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4:50: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應急預案制度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第二條糧食應急工作原則:
(一)統一領導的原則。本預案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實施。
(二)部門分工負責的原則。市有關部門要按本預案明確的職責,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做好本部門負責的工作。
(三)聯動的原則。在應急工作中,有關職能部門要協調行動,局部服從整體,一般工作服從應急工作。政府應急征購、征用社會糧食資源,調度加工、運輸時,有關企業(單位)必須無條件配合和服從安排。
第三條本預案適用于以下三種情況:
(一)緊張狀態。全市超過一半的市場糧食供應較為緊張,群眾爭購糧食并出現情緒不穩定,糧食價格持續一周內上漲30%以上。
(二)緊急狀態。緊張狀態持續10天或糧食價格在一周內上漲50%以上,全市糧食市場供應緊張,群眾搶購糧食并出現心理恐慌,個別地點出現糧食脫銷。
(三)特急狀態。緊急狀態持續15天或糧食價格在一周內上漲100%以上,全市糧食市場供應極度緊張,群眾十分恐慌,搶購現象嚴重,部分地區出現糧食脫銷。
第二章應急機構和職責
第四條成立**市糧食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負責全市糧食應急保障供應工作,下設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糧食局),負責日常工作和應急措施組織實施的具體工作。
第五條指揮部由市政府主管領導任總指揮,市發展計劃局和市糧食局局長任副總指揮,成員由市委宣傳部、市發展計劃局、市糧食局、市物價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工商局、市經貿局、市農業局、市交通局、市衛生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農業發展銀行**支行和市新聞辦等有關負責人組成。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由市糧食局長兼任。
第六條指揮部職責
(一)根據糧食市場形勢,判斷糧食供求狀態,提請市政府決定實施和終止應急行動;
(二)指揮各鎮政府和有關部門開展糧食應急工作;
(三)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和上一級政府及上級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事態變化情況,以及向社會公布有關糧情信息和政府的對策措施;
(四)根據需要,向**市或省政府,以及當地駐軍請求支援和幫助;
(五)完成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第七條指揮部辦公室的職責
(一)掌握全市糧食市場動態,向指揮部總指揮提出應急行動的意見和方案;
(二)按照市政府或指揮部的指示,召集聯絡指揮部成員單位協同開展應急工作;
(三)綜合有關情況,草擬有關文件;
(四)總結預案實施工作,向市政府提出對實施預案單位和個人的獎懲意見;
(五)協同有關部門編制、核定實施預案各項費用開支和補貼;
(六)完成市政府和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第八條指揮部成員單位的職責
(一)市計劃局、市糧食局會同物價部門負責對糧情進行監測、預測,收集掌握全市及省內外有關糧食供求信息、行情,分析預測全市糧食市場供求狀況及價格行情走勢,及時向市政府和指揮部提出預警級別意見;負責組織實施應急糧食采購、加工、調運和銷售。
(二)市民政局負責及時了解和通報災情,確定救濟對象,組織實施應急救濟糧食的發放工作。
(三)市公安局負責維護社會秩序,為運送糧食車輛提供交通保障,防止因糧食供應緊張引發群體性治安事件和社會騷亂。
(四)市財政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審核實施糧食應急所需有關經費,并及時足額撥付到位。
(五)市經貿局、市交通局負責做好電力和運力調度,保證應急糧食加工和調運的需要。
(六)市物價局負責加強價格監管,及時掌握糧食市場價格動態,牽頭制定銷售最高限價或采取其他價格干預措施,依法查處各種價格違法行為。
(七)市工商局負責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監管,嚴厲打擊趁機囤積居奇、摻假摻雜、哄抬物價等擾亂市場的違法經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八)市衛生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監測糧食質量,防止假冒偽劣、有毒有害的糧食趁機流入市場。
(九)市審計局負責對應急所需經費開支的審計。
(十)市農業局負責組織恢復糧食生產,確定生產規模和品種。
(十一)市農業發展銀行負責落實采購應急糧食所需資金貸款。
(十二)新聞單位負責做好宣傳報道。
第九條各鎮政府和海宴華僑農場負責組織實施轄區內的糧食應急工作,落實各項應急措施,按照市的統一部署,完成各項應急任務。
第三章應急準備
第十條市指揮部建立糧食供求行情監測、預測和預警信息網絡系統。市糧食局、市物價局切實做好省內外、市內外有關信息采集、整理、分析、預測,掌握糧食市場動態,及時向市政府發出預警信號,必要時向社會公布。
第十一條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規定,落實地方儲備糧收儲計劃,并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在財政預算中及時足額落實糧食風險基金,確保政府在應急情況下的需要。
第十二條根據應急需要,建立健全糧食應急供應保障系統。
(一)與國內主要糧食產區建立長期穩定的糧食購銷協作關系,確保在正常及應急情況下的糧源供給。
(二)建立糧食應急加工系統。根據我市實際,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糧食加工車間(包括自營和出租)基本具備應急糧食加工能力,確定為應急條件下的定點糧食加工廠。必要時征用民營糧食加工企業作為輔助應急加工。
(三)建立糧食應急供應網點。根據我市駐軍、城鎮居民及城鄉救濟需要,合理安排糧食應急供應網點。臺城鎮要指定8個應急供應網點,其余各鎮(場)要指定1—2個應急供應網點,在應急狀態下,由指定的網點承擔政府行為的糧食應急供應。
(四)建立糧食應急儲運系統。糧食部門要根據糧食儲備、加工設施、供應網點的布局,提前安排落實應急條件下的糧食應急儲運體系,確定好運輸線路、臨時存放點、運輸工具等,確保在應急條件下的糧食運輸。
第四章應急措施
第十三條根據糧食市場出現不同程度的緊急狀況,相應采取不同范圍、不同力度的應急措施。
第十四條當出現緊張狀態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啟動應急供應系統。市糧食局、市工商局、市物價局立即協調組織調配社會周轉成品糧庫存(包括國有糧食企業,糧食加工廠,批發零售店),加大投放市場糧食數量,組織和監督糧食加工企業(包括國有和民營糧食加工企業)將其庫存原糧進行加工,并通過指定的糧食銷售網點,投放和供應市場。積極籌措糧源,優先確保軍供站的當地駐軍糧食供應。
(二)立即組織采購。市糧食部門要立即組織力量,快速采購糧食,并啟動應急加工,抓緊做好糧食的調配工作。
(三)加強糧食市場監管。市工商局、市物價局、市衛生局和市質監局要依法查處、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糧價、非法加工和銷售不符合國家質量衛生標準的糧食等違法經營行為,維護正常的糧食流通秩序。
(四)加強市場監控。市糧食局會同市物價局加強對糧食市場動態實時監測,科學分析、預測市場走勢,及時提議制定相應調控措施。
(五)維持社會秩序。市公安局要密切注意社會動態,維持社會秩序,保證糧食運輸暢通,打擊造謠惑眾的違法行為。
(六)加強輿論導向。新聞單位要及時進行宣傳報道,盡快消除社會不實傳聞和消費者恐慌心理,穩定民心。
第十五條當出現緊急狀態時,除采取第十四條所述措施外,還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動用儲備糧供應市場。當本市糧食市場的商品糧源不足,個別地點出現脫銷現象,而采購和調配糧食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預計將很快出現較大范圍脫銷時,動用地方儲備糧供應市場(如地方儲備糧不足,則由市政府申請動用省級儲備糧)。
(二)按照經濟補償、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市農業部門會同計劃、國土資源、水利、財政、物價等部門組織啟動全市糧食生產能力,盡快恢復糧食生產;確定生產規模,組織農用物資供應和技術指導。
(三)市政府根據糧食局和指揮部意見,可協調產糧省商調應急糧食,必要時,向省和國家申請安排糧食進口配額。
第十六條當出現特急狀態時,除采取第十五條所述措施外,還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實行價格干預。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由市物價局會同市發展計劃局、市糧食局、市財政局研究制訂價格干預措施,包括確定實施價格干預措施的糧食品種。
(二)實行居民定量供應。根據事態發展和糧源狀況,確定居民定量供應的標準和范圍,憑居民戶口簿或身份管理憑證,由市政府指定的應急糧食供應點(商店)供應糧食,供應價格糧食部門組織實施居民定量供應。
(三)實行臨時市場管制。由市政府下令臨時關閉糧食市場,停止所有糧食交易,并由市糧食局會同市工商局、市物價局、市財政局強行征購社會現有糧食資源,統一分配供應。
第五章應急響應
第十七條市指揮部應急響應工作程序:
(一)指揮部辦公室在接到糧食緊急情況報告后,應當立即組織有關人員迅速了解掌握有關情況,提出采取應急措施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向總指揮報告。
(二)出現糧食緊急情況,指揮部辦公室全天候與各鎮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派員深入糧食市場調查。
(三)接到各鎮(場)的緊急報告和求援,應立即作出準確的判斷,并迅速報告總指揮后,立即部署應急行動。
(四)及時向市政府和指揮部有關成員單位通報情況。
(五)引導新聞媒體做好正面宣傳和典型報道。
第十八條市有關部門接到指揮部通報后,應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到位,按照本部門職責迅速落實應急措施。
第十九條各鎮政府及指揮部成員單位應急響應工作程序:
(一)立即進入應急狀態,全天監測糧食市場動態,隨時與指揮部辦公室保持聯系,必要時發出緊急支援的請求。
(二)及時落實應急措施,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應急糧食的調配和供應,加強市場監管,維護糧食市場秩序。
(三)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平息謠傳,維護社會公共秩序,保證社會穩定。
(四)迅速執行市政府和指揮部下達的各項指令。
第六章事后處理
第二十條應急工作結束后,市、鎮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及時進行總結,對實施應急預案中發現的問題,研究提出改進措施,進一步完善糧食應急機制。
第二十一條動用儲備糧后,在半年時間內,由市糧食局負責組織,按原計劃規模,及時補充已動用的各級儲備糧。
第二十二條市審計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實施預案的各項支出及時組織審計。
第二十三條市財政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經審計核定的支出及時兌付和結算。
對農民因恢復糧食生產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按事權責任負擔補償。
第二十四條對有下列突出表現的單位或個人,由市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
(一)出色完成應急任務的;
(二)對應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
(三)及時提供應急糧食或節約經費開支,成績顯著的;
(四)有其他突出貢獻的。
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要根據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及主要負責人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對有關單位予以通報批評;違反國家行政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要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本預案規定和指揮部要求實施糧食應急措施的。
(二)違抗指揮部命令,拒不承擔應急任務的。
(三)貪污、挪用、盜竊應急工作經費或物資的。
(四)有特定責任的國家工作人員在應急期內不堅守崗位,的。
(五)對糧食應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為。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鎮發現“病毒”疑似病人或我市啟動病毒應急預案后,醫院應急預案工作領導小組決定我鎮啟動本預案。
三、防治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提高全院醫務人員對病毒的防治意識,做好人員、技術、物資、藥品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對疫情及時分析和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根據疫情領導小組負責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成員按預案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本職工作。
3、依法規范、措施果斷。各村、社區要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完善和健全工作制度和職責,反應快速,處理及時,有效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
4、依靠科學,加強合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要重視開展病毒的防治培訓,各村、社區和鎮直單位要通力合作,資源共享,有效應對病毒疫情,要廣泛組織和動員公眾參與病毒的防治處理。?
四、組織機構:
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五、保障措施:
1、從1月22日起各村、各社區對外來人口及返鄉人員進行登記造冊。村醫對登記造冊人員進行初篩及監測。根據具體情況分別第一時間上報衛生院和鎮政府。
2、衛生院儲備應急物資,儲備體溫計,口罩,防護服等必要物資。
3、衛生院設置發熱門診,保證24小時開診。遇有發熱及肺炎癥狀患者進行流行病學詢問并隔離觀察。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4、對各村、各社區發現的疑似病例進行居家隔離,不配合隔離的,由鎮政府協調派出所及村委會強制居家隔離。
5、預案終止上級有關部門宣布終止預案,或我鎮首先發現的疫情被排除后,醫院病毒應急預案工作領導小組決定終止本預案。
6、信息與健康教育有關病毒的信息統一由政府,任何村、社區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任何方式向外界報告有關疫情和疑似病人情況。
本校區內教職員工和學生如發現短時間內出現多例有嘔吐、腹痛、腹瀉等類似食物中毒癥狀的病人時,立即向校值班室和醫務所(室)報告。值班人員、校醫務人員接報后立即匯報有關領導,并趕赴現場指揮、協調事件的處理。與此同時上報校長辦公室,按有關規定上報市衛生局或市疾病控制中心、有關醫院進行緊急處置。
二、食物中毒人員的救治
對食物中毒人員,癥狀屬較輕微的,校醫務所(室)應就地組織力量及時對發病人員進行應急的對癥救治。做好病狀紀錄并完好留存病人的吐瀉物。中毒嚴重者,應及時轉上級醫院,并攜帶詳細的病案記錄。校區應及時調配車輛,以最短時間送至醫院救治,必要時傳呼110警務車或120救護車將患者緊急運送醫院救治。
三、協助調查,采取相應措施
中毒事件發生后,校醫務所(室)要主動協助市衛生防疫人員及時向中毒人員了解就餐場所、就餐人數、所食食品、發病人數及所出現的癥狀,現場檢查就餐場所的衛生狀況,衛生許可證及從業人員健康證的辦理情況,分析中毒原因及可能造成中毒的食品,封存現場及可疑食品,追查食品及原料的來源,追繳售出的可疑食品,對病人的吐瀉物及可疑食品進行采樣,送上級衛生部門檢驗。
校保衛科應立即派員進行現場秩序的維持和勘察,調查校食堂工作人員的平時情況,社會關系,糾紛情況等,對現場進行取樣、檢測,分析是否有人為投毒的可能,控制可疑人員,必要時報請公安部門介入并對中毒現場進行隔離和。同時嚴格審核進貨渠道,對可疑食品的供貨方、渠道縝密進行排查。
對不能排除飲用水的因素造成的食物中毒,??倓仗帒⒓赐V构┧?,留樣等待檢測。
四、善后處理
校區各部門配合學校有關部門做好中毒人員的安撫工作,待上級部門的檢驗報告出來以后,確定責任。如事件涉及刑律,則移交公安機關處理。原創:文秘站網網站。
五、總結報告
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后,各部門應對事件的發生經過后果,自覺查找本部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總結與完善、強化管理,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同時向學校和上級有關部門作出書面報告。
六、成立領導小組和指揮系統
為了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領導、協調各部門處理食物中毒事件,校區特成立食物中毒救治應急處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及聯系電話如下:
____*校食物中毒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組長:________________
二、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組織機構包括:滅火行動組、通訊聯絡組、疏散引導組、安全防護救護組,應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組職責如下;
1、防火檢查組負責本單位的消防宣傳和消防知識普及工作,定期進行防火檢查,發現和消除火災隱患;
2、滅火行動組負責撲救火災,平時要熟悉本單位的消防設施和水源情況;
3、通訊聯絡組負責火災報警、火場聯絡、接應消防車等任務;
4、疏散引導組負責引導火場內人員的安全疏散,并負責搶救被困人員和重要物資;
一、引言
假如有這樣一種機制,可以約束、保障審計人在執行審計業務的過程中,恪守客觀、不偏不倚的職業精神,剔除審計技術與能力因素的影響,在社會認同的水平上保證達到審計結果的公正性要求,你還會抓住審計獨立性問題不放嗎?長期以來,審計獨立性一直被奉為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基石和核心價值,是審計質量的根本保證。但大多審計失敗的案例又告訴我們,審計獨立性是一個非常難以琢磨的概念,在應用中也很難找到一個客觀的評價標準,而且,審計獨立性并沒有必然地保證審計結果的公正性。近年來發生的重大審計失敗案例和我國有關學者實證研究的結果都證明: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雖然有一定改善,但總體上不能讓利益相關者滿意。我國現有的研究成果,盡管探求了很多如何保持審計獨立性的對策,卻很少研究審計獨立性的社會環境,沒有深刻分析審計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進而導致審計結果的可靠性難以令人滿意的因果關系,因此,也就很難找到改善審計獨立性狀態、有效提高審計結果可靠性的制度安排與對策。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重新審視了獨立性、客觀性、公正性三個審計原則的關系,正視注冊會計師審計生存、發展的社會環境,試圖分析: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與規律對會計市場的影響、會計師事務所的企業本質同審計獨立性的關系、公司治理結構及審計雇傭制度與保持審計原則的關系、公司管理當局與注冊會計師利益聯盟的生成基礎。在此基礎上,尋求解決治理會計市場,保證落實審計三原則的基本對策。
二、審計三原則的關注度和逆向討論
(一)審計三原則被關注程度的數據分析
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問題受到社會各界極大關注。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分別以“審計獨立性”、“審計客觀性”和“審計公正性”為關鍵詞進行模糊與精確的跨庫檢索,1979年至今,對審計三原則的討論、研究論文情況如表1。
近三十年來,討論“審計獨立性”問題的論文之多令人驚訝,同樣作為審計原則的“客觀性”、“公正性”卻很少被研究。以精確的跨庫檢索為例,研究審計獨立性的論文是研究審計客觀性論文的近73倍,是研究審計公正性論文的79倍,可見審計獨立性在審計理論與實務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也進一步折射出審計獨立性問題受到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注的頻度,以及審計三項基本原則被研究者和實務工作者關注程度的差異。
2006年新會計、審計準則以后,對審計三原則研究討論的基本構架不但沒有改變,還有繼續加劇的趨勢,研究并發表的審計獨立性的論文比例繼續上升,而研究審計客觀性、公正性的論文比例在降低。具體情況如表2。
在所有關于審計獨立性研究的論文中,絕大多數將審計獨立性視為審計理論和審計實踐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是審計的靈魂和本質特征,這是理論界與實務界比較認同的觀點。同時認為審計獨立性的重要性體現在企業內部的契約監督活動和企業外部投資公眾的投資決策依賴方面,沒有獨立性,審計就失去社會價值;甚至有人認為,審計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生存根本和靈魂。
(二)審計獨立性逆向思考的研究成果
在上述諸多研究審計獨立性的論文中,很少有作者提出對“審計獨立性”地位與作用的逆向研究,主要是強調審計獨立性的正面效應、具體表現、影響因素、保證措施等內容,但也有少數作者對此提出了質疑,盡管他們仍然堅持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靈魂。其中,孔凡軍、崔宏等的觀點具有代表性。
孔凡軍認為,“作為信息利用者的社會公眾,其真正關注的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呢,抑或是審計的可靠性?顯然是后者。因為后者才對社會公眾的決策有參考價值?,F實中,公眾之所以對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大加指責,究其深層次的目的,還是期望借助獨立性,保證審計的可靠性”??追曹姷倪@種判斷和分析,應該引起整個審計界的高度重視。他強調四個方面:一是比起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社會公眾更加關注審計結果的可靠性,關注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是期待借助獨立性保證審計的可靠性;二是獨立性未必一定能夠保證審計的可靠性,審計的可靠性受包括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在內的諸多因素的影響;三是審計獨立性存在難以克服的內在局限性;四是審計獨立性缺乏切實可靠的衡量標準。
崔宏、劉爾奎兩博士等認為,從獨立性的經濟性質來看,獨立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一種概率(審計獨立性是一種注冊會計師頂住客戶壓力、不為任何利益相關方意見所左右而調整或披露重要的錯報或漏報的概率,實質上也就意味著這個概率不可能永遠等于1,而是經常地表現為小于1,在[0,1]之間取值的一種客觀事實)、是一種風險。他們認為,由于審計獨立性的上述特征,應當淡化甚至取消“超然獨立”的提法,堅持審計只能提供合理保證、合理確信的理念。
上述研究提出的“審計獨立性”的不確定性,相對于長期以來人們研究審計獨立性問題的方向,選擇了一種具有逆向性的思維方式,而這些逆向思考,又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現實與理論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三)實證研究結果的證明
盡管人們期待注冊會計師保持足夠的獨立性,但事實上,審計獨立性始終處在一種博弈狀態中。在過去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還是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注冊會計師審計盡管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其獨立性程度始終成為利益關系者批判的對象,社會經濟生活中也不斷地提供著足以批判審計獨立性不足的證據(國內外上市公司會計、審計舞弊事件)。
國內研究者中,較早對審計獨立性提出質疑的是張麗云翻譯的文章,文中指出,這種要求(注冊會計師保持獨立性)無形中采用了一種幼稚的、不合實際的心理學模式;文中還提出了一個值得研究的觀點,審計師出具失實的審計報告,受害者是一個統計意義上的概念,正因為如此,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未保持審計獨立性原則而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所占比例并不高。
耿建新教授等通過對2000年以前上市公司變更事務所的實證研究得出結論:如果上一年度執行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對所審計公司出具非規范的標準審計報告時,被更換的可能性比出具規范的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要大得多;與所審計公司不在同一區域比同在一個區域被更換比例也很高。另得出結論: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業務地方保護主義嚴重。這從一個方面反映出我國注冊會計師保持審計獨立性的難度。
陳曉博士等以1998―2002會計年度滬深兩地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在1998―2002年間,我國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展現,對于一些易發生利潤操縱的問題上敢于說“不”,但更多的是風險回避型的“兩難取其輕”的選擇結果,出于多種因素考慮,還不敢該說“不”時就說“不”,獨立性十分有限。
由此可見,我國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處在一種不合理的狀態,并且缺乏合理的保障,這也正是有眾多研究者對其進行研究、尋找解決途徑和辦法的原因所在。然而,筆者認為,孔凡軍提出的“社會公眾更關心審計的獨立性還是審計的公正性”、“審計獨立性不能嚴格保證審計公正性”的觀點是一種客觀存在,具有理論與現實的合理性;崔宏、劉爾奎兩博士總結、歸納的“獨立性是一個相對概念、是一種概率、是一種風險”的觀點,也是客觀存在的。這些逆向研究及成果告訴我們,應當對審計獨立性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與評價。因此,如何定位審計的獨立性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上述學者從實證研究出發得出的結論還需要一定的理論給予解釋和支持。
三、路徑、路標與目的地――審計三原則與審計目標的關系
從邏輯關系上看,研究者普遍認為,通過獨立性保證審計過程的客觀性,進而實現審計結果的公正性,這樣的設想是非常正確的思維定式。問題是,僅僅有獨立性能否實現我們預期的美好目標呢?又如何保持獨立性呢?
從筆者的疑問假設中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注冊會計師審計“三原則”的關系,獨立性是保證審計人員審計判斷客觀、公正的重要保證(是不是充要條件需要研究);審計過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是實現審計結果可靠性(審計結果客觀、公正)必須保持的精神狀態和行為模式,審計結果的可靠性才是審計追求的目標。在注冊會計師審計活動中,目標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審計結果公正、公平。從這一關系來看,審計結果的可靠性才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價值核心。沒有審計過程的客觀性、公正性,即使注冊會計師或事務所保持了多么令人信服的獨立狀態,也可能因為注冊會計師不能保持客觀的精神狀態和實事求是的審計觀念,或由于專業判斷失準、沒有盡到職業上應有的謹慎等原因導致審計失敗,獨立性也就沒有實現其現有研究者追求的目標。審計質量控制與審計三原則之間的關系大致可以形象化為圖1。
從圖1中可以看出,設計、研究和保障審計獨立性的初衷,就是要通過獨立性控制,實現審計過程的客觀性、公正性和結果的可靠性,但是并不排除繞過獨立性對審計過程和結果的質量控制程序和措施。事實上,現行很多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直接作用于審計過程的客觀性、公正性和結果的可靠性。
如果將獨立性比作通往目的地的路徑,將審計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比作通往目的地的路標,那么,審計結果的可靠性就是目的地。合理的獨立性程度可能是實現審計結果可靠性的捷徑,但是,通往目的地的路徑可以有很多條,未必就是“自古華山一條路”。按照這樣的解釋,保證審計結果可靠性的方式、方法也不可能僅限于保持獨立性,或者說僅有獨立性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獨立性本身也需要通過法律、制度、道德的社會規范予以保證)。盡管我們制定了很多規范(注冊會計師法、審計準則、職業道德規范、質量控制標準等),強調保持審計的獨立性,但在現實審計活動中還是無法保障合理的審計獨立程度,尤其是過去幾年幾個著名的審計失敗事件的影響,社會公眾對審計獨立性的判斷取向更為不滿,認為審計獨立性越來越讓人們看不清楚。
客觀性、公正性是實現審計結果可靠性的“路標”。無論通往某個目的地的道路有多少條,正確的路標都會指引想要到達目的地的人們以正確的方向,引導路人到達該目的地。審計客觀性和公正性原則正是走向審計結果可靠性的“路標”,它向執行審計業務的任何組織和人員,指明實現審計結果可靠性的方向和要求:以不偏不倚的精神態度、以國家法律和職業標準為行為依據,將審計對象的財務報告的生成過程與結果同其應遵循的規范、標準進行對照、比較,尋找偏差,將所審計財務會計報告的可信賴程度以審計意見的形式向各方利益關系者報告??陀^性、公正性既是一種要求,也是一種警示,它時刻提醒注冊會計師必須在執業過程中始終保持實事求是、不偏不倚的精神狀態。只有以這樣的精神狀態,處理、判斷審計事項,才有可能實現審計結果的可靠性。如果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有違客觀性、公正性要求,即使有嚴格的獨立性作為保障,也極有可能導致審計結果失去可靠性,致使審計失敗,承擔審計風險。審計獨立性直接與審計客觀性、公正性相關,決定客觀性、公正性或者是決定客觀性、公正性的程度;而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的能力、客觀性、公正性及其保持程度,也是影響審計結果可靠性和可信賴程度的關鍵因素。
也許有人認為上述比喻不成立。那是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只有獨立性才能促使注冊會計師保持客觀的、實事求是的審計態度和不偏不倚的職業精神,進而保證實質性獨立方面明確列出應注意的各種情況,如直接經濟利益關系、間接利益關系和與經濟利益相關的情形。但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樣,很多審計案例告訴我們,盡管大部分審計合約在表面上看符合審計法規規定的獨立性要求,但未必能夠保持足夠的精神獨立。由于精神獨立性的喪失和利益驅動的影響,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沒有合理保證審計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也沒有給審計報告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他們決策程序中希望得到的可信賴信息。我們可以再作一下反向思考:盡管在制度上規定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必須具備獨立性,在確定審計合約時,也沒有研究者提出的“直接經濟利益、間接經濟利益及其與經濟利益相似的情形”的事項存在,那么就一定可以保證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堅持審計原則,客觀、公正地實施審計過程,保證審計工作質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沒有相應的審計責任的法律規定和可能承受的巨額經濟賠償,情形會怎樣呢?注冊會計師獨立地濫用審計準則和專業判斷也可以導致審計失敗??梢詳嘌?沒有這些法律規范和巨大賠償責任承擔的威脅,注冊會計師事業或許會消亡。因為會計師事務所公司化、資本人格化和注冊會計師作為理性經濟人的特征與本質,都將決定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會選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方式,最終使注冊會計師沒有市場而消亡。所以,可以直言不諱地說,不是獨立性從根本上保證審計過程的客觀性和結果的公正性,而是那些法律、規范和違反法律、規范的審計責任承擔等因素在維護著注冊會計師事業的發展和審計質量。那么,如果制定的注冊會計師違背客觀、公正原則、操縱審計結果的審計責任承擔(處罰標準)足以抵消或超過注冊會計師放棄客觀公正審計原則而可能獲得的綜合(短期與長期、個人與組織)利益,情況又如何呢?會計師事務所及其注冊會計師之所以選擇放棄獨立性、或與客戶共同舞弊、或接受客戶的主張而放棄應有的審計原則,主要還是出于獲得自身利益、穩定客戶、保持長期合作與長期收益的考慮。從經濟利益角度出發,建立一種可以制約注冊會計師肆意放棄客觀性、公正性的法律規范,才是保證審計人員精神獨立、審計過程客觀與公正、審計結果可靠的可選擇路線。
對于社會和信息使用者來說,審計結果的可靠才是注冊會計師審計在市場經濟中存在與發展的基礎,也應該是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社會價值所在,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目標。在這里應當分清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的目標同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目標是兩個不同性質的概念,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目標是以獲得個人或組織利益最大化為行為目標的,正是這種目標追求的存在,才會導致部分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放棄審計原則,作出逆向選擇行為;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目標則是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應當共同努力爭取達到的狀態和境界,它的標準確定不是來自注冊會計師或事務所,而是來自于社會、市場和公眾的合理期待。
如果上述解釋和考慮成立,在致力于確保審計質量的工作當中,就不應當僅僅過于關注審計的獨立性問題,因為它只是個道路選擇問題。獨立性可能是一條捷徑,但在目前的我國社會環境當中,未必是一條唯一可以選擇的合理路徑。
上述比喻也許并不恰當,但是對于說明問題卻具有直接的解釋意義。如果將獨立性視為托起注冊會計師審計事業這座大廈的支柱之一,那么它或許是非常關鍵的支柱之一;但是無論如何關鍵,它也絕對不是唯一支柱,這是必須明確的。
四、正視會計師事務所的社會屬性和社會環境
會計師事務所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它以市場經濟為發展基礎,也生存于市場經濟環境之中。其本來的社會屬性決定了它同其它企業具有相同的本質特征和環境適應性。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學者在其研究中總是把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放在一個技術、道德等方面高于一般社會組織和與社會成員水準的層次上進行討論,很少考慮會計師事務所本身就是一個企業,其投資也是資本性投資,注冊會計師也有與其他社會成員一樣的欲望和追求,這是以往研究特別是實證研究中最大的缺陷。
(一)“資本”及“資本規律”的影響
市場經濟說穿了就是“資本經濟”。無論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環境下,還是在我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制度環境下,拋開具體的政治制度,兩種社會經濟運行與發展的核心都是“資本”,或者說社會經濟運行的內核就是“資本”的循環與周轉。在“資本規律”構成社會經濟、甚至決定或影響政治等主要活動的驅動機制的社會中,一切經濟行為的驅動力量,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資本”的作用。盡管經歷長期的發展歷程,“資本”原始性的、非理性的掠奪、逐利理念和本性已經在社會道德和法律規范面前有所退縮和修正,但是,“資本”的本質特征還是沒有改變,變化的只是追逐利潤的方式,以及融入社會理性發展要求的程度,否則就不是“資本”。當我們選擇市場經濟發展模式的時候,也就必須承認“資本規律”將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之一。會計師事務所或注冊會計師為自身利益放棄獨立性和客觀性,導致審計結果的不公正,或者說他們的逆向選擇行為,也正是由于“資本”的本質功能發揮作用的結果。
注冊會計師審計是基于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發展的。市場經濟、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分離、兩權分離等社會環境,為會計專業人士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尋找到了滿足社會需求、社會地位高雅的資本介入點。在該領域,一方面是專業會計人士找到了謀生的途徑;另一方面還使其持有的資本和自身的人力資本價值得到了完美體現??梢哉f,是資本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為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為一部分資本找到了新的追逐利潤的領域和機會。西方會計師事務所經過了多次優勝劣汰和兼并過程,使得事務所不斷分化,僅有少數在競爭中運作得當、信譽相對良好的會計師事務所成長起來。這種競爭、兼并,絕對是以會計師事務所自身利益為基本目的的。從以前形成的“”,到現在的“四大”,要么因為競爭、市場占有等因素合并;要么因為違反審計原則、嚴重審計舞弊,失去市場信用而被其他事務所兼并。存在競爭本是一個好的環境,建立競爭機制的初衷就是設想利用競爭,優勝劣汰,提高整個審計界的執業水平和質量。這一目標應該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實現,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和注冊會計師隊伍的整體技術能力與素質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應該認識到:這種審計領域的資本積聚和組織變更,是以整個行業競爭、資本逐利為動因的。
會計師事務所吸納合伙人的投資,在會計上直接記錄為“實收資本”,會計師事務所投資人也一樣是資本投資者。試問,如果會計師事務所不是一個預期贏利的企業類型,還有那么多人想成為合伙人嗎?還有資本會積極注入嗎?同樣,如果注冊會計師行業不是一個預期高收入、有社會地位的職業,每年還會有人蜂擁考試,試圖進入該領域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毋庸贅述。
(二)會計師事務所行為的企業性質決定
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資本積聚體,沒有營利性的誘導,也就沒有企業的建立與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會計師事務所完全具備企業的所有性質和特征。
前文已經說過,會計師事務所為部分游動資本和具有專業技能的注冊會計師人力資本找到了投資和追求投資回報的較為理想的領域。在我國恢復注冊會計師審計事業初期,還把會計師事務所定義為“事業單位”,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實際上是將注冊會計師審計納入了政府監管的延伸體系之中。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改變了這種與時代和會計師事務所自身本質特征相矛盾的觀念,承認會計師事務所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獨立的公司法人,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始投資、新資金加入、經營積累等,均納入事務所的實收資本和資本積累,這也就是完全承認會計師事務所的企業性質,承認會計師事務所是以營利為目的的資本積聚體。
會計師事務所的企業性質與一般經營性企業確實存在差異。第一,它屬于基本社會服務性企業,企業服務能力和信譽是企業發展的主要依靠;第二,受國家法律和世界性行規的約束,會計師事務所間的競爭規則具有與其他企業不同的特征。一是不能采取不正當競爭和公開競爭手段,比如拉取其它會計師事務所的客戶、上門拉取客戶、支付傭金拉取客戶等等。二是不可以通過廣告的方式宣傳自己和爭取客戶,這同一般企業努力通過多種渠道和高水平廣告,宣傳和推銷自己及其產品、服務表現出明顯的差異。三是行業管理比一般企業嚴格、規范,制度規范更具直接約束性,行業執業標準可以深及各成員單位及其執業人員的行為細節。四是,同其他管理咨詢、中介業企業一樣,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成果最終表現為提交的審計報告的質量和社會認可程度,而這種工作成果的業績評價同上市公司或一般企業不同:其它企業業績評價中,各方面利益關系人大多關注企業合法收益的高低。在這方面,會計師事務所的投資人、管理當局也具有同樣的利益追求,作為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的投資人和管理當局,他們也關注企業的服務質量,但是這種關心是以趨利性為前提的,即為了保證事務所獲取滿意的客戶群,進而獲得滿意的審計服務收入,這同一般生產企業關心自己的產品質量具有相同的目的性――贏得客戶、贏得市場,保持穩定、長期的利益追求。沒有這樣的前提,事務所就不會關注自身的服務質量。相對于此,作為會計師事務所服務結果的使用方――所審計公司投資人、債權人及其他使用審計報告并與該公司存在或即將發生經濟交易的利益群體,他們評價事務所的好壞,則更注重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審計服務是否能夠滿足他們決策所需信息的可靠性方面。
無論有什么不同,也只是行業特征不同,事務所的企業性質不會改變,事務所投資及盈余積累的資本性質亦不會改變,所以,會計師事務所的行為選擇必然以考慮經濟利益為主要標準,這也是不會改變的。
如果承認會計師事務所是企業,其經營也是資本經營,符合社會發展邏輯,那么,就應該承認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追逐利潤的客觀現實,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如何保證審計質量問題;也就應該在這樣的前提下,研究審計三原則的地位、作用和相互關系。在研究審計獨立性時,絕對不可以忽視這些具有根本性影響的現實環境因素。
(三)理性經濟人原理與行為選擇
從社會現實來看,在有正常行為能力的人群中,人們都是有欲望的,都有試圖滿足個人欲望的渴望和行動選擇;而社會又是制度化的,人們的行為選擇一旦超越法律、制度的邊界,就會受到法律、制度的強行修正或處罰。在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大多數人會選擇既符合社會制度規范、又可以獲取自身可以接受的滿意報酬的行為方式獲取經濟利益,但是,利益追求也會誘惑人們超越法律、制度界限,選擇更加利己的利益實現方式和途徑。會計師事務所是由注冊會計師及其輔助人員等社會經濟人組成的、以獲取經濟利益為目的的企業組織,資本觀念及資本經濟的價值規律仍然是現實的客觀存在,不可以因為注冊會計師從事所謂的“高尚”職業,就可以不去探求他們社會的、個人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就認為他們的品格超凡脫俗,沒有自身經濟利益的追求,這是絕對錯誤的。
經濟學研究中經常探討“理性經濟人”的行為選擇問題,理論假設和研究過程很深奧,在此筆者也借用“理性經濟人”這個名稱來說明注冊會計師的行為選擇,但使用的相關概念未必完全同“理性經濟人”理論一致。假設:“純經濟人”――任何行為的取舍僅以獲取或可能獲取的經濟利益為唯一選擇標準的組織或個人;“理性人”
――任何行為的取舍僅以所在社會制度(法律規范的規定)框架為選擇標準的組織或個人;“理性經濟人”――權衡經濟利益獲取與法律規范要求對自身行為進行選擇的組織或個人。我們應該將注冊會計師定位在上述概念中的“理性經濟人”范疇之內進行研究,承認沒有高尚的職業,只有與某種職業相匹配的高尚職業品格和道德,正視并承認注冊會計師的行為選擇同樣遵從價值規律,會計師事務所行為遵從資本規律的現實。只有這樣,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行為研究才具有意義,才有可能得出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結論。
(四)雇傭關系和審計客戶的可選擇性影響
從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歷史和現實來看,會計師事務所與審計客戶之間完全是一種雇傭關系,對外編報財務會計報告的組織可以自由選擇會計師事務所為其做審計服務。盡管審計職業界有避免不正當競爭的諸多限制,但來自于審計客戶的自由選擇權并沒有明確限制,從而使審計客戶可以隨意選擇為之服務的審計機構。還有,雖然有關法規規定公司不可以隨意無正當理由更換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但是審計客戶可以找出很多理由為自己辯護,耿建新教授等的研究結果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這種雇傭關系和審計客戶選擇權的現實存在,使注冊會計師及其組織不得不酌情考慮審計客戶提出的一些不當要求,甚至屈從客戶的壓力,違背審計原則,出具不當審計意見。
(五)審計制度安排易發生注冊會計師與管理當局的茍合
已經有很多學者研究了現行審計委托方式的缺陷,指出了委托主體由管理當局替代可能產生的危害。雷光勇研究了審計合謀及其治理問題,吳聯生研究了審計意見購買問題,在此不做更多討論。但現行審計委托制度和操作程序,容易導致注冊會計師同客戶管理當局形成利益聯盟,共同欺騙會計信息使用者。首先雇傭關系的存在使會計師事務所處于被選擇的地位,作為盈利經濟組織,會計師事務所必須考慮如何獲取和保持更多客戶,增加盈利的機會。受資本經營理念的影響,不可能不考慮客戶的要求。其次,注冊會計師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客戶的會計顧問,指導和參與客戶的會計工作,且要求對審計報告所附的財務會計報告共同承擔責任,盡管要區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但在現行制度框架下,這種責任的區分很困難。再次,只要對外披露的、經審計的財務會計報告能夠通過監管機構的檢查,注冊會計師和管理當局就算完成了各自的責任;即使出現問題,只要能夠證明注冊會計師審計程序無差錯,審計證據充分就可以免除審計責任,這給注冊會計師規避責任提供了機會和可能。上述制度安排和現行審計制度安排為管理當局和注冊會計師結成聯盟創造了條件。
五、管理對策:目標與道路選擇
(一)獨立性仍然非常重要,但評估或保證獨立性同樣艱難
盡管筆者認為獨立性不是保證審計過程客觀、公正和結果可靠的唯一關鍵性前提,但是,獨立性對于注冊會計師審計來說仍然是重要的。正如吳聯生博士等所說“注冊會計師能否保持應有的職業關注,首先與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相關,特別是財務利益的獨立”。這是因為,一旦有存在某種直接或間接的利益關系,特別是經濟利益關系,行為選擇發生的利己偏差可能性會極大地增加。所以,筆者的宗旨不是不要審計的獨立性,而是正確認識獨立性與審計目標的關系,從獨立性和其他能夠保證注冊會計師審計目標實現的方面,共同構筑實現注冊會計師審計過程客觀、公正和結果可靠的基石與管理對策。
如何證實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比起注冊會計師證實所審計的財務會計報告的可信賴程度同樣艱難。在審計實務中,注冊會計師一般要索取客戶管理當局聲明書和律師聲明書,有時還包括存貨等項目的聲明書,以表明管理當局對整體財務會計報告、重要項目、或有事項、存貨狀態的真實性、合規性,或者說對與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的符合程度負責。這些盡管不能減輕、免除和替代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但注冊會計師仍然在每一次審計中要求客戶作出這樣的承諾,試圖以此來區分管理當局的會計責任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也以此告知財務會計報告及審計報告使用者:審計業務的目標并不是保證客戶的財務會計報告完全真實、完整、合法,而是在于證實客戶財務會計報告的可信賴程度。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事務所在審計報告中對其組織和執行本次審計業務的注冊會計師,是否具備有關規范所要求的獨立性做任何形式的陳述或聲明。換句話說,盡管審計規范中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必須嚴格遵守獨立性規定,但是,審計報告的使用者卻沒有任何途徑和方式獲取這種獨立性信息,只能無條件地相信注冊會計師審計組織及其執行具體審計業務的注冊會計師是獨立的,審計過程也會是客觀、公正的,能夠實現審計結果的可靠性。這樣的狀況,是不是有些“王婆賣瓜”與“掩耳盜鈴”的嫌疑?也許還有人說,注冊會計師審計組織的獨立性除了審計法規的約束外,還有職業團體和政府管理機構予以審核、監督,可是,我們卻很少看到這些機構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做具體審核或出具正式的評價報告。也就是說,這些管理機構實際上并沒有真正介入到各審計組織獨立性的具體檢查活動當中。
可以肯定,一般利益關系人對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的獨立性是無法判斷的。除了個別規模較大或利益攸關的信息使用者可能有能力關注審計人的獨立性問題,其它財務信息使用者不可能有能力、時間和途徑判斷審計人的獨立性,那么,審計人的獨立與否,對他們還有什么意義?如果為了鑒證審計人的獨立性,再建立一個審計人獨立性的評價機構,是否有必要呢?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誰又能保證審計人獨立性鑒定機構的獨立性呢?循環往復,沒有停止,顯然,這種方式是行不通的。也許有人說注冊會計師管理機構――注冊會計師協會可以監督、檢查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但這種行業管理機構的監管歷來不被社會公眾認可,因為他們同屬于一個利益集團;還有人認為可以由政府監管機關來負責注冊會計師獨立性的監督、監察工作,那么又會形成審批與監督職能的重置,也缺乏得到信任的根據。
如果上述描述和立論結果成立,就必然會提出一個新的課題:如何進行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獨立性檢驗?從一定角度來說,這同注冊會計師鑒定客戶財務會計報告同樣艱難。
(二)風險、利益與責任
在美國,很多商學院畢業的學生希望通過考試成為注冊會計師當中的一員,每年參加注冊會計師考試的人數居高不下,可見尋求進入該領域的人數眾多。因為人們一致認為,在他人看來,注冊會計師是一個品格高尚、有道德、有社會地位并且收入很高的職業,特別是能夠加入世界著名的會計公司,已經成為人們獲取榮耀的象征。在我國,即使是國內有影響的會計師事務所,其每年希望加入的人數也很多。但是,如果沒有“收入高”這一特征,品格高尚、道德、社會地位等美妙的詞匯都會顯得蒼白無力。筆者作為一個會計教育工作者,非常理解和熟悉年輕會計工作者和大學畢業生加入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愿望和積極性。同時,筆者也充分認識到,已經進入和準備進入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大多數人,看到的主要是注冊會計師的社會地位、榮耀與利益,很少、甚至沒有考慮該職業可能或應該面對的風險與責任,這是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發展并不理想和不那么健康的主要意識因素之一。持有這樣思想的人進入執業界,其社會價值判斷、行為選擇、道德觀念等方面很難滿足注冊會計師審計職業的需求,也很難保證審計質量。
很多學者已經討論了注冊會計師和該行業的風險、利益與責任,在此不再贅述。筆者要說明的是,不能正確認識注冊會計師及其事務所的逐利特征,對注冊會計師行業沒有一個全面、完整、客觀的認識,是不利于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這也是提高注冊會計師執業水平對策中應當給予重要關注的問題。
(三)保證審計質量的客觀性和可靠性的根本出路
注冊會計師的產生與發展是迎合市場經濟發展,特別是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社會環境而產生、發展的,所以,尋求解決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的具體措施,也應該在市場規則與對策中尋找答案。市場經濟既是資本經濟也是法制經濟,在以市場和法律手段調節經濟運行的社會環境下,完善的法律體系、有效的司法程序和高效率的監督體系是確保經濟行為符合社會規范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措施。
1.嚴格保障注冊會計師的經濟利益、社會地位
物質決定意識,經濟決定或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筆者認為,應當保持注冊會計師行業具有一定程度的高收入性,這是保持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的經濟基礎。可以想象,如果注冊會計師職業成為一般的白領甚至是藍領階層,又要求他們承擔那么大的審計風險,那么必然會導致無人進入該領域,使注冊會計職業后繼無人;或者迫使他們違背職業道德,作出逆向選擇。“衣食足而知廉恥”,我們提出高薪養廉,作為政府官員廉政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的時候,在解決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客觀性、公正性的問題上,這樣的法則同樣是必需的。試想,如果讓一名注冊會計師為養家糊口而奔波,他如何能抵擋住其他利害關系人對其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的收買呢?
比較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收費與國際業務的情況就可以發現一些問題:在我們雙重審計試驗階段,首先聘請國內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審計收費幾十萬或上百萬;之后聘請國際會計公司的注冊會計師進行再審,審計收費則是幾百萬、上千萬,甚至幾千萬,同樣的審計對象、同樣的審計業務,甚至還可能利用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成果,審計的價值卻有如此大的差異,又如何能夠建立起保證我國注冊會計師驕傲的社會地位和足以保持其獨立性、客觀性、公正性的經濟基礎呢?我們也看到了我國民眾總體的收入水平與國際發達國家民眾收入的差距,但是,保證注冊會計師合理的高收入,本身就是造就提升執業質量合理環境的重要基礎。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吸引優秀人才進入審計職業界。
要提高注冊會計師收入水平,必須使注冊會計師成為一個像目前國際會計公司那樣具有相對國內一般行業的高收入、高社會地位、高信用、高品質的團體和職業。如何解決注冊會計師“高收入職業收入不高”的問題呢?筆者認為,不可以向國際會計公司看齊,要根據我國國情和注冊會計師審計業務的成本及相應的保障機制綜合確定。高收入應當有高門檻,應當適當增加注冊會計師職業的準入難度和要求,在提高事務所業務收入水平同時,建立健全適合于注冊會計師發展規律、符合國情實際、有助于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管理機制和市場氛圍。
可以選擇的現實行動包括:一是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的最低注冊資本金門檻?,F行承接證券資格業務的事務所注冊資本金的最低金額為200萬元,可以想象,這點微薄的資本金如何承擔得起任何一次證券審計服務失敗可能給利益相關者帶來的損失呢?深圳會計師事務所采取了寬松的有限責任形式,合伙人基本上以向事務所的投資為承擔責任上限,他們審計“銀廣夏”收取6 000萬元的審計費用,而因為審計失敗給“銀廣夏”的投資者、特別是中小股東造成的經濟損失,比他們收取的審計費用要多得多,那么,他們拿什么來賠償審計報告利害關系人因為誤信審計報告而造成的投資損失呢?遭受損失的投資者即使訴諸法律且勝訴,又能得到什么樣的補償呢?這也是為什么我國因審計師審計失敗而遭受巨大損失的審計報告使用者,輕易不將會計師事務所或注冊會計師訴諸法律的關鍵因素之一。會計師事務所的資本金可能僅能補償審計案件的訴訟費用,遭受損失的審計報告使用者即使勝訴也不會得到什么滿意的賠償。這種僅可能彌補訴訟費用,卻不能挽回損失的訴訟程序,是審計報告使用者不愿意接受的。二是提高證券業務審計費用最低標準。我國沒有明確的最低收費標準,特別是上市公司年度報表審計業務,個別公司僅支付6萬元的審計費用,這樣的收費,無法體現注冊會計師真正的社會地位與價值,也不可能提高事務所的實際收入。筆者建議,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可以由證券監管機構設定上市公司年度報表審計的最低收費標準,強制性地提高審計收入。其實,如果第一條能夠很好地實施的話,具有證券職業資格的事務所會大幅度減少,很可能提高事務所與客戶的談判能力和收費水平,改變我國注冊會計師收入和風險承擔能力的現狀。
2.建立嚴格的注冊會計師法律規范和監管體系,嚴肅處罰違規注冊會計師
如何促使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業務中保持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以確保審計結果的可靠性,盡可能地減少審計舞弊(杜絕舞弊在市場環境下很困難),這是專業管理機構和社會各界利害關系者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執行審計服務的審計機構及注冊會計師感到迷惑的問題。目前的主要解決辦法是:行政保障――主管部門和專業團體機構的監管;法律保障――以注冊會計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規范;司法保障,也可以稱為風險責任保障――通過事后的訴訟程序解決由于獨立性偏差帶來的問題,即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由于獨立性偏差引起的糾紛。但事實上缺乏實際的事前合理的獨立性評價,審計過程的客觀性、公正性和審計結果的可靠性評價基本處于真空狀態,而且,即使建立和實施有關監管程序和措施,也很難真正發揮作用。
在不斷強調和優化人們社會公德的今天,具有強制性和威懾力的約束手段仍然是健全、嚴格的法律規范,而不是缺乏約束力的思想說教和道德條款,這不是說道德規范和思想教育不重要,而是要說明在市場經濟(資本經濟)環境下,人們還是主要以經濟利益作為行為選擇的基本參考,在社會法律規范允許的范圍內,人們的價值取向主要受經濟利益的驅動,而約束人們經濟利益欲望的手段就是經濟政策、行政控制和法律手段。在經濟政策既定、可用行政控制受到限制、明確會計師事務所企業性質的環境下,起關鍵性約束作用的、最常用的和最有效的約束手段就應當是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一般情況下,這兩種控制手段同時運用更為有效。在給予注冊會計師高收入、高社會地位的同時,對于違規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也必須建立嚴格的懲罰機制,使高收入、高地位與高風險嚴格對等,創造社會公平機制。
我國及世界其他國家,對違規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處罰,都在相關法律、制度和準則中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如行業管理機構作出的警告、罰款、停止執業、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停止證券資格、取締會計師事務所等等。但是,在國外大多數審計案件中,不少案件可以使事務所破產或被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而會計師事務所通過庭外收買(庭外和解)的方式,避免了會計師事務所遭受處罰。這樣的結果雖然可以觸動會計師事務所的經濟利益,起到警示和制裁作用,但是卻使那些違規行為和違規人員得到了庇護,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那些控制不健全、管理不善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執業狀況不理想的注冊會計師,使那些違規會計師事務所得以生存,違規注冊會計師繼續執業,為他們繼續占據會計市場和繼續尋租資本市場監督權利提供了可能,對規范的會計師事務所發展以及整個會計市場的發展是不利的。
必須注意:在我國證券市場發生過的重大舞弊案件中,應當承擔責任的會計師事務所和相應的注冊會計師所受到的處罰,包括行政處罰、經濟責任承擔等是相當輕松的,根本無法觸動違規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的根本利益,不要說“殺一儆百”,連“敲山震虎”的效應都沒有。在我國,負責審計“瓊民源”的中華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審計“紅光實業”的成都蜀都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審計“東方鍋爐”的四川會計師事務所等僅僅被停止證券執業資格6個月,而被處罰的時期,也可能正是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審計的間歇期間,不會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證券業務構成較大影響。與此相對比,國際著名會計公司“安達信”卻因類似的審計舞弊事件解體。雖然在事件的絕對金額上國內事件與安然事件相差懸殊,但相對比率方面(作假金額與發生事件公司營業額或注冊資本的比率)并不落后,但承受的處罰和命運卻截然不同。事實上,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因為自身利益為上市公司掩飾財務會計報告中虛假信息的行為,比明火執仗地搶劫更為卑鄙和可恨,因為他們假借高尚職業和較高的社會地位,采取欺騙手法謀取個人利益。因此,對于保障市場經濟和資本市場健康運營的注冊會計師職業,更應該以市場規則與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并用的方式,嚴格規范,加大懲處。比如說在經濟制裁上,要保證使放棄審計原則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從其逆向選擇中所得到的經濟利益,遠遠不能補償被查處后的經濟懲罰。這樣,即使沒有實質上的獨立,也會促使注冊會計師作出經濟利益權衡,也有可能保障審計結果符合審計準則等規范的要求,保證審計過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實現審計結果的可靠性。產生審計舞弊的根源在于利益追求,控制與約束的對策也應該針對利益追求,在制度安排上,不應給予注冊會計師可以肆意投機的經濟選擇機會。也許有人認為這樣過于苛刻,甚至認為不符合社會與人的正常規范,但是,對于關乎市場經濟穩定運行和資本市場秩序的重要環節,不加大規范和懲處不足以保障注冊會計師隊伍與業務的相對純潔性。筆者也無意不讓那些違規注冊會計師繼續生存,但卻一定不允許他們重回注冊會計師職業界,他們只能在其他行業中尋找安身立命之所。
3.適當解決注冊會計師與管理當局可能形成的利益聯盟問題
在經濟利益驅使和資本市場競爭壓力的雙重推動下,管理當局與注冊會計師及其事務所很可能達成審計合謀,形成審計利益聯盟。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已經有很多,在此不作一一介紹,筆者也提出了一個解決利益聯盟的基本對策,就是在信息上嚴格區分審計責任和會計責任,并大幅度地縮短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限期。這種對策思路與方法已經體現在筆者發表于《中國會計理論與實務前沿》(第六卷)“企業財務信息編報與審計責任明晰性研究”一文之中,在此不作贅述。
六、結論
通過上述研究與分析,筆者認為:第一,獨立性不是保證審計過程客觀和審計結果公正的唯一重要途徑,在治理會計市場時,也不能過于單一地關注對獨立性的考慮,還要更加直接地關注保證審計過程客觀性、公正性和審計結果可靠性的有效保障措施上來;第二,承認會計師事務所的企業地位和注冊會計師的利益追求,沒有高尚的職業,只有高尚的人的品格和道德,正視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行為選擇同樣遵從價值規律、資本規律的現實;第三,市場、資本的問題,主要用經濟、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來解決才可能有效,經濟制裁應該保證對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的違規處罰和訴訟賠償高于其違規所得,同時配以職業違規禁入制度,不給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在會計市場上再次尋租監督、鑒定權利的機會;第四,加速上市公司自行年度報告的時間,不僅有助于提高財務信息的時效性,而且可以恰當劃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可以有效發揮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的會計監督作用,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抑制注冊會計師同公司管理當局建立利益同盟。
【主要參考文獻】
[1] 秦永河,楊利明.審計獨立性――行為約束[J].財務與會計,2001(2).
[2] 孔凡軍.審計獨立性質疑[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4(12).
[3] 崔宏,劉爾奎.獨立性的含義與經濟性[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2).
[4] 張麗云,譯.審計獨立性質疑[J].廣東審計,1998(11).
[5] 耿建新,楊鶴.我國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情況的分析[J].會計研究,2001(4).
[6] 陳曉,陳武朝.注冊會計師獨立性的再審視[J].會計研究,2005(10).
[7] 雷光勇.審計合謀與財務報告舞弊:共生與治理[J].管理世界,2004(2).
[8] 吳聯生.審計意見購買:行為特征與監管策略[J].經濟研究,2005(7).
[9] 李明輝.注冊會計師聘任機制:困境與改革[J].管理科學,2005(2).
[10] 李永臣.審計獨立性的逆向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7(1).
為應對“入世”挑戰,引導農民向非農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人口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有序流動,根據江蘇省的統一部署,泰興市從××年月日起,全面實施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農業戶口、非農戶口、地方城鎮戶口、自理口糧戶口等各種戶口性質,以實際居住地登記戶口,統稱“居民戶口”,實行統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戶籍制度的改革,對推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加速城市化建設步伐,具有積極意義。
二、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給優撫安置工作帶來的影響
我國改革前的戶籍制度是社會主義建設和計劃經濟時期逐步建立起來的,退役士兵安置方針政策是在農業、非農業這一戶籍制度大框架下制定形成的。戶籍制度改革,沒有“農業戶口”與“非農戶口”之分,這給做好安置工作帶來了不少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
⒈給安置工作的思維模式帶來沖擊
我國過去戶籍制度已實行多年,無論是廣大人民群眾,還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都長期習慣于城鎮戶口、農業戶口這種制度思考問題,制定政策,開展工作,即使在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仍然如此。退役士兵安置實行“從哪里來,回哪里去”的原則,城鎮戶口由政府實行“按系統分配任務,包干安置”的辦法進行安置,農業戶口的政府不負責安置,只能“從哪里來,回哪里去”。這些政策,退役士兵了解,政府機關熟悉。退役士兵對照政策“對號入座”,政府機關依照政策“定式操作”。戶籍制度改革了,沒有了“農業戶口”與“非農戶口”之分,退役士兵的欲望思維在調整,政府機關的工作思維不適應。
⒉給保障退役士兵的合法權益提出了新要求
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沒有了城鎮戶口、農業戶口之分,市民統稱居民,不少的退役士兵就提出,同為居民,待遇應該均等,農村入伍退役士兵提出,同樣按照法律服兵役,盡義務,但是,城鎮戶口的服役期滿回來,政府安排工作,不安排工作的,享受政府自謀職業補助。因此,他們提出:城鎮戶口、農村戶口退役士兵權益和義務應均等,要統一,不能歧視,一視同仁,不能一個政府兩個政策等。
⒊給國家安置方針政策帶來挑戰
我國現行的優撫安置方針政策是過去長期的歷史時期形成的,它為國家建設、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調控指導作用,維護退役士兵的合法權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隨著戶籍制度的改革,過去以“戶口”性質為依據制定的退役士兵安置方針政策面臨新的挑戰。
⒋給國家、地方財政增大了負擔
戶籍制度改革后,如果按照城市居民權益均等的原則,政府勢必要加大財政投入。退役士兵安置補助金,就是重要的一個面。我們泰興全市每年退役士兵約人左右,城鎮戶口的約人左右(含轉業士官人左右)。從××年開始,我市對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實行改革,對城鎮退役士兵全面推行自謀職業為主,安置就業為輔的就業辦法,動員鼓勵城鎮退役士兵、轉業士官積極自謀職業,政府發給自謀職業補助金。對農村退役士兵發給元的生產生活補助?!痢聊旯舶l放一次性自謀職業補助金和生產生活補助費萬元。如果退役士兵全部按居民戶口即作為城鎮戶口安置,安置數量將會增長。政府每年需增發一次性補償金萬元。這無疑給地方財政帶來更大的負擔。
三、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新形勢下的安置工作的對策
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歷來是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的工作,它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法制性、政策性、社會性。做好安置工作,對鞏固國防,促進部隊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退役士兵安置難矛盾日趨突出和尖銳。一是安置人數越來越多,二是企業改制,用工制度改革,計劃經濟時期的安置模式已不復存在,三是安置渠道狹窄,政府安置工作的調控手段越來越少。四是即是實行貨幣安置,經濟發達地區由地方財政負擔,另操作,矛盾少,經濟欠發達地區大多實行統籌,這既無法律依據,且統籌難度大;五是貨幣安置的標準不盡統一,產生攀比等新矛盾。戶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原有的矛盾沒有得到有緩解,新的矛盾接踵而至,從根本上解決安置難的問題已刻不容緩,改革退役士兵安置辦法已迫在眉睫。作為政府安置工作職能部門退役士兵的“娘家”,我們要敢于進言,有新作為,以改革的精神認真做好安置工作,從根本上保障退役士兵的合法權益,我們的粗淺設想是否可從四個方面改革現行的退役士兵安置政策。
⒈取消征兵工作中的農業、非農指標。農業與非農征兵指標的下達是戶籍制度改革前征兵工作的需要,也是減輕政府安置壓力的有效措施。在戶籍制度改革的新形勢下,應取消征兵工作中的農業與非農指標,同時,取消《優待安置證》農業、非農不同的發放對象。
⒉統一“城鄉”征兵文化條件。現行征兵工作中對應征青年確定了城鎮戶口的青年高中文化,農業戶口的初中文化,戶籍制度改革,難以區分城鎮與農村,不應采取不同的征兵文化條件。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3)01-0093-06
引 言
旅游效應(即旅游影響)是旅游研究的重要方面,而調查、分析目的地居民對旅游的感知與態度,則成為探究旅游效應的重要途徑。作為最重要的利益主體,目的地居民的感知與態度是地方旅游業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研究表明, 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可以通過其態度、行為等直接影響旅游者在當地的旅游體驗質量及其對旅游地的直觀感覺,進而影響到旅游地的形象,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1]。
國外關于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與態度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2],研究案例層出不窮,研究方法不斷推新,并形成了若干解釋居民感知較為成熟的理論,如憤怒指數理論、社會交換理論、承載力理論、Butler生命周期理論、旅游依附理論和社會破壞理論等[2,3]。對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與態度的研究同樣引起了國內學者的興趣。國內的研究較注重理論方法的引入和應用,并多與實證分析相結合。以陸林、張捷教授為代表,逐漸形成了對古鎮古村落、城市等類型旅游目的地的系列研究[47]。但到目前為止,國內少有針對目的地居民對重大節事旅游的感知與態度研究。
重大節事的舉辦引發大量游客到訪,會對舉辦地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旅游業發展產生深刻影響。通過居民視角可以更真實地了解、測度這些影響,從而為相關部門評判節事活動的價值,總結其經驗教訓提供參考,也可以為政府部門了解本地居民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旅游發展政策提供依據。2011年4月18日至10月22日,世界園藝博覽會在西安浐灞新區隆重舉行。這是繼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之后,中國舉辦的又一重大國際性活動。本次世園會應邀參展的城市及機構達100多個,參觀人數超過1 500萬人次。作為一次重大事件,世園會的舉辦為西安的城市建設與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其必將深刻影響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本文擬以西安世園會這一重大節事活動的旅游效應為目標,通過實際訪談與問卷調查,對西安本地居民對世園會的旅游感知與態度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系統分析,以期為世園會評判價值、經驗總結以及今后類似重大節事活動的舉辦與質量提升提供借鑒。
一、問卷設計與調查
本項研究采取問卷調查法和文獻分析法。在參考已有文獻[7,8],特別是Howard和Crompton研究框架的基礎上進行了問卷設計[9, 10]。內容包括10個樣本特征選項、40個旅游影響感知題項(包括居民對世園會旅游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感知以及對待世園會旅游的總體態度)。問卷題項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要求受調查居民表明對調查表所列觀點的感知(5=非常同意;4=同意;3=中立;2=反對;1=非常反對)。通過初試,首先對以上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進行了檢驗分析,刪除了一些不適當的變量,最后保留了31個旅游影響感知題項。正式調查的時間為2011年7月至2011年9月。問卷分發在世園會園區內外、大雁塔北廣場、曲江池景區、小寨十字、鐘樓附近等人流量較大區域隨機進行。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87份,收回有效問卷172份,有效率92.0%。統計分析的工具主要采用SPSS11.5和Excel軟件。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4-0462-02
每個醫院的消毒供應室都是一個重要而特殊的科室,是醫院中集中處理各種醫療垃圾的場所,包括處理臨床各科室使用的所有可重復使用的物品及器械,由消毒供應室專業人員進行的回收、清洗以及消毒處理。消毒供應室醫護人員長期暴露在各種消毒滅菌因子及污染物品下,受到化學和生物等多因素的威脅,因此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手段和措施保護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的健康及安全。本文探究基層醫院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分析危險因素,探討保護與處理對策,現報到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資料:
我院消毒供應室于2011年6月-2012年1月間對醫護人員進行了為期半年的消毒供應室危險因素預防教育,同時強各種防控力度及配套設施,分別對教育及措施執行前6個月(2011年1月-2011年6月)及教育及措施執行后6個月醫護人員經歷危險因素及預防情況進行統計。
1.2危險因素預防及處理方法
1.2.1標準的隔離措施
回收物品時須戴雙層手套,戴口罩,穿一次性隔離衣和鞋套,如果上述物品發生破損時應立即更換;對供應室采取區劃管理,分為無菌區、清潔區和污染區。工作人員離開污染區時,脫掉鞋套、口罩、手套和隔離衣后應重新洗手,回到污染區時要再次穿戴未污染的防護用品。
1.2.2作好清洗消毒
消毒清洗感染性污染物品時,須采取正確的使用方法來使用消毒劑,使用的同時要對眼睛、呼吸道和皮膚做好防護。若醫護人員不慎被銳利的器械刺傷,應及時將傷口淤血排除干凈,并用大量無菌水沖洗傷口,之后使用碘酊消毒;必要時應接種免疫球蛋白。應對定期跟蹤檢查刺傷的人員,供應室全體人員都應接種乙肝疫苗。
1.2.3人體消毒防護
醫護人員應堅持經常洗手,并對皮膚和手進行消毒。即使操作時戴著手套,每次操作完成時也應該洗手。洗手時應按照六步法認真清洗雙手,這樣才可有效的清除掉手上所攜帶的大部分微生物;醫護人員要同時明確所接觸過的污染物品,需要用碘伏等皮膚消毒劑對皮膚進行消毒。每次洗手后使用一次性紙巾擦手。
1.2.4預防及防護措施及教育
一切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務在于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要讓醫護人員接受職業安全的防護知識的學習和教育,因為在基層醫院的消毒供應室人員中,存在部分工作人員文化素質低,缺乏相關知識和醫學教育,自我防范意識較差。因此須定期組織全體醫護人員進行學習和培訓,使其充分認識到供應室工作的危險性,以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同時對醫護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和考核,使其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消毒隔離制度,自覺主動地執行防護措施,杜絕醫院感染的發生[1]。
2 結果
全部消毒供應室醫護人員經過消毒供應室危險因素預防教育,同時強各種防控力度及配套設施后,6個月時間內未發生因危險因素預防不到位而產生的人員損傷。
3 討論
消毒供應室醫護人員常見的危險因素
3.1物理因素
消毒供應室中的物理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消毒供應室常用到的各種物理滅菌設備,如日常消毒工作中常用到的遠紅外干熱滅菌,紫外線照射滅菌和壓力蒸汽高溫滅菌等,無論是紅外線、紫外線還是高溫蒸汽,這些滅菌條件對于暴露在其中的工作人員都是危險因素,其中紫外線和紅外線會損害人體的眼睛、皮膚;而高溫蒸汽環境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人體健康。
3.2化學因素
在日常臨床醫療活動中常用到各種化學消毒劑,均存在一定的刺激性、毒性和腐蝕性,有些實際不僅存在毒性還有一定的腐蝕性,例如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等。經常操作使用這些消毒劑,難免會有直接接觸或吸入,接觸后可能會對呼吸道產生刺激,接觸到皮膚或黏膜會產生相應的皮膚黏膜損傷。
3.3生物因素
Prognosiseffect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treatments in different pregnancy stage on syphilis in pregnancy childbirthBI Yunli1, ZHANG Chunhua2. 1. Department of Obstetric, Linq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Weifang 2626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Obstetric,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Jinan 25002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prognosis effect and safety of treatments in different pregnancy stage on syphilis in pregnancy childbirth. Methods: 90 pregnancy patients with syphil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according to the prenatal discovery and treatment time, divided into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A was early pregnancy group (< 12 weeks); group B was middle stage pregnancy group (12 to 27 weeks) and group C was late pregnancy group (> 27 weeks).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enough specifications syphilis treatment. Pregnancy outcomes, the comparison of the TRUST, low-grade, and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syphili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Full-term births rate of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after treatment were 86.67%, 53.33% and 86.67% respectively and the preterm birth rates were 1000%, 3000% and 53.3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a treatment course, there were 12 cases (6000%) with maternal TRUST titer < 1∶8 and 8 cases (4000%) with maternal TRUST titer ≥1∶8. After 2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re were 57 cases (85.07%) with maternal TRUST titer < 1∶8 and 6 cases with maternal TRUST titer ≥1∶8,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 005). After a treatment course, there were 15 cases (75.00%) with neonatal TRUST titer < 1∶8 and 5 cases (25.00%) with neonatal TRUST titer ≥1∶8. After 2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re were 61 cases (91.04%) with neonatal TRUST titer < 1∶8 and 0 case neonatal TRUST titer ≥1∶8.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s of congenital child of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were 0, 6.67% and 46.67%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Positiv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in early pregnancy stage for syphilis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pregnancy outcome and perinatal prognosis,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syphilis, 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Different pregnancy stage; Pregnancy; Syphilis; Prognosis; Safety
【中圖分類號】R7591【文獻標志碼】A
梅毒作為臨床上一類發病率較高的性傳播疾病,由蒼白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傳染性較強,以育齡期婦女作為主要發病人群。當孕婦感染蒼白梅毒螺旋體后可誘發多種嚴重并發癥,不僅易造成胎傳梅毒,甚至可誘發流產、死胎死產等,對母嬰身心健康造成影響[1]?,F為了探究妊娠梅毒的最佳治療時間,我院針對收治的90例妊娠梅毒患者展開研究,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取隨機數字表法選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0例妊娠梅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行梅毒血清學檢查后確診,且為孕前未經治療的患者,同時簽署了關于本次試驗的知情權同意書。按照孕期發現及治療時間分為A組、B組及C組,每組各30例。A組為早孕期27周,平均孕期為(339±14)周,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為(295±29)歲;初產婦18例,經產婦12例;產次1~4次,平均產次為(29±08)次;潛伏梅毒14例,一期梅毒13例,二期梅毒3例。
12方法
檢測方法:對三組孕婦及新生兒均給予梅毒抗體檢查,其中包括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等。
新生兒先天性梅毒判斷:根據性傳播疾病臨床治療指南對新生兒先天性梅毒進行診斷,對于流產與死胎給予血清學檢查及胎盤病理檢查判斷是否為先天性梅毒兒。
治療方法:于患者兩側臀部行芐星青霉素G(河北華日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40805)治療,每周1次,每次使用劑量為240U,以3次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在治療期間患者的丈夫同樣接受檢查治療,且在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 P
2結果
21三組患者不同孕期治療妊娠結局對比
A組、B組及C組治療后足月分娩率分別為8667%、5333%、4667%,早產率分別為1000%、3000%、5333%,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均
22妊娠梅毒患者不同療程治療后TRUST滴度對比
該組患者共90例中,治療前TRUST滴度≥1∶8者87例,TRUST滴度
表2妊娠梅毒患者不同療程治療后TRUST滴度對比療程例數母體TRUST滴度
23三組患者不同孕期治療先天梅毒兒發生率對比
A組、B組、C組治療后先天兒發生率分別為0、667%、4667%,組間相比具有顯著差異(P
表3三組患者不同孕期治療先天梅毒兒發生率對比組別例數正常新生兒先天梅毒兒A組3030(3000)0B組3028(9333)2(667)C組3016(5333)14(4667)注:與B組相比,*P
3討論
大量臨床試驗研究證實,梅毒螺旋體可通過胎盤誘發流產、早產、死胎及死產,同時誘發胎傳梅毒的發生。有研究報道指出,梅毒可作為誘發不良妊娠結局的首要原因,而目前妊娠孕婦多以潛伏梅毒為主[2]。本次研究中患者共90例,潛伏梅毒共60例,占6667%,與以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由于潛伏期梅毒無明顯臨床癥狀,僅通過常規體檢無法對病情給予準確判斷,采取血清學檢查方可發現,因此,潛伏期梅毒的漏診率較高,常延誤了疾病最佳治療時期,從而對孕產婦及胎兒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3]。
傳統臨床工作中認為妊娠早期滋養層中的朗漢斯細胞可對胎兒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可免受梅毒螺旋體感染,在妊娠前18周內并不會發生梅毒的胎傳播,但此種結論經過目前大量臨床試驗研究證實為不正確的[4,5]。近年來的研究認為梅毒的胎傳播可發生在不同妊娠時期內,為了預防先天性梅毒兒的出生,多以阻斷梅毒的胎傳播為主,這就依賴于通過對妊娠早期梅毒患者以及育齡婦女梅毒給予積極的干預治療[6,7]。有臨床研究資料顯示,在孕婦早孕時期確診后給予積極干預治療可有效降低先天梅毒兒的發生率,但若在中孕期或晚孕期開始治療的患者,則可見先天梅毒兒的發病率明顯增高[8,9]。結合研究結果可見,于孕早期接受梅毒治療的妊娠結局明顯優于中孕期及晚孕期者,與以往研究報道基本一致[10]。為此,我們認為對于妊娠梅毒的治療干預,掌握正確的時間至關重要,且不同的初始治療初始時間所產生的妊娠結局各不相同[11,12]。我們認為發生此類情況可能與部分孕婦在孕末期才接受治療,無法確保宮內胎兒接受充分治療有關,也有可能是不同時期的妊娠梅毒患者無法完成2個療程的系統治療相關,但這仍需要臨床工作者進一步行大量實驗證實[13]。
目前臨床上較為常用的特異性梅毒螺旋抗體血清學檢測在早期診斷先天性梅毒兒方面具有重要臨床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檢測技術在部分醫院內尚未開展,未能得到廣泛應用,僅給予常規梅毒血清學檢測,并不能準確判斷血清中的抗體來源于母體或新生兒本身[14]。為此,現多要求妊娠孕婦在每個月內均進行1次梅毒血清反應的檢測,并以8次為1個檢測周期[15]。綜上所述,盡管目前關于妊娠梅毒的相關治療已制定出合理方案,但發生先天性梅毒兒的情況仍然存在,并以中孕期與晚孕期為主。而通過上述試驗我們可知,在妊娠梅毒早期給予積極有效的治療可明顯改善妊娠結局及圍產兒的預后情況,在降低先天性梅毒患兒發生率方面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千秋,張國成.性傳播疾病臨床診療指南.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5-6.
[2]任旭琦,楊立剛,陳永鋒,等.2005至2010年廣東省育齡婦女人群二期梅毒及隱性梅毒流行趨勢.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11(3):174-177.
[3]Peeling RW,Ye H. Diagnostic tools for preventing and managingmatemal and congential syphilics:an overview.Bull Word Health Organ,2004,82(6):439-446.
[4]楊立剛,楊斌.先天梅毒的診斷及治療.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0,17(2):157-159.
[5]楊日東,劉金花,田廣南,等.治療干預對不同妊期潛伏梅毒孕婦新生兒影響的研究.嶺南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17(2):157-158.
[6]Larkin JA,Lit L,Tongey J,et al.Recognizing and treating syphilis in pregnancy.Medscape Womens Health,2008,3(1):5-6.
[7]譚小平,劉紅桂,熊海燕,等.妊娠期梅毒母嬰阻斷的干預時機.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8,19(4):199-202.
[8]李佳玟,李元成,王俐.妊娠梅毒85例臨床分析.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6,20(4):226-227.
[9]周動機,謝慧,張遇嫻,等.不同孕期治療對妊娠梅毒分娩的預后影響.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3,20(2):909-910.
[10]黃志明,周佳慧,羅榮華,等.妊娠梅毒在孕28周前后治療對先天性梅毒及新生兒預后的影響.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9,25(5):355-356.
[11]葉光榮,張偉,黃顯翔.不同治療時機對妊娠梅毒的預后影響研究.西南軍醫,2010,12(6):1059-1061.
[12]程娟,段紅巖,李安信.梅毒流行病學和診療現狀分析.傳染病信息,2012,25(1):58-60.
[13]黃志明, 周華, 洪福昌, 等. 深圳市寶安區 1999~ 2002年孕婦人群梅毒流行病學分析. 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 2004, 11 ( 1): 71- 73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該起食物中毒系本市一小區的物業管理人員,,共23例,男22例,女1例,年齡19-22歲,平均20.11±1.23歲。經抗感染、降溫、補液治療,23例全部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5天
1、2臨床表現:該23例患者均在小區食堂進食了中餐或晚餐,進餐后12至16小時發病,均有惡心、腹痛、腹瀉、全身乏力等表現,其中12例伴發燒,7例出現心律失常,1例出現蕁麻疹。
2、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當發生突發事件時,為了提高應付各種意外災害事故的搶救工作能力及工作質量,院醫務科、護理部特制定了應急工作預案。當發生群體食物中毒時,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該起突發食物中毒,最早就診時間為凌晨4時,當收治到第4名患者時,四時二十分,值班護士立即電話報告總院總值班,分院院長、總護士長。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當日恰逢國慶長假期間,分院部分醫務人員已外出度假??傇簯鳖I導小組立即調配應急人員到分院配合工作[2],物品準備,補充各類急救用品、藥品及搶救設施。第一批醫護人員四時四十分到位,五時二十分全部急救人員到位,一切物品齊全并處于應急狀態。
3 護理急救工作管理
3、1 搶救工作的組織管理:從凌晨4時起有患者陸續就診,將護士分為預檢分診組、治療組、護理組、觀察組,分別安置在不同崗位[3]:不集中在護士站,使護理工作井然有序。預檢分診組設2名護士,在病區入口處進行登名、發大小便標本杯及血標本試管、安排床位;治療組6名護士,負責執行醫囑,如建立靜脈通道、抽血、皮試、肌注等;護理組3名護士,負責采集大小便標本,并送檢各類標本,更換患者因急性腹瀉弄臟的被服;觀察組4名護士,負責觀察病人的神志、生命體征、嘔吐、腹痛、腹瀉情況,記錄嘔吐物和排泄物的顏色、次數及量,以及心電監護,并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及時向醫生反饋觀察情況,以確保治療措施。由于該起食物中毒除一名女患者,其余22名為青年男患者,衣著單調,短時間就診,護士不易區分,且患者先后就診,有些患者臨床表現與病情不符,如一男患者入院3小時出現蕁麻疹,9名患者入院1-2小時才出現發熱或原有發熱癥狀加重,7名患者常規檢查心電圖,發現心律失常。出現輕癥患者與重癥患者混住一間病房,部分重癥患者不靠近護士站。我們根據醫囑給重癥患者兩側手腕系紅布條,優先治療及護理,便于加強觀察病情。
3、2 心理護理: 23名患者均為年青未婚農民工在城市打工,由于突發性事件,多無心理準備且無家屬陪伴,往往表現為恐懼、緊張,對預后甚為擔憂,由于心理作用和相互影響而使自覺癥狀加重。而發生事件的小區物業管理公司則表現為緊張、不知所措、怕負責任。這時醫務人員給予充分理解,做好解釋工作, 解除病人的恐慌、煩躁不安、緊張等思想情緒,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
3、3 健康教育: 23名患者在進餐后12至16小時發病,以腹痛、腹瀉、全身乏力為主要表現,沒必要進行催吐及洗胃。輕癥病人可以多飲鹽水、姜糖水,吃清淡流質飲食,如米湯、白稀飯。重癥病人應禁食6-8小時,待病情好轉后再進食米湯、白稀飯等易消化食物,2-3天內不吃油膩食物。平時要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做好廚房的衛生消毒,妥善保管好食品,防止蠅蟲叮爬,要將生、熟食品分開,不要吃腐敗變質的食物。
3、4 加強疫情報告:及時向當地衛生部門報告,并配合地方衛生部門對食物樣品的取樣、封存、中毒原因調查或傳染源、傳播情況等調查。
4、 討論
爭取搶救時間是搶救群體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有效對策[4],當收治到第4名相同病史的患者時,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食物中毒管理小組統一指揮、調配,相關部門及時到位,參與搶救,如檢驗科、藥房、后勤等,開啟綠色通道,發揮通訊工具的作用,電話通知藥房、庫房、食堂所需藥品、物品、治療餐等,送至病房,為搶救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使搶救工作忙而不亂,秩序井然,效率高。同時建立健全完善的護理搶救指揮系統,合理地使用人力資源,分組進行,采取流水作業法,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各負責任,重癥患者兩側手腕系紅布條,優先治療及護理,嚴格"三查七對",使組織內部井然有序,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能,團結協作,為同一目標而努力工作,確保了群體性食物中患者的搶救成功。
參考文獻
[1]戴自英.實用內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46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