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0 01:02: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鐵路掛職副書記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華月報:樅陽從漢武帝開始置縣至今兩千多年,歷史上曾經產生了方以智、桐城派三祖等文化名人。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及其傳統,對當下文化建設有何啟發?
汪恕東:樅陽縣歷史悠久,有“詩人之窟、文章之府、氣節之鄉”的文化特質,在中國多元一體的文明結構中,一度成為皖江文化的中心。2007年,安徽省社科院和幾個相關單位從數百名安徽籍的歷史文化名人中評選出了100位“文化之星”,樅陽就占了11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譽為“中國明清第一人”的方以智。他的“坐集千古之智”和“義隨世變而改”思想精神內核就是傳承與融合、變革與創新。這對我們今天坐集全球之智,解放思想,創新思維謀發展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現在,樅陽以“文章之府、山水城市”形象定位進行文化建設,就是要發揚“坐集千古之智”和“義隨世變而改”的文化精神,創新和融合樅陽深厚的文化資源,從而轉化為樅陽崛起的優勢,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新華月報:樅陽“西鄉喜文,東鄉重武”,“武”也是一種歷史文化。中,“百萬雄師過大江”,樅陽鎮成為中線渡江指揮部所在地,縣屬江心洲和沿江各碼頭均成為的起渡點。崇武之風對渡江作戰有哪些直接幫助?紅色文化在樅陽文化建設中具有什么樣的現實意義?
汪恕東:“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樅陽人喜文重武,我認為這是以文武之道追求大道之行的精神體現,也是“氣節之鄉”的一個重要側面。樅陽襟江帶湖,扼長江咽喉,控南北要塞,清代到民國又與當時的安徽省省會安慶市緊鄰,這樣的戰略地位注定了樅陽人必須肩負起歷史使命。
從時期到時期,樅陽人的崇武之風、氣節精神在中國社會的民主進程中都有著深刻的體現。尤其在中,中線渡江指揮部就設在樅陽鎮陳氏宗祠。樅陽幾十萬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支前活動,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從人力、財力、物力上為的勝利給予了傾情支援。為此,許多船工、民兵英勇犧牲。
樅陽的紅色文化,是一筆精神財富,用好這筆財富,有利于激發樅陽人的愛國愛鄉精神,有利于形成舍生取義的道德觀和文化價值觀,有利于樹立迎接挑戰、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心,有利于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實際行動。
新華月報:樅陽在文化建設上,除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有令人感受深刻的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傳統文化在現實中的體現方面尤其突出。無論是群眾還是干部都體現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樅陽在文化建設方面都作了哪些努力?
汪恕東:文化建設重在傳承,但關鍵還是要著眼于文化的當代性。現在我們把“文化育縣”作為培育樅陽文化精神和文化產業的長期戰略。今年又首次把“培育樅陽地域精神,打造樅陽文化名片”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都是源于這樣的思考。歸納起來,樅陽文化建設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
一是文化資源發掘整理階段。這個階段有政府主導出版的《樅陽縣志》、《樅陽文物志》、《浮山志》、《樅陽風雅》等;有民間和個人出版的《樅陽百詠》、《晴川存稿》、《方以智》、《老樅陽》和十幾個文化巨族編修的族譜等。還有通過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媒體開展學術探討和文化資源研究,培養了一批研究開拓樅陽歷史文化資源的人才隊伍。
二是“文化育縣”戰略實施階段。最近幾年樅陽每年都把文化建設列入政府10件實事,2010年的蓮花湖公園建設項目,2011年的旗山漢武文化生態公園建設項目、大型黃梅戲《寸草心》的創作,2012年的上碼頭歷史街區綜合改造項目。許多文化工程建設融入了大量樅陽歷史文化元素,突出了樅陽文化精神主線。此外還有以天下樅陽人為資源舉辦的各種形式的經濟文化促進會、同鄉會、聯誼會,進一步喚醒了樅陽民眾的文化意識,把樅陽文化融入了現代化發展的主旋律。
三是“樅陽名片”地域文化精神打造階段。樅陽人最值得自豪的,就是擁有了一座集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于一體的浮山。從唐代孟郊、白居易到民國時期文化名人在浮山留下了一部濃縮文化史的四百余處摩崖石刻。特別是明清以降,方以智、左光斗、方苞、劉大櫆、姚鼐、黃鎮、章伯鈞等一大批名家名人,形成了以浮山為中心的浮山歷史文化圈,使浮山不僅成為一個文化載體,還是一個蘊藏著無窮能量的精神載體。
近幾年,樅陽還先后啟動黃鎮圖書館,浮山、蓮花湖、旗山3個公園建設,著重植入樅陽文化元素,培育地域文化精神。如:以方以智為代表的“坐集千古之智精神”、以黃鎮為代表的“愛鄉愛國精神”等,圍繞這些地域文化精神打造“樅陽文化名片”,不僅是樅陽整體發展形象的戰略定位,對提振樅陽廣大群眾和干部的精神面貌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新華月報:蓮花湖據說是桐城派大家方苞的養魚池,在此基礎上興建蓮花湖公園是怎樣的一種文化構想?
汪恕東:文化建設不能拆了“真文物”,建造“假古董”。蓮花湖歷史上曾經是方苞家族的祖產,現在建成蓮花湖公園,一是有效保護了方苞家族的幾位歷史文化名人的墓葬,二是突出了桂林方氏家族對中國文化的歷史貢獻,三是為了打造樅陽“文章之府、山水樅陽”文化名片,四是為樅陽民眾提供了休閑娛樂活動場所和宜居的生態環境,五是為了帶動旅游文化產業發展。
建設蓮花湖公園,得到了全縣干部群眾的支持,大家積極建言獻策,實際上是一個全民設計、參與的文化產物。現在已成為縣城居民最愛去的戶外休閑娛樂健身場所。
新華月報:樅陽縣黃鎮圖書館目前藏書4萬冊,整體配備相對比較先進。作為樅陽的一個重點文化項目,請詳細談談樅陽縣圖書館重建工程的決策思路。
汪恕東:1998年全國政協楊小波同志在樅陽掛職擔任副書記期間,第一次系統地從學術、決策和精神引領3個層面對樅陽文化興縣作出戰略思考,提出以興建“黃鎮圖書館”為切口推動文化興縣項目啟動。但因為當時樅陽是國家貧困縣,財力有限,被擱置下來。2008年,縣委縣政府首次決定每年以解決民生、促進發展為重點實施10件實事,“黃鎮圖書館”項目被正式列入啟動工程。
黃鎮是樅陽縣橫埠鎮人,是我國杰出的將軍、外交家、藝術家,他一生對故鄉充滿深情,這種愛國愛鄉精神是樅陽地域精神的旗幟。樅陽投資一千多萬元興建“黃鎮圖書館”,是集“樅陽圖書館”、“樅陽歷史名人紀念館”、“樅陽史籍文庫”于一體的多功能的綜合性現代化文化設施,是“文化育縣”的一項標志性工程,也是弘揚愛國愛鄉地域精神的一個偉大實踐。它的建成標志著樅陽從文化大縣向文化強縣邁進的開始,標志著樅陽文化事業已進入現代化、常態化建設軌道。
發展文化的出發點是發展落腳點是民生
新華月報:從地理位置上說,樅陽處于長江北岸,曾一度因受洪澇等自然災害影響而受損嚴重。在推進文化建設過程中,樅陽遇到過哪些自然、經濟社會方面的困難,是如何克服的?
汪恕東:樅陽臨江環湖,歷史上重大洪澇災害頻繁發生,僅上世紀90年代,9年當中就有6年發生災害。此外,沒有鐵路,資源多樣但談不上豐富,留不住人才……都是影響樅陽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便從改革開放初的1978年一直戴到了2011年。
落后的農業經濟只能保吃飯,文化建設更是舉步維艱。為了改變這種生存狀況,樅陽人克服重重困難,苦苦求索,發奮圖強,終于在江河文化中找到了答案:以“工業強縣、城鎮興縣、三產活縣、文化育縣、生態立縣”創新思維重新整合資源。
縣委縣政府一方面從工業強縣入手,借助皖江城市帶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機遇,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打破內陸的閉塞狀況,化解結構性矛盾,撬動了整個樅陽的崛起進程。一方面揚水之長,避水之害,充分利用自身地域特色和文化資源優勢,以“文章之府、山水樅陽”作為樅陽未來發展形象的頂層設計,改善發展環境,在城鎮化建設中大量植入樅陽地域精神文化元素,加大文化建設投入,打造“樅陽文化名片”。經過多年的努力,樅陽文化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
文化物質化建設實際上是改善投資環境的資本積累。然而,樅陽多數民眾對文化資本化還停留在啟蒙階段,少數人由于缺乏文化上的視野和發展眼光,對樅陽文化建設的舉措更是難以理解。這時候,樅陽縣委縣政府,必須要有更廣闊的開放胸懷、更廣闊的全球文化視野來激發地方活力。不折騰、不懈怠,排除一切不利于樅陽現代化進程的干擾。
新華月報:我們所到之處可以看到樅陽老百姓對文化活動的熱情很高,各類群眾性文藝團體及街道、社區、鎮村的文化活動開展得非常有特色。那么,今后樅陽在構建城鄉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面有哪些打算?
汪恕東:構建城鄉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是以先進的地域文化育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樅陽厚重的歷史文化,充分展現新時期樅陽重信、講義、尊禮、崇文的地域文化精神,不斷筑牢樅陽人民積極向上、敢為人先、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全面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二是以繁榮的文化事業惠民。牢固樹立文化民生理念,加快推進縣文廣影視中心、體育中心、科技館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設。結合縣城建設,重點謀劃實施縣博物館建設項目,培育城市文化。加快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形成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全面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農家書屋工程建設,規范運行縣文化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提高群眾的文化參與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對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加強對文宗文化、民間文化的研究推介,傳承和創新黃梅戲、東鄉武術等地方傳統文化。三是以新興的文化產業富民。深度挖掘和整合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加強綜合開發利用,大力推進文化與產業融合,通過文化招商培育和引進一批知名文化企業,使文化產業成為富民興縣的新引擎。結合縣城發展,啟動1-2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謀劃打造文化產業基地。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新聞傳媒、藝術創作、電影戲劇巡演等文化產業。以浮山公園為龍頭,啟動白蕩湖景區、白云崖景區、岱鰲山景區、羹膾寨湖、蓮城湖綜合開發,全力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讓全縣人民共享樅陽全面發展的成果。
新華月報:發展文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市民素質和文明程度。樅陽的文化工作所取得的顯著成效,最直觀、最直接的體現是目前的城市環境和城市面貌,樅陽縣是如何為發展文化建設而優化環境的?
汪恕東: 樅陽臨江環湖,山水相依,打造親水天然的山水園林城市資源全國得天獨厚。堅持城鄉統籌,以“城鎮興縣”戰略改善發展環境,在城鎮化建設中把文化融入主旋律,建設現代化城鎮,不僅是樅陽全面崛起的需要,而且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歷史和現實的經驗表明,一個地區的崛起伴隨著文化的崛起,沒有地域文化精神的城市最后只能走向衰落。
樅陽在發展工業作為加速崛起、興縣富民主戰略的同時,不僅優化發展環境和完善城鎮現代化功能,彰顯文化特色和山水自然生態特色,打造濱江明珠、特色集鎮、秀美鄉村“三位一體”的新型現代化城鎮。更在城鎮化建設中著重倡導文化理念,植入地域文化精神。有力提升了城鎮綜合競爭力、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使樅陽正在成為功能完善的宜居宜業城市、文化和自然生態良好的山水園林城市。
新華月報:有人認為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某種程度上的矛盾因素,請從樅陽文化發展體會談一下文化環境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
汪恕東:樅陽文化環境建設,既是優化發展環境、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需要,也是一次激活人們文明生活方式、開放性思維、文化觀念、社會道德朝著現代化轉變的大變革。文化成為生產力的關鍵在于把樅陽深厚的人文資源加以創新,轉化為樅陽崛起的優勢,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把文化名片效應做大做強,不僅是延續樅陽文化千年流脈的需要,也有助于一個地區的“無形資產”的積累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如果忽略文化建設,軟實力打造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不能為外來資本提供優越的文化環境,把本土豐厚的文化和外來資本融為一體,讓它根植于這塊土地,經濟發展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011年底,樅陽縣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其根源就在于縣委縣政府和全縣人民團結一致,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城鎮興縣、三產活縣、文化育縣、生態立縣”5大戰略。始終以經濟和文化建設為兩翼,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
新華月報:樅陽縣在發展文化的工作中所做出的有益探索,即文化樅陽經驗,是否能夠總結出值得全國其他地方借鑒的經驗?
汪恕東:樅陽縣在發展文化的工作中所做出的探索,是科學發展觀的一次重大實踐,出發點是為了發展,落腳點是為了民生。其做法,一是始終把精神層面的文化建設與物質層面的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開創了樅陽城市建設的先例;二是改革征遷安置方式,以蓮花湖公園建設為突破口,徹底改變沿襲多年的一戶一宅安置為產權調換或貨幣安置,在縣城新區安排交通便捷、生活設施配套齊全的地塊,嚴格按標準小區規范集中建設安置房,開創了平穩拆遷的先例;三是縣委縣政府一直主導文化建設,每項工作都由縣委縣政府委派縣干具體負責,一人一事實行包干,開創了領導包保制的先例;四是每項文化建設工程實施前向社會公布建設方案,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開創了全民參與文化建設的先例。
文化改革新目標為文化建設指明方向
新華月報:十七屆六中全會和今年全國“兩會”對今后文化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在深入文化改革發展方面,樅陽會有哪些考慮和舉措?
汪恕東: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今年全國“兩會”確立了文化改革發展的新目標,為文化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樅陽縣委縣政府必須緊緊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一要增強責任意識,充分認識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性;二要增強憂患意識,充分認識文化改革發展的緊迫性;三要增強機遇意識,充分認識文化發展的又一個春天已經來臨。
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穩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加快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
二是要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按照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投入力度,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堅持政府主導,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到今年底,我縣將實現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全覆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穩步推進,信息資源共享縣級支中心已順利開通,文化下基層進社區活動深入開展,廣大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將得到根本保證,縣文廣影視中心今年將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樅陽縣博物館建設已列入縣政府議事日程,重大基礎文化設施進一步夯實,為樅陽縣文化事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認真制定并落實全縣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精心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我們將認真遴選一批具有發展前景的文化產業項目,對外推介招商,重點打造建設樅陽文化產業園項目,不斷改善投資和服務環境,吸引更多文化產業來樅陽落戶生根。你發財我發展,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