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方程式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7 14:56: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九年級化學方程式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九年級化學方程式總結

篇(1)

九年級化學教材中,標題以外的黑體字一般都屬于概念性的范疇,每個概念都有它的外延和內涵,對于這類問題,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它的真正含義,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閱讀教材。

1、概念提出之前的敘述部分,著重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來認識新問題,通過聯想、討論、小組合作、推理來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與討論結果。例如“高價化合物”這一概念時,就應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閱讀和思考:(1)氫原子和氯原子核外最外層有幾個電子?在什么情況下才能形成穩定結構?(2)氫原子和氯原子獲得電子的難易程度相差大還是小?(3)氫原子和氯原子以什么方式形成分子?又如學習“化合反應”這一概念時,就應該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它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2)反應前后物質分別是什么?(3)反應前后有幾種物質?

2、對于化學基本概念方面的文字閱讀。著重在于引導學生對字、詞、概念之間的區別于概念用語幾個方面的閱讀。(1)化學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應當引導學生仔細地閱讀,弄清其含義,讓學生明白概念的嚴密性和準確性,不得隨意改動,斷章取義,只能深入地理解它,明確其中的化學含義。(2)概念之間的區別,對于一些極其混淆的問題,可以通過閱讀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學、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再加以判斷。例如“單質、化合物”可以通過其元素的組成形式加上同學們相互討論來確切地認識它,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純凈物與混合物,是通過他的組成的分子來認識理解的,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的分子構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的分子構成的,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類比,可以使學生產生聯想、提高對比、歸納與總結能力,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嚴密性的認識。(3)化學概念用語和書寫格式都有嚴格的要求,通過學生自己閱讀、理解,加深對概念的認識,以便運用于實際練習和生活實踐。

二、數據方面的閱讀

化學教材中的數據都是經過科學家的實驗總結積累而得出的,數據的引用時為了說明某個概念,因此,要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從數據中分析引導得出概念,并在閱讀時,指導學生學會比較的方法,在指導其方法上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看數據的大小。如九年級化學教材的各種物質的密度、熔點、沸點、凝固點、百分含量、分子量大小等,通過比較來加深對概念的認識,明確數據中所含有的各種問題。

2、看數據之間的聯系,若有聯系,就要分析為什么有這樣的聯系。例如: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先寫出化學方程式,然后寫出與題相關的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質量,再利用已知量列出比例求出未知量。從橫的關系看,是參加反應的各種物質之間簡單的質量比;從縱的關系看,是某物質相對分質量與其質量的關系比,這樣,根據縱橫關系可以推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相互關系,列出比例,求出比值,顯然,將數據的來龍去脈弄清楚后,有關計算就一清二楚了。

三、圖形方面的閱讀

九年級化學教材的圖形是多種多樣的,有理論圖、探究實驗圖、坐標曲線圖、小實驗圖等,其閱讀方法各不相同。

1、關于理論圖。在引導學生閱讀時,著重提出與概念密切相關的內容,閱讀時的注意點應隨教材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如“分子、原子”一節,教材為了說明原子的特點,畫出了氧化汞受熱分解得到氧原子和汞原子的示意圖,通過這個示意圖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每個氧化汞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一個汞原子構成的,氧化汞受熱分解,每個氧化汞分子分解得到一個氧原子和一個汞原子來說明分子原子的不同。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得到“原子是化學反應中的最小粒子”的結論。

2、關于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圖。要引導學生閱讀以下幾個內容:(1)實驗內容;(2)實驗所需的儀器和藥品;(3)實驗裝置圖的原理;(4)實驗要求和條件;(5)推斷實驗時的正確現象。3、對于曲線圖的閱讀,這方面多屬于一些綜合知識的應用,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廣度,簡單地說,就是要學會坐標的應用,在每一條曲線中橫坐標和縱坐標所代表化學含義,同時,還要了解圖上的點、線、面的化學意義,比如溶解度曲線。

篇(2)

如何將學困生進行合理的轉化,這是讓各位教師都比較頭疼的事情,作為班級的一部分,如何將他們融入班集體,這是老師們一直討論的話題,具體在化學教學如何的轉化學困生,我認為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只要提高他們的興趣,對學習化學保持很好的興趣,轉化效果良好。

一、上好緒言課,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

對于初三學生來講,化學是一門新學科,不管是何種學生,都對化學充滿了期待和好奇,變化莫測的化學實驗現象將會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上好第一堂課顯得尤為重要。 把第一堂課上的生動、有趣。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增。上課前,我手持一杯澄清石灰水,故意告知學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氣,不一會兒,杯中的水變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學生歡欣不已,繼而表示驚訝,教師提出問題:“是真的牛奶嗎?誰敢把它喝下去”,學生好奇心大增。緊接我又拿一瓶“藍墨水”,滴幾滴“清水”變成紅墨水的“魔術”,將紫色的小紙花變成小紅花。同學們一個個睜大了好奇的雙眼,學生的情緒推到。這時,我才講到,如果想知道這其中的奧妙,我們就要學習化學知識。至此,學生初步認為化學很“好玩兒”,進而在老師的指導下,總結出化學的研究對象。學生一聽化學課以實驗為基礎,以后自己可以親自動手做實驗,更加興奮不已。由此不難看出,一堂緒言課對于學生產生興趣和樹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幫助學困生突破、分化化學知識的難點,進一步強化學困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九年級的化學教學任務重,教學難度大,學困生學習起來困難重重,隨著學習進度的加大,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越發降低,這也導致了學習效率低下。對此,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針對九年級學生學習化學的實際情況,歸納了以下的分化點及措施。

(一)微觀粒子的學習。在九年級化學教材中,微觀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和陰陽離子。這三類微粒的學習,是學生的第一分化點。這里面包括了它們的概念理解、性質運用以及三類微粒的區分。面臨這類微觀教學時,我經常采用一些比較形象的方法,從多種角度形象化,比如在學習分子之間有間隙時,本人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將等體積的石子和沙子混合,觀察現象。學生很快就觀察到,混合時有些沙子進入到石子的空隙里去了,所以混合總體積少于混合前兩積之和。 由此讓學生展開聯想“將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后總體積一定等于200ml嗎?”,讓學生思考, 進而得出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隙,學生很容易從宏觀的現象過渡到微觀的原理上,這個難點就解決了。降低學習的難度,讓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二)化學用語的學習。化學用語掌握的好與差直接決定以后的化學學習效果,可以說,沒有學好化學用語,那么后期的化學學習將寸步難行。所以有經驗的教師在這塊教學上都會下大力氣,狠抓教學效果,否則學困生積極性受到挫傷,興趣大減。 針對這個問題,我在教學時經常采用的是分化知識點,逐個攻破。

(三)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這在初三化學中也一直是一個重點加難點的地方。由于學困生在其他學科上對計算題已經產生了一些畏懼心理,所以在學習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時,他們在心理上就已經有了放棄的想法,這對我們的教學很不利。為此,我在這塊教學上,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采用了最常見的方法――由簡入難。先通過一些簡單的化學方程式計算提高學上的興趣,讓學生熟悉化學方程式計算,然后再逐步深入講解一些較難的化學方程式計算,這樣學生容易接受同時 教師還要善于總結和歸納,找出有代表性的試題給學生講解和練習,并且不要隨便改變自己的教學思維模式,不然學生就容易混淆思維方式,在解題時就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分析試題。例如在講解“實驗室有一含有硫酸鈉的碳酸鈉樣品,現取該樣品26.5克放入燒杯中,此時總質量為202.9克,現在向燒杯中加入320.5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當燒杯中沒有氣泡冒出時,再次稱量,總質量為514.6克。請計算該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二氧化碳的溶解忽略不計)。”一題時,我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特點,帶入的質量必須是純凈物的質量,而題中給出的物質質量都是混合物的,因此就要利用質量守恒定律來找出化學方程式中二氧化碳的質量。從而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再結合問題入手,算出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我采用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有利于學困生保持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篇(3)

二、在教學中教學方法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通常被稱作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采用是為完成定量教學任務、實現一定教學目標服務的,因此,需要利用一些技能與手段來完成教學方法的歸納、總結,采取具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原則來設計出一套對教師、學生教學互動有良好效果的教學方法,這就是教學進展過程的一大因素。好方法不僅可以讓教師輕視轉化自身頭腦里的知識結構給學生,讓他們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套認知結構,引導學生把所學轉化為一種能力,對方法、能力加以培養,是學生能獲得終身學習與發展的有利條件。

三、我國九年級化學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1.師資力量配備不足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開始在教學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據目前看來,我國中學中還普遍存在著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這種現象在農村尤為嚴重,很多學校的化學教師帶兩三個班級,導致了化學教師工作量大,這肯定會對上課的質量造成影響。

2.缺少合理、科學的教學評價

我國目前的評價體系還是沒有發生改變,教師主要是通過課后作業和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而沒有將學習態度、實驗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加入評價范圍,這對于現代九年級化學教育而言,是最大的誤區。

3.缺乏實驗材料和專業管理員

化學課程中的實驗動手能力是整個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每一星期都會為學生準備一定數量的實驗課,但是,由于某些儀器、藥品缺乏的緣故,有很多實驗無法在實驗室中完成。另外,很多學校由于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沒有對藥品和儀器實施管理和養護,導致藥品污染和變質的情況時有發生。[2]

四、化學教學優化方法

1.遵循教學規律,設計教學方法

廢除填鴨式教學方法,設計與選擇新的化學教學方法,要在教學規律指導下進行,要從新課程特點出發,依據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自然科學方法論和現代教學的理論原則,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設計和選擇教法,按照科學過程的辯證法去能動地組織教學與學習活動。一種比較好的化學教學方法應做到以下幾點:

1.1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和“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只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把學生僅僅視作教學活動的客體,忽視他們的主體作用,搞滿堂灌的教學固然不好,但認為讓學生自己看書、實驗、討論和練習,教師沒有多少事情可做,負擔減輕了,也是一種誤解。同樣,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這兩者是辨證的統一。

1.2有利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學習方法,就會終身受益。而學生的學法是在老師的影響下,潛移默化,通過自己實踐逐漸形成的,教學要具有正確的思維方法,通過精心設計的恰當的教法,在具體教學內容中體現出正確的思維過程,同時根據化學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1.3要體現化學學科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實驗在此學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化學實驗不僅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形成概念和理論,而且它在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以及對學生進行學法訓練等方面都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在設計化學教學方法時,不能背離這一特點。

1.4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負擔。規定的教學任務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只能在提高課堂效率上動腦筋,不能在延長時間上打主意。那種把閱讀、實驗和練習推到課外的做法,實際上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教師要有辛苦自己一人,受益全班學生的高度負責精神,精心設計,反復推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內完成應當完成的教學任務。

2.分散難點,合理安排,減輕學生壓力

九年級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化學用語是學好化學的前提條件,其中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是眾多化學用語的基礎。學生只有初步掌握元素符號才能學習化學式;掌握了化學式的正確書寫才能掌握化學方程式;掌握了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才能進行化學方程式的有關計算。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及計算主要集中在第四單元和第五單元。其數量多,且枯燥乏味,是教學的難點。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注重將難點分散,合理安排,將有利于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學習方法是使學習獲得成功的必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注重引領學生總結同類問題的分析思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例如:對概念理解要從多角度進行分析;研究某種物質時,要從其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危害及制備方法等方面進行研究;要從物質的性質研究物質的用途和危害;讓學生了解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又反過來反映物質的性質等原理;探究問題要按照“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分析得出結論”的思路進行。

4.抓好階段復習,提高學習效率

篇(4)

分類是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轉化充分體現物質性質,是元素化合物的核心問題。化學方程式是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直觀具體的反映,是中學化學中重要的化學用語之一。學生能準確地寫出化學方程式,可以客觀地反映對化學反應原理的理解,對實驗現象的認識,以及對物質性質的掌握程度,進而提高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對化學方程式被動接受的較多,有的甚至把化學方程式當做“公式”死記硬背。使原本充滿奧秘和樂趣的化學學科變得索然無味,給學生學習化學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事倍功半,更談不上學習能力的培養。面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總結,將中學常見的化學反應分為四種基本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和有機反應三大類,幫助學生理清每類反應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從而實現化學方程式的快速準確書寫。

一、四種基本反應類型方程式的書寫

任何一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都要弄清兩個問題,一是弄清反應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即“質”的問題;二是配平方程式,即“量”問題。大多數高中學生寫不起化學方程式,主要是沒有弄清“質”的問題,而配平方程式一般問題不大。因此,本文所講的化學方程式書寫側重于理清物質之間的分類轉化規律,而不涉及方程式的配平。

四種基本反應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四種基本反應主要涵蓋了九年級化學絕大多數反應,主要是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

圖中的每一個箭頭代表一類轉化規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運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金屬能否與酸和鹽發生置換反應(前置換后);學會用酸堿鹽的溶解性表和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注意置換反應是等化合價置換和復分解反應是等化合價交換價即可寫出化學方程式。例如寫出稀鹽酸與鋅的反應化學方程式。根據上圖轉化關系和置換反應的規律可知,鋅屬于金屬單質,鹽酸屬于非氧化性酸,二者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根據鹽和置換反應的概念很容易得出鹽的陽離子是鋅離子,陰離子是氯離子,生成的鹽為ZnCl,學生就不難寫出其化學方程式:Zn+2HCl=ZnCl+H。復分解反應方程式書寫也可仿此分析,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方程式書寫比較簡單,在此不再贅述。

二、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氧化還原反應相對四種基本反應來說難度相對要大,生成物多,這是很多學生在寫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時感到困難的原因之一。但無論是何種氧化還原反應,都符合以下轉化關系。

從上述轉化關系可以看出:任何一個氧化還原反應都是氧化劑與還原劑反應生成還原產物和氧化產物。所以書寫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時,首先要弄清氧化劑與還原劑、還原產物和氧化產物,其次用化合價升降法配平這兩對物質,然后結合反應介質和質量守恒定律確定其他物質。如果把氧化還原反應比做一棟房子,那么氧化劑與還原劑、還原產物和氧化產物就是支撐這棟房子的四根柱子,只要四根柱子立穩了,其他問題就好辦了。當學生有了以上的定性認識,在書寫過程中再結合氧化還原反應的守恒規律、價態規律、強弱規律、歸中規律,以及重要的氧化劑、還原劑的轉化規律,就可以寫出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另外,有些時候還要注意反應介質、條件對產物的影響,對于相同的反應物,當反應條件和反應所處的酸堿性不同時,其產物也會發生相應變化。例如寫出用KMnO與濃HCl反應制取氯氣的化學方程式。KMnO是常見的氧化劑,在酸性條件下還原產物為Mn,濃HCl是常見的還原劑,氧化產物為Cl,根據電中性原理和質量守恒定律,溶液中陰離子為Cl,Mn和K只能與Cl結合生成KCl和MnCl,氫與氧結合生成水。至此,根據化合價升降法即可寫出其方程式為:2KMnO+16HCl=2KCl+2MnCl+5Cl+8HO。

三、有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中學常見的有機物之間的反應主要是官能團之間的轉化,規律性更強,但要注意有機反應除主反應外還常伴有副反應,因此書寫有機反應時生成物與反應物之間要用“”而一般不用“=”連接。但是典型的可逆反應用“?葑”連接,燃燒反應也可用“=”連接。因此,書寫有機化學方程式時應注意從結構出發,結合反應條件來判斷有機物能發生什么樣的反應。有機反應常見類型有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加成反應、消去反應、取代反應、酯化反應和聚合反應等,弄清這些反應進行的條件和反應發生的部位,有助于我們快速而準確地寫出有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以下是高中重要有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

除此之外,由于有機物普遍存在同分異構體,有機物分子式無法體現分子結構。又因為多數有機物結構式復雜書寫繁瑣,所以有機反應方程式中有機物一般不寫分子式而采用結構簡式。結構簡式既簡練又突出官能團,在化學方程式中能簡潔準確地體現出反應原理。在書寫有機物結構簡式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碳只能形成四個共價鍵,不能少寫或多寫。二是一些基團的連接方式要既正確又合乎習慣,不產生歧義。例醛基-CHO,不能寫成CHO-也不能寫成-COH。例如試寫出丙烯酸跟下列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氫氧化鈉溶液 ②溴水 ③乙醇

由丙烯酸的結構特點不難看出;丙烯酸分子中既含有碳碳雙鍵又含有羧基,因此它既具有烯烴的性質(加成反應、氧化反應、聚合反應),又具有羧酸的性質(酸的通性和酯化反應)。所以反應的方程式應分別是:

①CH=CH-COOH+NaOHCH=CH-COONa+HO(中和反應)

②CH=CH-COOH+BrCHBr-CHBr-COOH(加成反應)

③CH=CH-COOH+CH-CH-OH CH=CH-COOCH

CH+HO(酯化反應)

綜上所述,中學化學所涉及的化學方程式雖然比較多,但類別不多,且每一類都有規律可循。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勤于思考,多加總結,就能讓教學變得輕松又快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林楚先等.初中課本化學全一冊教學掛圖二(8).上海教育出版.

篇(5)

青少年學生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初中階段又是人生的一個“黃金時間”。這個時期每一個學生都懵懂的觀察著世界,也是其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候,思維活躍、行動敏感和對未知的世界的好奇是這個時期孩子的特點,如果有正確的方法教育引導一定能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反之稍不留神就會激發孩子的叛逆的性格,讓學校家長束手無策,在從事18年的化學教育過程中,我就如何提高孩子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從現實生活化學現象入手培養孩子興趣

孩子升入九年級最好不要直接讓孩子死記硬背相關的元素、定義等,升學的壓力已經是孩子們的心理很脆弱不要讓化學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必須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感覺到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要根據不同環境里的孩子介紹一下我的幾點體會:

1.城市的孩子以汽車尾氣、煙囪排放廢氣危害為切入點

從汽車尾氣、煙囪排放廢氣產生的污染說起,講解石油形成到開采再經提煉成汽油,然后通過汽車發動機燃燒并把廢氣排放掉的過程。這個看似很普通的過程卻包含了很多化學內容,可以擴展的講給同學們,提醒孩子現在的霧霾天氣也包含了很多化學內容。是孩子們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激勵孩子努力學習利用化學知識造福人類。

2.農村的孩子以煤氣中毒、木材生火做飯為切入點

煤氣中毒年年發生,有的學生親歷了搶救人的現場印象十分深刻,此時是解釋生活與化學關系的很好機會,提醒孩子如果能學好化學就能搶救人的重大意義,這些都是激發孩子好奇心的實例,為此哪個孩子會不努力去學習呢?再比如木材生火做飯再普通不過的現象恰是介紹燃燒的很好機會等等。還有很多生活現象與化學有關,多讓孩子發言說一說自己身邊的化學現象就能提高孩子的認知興趣。

二、做好課堂每一個實驗激發孩子的動手能力

人的記憶力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傳給大腦而形成記憶,所以教孩子要通過多種途徑傳遞給這個現象的信息,實際動手操作實驗不僅能激發孩子的興趣還能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1.通過觀察了解實驗的每一個細節

一是觀察器材安裝的要求。如制取氧氣時試管口一定要向下,這時要提醒孩子為什么?并說明原因,鐵絲在氧氣里燃燒瓶中要事先加入少量的水,要提醒孩子為什么要加水?并解釋。二是觀察實驗反應現象。如二氧化碳氣體吹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石灰水變渾濁的現象,一定要注意變渾濁;再如帶火星的木條在氧氣里復燃,木條從帶火星到火苗燃燒現象,要讓孩子知道氧氣支持燃燒。

2.通過聲音了解一個實驗

如混有一定量的空氣或氧氣的氫氣遇到明火時會發出尖銳的爆鳴聲;說明不純凈的氫氣會發生爆炸,解釋這是氫氣和其它可燃氣體的一個共同特點。

3.通過觸覺感知一個實驗

實驗有多種現象有燃燒的劇烈反應,也有看不見的慢慢反應,有吸熱的又放熱的,空調就是壓縮氟利昂然后通過減壓氣化吸收熱量的一個過程。課本里有一個檢查制氧裝置氣密性的實驗也是通過觸覺來實現,通過微小手溫加熱試管空氣在水槽中產生氣泡,如果不產生氣泡就是氣密性不嚴。

4.通過嗅覺體會一個實驗

有的化學反應還有一種特殊的氣味如某些化學反應以及蛋白質分解產生惡臭的硫化氫氣體有臭雞蛋氣味;以及硫在氧氣里燃燒產生刺激性氣體二氧化硫等等,這些反應都是獨有的性質記住了這些氣味就記住了這些反應這些知識。

5.多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在動手的過程中講解操作規范

有條件的學校每人一組實驗設備單獨操作,沒條件學校輪流操作單獨實驗,再沒條件的學校鼓勵孩子在生活中利用可利用的設備自己操作。十幾年前發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孩子特別對化學感興趣而又沒實驗條件,在后來與他交流過程中他給我講了他在家做木材干餾的實驗,用一個口服液的玻璃瓶代替試管,用泥巴代替瓶塞,用一根廢的細銅管代替玻璃導管,用蠟燭代替酒精燈,實驗搗鼓了老半天雖然最終沒有像課本那樣木材形成木炭,但這個過程讓孩子記住了什么叫干餾,木材干餾成碳、煤炭干餾成焦炭。這個故事提醒我們一定讓孩子多動手增強記憶。另外在給孩子講實驗的同時注意提醒實驗的操作規范,如酒精燈點燃與滅火、平視液凹面刻度、過濾濾紙放置、瓶塞倒放、傾倒液體時試劑瓶標簽向著手心等等一些基本操作規范,相信這些在試驗中一提醒孩子會牢牢記住。

三、初中化學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

經過一段時間使孩子們對化學產生了興趣,下一步提醒孩子一定根據學習進度記牢以下三方面知識:

1.元素周期表要記牢。元素周期表是學好化學的基礎,鼓勵孩子全部會背元素周期表,最低要求記住元素周期表前20個元素。記憶分三層:一是會讀每個元素發音,因為元素多生僻字一定教會孩子正確讀音。二是會寫每個元素的符號,根據每個孩子興趣大小要求記20個元素或更多,20個以后不強求。三是讓孩子了解最好能記住前20個元素的相對分子質量。通過多讀多記和實驗過程中提醒達到記憶目的。

2.記住常用幾種化學式式的書寫。化學式的正確書寫化學是成績得分最關鍵的環節,正確書寫化學式要注意幾點:一是記住各種元素的元素符號。二是熟練記憶各種元素的常用化合價,掌握特殊反應的特殊化合價,了解原子團及相應的化合價。三是掌握元素與元素之間化合價存在的條件,如鐵在氧氣中燃燒是四氧化三鐵,赤鐵礦是三氧化二鐵和氧化鐵的混合物。

3.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是化學計算題的關鍵也是得分重點,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要把握幾個原則,一是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物質的消失必定有新物質的生成,如果只有反應物質消失無新物質生成肯定出錯了,如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就肯定錯了,硫燃燒消失了生成物卻成了水一定是錯了,只有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才正確因為燃燒前有硫有氧,燃燒后還要有硫有氧。二是注意原子是化學反應中的最小微粒,化學反應就是原子的再組合,原子不會因化學反應再分割,變小也不會增加或減少,化學方程式等號兩邊同種元素的個數必須相等,做到這些基本上能正確書寫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

四、重要的知識點要耐心講并給孩子時間記

初中化學名詞解釋定義的知識點需要孩子掌握,我把它歸納總結為三類:

1.生活中常見自然現象的定義。如爆炸、燃燒、燃燒的條件、密度等,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讓說卻又不能規范說出來,通過九年級化學給出了一個規范的定義。

2.規范一些化學現象而給出一些定義。如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化合物、純凈物、單質等等,這些都是為以后規范化學用語打基礎。

3.化學反應微觀世界及規律的規范定義。如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核外電子層數、核外電子排布規律、核外電子排布與物質的性質等,這些能發孩子興趣的定義找到一個孩子能接受切入點教給孩子們。我的體會就是提醒孩子發揮想象力,在簡單記憶一些定義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及排布規律的定義后,然后把它想象成成一個微觀太陽系:原子就是太陽系原子核是太陽、核外電子就是金星、地球、木星、土星等只是按微觀規律排布,質子、中子是“太陽系”內部的事以后再考慮。通過想象把微觀擴大這樣不但記憶了知識點又豐富了想象空間,把未知的世界留到以后去研究。

五、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化學計算題是孩子們比較頭疼的知識點,但又是分數占比例較大的題,學好化學計算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準確列出題意所描述的化學方程式。根據不同的題意列出相應正確化學方程式,方程式兩邊各個元素原子或原子團相等平衡,各個化學式書寫正確;其實初中就是實驗室制氧氣、理論煅燒石灰石兩種類型計算題,引導孩子舉一反三遇到其它題也會列方程式。

2.掌握化學式相對分子質量的方法。每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要求讓記住,在做計算題時會給出相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學生要學會利用這些已知條件計算出相應的相對分子質量;但如果學生如果在平時能多掌握一些相對原子量在此時計算就能提高計算速度。

3.讀懂題意要知道讓你計算什么內容。根據題意的已知條件,明白讓你計算什么物質?是反應前還是反應后,然后快速計算要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量,并在相應的方程式下面標注,對于待求物質用未知數“x”表示。

篇(6)

文章編號:1005C6629(2015)7C0048C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1 “復分解反應進行條件”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內容

“復分解反應進行條件”概括了酸、堿、鹽以及氧化物相互反應發生的規律,在了解這些物質的基本化學性質的前提下,掌握它們之間發生反應的規律,不但有利于化學反應知識條理化,促進理解,減輕記憶負擔,能使初中階段學習的許多化學反應“有所歸屬”,而且可以大體上預測酸、堿、鹽以及氧化物相互之間能夠發生哪些反應,增加有關的探究活動中假設的理性,也是進一步學習高中化學的重要基礎,因而歷來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內容。

也許有人會質疑:既然它很重要,為什么課程標準沒有作明確規定,課本上沒有專門章節?確實,新課程標準沒有相應的專門條目,但是一些條目是有所涉及的。例如,在內容標準的“四、物質的化學變化”中規定了“初步認識常見的……復分解反應,能用于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知道利用化學變化可以獲得新物質”等內容。各種版本的教科書雖然有點“遮遮掩掩”,多數還是或明或暗地寫進了有關內容。例如,科學版九年級化學(下冊)(江琳才主編,錢揚義副主編)就明確寫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難溶物)、氣體、水等;否則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1];湘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沈怡文,陳德余主編,呂琳副主編)也明確寫出“復分解反應必須在一定的條件下才可能發生,如有沉淀析出,或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等”[2];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胡美玲主編,何少華、王晶副主編)要求學生“分析、歸納上述幾個酸、堿、鹽之間的復分解反應,它們的生成物有什么特點?”,隨后明確寫出“酸、堿、鹽之間并不是都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只有當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氣體或有水生成時,復分解反應才可以發生”[3];上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中學化學國家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則在第7章“整理與歸納”中要求學生“從物質分類的角度列表說明……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關系,并分別列舉幾種利用各類物質相互轉化關系的應用實例”[4];上教版化學九年級第二學期(試驗本)(姚子鵬主編,陳基福,洪東府副主編)在單元6的“小結與思考”中要求學生“舉例分析復分解反應需要一定條件才能發生”[5]……

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作為專門課題或者重點復習內容,并且至少占用1課時,因為他們知道:疏忽了這個內容是很難讓學生真正了解復分解反應,很難通過最后的“關口”的。

總之,“復分解反應進行條件”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內容,要充分重視并且努力搞好它的教學。

2 “復分解反應進行條件”的學習困難探究

“復分解反應進行條件”雖然很重要,卻常常成為學習的難點。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曾有人總結它跟化學用語、化學計算一起,是初中化學的“三大分化點”之一。

學習“復分解反應進行條件”的難點在哪里?一些學生說:我不知道哪些(化合物之間)能反應、哪些不能反應;一些學生說:我不知道它們反應生成什么;還有學生說:我不知道它們為什么要交換成分、怎樣交換成分、交換哪些成分……

筆者分別讓一些學困生和學優生完成下列內容的測試題:

①關于復分解反應進行條件的測試題;

②寫出由酸、堿生成對應氧化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③分別確定一些氧化物能不能跟酸或堿反應;

④分別寫出由酸、堿生成對應鹽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⑤分別寫出氧化物、酸、堿、鹽的化學性質;

⑥用具體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例分別說明氧化物、酸、堿、鹽的化學性質。

由圖可見,關于復分解反應進行條件(題①)的測試得分跟另5項內容(題②~⑥)的測試得分都有較明顯的相關性(散點基本上圍繞一條斜線分布)。

為什么“復分解反應進行條件”會成為學習難點?根據測查結果,主要有下列可能的原因:

(1)對各類物質的化學性質和衍變規律掌握得不好,這是最基本的原因;

(2)對具體的化學反應接觸得較少,而掌握規律是需要以足夠事實為基礎的;

(3)有一些學生不能熟練和正確地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4)“交換成分”是有很強的二元論色彩的。所謂二元論是大約二百年前由戴維、柏爾采留斯等人提出的,后來被更合理、更先進的電化學說、電離理論等取代[6],初中學生不具備這些認識,這里發生了認知跳躍,當然是很難理解的。理解和正確地把握“交換成分”很可能是許多初中學生理解和掌握“復分解反應進行條件”的關鍵所在。

實踐表明,學生不掌握好酸和堿跟對應的氧化物、對應的鹽在組成(元素)和性質方面的聯系,不掌握好各類物質的化學性質,沒有掌握“交換成分”,以及掌握、熟悉的有關反應太少,不能順利地寫出化學方程式等等,都難以掌握好復分解反應的進行條件。

3 合理設計學習進程,體現知識發展規律

世界是復雜的,而人們總是力圖對復雜的世界作出簡單的概括,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也總是在復雜-簡單-復雜……的矛盾運動中逐步深化,在化學認知中這種現象是很典型和多樣的,對“復分解反應進行條件”的認識正是如此。

在我國,曾經把復分解反應Double Decomposition譯為“雙分解反應”,意為“兩種化合物各自分解互換其分子中之一部分,另生成兩種化合物”。實際上,這類反應比分解反應更為復雜,所以后來改稱為“復分解反應”,“復雜”之意不言而喻。

對于復分解反應,在總結了生成沉淀、氣體或者水是其發生的條件后,會發現一些例外情況。例如,向(NH4)2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會聞到NH3的特殊臭味,表明發生了化學反應,這是一個復分解反應,可是并沒有沉淀、氣體和水生成;把CO2通入CaCl2溶液時,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反應生成碳酸,按“理”說,H2CO3會與CaCl2交換成分,生成CaCO3沉淀,可是事實并非如此,而且類似的例子不少,例如H2S跟NaCl溶液也不能交換成分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HCl而使溶液酸性變強;若總結出“不能由弱酸制備強酸”、“不能由弱堿制備強堿”規律,H2S通入CuSO4溶液卻可以產生黑色沉淀CuS和硫酸H2SO4,Ca(OH)2卻可以與Na2CO3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NaOH,與上述規律矛盾!對規律之外的特殊情況,學生會感到困惑,加大他們學習“復分解反應進行條件”的困難。而且,這些困惑和困難還會影響他們的后續學習。

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循序漸進,合理設計學習進程,體現知識發展規律十分重要。“復分解反應進行條件”的合理學習進程應該是引導學生:

(1)形成熟練和正確地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技能;

(2)弄清常見的酸、堿跟對應氧化物的衍變關系及化學反應方程式;

(3)掌握酸性氧化物與堿性氧化物概念,掌握它們的化學性質,能夠熟練寫出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4)掌握酸、堿跟對應鹽的衍變關系及化學反應方程式;

(5)掌握酸、堿、鹽的化學性質,能夠熟練寫出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6)強化大多數酸根、氫氧根都是“原子團”,能夠“像一個原子一樣”參加反應而不拆開等認識,熟悉常見酸、堿、鹽在“交換成分”時是怎樣拆分的;

(7)在初步掌握好復分解反應進行條件的基礎上達到順利地寫出“正常”的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水平。

上述諸點應該是初中階段的基本要求,必須努力達到。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在初中化學的范圍和后期內向他們初步介紹一些例外情況和補充規律(例如“不能由弱酸制備強酸”、“不能由弱堿制備強堿”等),使他們初步建立“規律常有例外,深入研究例外常可以推動認識發展”的觀念。討論例外情況時可以大致就生成沉淀、氣體和水3種情況分別展開,有序地進行,為后續學習作一些初步準備,注意避免提前進入高中內容學習。

參考文獻:

[1]江琳才主編,錢揚義副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232.

[2]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編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44~45.

[3]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4.

篇(7)

初中化學是化學學科的基礎學科,是為進入高中學習化學打基礎的,然而,初中化學課程到九年級才開設,九年級的學生課業負擔非常大,要同時學習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九門功課,化學課堂里包含了很多深奧復雜的科學知識,短短的時間里,只有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才能讓學生打好化學基礎。本文探究了初中化學教學的現狀,針對如何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策略,為初中化學教學提供一點指導。

一、初中化學教學的現狀分析

初中教育是中學基礎教育,學生在初中階段會接觸到所有學科,初中在七年級增開英語,八年級增開物理,政治,歷史,九年級增開生物,化學,地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課業負擔越來越重,尤其是九年級的學生,每天需要面對滿滿的課程表,節假日也都用來補習充電,心理上需要承受中考的壓力,這種情況下,面對化學這樣一門新開的學科,學生已經是身心疲憊。有的學生最開始接觸化學的時候,看到有那么多有趣的實驗,那么多有意思的化學方程式,會對化學產生興趣,每天卯足了勁兒跟著老師背誦元素周期表,連早自習都大聲念著“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可是,學到后面時,每天需要背誦很多化學方程式,背誦每一種化學物質的化學性質,還要花時間去背誦那一知半解的化合價,越學越難,學生的學習興趣慢慢淡薄,慢慢的,開始放棄了化學。

當然,不排除有的學生對化學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好,這些學生在考試時能拿高分,但是,往往這些學生只會做題,并沒有真正掌握課本里的化學知識,只是機械化地把書本上的知識對應填寫到試卷上了。還有的學生對化學實驗很感興趣,但他們對實驗背后的化學原理根本就沒有很大的興趣,化學實驗課只是走馬觀花,沒有真正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原理。

二、提高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當前初中化學教學存在著很多問題,初中化學學習時間只有一年,學生課業負擔重,因此,只有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化學教學現存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化學水平,促進化學教學的發展。

(一)讓“鴨子”主動“覓食”

以往的化學教學,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一般都采用“填鴨式”的教學,各種化學方程式,化學性質,化合價老師在課堂上唾沫橫飛放電影似的講解一次,然后劃出考試重點,讓學生背誦記憶。這樣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對化學產生畏懼感,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探索性,因此初中化學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需引導學生,讓“鴨子”主動去“覓食”,學生主動對化學現象去探索,去尋找答案,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就能大大提高了。

(二)化枯燥為生動

化學里有很多知識點需要記憶,有些知識點難理解,也很難記憶。比如各種實驗現象,不同粒子的化合價等,老師可以將這些化學知識編成口訣,幫助學生記憶,比如化合價,如果單獨一個一個的背誦,不僅不方便記憶,還容易混淆,編成口訣,“鈉鉀銀氫一價陽,氟氯溴碘一價陰,二價氧硫碳氮鎂,鐵錫鈣鍶鋇汞鋅,三價鐵銻硼鋁鉻,四價碳硅一二銅,氮磷三五硫四六,錳二四六七單質零”,這樣記憶起來就輕松方便得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增加不少。

(三)提取化學教學的精華

教師在備課時,要找準每一個課時的突破點,準確定位重難點,在化學教學中,選取最有效的方法,直擊課程核心,圍繞課程核心展開化學教學。習題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一個有效途徑,教師在選擇習題的時候,也要精挑細選,讓學生完成有針對性的練習,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習題的選擇也要因人而異,不讓基礎差的學生灰心,不讓基礎好的學生盲目樂觀。精教精練,提取化學教學的精華,方能帶出一幫化學精兵,提升化學教學水平,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課堂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下良好的化學基礎,為以后的學習鋪設道路。

三、總結

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打好了基礎,才能建起一座穩固的高樓。同樣,只有學好了初中化學,才能為高中化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初中化學學習受到各方面客觀因素的影響,因此初中化學教學要采取有力措施,針對初中化學教學現狀,改善化學教學,提高化學教學有效性,為初中化學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高迎華.也談初中化學的有效教學 [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09)

篇(8)

1、復習常見的元素符號;復習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2、根據化合價能書寫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3、會表示課本提及的化學方程式。

第二周預習:九年級第一單元第一節生活中的酸和堿

1、酸堿指示劑在不同的酸堿環境中的顏色變化。

2、酸和堿的定義,溶液呈酸性和堿性的原因。

3、ph與溶液酸堿性強弱的關系,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度。

第三周預習:九年級第一單元第二節中和反應

1、中和反應的定義和實質及鹽的定義。

2、酸與堿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

3、中和反應的實際應用。

第四周預習:九年級第一單元第三節酸和堿的性質

1、酸堿的腐蝕性(濃鹽酸、濃硫酸的性質,濃硫酸的稀釋操作,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性質)

2、常見酸和堿的化學性質。

3、復分解反應的定義,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第五周預習:九年級第二單元第一節海水中的化學

1、海水中的化學物質,海水制鎂。

2、"可燃冰"和"錳結核"。

3、海水淡化技術。

第六周預習:九年級第二單元第二節海水"曬鹽"

1、海水"曬鹽"過程--蒸發結晶。

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區分和轉化。

3、固體的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線,降溫結晶。

4、粗鹽提純的各步操作。

第七周預習:九年級第二單元第三節海水"制堿"

1、氨堿法制純堿的簡單原理與主要流程。

2、純堿的性質及用途。

3、鹽的水溶性規律。

第八周總結假期學習情況

整理假期學習內容,落實記憶基礎知識,整理好預習筆記。

要求:1、按計劃完成復習預習任務,并整理好復習、預習筆記(每周筆記不少于200字),開學檢查。

2、預習時注意閱讀課本,并完成"在線測試""挑戰自我"涉及的習題,開學檢測重點。

篇(9)

隨著中學化學教育改革在貴州省畢節地區的不斷深入,畢節地區的中考化學試題的新變化也對畢節地區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年來,畢節地區的中考化學試卷在命題上,體現了正確導向、重視基礎、強調能力、全面考查、科學規范的指導思想;突出了化學學科的應用性,體現了重視素質教育、能力培養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新特點。新課標對科學探究能力有了更高要求,畢節地區的中考卷以“學生終身學習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所必須的化學基礎知識”作為了考試基點,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重點考查對學生今后繼續學習和發展有利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避免了死記硬背,擯棄了化學試卷的繁、難、偏、舊和追求形式化的狀態,體現了新課程改革下的化學試題的多元化。以最基礎和最本質的知識為主線,將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考核融入其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各自發揮的空間達到充分表現自我的目的。

在貴州省畢節地區2011年―2013年的中考化學試卷中,一般由4部分組成:①選擇題:一般是8小題×3分=24分;②填空題:一般是寫化學方程式的2分一空,其余1分一空,一般是12分――14分;③實驗題:寫化學方程式的2分一空,其余1分一空,一般是14分――17分;④計算題:1個或2個小題,總共8分。

在2011年―2013年的中考化學試卷中,最突出的有三個新亮點:①在中考題里嵌入與本地區有關的知識;②更加注重學科知識與生活、社會的聯系,凸顯了新課程理念;③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試題更加傾向于探究題和開放題,引導了教學方式的變革。

一、嵌入與本地區有關的知識

所謂的嵌入與本地區有關的知識,是指在題中明顯提及學生所熟悉的畢節地區的地理、人文、特產、風貌等知識,在此,我對于近幾年畢節地區中考題里嵌入與本地區有關的知識。

如:(2011年題)9.畢節地區織金洞(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稱為“溶洞之王”等。洞內溶巖的堆積物最高達70米,這些堆積物的主要成份是 ;其形成過程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2012年題)1.今年四月,全省旅發大會在潤天湖地,花海鶴鄉的畢節試驗區隆重召開,在開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A.氣球升空 B.歌舞表演 C.焰火表演 D.放飛白鴿

以上的2個題中明顯出現了畢節人所熟知的本地區的地理、人文、特產等知識:“被譽為‘世界天然大花園’的畢節?百里杜鵑、我區威寧盛產優質馬鈴薯、畢節地區織金洞(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稱為‘溶洞之王’”這些字樣,讓學生在看到中考化學卷的同時也看到了畢節地區的優異資源,滋生了濃烈的地區自豪感,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進而學會熱愛祖國,促使學生產生為了好家鄉和強大祖國而學習的精神,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二、探究題

所謂的探究題,是指以自然科學問題為背景,從化學內容的本身,或從現實生活中選擇與化學有關的、有價值的問題,給出一系列的信息、實驗研究數據、表格和圖像等,要求學生以類似的科學研究方法來分析問題,獲取所需信息,以達到問題認識的深化和最終解決,學生可以通過自己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推理,或者是進行試驗操作、收集數據、統計數據,從而得出結論,探究題的主要特點是實踐性、研究性、綜合性、開放性和主動性。通常的考題特點是要求學生結合題目給出的信息,運用自己的化學能力分析一段九年級化學課本中沒有的內容,并得出答案。還可以有學科的滲透,比如說化學題中滲透物理知識,化學題中滲透語文知識。

探究式學習使學習者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解決實際問題,不但能夠激發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者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培養創造性學習能力,更牢固的掌握花絮基礎知識。

如:(2011年題)12.現在有三種白色物質,它們分別是碳酸鉀、硝酸銨、氯化鋇.實驗小組對它們進行鑒定,將它們三種分別取少量溶于水,再各分成三份按以下三步進行:

(1)加入氫氧化鈉后有氨氣味的是 ;(寫化學式)

(2)加入鹽酸后有氣體產生的是 ;(寫化學式)

(3)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寫化學式) 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013年題)20.實驗室有三瓶沒有標簽的無色溶液,分別是硝酸銨、碳酸鉀和稀鹽酸,現在只給NaOH和鹽酸兩種試劑。為了鑒別,曉軍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請填寫相應內容:

將三種溶液分別取少量置于三只試管,分別加入NaOH溶液,有刺激性氣體放出的一定是 ,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將其余兩種溶液分別取少量置于試管,分別加入稀鹽酸,有氣體放出的一定是 ,另一種則是 。

從數據上來看,畢節地區的中考題體現科學探究精神的題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而這些題從內容上來看,一般選取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內容,但是有新意,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理可明,從多角度、多層次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即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又難易適度,能夠引起老師對課堂教學以課后輔導方式的反思。

九年級的化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重視對社會、生活、生產、科技等相關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培養學生對社會時事中的化學問題的關注,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學的重要性。教師要培養學生研究認真的科學態度,切忌“紙上談兵”的教學方法。老師還要認真鉆研化學課程標準,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過程。

篇(10)

二、教學目標

①理解酸、堿、鹽的組成特點,歸納酸、堿的化學性質。

②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掌握酸、堿的化學性質,并能熟練書寫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③通過實驗探究,提高實驗操作技能,知道物質鑒別的涵義及一般方法,學會實驗步驟、現象、結論的表述。

④通過實驗探究,學習控制條件進行對比實驗的方法,并在復習中學會“從個別到一般”、“一般到個別”,促進有序學習思維的形成。

⑤通過動手實驗,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歸納酸堿的化學性質和理解酸堿性的微觀實質,促進分類觀和微粒觀的形成,樹立組成、結構決定性質的思想。

三、教學過程

[引入]

請用Na、Ca、Fe、H、O、C、Cl、S八種元素的一種或幾種,按下列要求的物質類別分別寫出兩個化學式:

單質:________;氧化物:________;

酸:________;堿:________;鹽:________。

學生討論、交流,板演寫出相應的化學式,互相評價,互相補充。

設計意圖:讓學生歸納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的組成特點,熟練書寫化學式,培養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能力,增強合作學習的意識。

[實驗探究]

同學們的實驗桌上有兩瓶忘記貼標簽的無色溶液,已知它們分別是石灰水和稀鹽酸,請利用其不同的性質,用七種不同的方法加以鑒別。要求選用的試劑不能屬于同一種物質類別,并要寫出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指單質、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酸、堿、鹽)

[友情提醒]

①先設計方案,再進行實驗

②滴管不能混用,也不能倒放或伸入試管內

③液體取1-2mL,粉末狀藥品用藥匙的柄取少量

④注意實驗現象、結論的記錄和表述

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同時記錄實驗現象、結論,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方法1:選用試劑:酚酞試液

現象、結論: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是石灰水,不使酚酞試液變色的是稀鹽酸

方法2:選用試劑:紫色石蕊試液

現象、結論:(略,下同)

方法3:選用試劑:pH試紙

方法4:選用試劑:鋅粒

Zn+2HCl?ZnCl2+H2

方法5:選用試劑:氧化鐵粉末

Fe2O3+6HCl?2FeCl3+3H2O

方法6:選用試劑: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方法7:選用試劑:氫氧化鈉溶液

NaCl+HCl?NaCl+H2O

設計意圖:通過實際情景產生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在尋找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通過實驗探究,發展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培養實驗觀,提高實驗探究能力,體會物質鑒別的原理、方法,強化酸、堿的化學性質,熟練書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引導歸納]

①什么是鑒別?物質鑒別的切入點和關鍵分別是什么?鑒別的一般操作步驟是什么?

②請根據稀鹽酸、石灰水鑒別的相關反應信息,分別歸納酸的化學性質和堿的化學性質。

學生討論、回答:

鑒別就是把物質區別開來。物質性質的不同點是鑒別的切入點。現象是鑒別的關鍵。鑒別的一般操作步驟是:

取樣加試劑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學生討論、交流,分別歸納出酸、堿的化學性質: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不使無色酚酞變色

②酸+活潑金屬鹽+氫氣

……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促進學生形成“個別到一般”的有序學習思維,同時自然融入分類觀。

[引導練習]

①氫溴酸(HBr)是一種酸,請寫出它分別與鐵、氧化鐵、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寫出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討論,寫出化學方程式,并互相交流、互相評價

2HBr+Fe?FeBr2+H2

6HBr+Fe2O3?2FeBr3+3H2O

HBr+NaOH?NaBr+H2O

2KOH+SO2?K2SO3+H2O

設計意圖:促進學生形成“一般到個別”的有序學習思維,培養類比思維能力,自然融入分類觀,同時鞏固酸、堿的化學性質。

[實驗探究]

鹽酸中含有大量的H+、Cl-、H2O,請設計實驗探究鹽酸中是哪種粒子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

[引導]

對比實驗的一般過程:

猜想(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尋找變量)設計實驗(對比一個變量,控制其他變量)進行實驗分析現象得出結論

學生討論、回答并實驗:

①紫色石蕊試液本身就含有H2O,若H2O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那紫色石蕊試液早就是紅色的啦。

②可往NaCl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若試液不變紅,則可確定Cl-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③也可往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若試液也變紅,則由鹽酸和稀硫酸的組成就可確定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溶液中存在的大量H+。

④進行實驗后得出結論:是酸溶液中的大量H+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

設計意圖:提高應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究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離子觀。

[引導升華]

不同的酸為何會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不同的堿為何也會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學生討論、回答:

因為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相同的H+;不同的堿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相同的OH-。

設計意圖:理解酸性、堿性的微觀實質,形成離子觀,同時融入組成、結構決定性質的思想。

[引導反思、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請與同學們一起交流分享。

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互相交流,進一步鞏固酸、堿的化學性質,感悟復習過程中隱含的思想、方法和觀念。

上一篇: 銀行女職工工作思路 下一篇: 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婷婷色综合2020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 | 日本强奷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26u | 日本又黄又湿又高潮不卡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