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4:50: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是黨的十確定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共青團適應黨建工作要求,加強自身建設的客觀需要,是共青團永葆先進性,充分履行組織職能,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青年的重要保證。要通過開展“學習周”活動,進一步加強我區各級團組織創建學習型團組織的建設,積極完善團干部帶頭參與、團員青年廣泛參與的學習體系,構建全區團組織愛學習、勤學習的工作新格局。
二、活動組織
為確保在我區共青團組織“學習周”的順利開展,成立由xxx書記為組長,xxx副書記、xxx副書記為副組長,各鄉鎮、街道團委書記,各區直團工委書記為成員的共青團xxxx區委“全民終身活動周”活動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組織協調工作。
三、活動時間
10月19日——10月25日
四、活動內容
緊密圍繞“為實現中國夢——終身學習,人人成才”這個主題,結合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開展政策法規、文明禮儀、人文歷史、旅游民俗、書法繪畫、音樂體育、科普知識、生活百科、醫藥保健、動植養護、職業技能等各方面的講座、報告會。各鄉(鎮)、街道團委以及各區直團工委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群體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展示終身學習和社區教育成果,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世界。
五、活動要求
1、精心組織。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干部要充分認識“學習周”的重要意義,精心組織,主動參與,努力把團的各項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2、營造氛圍。要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對活動的宣傳,擴大活動的社會影響力,使活動得到廣泛認可和支持。
3、大膽創新。要圍繞本地、本單位中心工作,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活動,不斷創新活動載體,活化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強化活動效果。
2021全民終身學活動周內容9月8日,教育部《關于舉辦2021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的通知》,擬定于11月9日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2021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總開幕式。活動內容安排如下。
活動內容
(一)持續推進線上線下終身學習
針對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終身學習需求,圍繞職業技能培訓、全民健康、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教育培訓等主題,廣泛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講座、培訓、觀摩、座談等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學習宣傳活動、文化藝術活動和學習服務,組織廣大從業人員、社區居民、老年人群參加全民終身學習。在總開幕式期間連續推出為期一周的系列活動,包括職工教育與人才發展、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學習型城市(鄉村)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理論與實踐、互聯網+全民學習等主題。
(二)向社區開放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的學習資源
倡導“職繼協同”“院校融入”,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各地社區教育指導中心要結合各類學習者的不同需求,協調組織有條件的普通高校、職業院校、開放大學、成人學校、社區學校、老年大學、科普學校和其他社會教育機構積極參與活動周,充分利用開放數字化學習資源,發揮設備設施、教學資源、師資優勢,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培訓和學習服務活動,建立健全服務基層百姓的繼續教育相關院校及教育機構的學習資源庫。教育部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要做好社區教育相關業務指導和服務。
(三)強化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資源共享功能
充分發揮圖書館、科技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資源作用,開展全民終身學習相關活動,形成社會資源共享機制。
充分發揮中國成人教育協會門戶網站全民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中國社區教育網、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等載體作用。加強省級終身平臺以及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相關網站平臺建設。鼓勵區域之間加強優質社區教育、老年教育資源的協作開發與開放共享。組織各類學校、教育培訓機構等積極參與社區(老年)教育資源互聯互通與共建共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著力提升同農村地區、西部地區、民族地區之間的優質資源共享水平。活動周期間,因地制宜,面向企業職工、現代服務業員工、進城農民工、退役軍人、高素質農民、城鄉社區居民、老年人群、成人繼續教育工作者等舉辦各類線上大講堂,努力拓寬活動周的覆蓋面、參與度。
(四)線上線下互動,推動全民閱讀學習
持續開展書香社區、書香之家、讀書之城、好書推薦、好書誦讀、書友會、智能學習等線上線下活動。廣泛開展微信讀書、數字化閱讀等活動,采用線上線下互動等多種活動方式,廣泛組織社區居民積極參加讀書活動,營造全民參與、全民閱讀的濃厚氛圍。以網絡互聯互通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加大在西部地區、民族地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活動力度。
(五)開展“百姓學習之星”“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推薦認定和宣傳展示活動
各地組織開展“百姓學習之星”推薦認定和宣傳展示活動,廣泛征集、深入發掘、持續宣傳展示一批在疫情防控時期創新方法學習、堅持主動學習、帶動群眾學習、事跡突出、故事感人的典型人物。
各地組織開展“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推薦認定和宣傳展示活動。通過互聯網+、線上線下結合等多種靈活有效方式,宣傳展示各地創新教育培訓方式、在工作學習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工作案例和典型故事。宣傳展示推動社區教育、老年教育、從業人員教育等優秀工作案例和典型故事。宣傳展示繼續教育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服務鄉村振興,服務“三區三州”等民族地區、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學習群體,服務從業人員提升素質能力實現就業再就業的優秀工作案例和典型故事。
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將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主題宣傳活動,集中展示“百姓學習之星”和“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優秀成果,展示百姓學習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重要作用,展示活動周總開幕式及各省區市活動周精彩活動。
(六)開展“智慧助老”專題宣傳展示活動
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2020〕45號)精神,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廣泛開展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教育培訓的通知》(教職成廳函〔2021〕15號)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將“智慧助老”作為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的一項重要活動,廣泛開展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教育培訓,服務老年人終身學習。要深度挖掘、廣泛宣傳在開展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教育培訓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組織開展經驗交流,推廣優秀工作案例。
依托國家開放大學組織推介“智慧助老”專題的優質工作案例、教育培訓項目和課程資源,并視情在活動周總開幕式進行專題展示和推介。
2014年10月21日—27日
二、活動主題
全民終身學習,建設美麗
三、活動內容
進行全民終身學習的廣泛宣傳,展示我街終身學習活動取得的突出成績。
(一)各居(村)可與社區教育工作相結合,組織開展如專家咨詢、專題講座、書法繪畫、攝影展覽、文藝匯演、演講比賽、健身活動、職業和生活技能培訓、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貼近生活的宣傳和學習活動,并指導社區居民群眾自主開展各具特色的學習活動。
(二)提倡社區與轄區內學校結對共建、互促互學,雙方要開放各類學習資源,為學習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和支持,共同打造校園文化和社區學習活動品牌。
(三)街道相關部門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并大力支持學校和社區開展各項活動。
四、組織領導
為確保活動周順利開展,成立街道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工作領導小組,由街道副書記,黨委委員、副主任任組長;黨政辦主任、婦聯主席、文明辦主任、各居(村)主任任副組長;各居(村)、各中小學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婦聯,辦公室主任由婦聯主席兼任。
五、活動要求
近日,由教育部職成司、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等機構聯合主辦的2012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開幕式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全國還將有二十多個省區三四百個城市陸續參與到活動中來,以形式多樣的活動繼續深入宣傳全民終身學習的理念,推動終身教育事業的發展,這是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必然要求,是推進終身教育的重要舉措。全民終身學習的推進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要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目標上既要考慮到不同群體教育學習培訓的切實需求,又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緊密結合;內容上既要關注工作和職業的需要,又要重視塑造人格、發展個性及開發潛能;過程上既要注重教育教學資源的統籌、開發與管理,又要注意學習支持方式的靈活、便利與個性化。
資源建設是全民終身學習的關鍵。既要保證資源內容的豐富多樣與個性化,又要保證資源傳遞的效率和效果。全民終身學習的主體是全體社會成員,全民終身學習資源的建設自然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任務,各級各類組織都有參與資源建設的義務。在具體工作中我們要注意發揮教育系統的資源優勢,鼓勵以教育資源豐富的學校組織、科研院所、社區教育機構等組織為主體,統籌教育資源的開發。
制度建設是全民終身學習的保障。從國家層面來說,應盡快制定和出臺《終身教育法》,用法律規范和引導終身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國家力量統籌調動社會資源,推進和保障終身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來說,面向系統外部要爭取當地黨委與政府的積極支持,為終身教育體系以及學習型省市、社區的建設創造政策和組織保障,面向系統內部則要注意協調把握學校教育、社區教育、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之間的關系,促進系統內部各級各類教育的銜接與溝通。
環境建設是全民終身學習的支撐。全民終身學習既包含了對覆蓋人群廣度的要求,又包含了對學習持續時間長度的要求。自2005年開始每年一屆的“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正是這樣一個有利契機,通過營造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氛圍,加強對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終身教育的開展提供持續動力。
因此,注重探索、研究終身教育主題性活動,總結出可操作性的推廣策略,可以為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提供行之有效方法、途徑,擴大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建設學習型社會奠定基礎。
一、主題性活動在推進終身教育中的作用
主題性活動引領終身教育實踐。主題性活動是引導一種觀念、思潮的實踐運動,每個時期、每個階段社會的重點、熱點問題,需要通過系列化、集群化、超市化等手段和形式,造出規模和聲勢,來引領社會成員思想的轉變,解決實踐發展中的問題。這樣結合度、結群度高的大型綜合性活動、工作模式和方法,超出常規、引導常規,成為終身教育觀念引領、理念的傳播的重要舉措。因此,主題性活動在終身教育中處于引導和前沿的地位。
主題性活動可以擴大終身教育的影響。主題性活動是推進終身學習的有效途徑,通過宣傳推廣、交流展示,學習節、學習超市等多主題活動,廣泛持續地開展,宣傳了終身教育的理念,大力營造出終身學習的氛圍,形成人人學習、全民學習的環境,增加了對社會成員對終身學習的認同。
主題性活動是終身學習的重要形式。主題性教育活動是終身教育實施的具體手段和方式,是終身學習的重要形式。通過區域化的推進,形成個性化、特色化的多層次、多類型、多主題的教育活動,吸引社區成員參與到喜聞樂見的活動中,逐步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多元化、多層次的學習需求,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因此,規模大、參與面廣、影響深遠的主題性活動是實現學習普及化的主要平臺和重要載體。
二、推進終身教育主題性活動的策略
主題性活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富于時代氣息,吸引居民參與,具有了親和性和時效性的特點;主題性活動可以以一個活動為主題進行延伸,也可以以幾個小的或大的活動構成一個小主題或一個大主題,主題貫穿于活動的始終,使之具有連貫性的特點;活動可以一天完成、也可以半個月、一個月或幾個月完成,使主題性活動更具有靈活性的特點。依據主題性活動的特點,結合節慶日、社會形勢、專題活動等,有針對性地研究推進策略,精心策劃、組織多內容和多形式的主題學習活動,使主題性活動賦予時代性、新穎性、實效性,潛移默化影響社區成員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融入社區成員的日常生活。
(一)依據教育內容,開展專題型主題性活動
根據教育內容,圍繞某個專題,開展主題性活動。專題型主題性活動,力求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并不斷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所創新和突破。主題性活動可以結合區域人文特色,形成活動與“形勢教育相結合、與社區環境優化相結合、與社區成員身心健康相結合、與社區成員興趣愛好”相結合的專題教育活動。如:公民道德教育、科普教育、法制教育、環保教育等專題型教育活動。再如:全民終身學習周活動。國內終身教育主題性活動影響最大的是“全民終身學習周”活動,社會機構、政府部門在終身教育主題性的開展上起到了引領推動作用。從2005年由中國成人教育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全委會、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北京市成人教育協會、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等社會機構政府部分倡導,在全國10大城市共同開展了以“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首屆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在全國掀起了終身學習的熱潮,至今已連續五年。年又由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牽頭開展準備討論出臺“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評估標準”。現在“終身學習周”已經成為宣傳終身教育理念,推進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具有品牌效應的主題性活動。
依據教育內容,采取多形式、多角度的途徑和方法開展專題型的主題性活動,可以營造出“人人都是學習之人,處處都是學習之所”的良好氛圍,激勵個人參與學習、自主學習,提高社區居民學習的參與度,促進學習的普及化,擴大終身學習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二)結合傳統節日,開展節慶文化主題性活動
節慶是一種文化的表達方式,她蘊含著文明,并成為維系文明的重要手段。節慶文化活動承載著悠悠的中華傳統文化,肩負著凝聚民族智慧,引領文化承繼的歷史使命。節慶文化天人和諧的理念,也成為終身教育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和文化動力。因此,挖掘出傳統節日的人文內涵,將節慶的習俗文化、精神價值與時代相融合,策劃出一個個有“亮點”的節慶文化主題性活動,彰顯節慶之魂,昭示中華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取向,創造一種普天同慶的民族情感和血肉親情,既讓社區成員徜徉在節慶文化所渲染的快樂氛圍中,又使社區成員在民俗慶典活動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潛移默化接受到文化的洗禮,提高自身素質。
節慶文化承載著道德傳承的重任,她也是主題性活動的有效途徑和載體。節慶文化活動是一種結合度、結群度較高的主題性活動方式,它將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融入了社區成員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學習與生活有機地融合,提高了社區成員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因此,挖掘出節慶主題性活動的新內涵,賦予主題性活動的生命活力,是終身教育聚人氣、造影響、樹品牌的有效手段。
(三)圍繞城市文化,開展特色化主題性活動
城市是文化的軀體,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每座城市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逐漸積淀、凝聚出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每座城市的各個地域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民俗風情、人文歷史等。城市、區域特有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構筑城市精神風貌和道德風尚的重要資源。因此,圍繞城市、區域歷史文化,開展貼近社區居民、貼近生活,富有特色的主題性活動,展示城市、區域的文明風尚和人文精神,可以讓社區成員更深地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區域的人文歷史,更加熱愛自己生活的城市、熱愛自己的社區,增加歸屬感和自豪感。如:上海在迎接世博會之前,開展了一系列的迎世博主題性活動,這樣的主題性活動,緊扣城市文化特色、緊扣區域時事,將教育活動寓于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活動達到宣傳世博理念、擴大世博影響,提高市民素質的目的。再如:在社區內開展家園文化藝術節、鄰里節等社區成員喜聞樂見的特色主題性活動,營造出社區共同家園的氛圍,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培育出共建家園的意識,起到了凝聚人心、共創和諧社區的作用。
以城市特色文化浸潤、熏陶為導向的特色化主題性活動,可以引導社區成員對城市文明的傳承和區域文化的弘揚,對生活城市的認知和居住區域的認同,提升社區成員的文化意識和內在素質,培育出奮發向上、團結和睦的社區精神,使社區保持長久的生命活力和發展動力。同時,也可以擴大終身教育的參與面和覆蓋面,提高教育的實效。
(四)依據人群特點,開展個性化主題性活動
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就必須貼近社區成員的實際生活,滿足他們個性化的需求。由于社區成員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職業、經歷都存在巨大的差異,可以針對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主題活動形式。因此,主題性活動可以依據不同的教育目標、不同的群體設計、策劃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性活動。
1、老年人群的主題性教育活動:以豐富老年人生活情趣,開發老年人的人生“第二黃金期”為目標,舉辦“老年人才藝展示”、“老年人學習成果展示”等主題性活動。
2、青少年群體的主題性教育活動:以提高青少年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為目標,舉辦“我在社區成長”、“社區我成長的快樂驛站”等主題性活動。
3、下崗失業人員的主題性教育活動:以促進他們的就業、創業為目標,舉辦“職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共建和諧”等主題性活動。
4、外來務工人員的主題性教育活動:以提高新市民素質,提升他們社區歸屬感為目標,舉辦“溫馨你我”、“同駐社區、共創繁榮”等主題性活動。
全民學習活動的主題內容是以提升居民綜合素質為目的,以學以致用為原則,以樹立市民終身學習理念為切入點,以提高居民學習能力和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為重點,引導社區居民投身到“五學”之中。
1.學理論,提升居民道德素質。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等方面的學習,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黨員干部帶頭學、帶動社區居民學,大力倡導基本道德規范,全面提高居民道德素質,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2.學文化,提高居民文化水平。按照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現代人文、低碳環保、生活安全、健康保健、文體才藝、社會公德、時事政治等方面的學習,倡導居民多讀書、多學習,不斷提升居民文化素質,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3.學技術,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根據區情實際、產業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計算機操作、物業管理、電器維修、家政服務、綠化養護、創業經營等方面的學習,組織居民學技術、練技能,培養一批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新型技能型人才,大力提升服務企業、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
4.學科技,提升居民科學素養。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破除封建迷信、倡導移風易俗、普及科學知識等方面的學習,引導居民學習科學知識,理解科學現象,并將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逐步摒除陋習、樹立新風,提高居民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
5.學法律,增強居民法律意識。根據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學習,舉辦法律法規知識講座,加強《憲法》《刑法》《物權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勞動合同法》等方面的學習。通過法律知識的宣傳普及,不斷增強居民法律意識,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營造學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服務平臺
1.數字化學習服務平臺。各社區要充分利用“市民學習在線”這一數字化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維護好本社區的“數字化學習教室”,大力宣傳、倡導社區居民踴躍參與網絡學習,幫助社區居民完成注冊和在線學習。社區教育中心要做好指導和督查工作,確保星浜社區和聚福社區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數字化學習教室”的創建工作,實現社區“數字化學習教室”全覆蓋。
2.社區閱讀服務平臺。以區圖書館為主陣地,依托社區農家書屋等居民學習場所,搭建社區閱讀服務平臺。要加強閱讀引導,通過圖書捐贈、閱讀場所錯時開放等來滿足居民的閱讀需求,積極營造出“閱讀求知、閱讀明理、閱讀成才”學習氛圍。
3.市民大課堂服務平臺。各有關部門、街道和社區聯動,搭建市民大課堂學習平臺。定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培訓與講座,使之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道德文明,傳承傳統文化,提升居民科學文化素養的主陣地。
4.技能提升服務平臺。依托國際商務城中等專業學校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勞動和社會保障所及骨干企業,搭建技能提升服務平臺。按需開展初、中、高級多工種職業技能培訓,讓更多的居民有一技之長,提高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形成全民學技能的良好社會氛圍。
5.文化教育服務平臺。整合我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圖書館、國際商務城中等專業學校藝體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資源,搭建文化教育服務平臺,向社區居民有序開放。同時,要充分發展各類文體社團作用,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教育活動;各社區要注重文化墻建設,將臨街墻面等低成本、高效率宣傳載體作為文化教育宣傳的重要陣地。
三、活動內容
1.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各社區要通過社區廣播、LED屏幕、短信平臺、微博、微信等媒介,向居民宣傳各類學習活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通過編印居民學習讀本、展板巡展、征文比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大學習宣傳力度,使社區居民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樂學、善學蔚然成風。
2.創新主題教育活動。各街道、社區等有關部門聯動,創新性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如開展“終身學習周”“全民閱讀節”“熱愛家鄉,建設”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從而推動全民學習、終身學習,使得居民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和生活習慣。
3.開展網上學習活動。網上學習資源豐富、方便快捷、低耗高效,是社區推進居民教育的重要抓手,得到了居民的廣泛認可。各社區要積極發動與組織廣大居民上網學習,充分利用“市民學習在線”這一學習平臺,組織居民在社區學、單位學、網上學。
4.開展“菜單式”培訓。充分利用我區各種居民學習服務平臺,依據社區居民學習需求,每年選定學習菜單,積極推進“菜單式”培訓工作。
5.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廣泛開展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社區等學習型組織的評選活動,通過學習型組織建設,促進“善學”學習活動深入開展。
四、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區“善學”全民學習活動領導小組,負責全區各項活動的組織協調,領導保障;由區社區教育中心具體負責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等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在社區教育中心的指導下,全面實施學習活動,并努力形成特色活動品牌。
2.健全運行機制。開展學習活動,要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區為主”的工作機制;要采取“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的保障機制;要實施目標責任機制,有效推動學習活動深入開展;要實施活動通報機制,促進學習活動有序開展;要實施評估表彰機制,促進學習活動健康發展。
3.落實服務舉措。社區教育中心負責籌建一支能夠基本滿足學習活動需要的講師團,為“菜單式”學習培訓提供保障,并負責組織居民學習活動讀本編印、課程開發和經驗總結、推廣。
4.加強考核督查。各部門要嚴格按照實施意見要求,落實開展各項學習活動,社區教育中心扎口負責對各部門的考核督查工作,做到每月考核一次,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全區的年終績效考核中。
五、實施步驟
了解學習型城市,需要把握學習型城市的概念和起源。學習型城市的概念起源于1973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啟動的《教育城市的實施計劃》。這個計劃確定了學習型城市的起源,該計劃主要是把教育作為社會發展、經濟增長及生活質量提高的發展戰略。由此,學習型城市引起社會廣泛關注。1992年,經合組織明確提出“學習型城市”概念。同年,在瑞典哥德堡召開的國際學習型城市會議將“建設學習型城市計劃”列入研究行動議程。可見,學習型城市建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過程。尤其是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從教育型城市向學習型城市的跨越。這對我們來說,提供了可借鑒的案例。學習是前進的基礎,今時今日,一個國家和城市的發展繁榮程度,越來越多地取決于學習型社會建設程度。
1 激發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內在活力
(1)人是學習型城市建設的主體。建設學習型城市,其工作對象是人,工作動力也是人,“人”始終是這一工程的主體。擁有一個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形成一種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才會有效地防止轟轟烈烈“一風吹”。可考慮以機關、企業、社區、鄉鎮(村)為單位,調研統計不同層面群眾的學習需求,興趣愛好,并由此制定學習過程中選學目標、選學內容、學習形式,把自上而下的必學內容和自下而上的選學內容有機結合,確保學有方向,學有所得,由內而外產生學習的愿望,養成學習的自覺。
(2)注重組織的學習。組織學習是學習型組織的核心過程。只有各類組織都能積極推動學習活動在本組織內的開展,形成學習型組織,學習型城市建設才會走向深入。因此,結合當下的“兩學一做”,全體黨員干部要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并使學習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時效化,堅持做到用體制機制來規范我們學習行為、讓每一個人養成學習習慣。尤其是機關干部要積極參加各類學習進修和培訓,并且將學習理念帶入家庭,帶進社區,發揮機關干部在創建學習型城市活動中的表率作用。
(3)領導干部率先垂范。領導干部要帶頭學,帶頭講,率先垂范。領導干部要帶頭參加各種學習活動意義重大,讓城市領導干部率先成為學習型的領導干部。設立領導干部講堂,建立領導干部講學制度。同時,建立領導干部在本部門內部、或是到黨校、行政院校、大學、社區及企事業單位進行講學或在電視、廣播設立欄目講學,從而促進全社會學習活動的深入開展。
(4)加強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專職人員、兼職及志愿者相結合的管理與師資隊伍,統籌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具體工作開展,確保學習型城市建設健康、有序、持續地發展,確保學習型城市建設的質量和檔次不斷提高。
2 豐富學習型城市建設的載體資源
(1)強化品牌建設。舉辦好城市大講堂和鄉村講堂,定期舉辦講座、論壇,促進學習與溝通交流。同時,還可通過舉辦“文化下鄉”“文化信息進社區”等活動,多樣化地推進知識的傳播。
(2)開展主題活動。結合城市建設目標及城市精神建設,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舉辦一系列具有區域特色的主題學習活動,形成全民終身學習的共識和自覺。可創造性的開展“全民終身學習周”“社區學習節”等活動,在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舉辦比如公園、體育場等以鼓勵閱讀為主題的公眾閱讀活動,在廣大市民中傳播學習型城市應樹立“終身學習”“文明城市,快樂閱讀”等理念。
(3)實現資源共享。實現公共資源共享意義重大。提倡城市公共教育和文化活動場所逐步對社會開放,城市市民享有更大資源空間,使廣大市民能夠有機會參與各類學習活動,分享知識的力量。進一步加強教育部門與各部門間的有效溝通與協作,使教育與學習資源得到最大程度利用,讓市民便捷地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
(4)利用現代手段。在利用傳統媒體的同時,更好的利用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創新學習模式與學習方法,讓更多市民能夠體驗便捷學習、快樂學習、有效學習。促進“終身教育互聯網+”應用,跨界整合各類數字化學習資源,搭建“城市終身教育在線”公共服務平臺,通過網絡課程資源的建設,為市民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
(5)建設體驗基地。借鑒外地成功經驗,可選擇一些現有資源及硬件基礎都比較好的社區,鄉村,打造一批諸如民俗教育、農耕文化體驗、尊老愛老美德教育等方面的終身學習體驗基地,將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將創建活動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沃土。
3 營造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環境氛圍
(1)普及終身學習的理念。建設學習型城市,建設沒有圍墻的學習型城市,使終身學習成為全民的一種精神狀態和生活方式,關鍵在于形成、普及終身學習的理念,形成終身學習文化,使“學習”成為城市社會的核心理念之一,使學習價值觀成為城市社會共識,城市成員能夠自覺地終身學習。當前,可選擇或征集一些朗朗上口的格言警句,張貼于機關或公共鏊,潛移默化地引導人們重視學習,關注學習。比如將“文明鐵嶺,學習先行”、“快樂新鐵嶺,書香伴我行”等宣傳語在媒體及公共場所密集宣傳,可以很好地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導到學習上來。
(2)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加大對建設學習型城市的宣傳力度,為學習型城市建設造勢鼓勁。抓好先進典型的宣傳報道,通過廣播、電視、宣傳欄、宣傳櫥窗、戶外公益廣告、“村村通廣播”等現代化的傳播手段,整合宣傳資源,及時、準確、充分地報道全市建設學習型城市的動態與學有所成的先進典型,著力介紹推廣組織和個人積極學習的經驗,引導全員學習,不斷提升城市群體的學習力。在全社會確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合作學習的理念,在全市營造“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因學習而受人尊重”的良好氛圍。
(3)營造政策環境。可以考慮在職稱評聘、公務員晉升等方面,加入學習指標的考核,以外在的環境壓力,競爭壓力,倒逼危機意識、學習意識的強化,進而激發人們自身學習和創新的動力。
4 完善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運行機制
(1)建立激勵機制。把深入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績效納入目標考核。將學習考核與崗位年度考核、評先選優、選拔任用結合起來,推動學習制度化、常態化形成。要充分發揮學習績效在晉升、招聘、用工等工作中的評價作用,促進全員主動學習。定期開展各類學習型組織“優秀學習品牌”、“學習型組織示范點”、“社區教育名師”等評選活動。制定實施一系列獎勵措施,加強對學歷教育、進修、科研成果、學術活動、崗位培訓等學習活動進行表彰和獎勵。
(2)資金投入機制。推進學習型城建設需要政府在投入上給予大力支持。比如學習型城市創建比較好的深圳市,近3年來,除基本建設投資外,市、區兩級財政逐年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日常經費的專項投入,年均超過6億元。實際上,對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投入就是對民生的投入,因此,在這方面的投入政府不應吝嗇。此外,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投入。鼓勵社會各界對建設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公益性捐贈,減免各種稅費并可享受相關優惠政策。
中圖分類號:G77 文獻標識碼:A
《廣州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在繼續教育方面,將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大力發展社區教育、家庭教育和老年教育,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職業技能、文化體育等社會文化教育;加強社區和學校的家長學校建設,加快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廣州市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進一步指出:在繼續教育方面,將基本建成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建成學習型城市。而學習型城市的建設是與學習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的。文化是整個社會的氣質和靈魂,學習文化則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基礎,是整個社會文化的主要構件。因此,學習文化的落后,是社會一切落后的根源;學習文化的進步,是社會一切進步的先導。廣州要建設學習型城市,發展終身學習、終身教育,就要創新和重塑學習文化。
一、學習文化的內涵和中西方學習文化
(一)學習文化的內涵
學習,是指主體認識和把握客觀存在及其規律的能動的反映過程。文化,從狹義上講,是指意識形態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從廣義的角度上講,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學習和文化之間存在著辯證關系,即學習可成為文化傳承的手段工具,反之,文化又可成為學習的內容。
(二)中西方學習文化
學習文化是在一定的教育傳統和社會文化背景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并在不斷地傳承、更新和發展。因此,中西方學習文化是有區別的。
1.我國的學習文化
從近代起,隨著西方物質文明的大舉進入,我國學習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從總體上看,目前的學習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學仍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接受知識是被動的
從歷史上看,我國學習文化的形成是與孔子、荀子的教育理念相關的。以孔子為例,他在教育重點或中心上,注重沉默教學。因而,在教育過程中,孔子不太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師生關系上,孔子強調教師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他認為,他就像一位信使把古人的智慧傳授給學生,因此,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受孔子、荀子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國學習文化中歷來強調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不善于主動發言,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要通過不斷地實踐和記憶,不斷地重復來達到熟練的程度。此外,我國學習文化還注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
(2)功利主義色彩濃厚
在孔子、荀子等古代圣賢看來,學習是人們實現自我人格完善的一條重要途徑。荀子說:“圣人也者,人之所積也”,即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可以達到圣人的境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能把學習作為完善人格和實現自我的讀書人并不多,大多數都把讀書當成獲取功名的階梯和途徑。而延續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更為功利性的學習提供了制度保障。在近現代社會,雖然隨著西方物質文明的大舉進入,人們已意識到不僅要學四書五經,還要學習自然科學,學習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博取功利。
(3)學習更多地是個人行為
在我國的學習文化中,雖然不乏團隊學習的范例,如諸子百家時期。但從總體上看,學習更多地仍是個人行為。特別是儒家思想作為正統觀念以后,團隊學習這種重要的學習形式就不發達了。直至近現代,人們仍然推崇通過冥想苦思從而達到心領神會、出神入化境界的學習方法。因此,學習更多地是個人進行的。
2.西方學習文化
西方早期的教育以及學習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受蘇格拉底的教育理念影響的。20世紀后半期,隨著社會變化速度的加快,新的學習觀應運而生,在很大程度上創新了傳統學習文化。因此,今天的西方學習文化具有了新學習文化的特征:
(1)以學習者為中心
在20世紀后半期以前,在蘇格拉底教育理念的影響下,西方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因此,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而教學的形式是對話,即“通過一系列引導性問題引導學生尋求真理”。20世紀后半期后,新的學習文化形成,學習的對象改為社會全體成員。學習仍以學習者為核心,學習活動設計以學習者的需求為導向,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多樣性、多元性和保障性。
(2)以終身學習為軸心,以能力發展和創新為重點
20世紀后半期,人類悄然進入以變化為主題的社會發展階段。為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以不變應萬變,西方新的學習觀——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三大理念應運而生,并逐漸從理論走向實踐。1997年11月,英國全國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專家組(NAG CELL)發表了著名的報告——《21世紀的學習》,為英國發展全民終身學習文化提供了藍圖。由于該報告對全球的影響深遠,在西方起到了新學習文化——終身學習文化運動宣言書的作用。因此,西方新的學習文化,實質上是終身學習文化。今天,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創建學習社會過程中追求的就是全民參與的終身學習文化。
此外,西方新的學習文化,強調以能力發展和創新為重點,認為能力發展是學習活動的主題,并十分重視創新的理念和行動。
(3)強調學習的組織化、團體化發展
西方新學習文化認為,學習場域不僅是正規的教育機構,其他地方也都可以成為學習場所。每個組織、每個團體都應履行學習和教育職能,創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團體。
二、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城市建設挑戰我國學習文化
(一)學習的被動性與學習型社會強調的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性不相容
在我國今天的學習文化中,由于教學仍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知識的被動傳授和學習者的熟練掌握程度,因此,學習者擅長的是死記硬背、博聞強記,從而將掌握“學問”的多少作為了學習效果的衡量標準和學習的主要追求目標,使學習缺乏主動性、創新性和創造性,不利于學習者個人的長遠發展和社會的長遠發展。相比之下,學習型社會倡導的是主動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人為本”的學習,因此,對于學習者來說,學習不僅意味著發展,還是一種享受和樂趣。由于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學習方向,學習型社會建設便成為可能。此外,學習型社會還強調學習上的創新,把創新作為學習的主要價值取向,強調在學習中不斷地求新求異,有利于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二)功利主義的特征難以與學習型社會接軌
最早提出學習型社會的學者哈欽斯認為:傳統學習文化中教育為經濟目的而培養人才,實乃是教育的失誤,“教育必須從單純的職業獲得及人才的養成中解脫出來,而向人生真正價值的實現這一目標轉換”。而實現這一轉換的前提就是創建“學習化社會”。因此,學習型社會的學習雖然包含功利成分,但更強調提高學習者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效能。它是一種自我完善的學習,是一種生活需要的學習,是終身性的學習,是一種較之功利性學習更高層次的學習。它是通過調動學習者的興趣,激發學習者的潛能,使學習者的素質、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因此,以功利性為特征、為目的的學習文化是難以與學習型社會接軌的。
(三)學習的個體性受到學習型社會學習團體性、組織性的挑戰
在我國的學習文化中,雖有團隊學習的范例,但從總體上來說,學習更多地屬于個人的行為。而在學習型社會中,因看到團隊學習形式、組織學習形式在提高學習效果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強調團隊學習、組織學習。
總之,為適應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發展需要,我國的學習文化還需待進一步完善和創新。
三、創新學習文化,推進廣州學習型城市建設
(一)確立終身學習文化優先發展戰略
傳統的學習文化將會束縛廣州學習型社會的發展、學習型城市的建設,而以終身學習為軸心的新的學習文化是學習型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是基本標志。為此,應將終身學習文化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把它的建設納入到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中,放在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里,并給以法律保障和投入保證。
(二)倡導與學習型城市建設相適應的學習理念
1.確立主動學習和學以致用的理念
“以人為本”、以學習者為中心是新學習文化——終身學習文化的基本特征。學習者學習的最終價值取向在于促進自身的終身全面發展。為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發展需要,應主動地進行學習,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經驗,學習有利于自身終身發展的其他新學識,將學習滲透到與工作、生活有關的各個領域。因此,應倡導全民確立主動學習的理念,發展學習者的自我導向性學習。
此外,在學習中還應樹立學以致用的理念,即將學到的新知識、技能、經驗等運用于工作和生活實踐中,發揮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使工作和生活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和發展。
2.確立終身學習理念
終身學習,即人的一生要終身不斷地學習,這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環境對人們提出的要求。按照西方流行的“知識折舊”定律,“一年不學習,你所擁有的全部知識就會折舊80%”。如此累積幾年,你就會因知識的陳舊,跟不上社會的發展節拍而被社會淘汰。因此,人們要求得生存和發展,就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
3.確立團隊學習理念
合作學習往往具有驚人的潛能,它會使團隊、組織可以比個人更具洞察力。因此,在學習中要確立團隊學習理念。要在加強個人學習的基礎上,注重團隊、組織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相互激勵和相互促進,更大限度地拓展思維,提高整體學習能力。而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論壇活動都是團隊學習的有效形式。
4.確立創新學習理念
創新學習即要求人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大膽探索,不斷推陳出新。創新學習是學習的高級形式。學習型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強調學習上的創新。沒有學習上的創新,就沒有人們的知識創新和能力創新,也就沒有學習型社會的形成和學習型人生的形成。因此,要建成學習型城市,就要學會在學習中確立創新意識,創新學習,把理論知識創造性地運用于工作和生活實踐中,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促進社會和人生的發展。
(三)舉辦各種與終身學習文化有關的研討活動和宣傳活動,普及終身學習文化
成立領導機構,下發相關文件
為積極推進學習型街鎮建設,整合社區內各類教育資源,經街道黨工委、街道辦事處研究決定,先后成立橫溪街道社區教育管理委員會、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全街道社區教育和居民學校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街道辦事處主任擔任,副組長由街道辦事處副書記或副主任擔任,成員由街道各部門負責人和社區主任或社區副書記組成。社區教育管理委員會在橫溪街道社區教育中心下設辦公室,由史長根同志兼任主任。管委會的主要職責是制訂社區教育規劃、建立健全社區教育制度、協調完善社區教育資源和網絡、落實社區教育經費。社區教育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具體負責全街道社區教育的組織、實施、指導、協調和督促考核工作。
2012年橫溪街道辦事處及辦公室先后下發了一系列社區教育的文件,如:《關于舉辦“2012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活動的通知》、《關于開展橫溪街道“學習標兵”、“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和“社區教育優秀志愿者”評選表彰活動的通知》、《關于開展對居民(市民)學校2012年度工作考核的通知》,并在學習型評比后下發了《關于表彰2012年度江寧區橫溪街道“學習標兵”、“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和“社區教育優秀志愿者”的決定》等,確立了社區教育的地位,突出了社區教育的重要作用,為做大做強社區教育確立了政策保障。
緊緊圍繞街道中心工作,突出宣教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
市民學校以形勢的需求、居民的需求和工作的需求來開展社區教育工作,形成事事為主題,處處是活動的氛圍。社區教育中心高度重視每個階段的宣傳教育工作,把搞好宣傳發動作為開展工作的前提,從而正確地引導他們更好地工作。
居民學校積極開展活動:5月12日是我國“防災減災日”積極配合街道進行防災減災宣講等活動;4――6月份,根據文明辦等部門要求,先后在勇躍等社區開展《道德講堂》,提升居民道德水準; 8月下旬開始,橫溪、丹陽、山景、云臺等居民學校結合橫溪街道創建全國安全社區活動,開展了《橫溪街道創建全國安全社區知識講座》;10月20日至26日終身學習周活動期間,各社區開展了時事政治、秋季健康知識、男性健康知識、講師團送科技下村(社區)、同仁醫院在橫溪大街進行義診、在大街進行國民素質免費測試等系列活動。另外,成教教師根據社區和居民的需求,基本每月送教下社區一次。
教育內容豐富,培訓重點突出,有效拓展了居民學校教育培訓功能
居民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廣泛開展針對不同類型人群的教育培訓,橫溪街道居民學校按照街道統一要求,把面向全體居民教育培訓的重點放在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職業技能、實用技術和科學普及等方面,廣泛開展不同類型人群的教育培訓,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的學習要求。
1.貼近中心工作,服務街道爭創全市“三個第一”街
居民學校每月開展3次活動,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地區中心工作的的有效平臺。只有主動貼近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政府和社區的信息有效的傳遞給居民,才能使居民真正理解、支持政府和社區的工作。橫溪街道居民學校的學員們主動參加街道春秋兩季招聘會、每年一屆的西瓜節系列活動、社區納涼晚會和街道舉辦的終身學習周等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深度和自覺性不斷提高,使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2.開展勞動力轉移和實用技術培訓,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多年來,居民學校先后自辦或和街道相關部門、單位聯辦了多期殘疾人、母親學堂、家庭服務以及插花、盆景藝術、編織、手工制作、中烹、餐飲服務等實用技術培訓和創業培訓班。如新楊等居民學校舉辦了《0―3歲科學育兒知識講座》、甘泉湖居民學校舉辦了《石塘人家餐飲人員禮儀培訓》、西泉居民學校舉辦了《農村農業大培訓》等,2012年南京市教育局講師團來橫溪居民學校傳經送寶6次:橫山、山景各2次,甘泉湖、云臺社區各1次,內容涉及到《家禽飼養知識》和《西瓜栽培技術》等,共培訓426人。
3.積極開展學習型組織創建與評比
為配合今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的開展,由成教牽頭對全街道21個村(社區)居民學校開展學習型組織的創建與評比活動,各居民學校積極參與,踴躍報名,經過認真篩選與甄別,最終推薦并評選出66個學習型單位和個人為街道先進。通過評比和創建,激發了大家的學習熱情,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為全面學習、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有效地促進了學習型社會建設向縱深發展。
積極培育居民學校教育隊伍,逐步完善居民教育體系為居民提供更多參與社區活動的機會
全街道21個居民學校都成立了校務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一年有2次以上),有專任或由主任、副書記兼任校長,由懂電腦的年輕人負責學校日常工作。
當前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呼聲越來越高,創建學習型社會是適應社會發展趨勢,應對信息革命和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迫切需要。學習型社會中存在著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這一對基本關系,認清這一基本關系對學習型社會的創建意義重大。
一、終身教育的提出與發展
1965年,法國著名成人教育專家保羅•朗格讓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第三屆國際成人教育推展委員會”上提出的“終身教育”議案獲得通過,“終身教育”一詞被正式啟用。朗格讓認為,數百年來把人生分為兩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勞動是毫無根據的。教育應當是每個人一生的過程,在每個人需要的時候,隨時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1970年朗格讓出版了《終身教育引論》,進一步系統地闡述了終身教育的觀點,他指出“終身教育及教育這個詞所包含的所有意義,包括了教育的各個方面、各種范圍,包括從生命運動的一開始到最后結束這段時間的不斷發展,也包括了在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點與連續的各個階段之間的緊密而有機的內在聯系”。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了富爾的報告書《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此書被認為是終身教育理論的代表作,它鮮明地提出“終身教育并不只是一個教育體系,而是建立一個體系的全面組織所根據的原則”。此書主張以終身教育理論作為各國制訂教育政策的主導思想,由此,終身教育由概念階段開始向體系化的實踐階段邁進。
二、終身學習的提出與發展
1976年11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第19次全體會議上通過了《關于成人教育發展的勸告》,其中提出“終身學習”的概念。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羅馬舉行了“首屆世界終身學習會議”,會議強調了終身學習對教育、政府和社會的影響,認為如果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就難以在21世紀生存,“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并且此次會議對“終身學習”做出一個經典定義:“終身學習是通過一個不斷的支持過程來發揮人類的潛能,它激勵并使人們有權力去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價值、技能與理解,并在任何任務、情況和環境中有信心、有創造性地愉快地應用它們。”在實踐中,許多國家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終身學習理念的推行。
三、學習型社會視野下的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關系
學習型社會是以全民終身學習為內在動力,終身教育體系為外在支撐,以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社區為基本載體而構成的社會,旨在促進社會成員的自我完善和全面發展,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所在,二者有機聯結在學習型社會之中。
1.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具有相同的理念和目標
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在理念上突破了一次性教育與學習而終身受用的傳統觀點,擴展了教育活動與學習活動的時空范疇,將教育與學習貫穿于人的生命周期。知識經濟的到來使人們置身于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之中,過去那種人為的將人生分割為學習期、工作期和離退休期的做法顯得與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格格不入。為了不被時代的浪潮湮沒,人們必須保持教育活動與學習活動的連續性。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的目標具有一致性。二者均指向學習型社會的構成,使個體在學習型社會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接受教育,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從追求物質享受上升到追求生命的真諦,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側重點不同
終身教育側重的主要是對學習者一方的支持和幫助上,強調對學習者教育資源、教育機會、教育條件的提供上,針對傳統教育條件的有限和不足,可以予以提供更加廣泛的教育資源和條件,充分利用社區的各種資源為學習者提供服務。終身學習的側重點主要是在學習者一方的學習上,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地位和學習者自身的內部變化,學習者可以利用終身教育提供的各種資源和條件,根據自身的條件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學習。
3.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的根本目的的一致性
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的根本目的和最終目標都是使人們通過不斷地、自覺地學習來達到自我完善和個人素質的提高,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因此,其根本目的就是實現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無論終身教育還是終身學習,都會努力迎合社會的需求,應對時代的挑戰。我們現在強調的就是和諧社會的建立,如果沒有人和社會的共同發展,如果只是一方面的單向發展,就無從談及和諧社會的建立。在這種挑戰下,就需要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做出共同的努力。
4.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相輔相成,有機聯結于學習型社會之中
一方面,終身學習是終身教育得以存在的基石。學習是一種自主性活動,只有當個體有學習的熱情,才會去選擇教育的種類、方式,并且使教育的功效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因此,只有當個體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終身教育體系才有其存在的必要。另一方面,終身教育是終身學習的支持系統。人的一切活動都應納入人類社會的范疇之中,人的學習活動同樣離不開社會系統的影響和支持,尤其是有意識、有目的的學習活動更需要完備的教育體系來支撐。因此,沒有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社會成員終身學習的愿望是無法實現的。總而言之,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在學習型社會中有機統一起來,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社會的內在發展動力,終身教育是學習型社會的外在保障體系,二者應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系統,共同促進學習型社會的發展。
5.終身學習是終身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結果
終身教育的概念是先于終身學習的概念而出現的,終身學習的概念是隨著終身教育活動的推進而逐漸產生的,終身學習概念的出現與人們對終身教育的概念提出異議有關。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終身學習的不斷進展,有人提倡用終身學習來代替終身教育,例如在日本等國家也確實很早就出現了以終身學習代替終身教育的現象。當然這也是有客觀根據的,這體現了學習從一個自上而下的被動行為向學習者自覺性的主動行為逐步過渡的過程,這也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終身學習可以說是二十一世紀的一種生存理念,是二十一世紀的通行證。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終身教育以終身學習為存在的前提和基礎,終身學習需要終身教育為之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保羅•朗格讓著.滕星等譯.終身教育導論[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