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導師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7 14:57: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德育導師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德育導師總結

篇(1)

自1998年首次設立本科小學教育專業以來,在全國高師院校內迅速“蔓延”,近二十年間展現出極強的專業活力和吸引力,并且為基礎教育一線輸送了大批優秀的小學教育專業人才。而教育見習作為職前教師關鍵的教育實踐活動,是其從高等院校深入教學一線的窗口、教育理論結合教學實踐的橋梁,無論是從實踐性知識的習得、教學經驗的積累、對教師職業的認知來說,都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道路上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由此可見,教育見習毫無疑問是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但在實踐的經驗與反思下,國內小學教育專業的教育見習模式逐漸顯現出一系列漏洞,其中以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型教育見習模式尤甚。

 

一、傳統型教育見習模式

 

傳統型的教育見習模式即指小學教育專業建立之初由南京曉莊學院等部分領頭院校構想并貫徹的見習模式,在各大院校小教專業蜂擁成立的背景下,隨之而來的是該模式普遍性的沿用與推廣。由此,傳統型教育見習模式便展現出時間跨度的持久、應用范圍的廣泛、結構內容的陳舊等特點。

 

(一)傳統型見習模式的實施概況

 

小學教育專業發展至今,在課程設置、培養模式等領域尚無統一規范,故教育見習也連帶性地具有其不明確的一面。雖然國內各院校在相關領域不斷付諸積極的探索,但在傳統型見習模式的范圍內,小教專業的教育見習主要展現為基礎的實踐環節形態。

 

從見習的實踐形式來看,傳統的教育見習往往以分散與集中結合的時間分布形式呈現。各院校偏向于將教育見習課程進行肢解,分散于不同學期開展,多者會安排5個學期的見習活動,反之則僅有一個學期;從見習開展率來看,4、5、6三個學期成為了見習管理者們普遍青睞的節點。在開展教育見習之初,多數院校的見習管理者傾向于召開見習動員大會,從形式上確立見習工作的起始點,并借此向師范生口頭傳達教育見習的要求與精神;與此同時,教育見習的相關計劃和手冊一并下發。見習過程中,活動大多以較為緊湊的形式維持一周左右的時間,由師范生集中進入合作小學完成見習任務。在見習實踐環節結束之后,院系少有組織見習的研討與總結

 

從見習的實踐內容來看,以“見”為主是師范生見習過程中的宗旨,觀摩與學習則成為其主要任務。出于職前期的教師生涯定位,師范生在進入小學的情境下通常被要求進行積極觀察:宏觀層面上,師范生需要對小學的物質環境、校園文化、班級設置、活動管理等有初步了解與認知;微觀層面上,課堂教學中教學設計、師生活動、教學行為等都是師范生觀察與學習的對象。除此之外,他們還被期望通過教育見習撰寫課堂筆記、見習反思以及完成教案的編改。同時,傳統型見習模式具有一明顯特征,即一般情況下師范生無從獲取真實課堂教學的機會。

 

(二)傳統型見習模式暴露的問題

 

傳統型見習模式在多校多年的運行過程中早已被實踐證明其呆板與低效的一面,為了專業建設和師范生的發展,對這種實踐環節形態進行反思顯得尤為必要。而課程定位偏離、師生效率低下成為實踐環節中暴露出的主要問題。

 

一方面,在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中,教育見習通常被認作是教育實踐類課程的子課程,與教育實習、教育研習等課程處于同一地位,理應具備規范的學分、學時、任課教師與課程經費。然而在實際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教育見習定位偏離與模糊、課程地位始終不及一般課程,學分、學時、經費沒有可靠的保障成了普遍存在卻又習以為常的嚴重課程缺陷。部分院校認為教育見習僅僅是一個實踐環節,將見習納入教育實習板塊成為其先行活動,更有甚者借助學科專業課程、教師教育課程的機會融二者于一體并隨意為之。正是由于這種把教育見習當作實習的一個環節和教育理論課的一個補充的認識,導致教育見習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1]。

 

另一方面,傳統型教育見習模式在其內容與形式等層面的不當安排,導致師生在見習效率上出現明顯的低迷。對師范生來說,見習效率低主要表現在見習目標不明確、見習過程不積極、見習收獲不夠多,而見習形式單一、見習內容單調則是其主要原因。從表面上看,教育見習被合理地劃分在各個學期保證了實踐性課程的課時分散,但實際上每個學期內部見習均以集中一周的形式開展,各學期間缺乏緊密聯系。在見習過程中,師范生則是盲目的參觀者,自覺不自覺地進入學生角色,注意力充其量能集中在教學內容和教師的風格方面[2]。對教師來說,組織難、指導少則成了其主要的低效行為表現。大多情況下,教育見習通常由高校帶隊教師自行聯系與組織,其中所遇到的困苦令教師懊喪并與后期見習過程中的不負責態度產生密切的心理轉化關系。而校地雙方的教師在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背景下,更是很大程度地減少了指導行為。

 

二、浸潤式教育見習模式

 

“浸潤式”見習模式指浙江師大在傳統型見習模式基礎上積極規劃和提出的新型見習模型,具有一定的前沿性與創新性。

 

(一)浸潤式見習模式的運行特點

 

浙江師大小教專業對傳統的見習實踐環節進行了批判性地吸收和大刀闊斧地改革,形成了系統的教育見習實踐形態,并突出表現為日臻上升的課程地位與全程一貫的見習形式。

 

浸潤式見習模式的規劃者充分認識到了教育見習與教師成長的密切關系,也意識到實踐類課程發展與師范生實踐性知識養成的內在一致性。因此,相比較部分院校僅將見習作為零散的實踐環節的做法,浸潤式見習模式則把教育見習的實踐形態進行系統化與全面化,并給予了較高的課程地位。在課時方面,浸潤式見習模式從第一到第四學期均安排了不少于30個課時的見習時間,第五、六學期更是有將近120個課時的充分保證。在學分方面,教育見習被核定為一門2個學分的實踐類課程,并在教學計劃中明確規定。但在浸潤式見習模式下,教育見習無專門的任課教師與課程計劃,出于大量外出實踐機會的考慮,為其配備的經費與其他課程相比有一定增加。

 

全程一貫的見習形式則凸顯出浸潤式見習模式的最大優點,即通過本科期間高質量、不間斷地系統化見習訓練,將其中的實踐精華無聲地滲入師范生個體,實現人才培養關鍵的一步。在本科一年級,小教專業學生以兩個行政班為單位進行兩周一次的實地見習,并且以兩所城區學校為見習對象實行輪換制度,每次見習的內容為對小學環境、課堂教學進行初步觀察與感知。本科二年級,一班一校的形式得以落實,每班在該學年中兩周一次固定前往一所城區學校開展見習活動,兩位小教專業學生與當地教師進行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成為主要的見習內容。第三學年中,見習活動增加到一周一天,小教專業學生多以兩人一班的形式全天跟班見習,除了一人一節精品課、一次班會課外,他們還需承擔類似于作業批改、課間管理、活動組織等冗雜的任務。而稍微偏遠的農村小學被提供成為見習基地,并同樣在學期之間實行見習學校的輪換。大四學年則以教育實習、研習作為對見習經驗的總結與提升。由此可見,無論是時間先后、實操機會還是受眾范圍,全程一貫的見習形式都彰顯了較為顯著的優勢,形成了“感知-模仿-浸入-升華”的系統實踐模式。

 

(二)浸潤式見習模式的實踐弊病

 

然而隨著時間軸線不斷地延展,在浸潤式教育見習模式從構想走向實踐的過程中卻出現了規劃與現實之間的張力、應然與實然之間的斷層。對其進行深入剖析與反思有利于我們實現該模式的重新建構。

 

首先,在見習頻率得以極大提升的同過程中,本應同向發展的見習實效卻出現停滯不前的現象,究其緣由與師范生主動精神的匱乏有著深層的關系。見習次數的急劇上升與見習內容的缺乏變化產生強烈的反差,師范生群體中的見習倦怠感由此產生并以交替的形式不斷抬升。在見習活動開始前夕,不做任何的見習準備已司空見慣,見習學校的地理位置、辦學特色、辦學理念甚至見習聽課的內容與班級狀況在師范生心中都一無所知。而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師范生由于缺乏問題意識普遍在聽課期間容易出現消極的態度,部分學生始終處于孤立的狀態而沒有融入課堂的氛圍與結構中。在與指導教師互動的過程中他們大多數情況下處于被動的位置,而少有以主動的姿態發起溝通探討。見習結束后,學生往往對見習作業敷衍了事,這使得反思與總結的功能在此過程中產生極大地消解,聽課時的思維定勢與身份轉換失敗也導致對見習活動的深入探討和思考難以進一步開展。

 

其次,浸潤式教育見習模式的系統實踐形態缺乏有效理論指導成了另一大弊端。相比傳統型見習模式亟需提升見習頻率的窘境,浙江師大的小教專業正在往另一極端發展:見習過程中指導老師隱身甚至缺勤、學科教學論與教師教育課程難以與實踐融合、見習結束缺乏研討與總結,這些都在從理論思考與實踐進步層面阻礙見習實效最大化的實現。有學者曾指出:“教育實踐課程是實習機會+指導+反思的三位一體的過程。”[3]而浸潤式見習模式單行線的做法忽視了理論指導的重要性,淡化和割裂了實踐、指導與反思的聯系,使得其客觀上仍然停留在系統化實踐環節的形態,而沒有對傳統型教育見習模式產生本質上的改變。

 

三、綜合課程化教育見習模式

 

綜合對傳統型與浸潤式見習模式的述評,可以發現它們都僅僅局限于對教育見習的實踐環節進行完善與提升,而始終未在見習模式的改革中體現理論指導的一面。為了更好地達到革除教育見習弊端的目的,站在綜合課程化的角度對小學教育見習模式進行重塑是其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綜合課程化教育見習模式的構建

 

綜合課程化教育見習模式需在浸潤式教育見習模式的基礎上,本著系統實踐融合理論研討的原則,對它產生正確的課程理念認識,從基本制度、見習形式等方面著手開展改革,使其成為一門基于實踐的綜合課程。

 

1綜合課程化見習模式的課程理念

 

教育部最新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充分強調了教育實踐課程的“實踐性”和“研究性”,提出教育實踐課程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致力于使師范生的教育實踐成為研究性實踐,使師范生的教育研究成為實踐性研究,從而為實現教育預期提供有力的課程支撐[4]。

 

在傳統的教育實踐課程體系當中,教育實習無論是所占比例還是重視程度,都遠超于教育見習,故為其配備相應的教育研習以期加強實踐環節的理性思考。而隨著課程地位的上升以及新興浸潤式見習模式的運用,教育見習在教育實踐課程體系當中發揮的作用日益突出,對師范生專業成長的重要性漸趨明顯。故按照《標準》的指導思想,教育見習理應具備“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見習與研究共進步”的基本理念,整體課程可劃分為系統實踐與理論研討兩大核心,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以兩大板塊的形式既并行貫徹又有機融合,通過“以經驗課程為主,學科課程、經驗課程和潛在課程整合”[5]的方式,實現從孤立的實踐環節向綜合的見習模式的轉變。

 

2綜合課程化見習模式的基本制度

 

綜合課程化教育見習模式的內部制度應當被置于教育實踐性課程體系的宏觀框架下進行有機改革,堅持系統實踐形態結合理論研究探討的課程思想,秉承吸收浸潤式見習模式的主體框架精華,在建設教育見習精品課程的基礎上全面開展。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見習課程基本制度的內部規范可以主要概括為以下五點:第一,需制訂合理明確的課程計劃,按課程管理規定進行提交、存檔及施行。第二,在增加實踐環節頻率的情況下匹配見習理論研討的相應增長,正確處理每學期內部兩者的比例關系,通過教學計劃確切執行。第三,編寫或購進教育見習固定教材,充分發揮教材的理論指導作用,使其成為專業課程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并納入教材管理體系。其中,教材內容可包括規定性材料、知識性材料、過程性材料以及實踐指導手冊等[6]。第四,選任長期專職的任課教師,強化教師組織與領導見習研究的功能,完善教育實踐指導老師選聘制度、落實教育實踐指導老師責任制度、強化教育實踐指導老師激勵制度[7]。第五,解決關鍵的經費問題,妥善考慮實踐課程特殊性,大量增加經費撥款,合理規劃經費使用,加強經費去向監控。

 

3綜合課程化見習模式的形式內容

 

浸潤式見習模式為見習工作者在系統實踐的環節提供了較為合理的模型,綜合課程化教育見習模式應在此基礎上大力融入見習理論研究,實現理論學習與教育現場實踐互相作用的動態過程[8]。

 

在系統實踐環節,全程一貫的見習形式應當被繼承并在見習時間與內容的結構布局方面更合理地規劃。在大一學年第一學期,見習活動組織者大可不必急于將師范生投入課堂一線,相反地,通過在高師院校中進行聽評課的技能學習,配以遠程見習等方式加以講解與貫穿,對三年的見習質量會起到基礎性的提升作用。大二學年,在浸潤式見習模式同課異構的實踐方式基礎上,專題見習與綜合見習相結合的形式在見習活動的多樣性、見習效果的顯著性、見習結構的合理性等方面都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大三學年,綜合課程化見習模式應在保證見習頻率的同時,努力提升見習質量。

 

在理論研討環節,隨著見習活動不斷地推行,應當與之相對應地設有明確課時安排的見習研討和教育教學研究。每次見習活動結束之后,任課教師應負責組織進行該次見習的探討,形式可包括學生自身的敘事反思、小組之間的頭腦風暴以及師生之間的研討點評等,通過階段性的理論指導強化對教育見習的再次經驗與理性構建。在學期結束之后,總結性的見習研究交流課程可置于短學期,以一周的時長召開,活動強調師范生對課堂教學的再實踐,同時重點以學科教學知識和教師教育理論對見習活動進行理性地總結與升華,完成實踐環節與理論研討的融合。

 

(二)實踐應用中的配置與困境

 

綜合課程化見習模式在從設想到實踐的過渡中對經費、教師、技術等方面有較強的依賴與要求,這也就導致該模式可能在相應領域陷入困境。

 

1經費配置暴增與供給匱乏的矛盾

 

教育見習經過綜合課程化規范之后,想要保證其實踐各環節的有機進行,經費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師范生見習行程的差旅費、基地學校的合作費、雙方教師的正常工資與績效激勵費等,都使得教育見習的經費需求在短時間內迅速膨脹,這與極其有限的課程經費形成鮮明對比。校方與院系必然不愿為一門課程傾注大量財力,經費高需求與低供給之間的落差突顯了高校課程管理中的矛盾。然而經費作為課程順利施行的保障,倘若在該方面產生極大地匱乏則會導致教育見習環節經濟手段的缺失,進而從見習可行性與積極性方面對見習活動的多方主體產生打擊。

 

2教師配置提高與頑固守舊的對立

 

教育見習從實踐環節到綜合課程的轉變過程中,對教師的要求出現明顯的提升。首先,教育見習作為一門規范課程,其任課教師需被長期確定;其次,任課教師在組織進行見習研究方面的負擔大大加重;最后,高校與地方教師在聯系、管理、指導等方面的職責與考評有增無減。這就要求雙方教師具備極高的見習工作熱情與自覺負責的工作態度,愿意在薪酬待遇與工作績效失衡的情況下堅持為師范生的成長而付出。

 

但頑固守舊往往是部分教師長期具有的特性。從高校教師來看,透過功利主義思想對自身利益進行平衡之后,拒絕承擔繁重的工作會成為大多數教師的選擇,而激勵手段在此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安于現狀、拒絕變革是現今基層教師的主要格調,大力推行教育見習模式的綜合課程化在一定程度上會遭致該群體的集體抵觸與反抗。

 

3技術配置的升級與能力不足的沖突

 

綜合課程化見習模式對技術配備的升級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遠程見習技術與見習教材的編寫。遠程見習作為一種新興的見習模式在國內的運用尚少,它需要具有校地信號準確對接、教學觀摩時間統籌、見習過程多方互動等技術基礎。而教育見習教材的編寫則有著更強的專業性,涉及實踐性材料的收集、理論提升、編排整理、出版等方面。

 

事實上,教育見習的管理者往往僅具備教育理論與技能,而無法從事相關信息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同時也鮮有接觸教材編寫領域。為避免該類缺憾的出現,今后在對見習技術的升級過程中可大力融合教育技術、教材編寫人員等多方向的力量,來實現綜合課程化見習模式的宏觀完滿。

 

篇(2)

二、堅持因材選材,提高導育內容選擇正確性

導育要達到預期的目標,導育內容選擇至關重要。如果導育內容與被導學生實際聯系不夠緊,必然會影響其導育效果。筆者認為導育內容的因材選材可以概括為三個原則,即:系統性原則、務實性原則和創造性原則。德育要增強系統性,必須在基礎理論性內容的系統性、穩定性、連續性上下功夫,以克服教育內容選擇的隨意性;要增強導育內容的務實性,導師須緊緊抓住被導學生最關心的熱點、疑點、焦點、盲點問題進行導育內容選擇,防止貪大求全,華而不實;要增強導育內容的創造性,導師對傳統的導育內容要大膽地取舍,科學地“加減乘除”,使導育內容的選擇具有靈活性、創造性。小學生理解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在選擇內容上更應注意,多選取對比性較強的內容作為導師導育的內容。

三、堅持因材取法,提高導育方法實施針對性

方法對于導育結果的影響是非常明顯,因此針對小學生選擇導育方法就更為重要了。通常在工作中教師們選擇說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榜樣法等。說服教育法是我國目前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最廣泛的德育方法。它借助語言或者事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影響受教育者,啟發學生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增進學生的辨析能力、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說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講解、談話、討論等方式。而“身教”法是以導師的人格熏陶對學生進行導育。實踐證明,導師在導育過程中不重視自身人格修養,不注重身教,那么其結果必將是失敗。合格的導師要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人格塑造。筆者認為導師必須要了解與準確判斷自己所導對象的特點。同時,對于現有的導育方法我們也可以給予優化與整合。例如,我們在選擇方法的同時有意識地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論與操作技巧運用到我們的導育過程中。

四、堅持因材施威,提高導育過程的導師影響力

所謂威信就是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影響程度,或者說贏得眾人的尊敬和信任后形成的一種無可替代的影響。我認為導師樹立威信可以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德”立威。“德”是指導師的道德、品行、作風。《詩經•小雅》中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是品德像高山一樣崇高的人,自然有人敬抑,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二是以“識”增威。這里的“識”包括導師廣博的知識。知識是人類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是衡量一個合格導師的必備條件和起碼要求,它直接關系著導師所導內容的優劣。三是以“信”取威。這里的“信”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信任,二是信用。信任是建立良好關系的前提,也是體現人格力量的紐帶。講信用,就是不食言、不說空話和大話,信守諾言;對做不到的事情,決不能許諾,不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只有這樣,導師才能樹立較高的威信。四是以“績”壯威。導師要努力工作,爭取獲得一定的成績。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使你所導的學生對你更加敬佩。五是以“情”升威。魯迅曾經說過:“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當代人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人人期望得到別人,尤其是領導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哪怕是一個主動的招呼、一句親切的寒喧、一句玩笑話,都會使人感到是對自己的尊重和親近,從而達到心理相容,感情相通。

五、堅持導研聯動,提高導育過程的導師技巧

長期從事導育工作的導師更需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并對其進行經驗梳理,這就是所謂的導育研的聯動。例如,案例反思就是促進自身導育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導育案例的書寫格式主要包括案例背景、問題分析、施導措施、實施效果、案例反思等。這樣用文字形式將其記錄下來更有利于導師們導育技巧的提升。因此,筆者建議小學的德育導師們要積極地參與導與研。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主要表現為易動情與易重情。因此,小學的德育工作需要導師們做到以情動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但是除了這些之外,筆者認為還有必要對幾個技巧進行完善。首先是表情技巧。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學生學習的過程并不單純是一個“純認識”過程,其接受教育的過程第一環節就是對教師教態表情的接收。因此,導師身著得體、大方的服飾,一副親切、和藹的面容以及充滿期待的目光,再配以適當的肢體動作,其導育將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其次是導言技巧。心理咨詢研究領域中對于咨詢師引導能力要求非常高,德育導師的工作類似于心理咨詢師。導師通過語言的引導使學生感官產生興奮,能強化受導學生的主觀感受,從而最終激起學生理智感的發展,促進其快速地進入特定溝通氛圍,提高導師的導育效率。最后是導師的評價技巧。評價是德育導師制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對導育全過程起著決定性作用的環節。評價的有效性將會對學生生活、學習等方面的情感達到激勵與調節的作用。小學生更需要導師們的評價,因為他們有著較為強烈的心理需要。通常導師可以用“對”、“不對”、“好”、“不好”等簡單詞語評價普通的學生,但是對于學校所分配的受導學生則要配以表情與手勢,多采用啟發性、示范性的評價。

篇(3)

二、工作目標

以愛國主義為主線,以養成教育為重點,以創建優秀班集體和少先隊活動為載體,以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以師德教育為保證,優化常規管理,深化德育活動,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創新性,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經,新方法,為學生健康成長,主動發展,充分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為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而努力奮斗。

三、工作思路

(一)全面推行德育“導師制”

依據“同心溝通、以德樹德、竭誠交流、以情懂情、修身垂范、以行導行”的育人原則,對學生的思想品行、學習方法、心理成長、情感生活、特長培養等方面予以關注和培育。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構建全員參與、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體系。

1選配責任心強的老師作為導師與幫教學生結成幫教對子。經常育幫教學生談心,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適時在生活、思想生給予幫助與指導。

2建立班主任導師制。凡三年內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原則上一律擔任見習班主任,選派經驗豐富的優秀班主任作為他們的指導老師。見習班主任、指導老師互聽晨會課、班會課(一般每月2次),給予必要的點評。見習期滿應開設匯報課,由全校導師組成評審團參加評審。

3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培訓、管理與考核,提高班主任隊伍的育人水平。認真組織新教師參加新班主任的上崗培訓,積極參加市第三屆班主任基本功競賽,爭取較好的成績。

(二)切實加強德育組織建設

1完善學校少先隊組織建設。大隊委、各中隊干部實行民主選舉和定期輪換制度。要把大、中、小隊建設成“快樂、自主、友愛、向上”的集體。

2規范班級管理,促使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落到實處。按照“面向實際,嚴格管理,貴在堅持,重在滲透”的原則,確實加強對班級工作的管理。從常規工作入手,抓好班級“五個一”的訓練。即整頓“一個陣容”,抓好升旗儀式,課間操的隊列,塑造學生的精神面貌;建立“一種秩序”,即課堂秩序、集會秩序以及課間秩序的文明有序;養成“一種習慣”,做到語言文明、講普通話、待人接物大方禮貌并形成習慣;堅持“一項制度”,室內衛生和室外責任區保潔制度,確保學校環境的整潔優美;樹立“一個觀念”,即遵紀守法,尊老愛幼、團結友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組織活動、管理評價,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使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自覺的行動。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凈化育人環境。

學校將繼續以“圍繞學生的發展”為主題,營造“書香校園”氛圍,以“務實、創新、協作、高效”的學校精神為指導,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環境優美、典雅別致的“校園”,一個朝氣蓬勃、勤奮好學的“樂園”,一個團結友愛、和睦融洽的“家園”。

1精心布置宣傳陣地。加強對黑板報、宣傳欄等文化陣地的指導管理,在把好輿論導向的同時,要力求主題突出,圖文并茂,充分發揮宣傳教育功能。

2規范班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要體現班室特點,營造生動活潑、潔凈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奮進的良好育人氛圍。

(四)拓寬德育渠道,發揮“三結合”教育優勢。

1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充分發揮蘇州市網上家長學校的資源,用好“家校路路通”,對于自我控制力差的學生、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要定期聯系,切實做好這些特殊學生的轉化工作。

2繼續舉辦好家長學校,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及時宣傳學校的教育理念,指導家長搞好家庭教育,提出學生在家、在校的學習常規要求,使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加快常規的養成。本學期將召開一、三、五年級的家長會,并按計劃開展兩次集體家訪。

3認真開展校外德育基地活動,使學生更多的參加實踐活動,寓教育于活動之中,不斷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能力。

(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要以“五有”為目標,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完善學校心理教育三級預防體系建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認真組織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上崗培訓和進階培訓,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素養。發揮骨干心理健康教師的作用,在教室和學生中開展團隊心理健康輔導講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并逐步向家庭教育延伸。結合當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以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為目標,積極探索“積極發展型心理教育”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服務。

(六)著力加強生命教育。

利用主題班隊會,開展各類專題教育活動,加強生命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生命觀,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必然與偶然,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倫理,發掘生命的意義并珍惜生命,在生命力的發揮和奉獻中區體會生命的魅力。通過生命教育可以讓中小學生珍惜生命、懂得感恩、學會感恩、懂得生命承載的責任。

四.具體工作內容。

九月份:

1新學期開學儀式。

2組織學習《新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稿。對學生進行愛校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禮儀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3制訂好德育、少先隊、班級等工作計劃。

4啟動“班主任導師制”,制定好相關計劃。

5學校少先隊大隊部進行新學年的改選工作。

6啟動班級文化建設活動。

7做好《關心下一代周報》的宣傳與征定工作。

8召開一年級家長會。

十月份:

1培訓護旗隊、學生會干部。配合輔導員健全少先隊大隊委,訓練鼓樂隊。少先隊大隊委干部培訓,開展隊史教育活動。

2安全教育課。組織學生上、下樓道安全演練。

3組織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4學校心理輔導老師組織開展部分年級的學生團體心理健康輔導訓練活動。

5組織開展學校班主任基本功競賽,并推薦優秀的參加市比賽。

6組織開展本學期的第一次集體家訪。

十一月份:

1聘請法制副校長上法制教育課。

2組織學生參加市中小學生法律知識競賽。

3申報昆山市校園文化先進單位。

4組織開展部分年級的心理健康調查研究。

5分別組織召開三、五年級的家長會。

十二月份:

1認真組織開展感恩教育,珍惜生命的活動。

2組織參加市班主任研究與指導中心的活動。

3組織學校第二次集體家訪。

20xx年元月份:

1組織開展慶祝元旦活動。

篇(4)

德育導師工作總結1轉眼一學期過去了,和學生一齊相處的日子總覺得異常快。學期初,學校開始實施了“學生成長導師制”,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位任課教師成了中專一年級學生的導師。每位任課教師在自我所任教班級中,自主與學生進行雙向選擇,使每位教師成為十幾名學生的德育導師,作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它將學校的德育目標、任務分解到擔任“導師”的任課教師身上。使擔任“導師”的任課教師與班主任緊密配合,構成整體合力。對學生的德育管理進行優化,構成全員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經過一個學期的工作,獲得一些工作體會,積累必須經驗,現將具體情景總結如下:

一、工作中切實把握好了四個原則:

“導師”有著雙重的身份:既是學校的教師又是學生生活上的導師,能夠幫忙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身體.心理等方面的困惑,并進行適當的指導。一學期來,在與同學的相處過程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一是個性化原則。承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善于發現個性,研究個性,發展個性。有些同學在教師同學面前話語不多,學習態度比較好,只是有時有點懶散。由于初中時基礎不好,所以學習成績不是很夢想,有時會流露出自卑心理。在某些事情上,顯露出的叛逆心理較強。我們教師就采取和學生交朋友進行談心,進行語言溝通交流進行教育,并多次親自登門進行家訪,進一步了解學生心理,關心他們的成長。

二是親情化原則。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和學生交朋友,給學生以父母般的關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針對各個同學不一樣的個性,先從平時下手,從細微之處入手。平時多關心他們,及時在學習.生活上給與幫忙,多找時間陪伴他們,及時制止他們在學習或生活中產生的那些不良行為,幫忙解決他們表現出來的各方面的困惑,讓他們慢慢理解我們,信任我們,讓教師成為他們的好朋友,在學校只要他們有一點點成就,哪怕不明顯,我們都要給與他們表揚和鼓勵,讓他們也嘗試到成功感,而不是挫折感。

三是漸進性原則。遵循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循序漸進地實施教育。和他們認真暢談他們的夢想和未來,激發他們學習的進取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樹立起清晰的生活目標,從而增加學習的源動力.

四是實效性原則。加強過程管理,健全科學的評價機制,全面充分關愛學生,促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生活,激勵學生健康向上取得實效。其實每項原則都是相互聯系,相互遞進的。同學們和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后,已經成為好朋友。教師不僅僅在學習上關注他們,并且關注他們生活的每一方面,發掘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對學習,生活都有健康向上的進取態度。

二、具體輔導方法和步驟:

1、關愛學生,提高他對課程的興趣:

傳統的方式多為單方面的交代和要求,較少雙向的討論與溝通;教師的忙碌常忽略了對學生的疏導。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累積的挫折感,容易造成學生厭倦學習的心理。聊天能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和興趣,協助建立互助合作的同志關系,運用增強原理,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的行為,會讓學生主動且樂于學習。平時教師總是找機會與這些同學聊天交流,關注他們的身心變化,及時贊美他們的點滴。這種聊天式談話,我們只想讓他們覺得教師對他們的關注,讓他們產生一種信賴感。接下來的學習中,他們能較大程度上聽教師講課,雖然他們還是有點做小動作,不愛動腦筋不足之處,但聽課效率提高了,學習勁頭也有所改觀。

2、建立合諧良好得師生互動關系:

合理約束學生,嚴而有度嚴而有愛,愛而不溺,使他們感到簡便和諧而又不散漫,讓學生樂于學習。

3、幫忙孩子克服困難,不潑冷水:不要因為學生表現總是不如人意,就不斷責罵他們。

每個人都渴望別人的贊美,當然學生也是如此。所以我們更多的是發掘學生的優點,多贊美他們,這樣他們才有了信心去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有時,他們遇到困難克服不了,就讓他們上辦公室找教師一齊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樹立起克服困難的信心。

4、幫忙學生走上領導崗位,提高學習信心:

利用教師的自身優勢,讓學生論流擔任班干部,提高自控本事管理別人,這樣一來,學生便有了自尊心,從而樹立起了學習信心。

經過德育導師制工作的實施,幫忙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使德育導師真正成為學生的人生導航、學業保證、行為規范和生活領路人。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景,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主動與學生交心交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忙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陪養了學生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心態.提高了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本事。雖然這些同學在學習成績上提高不是很大,但實施導師制以來,他們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和同學之間的相處,還有其他方面都已經有了變化。我相信:只要我們級部同仁攜起手來不懈努力,他們今后在各方面的表現必須會更好。

德育導師工作總結2袁野在教師的眼睛里,總是不那么閃亮。連他都覺得自我是暗淡的,學習上更是灰心。他也渴望學習好,教師喜歡,同學歡迎。對于這孩子,我能做的就是盡自我所能,改變他現有心理的自我定位,增強自信,從而提高他的學習成績。半學期過去了,許多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轉變,現將方法總結如下:

一、從生活入手,了解他的內心

袁野的父親跑車、母親賣服裝,能滿足他的只是基本物質生活,沒有更多的時間來關懷他們的內心世界,造成這些孩子對未來迷茫,沒有生活的方向,沉迷于網絡游戲。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先從心理上關心他,主動和他聊天,關心他的生活,讓他體會到教師的溫暖。從靠近教師開始,逐漸地走進學習中。

二、課堂形式多樣化

后進生往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上課經常溜號神游、搞小動作。為了讓這些同學能夠有所得、有事做。我在課堂上增加了很多形式的練習,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使他沒有時間在下頭做剩余的事情,從而延長了注意力的時間,提高學習成績。以前上課都有幾次被教師點好幾次名,此刻上課他無暇在下頭玩了,能瞪起了眼睛,緊緊跟隨著教師的步驟,能跟著學習了。

三、課堂上講求短時高效

在課堂上,袁野理解問題往往很慢。不能理解教師所設計的活動的目的,也不明白教師當堂課的重點。這并不是說教師要放慢步子,相反,要節奏快些,給小組活動的時間長些,使袁野在同學的幫忙下,能夠有所收獲。在課堂上,我必有一個環節是小組長過關。各小組

長都明確自我的職責,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我就會明白哪些同學不會,小組長課上沒有時間教,下課之后就要自我找時間教會。

四、創造機會,培養自信

袁野自尊心很強,課堂上很少看見他們舉手發言的身影。于是在課堂中,我會有意的設計些簡單的問題,如:簡單概念、公式等等。特意讓他來回答,如果回答對了,就給他們小組獎勵,使每一位同學都進取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僅有幾個好同學舉手發言的狀況。

五、用好課代表,發揮群眾力量

每個班級的課代表都有著很強的學習本事。比教師更能理解袁野的學習弱點。于是每一天我都將過關任務交給課代表,讓課代表用課余時間給袁野過篩子。我做的是抓住袁野的在校時間,尤其是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讓他都有所收獲。

特殊教育案例

班級中問題學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觀性和普遍性。進取應對,分析研究問題學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極情緒,激發潛能,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才能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一、個案的主要問題:袁野男14歲

主要表現為:

1、紀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為習慣欠佳。

2、學習方面: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興趣和求知欲,經常聽課精力不集中,作業不能認真完成,學習成績低下。

3、思想方面:自卑孤僻,缺乏進取心,放任自流,貪玩。

二、問題的成因分析

1、自身內在的因素:他思維靈活,雖然理解教學的本事并不弱,但學習態度不端正,對學習不感興趣,基礎較差,怕苦畏難,缺乏進取心,貪玩難以自控,構成了學習低下,行為習慣落后。

2、外部環境的因素:應對學業的持續不良,家長在處理上顯得不夠冷靜,指責訓斥,靠權威壓服。

家庭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和態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長時間沒有家長的適時管理教育,自我的行為、學習成績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產生了自卑心理。

同時,教育者有時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和態度,使他對同學、教師產生逆反心理,對正確的管教產生抵觸情緒。

三、賞識教育策略。

1、尊重人格,保護自尊心

保護自尊心,是信任與賞識教育問題學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過程中,應堅信“人是能夠改變的”。對此我滿懷期待,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關心的方式態度對

待他,不厭惡歧視;不當眾揭丑;不粗暴訓斥;不冷嘲熱諷;不變相體罰。用人格的力量去啟迪他的心靈,用愛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線”,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梁。經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使他感受到教師的信任、關愛、尊重和期待,從而漸漸恢復了自尊與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觸情緒,愿意理解幫忙和教育。進而引導他對自我價值的分析,提議改善方法,讓他自我去嘗試和感受提高帶來的成就感,變消極狀態為主動狀態。

2、創造契機,樹立自信心

樹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賞識教育問題學生的關鍵。為了及時了解、掌握他的內心世界和行為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經過個別談話、溝通家長、表揚鼓勵、正面疏導、指明方向。發現他的閃光點,如語文成績有提高,數學學習興趣濃,一段時間沒有出現作業不交的情景,就以此作為教育轉化的突破口和推動其前進的動因。我從肯定小成績、小提高入手,讓他品嘗到受贊許、表揚的歡樂,從而樹立起自信心。在他經過努力取得成績時一方面及時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標,循序漸進。由此他看到了期望,激發了提高的內在潛力,確立起了不斷提高的信心。

3、多方協調,講究系統性

講究系統性,是信任與賞識教育問題學生的重要方面。根據他的問題成因分析,實現轉化顯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認清轉化過程中的反復點,正確對待、耐心等待,要有長期的、系統的計劃和打算,不斷地調整方法進行教育,與家長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地對他進行思想教育;追蹤考查,反復抓,抓反復;加強日常生活、學習的監督,促使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四、教育效果

經過近一年的具體工作,該生逐漸端正了態度,各方面都有比較明顯的轉變。日常行為表現好轉,與同學相處較融洽,能主動參加各種有益的團體活動;并且主動和父母溝通,理順關系。學習目的明確,認真努力,成績顯著提高;學習和生活的心理狀態良好,信心增強,在為學習過程中表現得十分盡力。

德育導師工作總結3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帶頭與同事研究業務,毫不保留自我的觀點,實話實說,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水平;能夠顧全大局,團結協作,在各方面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我,以便更快地適應教育發展的形勢。

二、教育教學工作:

首先,能認真把握教材。把課標、教參與課本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本事為目標,切實落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本事,并且能利用課堂時間不斷地以新型熱點材料為背景創設提問角度,幫忙學生拓展思路,從而使學生們分析、解決問題的本事不斷提高。

第二,能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本事。重視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新、舊知識的聯系,到達幫忙學生學會求知、不斷發展的目的。

第三,尊重學生。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培養,在嚴格管理的同時能尊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認知本事,提出與學生自身水平相當的問題,鼓勵他們大膽探索,共同提高。

三、其他方面:

每學期根據學校實際認真制定學校工作計劃并督促實施,撰寫學校工作總結,突出反映學校師生成果;統籌安排學校的教學工作,注重經過組織業務學習、開展校本教研、進行業務競賽、組織外出學習等途徑抓好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個人能認真參加市小學校長高級研修班的學習,每次學習都能提前安排好工作,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創立個人博客,把平時的教學得失、聽課感受、培訓心得、教學困惑和生活隨想等資料上傳和同行交流分享,豐富業余生活,記錄教育人生;個人撰寫的《數據的“力量”》發表于《小學數學教學》、四年級(上)《“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設計》發表于《小學教學設計》。

四、努力方向:

在新的一年中,我將以優秀同行為榜樣,加強自身政治學習、業務錘煉,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學校管理本事,為學校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德育導師工作總結4根據《經濟系導師制實施辦法》規定,經濟系在20__級學生中實施導師制。導師制的實施實行整班指導,主要以班主任為基礎,一般來說,班主任就是該班的導師,以利于整體工作的開展,以利于對導師工作的考核。

一、20__級導師人員

20__級共有9個班,有9位指導教師,具體導師及指導班級如表所示:

經濟系20__級的導師及指導班級一覽表

二、20__級導師的工作資料

1、關心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按照培養方案,實現培養目標。

既教書又育人,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發揮。

2、幫忙學生了解自我所在專業的培養方案,異常是課程設置情景,以及在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等。

3、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學習期間所面臨的問題,幫忙他們處理好各種關系。

4、幫忙學生策劃自我的未來。

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選課、專業發展方向選擇、職業生涯設計等方面進行指導。

5、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并寫出書面意見。

6、負責指導學生的讀書活動。

由導師組推薦經濟學經典書目。各專業在一年級時閱讀書目不作嚴格區分,主要是培養讀書興趣,熟悉專業知識。閱讀書目選定后,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讀書計劃。每學期第十四周上交讀書報告,導師批閱并給出相應的等級(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計分。每學期要舉辦一次讀書報告會,評選出優秀讀書報告,并給予獎勵。一般來說,在“大一”學年中,至少要閱讀兩本經典著作。

三、20__級導師的指導情景

1、指導方式。

主要采用了團體和個別指導的方式。沒有完全按照《經濟系導師制實施辦法》中規定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的方式進行指導。

主要原因是學生剛剛入學,一些學生的個性沒有完全顯露出來,難以分類,所以,只能是從學習成績上進行區分和進行指導。

2、指導次數。

按照《經濟系導師制實施辦法》中的規定,“每個導師每月與被指導的學生面談或團體指導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個小時的時間接待學生,地點在系學生辦公室,每學期參加學生團體活動不少于一次。每次指導(接待)要有記錄,并有學生和指導教師的簽名”。從實際指導情景看,我系設計了《經濟系指導教師指導情景記錄表》,資料包括:指導時間、指導資料及發現的問題(由指導教師填寫)、學生意見與要求(由學生填寫)、被指導學生簽字(如果是整班指導,可由班長或學習委員簽字即可)。我系要求每次指導時都要填寫“記錄表”,一年來,9位指導教師指導次數最多的為17次(洪嵐),最少的為3次(張琦),平均為9.75次。當然,也有的指導教師與學生經過網絡等進行指導或進行的個別指導,沒有留下記錄。

3、指導資料。

每位指導教師基本上能夠按照《經濟系導師制實施辦法》中的規定進行指導,即在學生思想方面、專業知識方面、選課方面、學習態度方面等進行指導。指導過程中,對于一些個體差異大的問題,進行了單獨指導;對于一些共性問題,進行了團體指導。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做到“有分工,有合作”,基本上是導師指導自我的班級。

四、導師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導師制與班主任工作難以區分。

我系20__級有9個班,每班配備了一名導師,同時兼任班主任工作。按目前的招生情景,我系完全配備導師的班級將是36個,而具備導師資格的教師僅有32名,所以,也只能是一個班配備一名導師,并兼任班主任工作。但在指導過程中,究竟哪些工作屬于班主任的工作資料,哪些屬于導師制的資料,難以界定。此刻的處理方法是:指導學習方面的資料,屬于導師制的職責;指導生活方面、心理方面的資料,則屬于班主任的職責。

2.系里的管理缺乏力度。

系里在實施導師制過程中雖然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但在執行中缺乏具體操作的人。經濟系成立導師領導小組,但小組成員就是各位導師,負責人也就是主任、教學、行政副主任。管理工作沒人分擔,致使導師制的日常管理工作力度不夠,一些工作沒有按規定完成。如在《經濟系導師制實施辦

法》中規定:“指導教師指導的具體資料,要定期公布。公布的形式,能夠經過網上或在系辦公室張貼,以便監督”。實際上并沒有做到這一點。

3.個別導師缺乏職責心。

從整體上看,承擔導師任務教師能夠盡職盡責,對學生進行及時地指導,但也有個別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力度不夠,不論是作為導師還是作為班主任,都沒有盡到應盡的職責。當然,除教師自身素質外,也有一些客觀原因:①缺乏必要的場所。按規定,個別指導時能夠到系里,但系里沒有相應的場所;②個別教師對導師制報酬持懷疑態度。根據《北京物資學院本科生導師制試行辦法》中的相關規定,實施導師制的指導教師,每學年指導的每位學生按2課時計算。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教師對此持懷疑態度,所以在指導中也是應付差事;③一些教師住在校外,受來校時間及上下班車的限制,也影響了指導質量。

4.指導過程的記錄不健全。

我系9位指導教師都分別撰寫了“導師制總結報告”,對一年來自我實施導師制情景進行了總結,并填寫了《經濟系指導教師指導情景記錄表》,可是,個別項目(如學生意見與要求)并沒有填寫。有些考核材料,如每學期末須填寫《導師工作年度考核表》還沒有填寫,造成了考核體系的不完善。

五、對20__級導師制的考核

2005年9月10日,召開了導師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會議,各位導師就自我的指導情景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并把各位導師填寫的《經濟系指導教師指導情景記錄表》進行了展示,導師領導小組組長就一年來實施導師制的情景進行了總結,最終,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對每位導師的指導情景進行了投票,評選出一、二、三個等級,具體結果是:

導師組成員對20__級導師投票結果(滿分30分)

注:90分以上(即27票以上)為一等;70分以上(即21票以上)為二等;其余為三等。同時,給每位教師所指導的班級發放了《北京物資學院經濟系本科生導師制工作年度考核表》,每班按宿舍發放,每班發放約7份,共61份。從考核結果看,基本上與以上投票結果相同。

六、今后所要做的工作

1.進一步明確導師的工作范圍。

主要是經過本系導師之間的探討及與其他系、學校的交流明確導師的職責。

2.加強對導師制的管理。

我系在本學期末,制定了《經濟系關于2005年暑期讀書活動與實踐活動的安排》,要求20__級的學生在暑假期間進行讀書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并撰寫讀書報告和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對02級、03級學生除要求撰寫讀書報告和調查報告外,還要撰寫學年論文,并給每個班都指定了導師。暑期讀書活動與實踐活動的安排今后將在每個年級中實施,為此,必須擴大“導師制領導小組”的人員數量,并確定專人負責導師制的實施。

3.強化指導教師的職責。

必須把每位導師工作的考核結果,作為教師工作年度考核、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和崗位聘任的條件。導師工作考核不合格的教師,視為當年度考核不合格,同時取消導師資格。

4.進一步細化完善考核的指標。

除導師填寫的《導師工作年度考核表》、《經濟系指導教師指導情景記錄表》及學生的評議的情景外,還要針對所指導學生的不一樣年級,制定相應的考核指標。如考試及格率、考試成績在班里的排行、四(六)級英語經過率、違紀情景、獲獎情景、公開數量、考研情景等。并把考核結果與報酬嚴格掛鉤。

5.完善指導過程的各項必要文件。

讓指導過程有較為完整的記錄,并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

德育導師工作總結5這一學期以來,本人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廣泛涉獵各種知識,構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為了下一學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頭是本人的本學期的教學經驗及教訓。

一、政治思想方面: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進取參加校本培訓,并做了很多的政治筆記與理論筆記。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許我們在課堂上重復講書,我們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所以我不但注重團體的政治理論學習,還注意從書本中汲取營養,認真學習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

二、教育教學方面: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頭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

2、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明白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3、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4、研究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5、課堂上的情景。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堅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6、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本事,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忙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忙整理衣服。

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我工作的不足。

7、進取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8、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篇(5)

二、工作重點

(一)強化德育隊伍建設。

1、加強班主任隊伍專業化建設。

(1)組織班主任參加縣舉行的班主任全員培訓。

(2)加強《班主任手冊》使用的管理,促進班主任工作管理的規范化。

2、加強德育導師隊伍建設。

繼續推進“學生成長導師制、伙伴制”,建立健全德育導師的培養和激勵機制,擴充導師隊伍,激發工作熱情,提高育人成效。

3、加強心育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

(1)組織教師積極參加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2)重視把心育課與各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將上好心育課作為青年班主任考核的一項重要依據。

(二)優化德育工作內容

1、夯實基礎教育,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①繼續深入開展“爭做文明人” ———六項基礎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利用新學年開學,新生入學等契機,結合“學生成長導師制”和“學生成長伙伴制”,將基礎文明養成教育和學校的常規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學生的基礎文明水平。

②注重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③充分利用我國傳統節日及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紀念日,如教師節、“”、國慶節、“”等,以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為重點,集中開展民族精神宣傳教育活動。

④加強誠信教育。大力倡導教育誠信,充分樹立誠信立校、誠信立教、誠信育人的思想,培養學生誠信交往、誠信作業、誠信考試的良好習慣,使誠信教育規范化、制度化、長期化。

2、深入開展“和諧心靈,陽光校園”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①根據《徐州市學校心理咨詢室建設暫行辦法》,配備高標準的心理輔導室,配備率達100%。

②定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并召開“與陽光作伴、為心靈導航”主題班會,針對學生成長、學習、生活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實施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預防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發生事故,讓學生學會助人、自助,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③舉行“健康快樂有效學習”大型團體活動,針對學生學習壓力大、考試焦慮情況嚴重等問題,組織一線骨干心理教師與學生進行面對面地團體咨詢,幫助他們擺正心態,緩解壓力。

④開展陽光好伙伴,成長手牽手學生心理社團建設活動,要與“學生成長伙伴制”的推進工作結合起來,在學生中組建心理社團,發揮伙伴的影響力,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傳播渠道。

⑤大力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活動,面向學生、教師、家長舉辦不同類型的講座,引導學生進行提高心理素質的有關技能的訓練,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生存質量,幫助家長了解科學教育方法,優化家庭教育,讓教師、家長以自己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行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3、大力開展勵志教育。

勵志教育要與民族精神教育、傳統美德教育、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優秀的品質和良好的習慣。

4、繼續開展“德行校園,從心做起”莘莘學子匯報母校、回報教師感恩系列活動。學校利用教師節、感恩節這一契機,通過多種形式組織活動,讓更多的學生懂得感恩、知恩、回報社會。

(三)重視開展德育實踐活動

充分利用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校外德育基地實施德育實踐活動,力求做到在活動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充分利用每年的各種重大節慶日、重要事件和重要紀念日,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倡導校園網、校園廣播站建設、校園“小記者團”、文學社等學生社團建設,通過組織指導學生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社會、發展學生團結協作的綜合能力。利用9月20日的“公民道德宣傳日”大力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教育活動,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充分發揮道德實踐先進典型的榜樣力量,大力宣傳等先進事跡;要及時樹立并宣傳學生身邊的學習典型,倡導廣大學生學習身邊人、關注平凡事,強化道德實踐的內驅力。通過道德模范等先進人物事跡的學習,培養學生與時俱進、善良勤勞、執著誠信等精神。學校德育工作要加強對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的引導,努力營造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

(四)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學校環境的育人功能

1、營建富有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注重環境育人的基本功能,優化校園文化的物質形態。在凈化、綠化、美化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的同時,更加注重彰顯自身特點、充滿人文氣息的校園環境建設,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品位,營建生機勃勃、催人奮進的育人環境。同時重視班集體文化建設,增強集體凝聚力,積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追求和行為規范,理智對待網絡、交友、心理等問題,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發揮對學生的成長的激勵作用,使學校真正成為培育文明人的搖籃。

2、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本學期將繼續深入開展“校園歌曲天天唱”、“校歌大賽”等系列活動。

(五)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育人體系。

德育活動安排表

月 份

工 作 安 排

8

1、領取班主任手冊,組織學習《班主任工作要求》。

2、開學準備工作。

9

1、新學期開學常規教育。

2、統計上報班主任信息。

3、“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動。

4、慶祝教師節,感恩教育。

5、軍人子女、校車排查登記。

6、學校與家長簽訂安全責任書。

10

1、組織參加建國60周年系列比賽活動:演講、征文、展板等。

2、感恩祖國教育。

3、利用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教育:中秋、重陽等。

11

1、迎接縣心理咨詢室檢查。

2、勵志教育。

3、迎接縣平安校園整改工作檢查。

4、感恩教育(感恩節)。

12

1、珍愛生命教育。

2、元旦慶祝活動。

3、迎接縣校園周邊環境治理整改情況檢查。

1

1、總結本學期德育工作。

2、班主任手冊應用評選,兩制論文評優上報。

2

篇(6)

二、中職學校踐行德育導師制的現狀

浙江省教育廳出臺《關于全省中小學生實施“德育導師制”的指導意見》至今已有九年。學校對德育導師制的重視程度不一,效果也有差別。我省德育導師制開展較早的屬長興中學,已積累了豐富的實際經驗。浙江省教科院院長方展畫在對長興中學德育導師制的實踐進行調研后認為:“德育導師制是學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補充,具體就是在‘整體、合作、優化’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將學校班級德育的諸多目標、諸多任務分解到作為‘導師’的任課教師身上,導師依據‘用心溝通、以德樹德;竭誠交流、以情動情;刻意磨練、以志勵志;修身垂范、以行導行’的育人原則,既教書又育人,既管理又管導,從而形成整體合作、優化班級教師管理群的一種班級管理模式。”[5]與之不同的是,還有一些學校仍處于嘗試階段,沒有作深入實踐。筆者所在縣的職業學校推行“德育導師制”已有三年,積聚了一定的經驗,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學校推行德育導師制歷經三個階段:一是籌備階段。由德育安全處著手準備,先在教職工大會上動員,再由各班主任根據需要列出受導學生的名單,分給各任課老師。原則上受導對象為所謂的“后進生”———學習能力、思想品德、行為習慣上存在問題的學生,每個德育導師負責一至三名學生。二是施導階段,學校發放德育導師及受導學生的記錄表,用于平時交流時填寫,學期結束上交學校。三是考核階段,將平日要求施導教師與受導學生記錄的談話表及相關材料作為考核依據,納入學期或學年德育考核。實踐下來,效果不很理想。據筆者調查,在實施初期,教師“每周與受導學生交流一次”的占45%,“兩至三周一次”的為30%;后來就迅速減少,有的甚至一個月不與學生交流一次。學期結束前,有的德育導師一次性填完表格上交即完事,有的干脆沒交。在考核方面,學校考核過于籠統,缺乏評價的操作性,缺乏過程性考核制度,大多德育導師由開始的一點“勤”,演變為后來的形式主義。學校整個德育導師制的實踐可謂“淺嘗輒止”。師生對“德育導師制”總體上滿意程度較低。

三、中職學校在德育導師制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

中職學校中推行的“德育導師制”,讓更多的教師關心、指導學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與學習,有助于形成全員參與管理的新格局。但在實踐中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

(一)定位不準:應明確自身角色

角色定位是角色執行的前提,模糊的角色定位只能帶來行動上的不自覺,以致效果受損。一些中職學校對德育導師的角色沒有形成統一的認同,以致產生了各自為陣、隨意施導的現象。有的教師因為教學任務重,就對受導者予以一點學習上的鼓勵就算是德育導師施導的全部內容了;有的教師在自己空閑時,叫來受導學生,隨意聊一通話,算是盡上導師的職責;有的教師純粹從經濟上關心,受導學生缺乏生活費,慷慨地拿出錢借給對方就算完事。如此種種,都是對德育導師制職責的片面解讀。筆者以為,德育導師制首先需要在概念上加以明晰:教師擔任學生德育方面的導師,有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職責,其角色應是“學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學習上的輔導者、物質上的求助者、心理上的疏導者與學習上的指導者”,其中“,思想上的引導者”與“心理上的疏導者”是主要角色。同時,德育導師制不能代替德育安全處與班主任的職責,中職學校應采用以班主任工作為主、德育導師制為輔的多元德育模式。

(二)準備不實:應滿足培訓需要

學校推行德育導師制首先就要讓德育導師對自身的職責、德育的任務及方法有充分的了解。筆者所在的學校沒有實施這個準備階段,德育導師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就倉促地接受“導師”的身份與使命,效果自然就不理想。問卷調查顯示,認為“開展德育導師制前需要培訓的”占95%,說明絕大多數教師需要并希望學校能組織相關的培訓,學校或師資培訓機構可以把德育導師的培訓作為一個新的培訓項目。與德育導師制相關的培訓主要涉及兩大內容。一是開展學校相關工作負責人的培訓,學校要預先提供制度保障,如檔案制度、學生家訪制度、談心與記錄制度、會診制度等。這些制度需要在“德育導師制”開展前預先設置,否則會直接影響后面的工作成效。二是開展德育導師的培訓,以理論學習、專題討論、模擬實踐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輔導與咨詢技巧。這樣的培訓可以貫穿在“德育導師制”實行的整個過程中。

(三)教育不當:應尊重學生心理需求

德育導師制工作的核心與落腳點是學生的實際需求,包括思想上的矛盾、心理上的困惑、行為習慣上的偏差等。在具體的實踐中,教育不當的問題也比較突出。一是沿襲舊的說教式教育方式。德育導師制關注的是學生的個體生命體驗,“把他們看作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去呵護、去贊美、去矯正,讓學生的生命在發展的過程中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德育不再是板著面孔的說教,而是朋友式的推心置腹,親人般的親切自然”[6]。德育的本質意義在于生命關懷,至少是心理關注,所以應該基于學生的需要去傾聽,但在與受導學生交流中筆者發現,學生反映最多的是教師的道德優越性,這容易使他們本能地產生抵觸情緒。如有個德育導師第一次把受導對象叫來,簡略地詢問了對方學習生活的情況后,就請學生在“受導學生手冊”中填寫談話記錄內容。這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班里不聽話的人”或“有些不良習慣,被人當作另類學生,而且被詢問一些隱私”。可見,德育導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心理,特別是對方的隱秘,教育方式不能居高臨下地說教,而應以平等的朋友身份與學生相處。二是忽視學生心理層面的需求。相對傳統的德育,德育導師制的一個特征就是對學生心理層面的關注。據調查,筆者所在縣的職業學校,有60%的教師認為“德育導師最基本的任務是給予學生心理疏導”。中職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及行為不完全是道德問題,更為主要的可能是心理問題。德育工作的核心不是知識性地說教,而是一種情緒的感染與交流。忽視對方的心理需求是造成“德育導師制”實效低下的重要原因。

篇(7)

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需將德育“落地”,進行細化,使德育內容更貼近學生,符合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

諸城市從2005年開始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理解接受能力,把德育內容細化為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五大方面。每個年級段的德育內容項目相同,但具體操作時要實現遞進。

例如,小學的法紀教育內容細化為:知道交通規則的主要內容,遵守交通規則;關心自己,關愛生命;遇到壞人和危險,會打報警電話;遵守學校常規,上課遵守紀律,課間休息不追跑,右行禮讓,游戲活動守秩序,站隊快、靜、齊。初中的法紀教育內容細化為:對學生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方面的教育;學習一些《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稅法》知識,結合《民法通則》及《憲法》相關知識,了解我國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和繼承權是由憲法和民法、刑法、繼承法等法律加以確認和保護的。同時拓展法律教育,讓學生了解公民的各種權利與義務,初步樹立起公民的國家觀念。而高中的法紀教育內容細化為:對學生進行民主法制教育,使學生自覺行使、維護法律賦予的權利,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知道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基本內容,知道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貫徹與個人行為的關系。

隨著學生的身心發展,德育內容要更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正如城北學校校長徐增寶所說,考慮青少年在不同年齡階段上的認知能力,生理、心理狀況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這樣針對性、指導性強,有利于學校操作,能夠充分發揮學校德育主陣地作用。

豐富德育載體

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是落實德育目標和內容的載體。從2010年開始,諸城市在加強學科德育的同時,實施“陽光心靈關愛”德育月主題教育活動,寓教育于實踐活動中。每月設置一個德育活動主題,小學、初中、高中的每月德育主題一致,但德育目的、德育活動內容逐步提升。每個學校形成了完整的年德育主題教育活動指南,全年共設置十大教育主題:一、二月,感受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教育;三月,文明禮儀規范教育;四月,革命傳統教育;五月,感恩勵志教育;六月,理想信念教育;七、八月,社會實踐活動教育;九月,文明禮儀規范教育和弘揚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十月,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十一月,讀好書、寫好字、做好人—奠定堅實人生基礎教育;十二月,法制、安全教育。

在具體實施過程,各學校按照每月的活動主題,制訂詳細的活動實施方案。每個月的方案做到落實和創新,要把握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明確月活動(設計)主題,制訂具體計劃,形成德育校本課程的雛形。二是營造濃厚氛圍,認真開展活動。三是堅持全員參與。中學以社團為載體,小學以少先隊、互助學習小組為載體進行活動。四是做好總結表彰。目前,共評選諸城市級“陽光少年”“風華少年”“科技少年”近6萬人次,涌現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李福娟等為代表的優秀學生群體。

道德體驗是中小學生精神成長的重要方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主題教育活動,把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貫穿于德育主題活動中,在活動中增強德育效果,將德育活動主題化、內容系列化與活動形式多樣化相結合。

健全校內德育工作網絡。在全市駐地小學以上的學校和規模較大的完全小學設立了政教處,配備專(兼)職政教處負責人,在學校內部形成了以政教處為龍頭的“三線”德育管理途徑。一條是教學線,即教務處—學科組—全體教師為主線的學科德育管理途徑,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強化各類課程的德育功能;一條是政教線,即政教處—級部—班級為主線的德育常規管理途徑,以班主任為核心,加強對學生的常規管理,將班級管理、思想教育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條是團隊線,即校團隊—級部團隊—班級團隊為主線的德育特色活動管理途徑,學校團委、少先隊、社團緊緊圍繞學校德育建設,充分發揮團隊及社團的職能作用,積極組織開展各種特色團隊體驗活動,促進特色德育工作的開展。

將德育網絡擴展至校外,建立了家、校、社三結合育人體系。一方面,我們向家長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向家長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素質教育理念,促進家校教育協調一致。另一方面,切實加強學校與社區聯系。發揮“五老”隊伍作用,成立社區教育委員會,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全市所有農村中小學都建成了功能齊全的“鄉村學校少年宮”,滿足了中小學生的課外生活學習需求,讓學生快樂學習、全面發展、幸福成長。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緊密結合,形成了全市“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內外結合”的德育工作新模式,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完善德育制度

健全完善全員育人導師制度。全市中小學把促進和保證每一位學生健康幸福成長的責任具體落實到每一個教師身上,學生成長導師經常與所負責的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啟發引導;對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堅持做到每天掌握其思想動態,及時教育疏導。對“八類特殊群體學生”制訂更加具體有效的個性化育人方案,實行個性化學習指導、成長導航、心理疏導和生活指導。

建立健全學情會商制度。各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學情臺賬”,每周班主任與學生成長導師研究一次“學情”,使每位任課教師都熟悉班內每位學生的思想、學習、家庭背景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校長每月都要主持召開一次專題研究學生工作的辦公會議,逐班排查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情況,并逐人落實校級領導責任制,切實做好教育工作。

建立教師與家長經常溝通制度。學校創建家校聯系卡,各導師通過家訪、電話訪問、QQ、飛信等方式,定期與每一位家長進行溝通,暢通家校聯系渠道。學校對教師與學生家長溝通的次數與效果進行考核,納入教師業績考評。

建立家長學校制度。全市所有中小學都建立了家長學校。各學校通過實施“親子共成長”家長課程實驗教學活動,提升了家長的教育水平,密切了家校聯系,形成了家校育人合力。

建立家長、學生評議教師制度。各學校每學期都至少組織一次學生、家長評議任課教師活動,評議結果計入師德考核業績。

建立家長參與學校管理評價的制度。各學校在校級、年級、班級三個層面建立了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家長委員會,保證辦學的利益相關者對學校辦學、管理及德育工作的監督評價權利。教育局每年都面向家長進行教育滿意度測評,作為改進學校工作特別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

此外,全市不斷創新三項機制,打造諸城德育品牌。

首先,創新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機制。將一元化德育目標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成多元化德育內容,體現過程評價、多層次評價、多方面評價。形成了德育工作的 “三三九”評價體系,即三個評價層次—日常常規性評價、學期主題性評價、標志性成果,三個評價主體—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九個評價維度—學習習慣、行為養成、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標志性成果。

其次,創新以科研為先導的德育工作機制。全市充分利用課題實驗平臺,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使德育工作直指身邊問題,增強針對性。已申報并完成了中國教科院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深化研究與推廣”的實驗與研究。2011年,我們又申報了山東省國家基礎教育改革試驗區試點項目《開展“陽光心靈關愛”德育月主題教育活動,推進實踐體驗式德育工作的實施》。各學校也結合本校實際,積極開展德育研究與創新實踐,有效地提高了德育科研水平。

最后,創新德育精品課程建設機制。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鼓勵學校通過德育課程創建德育品牌。德育課程建設納入綜合督導評估。一方面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學科“育德點”;編寫諸城市學科拓展性的德育課程,實行必修、選修相結合的德育課程模式。同時全面構建具有諸城特色的活動育人課程體系,實現學校的特色發展、學生個性發展。建立完善了“勵志修身”“活動體驗”“實踐探究”“心理疏導與家庭教育”四大系列活動育人精品課程,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形成“校校有特色”的良好育人局面。諸城市有13門活動育人課程被評為濰坊市首屆“百門活動育人精品課程”,居濰坊縣市區前列。

壯大德育隊伍

班主任是做好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諸城市大力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大對班主任的培訓、激勵力度,促進班主任專業成長。教育局指導各學校制定班主任工作評價激勵辦法,評選表彰諸城市“十佳班主任”“百名優秀班主任”等,并利用媒體宣傳優秀班主任事跡,通過榜樣激勵和典型示范,形成全體班主任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篇(8)

2010年學校承擔了吉林省教科院省級“十一五”規劃課題《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的研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把學校的子課題定為《班主任語言藝術的研究》。從開題到課題的實施以及結題過程中的效果在材料管理中得到了證實,受到了學院高度贊揚。為此,學院專門召開了課題組學校的相關人員會議,會上以第九小學的課題管理為榜樣,號召參與課題研究的學校向第九小學學習,提升了學校在教育行業內的威望,也填補了學校德育工作無課題的空白。通過開展德育科研,不斷轉變工作方式,更新了教育內容,為德育工作注入時代的活力與特色。讓學校的每一位班主任老師都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有生力量。

二、強化培訓觀念創新

一個好校長能夠帶好一所學校,一個好的班主任能夠帶好一個班。而任何一個好的班主任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僅表現在時間上,更表現在持續學習和提高的經歷上。因此,建立一種富有激勵作用,促進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培訓機制是非常必要的。我校初步構建了較為系統、科學的培訓體系,有力地促進了班主任專業化發展。

1.培訓途徑多樣

自我培訓:自我培訓是培訓班主任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在班主任自我培訓過程中,魏樹軍校長親自指導班主任剖析自己,既明確自身優勢,又要找到不足,要求班主任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的自我發展計劃,并為完成不同階段的目標而努力。同時注重引導班主任在實踐中進行培訓,倡導“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理念。鼓勵班主任嘗試“學習―實踐―反思―總結―升華”培訓模式,不斷回顧、反思、在總結中創新。有計劃地對班主任進行了專業觀念、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外出學習:凡是要求班主任參加的會議或培訓,學校都派相關的班主任參加,通過“走出去”,學習外地經驗,提高專業素養。

2.培訓方式多種

多種培訓方式并用,使我校班主任培訓工作實效性明顯。主要方式有:自學反思,集中學習,讀書活動,課題研究。每學期要進行四次學習,一次論壇討論。

3.培訓類型多層

篇(9)

新形勢下,國家十分重視教師與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教師不僅僅是“教授學業者”,更應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尤其是班主任,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健康的維護者,班主任以科學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對班級德育教育工作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我會根據每個學生的個人素質、才能、興趣愛好、個性特長等因人因地因時因事地抓好學生的德育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教育應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學生心里所想、心里所需,站在學生的角度,放低姿態去解決學生的問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使學生心服口服,德育教育也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二、循循善誘、不急于求成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對于后進生,應本著尊重和愛護的原則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例如,對于我們班的后進生,我找尋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們進步。平日里他們幫我把作業本搬到辦公室,我會對他們說聲“謝謝”;他們積極打掃衛生,我會投以贊許的目光;他們主動幫助別人,我會在班級里表揚------,他們獲得了尊重,自然在道德認識上也有了提高。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學生的行為缺乏持久性,教師要有耐心,對學生反復出現的問題不能急躁,要多次引導學生更改行為習慣,使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作為教師不能只是在言語上對學生去進行說服教育,更應在行動上為學生起引領作用,真正地起到“示范”作用。

三、利用集體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我們農村學校受各種條件的限制,開展的集體活動相對較少,這就要求教師挖掘農村德育資源,創造性地創設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集體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我在班級開展“愛護環境小標兵”評比活動,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在班級開展“英雄人物故事會”的活動,學生們搜集英雄人物的故事,既了解了這些英雄人物熱愛祖國的事跡,又豐富了知識,還受到了德育教育,一舉多得;在班級開展“學雷鋒我最棒”活動,學生們不僅走出班級,還到村中的困難戶家中做好事,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贊揚。利用這一件件集體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尊重他人、團結互助、互學互進,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集體榮譽像一條紐帶把學生連接在一起,班風更加積極向上了,學生的道德品質也更高了。

四、利用好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是班主任根據教育要求和本班實際情況開展的具有德育教育功能的活動。主題班會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參與性于一體,寓教于樂,既能陶治學生的情操,又能轉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我十分注意利用主題班會這種形式來加強德育教育,達到育人的目的。我們班這學期策劃了許多主題班隊活動,例如,我們愛勞動主題班會、我們講文明主題班會、我愛班集體主題班會、為爸爸媽媽做件事主題班會、國防安全主題班會等等。在這些班會活動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培養,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學生在活動中受的教育比單單我講的道理要理解得更為深刻。

篇(10)

一、以強化常規訓練帶動班級管理工作。良好的常規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因此,要扎實有效地加強一個學生的常規訓練。我們班訓練的內容包括<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的常規、課堂常規、集會和出操常規、衛生常規、勞動常規、以及排街隊常規等等諸多方面。通過集體或個人、單項強化和全面優化相結合的訓練方式進行,使每個學生具有"服從集體,服從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約束力,形成習慣,保證整個班集體隨時表現出"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良好班風班貌。

建立德育評價機制和規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規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評價機制和規章制度。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道德等,建立學生操行評分制,每日根據學習、生活各項活動的情況總結評分并加以獎勵、懲罰,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兩者緊密結合,把規章制度的要求變成學生的自覺行動,從而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機制和制度上的保證。

二、精心培養班干部隊伍、"以點帶面"

一個班的集體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決定的。班干部對班集體有著"以點帶面"和"以面帶面"的作用,我稱他們是"班主任的左右手。"一直以來,我精心培養班干部,經常在班里表揚班干部優點,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幫助小班干部樹立威信;與此同時,又更嚴格要求班干部個人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每個月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

三、精心策劃主題班會、落實思想教育

主題班會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參與性于一體,寓教于樂,陶治學生的情操,轉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我注意主題班會內容的系列化,內容豐富,又符合學生實際,各種類型的主題班會課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藝術審美能力、心理素質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學期我策劃了許多主題班隊活動。如<安全伴我行>、<預防“甲流”,健康每一天>、<雛鷹爭章,我能行>等,通過班隊活動,強化學生安全意識、健康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行動。

上一篇: 畢業實習工作計劃 下一篇: 服裝店營銷計劃書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二区a | 热久久99这里有综合久久 |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合集在线看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五月天婷婷男女视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