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4:50: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心理咨詢案例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
[1]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二級)[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基礎理論)[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49-315。
[3]姚芳傳、王克威主編.精神科查房手冊[C].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4]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三級)[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5]王長虹、叢中主編.臨床心理治療學[C].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
[1]勞動和社會保障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與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
[2]勞動和社會保障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與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
[3]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
[4]樊富珉主編.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集[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58-108.
[5].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6].郭念峰《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7].郭念峰《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二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
[1]心理咨詢師(二級)。中國就業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一、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近十年來,應用心理學專業在我國多所高校包括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得到迅速發展,然而有調查顯示,該專業學生認為本專業存在課程設置欠合理、理論聯系實踐少、實驗少、教學手段較單一等不足,特別是“缺乏實踐,缺乏處理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被認為是當前心理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最近對207名在校學生的專題調研中也發現,學生對實踐教學環節表示了較為強烈的愿望!根據以往的調研和我們的體會,不少地方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長期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專業教育理論教學偏多,實踐教學偏少;二是實踐教學模式較單一,缺乏創新性,實踐教學系統性、針對性不強;三是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較為薄弱,亟需具有理論知識深厚、實踐能力突出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四是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這方面突出表現為傳統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基地偏重學校心理教育,難以適應多樣化的發展需求,亟需形成全方位、多元化、靈活機動的實踐教學基地;五是實踐環節與實際應用缺乏有機聯系;六是實踐教學資源的利用與共享程度較低。
二、應用心理學專業分層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內容
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在心理學教學中,應該始終把心理學理論知識的傳授與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健康教育等實踐緊密結合。心理學要與不同個體、不同群體、不同文化等密切結合才會有生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等都大有裨益。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體系應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方面專業學習的需要,注重分層、多樣化、立體化協調發展,以利于培養培養應用心理學專業復合型人才。
(一)實踐教學目標建構的層次化、多元化
根據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實踐教學的內容,應有不同取向的實踐教學目標,可以在不同教學階段進行多樣化的單項能力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培養、職業素質培養;或畢業、就業前的上崗前培訓、技能提高培養等。在實踐教學目標層次上,應使整個實踐教學體系體現出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的過程:
1.認識實踐
認識實踐的課程主要是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實踐的目的是對專業知識進行認知,讓學生對本專業產生感性認識;實踐方式有教師講解、課堂演示、實驗演示、軟件仿真模擬,進行課堂討論,參觀見習與實習、考察、進行案例分析討論、參觀等。還可在假期安排集中實踐,如心理學調查等。
2.模擬實踐
模擬實踐的目的在于配合專業課的課程實習,促進專業學習,為校外實踐奠定基礎。模擬實踐主要利用校內實踐場所,如心理學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心理咨詢室等,進行模擬心理咨詢、普通話實踐訓練、人際交往訓練等。
3.專業綜合實踐
專業實踐的目的以形成和提升專業能力與素質為主。校內專業實踐主要是在中、高年級進行綜合性專業訓練,如在心理實驗、心理咨詢、心理測量、認知心理學、廣告與營銷心理學等課程中的綜合性項目中,學生綜合運用實驗、測量、訪談、問卷調查、個案研究等方法進行專業實踐;校外專業實踐主要是專業實習,時間至少8周以上,最好實施輪崗實習。
4.研究實踐
研究型實踐教學是指在實踐教學中,指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實際問題分析和解決,是學生在輔導教師的指導下,以完成課題研究為動力,經歷選題、搜集資料、選擇方法、研究設計、組織實施、分析結果、提煉觀點、撰寫論文(研究報告)的實踐過程。研究實踐的目的以展示能力、拓展能力為主。研究實踐應提倡選用來自于社會生活實際的實用性課題或與教師的科研工作緊密結合的課題。
研究實踐應注意處理好一般要求與提高層次的關系:如對于那些有較強的專業興趣、專業基礎較好的學生,根據學生專業學習的特點,在自愿的基礎上試行導師制度,師生結對,具體指導。指導學生學習和應用心理學知識,參加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大賽”、“創業大賽”等科技實踐創新活動。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習慣、專業意識、思想行為等多方面進行指導。要使各個不同層次上都有指導教師參與對學生的指導工作。本專業這方面近年來每年均有10余位學生的項目獲得大學生挑戰杯校級立項。
(二)實踐課程設計的系列化與實踐教學項目設計的多元化
實踐課程設計主要是在某一門專業基礎或專業課內安排系列實踐教學學時或專用周,這些課程主要有心理測量、實驗心理學、咨詢心理學、學校心理學、行為矯正、心理學研究方法、廣告與消費心理學等。課程設計的選題盡量來自于社會的實際需要,使課程具有真實性,從而使結果具有實用性;課程設計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要根據現有學生已學的知識結構情況而定,并使課程設計題目層層深入,形成系列,從而來系統地提高學生的基礎技能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教學項目設計除了各種多樣化的單項實踐教學項目外,可以開展各種綜合性實踐教學項目。如根據專業情況和實踐教學內容對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可以采用“復制型”、“模擬型”:在校內復制、模擬某一實際工作現場,重在模擬職業環境、職業氛圍和工作流程,建立與工作現場的設備和工作情景完全相同的實訓場所,如學校心理咨詢的場景訓練等;也可以采用“虛擬環境型”:實訓中的學生形成虛擬工作環境,采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法等手段開展實訓活動,讓學生以專業人員的身份(學校心理教師、心理咨詢師、社區心理學工作者、企業人力資源培訓師、企業營銷人員等)出現,完成某項虛擬專業任務;還有“混合型”:即進行各種混合型實訓項目訓練。
(三)建構分層立體化的實踐教學環境
1.校內實踐教學體系的分層立體化建構
一是實驗室實訓課程的實踐訓練。實驗教學是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下通過自己主觀努力完成的教學過程,它的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創造性是無可替代的。通過實驗教學,主要是深化理論知識,掌握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基本實驗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創新意識。心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其實驗教學體系包括基礎實驗(基本實驗技能、基本規律驗證等)、專業綜合實驗(現代心理實驗技能、專題實驗等)以及研究性實驗(心理學規律的探討與研發工作等)三個不同層次的實驗教學。具體如開設SPSS與心理統計、實驗心理學、心理測量、認知心理學、心理咨詢與技巧等實驗實訓類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心理學實驗可以區分為兩大類,一是在實驗操作臺上通過機械和手工完成的實驗,二是計算機模擬實驗,它們各有功用,二者配合使用,可以相得益彰。然而實驗教學應該避免完全以計算機軟件系統模擬和代替傳統的儀器操作的趨向,以利于培養學生整個實驗的操作能力以及創造性研究實驗的能力。另外,還要加強實驗室的開放,要將實驗室的所有實驗項目對所有學生進行開放,對不同實驗課程設立不同的實驗教學計劃,建立網上選課的機制,設立相關值班制度,充分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
二是開設應用技能課程。這方面課程主要在校內通過校內實訓場所(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實驗室、團體心理訓練室等)的課堂教學進行。以該專業學校心理教育方向課程為例,應用技能課程要圍繞“心理咨詢與治療”、“心理課程與教育”和“心理測評及應用”三大實踐技能展開,以便完成對服務對象心理“了解”、“發展”和“補救”的任務。在應用技能課程教學中,可以廣泛使用案例教學,通過剖析案例,讓學生以案例情節為線索,自覺進入案例現場,充當其中角色,獨立思考,獨立決策,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相應的實踐技能。
三是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撰寫與研究。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要求學生綜合性地應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自主研究與探索。特別是教學計劃中,第八學期最主要的教學工作就是指導學生撰寫學位論文,這不僅是對過去所學專業知識進行總結凝練的過程,更是對學生綜合科研實踐技能的檢閱與提升的過程。
2.校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分層、多樣化建構
主要通過校外見習、實習活動,綜合培養及檢驗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技能,其目標是形成獨立而靈活的相關行業的從業能力。這項工作僅僅靠一兩個實踐教學基地是難以達到效果的。為了保證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校外見習、實習的效果,應形成較為完備的層次合理的實踐教學基地梯隊。如以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實踐而言,我們適應面向針對不同層次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的群體進行相關了的教學實踐:一是針對普通心理需求的群體(如普通學校);二是針對一般問題行為群體(如青少年成長特訓學校);三是針對嚴重問題行為群體(如勞教所);四是針對心理障礙與精神疾病群體(如康復醫院)。
3.注意實踐教學課內常規體系與課外非常規體系的協調建構
實踐教學課內常規體系主要是指在教學計劃中有系統安排的實踐教學環節,一般包括:一是集中設置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課程中的實驗、實訓環節,如在心理統計、心理測量、心理咨詢等課程中增加實踐內容,增加運用專業知識從事科學實踐和社會實踐的機會;二是專業見習、實習、畢業論文及專題性、有組織的系列社會實踐。如將專業實習、見習與理論課穿行,讓學生參加一些實際的課題研究和社會調查,使學生在實踐中驗證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并在實踐中學得一些書本上難以學到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課外非常規體系主要包括:一是積極指導與心理學相關的學生社團活動等課外活動,每年組織心理社團成員開展大規模的新生心理素質測量與評價活動;經常舉辦應用心理學學術沙龍或學生論壇;積極開展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務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技能;二是定期邀請校外名家和校內專業教師舉辦一些心理學專題的講座,如“應用心理學發展前景”、“心理援助知識講座”等;三是舉辦“心理劇”、“心理學知識大賽”等比賽,以培養學生專業應用能力與競爭意識。四是在校內通過導師制培養,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研究活動,培養創新能力,著重培養學生創業團隊間的合作能力。對于有突出表現者,如各種重大學習競賽、辯論大賽、演講大賽、心理劇比賽、知識競賽中獲獎,在正式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上者,經本人申請和學院批準后可酌情代替選修課或實踐課對應的學分。五是校外實踐。要求學生利用假期必須參加的實踐活動,包括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各種調查與專題研究、案例分析和學生的兼職工作等。對于參與課外工作實踐表現突出的學生,設置獎勵學分。通過課外實踐環節,拓展個性化教育的空間,保證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質量。
在實踐活動方面,我們指導本專業學生為主體的湘中大學生心理學協會等學生社團開展了多種富有成效的實踐活動(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特殊教育學校支教活動、四川地震災區心理援助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該協會榮獲“湖南省優秀大學生社團”榮譽稱號(2007年)。
4.注意實踐教學實體資源與網絡資源的協調建構
互聯網的興起,為拓展實踐教學實體資源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平臺。如實驗室建設可以采用網絡化管理,形成了各實驗分室―實驗室辦公室―校園網的三級智能化、網絡化管理;建設開放實驗室,實行開放管理的運行機制,可以營造不同層次的、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實踐教學環境;學生可以在網上遞交報告、下載作業,教師可在網上批閱實驗和設計報告、布置作業等;另外將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實驗項目、課程設計項目和實習內容都制成多媒體教學課件掛在校園網上,方便學生進行下載。學生的校外實踐活動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與教師的教學信息交流、與同學的學習資源共享,這樣極大地拓展了實踐教學的資源空間與靈活性。
5.注意實踐教學校外資源與校內資源的協調建構
實踐教學校外資源與校內資源是相輔相成的。如要求學生依據自己的就業意向或考研方向選擇畢業論文的選題,并結合畢業實習進行調研、訪談等,通過使畢業論文、畢業實習與就業意向相聯系,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這項工作與校外實習基地、校內實驗室、圖書館等資源均相關聯。又如實驗教學其實既包括實驗室實驗,也包括實習基地的實踐性實驗,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科研實現一體化,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進行心理學研究的能力和素養。
(四)在實踐教學上要采用“啟發式”教學,注重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的多元化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重視采用“啟發式”教學,不斷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踐教學手段,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如在實驗教學中,減少演示性、驗證性實驗項目的比例,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和研究創新實驗項目的比例,在實驗過程中,分層次提出實驗要求,并加強實驗過程的指導。在各類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出不同層次、不同設計要求的多個設計項目,加強引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學生必須完成設計文檔。在設計指導安排上,學生可自主進入開放實驗室,也可通過校園網進行預約,教師在網上進行設計過程的指導。
在教學形式上要注重多樣化。如對于綜合性實踐教學可以采用“產學緊密結合型”,如在實踐單位、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實習的畢業前學生,結合工作實際進行專業實踐,由學校實踐教師和所在單位專業人員人員共同指導實踐教學;也可采用“試用型”、“定單型”,對于已經聯系就業單位的學生,除結合實踐教學基地進行產學結合實踐教學外,可以與就業單位進行訂單式實踐教學,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采用“提前就業方式”進行實踐教學――“單獨實習”;“創業型”,對于創業型專業人才,可以提供創業條件,進行創業實踐訓練。
(五)實踐能力評價的多元化
對于實踐教學的能力考核可以由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專家評價、社會評價等不同方面的評價;考核形式可以采用解決實際問題式考核、試卷式考核、小論文形式、口試、答辯、實踐小組評議、自己申報與小組評價相結合、專家評價等不同方式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評價。
三、應用心理學專業分層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建構的保障
1.相關政策與行政支持是實踐教學體系建構的堅實支撐
這方面包括:學校行政對實踐教學環節的支持、在儀器供給和維護中的支持、在課程教學方式、大綱和考試設計、立體化教材的編寫、學生社團活動的組織等方面賦予教師更多的靈活性和支持、在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專業分層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建構創造和諧的外部環境等方面的支持等。
2.“雙師型”專業教師是實踐教學體系建構的主導力量
建構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教師必須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這就要求專職教師在掌握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還要了解和熟練掌握計算機和高等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相關應用性知識和技能,加強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可通過參加專門的心理學師資培訓、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以上證書、主動服務社會、也可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一些有心理學應用實踐經驗的心理咨詢師兼職來充實師資隊伍。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支既能從事心理學專業教學與科研,又能親自參與各種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我們現有6位教師擁有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證書,有多位教師面向校內外開展了講座、心理咨詢與輔導等多種形式的社會服務。其中有教師如陳杰副教授也在學院和社會上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于2009年獲得湖南省優秀教師榮譽。教師在學科專業建設、教改與科研方面也注重突出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取向,有較豐富的相關教學與科研成果。這些成果緊緊圍繞當代應用心理學的重要專業方向之一――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為專業辦學提供了較為強有力的學科專業保障。教師隊伍在服務社會、服務學生方面面向廣泛,社會效益顯著。
3.積累實踐教學體系建構的社會資本,注重實訓場所建設主體的多元化
校內實訓場所建設主要由學校自己投資興建;也可學校與社會共同投資興建,引進企業或科研院所在校內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可以利用企業在學校投資實踐教學設備為企業做廣告宣傳等方式。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主體也可多元化,要積極取得政府、有關企事業單位特別是學校、醫院、勞教所等的支持。
總之,要逐步摸索一條符合學校實際情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積極性的教學方式,并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有機的整合,使實驗教學、實習、競賽、畢業論文等相關環節不再孤立,彼此都能夠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起到積極作用。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的需求,形成階梯的立體化培養方式,讓各層次的學生均能充分的發揮其個性,得到適合其的培養,并使之均能成為具備高素質、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社會主義應用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秦素瓊,等.我校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查研究[A].李其維.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
[2]任其平,黃警鐘.基于能力培養的應用心理學專業改革探討[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29-30.
[3]謝倩,辛勇.構建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81-82.
[4] [7]陰山燕.對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建設的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7,(9),819.
[5]謝愛武.關于高師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思考[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4).140.
[6]呂建國.應用心理學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思路[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3):33-37.
1.問題提出
人們往往對有心理問題乃至具有心理疾病的人持有偏見,認為他們在生理、心理、道德、行為上存在缺陷,視其為“精神病”“瘋子”、“變態”,從而歧視、拒絕、回避這些人群。早在1963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Coffman就將“污名”一詞引入心理學領域,Vogel等人將“心理污名”定義為尋求心理幫助的個體感到自我和社會不可接受的受損身份,由于污名使人們對求助者持有負面印象,這就導致了個體不愿意暴露他們的心理困擾,并且逃避心理咨詢或治療。隨著高校擴招和就業壓力的逐年增加,大學生們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高校普遍都建立了一定規模的、具有專業資質的心理中心,用來加強心理知識的宣傳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盡管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問題會給個體的生活、學量消極的影響,并且心理咨詢和治療會有積極的療效,但是主動尋求心理幫助的大學生比例仍然很小,對專業性研究機構,如綜合醫院心理治療科、校心理中心的使用率并不高,由寧波某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已有的統計數據可見,主動尋求心理幫助行為的大學生占心理關注對象比例很低,而相關研究均表明大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時,愿意尋求心理咨詢幫助的只占1.46%,持模糊、矛盾態度的占40.6%,另有4.8%的學生明確表示“否”。為什么“潛在的求助者”難以成為“現實的求助者”,其主要阻力在于社會長期對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心理問題的混淆、歧視與偏見,使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詢的大學生擔心他人的負面評價的“心理污名”。因此探索“心理污名”如何影響大學生尋求心理幫助行為,以及如何減少“心理污名”對求助行為中的責任推斷,羞恥感的影響將對高校心理工作尤其是心理咨詢中心的工作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2.研究設計
本研究首先采用《心理求助污名量表》和《心理求助行為量表》進行問卷調查,探究心理污名對大學生心理求助行為的影響,并在實驗結果的基礎上,建立污名對心理求助行為影響的關系模型;其次,根據實驗得出的結構模型,引入角色扮演、情境w驗、經驗分享、演講等多樣化形式,改革固有的團體活動形式,建立團體干預方案,并利用專家訪談,最終確定團體干預方案;再次,使用RCT實驗設計(隨機對照組實驗設計),對已有的方案進行實驗組、對照組前后測實驗,評估干預方案對求助行為改善的水平,進行總結歸納,完成干預實驗;最后,查找相關資料,在已有的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為降低心理污名對求助行為的影響提供應對策略,改進目前狀態下單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實驗結果
通過對污名影響的相關分析和路徑分析,可以得到污名影響求助機制的四條路徑:一是污名直接對求助的影響,即污名心理求助;二是污名通過責任推斷間接對求助產生影響,即污名責任推斷心理求助;三是污名通過羞愧間接地對求助產生影響,即污名羞愧心理求助;四是污名通過責任推斷和羞愧的共同作用對求助產生影響。
對污名、責任推斷、羞愧、求助傾向的效應分解上面分析,對求助傾向的直接負面影響效應是最大;污名通過責任推斷和羞愧兩因子對求助產生的間接負面效應大于污名分別通過責任推斷和羞愧因子對求助傾向產生的負面間接效應;污名對責任推斷因子的直接正面效應大于污名對羞愧因子的直接正面效應。
在個體在求助源的選擇傾向上,當問及被試自身的心理問題時,其選擇求助傾向排在第一位的是向朋友和同學求助,接下來依次為向心理老師求助、根本不求助、向班主任求助和嘗試以別人的名義求助。
4.干預方案
參考樊富珉等人團體設計活動,引入角色扮演、情境體驗、經驗分享、演講等模式,設定多個內容,邀請在心理學專業研究和教學上具有10年以上、博士學位的心理學專家進行專家訪談,圍繞心理污名對求助行為有重要影響作用的內容設置團體干預方案:
活動目的1:提高大學生對心理幫助需要的自我認知
活動方案:活動之前兩個星期給學生布置作業,要求準備1000字演講稿,演講內容主要圍繞以下三個問題:(1)心理咨詢主要幫助人們解決什么問題?(2)什么樣的人需要心理咨詢?(3)什么問題需要進行心理咨詢?
A熱身階段:連環自我介紹,并進行分組
B討論階段:“奇葩議會”,各組對各自觀點進行辯論會,分成正方和反方,對“去心理咨詢就是有病”這個主題進行辯論。
C演講階段:“超級演說家”,每一個組在已有的認識基礎上,推選一位必須結合他人的觀點和想法進行超級演說家比賽,與全班分享觀念,在此過程中,如果有遺漏,必須讓第二個人補充,第二個補充的同學必須在第一個同學的基礎上,說出第一個同學表達的所有觀點,再補充剩下的。、
D總結階段:老師對大學生目前普遍存在的認識不足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
活動目的2:提高大學生人際開放性
活動方案:
A熱身階段:小兔子跳
B自我表露階段:用公開量尺讓學生在永遠保密――隨時公開選擇事件寫在尺上,(1)最怕發生的事情(2)最不敢想的事(3)最不容易忘記的事(4)從未告訴過別人的事
C總結階段:填寫自我隱藏表,并對案例進行分析和總結,小組進行討論。
活動目的3:減少大學生對尋求心理援助的污名
活動方案:
A熱身階段:OH卡片進行故事聯想
B角色扮演階段:對4個已經設定的關于心理求助的案例進行角色扮演。
C討論階段:角色扮演結束,通過交流理清學生思路,討論遇到問題時,你會怎么辦。
活動目的4:提高對心理咨詢的信任
A熱身階段:尋找你覺得的優秀的心理咨詢師應該具備的品質有哪些
B討論階段: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將大家達成共識的10大優秀品質得出,然后選代表進行解釋。
C總結階段:小組做成小論文形式,將咨詢師特質、咨詢過程相聯系。
通過RCT實驗設計后,結果表明,此干預實驗是有效的。事后比較發現,實驗組被試的尋求專業性心理幫助的污名量表得分較對照組顯著下降,而尋求專業性心理幫助的行為意向、態度、應對效能和預期效用量表的得分較對照組顯著上升。
5.建議
采用多種宣傳方式讓學生了解心理學,曾在咨詢屆流行一句話:中國社會不是民眾不懂心理咨詢,而是他們不懂心理學,所有在基本的心理問題的解讀上要專業,同時通過新媒體進行宣傳,拓寬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開設豐富有趣的心理活動內容,讓大家啊了解學校心理咨詢的本質是發展人,而不是治病。同時,應該加強學校心理咨詢機構人員的專業素養培訓,建立高度的信譽和正面形象,通過培訓合格的咨詢人員,鼓勵咨詢師進行專業培養等,推廣優秀,善解人意的咨詢師形象來為學校心理工作添磚加瓦。
(一)技術整合趨向明顯
技術整合是指心理咨詢或治療工作者針對來訪者的個性特點、問題層次,在咨詢與治療的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技術手段進行咨詢或治療。
作者對《中國心理衛生雜志》創刊十一年來案例報告中采用的治療方法進行統計歸類,結果表明單純使用一種方法的案例比重明顯下降,技術整合趨勢明顯。并且,整合療法一般遵循同一模式:在以來訪者為中心的氛圍中,側重于行為—認知療法的綜合使用。
(二)組織機構發展壯大,咨詢與治療范圍廣泛、方式多樣。
自1985年9月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成立到1996年6月,協會已建立專業委員會13個(其中包括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系統分會3個,省級心理衛生協會24個,地區協會35個,會員2萬余人。
中國心理咨詢與治療從一開始就超出了醫學的范圍,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心理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各種社會服務人員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進行各種形式的心理咨詢或治療。現在在全國范圍內,各大綜合醫院、精神病醫院已普遍建立心理咨詢門診,全國許多高校已建立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在社會上也開辦了婚姻、職業、兒童等各種心理咨詢中心,以及熱線電話、危機干預機構。
目前,我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直接咨詢和間接咨詢,個別咨詢和團體咨詢。按咨詢途徑可分為電話咨詢、通信咨詢、門診咨詢、現場咨詢、報刊專欄咨詢等。
(三)相關出版物增多,概念日益普及
近十年來,有關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概念在大眾傳媒中被討論和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學校心理咨詢》、《變態心理學》、《心理測量》、《實用心理自我療法》、《心理衛生》、《現代人生心理學叢書》、《學生心理健康文庫》等有關書籍大量出版;繼《中國心理衛生雜志》創刊后,1990—1994年短短五年,《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健康心理學雜志》、《心理與健康》、《青年心理咨詢》、《心理世界》等學術性或普及性刊物相繼創刊;此外,在《大眾心理學》等多種刊物中設有心理咨詢專欄;國外的許多有關資料也被介紹到中國;借閱和購買有關心理咨詢與治療圖書的人數迅速增長,如:《心理與健康》從1994年創刊,13個月共發行37萬冊,深受廣大讀者歡迎。
以上成績可喜可賀。但另一方面,做為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專業人員,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該領域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相當突出的問題。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否則勢必影響心理咨詢與治療在我國的健康發展。
二、主要問題及建議
(一)資格認定與審查制度亟待建立
目前,我國各種形式的心理咨詢與治療的門診、熱線電話等日益增多,但缺乏管理,咨詢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現象時有發生。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眾對心理咨詢與治療產生了誤解。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還沒有制訂有關心理咨詢與治療人員的資格認定制度及審查制度,從而無法保證服務質量。
要求我國馬上出臺切實可行的心理咨詢與治療人員資格認定與審查制度是不現實的,建議針對我國咨詢與治療工作者專業素質偏低的現實,首先推出督導培訓制度,以確保心理咨詢與治療人員在工作中得到連續有效的指導和系統化的培訓。
(二)對理論研究與交流重視不足
目前我國心理咨詢與治療多半僅注重技術應用,發表的論文主要是療效報告,而對各種療法的理論基礎及本土化等問題涉及較少,深度不夠。
要想使心理咨詢與治療在我國得到長期健康的發展,一方面必須進行一定的理論研究,及早改變在西方國家后面亦步亦趨的被動局面;另一方面,也應注重在不同學說之間發展起足夠多而且較規范的共同概念,以便于進行討論交流,促進學科發展。
(三)宣傳不夠,咨詢意識有待加強
1結合專業特色進行課程目標定位
心理咨詢專業的培養目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應“具備熟練的心理診斷、心理測量、心理咨詢和干預技能和技巧;具備獨立開展學校心理教育教學和社會服務工作的能力,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勝任中學心理教育教學工作;能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專業人員;能從事其它領域心理學實際應用;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良好的身心品質。”根據專業培養目標,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定位于以下幾個方面。
1.1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心理健康的判斷標準,了解心理咨詢專業,了解相關的心理專業知識,要具有較強人際溝通能力和觀察能力,如知道如何接待來訪者、觀察來訪者、與來訪者進行溝通等。
1.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課程學習中學會心理問題解決的方法,即針對某一心理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同時還要學會一些程序性的方法,如清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基本過程,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如何實施,如何評估實施的效果等。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課程學習中,有意識地體驗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成就感與幸福感,體驗團體交流的樂趣,培養責任感,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發展對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綜合性要求設計者具有更為廣博的知識儲備,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性又要求設計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更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實際,更多地與人交往和溝通,更多地發揮自我能動性和創造性。從這些角度看,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使學生理解活動特別是心理活動設計的理念和特點,學習心理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策略,可以促進專業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和情意的成長。
2結合專業特色選擇課程的內容與活動的方式
我院自2006年秋季開始,就嘗試著在心理咨詢專業班級的第三學期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每周四學時,共計72學時。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領域包括主題探究類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教育、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四大塊,活動方式有調查、觀察、查找資料、實驗、設計制作等。我們參考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領域,確定心理專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包括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兩大部分,其中理理論學習占30%的比例,主要側重于活動方法的介紹,實踐學習占70%的比例,主要側重于運用心理學原理解決實際存在的心理問題。整個課程的安排以系列活動的形式展開,一般來說,主要涉及以下幾種類型的活動。
2.1宣傳活動
主要內容是有兩塊,一是宣傳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什么樣的意義,如何簡要而準確地判斷自己心理是否健康。二是宣傳心理咨詢室,由于我院的心理咨詢工作起步較晚,影響不夠大,學生不了解,很多學生不知道去心理咨詢室或不敢走進心理咨詢室的情況,我們每年都讓心理咨詢專業的學生去新生班級進行咨詢室的宣傳,讓學生知道什么時候需要去接受咨詢,去哪里接受咨詢,如何進行心理咨詢,消除學生對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的誤解。這個內容以“與心理健康同行”系列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該活動要求師生共同策劃一次大型的全院范圍內的宣傳活動,重點在于三人一組到各個新生班級進行一次有關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室的口頭宣傳活動,設計一條宣傳標語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事先寫好宣傳稿,與相應班級取得聯系,安排好時間地點,進行活動,記錄下活動的過程,并對結果進行評價。
2.2調查類活動
主要是對新生進行心理普查,了解在校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建立心理檔案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作準備。我們以每年一度的全院范圍內的新生心理普查和定期的心理測試為主要形式。 轉貼于
2.3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心理咨詢專業學生的就業流向通常是去中小學擔任心理健康教育,或是去社區進行健康教育,或是去企業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無論是去哪里,他們都必須要有策劃、組織心理教育活動的能力。針對常見的心理問題設計了以下主題的活動“:認識自我”、“人際交往訓練”、“管理情緒”、“承受挫折”和“適應社會”等。這些活動主要是以團體輔導的形式,或以情景模擬的形式開展,總之,需要學生自主地去策劃、設計和進行。
2.4社會參與類活動
包括社區考察與公益活動。這類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加強與社會的聯系,這樣的活動一個學期組織一到兩次。我們學校周邊有湖北省女子勞教所,我們通過努力將其建成了心理咨詢專業的實踐基地,定期地帶學生去參觀考察。
所有的活動的形式有個別活動、小組活動,但主要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小組一般不固定,當一個活動結束后需要進行重新分組,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這些類型的活動中,根據需要還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理論指導,主要是活動程序方法介紹和研究方法的介紹。
3結合專業特色進行課程評價
課程的評價是反映實施狀況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既是活動的終結,也是活動的持續起點。更是活動的循環境過程。由于整個課程的實施是以活動的形式展開,那么它的評價也就不同于其他課程,需要體現活動課程的評價特點,如強調過程性、主體性和激勵性等原則。最終的評價將針對活動目標,由教師、學生所在的小組和學生本人共同決定。學生先寫自評報告,教師和小組成員根據其表現對自評報告再進行評價。
4實施后的反思
三年來,我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設計與開展活動的結果,通過調查,85%以上的學生們都很喜歡這門課程,他們認為,在活動中他們鍛煉了自己的能力,開拓了視野,學會了思考。如06心理咨詢的秦蘭同學對湖北省未成年人管教所的未成年人進行了調查之后,寫道“:其實,我們都想,用家庭,社會和每一雙有愛心的雙手,讓羔羊不再迷途!”07心理咨詢的李嬋同學在自評報告中寫道“:出勤率百分之百,學習過程中比較投入,在學習中懂得了團結合作,手動腦相結合,積極走出教室、注重實踐等學習方法。在學習中獲得了很多樂趣……”
從課程發展來看,我仍然覺得有很多不足,如課程目標的定位和活動類型的劃分合理性有待進行論證;由于資源的限制,學生的活動還主要局限在校內,校外開展的活動比較少,學生的素質是否符合專業發展的需要也還需要市場的檢驗。
因此,心理咨詢是一種“治本”的“治療”,并非像外科醫生那樣能迅速地縫合、治愈患者的傷口。心靈的傷口不是一次就能處理好的,也不可能收到立竿見影的神奇療效。正如李子勛老師在《心靈飛舞》一書中所界定的:“一個最簡明的心理短程治療,也需要八次到十次。”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詢甚至長達幾十年。在王旭梅等譯的《心理治療個案研究》一書里的案例多數也長達數年之久。西南大學秦旻博士2010年在其博士論文《門診心理治療的效果評價研究》中介紹:“在綜合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國外研究者認為26次是比較合適的心理咨詢次數。”
在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和督導中,一些學員也問我:“您一個案例咨詢多長時間啊?我們怎么咨詢了一次后,人家就不來了?”
這個話題對于剛剛從事心理咨詢的人來說具有普遍性,我們對此作以下幾方面的探討。
其一,當心理咨詢師剛剛起步咨詢的時候,要慢慢地來,從簡單的小案例做起。這就猶如種植了一棵梧桐樹,現在還很弱小,如果此時來了一只大鳳凰硬生生地落到這棵小梧桐樹上,很可能會把它壓折了。所以,我們首先要注重鍛煉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經驗,給自己成長和成熟的時間,等待自我的提高和發展,等待花開的季節。
其二,心理咨詢會改變人的心理因素,從內心來改變人,從根本上來促進人的成長和發展。心理咨詢是先治其“本”,等求助者的內心調整過來后,其“標”自然隨之改善。由此可見,心理咨詢的最終目的,是激發求助者的內在動力,使得他能“自助自理”,最終走向自我心理咨詢和治療。
其三,心理咨詢不同于一般的說教。不是兩個學生吵架了,來到班主任那里,經過班主任的一番說教之后,他們就握手言歡了;也不是一個學生考試考砸了,一時想不開,委屈地哭了,來到老師這里,老師勸了幾句后就馬上破涕為笑了。
其四,心理咨詢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猶如美國9·11事件中兩座摩天大廈瞬間倒塌了,沒有人能在瞬間讓它們再轟然建立起來一樣,人可以在一個事件的巨大刺激下瞬間精神分裂了,但不能在瞬間就治愈如初。古人也曾講:“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其意思非常明顯,病發起來很突然,像山崩一樣;而要康復卻很慢,猶如從蠶繭里面抽絲一樣要經歷一個煎熬過程。這里主要是指軀體疾病,心理疾病則比軀體疾病更難以治愈。某些電視節目里演繹的心理劇目,更多的是作秀,更多是處理應激的事件,很少探討深層次的心理問題。這些節目,的確能為心理咨詢作些常識性的宣傳和普及,但絕不是那么簡單地就能解決心理問題。一次性解決的問題,一定不是心理問題,更不是在做專業的心理咨詢,充其量不過是心理勸導而已。
至于一個案例要咨詢多少次,受到很多因素的左右,要根據求助者問題嚴重程度,要根據他的悟性,還有求助者各方面的條件等,以及心理咨詢師的水平和能力。具體而言,心理咨詢的效果與治療的次數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求助者咨詢的內容,二是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三是求助者的求助欲望強度,四是求助者在咨詢中的自我開放程度,五是心理咨詢師的水平和能力等因素。
第一,求助者咨詢的內容決定心理咨詢的次數。
比如純粹的決策問題、家庭問題、個人心理問題等,不同的問題類型需要的次數也不同。決策問題基本上一兩次就可以解決,如果里面存在心理問題,需要的次數要依具體的心理問題而定。家庭矛盾如果不復雜,兩三次就能解決,如果家庭的某一個成員存在心理障礙,需要的次數要根據其心理障礙的輕重而定。
第二,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決定心理咨詢的次數。
咨詢次數根據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神經癥性心理問題、神經癥、人格障礙、精神病初期或愈后等而不同。一般心理問題需8~12次,適用范圍:學習壓力、適應不良、婚戀矛盾、親子沖突、工作壓力、個人發展等。嚴重心理問題需16~30次,適用范圍:焦慮、恐懼、人際關系障礙等。神經性心理問題需半年以上,適用范圍:強迫、抑郁、性心理障礙等。嚴重的神經癥、人格障礙、精神病初期或愈后在短期內難見成效,且治療效果不穩定,一般需要半年至一年以上的時間改善或康復。
第三,求助者的求助欲望程度決定心理咨詢的次數。
求助欲望強,合作的力度就大,見效就快,用的時間就少。求助者的悟性越高,其進步和康復就越快。“親其師,信其道”,求助者越是對心理咨詢師信服,咨詢效果就越好。曾有個男生在書桌上貼上一張大紙條,上面寫著:“周一、四晚第二節課到心理老師辦公室。”他告訴媽媽說:“我一個星期里最盼望的事情,不是回家,不是見到您,不是玩游戲,而是最渴望見到心理老師!這兩節課是我最快樂的時光,是我成長最快的時候……”結果他恢復得很快,咨詢效果極佳。
第四,求助者的自我開放程度決定心理咨詢的次數。
心理咨詢的核心是咨訪關系的建立。心理咨詢不像純軀體疾病的治療,醫生對癥下藥,成功地做完手術病就可以治好;咨訪雙方需要實現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需要坦誠相待、互相信任,如此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求助者和心理咨詢師的關系,應該是精神朋友。在治療期間,他們可以完全認可、無條件接納和不設防地道出個人隱私。很多求助者對心理咨詢師說:“我從未告訴過其他人這些事。”然而,也有些來訪者嚴重缺乏安全感,對于暴露自己的問題非常恐懼,這種情況下咨詢師不能強硬地觸及其隱私,要在來訪者有勇氣面對時再行處理。盡管需要的時間會長很多,但這是必要的,是解決心理問題和促進其心理成長的必經過程。一般來說,在良好的咨詢關系中,隨著咨詢次數的增多,求助者對心理咨詢師的信任會隨著治療的進程不斷提高,自我開放程度越來越大,心理問題也會不同程度地被呈現出來,咨詢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第五,心理咨詢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素養決定心理咨詢的次數。
中圖分類號:R749.055,R192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0-6729(2010)012-0948-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12.014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 i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 by 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
ZHANG Li-Li1,YANG Peng1,QIAN Ming-Yi1,CHEN Hong2,ZHONG Jie1,
YAO Ping1,XU Kai-Wen1,YI Chun-Li1,ZHANG Zhi-Feng1,WANG Yi-Ping3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2School of Psych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3Maple Woman Center,Beijing 100054,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QIAN Ming-yi,E-mail:qmy@pku.省略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s i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 by 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Methods:Totally 1201 professional personnel from 28 provinces were investigated by a stratified convenience sampling in this study.Among the whole subjects,there were 470 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psychology background,314 with medicine background,190 with education background,194 with other background,and 33 subjects didn' t report this information.The study used a questionnair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work 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professional work,types of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ervices offered,usage of diagnostic criteria,methods of acquiring feedback on efficacy,and interaction with clients.Results:(1)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psychology background had the highest educational lever(master and above degree was 49.5%).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medicine background spent more time on clinical work(average 10.8 h per week).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medicine or psychology background spent more time in case discussion and supervision(average 2.3 h per week).But the group supervision hours and individual supervision hours in a week were all less than 1 h among all professional personnel.(2)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psychology background did more counseling work than other three backgrounds [(3.7±0.9)vs.(3.3±0.9),(3.4±0.9),(3.3±0.9);Ps
【Key words】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professional backgrounds;psychology;medicine;education;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cross-sectional studies
二十多年來,我國的心理咨詢與治療行業有了較快速的發展,但與歐美等行業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相比,無論是行業管理還是培訓與資質認證方面,都還有不小的差距[1-3]。
目前,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的專業人員主要包括有醫學背景的醫務人員、有心理學或教育學等文科背景的學校人員以及心理學的愛好者[4],他們的學科背景主要有醫學、心理學、教育學及其他學科。在研究者既往的實際工作經驗中發現,不同專業背景的訓練有著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對專業人員的培訓和臨床工作都有可能產生重要的影響。雖然目前國內已有一些針對心理健康從業人員的現狀調查以及有關職業發展建議的論文[4-7],并得到對行業發展與建設有積極意義的發現與探討,但沒有對不同專業背景的專業人員工作狀況進行比較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將針對從事心理治療與咨詢的各種不同專業背景的專業人員的工作現狀進行考察,以了解各專業背景專業人員的特點,為心理咨詢與治療行業的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專業工作提供建議。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研究對象為1201名來自全國28個省市區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的專業人員,涉及省區市包括華北(北京、天津、內蒙古、山西、河北)、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華東(上海、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西北(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和西南地區(四川、貴州、云南、重慶)。按照以下方法抽取調查對象:每省份的省會城市和非省會城市各1個,在每市選擇醫療機構(省區市醫院、精神科專門醫院各1-2所)、教育機構(大學、中學各1-2所)及其他專業機構的專業人員。每個機構調查專業人員2~3人。因實際取樣時遇到一定困難,在強調上述要求的情況下,根據方便取樣的方式盡可能按照上述要求搜集相關人員的數據。
在1201名調查對象中,男性446名,女性749名(6人資料缺失);年齡20~74歲,平均(36±9)歲;教師571人,醫生278人,專職心理咨詢與治療師56人,個體經營人員27人,其他職業73人,資料缺失196人。
1.2工具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情況調查表[8]。本研究選取調查表中有關心理健康服務的部分信息,包括以下4部分:(1) 專業工作一般情況。共8個題目,即專業工作為專職還是兼職,是否擔任督導,是否擔任培訓教師,從事心理咨詢或治療工作的時間,每周進行心理治療或咨詢的小時數,每月參加案例討論的小時數,每月接受專業督導的小時數,每月進行個人體驗的小時數。(2)臨床心理服務工作類型。測量專業人員提供各類臨床心理服務的頻率,共4個項目,包括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測量和藥物治療。(3)診斷標準使用。測量專業人員使用各種診斷標準進行診斷的頻率,共5個項目,包括使用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ICD-10)和《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主要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診斷以及有些案例無法診斷。(4)與來訪者互動狀況。測量治療中發生幾種與來訪者互動狀況的發生頻率,共5個項目,包括來訪者的治療完成、脫落、轉介、危機干預等。除專業工作一般情況外,調查中各條目均為1~5點計分(沒有、較少、適中、很多、總是)。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1.5進行統計分析。進行F檢驗、χ2檢驗,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時,進一步進行兩兩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人口學情況比較
卡方檢驗表明,不同專業背景專業人員的年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醫學背景專業人員的年齡高于其余3類專業人員;性別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醫學背景專業人員的女性比例稍高于男性,而其余3類專業人員均以女性居多;教育水平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心理學背景專業人員的教育水平多集中在碩士和大學本科,醫學背景專業人員多集中在大學本科,其次為碩士和大專,教育學背景專業人員多集中在大學本科,其次為碩士(表1)。
2.2 專業工作任職情況及工作時間比較
不同專業背景專業人員的臨床工作的專/兼職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教育學背景專業人員的兼職比例最高,其次為其他背景專業人員,醫學、心理學背景的專業人員兼職比例最低,但仍達到約45%。擔任培訓教師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心理學、教育學背景的專業人員擔任培訓教師的比例較高,達到約40%,而其他和醫學背景專業人員擔任培訓教師的比例也達到約30%(表2)。
不同專業背景專業人員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的時間(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醫學背景專業人員的工作時間多于其余3類專業人員;每周心理治療或咨詢的小時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醫學背景專業人員每周工作時間最長,其次為心理學背景,再次為教育學和其他背景人員;每月參加案例討論的小時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醫學和心理學背景專業人員均多于教育學背景人員;每月接受小組督導的小時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心理學和醫學背景專業人員均多于教育學背景人員,但各組均小于1小時(表3)。
2.3 提供不同類型臨床心理服務的頻率
心理學背景的專業人員提供心理咨詢的頻率多于其余3類專業人員;醫學背景專業人員提供心理治療的頻率最多,其次為心理學背景人員,而教育學和其他背景人員最少;心理學和醫學背景人員提供心理測量的頻率多于教育學背景人員;在藥物治療方面,醫學背景人員使用得最多,其次是心理學背景人員,而教育學和其他背景人員最少(表4)。
2.4 臨床心理服務工作中使用各種診斷標準的頻率
在DSM-IV、 ICD-10、 CCMD-3診斷標準的使用中,醫學、心理學背景人員使用最多;主要根據經驗診斷的情況,醫學背景人員使用最低;案例無法診斷的情況,教育學背景人員的報告頻率高于醫學背景人員(表5)。
2.5 與來訪者各種互動狀況的發生頻率
心理學背景專業人員對來訪者的治療或咨詢更多地按計劃結束。來訪者的治療按照計劃結束的狀況,心理學背景專業人員發生頻率多于教育學和其他背景人員;在治療過程中脫落的情況,醫學背景人員報告最多,心理學、教育學背景人員報告多于其他背景人員;遇到需要進行危機干預的來訪者的情況,醫學背景人員遇到的多于教育學和其他背景人員(表6)。
3 討 論
3.1 不同專業背景專業人員概況及其專業工作的一般情況
首先,本次調查發現心理學背景者學歷水平最高,本科及以上比例達到91.2%且碩士比例明顯高于其余三類專業背景,但四類專業背景中學歷在大學本科以下的比例仍占6%~16%,尤其以醫學背景居多,這說明我國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人員的教育水平仍偏低。在美國,心理咨詢師和社工師被要求至少具有碩士教育水平,而心理治療師須為博士畢業[5,9]。根據我國國情,贊同汪新建等的建議,即要求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人員的受教育水平不低于本科畢業,且應限定在相關的學科如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和社會學的范圍內[6],未來考慮逐步向專業研究生水平過渡。
其次,本調查還發現了不同專業背景專業人員在專業工作一般情況方面的差異: (1)與過去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人員大多是兼職相比[5,7],目前心理學和醫學背景的專業人員中專職比例已經超過了一半,教育學和其他背景中專職人員比例也有約1/3;另一方面,仍有超過一半的專業人員處于兼職狀態,加上我國的專業人員極為缺乏(與美國對比美國心理治療師與居民人口的比例為1∶582[10]的現狀相比),提示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在中國的職業化發展程度不高。(2)心理學、教育學背景的專業人員擔任培訓教師的比例較高(約40%),這可能緣于他們工作時間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且有更具優勢的專業訓練背景有關。
此外,在專業工作時間方面,結果發現:醫學背景者每周從事專業工作時間最長(平均10.8小時/周);心理學和醫學背景者每周案例討論和督導時間最多(均為2.3小時/周);但三類人員接受小組督導和個人督導的時間均小于1小時/周。與國外情況(例如澳大利亞心理咨詢師平均每周進行15.5小時的心理咨詢,平均每周接受督導1.2小時[11])相比較,我國的專業人員無論在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工作的時間上,還是在接受督導的時間上均較少,均需進一步提高。
3.2 臨床心理服務的提供情況
在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方面:心理學背景專業人員比其余三類專業背景者更多地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醫學背景專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心理治療服務,原因可能與心理學和醫學背景專業人員受到的專業訓練的側重及其工作機構所接待的來訪者的不同特點有關[12]。在心理測量服務方面:心理學和醫學背景從業人員比教育學背景從業人員更多地提供心理測量服務,這一結果部分與1996年龔耀先等調查所發現的醫院和醫學院校使用心理測驗最多相似[7]。在藥物治療方面:醫學背景從業人員采用藥物治療多于其他三類從業人員,其他專業背景的專業人員中也有一定比例者在使用藥物治療,提示需要注意非醫生越權使用藥物的情況。在使用診斷標準的情況方面:心理學和醫學背景專業人員對診斷標準的使用更為頻繁;除醫學背景外,其他三類專業人員更多是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診斷,這一結果提示應加強對非醫學專業背景的專業人員在診斷標準使用的培訓。
3.3 臨床心理服務中與來訪者的互動狀況
在本研究中,心理學背景專業人員對來訪者的治療或咨詢比教育學背景者更多地按計劃結束;醫學背景專業人員的來訪者出現脫落的情況最多,這可能與其面對的來訪者問題通常更為嚴重有關。而是否能夠按計劃堅持治療或咨詢、是否可在適當的時間結束治療的影響因素很多,專業人員是否受到系統培訓可能是其中之一。目前國內專業人員所接受的多為短期培訓(上海的一項調查發現,接受培訓的時間在3個月以下最多,占48.81%;其次為3~6個月,占35.84%)[13],因此加強培訓是提升心理咨詢與治療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
總體來說,醫學背景和心理學背景專業人員在具體專業工作實踐的專業性方面稍優于其他人員,但整體水平仍與美國等行業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專業人員的學歷教育與在職教育,提升專業水平,并根據不同專業背景人員的特點與工作性質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培訓。
參考文獻
[1]高雋,錢銘怡.歐洲心理咨詢與治療領域的管理狀況[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5):368-371.
[2]高雋,錢銘怡.歐洲心理咨詢與治療領域的培訓狀況[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5):372-375.
[3]姚萍,錢銘怡.北美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培訓與管理狀況[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2):144-147.
[4]施琪嘉,桑志芹,李嘵晴,等.中國的心理治療體系[OL].[2010-07-01]中國心理網:http:∥psych.省略/article/article_view.asp?id=3208.
[5]趙旭東,叢中,張道龍.關于心理咨詢與治療的職業化發展中的問題及建議[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3):221-225.
[6]汪新建.當前心理咨詢師培養中出現的問題及其對策[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10):709-711.
[7]龔耀先,李慶珠.我國臨床心理學工作現狀調查與展望[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6,4(1):1-10.
[8]陳紅,王泉川,錢銘怡,等.我國心理健康服務從業者培訓動機現狀調查[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8):533-537.
[9]姚萍,錢銘怡.北美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培訓與管理狀況[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2):144-147.
[10]錢銘怡,陳瑞云,張黎黎,等.我國未來對心理治療專業技術人員需求的預測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12):942-947.
[11]Pelling N.Counsellors in Australia:Profiling the membership of the Australian Counselling[J]. Assoc Counsel Psychother Health,2005,1(1):1-18.
一、研究目標
(一)認識性目標
1.培養農村初中生仁愛品質需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學生仁愛品質的養成需要仁愛動力系統的良性循環。
(二)實效性目標
1.有效提升了學生的仁愛品質和能力。
2.有效構建了學生的仁愛動力系統。
二、研究內容
(一)進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仁愛能力的研究。
(二)開展構建學生仁愛動力系統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隨機分層抽樣法、整群抽樣法、圖表法、文獻法。
四、研究措施和活動
我校把該課題工作列為學校的特色工作,圍繞課題研究,課題組開展了培養學生仁愛品質的大量活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課題前期準備階段的主要活動有組建課題團隊、制度建設。課題成功立項后,研究措施和活動按普及―實踐―提煉的指導思路劃分,主要有三大類。即學習提升、實踐提煉和總結梳理。具體介紹如下:
(一)課題主研團隊建設。
(二)制度建設。
(三)學習提升。
近兩年來,為了提升課題主研成員和參研人員的心理援助專業能力和教育科研理論水平,同時也為了提升大眾對心理援助的常態接納度。學校多次以“請進來,走出去”和購買專業書籍的方式進行師資培訓。
1.市教科所呂安所長、彭曉明主任蒞臨學校調研指導課題研究工作。
2.聘請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李萍教授對全校師生、家長作關于學習效能和家長效能的心理講座。
3.課題組購買書籍供全體老師傳閱。
4.課題負責人、執筆主研、主研、班主任先后外出培訓、考察,返回后在課題推進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四)實踐提煉
本課題屬于應用型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構建仁愛動力系統,培養學生的仁愛品質。為此,課題組開展了豐富的以心理援助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1.優化學生社會支持系統。
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成員主要為同學、教職員工和家長。在本課題中,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成員也是學生的仁愛動力系統成員。學生接受仁愛,擁有仁愛能力后自然會傳遞仁愛,傳遞仁愛的積極體驗形成積極情緒條件反射后,自然會回報仁愛。介于此,課題組全面推進了擬發的提升仁愛能力的措施:主題講座、宣傳欄宣傳、 “心理暗示語”、“自制心靈雞湯”、“心理游戲”等。
2.提煉后策略的試點推廣。
課題擬發的措施經過實踐檢驗,有效性得到了有力證明,為了擴大課題的輻射范圍,更廣泛地優化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課題組試點推進了實踐提煉后的課題策略:QQ群設“今日分享”欄目、舉辦以“普及、推廣心理援助策略”為主題的講座。
3.建立援助網絡,提升仁愛的意識。
課題研發策略的有效性得到了教育局領導的關注和重視,為了讓縣域內的學生能更身心健康地成長,我縣教學研究室于2016年3月設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崗位,于縣域內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我縣的心育網絡詮釋為心育互聯網和心育師生網。
(五)總結梳理
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都是開放的。我們對部分擬發策略進行了必要的修正。課題組對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梳理后,形成了3本課題校刊,參加了十多次項目申報和成果展評活動。
五、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認識性成果。
1.培養農村初中生仁愛品質需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 學生仁愛品質的養成需要仁愛動力系統的良性循環。
(二)操作性成果。
自課題立項以來,課題組針對我校實際情況,從提高學生的仁愛能力和構建仁愛動力系統兩個方面入手,開展了扎實有效的自助和助人的仁愛實踐活動,形成了具體的分項實施措施。
自助的策略針對的群體是未出現心理問題的正常學生;助人的策略針對的群體是經歷了重大負性事件的心理問題易感型學生和已出現心理問題需要心理學專業援助的學生群體;自助助人的策略針對的群體是所有的學生。課題研發的三類策略既相對獨立,又相互滲透、融合。自助產生的仁愛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助人,助人獲得的仁愛幸福感讓學生更好地自助,助人自助的條件性積極情緒反射讓學生付出與獲得的仁愛能量得到了守恒,讓學生仁愛品質的動力系統得到了良性的循環。下面就本課題研發策略作具體闡述。
1.自助的策略。
此策略存在的價值:農村初中生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既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又缺乏多子女家庭孩子間的互助意識。這些特殊性導致了,農村初中生對支持系統中同W的依賴雖高,但卻沒能得到需要的幫助,因此提升學生的自助意識和能力就尤為重要了。自助的策略實施以來,學生通過多渠道的自助,心理素質得到提高,潛能得到開發,仁愛能力得到提升。自助的策略具體分類如下:
(1)提升心理素質,增強仁愛能力。
①培養學生正面解讀消極事件的能力和習慣。我們每個人都有把事情想到自己可以接受的權力和能力。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做情緒的主人,課題組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征文、工作坊等方式引導學生做正面解讀。
②編輯課題組校刊《心靈港灣》、《主研文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③優化心靈談話法。優化學生心靈的目的是為了構建學生的精神庇佑所,在學生的精神庇佑所里,仁愛了會寬容,寬容了會感恩,感恩了會奮進,奮進了又會更好地仁愛……在仁愛的循環里,仁愛、寬容、感恩、奮進四種積極心理品質是互相融合,互相促進的。
(2)潛能開發。
①舉辦心靈港灣工作坊。工作坊的理論建構是:阿德勒團輔;中科院劉善循教授的6S超級學習策略;社科院許金聲教授的全人心理學理論;遼寧金洪源的元認識理論。三年多來,課題組在校內對學生提供的工作坊主題有“提升逆商AQ”、“元認知學習法”、“優化親子關系”、“遇見未知的自己”、“發散思維訓練”等。團輔后,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開發,仁愛能力得到了提高。
②構建心靈花園。此策略的主要研發理論:冥想放松、自我催眠、劉善循學習理論(高效學習狀態:一份好心情;身心放松;頭腦寧靜而清醒)。研發此策略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身心疲倦時,有退避的心靈空間。
③積極心理暗示。我校運用積極心理暗示的措施形式多樣。學校的笑臉墻是圖片暗示;班級文化欄“心靈港灣”中的心理暗示語是自我語言暗示;班級文化牌中的班級口號是集體語言暗示;班主任寄語是他人語言暗示。
2.助人的策略。
該策略存在的價值:農村縣城、鄉鎮缺少專業的心理咨詢中心,就是縣級醫院也很少有由專職醫生坐診的心理咨詢科,農村初中生求助心理學專業幫助至少得到市里,路途遠,諸有不便;社會專業心理咨詢機構所收咨詢費用高,一般農村家庭較難接受,導致陷入心理問題的學生諱疾忌醫,不能及時得到心理學的專業幫助。在助人策略中,付出愛、接受愛、傳遞愛、回報愛的循環有力地增強了學生的仁愛能量。助人策略具體如下:
(1)關注心理問題易感群體,助其恢復身心狀態。
①運用心理測評專業軟件篩查、預防。定期對學生進行常規性的心理狀態測評,可以及時準確發揮社會支持系統的力量。
②房樹人測試。房樹人測試能透過被試的房樹人作品投射出個人的心理狀態,可以作為測試學生心理狀態的普查篩選工具。被試只需用鉛筆在一張A4紙上任意畫一幅包括房子、樹、人物在內的畫就可以了。
③舉辦以調適考試狀態、管理情緒等為主題的講座。課題組常規提供的主題講座有《中考,我來了》、《快樂地做情緒的主人》、《正面解讀,快樂成長》、《實現心中的夢想》等。
④編導演心理劇。心理劇通過特殊的戲劇形式宣泄情緒、消除內心壓力和自卑感,增強學生適應環境和克服危機的能力。
(2)專業心理學干預,助其體驗被助的幸福。
①篩查報送。心理問題像身理疾病一樣,發現得越早越容易高效干預,篩查報送主要是由同學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完成的。
②預后支持。在學生接受心理干預后的心理成長過程中,同學需要為學生提供輕松的成長環境。
③心理咨詢室提供個案咨詢。三年多來,來訪學生發給咨詢室老師的感恩短信達幾百條。
3.自助助人的策略。
此策略的存在價值。農村初中生中,絕大部分人沒看過一本心理類書籍,超過一半的學生在家里沒有用利用網絡查資料的條件,他們的上網率平均達不到1周1次。自助助人的策略實施以恚各類信息的相互分享使學生獲得了大量的運用類心理學知識、心靈成長故事、成長中的心靈感悟、修心格言等精神食糧。精神食糧的補給使學生的仁愛品質和仁愛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自助助人的策略具體分類如下:
(1)校園廣播站設心靈成長故事欄目。該措施的研發理論為,寬容、仁愛、感恩、奮進是人類精神的庇佑所。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的核心力量是愛!感受到愛的人會真正去愛,愛了會有寬容,愛了會有感恩,愛了會有奮進。愛會傳遞,恨會感染,充滿愛的心靈,恨無處藏身;充滿恨的心靈,愛無處藏身。
(2)學生自制心靈雞湯。心靈雞湯筆記本是學生用以記錄能給自己心靈滋養的正能量信息的筆記本。
(3)心靈的港灣。設計該文化欄目的目的有:一是讓同學們在暗示語的幫助下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斷完善自己;二是讓同學們擁有美好的天使般的心靈,擁有發現真、善、美的天使般的眼睛。心靈的港灣很好地體現了積極心理學的理念。
六、研究取得的效益
(一)我校學生行為習慣得到很好的改善。
學校實施培養學生仁愛品質的策略以來,學生的行為習慣有了很大的改變,德育處違規違紀的學生人數逐年降低。
(二)各級各類獎項。
1. 2015年李琴老師獨著論文《考試焦慮學生的心理咨詢個案報告》獲本課題總課題組征文賽一等獎。
2. 李琴、黃光兵合著論文《培養農村初中生仁愛品質的策略》獲總課題組征文賽一等獎。
3. 李琴老師獲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和國家級總課題組頒發的“課題研究先進工作者”稱號。
4. 邱凱霞老師獨著論文《農村中學師生仁愛關系與英語課堂教育效果》獲總課題組征文賽一等獎。
5. 陳四新老師獨著論文《德育工作中仁愛品質的培養》獲總課題組征文賽二等獎。
6. 羅雪梅老師獨著論文《讓仁愛之光照耀語文課堂》獲總課題組征文賽二等獎。
7. 黃輝老師獨著論文《班主任工作中的仁愛教育》獲總課題組征文賽二等獎。
8. 2016年李琴、周玲老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積極心理學引領 課題策略實施―優化學生心靈的心理咨詢個案報告》在2016年四川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9. 2016年心育課題《對農村初中生實施心理援助的策略研究》的課題階段成果榮獲2016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資助金項目課題研究階段成果二等獎。(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很好地彌補了省級課題研究中關于優化學生社會支持系統的薄弱環節)
(三)各級部門、單位肯定。
2015年團縣委部署課題組承擔仁愛類講座:《正面解讀,快樂成長》、《關注孩子,傳遞愛心》。
2015年我校心育課題組為公安局設計心理咨詢室并在需要時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2015年我縣迎教育均衡發展的國檢時,丹棱縣教育局領導讓本課題執筆主研參加座談會并向教育部領導介紹我校的課題工作。
2015年丹棱縣教育體育局微信公眾號以《丹棱二中國家級子課題“農村初中生仁愛品質培養的策略研究”獲獎》為頌夥⒉嘉倚?翁獾難芯啃Ч。
2016年課題組提交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材料《秉承積極心理學理念,提升學生精神核心素養》被選送參加眉山市教育局組織的素質教育座談會。
2016年我校的促進學生心理成長的課題策略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模式形成的論文《心系全體 關注個體》被縣委宣傳部作為德育典型案例報送至眉山市委組織部評獎。2016年縣教研室設心理教研員崗位,課題執筆主研李琴老師為我縣兼職心理教研員。2016年團縣委部署課題組撰寫: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經驗文章《實施心理指導策略 ,提升積極心理品質》;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示范點工作介紹及總結。
2016年課題執筆主研李琴老師被丹棱縣婦聯選派至眉山參加 “幸福使者,母親課堂”骨干講師培訓班的培訓。主辦單位是市婦聯和市教育體育局。
2016年縣精神文明辦、縣教育體育局決定把全縣唯一的“未成年人心理成長指導中心”建于我校。建成后的指導中心功能室完備,設備齊全,建設方案的資金預算為45萬,全部由政府出資。
七、參考文獻
《愛的五種語言》 (美)(Dr?Gary Chapman)蓋瑞?查普曼著,王云良譯;出版社 中國城市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60年。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文件印發單位 教育部;頒布時間 2012年。
《積極心理學》(愛爾蘭)Alan Carr著,丁丹等譯;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時間 2013年09月。
【1】萬.美國中小學校園欺侮現象之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14.
【2】張海燕,劉麗.學校欺侮行為干預研究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5).
【3】張文新,紀林芹.關注學校中的欺負問題[J].教育科學研究,2005,(1).
【4】徐本華,李新旺.關于兒童欺負行為研究的思考[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2002,(24).
1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進的難點
隨著招生規模的逐步擴大和就業壓力的加大等現實情況,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學生在適應、學習、人際交往、情緒情感、職業規劃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同時,高職院校隨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進,心理老師的配備相對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幾乎是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2-3名老師負責;此外,近年高職院校逐漸構建院系二級心理輔導站,以期有力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二級心理輔導站負責老師都是由輔導員擔任,其中只有少部分有心理學專業背景,而輔導員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外還有其他專項或者班級管理等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常規工作,這將必然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很難推進。
2 朋輩心理咨詢員的含義和作用
2.1 含義 運用與受輔對象年齡層接近或稍長、有相似經驗的學生,朋輩心理咨詢是指學校咨詢人員鑒于服務的需求,經挑選并予以短期的訓練,增進自我成長的一種心理咨詢方式,以期這些半專業的助人者即朋輩心理咨詢員,能夠對其他學生提供傾聽、適應環境[1]。
2.2 作用 多數研究結果表明,朋輩心理咨詢有效彌補了專業輔導教師數量和精力不足,對學校專業心理輔導和教學起到不可或缺的輔助作用,并且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自助和幫助他人的能力[2]。伯納德(Benand,1990)在《朋輩教育項目案例研究》(The Case for Peers)中通過許多朋輩教育項目的案例證明,青年朋輩互助使許多青少年減輕了因吸毒、酗酒、輟學和少女媽媽等社會問題被家庭、學校和社會拋棄的孤獨感[3]。1992-1994年期間,約翰(Johns,1994)等人在對費城公學區60多所中學開展朋輩調解項目有效性研究,結果是:①朋輩調解訓練改變了學生用身體暴力處理爭端的錯誤行為;②朋輩調解訓練提高了學生處理沖突的能力[4];③學生和成人都對朋輩調解訓練表示非常滿意;④360起爭端達到平均90%的和解率。另有研究還顯示,通過朋輩交往,孩子們能夠學到批判性的社會交往技能,通過朋輩交往孩子們能夠學會共處、學會關心、幫助和同情他人[5]。例如:激勵、溝通、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及其交友技巧[6]。
目前,高職院校也在逐漸培養朋輩心理咨詢員,并且幾乎是由班級心理委員擔任,心理委員的職責主要是發現有心理異常的學生并及時上報,心理委員缺乏基本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技巧,也缺乏心理老師指導和監督,心理委員并沒有充分發揮出朋輩心理咨詢員的作用,以及時有效的幫助學生。
因此,高職院校要有效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要學會借鑒朋輩心理咨詢員模式,充分發揮朋輩心理咨詢員的作用。
3 充分發揮朋輩心理咨詢員作用的方法
要充分發揮朋輩心理咨詢員的作用,有很多方法:
3.1 個別咨詢與團體咨詢相結合 個別咨詢是指咨詢者與求詢者一對一的咨詢活動,個別咨詢具有保密、易于交流、觸及問題深刻、便于個案積累和因人制宜等優點;團體咨詢是較個人咨詢而言,當具有同類問題的求詢者被咨詢人員分成若干小組或較大的團體,進行共同商討、指導或矯治時,這種咨詢形式便稱為團體咨詢,團體咨詢較之個別咨詢,在節省咨詢的人力和時間、擴大社會影響、集中解決一些共同的較迫切的心理問題等方面極具優越性,團體心理咨詢對于幫助那些存有害羞、孤獨等人際交往障礙的學生,更有特殊功效[7]。
因此,高職院校可采用個別咨詢與團體咨詢相結合的方法,促使經過專門培訓的朋輩心理咨詢員有效幫助更多的學生。其中,個別咨詢可以通過二級心理輔導站建立的學生心理檔案,將朋輩心理咨詢員能夠處理的個案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和跟蹤,可以采用面談、書信、郵箱、微博等多種途徑靈活進行;團體咨詢可以針對不同時期不同學生群體的心理需求,在全校范圍內招募成員,通過專業心理問卷或量表的初步篩選和朋輩心理咨詢員的面談,朋輩心理咨詢員確定成員并擔任組長全面指導該組團體心理輔導的開展,通過精心設置的游戲,鼓勵成員積極參與、分享和討論,以引導成員積極思考并解決自身的問題。
3.2 開通心理熱線 目前,許多國家都擁有許多電話咨詢的專用線路,用于心理危機的緊急干預和自殺的防范[7]。國外自60年代以來在許多國家中已廣泛建立了熱線電話咨詢機構和自殺預防或危機干預中心,如美國有200余所自殺預防中心、英國有近200家電話咨詢組織(以Samaritan最為著名)、德國有電話救援中心近80處,亞洲及大洋洲地區有200多所熱線電話咨詢機構,遍及12個國家的125個城市[8]。
因此,高職院校設立心理熱線也能有效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之一。開通心理熱線需要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進行接聽,同時,也需要每天定期有學生在辦公室值班。
3.3 建立心理健康網站 高職院校二級心理輔導站通過建立心理健康網站,針對學生在不同時期出現的不同心理需求,將學生感興趣的心理基本知識,心理自助的基本知識,學生客觀、準確了解自己的工具等放在網站。此外,在網站上設立與學生互動的模塊,以能夠及時幫助學生,尤其是幫助不愿意面談并且害怕透露個人信息、不善于言語表達的學生。
3.4 組織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高職院校鼓勵朋輩心理咨詢員結合自己的優點和學生的需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可以通過自身的榜樣示范積極、正面的影響學生。朋輩心理咨詢員需經專門培訓,掌握和擁有一定的心理知識和咨詢技巧的學生;此外,還需經嚴格篩選,性格開朗樂觀、態度積極向上和學習工作優異,因此,朋輩心理咨詢員主講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促使學生更有信心成為像朋輩心理咨詢員那樣優秀的學生。
3.5 舉辦現場心理咨詢 本文的現場心理咨詢是指朋輩心理咨詢員走出心理咨詢室,將咨詢地點放到學生人流量大的露天場所,向全校學生義務提供心理幫助。現場心理咨詢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咨詢,也能夠及時有效的幫助大量學生,尤其是幫助學生客觀、準確的了解自己,并解決遇到的心理問題,一直以來廣受學生好評。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要大力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找到有效的方法,充分發揮朋輩心理咨詢員的作用,以為全校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促使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莊涵茹.高中生同齊生涯團體咨詢效果之研究[M].碩士學位論文,臺灣:高雄師范大學,2003.
[2]石芳華.美國學校朋輩心理咨詢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07(8).
[3]Benand,Bonnie.The Case for Peers[M],Northwest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101 S.W,Main Street,Portland,Oregon.1990.
[4]Johns,Tricia.S&Carlin,Diane.Philadephia Peer Mediation Program:Report for 1992-1994 Period.[R] Good Shepherd Neighborhood House.1994.1.
[5]Attili,G.Successful and disconfimed children in the peer group:Indices of social competence within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Human Development 1990(33):238-249.
不同背景大學生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差異原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志 軍超(306)
廣州地區大學畢業生自我效能感對就業意向的影響黎建斌司徒巧敏(308)
大學生厭學的有效干預模式——團體心理咨詢李楊(314)
SARS期間云南理工科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分析田軍楊玉宇(316)
少數民族地區青少年網絡成癮傾向的調查申小瑩李靜(319)
中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良陳麗國楊開發(321)
廣西貧困地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研究張旭葉發欽耿春華韋俊卿(323)
大學新生UPI問卷調查分析楊新華謝倩周賢君朱麗芳(326)
中學生焦慮量表的信效度分析李簫史新廣童輝杰(329)
森田療法治療強廹癥及其機理探析:案例研究李明超李淑梅徐煥章(331)
同一專業與混合專業成員宿舍人際關系差異性比較劉亞平(336)
父母心理控制心理和行為及干預措施的研究郭蘇嫣(351)
性犯罪服刑人員不同刑期及服刑時間心理特征分析廖勤張存國(359)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習適應性研究李海華王濤(361)
性犯罪服刑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的分析廖勤張存國張恒軍楊海波(363)
犯罪性評估周新靜李小平(366)
中學教師壓力管理團體心理訓練研究王寧逯海福周欽(410)
無
大學生網絡依賴心理分析王樹華(311)
情緒調節困難模型——廣泛性焦慮障礙(GAD)研究中的新模式羅曉云李輝(378)
近20年國內外老年心理學研究現狀張玲(385)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FBT)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術簡介侯會玲(388)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的基本理念及特色技術孫華平李芳芳(391)
家長幫助孩子克服大學階段的心理障礙初探周馳(393)
淺談病人的心理護理段雪融(397)
心理學新概念——積極錯覺呂麗霞(398)
網絡成癮癥的心理成因及矯治策略姜微微(400)
認知方式的測量及其在我國的研究進展陳彥壘胡竹菁(403)
6例者的心理分析曹文改吳江胡赤怕(405)
征文通知(407)
調理疏情助人自助——一則癔癥心理咨詢案例李自璋(408)
護患之間的心理溝通段雪蹤(4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規范化發展思考王曉剛(413)
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四屆學術年會會議紀要李建明(419)
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簡介(420)
臨床研究
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多因素研究戢秋明謝良平程五福(333)
產后抑郁的研究現狀及其社會心理影響因素馬琳郭麗(338)
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分析陳茂卉周建國沙榆波(341)
抑郁癥的自殺言行陳紹華李曉波李凌(346)
養治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態調查與康復對策楊耀華(347)
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志 遺忘癥內隱記憶研究劉蘊(357)
廣泛性焦慮障礙的擔憂及其測量韓雪童輝杰(375)
新四結合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例的對照研究周用桓周佳魏勇魏琛莊淑云劉姿榮董敏華(417)
群體心理研究
社會支持對企業員工工作倦怠的影響王世嫘(342)
團體心理咨詢運用子新兵心理健康維護的可行性余江李輝(349)
精神衛生服務機構及專業人才的調查分析梁瑞優(352)
淺論記者的職業心理動機王娜張巍肖淑一(415)
綜述與講座
中學生考試焦慮問題的綜述研究王曉燕(368)
敘事心理治療原理與技術述評張夢玲(371)
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文化學習與職業生涯規劃黃時華張娟(373)
國內關于考試焦慮的研究綜述馬素紅胡景娣(380)
洛夏墨跡測驗研究的新取向劉國華(382)
中國大陸心理咨詢本土化發展:問題與對策岳曉東嚴飛(193)
香港與澳門中小學學校輔導發展的比較蘇肖好(200)
完美主義與基督教信仰訾非(209)
詩的心理治療作用呂偉紅(213)HttP://
情緒與癌癥關系研究的進展郭小艷(217)
心理治療師在不同流派中的角色周嵚王寧(219)
兒童防御機制研究的新觀點陳玉霞孟憲璋(222)
青少年嫉妒心理研究陳栩冷榮蘭郭斯萍(223)
國外沖動性失調研究概述李壽欣金玉華(226)
健美操教學對女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探析都玉華王加偉(228)
教師心理問題的職業原因及干預策略王國鈞(230)
神的解讀及對中醫心理學的思考孫鳳(232)
理性——情緒療法與中國傳統文化蘇朝霞劉猛袁立壯李玉霞(237)
軍校學員自殺意念和自殺態度的調查與分析劉學敏王海民楊志宏(239)
釋夢在心理咨詢中的作用邵永宏盂繁娟(241)
新聞心理學在采訪中的應用韓學功陶曉靜秦龍(243)
無
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張明霞李穎杰(234)
論文摘要和關鍵詞書寫方法(235)
修改文章細則(236)
從近兩年132例青少年心理咨詢得到的啟示俞承謀(275)
某高中文科生考試焦慮調查——兼對幾個觀點的考察聞軍明熊劍鋒陳彥壘竇溫暖(277)
依戀認知機制初探彭賢馬素紅何婷(279)
初中生人性哲學的調查研究閆秀梅張雯顧玉春(283)
秩和比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綜合評價中的應用董曉芳張良勇(285)
中學生抑郁量表的信效度分析史新廣馮成志(287)
家庭內人際關系所致心理障礙的案例研究趙燕(289)
《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志》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志 稿約(291)
新入監罪犯攻擊行為與EPQ各維度的相關劉國華(294)
神經性厭食癥心理咨詢案例報告李英琴(298)
臨床心理研究
卒中后抑郁對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張繼先戢秋明程五福趙正安(245)
不同類型精神障礙住院患者應對方式的比較李薇李建明董曉雨(246)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況調查分析蔣軍生徐鵬張新卿(249)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隨機、開放、平行對照研究趙淑敏杜波田國慶栗克清劉杰寧征遠劉建叢(250)
慢性分裂癥腦電圖、腦地形圖隨訪分析張力國馬文有彭精芬張素花許瑞芬(253)
精神分裂癥與酒中毒性精神障礙臨床特征與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較分析梁文珍吳世榮王源舒放(254)
116例神經癥臨床分析及整體調整與綜合治療李書平蘇穎李映源胡寶賢張叔敏(255)
204名軍隊基層政工干部心理健康狀況及與人際交往品質相關分析楊瑩湯家彥陸樹林(258)
奎硫平與氯氮平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影響的對照研究張武文(292)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張武文徐建國吳國蘭(296)
調研查究
昆明高校回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馬錦(261)
嗎氯貝胺治療社交恐懼癥臨床分析張力國馬文有張素花(264)
高中生學習適應性、人格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李海華李春莉(265)
女性醫務人員負性情緒臨床調查與分析李俊愛李書平張淑琴馬風紅(268)
師專生情商研究——進取性與自信心統計分析李躍生彭海芹孟英紅(270)
廣東汕頭大學高年級學生心理健康及壓力調適研究賴小林祝森志陳艷雅(272)
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恢復期心理護理干預的探討張麗(97)
四論音樂心理學在精神病醫院中的地位周用桓周怡趙慧林魏琛董敏華郭秀英莊淑榮(99)
逍遙丸治療繼發性閉經30例臨床分析梁春蓮蔡松濤(102)
兒童多動綜合征的病因、診斷與治療邢乃愈龔燕高湘萍(103)
睡眠恐怖癥的心理分析劉連龍胡明利(106)
10例性心理障礙案例分析萬麗霞郭云英閆影(109)
憶諾思(萬拉法新)和阿普唑侖治療中風后抑郁的比較研究董發昌謝瑞滿陳偉丁寧邱柬鷹(110)
精神疾病中心理與人格因素的作用以及心理治療的重要性藍弘(112)
中樞性肌松劑巴氯芬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董發昌陳偉謝瑞滿(114)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張麗娟(117)
同性戀者的心理咨詢個案探討彭躍紅(120)
學生心理研究
從中醫“本于神”看臨床帶教技巧與方法李賽美(122)
拉薩市漢族中學生應激性生活事件的調查研究陳國典王亮生林詠梅(125)
民族貧困地區高中生成就動機的研究何江軍張慶林尹輝(130)
焦慮調查及其緩解與治療研究李躍生彭海芹孟英紅(132)
軍校一年級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探討唐云翔仇瑤琴劉曉虹鄧光輝(135)
非學生青少年與學生青少年網絡成癮現象比較研究胡潔(139)
社會家庭因素與青少年心理健康關系分析吳敏時松和李幼輝葛菊紅(141)
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志 軍醫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魯娟劉偉志扈長茂(143)
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與建議余仙平肖三蓉(145)
湛江市1500名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測查與分析左銀舫陳日英(148)
軍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魯娟劉偉志扈長茂(150)
中小學體育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與對策研究周引梅劉清彭回春(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