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4:49: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前教育實習生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0)01/02-0066-04
一、提出問題
教育實習是教師職前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習生由學生角色向教師角色轉變的過渡階段,也是其所學理
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時期。隨著教師教育研究的深化和拓展,研究者開始著眼于教師教育一體化的建構和教育實效性的提高。在這種背景下,很多研究者開始深入研究實習生在實習中學到了什么和怎么學的。〔1〕而且,隨著一些調查和個案等研究方法的采用,越來越多的研究更切實地揭示了實習生的實習經驗以及他們是如何看待這些經驗的。〔2〕本研究試圖從實習適應的角度探究實習生在實習中的學習需要和影響其學習的因素,從而更好地為實習生成長提供支持和幫助。
從高校進入實踐場域,實習生需要適應不同的環境、角色的轉變、復雜的對象和繁重的任務,這會引發他們特定的內在需要。研究發現,“如果實習生學習教學的過程被其內在需要所引導,并植根于其自身的經驗或經歷,且實習生能夠具體地反思這些經驗,那么這種專業學習就會更加有效”。〔3〕為此,對實習生適應狀況進行調查很有意義。
adaptation(適應)一詞來源于拉丁文adaptatus,原意是調整、改變。〔4〕朱智賢主編的《心理學大辭典》中這樣定義:“適應是源于生物學的一個詞,用來表示能增加有機體生存機會的那些身體上和行為上的改變。心理學中用來表示對環境變化作出的反應。”〔5〕適應可分為生物適應、生理適應、心理適應、社會適應和功能適應五種基本類型,其中心理適應和社會適應與人的意志、思維、知識、動機和觀念等因素有關。〔6〕本研究所指的實習適應是一種社會適應,是指實習生在與幼兒園環境互動過程中,個體在教學、一日生活、游戲、人際等方面與幼兒園實踐環境取得一致時的過程與狀態。
二、研究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泰州學院2006級學前教育專業76名實習生進行了調查,回收有效問卷73份,實習生具體情況見表1。
本研究使用自編問卷《高師本科實習生實習適應狀況問卷》,分基本情況、選項式問題、開放式問題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實習生的基本情況,包括所在班級、實習幼兒園、實習年級、搭班情況、年齡、性別、家庭情況等;第二部分是從實習生身心反應、人際關系、職業態度、專業實踐能力對實習生的實習適應情況進行調查,該部分共有28道選擇題,每題5個選項,選項均量化,分別為不符合、比較不符合、比較符合、符合、非常符合五級,分別有正向記分和反向記分;第三部分是開放式問題,包括實習生個人對實習適應方面的描述和對影響自己實習適應主要因素的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實習生實習適應情況
筆者分別對實習生實習適應的總體情況(28題)、身心反應(6題)、人際關系(8題)、職業態度(8題)、專業實踐能力(6題)五個方面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其滿分分別是140、30、40、40、30分。
調查可知,實習生的總體適應情況比較好,平均得分102.19分,但是最小值與最大值的差異比較大,這說明實習生適應能力差距較大。在身心反應、人際關系、職業態度和專業實踐能力四方面,實習生專業實踐能力最弱,有52人對專業實踐表現出明顯不適應。
(二)不同因素在實習適應上的差異性檢驗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實習生適應的情況,本研究探討了影響實習適應的相關因素,這些因素包括班級、專業背景、是否有搭班同學、實習幼兒園、實習年級、年齡、是否是獨生子女、是否自愿選擇專業、家庭背景(因為實習生中只有一位男生,所以沒作性別因素分析)。根據樣本變量不同的特點,相應采用了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數據進行分析,具體結果見表2。
表2數據表明,班級、專業背景、是否有搭班同學、實習年級、年齡、獨生子女與否、是否自愿選擇專業、家庭背景均對實習適應沒有顯著影響,只有實習幼兒園這一因素對實習生身心反應有顯著影響。
(三)關于實習生適應的開放性問題的統計結果
筆者就“用詞語描述自己實習過程中的身心狀況”和“認為實習中自己最欠缺什么”這兩個問題對實習生進行調查,結果見表3。
從表3可見,實習生實習中的身心狀況可以分為正向、負向和正負混合三種類別,相對來說,正向多是一種心理感受,負向則更多地指向身體狀況。有近一半的實習生在自我描述時偏向負向描述,說明他們在實習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
筆者還對實習生對實習適應影響因素的認識進行了調查,結果見表4。從表4可見,實習生認為影響實習適應的主要因素是經驗、技能和情意品質等,其中經驗被認為是最主要因素。當然,獲得經驗也是教育實習的主要目的之一。
四、思考與建議
(一)高校應完善教育實習制度,在構建實習體系、選擇培訓指導教師、開設配套實踐性課程、進行實習成效的考核評估等方面制定相應的細則
實習生實習適應受很多因素影響,其中實習生所在學校的實習制度是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應以加強實習配套制度建設為切入點,改革和完善本科生實習管理。為此:1.建立多層次、多方式的實習體系。實習體系包括幼兒園參觀、觀摩、日常見習、階段性見習、保育實習、教育實習等多種方式。高校應根據學生所處的年級、能力特點、知識結構、專業水平等在學生四年學習期間分階段、分層次安排相應的實習方式,使學生在不同的年級建構不同的實習經驗,從而形成相互聯結、互相滲透的經驗鏈,為高年級的教育實習奠定基礎,并減輕不必要的實習壓力。2.建立指導教師的遴選、考核制度。不管是高校還是幼兒園都應選擇業務能力強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對實習生的思想、教學和生活進行全面指導,解決實習生的困惑和問題,激勵實習生克服困難、自主成長。3.建立實習配套實踐性課程體系。實習生常常因缺乏相應的教學技巧、教學管理技能、教學規劃能力而感到手足無措,也常因為自身缺乏與指導教師和幼兒的交流、溝通、協調能力而使教育教學陷于被動。鑒于此,高校課程設置應強化與實習相關的實踐性課程,提升實習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豐富實踐經驗和技巧。4.建立實習成效考核機制。實習成績的考核應制定相應的規范,宜采用多主體參與、過程與結果、量化與質化并重的方式進行,提高實習效果。
(二)高校應加強與幼兒園的聯系,充分利用幼兒園資源,逐步建立以幼兒園為基地的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
幼兒園是實習的基地,也是實習生一日生活的場所。由于高校指導教師有限,實習生實習期間主要接受幼兒園指導教師的指導,高校與幼兒園關系的密切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實習生的實習狀況。為了形成實習指導的合力,高校應與幼兒園進行多方面的配合和溝通,比如可以與幼兒園一起制定整體的實習體系和實施規劃,明確相互間的責任和義務;與幼兒園共同規劃學生的實踐課程,促進資源共享,同時為實習幼兒園提供一定的專業指導與協助;雙方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形成以幼兒園為基地的教育教學體系,讓幼兒園承擔起輔助實習生成長的主要責任;在具體實施中,高校指導教師與幼兒園實習指導教師進行多種方式的溝通,加強指導教師間的合作,及時了解實習生的信息,有針對性地對實習生進行專業引領和技能指導。
(三)幼兒園應建立相應的實習指導計劃,規范實習指導工作,為實習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和資源
實習開始前,幼兒園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成立實習指導委員會,制定實習指導計劃,挑選骨干教師進行經驗介紹和分享,還可以為實習生介紹幼兒園和幼兒的情況;在實習的前期,專門為實習生提供不同年級、不同領域的優秀教學觀摩活動,為實習生提供直觀具體的實踐經驗;在實習過程安排上,根據教學和一日活動組織的難易程度,讓實習生有步驟、有計劃地逐步介入,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增加實習的工作量和難度。幼兒園的行政管理人員和指導教師應尊重實習生,清楚實習生的角色和實習任務,為實習生提供指導;同時還要為實習生提供多種學習機會,讓其參與到園內各種教科研活動中來,鼓勵其與教師、行政人員和保育員座談,促使其提升自身教研能力。實習指導教師也應將實習指導看成自身專業成長的契機,與實習生互相學習、相互對話,利用示范、教學反饋、實踐指導、資源支持、適時介入等方式,對實習生進行引導。
(四)實習生應主動積極地應對各種壓力,積極調適身心,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將自己培養成為優秀的反思性實踐者
實習階段一直被認為是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中的生存、過渡或轉換的適應期。〔7〕 實習生進入幼兒園后,由于場所、身份、對象、主導活動的變化,需要進行角色轉換,確立適應幼兒園文化環境和自身身份地位的行為模式。〔8〕由于相對欠缺教學經驗、教育技能、人際溝通能力,再加上作息時間調整,實習生面臨眾多需要適應的問題,他們會經歷各種復雜的情緒體驗和情緒上的波動。Brookfield指出,這種波動顯示了個體正在進行明顯的有意義的學習。他認為“當學習者處在不熟悉同時又向往熟悉的環境中,他們會進兩步退一步”,這一過程非常情緒化,因為這“是對學生自尊的巨大威脅,特別是當他們在探討新的困難的知識或技能領域時”。〔9〕
因此,實習生應正視實習中的困難、問題和壓力,并將之轉變為成長動力,進行科學的自我心理建設。在實習中,實習生應了解自身的角色定位和他人的角色期待,有效化解角色沖突,充分利用幼兒園和指導教師提供的資源,培養自己對幼兒園教師的職業認同,并形成一定的職業信念;在與指導教師的交往中,應積極主動地向指導教師請教,請指導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現場指點、評價反饋和診斷矯正,聽取指導教師的改進建議;可以借助方案設計、實習日記、教學反思等形式,及時思考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可以通過觀察性學習、實踐性探究、反思性批判等方式建構個人的教育實踐理論,提升實踐智慧,等等。此外,實習生還應主動與高校指導教師及幼兒園指導教師、實習同伴加強溝通和對話,積極尋求支持和幫助,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ZEICHNER K.The practicum as an occasion for learning to teach〔J〕. South 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86,14 (2):11-27.
〔2〕ROSEMARY DOBBINS.Student teacher self-esteem in the practicum〔J〕. 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6,21(2):16-28.
〔3〕FRED A J KORTHAGEN, JOSKESSELS, BOB KOSTER,et al. Linking practice and theory:The pedagogy of realistic teacher education〔M〕.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1:87,48.
〔4〕〔6〕百度百科.適應〔EB/OL〕.〔2009-10-14〕.baike.省略.
〔5〕朱智賢.心理學大辭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618.
〔7〕邱憶惠.幼教實習生實習經驗之研究〔J〕.臺南科技大學學報, 2007,(10):352.
〔8〕王香平,李學翠.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生角色特點與適應過程分析〔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9,457(11):27.
〔9〕CALDERHEAD J.The contribution of field experiences to student primary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J〕. In Research In Education, 1988,(40):33-49.
An Investigation on Practicing Teacher’s Adapta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Suggestions
Wang Xiangpi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學前教育本科學生實習期望現狀
1.學生對實習形式的期望
現代的許多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都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他們不想在依靠別人,而是靠自己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只有約三成的學生想依靠外來的因素為自己尋找適合于自己的工作崗位,這一類學生獨立自主性較差,將來失業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2.學生對實習內容的期望
當前許多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都希望在實習前得到教師更多的指導,以利于自己能夠順利地完成實習任務。大多數實習生希望實習單位給自己少安排點工作,多給自己一些空閑時間,讓自己在工作之余能多看一些各類考試的資料,為畢業后找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3.學生對實習培訓的期望
實習培訓是實習生在實習前參加大學里實習指導教師或班主任甚至是學校組織的各種培訓,許多實習學校在學生參加教學活動前都會組織相應的短訓,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教學技能,才讓學生參加教學活動。
許多大學生在實習前都很少參加過與教學實踐息息相關的實踐活動,因此可以說他們基本上沒有教學經驗,所以,許多學生都希望在參加實習前能夠較多地參加學校和班級里組織的各種培訓,也希望實習學校能在參加教學活動前能組織一定的短訓,同時也希望給自己較多的展示機會,以進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學方面的技能。
4.學生實習前教師指導的期望
根據訪談記錄和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學生都希望教師能夠在自己參加實習之前多給些指導,包括如何與周圍的人處理好關系,如何管理好學生等。并且還希望實習指導老師能夠在實習的整個過程中一直指導自己,能為自己解決一些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只有少部分人認為無所謂,反正到時候都能夠完成實習,而且實習也只是一個鍛煉的機會,只要自己愿意,什么時候都能參加鍛煉。
5.學生對實習評價的期望
在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學生中,約有90%的實習學生希望原就讀學校和實習學校能對自己的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希望在自己實習結束時給自己一個滿意的實習成績,以對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四個多月的肯定。當然在當前實習沒有報酬的情況下,學生參加實習的目的除之外就是獲得一個較好的實習成績,鼓勵他們在實習中辛苦奮斗的精神支柱也是實習成績。
二、基于學前教育學生實習期望的建議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新時代教育觀的提出,對學前教育教師這一崗位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針對學前教育本科學生實習期望的現狀及存在的種種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建議,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去解決。
1.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在現實中許多大學生由于受到過去思想觀念的影響,總是對實習抱有很多幻想,認為實習只是為了應付差事,根本不重要。
2.領導更多的關注
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領導的關心與指導是很重要,領導的關心和指導能夠使實習生在實習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還能讓實習生在枯燥的實習生活中感到一絲欣慰,從而鼓舞他們在實習中更加勤奮的工作。
3.完善相關實習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健全相應的激勵機制
完善實習規章制度,加強實習各個環節管理是規范實習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習管理中沒有相關條例的約束是不行的,因為沒有一定的活動規則,許多人會隨心所欲的去行動。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可以讓許多實習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更具有干勁,能更好地實現他們的預期實習目標。
4.建立完善的實習質量評估體系
在實習生管理工作當中建立完善的實習質量評估體系是至關重要的,長達一個學期的鼓噪實習生活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考驗,對實習工作和實習質量的正確評價是對他們工作的肯定,對他們以后的工作都極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古璧慎,劉怡君,黃向.臺灣旅游專業大學生實習的期望與評估研究[J].旅游學刊,2006(1).
[2]李敏敏.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習策略[J].現代教育,2014(2).
[3]任伯玲,吳曉雯,方娟.規范實習管理,培養合格醫學人才[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6).
[4]張樂天.教育政策法規的理論與實踐[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8).
[5]朱家雄,郭敏華,曹寧.記錄,讓教師的教育有意義[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01).
二、階段性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這幾年來,因為國家特別重視發展學前教育,《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要求:加速建設一支師德崇高、關愛兒童、結構合理、業務精良的幼兒教師隊伍,完善幼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由此可見學前教育學生就業前的實習實訓就顯得尤為重要。與傳統教師教育差別,學前教育師資力量的培養首先應注重學生的扎實理論基礎,其次要從教學實踐上強化他們的崗位培訓。階段性實習是我校師資培養的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實施的效果直接影響到未來培養出來的學生質量。
三、階段性實習的準備
(一)角色的轉換
學生們將從學習知識和技能者轉換為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因此,學生起首要做好相響應的知識和心理預備。知識準備就是了解幼兒教學必備的知識技能和課堂教學的基本技能,要具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在生理上,學前教育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一群似懂非懂的幼兒和兒童。和現在交往的人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和幼兒說話的方式將徹底改變。
(二)工作技能預備
幼兒時期的啟蒙教育在幼兒成長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熟練的基礎專業技能知識。學生首先應掌握幼兒成長的生理特點和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強化對幼兒教育教師職業的意義與價值的認識,要有好奇心,能擅長發現周圍環境中滑稽風趣的事情,按照孩子的年齡階段的特點,供給一些可操作的工具和材料。例如美術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課之一,教師應該了解如何去教,該準備什么樣的教具,鼓勵幼兒收集各類可制作的物品,像樹葉、花布、花瓣、紐扣、各種圖片等。讓幼兒在自由玩耍中引起對造型、顏色的興趣,并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搭配,表達自己獨有的認識和情感。同時也能發現幼兒創造美和表現的一片空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每位實習的學生要至少要準備出每個年齡段的二個教案,可以同學之間進行模擬試講,互相學習,互相點評,創新每堂課的內容,豐富每堂課的樂趣,吸引幼兒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把幼兒教育“玩中學”的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中。
(三)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在當今的科技經濟時期,具有創新能力才能得以立足,才能走在世界前沿,科技靠創新靠發展。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應該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幼兒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實施創新教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勤奮學習,不斷創新,吸取新知識,新觀念,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改進知識結構,努力實踐所學知識,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得到充分的發揮并得以擴充。
(四)提高交往能力
交往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只有通過與他人交往,才能相互交流感情和信息,融洽相互之間的關系,達到和諧相處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目的,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說話能力是幼兒教師的首要義務。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團結友愛的品德。讓他們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想說的事。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天性,所以教師的品德行為對他們直接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五)環境適應能力的準備
人類從原始社會就是一個群居體,現代生活更是離不開群體,因此就離不開環境適應能力,好的適應能力能更好的與社會融合。可以說,有適應能力,就有了生活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實習生剛到一個實習單位,難免會有一些陌生,適應能力不好甚至會產生一些恐慌的心理。所以實習生在實習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守單位的作息時間,不遲到不早退,準確的了解幼兒園的一日行程,并積極參與各項活動,達到真正的實習目的,不懂的事虛心請教,就會很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在和諧的環境中實習。
(六)選擇正規的幼兒園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單位是幼兒園,工作對象是幼兒,對于這些將要走向工作崗位的學生來說,選擇一個正規的幼兒園實習是至關重要的。正規的幼兒園按照國家《幼兒園的教育指導綱要》進行教學,飲食起居幼兒保健都有嚴格的專人管理和運行體制。達到真正的嚴格的實習效果。
四、實習的現狀與解決策略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長期穩定,經濟持續增長,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普通高等幼師學校體育工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學校體育管理工作更加科學、規范,體育場館、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體育課程改革全面推到加強,科研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國際高等教育大眾化思潮席卷全球和國外先進的大學體育發展模式的影響下,更凸現出我國高等學校體育發展還具有廣闊的空間。
現在的一些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面臨潛在的危機。在一些發達國家,學校教育和學校體育發展程度很高,民族體質水平也很高。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有的大學取消了體育必修課,有的僅作為選修課開設。大學體育在世界范圍內面臨著挑戰和危機。
長期以來我國教師教育的目標偏重于培養學科專家型教師,在課程結構上教育專業課比重明顯偏低,課程設置過于單一或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學前體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目前國內外關于高職的體育課題很多,有專業改革、課程改革、實踐教學改革以及關于學前體育專業的體育實踐教學方面的,但是針對高等幼兒師范專科學校的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
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及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完善學前教育階段的各項制度,提高我國學前教育階段的教育質量,成為我國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前教育階段的教育質量離不開對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德智體美勞諸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幼兒體育關系著幼兒教育的質量,對幼兒的身體成長,心理和智力發展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提高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幼兒的年齡、生理、心理等特點限制了幼兒進行體育運動的能力,使幼兒無法科學、有效地進行體育鍛煉,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要運用自身的幼兒體育知識和技能正確引導、組織幼兒開展體育活動,而幼兒教師是否具有高超的體育教學能力和合格的體育教學知識,取決于培養幼兒教師的學校#因此,了解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體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培養現狀,研究其發展對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不足的表現為:
(一)現有教材和課程設置不能滿足學生幼兒體育教學的需求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以及教材的完善與水平決定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體育教學知識結構水平。但是,現階段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材安排卻不足以達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育知識結構培養的要求,特別是以下兩個問題最為突出。第一,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和專業性,雖然我國學前教育專業設立了與專業相關的幼兒體育課程,但這樣的課程設置并沒有滿足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培養要求。第二,幼兒體育相關內容的學習時數偏少。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學體育內容缺乏全面性
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開設的幼兒體育教學內容應該包括幼兒體操動作、幼兒體育游戲、運動器械、幼兒球類活動、運動保健知識、幼兒隊列隊形等幾項。這是幼兒教師應該學習和掌握的內容,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
(三)幼兒體育教學實踐教育不夠,缺少經驗獲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體育教學能力,才能檢驗高校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情況。調查發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見習時間短,實習時間安排過于靠后集中,實習過程模式化,實踐不夠深入,實習內容大多以觀摩為主,僅學習幼兒園教師的常規,實際動手操作少,學生難以在見習,實習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不能將自己的所學應用到所教。
(四)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教學方法落后,培養目標決定著培養內容、培養方式等一系列培養環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作為今后的幼兒教師,其體育教學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能力和職業能力。沒有明確的培養目標,也就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內容、培養方式等培養環節模糊不清,對學生應當有哪些能力、培養學生什么樣的知識和技能也不甚了解。
二、對石家莊幼兒師范學校體育教學應該采取的措施建議
(一)合理設置課程,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
師范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一定要做到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課程的設置不僅要符合國家有關政策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將體育課程視情況分為選修課、必修課和自修課。這樣學生就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選擇。要培養學生鍛煉意識,體育的目的在于強身健體,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的技能,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運動意識。
(二)靈活運用體育器材
器材的作用絕不是簡單地幫助學生進行固定項目的鍛煉,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器材,幫助學生學習技能的同時也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
(三)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體育教學需要教師擁有專業的素質。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注意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這樣才能夠緊跟時代步伐。教學的過程之中要注意不斷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自發的學習,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主人翁。體育教學既是對學生生理方面的教學同時也是對學生心理方面的教學,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幫助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
體育鍛煉應該是貫穿人一生的事情,學生要將師范階段的體育學習當成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教授給學生最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幫助學生樹立起終生鍛煉和終身學習的意識。課外鍛煉應成為體育教學的延伸部分,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培養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幫助學生培養堅持鍛煉的好習慣,最終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073-02
一、問題提出
教育實習中的自我評價是指實習生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對自己在教育實習中的表現作出適當的價值判斷,以期調控和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促進教育能力的提高。根據實習的進程,實習生自我評價可以分為實習前診斷性自我評價、實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自我評價和實習結束階段的終結性或整理性評價。終結性或整理性自我評價是實習生在教育實習任務結束后所進行的自我總結。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本科生實習終結性自我評價的調查,分析學生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高校教育者角度提出相關建議。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取調查問卷的方式,研究資料是抽取08級學前教育本科生(40人),此外,對部分實習生進行了訪談。問卷內容涉及實習支教生的教育態度、教育觀念、保教能力與師幼互動四個方面,每一方面細分為8到9個自我考核項目,項目內容取自步社民主編《幼兒園教育實習指導》第六章第二節教育實習評價。自我考核結果采取五級制(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研究投放問卷40份,有效問卷38份。
三、結果及分析
1.實習生終結性自評結果特點。研究者發現實習生自評結果以良為主,中次之,不及格率不明顯,分別為:優秀率21.3%,良好率41.8%,中等率28.6%,及格率6.7%,不及格率1.6%。實習生對實習整體結果自評普遍較好。為顯示實習生在實習過程及結束后反映的諸多問題,研究者對上述四方面各項優秀率進行分析,力求呈現存在的問題,下述分析都采取這種方式。
2.實習生終結性自評過程性分析。①實習生教育態度自我考核分析。實習生要以虛心的態度,接受指導教師的指導,遵守園方與校方的一切規章制度,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研究將教育態度細分為以下8個項目:a、明確高校實習任務并保質保量完成;b、制訂完整、可操作的實習計劃并能按照計劃行事;c、熟悉本班幼兒活動的常規要求、作息時間和一日活動的安排;d、了解本班的教育目標、工作重點以及階段性的主題教育內容;e、設計的教育活動方案及時請教原任教師,經審核后再實施;f、尊重和虛心接受其他教師提出的建議并妥善處理出現的矛盾;g、遵守實習幼兒園的各項規章制度;h、穿著打扮儀表舉止符合幼兒園教師身份。實習生對上述8項自我考核為優的情況:g項遵守實習幼兒園的各項規章制度,此項自我考核為優的人數最多,占27.7%,其他各項依次為:c項占26.9%,h項占21%,f項占11.8%,d項占6.7%,e項占4.2%,a項占1.7%,b項制訂完整、可操作的實習計劃并能按照計劃行事,此項自評為優的人數最少,占0%。教育態度方面反映的突出問題:一是實習生制訂并實施實習計劃方面尤為欠缺。實習計劃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由高校制訂的,幫助實習生了解實習目的、任務、時間安排、組織結構等,需要每位實習生遵照執行的;一種是個人實習計劃,這個計劃要有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教育系每次實習前除召開實習動員大會、給學生發放實習計劃書、明確相關的規章制度外,很少要求實習生做個人計劃,對學生個人制訂實習計劃缺乏指導,有些學生甚至不知道實習需要制訂個人計劃。個別學生制訂了計劃,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導,實施中一旦遇到困難就放棄。二是漳州師范學院教育系自2010年起將支教并入實習,支教地匱乏的師資力量及物質設施,與實習生期待的實習相差甚遠。沒有計劃下的實習只能是隨波逐流,加上大部分支教幼兒園教育觀念及措施存在問題,給實習生配備的指導教師形同虛設,實習生在腦中一片模糊的狀態下直接頂崗,其結果不僅挫傷了學生的求知欲,也體現不出他們的自我價值感。②實習生教育觀念自我考核分析。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行為,進而影響著幼兒學習和發展。研究將實習支教生教育觀念細化為以下8項考核項目:a、面向全體,關心照顧每個幼兒,為幼兒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對特殊的幼兒給予特別的關心;b、滿足幼兒合理要求,善于發現幼兒點滴進步,予以鼓勵、肯定;c.、注意挖掘一日生活中幼兒感興趣或關注的事物作為教育內容;d、注意到自己的言行對幼兒具有潛移默化作用;e、在藝術教育活動中,注意讓幼兒通過藝術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體驗;f、經常對幼兒微笑、點頭、撫摸,與孩子進行積極的目光接觸,讓幼兒感到安全、支持和鼓勵;g、根據幼兒不同特點做好保育工作、教育工作,保教結合;h、幫助家長改善幼兒教育環境及家庭生活文明程度。實習生對上述8項自我考核為優的情況:f項經常對幼兒微笑、點頭、撫摸,與孩子進行積極的目光接觸,讓幼兒感到安全、支持和鼓勵,此項自我考核為優的人數最多,占31.0%,其他各項依次為:a項占18.4%,b項占15.5%,d項占14.1%,c、e與g項均占7.0%,h項幫助家長改善幼兒教育環境及家庭生活文明程度,此項自我考核為優的人數最少,占0%。教育觀念反映出的問題有:一是缺乏具體指導,教育教學內容一般是按照幼兒園既定的安排實行,在缺乏指導的情況下,實習生基本是自己摸索,即使發現了一日生活中幼兒感興趣或關注的事物也不知道怎么整合到教育內容中。較多問題的積壓而無從解決,不僅扼殺了實習生在實踐中思考的積極性,還助長了一些不良的習慣,如懶散、拖沓。二是實習生藝體技能較弱,缺乏發掘農村鄉土資源的意識和方法,無法做到讓幼兒通過藝術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體驗。三是保教分離,保育工作僅限于日常的整理和清潔。實習生從事這種保育工作的居多,有些實習生甚至日常做的僅限于此。四是保教方式單一,雖了解農村家庭教育特點,但無法對其產生積極影響。③實習生保教能力自我考核分析。保教能力是幼兒園教師的基本能力,每個實習生都必須實踐操作,具體可以分為以下9項:a、根據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班級幼兒實際,有針對性地制訂保教實習計劃;b、觀察分析幼兒發展水平的意識和能力;c、根據觀察幼兒的結果對其作出相應的教育對策;d、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保育教育活動;e、幼兒日常生活的護理工作,有意識地去關心體弱兒童;f、按照教育保育要求,有目的地吸收幼兒積極參與,共同創設安全整潔美觀的教育環境;g、為幼兒提供開展各類游戲的時間、場地、玩具和材料,并積極參與幼兒游戲;h、具有開展幼兒藝術教育的基本技能(包括彈、唱、跳、畫、制作玩具);i、開展家長工作,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情況,傾聽家長意見。實習生上述九項自我考核為優的情況:e項幼兒日常生活的護理工作,有意識關心體弱兒童,自評為優的人數最多,占40%;其他各項與之相比,懸殊較大,依次為:f項占15.6%,d與g均占11.1%,c與i項都占6.7%,a與h項均占4.4%,b項觀察分析幼兒發展水平的意識和能力,此項占0%。
保教能力方面反映出的問題有:一是大多數實習生沒有保育計劃,即使自己制訂了,也因為支教幼兒園條件限制,無法實施。實習生向幼兒園反映保育工作存在的問題也不受重視,只能按照幼兒園既定的安排行事。二是不知道如何從事幼兒的觀察與分析。三是在觀察幼兒狀態提供教育對策方面,實習生顯得束手無策。四是僅限于幼兒園班級原有環境,并沒有發掘周邊可利用的物質材料創設環境。五是實習生在顧慮幼兒安全,對突發事件的處理經驗與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幾乎少有戶外游戲活動。六是不知道如何在物質資源不豐富的情況下開展藝術活動。七是家園互動較少,缺乏與家長積極溝通的主動性與有效策略。
師幼互動方面反映出的問題有:創設物質環境顯得比較被動;基本上以照本宣科教學為主,很少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和現有的水平以及教育目標制訂教育計劃、選擇和調整教育內容,沒有生成性課程;無法做到引導幼兒富有個性發展。
四、建議
鑒于調查分析的結果,研究者就支教形式下的實習提出如下幾個方面的改進建議:
1.就宏觀方面說,重新調整實踐課程計劃,支教并入實習后,在實習幼兒園無法提供指導教師的情況下,安排多樣化的見習形式,制訂學期見習目標和方案。在實習支教前有一次正規的、為期3~4周的集體實習。聘請市區公立幼兒園優秀教師為本科生作長期的實踐指導。
2.從微觀方面來說,加強對本科生個人實習計劃的指導,要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與自我調控性特點。實習指導者可以是高校專業教師,也可以是市區公立幼兒園優秀指導教師。實踐課程方面增設兒童觀察分析方面的課程、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課程。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課程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演示家庭教育指導方法與策略,加深學生印象。
參考文獻:
教育實習是學生將所學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的重要橋梁之一,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的一次實戰演習,因此,實習的意義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顯得格外重要。但是,當前我國高師學前專業本科生教育實習依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當前,我國高師學前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普遍存在著與幼兒園實際教學要求相脫節的現象,學生學到的知識與在幼兒園中的實踐體驗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此外,由于多數學生在實習前沒有充足的見習機會來檢驗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因此,便無法預測在實際教學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如,在大班語言教育“風姑娘”的教學上,有這么幾句話:“小樹說:風姑娘真調皮,把我的腰都吹彎了;蘋果說:風姑娘真神奇,把我的小臉都吹紅了……”有經驗的教師會巧妙地運用多種教學藝術組織教學,進而讓幼兒體會到“風姑娘”的頑皮與可愛。相比而言,由于實習生對幼兒園教學缺乏感性的認識,因此,勢必會導致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
2實習時間過短和形式單調
近年來,我國高師學前專業本科生教育實習與國外相比存在實習時間過短的現象和事實,如,美國的教育實習分兩階段進行,即分散實習與集中實習(15~24周);法國為27周;德國為72周……[2]多數院校在教育實習的安排上只有兩個月或短短幾周的時間,顯然,教育實習多半成了學生畢業前的一次突擊演習。另外,在體制方面也存在實習形式過于單調的現象,如,多數高校仍采用的是常規的實習管理模式,即集中與分散實習。[3]當前,雖然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如混合編組、頂崗實習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管和指導,出現了流于形式的現象,因此,實習效果被大打折扣。
3個人發展與實習安排相沖突
按照教學計劃要求,學前本科生教育實習多半安排在大四上學期,為期六周左右。[4]我們知道,在大四上學期,部分學生面臨著考研或擇業與教育實習之間相沖突的現象與事實。但教學計劃規定:課程教學與實踐活動必須要在這幾周內完成,此外,學生還要完成調查報告、撰寫實結,故而學生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為考研或擇業做準備。因此,這種個人發展與高校實習安排之間相矛盾或沖突的現象,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與實習的成效。
4學生教學技能和經驗的匱乏
目前,高師學前專業本科生在教育實習中存在著教學技能和經驗嚴重匱乏的現象,比如當學生真正接觸到幼兒園實際教學活動時,便不知如何組織與開展;還有的學生遇到幼兒的提問便不知如何回答?比如,在一次科學教學活動上,某幼兒問老師:“鐵為什么會沉到水里,而輪船不會呢?”結果,教師卻是啞口無言。因此,學生的這種教學技能與經驗匱乏的現象,最終必然會影響到教育實習的效果和質量。
二何以至此
教育實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極大地制約著高師學前專業本科生教育實習的改革及質量的提升。積極探索影響學前本科生教育實習順利實施的背后的深層原因,對改革學前專業本科生教育實習、提升教育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培養目標不明確
近年來,高師學前專業本科生教育實習陷入了很大的困境之中,究其原因,無不與高校自身培養目標不明確有關。隨著幼兒教育的大眾化與幼教質量的提高,社會上出現了嚴重缺失幼兒教師及渴望高素質幼教師資隊伍的現象,因此,部分高校為了迎合市場化的需求,大量擴招學前專業本科生。然而,高校盲目擴招帶來的惡果之一便是培養目標出現了游離或偏差,比如,高師學前專業教育到底是為更高層次的教育輸送研究型人才?亦是為幼兒園培養實踐型教師?故而培養出來的學生“非專非紅”。因此,高校自身培養目標不明確是導致學生從高校的學術殿堂走進“陌生”的幼兒園時感覺不適應的主要原因。
2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當前,高師學前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分數輕技能的現象,認真探究其背后原因,多半與高校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有關。高校過于注重教育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或淡化了實踐課程的開展,如,課程設置中有“游戲理論與實踐”一門課,教師在教學中,雖然也對其進行了講解,但多半是對游戲理論方面的闡述,而當涉及到如何組織、設計游戲等實踐性問題的教學環節時,只是泛泛而談,更沒有時間和機會組織學生親自設計、開展游戲活動。因此,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是造成學生不能適應幼兒園實際教學的原因之一。
3教育實習體制不健全
目前,高師學前專業本科生教育實習之所以存在實習時間過短、形式單調等現象,探其原因,無不與教育實習體制不完善有關,而教育見習過于形式化、管理模式過于僵硬亦是影響教育實習效果的主要推力,另外,高校實習安排與個人發展之間的沖突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實習前學生主要是通過見習的方式了解幼兒園,但由于見習時間過短及內容單一,學生多半是在走馬觀花似的情況下完成了見習任務,難以達到見習目標的要求。因此,教育實習體制不健全是影響學生發展和實習成效的又一主要原因。
4學生對教育實習缺乏足夠認識
近年來,高師學前專業本科生在教育實習中之所以存在教學技能與經驗匱乏的現象,究其原因,無不與學生對教育實習缺乏足夠認識有關,如部分學生認為實習就等于到實習單位走走玩玩,可以不坐在教室中受教師的約束;有的認為反正自己將來不會去幼兒園工作,實習可有可無,只要結果及格就行了;還有部分學生由于一開始就對幼兒園沒有太大興趣,壓根就沒有認真學習技能課程,尤其是對鋼琴、舞蹈等課程的學習――這些課程又是作為幼兒園教師所必須掌握的。因此,學生對教育實習缺乏足夠認識是最終導致教學技能與經驗匱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解決對策
教育實習是高師學前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必修課,是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的最好法寶,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當前,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對我們早日走出教育實習的困境具有積極意義。
1明確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體現師范教育特色的精華所在。現代大學產生至今,歷史上出現了多次針對大學辦學主體功能的爭論――到底是培養智者,抑或是培養政治家?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我國現階段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比如,高師學前專業教育是為更高層次的教育輸送學術型人才?還是為幼兒園培養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如果培養學術型人才,培養目標該如何定位?課程該如何設置?反之,目標又該如何定位?總之,針對當前高師學前專業教育培養目標出現游離或偏差的現象,端正辦學思想、明確培養目標是提升教育質量、深化學前專業教育實習改革的必由之路。
2調整課程體系設置
針對我國高師學前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與幼兒園實際教學相脫節的現象,調整現有的教學計劃、改革現有課程體系設置成為走出教育實習困境的必由之路。具體可以采取大一時多安排一些教育理論課程的學習;大二時可以適時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進行參觀、觀摩、見習等,另外,適當增加游戲理論中的實踐部分的課時;大三時可以安排學生到幼兒園頂崗實習;大四時參加學校組織的畢業教育實習。另外,務必做到必要的監督和指導,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幼兒園的教研等活動中去。因此,只有大力改革課程設置,調整教學計劃,才能保證教育實習的質量。
3完善教育實習體制
從幼兒園實習的實際需要來看,兩個月的實習時間已經難以滿足實習的需求,因此,針對實習中存在的實習時間過短和形式單調的現象,延長實習時間、豐富實習形式是走出教育實習困境的必由之路。另外,實習形式也應多樣化。具體可以采取學校統一安排、分散定點實習的方式;也可以實行開放式實習或就業實習的方式,即對已聯系好就業單位的學生,根據單位的實際要求,讓學生頂崗實習;還可以采用學生自主聯系實習的形式,由學生根據情況,自己聯系實習單位。[5]但對于多種實習形式,要做到必要的監督、指導,只有加強對教育實習的全程監控,才能保證實習的成效。
4加強學生正確實習觀念的訓練
針對實習中出現的學生技能與經驗匱乏等現象,加強對學生正確實習觀念的訓練及強化學生技能課程的學習是走出教育實習困境的主要出路。當前,受社會輿論壓力的影響,不少學生并不喜歡在幼兒園工作,這就導致學生更不愿意到幼兒園實習,因此,必須要加強對學生實習觀念的訓練。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強對學生觀念訓練的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選擇,比如鼓勵學生到其他單位就業、鼓勵學生考研繼續深造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藍天。
總之,21世紀幼教事業的蓬勃發展給高師學前專業本科生教育實習帶來了嚴峻挑戰,要求培養的幼教人才不僅應掌握幼兒教育理論知識,而且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必須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為主題,大力推進學前教育創新,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高素質的學前教育專門人才。
參 考 文 獻
[1]楊曉萍.試談高等師范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的改革――二十一世紀幼兒教育發展對高師學前專業的挑戰[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2).
初中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關系著他們能否順利的走進高中。家長們往往都有這樣的疑惑:我的孩子在小學時成績一直都挺好的,沒下過八、九十分,怎么一到初中就這么差了,連考及格都這么困難?其實,初中的學習也不是那么難,只要掌握好了孩子的年齡及心理特征,再加上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有出色的成績。
初中正是人的一生的“過渡時期”,有的心理學家稱之為“危險時期”,“青春叛逆期”。這一階段的學生不再像小學時那么聽從家長和老師的話,也不同高中學生那樣有獨立的思維,他們正處于獨立思維的形成過程中。由于初中學生生理上一系列的變化,他們的內心世界逐漸復雜,開始不太輕易表露思想,不再喜歡和家長或老師溝通,不愿家長、老師知道自己的內心想法,更多地是和同齡人或比自己大一點的孩子交流。初中學生處理問題已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不愿家長、老師干預,有些事情甚至不愿讓同學知道,表現出一種“小大人”的特點。對于家長或老師的指責,他們往往反應激烈,有的是“不讓我做,我偏要做”,有的則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這時的他們硬的不吃,軟的不聽,很讓家長和老師頭痛。與此同時,他們在人格尊嚴上有了一定的需求,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能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這對教育他們來說,是件好事,可以此為楔點讓他們接受教育,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我是在初中任教,所教學科又是學生比較頭痛的數學,所以經常需要找學生聊天與談心,下面,我就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問題一:自我控制能力較弱。
一般反映在上課不集中注意力,喜歡做小動作,作業不能獨立或按時完成,這在各個學科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從初一到初三課程內容逐漸增加,學習負擔逐漸加重,有的學生能巧妙地安排時間應付自如,顯得較輕松自如。有的學生忙于應付,感到越來越吃力,就會放棄,干脆不學。還有部分學生需要老師隨時隨地的督促,老師抓得緊,成績就上去了,老師放松,成績就直線下降。雖然初中學生的思維已經有獨立性,但他們同時還保留有孩童的部分特征,使得他們不能很好的約束自己的行為。雖然思想上想做,但意志力不夠,不能堅持。比如:當看到考試不及格時,傷心難過,下定決心好好學,三天過后,一切就又恢復原狀。
問題二:過度“自尊”。
在數學課上,有這樣的情況:大部分同學都在做老師出的習題,有幾個學生抄了題目后就無所事事。于是問了其中一個同學,為什么不做題,他說不會。單獨給他又示范了做題的方法和步驟,可這位同學做題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他的同桌是一個學習成績不錯的學生,我問他:你怎么不問一下你的同桌,他會給你講的。這位學生低頭不語,我猜測性的又問了一句:你不好意思問?他點點頭。其實這樣的學生很多,特別是學習較差的學生。他們中有很多人也想學,就是因為基礎太差,聽不懂,又害怕別的同學笑話他們“什么也不會、這么簡單的問題還要問”,所以就把問題積壓下來。更有甚者,見到別的同學問題,就會在旁邊冷嘲熱諷。他們害怕問題,因為這樣可以暴露出他們不懂、不會的一面,他們一時的“自尊”,成為他們學習中最大的障礙,阻礙了他們攀登的步伐。
問題三:缺少關愛。
現在是大班級教學,一個班人數較多,老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不能隨時隨刻注意到每一位同學。學生希望能有人來關心和理解他們,他們對別人的評價十分敏感。如果他們感受到了漠視或者是壓抑,就會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比如不聽講、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等等。現在很多家長由于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只是訓斥孩子,不能坐下來和孩子平等的、朋友般的談心和聊天。而初中的學生對父母還是有著依賴性的,他們希望從父母處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護。尤其當他們在各種新的生活和學習任務面前感到惶惑的時候,特別希望得到父母或老師的關照。相比小學和高中階段,初中學生內心體驗到的孤獨感在這個時期比較多。
針對初中生的這些特點,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身教重于言傳
這一點我感觸頗深:課堂上,為了節省時間,在書寫解答題時,最后一步沒有寫完,只寫了“答……”。然后對學生說:老師為了節省時間寫了省略號,你們在作業本上可不能這樣寫,必須寫完整。結果交上來的作業,很多學生照著學,最后一步寫的是“答……”。哭笑不得的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要想讓孩子做到,老師和家長必須先做到。不僅在教授知識時如此,就是在課下的一言一行,學生都有模仿的可能。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影響就更大了。俗話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班主任的風格就是一個班的風格”,這話就是對身教重于言傳的最好詮注。
2.重過程大于重結果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同樣,在學習中也是如此。數學是一門較難的學科,部分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雖然已經很努力了,但還是不能取得好的成績。這時,就不能再指責學生了,應該盡可能多的幫助、鼓勵他。在別的學科中,也存在這種情況。所以家長和老師不能只看重學習的結果,更要看重學習的過程,這樣才能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3.降低要求,逐步實施
不要給孩子制定他們一時無法做到的計劃或要求,可以將要求分解,先從簡單的、基礎的做起,一步步實施。曾經看過一個世界馬拉松比賽冠軍的采訪,在介紹經驗時他說:他沒有把馬拉松看成是一項長跑,而把它分成了很多段,每一個目標都是很容易到達的,這樣就不會感覺到累了,跑起來當然也就輕松了。學習如同長跑,要讓孩子感覺到目標就在前面,只要再跑幾步,就可以到達。這對孩子學習信心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先讓學生將作業的字跡寫工整,再要求每次弄懂、做對幾道題,下來是錯題的訂正。
曾有一位心理學家說:“人生最大的歡樂與最大的滿足,最強烈的進取心與內心最深處的寧靜感,莫不來自充滿愛的家庭和集體。”關于初中學生的問題還有很多,只要抱有一顆愛心,站在他們的位置上去思考問題,就一定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23.31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經驗改造。"中國教育家陶行之也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個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各種社會實踐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和做事情。英語,是人們在生活中進行交流表達的一種語言,它來自生活,并為生活所用。《新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要能夠使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依托教材,結合教材,使英語教學內容生活化。
小學英語教材本身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也大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經常運用的知識。如同學們最愛談論的小動物,最喜歡吃的水果、食物,最愛玩的體育活動,同學們每天都能用到的日常禮貌用語。如"My name is Emma.""I'm from China.""I am twelve.""I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另外,根據教材內容安排,進行拓展。
二、營造氛圍,創設情境,使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
新的課程理念特別強調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思維、情感、行動的整合,把課堂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使課堂充滿情趣。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氣氛。
在生活化的英語課堂中,老師的微笑,老師的上課激情,老師的表揚與鼓勵是十分的重要,不僅能緩解學生緊張的心里,還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師應熱愛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提問題或組織課堂活動,機會要盡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給那些自卑感強的差生有表現的機會,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上課時,教師要環視每個學生,不要只看好學生,而使其他學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學生,讓他們感到不自在而情緒緊張。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讓每個學生覺得自己在教師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個學生經常感到教師對自己的愛、關心和尊重,便會被激發出健康的情感,變得生氣勃勃,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2.多種方法,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激起學生的積極情感,進而產生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良好的教學情景場、充分的空間環境可以最大限度給予學生表現自我、展現自我的天地。情境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英語教學的一大特點,也是重點運用的方式之一。學生只學習不運用,我們的教學也是失敗的。學生不但要學習,還要會運用,這樣,才可以說學生學會了英語。語言來源于生活,更應運用于生活。通過設置情境,結合表演,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語言環境中快樂、活潑地學習,從而達到運用的目的,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這樣的情境設計,學生既學習了英語知識,也了解到西方文化,使所學內容在生活中能夠運用。創設情境會讓學生感覺到所學知識的熟悉,認識到英語就在身邊。教師應充分利用豐富的語言情境,給學生創造運用英語的平臺,把英語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使語言生活化,課堂生活化。學生通過真實的情境自然習得語言的表達意圖;在練習時,讓學生兩兩結伴購物。在生活化環境下,課堂成為交際性場所,言語性課堂,具有了真正的交際性質,其效果不僅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夠使學生產生真實的言語體驗。
3."Free talk",搭建真實的語言環境。
會話導入就是通過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自由會話,導入新課。師生間的會話主要是以問答的形式進行;筆者采用推廣"分組定員制",即各班分成若干個小組,指定組長,組成一個學習集體,這種方法要求組內的每一名學生,自己組織一段指定主題的會話內容,老師以此作為提問的依據,鍛煉學生的熟練程度;當達到一定的程度后,要求學生根據新授的內容組織補充、修改、擴展,然后在新的層次上再會話新的內容。"學生英語值日制",這種方法它要求每組的每一名學生輪流值日,自設情景,并由其他組幾個同學共同參與,演示以前學過的對話,或把學過的英語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樣既能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充分表現自己,又能使全班同學受益,促進彼此的互相提高,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還能完成由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過渡。如果作為教學中的一個情景階段,使用在教授新知識前,則是表演、復習;使用在后,則是新知識的鞏固、發展,從而達到教學要求。筆者認為,這種方法的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要有計劃,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表揚鼓勵,激勵學生不斷進步。在情景中學習、表揚、提高。
三、以作業為橋梁,實現語言知識生活化。
《新課標》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地學習策略,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因此我們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做到有趣味性、實用性、創造性,這樣不但使語言學以致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且能使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1、拋棄獨自引領課堂教學模式
古語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對師者的一種贊揚和評價。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夠再適應新型的課堂。如果只是一味的教師教,學生學,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學生在云里霧里聽不明白,教師在課堂上獨自引導課堂的整個內容,會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的情緒。語文本身是一門欣賞性比較強的學科,其枯燥性也會因為教師的獨自教變得更為明顯。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的黃金時期,如果不能把握好這一時期的教學,那么語文課堂如何能起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2、創造融洽的教學氛圍
從我的從教經歷中很明顯的發現,課堂的有效性不在于教師是如何教的好,而是在于教師在課堂中所創造的教學環境是否和諧,學生是否能真正的融入課堂中,這一點在課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學會根據文章的內容來創設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課堂不僅僅是枯燥的教學生活,而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將課文與生活聯系起來,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還能夠創設出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使用適當的語言技巧
在我們的印象中,教師往往會在課堂中出現“一言堂”的情況。如果要在課堂中創設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離不開語言這個媒介。如果我們教師只是用課堂的講述方式來,那是完全行不通的。需要用一些語文技巧來講文中的知識點穿插,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的意境或者要表現的情境是怎樣的。這就考驗到了作為一個出色的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學生進入學校學習的時候,很多家長會很關注教學教師的水平如何,教師個人的能力和素質怎么樣。21世紀是需要創新性的人才,而不是傳統型的學習人才。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他們應該是課堂中的主導,我們應該帶領學生轉變傳統的聽課模式,變客為主。真正發揮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看電視劇中的很多私塾中,私塾先生掌管著學生的一切,學生不得對先生的教學提出異議,這樣的方式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現代教學課堂,在現今的很多課堂中,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沒有發言的權利。這種方式亟需改變!首先學生要在課堂中變主動,這就要求教師要開放課堂,接受學生的主動性提問和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
2、培養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
在教師的一言堂中,往往教師說的就是真理,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學生沒有任何質疑和問題,這就導致了學生不主動思維的壞習慣。在課堂中學生沒有了思維能力,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課堂變得應付教師。作為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的引導他們開發自己的思維能力,帶著他們進入課堂中,這樣的教學才有效果,學生才會有學習的樂趣和收獲。
3、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語文是一門鍛煉語言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學科。在語文課堂中經常會出現根據文中上下文進行文章內容的分析,這些部分就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語文課堂中很多時候都需要讀者進入文中的情境才能體會出文中所表現的感情和思想,教師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教學,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不僅能很多的養成思考的習慣,彼此之間交流還能促進學習的不斷進步,何樂而不為。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學以致用。通過課堂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當然,如果眼光僅僅是放在一節課或者一個階段肯定是不行的,眼光要放在更長遠的角度。
1、學習的時機
課堂學習中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學習思路清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引導學生從點到面,分析透徹。從小的細節入手,“細節決定成敗”,要引導學生對教堂中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具體析解。
2、學習的觀念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是根據教師所教學的知識點來進行總結,教師應該提供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或者相似的可以舉一反三的類比知識點,讓學生們自己通過對比和分析來比較和總結,在不斷的Ρ群頭治鮒醒櫓ぷ約旱墓鄣愫拖敕ā>褪瞧鸕揭桓黽笆斃拚的作用,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轉變學習觀念,養成自主學習、及時總結的好習慣。
一、現有學前教育教師數量嚴重不足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意見》[1]提出:從2011年秋季開始,逐步實施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到2015年,全省實現學前一年免費教育,普及學前兩年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以上。每個縣(區)城至少建成一所符合國家標準的公辦幼兒園,每個鄉(鎮)建成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幼兒園(班)覆蓋全部行政村,建成學前教育縣、鄉(鎮)兩級骨干體系和縣、鄉(鎮)、村三級服務網絡。2011-2015年,全省新建、改擴建1200所鄉鎮中心幼兒園,其中,2011-2012年,每年建成400所;2013-2015年建成400所,2010-2015年(學前三年幼兒毛入園率達到80%,其中農村學前三年幼兒毛入園率達到70%以上)。到2020年,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學前三年幼兒毛入園率達到90%,其中農村學前三年幼兒毛入園率達到85%以上)。重視0-3歲嬰幼兒教育。《陜西省學前教育發展狀況調研報告》[2]提供的最新資料顯示:截止2010年底,戶籍在陜西省的3-5歲適齡兒童約為105,8664人。全省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保教人員共4,8559人(不包括行政領導和勤雜人員)。學前三年在園幼兒65,6300人,毛入園率為62%。陜西省近85%的幼兒園不能按照國家兩教一保標準進行人員配置。根據《陜西省“十二五”人口發展專項規劃》[3]提出的全省年均人口出生率10‰計算(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下),“十二五”期間,全省總人口仍將以年均20,0000的速度增長。教師隊伍每年自然減員后應有人員補充。
根據以上數據指標經計算,陜西省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共需補充學前教師2,9207人、平均每年需補充教師5841人;“十三五”(2016-2020年)期間共需補充學前教師3,4555(63762-29207)人、平均每年需補充教師6911人。到2020年全省學前教師隊伍共有10,2022人的規模。
以上計算不包括不合格幼兒教師清理后需要補充的人數(省上已經明確指出對無資質人員將逐步清理。這部分人員清理以后應有合格人員替補)和未來三年及“十二五”時期新建擴建幼兒園需要補充的教師人數,這些數字加在一起肯定更大,如西安市規劃“十二五”期間全市新建、改擴建幼兒園430所,需配備公辦教職工約1,6400人,按年度每年約新增3275人。
二、現有學前教師隊伍的合格率不高,教師隊伍結構和分布不合理
截止2010年底,全省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保教人員共48559人。全省幼兒教師具有幼兒教育專業(或學前教育專業)背景的教師(獲幼教資格證書的教師)20368人,所占比例僅為40.67%,有多達59.33%的教師不具備從事學前教育專業的資格[4]。榆林市幼教專業學歷(含中專、大專、本科)到2010年底共有961人,只占總人數2759的34.8%,隴縣幼教專業幼兒教師僅占16.9%,洛南縣幼教專業教師只占2.8%。特別是民辦園,問題更為嚴重,存在大量不合格人員進入幼教隊伍的現象,如此師資結構的辦園資質和相應的辦園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
全省各地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分布嚴重失衡。西安、咸陽、寶雞、渭南等關中相對文化經濟發達城市的幼教專業的教師所占比例較大,而陜南和陜北文化經濟相對比較落后的地市的教師專業合格率就比較低,如西安市就高達83.6%;延安市則只占21.2%,商洛市僅僅只有17.60%。全省幼兒教師學歷大專及其以上共有21777人,所占比率48.26%;中專(含高中及職業高中)及其以下共有23339人,所占比率51.74%。
全省學前教師隊伍中,只有48.26%的教師學歷達到大專以上,同時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和學前專業背景的教師人數比例只會更低。這與省上提出的學前專任教師達標率(2015年全省達到75%以上,農村65%以上;2020年城市85%以上,農村70%以上)差距很大。陜西省今后學前教師培養和培訓的任務十分艱巨。
另外,陜西省保育人員的合格率參差不齊,西安、咸陽等中心城市情況較好,但其它地市則不容樂觀。近半數幼兒園無專職衛生保健人員,后勤人員數量和資質均不足。
另外一個十分突出的普遍問題是學前教師隊伍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調,陜西省女性幼兒教師占有絕對的比例,男性所占比例極少,有多半以上幼兒園中沒有男性教師。研究表明,男性教師對幼兒的性別意識、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和性格的和諧發展、社會化思維方式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西安市僅有極少數幼兒園有個別男性教師,總數也僅23名,只占全市教師的0.22%。陜西省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只在西安和個別關中地級以上城市有零星存在,在其它城市和廣大縣鎮及農村幾乎是空白,開發的空間非常廣闊。
從地域上看,陜西省存在城市學前教育水平較高,農村整體水平偏低的狀況,城鎮尤其是大中城市已基本上滿足了學前三年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要求,而廣大農村幼教資源還很缺乏,公辦園很少,貧困家庭兒童很難接受學前教育。
三、普及農村幼教事業的難度很大,普及學前教育的重頭在農村,關鍵是教師
省上已經明確提出力爭到2015年,全省農村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到2015年,幼兒園(班)覆蓋全部行政村,到2020年,農村學前三年幼兒毛入園率達到85%以上[5]。但目前全省共有公辦的農村幼兒園562所,而全省共有鄉鎮1745個,行政村2.8萬個,要實現每個鄉鎮、每個行政村建設一所幼兒園,至少還需建設近3萬所(每所兩名教師算,就是6萬)。全省到2010年尚有無證辦園(班)點(個)1500個左右,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共有從教人員4000余,就讀幼兒50000余人,無證園(班)從教人員專業及學歷合格比例較低,一旦清理,需要合格教師的補充。
由于陜西省農村學前教育資源有限,所以,在各市(區)、縣90%的鄉(鎮)村小學都附設有學前班。目前陜西省學前一年在學前班幼兒40104人,約占學前一年幼兒人數的55%以上。陜西省農村人口眾多,農業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60%。到2010年底,陜西省共有幼兒園5873所,公辦1390所,占23.6%,民辦園數量4483所,占比76.4%,其中不具規模的農村民辦園2898所,占51%。在園幼兒占全省幼兒園總數的70.85%。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陜西省幼教事業未來發展的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空間最大的在農村,不合格教師清理后需要補充人數最多的也在農村,因此說制約陜西省幼教事業未來發展的瓶頸在農村,省上繪制的宏偉藍圖能否實現的關鍵取決于廣大農村地區幼教隊伍的快速形成和提升。破解學前教育難題,關鍵在于體制機制創新。《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多種途徑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6]。陜西省廣大農村地區幼教隊伍的快速形成和提升寄希望于幼兒教師培養和補充體制機制的創新。
【注 釋】
[1] 陜政發〔2010〕51號.
[2][4] 李根民,王越群,于玲,蘇曉芬.陜西省學前教育發展狀況調研報告[A].陜西省教育廳基礎教育二處,2011.4.
[3] 陜發改規劃〔2011〕892號.
[5]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文件.陜西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陜政辦發[2011]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