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4:57: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歷史教學案例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課堂中,教師都是直接向學生灌輸死板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高校的大學生是具有自我學習思考能力的一個群體,所學習的知識也能立即在實踐中運用。在歷史專業課堂中,教師利用案例教學法設定一個教學的情節,以一種新穎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相結合。
(二)能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在高校的歷史專業學習中,抽象的學習會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而案例教學法是具有一個嚴謹的系統性與邏輯性的的教學方法,能夠將許多歷史知識點簡單化。在歷史專業課堂中,合理的使用教學案例法,將歷史直面形象的展現在學生眼中,教師再通過舉例與分析兩種方式配合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全面的接受歷史知識,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鍛煉提高。
(三)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歷史的運用,教師通過在歷史教學實際操作,讓學生自身在課堂中對歷史進行討論、研究與分析,逐漸了解歷史。
二、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教學策略
(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目標制定一個適合高校學生的案例結構,只有一個好的案例才能實現有效率的教學。教師編制一份案例素材,使其在大學生的接受范圍內。教師必須嚴格審核素材,使素材具有真實性、針對性、趣味性與時代性的特征,能夠滿足學生的思維需求。使用這種方式,激發出大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二)充分把握教學進展
學習歷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高校課堂中進行案例討論后,如果不能按照其正常進度的發展,那么案例教學法使用后將會出現冷場或偏離主題的現象。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適當的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一同開展討論,避免出現課堂冷場的現象。與此同時,教師在與學生在課堂進行深入討論課題時,不能偏離題目的本意,要及時的將偏離的主體扭轉回來,走向正題。總而言之,教師與學生在案例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緊扣歷史主題,關注學生討論的進展情況,始終堅持讓學生將案例討論向縱深方向發展。
(三)及時進行總結,明確教學內容
運用案例教學法在課堂就就會有討論的環節設定,在課堂中展開激烈的討論后,教師須用一點時間將案例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評價。總結是案例教學法在課堂中的最后環節,更是將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最好時機。
三、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運用歷史案例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實施案例教學。要在其中運用出恰當的案例,就必須精挑細選,從而體現歷史教學的意義。總的來說,在編寫歷史案例時,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一)要保證案例的真實性
歷史就是真實發生過的史記,歷史教學中的案例是依據教學要求真實引進的材料,只有真實的歷史材料才更具有說服力。所以,高校教師在編寫歷史案例時,要搜集大量的真實歷史素材,并將這些素材合理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只有真實的案例,在社會發展中才不會顯現的突兀,在高校教學中,才能很好的運用。
(二)案例必須具有針對性
廣大高校教師首先要明確知道,案例教學法是針對高校歷史課堂的,所以要編制一個針對高校歷史的案例。選取的案例既要反映出歷史真實事物的客觀規律,還要表達出歷史真實事物的本質。教師要將教學的視野擴大,提高自身的歷史感悟性,找尋更多的對高校歷史課堂有針對性的案例。
(三)歷史案例要具有時代氣息
歷史隨著年代的變化,也會出現各種不同視角的評價。在高校歷史課堂學習中,教學案例要根據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及時的跟上時代的進程。只有具有時代氣息的歷史案例,才能讓具有主觀能動性的高校學生產生共鳴,引發學生有從歷史案例中學會關注現實社會的思想,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明確歷史案例為課堂服務理念
運用案例教學法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進行歷史學習,在教學中,必須要明確歷史案例是為課堂服務的理念。當然,要選取符合歷史知識的歷史案例,或者是采用數據和圖表來敘述歷史進程,改變讓學生乏味的課堂。歷史課堂教學的性質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并學習歷史中的事件,明確歷史案例為課堂服務的理念。
目前,學案教學法是很多學校比較普及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老師的授課過程中,讓學生有學習目標而發揮個人主體性質,幫助學生學習課本的內容。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對高中歷史學科學案教學進行闡述和分析。
一、高中歷史學案教學的重要意義
高中歷史學案教學避免了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中的各種弊端,主要包括:(1)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存在程序化的環節,即課堂的結構是由一系列環節聯系起來的,每個環節之間存在緊密的關系。(2)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比較重視教學結果,學生只是單純地死記硬背所考的歷史知識點,教學效果并不樂觀。
二、高中歷史學案設計與實踐
在高中歷史學科學案導學模式中進行開發研究,學案的設計是學案實施的前提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主體性原則。這里所說的主體性是指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原則,這對學生的教學設計有非常關鍵的作用。高中歷史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多提供一些機會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除此之外,學生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反饋,掌握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對策。(2)引導性原則。高中歷史老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引路人和指導人,在編寫學案時應該根據課本知識的內容,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意愿,提高教學的質量。(3)方法性原則。這里的方法主要是指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其單純地講授題干,不如把學習的方法教授給學生,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4)系統性原則。系統性是指學案的設計要遵循授課內容的完整性和條理性,只有這樣,學案才會發揮它最大的價值。例如“開辟新航路”的學案教學案例:
【學習目標】
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重點難點】
重點:新航路開辟的經過和影響。
難點:地理大發現使世界日益聯結成一個整體。
【自主學習】
一、東方的誘惑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必要性)
(1)經濟根源:15世紀前后,西歐_____的發展和_____的出現。
(2)社會根源:_____的誘導,歐洲人渴望到東方尋金。(“尋金熱”)
(3)商業危機:15世紀中葉,_____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商路。
2.新航路開辟的條件(可能性)
(1)主觀條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2)客觀條件:歐洲出現了地圓學說,而且_____技術和_____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
二、走向會合的世界――影響
1.結果
_____和_____從海外獲得大量財富,一躍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
2.影響
(1)對世界的影響:
①新航路的開辟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_____的狀態,各地的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地理大發現)
②貿易范圍空前擴大,地區性的貿易開始向世界性的貿易擴展,以西歐為中心的_____的雛形開始出現。
(2)對歐洲的影響:
①引發了“商業革命”: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商品種類日益增多,商業經營方式也發生變化,貿易中心也由原來的地中海區域轉到_____沿岸。
②加速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_____的發展。
【合作探究】
新航路開辟的含義:十五、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國家探尋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歐史學界又稱之為“地理大發現”。
總而言之,學案設計非常關鍵,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態度和成績的好壞,我們要加倍重視學案教學的利用。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學案導學模式中,老師應該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高中歷史老師的引導下,除了考慮如何教學生之外,更多的要考慮如何讓學生學好,在學案導學的模式下,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學習的壓力和負擔,自主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基本思路:
1、努力構建積極、平等和諧的教師隊伍。在平時工作中,要樹立服務意識,發揚民主作風,面向基層,融入課堂,使自己的雙腳踏在實踐的土壤上。要走進一線教師,傾聽問題,解決困惑,積極鼓勵,共同研討,共同協商,要專業引領到位但不越位。與基層學校、一線教師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專業學習、教學實踐的共同體。
2、充分發揮學科教改基地和學術骨干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以達到示范帶動,共同進步的目的。進一步加強學科教改“基地”的建設,切實發揮教改“基地”的示范輻射作用。基地學校必須要承擔一項市級以上的教改課題;基地教師每學期須至少學習一本教育理論書籍,及時撰寫教學案例和讀書札記,進行教學案例分析和研究;基地學校每學期要向市提供一次質量較高的教改展示活動或者是示范課活動。以學術骨干教師為核心,積極開展學科內的學術研究活動。給權威教師提供更多的施展才華的舞臺。
3、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繼續推進“開門上課,推門聽課和民主評課”活動。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教研活動的重點。如何在新課堂背景下進行有效的歷史教學是當前眾多歷史教學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也將是今后歷史學科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中著力濃墨重彩的核心問題。因此,必須加強對示范課、新老教師的對比課等新課型的的研究。繼續加強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緊緊依靠歷史中心組和重點中學的骨干教師,聯絡廣大青年教師,在本市積極開展示范課活動和重點中學研討會,努力探索適合我市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4、加強對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研究,把新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基研年級教學和高考備考相結合。成立以學術權威為核心的新課改、新高改研究小組,在深入領會新課改、新高改的基礎上,大膽嘗試、探索教學改革的新路子。高一、高二年級教師要借助于已先期試點的省區課程改革的經驗,引導新課程背景下的基礎年級教學;高三年級教學復習要借助于新課程的理念和新知識引導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題方式和思想取向。對新課程改革和常規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要進行集中研究,集思廣益,達成共識。對不同學校、不同學段、不同教師教學中存在的特殊問題,要有針對性地去進行研究,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情而異。
5、加強高考研究,重視信息交流,不斷提高歷史學科高考水平。全市高中歷史教師務必領會高考改革的精神和實質,加強高考改革、課程改革及教學改革三者之間關系的研究,以確保高考歷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具體思路是:認真分析新高考模式下的命題理念和2011年高考文科綜合試題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制訂出歷史學科新學年的備考方案和具體復習計劃。認真強化落實高三新課教學和第一階段基礎復習的指導思想和具體要求,把強化基礎知識落實,構建知識網絡,作為第一階段復習教學的重點。根據2011年高考的新特點制訂出第二階段的專題復習備考方案。我們歷史學科準備把過去的專題、綜合復習兩個階段合并為一個階段,使專題和綜合復習融為一體,以專題復習帶動綜合復習。為搞好這一階段的復習,我們要認真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廣泛征求意見,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第二輪復習備考意見。認真抓好教研室組織的大型視導活動。在視導中深入課堂聽課,深入學生中了解情況,參加學校教研活動,及時發現和總結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新型教學范例和先進教師典型。針對課改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對策。廣泛收集整理高考信息,加強與考試中心、兄弟省市有關單位的聯系,對收集到的信息及時整理,以最快的方式傳遞到學校,為各校復習備考提供依據和支撐。⑹重視模擬試題信息含量高的特點,盡快收集整理各地統考、調考模擬試題為后期模擬訓練創造條件。
三、主要工作:
1、制定高中歷史學科教研計劃
目的:認真分析新學年教學教研的新特點,明確新學年的工作重點和思路,制定出符合形勢發展要求的切實可行的教科研計劃。
方式:座談、分析研究。
對象:基地學校教研組長、部分學校教師、教研員。
時間:8月下旬。
⒉高中歷史教學質量分析研討會
目的:認真分析我市高中基礎年級和高三年級歷史教學質量,總結基礎年級教學和高考備考的經驗教訓。創新高中歷史教學復習的途徑,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
方式:數據分析、經驗總結、校際交流。
對象:全市基礎年級和高三年級教研組長。
時間:9月上旬。
地點:待定。
3、市歷史學科教學基地調研活動
目的:明確學科基地的職責,制定學科基地的活動計劃,發揮學科基地在全市教學、教研中的示范作用。
方式:聽課、座談、分析研究。
對象:校教科室領導、全體歷史教師、教研員。
時間:9月中旬地點:**。
⒊第二屆“什么是有效性歷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
目的:提高中學歷史教師教科研水平,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討,總結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經驗,提高歷史教學質量。摸索、探討新的教學途徑。
選題角度和范圍:⑴理論探討:什么才是有效的歷史教學;⑵目的思考:人文教育與有效歷史教學;⑶環境與課程:歷史知識的選擇與有效歷史教學;圍繞課堂生成、課堂文化、課堂延伸討論有效歷史教學;圍繞師生角色、交互關系探求有效歷史教學;圍繞課程標準、教學設計、課例反思討論有效歷史教學;⑷站在學生的角度:追問有效歷史教學的根本⑸有效歷史教學:和諧個性與社會性的視野;公民素養教育與有效歷史教學;知識資源、教材內容與有效歷史教學;必修課、選修課的關系與有效歷史教學;活動、過程、方法與有效歷史教學;情感、態度、價值觀與有效歷史教學;教師教育、教師勝任力與有效歷史教學;評價機制、考試改革與有效歷史教學。(圍繞“什么才是有效的歷史教學”這一主題也可自擬題目。)方式:個人申報、評委評審。
對象:全市高中歷史教師。
時間:10月上旬。
地點:。
4、城區高中基礎年級歷史課堂教學大比武
目的:發揮城區高中集中的地域優勢,加強城區校際之間的優勢互補,促進和推動城區高中歷史學科對教材、教法的研究。
教學內容: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
方式:個人申報、學校推薦。
對象:以基礎年級教師為主。
時間:11月上旬。
地點:
5、高中視導活動
目的:共同分析基礎年級和高三年級教學、教研的基本情況,針對各校歷史學科實際和歷史教師共同制訂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教研措施。
方式:聽課、座談、召開教研會。
時間:11月。
6、高中歷史“什么是有效性歷史教學”學術交流活動
(2)課堂操作不當。由于學生的基礎相差比較大,預習的程度也不一樣,導致課堂上具體的環節很難把握,從而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
(3)學習小組效果不明顯。在有的班級,學生的探討和交流是很少的。以前沒有上課交流的機會,現在給了這個機會,很多學生,不知道怎么用。還有一些學生在思想深處就打上了偏科的烙印,從而對于小科采取放棄或者不重視的態度。同時,小組評價機制僅僅適合本學科,不少學生對此根本不在乎,導致小組評價如同虛設,這些都會影響到學習小組的課堂討論效果。
(4)課堂駕馭能力不夠。有時候,我們的課堂是不放就死,一放就活,一活就亂。小組的討論很難展開,又很難收住。有的放不開,導致課堂沉悶,根本就不像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有些課堂過于活躍,影響到正常的課堂秩序。
二、思考與對策
(1)學案教學的使用并不是完成學案就可以了,教師要善于創設歷史情境,合理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把學生關注的問題引入課堂,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新知識中。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參與,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很好奇,做他們感覺是有意義的事情,并獲得成功的喜悅,才會是真正有效的學習。
(2)在使用學案前做好每個板塊問題的優化和課堂時間的預設等,設計出更符合自己授課風格的學案教學。可以找個別同學看看,做一做,根據其反映做調整,使學案更貼近學生實際,符合學情。
(3)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平等自由交給學生,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主導者,采取學生感興趣的鼓勵措施,比如小組長輪流坐莊,小組競賽,評選最佳主持人或表現獎等方式,激勵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
一、案例教學法概述
案例教學法指的是利用常見的現實生活場景進行模擬,給學生帶來深刻的體驗,在討論中強化學習和記憶的一種教學方式。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教育方向的一種成功教育方法”,發源于美國,后被世界各國的教育界逐漸應用和推廣。案例教學法自從引入我國以來,引起了教學領域的高度認可和重視,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和改進已經逐步完善與成熟。通過案例教學來比較和學習各種實際案例的經驗,進而總結出相關知識的一般規律和結論,有利于開拓大學生的視野,幫助他們發散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比傳統的教學方式具有更加鮮明的優勢,鼓勵大學生的獨立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大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而總結得出案例表達的結論。這種教學方式突破了傳統教學方式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鼓勵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和總結知識。案例教學法不但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求有一定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促進大學生將理論只是轉化為解決實際案例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案例教學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1.建立《大學物理》案例教學庫
精心挑選和編寫案例教學庫,是將案例教學法有效應用于《大學物理》教學的首要步驟。為貼切教學需要和滿足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案例的挑選和編寫中必須按照典型性、適用性、貼切性的原則,緊密聯系《大學物理》的學科特點與基本理論進行案例的挑選和編寫,充分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逐漸豐富和完善教學案例,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大學物理》案例教學庫,進而為案例教學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提供足夠的合適的案例,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2.完善以案例教學為載體的《大學物理》教研機制
第一,準備恰當的教學案例。要想充分發揮案例教學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首要的基礎環節就是準備科學恰當的案例。教師根據《大學物理》教學的需求,選擇一個或幾個教學案例為課堂教學做準備,同時也引導學生根據案例材料了解和思考教學案例,進而通過圖書、網絡等工具來充分理解教學案例及相關問題,在熟悉教學案例后,結合所學內容和自己的理解,整理歸納出自己的觀點。
第二,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一般在學生對教學案例經過思考和研究之后,便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每個討論小組分別配備有小組長和秘書來分別負責教學案例的討論和記錄,在小組討論中每個成員分別就教學案例闡述自身的觀點,在小組內部成員之間分享、補充和歸納教學案例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此外,《大學物理》教師還可以應用多媒體等方式引導和開拓大學生的思維。例如,在靜電場的高斯定理關系式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模擬的電場線以及其特點,并通過電通量的含義和關系式等教學案例,引導學生認識到高斯定理是以高等數學的基本工具來闡述閉合曲面的電場線條數(或電通量)的組織下進入班級案例的討論。
第三,班級的教學案例綜合討論。在案例教學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中的重中之重為學生在班級的教學案例綜合討論,經過激烈的小組討論之后,學生已經對案例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基本的觀點認識,在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下積極發言,進一步開拓思維,通過老師的解析形成新的認識。這一環節中要求教師采用多種方法鼓勵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思考,闡述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并通過一定的理論知識引導班級案例綜合討論的方向和結果。例如,在講解光學部分的等厚干涉時,先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牛頓環試驗以及劈尖干涉試驗,通過試驗體會和分析等厚干涉的特點以及干涉圖樣的不同之處,進一步通過班級的教學案例綜合討論為教師的理論教學積累了充足的背景知識。
最后,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教學階段。在案例教學的最后環節是教學的歸納、評價和教學。《大學物理》教師對學生的討論觀點進行歸納和評價,指出其中的不足,并引出正確的理論教學,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得知自身思維的不足之處,還在討論和教師的評價中加深學習印象,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案例教學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有著突出的優勢,可以促進大學生思維的發散,進而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增強教學效果。與此同時,要提高案例教學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的效果,大學物理教師不但要精心準備案例材料,有效引導學生的思維,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和改進,完善案例教學的應用機制,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周鳴宇,李慧.對大學物理教學創新的幾點思考及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5
案例教學法又稱“個案法”。它緣于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通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對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引導學生從個別到一般,進一步學習、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相關原理、原則。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思想,案例教學目前在我國高校的許多課程教學中得以使用,為了使案例教學在高校教學質量提高及高素質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我們應對案例教學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探討,形成正確認識,科學的實施。
1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
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弄清楚這些區別對于我們推廣案例教學有很大益處。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授課方式。
傳統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課堂講授是教學的重點和中心;案例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共同參與對實際案例的討論和分析。案例構成課堂討論的基礎,通常是在課前把書面形式的案例報告交給學生閱讀,然后再在課堂上討論。因此組織好案例討論是案例教學中的中心環節。
(2)教師的角色和責任。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只要教材熟悉,表述清楚,就算盡到了教師的職責。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者和推動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領導案例教學的全過程。其責任有三,一是課前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真正弄清楚問題是什么;二是課堂上教師要領導案例討論過程,不僅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爭辯、去作出決策和選擇、去解決案例中的特定問題,進而從案例中獲得某種經歷和感悟,而且要引導學生探尋特定案例情景復雜性的過程及其背后隱含的各種因素和發展變化的多種可能性。在這里,正像一些有經驗的案例教師講的那樣,教師既不能無所事事,任課堂討論自流,也不能嚴格控制討論過程,不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因而,這種討論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三是教師要負責案例更新,要使案例教學跟上時代的要求和反映當前的教育實際,教師必須不斷地進行案例更新。如果案例不作更新,多年不變,那么,學生也只能處理幾年前的事情和得到幾年前的知識。因此,案例更新是保持課堂活力的血液。
(3)學生的角色和責任。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角色是聽講者和知識的接受者,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必須扮演一個積極的參與者的角色。課前必須仔細閱讀教師指定的案例材料,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據以作出自己對真實生活的決策和選擇,并得出現實而有用的結論。在課堂上,必須積極發言,講出自己的思考和結論,并與他人展開爭辯。學生是教學的主角,既可以從自己和他人的正確決策和選擇中學習,也可以從承受的錯誤中學習,即從模擬的決策過程中得到訓練,增長才干。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條,而是活的知識以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2案例教學的實施
案例教學在實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討論、概括總結三個基本環節。
(1)案例引入。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的需要,挑選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以幫助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所以,案例的選擇是案例教學的核心。離開案例,案例教學也就無從談起。教師所用的案例,從其來源講,無外乎兩類:一類是自己編寫的案例,另一類是他人編寫的案例。對前者,教師可介紹一些有關寫作案例的感受、趣聞、軼事,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對后者,教師可運用其他一些手段來提醒學生予以注意的必要性。
(2)案例討論。
典型的案例討論一般總是與下列問題的探討聯系在一起的:案例中的疑難問題是什么?哪些信息至關重要?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作出決策的標準是什么?什么樣的決策是最適宜的?應制定怎樣的實施計劃?什么時候將計劃付諸行動以及如何付諸?如何進行整體評價?
討論中,一方面,教師要努力創造良好的自由討論的氣氛和環境,把握和指導好案例討論,要讓學生成為案例討論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討論的方向,使學生緊緊圍繞著案例的主題。但應注意教師只是在必要時起指導作用,在討論中教師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觀點,避免學生產生依賴思想。如果學生分析判斷有錯誤,教師也不必立即糾正,而應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錯在哪里,自覺地加以修正,另一方面,學生則可分別從自身角度剖析案例,闡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辯論、唇槍舌戰,形成熱烈的探討問題的氣氛。作為學生,除了自己積極發言以外,還要認真傾聽別人的分析與見解,并比較自己的觀點與思想,從中吸取并綜合出更完善的決策思想。
(3)概括總結。
這個階段屬于過渡階段,它通過從案例討論中引申出一定的結論,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準備。在這個階段,可以讓學生總結,也可以教師自己總結,講明案例中的關鍵點,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論,強化以前討論的內容,提示后續案例,指出討論中存在的不足和長處,并要求學生寫出案例分析的書面報告。寫好書面報告是鍛煉和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因此,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對案例廣泛地進行討論后,應要求學生獨立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學生不要去猜測教師的分析構思、評價結論,實際是如何做的,也不要去照搬所謂權威性的分析評價結論。學生通過分析和評價復雜多變的實際問題,能夠掌握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3案例教學的優點與局限性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已在教學中得到推廣,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有必要全面、客觀地認識和把握案例教學,弄清它的優點和局限性,為我們的教學實踐提供良好指導。
3.1案例教學的優點
(1)案例教學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案例教學是一種引導啟發式教學,改變了教學過程中單純由老師唱主角、講授知識、學生當觀眾、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把知識的講授和能力的培養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可以使理論講授變得生動活潑,具有啟發性,而且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抽象的原理,并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得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大膽質疑,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好奇心,使學生在一種安全的心理環境下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同時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可以發現成功與不足,進而針對漏洞尋求填補方法,因此,通過案例教學既可以把握理論的精髓也能夠增強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通過討論還可以使學生提高表達能力,培養交流和合作的意識,強化竟爭意識。
(3)案例教學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體化,讓它們處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這樣,學生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把握、理解這些概念、原理。另外,通過聯系實際了解這些概念、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和作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學習的動力,縮短教學與實際生活的差距,使學生能夠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以后能更快、更好地適應工作,從而避免高分低能現象泛濫。
(4)案例教學可以促進教師的發展。要講好一個案例并不容易,需要真正的理論修養和相應的領域知識。如何以小見大,如何于細微處見精神,如何多視角多側面地剖析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又能做到收放自如,這些都是需要認真思考和切實解決的問題,在案例分析上是最能檢驗一位教師的“功力”。案例的運用促使教師很好地掌握理論,教師通過案例教學得到的知識是內化了的知識,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學中那些“不確定性”的知識。3.2案例教學的局限性
(1)案例教學的課堂上容易出現“冷場”。案例教學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的,但我們的學生大多數長期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成長起來,出現了或重或輕的迷信權威、迷信教師的行為,面對新的教學方法常表現出保持原有的“惰性”,采取了冷眼旁觀的態度,被動接受、機械記憶的方式,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主動性會受到限制,而一但學生沒有參與課堂討論的熱情,課堂上就容易出現“冷場”。
(2)案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案例教學是以教師的有效組織為保證。教師在案例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是導演、教練、評論者、仲裁者,教師要潛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爭辯,讓其各抒己見、展示觀點。組織討論要講究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為此,教師授課前要扎扎實實地備好課,胸裝一盤棋,對案例可能提的問題擬出討論提綱,引導學生參與討論,避免討論過于分散、雜亂無序。同時要根據案例涉及的問題多少、問題的難易程度把握好討論的時間,留有一定的時間加以歸納總結。教師要通過布置案例、設問、分組、指導發言和暗示等方式激發學員思維,拓寬學員思路,引導學員參與討論。討論進行中教師還要善于把握好討論的氣氛,調控好討論節奏。當討論分散雜亂時,要加以規范;當學生熱情不高思維停止不前時,要啟迪疏通;當爭論不休、糾纏不清時,要分析梳理;當水到渠成,問題迎刃而解時,要及時歸納總結。所以,只有特別優秀的教師才能上好案例課,而且培養一位優秀案例老師需要較長的時間。
(3)案例選擇費時費力。案例教學是以精選出來的能說明一些問題的案例為材料的。案例是為了增強教學效果而設置的線索、背景,案例選擇是否恰當是案例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所選案例不僅不能脫離教材內容,要同教材內容“接近”,而且還要使其具有一定的通俗性、簡潔性、疑難性和典型性,要通過案例選取將深奧的理論通俗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便于學生從案例中準確地理解教材的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案例要力求簡潔,要將主要時間用在講授理論和學生思考、討論上,不能把整堂課變成故事會,避免沖淡授課的重點。選擇案例還應考慮疑難性,給學生開辟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供多種意見。而要做到這些方面的有機結合往往較為困難。
(4)案例可能使學生形成一些不正確的概括化認識。因為有時某一或兩個案例所展現出來的信息非常吸引人,學生也深受影響,但他在這一兩個案例上形成的概括化認識,也許遠遠不能說明事物整體,這樣就出現了一種“過度概括化”的現象。同時,雖然案例對于啟發人的靈感、創意和理性有好處,但作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不能僅靠這種啟發。學校的根本任務是為學生打基礎、進行科學修養,是在強調基本訓練的前提下來談結合實際和靈活運用,切不可本末倒置。否則,容易陷入“讓學生到學校里來學實踐、學經驗”的誤區。在學校,當然可以學實踐、學經驗,但顯然不是學校最擅長的,學校畢竟是“探索和傳承普遍學問的場所”,對系統的、結構化知識的掌握,當成為學生的主要訴求。
綜上所述,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從理論層面上弄清楚案例教學的相關知識和問題,而且在實際運用中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①啟發式教學,寓教于樂。案例教學法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主角。教師引入案例后,學生要進行充分的討論,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塑造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傳統的管理學教學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則將真實生動的企業管理活動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對案例作出分析判斷,通過獨立思考、集體討論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途徑。這不但實現了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的升華而且塑造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③豐富學生知識面。在校大學生一般對企業真實環境比較陌生,案例教學給學生展示了世界知名企業的發展情況、決策案例。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掌握知名企業的豐富信息,通過認知,然后分析判斷,加深對管理理論的理解、對企業信息的掌握,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管理學教學過程中的案例教學致力于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即通過管理知識、管理技能的傳授,最大限度地發揮課程潛能,實現育人功效:培養學生的管理實踐和創新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獲取新知識能力、分析解決現實管理問題能力以及交流協作能力,發揮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⑤實現教與學互動。教與學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過程,教是由內而外,學是由外而內。案例教學實現了教與學的相互滲透,建立了教師和學生互動、平等、和諧、相互發展的平等關系。教師根據課堂教學,挑選合適案例,并根據學生的不同反應及時地加以引導,讓學生從案例分析中獲得知識,實現教學互動。
2案例教學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的障礙
在管理學的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質量,實現了管理學教學的初衷。但在實際教學過程還存在諸多障礙:
①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強的本土案例。案例教學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案例本身質量的影響,良好的案例教學效果要依靠高質量管理學案例的選用,即要選擇恰當、典型的案例。案例教學法在我國不但起步晚而且實際運用中重視度也不高,所以缺乏規范、適用的教學案例,難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系統性和針對性強的案例。
②缺乏規范合理的教學程序。案例教學法引入管理學教學過程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有著明顯區別,它顛覆了傳統的“教師填鴨式傳授知識,學生懶蟲式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但現實表明,欠規范合理的教學程序抑制了管理學教學過程中的案例教學效果:教學目標不明確,案例選擇缺乏時效性、針對性,結果是事倍功半;課堂講授和案例討論的時間和時序安排不合理,忽略了管理學理論的基礎,結果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均處于半生不熟狀態;案例教學組織欠嚴密,案例教學是一情景模擬過程,雖各抒自見,但具有目的性、科學性、程序性和結論性,但現實出現隨意抒發、高談闊論、偏離教學目的場景,結果是課堂教學秩序混亂。
③教師的業務素質和責任心欠缺。案例教學要求教師除了具備豐富扎實的管理理論基礎和較高的學術水準,還要具備豐富的課堂教學實踐經驗,面對剖析過程中出現的突發問題要具備較強的判斷和應變能力,對學生的分析方法和結論要進行引導、評析等。當前,高校部分老師缺乏案例教學的熱情和動機,一方面對案例教學掌握不夠,不能有效運用案例教學來達到教學目的,教學過程中出現彷徨現象;另一方面與學校的激勵機制有關,不能全身心研究案例教學的規律。
④教學氛圍不濃。案例教學法要求老師通過形象生動的案例,給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管理情景模擬環境,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案例來掌握管理學知識,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從現代管理學創始人泰勒開始,就認為科學管理是基于勞資雙方相互合作,高效組織是基于組織各成員間相互合作。因此,案例教學法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師生良性互動。然而,教師缺乏案例教學的業務素質和責任心,難以有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生能力有限,創造性思維受到束縛,缺乏對管理科學的感性認識和實踐經驗。結果是,濃厚的案例教學氛圍就難以營造。
3案例教學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的實施途徑
①選擇合適的案例。案例教學的關鍵在于案例的選擇,恰當、典型的案例不但能調動學生融入的積極性,而且能讓學生對系統的管理理論、知識有深入的把握。合適的案例應擺脫僅依賴教材的傳統模式,讓案例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首先,保證案例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多國外案例不能引起學生興趣,主要是因為學生對企業的產品或者名稱比較陌生,不能產生強烈的情境感,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國內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搜集,分析,編寫案例,也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的資源,進行整合,獲取案例,這樣的案例具有真實典型性。其次,把握案例教學宗旨。從各種可能合適的案例中挑選出既銜接當前講授的管理理論、知識,又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達到管理理論、知識的應用。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現實的環境,教師可以此獲取案例,進行修改和編寫、形成鮮活的管理學教學案例。最后,注重案例的對比。本土化案例的缺乏,單一案例的局限性,往往難以勝任管理學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應基于所授課程內容,通過案例對比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
②規范案例教學程序。首先,確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目標是案例教學課堂實施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學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教學材料的收集、教學行為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等活動才能有方向、有序地進行下去。其次,選擇好合適的案例。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選擇若干案例,而是以每次授課的教學目標為依據,圍繞教學實踐中的高影響力問題來組織案例選擇,保證案例符合教學要求,達到簡明、典型、時效的特點。再次,組織、指導案例分析。教學的第三個階段是實施階段,案例一般要提前一個星期發給學生,給他們準備的時間,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案例分析課開始,要遵循“案例引入—創設問題情境—案例呈現—案例分析—案例討論—案例結論”等步驟。最后,案例討論的歸納和總結。除了通過對學生的討論、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簡要回顧和評價,以及對學生的正確合理回答和創新觀點給予積極肯定外,教師還要明確指出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方案還有哪些不足,如何利用管理理論、知識和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才更合理或更為有效。
③提升教師案例教學的素養和水平。案例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升教師案例教學的素養和水平,是保證案例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靈魂。高校教師應走出校園,深入到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在實際的管理活動中,探索管理規律和理念,找出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使自身對管理有更為直觀的認識。經常和學生交流找出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提高學生學習管理學的興趣。為活躍案例教學的氛圍,教師應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達到內化知識。另外,學校在對教師的管理中,可考慮建立適宜和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學校有計劃地為擔任管理學課程教學的教師提供到企業實踐的平臺和機會,并以項目的形式支持教師編寫管理學案例,提升教師對案例教學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④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的引入使學生感到課堂氛圍更為寬松,有助于他們對知識的吸收、消化和應用。傳統的“滿堂灌”、學生記筆記、考前背筆記的授課方式,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案例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角身份,教師是案例教學的導演。作為導演,課前,教師要做好充分謀劃,不僅包括案例選擇,還包括所選案例的背景知識,如何設置問題才能將管理學理論、知識與案例中闡述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課上要當好導演,包括解釋案例,把握方向,引導討論,不斷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鼓勵學生廣開思路,積極發言,不斷提出新的設想與思路。
關鍵詞:案例教學多媒體二級建造師創新 程序
Keywords: case teaching multimedia two construction division innovation program
中圖分類號:TU-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隨著建筑工業和建筑科技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建筑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市場經濟對建筑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建筑理論技能和理論技能。結合目前建筑市場一、二級建造師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使學生掌握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二是在上述觀念的指導下,增加新材料、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三是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在學校校內實訓基地內實踐操作,增強學生專業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以往的教學中大多通過勘察、設計、施工、使用和管理等幾方面加以闡述。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狀況,大部分同學對理論性的計算學習興趣不高,上課跟不上教師進度,教學效果不理想。在工程實踐中事故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在教學中加大案例教學的比例,必須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完成。增強學生質量意識,促使人們樹立起建筑工程質量意識,規范案例處理程序作出貢獻。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綜合性強,跨越宏觀和微觀層次,涉及面廣,特別是近幾年工程事故發生率又有增大趨勢,處理方法多種,不只局限于外包混凝土、外包鋼傳統加固方法,還有玻璃鋼,絲繞法、粘鋼法、碳纖維等新方法。課程綜合建筑識圖構造、鋼結構等專業知識,要求學生學好相關的專業課程。
一、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1、結合1:1模型中常見的“建筑工程質量事故”中錯誤做法進行分析和整理。
2、根據課堂教學的特點和課程的理論體系選擇合適的案例應用到教學中去。
3、增加電腦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直觀。
4、增加一定量的試驗教學,增強學生的感知認識和動手能力,如運用混凝土回彈儀對1:1模型混凝土的強度進行檢測和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性能的計算等。
二、根據職業崗位能力對課程進行優化設計
1、某住宅工程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計算與檢驗
2、用回彈儀檢測現場混凝土強度
三、通過介紹工程事故,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人本身單純作為勞動力的存在來看,也是自然對象,也是物。”所以產品與人有共性。我們把建筑比作制造產品,質量是企業生存的保證。工程項目的質量是項目建設的核心,是決定工程建設成敗的關鍵。加快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必須重點突出質量責任制。其次必須加強材料質量的進口關。嚴格檢驗制度,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構件及新產品的試制必須嚴格把關,消除事故隱患。在平時的教學中強化質量意識,列舉現實存在的質量事故案例,如生活中的防水排水問題,廚衛墻腳的砼返邊,廚衛地表面要與相鄰樓地表面低幾厘米的強制性要求。我們經常看到,許多施工人員在這方面質量做的不到位,影響到后期的使用等。
1、建設工程質量意識必然懂得尊重工程建設客觀科學規律。
2、建設工程質量意識首先考慮的是長遠利益。
3、建設工程質量意識堅持把質量考慮在首位。
4、建設工程質量意識確保工程建設有一個良好的秩序和較好的工程建設環境。
三生教育具有實踐性、運用性和靈活性強的特點,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一章節內容都讓學生親身實踐,而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就是引入案例教學。因為案例教學不是單純去尋找正確答案,而是追求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及處理問題的方法,學生將從中受到多方面的啟迪和鍛煉,從而培養學生對問題敏銳的洞察力,形成一套正確的思維方式,學會求知、做事、思考和創新。
(二)案例教學法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把課堂比作一個舞臺,教師就是在舞臺上表演的演員,而學生只是觀眾,無法真正地參與此教學過程,因而缺乏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學生分析思考、小組討論、最后達成共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啟迪和幫助學生,類似于導演或教練,而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真正的表演者是學生,實現了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換。這樣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能夠親身參與分析和討論,更具積極性和創造力。
(三)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我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作為三生教育教學的案例,但是教師進行案例收集和選擇時,既要考慮是否符合教學目標要求和教學主題,又要斟酌案例難易程度,還要兼顧案例的典型、新穎、現實和理論價值,且在講授案例課之前,教師還要預先分析案例,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這一過程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二、三生教育案例教學的案例選擇
三生教育案例教學重點在案例,而如何進行案例選擇和選擇什么樣的案例則是教學成敗的關鍵。一般來講,三生教育案例選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案例的目的性
三生教育案例是對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相關內容、情景及過程進行的客觀描述,尊重客觀事實,不帶個人偏見,是直接為三生教育教學服務的。在選擇案例時,應結合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有的放矢地圍繞一個或幾個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從而加深學生對三生教育某一章節內容的了解,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的經典性
三生教育教學案例,應選擇那些既能較好體現生命、生存、生活的理論價值,又具有三生教育實踐意義的典型案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吸收生命、生存、生活的知識,使學生將三生教育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最終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三)案例的啟發性
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而社會的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因此,我們的教學應必須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優秀的三生教育案例應具有啟迪心智、激發創造力的作用,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在選擇案例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選擇那些內容新穎,具有首創性的案例。這些案例往往視角獨特,獨具慧眼,思常人之未思,見常人之未見,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精神意義重大。
(四)案例的系統性
教師應從系統觀的角度來看待和處理案例,這對提高案例教學效果十分重要。所謂系統觀,就是把三生教育案例看成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這個系統有許多互相關聯著的子系統組成,且不是孤立的、封閉的。這意味著我們要全面地來分析案例,不要只看到某一個或幾個局部的子系統,還要看到這個(或這些)子系統與同一系統中的其他子系統間的關聯、牽制和影響。同時,這個系統又是處于一定的環境之中,與環境發生著交互作用。
三、三生教育案例教學的主要形式
案例教學在具體操作中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應根據不同的案例,采取相應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個人練習
學生熟悉案例材料后,讓他們獨立思考,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記錄,然后在全班自由發言。學生在發言時不斷交換彼此的看法,進行評論、修改、補充,與此同時,老師要不斷地進行引導和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比如在講授和諧生命這一課時,先應給出與和諧生命內容相關的一些材料,如環境保護、自然災害、同學關系、人的身心健康等,然后讓同學們結合問題討論思考,一定時間后讓同學們自由發言,同時進行不斷的引導和總結,將內容橫向擴展、縱向延深。最后同學們不僅知道了塑造和諧生命就是構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和諧統一,是人的生命存在和發展的理想狀態,也分析出了目前一些自然災害發生的原因,如何避免同學之間的不必要摩擦和沖突,怎樣克服心理健康問題等等,并對如何構建人的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有一定的認識,同時,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小組討論
此形式是以組為單位,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這也是經常采用的方法。因為許多復雜案例,沒有小組的集體努力,沒有組內同學的相互啟發、補充、分工協作、鼓勵支持,單憑個人很難分析好。而且,有些學生在全班發言時顧慮甚多,但在小組發言中則比較活躍。此外,案例學習小組總是高度自治的,通常要選一位組長來組織討論,小組本身的管理還能使學生學到很多生存、生活技巧和組織協調能力。
(三)全班辯論
學生們在對案例思考討論后發表意見往往會一致,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辯論以求得一個比較完整的答案。在學生進行爭辯時,有的學生根據推理或考慮到別人所未見的情況向某位同學的論點提出異議或質疑,而由被質疑者或他人可用另一些不同的見解和分析去反駁或辯護。這種情況最能顯示出集體分析與討論的強大威力,鼓勵這種建設性的對抗與合作,能取長補短,收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四)角色扮演
教師可根據三生教育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組織各種形式的模擬實踐,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實踐機會。模擬實踐是由教師設計出實踐的環境和條件,學生在這種模擬的環境和條件下進行管理的實踐活動。這種模擬形式的演練給學生提供更多理論用于實踐的機會,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多種能力,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其做法是讓學生分別扮演案例中的不同人物,事先不準商量,只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和達到的目的,按案例要求活動,演出結束后,由扮演者發表自己的看法和體會,教師進行最后總結。除上述四種形式外,還有座談會式、逐個發言式、小組發言式、師生對話式等等,教師應根據學生和案例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分析形式,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三生教育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一)案例教學不能替代以知識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
在三生教育教學過程中,以知識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法旨在建立系統的三生教育理論體系,而案例教學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雖然強調案例教學法的作用,但是不能因此而弱化或忽視理論知識傳授,因為學生只有在熟練掌握三生教育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開展案例分析。沒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做基礎,案例討論將難以展開,勉強為之也較為膚淺,因此知識傳授還是主要的、先行的環節。要想上好三生教育課,必須堅持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并舉,堅持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并重。
【關鍵詞】教學案例;教師反思;專業成長;教學新境界
教學案例就是課堂教學事件,即發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故事,教師反思就是根據教學事件進行的反思,下面談談如何從“教學案例”到“教師反思”。
談到“教學案例”,首先想到的是,我們教了幾十年的書了,教案寫了不少,但是具體談到課堂中的一些教學案例卻不知從何說起,即使有也說不出個“一二來”,即是有也不典型,也沒多大價值,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就是我們平時缺少寫教學案例日記,我們只注重平時教學教案編寫,卻忽視了對課堂教學案例即事件的記錄整理。我們可能都是這樣的一片茫然,面對每天的忙忙碌碌,沒有自己的計劃和目標,每天做的都是按人家安排的去干,每天應對的不是自己自主地去做,而是茫然的應對,我們對所教的每一節課,課后是否進行回顧寫下來了,對有些精彩場面和不足的地方是否進行了記錄整理,如教師對學生學習的精彩過程和不足的記錄,這就是教學案例,也就是敘說課堂中發生的事情,即發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故事。那么,如何根據課堂教學中的事件撰寫教師反思呢?下面就舉幾個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反思案例供參考。
案例一,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課間時李老師在黑板中間寫了‘加法’兩個字,同學們紛紛議論:加法太容易了,我們早會了,怎么還學習加法呀?同學們莫名其妙,這時上課鈴聲響了,同學們用疑惑的目光看著老師走上講臺。老師說:加法的奧秘很深,我們已經知道的只是太少太少的一部分,大家還想知道有關加法的奧秘嗎?這時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想”,新課便從這里開始了。同學們通過觀察3個算式發現新的奧秘,從而明確了( )+3=5,已經利用今天的發現,接下來研究x+3=5的求解方法。
對本節課教學案例的評價反思,本節課導入既要有精心的課堂設計又要能因勢利導,靈活多樣,以學生的行為切入,感覺自然,學生感興趣,一節課下來輕松愉快,同學們都能掌握加法各部分的關系,會求未知數x,但在計算上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問題,加法的進位、減法的退位錯誤嚴重,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訓練,個別輔導,特別是錯題一定要老師看著改。
2 案例二,分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以故事形式引出新問題:一個西瓜公平地分成2份、3份,怎么用數表示呢?這樣引出‘分數’的產生,課堂上同學們通過觀察比較小組合作探究,初步基本上認識了幾分之一的分數,同學們興趣很高。在課的結束時,王老師又以故事的形式為同學們的下一步學習設置了懸念,喜洋洋不同意吃一個西瓜的1/4,要吃1/8,最少吃1/6,美洋洋聽了哈哈大笑,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樣的設計使課堂教學進一步向課后延伸,同學們要想知道美洋洋笑的原因就要進一步探究。在教學過程中同學們知道可以分圓形、長方形、一條線段,是否可以平均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呢?應在準備學具時涉及到,使同學們對單位1有更加充分的認識,為下一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鑒定基礎。在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會使同學們興趣濃厚,使枯燥的數學有了博大生機,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探究新知,讓同學們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同學們興趣更高,而且有利于培養同學們的團結協作學習能力。
案例三,孩子寫數:
1,2,3,……9,(幫一下)
10,11,12,……19,
……
90,……99,(幫一下)
100,……109
110,……199
寫到1001,……。
他不愿再寫下去,說:就這樣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