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考點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7 14:57: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考地理考點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考地理考點總結

篇(1)

高中選考地理知識點1河流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考查多從區域圖、等高線圖、氣候資料統計圖和文字材料等切入,綜合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解決問題等能力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 補給、氣候 流域內水庫、湖泊的調蓄

(1)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隨雨量的季節變化而變化

(2)以冰雪融水補給的河流,徑流量隨氣溫的季節變化而變化(夏季徑流量大)

(3)有冬季積雪融水補給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東北地區的河流

(4)墨累—達令:上游流經亞熱帶濕潤氣候——;夏汛;下游流經地中海式氣候——冬汛。

②流量(以雨水補給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大,一般流量大),

③含沙量 植被土質 氣候 流速(流水強度) 經濟活動

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尤其是上游山區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 例如:珠江,東北地區的河流。

黃河:流經的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沖刷嚴重,含沙量大。

④結冰期有無或長短(最冷月月均溫),從緯度位置、氣候分析

例:東北――緯度高,中緯度,寒溫帶,秦淮以北――位于暖溫帶,冰期短,

秦淮以南――流經亞熱帶,冬季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上,無冰期

⑤水能蘊藏量(由流域內的地形、氣候特征決定)

⑤ 流速:從地形坡度(落差)分析山區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就河流某河段橫剖面而言,河底與河岸附近流速最小,自河面至河底,流速先變大后變小,最大流速出現在水深1/10至3/10處。在曲流的凸岸和凹岸,流速與流向皆發生突變,導致凸岸堆積、凹岸侵蝕,凸岸一側坡度平緩。

東北地區的河流,包括黑龍江、嫩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等,大部分位于中溫帶,有春汛和夏汛兩個汛期,有結冰期,含沙量較小;

華北地區的河流,包括海河、黃河以及淮河北側各支流,水量不大且季節變化明顯,汛期集中在夏季(因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流經地區植被覆蓋率低)含沙量大,冬季結冰;

西北地區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與氣溫密切相關,水量小且季節變化明顯,夏季水位高,冬季斷流,含沙量小,冬季結冰;

橫斷山區的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小,冬季不結冰;

華南地區的河流,包括淮河南側支流,長江中下游干流和支流,臺灣省各河流,珠江流域大部分河流,地處熱帶、亞熱帶季風區,雨量充沛,河流流量大,汛期較早且時間較長(5~6月受梅雨影響,7~8月受臺風影響),但江淮地區有夏旱,南嶺以南有秋旱和冬旱。

就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及季節變化(年內變化)而言,我國季風區河流徑流量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都較大,而且自南向北隨緯度增高河流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越來越大,非季風區河流徑流量年際變化小而季節變化大。

2.河流水系特征描述:(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結構而言的。

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與地形最密切)水系特征和地形關系較為密切,對水系特征的考查多結合區域圖和等高線地形圖進行,常涉及流域內人口、聚落的分布,工業、農業、港口的區位分析等。在高考中還常出現以河流為背景,綜合考查流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試題。

①河流長度、流向 受 地勢 的影響 海陸輪廓、地形、面積

②流域面積 海陸輪廓、地形

③支流數量及其形態 地形和降水

水系形狀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組成的形態特征,主要有扇形狀、樹枝狀、向心狀、梳狀和羽狀。(1)影響水系形態的主導因素:地貌

黃土高原河網密度、樹枝狀水系與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與盆地地形

橫斷山區南北狀排列河流與平行狀山脈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的平行水系與冰川侵蝕地貌

(2)水系與自然災害

扇形水系:水流匯集、易成洪澇

正常年份:可錯開洪峰

異常年份:同時到達,易成洪峰

南北對稱狀水系(長江)

東西對稱水系(黃河中游):易成洪澇

扇形水系 海河五大支流在天津匯合,并經由同一條干流流入海洋,形似芭蕉扇的莖與柄,樹枝狀水系 長江支流眾多,其與干流組成的形狀像樹干與枝丫

向心狀水系 亞馬孫河,剛果盆地、四川盆地四周地勢高,支流從四周向中心匯聚

梳狀水系 淮河的主要支流平行分布在淮河北岸且幾乎都與干流垂直,形似梳子

羽狀水系平行分布的支流在干流兩側對稱分布,形似羽毛

屬于扇形水系、向心狀水系、梳狀水系和羽狀水系的河流,若雨季來臨,支流同時來水,干流在短期內不能有效泄洪,易導致洪澇災害

④ 河網密度 指水系中干流和支流的總長度與流域面積的比值,即單位面積上的河流長度,它可以說明水系發育程度和河流分布的疏密程度。

⑤落差或峽谷分布

⑥ 河道的寬窄、彎曲、深淺。河流的彎曲系數是指某河段的實際長度與該河段直線長度的比值,彎曲系數越大,表明河道彎曲程度越大,對航運和排洪不利。

高中選考地理知識點2河流補給類型

我國河流五種補給形式的比較

河流的開發利用

開發方向:防洪、航運、灌溉、養殖、發電、供水、旅游等

(一)河流航運價值

1、自然因素:地形:地形平坦,流速平緩

氣候:降水多而均勻,流量大,汛期長(水深)、流量平穩、含沙量少(少淤)、無冰期(通航時間長)

河道:干流長寬深、、支流多,水網密集,通航里程長、河海聯運

2、人為因素------資源、人口、城市密集、經濟發達、運輸量大,河流流向與貨物流向一致(俄羅斯不一致)、多種運輸方式聯運、水運優勢

世界上航運價值大的河流:長江、萊茵河、伏爾加河、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上航運價值不大的河流:亞馬孫河、剛果河、北亞三河、雅魯藏布江

西歐內河航運發達的原因:1)平原地形,水流平穩2)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均勻,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小3)經濟發達,航運價值大4)運河溝通天然水系,形成發達的運輸網

我國南方河流比北方河流航運發達的原因有:

(1)流經濕潤地區,降水量大,河流徑流量大且季節變化小,利于通航

(2)河道深、寬,通航能力大(3)大小支流多,河網密,深入廣大農村

(4)河水不結冰,四季可通航(5)農村經濟較發達,貨運量也大

11、閱讀下列材料和圖回答問題

長江素有“黃金水道”之稱,其干流通航里程2800多千米,是我國內河運輸的主動脈,沿線的石化、冶金、汽車等原材料運輸對水運依賴程度高達80%。近20年來,隨著中部經濟與東部經濟差距的拉大,長江河道治理和基礎條件未得到有效改善,其運輸能力仍有70%未能發揮,和歐洲的萊茵河相比,其水量是后者的10倍。但年運量僅為后者的20%。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利用程度較低。

(1)對比萊茵河,說明長江航運能力低于萊茵河的自然原因

答案:氣候原因:長江流域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流量變化大;

萊茵河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氣候,全年降水季節分配比較均勻,流量變化小。

地形因素:長江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不利航運;萊茵河流經地區大部分河段地勢低平,水流平穩

補充:亞馬孫河比萊茵河的航運價值低的原因?

萊茵河沿岸工農業發達對航運的需求大;而亞馬孫河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工農業不發達,對航運的需求小

(二)河流水能開發:

1、水能開發條件

水能開發的社會經濟條件:

(2)三峽與虎跳峽為什么都水能資源豐富?可是為什么首先建設三峽水利工程?

答案:都位于地勢階梯的交替處,落差大;都在長江干流上,徑流量大。

自然原因:虎跳峽地質復雜,在板塊交界處;三峽地質條件穩定,花崗巖堅固。

社會經濟原因:虎跳峽處于西南地區,經濟落后,交通不便;電力市場小(距離華中華東遠)

水電開發需收集的資料

水電開發對環境的影響

(三)水資源利用――跨流域調水

1、中國―南水北調

2、澳大利亞―東水西調

3、東北―北水南調(嫩江遼河)

4、巴基斯坦―西水東調(印度河塔爾沙漠)

①概況:“南水北調”工程計劃把長江流域的水,調往華北和西北。與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相互連接成“四橫三縱”的總體格局。

②東、中、西三條調水路線對比分析

③影響:可解決我國華北和西北地區水資源緊張的局面,有利于華北和西北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河流與農業

1.灌溉水源

黃河:寧夏平原、河套平原 河西走廊――弱水(祁連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2。河谷農業:雅魯藏布江谷地;青海東部的湟水谷地;黃河谷地

3。綠洲農業:西亞、北非、西北

(五)河流與城市

1、區位

①河運的起點、終點:贛州市

②河流交匯處:宜賓(岷江)、重慶(嘉陵江)、武漢

③河口:上海、廣州、倫敦、鹿特丹(萊茵河)、亞歷山大(尼羅河)

④ 河流曲流處或河心島(天然河面利安全防衛),如伯爾尼、巴黎;

⑤ 位于過河點位置(渡口),如倫敦。

2.布局

:

上游――居民、自來水廠,下游――工業區,清潔水源――微電子

3.河流對城市的作用——供水,運輸,旅游

高中選考地理答題技巧一、選擇題答題技巧:

1、審題

很多同學答題的誤區是:做選擇題直接看選項,覺得只要看到“經濟條件”或者“市場廣闊”等,自己常見的一些詞就是正確答案。其實認真審題才是答題的前提和關鍵,只有正確地理解題意,把握命題的指向,答題才能提高準確率。

在審題過程中,首先要明確中心詞,明確所要論述的對象是什么;其次是審條件限制詞,這類詞語往往是形容詞,如“直接”、“主要”、“自然條件”等,從而確定答題范圍,羅列答案要點;最后結合四個選項,選出最符合題意的一個選項。

2、看圖

近幾年的選考題中很大一部分是與圖相關的。尤其是2020年一月的這次選考,這是浙江省第一次學選考分離考試。選擇題難度增加,相比較全國卷題目數量增多,這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難度上,都對參加考試的考生有一定考驗。

因此,應該對各類地理圖像、圖表的特點和作用認真掌握。在答題時要認真看清圖像、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準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將題目信息和我們日常所學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

3.注意聯系

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尤其我們浙江省的選考,很貼近教材。因此,在答題時應該回歸教材,進行知識的聯想、遷移,注意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從而選擇出正確選項。

二、綜合論述題考試技巧

1、仔細審題。

從選考閱卷的反饋信息看,學生審題不仔細導致失分的現象非常嚴重。在急于答題的心理影響下,考生匆匆審題,結果答非所問,事倍功半。還有一部分學生,審題時漏掉重要信息,導致答案不全面,也會扣分。

2、知識聯系。

很多學生進入選考考場后,答題緊張,審題很仔細的情況下,答題往往局限于題目信息,沒有聯系我們日常學習的課本內容,導致失分較多。所以課本的知識要做到爛熟于心,且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具體應用。

篇(2)

特 點:專家精選試題,質量精良

答案另冊裝訂,即拆即用,方便實用

定 價: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14.80元/每冊

政治、歷史―9.00元/每冊生物、地理―6.00元/每冊

文綜、理綜―9.80元/每冊英語另配2盒磁帶―16.00元

《分省市專版中考試題精粹2005、2006》

――(浙江/江蘇/山東/湖北/四川/北京等)

按省出專版,收編省內各地市2006年中考試題(少量05年試題)及解答。16開

特 點:分省出專版,針對性強

定 價:浙江省:語文,數學,英語,自然科學,社會政治―6.80元

北京: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9.80元

英語另配2盒磁帶―16.00元

其他省:語文,數學,物理,化學/自然科學等,政治/社會政治―6.80元

《天利38套全國中考試題精選(非實驗區)》

本書精選出2006年全國各地非實驗區優秀試題,注意了試題的多樣性,使考生達到自我評測的目的。8開

特 點:滿足非實驗區考生需求

答案詳細,實用價值高

定 價: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14.50元

政治,生物,歷史,地理,文綜―8.50元

理綜―8.80元英語另配2盒磁帶―16.00元

《新課標中考英語詞匯規范釋析》

新中考冊以教育部課題組指定中考詞匯為依據作注釋和辨析,對重點詞匯作例題講解和記憶提示。32開

特 點:本書規范釋義,為考生明確了界限

價格低廉,有很強的參考價值,指導性強

定 價:4.80元

《新課標中考總復習方案》

本套書參照中學各學科《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課程目標,在考題、考點劃分上兼顧各版本教材。精確分析考點的核心知識、重點難點和命題趨勢。16開

特 點:針對性強,實用價值高

適用于新課標實驗區中考,非實驗區中考考生也可參考

定 價: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政治、生物、地理、歷史―各15.00元/冊

《最新三年中考試題分類解析逐級突破》

本書由北京,江蘇,河北等地專家,將各地近3年的中考真題編成分類練習并配有答案詳解,旨在引導考生廣泛接觸各類試題,分析試題類型、考試重點、命題規律、答案思路和方法技巧等。16開

特 點:將今年中考試題分類成專題,先練后講,突出常考,易錯和典型性

專題性強,有針對性和很強的參考價值

定 價: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政治―15.00元/冊

《中考錯題本――易錯典型題測練》

本書在分析歷年中考試題的基礎上,按知識點和考點分別列出常考易錯的典型試題,分析總結規律,幫助考生牢固掌握得分點。16開

特 點:有講解和錯題提示,以幫助考生掌握考點增加了錯題分析等內容,題量加大創意新穎,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定價: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9.80元/冊

《最新五年中考滿分作文點評》

本書由中語會專家及各地中考專家,對2006年各地中考優秀作文進行點評,幫助學生提高審題和寫作能力,更好地把握中考作文命題趨向。大32開

特 點:名家解析,權威實用

篇(3)

2.立足教材,善于總結,理清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絡,實現對基礎知識的活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共分三個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教師要縱觀整個教材內容,體現綜合性和地域性。地理環境及各個地區的地理特征都是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密切聯系的綜合表現,都具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特別要注意地理環境中的位置、自然、人文等要素的綜合。突出地域特征,比較地區差異,分析產生特征和差異的原因,明確區域發展的方向。例如,印度和我國有什么相似之處,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我國有什么值得借鑒的地方?既分析特征,又要綜合考慮。只有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去聯系實際。在“博”的基礎上要求“活”。基礎知識要求記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間分布狀況。一些重要的地名、數據應當牢固記憶,并能落實到圖上,例如東西半球的界線、經度等。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物質特點、成因,分布和變化規律為重點和難點。運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觀點來說明、描述、識別地理事物,尤其在基本技能方面,應教會學生注重收集和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獲取地理知識,分析解決一定地理問題的能力。

3.緊扣中考說明,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復習,復習要注意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給學生印發中考說明,依照中考說明進行一輪地毯式復習講解,目的是讓學生對考點內容和要求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同時查漏補缺,把學生在初一、初二未掌握好的知識盲點消滅。老師要把各個考點的要求、掌握尺度向學生交代清楚,使學生在復習時做到心中有數。中考說明內容覆蓋了初中地理四本書,知識點多而雜,記憶性內容所占比例大,而且這幾年的中考命題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礎的知識,怪題、偏題較少。因此,不必要也不應該讓學生面面俱到、不分輕重地去復習每一個考點。一定要有詳有略、有主有次,重點內容要多留意,次要內容簡單看看,大體了解即可。

篇(4)

2、2009-2013年中考分值分布對照表:

各模塊分值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我們在社會中成長 4 2 4 6 6

我們身邊的經濟、政治與文化 17 16 10 12 17

我們生活的區域 16 23 28 22 24

中國歷史與文化 40 39 37 36 32

世界歷史與文化 23 20 21 24 21

結論:五大模塊的分值比例不同,對比以前,2013年中考歷史部分分數有所下降,從往年的60分下降為50分左右,不過仍然是中考復習的重點,政治與社會的分數在2013年有所增加。

3、試題具有較高的知識覆蓋率。2008-2011年《深圳市中考考試說明》所列考點約161個,這四年中考試題考查的考點約為117個,考點的覆蓋率高達73%左右, 2012年新增的7個考點中6個考點都考到了,2013年新增5個考點中3個考點都考到。

4、試題呈現形式相對穩定,25道選擇題(50分),4道材料分析題(50分),并且注重圖文結合。

5、中考試題結合社會熱點,體現歷史與社會學科的時代性和發展性。

6、中考改卷中反映出的六大問題:

(1)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徹。

(2)歷史階段特征不明確、以偏概全。

(3)不善于從題干中抓住關鍵詞,提取、加工信息能力差。

(4)錯別字嚴重。

(5)回答片面,表述不到位,不能做到一語中的。

(6)答題不規范,只會使用詞組,不能表達成句。

二、解讀中考《考試說明》,關注新增考點

2012年新增6個考點,2013新增5個考點。從近兩年新增加的考點來看,考點越來越貼近學生生活、貼近時事熱點,所以我們在復習時,一定要時時關注時代熱點,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聯系起來,盡可能聯系起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學習。

三、備考策略

1、總復習計劃

第一輪復習――考點復習(2013年12月―2014年3月)

主要針對考綱中的考點內容,解析考點、綜合運用,重在抓基礎,初步形成知識體系。即“精解、活用、抓基礎”。

時間 內容、課時 主要措施

12.2~12.27

4周16個課時 模塊一:我們生活的世界

1、獲取和整理社會信息的工具、技術與方法(1課時)

4、不同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征

考點1---10 (13課時)

2、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規則與制度(1課時)

3、基本的現代經濟意識(1課時) 側重點:

為落實夯實基礎的目標:

1.填圖過關(課堂、課后作業形式,重要地圖每人印2份,以備不過關同學反復填圖)

2.出中考復習提綱(考點版)

3.每周滾動練習注重對錯題的歸納和整理

12.29~1.12

2周8課時 期末復習考試 1.課堂知識點梳理

2.期末復習提綱(背誦版、填空版)

3.期末模擬試卷4套

4.目標生抽背過關

5、引導學生重點復一次滾動練習中出現錯誤的題目

2.10~4. 4

1-8周

40個課時 模塊二:我們傳承的文明

1、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歷史上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相互影響

考點1-3(4課時)

2、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歷程

考點1-10(13課時)

3、近代人類社會的發展脈絡

考點1-5(5課時)

4、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的歷史人物

考點1-2 (4課時)

考點6-8 (4課時) 側重點:

為落實夯實基礎的目標:

1、課堂考點過關(以一問一答形式呈現)

2.每周滾動練習注重對錯題的歸納和整理

第二輪復習---專題復習(4-5月)

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整理知識,系統歸類,理清知識間的聯系,培養綜合運用的能力。即“分專題、多聯系、成體系”。

時間 內容、課時及分工 主要措施

4.7~5.9

9-13周20個課時 初步確定如下常規專題:

1.中國史線索梳理

(3課時)

2.世界史線索梳理

(3課時)

3.政治(3課時)

期中考試(4月16―17日)

4.經濟與科技(2課時)

5.思想解放(2課時)

6.改革開放(2課時)

7圖說社會(地圖、人物、事件)(3課時) 課堂:學案分層

提升版:模式為中考考點――線索梳理――學科聯系――典型例題――綜合題訓練

落實版:以專題串基礎(填空或選擇)

作業:綜合套卷訓練10套

滾動練習訓練

課后:錯題歸檔

目標生抽背、輔導

出中考復習提綱(專題版)

第三輪復習―-模擬訓練(5-6月)

本階段結合社會熱點和深圳的社會生活出熱點專題,做套卷訓練學生,查漏補缺,提高應考能力。即“盯熱點,勤訓練,查漏缺,應中考”。

時間 內容 主要措施

5.12~6.20

14-18周20個課時 1.結合2013-2014年時事熱點出5個左右熱點專題。

2.中考模擬題訓練

3.查缺補漏 側重點:

1.中考模擬10套卷訓練

2.出中考熱點專題,與傳統專題相結合,具體熱點及分工待當時情況而定

3.滾動練習

2、備考措施

(1)樹立課標意識,依據課標對教材進行科學處理。充分利用備課組智慧,敢于刪除低頻考點,加大高頻考點復習力度。

(2)加強集體備課,及時交流總結。科組長與備課組長從課堂教學到作業落實進行監控。特別是后期復習的節奏全組保持一致,資源共享,要充分利用備課組集體合作,把各個知識點挖掘到位。

(3)重視中考信息研究,積極參加中考教學研討,積極和各區、各校聯系,吸收有效信息和寶貴經驗。

篇(5)

復習是把一個階段的授課內容總結、歸納起來,幫助學生梳理各個知識點的內在聯系的過程。它有利于學生復習知識內容時較容易把握輕重,目的較明確,思路也清晰。從心理上來看,因為有老師的點撥,學生會顯得較從容、較自信,會較有序地進行復習,效果就會令人滿意許多。所以,歷史與社會學科的復習也該注意方法,不能小瞧。那么,歷史與社會學科復習有哪些技巧呢?筆者總結多年的經驗如下:

一、全體總動員:進入復習,決戰中考

筆者一般會用這樣的話語鼓勵他們:

(1)復習是一個機遇!基礎差的學生是一個重新學習的機會,基礎好的學生能完成飛躍!

(2) 不要迷信“金卷”,它只是傳說。要相信課本,一定要重拾課本。

(3)個人的才是真正擁有的!忌被教材和題目牽著走,改變它,讓你成為主人!

二、時間及課程安排

1.復習順序

九年級七年級八年級古代史(中國史在前,世界史在后)近代史(世界史在前,中國史在后)專題復習4月3日開始(專題復習可在學生能力較強的班進行,其他基礎較差的班進行最基礎的口頭練習、自問自答、相互問答)5月份綜合題訓練。

2.一節課安排

(1)第一個10分鐘講評上節課易錯題。特別是小測驗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學生難解決的問題要強化。

(2)第二個10分鐘老師梳理考點線索(問答式教學),一定要看著課本,只有緊扣課本,學生印象才深刻,理解才到位。

(3)第三個10分鐘自主復習考點內容。記憶是基礎,腦袋里裝有知識才能寫出來。

(4)最后15分鐘小測本節課的考點。

3. 4月份,專題復習

提高班 :15分鐘講專題+15分鐘“集結號”的強化練習+15分鐘小測驗。

提高班作業:16位學生做專題,其他學生做“集結號”的強化練習以及填圖題,學困生每天做10道題、考10道題。

基礎班:做最基礎的題目,形式是口頭練習、自問自答、相互問答+15分鐘小測驗。

基礎班作業:做“集結號”的強化練習以及填圖題,學困生每天做10道題,第二天測驗前一天練習過的10道題

4. 5月份,考綱出來后一定第一時間買新試卷

如:歷史與社會全真試題、實驗學校金卷、歷史與社會金卷的前四套+后四套。

5. 6月份,總結歸納復習

(1)主旨:最后三周一定要給學生歸納,并轉化為問題讓他們進行記憶。

(2)按考綱順序整理考點,印發給學生。

(3)最后二節課傳授答題技巧,并做最后的聽寫。

三、備課流程

(1)依據深圳“金卷”中對考點精細解讀,在教材中進行批注。

(2)易漏點寫在搶分提示上。

(3)做“金卷”,學生難理解的題寫出來進行評講。

(4)看“奧考王”補充搶分提示。

(5)看“切割中考”,將拓展的題目補充到搶分提示中。

(6)分析中學教材,補充課堂練習題。

(7)將胡江平老師的考試指導融合在搶分提示中。

(8)每周尖子生做一套題,并將他們的答案作為參考答案貼在墻上,批改后還要進行個別輔導。

(9)聯系最新、最熱的時事,做到用書本知識與時事的有機結合。

四、搶分提示

(1)比較后找出特點:如記憶雅典三大機構時,要注意各自的職責。

(2)學生難理解的要重點講:例如雅典的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學生對奴隸制并不很清楚。

(3)“年代尺”可以讓學生建立時間感,不會在紛繁復雜中弄暈:古羅馬發展線索:王政時代——共和時代——帝國時代。

(4)準確書寫:①睜大眼睛看易錯字:涿郡、玄奘、曲轅犁、雕版、北伐;②名稱的書寫: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中國。

(5)利用好地圖這個重要工具,識別地理位置:如公元2世紀的羅馬帝國,最好點出它的“四至”:西起不列顛,東抵幼發拉底河,北越多瑙河,南至北非,這樣學生更清晰明了。

(6)中外對比:古希臘(海洋文明)與四大文明古國(大河文明)的比較;與希臘城邦時代同時存在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特點的比較。

(7)事物的演化:注意雅典“民主制”與現代國家“民主共和制”“君主立憲制”等的區別;法西斯名稱的起源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演變。

五、作業應具有個性化、總結性特點

(1)明確每天任務的三個關鍵詞:背(知識點)+寫(課時作業本或“金卷”)+疑(作業有問題及時與同伴或老師探討)

(2)分層布置:基礎較差的學生:做課時作業,第二天小測驗也是考作業內容。基礎好的學生:①做“金卷”;②基礎好的學生要看書,特別要看不想看的內容;③發散式思考:看到佛教傳入中國的線路圖,想想佛教有沒有傳到歐洲。

(3)總結性作業:例如中國古代史之第一。(總結15~20個)

六、獎勵及懲罰制度

(1)及時獎勵。當小測驗成績很好的時候,就表揚他們:短時記憶很好呀。當100分累積到5次時發短信給家長。

(2)及時懲罰。小測驗不足60分的學生,放學后要到老師辦公室背書一段時間;對于思維活躍,記憶力較好的初三學生群體,最黃金的記憶年齡,給點壓力是必要的。

七、各類教輔資料的優勢

(1)金卷:①中考考點精細解讀詳細、全面;②課時作業本作為第一輪的課堂小測驗特別好。

(2)集結號:①有專題,適合第二輪復習;②圖片比較多;③有口頭練習,但錯誤較多。

(3)切割中考:①專題訓練新穎;②圖說社會豐富,特別是長江、黃河、歐洲、中國行政區圖是學生需要的。

(4)天利38套:可讓基礎好的學生買,但字號太小。

(5)胡江平老師的題目不錯,但沒有新考點,可能是在新考綱之前出的。

上述經驗筆者常在課堂上告訴學生,這是秘訣,讓他們有信心跟著老師走,并愿意去做,在中考后證明這樣的復習效果是高效的。當然在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復習方面,還有待提高和總結。

參考文獻:

篇(6)

(一)時間安排

從高一年級開始――高二年級(上)期中考試,前后兩個半學期。

(二)主要任務

學業水平考試思想政治學考全部內容的新授課

(三)具體安排

高一上學期,完成必修1;高一下學期,完成必修2;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前,完成必修3(文理分科后,此為理科的進度要求,文科按高考節奏進行)。

(四)教學特點

具體要求:從實際出發,精講精練,減負高效。每課隨堂必練5―10道選擇題,當堂鞏固。課后不留作業。(此為文理分科后的理科要求)

(五)考試檢測

這是我們學校的成功經驗,五次考試均由學校統一組織,即高一(上)期中、期末考試,高一(下)期中、期末考試,高二(上)期中考試。

這五次考試非常及時必要,對老師的教,學生的學都有很好的檢查、監督、引導作用。

(六)注意事項

1.學校要做到開齊課程,開足課時

學業水平考試的性質和功能要求學校平時按課程標準開齊各學科課程,并且開足課時。這既是規范辦學的必然要求,也是取得理想學考成績的前提條件。我校在這方面做得一直很好,例如,高一未分文理科時,各班政治每周都是2課時,高二分文理科后,理科班政治每周仍然2課時,這就為我校取得優異的學考成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教師要做到認真上課,優質高效

近兩年的學考試卷表明,政治學考知識覆蓋面對3個模塊,12個單元,均達到100%全覆蓋。對30課題覆蓋了25―26課,覆蓋率85%以上。由此可見,學業水平考試的知識覆蓋面比較廣,因此,教師的新授課一定要扎實全面,不留盲點,否則,臨時突擊將會捉襟見肘,成績不會理想。

二、學考復習要依據考試大綱,突出重點

(一)時間安排

從高二年級(上)期中考試后到寒假,前后半學期的時間。

(二)主要任務

學業水平考試全部內容的復習課

(三)具體安排

每課時復習一個單元,每兩周4課時復習一本書(文理分科后,此為理科的進度要求)。

(四)教學特點

具體要求:每課時復習一個單元6―7個重要知識點,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巧記活用。當堂完成,不留課后作業。(此為文理分科后的理科要求)

(五)考試檢測

即參加由學校統一組織的高二期(上)期末考試,范圍:學考全部內容(文理分科后,文理科的進度、范圍應有所差別,此為理科的考試范圍)

(六)成功經驗

2014年政治學考內容包括,三個必修模塊共145個考點,以及年度間重大時事政治。

具體考試目標和能力要求由低到高表述為了解(A)、理解(B)、運用(C)三個層次。其中了解層次的考點71個,占49%,理解層次的考點59個,占41%,運用層次的考點15個,占10%。由于高層次的目標要求包含了低層次的目標要求,因此在命題中對于要求達到較高層次的知識內容,可以出較低層次目標要求的題目。

為此,我校政治教師特為學業水平考試專門編寫了學案――《大開八中學考復習學案》。以單元為單位,把B、C兩級的考點,作為復習重點編入學案。

1.學案的編寫依據

遼寧省學業水平考試《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思想政治教科書(必修1、2、3);我校學生的具體學情;教師備考經驗。

2.學案的編寫數量

本學案以單元為單位編寫、使用,每個必修模塊四個單元,一共編寫了12個導學案。每個學案B5紙一張的量,包括教師依據考綱提出的問題,學生依據教材整理的答案。一個必修模塊四張B5紙,印刷為一張試卷紙(正反面),這樣,全部學考重要考點被濃縮為三張試卷紙。考生人手一份。

3.學案的編寫體例

問答式。每個學案都是由5―7個問題組成,每個問題都是由“提問”和“回答”兩部分構成。問題由教師依據考綱提出,留白由學生依據教材回答。例如:

(1)影響消費的因素有哪些?(B級考點)

(2)我國財政的作用有哪些?(C級考點)

4.學案的具體落實

理科從11月進入復習開始使用導學案;一課時完成一個學案,復習一個單元,兩周4課時一本書,半個學期3本書。文科則把學案作為寒假作業,由學生在假期獨立自主完成。效果也非常好。

5.學案的效果反饋

本學案目標明確具體,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使學生復習備考有了抓手。并且好、中、差學生都可用,提升快,效果好,因此深受學生歡迎和好評。

三、考前強化要依據考試說明,巧練精練

(一)時間安排

高二(下)開學――學業水平考試,前后共3周的時間。

(二)主要任務

考前模擬訓練和強化重要考點

(三)具體安排

1.自測三次

教師自選自編模考試題,利用政治課組織考試、反饋、改進、提高。

2.模考三次

第一次,3月1日,開學即考,目的是檢查學生寒假復習效果,發現問題,查找漏洞,引起重視。(如果學校不組織考試,學科自己也要利用上課時間自行檢測,非常必要)

第二次,開學第一周末,最好由學校統一組織,政治、歷史、地理三科,合場分卷考試。

時間150分鐘,第一個50分鐘發、收地理試卷,接著第二個50分鐘發、收政治試卷、最后第三個50分鐘發、收歷史試卷。(這是學考答題紙的順序)讓學生體驗各科的題量、時間的安排等。

第三次,開學第二周末,最好由學校統一組織,政治、歷史、地理三科,合場分卷考試。

與第二次不同,開考同時下發三科試卷,結束同時收三科答題紙。考試期間150分鐘,完全由學生自主支配,先答哪個學科,用多長時間,完全由學生自行安排。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學考程序和模式,把一切問題都暴露并消滅在學考之前。

(四)注意事項

1.重視樣卷

學考前這六套模擬試題,一般都要本校教師自己選編,試題的質量和導向對教師也是挑戰,所以要利用好近三年考試說明中的樣卷和題型示例,以及近兩年的學考真題。

經研究發現,2012、2013兩年的政治學考試題,雖然沒有一道是當年題型示例或樣卷中的原題,但有一些是依據題型示例和樣卷改編而來的試題,特別是2013年,此特點更為明顯。改編的方法通常是換材料,其核心考點并未改變。

2.降低難度

學業水平考試不同于高考,千萬不要把高考模擬題直接用于學業水平考試的模擬訓練。

降低年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用材料提示答案,考生讀完材料和問題,答案即呼之欲出;材料的選擇非熱點即經典,學生似曾相識,沒有歧義,不設閱讀獲取信息的障礙;設問搭梯子,在材料和選項之間架橋,問法直接、精練,不拐彎抹角,不做任何干擾;選項的設置為四選一,或組合選項四選三,少有四選二的;答案降低難度,知識要點都在教材上,非常明確具體,結合材料可從材料中直接提取,替代答案設置靈活多樣,等等。

篇(7)

1. 研究中考地理試題。

縱觀每年的中考地理試題,可以發現其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始終保持穩中有變的原則:小、全、精、活,考能力、考技巧,知識覆蓋面廣,考查活用知識的能力方面的試題比重逐年增大。因此要認真研究往年的中考題,深入掌握近幾年地理試卷的新題型,命題的新角度、新思路,進一步明確中考的考點、重點、難點和熱點,以及考試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2. 熟悉《考試說明》。《考試說明》是地理復習的“總綱”,是中考地理命題的基本依據。要深入研究,明確中考的命題指導思想、考查內容、試題類型、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層次要求等。

3. 合理利用其他資料。除《考試說明》、教材、大綱外,合理使用市編《地理同步學習與探究》、縣編《一輪復習材料》及去年的各地中考題。

二、 抓綱務本,擺正關系

剛轉入復習,學生很容易走進總復習的怪圈,“迷戀”復習資料,陷入“題海”。雖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對此,要求學生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處理好下面幾種關系:

1. 教材和復習資料的關系。教材是地理總復習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資料都無法替代的。復習以《考試說明》作指導,以教材為主體,通過復習,使地理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網絡化,并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拓寬和加深,而復習資料的作用則是為這種目的服務,決不能本末倒置。在使用復習資料的過程中應隨時回歸教材,找到知識在教材中的落腳點和延伸點,不斷完善和深化地理知識。

2. 重視基礎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和載體,能力是進一步獲取知識的前提。在復習教學中要充分把握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的因素,重視學法研究,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努力發展學生的智力,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3. 地理學科和其他學科知識的關系。地理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與各科都有密切的聯系,不僅在知識上相互融合和滲透,而且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鑒的地方。因此,在復習中可以地理知識為主干,找出地理與其他學科的結合點、交叉點,實現從單一學科知識和能力向綜合科的綜合知識和能力轉化,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切實培養解決地理與社會等實際問題的能力。

4. 練習量和復習效率的關系。練習是地理總復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知識遷移、訓練思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但練習量必須合理,以保證質量為前提,避免簡單的機械重復和陷入“題海”。通過練習要達到強化記憶、熟練掌握知識、找出存在問題、彌補薄弱環節、擴大知識的應用范圍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三、 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地理總復習要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最佳復習效果,就必須采用科學的方法,開動腦筋,多思善想。

1. 精讀教材,字斟句酌。系統復習,自始至終都應以教材為本,注意知識的全面性、重點性、精確性、聯系性和應用性。

2. 學會反思,提高能力。能力的培養是地理總復習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在復習過程中,特別是做題后要適當擴散,善于借題發揮,將原題改頭換面,從不同角度和側面來分析,善于從一道題中引伸出其它的知識點,善于聯想、愛思、會思、多思、深思。注重培養發散思維、收斂思維和求異思維能力,達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以一當十,知一會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四、 端正心態,培養素質

健康向上、勇于進取、自信自強的積極心態是搞好復習的重要保證,也是中考成功的關鍵。而積極的心態有賴于平時的不斷調整和錘煉。

1. 正確對待考試。在復習過程中,考試比較頻繁,要充分認識和正確對待考試。每一次考試都是練兵的絕好機會,都能夠暴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在后續復習中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總結經驗教訓,以便在中考中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既不能因一時失誤或遇到困難而氣餒,也不能因考試成績較好而沾沾自喜。

篇(8)

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大部分學生的“病根”,尤其是部分學困生上課精力很不集中,東張西望,講小話,打瞌睡,或者做菩薩一動不動。我從初一開始,我就注重培養學生上課除了做筆記外,一定要看地圖的習慣。記憶知識點也對應地圖來記。

對初二的學生來說,臨近生地會考,學生壓力極大。我只能立足于課堂這塊主陣地,緊緊抓住40分鐘,盡量讓學生多讀、多寫。下課時,人人必須完成課堂訓練,交給老師后才能離開教室。課堂上抓緊分分秒秒,關注每位學生,課堂效率明顯提高了。課后作業盡量減少,學生負擔減輕了。

二、夯實基礎,注重解題方法的指導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基礎是根本。沒有基礎,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抓好基礎題,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出成績。初二會考內容繁雜且瑣碎,讓學生將所有的考點背出來,對于絕大多數的學生是不太現實的做法,對學生而言,記憶是一件看似簡單可實際上最為困難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進攻”,把中考考點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內容下做好標記,印發給學生,每天布置任務,逐日檢查。其次,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再次,重點難點各個擊破。

扎實的基本功是應對考試的第一步,但僅僅記憶知識點是遠遠不夠的。會考的綜合題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因此第二步就是針對會考題型進行有效訓練。題目是千變萬化的,關鍵是掌握解題方法。

三、培養興趣,激發潛能。

初一上冊地理難度較大,部分女生總認為地理難學,缺乏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習就有了動力。我堅持在每節新授課中采用多媒體教學,大量的圖片資料,不斷刺激學生的視聽效果。我還在教學中采用做些簡單的小游戲、分組比賽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使課堂生動了、有趣了,學生自然而然就喜歡上這門學科了。

四、關注后進生的成長

后進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成績的提高。如何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這是我們面臨又一個棘手的課題。后進生需要老師傾注更多的愛心、給予更多的理解,來驅散他們內心的孤獨和自卑。初二的班主任在這方面也為我們出了很大的力氣。一是安排成績好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幫助;二是每天清查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三是與家長聯系,要求家長配合;四是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任課老師單獨輔導。五是多給學生以信心與鼓勵。

五、精誠合作,虛心學習

由于我是非地理專業的老師,專業水平不如同行兩位老師。于是我主動向他們學習、請教,對教學所遇到的問題,我們共同探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我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雖然我是有著明確目標,也朝著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前進,但還是有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應該更細,更實,更好。

八年級地理教學總結與反思

篇(9)

一、強調基礎性,進行專題梳理法。需要梳理的內容如下:1、地理計算 2、地球運動 3、地理循環 4、地形氣候 5、季節判斷 6、地理區域 7、區位分析 8、人地關系 9、地理圖表10、地理選修。以后高考試題的考察方向是:淡化地球運動,增加區域地理 ,自然地理比重下降,人文地理比重上升。地理區域是高考命題的重點,尤其是總論部分,同時要突出中國區域。注重對必修3的案例分析,不能死記答案,要注意原理的運用。(一綱多本)。注重必修1的基本原理在必修3中運用。個人的復習建議:從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要素出發,探究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活動及其產生的環境問題、社會問題。

二、注重系統性,提倡列表對比歸納法。例如可以對季風環流、我國河流五種補給形式的比較、背斜和向斜的區分、潛水和承壓水的比較、大陸漂移說與板塊構造說的差異、中國遼中南工業區與德國魯爾區的比較等。通過歸納對比,涇渭分明,便于掌握。

三、理清層次性,構建知識要點網絡法。可以對諸如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全球定位系統、大氣的熱力狀況、南亞知識要點網絡等知識要點進行構建,理清其中層次與關聯,形成自己知識體系。

四、遵循事物規律性,勤于地理分布規律的尋找法。具體如下:1、經緯度的排列規律2、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規律3、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隨緯度、季節)4、氣候的分布規律5、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6、氣溫的水平分布規律7、大氣環流的分布規律8、洋流的分布規律9、自然帶的分布規律10、產業轉移的規律。樂于搜尋,善于發現,學習會樂在其中。

五、強調思維邏輯性,因果關系圖示法。針對框架圖(因果關系圖)的實例,要弄清哪些選項是“因”,哪些選項是“果”;由因及果,由果索因,順著箭頭,逆著箭頭,正推反推,多方面嘗試,鍛煉邏輯思維能力。例如環境問題成因框架圖(說明圖中各字母的含義)、沙塵暴對農業危害框架圖、我國東北工業生產部門協作框架圖等。

六、講究方法性,加強基本技能指導法。例如對1、氣候的形成因子2、太陽光作圖的動感探究3、圓柱投影光照圖的基本特征與解題技巧等知識剖析,要注重講解過程,由淺入深,加強基本技能指導。

七、目標的針對性,運用典型案例導析法。地理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地理知識與生產相聯系、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從日常生活中去尋找案例、開展探究式的學習通過設計問題情境,提升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講求“生活中的地理,地理中的生活”,留心處處皆學問。

篇(10)

二是講練結合。 練是實際操作,通過練習才可以看到本人的真實水平。考前進行有一定量、有度、有序的強化訓練,十分必要。可在學習《考試說明》、透徹把握歷史教材的基礎上,參照前幾年中考試題的出題走向、把握重點、難點,將收集到的歷史列出試題和信息,精心篩選加工出幾套綜合性、科學性、典型性以及知識、能力和思想都貼近中考的模擬試題,創設考試的環境,以考試的要求、標準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學生進行練習后一定要認真聽取老師對試卷的評講,只練不講,等于半途而廢,凡練必講,講必糾錯,糾錯而總結,在練、講、糾錯、總結上提高和升華。實踐證明,這是一個良性的教學循環。每一環節都不容忽視,不可或缺。

三是橫豎結合。 豎的方面,要讓學生把握歷史發展階段特征、基本線索、發展過程和發展規律。橫的方面,

一是要把握同一時期歷史學科自身發展的橫斷面上諸方面的內在聯系。如:同一時期同一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系;同一時期不同國家歷史現象問的相互聯系。通過橫豎結合,學生才能把中外歷史以及中國歷史各個時期的知識點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在考試中才更有信心,遇到難題才會處驚不亂。

二是要將歷史的復習與語文、政治、地理等學科的復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滲透,相互遷移。現在我市實行的政治、歷史、地理的“文科綜合”考試,比如政治課中所學的原理、觀點和方法,有助于孩子史學理論水平的提高,增強了孩子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又比如有了過硬的閱讀理解、語言表達、古文知識等方面的語文基本功,就可以迅速準確地閱讀理解歷史材料,對歷史材料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對有關歷史問題進行說明和論證;就可以語言準確、邏輯嚴謹、扼要全面地答好歷史材料題和問答題。

再如借助地理知識既可增強歷史知識的直觀性,又可強化記憶,深化理解,培養孩子對地圖的意識和空間觀念。同樣,豐富的歷史知識對于政治、語文、地理等學科的學習也是他山之石。事實上,各科知識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諸種聯系,知識的本身就是一個系統的整體,我們應當樹立"大知識觀",這不僅能提高備考復習效率,而且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四是中外結合。 由于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教材是分別編寫的,上課時也是分別講解的。這就容易造成中外歷史的割裂,顧此失彼,破壞歷史知識的系統性。因此,總復習時要將中外歷史有機地融為一體,盡可能地把中外歷史教材里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按歷史事件的事件脈絡,比較聯系,對照復習,整體把握,中外歷史比較考察這是歷史考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所以對于中外歷史的結合掌握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上一篇: 銀行入黨申請書 下一篇: 酒店防爆應急演練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 | 色吊丝中文字幕资源在线 |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RB在线视频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色 |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