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4:50: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疾控科實習自我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文章編號:1007-2349(2010)11-0085-01
標準預防的觀點認為,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傳染性。不論其是否有明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性的皮膚與黏膜,均需進行隔離。甲型H1N1流感自2009年3~2009年4月在墨西哥等地暴發以來,以較快的速度傳入我國,并在我國迅速蔓延,在我縣境內沒有確診病例之時,本院收治1例鄰縣送來的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后經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患者咽試子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確診為甲型H1N1流感。本院對所治患者在醫院的診療活動中均實施標準預防措施,包括洗手、穿隔離衣、戴帽子、口罩,診療活動中標準防護后沒有發生院內感染,取得良好效果,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院是一所中醫專科二級甲等醫院,現有病床300余張,年門診20余萬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1.3萬人次,年報告各種法定傳染病100余例,常見的是傷寒與副傷寒、細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肺結核、HIV感染病例。2009年12月15日17時,患者黎某,男,17歲,云南富源某鄉鎮人,身高1.56m,體重46kg,以頭痛和腿痛、發熱人院外科,入院2h后疑似甲型H1N1流感轉入內科隔離治療,2009年12月17日上午6時30分死亡,患者在院時間37h,其中在隔離病房27h,普通病房10h。一對甲型H1N1流感為醫院首次報告。也是2009年縣境內唯一1例確診患者。
1.2 方法對確診患者在醫院整個診療活動中所接觸的醫務人員和其他后勤保障人員均發放“甲型流感密切接觸人員健康告知書”,由本人填寫基礎信息和健康觀察內容,包含體溫、咽痛、咳嗽、痰、胸悶胸痛、呼吸困難、頭痛、嘔吐、腹瀉等以及檢查結果和其他癥狀體征,觀察期自接觸之日起滿7d后交由防保科統計。
2 結果
接觸人員28名,在實施整個醫療救護過程中均按照標準防護穿戴工作衣帽、醫用防護口罩,按照手衛生進行洗手。其中救護車駕乘人員4名、放射科檢驗人員2名、臨床科室醫生5名、護理人員10名、參加會診醫生7名(疾控2名戴N95型口罩),經過7d觀察后統計,接觸人員中,年齡最大53歲,最小20歲,以青壯年居多;男性12名,女性16名男女之比1:1.16,無明顯差異。體重超過80kg以上有5人,占總人數17%,無孕婦及其他高危因素人員。
作者:忠 張邢煒 單位:杭州師范大學醫藥衛生管理學院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
接觸層次的社會實踐指置身于社會壞境中,用身體去體驗,用眼睛去觀察,用思想去思考社會生活的無窮變化及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客觀形勢,服務層次的社會實踐指個體發揮主觀能動性,依靠自身掌握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技術服務社會的實踐活動。融入層次的社會實踐在與社會的聯系和交流上又深入一步。從系統論的觀點出發,學校、學生個體都是社會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三者有著天然的聯系,融入型的社會實踐實現了三者的緊密結合,體現了工作即實踐、實踐即學習、學習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社會即學校的教育理念,把培養單位的社會性和社會的教育性有機的結合起來[4]。研究生社會實踐的內容與形式。研究生社會實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按實踐目的大體可分為:研究型社會實踐、素養型社會實踐和服務型社會實踐[5]。此外,還包括教育實習等教學型實踐內容。社會實踐對研究生培養的作用。1.有利于專業知識的學習。“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可以培養研究生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也是提高研究生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2.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社會實踐活動通常以團隊為單位來共同完成某一項課題或活動,作為團隊里的每一個成員都必須互相配合、緊密合作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這一過程中,通過一段時間的團隊共同生活,共同工作,逐漸養成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認識到合作與集體的重要性[6]。3.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研究生可以身臨其境了解我國社會現實,并對其中的癥結有所認識,從而激發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創新能力。4.有利于研究生的就業。通過到用人單位實踐,可以使研究生走出象牙塔,積累寶貴的工作經驗,轉變思維模式,提高社會適應的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和綜合素質;同時,真正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與祖國和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積極投身為人民謀福祉的事業上來,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進行正確定位。5.有利于社會人的塑造。社會實踐作為培養研究生社會責任感的一種有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通過社會實踐,研究生將以“社會人”的角色重新思考與分析社會現象,重塑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奉獻社會、服務人民、建設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自身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
生培養中的做法我院公共(衛生方向)事業管理是浙江省重點建設專業,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為浙江省醫學扶植重點學科,杭州市重點學科,2006年被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點,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1名。學院在研究生培養管理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與創新,高度重視社會實踐在研究生培養中發揮的作用。建立健全組織與規章制度。《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文件要求將社會實踐納入培養計劃,研究生在校期間至少要開展一次社會調查,至少參加一次“三下鄉”“四進社區”活動,時間不少于兩周[8]。我校研究生課程采用學分制,社會實踐為必修環節,時間最少為1個月,占2學分。學院按照學校制訂的《研究生參加社會實踐的規定》、《暑期社會實踐指南》等文件要求,成立了研究生社會實踐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長任組長,該小組具體負責社會實踐任務的落實、組織、指導、考核及總結交流工作。并在教學業務經費中單獨劃撥教育實習、社會實踐費用,保障社會實踐的順利開展。強化實踐基地建設。學院建有杭州市學生身心危機干預研究重點實驗室、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和衛生管理干部培訓中心。同時積極利用校外優質資源,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原有的9個教學與研究基地和27個教學實踐基地基礎之上,與省衛生廳、市區衛生局、市疾控中心達成合作意向,將其納入了研究生實踐基地。重視科研能力培養。我院實行“校內+校外”雙導師制,整合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形成了“階梯式”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機制(圖略)。近年來,學生科研作品多次在國家及省市比賽中獲獎,其中《“新醫改”引領下的農民健康檔案研究》項目榮獲“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二等獎、浙江省特等獎。通過科研實踐,不僅使研究生加深了對所學理論的理解與貫通,而且培養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階梯式”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方案踐行社會服務。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及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9],作為衛管專業研究生更應樹立大衛生觀和“人人為健康,健康為人人”的理念。我院打破實踐的時間限制,做到平時與假期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安排持續有序的實踐內容。關注醫改熱點,對國家基本藥物、食品安全等民生問題,假期開展專題調研,并以報告、論文形式公開發表。同時,立足學校,面向師生,開展送健康活動,在愛耳日、衛生日、禁毒日等衛生紀念日,與本科生協作以傳單、畫報等多種形式開展健康宣教。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發時,積極投身學校防控工作,參與完成了“防治H1N1專項課題”項目。以上活動是開展也很好的踐行了我院“心系公眾,服務社會”的團隊作風。抓好自我管理。我院歷來重視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新生入學即進行專業導航與始業教育;研究生培養辦公室招聘在校研究生參與日常管理;發揮研究生會及社團作用,成立由我院學生會牽頭的校健康聯盟,已成功舉辦兩屆健康文化節;選聘優秀研究生為本科新生學長和班主任助理,參與本科教學管理;研究生黨支部定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通過自我管理實踐,提高了研究生的組織、管理、協調能力。
社會實踐是高校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克服和解決研究生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現象的關鍵所在。我院通過健機制、建基地、重管理、抓科研等一系列措施強化社會實踐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個別導師不重視、部分學生不積極、專項經費不足等問題,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予以克服。
一、預防醫學學科的發展趨勢
近20年來,全球經濟及醫學科學的快速發展使預防醫學學科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類與疾病的斗爭從被動個體治療進入到主動群體預防的時期,人類社會對預防醫學的認知和需求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共衛生事業受到高度重視,危害人類健康的傳統傳染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而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疾病;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新的傳染病;以及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等成為當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人類疾病譜的改變,使預防醫學的工作重點發生轉移,針對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與控制,保證整體人群的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和預防醫學工作者新的歷史重任。
隨著人們對疾病的認識加深,發現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已經不能概括和解釋新的健康和疾病問題,因為它僅從單一的生物學角度去理解健康和疾病,忽視了人的社會性和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如高血壓、腫瘤、艾滋病等疾病的發生是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1997年美國精神病學、內科學教授恩格爾(Engel)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其主要內容包括生物遺傳因素、環境(包括自然和社會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與行為因素以及衛生服務因素構成影響人類健康和疾病的全部因素,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對人類健康和疾病的綜合作用和醫學的整體性。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成為當今醫學界的共識。
為了適應人類疾病譜的改變和醫學模式的轉變,我國衛生方針和政策也作了巨大的調整,整體人群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控制成為衛生工作的核心,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人民身體健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如環境保護法、勞動保護法、食品衛生法、傳染病防治法等。同時,加大了對公共衛生事業機構的建設力度和經費投入,各級衛生監督所、疾病控制中心相繼成立,發揮著人群預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作用,工作范圍從傳統的勞動衛生、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兒童少年衛生、流行病幾大衛生擴展到慢性病、艾滋病、精神、心理疾病的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等領域。為了實現我國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近年來,社區衛生服務從北京、上海、杭州等試點城市向全國范圍推廣,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六位一體功能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在保障社區人群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解決了廣大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提高了社區居民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使衛生資源、衛生服務正逐步從城市向農村社區擴展。體現了滿足人們對醫療保健需求的公平性,為發揮預防醫學的效能將產生積極深遠的作用。有人稱社區衛生這一變革為人類第三次衛生革命。最近我國學者提出了“大衛生”觀念,認為作為社會事業一部分的衛生事業要納入國家發展規劃,政府承擔責任,社會各部門配合,人人參與,使醫學社會化,才能實現社會預防和社會保健的目標。它體現我國衛生工作預防為主的方針和我國政府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
二、傳統的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改革
我國預防醫學專業的教學基本沿襲前蘇聯的教學模式,課程設置以環境衛生、勞動衛生、營養與食品衛生、兒童少年衛生、衛生毒理學基礎及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為專業主干課程,此種教學模式幾十年來為我國培養過大批衛生專業技術人才,他們為我國的公共衛生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如上所述,近20年,預防醫學學科的發展,對我國傳承五十多年的傳統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提出嚴峻挑戰。最近,我們對近5屆本校預防專業本科畢業生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反映很多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工作崗位上用不上,很多有用的知識又沒學,調查結果充分顯示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具體表現在:應試教育,重理論輕實踐,重考試輕動手,高分低能,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應用不相符合,教學內容和方式滯后于社會發展步伐。
如何改革傳統的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楊克敵等從社區衛生服務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拓寬基礎,加強臨床,優化專業”的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新思路,彌合預防醫學專業與臨床醫學專業之間的鴻溝。在培養模式上與臨床醫學專業前期趨同。因為當前疾病預防與控制的模式已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預防醫學人才需要更多的臨床知識和技能來面對疾病譜更加復雜化的人群,這種模式比較適合社區衛生服務發展對預防醫學人才的需要。耿齊鳴也認為:2004年的SARS流行給我們現行的疾病預防和控制提出警示,在醫學教育中必須進一步加強和重視預防醫學教育,尤其是社區預防醫學教育。
趙福生認為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中,課程設置改革勢在必行,預防醫學教育體制的改革必須與衛生防疫體制相適應.目前衛生防疫部門的主要工作任務除了指導公眾進行自我保健、預防疾病、控制疫病流行、消除或減少致病因予的作用外.還有衛生行政執法的重要內容。而預防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目前是以衛生學類課程為主.很少或沒有設置公共衛生事業所急需的衛生行政執法等專業和課程。衛生監督是國家行政監督的組成部分,有很強的技術性和專業性,而且衛生監督專業人才培養水平遠不能滿足需要。預防醫學系應積極創造條件,開設有關課程,培養從事衛生執法的高級專門人才。
為了培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提出畢業專題實習和衛生防疫機構現場實習相結合進一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方案,采用教研室畢業論文專題實習與衛生防病機構(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現場實習相結合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畢業專題實習由教師根據自己的科研工作實際,提出若干個研究專題,給學生對專題作簡要介紹和總體要求后,學生要完成從查閱文獻、課題設計、實驗(調查)研究、數據收集、統計分析、論文撰寫到論文答辯的全過程。這種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適應衛生事業發展的人才需求。疾病控制中心實習是實踐性教學的另一重要環節,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前,到疾病控制中心實習,使學生直接了解現場工作實際,增強學生對衛生防病工作的感性認識,積累實踐經驗,并親身參與衛生防病機構的實際工作,如現場調查、實驗室檢測、衛生監督執法等,這對學生來說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畢業前訓練過程,是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為學生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江城梅也認為預防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學改革重點應加強預防醫學實踐環節,由于相當多教師是“三門”(校門、教研室、課堂)教師,不但缺乏公共衛生實踐工作,各學科專業之聞也很少教學交流,講課缺乏生動的實際案例和親身體驗,實際上就是應試教育。建議預防醫學專業老師應該到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機構鍛煉一段時間,增加實際工作經驗,以便能結合實際進行教學。另一方面,要請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機構的專家上講臺講課,使學生接觸預防醫學實際工作。
殷朝陽等分析了我國預防醫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引入國際醫學教育標準,改革預防醫學教育模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首先,要從時間上予以保證,實驗課程學時數和預防醫學實踐周數要科學設置。其次,要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學生數據收集與統計分析、現場調查與實驗室測定、人群流行病學調查、人群健康評價等方面的實踐技能訓練。再有是要加大投入,大力改善目前預防醫學教學實驗室設施落后、環境條件差的現狀,特別是要加強預防醫學教學基地建設。國外的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總的說,國外比較重視知識面廣、實踐性強、自主學習、創新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如美國醫學院校協會AAMC提出:預防醫學教學范疇包括有最常見的課程:預防醫學、社區醫學、公共衛生、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信息學、循證醫學等課程。美國公共衛生教育理事會(The Councilon'Education in Public Health)規范了MPH 學位點應包括五方面的教育內容,即行為科學、生命統計、環境衛生科學、流行病學及衛生事業管理。法國高等醫學教育公共衛生教學內容進行了多次改革,巴黎第六大學(Broussais Hotel一Dieu)醫學院教學計劃的第二階段(簡稱為DCEM)中,基礎教學內容有:(1)交流:交流技巧、衛生教育技術、文獻收集、信息論。(2)流行病學:描述性與分析性流行病學、統計學、人口學。(3)規劃:衛生機構評估、衛生與預防的行動計劃。(4)經濟:衛生機構與衛生制度管理、衛生經濟。(5)法學:行政、組織及民事的法學基礎,社會保護,衛生法和社會法。(6)環境:物理環境的研究方法與環境衛生學;應用社會科學方法:組織職能與衛生一社會政策的分析。除了上述課程之外,公共衛生專業的醫學生還必須自主選擇學習下述選修教學中的兩門課程:環境與環境衛生學、流行病學、衛生機構與衛生服務部門的管理、社區保健。
綜合上述預防醫學的改革動向,作者認為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要點:
1.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適應我國衛生戰略的改變,教學重點放在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與控制,保證群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及大衛生觀思維。
2.根據衛生監督所、疾病控制中心的職能轉變,修訂人才培養目標,改革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內容相一致。如傳統的三大衛生、流行病擴展到慢性病、艾滋病、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等。
3.注重交叉學科知識培養,拓寬授課知識面,如:人文科學、信息學、管理學、心理學、衛生法學、衛生經濟學等對于現代預防醫學來講都是很重要的內容。
4.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要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討論課、社會實踐和畢業專題實習等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現場工作能力。
5.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改變灌輸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促進教與學的互動與交流,尤其是要改革死板的考核方式。
三、構建新的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預防醫學的發展趨勢,在總結多年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如下新的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設想。
如下圖所示,與傳統培養模式完全不同,本培養模式以應用型為主線,突出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素質培養的特點。學生將擁有大量的時間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問題,主動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另外,通過在衛生和疾病預防機構的現場教學,使學生接觸實際工作,加深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動手能力。本模式還注重人文知識的培養,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適應復雜社會環境的能力。聘請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專家做專題講座,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效方法,總之該模式培養的學生完全可以適應公共衛生機構的工作要求,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與工作需要相一致,該模式得到同行專家的認可,2007年獲得國家級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立項。
在此新的培養模式中,教學方式也要做較大的改革:如下圖所示,各門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均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圍繞老師的導讀內容和命題展開課后的課本基礎理論自學,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做探究實驗。把自己的觀點和假設在討論課中發表和辯論,最后形成結論和完成學習報告上交給老師。該教學方式借鑒國外一些高等院校的經驗,確實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完全不會有學生上課打瞌睡的厭學現象出現。
綜上所述,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我國預防醫學學科發展的大勢所趨,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符合社會對預防醫學人才專業要求的實際情況,使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如何實現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仍然有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值得我們繼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楊克敵,楊世秀,歐陽寧慧.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3):24-25.
[2]耿齊鳴.從SARS流行看今天的預防醫學教育.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3(2):82-83.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邁入大眾化教育時代。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面臨著高等教育適學人口減少,教育培養成本加大,高等院校增設、升格等導致競爭加劇,給高等教育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高等院校已經由規模擴張為主轉向以內涵發展為主,教育教學質量已成為決定高校、特別是獨立學院生存發展的關鍵,已成為社會、家長、學生選校、選專業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昆醫海源學院為例,探討提升高等醫學“精英教育”教育教學質量的一些路徑。
一、竭力改善辦學條件
在昆明醫科大學和昆明富達發展實業集團及海源學院董事會的領導、支持、幫助下,海源學院依托昆醫的品牌、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和黨政管理,得益富達集團的大力建設,已走過了12年的辦學歷程。
海源學院現擁有昆明市嵩明“楊林校區”和高新開發區“高新校區”兩個校區(“一院兩區”),“楊林校區”為主校區。兩校區已投入使用的辦學用地698.2畝,建筑面積29萬多平方米;擁有圖書館大樓、科技實驗大樓、容納5000余人的多功能“文化藝術中心”和校園網、計算機室、電子閱覽室、100多間多媒體教室、兩塊塑膠田徑場等一系列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
學院建立了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管理體系和比較完善的院、系(專業)、室(教研室、實驗室)教學組織系統。設有一館(圖書館)、兩部(人文社科部、基礎醫學教學部)、八系十四專業(臨床一系、臨床二系、臨床三系、護理系、口腔系、藥學系、公衛系、文理系等),擁有13個公共課教研室、13個基礎醫學教研室、11個專業綜合教研室,17個實驗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640萬元,生均5250元;共享昆明醫科大學16個專業、10所附屬醫院、40多所教學醫院、實習醫院、實習基地優質的教學資源,并擁有海源學院附屬醫院――石林天奇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健教所等多個實踐教學基地。
學院設有十四個本科專業,涵蓋了醫學、理學、管理學、文學、教育學等5個學科。其中,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口腔醫學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學院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本科學生7363人。
二、突出營造濃厚的“以教學為中心,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的辦學工作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是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具有辦學及其教育價值的導向、熏陶、凝聚、激勵、認識整合等功能,對學生成長成材具有重要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海源學院建院以來就高度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尊師重教、熱愛學生,倡導“公道、正派、正氣、務實、敬業、勤奮、追求卓越”的作風,努力讓師生員工在主流社會價值導向和舒暢愉快的人員“生態環境”中工作、學習、生活。
11年來,學院通過“制式化”的校園文化建設,堅持并加強《海源學院簡報》、校園廣播站、校園網和各類宣傳櫥窗、視覺標識系統的建設,有序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報告、政治理論講座、文化體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塑造“海納百川,博極醫源”的校園精神,營造濃厚的高等醫學院校文化氛圍。
文化建設中尤其注重尊師重教文化的點滴具體養成。學院從大一新生入學教育起就不斷教導學生尊師長、有禮貌,“要從見到老師就主動喊老師好!從上課排山倒海般地喊老師好,下課整齊地喊老師再見”做起;不斷培育“學生尊重老師,老師喜愛學生”的優良師生關系。
全院“以教學為中心”,不斷倡導黨政工團學各部門學習教學、研究教學、關心教學、支持教學、服務教學;經常強調“不為教學操心的院、系領導,不能算好領導!”日常工作中叫響:教學工作是“推上坡車”,“不推即滑”!旨在不斷地“推”教師,“推”學生!
三、“推教師”:以教師為辦學第一資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凸現教學工作中“以教師為主導”
院校教育中,教師承擔著組織教學、培育人品、教授知識、帶訓技能等不可替代的重任。所以,教學必須“以教師為主導”!這就要求不斷加強師資建設、提升師資水平。
三本院校的教師多是“爺爺奶奶帶著一群孫子孫女”,普遍存在著數量不足、質量急需提升、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如海源學院有專職專任教師222人,占全院專職專任教職工數的55%。其中20~30歲的154人,占69.4%;31~40歲的42人,占18.9%(40歲以下的占88.3%);41~50歲的7人,占3.2%;51~60歲的6人,占2.7%;60歲以上的13人,占5.9%。
根據學院的特點和實際,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退休的趕快請來!年輕的抓緊招來!社會的主動聘來!
(一)積極遴選優質教師。學院積極面向社會招聘專職專任教師,碩士及以上學位者、有工作經驗者優先。同時,面向合作辦學單位聘任了1300多兼職專任教師。教學指導委員會每學期分兩批組織專職專任青年教師試講,一般是7名及以上專家評委,2/3評委通過者才可以上課。
(二)切實開展師資培養。學院建立了青年教師三年師資培養制度、骨干教師評選制度、講課(實驗技能)比賽制度、科研獎勵制度等,設立了師培、科研、進修學習、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等專項經費(在職獲得碩士學位一次性補助學費2萬元,在職獲得博士學位一次性補助學費3.5萬元),有力地促進了師培和師資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堅持開展集體教研教改活動。學院每兩年各組織青年教師、實驗技術人員“課堂教學比賽”“實驗技能比賽”1次。教學及教研教改的成績與分配、表彰獎勵、晉升掛鉤。各教學部、系(專業)、教研室、實驗室,按學院要求,每月均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活動,認真研究教學理論和方法,經常備課、說課、試講等,并根據專家、領導、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不斷地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重點和難點的講授,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強化教學過程監管
我們堅信:只有過程的高質量,才會有成果的高質量。
1.抓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長期堅持了教研室、系、院三級領導、教指委專家教授聽課制度和每月學生評教制度,制作了規范、統一的聽課表。聽課意見、建議和學生的意見,原汁原味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促進教師不斷研究和改進教學。
2.實行了課后基本作業量制度。為保持一定的學業壓力,“拉動”低年級學生課后上自習,學院規定公共課、醫學基礎課各門課程,每月至少各布置兩次課后作業,教師必須認真批閱并計入“教學基本工作量”,既有效促進了學生上晚自習,又促進教師及時了解“教與學”的情況。
3.有量、有質的要求,抓好實驗課、見習、畢業實習等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學院對各實驗課編寫了實驗教學大綱,完善了基本實驗內容(教學實驗項目設置及次數)的設計,對各實驗室課有了基本的內容、次數和質量要求;對非醫學類專業的學生專門安排時間,提前安排學生到醫院、藥廠、衛生管理部門、疾控中心、醫保機構、醫藥研發銷售企業單位等參觀、學習,擴大學生的視野,超前增強理論知識和感性認識的結合,并撰寫見習報告,計入學分;畢業實習有專門的“畢業實習規程”,如要求每位醫學專業學生完成規定數量的“病種”和“操作”次數,嚴格各科目實習輪轉和出科考試(政治思想、理論、技能操作等),定期組織大小講課、講座、教學查房、病案分析,并經常組織專家教授到各醫院巡查、指導等。
(五)嚴格考試,認真分析考試成績,查找“教與學”的問題
1.堅持期中考。一些高校早已不進行期中考了,我們認為針對“三本學生”,堅持期中考,“敲打”一下,促進學生“經常抱佛腳”,總比“從來不燒香”好的多。所以,海源學院一直堅持期中考試。考后,組織專家教師對學生考試情況質量分析,及時組織召開全院師生座談會,師生面對面交流,互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很有利增進師生了解,促進教學相長。
2.堅持期末考試后教學分析制度。各課程期末考試后,均認真組織專家教授和教師對期末考試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向教務部和教學指導委員會寫出分析報告。
四、“推學生”:以學生為中心,以加強學風建設為基點,突出“自覺、刻苦、堅韌、誠實”學習習慣的“教育和養成”
辦學,以教學為中心;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教與學”是教學工作不可偏廢的兩個重要方面,相輔相成,必須“兩手都要硬”;只有教師的熱心,沒有學生的用心,何談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毋庸諱言,三本醫學生與“一本”“二本”的學生是有較大差距的。這個差距不僅是表現在“高考”分數少幾十分至百多分的差距上,更重要的是一種“自覺、刻苦、堅韌”的學習習慣的較大差距。因此,我院一直強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功夫,首先要體現在學生學風上;要圍繞學風,抓教育、抓管理、抓良好學習習慣的點滴養成。
針對當代青年學生,尤其是90后三本醫學生的實際,我院著重:
抓教育:促進學生認識、醒悟學習的意義,激起內心的學習愿景。
養習慣:創建集體學習行為和規章紀律約束的外界影響和壓力。
行措施:學習表現、成績與助困、評優、入黨、提干、入選社團、就業推薦掛鉤,學習不好的學生不能評選優秀學生;各學習階段篩選進入。
(一)抓三早(早起、早操、早讀)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多年來,院學生工作部和團委、各系學辦和黨、團總支、值班輔導員,按學院要求每天檢查“三早”情況,促進學生養成早起、早操、早讀的好習慣,起到了較好的成效。
(二)查上課、查晚自習。海源學院建立了教務部、學工部、系學辦每月至少兩次隨機抽查學生上課和輔導員(班主任)每晚抽查學生上晚自習的制度,并把抽查書面記錄全院傳閱,對曠課學生進行全院通報批評,對到課率低的班主任進行“約談”,促進了各系、各專業、各班主任加強學生管理,督促廣大學生養成按時上課、上自習的良好習慣。
(三)注重發揮學生家長的作用,共同促進學生刻苦上進
家長最關心孩子,學生也最聽家長的話。學院注重發揮學生家長在教育中的作用,規定班主任(輔導員)定期電話聯系家長,每學期給家長一封信,向家長報告學生的各科成績、思想表現和政治進步等,保持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聯系,聽取他們對學院的意見和建議,增進學生家長對學院的認同、理解和情感,促其關心和督促學生學習。新生報到時,邀請新生家長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和入學教育,參觀校園、教室、宿舍、食堂、實驗室、圖書館、運動場等教育教學設施和環境;邀請家長參加表彰大會和畢業典禮。對于成績較差或者嚴重違紀的學生,由班主任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共同尋找幫助學生的健康成長的辦法;學生延長學制、畢業實習等大事注意聽取家長意見等,構建了“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
(四)維護高等醫學“精英教育”聲譽,學籍管理中嚴格實行“各學習階段篩選制”
1.擇優轉專業。通過高考招生進校后,不少學生及家長“熱衷轉專業”。學院因勢利導,努力把學生轉專業的希望轉化成刻苦學習的動力。在省教育廳幫助下,學院實行,新生入校就讀一年后,考試成績平均在85分及以上者,可申請轉專業。
2.公共課、基礎課補考后“掛科太多”,不能進入臨床及專業課學習。學院主校區遷楊林后,高新校區用作臨床及專業教學,學院據此實行了兩段式教學組織管理體制。各專業在楊林校區學習公共課、基礎課2學年左右后,再到高新校區學習、見習和畢業實習。學院就勢規定:公共課、醫學基礎課,期末考及補考后,仍有3科及以上不及格者,暫不進入高新校區學習,留在楊林校區重新學習。掛科降至2科及以下,才可以進入高新校區學習。
3.臨床暨專業課補考后“掛科太多”,不能進入畢業實習。臨床暨專業課,期末考及補考后,仍有3科及以上不及格者,暫不進入畢業實習,留在高新校區重新學習。掛科降至2科及以下,才可以進入畢業實習。
4.畢業實習、畢業考、畢業論文不合格者,暫不能畢業。
五、取得的初步成效
很多學識和技藝的成就取得,多不在于有多少“高新”的舉措,更在于對教育規律中重要基本點的堅守、平凡地不斷重復與改進、持之以恒地努力!
經學院長期堅持從“教與學”兩大方面各關鍵環節上,重過程,抓具體的一系列認真管理,加之學院多年來不懈開展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科技及社會實踐活動、就業指導等,有力地保障了學院教育質量和水平,人才培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醫院實習心得300字1我來實習醫院也有半個多月了,在這期間,不僅學會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多的學習與病人溝通,而且還明白了一些道理,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的工作。我始終相信這么一句話:人在做,天在看。所以,不論你身邊有沒有人在看,都要認認真真的按照規范把每個治療項目做好。
剛進入實習單位,總有一種茫然得感觸,對于臨床的工作比較陌生,對于自己在這樣得新環境中能夠做些什么還沒有成型得概念.慶幸得是,我門有老師為我門介紹各科室得情況,介紹一些規章制度、各科室醫師的職責等,帶教老師們得豐富經驗,讓我們能夠較快地適應醫院康復科科工作.能夠盡快地適應醫院環境,為在醫院實踐和工作打下了基礎,這應該算得上是實習階段得一個收獲:學會適應,學會在新的環境中成長和生存。
在實習過程中,接觸了多種疾病,把握透徹得是各項基礎技能操作.實踐得及最終目得是培養各項操作技能及增加各種診療技能.所以在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得帶教原則下,積極努力得爭取每一次得鍛煉機會,同時還不斷豐富臨床理論知識,積極主動地思考各類問題,對與不懂得問題虛心得向帶教老師或另外老師請教,作好知識筆記.遇到老師沒空解答時,在工作之余查找書籍,或向老師及更多得人請教,并能熟練的進行評定,經常進行病例討論,這些培養了我門組織、表達等各方面得能力。
在醫院,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學到如何與病人家屬打交道,首先我們所作得一切都應以病人的身體健康,疾病轉歸為目的;真誠的為他們考慮;態度一定要好,要讓他們感覺到身為醫護人員的我是真的在為他們考慮,說話的技巧更是應該注意的。比如;面對一些家長的為了治療時間的斤斤計較,首先我采取理解的態度,并嚴格遵守醫院得規章制度,在此基礎上,盡自己的能力,在自己有空閑時候為他們多治療一些時間。當然,有些家屬的計較是很不可理喻的,面對來這樣的家屬也不必多說什么,一切按照規定做。這培養和增加了我門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得能力。
在這段短暫得實習時間里,我的收獲許多許多,如果用簡單得詞匯來概括就顯得言語得蒼白無力,至少不能很準確和清晰得表達我門受益匪淺.我的實踐生涯還在繼續,我相信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實習期間得收獲將為我門今后工作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很感謝__學院和實習醫院給了我這么好的實踐機會,也感謝各位代教醫生在工作忙碌之時,還要帶領實踐生,教導我們正確的方向;也很興奮與其他實踐生,在緊湊的實踐生活中不但互相學習,并且還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雖然實踐時間持續不久,但這段時間卻給了我無比大的收獲,除實習工作的學習外,人際關系的拓展、職場文化的百態,還有一些活動的參與都讓我獲益良多。通過此次實踐,我會更積極主動得工作態度,更扎實牢固得去學習操作技能,更豐富深厚得學習理論知識,增加臨床工作能力,對以后的事業盡心盡責!
醫院實習心得300字2今年暑假,為了盡早接觸臨床,熟悉醫學檢驗專業操作,增強自身見識面,我來到廣東省茂名市中醫院檢驗科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預見習社會體驗。我一直認為醫院是個神圣的地方,只要我們穿上白大褂,身上就多了一份責任和使命感。根據這次見習情況,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嚴謹的態度
檢驗科雖然不直接與病人接觸,但發的檢驗報告與病人息息相關,并能夠為臨床醫生提供有理的依據。如果在檢驗結果這里出了問題,后果也是不堪設想的。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在臨床檢驗實驗室做過幾次地中海貧血初篩檢測。盡管實驗過程繁瑣,但是每一步都是不容忽視的。例如移液槍的使用,吸液要慢,放液要快,避免吸入空泡而量不足。吸取采血管血液時更要注意技巧,注意別把血粘到吸液頭上,如果粘到了,要先用蒸餾水擦干凈血液,再用酒精消毒(因為酒精能固定細胞)。有一次,我誤將已經離心好的試管搖勻了,毫無疑問,我的錯誤讓儀器暫停,我心存內疚地看著老師拿去重新離心。當然老師沒有責備我,讓我長個記性,讓我明白了做錯事先別慌,要想辦法解決,不能得過且過。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是很重要的。對于檢驗結果出現很大的異常,應該找老師們先商量情況,討論是儀器還是人為的操作出現了問題,有必要時直接聯系臨床醫生。在醫院里每一張檢驗報告單代表一條寶貴的生命,因此我們要持著嚴謹的醫學態度。
二、注意生物安全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免疫實驗室看著實習生用乳膠法做HIV抗體的檢測,我一邊看著說明書,一邊看著血清慢慢滲透進試紙,由說明書了解到,一條杠是陰性,兩條杠是陽性,誰知,原有的一條杠旁邊隱隱約約出現多一條,顏色逐漸變深,這不就是陽性的表現嗎?開始我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還在思考中,實習生第一次遇見HIV抗體陽性,有點不知所措。老師見我們慌,用粵語調侃的說:“咦,又喇嘢!”隨后用其他方法檢測一次,也是陽性,不過最后要送到疾控中心檢測才能確診。事后我心有余悸。艾滋病是可以通過血液傳播的,我意識到,作為醫護人員,在疾病面前不能退縮,救死扶傷是我們的職責,醫生要具有一絲不茍的態度。此外,我們也要做好防護措施,保護好自己。
三、理論和操作結合
見習第一天,我的感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開始接觸的是臨床檢驗,看見桌面上一瓶瓶試劑但不知什么用途,對于儀器操作蠻分好奇,醫生們口中的術語聽起來一頭霧水,看化驗單像在看天書,偶爾有病人詢問我并要解釋化驗單,可是由于理論知識薄弱,不能很好為病人解決問題。雖說很多人認為醫學檢驗是個技術活,但足夠的理論和經驗是必不可少的。即使能在科室看熟所有操作,甚至學會操作,沒有足夠理論,遇到突況也不好處理。有一次老師上夜班時,遇到不確定形態的切片,拍了照片在微信群上求解,問是鉤蟲卵嗎,很快主任就回復了:“不,是植物細胞。”可見,足夠的知識面是重要的,不僅僅要學扎實醫學的理論,還要了解所涉及領域的知識。
四、生即從容,死亦淡定
在醫院,生死疾病乃家常便飯之事。我沒有目睹過生命停止的那一刻,但感受到生命可以很脆弱。我隨老師看過兩次骨髓穿刺,他們都是年邁的爺爺,很消瘦,可以說是皮包骨的程度。說話的語速和聲音聽起來心疼,他們一定因疾病受了不少的苦吧。他們需要關懷,哪怕醫生多一句問候,都會暖在心頭許久。此外,在微生物實驗室學習期間,每次血培養有可疑的標本老師都會直接聯系臨床醫生,這次連續兩個標本出現血培養有細菌。老師去打電話,實習生拿好試劑準備做細菌鑒定。還沒掛電話的老師說:“不用做兩個標本的細菌培育了,是同一個人的!”我們對視地笑了笑,怎么那么巧是同一個人呢?那好,我們只做一份培養。撕開試劑包裝時,又傳來老師的聲音:“嘿!都不用做了,那個人不在了!”啊?!不,不在了?事情來得有點突然,有點接受不了。我們面前標本的主人已經不在人世了。實習生從容地把標本丟掉,說:“這些事很正常的,慢慢就習慣了。”我略懂的點點頭。我好奇看看病人是什么名字,這,這是上個月在臨檢有輸過血的病人呀。生即從容,死亦淡定。生命可以很脆弱,請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
通過這次見習,我加深了對醫學檢驗專業的認識,更加崇拜這份職業。我也認識到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會適應社會的發展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完善自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感謝檢驗科所有的老師和師兄姐們,感謝學校提供見習機會,我將腳踏實地學好專業知識,虛心求教,爭取早日當上一名合格的醫護工作者。
醫院實習心得300字3在臨床工作的這一個月以來,我對護士這個職業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工作是很繁忙,夜班是很辛苦,但是這些換來了一個又一個患者的康復出院。嫻熟的操作并不是重中之重,三查七對首當其沖,任何時候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這是我的感受。從剛開始的懵懵懂懂到現在已經會一些操作,懂得一些治療,每周老師會組織小講課,傳授我們知識與經驗,促使我們不斷進步。我目前要做的是細心,耐心,不給自己惹麻煩,不給患者惹麻煩,不給老師惹麻煩,平安順利度過實習期。很多人對護士有一個不正確的認識,這一個多月我見到了之前沒有見過的人,從剛開始的玻璃心,受到一句冷言冷語就受不了,如今已經好很多,何必因為別人影響自己,耽誤了該做的事情。當然,我還遇到了一些暖心的患者,記得我第一個打皮下的患者,或許她看出來我緊張了,她居然安慰我說沒事,你打吧,我不怕疼。當時真的是很暖,同時也鼓舞了我,也為我之后的操作增加了許多勇氣。從那之后,我就努力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現出不自信,因為我的不自信會換來她們的擔驚受怕與對我的不信任。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這句話一點都不錯,24小時都有護士陪伴在患者身邊為患者治療,總而言之,我越來越意識到護士的重要性,希望我可以做的越來越好。
醫院實習心得300字4實習結束了,原本迷茫與無知,現如今滿載而歸。因而十分感謝一附院給我們提供了這樣好的實習環境和各種優越條件,感謝所有的帶教老師對我們的辛勤教導,讓我們在踏上崗位之前擁有了如此良好的實踐機會。
臨床的實習是對理論學習階段的鞏固與加強,也是對護理技能操作的培養和鍛煉,同時也是我們就業崗前的訓練。盡管這段時間很短,但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我們倍償珍惜這段時間,珍惜每一天的鍛煉和自我提高的機會,珍惜與老師們這段難得的師徒之情。
剛進入病房,總有一種茫然的感覺,對于護理的工作處于比較陌生的狀態,也對于自己在這樣的新環境中能夠做的事還是沒有一種成型的概念。慶幸的是,我們有老師為我們介紹病房結構,介紹各班工作,帶教老師們的豐富經驗,讓我們可以較快地適應醫院各科護理工作。能夠盡快地適應醫院環境,為在醫院實習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應該算的上是實習階段的第一個收獲:學會適應,學會在新的環境中成長和生存。
護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與雜亂的,盡管在未入臨床之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進入病房后,感觸又更深了。的確,護士的活很零碎,很雜亂,還可以說是很低微,可是透過多數人的不理解,我們發現,護士有著其獨特的魅力。醫院不可能沒有護士,這就說明了護士的重要性。醫生離不開護士,病人離不開護士,整個環境都離不開護士。這瑣碎的工作,有著完整的體系,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發揮其獨到的作用,產生不可或缺的作用。因為有了臨床的實習,我們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護理工作,更具體而詳盡的了解這個行業。進入臨床的第二個收獲:正確認識護理,樹立了正確的職業道德觀,養成了良好的工作態度。
到病房實習,接觸最多的是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種疾病,掌握透徹的是各項基礎護理操作。實習的及最終目的是培養良好的各項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種護理工作能力。所以在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帶教原則下,我們積極努力的爭取每一次的鍛煉機會,如導尿術、插胃管、床上洗頭、床上檫浴、口腔護理、自動洗胃法、靜脈輸液、各種灌腸法等各種基礎護理操作。同時還不斷豐富臨床理論知識,積極主動地思考各類問題,對于不懂的問題虛心的向帶教老師或其它老師請教,做好知識筆記。遇到老師沒空解答時,我們會在工作之余查找書籍,或向老師及更多的人請教,以更好的加強理論知識與臨床的結合。一附院實習科室多數是整體病房,我們所跟的多是主管護士,跟隨老師分管病人的同時,我們會加強病情觀察,增進對病人疾病的了解,同時對病人進行各項健康知識宣教,這樣能鍛煉我們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按照學校和醫院的要求我們積極主動地完成了病歷的書寫,教學查房,講小課等,這些培養了我們書寫、組織、表達等方面的能力。整體上說,實習期間的第三個收獲,也是最龐大的收獲:護理操作技能提高了,疾病認識水平上升,各項護理工作逐漸熟練,在培養優秀的職業技能水平同時也培養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思考,舉一反三。
在醫院實習期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以病人的身體健康,疾病轉歸為目的,我們嚴格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所有操作都嚴格遵循無菌原則,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在骨科、內科、外科、婦科、ICU、手術室、急診,針灸門診等各個科室里,我們都是認真細心的做好各項工作,遵守無菌原則,執行查對制度,培養著良好的工作方式,這應該算的上是第四個收獲吧,雖不能說很大,卻也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收獲。
在這段短暫的實習時間里,我們的收獲很多很多,如果用簡單的詞匯來概括就顯得言語的蒼白無力,至少不能很準確和清晰的表達我們受益匪淺。收獲還有第五、第六點,甚至更多,只是沒有必要將它一一列出,因為我們知道實習期間的收獲將在今后工作中有更好的體現,所以我們用某些點線來代替面,用特殊代表個別。總之在感謝一附院培養我們點點滴滴收獲時,我們將以更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更扎實牢固的操作技能,更豐富深厚的理論知識,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能力,對護理事業盡心盡責!
醫院實習心得300字5臨床醫學實習活動已經結束好長時間了,但是直到今天,實習留給我的記憶仍是歷歷在目。我不知道那些感覺、那些思路要在我心里停留多長時間。自打有了那樣一些經歷之后,整個人都有所變化,現在仿佛還在變化著。
通過實習,我感覺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要注意個人形象。這個問題似乎從來都沒有在入科教育中提到過,不過,相信很多局外人,包括醫學生印象中的醫生都應該是如江口洋介般玉樹臨風的雖然,實際情況可能讓你大跌眼鏡。跨進病房那一天起,你就成了一個準醫生了。盡管醫生在中國的地位并不高,盡管整個病房誰都想支使你,但是,咱不能自己把自己給看扁了,更何況,沒有病人會一開始就充分信任一個胡子拉碴、白大衣皺巴巴的醫生。所以,請注意你的形象,從頭到腳,從外到里,干凈整齊,清爽精神。
第二,請不要遲到。這是個通病,有很多人都是踩著點沖進病房的,不論是實習的,本院的,還是進修的。在心內科實習的時候,盧老師曾經要求實習同學7點進病房量血壓,住院醫生7點半到,主治主任8點到。提倡向外科醫生學習,養成早起的好習慣,向床位上的病人都問候一下昨晚睡得好嗎?早飯吃的什么?,病人也都會把你當成床位醫生而把你的帶教晾在一邊(這種喧賓奪主的現象在實習中發生的概率是很大的)。
第三,口袋里的東西。白大衣口袋里首先要放個小本子。那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東西,有希奇古怪的醫囑、綜合癥、藥名和用法,有今天要請的會診要開的化驗單要寫的階段小結,還有各種各樣的電話,各個科室的、各科住院總的、老師的。這是你實習的見證,那上面寫滿了你的快樂、傷心、欽佩和懷疑。(我至今都舍不得扔)記得不要拿醫院里的紙張記東西,不好看,容易丟。其次有聽診器、手電筒、壓舌板。再次多半有手機,建議查房的時候放到震動或者關機。否則教授查房查得正起勁的時候被你的鈴聲打斷了思路,影響實習成績。其次可以裝些不容易找到的化驗單什么的,這樣可以省下很多尋找的時間。
第四,如果可能的話(我強調的是如果可能,因為這屬于小概率事件),在進一個科前先把相關的書本內容復習一下。事實證明要這么做是相當相當困難的!但是,還是要盡量做到。做不到就邊實習邊看,這樣的記憶是很深刻的,有些甚至終生難忘。
第五,要有自信。當然,自信的前提是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這樣做事才能得心應手。要敢于主動爭取承擔某項任務,才能爭取到提高鍛煉的機會。在現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里,不善于推銷自己的人常常會失掉許多很好的機會,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在實習階段,有許多動手的機會都要靠自己爭取,你的自信也會讓患者更加相信你的醫囑。
1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1.1教學模式陳舊和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高職醫學檢驗課程教學仍以教師為中心,大班授課,教學手段單一,學生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的灌輸,使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所培養的人才以知識型人才為主氣醫學檢驗課程內容繁多,學生學業負擔重,大多數時間用于課本知識的學習,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與探究,甚至有些課程因排課順序不合理造成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1.2教學與臨床實際脫節
隨著技術和儀器的不斷更新,醫療機構檢驗科及其他檢驗相關行業的工作模式已經發生重大變革,大部分手工操作項目已逐步被各類高效自動化檢驗儀器所替代。高職醫學檢驗教學尤為強調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學實踐及操作技能培訓課時占到專業課時的一半以上。而大多數學校的硬件條件無法滿足現代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習的需要,仍以傳統的手工檢驗項目作為課堂教學和實訓的主要內容,操作方法陳舊、落后,導致教學與臨床實際嚴重脫節,專業學習“學而無用”,學生缺乏臨床思維能力,在專業崗位無法快速適應,競爭力弱。
1.3考核方式落后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的考核仍以理論考核和實驗操作技能考核為主,即傳統的一站式考核,導致學生疲于應付考試,考核無法進一步起到檢查、激勵和反饋學習的作用。同時,整體考核過程考多評少,缺少對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的評測,如應急處理能力、工作抗壓及耐受能力等。
1.4專業教師臨床經驗不足,缺乏知識更新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師雖有臨床課程學習和臨床實習經歷,但與臨床醫師和檢驗人員相比,其臨床疾病診斷與醫學檢驗能力不足氣專業教師脫離臨床時間過長,不熟悉本專業工作,無法對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方法和診斷結果準確把握,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隨著醫學檢驗技術的不斷更新,大量新知識和新技術不斷涌現,使長期處在教學一線的教師逐漸體現出知識儲備和技能更新的不足。
1.5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低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多數學生是在高考失利后無奈選擇了職業類院校,希望在校期間學到一門專業技能,能夠在未來走向社會時有較強的社會適應力和競爭力。因而高職學生大多數文化基礎差、知識面狹窄、學習能力不足、專業知識掌握不扎實、專業技能較弱,最終導致學生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整體認知以及未來自身發展規劃不明確。
此外,學生在校期間主要以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學習為主,缺少對職業素質、醫學法學、醫學倫理學等學科的了解。這種重視專業課程、忽視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教育,讓學生在面對醫患關系、醫療責任等實際問題時,常常表現出處理問題能力不足和責任心不強。
1.6學生培養目標定位滯后
目前我國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培養的學生去向仍然以各級醫療機構為主,包括各級醫院、各級疾控中心和血站。學校培養目標定位滯后,能力培養單一,導致學生就業主要分布于檢驗科。但隨著現代化醫學檢驗技術的不斷革新,醫學檢驗的專業內容也在不斷擴展,逐漸形成完善的產業化鏈條,就業崗位呈現多樣化,如第三方獨立醫學檢測機構、醫學研究實驗室、體外診斷試劑行業、醫療器械研發和銷售以及維護行業等,都需要大量具有醫學檢驗背景的高科技技術人才,而傳統的專業教學體系已無法滿足目前日漸成熟的醫學檢驗行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制約著醫學檢驗的快速發展。
1.7高職醫學檢驗教育特點弱化,繼續教育難度大
隨著中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銜接力度不斷加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相關專業中職畢業生繼續接受高職醫學檢驗教育。目前,廣東省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已開始實施“3+2”銜接模式,但通過對中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主干課程調研結果對比發現,由于中高職院校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二者出現大量重疊,這導致教學資源和智力資源浪費,無法體現出高職教育強調的培養高端技能型專業人才的目標。此外,高職教育重點突出實踐技能,學生雖然操作能力強,但自學能力和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弱,邏輯思維能力偏低,這將導致部分學生難以實現繼續教育。
2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探索
2.1建立以培養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以臨床癥狀為出發點,采用標準化病人,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完成課程任務,建立以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而達到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高。而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充當“引路人”的角色,負責課題布置、信息咨詢和總結評價。新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有大量時間進行主動學習,査閱資料,了解學科知識前沿發展狀況,不斷開闊專業視野,增強專業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隨著信息化教育的不斷發展,網絡教育不斷興起,大量高質量、優秀的教學資源在公共平臺開放,如網絡公開課、微課等新形式的教學資源。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開發、優化、整合課程資源,如利用名校遠程教育、網絡公開課、微課(慕課)平臺,將高科技信息融入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現主動學習能力的提升。。
2.2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醫學檢驗教學應逐漸向“儀器自動化、試劑商品化、方法標準化、管理科學化”方向發展,讓人才培養模式從傳統的“熟練手工操作型”向“熟練操作精密儀器、全面掌握現代化分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方向轉變。這就需要學校與一些實力強、專業技術先進的醫院或企業聯系,即學生在校內主要完成專業基礎能力培養,熟練掌握專業核心技術,提高基本能力和素質,同時利用校外基地的有利條件實現對學生專業領域先進技術的培訓,提升專業技術操作能力。通過依托醫院和企業合作教學,建立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實際工作經驗,熟悉醫學檢驗工作的各個環節,提高專業競爭力。
2.3探索建立多樣化綜合能力考核模式
逐步將傳統的“一站式”考核模式轉變為臨床檢驗技能多站式綜合考試,包括理論考核、驗證性實驗技能考核、專業實踐調查報告、階段性綜合技能考核、臨床設計性實驗技能考核,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綜合評價系統。一方面,通過標準化的考核,鼓勵學生重視學習過程、知識積累,提高操作規范性和熟練性,激發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評價系統,增加人文素養考核內容,如考核醫學職業道德、應急能力、處理問題能力、溝通能力等,以進一步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全面提升。
2.4強化師資力量,加強學研結合
高校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但實踐技能和臨床檢驗案例教學與醫院檢驗技術人員相比相對不足,然而教學的組織、實施和改革都離不開教師的參與。因此,強化師資力量、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先決條件。為加強教師專業能力培養,定期選派專業教師到醫院進行專業進修培訓,鼓勵自我提高,與時倶進,將新知識、新技術不斷融入教學活動中。鼓勵專業教師參加國家組織的衛生資格考試,取得相關專業上崗證,進一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還可以組織教師到重點示范院校進行參觀、交流,借鑒其他學校的教學經驗來提高自身能力。同時,邀請醫院、企業、科研單位或其他檢驗相關行業專家進人課堂進行示范教學、開辦專題講座等,讓學生在學到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夠不斷了解專業發展前沿,開闊視野,增強專業興趣和認知。
此外,教師在與醫院、企業、科研單位交流學習的基礎上,還可以深入進行科學研究,增強自身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緊跟專業發展前沿及熱點,掌握最新的科研動態,在科研的基礎上提高教學質量。
2.5開展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雙刃”職業教育
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育教學中,職業能力教育和職業素養培養同等重要,需開展“雙刃”教育。我們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推進:(1)加大學校和專業宣傳力度,吸引高質量生源報考,提高生源基本素質;(2)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優化課程安排,合理安排理論學習、專業見習以及專業實習,在臨床實踐中強化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并讓學生逐漸增強專業認知,明確自身發展方向;(3)適當增加專業素養相關課程,如醫學倫理學、醫療道德和法規等,或是定期舉行專業學術交流,進行相關病例分析和討論,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習慣。
2.6以就業為導向,開展多元化醫學檢驗技術職業教育
隨著醫學檢驗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檢驗學科除不斷實現自動化、微量化、標準化之外,也催生了如獨立的醫學檢驗實驗室、醫學檢驗儀器設備制造、生物診斷試劑等行業的發展。同時,面對高校不斷擴招、醫療機構人才逐漸飽和、就業壓力大的情況,越來越多的醫學檢驗學生開始關注與這些專業相關的新領域,并希望畢業后能夠繼續在這些領域進一步發展。因此,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職業教育需要改變傳統、滯后的培養目標定位,應以就業為導向,不斷滿足醫學檢驗發展的人才需求,以逐步達到提升檢驗人員素質、優化產業人員結構的目的。
2.7突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高職教育特點,兼顧繼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