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4:58: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學生實習個人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4-0001-02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是醫學生從課堂走向病房、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過渡階段,是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橋梁,臨床實習對醫學生的成長極其重要。實習醫院是接觸臨床工作、將理論聯系實踐的第一個地方,是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臨床技能、樹立醫生良好職業道德的的實踐場所,如何正確選擇實習醫院對醫學生實習、工作有著極大的影響。調查了解醫學生關于實習醫院的選擇情況,對指導學校、醫院做好醫學生的實習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作者對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某三甲醫院實習的100名不同學校的大專及本科醫學生于步入臨床前進行了問卷調查,對結果統計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現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某三甲醫院實習的100名大專或本科的臨床醫學、護理學、影像學、藥學專業學生,其中女72名,男28名;大專14名,本科86名;臨床醫學專業28名,護理學專業45名,影像學專業14名,藥學專業13名。年齡在22―25歲之間。
1.2方法
1.2.1 調查工具 自行設計本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2個部分:①參與問卷調查的醫學生的一般資料;②醫學生實習醫院選擇的情況:選擇實習醫院的首要依據、對將要前往的實習醫院的了解程度、進入臨床實習前的心理、對實習醫院的期望值(學生實踐操作方面,帶教老師學歷、工作年限方面)、主要擔憂的問題。其中問題為單項選擇題。
1.2.2 調查方法 調查者向被調查者說明調查的目的,并逐條講解調查內容,在充分理解問卷內容的基礎上自行填寫。于醫學生到達實習醫院時開始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問卷100份,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統計學方法 所得資料用Microsoft 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描述。
2 結果 醫學生關于實習醫院選擇情況見表1
3 分析
3.1關于選擇實習醫院的首要依據 調查顯示:53%醫學生是根據醫院等級、名稱來選擇實習醫院的、15%根據生源地,32%根據意向地點。醫院等級、名稱,尤其是醫院等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該醫院對實習生的教學能力,跟醫學實習生比較相關的則是醫院實習帶教實力與就業前景。一般說來,醫院等級越高,其規模大、帶教師資力量強大且帶教規范、招收實習生多,帶給實習生就業機會相對增多。53%醫學生選擇實習醫院首要根據醫院等級、名稱,說明很多學生意識到實習與就業的關系,就護理專業而言,近來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要求將護生的畢業實習和就業結合起來,通過實習全面、深入了解和考察護生各方面能力、素質,挑選符合本單位用人標準的優秀人才,減少參加工作后的培訓時間,而有的醫院只在實習學生里招收護士用人單位更加重視實踐和教學環節及實踐教學質量,有在高等級醫院實習的經歷,對學生在其他地方就業提供了一個好的背景[1]。由此可見在等級高的醫院實習對就業的影響極大。無論是根據醫院等級、名稱選擇,實習醫院還是生源地、意向工作地點選擇實習醫院,都體現了醫學生對實習與就業關系的認識,這與高校人才培養上的創新模式――“以實習帶就業” [2]不謀而合。
3.2對將要前往的實習醫院的了解程度 調查顯示:5%醫學生對實習醫院很了解,44%基本了解,51%不了解。了解實習醫院是醫學生選擇實習醫院應做好的準備之一,對實習醫院的了解,不僅是知道該醫院的等級、地理位置,還應知道該院最強的學科領域、特色領域及在實習帶教方面的水平等,只有知道了這些,才能準確地選擇實習醫院,才能很有目的性的實習,才能更好地掌握臨床基本技能。而調查表示,醫學生對實習醫院的了解還不夠。
3.3進入臨床實習前的心理 調查顯示:①56%醫學生緊張、擔心不能適應新的環境;②32%醫學生激動、迫不及待;③12%醫學生感覺沒什么想法。56%學生表現的不自信心理及對其社會適應能力感到擔心,而之所以會擔心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其實是對實習的準備不夠充分。32%醫學生表示激動、迫不及待,可以看出醫學生渴望將理論知識投用到臨床實踐中、渴望為患者服務,因積極性高,故醫院在實習帶教中應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并注意防止因其過分的積極性而帶來的差錯、糾紛。12%醫學生對進入臨床實習表示無所謂,此類學生,多數是志不在醫療行業、想轉行,如何做好就業指導是個大問題。
3.4對實習醫院帶教老師的期望
3.4.1在讓實習生實踐操作方面:36%的學生希望帶教老師手把手教,59%的學生希望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者,5%的學生希望帶教老師放手又放眼。
3.4.2在帶教老師的學歷方面:27%的學生希望帶教老師學歷在本科及本科以上,5%的學生大專學歷,68%的學生表示無所謂、只要經驗豐富就行。
3.4.3帶教老師工作年限問題:6%醫學生希望帶教老師工作3―5年,36%希望帶教老師工作5―10年,58%表示無所謂、只要帶教老師技術好就行。
3.4.3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是決定臨床實習教學質量的關鍵[3],帶教老師是實習生模仿的榜樣,帶教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是在技能的培養上,還應包括在醫德醫風的影響上。臨床帶教老師是實習生接觸專業實踐的啟蒙者和引路人,帶教老師擔負著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雙重任務[4]。了解醫學生對實習醫院帶教老師的期望值有重大意義。
3.5主要擔憂的問題 調查顯示85%醫學生擔心自身動手問題,12%擔心與帶教老師及其他醫務人員的溝通問題,3%擔心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方面的問題。醫學是一門很需要實踐能力的學科,基本技能是學生立足本專業的重要內容之一,擔心自身動手能力表明了醫學生對臨床基本技能的重視;無論哪一行業,溝通都是不可缺少的,美國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I)開發了一個自愿的醫療事故報告系統,通過對十年搜集信息的分析發現,70%的案例與溝通不暢有關[5],而在醫院,溝通主要是醫務人員之間的溝通、與患者的溝通,從調查可以看出,醫學生更加擔心的是與其他醫務人員的溝通,對與患者的溝通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
4 對策
4.1學校應采取的措施
4.1.1關于實習醫院的選擇,學校可以開展介紹實習醫院基本情況的講座,如為醫院的環境、重點科室、師資隊伍、實習生生活條件等,為實習生提供實習醫院更多信息,增加其對實習醫院的了解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實習觀,此外,還應為即將實習的醫學生邀請實習結束返校的畢業生參與座談會,由這些剛結束實習的醫學生講述臨床一線工作的感受、引導建立正確的實習觀、及實習醫院、實習地點與工作的相關性,并向學生簡述對實習醫院的真實感受,以幫助學校圓滿完成醫學生實習前關于實習醫院選擇的指導工作。醫學生個人也應積極主動地利用外部條件獲取醫院信息,如通過與其在醫院工作的親朋家屬了解實習醫院情況,通過加深對實習醫院的了解程度以增強其實習目的性。
4.1.2針對依據生源地選擇實習醫院的醫學生而言,此類學生多有回生源地醫院工作的計劃,要做好離校前的工作,如安全教育、實習積極性。的教育;根據意向工作地點選擇實習醫院,此類學生就業的目的性極強,學校要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對于那些不能前往理想實習醫院的學生,學校要重點做好這類學生的思想工作,告知其將要去的實習醫院突出的一面,以消除其抵觸心理,消除其負面情緒,以防其將負面情緒帶入臨床工作中,影響其實習生活。
4.1.3學生下臨床實習和配合心理指導:調查顯示醫學生臨床實習前緊張、擔心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的心理占多數,反應了大多數醫學生的實習心理及對實習的社會適應能力,加強對實習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指導其對自身職業生涯的規劃,對于培養心理素質良好、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醫療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4.1.4調查顯示實習前醫學生所擔心的主要問題中自身動手能力占85%。在校期間應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對即將下臨床實習的學生開放實際操作訓練室,并配備指導老師進行指導,加強學生操作能力的訓練,使同學們減輕自身動手能力的擔憂。學校可以擴寬教學、實習途徑,增加課間見習機會,鼓勵學生在學習臨床課程后假期自擇醫院進行社會實踐,使其能及時的將理論與實踐聯系,并注意見習、社會實踐后總結。
4.2醫院應采取的措施
4.2.1向學校傳遞更多關于醫院的資料,比如重點學科、師資隊伍、實習生生活條件等,以協助學校更好的完成醫學生實習醫院的安排工作。另外,醫院要與學校做好實習生實習醫院選擇情況的溝通,如了解哪些學生是來到非其所期待醫院實習的學生,對此類學生要做好其思想工作,可以向其展示醫院特別突出的一面,并且在實習輪轉的安排上,將其第一個輪轉科室安排在實習帶教做得最為突出的科室,以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
4.2.2在醫學生進入臨床之初,做好崗前培訓工作,可以召開臨床一線工作的帶教老師與實習醫學生的座談會,減輕醫學生的緊張情緒,并告知其必須遵守的相關醫療制度,如無菌制度等,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心理狀態下嚴格、規范的學會各項操作、圓滿完成實習任務。
4.2.3考慮到大部分醫學生擔心自身實踐能力問題,可以在崗前培訓中加強臨床技能的培訓,并開放示教室,方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提高臨床技能。另外,鑒于溝通的重要性,在崗前培訓中還應強調溝通――與醫務人員的溝通及與患者的溝通,良好的溝通利于患者的病情觀察與減少差錯的發生,調查顯示醫學生對醫患溝通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因此,在灌輸醫患溝通重要性的同時,要向醫學生傳授溝通的方法。
4.2.4在對實習醫院的期望上,考慮到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是決定臨床實習質量的關鍵,醫院應創造符合實習生要求的師資條件,選擇工作經驗豐富、技術好、職業道德良好的醫護人員做為醫學生的帶教老師,上好醫學生醫學生涯的第一課,以通過帶教老師完成向實習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教學,完成培養任務。
5結論
如何做好醫學生的實習工作,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教育、管理問題,因此調查了解醫學生關于實習醫院的選擇情況,面對實習的心理狀態,并針對其進行分析,及時準確的作出理論輔導、操作指導及心理疏導,對學校、醫院成功完成醫學生實習工作及醫學生圓滿完成實習任務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 孫玉生.在實習與就業互動模式下本科護理專業實習管理實踐和探索[J].臨床合理用藥.2011.4(8B):165―166:1201―1202.
[2] 張中興,趙琳杰,趙麗娜,等.搶抓機遇 占領市場 搭建良好就業平臺[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1):133―164.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18-01
內科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其中心血管內科是的重點和難點,但實習時間比較短,大多教學醫院都只有3-4周,而此階段的學習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臨床內科知識,還能進一步提高實踐水平,對掌握疾病的診治有很大作用,為社會培養更多合格的醫學人員。本文根據自己擔任教學秘書時的幾年帶教經驗,總結實習帶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方法。具體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
1.實習生方面
首先,理論知識不扎實和參差不齊:內科學的內容多、范圍廣,要讓同學們在短短的一年內掌握所學理論知識顯然不現實;同時,成績的好壞以及學習的認真程度決定了每個人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不同。其次,目標不明確:在實習過程中,部分同學猶豫于考研和工作的抉擇中,想兩手抓往往兩手都抓不好,從而忽視了實習的重要性。再次,缺乏工作和學習的主動性:部分同學學習被動、求知欲望不強,不主動觀察病人,學習也常常是老師牽著鼻子走,這也一定程度上打擊老師的帶教積極性,更有少部分同學直接選擇性放棄實習。第四,心態未擺正:部分學生往往認為實習就是“打雜”,總是干瑣碎的事情覺得沒意思,導致小事不想做,大事或重要事做不了[1]。
2.管理層面和帶教老師方面
首先,管理層面、也就是臨床部與帶教老師,即上、下級在針對實習同學的要求和紀律上,不能形成“默契”,部分同學有一定的關系背景,給帶教老師開展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其次,專業的特殊性和醫療環境的影響:由于心內科常常病情重且變化快、以及近來醫療環境相對緊張,導致實習同學在科室缺少溝通、操作的機會,從而進一步降低其積極性。再次,帶教老師不規范和工作繁忙:老師們的專業水平和帶教方法參差不齊,以及工作量繁重,沒有足夠精力對實習生進行比較規范的指導[2];最后,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技巧,部分學生感覺學不到東西,進而不能很好的帶動實習同學的積極性。
二、如何改進上述問題
心血管內科的臨床實習是理論走向實際的重要過程,更是為社會培養更多高質量、合格醫學人員的方法。但近年來對實習醫生的感覺是一屆比一屆差,所以改進臨床實習治療迫在眉睫,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改進方法如下:
1.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和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古人云:“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3]。”醫德的培養永遠不會退出歷史的潮流,它是判斷能否成為一名合格醫生的先決條件。話說:“跟好人學好人,跟壞人學壞人”,在帶教過程中,除了學習《執業醫師法》等相關衛生法規,提高實習醫生的法律意識,依法行醫和執業,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外,帶教老師還要以身作則,注意平時工作中的一言一行,樹立良好的榜樣[2]。
2.嚴格的紀律和執行力:在實習生管理中,必須要有嚴格的紀律并按其執行,尤其是臨床部與帶教老師之間要達成一致,不能出現帶教老師按紀律嚴格要求學生,而學生通過所謂的“關系”而減免對他的紀律約束,讓相應紀律形同虛設,必須避免此現象的出現。
3.實習同學自身要有緊迫感,要知道畢業后自己的身份就是醫生了,面對的是生命,所以必須利用好實習這一年,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
4.目標明確:尤其在考研和就業上,就個人的經驗而言,兩者并不沖突,考研中西醫綜合是大頭,如果西醫綜合能考到200分左右,那考研根本就沒有難度!目前西綜更側重于臨床,所以在內科實習中,培養良好的臨床思維,理論聯系實踐,對學生的解題思路和病例分析題幫助極大。
5.擺正心態:俗話說“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實習過程就是一點一滴積累臨床經驗、現在的每一位醫生,都是你們這樣過來的,甚至過得比你們都苦。所以,實習同學們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積極主動,畢竟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6.帶教老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嫻熟的操作技能,同時還要有良好的醫德醫風、積極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醫患溝通技巧,老師的言行就是學生的活課本,同時帶教教師及時了解新動態和指南不僅是對自身理論水平的提高,還可以帶教過程中與時俱進,提高對本學科理論知識更深層次的認識,也對指導科研有很大幫助[4]。
7.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學們的普遍現象是初到臨床時有較高的熱情,但隨時間這種積極性明顯降低,所以這時老師需要調動同學的積極性。首先,實習生無臨床經驗,對知識僅限于書本,所以老師們一定不能照本宣科,要結合臨床經驗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啟發學生去思考和分析。可通過病例分析,幫助學生捋順臨床思路,引導學生獨立分析、診斷及鑒別診斷,然后應用所學的知識綜合分析,最后得出正確的診斷[5]。其次,方法上可通過教學查房、操作培訓、小講座、出科考試等來幫助同學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我在教學中還增加了小講座互動,通過分組指定知識點,讓各組在出科前進行相互PK,讓同學們主動參與進來,既增加了各組的協作能力,調動了積極性,增加了醫學生的自信,促進去主動學習,訓練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6]。
三、總結
綜上所訴,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向醫生過渡的必經之路,也是學生實現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重要過程[7]。帶教老師相當于將來醫生的啟蒙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很可能決定一個實習醫生的走向,帶教老師的言傳身教是醫學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帶教老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質量;不僅如此,更需要實習生、帶教老師和臨床部做到以上幾點,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蘇震,周琦,張宇.我國醫學生實習期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06):76-77.
[2]張晶,陳春紅,郭靖,孟歡.心血管內科臨床實習生帶教方法研究[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03):1514-1515.
[3]王新霞.角色扮演法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3.(10):74-75.
[4]胡文勝.新型醫患關系下臨床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06):39-40.
醫生能力核心內容是臨床能力,而臨床能力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不斷的學習、教育、實踐積累過程。在臨床實習階段應重點關注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培訓,因為標志著臨床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是臨床思維能力。現就如何在臨床實習階段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討論如下。
1 樹立科學的、系統的臨床思維觀
用系統的觀點看待問題。在臨床實習開始階段的崗前培訓階段,應對學生所掌握知識進行崗前系統整理,即應用系統分層、分區、分片定點的方法,對醫學生4年來在校學習知識(如圖書館)進行分類、梳理、儲存記憶,以利于醫學生臨床應用時能及時快速準確地調用。所以提高臨床醫學生的知識存取效率,也就提高學生的思維效率。筆者認為十分有必要在醫學生進入臨床實踐前有一個關于整理知識的思維訓練指導課及知識的分類總結培訓,讓學生運用系統觀對其所學的知識進行分類、總結,讓學生大腦知識處于有序的待命狀態,這樣才能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的快速結合。筆者曾對衛校醫士班1000名學生隨機分成2組各500人,其中500人進行過類似的崗前培訓,與未做崗前培訓的500人對比,對學生實習鑒定評分進行統計,結果:培訓組平均分92.2分,對照組只有85.7分,經統計學分析,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培訓組臨床能力明顯優于未培訓組。在對廣西醫科大學實習生、桂林醫學院實習生、右江民族醫學院等本科實習生80人進行類似分組試驗其結果相似。經過培訓后的學生其臨床思維能力(反應能力、診斷能力、鑒別診斷能力、醫患溝通能力等)明顯高于其他學生,經培訓后的學生的病歷書寫質量明顯好于對照組。每個學生抽一份病歷按病歷評分表進行評分,培訓組平均分為96.7分,而對照組平均分只所有89.9分,經統計學分析,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所以在實習前進行系統臨床思維的培訓,是提高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有效可行的辦法。
2 靈活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臨床理解及臨床溝通能力
2.1運用形象類比思維方法,增強學生對醫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及醫學生對患者的溝通能力。筆者以三個類比去說明較復雜的醫學問題,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2.1.1 把人的免疫力與國家的武裝保衛力進行類比就很容易理解免疫力了。如把白細胞比作士兵警察,把抗體及免疫因子比作武器彈藥,把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及內部變異的癌細胞比作外敵及內敵。學生就容易理解白細胞與細菌、腫瘤細胞之間的戰爭。
2.1.2用類比的方法說明心電圖的導聯。臨床教學上很多學生不理解何為導聯,從而影響其對心電圖的判斷。其實“導聯”即相當于從不同角度看心臟,不同導聯其心電圖形態是不同的。所以看心電圖時要先教學生辨認導聯,再看基本成分,然后測量分析,學生就十分容易理解心電圖了。實習期間做以下實驗:在實習生選取100名進行隨機分組,50名進行形象描述,50名只進行課堂式的講述,再用實際心電圖考核判斷正確率。經統計形象描述組的判斷準確率達92%,而對照組只有68.1%,經統計學分析,兩者間存在顯著差異。
2.1.3把蛋白質的合成與建大樓進行類比。建大樓首先從設計圖資料庫選取施工圖紙,然后組建建設系統(包括工人、機器等),準備建筑材料(最基本的是磚頭)。其實蛋白質的合成也一樣,首先從基因庫(DNA)調取圖紙(mRNA),組建合成車間(由各種RNA組成),在各種酶作用下,把氨基酸(--十種)(相當于建大樓磚頭)連接起來即成蛋白質了。這樣一比較學生很容易理解:氨基酸一蛋白質一核酸(DNA、RNA)的關系了。
2.2運用系統的思維方法,增強醫學生的全局觀察能力及整體處理能力。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是分階段、分類、分系統、分科學習的。在臨床教學中要善于運用系統的結構組成、系統的功能、系統的調節等方面進行分析,去解釋病因、診斷、治療等內容。如人體有九大系統,每個系統有九個器官,每個器官有什么功能,每個器官有幾種性質疾病,每種性質疾病有幾種類型,每個類型的典型表現有哪些。這樣把知識歸納到一個人身上了,學生也就有一個整體觀。這樣通過從整體到局部層層分析,再從把層層片片的知識用一條主線串聯折疊起來,把零碎的知識擰成一體,學生把知識分類清楚,其臨床思路也就清晰了。
2.3運用橫向、縱向思維方法,提高醫學生的臨床鑒別診斷能力及臨床觀察能力。運用橫向思維,對不同人患同一疾病進行類比。拓寬學生的視野,從而提高學生對疾病的分類與鑒別診斷能力,預防漏診。運用縱向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對患者病情的連續觀察,逐步增強醫學生對疾病的分期認識,增強學生對疾病個性的了解,有利于提高臨床醫生的針對性診療水平。
2.4運用逆向思維引導學生對特殊情況(疑難病例)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興趣,提高處理問題能力。一些不符合常規的現象(如診療效果不佳、檢驗結果與臨床不符合等異常情況),往往是發現新問題的信號燈。如果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往往能促進醫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提高其處理臨床問題的能力。
3 培養醫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俗語講“習慣成自然”,良好的思維習慣形成必須反復強調練習而形成,所以在醫學生實習階段要注重培養良好思維習慣。
3.1培養醫學生的“專一”思維習慣。根據查房及病例講座的規范要求,設計好實施方案,確定中心問題。每次查房(單個患者)或病例討論時,歸納1~2個重點問題作為主題,然后圍繞關鍵問題逐步展開提問及討論(防止泛泛而談或蜻蜓點水式的問答)。所以帶教老師每次查房不能求全求大,抓住主要問題一問到底,既迫使學生思考,亦培養了學生鍥而不舍的精神。
醫學生生產實習是醫學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醫學生臨床技能、臨床思維、職業道德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對醫學生實習的監督管理,做好學生由在校學習到醫院實習的過度工作十分必要。
一、醫學生實習管理工作中常見的問題
對于醫學生而言,經在校期間進行系統理論知識學習,到了大學最后一年進行生產實習,熟練臨床實踐操作技能。但在醫學生實習管理工作的實際中,我們發現有以下幾方面因素影響學生實習效果,阻礙了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進程。
1.醫學生實習態度不端正,缺乏積極主動性
第一,由于醫學生的實習時間安排在大學的最后一年,學生即將面臨就業、考研等選擇,很多學生將精力放在了考研復習、找工作等方面;第二,很多學生在校時仍處于被管理狀態,學習行為被動。而到了實習醫院,學習環境相對自由,學生易產生惰性,實習熱情持續時間不會太長;第三,患者對于實習學生存在抵觸情緒,很多實習醫院考慮到醫院的效益和利益,不允許學生動手,只能在一旁觀看。學生認為,不讓動手的實習過程對于鍛煉他們的臨床實踐操作能力沒有實際意義,沒有實習的必要性。這部分學生多數想將時間利用在理論知識學習上,而往往事與愿違。
2.崗前培訓缺乏全面性
很多醫院將實習學生崗前培訓的重點放在實習考勤、醫院規章制度宣傳等方面,很少涉及醫患溝通、醫療糾紛防范、言行儀表、臨床操作程序等具體方面的教育,導致學生對實習過程的茫然,增加臨床操作失誤的幾率,埋下醫患糾紛的隱患,影響了學生實習效果。
3.帶教醫生服務意識有待提高
目前,實習生帶教老師都是醫院的醫生,帶教醫生具有教師和醫生的雙重身份。這些醫生平時工作量大,而兼帶實習生無疑增加了工作量,這種付出與他們的工資收入往往是不平衡的。這就容易出現,醫生只讓學生干些跑腿打雜的事情,不能真正教他們實際操作技能、臨床經驗等臨床知識,學生實習成了紙上談兵。
二、關于加強醫學生實習管理工作,提高學生實習質量的意見
提高醫學生實習管理工作的質量,加強醫學生實習管理工作,對學生實習的效果至關重要。
1.轉變學生實習觀念,重新認識實習重要性。
學生的實習態度直接影響了實習有效性。管理者應對學生說明實習的重要意義以及實習效果對學生個人發展的直接、間接影響,幫助學生協調好實習與考研、就業等方面的關系,端正學生實習態度。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實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并圓滿完成實習任務。
2.加強實習學生崗前培訓
為了讓學生盡快轉變角色,醫院多方面、多角度對實習生進行崗前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崗前培訓應拓展一下幾個方面:
(1)醫患溝通和醫療糾紛防范教育
可以采取調查問卷解析、模擬情景現場等趣味性方式,提高學生處理醫患關系的技巧和應變能力。通過學習,使學生在面對患者時學會換位思考,多理解患者,耐心向患者講解臨床操作上的疑問。強化對學生言談舉止的培訓,加強實習生對醫療糾紛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讓學生明確醫務工作者的責任義務和患者的權利,以防止不必要的醫療糾紛發生。
(2)理論知識考核和臨床操作程序指導
在學生入科前,考核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實際情況。考核不合格者不準入科,留出適當時間供學生學習進行理論知識的補充學習。對考核合格的學生,進行本科室臨床操作程序指導。這樣,學生在保證理論知識儲備量的前提下,能夠較快適應不同科室的臨床操作特點。
(3)調整學生心態,幫助學生轉變角色
學生進入實習階段后,學習環境由學校轉變成醫院,社會角色由學生轉變成醫務工作者,面對的人群由師生轉變為醫患,多少都會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怎樣面對新環境,進入新角色。作為管理者應急時開導學生、與學生多交流,幫助他們積極調整心態,盡快適應他們由學生向醫務工作者的轉變,適應實習環境。
3.提高帶教醫生的服務意識
首先醫院應增長醫生帶教的工薪,合理對醫生帶教工作進行報酬,以此提高醫生帶教實習生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其次,定期、分批對帶教醫生進行培訓,培訓可以從業務知識、教學管理、服務意識等多方面入手。最后,制定標準,對醫生帶教效果定期考核,對考核不合格者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
三、結語
醫學生實習管理工作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醫學院校學生實習階段的培養和教育,更關系到學生的就業以及個人今后的發展。作為實習學生的管理者,我們任重道遠。我們應該隨時總結工作中的不足,不斷優化、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求完善醫學生實習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引言
醫患語言溝通是指醫患雙方圍繞診療、健康等內容展開的語言溝通,包括口頭和書面溝通,旨在使醫患雙方建立信任并就相關問題達成共識,以促進患者的疾病診療和健康維護.醫患語言溝通是醫患溝通的最主要形式,對于增進醫患溝通、改善醫患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著重從口語分析入手,對醫學生醫患溝通行為進行調查研究,總結歸納醫學生在醫患語言溝通特點及問題,以便為更好地開展醫學生醫患語言溝通教育提供參考依據.
2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文以在三級醫院實習一年的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為研究對象,設計醫學生自我評價和患者評價兩類問卷對醫學生醫患語言溝通情況進行調查.發放醫學生調查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96份,其中男性301人,占60.7%;女性195人,占39.6%;患者調查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5份,其中男性97人,女性98人,年齡跨度為20—65歲,平均年齡43.2歲.
2.2研究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問卷調查,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調查問卷以SEGUE量表為基礎,以醫患語言溝通中的口語為主要內容分別編制兩類問卷.醫學生使用的調查問卷主要包括醫學生個人基本信息、醫患語言溝通行為、效果及意見;患者使用的問卷主要包括患者個人基本信息、與醫學生語言溝通情況等.
3結果
3.1醫學生醫患溝通行為自我評價
醫學生醫患語言溝通行為的分析主要考察醫學生溝通態度、語言能力等方面的內容.根據調查結果,醫學生整體做得最好的是能夠尊重患者,并注意使用開放式提問;在語言表達上的醫學專業性和通俗性結合最為欠缺,詳見表1.通過統計學分析發現,醫學生的性別因素與其收集反饋信息、溝通意識(主動意識、換位意識)以及遵循醫學倫理等方面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而性別因素與其語言溝通過程的控制方面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2).醫學生對自身醫患語言溝通能力的整體評價:約50%的醫學生認為自己與患者語言溝通的能力一般;三分之一的醫學生認為自己能夠與患者語言溝通順利;12.4%的醫學生認為與患者之間能夠進行非常好的語言溝通,效果好;有21人認為與患者語言溝通整體效果不好,如表3.影響醫學生醫患語言溝通效果的因素按照程度高低分為1、2、3三個等級.醫學生對影響其與患者語言溝通效果的因素集中反映在語言表達能力、溝通技巧、社交焦慮三個方面(表4).
3.2患者對醫學生醫患語言溝通行為的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50%以上的患者對醫學生醫患語言溝通的態度、語氣、耐心等方面表示“好”或“非常好”;對醫學生的語言表達、溝通引導以及安慰鼓勵等約80%的患者認為“一般”或“差”;約60%的患者對醫學生醫患語言溝通能力給出了“一般”的評價,詳見表5、表6.醫學生和患者在對醫學生醫患語言溝通行為的整體評價基本一致,如表7.
4討論
4.1醫學生醫患語言溝通的現狀
總體上來看,醫學生醫患語言溝通能力評價一般的,超過總數的50%;好及非常好的約占總數的40%,是差的4倍,說明大部分醫學生具備了初步的醫患語言溝通能力,而且有接近一半的醫學生的醫患語言溝通能力得到了患者的認可.這也是今年來醫學高等院校逐步重視醫學人文課程,加強醫患溝通教育的體現.
4.2醫學生醫患語言溝通的優勢
醫患語言溝通態度好.醫學生在醫患語言溝通過程中基本能夠做到尊重患者,使用禮貌用語,認真傾聽患者講述,有非常強的溝通意愿,有利于與患者建立起醫患溝通的初步信任.語言表達能力較強.醫學生能夠熟練使用普通話與患者進行溝通,語義表達基本清楚,這是促進醫患語言溝通的有利條件.
4.3醫學生醫患語言溝通的不足
醫患語言溝通的主導意識欠缺.醫學生對于如何發起、調節和終止醫患語言溝通的過程控制把握不夠,還不能很好地引導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醫患語言溝通的內容不精準.一是患者信息獲取不充分,患者職業、生活習慣等相關信息獲取的主動性不夠,而且容易受到無關內容干擾;二是語言溝通內容的專業性過強,沒有根據患者特點調整語言輸出,特別是一些涉及醫學專業性強的內容患者往往不容易理解.
醫學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應堅決杜絕“高分低能”現象在醫學院校歷史重演。醫學生的實踐技能的培養對于社會的衛生需求和臨床醫生的個人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隨著醫學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教育要不斷適應現代化醫學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需求,培養具有一定臨床實踐能力的實用型人才。
1.臨床實習前強化訓練的重要性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實習質量不僅直接關系到醫學生的培養質量,而且關系到醫學院校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隨著醫學教育改革的深入,市場經濟的影響,特別是衛生部、教育部聯合出臺《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暫行規定》,為臨床實習醫生和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如何在短時間內進入角色,快速適應醫院的各種環境;如何加強臨床思維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快速勝任實習醫生的工作,這是所有醫學教育者都普遍關注的問題。目前多數醫學院校醫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之前,通過實習思想教育、醫院工作制度學習和臨床技能的強化訓練,以期盡快熟悉醫院的實習工作環境,實現從醫學生到臨床實習醫生的角色轉換。
2.實習前強化訓練的基本內容
以往實習前強化訓練主要包括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臨床基本操作等,而忽略了臨床溝通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然而,合格的臨床實習醫生通過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臨床基本穿刺檢查發現患者病情,更應該具有一定的臨床思維能力,利用所學的知識,科學判斷,正確施治。醫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對人體各系統常見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有了一種縱向的認識。其在進入臨床實習后,需要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縱向與橫向交叉,融會貫通,綜合應用的過程,這一過程就是臨床思維能力[1]。而臨床技能操作、診斷能力、治療能力、臨床輔助檢查等各方面能力就是醫學生臨床技能水平的具體體現。
3.我院開展實習前強化訓練的現狀
湖北醫藥學院第一臨床學院多年開展實習前強化訓練工作,但以往以理論講授與基本技能培訓為主,主要進行完整大病歷書寫、外科無菌技術和外科基本操作的訓練[2]。學生通過理論知識的再強化,技能操作的重復訓練,基本能夠達到一名準實習醫生的要求。但是,由于學生在此段期間內存在心理松懈的態度,往往對強化訓練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參與性不強,導致效果欠佳。近年來,由于學生人數眾多、實習計劃的調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強化訓練時間不斷被壓縮,效果逐漸削弱。進入臨床實習后,從實習醫院反饋的信息看許多學生難以熟練掌握實習操作,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因此,亟待對目前的實習前強化訓練做出相應的改革。
4.實習前強化訓練方式和內容的改革
針對這種普遍存在的情況,我們從2009年4月開始對醫學生實習前強化訓練進行改革,著重突出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醫患溝通能力的訓練。通過在實習前強化訓練中引入標準病人,著重加強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詳細地詢問病史,進行標準系統的體格檢查,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一名醫生從接診病人到處置病人的全過程。標準化病人的考核,學生能夠在考核的過程中,通過詢問病史,系統體檢,以及簡單的診斷分析,對醫患溝通能力、臨床思維能力進行系統的訓練,完全模擬醫院接診的就診流程,也能夠讓學生提前熟悉醫院就診的環節,縮短由單純理論學習到臨床實習的不適應期。最后強化訓練結束我們會組織老師對每一名學生進行一對一考核,經考核合格的學生方能順利進入臨床實習。同時,我們還在學生進入實習前,對其進行臨床思維能力的強化訓練,運用編寫好的PBL/CBL教案,使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打破理論授課時的學科界限,分系統地結合模擬教學進行。這樣學生能在進入臨床實習前就體會到做一名合格醫生的基本要求。當然我們仍然重視實習前強化訓練中的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臨床基本操作等現行的臨床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通過若干次系統的授課,學生能夠熟練應用自己已學過的理論知識采集病史,進行系統的體格檢查,對常規實驗室檢查結果、心電圖及X線片做出基本的研判,從而對疾病做出初步的診斷分析。
5.今后需完善的工作
通過初步的遴選,我們選擇具有豐富實習帶教經驗的老師,強化訓練,充實培訓教師的隊伍,整合基本的培訓內容,對帶教老師進行統一要求,體格檢查手法必須標準,外科基本操作必須嚴謹。只有高水平的老師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
我們將改進以往僅僅重理論知識培訓的方式,通過組織教師修訂實習前強化訓練大綱,使實習前強化訓練正式納入常規教學計劃,避免出現臨時抱佛腳的情況。同時,我們將按照分系統授課的模式,編寫PBL/CBL教案4―5個,并建立系統、規范的考核體系,確立實習前強化的培訓標準,抓住關鍵環節,著重突出臨床思維能力和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醫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時要面對從一個醫學生向一個準醫務工作者的轉變。通過實習前臨床醫學基本技能與診療技術的強化訓練,醫學生步入臨床開始就已擁有較熟練的技能而充滿自信,多數學生能以樂觀的心態進入臨床實習,從而較快進入實習角色[3]。避免出現進入臨床實習后,學生“張不了口,動不了手”的尷尬局面。這樣顯著縮短了醫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后的適應期,幫助他們克服進入臨床實習后產生的恐懼感、茫然感,避免了許多不良的心理反應,樹立了良好的自信心。因此強化訓練是促進醫學生掌握基本技能,盡快適應醫療環境,保證實習教學質量,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就業優勢的一個有效教學手段[4]。
參考文獻:
[1]張栩,李玉芳等.臨床教學中醫學生實習前的臨床思維強化訓練.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09,31(1):140-141.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7-0012-02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執業醫師法》的實施和患者法律意識的提高,社會對醫學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性人才已經成為現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臨床畢業實習是將醫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臨床醫生的關鍵時期,不僅關系到醫學生整體素質和專業知識的提高,更關系到今后的就業。但是近幾年,因教學資源的不足,考研的沖擊以及對實習畢業生管理上的松懈,加上教師教學意識不高,醫學生的畢業實習質量正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多年來,筆者針對這一現象做了深入、細致地調查了解,得出了結論,為改變現階段的實習現狀,需要學校、醫院的多部門共同努力,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健全的實習生管理制度是保證實習質量的重要保障
堅持崗前培訓,重點學習《醫院各項規章制度》、《病歷書寫質量與要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內容,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認知醫務人員的性質,從而增強法規意識,用制度、條例來規范個人行為,培養良好的氣質和修養。由醫院統一制定和安排實習生的培訓、實習科目及時間分配,制定《實習管理規定》和《實習生守則》,用制度規范臨床帶教教師有針對性的教學以及實習生的行為守則。尤其是涉及具體實習科室方面,要制定有針對性的實習成績考核辦法,對實習生請假、獎懲措施等方面做出明確的規定,使實習生嚴格遵守科教處安排的“實習報到實習過程實習出科”的輪轉程序,杜絕實習生擅自調科的現象,并且上級部門要組織人員對實習生管理工作進行監控和檢查,一旦發現指導教師有懈怠和疏忽的教學現象,要嚴肅處理。要在最后的出科考核上嚴格把關,可以由教研室負責進行理論考試和臨床技能考試,由主考教師現場考核學生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病歷書寫,對考生進行臨床知識提問,評價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和臨床思維、分析能力等,并結合實習生的實習態度、遵守有關規章制度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最后把實成績歸入學生檔案。
二、注重實習生素質培養是畢業實習的核心內容
在醫院里實習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兼任學生和醫務人員的雙重身份。醫學生畢業實習是學生走向社會的一個過渡時期,是實習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培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塑造良好醫學職業道德的重要時期。然而,現階段的實習醫學生大部分是“90后”,自我意識強,思想獨立,不喜歡受約束和教條式的灌輸。因此,有必要加強“共情(empathy)”教育。所謂“共情”是一種帶入式思維方式,就是從患者的角度想問題,平等的溝通,使實習醫生對人文知識與醫學實踐從根本上協調一致,形成一體化認知。在具體操作方面,可以在實習生入科后,由教學秘書負責制訂和實施實習教學計劃。首先進行入科教育,熟悉各項科室的規章制度等,再由臨床帶教教師有計劃的帶領實習生進行技術和醫德的討論和總結,安排具有中級職稱以上的教師精選與實習生知識層次相符合的題目與內容,不定期進行各種形式的講座,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此外,還要有指導教師有針對性的布置實習生的自習內容,了解國內外醫學發展的新動態,幫助學生與時俱進。
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實習生教學管理一直是醫院管理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國內已經有一部分綜合性醫院在試行以教學促進醫院發展的策略,這也是關乎醫院百年大計的長遠性策略。在借鑒他們成功經驗的同時,可針對醫院的具體情況,在各科室實行實習生導師制,選擇具備良好素質的教師擔任實習生培養的任務。首先,實習生導師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及靈活的教學方法;其次,實習生導師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包括醫德和師德,熱愛教學,具備優秀的個人修養,從而影響學生在醫療活動中具備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耐心的服務態度等個人素質;第三,要精選實習生導師,要求導師具備協調溝通能力,能準確把握醫療和教學的時機,協調好實習醫生和病人及家屬的關系,從而增多實習生的實踐機會;最后,醫院要堅持教學反饋機制,可以通過實習生座談會和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教師的帶教情況及實習生的心聲,使“教”與“學”相互推動、相互促進,從而進一步提高實習教學的水平。
四、領導重視、監控到位是搞好實習生管理的關鍵所在
在國內醫療體制下,院方主要領導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臨床實習的質量,要想培養出“實用型”的合格人才,在臨床實習教學中,實習醫院要抓好各個環節的管理,實行“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即院領導宏觀管理,科教處具體管理,臨床科室階段性管理,從上到下形成一個完整、健全的實習生管理體系。
臨床實習的質量直接影響醫學畢業生的質量,對學生的職業前途和學校的聲譽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培養“實用型”的合格人才,在臨床實習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注重培養綜合性素質教育,實習醫院要抓好各個環節的管理。我堅信,隨著醫療教學制度的完善和發展,一個完善的實習制度會應運而生,使每個實習生都能受益,進而培養他們成為一個合格的醫務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廖生武.弘揚醫師職業精神對培育實習醫學生醫德素養的幾點思考[J].教學研究,2013,10(11):151-153.
[2]周昌菊,黃柳恒,李丹,羅雪梅.臨床實習生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J].實用預防醫學,2005,12(5):1214-1215.
[3]王英姿.關于高等醫學院校實施人文教育的探討[EJ].職業與教育,2010,(6):183.
[4]唐加星,何梅燕,蔣麗燕,區锏.規范實習生管理,提高臨床教學質量[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10(2):113-115.
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內科實習最常用的方式是傳統的以小組為單位的實習方式。醫學生在完成見習階段之后進入臨床實習階段,以小組為單位進入各內科病房,每1~2名實習醫生跟隨1名住院醫師進行臨床工作,由病房主治醫師擔負主要的臨床實習教學工作,而學生們日常生活和心理指導主要由班主任負責。
1.2傳統實習方式的弊端
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的內科實習時間為12周,需在4個三級亞科的不同病房中進行輪轉,更換至少4名以上指導教師。這種輪轉方式雖然有助于學生了解內科不同亞科的相關疾病,但同時也帶來了指導教師更換頻繁的問題,由此導致師生之間難以充分溝通達到深入了解;而不同的學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學習方式,深入了解的缺乏使指導教師難以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進行輔導。這時的學習就更依賴于學生的主動性,對于學習主動性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學效果容易受到影響。由于參與教學的教師人數眾多,教師的水平和教學能力就難免參差不齊。雖然大部分教師能夠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少數教師責任感和教學意識不強,使教學效果相差較大。此外,這種教學模式下,1名主治醫師需要同時管理5~8名學生,加上繁重的臨床工作,就造成對學生的管理較為松散,因此教學計劃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就可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實;同時也更難以對學生的科研、生活和思想等方面做進一步的關心和指導。
2在八年制醫學生內科實習中實施導師制的具體方法
2.1實習生導師的選擇內科實習階段
導師全部來源于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內科教研室,要求至少具備主治醫師3年以上工作經驗,醫德高尚、醫療作風嚴謹、愛崗敬業、責任心強、熱愛教學工作,同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教學經驗,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導師選聘以個人申請和專科推薦相結合,擇優錄用,最終經醫院教育處審核批準。
2.2導師制的具體實施方案
實習生導師制由教學院長直接牽頭負責、內科教研室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在實習開始前,組織導師進行統一培訓,明確教學計劃、導師的職責和工作方法。在實習過程中,定期召開導師經驗交流會,使導師之間能夠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實習結束后,組織導師和學生分別進行總結,評比教學效果。每名實習生導師在每個實習輪次負責指導1名實習醫師;而每名學生在內科實習階段始終由一名導師進行指導。學生每周書寫大病歷1份,由導師與學生面對面進行修改。在實習過程中,要求導師與學生每周至少見面2小時,由導師帶學生在床邊診查患者、分析病情。導師著重對學生的臨床能力、溝通技能、學習方法、科研能力和思想生活等方面進行個性化輔導,尤其注重對學生臨床基本功的培訓,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3實施八年制醫學生實習階段
導師制的意義與本科生不同,八年制醫學生有專門的博士研究生導師指導其科研工作。雖然導師制的核心內容都是“因材施教”、“個體化”教學,但八年制醫學生實習階段施行的導師制與其在研究生階段所施行的導師制存在明顯不同,實習生導師制并不以培養、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為主要目標。八年制醫學生的實習生導師制的主要目標是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導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導師教學的主動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生成長方向的引導。而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表現在做學習活動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在導師與學生的不斷互動中到達臨床實習教學效果最大化的目的。實習生導師的具體任務主要包括:(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醫德和嚴謹的醫療作風;(2)對剛進入內科實習階段的學生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習興趣,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3)重點加強對學生臨床基本功的培訓,如問診、體格檢查、病歷書寫、病例分析、基本臨床操作等;(4)訓練學生規范的臨床思維方式,做好從書本到臨床、從學生到醫生的思維模式轉換;(5)提高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和技巧;(6)使學生初步接觸科研,培訓其查找和閱讀文獻的能力;(7)可為學生今后選擇專業方向提供一定的建議;(8)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對不良心理狀況及時予以疏導。與傳統的八年制學生實習階段的教學模式相比,導師制具有明顯的優勢。與傳統實習方式的松散的管理模式不同,在實施實習生導師制后,學生雖然仍分散在各個不同臨床科室、跟隨不同的帶教老師實習,但導師可與不同科室帶教老師互相溝通,全面掌握學生的實習情況、發現學生的不足,從而全程督促學生積極學習,并對每名學生的具體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每周固定時間的師生接觸,使導師能夠手把手地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式的個體化指導,這種方式尤其有利于強化對學生臨床基本功和溝通能力的培養。同時,相比起八年制學生研究生階段的導師,實習生導師與學生年齡上的差距較小且交流時間較多,因此能夠更順暢地溝通、交流,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使實習生導師更容易準確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并加以干預。對導師而言,固定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激發導師的責任感和教學熱情,并能夠激勵導師不斷充實和提高自我;對學生而言,導師制的實施使學生有了歸屬感,帶來的是更強學習主動性,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4八年制醫學生實習階段
導師制實施過程中尚需解決的問題導師制源于國外的研究生教育,近年來開始應用于臨床醫學本科生教育,但導師制在八年制醫學生實習階段中的實施目前還是一項新事物,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仍未成熟。實習生導師的臨床和教學能力如何、教學態度和理念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師生之間是否能夠真正有效溝通、如何對導師進行獎優罰劣等問題都會明顯影響實習生導師制的實施效果。因此,在實行導師制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各級領導和管理部門的充分重視下制定合理完備的導師選拔、監督、考核和激勵機制,以及導師與學生的雙向選擇機制,從而使導師制在實施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其“個體化”教學的有益作用。
1.1 現在醫學院校擴招后,實習同學相對較前增多,以前可以一對一或一對二帶教,現在學生數增加后,教師數及患者數量變化不大,造成學生接觸病患的機會相對變少,加之處于實習期的同學還面臨考研、找工作等諸多問題,一個月的實習時間被擠占所剩無幾,很難系統的在病房靜下心來認真學習,以至于出科時對婦科的許多常見病診治知之甚少,基本沒有完成實習目標。
1.2 婦科作為一個專科性很強的科室,有自身的一些特點,加之目前醫患關系趨于緊張,婦科患者因為涉及到隱私問題,普遍都不愿意接受實習生為自己做檢查,而學生由于尚未從學生角色轉化為醫師角色,加上自身知識儲備還存在缺陷,面對患者時難免膽怯、畏難,不知該如何與患者溝通,尤其在遭遇拒絕后往往不愿再認真實習。兩方面的因素都導致臨床帶教達不到目的。而有部分帶教老師懼怕學生參與診療過程招致患者不滿,引發醫療糾紛,而不敢讓同學接觸患者、參與檢查,學生只能參與一些文字書寫工作,因而逐漸散失了對婦科學習的興趣。
1.3 帶教老師本身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由于知識儲備和臨床經驗不足,教學方法欠缺,或者是因為臨床工作太忙,疏于對實習生的帶教,認為實習同學就是來幫忙寫病歷病程,而不讓學生直接參與患者病情的診療過程,學生因而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開始厭煩老師布置的瑣碎工作。尤其在中醫院婦科,許多年輕醫師臨床診治過多偏重于西醫,依賴于抗生素的應用,對中醫的辯證論治流于形式,讓實習同學困惑于中醫院婦科究竟姓“中”還是姓“西”。即便跟隨老中醫專家上門診,由于患者太多,帶教專家也無暇多與同學講述自己的診療思路和經驗,學生也只是忙于抄處方,而不知其診治和辯證的思路,達不到學習的效果。
1.4 醫院對于實習同學的管理,很多要求并沒有落在實處,常常是一年終了才突擊檢查各科室的帶教記錄和講課查房記錄,造成許多科室并沒有認真開展科內講課和帶教查房等工作,只是年終突擊補寫各種記錄,最后影響了實習同學的學習效果,也是許多實習同學不滿意之處。
2 應對問題的策略
2.1 學生入科后,教學秘書嚴格履行入科教育,包括科室介紹,科室的規章制度,實習醫師的職責,婦科常見病種的基本診治原則和方法,婦科常用檢查及方法,帶教老師需在此批同學實習期內完成的任務:包括每周一次科內講課(結合病區現有的特殊病例),教學查房等,即要求實習同學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實習醫師的職責,同時也督促帶教老師認真帶教。鼓勵同學與患者多接觸和交流,培養同學的自信心。針對同學因考研及就業耽誤實習,我們一方面是提供給醫學生一個認識和解決他們自身內在的、與他人環境之間的道德沖突的框架,以提升個人的工作滿意度,促使個人持續而有效地就業,另一方面提供給醫學生一個養成自覺遵守工作道德的機會,在充分認識自我職業需要的基礎上,輔導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能力培養、職業心理輔導等[2]。
2.2 長期的醫學實踐證明,實踐技能是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學是熟練、準確、全面、掌握臨床檢查診斷技能及操作技能的最佳途徑。當今社會的醫學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還必須具備較強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光靠課堂理論教學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實踐中進行加強。技能屬于實踐的范疇,形成技能的唯一有效途徑就是練習[3]。所以在臨床實習過程中,讓學生先看老師操作,熟悉操作步驟,老師指出操作要點和需要注意的問題,面對患者時學生按照老師講授的步驟認真檢查,不斷總結。如果是跟隨老師上門診,可以有針對性的收集幾個特殊病例,包括主訴、現病史、診斷及用藥,之后再請老師就幾個典型病例進行講解,包括診斷及辯證思路,用藥原則及特點,這樣有助于學生將之前所學理論與臨床實際病例結合起來,并且能逐漸培養同學的臨床思維。針對帶教老師害怕引發醫療糾紛的情況,要告知帶教老師,醫學生的醫療活動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要“放手”但是不能“放眼”。提高教師的教學責任感和法律意識是減科臨床帶教的風險的重要環節。只有當帶教老師完全明確自己作為“醫師”和“教師”的雙重責任和法律風險時,才能在臨床帶教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醫療行為,在保證醫療安全的同時提高臨床教學質量[4]。
Research on Student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to Train Interns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JIANG Xiao-gan,LU Wei-hua,JIN Xiao-j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0):067-07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 appropriate teaching model for clinical medicine undergraduate interns to improve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Method:Sixty 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grade 2010 in Yij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by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model of teacher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model of student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s.The evaluation scores and the questionnaire in dispute to evaluate different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n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errors were observed.Result:The result of theory assessment mo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But comprehensive ability contrast analysis,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test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he student lead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Clinical practice; Comprehensive a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Yij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by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241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19
醫學臨床思維是醫療人員運用臨床醫學專業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結合患者的具體疾病情況所采取的思維活動,也可以認為是醫療人員在臨床實踐中對疾病認識的具體化,并由此指導進行臨床診療活動的思維過程[1]。臨床本科醫學生畢業實習是本科醫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畢業實習的效果直接影響到醫學生畢業后的工作質量[2]。在醫學生的臨床實習過程中,病例討論無疑是鞏固所學的臨床理論、提升臨床思維能力、培養臨床綜合能力的有效方式[3]。現今的臨床實習教學中,病例討論過程一般以教師為主導,實習生作為旁聽者或者被動接受者參與這一過程,不符合當今教育中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自學能力和終生學習的意識,啟發學生思維的理念[4]。自2012年以來,皖南醫學院重癥醫學科與危重病醫學教研室在保持系統性教學基礎上,創新病例討論模式,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與臨床生產實習過程中病例討論相結合,旨在發揮學生的個人潛能,培養學生的獨立的臨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提高實踐技能,以期增強實習學生綜合素質,并改進臨床帶教方法,提高實習帶教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進入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實習的2010級五年制臨床醫學本科學生60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學生各30名。其中對照組采用教師主導型病例討論模式,試驗組采用學生主導型病例討論模式。兩組學生基礎醫學學習成績情況基本相同,實習期間實習環境、管理制度一致,實習期間參照實綱要求,所討論的病例內容及診斷、病例討論次數相同,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教學方法 每組學生在同一科室的實習時間為4周,實習期間由通過教師資格考核的高年資住院醫師直接帶教,上級醫師參與指導。每周選取兩例診斷相同的病例開展病例討論,其中對照組采用教師主導型病例討論模式,病例資料收集、整理、驗證、組織討論與問題提出由帶教老師完成,病例討論時實習生參與旁聽并記錄。試驗組采用學生主導型病例討論模式,病例資料收集、整理、驗證、組織討論與問題提出由學生完成,具體工作步驟包括:(1)資料收集:按照實綱要求選取病例資料,并將相關資料結合實綱要求掌握的內容制作匯報幻燈。(2)病例驗證:小組成員對患者進行體檢和病史收集,帶教老師對采集的病史,體格檢查進行驗證。(3)討論及問題引申:各小組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采取交互式問答方式進行討論,通^對病情特點和發展經過的匯報,發現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小組成員重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有論據的討論,并由帶教老師進行總結。
1.3 教學效果評價 教學效果由師生雙方共同評價,包括由教師方制定的出科考核和學生方的自我評價兩部分組成。(1)教師制定的出科考核在實習結束后由考核小組進行,考核內容包括理論考核和臨床綜合能力考核,分數各100分。理論考核題目由本教研室制作的題庫隨機抽取,采取閉卷筆試的方式進行。綜合能力不僅包括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還包括病史追問、體格檢查、診療計劃等。考核由本教研室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授、副教授組成的考核小組參照皖南醫學院制定的實習教學大綱考核內容及標準進行,并對評分標準及考核指標量化。同時記錄兩組學生醫療差錯發生率。(2)學生的自我評價在實習結束后,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由學生進行教學效果和教學方法的匿名評價,采用10分制,調查項目以優、良、中、差四種等級評分,每種等級分別對應10、8、6、4分。教學效果評價項目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協作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方面。共發出調查問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及有效率100%。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出科考核成績比較 兩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試驗組綜合能力成績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對實習效果的自我評價普遍高于對照組,在思維能力、學習興趣、自學能力、知識理解能力、歸納總結能力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現階段,培養實用型人才是我國醫學教育培養的目標[5],這就造成了在教學中重視臨床專業知識及技能的掌握,而對醫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和認識不足[6]。臨床思維能力體現著醫生的臨床診療水平,相對臨床實際操作能力來說,其培養過程更為復雜和漫長[7]。醫學本科階段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基礎扎實,具有較高素質和較強臨床能力的醫生,因此需要不斷進行臨床教學改革提高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8]。而在臨床實習階段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模式,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高效地解決臨床問題,從而提高疾病的診療效果[9]。但目前大部分醫學生的臨床思維存在片面性、表面性以及被動性,對大學階段所學的知識無法系統并正確的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與學兩方面因素[10]。因此,在醫學生的臨床實習帶教中,既要鞏固學生所學的基礎專業知識,還要通過合適的病例帶教,讓學生建立規范的臨床思維模式,提高綜合能力,為將來從事臨床實踐工作打下基礎[11]。
在醫學生的臨床實習過程中,病例討論無疑是鞏固所學的臨床理論、培養創新意識、提升臨床綜合能力的有效方式。目前比較多見的帶教模式是以“教”為中心的傳統模式,無益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12]。學生長此以往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僅扮演討論記錄者的角色[13]。教學的目標往往僅注重實綱要求的理論知識,而缺乏對系統的臨床綜合能力的培養,實習生完全按照帶教老師的思路進行診療,無法將理論與臨床技能融會貫通[14],因此會對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我實現的滿足感產生打擊[15]。學生往往僅局限于進行開列化驗檢查單,書寫病程記錄等機械性工作,但卻不理解各項檢查的意義和對診斷的價值,更不能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實現個體化治療。長此以往,實習生在學習中得不到樂趣,認為實習就是寫病歷記錄病程開具檢驗申請單和寫病程記錄,同時又因需要經常進行理論考試和對未來工作問題的擔憂,實習倦怠感增強。如何改變這種局面,讓實習生主動學習能力增強,臨床綜合能力提高是實習帶教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16]。
近年來,筆者教研室在臨床生產實習帶教中,摸索、實踐并推行了以學生為主導的病例討論模式。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執行過程中,病例資料的收集、驗證和問題的提出均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發言既有對未知問題的疑問,也有對已知問題的理解性,還可以是將來問題的探討[17],而教師自始至終發揮了積極的輔助和引導作用。這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激發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帶教老師運用“病史資料收集是否完整”“體格檢查是否遺漏”“實驗室檢查是否合理”“診斷及鑒別診斷依據是否充分”以及“未來的診療方案該如何調整與進行”等多元化的啟發方式,鼓勵學生觀察、思考、探索,從而提高臨床綜合能力。帶教教師適時監督,并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最后進行歸納和總結。
筆者通過學生主導型病例討論模式為載體的臨床實習帶教實踐中,發現學生可以實現以下三個方面的轉變:第一,主動學習能力增強,即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學生討論學習并經帶教老師歸納總結后的成果極大地滿足了學習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習興趣,從而開始了主動學習行為。第二,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即實現了“得魚”向“求魚”的轉變。在這種實習帶教模式下,學生能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問題相結合并實現獨立思考,運用各種醫學資源針對不同患者個體化解決問題[18]。第三,實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轉變,即將“知書”轉變為“獲術”。實習生在個體化解決臨床問題的過程中,自覺將所學的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積極提高臨床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實習生從患者實際出發,通過所學的基礎理論和所掌握的臨床技能探究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實現理論向實踐的轉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主動了解病史、親自進行體格檢查,隨后根據這些資料探究診斷與鑒別診斷,并應用循證醫學的觀念和最新醫學資源來處理臨床問題。從研究結果來看,學生主導型病例討論模式可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增強知識理解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特別對于提高醫學生臨床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降低醫療差錯發生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醫學本科生臨床實習是醫學本科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學生將多學科復雜的理論知識初步應用于醫療實踐的關鍵一環[19]。研究醫學本科生臨床實習帶教模式,對于提高實習質量,培養學生的臨床思S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20]。學生主導型病例討論模式可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增強知識理解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降低醫療差錯發生率,從而對醫學本科生臨床綜合能力提高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鮑娟,張媛媛,趙曉紅,等.談“角色扮演法”在神經病學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6):150-151.
[2]鄭力峰,葉君健,林建華,等.情境模擬教學模式在骨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29):137-141.
[3]劉波,肖際東,毛玉瑤,等.臨床病例討論法在超聲診斷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1):146-147.
[4]孫曉楠,劉瑩,張靜,等.加強醫學院校教學質量監控中“教師評學” 環節的研究與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20):11-13.
[5]倪致雅,成信法,夏. 基于非醫學類專業的《中醫臨床概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浙江臨床醫學,2016,18(12):2357-2358.
[6]胡青,張高岳,樓國光,等.電子病歷結合PBL教學在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40(7):575-578.
[7]黃小平,鄧常清.PBL與案例教學相結合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7):537-539.
[8]金輝,沈孝兵,方霞,等.自主研學與畢業論文設計的有機-以預防醫學本科教育為例[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30(4):31-32.
[9]高毅英,馬宏,趙研芳,等.影響醫學生實習質量的因素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1):76-78.
[10]孟曉燕,譚鶴長,王英,等.PBL結合CBS在腎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20):121-124.
[11]李凜,任曉燕,張海燕,等.高等中醫藥院校西醫內科教學改革及西醫臨床思維培養的思考[J].中醫教育,2016,35(6):64-68.
[12]馬聰,陳柱,肖立志,等.PBL與LBL在醫學影像學實習教學中的對比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9):933-936.
[13]劉勇.PBL與LBL兩種教學方法在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比較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16):182-184.
[14]王煥勤.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在呼吸內科臨床實習中的應用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9):153-155.
[15]劉繼平,馮素梅.有聲思維病例分析討論法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2):16-17.
[16]張金榮,韓東亮.醫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1):11-13.
[17]周海燕,潘央央,王錫萍,等.自主學習和能力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和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29(1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