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4:49: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運籌學課程設計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運籌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使用定量方法進行決策的一門科學,自20世紀30年代誕生以來,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極大的拓寬了運籌學的研究范圍。同時運籌學還是一門應用型很強的學科,在軍事、農業、系統工程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而管理運籌學就是使用運籌學的方法來解決工商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目前很多學校在向應用型進行轉變,在此背景下,管理運籌學的教學也應當更加注重應用性,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1管理運籌學學科的特點
1.1引進數學的研究方法
管理運籌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囊括了管理、經濟、數學、計算機等學科的思想,其主要研究的問題來自于社會的經濟管理實踐,而主要的解決手段就是各種數學方法。因此,要學好管理運籌學,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如在構建和求解線性規劃模型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學生將具體的問題抽象成函數的表達形式,其次在求解的過程中,無論使用圖解法還是單純形表法,都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的知識。
1.2注重對實際問題的分析
管理運籌學注重對工商管理中實際問題的研究。管理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門科學,而管理運籌學正是管理科學性的重要體現。目前管理運籌學主要的研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生產計劃、運輸問題、存儲問題、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等。這些問題都來源于管理實踐,需要使用運籌學的方法進行解決。如生產計劃問題,其目標就是在給定生產資料下,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或在給定生產目標下,實現生產成本的最小化。由此可見,管理運籌學所研究的問題有著十足的現實意義。
1.3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
近年來,管理運籌學取得了長足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該學科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相互促進。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發現,管理運籌學的研究問題來自于工商管理的實踐,而管理運籌學的理論主要體現在數學方法上。運籌學理論的發展,促進了運籌學研究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同時實踐問題的不斷革新,也對管理運籌學理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工商管理類的學生,需要更加關注對管理實踐問題的梳理和總結;對管理運籌學的最新手段需要及時掌握,而不需要對相關理論進行深入研究。
2管理運籌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學生抵觸學習
數學作為管理運籌學的基本工具,在管理運籌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是決定其能否學好管理運籌學的關鍵因素。但在實踐中,工商管理類屬于文理兼招,并且文科生所占的比重很高;從學生的性別來看,工商管理類各專業中女生往往占據著絕對多數,這兩個原因導致工商管理類的學生數學基礎較為薄弱。管理運籌學同工商管理類開設的其他課程有著較大差別,也是造成學生抵觸學習的原因之一。如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其各個學期學習的課程幾乎都是圍繞著會計學,如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等。這使得學生無法對這門課進行定位,不能充分認識到這門課的重要性,會造成學生主觀認為這門課同其未來的就業缺乏聯系,降低其學習興趣。
2.2過分重視理論
管理運籌學是運籌學在管理學中的應用,管理運籌學的很多研究者都來自于運籌學領域,因此他們編著的教材更加偏重于理論部分,如各種數學模型的推導,而管理學的內容所占篇幅較少。教材的編寫過分重視理論,不僅導致了教材晦澀難懂,同時也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管理運籌學問題的求解過程變得十分簡便,計算的精度也大大提高,因此不需要過分強調學生一定要掌握手工計算的方法。同時過分重視理論學習,也使得管理運籌學背離了應用型學科的初始設定。學習管理運籌學更是希望學生在面對管理的實際問題時,能夠具備全面、系統的思維方式。
2.3考核方式單一
目前,管理運籌學在很多學校都是以考試的形式進行考核。而考試的形式,又決定了考察的內容主要以理論為主,相應的計算題也比較簡單,而不能充分反映學生對管理運籌學的實際應用能力。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管理運籌學相關軟件的普遍應用,很多學校在教學中已經設置了一定比例的上機操作。但由于上機操作部分不在考試內容之中,學生在學習時往往不夠認真,學習效果也十分有限。
3管理運籌學課程改革思路
3.1對管理運籌學課程進行重新設計
針對管理運籌學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特別是為了適應教學向應用型轉變,應當對管理運籌學課程進行重新設計。首先,為了解決學生數學基礎差,在線性規劃建模和求解過程的困難。應當將管理運籌學設置在第四學期,也就是在學生完成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的課程學習,一些管理運籌學所需的數學知識還掌握的比較牢固。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對一些基礎數學知識進行講解,增強學生對所涉及數學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學手段上,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通過實踐,我們發現使用多媒體教學雖然是對課堂的豐富,也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當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同樣也會導致授課節奏變快,進一步增加學生對管理運籌學知識學習的難度。因此,應當適當增加黑板教學的比重,特別是在理論教學部分,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理解所學知識,提升管理運籌學的教學效果。管理運籌學是工商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需要學習這門課,同時上課的人數往往在100人左右。而過多的學生,也增加了授課的難度,同時也對學生的聽課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建議應嚴格控制管理運籌學的課程規模,以1~2個班,不超過50個人為優。
3.2提高案例教學和啟發式教學的比重
管理運籌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是使用運籌學的手段來解決管理學中的實際問題,因此,管理運籌學的教學內容應當緊密同實際進行聯系。特別是在本科教育應用型轉型的大背景下,更應增加案例教學在管理運籌學中的比重。案例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豐富的案例教學,也能使學生更加認識到管理運籌學在管理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案例教學的興趣,也可以在課程的初始階段,鼓勵學生提供一些管理運籌應用的素材,而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實踐問題進行加工和優化,使其真正成為一個管理運籌學的典型案例。同時也要加強啟發式教育。傳統的管理運籌學以“填鴨式”教學為主,不僅教學效果較差,同時也使得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機會。因此,應當加強啟發式教育在管理運籌學教學中的應用。教師針對每個章節的內容,設置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引出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對線性規劃模型的求解過程,也應緊密同已學過的知識點進行聯系,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來加深其對新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如在學習單純性表法求解前,可以緊密同圖解法進行聯系,指出每一個基本可行解在圖中的位置,這樣可以使知識點聯會貫通,同時也能使學生體會到管理運籌學并沒有那么難以學習。
3.3增加管理運籌學軟件的學習課時
管理運籌學軟件的普遍應用,是管理運籌學教學的一大突破。目前各個學校普遍使用的教學軟件有Lindo、Lingo、Excel等,這些軟件的應用,不僅極大的降低了學生手工求解線性規劃問題的難度,同時也使學生掌握了一門實用工具,對其未來的就業提供較大的幫助。傳統的手工求解線性規劃問題,不僅過程繁瑣、求解速度慢,同時當決策變量的數量多于10個時,學生幾乎不能進行求解。而管理運籌學軟件的應用就解決了這一問題,即提高了運算的精度,又極大的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應當增加管理運籌學軟件學習的課時量,通過實踐證明,將軟件學習的課時量占到總學時的20%,就能夠使學生基本掌握軟件的操作過程,同時也能對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在課下,也應組織一些興趣小組,將有想深入學習管理運籌學的同學組織起來,組織大家對管理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鼓勵同學進工廠、進企業進行調研,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打破課堂同實踐之間的隔閡,使同學認識到管理運籌學在實踐中的巨大作用,并實現將學生培養成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3.4對考核方式進行調整和優化
最后,應當對管理運籌學的考核方式進行調整和優化。為了實現本科教學向應用型轉型,我們對管理運籌學的課程進行了全新設計,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案例教學和啟發式教學的比重,增加管理運籌學軟件學習的課時量;在課后,組成管理運籌學興趣小組,鼓勵同學將所學的運籌學知識應用到管理實踐之中。這樣的課程設計,符合本科應用型教學的培養目標,同時也保證了對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因此,管理運籌學的考核方式也應適應這樣的變化,對考核方式進行調整和優化。應當適當降低筆試考試的所在比重,而增加對學生上機操作和課外實踐的考核,通過全面的考核體系,即增強學生對上機操作和課外實踐的重視程度,同時也是對其自身全面能力提升的一種督促和促進。
4結語
本科教學向應用型轉變是我國教育的發展方向,管理運籌學作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也應進行重新設計以實現這一目標。本文通過對目前管理運籌學特點以及存在問題的梳理,提出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管理運籌學課程設計的實施辦法,希望對提高管理運籌學的教學效果提供一些幫助,同時這也是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的一種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楊嘉歆.管理運籌學中板書和多媒體教學的有機結合[J].價值工程,2012(06).
[2]何麗紅,陳士成.管理運籌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1(34).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工業工程是一項新興專業,我國本科院校開設工業工程專業只有十多年的歷史。工業工程強調綜合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保證產品質量,使生產系統能夠處于最佳運行狀態而獲得最高的整體效益。運籌學是工業工程專業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它有著十分突出的實踐性和實用性。運籌學既是工業工程專業其他專業課程如《系統工程》、《生產計劃與控制》、《物流分析與設施規劃》等的理論基礎,同時又和這些課程在內容上有所交叉。因此研究工業工程專業運籌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運籌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運籌學廣泛應用現有的科學技術知識和數學方法,解決實際中提出的專門問題,著重對人、財、物等有限資源進行統籌安排,為決策者選擇最優決策提供定量依據。運籌學中的很多理論方法已經成為現代化管理的有力工具,在生產管理、工程技術、金融財政、軍事作戰、經濟分析等領域中都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目前我國很多院校把運籌學歸到數學學科范疇,使得數學理論的教學內容偏多,而對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環節偏弱,這顯然和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去甚遠。目前在工業工程專業運籌學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教學內容不恰當。運籌學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研究和應用的領域不同,發展了各種不同的理論,從而形成了不同的運籌學分支。由于教學時數有限,因此教學內容不可能包括所有的分支。顯然不同的辦學層次、專業背景、學校類型、學生素質以及知識結構存在著差異,目前在運籌學的教學內容選擇上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2)過分注重理論推導,忽視對學生應用運籌學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盡管運籌學強調以量化為基礎,需要建立各種數學模型,為決策者的決策提供定量依據。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運籌學分析獲得的結果要能夠被實踐檢驗,并被用來指導實際系統的運行,因此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目前運籌學課程的教學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模式上,過于注重定義解釋,定理的推導以及算法的推演上,缺乏運籌學的應用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的培養。因而學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通病。很多學生學習完運籌學之后,感覺不到它的實用價值,更無法把運籌學的思想和方法應用到后續的相關專業課中。
(3)太注重運算的硬結果,而結合實際應用中最優方案的軟化、折中思想較少講授,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只能硬搬照抄,缺少應有的靈活性。應用運籌學求解的結果目標通常具有單一性,即追求效益最佳。而從企業要求來看,還需要考慮資金周轉、環境保護、資源合理利用以及企業生存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企業所期望的“效益最佳”具有系統性。這二者之間的差異甚至沖突,也是運籌學實際應用中需要合理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在理念和工作方式上具有開放性。不能拘泥于運籌學書本和文獻資料,而應該深入實際,與相關人員及學科相結合、交叉、滲透、互補,從而達到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及系統優化的目的。
2 運籌學教學改革
根據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結合運籌學的學科特點,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運籌學教學進行了改革:
2.1 根據工業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組織合理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組織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在運籌學教學工作中,我們注重改進教學內容、思想與方法,強調“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運籌學的教學內容首先考慮到學科體系的完整性,為學生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
工業工程專業運籌學的教學目的側重于運籌學在各類管理問題中的應用,其教學內容應根據專業需要進行設置。從實際應用情況看,線性規劃、動態規劃等運籌學分支應用較為廣泛,因此這部分內容作為一般管理類專業必須掌握的內容。此外,圖論、存儲論、排隊論、決策論和對策論在實際生產中對生產計劃問題、庫存問題等各個環節中都能起到重要的理論支撐作用,因此這部分內容也作為工業工程專業運籌學的教學內容。
2.2 豐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結合工業工程專業實際,淡化數學方法的推導與論證,增加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一種親驗型、參與型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深入到實際問題的環境中,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他們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進行案例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案例的選取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結合工業工程專業的特點,覆蓋該專業在實際中最常見運籌學問題的各類類型,在案例選取過程中還應注重以學生緊密聯系的實際生活為背景,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其次,在講解運籌學模型時,以實際問題引入,并結合實際問題的解決對相關理論和方法進行講授。在講授過程中以實踐應用為主線,以活躍的思維想象與迂回的教學技巧幫助學生掌握教學難點。
最后,對同一案例采用多種運籌學模型進行求解。比如項目投資案例可以采取一般線性規劃模型、運輸問題模型、動態規劃模型、整數規劃模型等多種模型解決,各種模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各種模型的優缺點是什么。通過多個角度的建模不僅培養學生對運籌學知識的綜合掌握,也鍛煉了他們不同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后者也許對于學生的成長更加重要,對于工業工程專業的學生其綜合利用資源尋求系統優化的角度來說,尤其有意義。
(2)通過課堂練習、課堂提問、課堂演示等形式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教授時不能為了追求進度而硬性灌輸,而是通過假設、反問、設疑、爭辯等方式進行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不斷思考,不斷領悟。在進行案例分析時老師要營造良好的自由討論的氛圍,一方面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圍繞案例主題展開討論,分析求解結果的可操作性,培養學生在應用運籌學解決實際問題時要與其他學科配合,在整個專業體系框架內,尋求問題的最優方案。案例討論結束后,老師要做簡要的總結,針對學生在討論中提出的分析方法和思路、解決問題的途徑等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最終得出最優的案例分析方案。
(3)加強與工業工程其他專業課程的銜接。我們在運籌學的教學過程別注意與其他專業課的銜接,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比如講解線性規劃時,聯系《物流分析與設施規劃》中的選址問題;講解指派問題時,結合《供應鏈管理》中的供應商優選決策講解運籌學知識在其中的應用;講解目標決策時,與《系統工程》中層次分析法和沖突分析法相對比等等。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了解運籌學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的關系和銜接,一方面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明確運籌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習運籌學的動力。
(4)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豐富運籌學上機實驗。開展運籌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無論對于運籌學的發展與進步,還是對運籌學教學本身,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計算機輔助教學一方面要求學生能夠應用已有的運籌學計算軟件,如Matlab、Lin,go、Lindo等求解大規模的優化問題。另一方面要求學生能夠自己動手編寫運籌學各種算法的計算機程序,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5)增加運籌學課程設計。運籌學課程結束后,教師結合實際和教學內容,設計多個帶一定綜合性的課題,根據課題的難易程度,制定合理的評分標準,供學生選擇。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課題,查閱資料,仔細研究,建立模型、選擇算法、編程上機、調試運行后得出結果,并進行結果分析。該過程主要鍛煉學生的系統性思維,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 建立合理的考核體系
《物流運籌學》的特點是用運籌學理論知識解決物流中的實際問題,其技術性和應用性都很強。所以,本課程在教學中既要展現將復雜問題模型化的過程,又要融入計算程序流程化、軟件化的解題思路,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運籌技術的深刻內涵,更重要的是能夠學以至用,最終達到理論和實際應用的平衡。
1.2根據學生特點確定課程教學方法
高職高專物流專業的學生相對于本科院校和工科類的學生,具有以下特點:首先,運籌學相關知識儲備少,數學基礎較薄弱,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課程內容所要求的基礎之間會出現斷層;其次,缺少在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切身體驗,容易造成知識應用的鴻溝;再次,學習驅動力相對比較被動,特別是本課程,數據多、模型多,內容比較枯燥,所以學生較難產生興趣;但是,高職高專學生也有他們的優點:思維活躍、表現欲強、有動手操作的愿望等。基于以上4個特點,老師在教學方式上要以引導為主,章節內容要保證重點,又應該有選擇性,避免繁瑣的理論推導過程,同時,通過引入案例和運籌軟件的使用,使得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和直觀。具體教法和學法如下:
1.2.1啟發引導式教學與探究式學習結合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學是主動的,教是被動的,主動比被動更有效。老師首先可以采用啟發引導式的教學方法,以簡明扼要的講解來構建學生的知識框架與邏輯體系,老師的啟發引導應該是畫龍點睛、留有余味。與此同時,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對實際問題(案例)進行剝離,把理論融于實踐、使實踐上升為理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
1.2.2目標導向“工作坊”教學與體驗式學習結合
目標導向“工作坊”教學方法是指通過設置目標,將教學內容融于目標任務中,以分組的方式,引導鼓勵學生挖掘、分析、討論和解決問題。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能力為內容、以工作坊為載體”的實踐教學方式,是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思維、創造性工作的方法。基于這種方法,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特長進行分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挖掘物流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利用運籌學的方法自主地提出、分析、討論和解決問題。實際上,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多層次、矩陣式、體驗式的學習模式。這種把學習的主動權賦給學生做法,能夠使一般的學生學有所獲、優秀學生有延展空間。
2《物流運籌學》教學程序設計
根據以上課程思路,《物流運籌學》教學程序基本可以分為三個環節、九個步驟,具體如下:第一步,對已學過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和提問,它的好處在于:能夠幫助學生把新舊知識點銜接起來,同時可以起到集中注意力的作用。第二步,聯系物流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真實問題的探究。第三步,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學生在認知上的沖突,同時在知識點分析的時候留下一些疑惑和空白,讓學生去討論和探索,這樣能夠很好地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并且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第四步,在認知的基礎上,老師可以對問題進行歸類和概念化,同時,學生應該思考用什么樣的運籌方法來解決物流中的實際問題。第五步,老師指導學生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第六步,通過運籌學軟件分析求解方法。第七步,老師要指導學生對結果進行分析和驗證,主要是看結果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模型能否正確反映實際問題。第八步,老師指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如結果與現實的關系是什么,類似的問題是否可以通過這個模型來解決,如果不行怎樣來修正這個模型等。第九步,在課程結束之前要對本次課進行總結,對知識點進行歸納,對學生的疑惑進行解答,并布置延伸性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和技能。
3《物流運籌學》教學程序實施———以“物流運輸問題”為例
在物流活動中,運輸成本占物流總成本的35%-50%,不同的運輸方式和路線決定了運輸時間的長短和運輸成本的高低?!段锪鬟\籌學》中的線性規劃方法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解決“運輸問題”。下面以“物流運輸問題”為例,結合上面提到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程序。
3.1知識點復習
線性規劃的研究內容有哪些?①資源數量已定,如何合理利用、調配,使任務完成最多。②系統任務已定,如何合理籌劃、安排,耗費資源最少。通過回憶一般線性規劃問題,引入特殊線性規劃問題———運輸問題。
3.2運輸問題的引入
舉例物資調運問題,如某時期內將多個生產基地的煤、鋼鐵、糧食等物資,分別運送到需要這些物資的地區。
:分別從定性和定量角度思考在滿足一定約束的條件下,怎樣安排調運方案,把運輸費用控制在最???
3.4運籌學定量角度實例分析
案例:BZ汽車有三個工廠,分別位于中山、東莞和順德,這三個工廠下季度的生產能力分別是1000、1500和1200輛汽車。在廣州和深圳有兩個主要分銷中心,其季度需求為2300和1400輛。各產地運往各銷地的單位運費如表2,問:如何調運車輛可使總運輸費用最?。?/p>
3.4.1師生探討、引出結論
①此為產銷平衡的運輸問題(總產量=總銷量=3700)。②運輸問題屬于特殊的線性規劃問題,可以用到線性規劃模型來進行求解。
3.4.2以小組為單位,要求學生根據案例制定調運方案
①要求:各產地要調運若干車輛到銷地,并滿足各銷地需求。②目標:總運輸費用最小。
3.4.3小提示
分析決策變量———實際調運數量(Xij)方案最關鍵的問題是:各產地應調運多少車輛到達銷地,才能使得總運費最?。考礇Q策變量(要求的解)就是實際的調運數量??稍O為Xij,表示從產地Ai(i=1,2,3)運往銷地Bj(j=1,2)的運輸量。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運籌學的理論與方法不同于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基礎數學課程,它不是簡單的數學計算,而是綜合應用數學、經濟學、管理學、物理學、化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運用系統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一)教學目的不明確
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符合行業、企業標準的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建設標準是建設內容具有針對性、應用性突出的優質課程。而目前運籌學的教學仍然存在重視理論教學、忽略應用研究的現象,最終導致教學中注重公式和算法的講解,很少將實際案例引入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亦如此,使得學生只會按已有題型計算,不善于探究所學知識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二)教學內容安排不夠合理
本校工程管理專業運籌學是擁有較多分支及方法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工程管理專業考研的專業課。目前,計劃僅有32學時,對于運籌學的學習要求是不夠的,需要有效安排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精選例題,并適當增加理論學時及實驗學時。
(三)教學方法不夠靈活
運籌學的教學方法仍停留在傳統的以講授為主,教學手段不夠靈活,教學方式單一、互動性差,學生僅僅學到書本的理論與例題,沒有延伸性的知識。
(四)實踐教學環節不足
本校工程管理專業仍采用理論教學,缺乏實踐環節,學生僅掌握建模方法進行手工計算,并未進行計算機實踐練習,不能利用軟件求解模型,降低了課程應用的操作能力。線性規劃中單純形法和運輸問題僅能解決變量較少的情況,變量較多的情況必須借助計算機軟件求解。
(五)缺乏適用的教材
教材理論性、邏輯性較強,重點介紹相關理論與模型,缺乏實際案例的介紹與討論,也沒有相關軟件的方法,且對學生的數學基礎要求較高,許多同學看到教材中復雜的公式及推理就已開始畏難,后續學習信心缺失。
(六)成績考核不科學
考查仍采用筆試,缺乏對綜合能力的考核,僅能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與方法的掌握水平,不能評定學生對運籌學方法的掌握水平。
三、教學改革建議
(一)明確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系統分析方法,樹立整體觀念,解決工程管理實踐中遇到的優化決策問題。運籌學教學應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建設的要求,重視運籌學思想的應用及實例教學,使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根據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工程管理專業注重培養技能型、應用型專業人才,除了講授運籌學的基礎教學內容,更應側重于理論知識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研究,在教學中應增加與專業發展相關的前沿知識的介紹,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三)改進教學方法
1.加強案例教學。
介紹管理科學中的大量成熟的運籌學應用案例,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提高學生興趣,對成功案例進行分析,總結成功經驗。提出實際管理案例,引導學生采用運籌學的理論與方法解決,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如線性規劃方法可應用在鋼筋下料、土石方調運等方面;博弈論可應用在工程招投標、工程質量管理、工程風險管理、工程監理等方面。
2.簡化理論推導。
對于教材中較長篇幅論證的理論,講解時要進行歸納,側重理論的應用性,避免過分強調公式推導過程,而應側重于模型的建立和應用。如第一堂課通過講述古代文獻中體現運籌學思想的案例,引起學生學習運籌學的興趣;通過運籌學思想的應用實例,使學生認識到課程的重要性。運籌學課程內容多,邏輯性強,教師一定要深入淺出,注重條理,突出重點。再如,講解單純形法中松弛變量、剩余變量、人工變量的區別時,應注意結合三種變量的經濟含義,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區分三種變量的含義與作用。在講解單純形法四種解的判別中要注意歸納總結,將單純形法的原理與解的判別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解的判別標志。
3.多媒體教學。
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可有效減少理論推理和公式推導時間,重點突出運籌學的應用。課件中要突出案例等實際問題的主體地位,弱化理論論證、公式推導、數學計算等,著重闡述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4.進行輔導答疑。
對章節重難點及易混易錯點當面答疑,及時了解學生對重難點的掌握情況,并針對大部分學生的疑惑和作業中的典型錯誤等進行系統講解,彌補學生的知識薄弱點。
5.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中提出實際問題,讓學生自行思考、分析解題思路,親自動手建立相應模型,運用計算機軟件等手段求解,對涉及到的問題展開討論。如模型建立的假設、問題目標的理解、目標條件的分析、模型的建立、求解的步驟及方法、結果的討論等,教師適當引導,必要時給予解釋說明,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整體思路,最后可讓學生以課題報告的形式做出系統全面的分析。
(四)加強實踐環節
開展教學實驗課程,選擇較成熟的教學軟件如LINDO,LINGO,WINQSB,EXCEL,鼓勵學生運用軟件編程解決問題,利用計算機代替手工計算,提高動手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建模大賽,實現理論學習與解決問題相結合,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五)加強適用教材建設
工程管理專業優勢特色專業建設目標中提出建立并創新“素質優良、能力一流”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編寫適合工程管理特色專業的運籌學教材,要重點強調相關理論方法與工程管理和實際生活的結合,增加案例分析;突出運籌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理清問題的解決思路,量化相關數據,建立數學模型,運用軟件求解,側重方法的應用與結果分析。
(六)推行科學的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將傳統考查課本知識點的筆試形式改為課堂分組討論、軟件應用、案例作業、課程設計等綜合考查方式,突出工程管理專業的運籌學教學目的??己藘热輵獓@工程管理專業方面的知識重點展開,結合工程管理實際問題進行專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 O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14-0114-02
近些年,我國高校對于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是研究生教育依舊是面向小部分人群,可以算作是中國的精英教育。做好研究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不僅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復興,還關系到國家各項工作能否順利、良好地實施和完成。當今是一個科技的年代,知識的年代,創新能力是發展競爭的核心,對于肩負重要使命的研究生而言,創新能力是評價、衡量其是否合格和優秀的標準,這也是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標志。如何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素養已經成為全國眾多研究生培養教育以及管理機構的關注重點。
但是,當今國內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創新教育層面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相關的創新理論教育,缺乏創新能力實踐,研究生的創新教育意識淡薄等。研究生教育的知識結構以及能力結構應該得到相應的、合理的調整和優化。創新是建立在擁有著相對完善和成熟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的條件下進行的,但是在研究生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存在理論知識學習不扎實,知識體系建設不完備,知識整合能力欠缺,思維思考方式簡單和呆板等一系列問題。要想做好創新教育,就要求研究生不斷地開拓自己的知識面,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學動態和科學研究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創新方面有所突破。
下面,筆者將基于創新教育的視角,結合高等農林院校的研究生數學課程進行相關的探討。
一、數學在農林專業中的應用
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在農林專業的科學研究以及實際的生產實踐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運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Fisher等人基于農業統計數據建立起來的“農業實踐統計”,隨著學科滲透的不斷深入,數學在農業方面的應用也在不斷地增加。
1.農業實驗。農業實驗主要是結合數學的思想,設計相關的農業實驗,采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并利用實驗結果對實際的農業活動進行指導。
2.農業運籌學。農業運籌學主要是結合運籌學的相關知識進行農業線性規劃、農業生態系統的優化等。農業線性規劃是對農業生產中各要素進行抽象,建立相應的函數,以求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農業生態系統的優化就是利用運籌學的知識對生態系統進行研究,找到合理的結構安排,使得系統經濟效益最大化。
3.農業預測以及控制。在農業種植和生產過程中,及時把握農作物的生產情況以及周邊環境的變化意義重大。在農業方面運用數學知識,可以準確地預測到各種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能夠結合環境變化及時地調整生產方案和補救措施。這對于保證農作物產量的穩定增長以及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方面大有裨益。
4.農業信息化建設。農業信息化建設是指將計算機技術與農業生產進行結合,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各種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對農業系統進行預測和模擬,對農業管理進行優化等。根據大量的數據建立數學模型,利用計算機技術對農作物生長的各個方面進行模擬。
二、研究生數學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1.基礎知識不夠牢固。在各大高等院校中,無論是微積分、線性代數、統計學還是運籌學,研究生往往是在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上下功夫,但是對基礎概念的學習卻不夠重視。這與學校的考核方式有一定的關系,由此帶來了一個弊病:學生對基本概念掌握不清,給更深層的數學知識的學習留有后患,給知識的融會貫通帶來了很大阻力。當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交叉時,這將大大降低學生的創新能力。
2.缺乏系統的歸納總結。農林專業的研究生往往注重專業課的學習,對于學習數學的要求僅僅停留在考試及格、基本掌握的層面上,沒有做到系統地歸納和總結知識。這使得研究生們缺乏用數學方法應對問題的能力,更不用說是結合數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與進行創新研究了。
3.學習缺乏自主性。造成研究生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課程選擇大多是由學?;蛘呓處熕鶝Q定,學生缺乏自主選擇權;另外一方面是學生僅僅是為了拿到學分而學習,并且抱有“及格萬歲”的心態。
三、研究生課程體系優化
課程學習是進行研究生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個環節做好了,將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素養的培養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創新能力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研究生要想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就需要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專業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的積累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研究生的課程學習中完成的。因此,研究生課程設計優良與否,直接關系到研究生能否學習到所要求的知識水平。
農林專業中食品科學專業與動物科學專業對數學的要求不一樣。對于數學課程,其實是可以分為四類的,分別是研究生通識類課程、應用數學基礎課程、方法工具數學課程以及提高類數學課程。這四類課程體現了研究生數學的不同層次,研究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選擇性、有針對性的學習。
之所以這樣設計數學課程,一方面是為了增加學生的選擇余地,對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有著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有興趣、有需要的課程,這樣解決問題就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的選擇,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更有效果和效率。
四、教學方法的改進
課程優化只是進行創新教育的一個方面,要想使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非常有必要。
1.實驗課。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在電腦上進行模擬和計算,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梢酝ㄟ^計算機繪圖軟件,增加學生的空間感;也可以結合相關的數據,培養學生進行數學建模和編程的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還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讓學生接觸最新、最前沿的知識。
2.開展討論課。相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其實更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在農科高等教育中,教師應將數學模型引入實際的教學中,對于模型的建立、參數的設置等方面,學生都可以和教師進行探討,表達自己的觀點。開展討論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并且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方式。
3.增強課程的時代性和信息性。教師應該把握時代潮流,積極將自身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交叉,了解當今世界大發展趨勢以及新的知識和研究方法,并緊密地與自身學科和研究方向進行結合,培養學生的敏感性。在實際的課程教育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接受最新的知識,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結合最新的知識解決問題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的表現,也很容易取得創新成果。
4.考核方式改革??己朔绞街苯佑绊懙綄W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教師應該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一方面是考慮學生對基礎數學知識、基礎技能的掌握情況;另外一方面應該考慮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所需要參考的不僅僅是期末考試的一紙試卷,還有平時的課堂表現、課外實踐活動、論文設計競賽及科研表現等。
農林院校各個學科都有自身的特點,夯實基礎是前提,加強創新是要求和目標。對于研究生的數學教學,要從觀念上進行轉變,著眼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從各個方面為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做好準備。合理的課程設計和課程內容,要做到因材施教,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教學模式,以及適合創新培養的考核體系;要加強學科交叉性、前沿性以及國際性;要初步建立面向創新教育的高效的農林院校研究生數學課程新體系。
[ 參 考 文 獻 ]
[1] 孟軍.高等農業院校碩士研究生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方向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
[2] 史國華,居學海.研究生創新教育的現狀與改善途徑[J].高等理科教育,2008.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5-0036-02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設立在我校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主要是計算機科學、經濟管理與系統科學等多門學科的交叉綜合,目前涵蓋兩個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y和數據建模與智能決策。數據建模與智能決策方向的特點是依托計算機技術進行各類系統的分析,建立數學模型,進行模型優化,系統決策,發展趨勢是對供應鏈管理系統進行研究,并初步形成科研團隊。在研究方向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因素制約著學科的發展,目前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是教學過程中學生實踐環節薄弱,學生動手能力不強,沒有穩定的教師教學團隊以及規范的實踐培養機制。我們希望通過數據建模與智能決策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彌補這些不足,促進學科的全面發展。
一、相關專業課程實驗教學現狀
數據建模與智能決策研究的課程教學體系是以運籌學為核心,前期課程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學、離散數學等,相關課程包括信息經濟學(主要內容是博弈理論)、預測與決策和數據挖掘,后續課程(主要是知識應用類課程)有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企業資源計劃、生產與運作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等。這些專業課大多是純理論教學,沒有實驗教學環節,已經開設實驗環節的課程有運籌學和企業資源計劃,但是實驗課時量很少,實驗環境簡單,通常是借用公共課實驗室進行,軟硬件要求都只能滿足最基本的實驗要求。數據建模與智能決策研究方向課程體系中實驗教學嚴重不足,現有實驗課程無法進一步開展更多的實踐內容,同時由于沒有穩定的實驗環境,很難集中學生開展一些專項的實踐活動,比如一些學科競賽和實踐項目:互聯網+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項目等,目前這些活動都是由學生各自分散完成,不能形成規?;蛨F隊化,可持續性也很差。
規范合理的實驗平臺建設,一方面可以保證專業課程實驗環節的正常開展,進一步增加實驗教學內容,加強理論結合實際,促進課程教學體系的完善,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學生創造一個創新和創業的基地;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師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等各項活動的開展,培養教師科研團隊,同時帶動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參加專業競賽,申報學生專項研究,逐漸形成教學研究與科學研究、教師與學生協作的綜合團隊,逐步提高學科競爭力,培養師資力量,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級應用型人才。
二、數據建模與智能決策實驗教學平臺建設的主要目標和內容
(一)搭建教學平臺,優化學科體系
1.硬件平臺建設,配置數據建模與智能決策實驗室的硬件環境。配備專業實驗室1間,購置100臺計算機、1臺服務器、1臺投影儀等設備,搭建基本硬件平臺,為實驗平臺建設提供基本保障。2.軟件環境建設,搭建實驗室軟件環境。購買具有一定行業背景的開發應用類軟件、業務流程類軟件、建模與優化和決策類軟件,使學生能通過這些軟件的學習和應用,掌握理論知識,模擬企業信息化管理流程,優化算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3.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在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與企業對接,通過實驗室的建設,進一步優化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使之與社會人才需求對應。
(二)完善課程教學,加強實踐體系建設
1.課程實驗教學的擴充。數據建模與智能決策實驗室可進一步增加現有實驗教學學時,增設統計學、信息經濟學、供應鏈管理、企業信息資源規劃、數據挖掘等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對一些實際的社會、經濟、金融、生產管理等各系統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建模、規劃設計和優化決策等,加強課程理論結合實際,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2.課程設計類教學的增加。增加部分課程設計環節,增加高年級實訓模塊,畢業設計集中開展等。3.自主設立學科競賽,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項目。在全系或者全院范圍內組織學生承擔大學生創新實驗、競賽實驗教學,并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實驗平臺參加各類專業技能大賽,如信息技術類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等。
(三)通過實驗平臺的建設和使用,形成規范的育人機制
實驗平臺一方面用于開展本科和研究生專業課程的實驗,專業實訓和畢業設計等教學,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先進的技術支持平臺和企業真實項目庫等,同時提供遠程在線專家講座和實時交流,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多維度的學習空間,形成一個由校內外共同協作支持指導的有效育人環境和機制。
(四)培養教師教學團隊和科研團隊
實驗室平臺也可以為教師提供一個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平臺,把課程體系中各課程教師凝聚在一起,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同時也可以團結科研骨干的力量,開展科研項目的申報和實施,并帶動更多教師積極參與到科學研究中,使教學促進科研,科研反饋教學,推動教學和科研協同發展。
(五)通過實驗平臺與企事業單位協作,進行開放式交流和服務
專業系部和學院可以借助實驗平臺與企事業單位進行知識和人員的合作交流,為企業研發和發展規劃等提供咨詢,企業為專業的發展和研究提供建議,逐步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合作方式,實現實驗室服務社會的功能。
三、實驗平臺建設實施方案
第一步,從數據建模與智能決策課程邏輯體系和教學目標出發,重新梳理和構建相關課程教學體系,以重點課程如統計學、運籌學、預測與決策等課程為主線,拓展相關實驗課程和應用類課程;在現有基礎上規劃實驗室建設,從學科專業發展方向出發,配備專業實驗室1間,服務器1臺,計算機100臺,投影儀1臺,購買具有一定行業背景的開發類軟件、業務流程類軟件、建模與優化和決策類軟件,對軟硬件進行合理配置。
第二步,對主干課程實驗和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和補充完善,并逐步增設純理論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一方面對已經開設實驗教學的課程進行內容的補充和拓展,改進實驗教學方法,編制實驗指導書,另一方面對一些課程循序漸進地增設實驗環節,如增設數據挖掘、電子商務等課程的實驗。
第三步,積極鼓勵教師和學生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和實訓項目。教師以實驗平臺為依托申報各類科研和教學項目,并制作課程網絡課件、教學視頻、微課程等,一方面豐富了教學形式,教師可以參加各類教學比賽,形成教師團隊;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申報和參加大學生研究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互聯網+和IT類競賽等,配備教師長期指導,逐步形成學生團隊。
第四步,進行實驗教學平臺使用效果的評價,教學效果和實踐能力的檢驗和評估。構建科學的實驗平臺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按照年度進行實驗平臺綜合效果的評估,根據評價結果,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教學平臺的建設和使用。
第五步,進行數據建模與智能決策實驗教學平臺建設的總結和反思。按一年和三年為時間節點對實驗平臺使用過程中的經驗進行總結,為實驗平臺后續發展提供參考,也為其他實驗平臺建設提供借鑒和依據。
第六步,在實驗平臺建設和使用過程中,制定配套的制度和政策,以有利于平臺的可持續發展。實驗室建設和使用過程中,制定合理的財物管理和使用制度,持續的人力和物力支持措施,以及依托實驗室平臺的教師和學生管理規范等,將為實驗室平臺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四、總結
數據建模與智能決策實驗室以本科教學和教師科研為主,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將科學研究和教學有機結合,突出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師。實驗室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可以進行大量綜合訓練、學科競賽,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動態思維、創新能力,達到了知識體系的完整化、系統化,使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接軌,并推動了學科體系建設,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機制,突出了專業特色,形成了專業優勢。
[ 參 考 文 獻 ]
[1] 郭必裕.課程群建O與課程體系建設的對比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5(4).
[2] 肖文峰.管理科學專業《運籌學》課程群構建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5(36).
1 背景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自1998年誕生以來,短短十三年的時間,設置該專業的院校已經達到466所(由中國教育在線的高考填報志愿參考系統查詢得到),辦學困難以及對該專業的質疑之聲一直伴隨全國各地巨大的辦學熱情[1-2]。因其交叉性與綜合性,實踐教學尤顯困難[3-5]。上海海洋大學(原上海水產大學)于2003年秋開始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以下簡稱信計專業)的招生與人才培養工作,至今辦學已有8年,已產生了4屆學生畢業。筆者對信計專業實踐教學進行探討,總結實際經驗和教訓與同行交流。
2 信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研究
2.1 信計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業務培養要求
教育部高等學校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09年公布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規范》(以下簡稱“專業規范”)中對信計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素質結構中專業素質的要求是:具備較扎實的數學知識,學會“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和科學的研究方法,能夠對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能夠用規范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具備求實創新意識。對能力結構的要求包括獲取知識的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實踐教學是其中的數學建模、應用知識的能力、
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
區別于與最接近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規范》,信計專業規范別強調:在實踐性方面應對課程有針對性地開展計算機編程訓練、科學計算訓練與信息工程訓練。顯然,這方面的要求只有通過科學設計的實踐教學環節才能落實。
在業務培養要求方面,規范提出了四點:1)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掌握信息科學或計算數學或運籌控制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2)具備熟練應用計算機(包括常用語言、工具及專用軟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算法設計、算法分析與編程能力;3)能應用所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能解決信息技術或科學與工程計算或運籌控制中的某些實際問題;4)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了解信息科學或計算數學或運籌控制理論、技術與應用的新發展,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技術跟蹤與創新能力。其中的每一點尤其是后面三點均有賴于實踐教學環節實現。
2.2 信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與原則
基于對實踐教學的認識以及對信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理解,對比與本專業關系最為密切的三個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統計學),結合信計專業辦學實踐,我們提煉得到信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
基金項目: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設項目“上海海洋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教育高地建設”(B-8515-10-0001);2009年重點課程建設項目“計算與優化課程設計”(A-2600-10-0067)。
1) 開創性:雖然1998年信計專業誕生至今已逾10年,但對大多數辦學點來說仍然是新專業,處于辦學初期的定位與建設階段。實踐教學由于認識、經濟、精力和歷史等條件的限制,尚未進入重點建設階段。缺乏適用的教學資料,對實踐內容的組織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信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總體來講還處于初創期。
2) 多樣性:這里所指的多樣性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信計專業自身的綜合性,它涵蓋信息科學、計算數學、運籌學和控制論四個主干學科。其二是信計專業辦學點背景的多樣性,這里將其分為四類,具備多年數學專業辦學經驗的數學科學學院、有計算機學與技術專業辦學經驗的計算機或信息學院、有統計學專業辦學經驗的管理學院或財經或金融學院,以及沒有任何相關專業辦學背景的理工科學校的基礎教學部等。不同辦學條件的辦學點的實踐教學環節設置,在內容、模式、時間安排等方面呈現出豐富的多樣性。
3) 重要性:無論從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的總任務,還是從信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看來,關鍵在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僅靠單純的理論教學或僅附屬于某一門理論課的實驗課,希望學生通過自己的鉆研,自發地達到融會貫通,具備本專業所要求的熟練應用計算機解決信息技術等領域中的某些實際問題,乃至于具備知識更新和自主創新的能力,是不切實際的。綜合性、集中安排的、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線索的實踐教學,是信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必要、而且愈來愈重要的環節。
針對信計專業對業務培養的要求,以及本專業我國目前辦學情況,我們提出信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原則如下。
1) 創新性:教育創新是實踐教學的靈魂,實踐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目標。通過大膽改革實踐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不斷進行實踐教學的創新,完善實踐培養模式。要充分吸納相關學科最新成果,借鑒其他學校和專業實踐教學的先進經驗,建立符合學生全面發展規律、激發學生創造性和創新性的新型實踐教學模式,形成相互激勵、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努力創造有利于學生成長的良好教學環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身潛能,激發學習成長的主動性,實現全面發展。
2) 系統性:信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學內容的組織應將分屬于不同課程的知識技能有機結合、分層進行,其難度和綜合性應循序漸進。實踐教學貫穿四個學年,實現課程的實驗環節不斷線,同時,集中安排實習,包括不同方向的課程設計,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和學生能力的提高,教學方式由“教師手把手地教”、學生體驗或“依葫蘆畫瓢式”地模仿(低年級實驗課),到解決較小型問題(如單純數據分析、數值分析或智能計算問題)的方法訓練(高年級實驗課),逐漸過渡到解決中等規模的問題的綜合訓練(課程設計),直至畢業設計(論文)階段指導學生完成研究或解決比較大型問題的任務。
3) 綜合性:實踐教學是理論與實際、知識與能力的融合點,其最終目標是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從而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并在社會上贏得良好的聲譽。因為實際問題永遠比理論假設復雜,所以社會或市場對畢業生的要求是綜合性的,包括品質、素質、能力等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在設計實踐教學環節時,既需注意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又應在教學過程中給足空間,使學生有機會在意志品質、專業素質及能力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3 信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嘗試
3.1 信計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上海海洋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分為跟隨理論課程開設的實驗課、單獨開設集中安排的實踐環節(實習、課程設計、實訓、畢業設計等)和學生自主校外實習等,詳細內容見表1和表2。其開設時間從學生進校的第1學期到即將畢業的第8學期,每學期都有,使學生明確“信計專業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應具備分析建模、算法設計、直至編程計算并解決問題這一系列的技能”的要求,并逐漸將這種要求內化為對自己的要求,通過系統化設計的實踐教學環節,在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自己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實踐能力,觸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的內容涉及計算機技術(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數據庫)、物理、科學計算(數值分析、微分方程數值解)、運籌學、信息處理(數據分析、智能計算、計量經濟學)以及數學軟件應用等。
比較有特色的有兩點。其一是開在三年級短學期的課程設計,按方向分為兩組(計算與優化課程設計、經濟數學與建模課程設計),教師首先通過以案例為線索的講解、討論、小練習,使學生體會每一組專業方向選修課與相關專業選修課程的關系與綜合應用,再將學生2~3人分為一組,按組指導學生,解決中等規模的實際問題,要求綜合運用所學,采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并作分析對比,從中選優??己顺煽冇沙銮凇⑻釂?、態度、書面報告、口頭報告4部分組成,其中口頭報告成績評定由師生共同參與。這個課程設計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對學生之前學習課程的綜合應用,又是對畢業設計工作的必要鋪墊和準備。
其二是IT技術的實訓(專業生產實習)。為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在學生三年級第二學期或四年級第一學期,對其進行IT技術(如數據庫管理員、計算機網絡技術員等)培訓,參加政府勞動部門統一考試,合格者由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加蓋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印鑒章)。該證書實行全國統一編號、統一注冊、全國通用。這些培訓項目均得到上海市政府補貼。
表中未能列出的還有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創新項目、學生參加學院大型科研項目、學生社團活動以及學生校外實習,等等。
3.2 實踐教學環節的落實情況
表1、表2中的實踐教學環節設置是逐步形成的,還將根據學科發展情況不斷調整。其中所有項目均已開出,最多的已進行七輪,最少的只有兩次。教學效果比較好,受到學生和社會的歡迎。本專業2007、2008屆就業率分別達到98.98% 和100%,居于我校
前列。其就業方向分別為信息技術31.63%、軟件開發14.29%、深造11.22%、信息咨詢10.20%、物流管理8.16%、生產制造6.12%、市場營銷 6.12%、其他如金融服務等12.26%(此為2007屆畢業生數據)。信計專業學生先后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2等獎、上海1,2,3等獎、“新生杯”辯論賽冠軍、田徑運動會入場隊列及廣播操團體第二名、上海海洋大學“迎評促建先進集體”、校五四特色團組織、上海市先進集體、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項目獎、上海市十佳明星社團、全國優秀社團100強等榮譽。本科學生參加了信息學院關于數字海洋的大項目,受到項目組全體成員的肯定。嚴格的數學思維訓練與系統的實踐教學,使得信計專業學生形成了學風扎實勤奮、班風團結積極、實踐能力甚至社團工作能力都比較強的整體形象。
4 結語
實踐教學是大學教學的一個重要領域,其本身就
需要我們不斷的創新與嘗試。隨著實踐教學體系的形成與完善,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素質尤其是職業素質的提高更將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當前應重新認識實踐教學,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的狀況。
信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應當借鑒相關專業的經驗,同時應避免照搬和拼湊,建構落實本專業培養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信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從數量和內容上應多于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實踐教學可以借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數據分析與處理方面的實踐教學可以借助統計學專業。但計算(包括智能計算)、優化、信息工程、運籌與控制等方面的實踐教學則是信計專業所特有,需重點建設。如何優化已開出實踐教學環節,構建具有“時代性、適應性、先進性和系統性”基本特征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我們下一步的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數學類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關于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辦學現狀與專業建設相關問題的調查報告[J]. 大學數學,2003(1):1-5.
[2] 黃力民,何建軍. 在數學的邊緣:關于數學學科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J]. 高等建筑教育,2006(1):36-40
[3] 謝祥云,胡林,李渭清. 探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新思路[J]. 大學數學,2008(4):5-9.
[4] 方歡,趙前進,陳小奎.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踐教學思考[J]. 計算機教育,2010(12):26-28.
[5] 周富照,王晚生,仝青山.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研究探析[J].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0(1):103-105.
Thoughts and Attempts of Practice Teaching on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Personnel Training
ZHANG Jianxin, LI Ying
二、調整課程體系,優化專業系列課程整體結構為了實現培養目標,我們把傳統的以課程為中心的對事物進行知識分割的教育,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事物進行整體性教育。每門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和任務,而若干相關課程又形成了一有一定功能的課程組塊。在課程體系改革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系統理論,考慮課程體系中各門課程相互系、相互作用的關系,來構造合理的課程結構,發揮和提高課程的整體功能。在課程改革方面,我們作了以幾方面的工作:
1.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把技術經濟本科專業的課程內容劃分為:普通基礎類:A.數學、計算機等自然科學基礎;B.外語、人文等社會科學教育。專業基礎類:包括經濟學基礎、管理學基礎、會計學基礎和法律基礎等。專業主干課:包括技術經濟學、系統工程學、運籌學、管理信息系統等。實踐環節:包括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為適應綜合素質教育,為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我們修訂了教學計劃,在適當增加課程門數的同時,壓縮程學時,并拋棄了“重專業、輕基礎”的傳統課程設置模式,把本科課堂教學的學時數降到2070小時,并將普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實踐環節的學時比例大致定為4:3:1:2。合理的學時配置,對探索教學容的恰當性、平衡性以及學生個人整體協調發展是必不可少的。
2.優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的課程內容。技術經濟專業課程設置解決了課程的數量和種類問題,而程內容是課程質量的保證。為適應課程設置、專業特點及更新的教學觀念,我們深入到了教學內容的深層改革。一是系統修訂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的教學大綱。修訂時,首先明確每門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位和作用;其次是注意每門課與其它課程的相互搭配,既要避免內容交叉重復,又要防止知識的遺漏,同時要保證自身知識結構的完整性。二是系統編寫了專業基礎課和主干課教材。編寫原則:(1)符合專業課程置和教學大綱的要求;(2)既要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又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給學生留有補充思的余地;(3)對那些過時、陳舊的教學內容要大膽刪除,同時又要增加反映學科發展方向和研究成果的新理、新技術和新方法,以引導學生把握學科發展前沿。目前,專業教師已有計劃地自編了一系列教材,正式出的教材有《技術經濟學》、《系統工程理論與方法》、《運籌學》、《工業統計學》等。3.強化實驗、實習環節。實驗、實習環節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關鍵環節,也是學生能力和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技術經濟四年制本科安排了課程設計3周、認識實習3周、生產實習3周、畢業設計10周。同時結合課程內容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實驗課,如會計手工操作實驗等,并建立了會計手工實驗室和容納30人上機的計算機室。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均在校內或校外的實習基地進行,并要求學生撰寫專題論文。
三、改革教學方法,實現教學質量的飛躍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和課程內容的更新,教學方法也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教學方法得當,可以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同時也可使教師授課生動、有趣,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極大興趣。我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和應用了多種有效的、賦有特色的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法。案例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是管理環境和管理情景的模擬。同學們運用所學的原理和方法對案例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即深化了所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綜合、全面地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果斷的應變能力。目前已把教學案例應用于課堂教學、學生作業、課程設計等教學環節中。例如結合技術經濟專業課程,就新建工業項目、擴建工業項目、量本利分析等實行案例教學。
2.計算機模擬教學法。利用計算機模擬出企業的內部情況和市場情形,讓學生具體擔任某個角色,如扮演一個高層管理人員,讓他就某個問題進行決策、下達命令,或扮演一名推銷員,去推銷產品等,把他的決策行為輸入計算機,計算機就會給出每次決策的結果。某一角色可由不同學生承擔,這樣可以比較不同扮演者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風格。使同學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可謂是一次實際工作的鍛煉,受到學生歡迎。
3.學生演講訓練教學法。社會交往和表達能力對技術經濟專業畢業生來說尤為重要。但對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來說,描述事物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普遍是較弱的。通過上臺演講使學生演說、辯論、表達能力得到充分鍛煉,提高了綜合素質。例如《管理學原理》和《管理心理學》的任課教師針對講授內容給學生布置大量的講演題目。如在講授管理哲學時,便布置“人生價值觀之我見”;講授激勵理論時,便布置“金錢萬能論評析”;講授群體理論時,便布置“一世同學三世親”等。這兩門課程的講演題目基本上是每人一題,每人講演約5分鐘。這種訓練方法受到同學的熱烈歡迎和重視,把講演看作是鍛煉自己綜合素質的大好機會。上述教學方法被綜合地運用在技術經濟專業的系列課程教學中,使專業整體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使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有了質的飛躍。
四、采用先進教學手段,保證教學效果的提高在教學中,科學合理地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潛力是巨大的。近幾年來,我們在現代化教學手段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131-02
一、引言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下文簡稱信管專業)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伴隨著管理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逐步興起。我國信管專業成立于1998年,是一門以現代管理理論為基礎,借助先進的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對信息進行管理和處理的學科,包含計算機、網絡、管理、自動化,經濟和財務會計等多種專業知識,具有管理與信息技術相互滲透,知識面廣,學科背景復雜等特點。[1]
軟件工程通常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關專業的必修課之一,涉及軟件開發和維護的基本原理、概念與技術方法,用于培養學生正確的研發理念和良好的研發習慣,提高軟件開發效率和產品質量。[2]為了培養信管專業學生的信息系統開發能力,信管專業開設了軟件工程課程。
由于信管專業學科跨度大,師資背景和生源結構復雜,教學思想差異較大的影響,軟件工程在信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存在異議,其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亦有諸多不足。文章結合信管專業和軟件工程的特點,本著“理性用戶培養”[3]的目標,從課程定位、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學內容和考核形式等方面分析軟件工程的教學現狀,提出相應對策。
二、信管專業《軟件工程》課程存在的問題
1.課程定位不明確
在信管專業中,軟件工程主要指導學生進行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實施及維護,側重系統的研發和維護的原理和方法。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則是讓學生全面認識管理信息系統,涉及的知識面廣,但內容淺顯。兩者在系統開發和維護部分的內容上存在交集,部分院校因此未將軟件工程加入專業培養計劃。另外一些院校為強化學生的系統開發能力,將“軟件工程”與“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同時開設,出現課程重復的現象。這些都是軟件工程定位不清晰的結果。
2.課程時間安排不合理
信管專業中的軟件工程與諸多信管專業基礎課程聯系密切,需要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但目前部分院校的課程體系將軟件工程與管理學、程序設計等專業基礎課程安排在同一學期顯然不合適,教學安排缺乏層次性。
3.師資力量存短板
信管專業教授軟件工程的教師幾乎都畢業于計算機專業,不僅缺乏管理學相關知識且在教學思想上沿襲了理工科的風格,偏重程序研發流程,忽略管理信息系統開發過程的多學科交叉特點,導致學生把管理信息系統等同于一般的計算機軟件,使得學生對管理信息系統的內涵認識不足,甚至產生誤解。此外,大多數教師并沒有實際參與大型管理信息系統項目的開發,缺乏實際的研發經驗,故難以全面、深入地介紹管理信息系統研發過程和特點。
4.適用教材缺乏
一方面現有信管專業軟件工程的教材大都沿用自計算機專業,著重從理論方面介紹各種經典分析和設計方法,所選案例也缺乏與管理學等其他相關學科結合,且很少結合最新的設計方法和工具進行介紹。這種教材選擇方式難以和信管專業內的其他課程有機結合,自身形成知識孤島,無法體現信管專業管理為主、計算機為輔,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同時也不能反映信管專業與計算機專業的本質區別。
5.教學方法古板,實踐不足
軟件工程的教學內容多為以往研發經驗的概括和總結,知識點多以各種概念、原則、規則和要點等形式出現,缺乏完整案例,內容抽象晦澀,教師多采用單向注入和強行灌輸的教學方式,不利學生的理解和應用。此外,信管專業課程體系龐雜,無法為軟件工程分配足夠的實踐課時。其他系統開發相關課程,或因項目過小而無需使用軟件工程思想,或因課時限制而側重系統的實現和測試方面。這些問題導致軟件工程思想難以完全付諸實踐,使學生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的訓練。
6.學生評價機制不合理
成績評定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也是反映教師教學能力的參考指標。本校統一采用“平時表現+期末筆試”的考核機制,比例為3:7。其中,平時表現包含期中考試成績、日??记?、課后作業和實驗成績等。這種成績評定機制存在諸多問題:(1)期末考試比例過大,不能全面客觀反映學生的表現。(2)閉卷理論筆試不利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難以考查知識的實際綜合運用能力。(3)筆試為主的考核機制容易誘使學生產生應試教育的傾向。
三、《軟件工程》課程教學的若干對策
針對信管專業軟件工程課程的問題,結合本校教師的教學經驗提出相關的應對措施。
1.明晰教學定位
在信管專業中,軟件工程主要指導學生進行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實施及維護,側重系統的研發和維護的原理和方法。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則是讓學生全面認識管理信息系統,涉及的知識面廣,但內容淺顯。兩者在系統開發和維護部分的內容上存在交集,部分院校因此未將軟件工程加入專業培養計劃。另外一些院校為強化學生的系統開發能力,將“軟件工程”與“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同時開設,出現課程重復的現象。這些都是軟件工程定位不清晰的結果。
2.課程時間安排不合理
信管專業中的軟件工程與諸多信管專業基礎課程聯系密切,需要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但目前部分院校的課程體系將軟件工程與管理學、程序設計等專業基礎課程安排在同一學期顯然不合適,教學安排缺乏層次性。
3.師資力量存短板
信管專業教授軟件工程的教師幾乎都畢業于計算機專業,不僅缺乏管理學相關知識且在教學思想上沿襲了理工科的風格,偏重程序研發流程,忽略管理信息系統開發過程的多學科交叉特點,導致學生把管理信息系統等同于一般的計算機軟件,使得學生對管理信息系統的內涵認識不足,甚至產生誤解。此外,大多數教師并沒有實際參與大型管理信息系統項目的開發,缺乏實際的研發經驗,故難以全面、深入地介紹管理信息系統研發過程和特點。
4.適用教材缺乏
一方面現有信管專業軟件工程的教材大都沿用自計算機專業,著重從理論方面介紹各種經典分析和設計方法,所選案例也缺乏與管理學等其他相關學科結合,且很少結合最新的設計方法和工具進行介紹。這種教材選擇方式難以和信管專業內的其他課程有機結合,自身形成知識孤島,無法體現信管專業管理為主、計算機為輔,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同時也不能反映信管專業與計算機專業的本質區別。
5.教學方法古板,實踐不足
軟件工程的教學內容多為以往研發經驗的概括和總結,知識點多以各種概念、原則、規則和要點等形式出現,缺乏完整案例,內容抽象晦澀,教師多采用單向注入和強行灌輸的教學方式,不利學生的理解和應用。此外,信管專業課程體系龐雜,無法為軟件工程分配足夠的實踐課時。其他系統開發相關課程,或因項目過小而無需使用軟件工程思想,或因課時限制而側重系統的實現和測試方面。這些問題導致軟件工程思想難以完全付諸實踐,使學生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的訓練。
6.學生評價機制不合理
成績評定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也是反映教師教學能力的參考指標。本校統一采用“平時表現+期末筆試”的考核機制,比例為3:7。其中,平時表現包含期中考試成績、日??记?、課后作業和實驗成績等。這種成績評定機制存在諸多問題:(1)期末考試比例過大,不能全面客觀反映學生的表現。(2)閉卷理論筆試不利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難以考查知識的實際綜合運用能力。(3)筆試為主的考核機制容易誘使學生產生應試教育的傾向。
二、《軟件工程》課程教學的若干對策
針對信管專業軟件工程課程的問題,結合本校教師的教學經驗提出相關的應對措施。
1.明晰教學定位
信管專業的定位是計算機和管理的交叉學科,管理信息系統是信管專業關系最為密切的信息系統。軟件工程在信管專業中的主要任務是為了培養學生使用軟件工程的思想分析、設計和開發管理信息系統。鑒于學生培養目標的不同,信息系統開發能力并非所有學生所必須掌握的。因此,軟件工程在信管專業中的定位不能搞一刀切,必須因方向而異。系統開發方向的學生應把軟件工程作為專業必修課,而信息管理方向的學生則作為專業選修課選修。
2.優化課程安排
軟件工程的目的是指導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學生選修前需具備基本的編程能力和數據庫知識。而且,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需要結合管理、會計和運籌等課程的相關知識。因此,軟件工程的安排應置于數據結構、數據庫、程序設計、管理學和運籌學等課程之后,信息系統課程設計之前。在課程設置上,軟件工程與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系統課程設計等相關課程組成課程群,相關任課教師以團隊方式備課。每學期期初和期末,同一課程群的教師互相交流教學效果和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生的情況各自調整后序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課程群方式可以有效加強課程間的平滑銜接,強化教師間的團隊合作,實現知識的有機結合,提高課程安排的層次性與合理性。
3.建立合理的教師培養機制
教師培養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方針,加強與兄弟院校和相關企業的交流。圍繞構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標,引入高職院校中的“雙師型”培養機制,將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組織軟件工程及相關課程組構成的開發團隊,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合作項目的研發,如校內各部門的信息系統開發項目、校外實習基地的合作開發項目、科研項目的系統實現等。在教學任務之外,學校應鼓勵任課教師定期到實習單位參加項目見習,甚至直接參與項目研發,提高教師的研發能力,更新知識儲備。同時,教師的考核體系應根據教師的授課內容進行分類評價,軟件工程等應用性課程的考核機制應加大對實踐的要求,鼓勵科研與知識應用的結合,真正實現應用型培養的發展方向
4.改進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
根據軟件工程理論和實踐要求都較強的特點,采用案例驅動的方法開展教學,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具體案例當中,通過“學中練、練中學”的模式將抽象的知識通過具體的項目展示,方便理解和消化吸收。此外,單純的理論知識學習是不夠的,需要通過實際的項目訓練進行提高,進而達到鞏固所學知識,靈活應用的目的。項目訓練以學生分組的方式進行,在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項目類型以中型管理信息系統為宜,來源可出自教師自身的項目或者協作單位項目中的子系統,也可以學生提出由任課教師審核通過。項目結束時,學生必須能夠提交可正確執行的程序,同時提交相關的系統開發文檔,文檔要求嚴格按照國標GB-T8567-2006編寫。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以項目管理人的角色監督項目的進度,及時發現并糾正存在的錯誤,同時回答學生在實踐中遇到問題。這種方式既讓學生清楚了解課程開設的目的和意義,也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5.完善教學資源
信管專業軟件工程課程的教學資源(如教材、輔導資料、教學案例等)的安排和設計應按本專業的需求進行改進和完善。首先,調整教材內容的編排。軟件開發技術知識點需要與時俱進,已被淘汰的知識點應予以刪除或以概述的形式介紹,同時增加近年出現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并對其中的典型方法進行重點介紹,并配上相應的案例進行講解。其次,修改教材內容的編寫方式。采用案例驅動的教學模式,將以往逐條羅列的抽象理論融合到具體的教學案例中,讓學生通過分析案例提取出知識要點。該方法既有利于對枯燥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也為進一步的知識應用提供極好的參考素材。第三,修改配套案例。案例選擇中等規模的管理信息系統的完整研發過程較為合適。案例規模不宜過大的案例,否則不適宜初學者學習;規模太小則細節不足。案例可以取自教學參考書,也可以是教師自身的項目研發經歷,還可以源自合作單位的項目。第四,建立信息化教學實驗平臺。通過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構建的軟件工程教學實驗平臺,師生能夠無時間、地域限制地實現教學課件和視頻等資源的共享、作業和課程實踐的實時監控和學生疑難問題的解答,極大方便了師生間的交流,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6.改革學生評價機制
課程成績對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效果的綜合評價,對學生學習起指向性作用,必須秉承公正、全面、客觀的態度。第一、全面考慮學生評價要素。在教學過程中,除考勤情況、期中成績、期末成績等常規項目外,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質量和上交情況,實踐項目的完成情況等也是衡量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重要依據。因此,軟件工程的考核體系可綜合為以下三方面:(1)平時表現,包含出勤情況、課堂提問和作業完成情況等;(2)實踐成績,包含課程設計和實驗的質量和文檔的編寫情況;(3)卷面成績,包含期中和期末考試的筆試成績。第二、合理分配評價要素的比重。評價要素的比重定量反映了課程各教學環節的重要性,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起導向作用。為了突出軟件工程以“理論為基礎,重在實踐應用”的特點,實踐成績的比重應與卷面成績相當,也可以考慮使用課程實踐成績代替期末筆試。第三、客觀評定評價要素。學生的評價要素通常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其中,各種考試成績和作業成績、考勤情況等定量評價易于給定。相對而言,平時表現等定性指標需教師主觀評定,易受到教師個人情感的影響,需要教師秉持公正客觀的態度。對學生的主觀評價一般以良為基礎,表現突出的學生可給予優,存在遲到早退、作業應付或缺交、課堂紀律不佳等情況的學生則酌情給予中或差的評價。第四、豐富考核形式。除傳統的閉卷筆試外,軟件工程的考核形式還可采用以下幾種:(1)課程論文:以個人為單位,就管理信息系統研發和管理中的某個環節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展開論述,完成3000-5000字的課程論文。(2)課程設計:參考教學案例,采用軟件工程思想,以團隊方式開發一個管理信息系統,完成從需求分析到設計實現的完整過程,并編寫相關軟件文檔。(3)開卷筆試:以論述和應用題為主要題型,主要考察學生解決系統分析、設計、測試和維護等環節中具體問題的能力,如按要求繪制程序流程圖、軟件結構圖和系統流程圖等分析設計圖表,設計測試用例等。學生允許攜帶一定數量的參考資料,但不允許攜帶電子設備。任課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時安排綜合使用上述方式。總體而言,以課程論文或課程設計代替期末筆試進行考核更符合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