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4:56: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課題結題匯報材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當前,高校教育科研課題來源有四類,一是國家級和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二是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廳的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三是各高等教育學會的教育科研項目,四是學校立項的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規劃課題以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重視基礎研究,推動理論創新,加強應用研究,增強教育研究為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開發研究,加強研究成果的轉化[ 4 ]。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著眼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特別注重加強實踐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研究。各高等教育學會的教育科研項目,主要是憑借學會優勢,建立短周期的課題平臺,以本區(領)域的教育改革重點為主。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立足學校,以學校急需研究和重點解決的問題為主要研究內容。提高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的質量,與研究機構對高等教育科研的組織和管理緊密相關。高等教育科研的組織和管理主要包括方向管理,機構與隊伍管理,選題與成果管理,信息與情報管理,學會管理,刊物管理,中外高教研究的比較、鑒別與借鑒等[5 ]。我國目前的教育科研管理機構主要包括教育部高教司,各省教育廳高教處,全國及各省的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各高等教育學會,各高校的科研處、教務處或高教所。以湖南農業大學的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為例,湖南農業大學的各級各類教育科研課題管理歸學校教務處統一負責。除各高教學會立項的課題教務處不參與管理外,對于其它類別的課題主要有兩種管理方式:在規劃課題和省教育廳的教改課題的管理上,教務處主要是上級課題管理部門的協作者,負責文件的上傳下達,報送課題相關材料;在校級教改課題管理上,作為管理者,負責課題指南擬定、下文、組織評審、立項、開題、中期檢查、結題鑒定等全流程的管理。不論是作為協作者還是管理者,高校在整個教育科研課題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一)課題成果轉化管理亟待加強
隨著高校教學質量工程的實施,各有關部門加強了對高校教育教學研究的投入,各級各類教育科研課題的立項數量有了很大的增長。為加強對這些課題的管理,許多高校都出臺了專門的文件。但這些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尤其是課題成果轉化管理這一環節還存在很多問題。湖南農業大學早在 2000 年就制定了《湖南農業大學教學研究項目管理辦法》,并于 2006 年再次修訂,對各類教育研究項目的申報、評審、管理,結題與鑒定,經費管理辦法等作了進一步完善。這對于加強學校課題管理的規范性有著重要且有效的指導意義。但是,所修訂的《湖南農業大學教學研究項目管理辦法》中包含附則在內的 7 章共 30 條的管理條例里,沒有專門涉及課題成果應用與轉化的管理辦法。這就導致課題結題就基本上意味著研究的結束,后續研究和成果的推廣及應用較少,很多研究成果只是些文字材料,未真正轉化成現實的教育力。雖然教育科研項目在轉化成教育生產力上有較長的時滯性,且對教育政策環境也有一定的要求,但為研究成果尋求更多的轉化機會應該是課題主持人重點考慮的問題,為課題創造更好的轉化環境也是課題管理者應盡的義務。
(二)課題管理單位工作熱情不高
當前,各高校十分重視科研工作,將其視為學校聲譽和發展的中心工作之一。高校不僅成立專門的科學研究管理部門,而且制定了較為完善的科學研究管理制度。可以說,絕大多數高校對科學研究工作是積極主動的,但是對教育科研則另當別論。高校一般沒有將教育科研歸屬于科研管理部門管理,而是歸屬教務管理部門管理。教務管理部門的中心工作是教學管理,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常常被邊緣化。目前《湖南農業大學教學研究項目管理辦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學校教育科研項目管理工作由分管教學的副校長與學院分管教學的院長負責領導,教務處負責日常管理;省級規劃課題由省規劃辦管理,教務處協助;國家級課題由教育部或國家級相關單位管理,主要由課題主持人與所立項課題的管理單位直接聯系,教務處基本上只保存最后的材料;在省教育廳立項的課題管理上,開題與結題由教育廳統一組織,教務處只負責轉發文件,報送材料。因此,在國家級和省級教育科研課題管理上,教務處扮演的只是一個中間人的角色,成了發文單位、材料保管單位和組織評審單位。在校級教改課題管理上,教務處作為主要的管理單位,對于課題研究過程的檢查力度不夠,除一次中期檢查外,很少與分管教學和科研的副院長交流各院教改課題的進展情況以及各院對于教改課題的支持情況等。課題管理上的不主動導致做課題成了課題主持人一個人的事,使課題質量受到影響,于教學改革,于教師自身發展,于學科教學團隊的建設,于學校發展都不利。
(三)課題結題質量不易衡量
教育科研課題成果的表現形式特殊,最常見的形式是論文、著作,也有心得、建議、評論等,或是成果在教育制度、條例中體現。而且教育科學研究對象比較復雜,其研究成果未必能獲得揭示事物規律的結論,即使有結論,又因教育本身的遲效性,其社會效果的顯現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結題質量不易衡量。目前,教育科研課題的結題材料包括文字材料、音像材料、PPT課件和師生做課題期間的紀實材料(如學生所發表的論文,實地考察的紀實照片與記錄)等,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文字材料中以課題主持人及參與者發表的論文為主,也有著作或論文集,還有少量調查報告形式的材料。各種結題材料裝訂成附件,厚厚的一本,但體現課題研究過程的材料很少,反映課題推廣效果的材料很少,尤其是反映學生對課題中所涉及的教學改革的反饋的材料很少。因此,一般來說,課題只要能通過中期檢查,結題前能發表一定數量論文,就基本上能過關,至于課題是不是對促進學校辦學或學科或某門課程的質量提高真正起到了作用,課題管理者和專家僅憑借的數量和級別,以及少量的反映實效的材料,難以客觀衡量結題質量。
二、改進高校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課題管理部門的成果轉化職能
教育科研要同教育實踐相結合,教育科研成果必須轉化成現實的“教育力”,才是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和歸宿。第一,鼓勵、支持項目研究與外校的合作。從湖南農業大學2000 年以來教學改革課題參與人的單位可以看出,課題的完成人基本上以各院的教師為主,與外院或外校合作的極少。立足本校,聯合外校和外企一起開展教育科研活動,不僅能拓展教育研究的視野,而且更利于教育改革的創新和成果的推廣。第二,定期召開教育科研成果匯報會。成果匯報會分為院一級的和校一級的。院級的成果匯報會主要在校級成果獎評審前,由各院教務辦公室組織相關專家、學生和同行參加。這也是學校進行教學成果獎評審的前奏,既可以避免評審中專家因時間不允許而無法詳細閱讀上報材料影響最終成果的評定,又可以及時指出匯報成果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為以后研究的開展指明方向,提高結題質量,同時還可以在無形中消減教師們對成果獎評審中的種種疑慮。校級的成果匯報會由教務處主辦,報告會時間可在每年度校級教學成果獎評審會后,請所有獲得一等獎的教學成果獎主持人或相關人員向全校師生匯報其成果。成果匯報會不僅是檢驗成果質量的重要手段,同時也為各院教師相互學習、改進教學提供了機會,有利于推動教育科研成果的應用。
(二)整合教學資源,加強教育科研課題合作
嚴格意義上來說,教學成果并不是一個單獨的教育科研課題,而是多個相關課題的整合,以更好地促進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的發揮,整體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增強教育科研的后續能量。湖南農業大學于 2009 年對 17 個實體性的二級學院下的一百多個基層學術組織進行了優化設計,將之前的“系、教研室、實驗室、研究所、研究中心、實驗中心、研究基地、實驗教學科研中心、專業(課程)小組、基地管理中心、實驗室管理中心”以專業或課程群為依據成立“系”,各院再另設一綜合性的實踐教學中心,并在《湖南農業大學教學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明確規定各基層組織應根據專業與課程群特點,結合教學改革規劃,組織教師申報教學研究課題。基層組織的優化為促進各院各系之間的溝通、交流、合作,形成教學研究的合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為更好地整合教學資源,在課題申報前實行分塊申報。即在課題申報中,分教師個人申報課題和團體合作課題。在省級、國家級課題申報通知下來后,教務處應及時要求各院組織學科帶頭人進行會議討論,根據各院實際情況,向教務處告知其申報意向;教務處在匯總各院意向后,作出初步分析,再次召開各院院長,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分管副院長會議,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對申報項目進行整合,形成各院在教育科研上的互動合作。在校級教改課題的申報上,教務處應該結合教育部、省教育廳的立項指南,結合本校的發展制定符合本校實際的課題指南,正確引導課題的申報,調控好教改方向。校級校改課題分重大課題和一般課題兩類。重大課題以團隊名義或單位名義申報,一般課題以個人名義申報。重大課題依據實際需要加大資助力度,鼓勵跨學科、跨部門的合作研究,鼓勵教育理論工作者針對教育教學實踐工作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專業引領與智慧共享的“對話”,形成教育理論者與實踐者真正協作性的“研究共同體”,促進教育理論與實踐者的共同發展[ 4 ]。教育科研項目申報成功后,在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團體合作申報項目的主持人所在的學院或領頭的學院應為參與課題研究的各院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負責。這種合作不僅是分管科研的院長們之間的合作,還要加強同一級學科下的科研合作,以學院老師的微觀研究為基礎,提升教育科研層次,最大程度上利用各研究成果,以提高教學改革實效。教改課題的管理不僅是教務處的事,同時也是各教研室的日常工作之一。教研室主任有責任重點掌握本教研室教師的教改情況以及粗略了解本院其他教研室教師的教改情況,為教師們的教育科研整合提供切實服務。
學校課題管理組織分三級管理模式:由學校課題評議組—教科室—課題組構成,以學校課題評議組為領導,以教科研室為核心和以課題組為基層單位,對課題的申報、立項、開題、結題、存檔等工作進行全面管理,其中(一)學校課題評議組主要負責:(負責人:校長)
全面規劃、監督和評價學校各類課題的組織和實施。
1. 確定召開課題的申報、立項、開題和結題會議,對課題報告進行審核。
2. 確立、組織和實施學校課題的研究。
3. 邀請專家加盟指導。
4. 課題經費的審定和發放。
1. 課題獎懲的審定。
(二) 教科室
(二)教科研中心主要負責:(負責人:教科室主任教科室主任)
1. 向全校傳達每年的課題規劃。
2. 組織課題的申報、立項、開題、階段總結和結題工作。
3. 參與和組織學校課題研究的實施工作。
4. 組織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座談、思想交流、研討、外出培訓和觀摩的活動。
5. 組織開展關于課題研究的講座。
6. 聯絡和組織課題會議的召開工作。
7. 對學校和教師的課題的整個過程和所有內容進行備案。(包括:申報、立項、階段性報告、相關論文和結題報告等)。
(三)課題組主要負責:(負責人:各課題題長)
1. 組織教師參與課題的研究。
2. 向本組教師傳達每年的課題規劃。
3. 督促教師及時寫出階段報告和結題報告。
4. 及時向教科研室反饋教師在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問題,以便于及時得到解決,使每位教師能按時完成課題研究。
二、 課題實施的管理制度
(一)關于課題申報的管理1. 每個課題組,只能申報1項課題。
2. 凡是已被立項的課題在沒有結題時,不再申報個人課題研究。
3. 對于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每人都要積極參與課題研究。
4. 對于45周歲以下的中學高級教師,要積極承擔課題研究。
5. 學校教科研對個課題組申報的課題進行整體平衡,確定理論價值、實踐意義較高,課題組力量較強,預期效果較好的課題,作為學校申報新的市級規劃課題。
(二)關于課題立項的管理
1. 對于申報立項的科研課題必須認真分析、研究國內外同期課題的研究現狀,并在立項后一個月以內,召開本課題組成員會議,研究開題報告、研究實驗方案。
2. 課題組必須有明確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研究方案。課題組成員間必須有明確的分工。
3. 各課題必須制訂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至少每兩個月召開一次本課題組成員會議,總結分析上一個階段的工作,研究布置下一階段的工作。
4. 各課題組負責人每學期需向教研室匯報一次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并上交課題研究階段報告或階段成果,成果以總結報告、論文、論著等形式上交。
(三)關于課題結題的管理
1. 課題研究在結題前,要及時上報結題材料,經學校課題評議組審核合格后,方可上報上級部門申請結題。
2. 每個課題組都要積極準備結題材料。力爭研究成果通過學校課題評議組或上級專家的鑒定,并及時做好成果的推廣工作。對不能按期結題的課題,要提出延期要求,經批準后方可繼續研究。
3. 對于已經結題的課題,要及時將課題材料備份上報到教科研室,材料要齊全,包括:申報表、立項表、階段性報告、實驗研究報告、調查問卷、相關論文和結題報告等。
(四)關于課題監督的管理
對于每個課題都要建立監督和評價制度,從申報、立項、階段性報告、相關論文和結題報告等都要經學校課題評議組
1. 審查申報表的填寫和做好審核工作,對于不符合要求的要提出整改意見,直至合格為止。
2. 審查課題組的研究實力。對于有困難的課題組給予適當的扶持和幫助。
3. 對當年要結題的課題要加強督促和評審工作。
(五)關于課題保障的管理
學校對各課題組在政策上、財力適當照顧。
結題報告的種類很多,從寫作上看與研究的方法有關,如常見的調查研究報告,實驗研究報告等。主要根據課題類型和讀者對象進行選擇。如果為在學術會議上交流或在刊物上發表,一般采用論文的形式;如果是向上級匯報自己的研究工作則采用研究報告的形式。
下面我們主要介紹研究報告的寫法。
一、工作報告和研究報告的區別
1、工作報告
工作報告主要是從課題組織管理的角度寫。在課題研究結束后,把研究的工作過程(怎樣研究過來的)和結果向評委做匯報,主要寫清楚研究過程。它是對幾年來課題研究工作的總結和回顧,是年度進展報告的總結提煉。其主要內容包括: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課題成果的出版、發表情況,轉載、采用和引用情況等;課題成果的代表作;課題實施過程中的變動情況。一般在3000字以內。
2、研究報告
通過對一定教育現象的研究,說明在理論和實踐方面能總結出哪些規律,揭示出哪些教育問題,有哪些創新。在研究報告中要體現出問題研究的背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結果以及對結果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一般在5000字以上。
課題研究的工作報告與研究報告的主要區別是:工作報告說明的是課題怎樣研究的,研究報告說明的是課題研究了什么。二者比較起來要以研究報告為主,它是屬于研究的成果之一。
二、工作報告的寫法
工作報告應該對課題研究的全過程,尤其是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忠實的記錄。它要綜述該課題的來源、宗旨目標、研究過程(開題和各階段的時間、工作進展)、主要成果(發表還是采用)、還存在哪些有待繼續研究解決的難題以及今后的建議與展望。
課題研究的工作報告在寫作上的要求是簡明扼要、清晰明了,寫清楚過程就可以了。字數要求在1000——1500字。
它主要的內容有六點。
1、寫清課題名稱、批準文號、研究歷經的時間、完成了什么研究成果、分幾個問題對課題進行研究的。2、按課題任務和性質組建了什么樣的課題組,是個人研究還是多人研究,列出所有參加者的名單。3、確定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4、課題研究的步驟,采取什么方法進行研究的。5、研究的主要結論是什么。6、研究的意義,有哪些創新。
三、研究報告和研究方案的關系
研究方案是是課題起始階段寫的,描述未來研究全過程的藍圖;研究報告是課題結束階段寫的,描述研究已經進行的過程和結果。前者展望未來,后者回顧過去。它們在結構和表達上有區別,也有相同點。
研究方案中充滿了未知、探求、設想,以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構想為主。研究報告中已有某些答案,以問題的解決為主。
對研究方案中沒有變化的部分或得到證實的部分,可引用到研究報告中。這樣,將節省很多時間。同時,如果研究方案與研究實施過程、研究結果大相徑庭,則說明方案的制訂是有問題的。
四、研究報告的寫法
研究報告是整個教育科研課題的理論核心,也是課題的價值所在,研究報告的結論將直接影響課題的推廣價值。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研究報告的編制,做到科學的化、學術化。
撰寫研究報告,可以組成“寫作小組”,由他們擬出“報告的詳細提綱”,提綱經研討通過后再動筆寫出初稿,初稿經過研討修改后,再成定稿,從而提高報告的質量。
如何撰寫研究報告呢?盡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體的撰寫各有所異,但是,從其基本的格式來說,它們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
1、研究報告的要素
由于研究報告主要是向讀者介紹自己的研究過程和結果,是以把事情表述清楚為目的,不一定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但報告的基本要素應該具備,也就是以下幾個問題要介紹清楚。
①做了什么事情(研究的題目)。
②是誰做的(課題組成員--課題負責人、組員是誰)。
③為什么要做(課題的目的、意義、來源及背景)。
④怎樣做的(課題研究的過程)。
③做得怎樣(課題研究的結果)。
⑥討論或體會(有哪些尚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和同行探討;有哪些感受向同行交流)。
⑦參考文獻(如果是網上查尋的,應注明網址)。
2、寫作說明
(1)題目
一般在題目下面都應該寫清楚課題研究組或課題研究報告撰寫人姓名。
題目要與所研究的問題相吻合,切忌選題過大,亦不宜太長(可加副標題)。(就本次研討的課題來說,名稱是有問題的)
(2)研究背景或問題的提出
問題的提出實際上就是開頭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這部分主要內容是寫清楚這一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以及這一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現狀,研究這一課題預計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研究理論框架。在這一部分還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設是什么,假設用語是否明確、是否具有可檢驗性。
(3)目標
課題的研究目標必須具體、詳細,但又必須具有宏觀指導意義,這樣才能保證課題的理論價值。
(4)研究方法
根據課題的特點,選用了何種研究方法。研究對象是如何確定的。根據所選用的研究方法確定研究設計。明確操作定義,即對課題研究中所涉及的相關概念給出明確的定義或解釋,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對研究的變量是如何測量和控制的。課題的具體實施程序,即研究時間和步驟。
(5)研究結果或結論部分
結論就是對所研究的問題或課題假設給出一個答案。表明通過研究,你在理論上有什么新的認識,發現了什么新的規律,這些理論價值的
社會認可程度:在操作層面上總結的新模式、新方法、新對策等被實踐檢驗、社會認可或某些權威機構科學認可的情況。使鑒定者感到你這個結論有科學性、有可信度。
課題研究的結果是研究報告的主要(核心)部分,也是一項教育科研的價值所在,它將決定課題是否具有推廣價值。要客觀、真實地對研究的材料和數據進行理性分析,用數據說話,以事實證明。
(6)問題討論
提出值得討論和繼續深入研究的問題。如應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進行研究的問題。已進行研究但由于條件限制而未取得結果的問題。與本課題有關但未列入本課題研究重點的問題。值得與同行商榷的有關問題等。反思研究工作中的不足;
(7)附件或附錄
課題組人員名單、調查數據、問卷等;
(8)參考文獻目錄
在這一部分,可以對研究報告中所引用的或者是提到的資料注明其出處來源,以備讀者進行查對。參考資料的排列格式一般是:
一、課題名稱缺乏規范性,建議用語準確、表達簡潔
課題名稱是課題研究的核心,通過名稱能了解要研究什么,也決定了研究的內容。課題名稱一般包括三個部分: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有的課題名稱中可以沒有研究方法。課題名稱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名稱要準確。準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研究問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等交代清楚;第二,名稱要規范。規范就是所用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似是而非的詞、容易引起歧義的詞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第三,名稱要簡潔。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用。課題名稱一般不超過20 字。在一些研究題目中常出現比較隨意的現象,有的過大,讓人把握不住方向。如“職業中學數學分層教學”,從題目知道研究的是數學中的分層教學,但具體研究分層教學中的什么內容,不免讓讀者難以琢磨,如果要真正了解研究的內容就要看其研究內容了。“ 把握歌曲的二度創作———提高中學生歌唱能力的實踐研究”,題目中的破折號不知道作何用途?是起解釋說明的作用還是起到副標題的作用?如果改成“把握二度創造提高學生歌唱能力的實踐研究”是不是更好?題目中的副標題能不用最好不用,讓標題更加簡潔、有說服力,實在要用,要能起到說明的作用。
二、研究內容不夠明確,建議條理清晰、內容具體
課題研究內容是對課題所要具體解決的主要問題的描述。研究內容部分要把課題所要研究的內容的幾個主要問題及其主要內容有條理地呈現出來,讓課題評審者對課題研究內容有直接的把握。研究內容的寫作要把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簡潔明了地呈現出來。課題一般先看題目,再看研究內容,從研究內容就可以知道你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不少青年教師并沒有認識到研究內容的重要性,研究內容的設定比較隨意,有的不能說明研究什么。其實,研究內容的確定應該是比較容易的,因為題目確定了,你要研究什么都應在研究內容中有所體現,研究內容應該明確、具體。如課題“實施差異教學促進學生體能發展的研究”的研究內容如下:
1.現狀研究:學生體能與技能差異狀況分析。
2.價值研究:差異教學策略對不同體能與技能類別學生在不同運動項目中的作用研究。
3.挖掘差異教學資源,豐富并優化差異教學策略體系的研究。
4.促進學生體能發展的研究。
這則研究內容的擬定緊扣研究題目,第一條是對現狀的調查分析,這是很重要的,基于現實研究很有必要,又不脫離現實。第二是價值研究,最主要、最重要的研究。第三條和第四條也非常明確、具體,讓人通過研究內容對課題研究的價值與可行性等做出判斷。
三、成果不能體現過程,建議過程扎實、追求實效
確定了研究內容,課題組應該按照研究計劃開展研究。扎實的課題研究過程必然會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出現,這種成果是論文還是其他,論文是否發表,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有成果形式表達出來,如研究反思、讀書筆記等,都可以作為研究成果呈現。這足以證明研究的扎實與有效,未必是發表或獲獎了論文才能顯示成果。課題研究的成果需要用某種載體或物質形式表現出來。常見的課題研究成果呈現形式有:
1.事實性成果。如各種觀察、調查、實驗的資料匯集,個案、事例、考察記錄等。
2.工具性成果。如規劃、方案、制度、標準之類,以及地方性教材、校本教材等。
3.經驗性成果。如教師的各種經驗總結、反思筆記、教育隨筆、典型案例等。
4.理論性成果。如課題研究報告、研究專著、研究論文等。
5.其他形式的成果。從載體的角度,還可以有多媒體課件、計算機軟件、教學錄像等。
其中,研究報告、論文、教學案例等是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表現形式也不一樣。在不同的研究階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對于課題研究過程中的總結反思、教育教學案例等可進行適當的梳理,上升到學術論文的高度去參與教育主管部門的評比與投稿,還是有很大機會獲獎與發表的。在一些課題的中期評估中,因為研究的時間比較短,評比的機會與投稿的時限等因素,可能不會及時獲獎與發表,這也沒有關系,也能作為研究成果在課題中呈現。這些研究成果足以反映課題研究是否扎實、有效,而扎實有效的課題研究過程應該以全面的資料呈現研究的過程,如圍繞某個主題展開了課題研究,研究應有通知、有活動、有總結,并有一定的成果。
四、成果主題銜接不夠緊密,建議明確方向、把握關鍵
大多數課題研究的主陣地都是課堂,研究的成果的展示往往是通過一些活動或公開課,而不少青年教師錯誤地認為上公開課就是展示研究成果,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只要參與研究了,無論是自己開展的校內課還是有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公開課,只是研究的形式而已。有青年教師在匯報課題成果時,把一些公開課當成自己的研究成果,通過匯報來展現,能說明什么?研究課只是過程。
對于課題成果一定要明確哪些可以歸結為成果,哪些不能歸結為成果,明確了這些,在匯報時就不會偏離研究方向。課題的研究成果是課題的衍生物,是與課題緊密聯系的,有些青年教師認為課題研究期間,課題組成員的所有成績都可以作為研究成果,有的課題放了不少個人榮譽,有的開了很多公開課,有的發表了與課題并沒有關系的論文。我們知道,個人榮譽即使沒有課題研究,教師也能獲得,它也不是課題研究的成果,即使是論文也應是課題相關的,而不是什么論文都可以作為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應是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產生的,與課題有緊密的聯系,有的是直接產生的,可以稱之為直接成果,也有的論文是因為教師的理念與意識關系在論文的某個部分涉及相關內容,這也可以作為課題成果,是間接產生的,叫作間接成果或叫派生成果。
五、反思缺乏及時總結,建議深化研究、加強投入
課題研究要靠平時的積累與維護,并要與日常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研究過程中會不斷地有成果出現。有的青年教師認為,課題就是這樣,轟轟烈烈開題,開了題就等著中期評估。在一些課題評估中我們發現一些課題缺乏內容展現,思考的深度也不夠。真正深入的課題研究應該是不斷有成果出現的,無論是反思還是經驗總結,即使沒有,通過一些過程性材料也要能看得出來。不少青年教師在匯報時內容空泛,不能展現自己扎實的研究過程,給人的感覺就是臨時拼湊。
對于課題報告的撰寫,對于一些青年教師來說,模仿比較成功的課題研究案例的格式非常重要。無論是課題期評估報告還是結題報告,都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采取的研究措施、取得的研究成果、問題與思考等。在梳理研究過程時,對于研究內容在中期評估時可根據自己的總結與反思進行一定的修改,因為一些情況在開題時思考不夠深入,可做適當的調整使之趨于完善,這樣寫出來的報告更扎實,研究方向與內容也更加準確。
六、網站建設應付差事,建議注重積累、資料翔實
隨著課題管理的不斷完善,現在的課題研究都需要開通網站,網站建設與課題的研究過程應該是同步的,平時開展了什么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等都應該及時上傳網站,經過一段時間以后課題的內容會越來越豐富,這樣的課題研究過程才會是扎實的、有效的。但在一些課題網站我們不難發現,不少課題都是在課題評估之前搞突擊,有的課題的點擊率非常低,內容也是東拼西湊,可以看出教師有應付之嫌。完善的研究過程一般有計劃或通知,研究課應該有上課簡況,再貼上一些上課的照片或文字說明來體現研究過程,與此相關的教案、總結反思等也應及時撰寫與上傳。這樣積累起來的課題過程資料才是豐富的,課題網站建設更符合課題研究與管理規范的。每次活動都有完善的過程,并形成文字上傳課題網站,再加上一些平時的反思總結,這樣的課題研究才真正做到了資料翔實。
一、制定教育課題研究計劃
計劃比方案簡單一些,主要是將如何開展課題研究寫下來。寫計劃需要多讀一些與課題相關的教育理論書籍,與自己課題相關的研究成果,借鑒一些同類課題的實施計劃。計劃需要由課題主持人來寫,因為他最了解這個課題,希望課題研究達到什么樣的目標。課題研究計劃要涉及什么人做什么事,什么時間做什么事.積累哪些資料。擬好的計劃要發給課題組成員研討,定稿后發給每個成員,按這個計劃來開展研究。其實,在選擇課題組成員時就要考慮到課題組老師的專長,既有善于總結的老師,也有善于上課的老師,還有能提供后勤服務的老師,當然還可以兼顧一些年輕的教師,他們有活力,也愿意參與其中。
二、平時注意搜集整理資料
平時的資料搜集整理有利于課題成果的積累。老師們做的課題一般都是與教學密切相關的,可以搜集以下一些資料:示范課課例、課堂聽課筆記、教師讀書筆記、學生作品、活動視頻、圖片、教學設計集、教師論文集、沙龍活動記錄等。為了資料的規范,我們可以設計專用的活頁紙,發給課題組成員和學生,方便直接手寫,更真實,更便于及時收集。同時,鼓勵課題組成員購買一些與課題有關的理論書籍,讓每個人都能夠透徹了解國內外該方面的理論研究的動態,從而更好地為本課題的開展服務。
三、定期召開課題小結會
主持人要按照計劃推進課題研究。每一階段要把課題組成員召集到一起,總結上一階段課題的開展情況,布置下一階段的工作。大家暢所欲言,探討對課題研究的認識,主持人認真記錄總結,及時反思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這個過程應該是課題組教師共同成長必不可少的,扎實的課題研究可以帶動一批教師快速成長。當然,為了促進教師之間的融合,會議或沙龍之后可以小聚一下,增進彼此間的感情。一些蘇南學校的老師,就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小型學術沙龍,聚集一些熱衷教育的老師,喝喝茶,聊聊讀書、教學、寫作,這種教育生活方式非常好。
四、創新課題研究的平臺
現在的信息技術已經非常發達,課題研究要不斷開拓創新,尋找合適的平臺展示課題成果。如,微博、微信、博客、電子雜志等。平時,課題組還可以通過飛信、QQ群等平臺進行互動交流。以筆者主持的江蘇省“十二五”規劃課題“小學‘童心作文’教學與實踐研究”為例,我們課題組建立了這樣一些平臺。一是博客平臺,建立“童心作文”博客,將自己在網上瀏覽到的一些課題相關的知識發在上面供大家分享。二是QQ群。課題組建了一個QQ群,組員都加入進來,就困惑的問題進行交流研討。三是網站。課題組建了一個教育網站,設置了與課題相關的四個版塊,由課題組老師擔任版主,組織各班學生參與進來,擴大課題的參與度。四是文學社。課題組有一個童心文學,社。從課題組成員的各班抽出一批有文學底子的學生,由課題組老師定期進行寫作培訓、組織外出采風,組織參賽,培養一批文學新苗。
五、抓實課題研究的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課題研究不能只落在文字層面,還要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課題組成員要嚴格按照計劃和方案上的步驟去做,去落實課題提煉出的理論,去鑒定其方案的可行性。哪些措施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哪些措施在實施過程中的可操作性不強、高耗低效甚至是敗筆,這些都要及時記錄下來,反饋給課題主持人。主持人要根據課題組成員的反饋,適時調整,及時為課題組成員提供可行的方法,繼續研究。總之,課題的實踐要本著“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的原則,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走“理論一實踐一再理論一再實踐”之路。課題實踐的最終目標是服務教學,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六、分階段進行理論提煉
課題研究的成果、小結等需要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這些內容需要分階段進行總結提煉,絕不能是一些套話、白話。可能有的老師會說,理論對我來說太遙遠了,我可不會。其實,課題研究的過程就是你讀書、寫作、科研提升的過程。一邊讀一些理論的書籍,一邊結合自己課題研究的情況,撰寫課題研究方面的論文,將讀到的東西以及自己的思考記錄下來。有了讀作支撐,你的思考就有了一定的理論高度。我們做課題,為什么課題管理部門要有中期驗收,就是提醒我們關注課題成果的積累,理論的提煉,不能等到最后才去寫。如果真等到那時,估計就是大腦空空,兩眼抹黑了。
研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自體驗和參與實踐的機會,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然后又回到課堂教學的一項體驗式的過程。
一、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的背景
國際背景: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展是國際課程改革的趨勢。目前,世界各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已成為全球政治、經濟改革的先導和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各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基本點和共同點都集中在如何使本國的青少年具備21世紀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即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主動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及責任感、終身學習的能力等。要培養這些能力,僅靠原有的學科教學和學習方式難以勝任,于是研究性課程也就應運而生,可以說研究性課程的開發是國際課程改革的趨勢。
國內背景:從國內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程實施是國家實施素質教育、克服傳統教育弊端的要求。教育部在2001年1月頒發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中,首次將研究性學習設置為全日制普通高中的必修課,同時還特別制定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規定研究性學習每周三學時,這為各校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據。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和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的實踐機會,它強調的是自主學習、主動研究、解決問題,從而彌補了傳統教育中學生接受式學習方式的不足,把認識過程還給了學生。可以說,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是國家實施素質教育、克服傳統教育弊端的要求。
我校背景:從我校的角度來說,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為我校第二次跨越式提供了契機。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清醒的認識到,作為省級示范性高中,不能滿足于已有的成績,必須與時俱進。我們到了重新定論、重新規劃、尋找新的辦學方向和目標的關鍵時刻。傳統教育觀念和人才評價標準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培養中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改革現有的課程體系,在學校的教育實踐中尋找新的突破口。我校明確提出創建國家級示范高中的新目標,并決定在2004級全面實施研究性學習,把它作為學校教改工程的突破口,以此來提升平昌中學的辦學理念,豐富我們的辦學內涵,為實現我校第二次大跨越、大發展作準備。所以,可以說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為我校第二次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契機。
二、研究性學習課題實施的方法
組建學習小組: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根據學生人數、學習成績、性別、興趣愛好等,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每個小組5—10人。在分組時征求班主任意見和學生意愿,做到人員配合盡可能公平合理,一個小組能代表一個班級的縮影。由學生自己選舉組長、信息采集員、資料整理員、聯絡統計員等,成員各有分工、各展所長。以專題為中心: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確立研究專題并圍繞專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可以個人或小組到相關部門調查了解情況,搜取資料。以探究為重心:以學生探究過程為重心。從研究的專題確定,到研究的過程設計、研究方法的運用及結果的文字表達,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究獨立完成,教師所作的一切指導,要圍繞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進行。結合我校特點,教師精心設計調查研究內容,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激發探究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質疑、調查和辯論,對不同素質不同情況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實行小組獎勵:小組獎勵。每個學生不論學習基礎如何,只要有進步,就能獲得提高分,進步越大提高分越多,對小組貢獻就越大。以小組為單位考評,對進步大的小組和個人進行獎勵。
三、研究性學習課題實施的過程
課題準備:學習文獻宣傳發動、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學習主要研究方法、設置研究專題。為了幫助學生正確選題,我撰寫了《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新方式》的論文,印發給每位學生,并進行了講解。重點講解了研究性學習的意義、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課題的選擇與確定、課題的研究與實施、課題的資料與總結)、研究性學習的選題、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先講明選題的意義,掌握選題的方法,怎樣進行實踐。然后組織學生閱讀活動主題內容。最后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知識結構選擇課題。題目確定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建立機構,開展工作。具體做法是:由學生自由結合分組,自己挑選出組長,組長負責主持全面工作,各小組進行分工,明確任務,研究經費共同分擔。為了讓學生掌握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我又撰寫了《研究性學習的資料搜集和整理》、《研究性學習文檔的撰寫》的論文,印發給每位學生,并進行了講解。重點講述了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文獻研究法以及各種數據的處理(統計表、統計圖)和開題報告、研究報告(調查報告)、研究記錄、調查記錄、心得體會等的撰寫方法。同時,指導學生分析課題研究必備的相關知識。如集體專題交談法、搜集經驗法、全面調查法、抽樣調查法、實驗設計法、電話訪談法等。因為每一種方法都有其適應性,同學們應根據研究的目的、對象、內容及研究過程,結合自己研究的實際條件來綜合選擇最合適的方法。因此,任何一個課題的資料搜集,都需要針對各種情況綜合采用多種方法進行。一旦研究方法確定以后,就要撰寫開題報告。為了讓學生認識到開題報告就是課題的研究工作計劃,但是誰也沒有撰寫開題報告的經驗,于是組織學生學習相關材料,課題組通過討論、交流信息、確定內容,撰寫出課題開題報告,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最后定稿。然后印發給小組每個成員,結合自己分擔的工作,認真學習報告,思考如何完成分給自己的任務。
課題實施:搜集分析整理提取信息資料、交流討論實驗測試、跟蹤指導因材施教。所有課題主要運用調查法、訪談法、文獻研究法,利用這些方法進行實地調查采訪,收集第一手材料。在實施前,組織學生討論研究調查對象。然后各課題組統籌安排調查對象以及調查先后和路線等,落實到人頭。做到人人都參與調查采訪。隨機抽樣調查是調查最常見的方法。學生兩三人為一個小組,對要調查的內容進行分類統計。事前向指導老師匯報本次活動的目的和做法,做好筆記,每次填寫好活動記錄。事后向指導老師匯報,以求得進一步的指導,并召集情況交流會,匯總信息,進行初步分析;對調查中出現的困難,運用集體的智慧,想辦法在下一步的調查中給與解決。問卷調查主要是在本校學生中進行。指導學生按照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制作問卷調查的內容。根據調查的需要,自己設計問卷內容,進行問卷調查。問卷收集到手后,立即統計分析,得出初步結論。采訪調查的優勢在于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收集到比較全面的、比較權威的、大量可信度較高的材料。因此,研究組的同學通過結合各小組的研究課題分別采訪相關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全面了解被采訪部門的過去和現在。采訪后,立即寫出采訪紀要,以備研究之用。實施階段由學生實踐完成,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老師必須實施全程指導。這一階段的指導呈現出小型、零散和及時性特征,更為具體,需要更強的針對性。例如有些課題組的同學到學校有些部門去調查,他們不予支持。教師及時指導如何溝通,闡明來意,消除誤解,協調人際關系。同學們學會了如何交際,最終達到了采訪的目的。
課題總結:首先指導學生把握各研究課題的現狀,在材料收集完成后,指導學生閱讀材料,對所有的材料進行分類匯總,比較研究,發現規律,尋找材料的共同點。然后找出其中的因果關系,該要則要,不該要的則去掉。最后形成結題報告,完成結題答辯。為此,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有關材料中的結題報告部分內容,掌握結題報告的寫法,由一人執筆,反復討論修改,形成結題報告。準備圖片、實物等輔助材料,完成匯報型的結題答辯。
結題報告主要是介紹自己的研究過程和結果。報告要將以下幾個問題介紹清楚:
①做了什么事情(研究的題目)。
②是誰做的(課題組成員--課題負責人、組員是誰)。
③為什么要做(課題的目的、意義、來源及背景)。
④怎樣做的(課題研究的過程)。
⑤做得怎樣(課題研究的結果)。
⑥討論或體會(有哪些尚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和同行探討;有哪些感受向同行交流)。
⑦參考文獻(要注明參考文章的作者、名稱;如果是網上查尋的,還應注明網址)。
2、結題報告的一般格式
結題報告一般由標題、摘要、研究背景、正文、參考文獻等部分組成。
(1)標題。標題是課題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在整篇論文中起“畫龍點睛”作用。標題名稱要注意以下幾點:⑴引人注目。題目要新穎,醒目得體,能準確表達研究內容,恰如其分地反映課題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切忌“體會” 、“淺談” 、“管見”之類用語,否則顯得膚淺、俗氣。⑵簡練明了。標題字數要少,直奔主題,使人一目了然。若標題偏長,可增設副標題。⑶便于分類。標題要表明研究的主要變量,能看出研究內容的學科范圍和課題類型。
(2)摘要。摘要是課題研究的內容提要和研究成果的簡短總結,能直接說明研究的問題、方法、過程和主要結論。使讀者看了摘要后能了解結題報告的概況,以決定是否值得閱讀全文。摘要撰寫要短小精悍、準確完整、嚴謹流暢,一般不要越過300字。
(3)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又稱提出問題、前言、引言,這是研究報告的開頭部分,其重點是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說。引言的邏輯結構為:闡述問題的前后聯系→提出研究問題→形成研究假說。其主要內容:①介紹研究背景和目的,闡述前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未解決的問題及研究進展。②簡介本課題的研究方法。③概述本課題研究成果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4)正文。正文是研究者表達研究成果和研究過程的主體部分,在研究報告中占絕大部分篇幅。要求詳細闡述本課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過程,說明產生結果的條件及相關因素,對一些不容易了解的地方要給予明確的解釋。正文主要包括方法、結果和討論三部分。
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之一,其主要內容包括:①對課題出現的主要概念的定義與闡述。②研究對象的條件、數量、取樣方式及研究的時間安排。③各變量間的關系分析。④研究的操作設計與研究成效的比較方式。這部分內容與前面我們的一個專題如何選擇研究方法相關的。
結果。結果是總結課題研究的數據和有關的統計分析或調查結論,這是研究報告的另一個主體部分。其主要內容包括:①列舉以原始資料為整理所得的統計圖表等數量資料和經過歸納的定性資料。②用邏輯學和統計學等技術手段得出結果或結論。③簡要說明結果或結論與研究假說的聯系。在撰寫這部分內容時要注意三點:一是選取數據和現象描述要實事求是。二是圖表要少而精,簡捷明了。三是結果或結論要科學嚴謹。寫結論時措辭要嚴謹,邏輯要嚴密,內容要具體,不能使用“也許” 、“可能” 、“大概” 、“前茅” 等模棱兩可的用語,更不能夸大其作用,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國內領先” 等。
討論。討論是研究者對研究結果的主觀認識與分析,其作用在于從理論上加深對研究結果的認識,并對研究結果不完善之處作補充說明,對研究本身的局限性進行探討,并指出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5)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列于研究報告的末尾,應注明報告中直接引用或提到的文獻資料來源。這不僅反映了作者科學求實的態度,而且是對他人勞動的尊重,同時也是一種文獻資料的積累方式,今后要使用同樣資料時,參考文獻目錄無疑是查找的索引。參考文獻一般引用正規期刊雜志和正式出版物,未經出版的資料、網上資料和報紙不宜引用。資料引用應列出文獻的名稱、作者、刊物(或出版社)名稱及頁碼、發表(或出版)時間等。參考文獻目錄排序有3種方式:①按研究報告所提到或引用的順序;②按文獻發表(或出版)的時間順序;③按姓氏筆劃排序。
3、撰寫結題報告的注意事項
撰寫結題報告(即科學論文)是一項嚴肅、慎重的工作,必須要認真對待。除了上述的要求外,還應注意下列問題。
(1)論文撰寫要注意科學性、真實性和新穎性
科學性是指題目與結論的合理程度,要做到書寫規范、文理通順、敘述明確、層次分明、邏輯嚴謹。真實性是指原始材料是否完整,論文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原始材料完整是指有原始記錄(應由學生本人填寫),并附有必要的實驗數據、圖表、照片、標本等。不能憑自己的主觀意愿,任意修改數據或素材,為自己的觀點報務。研究性學習論文切忌“成人化”,老師給予必要的指導是可以的,但不能越疽代皰。新穎性即獨創性,論文中結果與有關數據是通過實驗或調查獲得,是他人所沒有的。以往的學生論文存在“假大空”現象,關鍵是沒有實驗數據及其它原始材料,或從報刊雜志上抄襲。因此,我們必須從源頭抓起,在研究過程中必須重視原始材料的積累。研究的成功經驗要在實踐中通過檢驗并加以推廣,若發現問題可以進行下一輪的探究活動,進行滾動式研究。
(2)要善于運用和圖表來說明問題
研究結果完全用文字表述,不但比較繁瑣,有時還不容易表達清楚。若在文中恰當運用圖表,可以簡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結果。圖表可以對研究過程中一些零亂的原始數據進行初步加工整理,從而直觀地反映數據的某些規律和特征,顯示事物發展規律、變化趨勢及分布狀況。常用表格有分類表、頻數頻率分布表、累積頻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進行顯著性檢驗,如卡方檢驗。有時為了更直觀地表達研究結果,可以用統計圖像,如條形圖、圓形圖、線狀圖等。在論文中若運用量表和常模,必須標出名稱,并簡述使用方法。
(3)論文的篇幅要適宜
要做到行文流暢,不說空話、大話,對于一些謙虛和自夸之詞、一般公式及推導、一般常規的實驗方法等等都可省略。凡能用表格說明的問題,就不必用文字描述;能用圖像表達的,就不必列表格。總之,要做到刪繁就簡,字無廢言。
4、結題論證
(1)別忘了,留下你的每個腳印——結題時應該準備的資料
①前期的讀書報告,即預研究報告(總結你最初所查閱的資料,為開題報告做準備)
②開題報告(包括問題的由來,問題向課題的轉化,即課題的陳述課題的可行性,研究的內容和難點,計劃進度及人員安排等)。
③小組或個人活動記錄。
④資料包(包括經過你們整理、歸類的所有資料,讀書卡片,讀書心得等)。
⑤研究報告(課題的結題報告),結題報告提倡用多媒體進行電子展示。
⑥答辯記錄
(2)各個研究性學習課題在本班進行結題論證,要求各個班級將結題安排上報年級組、教務處、教科室,學校將進行到班聽課、照相、評比。最終上交研究性學習的成果、實施過程的所有具體原始資料。學校將根據上交教科室的上述材料,給與評獎和表彰。
(3)結題論證的一般程序
課題結題由班主任或班干部主持。
隨著近年來高職教育的迅猛發展,高職院校的數量、招生規模、辦學規模均不斷擴大,學校對教師在科研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對科研方面也越來越重視,申報科研項目的數量和檔次也不斷提升。但與此同時,由于我國高職院校大多由原來的多所中專合并而來,教師的科研能力較差,科研水平較低,但為了晉升職稱又不得不硬著頭皮申報科研項目,造成許多科研項目雖然立項,但研究水平并不高,成果平平甚至難以結題等現象。以上種種,對高職院校科研管理部門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高職院校某科研項目為例,探索基于項目管理理論、方法和手段的科研項目全過程管理方法。
科研項目是一次性工作,從產生創意到立項、實施、結題整個完整的過程,以下將結合某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基于分崗位模塊教學法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闡述其全過程管理方式,并著重論述該項目實施階段的質量、進度和成本三要素的管理與控制。
一、申請立項階段的管理
申請立項階段是項目管理的關鍵,主要是項目啟動和項目計劃兩項工作內容,包含填寫項目申報表、組織評審、簽訂項目合同等。
科研項目的申報表相當于工程項目的需求建議書,論證評審時主要的評價標準包括方案、經驗、成本、進度計劃幾方面。《基于分崗位模塊教學法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組在申報前期已經開展了大量的基礎建設工作,因此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課程資源,在課程設計、考核模式、調研方式、特別是教學方法的總體思路上有一定的創新性,應該說建設方案是不錯的,項目負責人也有多次做省市級課題主持人的經驗,但申報表上沒有明確列示項目開展所需要的成本,進度計劃也不夠詳細,僅有籠統、含糊的建設步驟。
作為學校科研項目管理部門,科研處在審核項目申報表時應該站在項目管理的角度,根據上述四個方面的評價標準嚴格把關,指出以上兩個方面的不足,責成負責人修改后再上報,而不是簡單地整理匯總后上報,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項目的立項通過率。
從項目負責人的角度來說,可以根據全成本管理理論、工作分解結構理論、制作甘特圖等方法,完善項目申報表的內容,編制合理的項目計劃。
根據申報表中對于該課題建設步驟的籠統表述,可將本項目的建設內容厘清為:協商和討論研究方案,確定研究步驟;進行前期調研;收集調研數據;撰寫論文階段并發表;撰寫研究工作底稿并結題。但以上建設內容階段性進度不明,不利于今后的管理,因此,應根據以上內容,編制出更為細化的項目計劃:
(1)2012.11-2012.12:討論協商階段
召開課程項目建設會議,廣泛調研,征求項目組成員、合作企業實訓基地和學生的建設意見。
(2)2013.1-2013.3:前期調研階段
課題組將按方案確定的分工、時間,以問卷調查、訪問座談、資料分析等不同的方式,圍繞“個人理財課程建設規劃”課題研究的內容,深入學校和社會展開前期調研。
(3)2013.4-2013.6信息數據搜集階段
收集有關信息和數據,并結合課題的具體需求和現實條件,積累下內容豐富、完整、有針對性的課題研究第一手資料。
(4)2013.3-2013.8實證研究階段
在進行以上2、3項工作的同時,推薦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并帶領學生參與教師的實證性課題研究。
(5)2013.6-2013.10編寫校本教材階段
在積累素材和前期調研、實證研究的基礎上,編寫適合“分崗位模塊教學”的校本教材。
(6)2013.11,撰寫論文和征求意見階段
在前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課題研究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并形成文字,在期刊上發表。撰寫課程項目研究總報告初稿,對課程項目建設情況征求領導和專家的意見。
(7)2013.12結題驗收階段
根據專家意見對研究報告進行修改,制作現場答辯的PPT,參加驗收評審會。
根據項目計劃的具體內容,可編制WBS工作分解結構圖,以明確為達到項目目標所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囿于篇幅所限,以下以編教材為重點進行工作分解:
二、研發實施階段的管理
研發實施階段是科研項目全過程管理的重點和核心,是指從通知立項開始到結題驗收之前這一階段,該階段包括項目的執行與控制兩項內容。
科研項目實施階段的主要工作目標是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通過各種技術和方法,確保項目的質量、進度和成本達到最優狀態,并盡可能減少項目執行的風險。以下從項目的質量、進度、成本這三個目標考核和過程控制的關鍵點及科研團隊管理方面來分別論述。
(一)質量管理的改進措施
科研項目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項目,它是一種創造性勞動,是非程序化的,其質量目標很難用完全量化的方法來控制,因此對科研項目進行質量管理不能照搬項目管理的一般方法,而是要結合科研項目的特點,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辦法進行管理。
根據影響該科研項目質量的主要因素分析,科研處和項目負責人可以通過繪制因果分析圖(魚骨圖)來進行質量控制。
其中,圖的上半部分為影響課程建設質量的內因,包括選題是否先進、科學,預期成果對學生是否適用、其成果產生的社會效益是否顯著。在高職院校科研水平相對薄弱的現實情況下,這一點應該是值得肯定的。圖的下半部分為外因,其中研究基礎條件一項中,由于團隊缺乏凝聚力和通力合作,科研經費管理松懈,“團隊構成”和“研究經費”兩項因素成為該科研項目建設中的風險因素,是關鍵控制點。而“網絡技術”方面,因為有校網絡中心的鼎力支持,是課題質量的重要保障。由于經濟類科研課題的特殊性,開發過程中一般對實驗設施等方面的物資保障要求不高,所以也不會對項目質量有很大影響。
(二)進度管理的改進措施
科研項目的進度管理是指在科研項目的進展過程中,為了確保項目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項目的目標,對項目的活動進度和日程安排所進行的管理過程。對《基于分崗位模塊教學法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項目進行進度管理,就需要首先制定出合理的經濟的、進度計劃,然后在該計劃的執行過程中,檢查實際進度是否與計劃進度相一致,如果出現偏差,就應該及時找出原因,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在必要的時候還應該調整原來的進度計劃,從而確保該項目目標的順利完成。不同的項目,其進度管理內容所適用的方法也應有所區別。一般來說,制定項目進度計劃的主要方法有甘特圖法、關鍵路徑法、PERT分析法、GERT分析法等。由于目前的科研項目管理通常較為宏觀,一般都通過合同進行管理,又由于科研項目本身的復雜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受許多客觀原因的影響,有可能會造成項目不能按時完成而導致延期、撤項的情況,對相關部門和項目團隊都會產生不良后果,因此必須使用科學的方法來控制項目的進度。考慮到校級課題項目相對于大型工程項目來說,還是比較單純和小型的,一般不需要進行定量的分析和計算,所以可以運用甘特圖來進行進度控制。根據前面編制的總體項目進度計劃,可制定如下甘特圖:
由于甘特圖的直觀性,可以使項目負責人或科研管理部門能及時發現計劃進度和實際進度之間產生的偏差,采取一定措施及時彌補,確保如期完成項目目標。因此,利用甘特圖對高職院校科研項目的進度進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職院校的科研項目管理水平,值得在高職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推廣。
(三)經費管理的改進措施
科研經費管理的改進措施包括事前的成本計劃(預算)、事中的成本控制、事后的結余經費管理等三項內容,其中前兩項是重點。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缺乏對成本的正確預算,成本控制方法不科學,經費管理混亂,此種局面亟待改善。
根據校級課題的特點,本文認為,重點應該在經費管理流程上做改進。在經費管理流程上,該校一直是由科研處和財務處直接管理,分院雖然實行二級管理辦法,但對科研經費的管理,僅限于院長簽字一項常規手續,沒有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或管理人員。因此在經費使用和報銷方面存在漏洞。應對這種情況,可以考慮采用項目經費分級管理的方法,如下圖所示:
(四)科研團隊管理的改進措施
鑒于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科研項目團隊缺乏凝聚力的現狀,本文認為除了校科研處和項目負責人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有所缺陷之外,主要原因還在于科研項目管理的組織結構不合理,因此,應該建立一個合理的科研管理組織結構。
以下是矩陣式科研管理的組織結構圖,本文認為也同樣適用于《基于分崗位模塊教學法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項目。首先,校級課題建設項目的上級職能部門主要有科研處、計財處,這兩個部門必須加強項目的信息交流、共享,注重日常信息的溝通。同時還要兼顧和聽取上級學術委員會的意見建議。其次,該項目團隊作為矩陣式科研管理組織結構的基本單元,其團隊成員同時接受來自分院與項目組兩個方面的領導。如團隊成員有的來自工商管理分院,有的來自投資理財研究所,有的來自遠程教育分院,有的來自企業,有的來自會計師事務所。他們一方面接受各院系及所在單位的領導,另一方面又要從事項目負責人分配的工作。這樣的矩陣式科研組織結構最主要的優點是扁平式、分權式的組織管理,便于縱向和橫向的聯系。同時讓科研人員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不同部門之間的知識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做到了資源的共享,并提高科研人員的科研水平。
三、結題驗收階段的管理
項目結題驗收即由主管部門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檢查,是科研項目管理的最后一環。作為項目負責人,應該認真對待,撰寫好驗收報告,根據校級課題的驗收要求,還應該制作精美直觀的PPT形式的匯報材料,在主管部門組織的科研項目驗收評審會上做詳細的匯報。
對科研管理部門來說,應事先編制項目結項程序,首先由科研管理部門初審,再由校級或上級評審專家組終審,主要檢查評審的內容包括:項目是否完成、指標是否達到、經費使用是否合理合規、成果有無推廣轉化、成果轉化效益高低以及匯報資料是否清晰明確等。
參考文獻:
《遠程學習材料的設計與開發》
【英】理查德 弗雷曼 編著;蔣國珍 譯,王海東 審校
本書是英聯邦學習共同體(The Commonwealth of Learning,簡稱COL)出版的關于開放遠程教育培訓手冊中的一本。本書主要論述了遠程開放學習的教學設計環節,也部分地涉及到課程開發的其他環節。因此,本書主要是為遠程開放學習的教師,教學設計者和教材、學習材料的編寫者準備的。
全書共10章,包括什么是教學設計,改編還是新建,如何設計一門適合遠程學習的課程,設計和撰寫一個學習單元,設計、開發網絡課程,設計學習評價,學習指南,語言表達、撰寫風格及版式,書稿撰寫與試用,質量保證體系。
通過閱讀這本書,讀者將會得到如下收獲:
全面了解開放遠程學習材料的教學設計的關鍵問題;
在開放遠程學習材料設計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升;
在短時間內成為開放遠程學習材料設計方面的專家。
《遠程學習的輔導:教師手冊》
【加】詹妮弗 奧羅克 編著;陳青 李爽 譯, 肖俊洪 審校
本書以遠程教育的輔導教師和教學管理者為對象,討論遠程教育輔導教師應具備的核心技能;對輔導教師的培訓;學習支持服務的組織與目的,以及遠程教育領域的作業問題。
全書共6章。包括通過引導教師反思遠程教育的學習特點,來思考輔導教師在遠程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描述輔導教師的四項核心技能,討論輔導教師對學生支持服務的各個方面,遠程教育作業需要考慮的各種問題,小組學習的組織與目的,討論輔導教師所需的幫助,以及怎樣使他們把工作做得更好。在附錄中提供了學習計劃的樣例。
本書原版資源來自英聯邦學習共同體開發的培訓課程教材,引進改編中為了適應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將原來以練習題形式呈現的內容盡量改為直接敘述形式,以便減少篇幅和節省與閱讀時間。
(該系列其他三冊的介紹請查看第85頁和第140頁)
《遠程教育的質量保證》
【澳】丹尼斯 克伯蒂克 編著;侯建軍 譯,郭 審校
質量保證是遠程教育領域中永恒的熱點話題。無論發展到什么階段,質量總是最受關注的問題。盡管在各類學術交流和各級工作總結匯報中被熱談,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人們對質量的理解與認識水平的差異,以及實施質量保證的環境氛圍與文化的不同,使得質量常常又是最容易被忽視和放棄的指標。應該怎樣理解認識遠程教育質量?怎樣提高遠程教育的質量?遠程教育質量保證的方法是什么?《遠程教育的質量保證》一書為你提供了最簡明的原理介紹,并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詳細指導,以及好的實踐案例討論,啟發和促進你的思考。在幫助你找到問題答案的同時,還能使你了解學到質量保證的相關基礎知識與實踐方法。
該書的原版資源來自英聯邦學習共同體(The Commonwealth of Learning,簡稱COL)與亞洲發展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簡稱ADB)合作開發的遠程教育培訓項目Quality Assurance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Trainers’ Kit 005。引進過程中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及讀者的實際需要。我們對原書內容的編排方式做了如下調整:
把原各章中為培訓環境設計的討論和練習活動集中到書后作為附錄2,使得練習活動變成可選,讀者可根據需要選擇使用;
把原編排在各章前的推薦閱讀資源清單集中到書后作為附錄3。由于所提及的閱讀資源均為英文書刊或網站,移到書后不會干擾閱讀正文,同時也比較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
原書中提供的案例較多,出于對篇幅的考慮,刪除了正文中沒有提及的案例,將保留下的案例集中在附錄1中。
該書共五章。第一章,介紹了開放遠程教育系統和機構的種類、特點、優勢和功能需求;第二章,討論了質量保證的概念。比如:質量的定義、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的不同、工業質量保證與教育質量保證的比較、機構中的質量保證文化等;第三章,介紹了質量保證的技術。如,用于質量保證的工具(表格、流程圖等)、正規質量保證標準的優缺點,以及不同的質量保證方法討論。第四章,遠程教育中的質量保證,介紹在遠程教育領域中常用的技術手法,如對學習支持服務的監測等。第五章,提供了英國、以色列、印度和加拿大的四個質量保證案例。書中的附錄1中還有另外來自澳大利亞、肯尼亞、菲律賓、斯里蘭卡等國的11個案例。附錄2中有針對各章內容用做培訓學習而設計的思考題和討論活動;這使得本書不但可用于自學,還使用于組織培訓。附錄3中有為各章內容提供的推薦進一步閱讀的資源。
(該系列其他四冊的介紹請查看第67頁和第140頁)
關于參加國家級課題結題培訓的通知
教技協(2009)007號
協會各子課題組組長:
我會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規劃(教育科學)國家級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多元學與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學的研究”在今年下半年進入結題階段。為了使子課題順利通過結題,達到預期目的,協會總課題組舉辦的結題培訓班將于2009年7月23日在貴陽市開班。現將有關培訓的報名工作通知如下:
一、培訓目的
安排子課題結題,明確結題要求,掌握結題方法,會寫結題報告。
二、培訓內容
1、總課題組安排部署國家課題結題工作;
2、總課題組專家作專題性學術報告;
3、優秀子課題組介紹成果、經驗;
4、每個子課題組要準備10分鐘的有關“本課題結題思路”的發言,可帶U盤在會上展示研究成果,專家現場點評;
5、課題考察。
三、培訓時間、地點
時間:7月23日報到,24日――25日培訓、考察,26日返程。
地點:貴州青年賓館(對外掛牌是:全國青少年貴州活動營地 ) 貴陽市花溪區迎賓路
到達路線:1、火車站:乘203路車到達花溪下車,做綠色面的(此段無公共汽車)2元即可到達。直接打車需要50――60元左右。
2、飛機場:乘民航班車到火車站,再乘203路車到達花溪下車,做綠色面的2元即可到達。
四、費用標準
住宿費150元/天/間,會務費800元。此次會議由貴州青年賓館出具正式發票。
五、其他
凡我會已立項的“十一五”子課題組,本次結題培訓必須派一人參加(今年不再辦結題培訓了)。請子課題組組長(或課題組代表)事先排出時間,確保到會。不參加結題培訓的子課題,將不能通過結題。按照國家規劃辦的要求,總課題組于2010年初向國家結題。
請務必在7月15日前將報名表傳真或發電子郵件到協會。協會秘書處聯系人:岳華
報名聯系電話:010-66490963 傳真電話:01066490962協會信箱:
此次培訓先發電子稿的通知,紙質的通知報到時在會務組領取。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
2009年6月9日
《遠程教育的質量保證》
【澳】丹尼斯 克伯蒂克 編著;侯建軍 譯,郭 審校
質量保證是遠程教育領域中永恒的熱點話題。無論發展到什么階段,質量總是最受關注的問題。盡管在各類學術交流和各級工作總結匯報中被熱談,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人們對質量的理解與認識水平的差異,以及實施質量保證的環境氛圍與文化的不同,使得質量常常又是最容易被忽視和放棄的指標。
應該怎樣理解認識遠程教育質量?怎樣提高遠程教育的質量?遠程教育質量保證的方法是什么?《遠程教育的質量保證》一書為你提供了最簡明的原理介紹,并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詳細指導,以及好的實踐案例討論,啟發和促進你的思考。在幫助你找到問題答案的同時,還能使你了解學到質量保證的相關基礎知識與實踐方法。
該書的原版資源來自英聯邦學習共同體(The Commonwealth of Learning,簡稱COL)與亞洲發展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簡稱ADB)合作開發的遠程教育培訓項目Quality Assurance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Trainers’ Kit 005。引進過程中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及讀者的實際需要。我們對原書內容的編排方式做了如下調整:
把原各章中為培訓環境設計的討論和練習活動集中到書后作為附錄2,使得練習活動變成可選,讀者可根據需要選擇使用;
把原編排在各章前的推薦閱讀資源清單集中到書后作為附錄3。由于所提及的閱讀資源均為英文書刊或網站,移到書后不會干擾閱讀正文,同時也比較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
本實驗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第4章第2節“種群數量的變化”一節中的探究實驗。學生已于必修1中學習了酵母菌的代謝特點,但對其在培養基中的數量變化規律還不甚了解。通過該實驗,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建構種群數量增長的模型,能更加感性地認識種群數量的變化特點。另外,本實驗涉及微生物培養技術、抽樣檢測技術、顯微計數技術和數學模型建構等。因此,它是一項有著多方面價值和意義的活動。也正因為如此,筆者選擇這節課作為案例設計與各位進行交流,希望得到同人和專家的點評、指導。
2 困難與對策
由于酵母菌屬于微生物,因此在對其進行培養和計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針對這些困難,嘗試設計相關做法。
1)實驗耗時長。本實驗計劃4周時間比較長,如果每個學生每天都去實驗室操作不太現實。因此采取小組內成員輪流計數的方法,每組每天都有人進行計數,最后組內進行數據的匯總。
2)計數難度大。由于學生是第一次對微生物進行計數,為了保證計數的準確,采取如下措施:
①開放實驗室,學生在計數前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去實驗室練習血球計數板的使用;
②實驗設置重復組,最后的結果取其平均值
3)培養易污染。微生物的培養極易受雜菌污染,為了防止雜菌污染,除了接種時嚴格的無菌操作外,在每次取樣計數之后,舍棄用過的培養基。設計實驗7天,那么開始的時候就配制42份相同的培養基,一半進行有氧培養,另一半進行無氧培養。每天從有氧培養基和無氧培養基中隨機各取3份,其中1號、2號、3號是無氧培養基,4號、5號、6號是有氧培養基。7天每天分別統計每個培養基種群數量值,并計算出每天的平均值。所有的培養基計數后不再培養。
3 設計與創新
筆者的教學設計立意是這樣的:通過探究,獲知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規律是本實驗的核心,然而學生通過學習已經知道,很多因素會影響酵母菌的代謝,進而影響其繁殖。因此,筆者設計讓學生對不同培養條件下的酵母菌增長規律分別進行探究,把“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的種群數量的變化”作為總課題,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確定相應的子課題。由學生自己做出假設、自己設計實驗,這樣就增大了探究的開放性,有利于其形成敢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積極態度。
4 教學過程
準備階段
1)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由于學生缺乏微生物培養的相關知識,又是首次接觸血球計數板,因而獨立實施實驗探究難度較大,不能離開教師的指導和示范。可采用如下一系列的方法。
①師生共同準備。學生的分組、棉塞的制作、無菌馬鈴薯培養液的配制、分裝和滅菌等在實驗課之前完成。
②教師課堂演示。教師演示接種、取樣、用血球計數板進行初始酵母菌數量的計數等操作。
③師生共同討論。圍繞教師的上述演示展開討論:接種為什么要在酒精燈火焰的上方進行?血球計數板有哪兩種規格?結構如何?如何使用血球計數板進行酵母菌計數?使用血球計數板進行計數是采用了什么檢測的方法?記錄的表格如何設計?等等。在關于血球計數板及其使用的討論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計數時的圖片,指導學生弄清不同規格的血球計數板隨機選取中方格的原則和方法,明確計數的方法,能進行1 ml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推導計算。
④學生獨立操作。在教師演示和師生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再獨立進行接種、取樣、用血球計數板進行初始酵母菌數量的計數、酵母菌的培養等操作。
2)通過預實驗摸索酵母菌培養的大致條件。
3)提前布置學生預習,查閱相關資料,各學習小組經過討論寫出初步的實驗方案。
4)筆者把能力強的學生吸收為生物小助手,與他們一起準備實驗材料和用具等,包括血球計數板的準備、酵母的準備、土豆培養基的配制、滅菌、各種實驗器材的準備和滅菌等。
開題報告 經過準備之后,組織一個“開題報告”形式的實驗計劃討論會。在討論會上各組代表匯報自己組的實驗計劃,全班學生對其計劃的可行性進行討論,并在討論中不斷完善。從學生提出的若干問題中選出一些較簡單和典型的問題,經過討論,預計最終能確定6個子課題,當然還會有其他的更多的:
1組:探究在無氧條件下的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
2組:探究在添加青霉素后的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
3組:探究在有氧條件下的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
4組:探究在紫外燈照射下的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
5組:探究在非無菌條件下的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
6組:初步探究在不同培養溫度下的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
在開題報告的最后,筆者再次講解了血球計數板的使用。另外,筆者把實驗的一些注意事項再次進行了強調。
實驗過程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題的每一個子課題都是學生自己確定的,他們對實驗的過程和結果應該充滿期待,就讓他們在這種期待中開始實驗吧。
1)接種。無菌操作臺的使用由生物競賽小組的成員進行示范,然后各組按照制定好的計劃分別進行接種。
2)計數。統一計數時間為下午6點半。
3)讓學生在問題中成長。學生通過對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連續7天的觀察,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規律,進而統計數據,建構數學模型,繪制變化曲線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美國教育家克萊恩曾經說:“最佳的學習方法是先做后辨認,或者是一邊做一邊辨認。”這就是筆者設計的意圖。
4)完善方案、重新實驗。當出現問題時,設計師生互動、相互找茬活動,就其問題進行辯論,有理有據者給予最佳辯手稱號。其目的就是集思廣益,不斷地完善實驗設計,規范實驗性操作。各組再把所涉及的問題匯總,再次進行實驗,繪制曲線,建立模型,進行分析。3天后組織結題報告。
結題報告與評價 各組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匯報、演示和分析,通過各組建立的模型明確不同條件對酵母菌生長的影響(子課題),不難總結酵母菌在培養液中的增長規律和原因(總課題)。
在對學生整個活動的評價上,筆者設計評價記錄表,不僅對學生取得的成果給予肯定,更注重在活動中的收獲與體會。
通過開放式的子課題設置,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開題報告實施實驗結題報告這個過程,不但培養學生的探究實驗設計能力、顯微操作能力、實驗分析和評價的能力,而且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合作意識。不管學生的經驗背景在某一時期是如何貧乏和微薄的,只有當他有機會從其經驗中做出一點兒貢獻的時候,他才真正受到教育,這就是筆者這堂課的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