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4:50: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望天門山教學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140-01
我們教師對古詩運用文言文,內容精簡,雖然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所占部分不大,但往往會出現教師單方面填鴨式的教學現象,學生被動化學習無法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部分教師安排過量作業,導致學生無法自主安排時間,將時間耗費在寫題上面,沒有依據自己的興趣去查閱自己感興趣的詩歌內容;部分教師不合理分配時間的問題嚴重,為了趕進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時備課內容過于冗雜,課堂時間上學生沒有思考的空間,小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太久,導致低效地學習。這無法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也無法使他們體會古詩歌的美妙之處。要知道,詩歌是優美的語言藝術,必須沉淀下來細心品味,才能感受詩歌的內涵與美妙之處,在對詩中關鍵字詞的仔細鉆研中,學生對詩歌語言能有情感上的認知,體會到古詩歌的美妙,教師必須在教學設計中指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確定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把握古詩詞文特點解讀文本,才能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受到傳統藝術的熏陶。
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教學進行有效性研究,教師要關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有效性探究,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體會訓練,讓學生主動地思考,體會語言的感情,才能使他們自覺掌握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本文提出教師引導作用的體現方面和。
一、認識在古詩詞的教學中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學過程的實質就是通過在教師的指引下,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便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通過指引使學生理解具體字詞和詩歌的意境,而詩歌的內在感情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理解透徹。
1、古詩教學課堂引導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所占內容不多,但教學目標的確立定位了語文課堂的高度,教學方法的創新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對古詩詞的擴展閱讀,讓學生能夠自主查閱資料,提高學習能動性,突出了教師的引導意義,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出一個愉快積極、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受到文化熏陶后激發自身的內在潛能。
2、創新學習的引導作用
教師的引導作用還體現在課堂創新化的情景教學上,小學語文的教學要聯系實際,從實際教學上喚醒學生的潛在映像,通過愉悅的情景教學更能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從而提高對知識的掌握度。多媒體的教學可以充分地將文字映像化,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保持學生對學習的興奮度和熱情度。在古詩教學的時候,可以運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擴展古詩學習內容,例如在教李白的詩歌的時候,教師可以查閱有關李白的影視視頻,以其生動形象的畫面促進學生對人物性格的理解,這樣能更好地使學生能夠體會到詩歌的意境,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古詩的理解,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古詩情感的引導作用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對古詩歌的感知能力也不同,教師的引導作用還可以體現在個人情感上,教師要實施分層教學,尊重所有的學生,明白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例如,在提問回答問題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答案,對每個學生的答案進行認真聆聽,再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則要指引他們不同的學習方法,使每個學生明白自己受到重視,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夠享受學習,享受點滴成功帶來的喜悅。
電子白板的應用以其豐富的形式――聲音、圖片、動畫、音樂、視頻呈現,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的特點,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和乏味。
一、創設情境,以景激趣
在教學時,根據需要利用電子白板能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于感染力,運用圖文、聲像等豐富的媒體表現功能,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促使學生興奮起來。例如,在講授《雨霖鈴》時,在片頭導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歌曲,上課鈴一響,課堂上彌漫著如泣如訴的歌聲,學生的心頓時被這種纏綿悱惻的離愁別緒牢牢拴住。
二、寓樂于教,釋義解難
電子白板的特點是圖、文、聲、像并茂,能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境朗讀,悅耳的音樂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戲,把學生帶進了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例如,這樣一組詩句:
1.留連戲 時時舞,自在嬌 恰恰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2.明月別枝驚 ,清風半夜鳴 。(辛棄疾《西江月》
在每一句詩中設置空缺,這時學生只要將“蝶”“鶯”“鵲”“蟬”這些圖形拖入相應位置,將圖形變為文字,這對詩句也就完整了。這樣,學生不僅背熟了詩句,還增加了對詩歌的感性認識。
三、化o為動,變難為易,陶冶思想情操
電子白板能為師生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望天門山》一詩的教學中,“開”和“回”是怎樣與山水聯系在一起的,是學生較難理解的問題。教師依據課文設計景圖:將兩座山繪成門樣,兩山夾縫中滔滔長江水急流回旋,沖破兩山阻隔,一瀉千里。遠處,紅日碧水間,一葉白帆飄蕩而來。再借助幻燈投影,物象直觀,由文到圖,學生就能理解“門”“開”“回”的意義。
電子白板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東施效顰”,過分濫用電子白板教學,結果將適得其反。
1.妨礙了師生間的交流,沖淡了對文本的學習與解讀
近年來,電子白板的先進設備和技術進入了教室,學校也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提出了要求,制定了一些定量指標,致使部分教師在電子白板的使用中存在一種誤區,認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用得越多越好,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往往淡化文本,盲目追風,想方設法與語文課程進行錯位整合,往往把所教內容全部做成課件,殊不知這違背了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課堂上,教師成了操作者,課件的放映員,學生則成了觀眾,成了被動的接受者。整個課堂只能按照教師事先設計的程序按部就班地
進行。
2.代替了學生的思維與想象,扼殺了課堂的生動性
課堂教學并不僅僅是為了信息的傳遞,更重要的是為了各種技能的訓練。上課時,教師只是按照準備好的流程機械地操作鼠標,完成各個教學步驟,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朝著課件指示的思路走下去,不敢越雷池一步,致使學生難以打開思維(也不準打開思維),只能仰著脖子看畫面,豎起耳朵聽答案。白板課件的確有聲有色、絢麗多彩,也確實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但占據了學生的全部注意力,觀看時他們不停地嘖嘖稱奇,嘴里發出“哇”“呀”的聲音;但當引導他們學習課文時,學生沉浸在絢麗的情景中一下子無法回過神來,朗讀和回答問題時反而有氣無力、答非所問,注意力不夠集中,似乎還陶醉在剛才的精彩中。一節課就這么匆匆地在學生的興奮中結束。
3.電子白板應用技術較差,分散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
電子白板應用技術服務于課堂教學,使得課堂充滿了現代色彩,增加了課堂的容量與密度,但由于操作者在操作時技術不熟練,操作失誤或不當,不但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已經營造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破壞了苦心經營的課堂情趣。
當然,交互式電子白板具有超強功能,如注解、編輯、處理視頻軟件的功能,存儲與回訪功能,放大、探照燈、聚光燈等功能,但它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它對傳統教學模式只是一種補充和發展。教師應正確認識它的功能,好好開發利用,更應該認清它的誤區,使電子白板教學的發展少走歪路。既要用得上,又要用得巧,避免華而不實。
培根曾經說過:“讀書不是為著要辯駁,也不是要盲目信從,更不是去找尋談話的資料,而是要去權衡和思考?!边@句至理名言深刻揭示了:有效閱讀是提高文學涵養、道德情操以及思想境界的重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的學習發展有促進作用。
一、興趣為主,激活學生的閱讀意識
興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驅動力。學生只有對閱讀產生興趣,才會積極參與到閱讀世界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入手,激活學生的閱讀意識。語文教師應當認識到多媒體等現代教學工具的教學優勢,發揮其輔助功能,助力學生閱讀學習。在教材中不乏一些運用華麗辭藻描繪景物的抒情散文,作者利用深厚的文筆為學生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這些充滿樂趣的畫面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教學《綠葉的夢》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利用一張綠葉圖片進行情境導入,配合一首歡快的音樂。未成曲調先有情,構建唯美的意境,成功吸引學生的眼球,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童年時光中,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多媒體教學融入閱讀教學當中,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激活了學生的閱讀意識,W習自然事半功倍。
二、科學指導正確閱讀方法
正確的閱讀方法是打開語文大門的鑰匙。小學生思維靈敏,天資聰穎?;钴S的思維是他們獨有的天賦,配合教師的科學指導,助學生更上一層樓。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當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教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通過科學訓練,幫學生樹立愛閱讀、會閱讀,讓學生在廣闊的語文天地中自由翱翔。
例如,在教學《望天門山》這首古詩時,語文教師不要急于進行詞句解析,可以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將課堂的話語權和主動權交給學生,構建一個更廣闊的學習平臺,引導學生自己去閱讀和思考。另外,給每個小組指派一個有責任心的組長,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并且給學生制定學習任務:
1.將古詩中認識的字詞勾出來,用字典查閱,并且在小組內討論。
2.精心選出自己認為用詞巧妙、描寫優美的詞句,在小組內分享。
3.仔細閱讀古詩,深刻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分步驟開展自主閱讀,教師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在一旁進行指導。此外,為了避免小組合作流于形式,語文教師應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消化吸收”,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這對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有積極意義。
三、情景故事演繹,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
課本中的一些童話故事是一種特殊的體裁。角色沖突、情節跌宕、針砭時弊都是作者自編自導的一出戲。故事中的留白部分,提升了故事的可塑性。語文教師應當抓住故事的留白部分,結合學生喜歡表演這一心理特征,將課本中的故事進行合理改編,編寫成情景對話。將課堂變成“劇場”,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將自身的感悟帶入表演當中,使他們的感悟得到升華,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
例如,在教學《快樂王子》這則童話故事的時候,可以請幾位學生上臺進行表演,進行情景故事演繹。讓學生自由分配角色。給學生一段時間準備,讓學生結合對話和故事,深度揣摩故事王子與小燕子等角色在特定環境中應有的神情、語言和動作,將自身的感悟帶入表演當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臺下學生的目光一直集中在課堂中,教學中不難發現,連后進生也按捺不住,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且在情景故事中認真表演,施展自己的才華。學生用拙劣的演技贏得了滿堂喝彩,課堂氣氛異?;钴S,歡樂的氣氛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一堂高效的語文教學課應運而生。將課堂變成“劇場”,組織學生進行情景故事表演,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引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教師應當以“滴水石穿”的耐心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巧設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閱讀意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科學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27-0167-02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好物理的前提條件。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差,主要取決其學習動機的強與弱,而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的催化劑,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師應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創設教學情境
物理學研究的是關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生從小就和大自然接觸,面對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物理現象,從幼年起就懷著好奇心和神秘感,總想把它們解開。從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如在“顏料的合成”活動之前,筆者向學生展示色彩絢麗的圖畫,設問:美麗的顏色從何而來?顏料的合成和色光的混合結果相同嗎?
二、鼓勵學生質疑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問實際上是有興趣的進一步體現。在初中生剛剛接觸到物理的時候,他們的腦海中會有好多的疑問,有些疑問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但也有些疑問沒有多少價值。在教學實踐中,有些物理規律理解起來比較抽象,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問題提出后,要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并鼓勵學生質疑,提出不同的見解,以求得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能力的培養,使之親自去嘗試,去體驗。如在學習“光的色彩、顏色”時,可以先提出問題,我們生活中的光主要來自于什么?這一問題如同在學生平靜的腦海中投下一顆石子,激起了疑問的浪花,正當他們議論紛紛的時候,教師又提問,太陽光照在不同的物體上為什么物體的顏色各不相同呢?再一次促使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最后,在實驗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找到答案。
三、開展物理實驗
在初中物理課本中,許多重要的規律都是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同時,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階段,好奇心較強。物理實驗形象生動,本身帶有很強的趣味性,因此,學生對實驗演示往往比聽教師講課感興趣得多,所以幾乎所有學生在上課時都盼望教師早一點做實驗。筆者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以做好演示實驗為前提,增強實驗的趣味性,為學生做好實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時,在實驗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現象、勤于思考問題的習慣。例如,講到“水的沸騰”時,取一個燒瓶,裝一些清水先放在酒精燈上燒到沸騰,然后用塞子塞緊,倒轉,再用冷水澆在瓶底上,讓學生觀察有什么現象,并找尋原因。這個小實驗既有趣生動,同時又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學習態度自然就端正起來了。
四、恰當運用史料
史料教學法是指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對相關的史料進行處理,使其自主地從材料中獲取相關信息,并利用這種信息完成對知識探究的一種教學模式。物理學的發展是非常曲折的,在推動物理學發展的過程中,出現過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現出眾多值得后人敬佩、學習的精英人物。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特點,恰當地把科學家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運用到教學中去,介紹他們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和不畏艱難、追求真理的高貴品質,能產生很強的感染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到“電磁感應”現象時,向學生介紹這一發現的偉大意義:它使人類進入電氣化時代,現代的人類社會離不開電。同時筆者還要向學生介紹這一發現的科學家法拉第及其對科學孜孜以求的精神:他十年如一日研究磁能能否生電,而且法拉第又是一位淡泊名利,將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科學事業,且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
五、聯系生活實踐
物理來源于生活,又反過來服務生活。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充分運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中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如在講到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時,利用電影《劉三姐》里“拋繡球”的故事,并準備好“繡球”進行實驗,就會引人入勝、妙趣橫生。拋“繡球”時,只有“繡球”和接球人的連線是“繡球”在該時刻的切線方向時,才能夠接到“繡球”,這個方向就是“繡球”在該時刻的線速度方向。學習物理知識的最終目的是運用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同時也是適應社會。學生只有嘗試到了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他們才能更好地投身于物理知識的學習中,并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有了他們的切身經驗體會才能讓物理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六、借用課外詩詞
在物理教學中,從浩如煙海的中國詩詞中,采擷一些與物理相關的佳句用于課堂,使其知識性和人文相輝映,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對情感的升華,堅定科學的責任感和歷史的使命感,促使其素質完善地發展,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講完“參照物”知識后,可以引用以下詩句來結束新課:①李白《望天門山》一詩中寫到“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扒嗌较鄬Τ觥笔且源瑸閰⒄瘴?,“孤帆日邊來”是以河岸為參照物;②《閃閃紅星》歌詞中“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吧阶邅碛笔且源瑸閰⒄瘴铮吧讲粍?,是船行”是以岸為參照物;③“昨夜一陣大風,把井吹到籬笆外面去了”。井被吹到籬笆墻外是以籬笆為參照物的。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8-0207-01
一、利用實驗吸引學生
物理課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課堂教學的素材均來源于生產、生活、科學技術的實踐。課堂教學的最佳引入方案當為“實驗引入式”,即以實際物理現象為藍本,“示之以物,曉之以理”。例如,在進行壓強一課教學時,教師出示兩個釘了釘子的木板,一塊釘了大約50個釘子,一塊只釘了一個釘子,釘尖朝上。用一個透明的塑料食品袋,裝滿水,再把袋口密封,使之不漏水。問學生:“把這袋水放到很多釘子的木板上,這袋水會被扎破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上臺演示,不漏水。再把這袋水放到另一個只有一個釘子的木板上,立即扎破漏水。這個時候極大地調動起學生的自主思考,學生既驚奇,又想知道為什么,教師在這個最佳時刻引入壓強概念,學生自然更容易接受。通過新奇有趣的物理實驗引入新課,幫助學生消除畏難情緒,令學生學習熱情大增,興趣大增,教學效果自然就好了。
二、講故事吸引學生
亞里士多德曾講過:“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有了疑問,才能深入地思考,才能找出發人深省的難題和問題,才能讓人更加有興趣。而講故事(看影片)的形式絕不失為設置懸念的一個好方法,有了懸念,興趣自然就來了。如在講授《運動的描述》時,參照物是一個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果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可能越聽越糊涂,最后連自己在運動還是靜止都搞不清。但如果把考慮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結果就截然不同了。教師先給學生講一個千古奇聞的故事,古代小說《鏡花緣》第七十九回中的一個故事。寶云問奶公家鄉有什么趣聞,奶公說:“前幾天忽然刮了一場大風,把咱家的一口井吹到墻外去了?!睂W生聽完后非?;钴S:為什么井會被吹到墻外呢?學生按照慣性思維多認為不可能,純屬虛構。此時教師加以點撥道,古代小說中的墻其實是籬笆墻。請同學們根據參照物的概念結合物體運動的相對性再認真思考一下是否有可能。學生經過變換思維方式認真思考后說:原來被吹動的不是井,而是籬笆墻。以籬笆墻為參照物,井則是跑到墻外了。通過這樣的小故事精心設疑引入新課,引發學生思維碰撞,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習慣,也引導學生變換思考方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這些與授課內容相關的短小、精的影片和故事,或生動有趣或疑惑重重,讓學生在聽或看的過程中,從猜疑結果到品味它包蘊的思想,從而激起強烈的情感和興趣,極大地刺激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令學生學習更加得心應手。
三、在游戲中學習
游戲是兒童的最愛,通過游戲,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都被提到最高,課堂氣氛活躍,學習興趣甚濃。如,學生手拉手依次蹲下直立,人沒有移動位置,而運動形式向前傳播,引入“機械波”。通過這些小游戲引入新課,讓學生的多種知覺系統參與辨別,提高辨別的準確性;活潑的表演形式,加強了學生的知覺印象的保持和強化;歡快的場面,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體現出“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時代要求。
四、創設情景營造氛圍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認知主體積極建構的,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學習者自身的經驗和自我發展,強調教師要提供“真實的學習環境”,即創造含有豐富信息,使學生能夠在其中自主積極地思考、探究和進行知識建構的真實的學習環境。例如,在引入“光的傳播”時,提問“節日的夜晚,禮花綻放時,光是通過什么路徑傳到我們的眼睛呢?怎樣才能使地下挖土工作沿直線進行呢?”其實,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接觸過許多與物理有關的現象事實,以恰當地列舉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引入新課,可以創設良好的物理情景,喚醒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在這基礎上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使學生感到物理概念就在生活中,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樂于分析的良好思維品質,也使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滲透在日常生活中。
創造性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形成并體現出來的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富有成效的結合和表現。創造性在優質課教學中的具體表現是:
1.教學內容處理的創造性。對于整個教學內容,從導入新課、講解答疑到鞏固練習、檢查評定,都必須注意創造性的處理。例如:講李白的《望天門山》一詩中的名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時,常規教學是這樣的:這里以靜寫動,也有以動寫靜,從呼應題目“望”字可知,作者應該是站在高處的。但我卻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文章,一反常態地說:“作者除了站在高處,從視覺角度,他也應該站在進行的船上。因為不站在船上,李白又怎能感覺到兩岸的青山在動呢?”顯然,這樣深層次的分析,學生的思維領域就更寬廣了。
2.教學方法運用的創造性。因教學對象的復雜性,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教師個體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敖虩o定法,貴在得法”。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動態處理,充分運用“變式”。對同一問題、同一事物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提示,去克服學生思維過程中的定式思維。例如:我在教王勃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時,就引用學生的思維從縱深發展,由送別詩聯想到名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二者同屬送別詩中的名句,但卻因時因地、因景因人的不同而導致了詩的感情基調的截然不同,再由此引導學生的思維橫向發展,具體去分析之所以不同的內在深層原因。
二、優質課教學必須體現先進的教學思想
教學思想是教學行為的靈魂,是教學實踐和教學價值的體現。教學思想的優劣,不僅決定著教學行為的方向,還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所以一堂優質的語文教學課,必須從教師的教學思想方面作出評析:
1.教育性與知識性是否統一。這是語文優質課教學能否成功的前提。學校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因此,作為語文優質課教學必須把育人放在首位。要把思想教育和知識傳授緊密結合起來,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科學的世界觀和艱苦創業精神。例如:我在講大詩人杜甫的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文時,向學生提三個問題:(1)杜甫在詩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2)表現這種特殊感情的句子何在?(3)大詩人李白的詩風和杜甫又有何不同(因在講此篇文章時學生已學過關于李白的詩篇),我認為這三個問題是上好這課的切入口,因為它很好地體現了知識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統一。
2.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否協調。這是優質教學成敗的關鍵。新課程改革理論將教學本質定位于交往,把教學過程理解為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互助過程。而交往不僅是一種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手段,更是一種尊重學生的教育思想;不僅僅是一種激活課堂的教學技巧,更是一種走進心靈的教育境界。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授者,更不是話語權威,而是課程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和學生一樣的課程參與者。例如:我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教學過程明晰可見,我僅向學生提三個問題(1)花5-8分鐘閱讀課文后,弄清小說發展的起因、發展、、結局;(2)分別在文中找出三個以上的細節來展現魯提轄粗中有細、疾惡如仇、慷慨大方的性格;(3)打死鎮關西的三拳分別在什么部位?從什么角度來描寫的?這樣一來便打破常規教學中從小說的情節入手,通過分層次來機械地講解全文的方法,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三、優質課教學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
一、 內涵與外延兼求――質量并重
一位教師執教《峨眉山月歌》時,讓學生匆匆讀過幾遍古詩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出示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望天門山》引導學生學習,希望學生能在厚實的積淀中提高語文素養。
某老師在教學《莫高窟》的時候,只花25分鐘的教學時間,課堂上卻補充了許多有關莫高窟的傳說、莫高窟的發現與破壞等資料,一節40分鐘的課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來拓展,學生對課文中的句子還沒有讀熟,更不能說品文悟情了。
在高效課堂的新理念下,時下的語文課正如案例中的幾位老師一樣,為了體現教學的開放性,把課堂的部分時間甚至是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對課外內容的補充上,看上去課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延伸,而實質上卻把文本遺忘在課堂的角落,使學生應有的學習活動不僅沒有得到加強,反而兩頭落空,得不償失。脫離了教材本身的拓展延伸是無法將文本的內涵與外延有機結合,使之和諧自然地統一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的。
筆者認為,語文教學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課文,大多是經過精挑細選,反復推敲的名篇佳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充滿生命活力的情境,引領學生真切感悟文章的內涵,細細品味隱藏在語言文字中的濃濃情意,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情感意境的巨大感染力,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時機,精心選擇相應的內容,適當地進行拓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文本解讀。高效課堂的教學過程應該是根據教材內容而設計的開放性的過程,所謂的拓展延伸是相對教材文本而言的,忽視對文本內涵的感悟而設計的拓展延伸,只能是為拓展而拓展的機械套用,是片面追求拓展延伸的形式主義。
二、 預設與生成并重――通權達變
一位老師執教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一冊《識字3》,韻文教完后,老師讓學生反復誦讀,讓孩子們說說發現了什么?孩子們按老師的要求認真地讀了,并陸續談了談自己的發現,可老師似乎并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只是略略點頭,稍加肯定。沉默片刻,有個孩子興奮地舉起手迫不及待地告訴大家,他發現前兩行是寫公園里的景物,后兩行是介紹玩的項目,盡管孩子在表達上還不流暢,可我不由得在心里贊嘆,觀察得可真仔細,可老師回頭看看韻文,一聲“哦,對的!”就讓孩子坐下了,看得出這樣的答案是她并未設計到的,來的有點突然,孩子在得到這樣的答復后,耷拉著眼皮忙其他事去了??吹贸隼蠋熢谄诖粋€答案,在老師反復地引導后,終于有個孩子站起來解開謎底――押韻,老師大加贊賞,并解釋什么叫押韻。在老師講得頭頭是道的時候,幾個孩子正在霧蒙蒙的窗戶上畫著畫。
我不知道這個孩子是否真的知道“押韻”一詞,但在一年級課堂上引入“押韻”這個概念,對剛剛入學才兩個月的孩子們來講,無異于對牛彈琴,學生通過仔細閱讀而得到的發現,卻沒能得到老師的欣賞和認可,老師固守的答案明顯高于學生的認識水平,絲毫未能讓學生提起任何興趣,顯然,這樣的預設毫無意義,毫無價值。
在老師講完韻文后,老師問孩子:你最喜歡什么詞語?為什么?幾個學生作答后,有個孩子回答:我喜歡流水,它的聲音像彈琴。這樣的回答的確很精彩,偏偏有個孩子低聲嘀咕,水怎么會像彈琴呢?老師看了一眼嘀咕的孩子,未置可否,重復了一遍剛才孩子的發言,加以表揚。
葉瀾教授認為,一堂好課不應該是完全預設好的。在課堂上應該有老師和學生的互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精彩的預設事關問題的生成,然而上述課例中,老師卻未能注意到預設的目標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固守著自己預設的問題與答案,有的受公開課的影響,將所有的問題乃至于答案面面俱到地設計好,對課堂中生成的新知識、新問題淡化處理,甚至對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新的疑問置之不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教學的確需要預設,但應該是符合學情的高質量的預設,這有利于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教學過程,合理有序地開展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保證,不過,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體”,因此,在精心預設的同時,更要鼓勵師生在互動過程中有即興創造,超越預定。
三、 動靜結合――和諧統一
案例:一位老師《荷花》一課的教學設計:
(1)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一讀。
(2) 選擇自己的學習伙伴,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討論你們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學生離座找伙伴,有的在討論爭辯,有的在劃劃畫畫,有的跳跳演演,課堂里熱鬧非凡)
(3) 匯報自己的學習收獲(絕大部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非常膚淺,各組匯報結束,下課的時間也快到了)
高效課堂的確主張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主張在課堂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親自體驗感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如上述案例中,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課堂上,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找自己喜歡的同伴進行學習、討論、表演,學生似乎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可仔細一看,便能發現老師還沒有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就讓學生選擇自己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老師還沒進行任何指導,學生還沒有充分的思考,就盲目地選擇伙伴選擇內容進行討論學習,學生對課文尚無充分地理解就在一起演演畫畫,因為缺少了教師必要的引導,學生是“動”起來了,可學習卻游離于活動之外,毫無收獲可言。沒有了合理的教學設計,缺乏了有效的組織引導,透過這虛假的繁榮,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場拙劣的作秀表演,看似熱鬧時髦,實際卻耗時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