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學習計劃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8 14:50: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護理專業學習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CHENG Xiao-ping

(Hu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ogan Hubei 432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radi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basic content of informationized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the medical basic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and constructs an autonomous learning pattern for informationized instructional design. Help colleagues improve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basic courses.

【Key words】Medical basic courses; Informationized curriculum design當前我國信息化教學成為基本國策,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高瞻遠矚地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為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適應和滿足信息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使畢業生更有效的占領人才市場,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是唯一出路,加快推進教學信息化建設是重要舉措之一。

為了更好地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改造課堂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為社會輸送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教育部決定以信息技術為突破口,加強面向全體學生的操作技能訓練和面向全體教師的教學能力訓練,通過“以賽帶學”、“以賽帶培”“以賽帶訓”的方式,堅持全員參與重點選拔,從而達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的目的。首先,面向學生舉辦每年一屆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其次,面向教師舉辦每年一屆的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這些措施有力地推動了信息化教學的發展。

信息化教學:是在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方法實現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協作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現代教學形態。

1 信息化教學設計和傳統教學設計的比較

信息化教?W設計:在教學設計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優化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運用信息技術解決重難點問題或完成特定教學任務。作為職業院校還應體現“做中教、做中學”特色。信息化教學設計和傳統教學設計的比較如下

2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原則、基本內容

2.1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原則:

2.1.1 以學為中心,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2.1.2 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支持學習

2.1.3 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為主線,倡導合作學習

2.1.4 強調多元評價,特別是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2.2 高職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包括:

教學分析(內容定位、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教學實施、教學反思四個部分。關鍵在教學實施階段突出巧妙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

3 高職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的構建

通過探索,總結出高職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自主學習基本模式:課程開發課前學習課堂內化測試與反饋課后拓展。下面以護理藥理“鎮靜催眠藥”信息化教學設計為例加以說明。

3.1 課程開發

教師選擇教學內容,確定本次課的教學目標為“能熟練描述鎮靜催眠藥中常用代表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和用藥護理知識;具有正確執行該類藥物的處方、醫囑進行用藥監護和用藥咨詢的能力”。教師搜集并制作微課、課件、動畫、習題等網絡學習資源,在學習平臺上。

3.2 課前學習

教師布置課前網絡學習任務,學生登錄平臺自學,觀看微課、課件、完成學習檢測。通過課前學習診斷學情:苯二氮卓類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和用藥監護理解有欠缺!

3.3 課堂內化

教師根據課前學習情況進一步明確教學難點,優化課程設計。在高職護理醫學基礎教學中,多以臨床案例引導創設問題情境,通過適當的信息化手段的運用,突破教學重點。在整個課堂學習中,營造一個學生興趣高漲、合作探究、分組展示的學習氛圍。比如本次課的教學重點為:鎮靜催眠藥苯二氮卓類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苯二氮卓類的不良反應及用藥監護。教學難點為:在催眠方面,鎮靜催眠藥苯二氮 卓類與巴比妥類的特點比較。課上學習分為“引-探-辯-究-競-評”六個階段。教師首先根據教學的重難點設計兩個病例,提出三個問題引入課題,激發學生興趣。然后學生通過分組實驗探究,拍照實驗結果上平臺討論;觀看微課,課堂答辯;查閱文獻,現場連線等手段分別解決這三個問題。最后設計一個闖關游戲,進一步內化新知。整個課堂以臨床案例為引導,以一系列問題為導向,借助一系列信息化手段引導學生分組探究,合作學習,以實現“做中學、做中教”。

3.4 測試與反饋

網絡平臺檢測做到了及時反饋,教學效果好。

3.5 課后拓展

為了進一步鞏固課堂理論知識,課后布置拓展學習任務,查閱文獻學習、到社區、醫院調研、宣教等,實現學以致用,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4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誤區

4.1 教學設計方面

教學設計包括確定教學目標、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情選擇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預測教學變化等內容。教學設計要克服學生自主學習服務于形式,教學策略照搬照套不具有課程特色等問題。

4.2 教學實施

課堂教學以解決問題突破重難點為主,教師課堂引導作用不能弱化,不能將課堂教學變為展演、追求好玩有趣喧賓奪主,達不到教學目標。

篇(2)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0-0116-02

在傳統的《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嚴重缺乏,依賴教師的講授,被動或消極地接受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具體的護理技術操作中,對實習教師的模仿過多,沒有自主的學習管理能力。這些問題的出現與其課程改革有非常大的關系。針對《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高課程進行有效的改革。

本次研究選取就讀于高職護理專業的78名學生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人,對《護理學基礎》課程改革前和改革后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訓練的效果進行調查對比,具體的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2012級高職護理專業的78名學生,分為觀察組39人與對照組39人,兩組學生在入學時采用自然分班,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程度等一般情況沒有差異,P>0.05,教師、教材以及評價的內容基本相同。

(二)研究方法

1.觀察組的課程改革方法。第一,強化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在學生入學后,《護理學基礎》的任課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組織開展以“護士的角色與素質、護理發展”為主題的討論,讓學生充分了解護理專業,增加對護理專業的認識,了解自主學習對護理專業發展的意義,明確自我學習的技能。第二,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參與制定《護理學基礎》課程的學習計劃。將《護理學基礎》的課程大綱、教學計劃以及課程考核的標準以文字的形式告知學生,組織學生對其進行討論,聽取學生的意見,教師根據學生的意見對教學計劃及課程考核標準進行適當的修改,這樣師生共同參與課程學習計劃的制定,幫助學生獲得對《護理學基礎》課程的判斷。第三,運用分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體驗合作學習。將觀察組的學生分成3~4人不等的小組,然后將《護理學基礎》課程中的重要的護理操作分為多個項目。領取具體的操作項目后,在實習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項目試驗的前期準備,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完成對項目操作的預習,畫出操作流程圖。在教師授課時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并給予評價和指導,課后,做好實驗操作用具的回收和管理。項目操作完成后要及時進行課程的考核。

2.對照組的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學基礎》課程,不做任何形式的課程改革。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課程大綱及教師主導的授課計劃進行教學。在入學后不對學生進行《護理學基礎》的引導,不開展相關的“護理專業及護理課程”的主體討論活動。具體的護理操作由教師進行,學生不做任何參與。課后,教師不布置任何相關的護理技術操作任務。在具體的課堂中以理論性的知識講解為主,很少設計相關的實驗操作項目供學生操作學習。

(三)評價標準

《護理學基礎》課程改革后,自主學習能力評價的內容包括:學習興趣、學習目標的管理、學習自控能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效的預習、查閱和利用資源的能力、課上的認真聽講、具體護理技術的自作、與小組成員的合作、自我評價及檢測。

(四)統計學方法

相關的數據全部錄入Excel軟件,采用SPSS19.0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采用x2進行檢驗,P

二、結果

(一)兩組學生對《護理學基礎》課程改革前后的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對比

(二)兩組學生自主學習效率的比較

對觀察組學生和對照組學生采用有區別的教學方法,然后對課程改革前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比較,發現觀察組自主學習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并且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三、討論

職業護理教育是培養大量護理人才的重要途徑,在具體的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育中,培養具有較強護理技能及護理素質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內容。隨著現在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專業的護士需要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就掌握較為扎實的護理技術,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關注護理學習專業中的細節問題,針對《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護理學基礎》課程進行有效的改革,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護理操作中熟練掌握技能,并能嘗試性地自己解決一些問題。因此,在現階段護理專業教育中,對《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高職院校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社會培養大量的技術型人才,力求在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傳統的《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扼殺了學生的自我創造性和自我認知,使學生缺乏對護理專業法深入了解,對自身學習護理專業的意義沒有清楚的認識。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在學習能力及適應性方面弱于本科學生,加上傳統的《護理學基礎》課程的弊端,護理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并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

基于這樣的情況,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護理學基礎》課程進行有效的改革,選取就讀于高職護理專業的78名學生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觀察組采用《護理學基礎》課程改革后的教學方法,強化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增加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了解自主學習對護理專業發展的意義,明確自我學習的技能;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參與制定《護理學基礎》課程的學習計劃,師生共同參與課程學習計劃的制定,幫助學生對《護理學基礎》課程的學習有自己的判斷;運用分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體驗合作學習,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對照組采用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學基礎》課程,不做任何形式的課程改革。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課程大綱及教師主導的授課計劃進行教學。觀察組學生通過《護理學基礎》課程改革后的學習,其自主學習能力有明顯的提高,學習效果優于對照組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目標的管理、學習自控能力以及查閱和利用資源的能力方面都有提高,具有明顯的差異,P

綜上所述,在具體的高職護理專業教學中,結合護理教育的實際情況,對《護理學基礎》的課程進行有效的改革,立足《護理基本技術》,對《護理學基礎》課程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綜合護理素質,推動高職護理專業的發展,值得在具體的護理教學中積極開展實施。

參考文獻:

篇(3)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C)-0194-02

我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學記》,提到“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強調教學要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學習策略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的重要標志,它有助于知識的整合和經驗的激活,使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高度的指向性。

1 學習策略的實質

1.1 學習策略的內涵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于1956年首次提出“認知策略”的概念,隨后,西蒙和紐厄爾等人共同創建了信息加工心理學,從而形成“學習策略”概念。梅耶認為學習策略是指在學習過程中任何被學習者用來促進學習效能的活動。溫斯坦認為學習策略是指那些為有效學習以及為以后使用而保持信息所必須的能力。

1.2 學習策略的構成

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從不同的研究視野,得出了不同的學習策略分類體系。

二因素說。典型代表是丹伯(Dembo)和平特里奇(Pintrich)根據信息加工理論,認為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前者指對信息直接加工的有關方法和技術,后者指對信息加工過程進行監控和調節的有關方法和技術。而認知策略又可以分為淺加工策略和深加工策略,淺加工策略是指復述策略,如重復、劃重點等,其作用是幫助學生將新信息編碼到短時記憶中;深加工策略包括了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如對材料概括解釋或給出要點,其作用是使信息順利貯存到長時記憶中。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監控和調節,它們幫助學生控制和執行自己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獲得對自己學習狀況的了解,并有助于他們決定如何調節其學習策略和進程。

三因素說。典型代表是比格斯(Z.Biggs)把學習策略劃分為表層策略、深層策略和成就策略三個層次。其中,表層策略的可遷移性最小,距學習任務最近,最容易掌握,是初學者常用的方法;深層策略是通過一定時間對學習內容的把握和對學習方法的摸索而總結出來的,遷移性比較大;成就策略距學習任務最遠,與掌握目標有關,教學的可遷移性最大。邁克卡(Mckeachietal)等認為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多因素說。典型代表是溫斯坦(Weinstein)認為學習策略包括認知信息加工策略、積極學習策略、輔策略和元認知策略。我國史耀芳認為,學習策略是由動機和情緒策略、組織策略、聯想策略、注意策略、情境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等構成。錢含芬則認為,學習策略可以概括為課堂學習策略、鞏固記憶策略、解題思維策略、創造學習策略和總結考試策略五種。

在學習策略構成研究中,大多數學者傾向認為學習策略是一個多層次、多水平、動態的有機系統。問卷法是目前了解學生學習策略掌握水平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目前使用較廣的測量策略的問卷有溫斯坦(Weinstein)等1989年編制的標準化學習策略量表(LASSI),其分類包括認知策略(學習輔助、信息加工、選擇要點)、元認知策略(自我測試、專心、考試策略)、資源管理(時間管理、態度、動機策略)。

2 我國中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策略的運用現狀

2.1 不同層次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重點不一,有效資源管理可以提高學業成績

金虹[1]認為專心程度、自我測試與一、二年級學業成績顯著相關,專心程度、選擇要點與三年級學業成績顯著相關,信息加工與四年級學業成績顯著相關,而態度維持、動機激發、時間管理、考試策略與四個年級的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業成績均顯著相關。楊玉梅[2]認為善于處理焦慮、優化時間管理、獲取信息能力強者學習成績就好。

2.2 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不明確,導致學生不會運用學習策略

申偉君等[3]認為,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絕大部分學習比較盲目,絕大部分仍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大部分死讀書,沒有學習方法,不會預習,不會記筆記,不會歸納總結;大部分護理專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缺失,不與同學交流、向教師請教,不會多途徑(網絡、參考書、期刊)查閱學習資料,學習合作能力不強;部分學生不適應職業院校的學習方式,自我約束管理能力不強,注意力不持久,抄作業。雖然大多護理專業學生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現狀不滿意,但毅力不足,努力持久度不夠。金虹[4]認為,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策略水平較低,其中態度和動機是學習策略水平中最差的兩個維度,與護理專業學生未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關,對完成學業任務的責任感不強。

2.3 教學方法陳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導致學習策略使用水平較低

我國護理專業學生善于使用簡單、低層次的學習策略如選擇要點、態度和考試策略,但不善于使用較高層次的信息加工策略、時間管理、動機和自我監測策略,傳統教學法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使學生缺少反思,較少使用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去分析、加工信息。林毅[5]等認為護理專業學生較少應用精加工和批判性思維這兩種學習策略。張揚[6]認為護理專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不能有計劃地組織和安排學習活動,可能與傳統教學法過于重視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而忽視了提高學生思維和學習的能力有關,但用人單位考察學生重視的反而是后者,因此提出護理教學應注重臨床所求的實際能力,實現學校教育與臨床實踐的零距離。

2.4 失敗歸因偏差,自我效能感不足影響學習策略運用

金虹[4]認為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策略水平未隨年齡增長而提高,與護理專業學生自我職業意識逐漸增強,但對社會問題認識不足,導致理想與現實產生差距有關。成績差者常見失敗歸因于能力因素或外界因素,因而缺乏學習動機與自信,時間使用效率低下。溫賢秀等[7]認為,中職護理專業學生時間規劃、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對負性情緒的自我調控力差,自我效能感不足,對失敗與挫折的認知歸因錯誤。

3 我國中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策略改善措施

3.1 激發學習動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形成性評價

金虹認為學習策略的使用是受主觀和客觀眾多因素影響的動態過程,建議護理教育應立足整體,著力于核心要素,加強學習策略教學干預,用正確的專業理念協助護理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建立穩固的學習動機,促使護理專業學生去關注知識的內涵和價值,而不是局限于分數和考試。護理教師應具備策略性教學意識,激發和優化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動機,指導學生計劃、監測和調解自主學習過程,提高元認知水平。申偉君等建議教師和家長給予長期的指導和監督,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將自主學習能力納入護理專業學生的形成性評價體系。

3.2 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化自主學習

楊玉梅[8]認為PBL教學法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認知策略水平、元認知策略水平,優化護理專業學生的資源管理策略,是學習策略教學的最有效途徑。并建議合理設置PBL教學問題的內容、難度、課時、教學進度,結合傳統教學,是改進PBL教學、促進學生策略性學習的有效手段。金蓮玲[9]認為現場教學法能充分調動護理專業學生的感官和智能,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3 加強心理指導,培養學生適應能力,強化情商教育

張艷艷[10]認為護理專業學生適應力不強,對傳統教學法有依賴,而PBL教學法需要護理專業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護理專業學生會因難以接受而產生焦慮,甚至喪失自信。因此提倡PBL教學實施中應重視情商教育,促使學生情商領域積極變化,達到專業學習和情商培養雙發展。

易雋[11]等對篩選出學習策略欠佳的102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10次團體心理咨詢活動,發現通過榜樣力量、個案分析、目標激勵、場景模擬、實地演示及主題演講等手段激發了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熱情,有助于改善學習策略,促進了創新能力提高和個性的健康發展。王云瓊等[12]建議可以通過心理理論講授和團體輔導組成的綜合心理干預措施,提高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糾正了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方法欠佳的問題,是提高護理專業學生認知策略使用的科學方法。

3.4 樹立近期目標,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強化認知歸因

溫賢秀建議教育中應協助學生建立近期易實現的目標,鼓勵反省,用榜樣的力量來激發自我完善的覺悟,引導護理專業學生擬定實施學習計劃,督促有效利用時間和資源,幫助護理專業學生強化自我情緒調節,協助其調整認知歸因偏差,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5 應因人而異、分類分層有針對性實施干預措施,強化干預目的

蘇偉[13]建議對不同年級護理專業學生進行分類指導,比如對一年級新生加強入學專業教育,確定學習目標并指導護理專業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對二年級護理專業學生加強學習思想教育,增強學習動力;對三年級護理專業學生協助職業生涯規劃。金虹建議對低年級護理專業學生要加強專心、自我監測、考試策略的元認知策略指導,而對高年級護理專業學生要關注情感策略的引導。

綜上,雖然施維德(Shweder)和譚頂良[14]等認為學習策略問卷量表中所測到的是一種觀念而不是一種真實的行為,所測到的結果與其真實的學習行為表現或學習策略實際應用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但在今后我國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策略運用研究中應將量表法結合觀察法、訪談法等,使測評結果相互補充和驗證。我國尚缺乏不同學歷水平、不同年齡層次的多中心、大規模、前瞻性的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策略運用情況研究,存在重復研究過多、研究深度不夠、動態及縱向研究偏少等,但從總體上研究視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均取得了不斷的進步。相信在未來的時間里,我國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策略研究會迎來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金虹,孫國珍.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的相關性分析[J].全科護理,2012,10(17):1613-1615.

[2] 楊玉梅,邱會芳,胡民勤,等.不同層次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策略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0):899-900.

[3] 申偉君,陳運英.形成性評價下中職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狀調查[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6):94-96.

[4] 金虹,孫國珍.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策略水平調查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1,36(10):1138-1141.

[5] 林毅,李智軍.護理大專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報,2006,13(10):7-9.

[6] 張揚,王燕,張磊.不同專業方向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準備度、學習過程、學習風格現狀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6):33-34,72.

[7] 溫賢秀,鄧靜,易雋,等.中職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心理現狀的調查[J].護理研究,2012,26(30):2794-2796.

[8] 楊玉梅.PBL教學法對不同層次護理專業學生學校策略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4):69-71.

[9] 金蓮玲.現場教學:提高護理專業學生操作能力的策略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4):99-100.

[10] 張艷艷.從學習策略的測評看PBL教學模式對護理專業學生情商影響的探討[J].全科護理,2009,7(9):2428-2429.

[11] 易雋,溫賢秀.團體咨詢對提高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策略的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5):468-470.

篇(4)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等醫學院校的《護理專業英語》教學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教師為中心”進行授課,這種教學模式不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制約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不利于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CALLA教學模式,即將學習策略培訓、主題內容和語言發展活動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專業英語教學[1]。這種教學模式注重學習策略的培養和訓練,使語言學習逐步從認知階段轉到自動階段,繼而提高學生的學術英語水平,即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組織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護理專業英語水平。2012年9月,我院首次嘗試在《護理專業英語》教學中實施CALLA教學模式,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抽取我校2009級護理專業192名本科學生,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98名,其中女92名,男6名;對照組94名,其中女90名,男4名。兩組學生均選擇同一教材,由同一位教師授課,每周課時相同。兩組學生年齡、性別、英語基礎、專業知識基礎、學習成績等方面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語言為目的”,對學生講解課文、分析句型和語法,再讓學生死記單詞、背誦課文。

1.2.2 CALLA教學模式

1.2.2.1 制訂教學計劃

我院《護理專業英語》計劃課時為36學時,根據本專業課程內容,結合CALLA教學模式的特點制訂適合護理本科學生心理認知能力的科學的教學計劃。授課教師在上課前一周,提前發放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查閱并收集相關文獻和資料。

1.2.2.2 授課前師生的準備

對授課教師進行CALLA教學模式的培訓,掌握具體應用及操作。在授課前,教師向試驗班的學生介紹CALLA教學模式,并詳細介紹實驗要求,如教學任務、教學計劃、學習目標的要求等。

1.2.2.3 CALLA教學模式的實施

CALLA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學習策略的運用。教師首先示范如何將學習策略運用到英語學習中,并告知學生使用策略的時機及具體的操作步驟。教師給學生設定教學任務,然后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組5~8人,讓學生采用最有效的學習策略進行目標任務的學習。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教學任務展開討論,促進專業英語學習的進一步深化。

1.2.2.4 評價與總結

在集中討論完后,學生通過課堂討論、合作學習或相互評價等方式,對學習策略的運用情況進行反思和總結,判斷是否實現制定的學習目標,評價學習策略的有效性。然后,由教師針對學生在策略學習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并評價學生使用策略的情況等。

1.2.2.5 擴展階段

教師提供課后學習策略的訓練,學生鞏固練習,以獲得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

1.3 評價方法

學期期末,按照《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2]對專業英語能力測試的要求,對兩組學生均以專業英語能力測試SBE proficiency test的試題為標準,滿分100分。測評老師為非課題組成員,避免傾向性,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自制調查問卷,學生填寫“教學模式效果評價表”,該表由學生當場匿名填寫后及時收回。發放調查表192份,回收192份,回收率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庫的建立與數據的分析。兩組學生專業英語能力測試的成績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專業英語能力測試的比較

試驗組學生專業英語能力測試成績優于對照組學生(P

表1 兩組學生專業英語能力測試(■±S,分)

2.2 兩組學生對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評價。

表2 兩組學生對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評價n(%)

3. 討論

CALLA教學模式(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是O’Malley和Chamot通過多年研究學習策略后設計的,旨在為學生提高語言學習能力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CALLA教學模式注重學習策略的培養和訓練,主要包含三個部分,即與專業有關的課程,學術語言發展活動和學習策略教學。CALLA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策略為驅動”的教學模式,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應用學習策略,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自覺的監控和調節,以此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從而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發現解決問題能力及人際溝通能力的形成。

以“學生為主體”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啟發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善于激發學生思考。CALLA教學模式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起著重要的作用。“以學習策略為驅動”就是由教師創設臨床情境,如患者就醫掛號、看病、靜脈輸液、取藥等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鉆研教材,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感受、理解、運用學習策略,獲得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策略意識的培養,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還能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運用學習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亦得到提高。再次,教師要選擇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提供課后策略訓練,從而以訓練為載體,貫穿研究性學習,滲透創新意識,讓學生通過反復運用策略,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專業英語水平,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目前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使學習成為被動接受、機械記憶、重復乏味的過程。我院首次在《護理專業英語》教學中引入CALLA教學模式,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將策略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使學生掌握具體的學習策略,并有效地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運用,保證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英語水平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篇(5)

兒科護理學是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該課程教學強調基本理論知識與實際技術操作相結合,注重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以及綜合素質提高,目的是為學生畢業后從事兒科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是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多種教學模式以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成為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近年來,翻轉課堂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受到了廣泛關注,全國各地的職業院校對此教學模式多有研究與探索。本文將翻轉課堂應用于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探討其應用效果與價值。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我院護理專業2015級兩個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1班為觀察組,2班為對照組。觀察組100人,對照組104人,兩組學生男女比例相等,入學時隨機分班。兩組學生在人數、性別、年齡、入學成績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授課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觀察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根據具體章節內容,提前一周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利用學校電子閱覽室、個人電腦等觀看教學視頻、教師制作的課件進行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對于問題的解決,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查找答案,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或與教師溝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課堂上,小組代表進行問題回答,教師指導評價。對于學生理解困難的知識點以及回答不準確的問題,教師再進行重點講解。翻轉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指導評價的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解決問題。這種模式使課堂成為解決問題的“論壇”,學生學習主要在課堂外進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1.2.2評價方法(1)課程學習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閉卷考試,考試內容與監考模式完全相同。(2)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兩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調查。采用吳華等設計的自主學習能力調查量表,使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3)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學生對教學的評價,并進行比較。1.2.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x±s)表示。

2結果

(1)由表1可知,兩組考試成績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2)由表2可知,觀察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各指標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除自我評價及調節指標外,其他各項指標得分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3討論

3.1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觀察組學生學習成績明顯高于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對照組學生[1]。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對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十分不利,教學效果也不理想。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課前通過自主學習完成任務,課上師生進行答疑解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培養了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合作交流、溝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

3.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因此,學生在校期間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明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2]。按照翻轉課堂教學流程,教師提前一周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教師制作的課件來完成任務。這既是學習的過程,也是探究的過程。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受學習態度、學習計劃、學習方法、學習環境以及自我評價與調節等諸多因素影響。因此,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制訂學習計劃,懂得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遇到困難時會自我調節、尋找解決的辦法,這都會促使其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3.3教學評價

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對翻轉課堂的評價更高。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翻轉課堂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效果[3]。本研究中,觀察組關于是否適應和喜歡這種教學模式的反饋結果充分說明,翻轉課堂在學生中得到了肯定。學生之所以能夠適應并喜歡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因為翻轉課堂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而探究性學習也大大提高了其學習主動性。高職學生已具備獨立思考能力,自主性也較強,將這些運用到學習上,通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翻轉課堂借助網絡,通過教學視頻與課件,讓學生以小組討論或與教師溝通交流的方式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種網絡在線學習、溝通交流方式更符合當前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生可以在一個輕松的心理狀態與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

4結語

通過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翻轉課堂應用于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課堂教學效率,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具有促進作用。作為近年來廣受關注的一種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在實踐中還需不斷完善,而對于教師來說,如何運用好該模式以達到教學目標才是根本。

參考文獻:

[1]蔡健.試析“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1):176-177.

篇(6)

本班共有學生54名,均為女生,年齡為19—20歲,均參加了執護考試報名。學生入校時為初中畢業,基礎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全面的規劃,在入學初做過的班級調查顯示,有59.3%的同學是在家長的安排下選擇護理專業的,而真正喜歡護理專業并堅定選擇這份職業的只有28%,22%的同學表示以后想改行,這些均表明本班中有部分學生在入學初時還不接受護理專業,對自己以后的職業也沒有足夠的期待感和認同感,這使得這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在足夠的積極性。

我校現實施的是3.5+1+0.5的模式,即三年半的在校理論學習加一年的臨床實習后再加半年的理論復習[2]。為及時準確掌握學生最新的情況及對護理專業的認識,在學生實習結束返校后,我通過調查表、訪談法,從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學生實習期間的價值體現、對執護考試的重視與否、有無詳細的復習計劃與職業規劃等方面了解學生現階段存在的問題。調查顯示,學生在通過四年半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后,對護理專業的認識已有質的提升,對自己以后從事的職業也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尤其大部分學生在有過臨床工作經歷后[3][4],對護理職業的認同感及期待感加深,這促使學生投身執護考試復習當中;但同時因實習期間自我價值體現不足,少數護生體味到作為一名護士,工作量大、工作辛苦,社會尊重不足,護患關系復雜,等等,不太愿意日后從事護理職業。總結歸納,在返校復習初期,本班學生總體存在以下問題。

1.1思想上不夠重視。

本班絕大多數學生了解執護考試的重要性,但畢竟年齡小、經歷少,也沒有翔實的職業規劃,尤其在返校初期,剛從緊張的實習生活中解放出來,玩心較重,覺得離考試還有很長時間,思想上不能對執護考試的復習引起重視,但這個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考試時間的越來越近,有所改觀。

1.2學生沒有科學而有效的學習方法。

自將執護考試改革安排在學生畢業前進行以來,各大院校已將執護考試通過率作為學校發展的重大考核標準之一,因此,校方也十分重視這場考試,不管是應試策略還是師資安排或復習活動,一切都安排得緊鑼密鼓,導致學生們的學習壓力很大。在如此大的學習壓力下,以及學校不斷進行的一場場模擬考試中,學生不能及時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只能隨波逐流,使得復習沒有規律,效果不好。

1.3部分學生認為考證沒有用途。

部分學生對護士這一職業不滿意,認為日后不從事護理職業,所以沒有必要考護士資格證,但因需完成學習,拿到畢業證書,不得不跟隨大部隊的腳步,但無任何應試的積極性。也有部分人認為,護士資格證可以有多次機會獲得,一年過不了可以在第二年再考。因此在復習初期,學生們均比較松懈。

2.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學生順利通過考試

針對各種影響執護考試的因素,我們應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對學生加以干預,以保證學生都能通過執護考試,取得資格證書,及時就業。

2.1教師正確引導,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班主任應非常熟悉班級內學生的分布情況,了解班級內部的“學習貧困生”、“思想貧困生”等,及時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指出其認識的不足。如本班內一名學生,在實習后期即出現厭學情緒,表現出對護理專業的不滿,甚至有停學的打算。我獲知這一情況后,及時與該同學交流,了解到其根本問題為嫌護士職業太辛苦,晚上需上夜班等原因。作為一名護理專業教師,我以自身為例進行說教,對其分析一份職業的重要性,以及護理專業的價值所在,勸其不能浪費四年多的學習生活。通過與之長久的交流,該學生終于醒悟并表示要圓滿地結束學業,使自己日后就業多一種選擇。

2.2營造濃郁的班級學習文化氛圍。

每個人進步都需要有源源不斷的推動力,對于學生而言,尤其如此。班主任必須竭力使班級里所有同學都有來自內部或外部的推動力。就外部而言,學校為學生安排了強訓班、模擬考試、試題分析、班級競賽等多種措施,形成學生的外在推動力,但更為主要的還是來自學生的內在推動力。班主任要在緊張的復習之余帶領全班學生進行自我規劃,引導學生合理分配自己的復習時間,制作班級迎考板報,讓每位同學都喊出心底的考試宣言,激勵學生內在潛能,將考試壓力真正轉化為學習動力。同時利用迎接“5.12”護士節,宣傳護理職業和護士的價值體現,讓學生從心底里接納并憧憬自己的職業,并為之付出努力。

2.3合理利用班級資源,實施“幫扶帶”。

本班有一部分成績較穩定的且學習自覺性較好的學生,利用她們的影響作用,一一結對去幫助學習較困難的學生,雙方在自愿的基礎上,兩人自由結對并擬定學習計劃,定期檢測效果。我是班主任,又是一名專業課教師,除在學校正常的課程及考試,還羅列了歷年的考點及常見試題,編排了十套模擬試題,定期給她們在解題速度及解題技巧上進行練手。在學校安排的每次的模考及試題解析后,均安排一名成績優異、考試錯誤率較低的學生在班級內將試題進行講解,因為老師的講解肯定正確,但理論性很強,某些知識點是建立在其他知識點上的,學生們不能在第一時間理解,而學生代表從自己的視角和理解出發講解,既能提高和鞏固講解代表自身的知識能力,又能更合理和輕巧地使其他學生掌握知識點。

2.4班主任融入班級管理,在心理、生活上關愛學生。

在復習初期,為幫助整個班級的同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維持班級安靜的學習氛圍,班主任要堅持坐班,每天晚自修抽出一個小時陪伴學生自習。而在復習后期,同樣堅持坐班,每天堅持一個小時在班級里,通過與學生交談能及時發現學生們存在的問題,能及時紓解學生的壓力關心學生。對成績波動大和階段中無起色的學生,定時定期進行面對面交流,幫助她們制訂學習計劃。同時給予學生情感支持,關心她們的生活狀態,對于她們生活上的問題,盡一切能力幫她們解決,保證她們吃上熱飯、睡上好覺,給予心理支持[5]。

2.5定期聯系家長,動員家長參與學生管理。

家長在學生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少部分家長不了解執護考試的重要性,不能起到對子女的監督作用。所以,在復習迎考過程中,除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外,還需通過家長會讓家長同樣明白執護考試的重要性,在課余督促學生學習,并在生活、情感上關心學生,以輔助我們的工作。

綜上所述,畢業班班主任在輔導班級學生通過執護考試過程中,應積極發揮的領帥作用,引導同學積極認知護理專業,提高職業認同感和期待感,從而全身心投身到執護考試的復習準備中,以順利通過考試,為日后的就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彩華,張玲芝,孫麗,王靜.應屆畢業護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成績分析與對策.護理與康復,2010.6,Vol.9,(6).

[2]余尚昆,董小文,鄒俊平.考前輔導對提高應屆畢業生護士執業考試一次通過率的體會.醫學信息,2011.3,Vol.24,(3).

篇(7)

關鍵詞:CALLA教學模式;護理英語;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2-0198-02

一、引言

我國的護理專業英語于20世紀90年代逐漸開展,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較成熟的教學模式。目前國內專業英語教學通行的模式,在對教材進行語言分析的基礎上,輔之專業術語的英漢翻譯,該教學法忽略了對學生語言交際等能力的培養。而大多數的學生希望在專業英語學習中可以在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對于專業能力的培養也有所幫助。這種以教師為中心進行授課的傳統教學模式忽視了語言技能是程序性知識的這一屬性,導致學生無法有效的提高語言能力,在日后的臨床實踐中難以熟練地應用護理英語,護理英語教學急需探索一套行之有效且易于推廣的教學模式。

二、CALLA教學模式概述

CALLA(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是O'Malley和Chamot在20世紀90年代通過對認知理論和學習策略的研究,所提出的認知學術語言學習方法。CALLA教學模式通過整合語言學習者的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對學習者進行語言學習的策略性指導。元認知策略指語言學習者對認知過程的策略,幫助學習者有效安排和調節學習過程。認知策略通過對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分類及儲存,其直接作用于學習的具體任務。情感策略指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通過交往等方法進行相互合作并提高學習興趣。其中,元認知策略是CALLA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規劃策略、監控策略、評價策略和矯治策略。規劃策略指在教學活動之前,根據具體的認知活動特點,通過制定計劃、預測結果、選擇策略,將解決問題的可行性辦法事先構想出來;監控策略指在實際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通過對認知目標實時的評價與反饋,進而修正并調整所采取的認知策略;評價策略是對不同認知活動和策略的效果,根據有效性標準進行評價;矯治策略:在對認知活動結果檢驗的基礎上,對相關問題采用對應的補救措施。護理英語課程的開設通常是在大學二年級或三年級,是在護理專業學生已經初步掌握護理專業的漢語學術語言技能的基礎上。CALLA教學模式將學習策略培訓、主題內容及語言發展活動融為一體,這三個組成部分相互協調,圍繞著同一個目標,即提高學生的學術英語能力和擴展學生的專業知識。

三、將CALLA模式應用于護理英語教學

在CALLA教學模式下,學生應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為學生創造一個擴展護理專業知識和發展學術語言技能的機會,將專業內容、學術語言和學習策略融合在一起,護理英語課堂應該作為一個學習共同體形式存在。

1.準備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充分利用CALLA教學模式元認知策略中的規劃策略,做好教和學的準備工作。在教授護理英語課程之前,通過訪談或者問卷對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內容和預期成果進行調查,結合護理英語教學目標,調整護理英語教學大綱,并在開課之前將該課程的教學思路、總體規劃和教學目標跟學生分享,讓學生對護理英語的學習任務和互動方式有清晰的認識。具體到每一節課,教師都需要明確將所要教授的內容,有哪些是需要預先進行講解。同時,學生對照教師提供的教學內容的整體框架,提前瀏覽學習材料,明確每節內容是否可以與之前掌握的知識相聯系。

2.呈現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通過不同教學手段來呈現既定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確保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和注意力,保證其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利用CALLA教學模式元認知策略中的監控策略進行自我監控。例如糖尿病護理是護理英語課程中的教學難點,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分飾護士和病人,通過對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具體病因、治療手段和飲食治療的探討,學生可以更生動直觀地學習到糖尿病護理中所用到的英語專業術語及用法。通過導入病例,讓學生具體分析不同情景中病人所存在的主要護理問題,并針對病人的健康問題提出相應的護理診斷、制定適宜的護理計劃。每組派一名代表用英語在班級展示組內的討論結果,同學們來評價哪組的護理診斷和計劃更符合病情。這樣的課堂活動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英語運用能力和知識吸收能力。

3.實踐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通過反復強化訓練CALLA教學模式的三大策略,靈活有效地運用周期計劃、知識聯系、自我監控、合作和討論等學習策略。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根據不同課程的教學需求、學習者的語言水平,設計多樣化、互動性的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的能力。護理英語的專業性很強,包括有內科、外科、產科、兒科和精神科的護理操作技能等,教師在講授這些內容的時候,可以利用不同教學模式如故事復述、情景問答、專題討論等形式來闡釋護理專業知識。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準備課件,學生通過自己準備,加深對護理操作技能的理解,熟練專業術語的英語表達方式,為他們日后在工作崗位中的實踐打下基礎。

4.評價階段。這一階段在CALLA教學模式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護理英語授課模式是否成功需要進行及時的評價,通過這個步驟可以監督學生對學習內容和策略的掌握情況。評價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作為課后作業來完成;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合作形式的。通過在課上組織測驗等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對美劇《實習醫生格蕾》進行片段剪輯,播放和護理專業知識相關的片段,提問學生如果遇到相同情況應該如何應對,既可以考察學生們對護理專業英語和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能活達到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可以讓學習者相互評價并糾正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討論不同學習策略的有效性等。在這一階段,學生通過自我評價或小組評價,檢查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對于需要改進的方面,可以隨時進行規劃調整,增強他們對學習過程的元認知意識。

5.擴展階段。在此階段,學生將最有效的最適合的學習策略運用于本門課程或者其他課程中,擴大所學知識的外延,增加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可以綜合運用不同W習策略。在規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評價策略都有效地實行后,開始啟動矯治策略,對于有效的策略繼續使用,改造、修正那些有缺陷的策略,以保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訪談或問卷調查的方式,教師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評價課堂上所用的教學策略,逐步形成適合本課程、適合學生個體有效的學習模式。

通過上述闡述,CALLA模式在護理英語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獲取專業知識、學術語言和學習策略的機會,為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奠定堅實基礎。CALLA模式基于策略訓練,每個教學過程都從準備階段開始,與呈現、實踐、評價、擴展四個階段循環往復,逐步培養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安排學習任務、監控學習過程、評估完成情況的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將CALLA模式應用于護理英語教學的優勢

在護理專業英語的教學計劃中引入CALLA模式,將學習策略培訓納入護理英語的教學中,在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包含學習策略的直接講授與訓練。這種策略培訓過程對教師和學生在五個循環階段各自的地位和應起到的作用都有明確區分,其教學設計、流程、明確,在培養學自主學習能力上效果顯著。通過培訓學生在學習過程運用學習策略來解決學習任務,保證學生在掌握較扎實的專業英語知識和交際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自我發展的潛能,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實現護理英語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術英語水平。

篇(8)

Abstract: The learning process ESP learning strategies good can instruct students in ESP, reduce blindness students ESP learning, conduciv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SP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so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the esp from a single, passive learning style, to the independent, positive, the inquiry learning mode, at the same time, to promote students in strate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active personality to learn ESP, to achieve a multiplier effect.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SP learning strategy;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language learners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為進一步開發高職院校學生ESP學習動力,培養學生ESP自主學習能力,改善當前高職院校學生ESP學習現狀,提高ESP學習效率,2011年6月,我們提出了“高職院校學生ESP學習策略研究”這一課題,其目的就是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ESP學習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探索出一套能實現高職院校ESP教學目標、貫穿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ESP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ESP學習效率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一年的研究,我們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ESP學習策略,具體如下:

(1)指導學生明確ESP學習目的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通過對我校學生ESP學習策略調查:80%的學生在ESP學習方面有信心和目標, 但只有57%的學生選擇了制定學習計劃,40%的學生選擇了有學習策略,這些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有目標,但卻沒有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根據這一數據,我們指導學生結合課程標準和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ESP學目標和短期目標。首先,讓學生理解ESP課程標準的要求,明確自己需要掌握的詞匯量以及應達到的水平。其次,讓學生在各個階段不斷反思自己的現有知識水平和不足,定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ESP學習目標和計劃。

我們在教授涉外護理專業學生醫護英語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根據課程標準和全國醫護英語等級考試(Medical English Test System)的級別制定出具體的學習目標和計劃,根據自己英語水平制定考METS-1、METS-2、還是METS-3,所以在教授ESP課程初始,我們讓學生明確:根據課程標準,學習這門課程在聽、說、讀、寫、譯各個方面應該達到一個什么樣的要求,根據要求制定詳細的ESP總目標和短期目標以及相對應的計劃并遵照執行。

(2)指導學生有選擇性地學習ESP,合理利用學習資源。

有選擇地學習ESP是自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計劃,有效地選擇ESP學習內容,尋找合適的學習資源,并教授學生選材的方法和標準。比如,我們涉外護理專業所開設的醫護英語口語課,是以病人從出院到入院的順序為模塊,以護士在各個模塊中的典型任務設置的各種學習情境,內容如下:

1. Attendant 導醫

2. Registration 掛號

3. Waiting for Consultation & at the Cashier’s 候診和繳費

12. Mental Support 心理安慰

13. Nursing Dying Patients臨終病人護理

14. Discharge 出院

針對各個模塊中的護士典型任務,我們都有相對應的外籍人士錄制的工作視頻對話,這就是最好的學習資源。但是在一開始上這門課的時候,學生并不是很重視對視頻的模仿和學習,把重點都放到了對課本的詞匯和句型的學習上。對于他們來說,更容易接受一些文字的東西。這就是不會充分利用學習資源。針對這一點,我們做了適當引導,告訴他們工作視頻是“活”的教材,實用價值更高。此外,我們還鼓勵學生利用學校圖書館各類外語期刊、雜志去拓寬視野,增強外語閱讀能力。顯然,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便于學生獨立探索知識、發展技能,這一學習策略是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關鍵。

(3)指導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獨特的ESP學習方法、策略,并不斷調整

在ESP學習目標和內容確定之后,我們及時對學生的ESP學習策略的合理選用予以指導,以保障既定計劃的實施,如閱讀、聽力的技巧,課文的背誦及詞匯的記憶方法等。對于我們的ESP教學來說,記憶詞匯是學生感覺最頭疼的,很多學生看到醫護英語中那一串串長單詞就發愁,感到茫然無助,面對此種情況我們首先從宏觀上進行了指導,讓學生通過廣泛閱讀、建立多方面聯想、積極調動各種學習器官等方法去把握單詞,其次從微觀上再進行引導,比如從醫學專業術語的詞素、構詞法入手,給學生講解單詞的詞源和構詞特點,讓學生掌握專業詞匯的搭配規律,找出單詞的核心,將有共同核心的一組單詞放在一起學習, 就可以認識一群單詞,這樣使枯燥的醫學專業詞匯的學習更富有趣味,大大降低詞匯記憶的難度,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4) 加強學生的自我交際策略

自我交際策略是學習者在使用語言交際時,為保證交際渠道的暢通、保證信息的傳遞以及交際遇到困難時設法維持交際所采取的各種策略。根據ESP調查問卷,我們發現不到一半的學生能克服害羞和恐懼心理,課后主動和老師或同學進行ESP相關內容交流, 23%的學生在平常生活中經常以小組形式練習ESP對話。這一比例說明很多同學沒有認識到ESP學習中交流的重要性。我們知道,語言的學習不應是“learning by listening”,而應該是“learning by doing”。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ESP自主學習能力和參與能力,我們把教學的重點講解語言知識、語言理論和語言規律轉變為注重培養學生的ESP語言實踐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上來,加強學生對ESP的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尤其是加強學生聽和說的能力。在這一點上,我們在涉外護理專業的ESP教學中做了很大的改革,充分體現加強學生的自我交際策略這一理念,加大了學生聽和說的比例,讓學生多做實踐來提高自己的交際技巧。比如在“測量生命體征”(Taking Vital Signs)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我們依照護士工作任務,把它分為具體的四個學習任務,即測量體溫(Measuring Temperature),測脈搏(Feeling a Patient’s Pulse),測呼吸(Measuring Respiration)和量血壓(Taking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ressures)四個場景。這些場景都是護士工作流程中最基本工作項目。我們首先讓學生學會課文中的生詞、短語和句型;然后就對他們進行交際能力的訓練,讓他們看外籍人士錄制的測量生命體征的對話,之后進行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最后,教師又創設了相關的四個情境,讓學生帶上相關醫療器械進行實景操練。有時還讓學生把做的比較好的交流過程錄下來,讓大家一起進行模仿學習。通過這些 learning by doing 的實景訓練,激發了學生的ESP學習興趣,加強了學生對自我交際策略的認識。

(5)指導學生定期進行自我監控和評估

監控和評估自己ESP學習效果的能力是ESP學習的一項重要技能, 是ESP學習者必須獲有的學習策略,也是學生ESP自主學習意識的高度體現,在自主學習中尤為如此,ESP學習的整個過程需要學習者本人不斷地進行自我監控和評估,對自己的ESP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效果予以反思、評價,以主動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并不斷調整學習過程,進一步確立新的ESP學習目標。教學過程中,我們指導學生定期進行自我監控和評估,通過讓學生記學習日記、填寫調查問卷、參加訪談和討論等,對他們的ESP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和監控:如:“這個問題我是如何解決的?我這么做有何根據?效果如何?我有什么經驗教訓?”等。但并不是說每完成一個學習活動就必須進行反思,而是根據情況分階段進行反思,從而調整ESP學習策略。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向學生傳授有效的ESP學習策略,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把握學習方向,少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可以幫助他們發展自己的學習能力并為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當然,學習策略因人而異,因時因事而變,我們及時對學生的ESP學習策略的合理選用予以指導,根據學生情況、學習內容和學習環境來選擇合適的策略。總之,一方面,在課堂上我們整體講解ESP學習策略和技巧,使學生了解相對有效的ESP學習策略,掌握必要的ESP學習方法,每兩周后讓學生就ESP學習策略和技巧的使用進行交流;我們還讓學生用周記的形式進行自我評估,反思自己的ESP學習策略和學習過程。另一方面,我們弄清學生個人情況,協助他們制定出自己的目標和計劃,然后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討論等一系列手段來監控學生的ESP學習過程、學習策略的學習和運用。

一學期培訓完以后,我們又對學生進行了一項元認知策略(也就是自主能力)的問卷調查,以表格和折線圖的形式顯示出來。

通過該表我們得知:學生在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上,培訓后較培訓前均有了大幅提高。學生基本上可以做到經常制定學習計劃,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制定ESP學習策略。能夠了解自己在ESP學習中的進步和不足,在遇到困難時及時問老師和同學,也可以做到定期跟老師及同學交流相關ESP學習體會和經驗。

學習成績方面也有很大提高:

(1)本校期末考試成績

對我校2010級涉外護理專業1班((實驗班62人)進行策略培訓,2班(對照班57人)不予培訓。

培訓前兩班ESP成績如圖表所示:

培訓前兩班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培訓后兩班ESP成績如圖表所示:

培訓后兩班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從本研究結果看,期末考試成績表明,培訓后對照班平均分為62.5,實驗班為72.4,實驗班ESP平均成績好于對照班(P

(2) 全國METS考試成績

篇(9)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采用簡單隨機抽樣與方便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選擇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護生301人。其中一年級153人(50.8%),二年級148人(49.2%);年齡16~23歲。

2.研究工具

2.1自主學習準備度問卷(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 for Nursing Education)。該量表于2001年由Fisher[2]等人發表,評價是否具備自主學習所要求的態度和能力,本研究采用王偉[3]翻譯的版本,Cronbach's a系數為0.968,重測信度為0.944。量表共40個條目,由自我管理、熱愛學習、自我控制三個維度構成,均采用Likert五級評分法記分。其中,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維度得分越高,說明自主學習能力越強。

2.2 學習風格問卷。選擇美國心理學家 Kolb于1981年編制的學習風格量表(Kolb’s Learning Styles Inventory ,LSI),量表的重測信度值為 0.44-0.72,平均信度值達 0.58。本研究采用劉強,左天明等[4]修訂的 Kolb的學習風格調查表。修訂后量表保留了原量表的維度、題數、計分方法等。量表含有12個條目,每一問題都有四個選項,分別代表四種不同的學習風格即:具體經驗(Concrete Experiment,CE),反思觀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 ,RO),抽象概念(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 ,AC)及主動實踐(Active Experimentation ,AE)。這四種基本學習風格又分別組成兩個風格維度,即信息感知維度(AC-CE)與信息加工維度(AE-RO)。四種學習風格構成四個區域,每一區域代表一種風格類型分別為順應型、發散型、集中型、同化型。

取得知情同意后于2013年9月由研究者擔任主試,對所有對象進行問卷調查,采用統一指導語,統一發放問卷,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312份,全部回收,剔除無效問卷11份,有效問卷301份,有效回收率96.5%。

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基本資料用百分比描述,不同年級護生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測評結果用( ±S)表示。

二、結果

1.護生自主學習準備度問卷得分情況

由于護生自主學習準備度量表各維度的條目數不同,為使各維度得分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得分指標進行評價。得分指標= (各維度總均分/各維度總分)×100%。由表1可見,一年級自我管理得分指標最低、熱愛學習得分指標最高,二年級自我管理得分指標最低、自我控制得分指標最高。兩個年級比較自主學習準備度總分與熱愛學習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護生學習風格問卷得分情況

2.1 護生學習風格分布情況。由表2可知,護生學習風格以同化型為主,后依次為集中型、順應型、發散型。一年級護生學習風格以同化型為主,后依次為集中型、發散型、順應型;二年級護生學習風格以同化型、順應型為主,其次為發散型和集中型。

2.2 護生學習風格問卷得分。由表3可知,兩個年級護生學習風格僅在反思觀察與信息加工維度(AE-RO維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討論

1.高職院校護生自主學習特點分析

由表1可見,一年級學生熱愛學習維度得分最高,二年級學生自我控制維度得分最高,兩個年級學生自我管理維度得分均最低。這表明護生有自主學習的需求,對自主學習的主觀態度較好,渴望接受新知識,能夠接受挑戰。二年級學生與一年級學生相比自控能力有了一定提高,能夠較好為自己制定目標,行事有自己的準則;但兩個年級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都較差,不能有計劃地安排、組織學習時間,選擇合適的方法系統學習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與王偉[3]、楊玉杰[5]的調查研究一致。這可能高職院校護生入學成績較低,本身沒有養成良好自控能力和學習習慣有一定關系。而高職護理專業學制較本科少一年,需要掌握的護理知識量也不盡相同,這更加要求高職院校護生能合理規劃課程學習,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充分利用有效的學習時間。因此還需要加強其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2.高職院校護生學習風格的特征

護生學習風格以同化型為主,后依次為集中型、順應型、發散型。與陶幸娟[6]等的研究結果有部分不同(其研究認為同化型>發散型>順應型>集中型),與國外研究結果也不同[7-8](國外研究表明護理專業護生多為順應型)。

篇(10)

2012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實習的98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均為本科學制4年,男生7名,女生91名,年齡22~25歲,平均(23.45±1.72)歲。在校成績63~91分,平均(71±3.46)分,實習時間11個月。其中,2012年7月~2013年6月46名實習護生為對照組,2013年7月~2014年6月52名實習護生為實驗組。兩組年齡、性別、在校成績、實習時間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帶教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帶教的模式;實驗組采用全程雙導師制帶教模式,建立了雙導師制教學管理組,由護理部主任和科教科副科長分別擔任正、副組長,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手術室等科室護士長為成員。明確制定導師人選標準,規范導師職責及教學任務。各科的教學管理工作由臨床科室護士長負責。

1.2.2導師的選定

臨床專科導師需從護理工作五年以上,護師以上的報名者中選取,亦可由科室護士長推薦,必須具有責任心、臨床經驗豐富、教學意識強的人員擔任本科臨床專科導師。全程導師的選定,引入競爭在全院范圍內公開競聘機制,擇優63名帶教老師為全程帶教導師。科教科于2013年3月~6月組織臨床專科老師及63名全程帶教導師進行為期12學時的帶教培訓,合理利用業余時間,強化導師理論知識,同時進行護理技能操作訓練,不僅可以加強導師的操作水平,還可以平衡導師之間的個體差異。聘請院外專家對全程帶教導師教學心理學、教學技巧進行專題培訓。

1.2.3實習周期安排

根據醫學院校的實習要求制定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學習計劃,崗前培訓。(1)實習前科教科組織護生進行為期1周的崗前培訓,幫助護生明確實習期間醫院及學校的相關規定。(2)初期實習階段是實習開始后的前四周,主要是征求護生對專科全程導師選擇意向,以便科教科作適當調配。讓護生與全程導師建立溝通橋梁,并在學習中盡快適應醫院科室環境,著重培養護生建立護理專業的職業素質及情感,同時掌握臨床基本的護理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3)中期實習階段。在各科室輪轉學習,整個過程需要專科導師和全程導師共同監督,帶教過程中,需要著重培養護生在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發現自身的問題的能力,并給予解決。(4)末期實習階段。臨床實習使護生對工作流程、周圍環境比較熟悉,隨著經驗的積累,護生的工作和處事能力也相應提高,為走上護理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兩位導師共同輔導護生完成畢業論文的立題及撰寫。

1.3評價標準

采用自行設計導師對護生評價表、護生對導師評價表,實施雙向評價。護生評價包括職業道德、勞動紀律、護士禮儀、工作態度、心理素質、溝通能力、書寫能力、操作能力、基礎理論、專科理論,共10項,每項為10分,滿分100分,80分以上為優秀,70~79分為良好,60~69分為一般。護生對醫院教學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形式,內容包括帶教管理、重視帶教、帶教意識、帶教水平、帶教計劃、帶教方法、操作正規、關心學生、教學活動、指導書寫,每項為10分,滿分100分,80分以上為優秀,70~79分為良好,60~69分為一般。以不記名填寫方式,在護生實習結束前發放帶教工作滿意度評價表,填寫完成后當場回收問卷。共發放問卷98份,回收問卷98份,有效回收率100%。同時,在兩組護生實習結束后均進行畢業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調查。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2.1實習階段實施全程雙導師制

對護生的綜合素質的影響,實驗組實施全程雙導師制,可以明顯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P<0.05)。護生大多是80后、90后,在家是獨生子女,壓力承受力差。對自身情緒控制能力較弱,缺乏信心。進入實習階段,面臨就業壓力,更存在職業道德以及法律意識缺乏等情況。全程雙導師制在這一特殊時期成為護生的家長,經過定期多形式、多渠道溝通,增加導師與護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著重針對每一位護生解決其存在的實際困難,將帶教工作與生活問題細化到每個具體的點位上,克服了傳統帶教老師只負責操作指導,彌補對護生管理工作部分的不足,以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最終目的。

2.2實習階段實施全程雙導師制

后對護生的專業技能成績的影響實驗組護生專業基礎理論、實際操作等有明顯的提高(P<0.05)。表明帶教老師的全程監督,可以統一明確帶教標準,護生在實習中的不同階段均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減少護生的惰性,能在反復的學習中提高理論和操作能力。導師全程參與教學,加深師生關系,推動帶教老師的積極性。

2.3全程雙導師制

臨床帶教模式增強帶教老師責任感和提高帶教水平實施全程雙導師制對護生進行臨床帶教工作,經過選拔、培訓、準入等標準所選出的優秀帶教導師所組成的教師隊伍,結構水平較均勻穩定、具有較強的教學意識、教學技能平穩熟練,且導師每年全程只導教1名護生,沒有過多的帶教壓力,帶教質量有保證,能在帶教工作與本職工作中找到平衡點,認真出色的完成帶教工作。實行全程雙導師制帶教模式,不僅在模式上新穎,促進師生溝通理解,關系更加融洽,教學氛圍輕松活躍,同時醫院給予帶教科室、全程帶教導師相應待遇,雖然待遇不是很高,但對帶教導師價值的肯定,有利于促進導師的積極性。這種雙對一的導師制使師生關系十分明確,護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問題后有明確尋求幫助的方向。導師方面,更多的情感溝通中也會自主的為自己所負責的護生付出更多心血,在彼此的密切接觸中,切實做到言傳身教,提高實習效果。

上一篇: 優秀支部書記事跡材料 下一篇: 初中數學教案設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动态精品视频 | 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国产丝瓜 |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激情麻豆 | 亚洲欧美日韩日产在线首页 | 最新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