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信息技術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8 14:50: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四年級信息技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四年級信息技術總結

篇(1)

四年級信息技術下冊教學計劃1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計劃針對四年級,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對指法,文本編輯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每一學期信息技術課時比較少,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后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練習,課后就沒有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易生疏;

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信息技術課并不像語文、數學那么枯燥、單調。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并不是學習,而是打游戲。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是使用新編版:四年級下冊,內容是全新的。內容全部都是PowerPoint可見PowerPoint是這學期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

知識點:基本的操作和操作的技巧

重難點:基本操作

三、指導思想:

根據上級下發的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教學目標: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初步學會用PowerPoint。

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5、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6、做一個作品。

五、教學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入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學進度具體安排如下表

第一課 我家住在大海邊

第二課 海洋之星的自我介紹

第三課 多姿多彩的自我介紹

第四課 甜蜜的全家福

第五課 給全家福排排隊

第六課 給全家福披上彩衣

第七課 啤酒花開

第八課 多彩的節日

第九課 我們一起來跳舞

第十課 直播青島

十一課 看我七十二變

十二課 海洋之星預選賽

十三課 連線海洋之星

十四課 回溯一線牽

十五課 海洋之星總決賽

十六課 濤濤的禮物

四年級信息技術下冊教學計劃2一、本班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

2、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四年級學生對學習計算機已有一定基礎,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還比較理想,但大部分學生在計算機的應用方面還欠狹窄,對于windows系統的基本操作還不夠熟練或者不規范,少部分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的習慣還沒有形成,學生的基礎知識還有待繼續加強。

3、學生的學習態度。

興趣是學生的老師,學生對于計算機的知識還是很有興趣的,所以能夠自覺主動的去探索知識,教師在課堂上把知識點講授后,學生通過上機操作鞏固所學知識,以達到掌握新知識的目的。

4、班中優生情況。

年級中有一部分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很扎實,對于windows的基本操作比較熟練,所以接受新知識的速度也比較快,這部分學生可以起到“小老師”的作用,在上機操作中可以幫助指導其他的同學,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5、班中后進生情況。

年級中有一部分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比較差,主要是由于上課愛講話,不認真聽課所致,這部分學生同時也會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所以對于這部分學生要耐心引導,以達到改掉不良習慣的目的。

二、本學科教材分析

本學期采用的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四年級上冊,主要是“畫圖”軟件的學習。包括以下內容:第一課走進電腦畫室,讓學生認識“畫圖”軟件,掌握基本的操作;第二~第八課主要是通過畫不同的圖畫來學習畫圖軟件中各種畫圖工具及菜單命令的使用;第九~第十課是學生創作,學生可以利用掌握的畫圖工具自由創作,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畫圖”軟件,熟悉“畫圖”軟件界面,掌握各種畫圖工具的使用,能夠利用所掌握的工具自主創作。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計算機的演示操作,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以及關心社會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

3、質量目標: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認真學習其他學科以及本學科其他優秀老師的經驗,進一步落實具體措施,面向全體學生,打好課堂教學主陣地,抓好中上生,促進后進生提高,使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本學期教學措施。

教學中以教學大綱為綱,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在開學初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首先認真備課,明確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探索、研究疑難問題及有關微機實踐。分析學生情況,學要求,做到每課必備,寫好教案。

其次認真上課,以啟發式教學為原則,以操作訓練來強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精講多練,前后連接,板書規范清楚,教態親切、自然,采用多種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及時總結,做好教學后記。

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通過探討學習,總結得失,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年級信息技術下冊教學計劃3一、情況分析

1、信息技術狀況

信息技術裝備的改善,促進了我校信息技術教學水平的提高,目前除低年級沒有開設信息技術課外,中高年級已按要求開足開齊。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發展史、計算機的基本組成、計算機的各部分設備名稱、計算機的應用及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已經學會了如何開關機,認識了鍵盤,并學會了正確的鍵盤操作姿勢和操作方法,知道了部分特殊鍵的作用,部分學生還學會了用拼音輸入法輸入漢字,練習畫畫。除此以外,所有學生都接受了計算機上機實習規則、計算機機房的清潔維護等教育,都對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使我校信息技術課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現特擬定信息技術課學科教學實施計劃。

2、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情: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都非常喜歡計算機,同時對計算機充滿了無知和好奇。我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加強四、四年級學生的教學管理,根據他們好動,不喜歡受約束的特點,多安排實踐性的學習內容。比如課堂學習以游戲、活動為主,盡量將理論學習的時間壓縮在20分鐘以內。四年級學生要給他們規范的學習方式,用建構主義原理幫助他們建立關于計算機的系統知識,提倡他們運用信息技術于其他學科學習中,均衡地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二、教學總目標:

1、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3、學會利用IE瀏覽器上網查找資料包括音樂、圖片,并整理成庫,學會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簡單的文檔。

4、能夠在他人在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軟件,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學會初步的文字輸入方法,逐步提高文字的輸入速度。

三、實施計劃的措施:

1、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教學時采用放教學錄相,

通過演示計算機應用軟件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知識。

3、傳授知識時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趣”字、突出一個“活”字、落實一個“學”字(為學生服務);

教學過程突出一個“難”字(找準知能點、難點及關鍵)、落實一個“行”字(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認知能力訓練);鞏固知能突出一個“實”字(雙基訓練應落到實處)、落實一個“促”字(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創新實踐)。

4、加強教師業務知識和上機能力的培訓

四、具體內容安排:

四年級主要學習內容:了解信息和信息處理工具,利用IE瀏覽器上網查找資料包括音樂、圖片,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學會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簡單的文檔,中文版Win98基本操作。

點: 利用IE瀏覽器上網查找資料包括音樂、圖片,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學會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簡單的文檔

點:  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學會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簡單的文檔

四年級信息技術下冊教學計劃4一、本年級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將繼續承擔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下冊的教學任務。經過上學期的管理,本年級的學生已基本明確了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流程,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

2、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四年級學生對學習計算機已有一定基礎,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還比較理想,但大部分學生在計算機的應用方面還欠狹窄,對于windows系統的基本操作還不夠熟練或者不規范,少部分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的習慣還沒有形成,學生的基礎知識還有待繼續加強。

3、學生的學習態度。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計算機的知識還是很有興趣的,所以能夠自覺主動的去探索知識,教師在課堂上把知識點講授后,學生通過上機操作鞏固所學知識,以達到掌握新知識的目的。

4、班中優生情況。

年級中有一部分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很扎實,對于windows的基本操作比較熟練,所以接受新知識的速度也比較快,這部分學生可以起到“小老師”的作用,在上機操作中可以幫助指導其他的同學,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5、班中待優生情況。

年級中有一部分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比較差,主要是由于上課愛講話,不認真聽課所致,這部分學生同時也會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所以對于這部分學生要耐心引導,以達到改掉不良習慣的目的。

二、本學科教材分析

本學期采用的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四年級下冊,主要是“windows”的學習。這部分內容實用性非常強。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windows”,能夠利用所掌握的工具自主創作。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計算機的演示操作,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以及關心社會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

3、質量目標: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認真學習其他學科以及本學科其他優秀老師的經驗,進一步落實具體措施,面向全體學生,打好課堂教學主陣地,抓好中上生,促進后進生提高,使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本學期教學措施。

教學中以教學大綱為綱,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在開學初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首先認真備課,明確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探索、研究疑難問題

及有關微機實踐。分析學生情況,學要求,做到每課必備,寫好教案。

其次認真上課,以啟發式教學為原則,以操作訓練來強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精講多練,前后連接,板書規范清楚,教態親切、自然,采用多種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及時總結,做好教學后記。

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通過探討學習,總結得失,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五、教學進度

周次

內容

第一周

第1課建立班級課程表

第二周

第2課編輯班級課程表

第三周

第3課美化班級課程表

第四周

第4課完善班級課程表

第五周

第1單元單元小結

第六周

第5課春季郊游邀交友

第七周

第6課聊聊春游定方案

第八周

第7課精彩瞬間群共享

第九周

第8課分享見聞用郵件

第十周

第2單元單元小結

第十一周

第9課小小蝸牛跑得快

第十二周

第10課小貓拜訪好朋友

第十三周

第11課小狗參觀貓咪屋

第十四周

第12課魚兒水中自在游

第十五周

第13課海龜魚兒水中戲

第十六周

第14課小小鼴鼠鉆地道

四年級信息技術下冊教學計劃5一、學生基本情況

在三年級和四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基礎上,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計算機的基礎性的操作技能,但是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參差不齊,這對學不利,因此在教學中應遵循“因材施教”原則,設計與各種層次學生相適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另外由于教學設備不足,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得不到充分保證,可能會影響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共有16課,分別是:認識word、word的視圖與格式菜單、輸入文章、插入符號、插入藝術字、編輯藝術字、插入剪貼畫、文章的修改、文章的刪除和移動、文字的對齊、文字的美化、插入來自文件的圖片和文章、插入文本框、用word制作課表等、日歷的制作、制作電子小板報、作品展示與評價。主要是文字處理方面的內容。

2、教材特點。

(1)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不強求掌握知識與操作技能; (2)以活動為重心,通過活動,體驗、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3)活動過程是學生嘗試、實踐的動手過程;

(4)動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突出學生自主探究; (5)以學科整合為平臺,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探究其他學科學習;(6)充分體現新課改精神。

三、教學目標

1、了解漢字的演變歷史,印刷技術的發展;了解漢字的編碼及輸入法;

2、認識幾種輸入輸出設備;

3、了解常用的字處理軟件及字處理軟件的發展過程;

4、通過瀏覽字處理軟件的電子作品,感受字處理軟件的制作魅力。

5、掌握打開Word文檔的方法,并且會統計文檔字數。

會在Word軟件中改變顯示比例。

6、掌握啟動和退出Word的方法;

了解Word窗口的組成;學會顯示和隱藏工具欄;學會在Word中輸入文字。

7、掌握在Word中修飾文字,美化文檔的方法。

8、掌握在Word中插入表格、繪制表格的方法。

9、掌握在Word中插入圖片,調整圖片的方法,能編輯圖文并茂的文檔。

10、學習設置頁面的方法,能自主完成或是在同學的幫助下制作精美的電子文檔,版面設計合理、美觀。

11、在計算機操作中注意正確方法的指導,養成正確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12、拓寬知識面,拓展視野,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濃厚興趣。

13、形成現階段學生應知的信息技術理念,樹立學好信息技術、用好信息技術的信心。

14、培養學生與人合作、自主探究思考、勇于動手、善于交流的能力。

15、進行愛護公共機房設備的品德教育。

四、教學措施

1、任務驅動思想。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的“任務”為主。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任務驅動教學策略對主體性教學,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創造性能力具有積極性作用。

2、課程整合思想。

(1)與相鄰學科的課程整合。 (2)與德育整合。

3、趣味性思想。

(1)語言的趣味化。 (2)內容趣味化。

4、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篇(2)

1. 電子教室系統缺乏互動性

教師在使用電子教室系統時,經常會遇到難題。當教師布置了一個教學任務后,需要學生完成任務并交流、評價任務完成情況時,教師只能讓學生把作業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夾,然后統一收取作品,學生難以看到其他同學的作業,難以通過比較、分析、交流等方式學習他人的優點、發現自己的缺點、改進自己的作品。

2. FTP、電子教室系統難以滿足教學的需求

有的教師嘗試使用FTP解決上文所指出的問題。學生使用FTP上傳作品到指定目錄,由于每個學生都能訪問該目錄,未完成作品的學生也可以抄襲別人已經完成的作品,不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同時,上傳作品后,雖然師生都能看到作品,卻無法即時地對作品進行分析、評價,只能等待所有學生上傳完成后,才能集中地點評、分析、交流,難以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3. 教師自行組建學習網站工作量大、維護成本高

有的教師利用ASP編寫動態網站,能較好地解決上文指出的問題。這種解決方案對教師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而且工作量大。如果由專門公司組建學習網站,往往需要較高的開發和維護費用,難以在各所學校大范圍推廣。

二、利用Moodle平臺有利于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和水平

Moodle教學管理平臺易于安裝、維護,系統穩定、功能強大,使用方法簡單、直觀,非常適合小學教師使用。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比較容易學會Moodle的使用方法,三、四年級學生也能比較熟練地使用Moodle登錄、上傳作業、交流、評價,一般只需要一兩個課時即可以完成操作方法入門教學。

學生在剛剛使用Moodle時,每次提交作品后總是習慣性地舉手向老師報告,教師通過Moodle強大的監控功能,及時表揚已提交作品的學生,很多學生都十分驚訝。經過教師解釋后,學生才明白網絡提交作品與平時是不同的,直觀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巨大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Moodle的監控功能很強大,教師可以實時了解每個學生提交作品的情況,可以及時發現學習學困生,組織學優生當“小老師”幫扶學困生,使教師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三、利用Moodle平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與策略

以四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以“畫圖”工具的教學為例,探討利用Moodle平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與策略。四年級有三個班,三個班級都是四年級開設信息課,其中有兩個班采用Moodle輔助教學。

采用Moodle平臺輔助教學的班級,學生們完成任務后,把作品上傳到數據庫里,教師及時展示優秀作品,引導學生添加評論。提交了作品的學生可以立刻看到其他同學的作品、評語,可以給別人的作品評分。在評價別人作品時,學生的元認知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學生從剛開始不會評分,亂評分,到后來學會客觀地評價別人和自己的作品。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共同推動課堂有機地生成,學生的探究能力逐步提高。

篇(3)

【中圖分類號】G623.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3-169-02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或者營造一種信息技術環境,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二、研究綜述

經文獻研究和分析,發現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具有區別于傳統學科的計劃性、目的性、經驗性、活動性等特點,課程內容比較獨立,課程的學習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研究目標

以建構主義理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團體動力學理論為基礎,結合我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課程特點,進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學流程設計和教學資源設計,并將之應用于教學實踐,進而提煉出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實施過程和方法,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設計提出參考和借鑒的意見,豐富我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內容。

四、研究內容

(1)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學流程設計;

(2)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實施及實施效果。

六、研究問題

經相關文獻研究和前期調查,結合相關教學實踐,確定本研究的主要問題為:

(1)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流程應包含哪些內容?

(2)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七、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問卷(量表)調查法、準實驗研究法。

八、基于信息技術的體驗式教學流程設計

(1)啟動體驗階段(情境資源)

該階段是課程的導入環節,通過網絡資源、動畫、視頻、圖片等信息化資源創設相應的主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該階段所創設的情境應具有真實性(生活性)、典型性、情感性、學科性、問題性,心理健康活動課注重通過活動的展開,讓學生從中得到體驗、分享和感悟,更側重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層面。

(2)激活體驗階段(認知工具、資源庫)

該階段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設計好的問題,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通過問題引入課題的學習,問題的設計應具有針對性、新穎性、廣泛性、啟發性和開放性。

(3)升華體驗階段(網絡交流工具)

這是一個交流感悟到階段,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該階段可通過網絡的交流平臺進行組內交流、組間交流、師生交流等,也可以通過制作相關的PPT課件進行展示交流。

(4)踐行體驗階段(信息技術制作工具)

該階段主要進行課題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反思,通過交流感悟,總結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真正體驗和感受,同時教師在這一階段通過概念圖形式展現本次課的學習內容,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展現知識點,加深理論知識的學習。

該教學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通過視頻動畫、圖片等信息化資源創設或提供問題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2)提供待解決的問題,確定學習目標,所提出的問題一定是富有趣味性的或者是學生感興趣的,同時也要使學習者對此問題有迷惑感和不確定感,以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好奇心。

(3)學生自主學習或小組協作學習,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運用網絡交流工具進行討論,需要教師給予提示和指導,但教師不明示方法。

(4)學以致用,制作形式多樣的作品,進行總結結論,解決問題。

九、體驗式教學流程應用及應用效果分析

本次實驗對象為佛山市順德區云路小學四年級兩個班的學生。選取四年(3)班作為實驗班,全班有46名學生;選取四年(1)班為對照班,全班有46名學生。選擇小學四年級上冊《心理健康教育讀本》中的一個主題內容《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教學,并分解為三個子主題,分別是《我有一個好習慣》、《學習真有趣》和《做時間的主人》,共為三次課,一共6課時,四年(1)班和四年(3)班的授課教師為同一人,在全年級6個班中,四(1)班和四(3)班都是平行班。

實驗對象為四年級兩個班的學生,他們的基礎水平相仿;為了檢驗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心理素質水平,本實驗前測采用陳永勝主持編制的《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MHRSP)(本量表是全國教育科學“八五”規劃重點課題《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為測量工具,MHRSP共有八個分量表,每10個項目組成一個分量表。這8個分量表分別是:學習障礙(A)、情緒障礙(B)、性格缺陷(C)、社會適應障礙(D)、品德缺陷(E)、不良習慣(F)、行為障礙(G)、特種障礙(H)。

MHRSP分家長評定和班主任評定兩種形式,本研究采用的是家長評定的量表。采取三級記分制:選擇“沒有”計0分;選擇“偶爾”計1分;選擇“經常”計2分。若一個量表的合計分數達到10分或10分以上,一般可以認為存在該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進行心理輔導。

本研究所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Z檢驗法,獨立樣本的兩個平均數之差Z值計算公式。

其中,X1、X2是樣本1,樣本2的平均數;S1、S2是樣本1,樣本2的標準差;n1、n2是樣本1、樣本2的容量。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心理素質水平前測比較見下表:

對于數據的分析做了如下處理,順德區云路小學四(1)班原有學生數46人,回收后的問卷無無效問卷,因此1班共有46份有效問卷。順德區云路小學四(3)班原有學生數46人,回收后的問卷無無效問卷,因此3班的有效問卷數為46。

從表4-1中可以看出,性格缺陷和行為障礙兩個項目具有顯著性差異,其他6個項目的兩組方差沒有顯著性差異,因此從總體上而言,順德區云路小學四(1)班學生和四(3)班學生在心理素質上無顯著差異。

同時,為了了解學生以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基本情況,筆者進行問卷設計,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實驗前測,在實驗班中投放46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46份,在對照班中投放46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46份,收集數據統計見下表:

在對比實驗研究結束后,研究者再次用陳永勝編制的《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家長用)中的分量表1—學習障礙量表對順德區云路小學四(1)班和四(3)班學生進行后測。采用Z檢驗的計算方式進行進行對比。

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心理健康素質水平實驗后測比較如下表所示: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心理素質水平后測數據

十、研究結論

針對本研究提出的兩大研究問題,經過研究和實踐得到以下研究結論:

(1)總結和設計了基于信息技術的體驗式教學流程。

(2)通過實踐檢驗,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學比傳統的教學更能體現學生主體性,更能促進學習者的心理品質的培養和學習者的學習等。

[ 參 考 文 獻 ] 

[1]史慧穎,張慶林,范豐慧.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學:問題與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06,04:56-59. 

[2]張英.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 

[3]王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現狀與改進對策[J].教育探索,2008,02:122-123. 

篇(4)

語文學科作為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課程,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的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面對小學生自身所特有的個性,把信息技術這一新興的教學輔助手段與語文課程教學相結合,這樣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小學生理解語文抽象的語言知識,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逐漸的進入信息化的時代,把這種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教授相結合,能更有利于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從而保證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中,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生大部分還處于兒童時期,對于新鮮的事物都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教師通過利用信息技術這一新興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很快的進入語文知識的學習當中,激發學生強力的求知欲,這是教師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環節。

其次,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可以使得教學難點、重點變得簡單化、形象化。小學階段,學生的智力方面還沒有發展完全,對于理解較難的抽象知識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但是通過信息技術這一教學手段,教師就可以把抽象的語文知識變得生活化,有利于克服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從而利于學生對于語文知識重點、難點的理解。

再有,信息技術的形式包括很多種,例如,光盤、磁帶、教學軟件等等。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多形式的信息技術作為語文教學的輔助工具,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小學語文的教學,一般是基礎語文知識的講授,大多是認識漢字,以及其中的讀音,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使得學生把所學生字、生詞錄下來,從中學生自己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會使得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這一知識內容。

最后,信息技術的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更能拉近師生彼此的距離。信息技術這一教學手段,可以通過網絡這一特殊的形式,把握學生所關注的問題,使得教師更加了解學生,這樣必然有利于師生之間心與心的溝通,從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語文知識的講授,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現

(一)渲染課堂氣氛,利于情感提升

小學生的語文教育,應把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與情感教育相結合。學生與教師在情感上達到共鳴,更利于小學語文知識的講授。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本中,在學習白居易的《憶江南》這首古詩時,學生很可能沒有辦法理解作者當時的感情,“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究竟是怎樣的江南美景吸引大詩人白居易停住了腳步,留下來關注。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圖片和音樂,從而對學生有了視覺與聽覺的沖擊,這樣使得學生更能體會白居易當時的感情。學生從內心深處感情的流露,才能使得學生感情的升華,這樣不僅利于教師語文課堂知識的講授,同時提高了學生情感思維能力。

(二)創設情境,利于形象思維培養

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得語文抽象的語言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這樣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更能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本中,一課叫做“桂林山水”,這一個描述自然景觀的課文,對于沒有親自去游玩過的小學生來說,很難理解課文中所描述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尋找一段有關桂林山水的視頻在課堂上用多媒體展示出來,這樣就可以使得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書本中的內容,不僅使得書中的內容更加的容易理解,而且利于學生在此基礎上再創造,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

(三)動畫展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仍然處于感性認識的基礎階段,對于語言知識的學習,更傾向于具體的感知。教師在語文的課堂上,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枯燥的語文課文變得生動、有趣。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本中《小英雄雨來》一課,相對于小學生來說,課文可能有些偏長,不利于整體內容的閱讀,教師可以尋找相關的視頻,通過多媒體把此片段展示出來,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生動的圖像去理解這一課主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此課文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深切的體會到課本中所要表達的主旨內容,與此同時,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利于實現學生認知與情感的有機結合。

三、總結語

隨著國家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全面素質教育的貫徹,小學教育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初始階段,更是打好學習基礎的時期。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特有的優勢,將其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把抽象的語文知識變得直觀、生動,從而利于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保證語文教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雙明.讓語文課堂精彩紛呈——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教改聚焦[J].2012(12)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縣教育局信息化工程規劃為總體目標,以學校工作計劃為依據,以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為指導,以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為著力點,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根本宗旨,探索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新教學思路,使我校走在運用現代代教育技術的前列。

    二、主要工作:

    1、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研究工作。

    (1)在全校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中開展“用電教,上好課”的活動。縣教育局提出了具體要求:30歲以下的教師及市骨干教師在今年底前要會熟練的操作電腦,要會自己制作課件;30-40歲的教師要會熟練的操作電腦,會利用各種媒體進行教學,會電子備課,會上網搜索資源。40歲以上的教師要使用電腦,會使用WPS或WORD進行打字,會上網瀏覽,查閱資料。根據這一要求,上學期,我們對全校教師分層次進行了信息技術的培訓,35周歲下的青年教師學會了制作多媒體課件,這學期要鞏固這一成果, 挑選一部分制作能力強的教師再次集中培訓,使之成為學校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中堅力量,同時在青年教師的評課活動中要求參賽教師必須使用多媒體課件,提倡自己上課用的課件自己做,在評課的同時進行多媒體課件的評比。

    (2)加強多媒體課件制作的研究。多媒體課件是現代教育技術的產物,它能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展示出豐富多彩的圖片、聲音、動畫,達到普通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在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尤其是網絡環境下教學研究的興起,它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往往代表了一個學校現代化教育的水平。為此,我們在青年教師中挑選制作課件能力強的教師組成多媒體課件制作研究小組,每周定期活動,交流制作心得,在提供外出學習機會的同時,適時請進高水平的師資進行指導,重點研究網絡環境下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活動定時、定點開展,做到有計劃、有過程、有記錄、有總結。爭取在今年的連云港市課件課比中獲得好成績。

    (3)做好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的督促工作,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知識的學習,密切注意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方向,搜集和課題有關的研究資料,為課題組出謀劃策,督促課題組適時推出階段性匯報。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教室的功能,探討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結合,培養新世紀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同時多與縣、市專家聯系,爭取獲得指導,活動做到有計劃、有過程、有記錄、有總結,為實驗的中期評估做好準備。

    (4)在做好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的同時,鼓勵老師們將平時研究積累的心得體會上升為理論,撰寫成論文。35周歲下的青年教師每人學期結束上交一份,并聘請專家進行講評,指導,指出最新的研究方向。

    (5)加強信息技術課的研究工作。在未來的一、兩年內,信息技術的考試將排入到小學生畢業考試中去,因此加強信息技術的教研工作勢在必行,必需加強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2、加強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管理工作

    (1)為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提供好基礎,這學期繼續投入,做到上課學生人手一臺計算機,同時重新配備一個50座的多媒體機房,集計算機教學、學科網絡環境下教學和語音教學為一體。

    (2)嚴格執行學校有關電教硬軟件的各項制度,新購置的硬軟件繼續登記上冊,嚴格執行電教儀器的借還制度,責任到人,充分保證電教儀器的使用率。

    (3)繼續強化電教意識,堅持“三機一幕”進課堂,并嚴格執行《厲莊小學電教設備的使用制度》,定期檢查《電教儀器使用記錄》,促使教師自覺地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確保全校學科電教覆蓋率100%,上課率達40%,以提高教師使用電教手段的技能和課堂教學質量。 共2頁,當前第1頁1

    (4)充分利用電教代辦費,逐步增加軟件的投入,努力提高電教軟件的數量與質量。除繼續向縣教研室征訂各類投影片、錄音帶、錄相帶及多媒體光盤外,還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自制更符合實際教學需要的投影片,錄相帶、多媒體課件等。

    3、繼續做好學校網頁的開發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校網頁不僅是學校宣傳陣地,更是學校現代化教學的一個重要課堂,也是學校現代化教學水平的標志。為此,我們將投入精力著力開發校園網頁的功能,充實網頁內容,拓展現代化教學的模式,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全方位的宣傳學校教育教學成績。

    4、認真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

    (1) 計算機現在是很多學生的最愛,這學期繼續配備優秀師資,開展興趣小組活動,指導學生進行計算機繪畫、制作班級網頁,爭取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

    (2)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適時舉行年級為單位的學科知識競賽,擬在四年級進行計算機繪畫比賽,五年級進行計算機漢字輸入比賽,六年級時行利用PowerPoint制作小報的比賽,為學生們提供展示能力的舞臺。

    三、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電教工作計劃,發放各類電教硬軟件。

    2、發放教師電教使用記錄。

    3、各課題組制定學期活動方案

     十月份:     

    1、五年級進行計算機漢字輸入比賽。

    2、多媒體課件制作研究小組正常開展活動。

    3、組織信息技術課教師參加市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論文評比。

   十一月份: 

    1、四年級進行計算機繪畫比賽。

    2、參加連云港市課件制作評選。

   十二月份:  

    1、聘請電教專家來我校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論文講座。

    2、六年級時行利用PowerPoint制作小報的比賽。

    一月份:  

篇(6)

1、研究性學習的計劃:

初步確定本學期開學初在3至6年級研究性學習的領域進行系統培訓,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有:查找資料、實驗法、訪問法、問卷法、觀察法。對以上這些方法進行詳細的講解與訓練讓學生掌握其方法,便于學生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合理運用。

查找資料:(舉例收集古今中外和身邊的關于孝子的故事。)

查找資料法一般需要經過5個步驟:一是課題分析;二是資料主題分析;三是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四是資料的閱讀與摘錄;五是資料的提煉與闡述。

三、四年級需達成的目標:了解查找資料的方法和途徑,(圖書、期刊、報紙、電子出版物等)學會運用各種途徑正確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并把自己查找到的資料簡單的記錄下來。中年級學生學會掌握資料的收集與整理、閱讀與摘錄就可以了,課題的分析和資料主題的分析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完成。

五、六年級需達成的目標:掌握查找資料的方法和途徑,準確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并對資料進行篩選、整理、總結。學會使用打印機,知道哪些資料是自己所需要的,把資料整理成自己的語言,并熟悉自己查找的資料,杜絕在匯報過程中拿起沒有進行處理直接讀。高年級的學生需大概了解以上五個步驟并能簡單的將五個步驟全部操作下來。

實驗法:(舉例:污水危害對魚類生長的影響研究。在專門綜合實踐教室中進行實驗。)

開展實驗研究一般要分為五個步驟:1、實驗設計;2、實驗準備;3、實驗觀察與記錄;4、實驗結果分析;5、完成實驗報告。

三、四年級學生需達成的目標: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實驗設計、了解實驗的步驟、實驗時對實驗得到的數據進行記錄,會對一些簡單的實驗進行結果分析。

五、六年級學生需達成的目標:對要做的實驗進行設計,自己操作實驗做好實驗的觀察和記錄發現在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實驗的結果和自己的猜測進行對比和分析,完成自己設計好的實驗報告。

實驗名稱

實驗起止日期

年月日至年月日

實驗地點

記錄時間

實驗觀察記載

記錄人

觀察法:(舉例:觀察一年四季夜間天空的變化情況;觀察城市河道在不同季節的情況;觀察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觀察校園中學生課間的活動情況;觀察教師課堂教學受學生歡迎度的信息等。)

觀察研究法一般有4個主要步驟:1、制定觀察計劃2、實施觀察測量3、分析觀察記錄4、得出觀察結論

例如:日照對植物開花的影響研究

《日照對植物開花的影響研究》觀察計劃

觀察目的:了解日照對植物開花的影響。重點區分短日照植物與長日照植物受日照影響所產生的不同結果,并發現同類植物由于日照不同而導致的不同結果等。

觀察對象:夏季選擇天仙子;秋季選擇。

觀察地點:學校或附近的花圃。

觀察步驟:

①夏天,在接近天仙子開花的時節,在花圃里支一把小傘,每日下午定時遮陰3小時,觀察其與未遮陰的天仙子哪個開花更早。

②秋天,在接近開花的時節,在花圃里支一把厚布小傘,每日下午定時遮陰2~3小時,觀察其與未遮陰的天仙子哪個開花更早。

觀察分析:

①發現短日照植物與長日照植物受日照對開花的影響規律。

②可以發現不同植物每天受日照最佳的時間應該是多少嗎?

③如果將觀察結果應用到植物種植地區的遷移上,有些什么價值呢?

調查法

調查研究法的一般過程有7步:1、根據課題研究方案確定調查內容,2、選取調查對象,3、設計調查方法,4、收集資料,5、分析研究,6、得出結論或解決問題的方法,7、形成課題成果。

三、四年級目標需達成目標:在開展調查研究之前,把需要調查的內容進一步明確化、細化,要盡量清晰完成本課題究竟需要獲得哪些第一手的調查材料。

能根據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法,注意收集好問卷調查發放的問卷,實地調研拍攝的照片、獲得的錄音資料、筆記等,深度訪談主要是整理后的訪談記錄等。這些資料收集起來是要為完成課題研究報告作準備的,所以一定要盡量收集完備。

五、六年級目標需達成的目標:對前一階段調查所獲得的各種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比較研究。對調查問卷的各類數據要通過統計、分類和分析、比較,發現可資說明論題的一些信息,并且整理和歸納起來。

2、社區服務與社會綜合實踐計劃: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走出教室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為主旨的學習領域。本學期將社區服務的敬老院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的孝文化相結合,帶領學生去敬老院以獲得最直接的經驗。采用參觀、訪問、調查、實驗、采訪、宣傳、郊游、野營、義務勞動、公益服務等方式,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把學生的學習實踐場所從學校拓展到社區改變學生單一的學習方式,使課堂知識學習和社會體驗學習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3、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計劃:

本學期我校3至6年級都定制了勞動與技術課件制作的材料和我們的小主人蔬菜園的種植相結合。

三、四年級掌握的目標:

1、認識日常生活和周圍壞境的常見材料,學會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

2、走進信息技術大門,學會運用計算機進行簡單的信息處理。

3、學會正確處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廢舊材料。

4、能夠根據材料的用途和性能價格比,進行材料的價格和選擇。

5、知道泥塑作品的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刻紙、剪6、紙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制作簡單的紙塑工藝和泥塑作品并作出評價與說明。

7、種植常見蔬菜知道其生長過程

五、六年級掌握的目標:

1、通過技術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勞動體驗,形成對勞動的初步認識。

2、掌握生活必備的技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會生活自理。

3、建立生活中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4、知道紙質類、木質類、金屬類、塑料類等材料中常見易加工材料的性狀和用途,會使用一些合成材料和連接材料進行部件連接。

篇(7)

一、思想方面

我在思想上嚴以律己,熱愛黨的教育事業。與老師團結合作,能夠正確處理好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特別尊敬老教師,把他們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一學期來,我還積極參加各類政治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業務水平。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服從學校的各項工作安排。

二、教學方面

我是學校的信息技術專職教師,這學年擔任了學校一、三、四年級共12個班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要求自己做到:做好教學工作計劃,課前精心準備、課堂認真教學、課后細細反思,并結合學校信息技術教學設施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本期重點對一年級學生進行了計算機畫圖、三年級指法練習及文字錄入內容的教學等,所教學生絕大多數都能利用計算機畫圖軟件獨立畫出一幅完整的圖,能在規定時間內錄入一定數量的文字,同時注重了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技術處理能力。在本學年中,我校開展了平陽縣小首屆教學節暨平陽縣小教育共同體“輕負高質”品質課堂團隊賽課活動,我擔任我們學校22支團隊里其中一支信息技術組的組長, 我們組由我校四位信息技術老師及共同體麻步一小周飛仙,南雁鎮小董文杰兩位組成一個小團隊。我帶領我們團隊教師一起討論、一起探究我們組研究點應該確定什么,才能讓我們信息技術課更輕負擔,更高質量。通過為期一個月時間進行四維磨課。我們組提出了這樣的研究點:“任務設計”對“輕負高質”品質課堂的教學影響。通過上網搜索資料,確定主題到定課題最后到備課,通過四維磨課我們組推出由周飛仙老師執教五年級下冊《讓幻燈片變得更美》。通過我們組全體組員團結合作,還有專家的指導,最后我們取得不錯的成績,獲得四星級獎項及優秀教學設計獎。

四.成績方面

教學是我們教師工作中心,而如何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是我們教師應該優先考慮的問題。一年來我重抓常規讓教學保質保量,如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輔導。不斷反思,這一年在教育科研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縣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榮獲縣二等獎。另外,在參加縣第二屆骨干教師評比中榮獲縣骨干教師稱號。平陽縣第十二屆教師多媒體課件評比中榮獲二等獎和三等獎。

四、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篇(8)

對學生學習理解科學知識,通過敢于質疑、敢于實驗、敢于探究,讓學生意識到宇宙是一個變化的系統。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整合多種教學媒體,有效體現小學《科學》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和展現學生不易接觸到的事物和現象。例如,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動物的生命周期》、四年級上冊《我們的身體》、五年級上冊《地球表面及其變化》等單元中的課,均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直觀形象地將知識展現在學生眼前。一方面感知大自然與人體的神奇魅力,一方面感受科學技術對改造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教師從情感上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樂學好學。

二、匯聚學生知情感觀,優化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來體現出其強大的功能和先進性,就所操作的教學媒體而言,啟發了學生多種感官功能,如視、聽、觸覺等;就形成的教學信息而言,可以針對文字、聲音、圖表、圖像、動畫、視頻流等多種內容的組合;基于網絡的探究性學習方式的交互性,更是雙向和多點的,可以是師生間、生際間、組際間、生網間、人機間等形式,為學生以自己樂于接受的方式探索和獲取知識,體驗學習過程中自身的成就感和價值。

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我們關心天氣》一課,CAI課件中帶來的光線使教室里突然暗了下來,只聽見嚼劈啪啦!叮叮當當!銅錢大的雨點饒有節奏地打在玻璃窗和屋頂瓦片上。“喀嚓!”一個大炸雷!好象炸裂了天河,瓢潑大雨嘩嘩地下了起來,一道強烈的電光劃過,樹枝在風雨中發狂的搖擺,不一會兒,院子里、街道上匯聚成一條條小溪。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喊出“雷雨”!此時,我們好像不在上課而在觀雨。不多時,慢慢的、慢慢的雨停了,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絢麗多彩的彩虹,同學們松松氣,好像聞到了被雨水清洗過的空氣迎面撲來,真舒服!這一課老師利用信息技術模擬了不同季節、特殊天氣,用虛擬現實承載知識的平臺,激發學生的感官認識,發展學生對“天氣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的感知力,培養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清懷。

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為什么一年有四季》一課,伴隨著深迥的音樂,畫面上一片漆黑,星星點點的亮光,象進人了神秘的宇宙,剎時間閃出一道亮光,火紅火紅的太陽出現在東方,帶著自轉、藍色球體進人屏幕,同學們齊聲喊出“地球伙緊接著展示出太陽與地球的空間位置,地球的自轉與公轉使得居住在地球不同位置的人們感受著太陽不同的賞賜,而帶來季節的變化。在課件的演示下,老師隨后講授到我們國家處于亞熱帶和溫帶,所以季節變化比較明顯,同學們茅塞頓開、如坐春風,我卻感受著信息技術給教學偉側轟的洗禮。

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化教學空間

信息時代互聯網絡已是四通八達,In-ertne站點遍布全球,基于多媒體的局域網、校園網的教學模式,正帶著時代的朝氣迎接教育的革命。它把類似幻燈片的靜態圖像、類似錄音帶的音頻信息、類似錄像帶的動態視頻流等多媒體信息都搬到了網絡上,而且不受使用時空和人數的限制,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教學。例如中國基礎教育網、各省市地區的教育信息網、大眾科普、科普在線、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網、教育科學出版社的課標教材網等,是對小學《科學》教學有力的網絡支撐。利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你所需要的網站、圖片和相關的文本、視頻信息,我們還可以利用網絡和教學一線的專家交流,足不出戶便可以得到教學業務的提升。

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一課,我讓同學們收集家鄉自然水域的圖片、視頻、變革、檔案等電子資料,分考察計劃撰寫、考察報告提交、考察在線交流、參考學習資料等模塊,建立學習型網站,形成專題的學習資源包。教學時,充分利用網絡開展教學,學生對考察報告的基本撰寫,有了清晰的認識;同學間的在線交流,加深了對科學實驗考察步驟的印象;參考學習資料,提升了學生對家鄉的情感,增強了保護家鄉水環境的責任感,拓展了教學的空間。

篇(9)

2010年寒假,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骨干教師遠程培訓”。歷時兩個月的網上培訓,從主題研修、寫培訓日志到提交作業、討論交流,我認真聽老師講座,與學科同仁在論壇上交流學習,真是獲益匪淺。正如專家張京善“專題講座”里提到的“一堂好的信息技術課 , 得益于老師課前大量的準備、組織工作,‘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尤其是信息這一學科,有效的教學設計、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基礎。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憑著我對這一學科的興趣與熱情,我的信息課堂不斷在進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積累了許多教學經驗,精心備過的課,歷歷在目,做研究也許我不夠專業,但談起信息技術具體教學設計,我愿與大家共勉。

精彩的導課――課堂教學設計之我見一

導課是老師帶領學生快速進入學習角色,感受電腦魅力的重要手段。信息這一學科慣用激趣導入的方法,結合教學內容、學生情境選擇適當的導入方法,力求簡潔、新穎、激趣、實用,一般是游戲導入、故事導入,為新課的學習做下鋪墊,時間不宜過長。幾年的課堂實踐,自己設計的導課歷歷在目,有的神秘、引人入勝、有的激趣、做下鋪墊。

例如:小學四年級下《圖形的選定和移動》一課,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畫圖”中“選定”工具,我選擇了學生喜愛的喜羊羊,用FALSH做了喜羊羊與朋友野餐的小課件,并適時提問:“喜羊羊非常的善良、可愛,而且還很好客呢。這一天,喜羊羊把它的朋友們請到了家中來做野餐,它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來招待朋友。可是好朋友們卻誰都不肯吃,喜羊羊想知道為什么?同學們快幫喜羊羊找找問題出在哪兒了?原來是喜羊羊將朋友各自喜好的食物搞錯了。現在就請同學們動手幫助喜羊羊重新分配一下食物吧?”再引出“選定工具”“移動工具”學生很樂意為小動物重新分配食物,學的很快,任務完成很順利,從導課到新課一氣呵成,學生興趣高漲。

開展豐富多彩的比賽――課堂教學設計之我見二

教學中的比賽活動既能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有一種極強的表現欲,而開展比賽活動恰好能把學生的表現欲轉化成學習熱情。

譬如,四年級學生在初認識鍵盤時,如何讓學生對枯燥的鍵盤感興趣,且又能提高學生的輸入水平呢?除了利用形象直觀的動畫課件讓他們一鍵盤交上朋友,我發現一些學生在進行打字練習時總在比較誰打得快,我就抓住這一信息,在全班開展打字比賽。我印制了一些表格,上面有時間、速度、準確率的指標,每人一張,利用“快打一族”軟件,全班同時開始,打完后記錄自己的成績,對成績好的學生進行獎勵和表揚,鼓勵成績差一點的學生迎頭趕上。比賽前期的練習,學生們都非常認真,希望在比賽時能獲勝。這樣的比賽只需5分鐘左右,我爭取每節課課前三分鐘組織一次,學生不僅認識了鍵盤而且提高了輸入速度和準確率,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更有力的鞭策。

簡捷實用的課件――課堂教學設計之我見三

多媒體教學已走入各學科的課堂,我們信息教師更要做到率先引領、示范創新,在信息課上使用圖片、視頻、動畫演示來輔助教學,可以原創或從網上下載再修改,簡捷實用。現將自己的幾個作品和“拿來”用的不錯的介紹給大家;

如:四年級《圖形的選定與移動》,讓學生在畫圖軟件中學習選定與移動工具,我用FLASH課件,利用給小動物們分配食物、給窗戶貼窗花、布置喜羊羊的家,讓學生練習選定、移動、改變大小等操作,孩子們帶著任務練的興趣盎然,看著他們布置一新的家、貼上的美麗窗花,感覺這個課件素材太適合他們了。

篇(10)

20世紀90年代,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進入中小學教育課程范疇。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現象和問題,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效率一直是一線教師探討的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通過探索和摸索,又請教了有關專家,我有如下感悟: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越來越低。在學習信息技術四年的過程中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學生發生了如此之大的變化呢?經過對全校三百名學生的調查和問卷的反饋,我發現了一些主要原因。我們先來看一看調查問卷反饋:

認為“老師語言不夠幽默,教學方式單一,不能吸引學生興趣”的學生三到六年級依次為7%、8.4%、12%、23%;認為“課堂秩序混亂,影響課堂教學”的學生三到六年級依次為25%、20.7%、21%、16%;認為“課本知識結構相對落后,渴望學習更多新知識”的學生三到六年級依次為2%、5%、4%、35%;認為“渴望能夠加入游戲環節”的學生三到六年級依次為66%、65.9%、63%、26%。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沒有激情。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對老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了自己的分辨能力。所以要想吸引逐漸長大的學生的興趣,教師應該自我提高,調查發現:談吐幽默并能不斷變化教學模式的信息技術老師更受學生的歡迎。

這就要求我們和學生多交流溝通,從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來設計教案,同時不斷豐富教師的教學語言,來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另外我們還應注重自身知識的積累與更新,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來研究課本,根據知識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低年級學生對新事物比較好奇,我們可以制作一些有趣并能輔助教學的課件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去講授理論知識。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有些知識可以讓學生自學,并充分交流討論,以書本代替老師來完成課堂學習。

二、養成良好的課堂紀律習慣

信息技術課堂不同于其它學科課堂環境,學生從傳統教室來到微機教室,有一種脫離控制的興奮感,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多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行為習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來說,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好動、好奇心強,對電腦的好奇感大于求知感。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件隨時制作成課件輔助教學。這樣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五、六年級的小學生由于信息技術知識的積累,再加上家庭環境的影響,相對來說對電腦里的游戲更感興趣。針對這個情況,教師不妨把自己在玩電腦游戲中的高招與學生分享,同時引導學生不能沉迷。這樣更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同,再滲入知識點時,學生就會抱著認同的態度主動去配合課堂教學。當你所傳授的是學生們盼望已久的內容時,課堂紀律可想而知了。

三、結合實際開設校本課程

信息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某些地區現在應用的信息技術課本,知識比較陳舊,明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我們要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利用課本的前提下,系統地開設校本課程。

我們可以根據學校正在開展的校本教研活動來二次開發教材,或者根據一些新發生的社會現象來二次開發課本,使我們更好地利用電腦這一工具來服務教學。比如我們在講五年級Word基礎知識插入文本框這一課時,可以根據學校正在開展的活動,編一些宣傳標語,用文本框的知識將這些標語制作成宣傳卡,在學校張貼宣傳,成為校園墻體文化的一個窗口。類似的活動不僅可以烘托出校園文化的氣氛,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順利完成插入文本框重難點知識的學習。

上一篇: 中醫學專業 下一篇: 服從工作安排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香蕉视观看在线a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青青 | 一级风流片A级国产 | 亚洲高清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网 | 日本午夜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