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4:57: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醫護士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生兒是醫院感染高危人群。新生兒具有各器官功能尚未發育完善的生理、病理特點,且新生兒監護室患兒多合并較嚴重的原發病,致使其免疫功能更為低下,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1]。早產兒感染難以避免,并且孕周越小,感染發生率越高,且易形成暴發。有調查表明,在我國醫院感染暴發事件中,新生兒醫院感染的暴發占了整個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60%[2],尤其是近年來發生數起重大醫院感染事件導致患兒死亡,給家庭帶來巨大痛苦和精神損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在社會上引起惡劣影響,對醫院也造成巨大打擊。現就相關方面進行探討。
1新生兒醫院感染的定義
醫院感染又稱院內感染即醫院獲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或醫護人員在醫院內獲得感染并產生臨床癥狀,臨床上將入院48小時后發生的感染稱為院內獲得性感染。由于新生兒是組特殊人群,出生前和分娩時可能感染母親體內的微生物,因此根據新生兒感染出現癥狀的時間,將新生兒分為早發性感染和遲發性感染。早發性感染指生后3天內的感染,感染源多來自母體。遲發性感染指3天以后住院患兒的感染,感染源多來自醫院內[3]。美國國家兒童保健和人類發育研究所(NICHD)認為新生兒院內感染是指新生兒生后3天在醫院內獲得并產生的臨床癥狀的感染。
2新生兒NICU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2.1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低體重兒由于各器官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并伴有嚴重原發病,免疫功能極低下,皮膚不能提供有效屏障,這類群體是NICU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
2.2NICU醫護人員手衛生重視程序不夠,手衛生依從性差
2.2.1手衛生概念不深我科對新生兒NICU醫務人員進行了調查,觀察人員現場暗訪,觀察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率。結果表明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差,醫院感染知識缺乏,洗手指征不清楚。大部分醫生在查房過程中自始至終不曾洗手,護士在進行治療操作中、喂奶中、更換尿褲中也忽略兩例患兒之間需要洗手這一環節,常常是完成一項整個操作過后才洗手。部分醫務人員認為NICU入室前洗手較重要,而入室后兩個患兒操作之間不夠重視,認為只要換好衣服、戴好口帽就行了,手衛生與醫院感染之間沒有直接相關性,對手部衛生觀念淡漠,手部污染可能導致醫院感染認識嚴重不足。
2.2.2工作忙碌顧不上洗手有的醫護人員即使了解手衛生的重要性,但當情況緊急或工作繁忙時,往往無暇顧及手衛生,認為帶手套可以替代洗手。他們在上廁所前、下班前、吃飯前洗手依從性高,但對正確洗手六步法、應持續洗手時間了解不夠。
2.2.3擔心洗手液傷害皮膚部分醫護人員擔心長期大量使用洗手液會造成皮膚粗糙、脫皮等不良反應。
2.3置管及消毒
急救技術快速發展,提高了先天缺陷及早產兒的生存質量,NICU中置管技術的應用以及NICU消毒不嚴。如治療用品暖箱、監護儀消毒不到位,配奶操作有污染,新生兒沐浴發生交叉感染,消毒液不合格或過期等也是NICU醫院感染危險因素之一。
2.4頻繁和預防使用抗生素可導致患兒菌群失調及耐藥菌株產生,增加新生兒醫院感染風險。
3NICU醫院感染的對策
3.1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和制度科室建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制定消毒隔離制度、手衛生制度、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消毒滅菌原則、方法。醫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到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督促檢查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科室也應加強自身管理,不定期檢查NICU消毒隔離及手衛生的落實情況。嚴格按照手衛生技術規范比照督查,對違反手衛生制度的醫務人員按規處理,強制性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意識。3.2加強NICU醫務人員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培訓組織學習《醫院感染管理辦法》[4]、《消毒技術規范》、《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醫務人員自我防護、6步洗手法,提高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甄別與診斷水平,做到四早。每半年對NICU醫務人員進行一次醫院感染知識及手衛生規范的考核。
3.3為NICU提供合格的洗手設備落實手衛生硬件設施,處處有衛生標志、全員動員起來,營造手衛生氛圍[3]。在NICU洗手池、醫護辦公室、治療室、配奶室等處處有手衛生警示標志,提高全員手衛生意識,規避錯誤手衛生觀念。要求醫護人員在接觸患兒前后均應嚴格規范洗手。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擦手,取適量手消毒劑于掌心嚴格洗手的揉搓步驟進行揉搓,揉搓時保證手消毒劑完全覆蓋手部皮膚,直至手部干燥,使雙手達到消毒目的。不斷改善洗手設施,所有洗手池采用感應式水龍頭,取消固體肥皂改為液體肥皂。在治療車和每個床頭配備快速手消毒劑。速干手消毒劑的使用是保證NICU醫護人員能堅持執行手消毒的一個重要手段,可采取壁掛式、口袋裝等,從而方便醫務人員的使用,提高手衛生效果。
3.4建立良好的監測系統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中洗手指征、6步洗手法護士長每日對NICU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醫務人員接觸患兒或污物前后均應按規洗手。感染管理科每月對NICU醫務人員進行手衛生消毒效果的監測,以及使用中的消毒液、物表、空氣等進行監測,并將監測結果反饋到科室。對監測不合格的項目,科室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認真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改進消毒方法,與感染管理科協同再次監測,使之達到醫院消毒衛生標準。超級秘書網
3.5提高患兒機體免疫力提高患兒機體的免疫力可降低新生兒醫院感染,加強早產兒營養支持管理及免疫球蛋白的應用。輸注免疫球蛋白能提高早產兒免疫力,促進疾病康復,但也有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的應用不能降低新生兒的感染。
3.6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據病原菌種類、感染部位、感染嚴重程度制定治療方案,防治耐藥菌株的產生及菌群失調。新生兒應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總之,由于NICU收治的是一群特殊群體,感染難以避免,如何預防NICU醫院感染已成為廣大醫務人員的觀注點。我們應作好防治措施,盡可能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加強消毒隔離,減少侵襲性操作,合理應用抗生素。制定NICU病房及醫護人員行為規范,預防新生兒醫院感染。
參考文獻
[1]游楚明,傅萬海,張志鋼,等.新生兒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9:224.
一、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的沖突
為了經濟發展要追求最大限度的貿易自由,為了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目標要限制或禁止某些國際貿易,兩者之間存在沖突。亞歷山大O基斯說:”在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中存在著兩個對立的趨勢:一方面是為了環境保護控制某些國際貿易的愿望,另一方面是為了自由貿易取消所有貿易障礙的愿望。”所以,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的沖突表現為下面兩種具體的形式:
(一)國際貿易對環境保護的限制影響
當代世界各國都在努力尋求貿易自由,減少各種各樣的貿易障礙,以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和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最佳地利用世界資源。貿易自由化可以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貿易自由化要力求掃清各種貿易障礙。但貿易自由化的放任自流則會造成生態資源的過度開發,使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的破壞。其主要表現是:
首先,發達國家利用大國優勝和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推行環境殖民主義,發展中國家出口以初級產品為主,這是建立在對其國內資源的高強度開發甚至掠奪性開發的基礎上,是用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作高昂代價換來的,而發達國家卻以低于實際資源價格的(即沒有考慮環境資源價值)的市場價格購買初級產品。
其次,新一輪環境侵略將使環境安全面臨新的威脅,長期以來,一些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污染和危害環境的工業,設備,產品和有害廢物,進行環境侵略(也稱生態侵略,生態殖民)。隨著國際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家遭受環境侵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環境保護對國際貿易的制約
正是由于貿易自由帶來了新的環境問題,所以整個國際社會都試圖在貿易中考慮環境保護,來協調好貿易自由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具體來講,是在貿易規則中考慮相關環境因素,在環境規則中對與環境有關的貿易進行規定、限制,甚至禁止一定的國際貿易。這樣,環保措施在實現其環境保護目的的同時,對國際貿易必然構成一定的障礙,其主要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保護對國際貿易構成的法律障礙
首先是國際法中與環境有關的貿易規則。這類條約以促進貿易自由化為目的,在規定貿易規則的同時考慮了相關環境因素。最為典型的是GATT第20條。其次是國際法中與貿易有關的環境規則。這類規則以保護環境為目的,規定了影響環境的有關貿易規則。
2.環境保護對國際貿易設置的經濟障礙
第一,課征環境進口附加稅。進口國以保護環境為理由,對某項產品的出口,除征收一般進口關稅外,還另外加征稅款。第二,綠色壁壘。它是進口國以保護國內的環境,人民和動植物的健康和安全為目的而采取的各種措施,這些根據WTO,GATT的相關規定的條款制定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限制和約束國際貿易的隱蔽壁壘。第三,環境貿易制裁。即一國針對另一國違反國際條約而采取的強制性貿易制裁措施。
3.各國環境保護對國際貿易形成的行政障礙
各國為保護本國環境會制定一系列環境管制措施,環境管制是指為環保目的而采取的貿易限制措施。各個國家實施環境管制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以保護環境為名,征收環境進口附加稅。第二,采用強制性措施,限制或禁止進口,其依據是進口產品的生產制造方法不符合本國的環境要求。第三,推行國際標準,即對未達到國際組織制定的環境標準的產品禁止或限制進出口。第四,政府環境補貼。即政府以政治原因或經濟原因(如因經濟困難商無力支付污染防治費用)而對廠商進行環境補貼。因此,國際組織和各個國家制定的環境法規和貿易規則構成了環境管制的法律基礎和依據。隨著環境貿易政策的增多,環境管制措施日趨多樣化,由此引發的貿易問題也日益增多,從而對國際貿易的發展提出了挑戰。
二、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沖突的實質
(一)利益的沖突
環境保護與貿易自由化的目的不能同時達到是一種表面上的沖突,更深層的沖突是南北國家之問的沖突;是南北之間在經濟發展水平、環保水平上的差異所造成的沖突;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利益、環境利益上的沖突。發展中國家尚處于工業化的過程中,希望擴大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貿易以推動本國經濟的發展。盡管過量開發自然資源可能破壞環境,但這些國家迫于貧困很難為了保護自然環境而放棄出口收入。另外,它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還很淡薄,環境法規極不健全,環境標準相對低下,且無力支付改善環境狀況的高昂費用。發達國家已完成工業化過程,環境污染的一度加劇,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迫使這些國家逐步完善其環境法規,在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的各個環節都有相關的環境標準和環境措施。所以,環境與貿易之問的沖突其實是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環境意識基礎上的不同利益的沖突。
(二)規則的沖突
國際上環境與貿易爭端日益成為焦點,案例之多,種類之多,是空前的。這里還有一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打規則仗,各種各樣的規則為爭論的各方所援引。而規則的模糊性、規則的不協調正是造成沖突的重要原因。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各自的環境標準截然不同(其中發達國家的環境標準相對嚴格),難以協調,從而導致發達圍家與發展中國家在追求環境保護與追求貿易自由上矛盾更趨尖銳復雜。問題的復雜性還在于,保護環境是目前國際社會的人趨勢,將環保措施納入到周際貿易的目標和規則中,發達國家的這一行為似乎代表了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但發達國家同時又運用各種規則中的例外規定來為自己辯解,規則的原則性、模糊性為其援用提供了一定的便利。這就需要國際社會從全局考慮問題,綜合考慮問題的各個方面,以求規則的協調統,減少因規則不協調引起的糾紛,加強規則的可操作性和明確性。
三、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沖突的協調
㈠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沖突的法律協調途徑:
1.不斷完善國際法
首先,賦予發達國家更多的國際義務。根據圈際環境法上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賦予發達國家在環境保護上更多的義務和責任。各國負有保護全球環境的共同責任,但存各國之間,豐要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這個責任的分擔不是平均的。一方面,發達國家要對一些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物質的生產、排放進行控制,率先采取相關措施,列出時間表,而適當給予發展中國家一定的寬限期。另一方面,發達國家應當在技術、資金上給予發展中國家額外的資助。所幸的是,這些已經在一些國際性的條約、協定中有所體現,也引起了同際社會的共同關注。
其次,標準的協調。我們應當尋求產品標準的協調。產品標準的高低表明一國在制度選擇上是環保優先還是貿易優先。環保優先會阻礙貿易,貿易優先會降低某些國家的環保水平,所以,在全球范圍內,產品標準的協調也顯得尤為重要。
2.國內法與國際法協調發展,在協調環境與貿易關系上,除了國際法的完善,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國內法也應作相應調整,把國際法、多邊協議的內容以國內法的形式規定下來,履行國際義務。保護環境不能以經濟”零增長”為代價,應當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實現發展與環保的雙重目標,所以要完善環境貿易法規,在環境立法中積極考慮外貿行為,在外貿立法中考慮環境管理;推廣”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開發綠色產品,發展環保產業;推廣實施ISO14000國際標準;制定和完善外商投資法規:等等。通過這‘系列措施協調好環境保護和國際貿易的關系,達到環保水平和貿易自由的共同提高。
3.完善解決爭端機制,環境與貿易的沖突源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利益的沖突,且這種沖突短時期內不會消失。環境保護與貿易自由表面目的的不一致和根本目的的一致性,環境與貿易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系決定了這兩者必然會發生交叉和沖突,并最終協調融為一體,但這個協調過程也是漫長的。所以,現階段,一旦發生沖突,還是要有相對完備的救濟機制,妥善解決環境.貿易糾紛與爭端,促使兩者走上良性循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地球環境,實現全球的共同繁榮和可持續發展。超級秘書網
(二)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沖突的經濟協調途徑:
首先,廣大發展中國家要立足于本國,加強彼此之間的團結合作,積極開發環境無害技術,環保工業產品,實行傾斜扶持政策,發展綠色經濟,以科學技術為推動力,應用清潔生產技術,資源節約技術等等,來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同時要抓住機遇,加強與發達國家繁榮交流合作,借鑒吸收其先進技術與經驗,爭取早日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其次,改變舊的、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新的,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只有本著建立新的,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和新的,全球伙伴關系的思想,各國共同努力,調整現行多邊國際貿易制度與多邊環境條約之間的關系,貿易與環境保護的協調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因此發達國家應從技術,資金,人力等方面伸出援助之手,使發展中國家在內外因素的雙重作用,迅速走出生存經濟狀態,提高其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發展中國家要積極參加國際社會有關貿易與環境問題的會議,爭取與發達國家一起制定公平合理的環境貿易政策,措施,保證其透明度,以免形成新的貿易壁壘,或不利于其本國的環境保護。
一、影響手術室醫護合作的常見原因
1.1缺乏溝通醫生與護士之間的沖突普遍是缺乏溝通,互相之間不了解,甚至產生誤解所致。手術室的滿意度在醫院中常處于醫技系統的中下水平,主要是病區的醫務人員認為手術室的工作人員態度上有些傲慢,在許多事情的處理上強調客觀原因,與臨床配合不好等問題。
1.2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已成為影響護理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謝辛爾報道,國內外對職業壓力的研究證明:多數人在面對職業壓力時會出現身心的緊張性反應,如不及時調整身心狀態,可能會出現對工作的厭惡,表現為工作效率低、對服務對象漠不關心、情緒低落、個人無工作成就感。手術室的手術時間長短不一,病情變化復雜,如果護士配備不足,超負荷工作,沒有時間與患者和醫生溝通,則會出現護理服務質量難以保證,護士和醫生難以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
1.3護理技術與知識的發展滯后手術科室新技術、新項目及大量手術設備的引進與開發,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復雜程度高,技術要求高的內容日益增多,目前國內缺乏正規的手術室護理培訓,造成護理人員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或協調能力不高。護理的發展已遠遠跟不上新技術的發展。部分護士局限于“傳遞器械”,無進取心,無法與醫生新知識同步,影響雙方的合作。
1.4角色期望醫生對護士的角色期望:(1)術前準備用物齊全,確保手術順利進行;(2)熟練的技術操作,敏捷、主動配合手術,熟悉手術步驟,提前準備好物品;(3)具備綜合科的工作經驗,具備應急能力。護士對醫生的角色期望:(1)手術操作規范;(2)尊重護理職業;(3)關心、支持護士的工作。當彼此的角色不能滿足時,會產生沖突,發生問題互相推卸責任。
二、密切醫護合作的方法
2.1培養良好的團隊工作精神團隊精神是一種合作精神。
團隊精神依靠的不是單個人的強干精明,而是群體的合力。當新的理療事故處理條例頒布之后,在醫療糾紛實行“舉證責任倒置”,使醫務人員有“一腳踏在手術室,一腳踏在法院”的感覺,在積極為患者手術的同時必須密切合作,為可能的醫療糾紛尋找無過錯的證據。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療護理工作越來越成為一種協作的過程。醫生和護士的服務對象都是患者,工作目標都是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醫護之間應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2.2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為了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手術室巡回護士和洗手護士在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應及時與手術醫生和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根據醫生的需要準備物品,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將手術醫生的習慣記錄入醫生檔案。增進護士之間的交流,定期將手術醫生改變的習慣通過晨會讓所有的手術室護士都熟悉,以免在配合時出現不熟悉的現象。護士應將手術前、手術中和手術后患者的情況與醫生回報,正確查對,以免出現差錯。
2.3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的必要性開展術前訪問,手術前一天手術室護士帶有術前訪視單及所需手術、麻醉方式的圖片到病房,面對面的直接與患者交流,溝通,要求有豐富的各科手術知識,還要有交流技巧。手術結束后的第三或第四天,再進行術后回訪。通過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可以發現許多潛在的護理問題。發現問題后,及時與醫生和病房護士溝通,使手術前的準備更加充分,也促進了手術室護士臨床專科理論和技能的提高,強化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開展,體現了人文關懷護理理念,對減少或避免醫療糾紛也起到重要作用。
2.4提高手術室護士業務素質手術室護士在業務上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護理邊緣學科知識的學習,不斷接受新知識、新信息,以提高自身素質為基礎,促進技術和業務水平的提高。鼓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參加“自考”、“遠程網絡”等各類考試,鼓勵參加全國的護理會議和手術室學術會議交流。當開展新技術及重大復雜手術時,參加醫生的會診討論,請醫生就新技術進行一次專題講座介紹國內外開展情況,本科開展此項業務對護理的要求,使大家全面了解。必要時送護士進修學習。
2.5保持醫護記錄的一致性手術護理記錄單以前常出現醫護記錄不一致的情況,現手術室護士每次在記錄時先與醫生確定記錄內容再記錄,并建立監督機制,以確定記錄的正確性。醫護記錄的一致性有利于醫護記錄的相互監督,避免漏記、錯記,使不一致性得到及時修正;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書寫水平;有利于醫護溝通,減少矛盾;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2.6強化安全意識及服務意識,確保手術安全由于手術風險大,患者及家屬期望值高,現階段患者自我保護和法律意識增強等因素,特別需要強化安全意識,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同時培養手術室護士無私奉獻、忘我犧牲、救死扶傷、任勞任怨的職業道德,以確保圍手術期患者的安全。
【參考文獻】
隨著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和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中醫護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正在逐漸走向科學、規范,中醫護理的特色和優勢也愈來愈得到人們的推崇。為了更好地發揮其優勢,造福于廣大患者,筆者從臨床中醫護理實際情況出發,和同仁們探討目前辨證護理的實用模式和工作體系。
一、中醫護理的優勢和前景
1.1先進的衛生保健理念中醫早在遠古時代就提出“整體觀念”“上工治未病”等先進理論,并逐漸形成動態、平衡的整體健康觀,生物采緇岐殘睦愍不肪騁惶寤的先進護理思想。認為人是一個統一整體,構成整體的各部分在功能上相互協調,病理上互為影響。
1.2靈活、簡便的方法優勢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的精華,臨床上同病異護、異病同護、三因(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護理方法以其更符合人性化的優勢贏得國內外護理同行的贊嘆。中醫護理技術以其便捷、安全、有效、低價的優勢,在社區護理、老年護理、臨終關懷、家庭護理等領域發揮著其他醫療護理技術無法替代的作用。
1.3濃郁的文化背景中醫學是中華民族認識生命,認識疾病和診療疾病的經驗結晶,這些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有效地指導臨床達數千年,是祖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護理的價值早已被百姓廣泛接受和認可,其獨特的傳承背景,濃厚的人文主義特色,深入民心,所以傳統的中醫護理無論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文化習俗上都有著扎實的群眾基礎。
1.4明確的發展目標《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中指出“以提高中醫護理技術,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和優勢為主線,注重中醫藥技術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據中醫護理防重于治,注重養生的思想,發揮中醫護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養生康復中的作用,突出中醫整體觀和辨證施護,加強中西醫護理技術的有機結合,促進中醫護理的可持續發展。”可見中醫護理在當今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像其他專業一樣既充滿了機遇,也充滿了挑戰,作為我國護理界的驕傲——中醫護理在世界范圍內有著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
二、臨床中醫護理現狀
2.1辨證施護流于形式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護理學科得到了飛躍發展,從功能制、責任制、到現代的整體護理模式,護理技術水平突飛猛進,但便捷、有效的傳統中醫護理在臨床的應用并未得到迅速發展。羅坤華調查顯示中醫院有60.2%的病區護理人員和護生未開展辨證施護,目前臨床開展辨證施護率普遍偏低。即使在開展辨證施護時往往因證候復雜難辨、辨證結果與醫生診斷證型不同時必須服從醫生、護士辨不辨證結果都一樣、護理措施中涉及中藥使用等超出護士權力范圍等問題而使辨證施護流于形式。中醫護理病歷的特色也大多停留在節氣、舌苔、脈象、證型的記錄上,很少有實質性的辨證施護內容和傳統中醫護理技術干預措施的實施記錄。
2.2護理人員中醫操作技能缺乏傳統中醫護理技術如推拿、按摩、中藥霧化、中藥足療等在各種保健場所廣為人們喜愛,但在臨床的運用狀況卻不盡如人意。誠然其中有體制和經濟因素的牽制,但護理人員的理念和中醫操作技能水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目前雖然全國各大中醫院校設立了中醫護理專業,為各級中醫醫院輸送了一定的中醫護理人才,可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臨床需要。中醫醫院大部分護士大多從西醫院校畢業,一般基層中醫院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只占3%~10%。還有一部分中醫院校畢業的護士由于臨床很少進行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而使操作技能生疏,不能正確運用。
三、創建實用型護理模式
3.1實用中醫護理模式的構建背景中醫護理的優勢和前景是大家一致公認的,但如何有效促進辨證護理的開展,提高臨床中醫技術參與率和辨證施護質量,一直是困擾各級中醫護理人員的難題。近年來有專家對中醫護理模式的框架進行了科學的構想,對在新形勢下怎樣運用中醫護理技術進行了開創性的思考,尚未形成規范的、操作性強的模式來指導臨床中醫護理工作。我院根據新形勢下護理服務的要求及我國臨床實際現狀,以簡明實用,可操作性強,適應現行醫療法規要求為原則,成立專門的科研小組,研究探索符合護理工作現狀及現行法律法規要求,具有實用性的中醫護理模式,促進中醫護理系統化、現代化、科學化發展。
3.2臨床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是實用中醫護理模式的基本條件我院是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雖然前期舉辦了多期中醫培訓班,臨床護理人員全部取得了中醫培訓結業證書,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能較全面開展辨證施護的人員只占調查人數的10%,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病人的開展率不足30%。為此我院結合當前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改變以往重理論輕技能的培訓方式,從失眠、便秘等常見癥狀的簡單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入手,進行短期分期分批中醫護理技術規范化強化集中培訓,重點講解拔罐、藥浴、耳穴埋籽等的規范操作,反復練習,人人過關后鼓勵各科室在臨床開展實施,取得較好的效果。通過有效的培訓與考核后,護理人員能正確熟練地運用中醫傳統護理方法,把簡便易懂、療效可靠的中醫護理技術提供給患者,不僅突出了中醫特色,也得到了病人的認可,中醫護理技術的開展率達到70%以上。廣泛的臨床實踐使護理人員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實踐的基礎上定期進行經驗總結、理論學習,加深其對中醫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明顯提高了臨床辨證施護的開展率和臨床護理人員中醫操作技能,不失為當前經濟、有效的在職人員中醫護理培訓方法之一。
3.3實用中醫護理模式的核心是辨證施護的實施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傳統的“辨證施護”作為方法論欠全面,因為當今醫療護理服務要面對的是“人”而非“證”,如果直接用來進行中醫護理實踐,有收集資料不全、不到位的可能,因此需要對“辨證施護”進行創新性繼承。針對如何使辨證施護和臨床實際護理工作結合,更好地發揮中醫優勢,陳穎提出將國際通用的護理診斷與中醫護理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把護理程序“中醫化”,實施“四診-辨證-施護-評價”的中醫特色的護理程序,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臨床難以開展。我院研究的實用中醫護理模式從可操作性的角度出發,提出護理人員根據醫生的辨證證型結果,再去搜集與護理相關資料,運用中醫八綱辨證、病性辨證、病位辨證等方法進行辨證后,制訂以中醫獨特的護理技術為主導的護理措施,用護理路徑的形式及時有效地落實于病人,最后對護理效果進行科學評價的護理程序,給傳統中醫辨證施護的內容賦予現代內涵,并以臨床實踐為準繩不斷修正、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辨證施護工作體系,使新模式成為真正能指導臨床實踐的實用模式。
3.4實用中醫護理模式的重點是辨證施護的管理思路縱觀國內中醫護理現狀,尚未形成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的護理管理體系,質量管理上缺乏科學客觀的衡量標準,中醫醫院現行護理管理標準基本是借鑒、引用西醫院的管理,由于中西醫理論體系不同,臨床護理中常常出現醫護之間思路不一致,步調不和諧,配合不默契的現象,不同程度制約了中醫特色的發揮。實用中醫護理模式的管理目標以實用、對專業有促進為基礎,重點加大辨證施護覆蓋率,通過路徑這種質量效益型管理方式,加強每一個環節的控制,完善相關規章制度、質控標準,形成具有中醫特色的管理模式。新模式的管理思路一方面立足于中醫內涵建設與發展,運用多學科交叉知識、多途徑的方法,開展中醫的循證護理,制定出既符合中醫護理學自身規律,又可讓不同行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且認同的科學評價方法,對常見證型建立統一規范的客觀量化指標,形成臨床護理效果評價體系。另一方面加強質控管理,護理部每月通過護士長手冊對各護理單元中醫護理技術開展情況進行統計,將中醫護理技術參與率納入護理部質量檢查考核內容,對影響中醫護理技術開展的非護理因素進行協調,定期總結效果,向醫院強化中醫特色領導小組反饋信息。同時每3個月組織護理人員召開1次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交流會,介紹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應用體會,探討運用技巧,進一步提高辨證施護護理質量。
四、小結
綜上所述,我國護理現狀雖然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但中醫護理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當今人類醫療保健“回歸自然”的潮流中有著無法估量的前景。當務之急是認清新模式的先進性,在人文主義前提下,立足于發揚傳統中醫護理中經過長期實踐檢驗被認為行之有效并廣為人們接受的護理技術,創建集科學性、實用性于一體的中醫護理模式。“變而不失其正,遣形而存神”。相信通過中醫護理同仁們的共同努力,逐漸形成獨立學科的中醫護理在不久的將來必將展現出其獨特的風采與魅力。
【參考文獻】
[1]王敏.對中醫護理發展前景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07,7(5):19.
[2]張華,魏紅.對如何發展中醫理論的思考[J].遼寧中醫雜志,2005,32(2):105.
隨著醫院人事制度的改革,許多年輕護士通過競聘上崗,走上了護士長的崗位。從護士到護士長,不僅是角色轉變,還可能伴有環境、人際、業務的變換,同時也面臨著競爭的考驗。在適應與挑戰中,新護士長怎樣才能減少波折,較好地取得角色、環境、人際的協調,打開工作局面,加快成熟的步伐,盡快地把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業務發展上來。在此對其中值得注意的問題進行如下探討。
1維護上級尊嚴,取得上級支持
護士長是在科主任、護理部雙重領導下開展工作,作為護士長要處理好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
1.1尊重領導,上通下達有事向上級多請示、多匯報、多溝通、多商量,快速、準確、高效、認真完成上級下達的工作任務。
1.2積極主動,樂于奉獻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及時、靈活、理解領導的意圖,積極調動下屬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1.3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角色適應能力工作中互相理解、幫助、支持、關心。避免和領導發生正面沖突。謙虛謹慎,虛心好學,學人之長,補己之短。有了領導的支持,才使自己的權力得到充分發揮[1]。
2較強非權力性影響力
傳統管理理論注重指揮過程,現代管理理論強調影響。按現代管理理論可以認為護士長自身的行為是護士的典型。護士長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格魅力、豐富的才能和淵博的知識、良好的自制能力和人際關系、嚴謹的工作作風和高超的護理技術等無不影響著護士。護士長作為護理管理的基層管理者,要帶好一班人單靠行使上級賦予的權力是不夠的,要不斷加強自己的品德才能、知識、能力等方面的修養,在護士中樹立起較高的威信,增強自身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使下屬從心理上佩服、尊敬、遵從和信賴,并改變她們的不良行為。筆者體會是:(1)平時鍛煉自己的政治思想修養和道德水平,公正廉潔、以身作則,不謀私利和小團體利益,并有獻身精神。(2)筆者原是一名手術室護士,為了掌握婦產科知識,一方面學習婦產科專業理論,另一方面向有經驗的老護士及助產士請教,使自身的專業知識不斷得到提高。(3)平時要以虛心誠懇的態度聽取領導和護士對自己的評價,多與上下溝通,遇到難題可向有經驗的老護士長討教,逐漸提高完善自己。
3科學管理
護理管理是藝術、技巧。管理藝術是管理者在運用管理理論進行管理實踐時,所表現出的個人行為態度與行為方式。
3.1護士長面對的護理人員因多為女性群體,感情細膩,她們又面對各種各樣的患者群體,有時難免會出現矛盾。護士長就像一個十字路口的交通警,疏通、指揮、協調、引導、規勸,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解開她們心里的結,為下屬創造一個和諧的工作空間[1]。
3.2新護士長在上任之初新護士長大都有“多做事,少說話”的自我要求。這種愿望不是壞事,但有時卻往往事與愿違。記得才搬進新病房樓,又趕上創“三甲”醫院。筆者在沒有把握適應科室情況下,就憑想“干出個樣來”的主觀愿望,一天不停的“忙碌”。由于抓不住主要矛盾,工作思路不清晰,幾個月后不僅很勞累,組里同志也不輕松,效果不理想,也沒有得到領導和大多數同志的認可。所以一定要從實踐的本質和主要矛盾去整理思路、運作工作,這樣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工作中運用人本論
人性化管理是基于科學的人性觀基礎上的以人為本的管理,要求正視人的需求,肯定人性的合理性,維護人的個體價值[2]。在護理管理中,應用人本管理理念,重視對護士實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護理隊伍的向心力、凝聚力,穩定護理隊伍,提高護士整體素質,以促進醫院護理質量的全面提高。
4.1激勵護士團隊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共同完成護理工作目標護士長要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充分挖掘其內在潛力,營造護士職業心態的良好氛圍,必須學會應用激勵藝術,護士長應盡可能讓護士對病區、集體有極大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她們感到自己是主人,從而激發其工作干勁和熱情,使之為完成工作任務和目標竭盡全力。
4.2護士長不應把排班當做行使權力的手段,而應把它作為合理安排護士工作、學習、生活的時間表排班時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護士長盡可能照顧護士在生活和學習等方面的需求以免失去安排合理性,以至影響護士的工作熱情。護士長必須在重視個人需要的基礎上,把各種激勵方法綜合運用到不同的管理階段,其目的都是為了激發人的積極性,實現最佳效果。
4.3愛和安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護理工作既辛苦又瑣碎,護士們長年值夜班,護理中有時還被患者家屬打罵。在工作中,護士長既要對護士嚴格要求,督促其完成各項護理工作,又要同護士們加強情感交流。同護士交朋友,讓護士與自己在一起時感到輕松、愉快、自然。設身處地地為護士著想,關心她們的工作,關心她們的生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并且建立和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尤其要注意安排好護士值夜班的飲食和冷暖及休息。當護士生病或家中有困難時,護士長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帶領同事們去探望,讓護士感到集體的溫暖[3]。特別是在人事制度改革后,護士長聘任護士的情況容易造成護士人心惶惶。所以,更要經常和她們交流、溝通,肯定她們在科室中的作用,讓她們產生安全感。這樣,她們就會安心、努力地工作,有利于人心穩定和工作質量的提高。
4.4嚴明的紀律,依然是維持一切正常工作的前提管理者應以公平、公正、管理嚴、待人寬為原則,一視同仁。處理違紀行為時不能籠統一帶而過,一定要落實到人,這樣可避免因責任共擔而使責任人存僥幸心理的情況發生,也可使其他人引以為戒,從而自覺地遵守紀律。
5合理安排人力,用人之長
護士長應根據科內年計劃及各個護士的能力、性格特點及特長,合理安排人力,用人之長,避人之短。如理論基礎較強、臨床經驗豐富的老護士可擔任臨床教學和臨床科研;做事比較細心、有一定臨床經驗、字寫得較好的同志可擔任為辦公護士;做事認真、迅速、有計劃的護士可擔任治療護士;對人比較熱情,能說會道的護士可擔任護理班護士;做事比較粗心,接受能力差的要多費心,經常提醒、督促檢查。
護理管理是一門藝術,只要新護士長加強理論和實踐的學習,是能獲取打開這藝術之門的鑰匙的。
[參考文獻]
我們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按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和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制定了消毒供應中心消毒隔離制度、質量管理制度、監測制度、設備管理制度、器械(包括外來器械)管理制度、職業安全防護制度、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及質量控制與可追溯制度。科室經常組織理論學習和法律法規學習,定期進行理論與技術操作考核,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和服務技巧,積極培養和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團隊精神,加強和臨床科室的溝通。定期下科室了解臨床醫療護理工作的需要,進一步改進工作,同時根據切實有效的規章制度規范日常工作流程,做到日有檢查,月有計劃,年有目標。每年年初制定質量標準,每月月初制定月工作計劃和周工作重點,月末總結計劃完成情況以及有待改進的地方,并做日常監測及定期抽查。如:復用診療器械清洗消毒處理完成后,要求在檢查包裝時進行目測或借助帶光源放大鏡檢查,器械表面及其關節、齒牙應光潔,無血漬、污漬、水垢等殘留物質和銹斑,檢查各關節的靈活度、銳利器械的鋒利度及對銳利器械尖銳部位的保護措施。在打包時,必須要求兩人查對,高度危險性物品滅菌包內還應放置包內化學指示物。包外應設有滅菌化學指示物。滅菌包外應有標識,內容包括物品名稱、檢查打包者姓名或編號、批次號、滅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按照器具的不同功能,分類按順序擺放(待消毒包按要求在4h內進行消毒)。
二、合理布局供應室的功能區域并完善各項工作流程
從布局著手管理,供應室的管理布局是避免交叉感染,節省人力、物力、財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順利供應的前提條件。消毒供應室布局科學合理,嚴格劃分為去污區(污染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清潔區)、無菌物品存放區(清潔區)。采取規范性的路線,物品由污到潔,不交叉、不逆流。空氣流向由潔到污;去污區保持相對負壓,檢查包裝及滅菌區保持相對正壓,不準逆行。各區有明顯的標志和界限,有利于防止污染,方便工作。整個工作流程強調按回收、分類、清洗、消毒、干燥、檢查保養、包裝、滅菌、儲存、無菌發放等順序運行,不準逆行,各區域分別由專人負責落實,做到工作區與輔助區分開。檢查包裝及滅菌區之間設實際屏障;并分別設潔、污物品傳遞通道和人員出入緩沖間(帶);緩沖間設洗手設施,采用非手觸式水龍頭開關。無菌物品存放區內不設洗手池。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的專用潔具間采用封閉式設計;工作區域的天花板、墻壁無裂隙,不落塵,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與墻面踢腳及所有陰角均為弧形設計;電源線插座采用防水安全型;地面防滑、易清洗、耐腐蝕;地漏采用防返溢式;污水集中至醫院污水處理系統[3]。合理的布局流程再造是對原有工作流程的薄弱環節和隱患實施流程改造,對不完善的工作流程實施重建,使流程趨于更加合理。我科選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完成回收、分類、清洗、消毒、干燥、檢查保養、包裝、滅菌、儲存、無菌發放等工作流程,從而形成比較規范的消毒供應中心程序,也便于管理并保證質量控制。同時借鑒現代管理模式的優點,及時調整和改進工作流程,使之更加人性化,節約人力,減少能源消耗,使工作人員在各項操作中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三、加強復用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質量管理
3.1嚴格物品回收回收的醫院器械其性能是否達標,是保證醫療器械質量的關鍵。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與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分開放置,重復使用的要直接置于封閉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處理,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應清洗、消毒,干燥備用。
3.2重視清洗質量關器械清洗是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的重要環節。我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方法包括機械清洗、手工清洗;機械清洗大部分的常規器械,手工清洗用于精密、復雜器械的清洗和有機物污染器械的初步處理。并配有清洗消毒機、半自動化內鏡清洗操作臺、手工清洗操作臺、超聲清洗機及干燥箱等清洗設施。嚴格執行清洗步驟:預處理初洗無機物處理精洗烘干檢查洗滌質量,達到程序化、科學化。
3.3嚴把包裝質量關包裝是保持滅菌物品在無菌狀態下進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確保包裝的物品經滅菌后、打開使用前保持無菌狀態。要求做到:包裝前應仔細檢查清洗的質量,器械的功能,做到物品表面潔凈,包內物品齊全。
各種敷料器械包裝正確,標志清楚,滅菌日期及失效期、責任者和查對者等清晰可見。每一個步驟必須達到標準,對各種器械包、穿刺包必須由兩人檢查核對無誤后方可包裝,不合格不能進入滅菌室,包裝松緊適度,規格齊全,數量準確,尺寸規范。
3.4應用正確的滅菌方法滅菌是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的重點。我們遵循《WS310.3-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滅菌器按《消毒技術規范》進行操作,滅菌過程中堅守工作崗位,正確掌握滅菌器操作規程及檢測手段,注重滅菌的三大要素:滅菌溫度、時間、飽和蒸汽。消毒無菌物品是否合格必須通過消毒效果的監測方可放行,高壓蒸汽滅菌監測嚴格按照國家衛生部頒布的《消毒技術規范》執行。消毒效果監測是評價其消毒運轉是否正常?消毒藥劑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達標的唯一手段,因此要求消毒供應中心質控員掌握滅菌質量監測技術。對滅菌質量采用物理監測法、化學監測法和生物監測法進行,監測結果應符合《WS310.3-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壓力蒸汽滅菌的監測每次進行物理監測法,每次滅菌應連續監測并記錄滅菌時的溫度、壓力和時間等滅菌參數。溫度波動范圍在+3℃以內,時間滿足最低滅菌時間的要求,同時應記錄所有臨界點的時間、溫度與壓力值,結果應符合滅菌的要求。
進行包外、包內化學指示物監測。具體要求為滅菌包包外應有化學指示物,高度危險性物品包內應放置包內化學指示物,置于最難滅菌的部位。如果透過包裝材料可直接觀察包內化學指示物的顏色變化,則不必放置包外化學指示物。通過觀察化學指示物顏色的變化,判定是否達到滅菌合格要求;每周進行生物監測1次;采用新的包裝材料和方法進行滅菌時進行生物監測。制作生物測試包或生物PCD,置于滅菌器最難滅菌的部位。生物監測不合格時,立即召回上次生物監測合格以來所有尚未使用的滅菌物品,重新處理;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進,連續3次生物監測合格后再使用。每日開始滅菌運行前進行B-D測試。BD測試合格后,滅菌器方可使用。BD測試失敗,及時查找原因進行改進,監測合格后,滅菌器方可使用。
3.5質量控制過程的記錄與可追溯要求我院消毒供應中心建立清洗、消毒、滅菌操作的過程記錄,內容包括:①留存清洗消毒器和滅菌器運行參數打印資料或記錄。②記錄滅菌器每次運行情況,包括滅菌日期、滅菌器編號、批次號、裝載的主要物品、滅菌程序號、主要運行參數、操作員簽名或代號,滅菌質量的監測結果等,并存檔。③對清洗、消毒、滅菌質量的日常監測和定期監測記錄本進行記錄。并有可追溯性。④清洗、消毒監測資料和記錄的保存期≥6個月,滅菌質量監測資料和記錄的保留期≥3年。
四、提高人員素質
4.1更新觀念充分認識消毒供應中心工作重要性,消毒供應中心日常工作雖然簡單、繁瑣,但都具有嚴格的科學性,醫院內的消毒、滅菌是避免和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手段。特別是隨著近幾年消毒供應中心服務宗旨兩大轉變,即從原來的輔助科室轉為功能科室、由消毒間變成用高新技術裝備的無菌產品生產及發放“車間”。
4.2搞好人員配備加強整體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從控制醫院感染的角度出發,搞好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的配備,把好入口關。本醫院消毒供應中心人員50%以上具有護理專業學歷和技術職稱,以中青年為主,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供應室人員“學歷低、素質差”的狀況。針對現狀,我院加強了針對供應室工作人員的學習培訓,要求工作人員熟悉消毒消毒供應中心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工作流程,掌握操作規程,各種包內物品目錄及質量標準,各種軟件的規范記錄;選派工作人員參加上級主管部門舉辦的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學習班,以取得上崗證,并從手術室選調一名經驗豐富的護士長到消毒供應中心從事管理工作。這對提高人員素質、保證工作質量、控制醫院感染有著重要作用。
五、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材的管理
5.1儲存一次性無菌器材做到專人專管,專人專放,庫房保持潔凈、干燥,空氣含菌量≤500cfu/m3,溫度保持在(20±2)℃,濕度保持在60%±10%,無腐蝕性氣體,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物品放置于離地面20cm的鐵架子上,離墻壁5cm,離屋頂50cm,專管人員要登記物品到貨日期、數量、型號、失效期,合理安排供應,避免物品積壓,造成過期浪費。
5.2下送管理一次性物品下送管理,我們采取全面下送臨床,每天由專人下送,下送人員每日對下送車進行整理,下送回來的車要進行消毒、沖洗,放于存車間。無菌物品已經發出,即使未用也視為污染物品,按照污染物品處理規程處理。
六、防護措施
6.1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消毒供應中心制定各項操作流程并落實到細節,各類流程圖上墻,嚴格按消毒供應技術操作程序回收污染的器械和物品,根據器械的不同材質、形狀、精密程度與有機物污染狀況進行分類,根據器械類型和性質采用手工清洗或機械清洗。特別注意銳利器械如:刀片、縫針、針頭用血管鉗夾取。
6.2加強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自我保護意識和感染控制意識,積極開展預防自身職業暴露感染知識的培訓,明確各類物品、器械的處理要求,操作流程并進行評價監測。根據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工作特點,組織學習醫院感染基本預防知識。
6.3防止職業暴露感染認識自身防護的重要性和規范性,把所有的重復使用醫療器械都要看作是傳染源,做好隔離和預防措施,防止接觸傳染和周圍環境污染。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接觸使用后的重復使用醫療器械時必須做好標準預防,正確的使用標準預防不僅保護了周圍環境更保護了工作人員自己。
6.4加強操作時的監督指導由于保潔公司對細節的管理乏力,護士長應做好工作人員的培訓、指導、監督工作,充分發揮全體護理人員的集體智慧,進行操作時的細節督導,使工作人員既能完成工作量,又能保護好自己,避免職業暴露感染的發生。同時理解和尊重工作人員,管理以人為本,盡量采用標準化、可依靠的機器清洗,降低人員傷害、污染的風險。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人員維持相對的穩定,促進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工作的規范化。
七、討論
醫院感染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任何一個部門的忽視或個別人員的失職,將會造成醫院感染所帶來的危害。同樣無菌物品的質量是控制醫院感染的基礎。我們的做法是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人人參與管理,從我做起,強化責任心,互相把關,注重無菌物品的全程質量管理工作。因此,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對預防院內交叉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總之,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中各種病菌污染物集中的場所,同時又是各種無菌物品的供應基地,做好消毒供應中心的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管理,提高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群體的整體素質,可以有效地防止醫院內感染。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4):1-3.
[2]黃淑萍.加強供應室管理控制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8):1005.
[3]李洪運,勾年慧.加強供應室工作預防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7):951.
[4]孫雪瑩,王華生,宋婉麗,等.消毒供應室對再生醫療器械的全程質控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6):205.
[5]謝緒蘭,姜趙花,黃志明,等.加強供應室消毒滅菌監測預防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8):1160.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33例重癥胰腺炎患者在手術治療時采取護理措施,實驗組患者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齡范圍:33~77歲,平均年齡為:(41.86±7.34)歲。對照組患者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齡范圍:36~78歲,平均年齡為:(43.72±7.77)歲。兩組患者身體的基本資料沒有較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中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采取綜合手術室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心理護理
重癥胰腺炎這種疾病的病情發展較為迅速,因此其會有恐懼、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同時還需要給予手術治療。手術前,護理人員要與患者進行積極的交流和溝通,聽從患者的訴說,并告知該疾病的病因,治療方法和治療后能夠達到的效果,使其緩解緊張情緒,并建立治療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治療。
1.2.2手術準備護理
全面掌握患者的身體情況,包括年齡和合并疾病,尤其對于年齡較大,有高血壓以及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患者,因為手術選擇全麻,存有一定風險,因此在麻醉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準備好床旁X光片,B超和心電圖,避免有突發狀況的出現。
1.2.3術中護理
護理人員要簡單告知患者手術操作中一些簡單的措施。建立2條及以上的靜脈通道,可及時給與輸血、輸液,選擇上腔靜脈的大血管,能夠使液體快速輸注到體內。并在整個手術中都保持生命體征的嚴密監護,測量脈搏、血壓和呼吸情況,并注意尿量和脈壓差,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告知醫生。護理人員要配合醫生采取相應措施,在整個手術中都要堅持無菌操作,避免出現感染等情況的并發癥。在手術過程中還要有專門的護理人員記錄輸入液體的數量、種類和速度。
1.2.4術后處理
患者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詢問手術醫師和麻醉師,了解手術情況,并準確連接心電監護、各種管道和面罩吸氧,并觀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尿量和末梢循環的變化,同時監測呼吸節律、頻率和深淺程度,給予記錄。
1.3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出現的數據均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19例患者,護理顯效12例,所占比例為63.2%,護理有效6例,所占比例為31.6%,護理無效1例,所占比例為5.3%,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4.74%;對照組14例患者,護理顯效5例,所占比例為35.7%,護理有效5例,所占比例為35.7%,護理無效4例,所占比例為28.6%,護理的總有效率為71.43%。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外科學分論中與中醫學有關的內容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口服逍遙散和小金丹等中藥治療;腸梗阻病人可以使用大、小承氣湯,針刺雙側足三里等方法通便;痔瘡治療使用馬應龍痔瘡膏,苦參湯坐浴;膽石癥治療使用消炎利膽片、消石片、消石散等藥物;膽道蛔蟲病使用烏梅湯驅蟲;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使用丹參、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治療;尿石癥使用金錢草顆粒利尿驅石;骨科病人護理涉及中醫骨傷學知識;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采用中醫推拿、按摩、理療等方法。
(3)皮膚病和性病病人護理也涉及許多中醫學知識:漢代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就提出治療濕疹采用“浸瘡,黃連粉主之”的治療之法;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可以使用中藥雷公藤;系統性紅斑狼瘡采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用雷公藤、青高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藥治療,還可口服火把花根治療;色素性皮膚病(如白癜風)使用中藥丹桃沖劑配合黃芪口服液治療;銀屑病可以使用一些涼血解毒、活血化瘀的止癢方劑(黃連解毒湯和五味消毒飲)治療。
2中西醫結合教學方法的優勢
2.1培養護生人文素養
中醫作為國粹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一脈相承。中醫的諸多理念就是從我國古代哲學中衍生而來的,譬如陰陽五行理論、相生相克學說、辨證論治和整體觀念等。故《素問》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也。”指出學習中醫者須通曉天文、地理和醫道等。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滲透中醫學知識,進而溫習中醫歷史,講敘如張仲景、華佗、李時珍等中醫名家的故事,無疑對提高護生人文素養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可彌補醫學院校人文氣息薄弱的缺陷。
2.2促進護生身心健康,為護生人生導航
我校護生絕大多數是女生,在教學中講授一些中醫學知識,可以教會護生預防和治療感冒、腹痛、痛經等常見病,督促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抵抗力。在講授西醫知識的同時穿插一些古代中醫名家的經歷和治病救人的事跡,可以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有吸引力。
2.3培養護生嚴謹的醫學態度,樹立整體護理理念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整體觀念,這與現代外科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不謀而合。在外科護理學課堂上講授古代中醫名家嚴謹的工作作風,對于培養護生認真的醫學態度具有積極作用。現代護理注重整體護理,以實施護理程序為方法,恢復健康為目標,為病人提供計劃性、連續性、系統性、全面的涉及身心、社會、文化綜合因素的優質護理。中西醫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符合整體護理要求,對于促進病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中醫在數千年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診治疾病和護養病人的經驗,并且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中醫歷來講究醫護不分家,強調“三分治,七分養”,這也符合整體護理觀念。
3外科護理學教學中中醫學知識的滲透方法
3.1邀請中醫護理學教師參與集體備課
教師集體備課是以教研室為單位,組織教師集體研讀教學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訂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的一系列活動。邀請中醫護理學教師參與外科護理學教研室的集體備課,讓其從中醫角度闡述外科疾病治療方法,而外科護理學教師也提出建議,希望在中醫護理學教學中注入外科疾病中醫治療方法的講解。這樣的備課別出心裁,使教師受益匪淺。
3.2鼓勵學生參加繼續教育學院的中醫職業技能培訓
我校繼續教育學院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開展了諸如中醫按摩、中醫針灸和中醫推拿等項目的職業培訓,并且可以授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可的職業技能證書和級別認定證書。應動員和支持護生參加這些培訓,使護生醫學技能多樣化,成為擁有一本護士執業資格證書、多本職業技能證書的人才,而這些技能也可以在外科護理中得到應用,如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等。
3.3改革外科護理學教材,適當增加中醫治療和護理內容
目前,我校高職護理專業使用的外科護理學教材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護理學》(2版),該教材實用性強,內容翔實,但缺點是對中醫治療外科疾病的方法介紹較少。可在“骨科病人的護理”章節適當增加中醫骨傷科治療方法,讓護生了解中醫治療骨傷的方法;對腫瘤病人的中醫護理方法只用一句話帶過,沒有詳細講解中醫治療腫瘤的方法和藥物,護生普遍希望能適當增加這部分內容。因此,可在適當的時候編寫校本教材,增加中醫治療外科疾病的內容,從而適應新形勢下復合型護理人才需求。
世界遺產是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自《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誕生以來,世界各國積極保護本國的文化與自然遺產,使世界遺產保護成為一項全球性的事業,遺產保護理論也日臻完善。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對遺產地周邊環境的保護。本文以世界文化遺產周邊環境保護的理論為指導,結合我國的實踐工作,詳細論述保護好世界文化遺產周邊環境的重要意義。
一、世界文化遺產周邊環境保護的有關論述
按照《世界遺產公約》的有關規定,遺產地的保護與管理需要在空間上進行一個圈層結構的劃分,一般劃分為三個區,即遺產核心區、遺產保護區、遺產緩沖區。世界文化遺產的周邊環境,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指遺產建筑、遺址或地區的環境,可以是直接的或者擴展的,也是遺產本身重要性和獨特性的組成部分。二是指文化遺產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過去或現在的社會和精神活動、習俗、傳統知識、用途或活動,以及其他無形的文化遺產形式,它們創造并形成了環境空間以及當下的、動態的文化、社會、經濟和經濟背景。也有學者將遺產地周邊環境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空間指向,主要是指遺產地的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二是內容指向,主要是體現并保持遺產價值的各種物質和非物質的要素資源,如土地、水、植被、礦產以及當地的民風民俗等。這兩種提法并無本質性區別。
關于世界文化遺產與周邊環境的關系,在UNESCO相關的建議和《世界遺產公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早已有共識:周邊環境是體現其真實性的一部分,需要通過建立緩沖區來加以保護。2005年10月,ICOMOS第15次大會發表的《西安宣言》發展了這一認識,從對文物本體的保護轉向對文物及其周邊環境的共同保護,反映出對歷史區域周邊環境的重視。它承認周邊環境對古跡遺址重要性和獨特性的貢獻,呼吁要理解、記錄、展陳不同條件下的周邊環境,通過規劃手段和實踐來保護和管理周邊環境,監控和管理對周邊環境產生影響的改變,要與當地和國際社會進行跨學科領域的合作,增強保護和管理周邊環境的意識。
二、世界文化遺產周邊環境保護的中國實踐
國外關于文化遺產“周邊環境”的保護研究,從18世紀末開始逐漸受到重視,在20世紀實現了制度性的發展。結合本國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的獨特性,西方國家也探索出不同的發展模式。如法國的文化遺產保護重視本體與周邊環境的同等性。英國將文化遺產個體或區域與“周邊環境”視為一個整體,更注重外觀特色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在整體一致的基礎上,鼓勵內部功能的更新與再利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世界遺產相關理念理解的不斷深入,對遺產地周邊環境的保護,特別是其中涉及本體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問題的處理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為了加強西安秦始皇帝陵及兵馬俑坑的環境整治,國家計委于2002年7月正式批準建設秦始皇陵遺址公園。2005年陜西省公布了《陜西省秦始皇陵保護條例》,明確指出:秦始皇陵保護區域分為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是指對秦始皇陵保護對象及周圍一定范圍實施重點保護的區域,建設控制地帶是指在秦始皇陵的保護范圍外,為保護秦始皇陵的安全、環境、歷史風貌,對建設項目加以限制的區域。實現徹底“保護陵區、另辟新區、移民建鎮”的整治工程,體現了對保護秦始皇陵整體風貌和歷史格局的充分認識。
再以絲綢之路申遺為例,絲綢之路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陜西西安)為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大伊朗,并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陜西絲綢之路7個世界文化遺產點有漢長安城未央官遺址、張騫墓、唐長安城大明官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彬縣大佛寺石窟。其中彬縣大佛寺石窟創建于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地處古絲綢之路的主干線上,是目前陜西省境內規模最大的石窟群。在絲綢之路申遺中,彬縣大佛寺周邊環境的整治規劃設計秉承“大佛寺環境要好,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也要安排好”的理念進行整治規劃。城固縣張騫博物館及張騫墓遺址的保護項目不僅使張騫墓園本體得到了有效保護,還使張騫墓園周邊群眾的生活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總體來看,我國對世界文化遺產周邊環境保護的具體實踐大致分為三個層次:第一,保護和展現歷史遺址和歷史文物。第二,在保護好本體的前提之下,讓周邊的環境體現出與歷史文化資源相協調的整體風貌,建立各具特色的街區。第三、在各歷史文化資源所在的具體地段內,通過環境整治,形成系統地展示歷史文化風貌的整體歷史文化環境。
作為世界遺產大國同時又是發展中大國,中國面臨著遺產保護負擔巨大而經濟能力有限的矛盾。由于世界遺產地周邊各種本體資源可以向不同的功能資源轉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一些建設性破壞和旅游性破壞的問題與事件。究其原因,還是對世界遺產周邊環境保護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外部經濟的制約、產權設置重疊、缺乏有效的環境質量管理等各方面原因所致。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國家住建部及各遺產所在地政府,借鑒遺產保護先進國家的經驗教訓,已采取一定的行政和法律手段來加強世界遺產的保護。對于各級政府而言,在對這類具有特殊價值和作用的世界文化遺產進行開發利用時,要充分認識到周邊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三、世界文化遺產周邊環境保護的意義
世界遺產周邊環境是遺產價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遺產存在的基礎、背景和條件。為此,各遺產締約國在承擔起保護、保存、有效展示本國領土內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并將它傳給后代的同時,也必須同時承擔起有效保護遺產地周邊環境的重任,使遺產及其周邊環境真實完整地傳給后代。因此,保護好世界文化遺產的周邊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真實性和完整性是衡量遺產價值的標尺,也是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關鍵。遺產地周邊環境的有效保護、合理開發、科學展示問題也同樣需要以“真實性和完整性”作為法律依據。《實施世界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有明確規定:真實性和完整性是世界遺產非常重要的原則。完整性,意味著未經觸動的原始條件,最初主要用于評價自然遺產。而文化遺產同樣也存在“完整性”(地理范圍上的完整和文化概念上的完整)問題,文化遺產作為一種特有景觀,也是經過很長時期特定文化渲染而形成的綜合體。遺產周邊的區域文化體現、延續和發展了遺產本身的傳統歷史文化,遺產地周邊的各種物質與非物質資源,都能從一定意義上完整有效地烘托和解讀文化遺產的內涵與價值。對于任何一個遺產地的保護,都應當有意識地將真實性原則與完整性原則相結合,使遺產不僅要部分真實,而且要全部真實;不僅要總體真實,而且要細節真實;不僅要遺產本身真實,而且要遺產周邊環境和氛圍真實。
(二)有利于促進世界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
何為可持續發展,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在為《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所提出了一個定義:“滿足當前人類的需要,又不危害其子孫后代為滿足他們的要求而進行發展的能力”。在當代,對于世界遺產的保護利用必須強調“代際均等性”,即后代有權利享受與當代同樣的真實完整的遺產。因此,當代就有責任完好的把遺產保存下去。這是“保障民族歷史連續性和文化創新、社會進步的前提之一”。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就是其周邊環境生存之核心,文化遺產資源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于某個環境當中,它必須與其所處的周邊環境相關聯、互動,才能有機地融為一個整體,才能協調發展。遺產地周邊環境資源的保護、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必然涉及到相關利益者的不同利益和訴求。因此,世界遺產周邊環境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實際上就是這些利益相關者相互博弈的過程,是資源的分配和利益的平衡過程。對世界遺產不分范圍的進行任意的開發和利用,甚至任意的損壞,可能會換得一地、一時的經濟利益,但必定會把遺產的生態效益、綜合社會效益和長遠經濟利益犧牲掉。這種經濟利益至上、眼前利益至上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狹隘的短視行為。只有進行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及其周邊環境的整體保護研究,才是促進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我國傳統文化繼承和延續下去的必由之路。
(三)有利于帶動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
中國的世界遺產以其獨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觀吸引力,成為當地優秀旅游資源。自從1987年中國首批“世界遺產”問世以來,“遺產旅游”成為我國旅游新的熱點,世界遺產地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游客的青睞。世界文化遺產因其自身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內涵,體現著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依托它們所呈現出的城市環境,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域典型的地方性和傳統文化的烙印。
以“絲綢之路”為例,從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始的,絲綢之路一直是東西方文化融通的道路。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全長5000公里,是古代絲綢之路中的一部分。它從西安出發,到中亞的七河地區為止,項目共涉及33個遺產點。其中,我國22個遺產點,分布在河南、陜西、甘肅和新疆。根據不同城市的特點,有學者提出了不同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如新疆段以古城遺韻為宣傳重點,甘肅段以石窟畫廊為特色定位,青海段突出青海湖畔的草原游牧文化,固原段以邊塞重鎮為宣傳基點。絲綢之路蘊含著享譽世界的資源品位和厚重久遠的人文精神,具有承繼性的主題積累與線性資源區域分布的特征,完全“有可能成為推動我國西北絲綢之路旅游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橋梁和紐帶”。在正確認識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資源的特殊性和中國國情的前提下,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以旅游開發為手段,不僅能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能帶動我國的旅游業發展。
手術室護士在醫療器械管理中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