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4:50: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普通話調查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30080
一、南寧市第二十中學特色化多元發展問卷調查
1.調查目的
為客觀全面了解我校特色化多元發展的現狀,我校于2015年12月開展問卷調查,充分了解全校師生對學校特色化多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2.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及調查方法
課題組分別設計對教師和學生兩個群體的調查問卷。問卷調查均采用即發即收方式,在初一至高二五個年級發放學生問卷1181份,回收率100%,占全部學生76.19%;在一次全校教職工會議上發放教師問卷93份,回收率100%,占全部教師76.22%,其中教齡1-5年的占11.15%,教齡6-10年的占8.7%,教齡11-20年的占29.35%,教齡21-30年的占36%,教齡31年以上的占14.8%。
二、調查結果及存在問題
1.我校少部分教師對學校特色化多元發展持消極態度
對于“鼓勵普通學校辦出特色”,高中階段教育要“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我校22.83%的教師對此表示擔憂、懷疑和沒有必要。對于我校正在開展“普通高色化多元發展的研究與實踐”的課題研究,教師了解的程度各有不同,21.73%的教師不了解該課題,52.17%的教師對該課題有些了解。對于我校開發校本課程必要性的看法,18.48%的教師對開發校本課程的態度比較消極,認為無所謂、做形式、沒有必要。
2.我校教師開設校本選修課程仍處在探索學習階段
自2013年秋季學期以來,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走班制校本選修課程,教師開發的選修課程主要領域有三個方面:學科知識拓展類選修課占36.69%,社團活動類選修課占28.89%,興趣活動類選修課占26.67%。由于校本選修課程的地域性、獨特性、靈活性特征,我校75%的教師所做的工作是校本課程開發和執教,所以83.90%的教師認為較課改以來自己的工作量增加了,45.65%的教師認為以自身的專業能力開發校本課程有些困難,希望得到專業培訓,14.13%的教師認為自身的專業能力難以開發校本課程。開設校本選修課程的教師對于自身所開設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不盡相同,只有26.53%的教師認為有利于自己原來學科教學成績的提高,20.4%的教師認為對于自己原來學科教學成績沒有影響,44.9%的教師對此看法“很難說”,8.17%的教師認為會使原來學科教學成績降低。
3.現有的課程初步體現了我校的教學特色
近年來,在體育運動、音樂、美術、文化、學生社團和訓練隊等方面,我校開設了50多門校本特色課程。64.12%的教師認為現有課程反映了一部分我校的教學特色。全部高中生都參加每周一下午開設的校本選修課程,33.4%的初中生參加特色課程,大部分的高中生、初中生較喜歡開設的特色課程。按學生喜歡課程程度排名,排名越前喜歡的學生越多,如下表:
根據我校傳統和實際情況,教師對學校今后特色發展項目的建議,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建議我校將來開設的特色課程,排名越前推薦項目人數越多,如下表:
三、推進學校特色化多元發展的相關建議
1.加強培訓指導,提高教師對學校特色化多元發展的認識理解
普通高中教育的“同質化”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與個體發展的多樣化需要。普通高中要走出困境,要培養發展全面、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人才,就必須走特色化發展道路。經過多年的發展,我校已創建了自己的特長和優勢項目,還要在認真分析學校的歷史發展狀況,全面綜合地把握學校的各種資源基礎上,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共同發揮創造性,在辦學理念、教學方式、學校文化、課程設置、人際關系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下,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反復檢驗,不斷積淀形成學校個性特色。一方面,通過專家講學、名師引領、組建研究團隊開展校本培訓、組織教師校外學習考察等方式,加大對教師、行政教輔人員培訓工作力度,提高其對學校特色化多元發展內涵、目標、運行機制、模式、創建策略等方面的認識,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為學校特色化多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特別是在課程建設領域方面,通過培訓給予教師具體有效的指導和幫助,推動教師課程觀、學生觀和教學觀等改變,促使教師自覺學習、主動鉆研,不斷掌握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理論和技能。另一方面,針對學校特色化多元發展和學生個性培養的要求,對特色教師隊伍建設進行統籌考慮,有計劃、有步驟、有層次地培養和引進特色教師。
2.完善校本選修課程體系,帶動學校特色化多元發展
課程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豐富且具有高度選擇性的課程體系是學校特色的重要體現,也是實施學校特色化多元發展的主要途徑。國家統一規劃的課程體系無法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教師與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朝夕相處,能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利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優勢,圍繞學校特色發展,自主開發和深化具有二十種特色的多學科校本選修課程。在體育運動方面、音樂方面、美術方面和科技方面等,完善相應的課時安排、校本教材和評價辦法,形成我校特色化多元發展課程體系,推進分層教學、走班制、學分制、導師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使學生在完成高中階段國家規定的課程之外,將著眼點放在運動潛能開發、音樂潛能開發、空間潛能開發、動手實驗技能訓練、心理素質提高上,更好地適應學生個性差異發展需求,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拓展學生學習領域,為今后進入大學和社會的創新學習及個性發展開創廣闊的空間,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湖北省竹溪縣位于鄂、渝、陜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區,西接陜西省平利、鎮坪、旬陽三縣,南交重慶市巫溪縣,東鄰本省竹山縣,獨特的區位使得該地的語言也獨具特色。關于對竹溪方言的研究,趙元任先生(1948)在《湖北方言調查報告》中將其劃分為楚語區,劉興策(2005)則從竹溪方言的語音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出發,將其歸入西南官話成渝片。不管竹溪方言被劃分到哪個方言區,我們應看到的是,從20世紀40年代末到現在,學者們對竹溪方言成系統地專門研究少之又少,只是零星地在文章中點到為止。本文將以普通話為參照,具體描寫竹溪方言在聲韻調以及詞匯方面與普通話的差異,希望以此讓人們更多地了解竹溪方言。
一、竹溪方言的聲韻調
(一)聲母23個(包括零聲母)
p八杯pʰ拍泡m美買f飛肥t刀多tʰ圖態l能來
k哥高kʰ科肯x喝河ʨ雞酒ʨʰ球窮ɕ喜學ȵ疑年
tʂ知鎮tʂʰ吃程ʂ是刷ʐ人讓ʦ資賊ʦʰ詞撐s私事
ŋ藕我ø彎威
(二)韻母41個
ɿʅaɛæəroaieiauouanənaŋoŋ
iiaiɛioiauiouianiniaŋioŋ
uuauæuouaiueiuanuənuaŋ
yyɛ
ɥɥaɥɛɥanɥən
(三)聲調4個,輕聲除外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竹溪方言沒有入聲,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但沒有給出具體的調值。經過筆者的實地調查,初步認定竹溪方言中單字調值是:陰平35,如“媽”“哥”“桌”;陽平24,如“湖”“陳”“學”;上聲42,如“武”“美”“北”;去聲31,如“大”“做”“色”。其中,陰平和陽平都屬于升調,升的幅度一致,但陽平調的起點及降點都比陰平調要低;上聲和去聲都屬于降調,降的幅度也一致,去聲的調值更低。竹溪方言中沒有曲調。
二、竹溪方言與普通話的比較分析
(一)聲母比較說明
1.泥(娘)來母的混合
古泥(娘)來兩母相當于普通話中的n-,l-。但在竹溪方言中,泥(娘)母字的發音全歸入來母字中。如:能力[lən24 li31]、男人[lan24 ʐən24]、奶奶[lai42 lai42]。
2.“街”“鞋”的讀法
古見母匣母的蟹攝開口二等字“皆階街解介界戒屆諧鞋械懈”等,字數不多,發展到今天,普通話中這類字的讀音不存在語音混雜現象,但在竹溪方言中,它們所代表的語音現象卻是重要的,一般讀作[kai35]、[xai35]。比如:逛街[kai35]、解釋[kai42]、機械[kai31]、穿鞋子[xai24]。
3.影疑母字的讀法
影疑母字在普通話中大都是零聲母字,但在竹溪方言中卻增加了聲母ŋ-、ȵ-。影疑母開口今洪音字讀[ŋ],如:我[ŋo42]、安[ŋan35]、恩[ŋən35]、挨[ŋai24]、愛[ŋai31]、昂[ŋaŋ24];細音字讀[ȵ],如:疑[ȵi24]、業[ȵiɛ31]、研[ȵian24]、眼[ȵian42]。
4.審母二等字和穿照母三等字的讀法
審母二等字和穿照母三等字在普通話中讀作翹舌音[tʂ]、[tʂʰ]、[ʂ],但在竹溪方言中多讀作平舌音[ʦ]、[ʦʰ]、[s]。如:梳[səu35]、事[sɿ31]、生[sən35]、瘦[səu31]、爭[ʦən35]、撐[ʦʰən35]。
(二)韻母方面
1.介音[u]在竹溪方言中脫落。普通話中的合口呼韻uan、uei、uən在竹溪方言中大多演變為開口呼韻an、ei、ən。如下所示:
2.普通話中的單元音韻母[u]在竹溪方言中常變為復元音韻母[əu]。如下所示:
并不是所有的聲母與[u]搭配時都滿足這一情況。布[pu31]、普[pʰu42]、敷[fu35]、估[ku35]、哭[kʰu35]、呼[xu35]、如[ʐu24],在竹溪方言中韻母依然沒有發生變化。在竹溪人的日常交際中,由[u]變為[əu]是常見現象,其它沒有發生變化的搭配,要么是日常生活中較少用到的字,要么就是有其它的方言詞匯來代替,如:哭[kʰu35]在竹溪方言中則為[ʐua35]。
另外,在與聲母m搭配時,[u]通常降低舌位,變為[o]。如:木[mo31]、母[mo42]。
3.普通話中的[əŋ]、[iŋ]在竹溪方言中變為[ən]、[in],即[-n]、[-ŋ]在與[ə]、[i]搭配時不對立。如:林=零[lin24],陳=程[tʂʰən24]。
4.與普通話相比,竹溪方言中增加了[ɥ]類韻。如:暈[ɥən35]、宣[ɕɥan35]、群[tɕʰɥən24]。
5.竹溪方言中,依然有[y]韻。竹溪周邊地區的方言,如陜西的鎮坪、重慶的巫溪,大都是用[ɥ]類韻來代替[y]韻,這正是竹溪方言的特點之一。但[y]韻較少,只有少部分單字滿足,如:雨[y42]、呂[ly42]、瘸[tɕʰyɛ24]等。
(三)詞匯方面
與普通話相比,竹溪方言最具特色的就是詞匯方面的差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竹溪方言詞匯也受到了西南官話,如重慶巫溪、陜西鎮坪方言的影響,經不斷的融合之后,又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方言詞匯系統。
1.名詞
2.動詞或動詞詞組
3.形容詞、副詞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竹溪方言和普通話詞匯的差異主要存在于日常生活詞匯方面,其中以事物類名詞居多,其次是常用動詞和副詞。
三、結語
竹溪西周屬古庸國,縣制建立始于西漢,悠久的歷史加上獨特的區位使得竹溪方言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由于對其研究較少,竹溪方言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著盲點,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學者們對竹溪方言的關注與探索。
參考文獻:
[1]周政.陜西鎮坪方言的內部差異[J].方言,2010,(4).
[2]劉興策.試論“楚語”的歸屬[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8,(4).
[3]羅自群.從《湖北方言調查報告》看湖北方言的聲調特點[J].語言研究,2002,(S1).
[4]劉興策.對湖北省境內漢語方言分區的幾點意見[J].方言,2005,(3).
中圖分類號:H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9-0115-01
一、宜賓四川話與北京普通話的區別
按照從小到大自己所說的宜賓四川話和聽宜賓老人所說的宜賓話,宜賓四川話與北京普通話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同一個事物,寫法一樣,但方言的發音不同
說的是同一個事物,但聽的人有可能無法理解,這就與宜賓方言和普通話在讀音上的區別有關。宜賓四川話將普通話里的“個gè”讀成“個guò”, “鞋子xié zi”是“hái zi”等。
從這幾個例子可以看出宜賓方言和普通話在同一事物上的發音有很大的不同。只要明白這些差別,對于宜賓四川話的意思就能很好掌握。
(二)同一個事物,意思一樣,寫法不同
在四川“5.12”地震悼念活動中,有一些橫幅寫的是“雄起,四川!”,這樣的橫幅鏡頭出現在電視新聞中,“雄起”究竟是何意,估計有些省份的電視觀眾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其實“雄起”就是普通話“加油”的意思。于是可以看出,宜賓四川話在表達相同意思的事物上,寫法是不一樣的。比如,宜賓四川話的“擺龍門陣”是“聊天”的意思,“爸爸”喊做“老漢兒”等等。
這些屬于同一事物意思相同但寫法不同。這些反映了宜賓方言的地方性。
(三)宜賓四川話的單向性
宜賓人很難將平舌的“z、c、s”與翹舌的“zh、ch、sh”區別開來,同時鼻邊音一般也宜賓人是學習普通話的老大難問題。因為宜賓四川話一般會將該讀翹舌的音讀作平舌,把該讀鼻音的音讀作邊音。比如,“吃面 chī”宜賓人讀作“cī miàn”,但不會把平舌讀成翹舌,也就是說在平舌上只有單向性。
而鼻音也一樣只有單向性。比如,“姑娘 gū niang”讀作“gū liang”,卻不會把“流水liú shuǐ”讀作“niǔ shuǐ”。
在鼻邊音和平翹音上特殊的單向性是宜賓四川話與北京普通話的巨大差別。
(四)宜賓四川話的其他特點
宜賓人在使用名詞時習慣用重疊來表示小稱。宜賓四川話的單音節名詞和名詞性語素大都能重疊,且多數重疊第二字,也可在重疊后再加兒化。這與北京普通話有一定差別。
宜賓方言中常見的語氣助詞是“撒”,方言中讀作“sài”。很多動詞后面都可以加“撒”,表示普通語氣,像普通話中的“啊”的用法,沒有實際的意義。
二、宜賓四川話與北京普通話的聯系
宜賓四川話和北京普通話同屬于北方語系,兩者也有相同相似的地方。
(一)漢字讀音大部分不變
宜賓話的漢字讀音基本上沒有改變其原本的普通話讀音,只是語調上有稍微的不同。
例如,“宜賓方言調查研究”,普通話拼音為“yí bīn fāng yán diào chá”,宜賓四話也是這樣發音“yí bīn fāng yán diào chá yán jiū”。并不會改變漢字的讀音。
(二)語法基本相同
宜賓四川話的漢語口頭使用習慣、書面語的語法語序,都與普通話基本上是相同的。
比如,“我愛吃宜賓面”,普通話的語序是主謂賓,宜賓四川話也是一樣的,不會顛調語序,語言的語法結構都是一樣的。
(三)名詞事物后綴詞“兒”
宜賓人喜歡在名詞事物后面加后綴詞“兒”,與北京普通話的兒化音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宜賓人學習普通話,最不會說錯的就是兒化音的詞語。
比如,宜賓話中“有一些”是“有一些兒”,“小偷”就喊做“小偷兒”,“白菜餡的包子”是“白菜餡兒的包子”。
與北京普通話愛帶兒化音一樣,宜賓四川話也常常在詞語后面加兒化音。
上個星期天,老師讓我們寫一份關于生活中錯別字的調查報告,因此,我特地和媽媽去大菜場買菜。
菜場上各種招牌上的字琳瑯滿目,可我沒分辨出一個錯別字。我心里不由得犯起了嘀咕:到底是沒有錯別字,還是我沒有發現?我想著想著,發現被正在買魚的媽媽甩得很遠,她正在買魚。我突然發現魚攤招牌上發現了一個錯別字,是把“南灣魚”寫成了“南彎魚”。我鼓起了勇氣,對那個老板說:“叔叔,您好!我發現您招牌上的南......我的話還沒說完,就被那位‘彪悍’(肥胖)的大叔打斷了。只見他用一口地道的“普通話”(信陽普通話)罵道:“小孩,關你屁事,快走!”我朝他投去蔑視的目光,小聲嘀咕道:“長得這么肥,一定是天天吃‘南彎魚’吃得了”。這時,媽媽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只見他看到了,搓著手,一副嬉皮笑臉的欠扁的表情。媽媽拉著我,頭也不回的走了。
轉了一上午,可把菜買好了,可是我那不爭氣的肚子卻“咕...咕...”地叫了起來。我和媽媽來到一個餛飩攤,因為人多,我們只能坐在靠招牌的位置上,吃著吃著,我發現打印的“餛飩”二字不對勁,仔細一看,居然寫成了“錕鈍”。因為有前車之鑒,我對媽媽說“媽,你注意到那‘餛飩’兩個字寫錯了嗎?”媽媽看了看,“嗯”了一聲。我又問:“我告不告訴攤主呢?”媽媽說:“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決定吧!”我想:“萬一和那個吃‘南彎魚’的老板一樣怎么辦?如果不一樣呢?唉!還是不說吧!‘劉梅’《家有兒女》角色云:不怕‘萬一’,就怕‘一萬’呀!”
現在廣告會鉆成語的空子,什么“三國演義”改成了“衫國演衣”,“挑三揀四”變成了“挑杉撿飾”等。真是應有盡有。網絡語言也是的,使很多人感染了,但文字變成了什么樣子。真是“杯具”(網絡語言:悲劇)呀!
一、主要工作安排
1.充分發揮校園的宣傳功能,加大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宣傳力度,增強廣大師生員工的語言文字規范化意識。
2.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以校園廣播宣傳學習語言文字工作有關文件,領會精神,要求全體教職員工、全體學生,在校內外各項活動中推廣使用普通話,把普通話作為校園語言,作為教師的職業語言。不斷提高使用普通話的能力,提升學校文化品位。
3.進一步推進全校教師及教輔人員普通話水平達標的培訓和測試。
4.繼續發揮語文教學主渠道作用,創辦不同特色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素養。進一步規范校園用字、用語,定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寫字讀書比賽,普通話使用標準率進一步提高。
5.定期舉辦全校性的以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為主題的黑板報比賽,舉辦以提高學生口頭語言能力為主的作文比賽,鼓勵學生參與教育局的藝術節比賽、知識競賽等項活動,以年級為單位在每學期中舉行演講比賽、故事會、朗誦會等活動。“讀革命史書,學革命先烈,講革命故事”普通話講故事比賽、 “我說身邊文明事,我說身邊文明人”普通話演講比賽、誠信故事比賽等活動。積極參加教育局舉辦的讀書征文活動。
二、加強組織、制度建設,確保語言文字工作順利實施
為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我校結合實際情況,將推廣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納入教育教學要求,制定了專項的培訓計劃,小組成員明確職責,定期舉行匯報總結,針對發現問題,共商共議,及時解決,另外,在教職工考核制度中明確規定:普通話成為校園語言,即師生員工在教學、會議、宣傳和其它集體活動中使用普通話;教師的普通話達標與評聘相結合,即教師持普通話等級證書上崗。從而進一步完善校、班二級管理網絡體系,確保語言文字工作的順利實施。
三、貫徹“三納入一滲透”,增強語言文字工作的實效性
根據“三納入一滲透”的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水平把語言文字工作納入課堂教學,納入教學基本功訓練,納入學校常規管理之中,把語言文字工作滲透到德、智、體、美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
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字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整體素質,全社會應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為人類社會文明、為國家通用漢語言文字的發展做出貢獻。
一、主要工作安排
1.充分發揮校園的宣傳功能,加大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宣傳力度,增強廣大師生員工的語言文字規范化意識。
2.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以校園廣播宣傳學習語言文字工作有關文件,領會精神,要求全體教職員工、全體學生,在校內外各項活動中推廣使用普通話,把普通話作為校園語言,作為教師的職業語言。不斷提高使用普通話的能力,提升學校文化品位。
3.進一步推進全校教師及教輔人員普通話水平達標的培訓和測試。
4.繼續發揮語文教學主渠道作用,創辦不同特色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素養。進一步規范校園用字、用語,定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寫字讀書比賽,普通話使用標準率進一步提高。
5.定期舉辦全校性的以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為主題的黑板報比賽,舉辦以提高學生口頭語言能力為主的作文比賽,鼓勵學生參與教育局的藝術節比賽、知識競賽等項活動,以年級為單位在每學期中舉行演講比賽、故事會、朗誦會等活動。“讀革命史書,學革命先烈,講革命故事”普通話講故事比賽、 “我說身邊文明事,我說身邊文明人”普通話演講比賽、誠信故事比賽等活動。積極參加教育局舉辦的讀書征文活動。
二、加強組織、制度建設,確保語言文字工作順利實施
為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我校結合實際情況,將推廣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納入教育教學要求,制定了專項的培訓計劃,小組成員明確職責,定期舉行匯報總結,針對發現問題,共商共議,及時解決,另外,在教職工考核制度中明確規定:普通話成為校園語言,即師生員工在教學、會議、宣傳和其它集體活動中使用普通話;教師的普通話達標與評聘相結合,即教師持普通話等級證書上崗。從而進一步完善校、班二級管理網絡體系,確保語言文字工作的順利實施。
三、貫徹“三納入一滲透”,增強語言文字工作的實效性
根據“三納入一滲透”的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水平把語言文字工作納入課堂教學,納入教學基本功訓練,納入學校常規管理之中,把語言文字工作滲透到德、智、體、美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
1.將提高學生語言實踐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現代漢語知識、普通話教學、漢字教學等課程標準中,納入教育教學和學生技能訓練中。現代漢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以國家的語言文字政策法規為依據,系統地講授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訓練基本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和運用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能力,為他們將來從事各項工作,特別是語言文字教學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礎。”[1]也就是說,達到“三基”、“三能”,這既是現代漢語的教學目標,也是所有語言課程的教學目標。
2.在教材中適當加入實踐教學的內容,如設計實踐性較強的練習題、思考題等。這幾年,我們在普通話教學中一直進行方言調查、對話練習等;在現代漢語知識、漢字教學中加入對日常生活趣聞的分析、社會流行語的搜集等。在課堂教學中,提倡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運用啟發式、答疑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美國教育家杜威在他的“活動化教育理論”中指出“教育及生活”,生活的中心是“活動”,提出以學生為本,實施活動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2]。
3.在語言教學效果的評價中,要體現實踐教學環節評價的內容。語言實踐教學評價包括校外專家、校內督導及學生評價等。秦文孝教授對本教改的評價是:“語言實踐教學活動突出了實踐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性,注重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特色鮮明,針對性強,教學效果顯著,值得提倡和推廣。”學校教學督導嚴安正說:“語言課程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課內實踐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教學內容生動活潑、形象而有趣,改變了過去講練脫節的弊端,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在學生評教活動中,語言課程教師得到了學生的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滿意率在90%以上,在學生中形成較好的口碑。
二、課外安排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實踐活動
1.說好普通話的實踐。普通話是漢民族共同語,是不同方言區的人們通用的交際工具,是以漢語授課的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語言,因此,學好普通話是在校學生理所當然的事。語言課程都設有語音這一部分,專門介紹語音知識,但由于普通話是“口耳之學”,學好理論遠遠不夠,重點應該放在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準確地增強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上。具體做法有:第一,開展各種朗誦比賽。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我們把語音理論的實踐延伸到第二課堂,通過靈活的方式,檢驗學生學習語音理論的結果。第二,聽廣播、看電視。學校有廣播站,每天七點鐘、十二點、下午六點都有半個鐘頭的廣播,走在校園里,聽著優美的散文或是和諧悅耳的歌曲,未嘗不是一種享受。第三,積極參加各種表演活動。學校有各種各樣的社團,這些社團,每逢節日,就為大家送上精彩的演出,有小品、歌舞、詩朗誦等。盡管水平有限,可大家就是喜歡看。他們覺得親切、真實、精彩。表演培養了學生榮譽感,又磨練了口才,因此,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此類的社團活動,多給自己鍛煉的機會。第四,進行新時期人們使用方言與普通話詞語情況的調研分析。調研分析一般安排在假期,調查范圍為學生家庭所在鄉鎮。調研以問卷調查方式為主,調查對象不限職業、文化程度、年齡性別。調查問卷依據方言調查規律精心選擇300多對方言和普通話常用詞語[3]。詞語內容涉及自然地理、人物、時間、動作、性狀等。該調研只是方言、普通話詞語使用的調研,不涉及語法,語音略有涉及。調研活動開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他們體會到團隊精神的巨大力量。
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職業中學語文教學也不同于普通中學語文教學。職業中學語文教學不僅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還要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在“實用”二字上下工夫。筆者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就中職語文課程的實用性教學作一探討。
一 加強口語訓練,落實專業知識
從基礎抓起,循序漸進《大綱》首先要求學生“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達到“說話條理清楚,流利,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做到“語言文明,表達得體”。此外,說和聽密切相關,要善于聽。以上基礎素質的訓練,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反復進行、及時矯正。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聽、說的機會。如聽一段媒體記者提出的幾個問題,讓他們用普通話回答和表達見解。如此反復訓練,使學生逐漸達到語言準確、流暢,說話姿態自然。
從登臺入手,學生以前不敢在眾人面前發言,為了訓練他們大膽說話,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筆者有意識地安排他們上臺展示。首先,在課程的前兩節,讓每一位新生上講臺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家庭住址、個人愛好、特長和愿望。這樣,不僅給學生一個口語表達的機會,也為他們互相認識、和諧相處、團結合作打好了基礎。其次,在各專業召開以“我愛我的專業”為主題的班會,讓學生介紹自己所學專業的性質、特點、要求、發展前途及個人計劃。再次,在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召開總結會,讓學生講述自己的體會。
在活動中練習、強化口語。為了調動學生口語訓練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練習口語的興趣,應有意識地寓口語訓練于各項教育實踐活動之中。
二 注重技能上的實用性
普通中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向高等院校輸送合格新生,而職業中學的主要目標則是為工農業生產,為各行各業培養有一技之長的初、中級技術人才。不同的教學目標決定了不同的教學重點。職業中學的培養目標就決定了中職語文教學應結合實際突出實用性,讓學生能讀會寫各種類型的應用文。其實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中小學都十分重視應用文的教學。日本中學生寫作訓練的主要文體,就是面向社會的意見文、報告文、說明文。西德作文教學注重實用性、趣味性,如《失物啟事》、《一個成功的設計牌》、《一條精美的廣告語》、《寫一張通緝令》等。美國學校對實用文的學習和寫作,特別是通信文的學習和指導倍加重視。而我國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一些有識之士對此也高度重視,紛紛發表講話和文章,大聲疾呼。著名教育家張志公說:文章可分為文學作品和非文學作品兩大類。非文學作品,包括科學論文、政論文在內,也是為了應用,如果把所謂“應用文”縮小到處理日常生活和經常公務的文章。那么,可以說要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要寫的,無一例外。中職《語文》的編者也深知應用文教學對中職學生的重要性,在全套教材32個單元中就編排了7個單元計42篇課文。內容有廣播稿、演講詞、說明書、廣告、紀錄、簡報、計劃、總結、新聞、通訊、讀書筆記、調查報告、讀后感、小評論等等,幾乎涉及了所有常用的應用文。可是處于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對應用文教學的重要性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在他們心目中,應用文可教可不教、可寫可不寫。應用文教材幾乎形同虛設。結果學生畢業后走上社會,連簡單的字據、信函都不會寫,更別說工作總結、調查報告了。鑒于這種現狀,有感于應用文教學的重要性,我們不僅像重視記敘文、議論文一樣重視應用文教學,而且矯枉過正,在應用文教學方面安排了更多的時間。應用文篇目不分教讀自讀,每課必上,每題必練。有些應用文如合同書、狀之類,教材上沒有,生活中又經常用到的,我們就自編教材讓學生學習、仿寫。力求讓學生掌握所有常見應用文的特征和寫法。校團委開辦“小喇叭”廣播,就要求學生爭寫廣播稿;學校舉行大型活動,就要求學生采寫新聞報道;有人打官司,就叫學生狀;學校蓋房子,就教學生擬寫合同書。此外,還要求學生開學定計劃,期末寫總結,寒暑假深入城鄉進行社會調查寫調查報告。總之,利用一切機會,創造一切情境,采取一切手段,激發學生寫作應用文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組織高一年級部分學生參加軍訓。
三、制定寢室衛生檢查評分細則,每周一組織各班班長對寢室衛生進行檢查評分;從四月開始將此項檢查結果納入班主任考核中。
四、評選出高一寒假優秀調查報告,并辦專欄展覽。
五、在高一年級試行午休檢查制度,待條件成熟后推廣至全校,納入班主任考核。
六、制定校園象棋比賽規程,并做好比賽記錄工作。
七、加強自行車管理,每天安排學生值日,提示學生校園內推行自行車,禁止走讀生將自行車停放在家屬樓下;安排學生會干部每天早餐時間將校內停放自行車擺放整齊。
八、召開政教處辦公會議,著手制定校園系列活動實施方案。
一、引言
隨著國際一體化的日益發展,英語已經成為未來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交際能力。全社會英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并出現了英語學習“低齡化”的趨勢。各級各類的幼兒園都開設雙語教學,即以漢語和英語作為教學媒介的學前教育。因此培養學前雙語師資刻不容緩。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商務英語(幼兒雙語)專業,經過幾年的研究和探索,基本形成了“學前教育+英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幼兒園英語師資的調查
幼兒雙語師資人才的培養應該是對學前教育專業和英語專業分析和綜合的產物,是對兩個專業知識體系的突破,是一種新思維的成果。而目前包頭市幼兒園的雙語教學正處在起步階段,雙語師資緊缺,且教師的英語教育能力較為欠缺。幼兒園真正需要的是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英語發音標準,同時又熟悉幼兒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能獨立承擔幼兒園教育工作,具備彈、唱、跳、話、說等多方面的技能。因此既能從事英語教學,又能組織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的復合型人才是目前迫切需要的。
三、“學前教育+英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
1.培養目標。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幼兒雙語專業旨在培養既掌握學前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又具備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多種能力,包括科學文化教育、雙語教育(英語)、藝術教育(彈琴、跳舞、畫畫、唱歌、動畫及玩教具制作)、健康教育、幼教管理能力,善于交往,勇于創新,身心健康的各級各類學前機構的幼兒教師和行政管理人才。
2.人才培養規格。幼兒雙語人才培養規格分為三部分:幼兒教育能力,要求學生掌握相關法規、心理、衛生保健、教育及良好的藝術素養的能力;英語語言能力。要求學生掌握英語聽、說、讀、寫等能力;方法能力,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語言文字能力、自主學習、自我提高的能力。具體體現為: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和常用軟件的使用,獲得全國計算機應用能力一級B證書;具備基本的外語交流與應用能力,獲得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三級B證書;掌握標準普通話,獲得普通話二級乙等或以上等級證書。
3.課程設置。根據專業培養特點,課程體系分為三大模塊來進行:
建立由公共課和專業課組成的課程體系。公共課由學校統一打包安排,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課由學前、英語、藝術三大模塊構成。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中,打造一批優質的專業核心課。目前,學前心理學、幼兒園各科教學法、幼兒園游戲指導、衛生保健、學前綜合英語、形體舞蹈、樂理、手工制作等課程是專業核心課。
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除以上專業課程外,針對不同目標,還開設多種多樣的實訓項目。實訓主要項目校內包括:語音訓練、書寫訓練、基礎禮儀訓練、幼兒園多媒體課件制作、教學能力訓練、雙語喜劇表演等;校外包括頂崗實習等。
此外,還會邀請幼兒園一線教師定期做講座。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訓項目,學生可以掌握幼兒雙語專業所要求的職業能,為日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推行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考核以職業崗位能力為重點,采用模塊式(理論+技能)考核方式。理論模塊以閉卷為主,間或采用開卷考試、匯報表演、案例分析、調查報告等形式,學生匯報表演時邀請行業專家參與,對案例分析和調查報告的評價;技能模塊以過程式考核為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還通過邀請行業專家參與面談、正式作業、項目調查、課程設計、實際創作、實際操作等考核形式考察和評價學生,使得考試模式與行業質量標準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