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健康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1-11 00:18: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食品安全健康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食品安全健康論文

篇(1)

2009年我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出臺,對于遏制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國食品安全事故仍然頻頻發生,現行“政府單中心監管”體制卻顯得乏力,出現了監管機構日益龐大,監管成本不堪重負,監管規則堆積如山,監管人員卻身心疲憊、無所適從的情況。“政府單中心監管”體制下,政府承擔了市場監管的全部職能,行業協會、企業和消費者等社會管理主體在監管中缺位,政府人員的行政性而非專業化監管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在食品安全監管領域,應當重視社會監管力量的納入。通過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消費者等社會管理主體的全方位參與,擴大監管主體的參與程度,強化已有監管機構的效力,重塑“事前監管”的先進理念,加強監管保障措施的力度,建立全方位的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具有我國特色的食品安全監管方式創新性體系,以達到整合監管資源,降低監管成本,提高監管效率的事半功倍的食品安全監管效果,營造健康和諧的食品安全環境。

篇(2)

1.1市場食品安全在流通領域的狀況(參考了2008年數據)

近年來,由于大力推行認證、索證、索票、信用檔案、場廠(地)掛鉤等準入制度,市場食品安全把關作用得到加強。調查顯示,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業采用了國際標準;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4.45%通過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三類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7.11%設立了無公害產品專區,16.31%設立了綠色食品專區,6.14%設立了有機食品專區,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礎建設的占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占73%,注重環境因素的占59%,實行食品衛生安全崗位責任制的達91%,把食品安全指標量化并作為考核依據的達86%。2004年,全國32.9萬家食品經銷企業中,有15.1萬家建立了進貨驗收制度,14.5萬家建立了購銷臺賬制度,11.9萬家建立了銷售食品質量承諾制度。

1.2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在市場實行監管作業

批發市場普遍實行了自檢制度,實施檢測的零售店鋪數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務部門定點檢測機構已覆蓋了較大的范圍,并形成了企業自檢、社會中介機構受托檢測和政府部門監督抽檢三道“防線”。據調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42.6%設立了檢測室,55.1%配備了專職檢測人員,其中最多配備了62人;連鎖超市中,73%配備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建立了目標責任體系,21%向其所屬門店派出衛生質量巡查專員。

2食品經營者的自律及防范

2.1食品經營者自律

1)食品經營者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必須對經營的食品安全負首要責任,嚴把食品質量入市關

2)食品經營者要建立健全內部質量管理制度,落實領導、部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的食品質量查驗責任,設立食品質量監督員。嚴格執行食品質量查驗,查驗食品質量的真實性,嚴防有毒有害、污染、變質、不合格食品、冒牌食品進入經營場所,嚴防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3)食品經營者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對所經營的食品向消費者做出質量承諾。

4)食品經營者經銷的食品質量必須合格、價格合理、計量準確,不經銷有毒有害、污染、變質、過期、不合格食品或者無廠名廠址、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日期的食品、冒牌食品。

5)食品經營者銷售食品必須向消費者提供相關質量合格證明,出具銷售發票等購物憑證。

6)食品經營者對消費者發現存在質量問題的食品、包裝標識不符合規定的食品,或者經國家有關部門抽查檢驗判定為不合格食品,或者經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檢驗檢疫等部門確認的消費者申訴舉報的假冒偽劣食品,可憑購物發票等憑證予以退換,并依法予以賠償。

7)食品經營者應當積極負責的維護消

費者權益。對質量不符合規定的食品,應當立即停止銷售、進行清理、登記、向工商行政管理或者質量檢驗檢疫、衛生行政等部門報告。

2.2經營者自律是根除違法經營行為的關鍵。

近年來,盡管各地農村工商所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整治流通領域食品經營者銷售超過保質期、“三無”、變質等食品和未建立并遵守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進銷貨臺賬制度)的違法行為,但這些違法行為在農村尤其偏遠農村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重要一點在于農村流通領域食品經營者未真正擔負起社會責任、嚴格做到自律經營。

1)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法》

農村工商所可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法》,讓每個農村食品經營者知曉該法,并入心入腦,增強經營者自律意識。需要注意的是,在宣傳時,農村工商所一定要創新宣傳的方式方法,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食品經營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宣傳。比如,筆者所在的農村工商所,就在該法頒布之前,向轄區內的所有流通領域食品經營者發放了“食品安全溫馨提示書”,把農村食品經營者最常見的6種違法經營食品行為和相應付出的違法成本以表格的形式一一列舉在提示書上,并在提示書中提醒他們如何去做才能降低食品經營成本,食品經營者一看提示書就明白自己該如何自律,很容易接受工商部門的善意提醒。

2)加大市場檢查的頻率和查處的力度

農村工商所要加大對農村尤其是偏遠農村食品經營者的市場巡查頻率,認真、細致地查找經營者店堂和倉庫中的食品,檢查其建立并遵守進貨查驗記錄制度情況。發現其有違法經營食品行為,剛開始時務必要考慮到廣大農村食品經營者的實際狀況和心理接受能力,建議推行行政指導和柔性執法,保護絕大多數農村食品經營者守法的積極性,相信他們會自覺行動起來,擔負起社會責任,改正違法行為,做到自律經營,絕不能粗暴執法,一罰了事。但對那些屢教不改者,要堅決依法予以重罰,直至其關門倒閉,以此警示其他食品經營者,促使其自律經營。

3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還存在有以下問題(以農村為例)

3.1集市散裸裝食品的“兩防”設施不夠完善,農村集市食品近60%為散裝、裸裝,雖然有的業戶添置了網罩,解決了防蠅問題,但防塵效果不理想。食品店的散裸裝食品標示不清晰,調查發現,農村商店所售的散裝食品多數無原料說明,無加工日期,無保質期,消費者正當權益得不到保障。

3.2農村雜貨店食品混放嚴重。農村雜貨店規模較小,衛生狀況較差,商品類別較雜,洗化用品與食品混放,存在食品被污染的隱患。

3.3銷售三無產品、超期食品現象依然存在。部分經營業戶銷售本應淘汰的過期商品,少數業戶為牟取利潤違規銷售三無產品,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3.4部分食品質量堪憂。集市和小食品店出售的果凍、汽水等食品普遍存在色素、有害菌超標現象。部分飲料由糖精、色素和水簡易勾兌而成,未經殺菌處理,便進入市場流通。

3.5部分食品外包裝質量低劣危害人體健康。許多小企業、小作坊為降低成本,選用質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制瓶進行食品外包裝,有些企業使用未經充分消毒殺菌的二次包裝,對消費者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3.6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來自三個方面:1)部分生產企業和批發商、零售商盲目逐利,形成了劣質食品供應鏈。一些小企業、小作坊為降低成本,用不合格原料加工食品,以低價戰略向農村傾銷;部分批發商貪圖利潤,批量采購低價劣質產品;一些零售商只顧“適銷對路”,對食品質量置若罔聞,銷售低價“三無”商品。很多劣質食品和“三無”食品,正是通過這一供應鏈條流入農村市場。2)農村消費能力偏低,農民食品安全意識薄弱。農村總體經濟水平不高,農民購買能力不強,質量過硬的名優食品難以占領市場。很多農民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容易成為假冒偽劣食品的受害者。同時,多數農民辨偽能力不強,在消費時沒有查驗證照和索要發票的習慣,給一些“三無”食品、過期不合格食品和城市淘汰食品流入農村埋下了隱患。3)農村市場存在監管薄弱環節。食品安全工作已呈現出“跨區域流通、多部門交織”的特點,多數劣質食品由外地加工窩點制造并向本地輸出,打掉這些加工黑窩點,需要區域合作、部門配合,存在一定難度。農村食品銷售網點多、分布散、流動大,難以實現集中監管。

4加強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的意見建議

4.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長效監管體制。

要有效整合監管資源,促進監管工作高效有力地施行,真正形成各監管部門各司其職、相互協助、無縫對接的聯動機制。要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完善各項監管制度,切實做到監管工作全履蓋和經常化。

4.2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是做好監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根據當前食品安全監管狀況,還要繼續加強執法人員業務培訓,提高執法水平,提高整體防范食品安全能力。充分發揮社區居民的作用,鼓勵其積極舉報違法案件,達到實時監管的效果。

4.3強化食品源頭監管

要繼續加強農產品源頭的監管,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加快無公害基地和無公害產品建設,對已通過認證的無公害基地的產品實行動態監管。要繼續加強對外來食品的監管,建立健全各項監管制度,實現食品質量監管關口前移,對食品質量安全衛生情況進行跟蹤監測,把好食品市場準入關,確保食品源頭安全.

4.4加強食品流通領域監管

要大力倡導現代流通組織方式和經營方式,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要切實落實經銷企業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臺賬和質量承諾制度;全面落實市場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質量監測制度,嚴格實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銷毀、公布制度,加大對違法經營行為的打擊力度,確保流通環節經營秩序規范。

4.5加大餐飲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力度

餐飲衛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要進一步加大對餐飲衛生的監管力度,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對餐飲單位食品、餐具等進行經常性檢查、監測機制,保障食品消費安全。要加大對無證經營的整治,開展集中整治衛生不合格現象,規范其經營行為,保證食品清潔衛生。

4.6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和培訓教育

要采取多種宣傳形式,宣傳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廣大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識、維權意識,增強防范能力。要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業主和從業人員的培訓,進一步提高食品生產經營業主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增強企業法人的第一責任意識、法制意識、社會公德意識,把好食品安全“入口關”。

4.7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在制定、落實國家和行業標準、產業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在誠信建設、規范經營行為等方面形成自律機制,從而作為支撐食品流通安全的重要社會組織

致謝

本論文設計在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嚴格要求下業已完成,從課題選擇到具體的寫作過程,無不凝聚著老師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畢業論文寫作期間,老師為我提供了種種專業知識上的指導和一些富于創造性的建議,沒有這樣的幫助和關懷,我不會這么順利的完成畢業論文。在此向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篇(3)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4-0291-02

一、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經濟法規制的必要性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食品安全涉及人類最基本權利的保障。作為公共行政組織的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管,確保食品安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經濟法的理念表現為對具體人格的而非抽象主體進行的價值關懷,是對弱者權利的傾斜性配置,也就是經濟法對社會弱勢群體的生存利益直接給予保護。經濟法理念是從整體角度,協調經濟個體與總體、微觀和宏觀經濟的矛盾沖突,實現社會經濟生活的和諧,實現理想社會經濟生活的秩序、效率、公平和正義的目標。

二、中國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食品安全市場信息不對稱

職能部門監管人員作為消費者合法利益的代表,應行使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對不法食品生產者進行查處。但是在利益的誘惑下,也出現利用手中的職權,從而造成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引發食品安全風險。食品安全管理各部門雖然原則上按照流通環節實施分段管理,但面對日益復雜的食品供應體系,有些環節之間不是截然分開的,因而各部門之間的具體職責區分不清楚,會造成在一些方面部門職能交叉重復,在另一些方面可能出現“監管真空”,從而使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二)“有形的手”失靈

如果食品企業做的都是合法的生意,那么中國監管部門是否揭發都一樣。所以是一個零和博弈。如果我們的食品企業做了違法的事情,對消費者健康造成了危害,那么企業減少了成本而獲得了更高的收益,假若監管部門不進行揭發,可以獲得非法“紅包”,這樣就是一個正和博弈。如果我們的違法食品企業被揭發了,那么我們食品企業會遭到處罰,而我們揭發違法企業的監管人員也會遭到被處罰企業的暗害,因此如果違法食品企業被揭發了,企業和監管部門都會有損失,因此是一個負和博弈。

三、完善中國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

(一)加強“有形的手”的調控作用

1.適度加強政府干預

食品安全信息作為公共物品僅靠市場調節是不行的。必須有政府的干預。首先政府為食品安全信息生產者,具有公共管理職能。政府各部門之間應加強協調配合,科學合理地規范質量檢驗以及質量標準,建立資源共享的信息收集、整理、傳輸和利用機制,確保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傳遞,實現各部門間在風險評估、重大決策以及事故處理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其次,政府應當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干預,依法對食品安全信息失靈的食品行業進行監管。管理機構分布在不同的部門,通過明確的管理主體分工來避免機構間的扯皮問題,以科學的風險性評估為基礎、通過各部門之間協調一致的行動來防范“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最終確保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2.完善立法體系

立法體系的監管是中國食品安全監管的基礎,立法體系的監管對于中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起著提綱性的指導作用,必須完善中國的立法體系。第一,修訂《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法》。在出口食品安全方面,可考慮將有關源頭管理、基地備案、衛生注冊額、過程監管、產地檢驗、口岸放行等一系列制度與程序納入該法;在進口食品方面,應當對有關食品安全的疫情管理、質量安全評估、衛生注冊、口岸檢驗放行、追溯和召回等制度與程序有所涉及。同時制定嚴格全面的進出口食品安全標準,以及明確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機構與職責。第二,修訂《食品安全預防法》。在該法中,應當對食品安全檢測對象、方式、程序加以明確規定。同時應當將現行的食品安全風險檢測和評估制度納入該法,甚至可以考慮在該法中規定建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對有可能造成重大食品安全風險的故意行為加以處罰。第三,對部分缺乏操作性的條文加以解釋或修改。

(二)發揮“無形的手”調控功能

1.激發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

通過新聞媒體擴大正面宣傳,引導群眾樹立健康文明的消費理念,重點加強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消費維權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提高群眾辨別真偽、防范侵權和正確維權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自覺抵制假冒偽劣商品,自我保護合法權益的社會氛圍。政府應當開通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的渠道。政府應當加強輿論監督,保障公眾充分的參與平臺。公眾作為食品安全市場的參與者之一,積極對假冒、偽劣產品進行舉報,政府可通過舉報電話、舉報獎勵、監督熱線等平臺,及時受理并對受害者進行積極的救治,保障公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組織對食品的安全檢驗,實現政府與公眾的良性互動。

2.建立社會誠信體系

建立食品安全社會信用體系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更是誠信經濟。誠信是市場經濟的根本,缺乏誠信將使經濟徹底失去交易的基礎。所以,必須加快建立中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在制度規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監管體制、征信制度、評價制度、披露制度、服務制度、獎懲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體的實施上,對企業要以名稱、主要負責人姓名等建立信用免費查詢方式,對大量的、在中國食品行業占多數的個體私營等要以業主的姓名、身份證號碼等建立信用查詢方式。

3.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意識

政府以可持續發展理念對企業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對企業給予相應的獎勵或者懲罰措施,培養企業社會公共利益保護的意識。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必須把社會責任意識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使企業充分認識公共利益保護意識與企業發展目標的一致性。同時,政府應當加大對違法企業的處罰力度,對積極協助政府獲取食品安全信息的企業予以一定的獎勵與補貼。

參考文獻:

[1] 王紅衛.談中國食品安全法律與監管體系的營造和完善[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9).

[2] 王兆華,雷家肅.主要發達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4,(7).

[3] 劉進,胡曉平.對中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思考[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5,(16).

[4] 孫健.中國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5] 萬進福.中國食品安全執法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篇(4)

侵害消費者安全權事件與日俱增,據統計,我國每年食物中毒報告例數約為2-4萬人,專家估計這個數字尚不到實際發生數的I/10,也就是說我國每年食物中毒例數至少在20-40萬人。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件和數字警示我們: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不容忽視,維護食品安全迫在眉睫!創造一個安全的消費環境任重而道遠。

一、食品安全權的提出

安全權是最早的消費者權利,也是最基本的消費者權利。早在1962年3月1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向國會提出的消費者權利法案中,首次提出消費者享有消費安全的權利。1985年,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聯合國保護消費者準則》,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受危害”被列為首要條款。我國在1993年頒布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確規定了消費者享有安全權。2008年2月28日通過的《食品安全法》第1條規定: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筆者將《肖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的安全權與《食品安全法》中食品安全相聯系,提出一個設想:在《食品安全法》等各項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中規定一個基礎權力一食品安全權。食品安全權與消費者權利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食品安全權來源于消費者權利,但又超越消費者權利”。

二、食品安全權的性質和內容

食品安全權來源于消費者的安全權,是食品安全法律規范所規定的、人們在食品消費中所享有的權利,體現的是消費者的生存利益。

(一)食品安全權的性質

1.從權力的形態上看,食品安全權也被稱為道德權利。”道德權利是一種頗具個人化特征的權利種類,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對事物的道德認識,沒有一個法定的標準可以用來遵循,就不能用它來作為分析標準,如同我們不能用一種道德性權利來作為裁決標準,我們更不能把一種道德訴求提交法庭,法庭也不可能根據一種道德訴求來裁決案件。所以食品安全權應作為一項法律權利,即”規定或隱含在法律規范中,實現于法律關系中的,主體以相對自由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獲得利益的一種手段”。

2.從權利客體的角度看,食品安全權關注的是消費行為,而不是消費者。即這種權利的取得是基于消費者的特定行為,而不是消費者這一特殊主體的身份。”消費行為是在社會化大生產背景下產生和實施的與社會整體經濟運行相關聯的行為,是一種經濟法行為,因此,基于這種行為而生的食品安全權就自然取得了經濟法權利的屬性。

(二)食品安全權的內容

食品安全權來源于消費者的安全權,它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1.生命健康權。生命健康權是指公民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身體組織器官完整以及身體的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的健康所享有的權利,它有兩層含義:

(1)生命安全權。生命安全權是指消費者的生命不受危害的權利,生命是人之所以成為人并進而成為法律主體的根本,人的生命”沒有什么法律的替代品或代替物”。 (2)健康安全權。健康安全權是指消費者的健康狀況不受侵害的權利。健康是人體維持生命正常活動的基礎。

2.財產安全權。財產安全權是指消費者的財產不受損失的權利。這里的財產安全權既包括消費者在消費食品的過程中所涉及的安全,也包括因食用了有毒有害食品造成的財產損失。

三、食品安全權的正當行使

在“消費者主權”的時代,消費者在強調自己權利的同時,也應珍視他人的權利,在要求經營者誠信經營的同時,自己也應做到誠實、寬容,正當行使權利。

(一)了解消費者享有的法定權利,建立正當權利意識

首先,任何權利都是在一定范圍內行使的權利,因此需要正確解讀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了解消費者享有哪些法定權力,這是正當行使權利的前提。

其次,消費者要建立正當的權利意識。這需要立法機關在制定、修改法律法規的過程中,以及有關機關和工作人員在執法、司法和法制宣傳的工作中要強調消費者要建立正當權利意識。

(二)正當行使食品安全權

篇(5)

關鍵詞:食品安全問題;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F2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7-0196-02

1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食品加工技術的進步,食品安全問題也開始突出,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發展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影響[1]。產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要加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應對還需要有關人員及部門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應對。以下本文就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對策進行探析。

2食品安全問題現狀

從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來看:首先,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水平已經有所提高,政府和民眾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深,有關部門根據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制定了相應的食品安全標準,進一步加強了對餐桌食品安全問題的控制和管理。從數據來看,2002年我國食品質量合格率僅僅只有89%,但是截止前年,我國食品質量抽檢合格率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七,可以說明食品質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2]。此外,因為食品安全問題而出現的食物中毒現象已經有所好轉,食品中毒人數也出現了銳減,這也說明食品的安全性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次,食品安全問題依然存在,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脅。目前我國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食品安全事件依然存在,以及企業在食品安全保障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和安全意識問題不足。

3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3.1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認識程度不足

雖然近年來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消費過程中也會更加重視食品的安全問題,但是就具體來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知識依然缺乏,認識程度依然不足,導致消費者并不知道應該如何區分食品是否安全[3]。大部分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不會特意查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和生產食品的原材料,也不會重視食品的營養問題,而是受廣告促銷影響來進行食品的購買。這種現象很容易引發新的食品安全問題,影響消費者的飲食健康和安全。

3.2部分企業誠信缺失

從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源來看,食品生產相關企業在職業道德上以及誠信方面的缺失是重要原因。食品企業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為了獲取高額的經濟利潤,大量生產廉價食品,并在其中添加各種化學物質和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傷害極大,因此容易引發規模不一的食品中毒事件,引起社會的恐慌。

3.3政府的監管力度不足

企業的生產目的是獲取高額的經濟盈利,因此,要避免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必須要求政府能夠加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并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水平。但是從當前我國食品監管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在食品監管方面還存在較多的不足:首先,目前我國食品監管的體制還存在較多不足。尤其在制度上,過去存在多頭管理的缺陷[4]。多頭管理會導致食品管理的權限較為分散,導致各個部門無法看清自己的管理職責,最后出現各部門和人員管理職責不夠清晰、管理力度不足以及管理效率下降的問題。2015年以來,部分市縣組建了“多合一”的市場監管局,這雖然有利于整合行政執法力量,精簡機構,減少多頭管理的缺陷。但是卻弱化了食品安全監管職能,一是因為專業執法人員會分散到其他部門,二是由于政出多門,基層執法人員疲于應付,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其次,就目前我國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法制建設來看,我國目前設立的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仍然存在較多漏洞,因此給了不法企業和個人以可乘之機,嚴重影響了食品安全監管的效果。

3.4食品生產技術有待提高

從企業生產的角度來看,企業在誠信和道德方面的缺失是導致出現大量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但食品生產技術水平降低也是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產者的生產水平不高會直接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第一,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如果對工程控制和監管不夠嚴格,那么就會引發各種食品生產污染現象的出現,從而導致出現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如我們經常說的微生物性污染、化學性污染等,就是生產過程中因為技術水平的限制而出現的污染問題。食品生產過程中,企業會對食品進行原材料的收集、加工和運輸處理,生產時間過長會導致食品腐爛變質,繼而出現各種病菌和毒菌,從而引發人體的各種疾病。化學性污染也是如此,食品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化學物品殘留對人體會造成直接的傷害;第二,生產技術和設備的限制也會產生食品安全問題。受本企業的經濟能力影響,部分企業在生產技術和設備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而導致包裝技術不合理、冷藏措施不到位等,造成食品安全問題。

4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對策

4.1加強食品安全問題的宣傳和推廣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要加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應對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及社會組織加大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宣傳和推廣,重點在于指導消費者應該如何進行食品的篩選,以及曝光市場上的有害食品。只有這樣,消費者才能夠在食品消費過程中掌握方向和方法,避免受廣告商和促銷活動的影響,因小失大,形成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4.2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缺失和不足是導致出現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保證食品的安全性必須要從企業自身問題著手,強化企業領導者和工作人員的社會責任感,規范企業各個環節的生產行為,提高食品的生產和加工安全性。當然,在此過程中,企業也必須要重視食品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避免生產過程中因為技術操作不當以及設備落后等原因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影響食品的安全性和本企業的社會形象,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

4.3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法制建設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政府能夠加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法律監管,加大法律監管力度:首先,要求政府能夠完善技術性法規,即對食品安全技術檢測進行明確的法律規定,制定更加嚴格的食品質量檢測技術標準會讓市場準入機制,從市場源頭加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控制;其次,要求能夠健全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規。各個地區在食品監管方面會出現不同的情況,要求政府能夠根據各地的特殊實情制定相應的地方性法規,確保地方食品安全監管效果;最后,要求加強國際食品安全問題法律體系建設。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建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也需要特殊對待。

4.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要加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應對還要求政府能夠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進一步保證食品安全。首先要求建立“統一、權威、高效”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明確監管目標和監管職責,實現食品安全監管全覆蓋、無縫隙。要求政府能夠建立健全獎勵和懲處制度,使各部門和人員在自己的工作范圍內能夠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保證食品監管的效率;另一方面,要求能夠加強對市場準入機制和召回制度的重視,不僅要保證食品進入市場前的質量問題,還要求保證能夠順利回收出現問題的食品,禁止問題食品進一步在市場中流通,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篇(6)

1.1文章質量:文稿應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文字精練,數據準確,邏輯性強。

文字限制: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如遇特殊情況請與編輯部聯系,編輯部同意后方可。編輯部將對超額部分加倍收取版面費。

1.3介紹信:投稿請寄單位介紹信,介紹該文作者、單位,文章的真實性,是否屬于機密、一稿兩投,是否有各類基金資助。

1.4基金項目:如為基金資助項目,應附帶資助的合同文本封面(具有詳細信息)復印件或獲獎證書復印件。

1.5文章格式:投稿格式請參考本刊已發表的近期文章。點擊本刊網站左側菜單“過刊瀏覽”查看相應的文章。

2文稿中應注意的問題

2.1作者和單位的中英文名字、所在地、郵編分別列于中英文題目之下,單位的英文名稱應是系統內認可的、符合規范的。

2.2個人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以及集體作者,應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應有簡短的中英文自傳:姓名、性別、學位、職稱、主攻研究方向,放在文稿第一頁的左下方。副高以上職稱的作者應在郵寄給編輯部的論文紙版上親筆簽名。

2.3受資助的情況(資助單位、項目名稱、合同號)用中英文分別列于文稿左下方。

2.4所有稿件都應有中英文摘要。一般科技論文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作者應能使讀者通過閱讀摘要就能掌握該文的主要內容或數據。為便于國際讀者檢索并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英文摘要應比中文摘要更詳細。

2.5每篇文章應標注中英文關鍵詞各3~8個。

2.6縮略語、簡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清楚外,在首次出現處必須寫出全稱并注明以下所用的簡稱。如新術語尚無合適的中文術語譯名可使用原文或譯名后加括號注明原文。

2.7用于表示科學計量和具有統計意義的數字要使用阿拉伯數字。

2.8研究對象為人時,需注明試驗組、對照組受試者的來源、選擇標準及一般情況等。研究對象為試驗動物時需注明動物的名稱、種系、等級、數量、來源、性別、年齡、體重、飼養條件和健康狀況等。

2.9藥品、試劑使用化學名,并注明劑量、單位、純度、批號、生產單位和生產時間。

2.10儀器、設備應注明名稱、型號、規格、生產單位、精密度或誤差范圍。

2.11圖和表格與文字的內容不要重復,圖、表應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就能理解圖意、表意。圖題和表題均應中英文對照。

2.12所引的參考文獻應僅限于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未公開發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發表的著作如確有必要引用,可用圓括號插入正文或在當頁地腳加注釋說明。原文作者若不超過3人應將作者姓名依次列出,中間用“,”隔開,3位以上作者則列出前3位,逗號后加“等”。

3文后參考文獻

3.1文后參考文獻的定義

文后參考文獻,即指為撰寫或編輯論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關文獻信息資源。

3.2著錄文后參考文獻的目的與作用

1)可以反映作者的科學態度和論文具有真實、廣泛的科學依據,也反映出該論文的起點和深度。

2)能方便地把本論文作者的成果與前人的成果區別開來。

3)有利于節省篇幅。

4)能起索引作用。

5)有助于通過引文分析對期刊水平做出客觀評價。

6)有助于科技情報人員進行情報研究和文獻計量學研究。

3.3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原則

1)只著錄最必要、最新的文獻。

篇(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1002-01

1 引 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同時,食品的安全問題產生的負面現象也對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這就使得國家加強了食品安全的現狀研究,不斷加強控制體系和管理體系的完善。本篇論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從保護消費者的角度看,食品安全問題與每個人的健康和利益都息息相關。本篇論文的研究內容,能夠使消費者更加清晰的認識到面臨的食品安全風險,為減少損失、規避風險提供信息,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識。其次,從食品安全政策的角度看,隨著我國各種關于食品安全活動的開展,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政策也相繼出臺,從評估結果看,這對我國提高食品安全政策實施效率有很大幫助。最后,從學術角度看,根據我國關于食品安全的研究內容,主要有兩類,一是關于食品安全發生機理的研究,二是對國外的食品安全體系的研究和介紹。比較之下,我國關于食品安全問題的研究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加強食品安全學術研究,提高政策效率,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是一項艱巨而深遠的任務。

2 食品安全現狀

近年來,我國各種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也嚴重動搖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雖然我國各監管部門對食品安全不斷加大監管力度,但是從供貨到餐桌的整個流程中還是充滿了危機。我國的食品業在不斷地發展,食品消費在居民消費中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通過不斷的努力,食品衛生情況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食品的檢測合格率也在不斷提高。總之,我國的食品安全衛生情況在整體上已經上了一個新臺階,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得到了增強,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食品安全衛生情況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形勢十分嚴峻。

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發生,影響極其惡劣。一起起惡性案件給消費者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和困擾,蘇丹紅事件震驚全國,給食品生產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三聚氰胺奶粉時間、福壽螺事件等,不但給部分家庭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在社會上的惡劣影響也極其廣泛。

食品的生產流程缺乏監管力度,社會食品安全秩序混亂。雖然我國已經制定了相應的食品生產安全法,但監管力度仍然不夠,尤其是在小城市、鄉鎮和城鄉結合處,不計其數的黑作坊、個體工商戶和一些無照企業,鉆法律的空子,做著不見天日的制假售假勾當,導致市場上的食品安全系數降低,造成秩序混亂,影響了食品安全系統的穩定。

消費者擔憂目前的食品安全狀況。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使消費者對目前的食品安全狀況極為擔憂,國內居民大多數都會擔心自己周圍的食品安全。

3 食品安全存在問題

目前,雖然我國也在不斷加大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但是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有以下幾類:

3.1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 病原微生物現在已經成為引起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人體食物中毒,在中毒起數和發病人數方面,所占的比重都在50%以上,沙門氏菌在這類污染中污染最嚴重。雖然隨著人類技術的不斷進步,情況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但是這類污染所占的比重仍然最大。

3.2 環境污染物引起的食品污染 環境污染物,即是污染環境的周圍物質,主要有病原體、固體顆粒、有機毒物、重金屬和有害氣體等。尤其是城市廢棄物和工業三廢,使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質滲入地層,導致飲用水中的重金屬含量和含菌量都明顯增高,直接影響人民的生命健康。由于環境的污染,許多地區的經濟作物、糧食、畜產品、飼料作物和水產品等的質量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用途的化學農藥隨之誕生,而農民為了節省勞動力,提高作物產量等,爭相使用各種化學藥品,使農產品的質量大大降低。

3.3 農藥引起的食品污染 農藥引起的污染主要是在現代農業中表現出來,在農產品中大量農藥的殘留,從食品源頭就帶來了隱患。我國的種植業仍然處在發展的水平,每年的農藥使用量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尤其是一些毒性較強的農藥,仍然被不少種植業主使用。危害性較強的農藥主要有:敵敵畏、甲胺磷、敵百蟲、樂果等。經有關部門檢測,從水果系列到蔬菜系列,農藥檢出率和超標率都不低,直接影響人體健康。

3.4 食品添加劑引起的食品污染 食品添加劑并不是對人體一點害處都沒有的,尤其是一些食品生產商濫用添加劑,直接導致了食品的污染,如苯甲酸在腌菜過程中的過量使用,增白劑在面粉制造過程中的過量使用等。

3.5 過期食品和假冒偽劣產品在市場上泛濫 假冒偽劣產品和過期的食品在食品市場上的泛濫,同樣為食品安全埋下了隱患。一些非法生產企業,通過非法途徑進行食品生產,在手段上弄虛作假,生產出的假冒偽劣產品質量低下,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有些銷售商出售過期商品,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消費者的健康。在我國的某些落后地區,消費水平達不到平均水平,使食品容易產生滯留現象,這就導致了長時間的存庫造成食品過期變質,而銷售商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昧著良心出售過期食品,這都為消費者的健康問題埋下了隱患。

3.6 轉基因食品、新原料生產的食品存在安全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在生產食品的過程中,往往會添加新原料,或者通過轉基因的手段生產出新食品,其中存在著嚴重的安全性問題。目前,大量的轉基因食品已經走上了餐桌,雖然現在沒有發現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問題,但是轉基因技術畢竟還沒有發展到沒有瑕疵的地步,所以現在依然得到人類的關注。從研究現在看,轉基因食物可能在下面幾個方面存在威脅:可能對人體機理產生毒性,可能損毀人體的免疫系統,可能使人體產生過敏反應等。

4 食品安全控制體系

食品安全控制體系是維護食品安全的保障,除了受到法律的保護以外,還應加之教育、培訓等激勵手段。其主要目標是:①對食品生產源頭進行整治,降低引發疾病的風險,保護公眾的健康。②避免消費者遭受錯誤標識、不健康、不衛生的食品的侵害。③逐步增加消費者對我國食品安全的信心,促進食品事業的健康發展。

建立一個比較系統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必須了解目前食品安全的狀況,系統分析可能影響系統運行的因素,制定一個相應的國家戰略。主要有兩個步驟:①收集信息。收集信息要有一定的格式,系統整理收集的數據。并且收集的數據要有助于對消費者觀點、食源性危害、社會經濟學問題和貿易發展的研究,有助于明確各個相關行業的責任。②制定戰略。食品安全控制戰略能夠增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有助于國家對于安全控制體系的建立,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食品安全控制體系應用范圍極為廣泛,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①建立多部門聯合負責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也就是多部門體系。②建立單一部門專門負責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也就是單一部門體系。③在國家綜合治理的基礎上建立食品安全控制體系,也就是綜合體系。

食品安全控制體系的正常實施和運轉,也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這部門的開支一般由政府提供,當出現多個政府部門都負有相應責任的情況時,為了保持資金的延續性,就要建立合理的供資結構。

5 結 論

建立一個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對于維護人類的身心健康,保持食品市場的穩定,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8)

食品添加劑是食品生產中最活躍、最具創造力的因素,是食品工業的靈魂。食品添加劑課程立足于應用,讓學生掌握各類添加劑的性質及使用策略畢業論文,適當引入食品添加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教學體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食品科學技術和食品工業的飛速發展,許多新思維、新工藝、新技術、新手段不斷出現,人們對食品的安全、營養、功能更加關注,這些都對食品添加劑的發展,以及食品專業學生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我結合教學實踐,從以下三個方面對食品添加劑的課程教學做了研究與探索,提出了相關革新倡議。

1.教學內容的革新

隨著高新技術在食品生產上的應用,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和用量在不斷更新和增加。理論教學內容應有一定的穩定性,但 論文格式范文一成不變的,應隨時代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在此基礎上對食品添加劑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環節進行革新。

理論教學上,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不斷增加和完善理論教學內容。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發,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已經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由于多起濫用、超范圍、超劑量使用添加劑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些人談"添"色變,對食品添加劑沒有正確的認識。我在食品添加劑概述中增加了有關食品添加劑安全性方面的內容,補充了有關食品添加劑利弊的權衡不足,讓學生對添加劑的安全性有上一個正確認識;并及時補充和更新食品添加劑的有關新標準,使學生強化法制觀念,強化對標準的認識,強化職業道德,為日后從事食品行業打好基礎。

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我結合食品加工工藝對各種食品添加劑介紹,如果凍加工過程中增稠劑和香精香料的使用,火腿腸加工過程中亞硝酸鹽的使用,冰淇淋生產過程中增稠劑、乳化劑等的使用,等等,使枯燥的添加劑特性和作用的介紹形象起來,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添加劑的作用原理和正確的使用策略畢業論文。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開展對食品企業、食品市場進行調查研究。利用到食品企業實習的機會,向技術人員了解產品生產的工藝流程和技術要點,了解生產過程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情況,主要包括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使用量、適用范圍等。并針對調研結果組織討論,討論該添加劑的使用是否符合國家標準,作用是什么,為什么選擇該種食品添加劑,使學生能將理論與實際有機聯系起來。組織學生到當地的食品市場進行調查,通過查看標簽,了解食品添加劑在眾多食品中的應用,對添加劑的適用范圍和使用量有具體的了解。通過企業調查和市場調查,學生走出課堂,接觸到了實際,不僅增加了對本門課的感性認識及興趣,而且提高了淺析碩士論文不足分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

2.教學策略畢業論文的革新

在食品添加劑課程內容不斷調整的同時,相應的教學策略畢業論文和手段也要不斷改善,這樣才能滿足新世紀對高素質食品專業人才的需要,才能推動論文范文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在教學革新過程中,我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

首先,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講授內容豐富,形式形象生動、直觀易懂,對增強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教學中過程中播放電視、影像資料的短片,如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每周質量報告》,綜合頻道的《焦點訪談》等欄目中有眾多的與食品添加劑有關的精彩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食品添加劑的理解。加大對網絡資源的使用,要求學生對影視資料中提到的熱點不足進行網絡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加深對熱點不足的了解,進行課堂討論,學生學習熱情高,教學效果很好。上網查資料不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而且是學生培養綜合能力的一種手段。其次,由于食品添加劑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每一個內容都與應用息息相關。因此,采用案例教學可以強化基本知識的教學效果,也是推進學以致用、增進對食品添加劑直觀印象的一種手段,還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意識。案例教學法是以真實案例為引導的教學策略畢業論文,其核心是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即通過具體案例淺析碩士論文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與運用,豐富課堂內涵,激發教、學雙方的活力和效率。

3.考查形式的革新

成績考查是教學過程的 重要環節,運用得好,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達到教學要求。優化考核內容比例可加強對學生能力的考查。考查內容包括平時成績、食品調查、課程論文、期終考試等。

結合考勤和課堂表現考查平時成績。通過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和課后作業等考查學生的平時表現,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20%。

組織學生進行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使用的市場調查,并完成市場調查報告,增強學生對食品添加劑的認識,并鍛煉學生發現不足和解決不足的能力,為撰寫課程論準備,食品調查報告占總成績的10%。

在講授完食品添加劑理論后,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撰寫課程綜述文章。通過撰寫論文,學生不僅更加主動深入地學習和掌握了食品添加劑知識,還鍛煉了查閱、閱讀文獻和寫作的能力。課程論文的成績占總成績的30%。

本門課程在內容全部講完之后進行期終考試,考試不是論文格式范文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可以促使學生全面系統地進行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通過考試教師可以知道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借以改善教學策略畢業論文。期終考試的成績占總成績的40%。

總之,食品添加劑課程的教學革新與實踐,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提高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胡國華.食品添加劑應用基礎[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 郝利平,夏延斌.食品添加劑[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

篇(9)

食品安全法基本原則是食品安全法基礎理論中的核心,它是食品安全法的精神和靈魂,它體現著食品安全法的根本價值,反映著食品安全法的本質,并對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和貫徹執行起著普遍的指導作用。客觀、準確、科學地概括、分析、提煉我國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原則對于我國食品安全法理論和實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原則,使我們能夠正確認識《食品安全法》的本質,有利于建立科學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有利于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制內容,更好的指導食品安全活動,滿足國家在調節社會食品安全活動中所產生的對食品安全關系調整的需要。由于食品安全法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性質、范疇、任務和目標與其他法律不同,所以食品安全法具有獨特的基本原則。

一、分段監管原則

分段監管原則是指在堅持按照食品生產、加工、流動每一個環節由一個行政部門負責下,采取以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各盡其責為主導方針的多機構分段監管原則i。

分段監管原則首先形成與美國,1906年6月30日,美國通過了第一部《食品和藥品法》,之后的32年為了適應食品安全發展的需要,美國先后頒布了五部法案,進行了兩次大的修改,確立了詳細的檢驗標準和檢驗程序,使涉及食品和藥品安全的法律不斷得到完善,這些法律涵蓋了美國所有的食品領域,使各個食品環節在監管上做到了有法可依,至此分段監管原則在美國的食品安全法律中被充分體現出來。為了更好地完善這種分段監管原則,美國在1998年成立了“總統食品安全管理委員會”來協調全國的食品安全工作。這樣就形成了由一個委員會總協調,六個部門來進行分管,對各自領域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分段監管從分落實了分段監管的特。

2004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心》將《食品衛生法》的監管體制變為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充分體現了分段監管原則在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作用。到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頒布進一步明確規定了我國食品安全遵循分段監管原則,對應的實行分段監管體制。在這種分段監管的原則下我國形成了與之適應和配套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這種監管體制是國家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采取的組織形式和基本制度。2010年2月為了進一步完善我國現行的分段監管體制,國務院設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作為國務院食品安全工作的最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共有15個部門參加。至此我國正式形成了在中央層面由一個總體機構協調,具體監管由五個部門在各自領域分別管理的分管監管體制。因此,我國現行的監管體制就是在分段監管原則的指導下構建的,他直接體現了食品安全法分段監管原則的核心精神。

二、信息公開原則

信息公開原則,是指為了實現公眾的知情權、食品監管部門、食品生產經營者,除依法不得公開的信息外,與食品安全有關的任何信息應向公眾公布的準則。iv《食品安全法》始終堅持信息公開原則,食品安全信息如果不公布或公布不規范、不統一,會造成消費者不必要的恐慌。《食品安全法》規定,我國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公開制度,堅持信息公開原則。食品安全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布受到廣泛關注。食品安全信息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總體情況、標準、監測、監督檢查(含抽檢)、風險評估、風險警示、事故及其處理信息和其他食品安全相關信息。

首先,明確了信息公開的責任主體。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公布信息,應當做到準確、及時、客觀。根據食品安全信息的內容,及其重要程度、影響范圍的不同,公布信息的部門主要有:(1)衛生部負責公布國家食品安全總體情況、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以及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國務院確定的需要統一公布的信息。(2)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即現行體制下的省衛生廳、直轄市衛生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統一公布其影響限于特定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以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這些信息的特點是影響力限于特定區域。(3)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縣級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各自職責,按照規定的程序和形式公布本部門的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

其次,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報告、通報制度。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獲知《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需要統一公布的信息,應當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由上級主管部門立即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必要時,可以直接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相互通報獲知的食品安全信息。

三、預防性原則

預防性原則,它是一項行動原則,是指將來很有可能發生損害健康、或者以現有的科學證據尚不足以充分證明可能發生的損害或者以現有科學證據尚不足以充分證明因果關系的成立,為了預防損害的發生而在當前時段采取暫時性的措施。v食品安全預防原則意在將食品安全事后規制變為重點預防事故的發生,這是對食品安全監管理念的重要轉變。預防原則和風險分析原則是相對應的,它針對的是風險,而不是損害。風險是將來發生損害的可能性,一旦這種可能性成為現實,那就是實際損害。預防的目的并不是將風險降為零,因為從實際情況來講,即便根據預防原則采取措施,也不可能將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的根源在當前消除為零。

預防原則的概念最早始于20世紀80年代德國的Vorsorge法則。2002年《歐盟食品基本法》該法第7條第2款對預防原則的具體措施提出如下要求:“根據第1款所采取的措施應恰如其分,對貿易的限制作用不超出實現共同體所選擇的高水平健康保護所必須的、技術經濟上可行的,以及考慮事情的其他合法因素。應在適當時期根據鑒定作出的風險對生命及健康危害的性質及所需科技信息種類,澄清科技不確定性并開展更全面的風險分析。”vi美國采取的開放政策和歐盟的限制管理截然相反,其認為對風險預防原則的過度適用將阻礙技術的進步、妨礙貿易自由,因此必須給予一定的限制。

我國規定的預防性原則的內涵和外延要比歐美更加寬泛,預防性原則在我國《食品安全法》中體現在下具體內容:第一,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餐飲服務許可。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實行許可制度,申請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的條件、程序,按照國家有關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規定執行,食品添加劑應當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且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許使用的范圍。第二,食品安全標準制度。制定并且實施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是真正實現食品安全源頭治理、防患于未然的前提條件。食品安全標準為強制執行的標準,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強制性標準。食品安全標準分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應成為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依據。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企業生產的食品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應當制定企業標準。第三,食品安全強制檢驗制度。未經檢驗或經檢驗不合格的食品不準出廠銷售。對于不具備自檢條件的生產企業強令實行委托檢驗。第四,食品安全標簽制度。食品標簽是粘貼在產品外包裝上的標識。食品標簽提供了食品的內在質量信息、營養信息、時效信息及食用指導信息等,是消費者選擇食品的重要依據。食品標簽應當清楚、明顯,容易辨識,食品與標簽應當一致。

四、風險分析原則

風險分析(riskanalysis)原則是指的是對食品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進而根據風險程度來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以控制或者降低風險并且在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的全過程中保證風險相關各方保持良好的風險交流狀態。viii這一原則是對食品安全進行科學管理的體現也是制定食品安全管措施和食品安全標準的重要依據已成為國際公認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風險分析是對人體接觸食源性危害而產生的已知或潛在的對健康不良影響的科學評估是一種系統地組織科學技術信息及其不確定性信息來回答關于健康風險的具體問題的評估方法。

1997年4月30日歐盟委員會鐵于歐盟食品法的一般原則委員會綠皮書肋歐盟食品法確定了6個基本目標“確保法規主要以科學證據和風險評估為基礎”是其中之一。2000年2月12日《歐盟關于食品安全自皮書》,該自皮書在第二章食品安全原則中認為風險分析必須成為食品安全政策的基礎歐盟必須把它的食品政策建立在三項風險分析的運用之上:風險評估(科學建議和信息分析)、風險管理(管理與控制)和風險交流同時認為如果合適的話預防原則將應用于風險管理的決議中。

篇(10)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食品安全與公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關,這決定了食品安全問題成為衡量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故呈現高發態勢,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整個社會最為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進一步推動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完善對充分發揮刑法的保障作用,全面、嚴厲打擊食品安全犯罪,對推動我國刑法的完善和發展,實現社會的穩定有重要意義。

一、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的必要性

當前,學界并未形成統一、明確的食品安全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將食品安全問題界定為“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我國《食品安全法》將其界定為:“食品無毒害,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豍”。學界對這一問題同樣存在不同認識,有學者將其界定為“按照食品原來用途進行制作和食用時,不會產生是消費者受到傷害的一種擔保”。根據這些不同的界定,我們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的生產、銷售應嚴格按照國家強制標準要求進行,不得存在可能損害或者危害人體健康安全的有毒、有害物質或者導致消費者生命安全受到侵害、危及消費者本身及其后代的隱患。食品安全犯罪并不是一個具體、獨立的罪名,而是學界提出的關于新興經濟犯罪的類型,是對刑法中涉及食品安全相關犯罪形態的統稱,主要包括刑法中規定的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等。刑法修正案八對食品安全監管瀆職犯罪規制力度進一步強化。豏從當前我國社會現實發展角度分析,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首先,從理論角度分析,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是我國形勢政策的要求,與我國憲法確定的以人為本的理念相契合。食品安全問題關乎群眾基本生存權,這為推動我國刑法食品安全規制提供了法律前提和支撐。而我國刑法遵循寬嚴相濟形勢政策,刑法是對抗犯罪,保障公民法益的有效規范和手段,對涉及千家萬戶健康和發展的食品安全問題更應給予嚴厲的處罰。

其次,從食品安全問題現狀角度分析,當前我國面臨的食品安全問題十分嚴峻:從三聚氰胺事件到皮革奶,從硫磺饅頭、地溝油到甲醇白酒、毒豇豆、毒韭菜,暴露出來的食品安全犯罪涉及到各個食品生產環節和領域,而食品生產環節的非法添加和惡意添加,瘦肉精、防腐劑的濫用等問題已經使國人脆弱的神經不堪重負,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一個沉重的社會話題。

總的說來,食品安全犯罪已嚴重影響著我國公民生命權、健康權,成為影響社會安定、和諧的不穩定因素這一,侵害者我國市場經濟的機理和經濟發展。進一步推動刑法規制已刻不容緩。

二、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現狀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我國刑法關注的領域,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法律體系,但這從當前食品安全犯罪和刑法規制司法實踐角度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仍舊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探索

1997年刑法第143條和第144條與食品安全犯罪直接相關,這是我國構建刑法食品安全犯罪規制的基石。豐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將《刑法》第143條食品衛生修訂為食品安全,將第144條衛生標準改為安全標準,刪除了拘役刑和罰金刑的上限,并進一步增加食品監管瀆職罪,將食品安全監管瀆職犯罪單獨予以規定,這些措施無疑都提升了刑法規制食品安全犯罪的強度。然而,在此次修訂中增加了適用條件,將“有其他嚴重情節”作為加重處罰的適用性條件,這顯然降低了刑法規制食品安全犯罪偵查、調查局鄭的難度,即便犯罪行為未對消費者造成嚴重損害,從非法獲利的金額、銷售額度等角度同樣可以確定存在嚴重情節的要件,從而實現對該類行為的規制和處罰。

(二)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探索上分析,盡管刑法修正案八推動了我國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的進步,但在罪名設置、刑事責任設定、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范圍等角度仍舊存在一定問題,不利于我國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目的的實現。

首先,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范圍較為狹窄。從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的范圍分析,我國食品安全犯罪所涉及的罪名主要是指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相關犯罪,但對食品加工、運輸、包裝、存貯等中間環節均未涉及。當然,除此之外食品安全相關犯罪還涉及非法經營罪、虛假廣告罪、以危險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濫用職權罪等,但這也并未涉及除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等食品安全犯罪的其他類型。盡管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食品安全犯罪的類型進一步拓展至加工、運輸、包裝和存儲環節,進一步細化了這一法律規定,其可操作性和針對性提升,但與食品經營相關的“采集”、“摻入”等實踐中較為嚴重的問題并未涉及,仍需進一步細化。同時,還缺乏對過失造成食品安全犯罪、食品進出口造成食品安全犯罪問題的規定。

其次,刑法設置合理性不足。盡管刑法修正案八采取了無限額罰金制,沒有規定最低和最高罰金額,這與比例制罰金刑相比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刑法修正案八的無限額罰金制的設置會導致司法實踐中刑罰權威和威懾力的弱化,而且規定的原則性較強,缺乏相應的細化,導致司法實踐中受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影響較大,從而導致罰金刑的不方便操作。這不僅給司法實踐帶來一定的難題,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要求。除此之外,當前我國刑法規制過程中,還存在資格刑缺失的不足。從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刑法規制的實踐角度分析,推動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資格刑設置能夠更加有利于強化對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規制。在食品安全犯罪問題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我國刑法僅設置了剝奪政治權利和驅逐出境兩種資格刑,較為單一,而且后者還僅適用于外國人犯罪,顯然這種資格刑設置無法發揮資格刑對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的制度價值。并且,當前刑法關于資格刑的設置并未對從事特定職業活動的資格進行限制,無法有效遏制行為人犯罪后再次進行食品安全犯罪的可能。

當然,除此之外,我國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還存在與行政法規和行政處罰銜接不緊密等問題,這都不利于實現對食品安全犯罪的有效、全面打擊。

三、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對策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對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規制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強化,開啟了我國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的大門,邁出了較為關鍵的一步。針對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犯罪的嚴峻形勢,針對我國當前立法存在的問題,應進一步推動我國刑事立法的完善,從而推動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規制。

(一)關于食品安全犯罪層面的整合和完善

食品安全犯罪層面的整合和完善應從拓展我國食品安全犯罪范圍的角度進行,主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應進一步推動我國食品安全犯罪立法和司法解釋的出臺和完善,將食品經營行為中涉及的具體行為進行明確,特別是針對較為原始的生產方式中所涉及的采集、以及持有等涉及食品安全的各個環節進行明確,從而彌補當前我國當前立法的不足。盡管這并不屬于經營行為的范疇,而將其納入規制范疇能夠有效實現對生產、經營行為的源頭控制,適當拓寬食品安全犯罪的外延,進而實現刑法對提升食品安全犯罪的打擊力度。

其次,對摻入行為進行規制的覆蓋。由于食品生產摻入等行為涉及食品安全,盡管我國《食品安全法》對添加劑等問題進行了界定,但對于添加劑、轉基因、摻入等問題并未在刑法中得到合理體現,這導致司法實踐中只能按照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或者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量刑。但這在司法實踐中極易造成同類型犯罪行為的不同判決結果。所以,應該在刑法規制中增加相關獨立罪名,以強化對該類型食品安全犯罪的規制。

最后,從立法角度進一步拓寬食品安全犯罪規制范圍,將過失造成的食品安全犯罪、因進出口食品引起的食品安全犯罪納入刑法規制范疇。具體而言,可將因進出口食品引起的食品安全犯罪納入刑法分則走私罪中進行規制,通過立法解釋進行擴容;但在量刑上應考慮食品安全的危害性特點,要比一般走私犯罪從中處罰。將過失造成的食品安全犯罪納入刑法規制范疇,參照過失犯的量刑方式和標準,在食品安全犯罪量刑幅度內從輕設置處罰。

(二)關于刑事責任設置的完善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犯罪刑事責任設置主要是財產刑和資格刑的設置,而這一設置存在一定的問題,應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

上一篇: 消防培訓演練總結 下一篇: 校團委會議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焦 | 亚洲精品视品在线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四色综合免费 | 日本一本之道之视频在线不卡 | 中文字幕无线码永久免费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