口述和適當?shù)爻C正錯誤。它強調(diào)理解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主張在理解新學語言材料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的交際練習。在教學中廣泛利用視聽教具使外語教學情景化和交際化。認知法是以認知心理學作為其理論基礎,將語言學習和理解過程概括為語言信息的輸入、存儲、加工、輸出或運用等幾個基本步驟。使得外語教學法建立在更加科學的基礎上,但認知法作為一個新的獨立外語教學法體系還是不夠完善的,必須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加以充實。
4.功能交際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功能法的基本教學單位是話語(discourse)。話語立足于語言形式并具有交際功能。僅有聽、說、讀、寫技能并不能完全確切地表達意念和傳達思想,因為話語的具體意義受制于使用場合的諸多社會因素。同一形式可能有多種功能,多種形式可能有一種功能。因此,教學過程必須交際化,要讓學生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交際場合進行練習。教學過程的組織要以學生為主,教師的任務是給學生提供交際場合,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自由地表達觀點,交流思想。功能交際法不苛求糾正語言錯誤。英語教學應將注意力集中到語言交際的內(nèi)容上,而不是個別語言錯誤上,除了一些影響交際活動的理解性錯誤需要糾正外,一般不因為語言錯誤而打斷學生思路,鼓勵他們大膽開口說英語。功能交際法以功能項目為綱,以活動為單位進行英語教學,強調(diào)教學過程的交際化。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雖然具體方法不盡相同,但絕大多數(shù)學者已得出共識:培養(yǎng)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屬點(Communic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inal aim of English teaching)。 "
三、在高級英語教學中綜合運用現(xiàn)代英語教學法
1.重視聽說法和視聽法的相互結(jié)合—激發(fā)學習興趣
作為英語專業(yè)高年級階段的基礎課程,雖然不必對學生進行更多專門的聽力練習,但是這門課程仍然可以通過視聽方式進行課堂交際練習。由于課文內(nèi)容大多涉及西方文化和文學作品,教師可利用相應聽力或視頻材料向?qū)W生展示相關背景知識,提出相應問題進行討論,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分組討論、對子活動、個人口頭表述等),使學生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教學活動中不斷變換角色,成為接受者、陳述者、評論者、思考者、談判者。這樣的活動,一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提供了交流鍛煉的機會,也增加了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興趣,他們就會在學習中積極投入時間和精力,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加強的。當學習者學習上有動力,他就會積極學習,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內(nèi)在動機是學習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樣,學習上的成功又會使學習者感到學習過程的愉快,從而增加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形成學習過程中的良性循環(huán)。所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高級英語教學的一項首要任務。
2.重視教學中讀、寫、譯技能的綜合運用
語言學習的根本目的是發(fā)展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這五種能力是相互作用的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高級英語教學中尤其要體現(xiàn)綜合運用讀、寫、譯技能的原則。閱讀能力是提高聽、說、寫、譯各種技能的基礎,要以閱讀為出發(fā)點。如個別課文是節(jié)選的文學作品,教師可以推薦或者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閱讀小說全文,從而更好地理解原作品的中心思想,再以讀后感的方式提交作業(yè);課后作業(yè)以閱讀、寫作和翻譯為主,教師可以讓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挑選個別突出的觀點進行評述,或者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更多融入自己的認識和看法。最后挑選出范文讓學生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取長補短,以促進下次寫作質(zhì)量的提高。再如,不鼓勵學生機械翻譯課文,也應在學習前閱讀一定量的相關背景知識,尤其是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細節(jié),這樣才能在閱讀中正確理解目標語,在翻譯過程中正確詮釋目標語,在語境中練習翻譯,才能真正提高翻譯水平。閱讀文化背景知識在這門技能課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師在外語教學中注重文化信息量的輸入也是十分必要的。當然,語言技能不能為了綜合而綜合,必須因地制宜,在不同的教學階段要采取不同的綜合方法,有不同的側(cè)重與兼顧。如低年級階段側(cè)重聽說寫,但不放棄讀和譯;高年級側(cè)重讀寫譯,但仍注意聽說能力的訓練,高級英語教學恰恰符合了這個原則。
一、后教學法研究背景
英語作為一種全球性語言,有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和研究這門語言。增強英語教學的效果一直以來都受到密切的關注。眾多英語研究者和教師不斷地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并且將心理學、認知學、哲學、計算機科學等知識融入到英語教學中來,相繼創(chuàng)造出翻譯法、聽說法、交際法等許多教學法。試圖找到一種完美的教學法是多少年來英語教育界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到目前為止,任何一種已知的教學法都不能解決所有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隨著對教學法研究的深入和不斷的反思,人們開始意識到過去沒有,也許永遠不會有這樣一種放之四海皆準的萬能教學法出現(xiàn)。
二、后教學法
既然追求“最佳教學法”沒有出路,以庫馬(kumaravadivelu)為代表的學者經(jīng)過批判性思考和深刻反思,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后教學法”,從而將教學法研究引到新的路線上來。作為后教學法的集大成者,庫馬提出了由具體性、實際性和社會性三個參數(shù)組成的外語教學理論框架。它并沒有提供或選擇一種(最佳)教學法,而是提出了對待教學法的新思路,從而擺脫了教學法選擇的困惑。首先,應當明確“后教學法”不是某種簡單的、具體的、行之有效教學方法,而是一套統(tǒng)一的、不斷發(fā)展并指導我們?nèi)绾卧诰唧w的教學實踐中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具體教學方法的教學體系。更確切地說,它是一種靈活、動態(tài)的外語教學指導思想。它對教師、學生和教育者進行了重新定義,并且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三種參數(shù),為教師具體教學實踐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工具。
(一)三種身份重新定義
后教學法是對傳統(tǒng)教學法的一種超越,主要表現(xiàn)在對教師、學生、教育者進行了重新定義。一是對教師的重新定義。在后教學法外語教學框架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接受者和理論的執(zhí)行者,而是教學研究者、實踐者和理論構(gòu)建者的統(tǒng)一。教師需要對教學中涉及各種因素進行綜合的調(diào)查分析,在此基礎上統(tǒng)籌規(guī)劃并靈活地調(diào)整教學方法和策略。同時,教師還要不斷地從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新的經(jīng)驗,并積極學習各種新的理論從而逐步構(gòu)建一套切合教學實際,并且有自我特色教學理論。二是對學習者的重新定義。后教學法認為理想學習者是自主的。他在教師幫助下實現(xiàn)自我調(diào)控,最大化自己的學習潛力;他愿意與他人交流合作,并通過討論協(xié)商來解決問題;三是對教師教育者的重新定義。傳統(tǒng)教師教育者的角色是把各種教學法灌輸給未來的教師,指導教師選擇“最佳教學法”并進行模擬訓練。在后教學法外語教學框架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未來的教師確立外語教學的理念和掌握外語教學的研究方法。
(二)三個基本參數(shù)
后教學法為教師具體教學實踐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工具。在已知的眾多教學法中,選擇何種教學法使其在特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達到預期的效果始終困擾著廣大教師。后教學法提出的以三個基本參數(shù)——具體性、實踐性和社會可行性作為組織外語教學的原則為教師進行取舍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特定性(particularity)是指特定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特定的教師在特定的教育機構(gòu)里教一組追求特定目標的特定學生。在特定性指導的外語教學中,教師通過“觀察—反思—行動”的循環(huán),了解和掌握具體教學環(huán)境信息,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然后再根據(jù)教學實踐中的反饋隨時調(diào)整。實踐性(practicality)涉及教師與研究者的關系及教師理論的形成,它拒絕把理論家視為知識生產(chǎn)者、把教師視為知識消費者的兩分法,鼓勵教師從實踐中創(chuàng)造理論,在實踐中實施理論。社會可行性(possibility)指外語教學要對現(xiàn)實的社會政治保持敏感,重視對學習者身份形成有重要作用的社會文化現(xiàn)實。它拒絕把語言教學的作用局限于課堂內(nèi)教授語言,把學習者的語言需求和社會需求割裂開。主張開發(fā)利用帶入課堂的社會政治意識,滿足參與者的語言和社會雙重方面的要求。特定性、實踐性和社會可行性三個參數(shù)三位一體,互相交織、互相協(xié)作,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影響著外語教學實踐。
三、后教學法對英語教師的啟示
首先,教師課前準備要充分,不同班級應該準備不同的的教案。應當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專業(yè)背景、課堂反應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學生現(xiàn)狀的基礎上,教師在備課時,應當針對不同的班級,在保障教授核心知識的前提下,為其量身打造不同的教案,也就是說相同的知識,在不同的班級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法。其次,課堂實踐應當靈活,根據(jù)實際適度調(diào)整。例如,在講解生單詞的時候,教師通過對學生反應的觀察,發(fā)現(xiàn)該單詞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就可以略過或加強學生對該詞深度的理解。也就是說教學實踐需要有教案以保證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又不拘泥于教案。教師應當注意多觀察學生,根據(jù)其掌握狀況適時作出一定的調(diào)整。再次,在實際教學中,要嚴格控制教學量,給學生理解和消化的時間。教師有時為完成教學任務而趕進度,或者被迫放棄交際法、暗示法等需要一定時間的教學法,導致課堂氣氛緊張,內(nèi)容乏味,學生沒時間消化吸收所授知識,結(jié)果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當充分把握每單元的核心知識點作為授課重點。同時應當對整套教材有很好的了解。有些知識點在教材中反復出現(xiàn),這時如果該課的任務量大,就可以進行適當取舍,在以后的課堂上再作講解,從而保證課堂任務量適度,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最后,課后作業(yè)的設計和課堂設計同等重要。在傳統(tǒng)教學法下,記單詞、預習課文或完成課后練習題似乎成為固定的課后作業(yè)模式。這就使得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被動完成任務的狀態(tài),不利于他們自主學習者身份的轉(zhuǎn)變。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yè)時,要鼓勵學生接觸更多的英文資料,學會自主學習。例如介紹學生看優(yōu)秀的原聲電影,推薦可讀性強的優(yōu)美英文短文,針對課文讓學生作簡單的相關話題報告,或者令學生準備下一堂課的教案,等等,都可以作為文課后作業(yè)的形式。
參考文獻:
一、引言
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wǎng)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fā)展。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xiàn)英語教學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jié)合的原則,有利于調(diào)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而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紀80年代在交際法被廣泛采納的歷史背景下起興起一種外語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理論主張讓學習者在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語言運用來發(fā)展規(guī)則系統(tǒng)并習得語言,強調(diào)輸入材料的選擇要能體現(xiàn)任務的真實性和難易度、教學活動的安排要能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此看來,任務型教學法是符合教育部對大學英語的教學要求的。因此,許多國內(nèi)高校目前都已達成共識: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的關鍵就是實現(xiàn)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與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有機結(jié)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1年2月頒布的《關于批準北京林業(yè)大學等35所高校為教育部第三批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項目學校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8號)也指出:“我部將給予每個項目學校20萬元經(jīng)費支持,項目經(jīng)費主要用于推進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大學英語新教學模式?!惫P者所在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作為教育部第三批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項目學校之一,也正在根據(jù)教育部的要求及本校的條件和學生的英語水平,探索建立“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以輸出為導向的任務型教學模式(OSTTANE)。
話語標記語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話語現(xiàn)象。它們是一些用來標示話語之間各種邏輯關系的詞語或結(jié)構(gòu)?!霸谘哉Z交際中,話語標記語不直接構(gòu)成話語的命題內(nèi)容,而是通過多種方式調(diào)控話語和言語交際的互動性” (冉永平,2002:10), 從局部或整體對話語的生成與理解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實現(xiàn)不同的語用功能。雖然對于哪些詞屬于英語中的話語標記語并沒有一個權(quán)威的認定,但是well, oh, I mean, you know卻是公認的、常用的話語標記語。因此,本論文將著重研究如何在OSTTANE模式下,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加強這四個話語標記語的教學,以提高學生在口語中對話語標記語的使用頻率,并最終提高他們的口語熟練程度及話語的流利性。
二、話語標記語在中國大學生英語口語中的使用現(xiàn)狀
本文將要探討的四個話語標記語well, oh, I mean, you know在英語語篇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語篇功能。Well是用以承接話輪的,表示“無準備或不得已情況下接替話輪”或表示“對前一話輪內(nèi)容不認同”,或表示對“前一話輪作一了斷并開始自己的話輪”,又或是“在當前話輪中間轉(zhuǎn)移話題” ;oh則更多用于承接話輪或維持話輪。I mean常用于維持話輪,尤其是“偏離當前話語,如偏離主題,突發(fā)的想法,自我修補” ;you know則更多是用于出讓話輪,“意示要對方認同自己的話語” (何安平、徐曼菲,2003:447)。何安平與徐曼菲(2003)的研究顯示,這四個話語標記語的使用頻率在英國成年人的話語當中是排在前五位的,而在中國大學生話語當中,只有oh和 you know進入了前五位。而口語流利性較高的學生跟口語流利性較低的學生相比,前者使用這些話語標記語的頻率要高得多。這一方面表明中國學生對常用話語標記語的功能和正確使用了解不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對話語標記語的熟練使用將會成為區(qū)分中國學生口語流利程度的重要標記之一。既然話語標記語的重要性已經(jīng)不言而喻,在本文中探討話語標記語在英語聽說課中的教學方法就顯得更為迫切了。
三、任務型教學法的具體操作步驟
步驟1:前任務階段
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進而圍繞本單元主題來布置相關教學任務給學生,并提出問題。這樣既保證設計的問題貼近課本的主要內(nèi)容,又可以自然激發(fā)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關注和濃厚興趣。
步驟2:環(huán)任務階段
任務型教學法在運用中要求一開始就明確了要完成的任務,然后在任務的驅(qū)動下去完成課堂的教學目標,這樣的學習過程是任務驅(qū)動的過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而任務又可以分為真實任務和學習型任務。“真實任務更加突出語言的真實運用,更加強調(diào)意義的表達;而學習型任務在強調(diào)表達意義的同時,對語言形式的關注略有加強” (程曉棠,2004:85)。
步驟3:后任務階段
學生在使用語言進行交際后,教師把本次課學生所接觸到的并理解的重要的語言點和表達提煉出來,并進行歸納和總結(jié)。
四、OSTTANE模式下話語標記語在口語課堂上的教學案例設計
接下來,本文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聽說教程(第二版)第二冊的Unit 6 What’s in a Name?作為素材來展示OSTTANE模式下話語標記語在英語聽說課堂上的教學案例設計。
1.引言
英語學習中聽力不僅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口語交際技能,而且是重要的語言輸入渠道,對提高整體英語水平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2006年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規(guī)定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對聽力的比例也作了調(diào)整,由原來的20%的比例調(diào)整到了目前的35%。而目前正在試點的英語新機考四級考試中的聽說部分甚至占到了70%。面對這一形勢,很多院校和大學英語教師都對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改進進行了探索和研究,但是由于課程設置、教學策略及教學設施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學生在英語學習上聽說能力的發(fā)展仍然滯后于該學科其他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有必要對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現(xiàn)狀客觀地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并探索出一種能有效提高英語聽說水平的教學模式,以滿足社會對人才交際能力的需要。
2.大學英語聽說課程教學現(xiàn)狀
多年來,各高校一直采用傳統(tǒng)的聽說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播放聽力材料錄音,學生進行復述或完成相應聽力理解練習。這種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容易對聽說練習喪失興趣,而且這種模式下輸出的材料信息量很有限。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的普及,國內(nèi)高校也逐步把該技術應用到聽說教學中,使得課堂上呈現(xiàn)給學生的資源更豐富、更立體化。但是僅靠引進這些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而不從根本上改進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就難以充分發(fā)揮技術上的優(yōu)勢,有效提高聽說教學的質(zhì)量。
對于大學英語聽說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效果情況,筆者對某高校部分英語教師和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目前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主要包括:1)聽說課程課時少,而課下的聽說練習又缺乏有效監(jiān)控;2)學生對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習上有著很大的盲目性;3)部分教師不能熟練操作設備,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并且教師的教學手段和課堂活動單一,學生參與機會少,聽說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未能獲得顯著提高。從這一情況可以看出,技術層面的更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學信息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有效提高聽說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要依靠一套完善的教學模式和手段。
3.建構(gòu)主義教學觀與聽說課程教學模式設計
建構(gòu)主義理論是認知心理學派的一個分支。20世紀80年代以后,該理論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論。建構(gòu)主義教學觀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gòu)的方式而獲得的。以這種方式建立的新知識結(jié)構(gòu)不僅不易退化,而且能給學生以主動學習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依據(jù)這種理念,大學英語聽說課程必須徹底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應該結(jié)合學習過程中的情境性、主動性及合作性設計教學內(nèi)容和課堂活動。具體的教學模式設計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創(chuàng)建符合語言認知規(guī)律的情境性教學環(huán)境。借助網(wǎng)絡多媒體等形式豐富靜態(tài)語言輸入源,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鮮活的語言知識和文化信息。優(yōu)化動態(tài)語言輸入源,加強教師話語的準確性、得體性和流利程度,引導學生參與語言輸出活動,并提高學生輸入源的質(zhì)量。
(2)創(chuàng)建問題空間并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提供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通過視聽、聽寫、故事復述、討論,情景表演等任務設置方式,豐富學習內(nèi)容,增強學生自己建構(gòu)知識的主動性。通過多種實踐活動應用所學知識,使知識外化并實現(xiàn)自我反饋。
(3)創(chuàng)建一種以“合作原則”為導向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通過交流、討論、爭辯、教師針對性指導等多種形式,設計師生互動型、生生互動型、生生社會互動型、師生社會互動型、師生網(wǎng)絡互動型等合作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知識建構(gòu)的質(zhì)量。
(4)建立起有效評價系統(tǒng)。通過包括自我評價與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jié)性評價相結(jié)合的評價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及時反饋信息。
4.建構(gòu)主義聽說教學模式下教師與技術的交互作用
教學交互活動是聽說課程中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是教與學行為再度整合的關鍵,教學交互的水平直接反映了教學的水平,也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一直以來,大學英語聽說課程的改革主要關注技術的改進和師生之間的交互。實際上,單純的技術手段不足以構(gòu)成學習者聽說能力獲得顯著提高的因素,而師生間交互作用的實現(xiàn)也需要建立在教師與技術良好交互的基礎上。只有發(fā)揮教師和技術的交互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課堂上各種交互活動達到最好、最積極的效應。為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之余,必須加強對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的學習,熟練掌握多媒體各種設備的功能和操作,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技術彌補自身某些方面能力的不足,有效利用各種技術手段,科學地、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活動和選擇教學策略,使學習資源具有最大的適用范圍,從而為學生呈現(xiàn)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和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并提供寬松和諧、生動活潑和主動發(fā)展的學習空間。
5.結(jié)語
面對社會上對學生聽說綜合能力需求的加大,充分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提高教學質(zhì)量已經(jīng)成為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改革的主要思路。一套系統(tǒng)的聽說教學模式的設計需要有符合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理論作為支撐,也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驗證和完善。只有利用技術優(yōu)勢,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輔助作用,才能使這個教學模式得以順利實施,從而保障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提高,達到全面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最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顧曰國.網(wǎng)絡教育初探[m].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