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德育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7 14:56: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信息技術德育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信息技術德育總結

篇(1)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03(2013)13/15-0091-02

“學校教育,德育為首”,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孩子是祖國的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隨時都有可能產生難以預料的問題,需要人們有足夠的應變本領和心理承受能力,而這些絕不是單靠心理教師和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作為一名專職信息技術教師,筆者結合學科特點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進行了多方面的滲透和強化。

一、在課題中明確德育主題

根據學校德育目標和學生年齡、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生活實際,把握住學生思想發展的脈絡,針對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方面的需求,總結出適用于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德育教育主題:禮儀教育、感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習慣養成教育、誠信教育、安全教育、環保教育等。結合《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和信息技術使用的教材,筆者分年級和教學內容對信息技術課進行設計。例如:在四年級畫圖《編輯選定的圖形塊》一課中,以學生喜愛的動畫片《熊出沒》中的片段創設故事情境,引出德育主題《森林保衛戰》,明確了德育主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在教學設計中,筆者精心設計了松鼠的呼救、趕走“光頭強”、我為動物建家園三個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練習趕走了“光頭強”并成功保衛了大森林,不僅達到了寓教于樂,寓樂于教的教學目的,還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因此,以課題為德育主題的教學設計能更加明確德育目標,更好地實現德育教育目的。

二、在練習中創設德育情境

所謂德育情境是指為實現德育目標而創設的情緒場景。在營造的情緒氛圍中展開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能身臨其境,感受體驗,移情共感,互動交流,最終實現德育目的。

情感是德育不可缺少、十分重要的因素,情境則是對情感的優化和調節。例如:在母親節來臨之際,筆者組織學生開展制作母親節賀卡活動,為學生播放Flash短片,講述了一位母親從孩子出生起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這種直觀的以“愛”為主題的情境創設,讓學生感受愛,并在制作中喚起其對自己母親的愛,也就是德育情境中以自身蘊涵的情感激發孩子的情感??梢钥闯?,教師在練習中巧妙地創設德育情境,可使學生關心他人、尊敬長輩、熱愛祖國等情感得到一步步的激發、升華。因此,教師應投入情感并運用情境中蘊涵的情感激起孩子與之相一致的情感體驗,由此實現道德品質的養成,提高德育實效性。

三、在作品中展現德育成果

一幅作品可以看出一個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思想感情傾向。在學生創作的電腦繪畫、電子報刊等作品中可充分展現小學信息課中德育滲透的成果。筆者積極組織4至6年級學生參加琿春市電腦制作活動,帶有環保主題的繪畫作品《快樂的清潔工》、《得與失》、《別讓地球媽媽傷心》、《鉛筆小子的誕生》等和以愛祖國、愛家鄉為主題的電子報刊作品《祖國媽媽》、《田園風光》、《鄉村美景》等在全市電腦制作評比中紛紛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在作品創作中,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用五彩的畫筆描繪出主題豐富的作品,一幅幅電腦作品生動地展現了學生心目中祖國媽媽的動人風采,勾畫出學生感恩祖國、保護地球的濃濃深情。

四、在課堂中加強網絡道德教育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的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信息越來越多的同時一些黃色、暴力等不良信息也夾雜在其中,它們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具有負面影響。而在我們教學中又不可能硬控制不讓學生上網。那么,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安全、健康的上網,培養其良好的網絡道德呢?這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筆者認為,首先要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加以正確引導,還可以針對上網引發的各種道德問題開展討論。通過教育和引導,增強學生對信息的分辨力和對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培養學生健康的信息意識,讓學生明白網上活動也要遵守人際交往準則,既不能阻礙信息交流、傳播不良信息,更不能無法紀地破壞網絡安全甚至危害社會。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課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必須的、肯定的,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要完成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的基本職責就必須做到努力鉆研業務、切實提高自身修養,既要傳授知識、技能,還要關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要針對學生年齡特點、結合課程特點,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資源,將愛國主義教育、傳統美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等道德教育有效滲透到信息技術課堂中。

篇(2)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下,德育教育逐漸在現代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提高小學生們的德育水平也是目前大多數學校的首要任務。因此在德育教學中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這一技術來實現課堂教學的目的,從而提高學校教學的實效性,實現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一、信息時代背景下為小學德育教學帶來的挑戰

(一)網絡信息參差不齊

在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下,雖然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與豐富性,但總體來說網絡上的信息還是較為復雜的,其中包含了各種負面的新聞和垃圾信息,甚至還有許多異說,對于小學生的成長發展都有可能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網絡信息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生們的判斷能力及辨別能力,并做出正確的選擇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從而使小學生們可以正確合理利用網絡帶來的優勢。

(二)網絡不穩定因素

在目前社會發展中,網絡得到了空前的歡迎,其根本原因主要包括網絡帶來的新奇感、信息資源的多樣化、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新穎性及家長對于孩子上網的縱容等,以上種種原因都為學校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三)網絡為德育教學帶來了多種方式

網絡信息技術的使用不僅對學生帶來了一定的感官刺激,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同時也使小學生們對社會上信息的獲取更加便捷,但信息技術為德育教學帶來優勢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如:如何讓小學生適應網絡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教師具體應采取什么創新方式進行教學等,均是目前需要考慮并解決的問題,從而避免學生過于沉溺網絡,有效提高小學生們的德育水平,促進其綜合發展。

二、信息時代背景下小學德育教學的創新策略分析

(一)構建教育網站,搭建德育平臺

德育網站的構建是進行小學德育教學的重要條件。因此需要根據現有的德育教育資源,結合小學生們的心理特點及變化,進行全面的優化總結,并且與傳統的德育教學相比,德育網站具有長期性、時效性的特點,而學校根據這一特性進行了德育專題網站的建立,為更好的進行德育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例如:在學習第一單元的《燕子》一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尋找一些燕子的圖片、聲音及視頻等,先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然后進行具體文章的講解,在文中找到關于小燕子外形的特點描寫和一些較為生動有趣的語句,讓學生們了解到燕子將春天的景色點綴的更加美麗,從而培養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實現高效教學的目的。

(二)建立班級特色德育活動

獨特的班級文化特色是學校開展網絡文化的首要前提,同時也是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可以安排各班級展開班級特色的設計研究,例如:有的班級建立了“班學習博客”,而有的班級根據學校要求設立了相應的“中華民族網絡行”專題。通過這種網絡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們的各種人際關系,拓展了學生的交友范圍,也提高了學生的網絡專業技能,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綜合發展。

(三)進行網上討論,增強網絡了解學習

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下。網絡論壇的方式也逐漸走進了學校班級之中,具體是根據班級的實際學習情況來設立的,是對學生特長、班級特色進行展示的一個平臺。并且學校也逐漸開始使用信息技術,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了德育教學論壇,而學生則在教師的引導下從網絡上獲取有用的信息資源,也可以進行各自觀點的表達與討論。例如:在學習《可貴的沉默》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尋找一些代表孝順的典型案例進行講述,并積極引導學生們進行網絡上的探討交流,從而使學生們了解到父母的不易,在日后的生活中不僅學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幫助他們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還要逐漸養成一顆感恩的心,從而實現德育教育的最好滲透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對于小學生們的德育教學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點關注,而德育教育作為學校教學的核心靈魂,目前在每一個學校都是重點關注內容。因此就需要學校加大對德育教學的培育力度,具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法規法紀教育及心理教育等等,并將網絡信息技術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從而提高德育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篇(3)

《中庸》中有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滲透德育之前,我們必須要做好前期的準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新課標要求教學要做到“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要讓學生能夠學到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要的數學,并能夠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我們教師必須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改轉變教學觀念,積極的利用各種先進的教育技術來樹立起新的學習觀、教學觀和發展觀,并對傳統的師生關系與教學觀念進行思考。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技術來為數學教學服務,我們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努力的學習《新數學課程標準》及各種教育教學新理念,不斷的對教學理念進行更新,并將這些新的教學理念付諸實踐,帶進課堂;(2)積極的學習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并考慮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數學教學中,為數學教學服務;(3)明確自身的責任與所應該擔任的角色,并思考如何才能夠更好的勝任自身的角色,促進學生發展;(4)重視學生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自我反思和改進。

(二)積極的轉變師生角色,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將會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感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十分重要。我們必須要改變以往的那種“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出題學生做題”的被動學習狀態,讓教師從傳道、授業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進行轉變,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們認同教師的教學,使得教學效果明顯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

(一)運用信息技術呈現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德育的重要載體,在教材中有一些內容蘊含有明確的思想教育目的,對于這些內容容我們教師必須要仔細的進行挖掘。信息技術擁有的動態性特點,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這些內容,將更加有助于達到德育的效果,讓學生有更多的體會。例如在《兩位數減兩位數》這一節內容中有這樣的一個例題“申奧投票中,北京56票,多倫多22票,與多倫多相比北京多出多少票?”這個例題蘊含有較為明顯的德育因素。我么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擴大這種德育效果。例如可以播放當時申奧成功宣布結果那一瞬間的畫面,讓孩子們可以從畫面中感覺到當時人們的激動心情,進而讓他們感覺到祖國的強大,促進他們的愛國情感的發展。又例如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中為學生們介紹了《九章算術》中所記載的計算方法,而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做一個小flash來引出《九章算術》中古人所描述的計算方法,并為孩子們呈現出《九章算術》的一些相關資料,讓孩子們能夠知道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古人們通過生活的實踐總結出了豐富的數學理論知識,進而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又例如在學習圓周率π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呈現出π值發現的歷史過程。在多媒體課件上可以先為學生們展示《周髀算經》,介紹《周髀算經》的歷史,然后接著引出《周髀算經》中的“周三經一”這對圓周率作出估算的古老記載。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們呈現出一位古人在演算圓周率,這位古人就是祖沖之。并告訴學生們祖沖之所計算出的圓周率π值比歐洲人早了一千多年。利用課件上的絢麗的畫面可以讓學生感覺又回到了過去,親眼見證了古人演算π值的一刻,這樣更容易讓學生們產生出學科學、愛科學的決心,并進一步的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上面所講的都是一些教材中所明確蘊含有德育因素的素材,在數學教材中還有一些在德育方面是屬于隱性的教材。我們必須去仔細的發掘,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呈現出來,讓學生們能夠從多方面接受德育教育。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常令小學教師感到頭痛的問題就是小學生很多都好動,不能夠長時間的將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件事上,這是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密切相關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們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呢?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著名教育家曼思也說過:“習慣仿佛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因此,我們必須要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終生受益。對于小學生而言良好的聽課習慣十分重要,我們可以通過訓練他們對一件事情長久的注意力來培養他們的聽課習慣。但是如何才能夠讓他們長時間的將注意力放在同一件事上呢?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可以通過多種信息呈現的方式來激發出小學生們產生出強烈的好奇心,并逐漸的將好奇心轉化為認知興趣,最后成為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欲,使得他們能夠將注意力集中起來,并且能夠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通過這種長期的訓練,能夠讓學生們自覺的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例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課時,在前面一節課的基礎上,筆者準備了這樣的一個課件:“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個新朋友。”然后利用多媒體呈現出長方體、正方形體、球和圓柱體等,并告訴學生們這些立體圖形的名字。接著打出一句話“圖形王國里啊,發生了一件搶劫案,警察叔叔馬上去尋找線索,結果他們找到了一串腳印,你們知道他們分別是誰的腳印嗎?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能幫警察叔叔破案?”并利用多媒體呈現各種平面圖形。如果學生抓到可疑的圖形,就全班一起驗證,一起破案,教師印上印泥,通過投影來和學生一起辨別兇手。若學生說錯,教師也印到紙上,加以驗證。通過信息技術來呈現出這樣的教學情景,很容易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并且還能夠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破案”的活動中來,讓他們能夠長期的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上,長期下去,就會讓學生們感到教師所講的內容都十分的有趣,進而逐漸的養成認真聽課的良好習慣。

(三)利用信息技術呈現數學美,滌蕩學生心靈

篇(4)

1、鞏固提高“兩基”水平,落實閩教督4號“雙高普九”的要求,完成各項指標,確保“兩基”工作順利通過市人民政府第五次的年度跟蹤檢查。

2、扎實開展教育系統行風評議,確保行評工作再上新臺階。

3、精心組織、扎實開展“承諾教育、讓社會滿意”為主題的塑造教師良好的整體形象活動,重塑師表,再鑄師魂,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

4、積極穩妥地推進學區機構改革,按教育部制定的標準,嚴格內設機構,配備領導班子,分流富余人員。

5、中心小學通過縣第二個三年第一輪的素質教育督導評估,泗濱、橋內、奎斗、東山等小學接受學區再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

6、完成中心小學信息技術網絡教室的建設,建立計算機網絡教室的規范化管理制度。全學區三年級以上開設信息技術課,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中心小學信息技術網絡教室上機實踐。

7、加快中心小學餐宿樓建設步伐。

8、進一步健全學校財務管理制度,實行教育收費的公示制度,加大財務透明度,嚴格“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財務管理體制,提高經費實效性。

9、規范教師指導學生參賽管理辦法,確保得獎率達100%。

10、加強幼教管理,提高辦學效益,橋內學前班達縣合格標準。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明確德育目標,增強德育實效。

1、要建立協調一致的德育目標。學校德育的目標是一個上下銜接、左右協調、方向一致、力量互補的目標系統。要堅持層次性和遞進性的統一,針對不同的對象特點,遵循品德形成規律,區分層次,逐漸推進,持續發展。要重視目標教育,將抽象的目標轉化為具體的目標,使外在的目標要求內化為自身的目的要求。

2、要設計科學合理的德育內容。德育目標是通過相應的德育內容落實的,學校自身的德育內容,應遵循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的內容,從實際出發,設計出反映時代特征、表現學校特色、適合學生需要的具體內容序列。一要開展“承諾教育、讓社會滿意”為主題的塑造教師良好的整體形象的系列活動。組織教師深入開展“三學”,一學《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二學《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三學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有關知識,在學習中審視以往的教育教學行為,自覺除舊創新,大力提升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教師、校長都要做到“六個堅持”、“六個好像”,自覺開展“八查”?!傲鶄€堅持”即堅持敬業愛崗,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愛生如子,堅持一切為了學生,堅持依法辦學,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六個好像”即對待學生要做到日常生活像母親一樣慈愛,行為訓練像父親一樣嚴格,心理疏導像姐姐一樣親切,傳道授業像哲人一樣博學,討論問題像朋友一樣真誠,糾偏改錯像奶奶一樣耐心;“八查”就是一查是否依法執教,有無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二查是否愛崗敬業,三查是否嚴謹治學,四查是否關心熱愛學生,五查是否團結協作,六查是否尊重家長,七查是否廉潔從教,八查是否注重身教等;二要把《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與文明禮貌,遵紀守法教育結合起來。教育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覺遵守公共道德,禮貌待人;三要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注重改善文化氛圍,提高文化品位,優化校園育人環境,本著“整體規劃、分項實施、逐步完善”的方針,努力做到在校園文化建設上不走形式,做一件、成一件、收效一件,做到布局合理、美觀、切實使校園無閑處,處處有教育,使學生在良好環境的熏陶中學習成長。

3、要構建規范有序的德育活動。德育活動是否科學、有序,直接關系到德育目標和內容能否落實。保證規定的德育內容通過活動得到落實;活動的形式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需要;活動的安排要分層次、有重點,并能把握時機。一要在教職工中積極開展愛生工程系列活動,在活動中不斷增強教師的事業心、責任感、自信心,塑造新型師生關系。要緊密結合職業道德規范要求運用灌輸、獎罰、激勵等機制進行引導和教育,強化教師的職業道德觀念。使教師不僅能成為學生的楷模,也能成為社會的榜樣;二要以少先隊活動為載體,不斷總結和深化紅旗班級的評比活動,深入開展“我能行”系列活動。讓小學生在活動中不斷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三要適時疏導學生心理,讓學生想得通、理得順、看得透,自小養成健康的心理。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全面開展“做合格小公民”的主題活動。

4、要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體制。一要明確領導的職責與分工;二要合理設置德育機構;三要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四要以德育崗位責任制為核心,建立一套德育工作檢查、考評、獎懲制度;五要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及家訪等活動,發動家長和社會參與學校教育,形成德育時空的連續性。

(二)加強隊伍建設,激發創新精神。

1、以人和為先,弘揚“團隊”精神。以“盡力就是能力、合力就是實力”的協作奮發精神,凝聚人心,弘揚“團隊”精神,增強主人翁意識,強化學校民主管理,逐步淡化學校中過于深厚的權力因素,要積極引導和鼓勵教師參與學校管理,依法理順教師和校長管理體制,做到用人與治事相結合,努力形成適應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要求的隊伍管理新模式。要引導教師樹立“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思想,樹立不甘平庸、勇于進取的精神,樹立創新精神和競爭意識,挑戰自我、挑戰先進、超越自我、超越先進。

2、要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為目的,評價師績。目前,教師評價的課題仍是一個較難解決的科研課題。定量與定性,各有長短;過程與結果,必須兼顧;隱性勞動與顯性勞動,都應進行評價。評價方案本身不科學,不僅影響教師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可能引錯了方向。教師評價方案,必須為實施素質教育服務,必須具有導向作用、制約作用和激勵作用。要不斷總結完善教師工作綜合評價的科學做法,不斷完善教師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教師工作積極性。研究和改進質量監控管理,試行四控制做法(即:控制不及格現象;控制優秀生的最低限度;控制平衡間的差距;控制前5名和末5名的成績差。)

3、制定教師繼續教育有關制度,要求全體教師均要參加繼續教育培訓,鼓勵中青年教師參加提高學歷教育。45周歲以下的教師全部要參加電腦培訓,并積極爭創條件制作課件為課堂教學服務。抓住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這項關鍵性工作,切實加強基礎教育課程的實驗準備工作,以全員培訓為目標,分階段、滾動式地逐步開展,并將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貫穿于新課程實驗推廣的全過程。

(三)注重科研實效,提高教學水平。

1、以科研為根本,提高師能。一要抓好教研網絡化。建立健全教學教研管理系統,選配責任心強、銳意改革的教研組長;二要抓好教研信息化。組織教師看、聽、學、記等系列活動,使教師從中獲取、擴充、儲存教改信息,更新教育思想;三要抓好教研專題化。每年學校教研工作要集中精力解決一兩個教學實際問題。以“研”促教,以“研”創特色,以“研”出成果;四要抓好教研群體化。領導要自覺參與教研的全過程,要積極倡導“科研興教”,把教師參加教研情況列入崗位職責來考核,與崗位責任獎懲掛鉤。改革評教議課活動,摒棄“大鍋飯”式的評議,課前要將聽評課教師分成若干組,做到研究目標明確,任務到人,使評價有所側重,達到“評一課,促多人,帶一方”的目的。要堅持正常集體備課和業務學習制度。要定期開展學科競賽活動,并組織全體教師評判。

2、除繼續抓好已立項課題的深入研究、總結、推廣外,要集中一定力量研究當前存在的一些急需解決的難題,積極提供學科的教學現場會,推動教研和課改工作,促使素質教育在各學科教學中得到落實和體現,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對在教學上有一技之長的學科帶頭人,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名師培養。要塑造良好師德,學校要組織教師尤其是骨干教師或具有潛在素質的優秀教師,開展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的教育;開展愛校、愛生教育,讓他們做到誨人不倦,為人師表。

(四)優化管理手段,提高辦學效益。

1、以管理為本,建立承諾評議制。一要繼續推行雙向承諾制,學校領導、教師要相互承諾,期末相互評議;二要建章立制,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把任務分解到人,責任到人,實施責任追究制;三要實行掛鉤蹲點制,認真落實分層管理責任制,抓好崗位責任考評;四要完善校長例會制,力求把會議開成剖析問題、匯報工作、交流經驗、傳播信息、觀摩現場、指導工作的會議。

2、要健全檢查評估制。要采用學區下校檢查和學校互查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對學校的工作進行檢評。合理修訂學校工作、教師工作、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法,在尊重差異基礎上,建立人人都樂意接納的評價機制。

3、要繼續推行教師合理流動制度,使之做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合理分流富余人員,做到人盡其才。

4、落實教學紀律,狠抓常規管理。嚴格按“三班學區教師常規工作要求”,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跟蹤監控,建立考評辦法,形成制度管理。要改變以往“查閱式”、“終結性”的單一檢評辦法為“查閱式”與“問卷式”相結合、“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評價辦法,尤其要注重問卷式與過程性的評價結果。認真執行省課程計劃,端正小學培養目標,明確學科設置的基本要求,實施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加強課程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體、美、音和活動類課程管理。開展持之以恒的每年一屆的校園文化節活動。

5、扎實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橋內、東山、奎斗、三所完小在上一學年度實施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的基礎上,要認真對照評估要求,加大整改力度,扎實開展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工作,確保達到縣級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的標準。同時要完成對中心小學第二個三年第一輪的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工作。

6、要嚴格學籍管理,鞏固兩基成果。要建立流生匯報制度,動員社會一切力量,確保適齡兒童都能入學。要嚴格規范學籍管理,本學期,學區將加大檢查力度,力求各校做到資料齊全,數據人頭相符。

7、要認真開展民主評議行風工作,深化校務公開,讓廣大教職工知校情、參校事、議校政,為辦好學校獻計出力,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促進教育教學工作。

(五)改革課程設置,挖掘信息資源。

1、20*年是我縣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活動年,全縣中心小學和部分農村完小從三年級起將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按照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一般不少于68學時,上機時間不少于總課時數的70%,學區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配置了電腦室,教學內容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將在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中選取適當的教學內容。中心小學上機時間可安排在勞技課、勞動課、科技活動課或地方課程,其他小學上機時間可安排在雙休日或假期。這樣,就可充分利用極有限的資源,發揮設備的余值潛力,遵循“用好、用夠”的原則。

同時,還必須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幫助學生主動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各學科的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教與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2、由于現有教師的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特別是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和應用計算機互聯網教學的需求。加強培訓,充實師資更顯得必要、緊迫,現階段,學區大部分中、青年教師都已取得全國計算機一級等級考試證書,這是一個極好的資本,我們將在此基礎上,組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知識的培訓,鼓勵教師刻苦鉆研,開展網頁制作、課件制作,自學成才。同時,重視人才的借用,引進信息技術方面的兼職專門人才,加強信息技術教育隊伍的技術應用能力。

3、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教學評價,對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效果應及時反饋,將采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進行。要努力推動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教學的整合,發揮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總體中的功能和效益。要積極參加信息技術教育交流研討會,參加小學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經驗論文及教學課件評選活動。

4、開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年活動,是為了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促進信息技術教育的應用,雖然任務重、困難多,但我們相信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成為當代教育改革的強大支持力量,我們將根據要求,結合實際,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

(六)規范寄宿管理,提高服務水平。

1、面對我學區實際,采取因地制宜、積極穩妥的方法,在前幾年大力調整的基礎上,努力減少“中心小學+村完小+辦學點”的辦學模式,逐步形成“中心小學+完小”的辦學格局。一是認真抓好中心小學的寄宿制工作。二是研究改進寄宿制的規范管理,提高服務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三是繼續抓好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寄宿生的餐、宿環境的衛生整潔和文化氛圍,不斷提高文化品位。

2、要加強寄宿生管理。一要健全管理網絡。建立健全“一組”(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兩線”(教導處、總務處兩條線)的學校寄宿生管理系統,成立以班主任、生活指導教師、衛生保健教師組成的寄宿生日常生活管理小組和以班委會、少先隊督導隊成員、宿舍管理員組成的學生自我管理小組,加強對寄宿生學習、生活的管理;二要落實各項措施。要制定一套符合學生實際的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如寄宿生一日生活制度;文明寄宿生、星級宿舍評比制度;寄宿生生活會制度;寄宿生點名制度;宿舍安全防范須知等等),要優化“計劃目標—組織實施—檢查反饋—總結評比”的螺旋上升的管理過程,要健全住宿生管理檔案、住宿生名冊、生活指導教師值班記錄、獎懲記錄、計劃總結、各項規章制度、來客登記等資料,并能按時歸檔;三要配好生活指導教師。生活指導教師是最直接參與寄宿生日常生活管理工作的,其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寄宿生管理工作的質量。因此,要配備責任心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懂得學生生理、心理基本知識,肯吃苦耐勞,富有奉獻精神的教師擔任;四要重視安全防范。堅持值班巡查制度;五要不斷改善寄宿生的住宿生活條件。

(七)加強后勤管理,提高育人效益。

1、加強后勤管理、提高聚財育人效益。一要嚴格財務制度,嚴格收費標準,定期清帳理財,做到財物相符、收支平衡、開支合理、帳目清楚,節約開支,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并實行民主管理;二要廣籌資金,發動社會、企業家、家長以及熱心教育事業的賢仁志士為教育獻愛心,加快學校的硬件建設;三要定期對校舍進行安全檢查,配備更完善的防范設施,消除隱患,確保師生安全,確保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四要加強儀器、圖書的專人管理,按規定使用、流通,充分發揮效益。

2、繼續加強對學生用書、學具、教輔材料及其他學用品的整治和管理,嚴格有效地控制課外作業,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確保學生愉快學習,健康成長。

(八)加強體衛工作,提高運動水平。

各校都要重新組織學習體育、衛生的有關規定,并認真落到實處,積極開展體衛工作,掌握運動技能,提高運動水平,確實提高鍛標率和合格率,并積極為縣第九屆中小學生運動會做好各項訓練工作,力爭競賽成績有較大的突破。

(九)努力轉變觀念,重視幼兒教育。

1、加強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幼教師資素質,一要全面組織學習,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二要努力轉變教師觀念,有效提高素質教育質量,開展必要的素質考核和競賽。

2、加強幼兒教育教學研究,針對實際,確定1~2課題展開研究,取得成效。要有效地提高半日活動計劃的設計和書寫,提高教師評價幼兒的能力,有效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加強學前班的常規管理,有效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橋內學前班要在本學期里積極創造條件創縣級合格學前班。

(十)重視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識。

1、要進一步做好“四五”普法工作。各校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以及《憲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開展各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有計劃地舉辦法律知識講座,運用知識競賽等和其他校園文化活動形式,推動學校普法工作的深入開展,增強師生學法、用法,遵紀守法的意識和自我防衛意識。

2、積極開展創安活動。認真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推行安全保衛工作責任制,強化校園內部治安秩序和周邊環境的整治,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各校期初與學區簽定《校園綜治工作責任狀》,同時應與班級簽定《安全責任狀》,把校園綜治工作和“創建安全學校”活動列入議事日程。加強對師生安全常識教育,完善值日護校制度和導護制度,建章立制,狠抓責任狀中各項工作的落實。同時實行月安全匯報制度;建立放學后清校,排路隊制度;重大傷亡事故報告制度;春秋游審批制度。做到居安思危,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確保師生安全。

篇(5)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意識到做好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為之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發展和進步,已經不夠理想,追趕不上現代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我結合學校的實際工作,就小學生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創新小學生德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兩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研究和實踐,下面談一談在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深入調查,發現存在問題

在確定此項工作時,我組織學校的德育工作小組通過對全校師生的調查問卷、分析調查中數據,并進行一定研究和總結。在調查中發現現階段農村小學生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德育目標過于抽象;二是德育教育內容的制定和實施缺乏科學性,也就是說制定的德育教育方案并不符合學生的特點和特色;三是德育方法比較傾向于“成人化”,開展的活動沒有從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也就是說教師所采用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很學生不大喜歡,致使到管理者和德育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通過調查和分析,發現和總結一些存在的問題,使學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有了更明確的教育方法。

二、總結分析,創新管理方法

根據上述問題的存在進行分析總結得出,在我們農村的德育管理中確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特別是在學生習慣養成方面,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利于學生的健康快樂的成長和全面發展。故此,創新一定的德育管理方法,成為了時代賦予學校管理人員神圣的使命,也成為了需要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1、改變思想,突出德育為首

在學生德育教育工作開展中收效的好與壞,都與學校管理者制定和施行的教學體制、管理方案和考評機制都有著十分重要的聯系。學校管理者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力量,教師在實際課堂中對學生德育方面關心程度的高低,所以,要想創新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首先就需要學校管理者能夠改變既有的以學生成績為重的管理思想,將學生德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位置。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當學生具有更高的德育素養之后,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必然有所提高,其學習成績和學校效果也就能夠有明顯的提高了。因此,在實踐管理的過程中,學校管理者需要加強與班主任溝通交流的力度,從班主任那里獲得學生更多的訊息,在更深入、細致的了解學生之后,積極的與班主任溝通過交流,并規劃和制定出更好的學生德育管理方案。

2、優化方法,促進良好習慣養成

可以說,德育工作開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在一個有效的氛圍中不斷的熏陶,在得到管理者有效引導的基礎上,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習慣,使其終身受益。因此,就需要學校管理者能夠以此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來優化既有的德育管理方法。一是將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要求教師對于學生德育教育的開展能夠從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求出發,讓學生自己意識到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并能夠在參與學?;蛘甙嗉壗M織的各項德育教育活動中體會到快樂和幸福;二是為學生創造有效的提高自身德育素養的情境,可以是游戲、競賽活動、故事導入、生活案例分析等等,讓學生在情境交融的氛圍中感受到德育的存在,并深深的認識到自己應該怎么做,真正的實現德育管理和教育工作能夠從“強壓式”到“引導式”的轉變;三是加強教師的德育修養。在工作中,學校加強班主任和所有的任課教師能夠在實際教育教學的工作中注重學生的德育素養,做到時時的引導和指導,例如,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要主動幫助,當學生難過時要主動安慰,學會愛自己、愛別人,學會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讓更多的學生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德育習慣。

3、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德育管理

當今時代是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作為學校的管理者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潮流,加強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就需要學校管理者能夠從以下幾個基本的方面著手,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切實的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創新工作。1)創新德育工作管理的模式學生檔案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學校管理者完全可以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施行檔案電子化管理,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使得學生的檔案管理工作更加正規、科學和系統,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檔案管理人員工作的負擔,還能夠便于信息使用者從中提取信息,更多的了解學生,可以說,能夠為學生德育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力量。而這就需要管理者注意的是,在運行電子檔案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歷史性、系統性和規范性三個基本的原則;此外,學校管理者利用德育軟件,例如“班級與學生量化管理軟件”等現代化的軟件來優化德育評價工作;同時,還可以倡導各個班級的班主任創建班級博客,來使得學生、家長和教師能夠實現時時溝通交流的基礎上使得德育管理工作邁上新的臺階。2)在學校搭建自己的德育工作平臺學校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構建屬于自己的德育管理工作平臺,以確保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能夠從自己的平臺上掌握更多的德育管理方法,及時的獲知最新的德育管理方向和要點。因此,學校的德育管理平臺可以包括上級部門的德育網站、德育專題網站、校園德育網頁等幾個基本的組成部分,以便于管理者和教師們之間能夠經常交流互動,探討德育工作過程中的得與利,例如我們學校開通的學校網站,能直接地聯接區教育信息網站和區內的其他學校網站,給教師創建一個交流的平臺,以達到一定的學習、互動的作用。3)拓寬既有的德育教育活動途徑學校要引導教師創新既有的教育教學方法,讓任課教師能夠通過多媒體、校園網、遠程教學等現代教育技術來改變既有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情境中潛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利用多媒體技術組織開展各種德育活動,例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動畫、影片,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創設教育虛擬社區,為學生組織一系列的德育實踐活動等。還可以利用校園網站,開展各類競賽活動。例如電子小報,調查活動等等,以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養。

三、加強家校合作,促進德育工作成效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化社會中,德育工作更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支持。所以加強與家長溝通交流的力度,能使學校的德育工作更加順利地達成與促進。我們可以通過電話、手機、QQ、微信群等通訊,與家長加強聯系。我們可以運用這些現代通訊方式對家長進行教育宣傳。例如學校有什么德育教育活動,以校訊通或微信群發出,達到宣傳效果。這樣可以先讓家長了解學校開展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并從中知道教育活動的內容以及活動的操作,然后通過家長的配合,完成每次的德育活動,并在家長的督促下加以強化。長此以往,就能夠對家長起到一個潛而默化的效果,最后達到家校合作,從而進一步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使整個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德育教育工作是促進小學教育教學工作高效開展的重要推動因素,也是確保其實現更好發展的內在力量。所以,作為學校的管理者,一定要改變思想,創新方法,不斷研究和分析。使農村小學的德育工作以正確的辦學思想為先導,以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改變思想,突出德育為首,以實際活動為行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注重行為習慣培養,避免空洞的說教,強化活動實踐和情感體驗;隨著社會發展要豐富德育的活動內容;要創新方法,加強與社會、家庭等溝通合作,使農村小學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實效,進而使得更多的學生得到更好德育思想滲透。

作者:梁炳輝 單位: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屈洞小學

參考文獻:

篇(6)

作者簡介 王世光,人民教育出版社綜合文科編輯室,副編審

近十年來,翻轉課堂在美國興起,并引起了我國教師翻轉德育課堂的熱情。大家關注的主要是操作層面的問題,例如,德育課堂中翻轉什么、如何翻轉、翻轉需要哪些技術等,而對于翻轉課堂與德育課程改革的契合點在哪里,翻轉德育課堂可能出現哪些偏差,探討較少。筆者對此略陳己見,以求教于方家。

一、翻轉課堂與德育課改理念的契合點

就一般的理解,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是由“課堂上聽教師講解,課后回家做作業”轉變為“課前在家里聽看教師的視頻講解,課堂上在教師指導下做作業”。而在具體實踐中,翻轉課堂的呈現形式各不相同。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指出,所有形式的翻轉課堂有一個統一的特征,那就是渴望調整課堂的重心――把注意力由教師轉向學生及其學習。[1]如果沒有實現這樣的轉換,課前學習和傳統的預習之間,課上練習與傳統的講授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列舉了15條翻轉課堂的理由,如增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這些都是我國近十年來德育課程改革中耳熟能詳的說法??梢哉f,實現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是翻轉課堂與德育課程改革之間的最大公約數。

近十年來,我國中小學德育課程在努力實現教學方式轉變方面,已經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從課程標準層面來說,各學段德育課程標準都積極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從教科書編寫層面來說,德育教科書在內容設計上,力圖由“教本”向“學本”轉變,以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從教學實踐層面來說,很多教師已經習慣于以探究驅動課堂,打破傳統德育課堂的時空限制,讓學生課外進行預習、搜集資料和實地調查等活動。

可以說,近十年來德育課程改革中教學理論、課程標準、教材編寫和教學實踐方面的巨大變化,早已形成了實施翻轉課堂的良好環境。我們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美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未傳入我國之前,我國中小學德育課堂已經采取了很多類似于翻轉課堂的實踐,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反過來講,現在以翻轉課堂為名義的德育課教學案例,如果把教學設計中涉及“翻轉”的字眼去掉,單純看教學流程,大多與我國近年來流行的探究教學設計、情境教學設計等沒有本質的區別。

既然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與我國德育課改所倡導的理念相比并沒有什么理論上的創新性,那么,大家又何必翻轉德育課堂?從現在翻轉德育課堂的實踐來看,其中的奧秘不在于它的教學理念有多“新”,而在于它是一種混合教學模式,融合了不同的教學理念,兼顧了傳統的講授教學法與現在流行的探究教學法,并以信息技術為橋梁,提高了教學效率。

對于側重講授教學的教師來說,可以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課前在家里通過視頻先了解基本知識,然后進行課堂學習,這樣“有利于知識的鞏固”。[2]對于側重探究教學的教師來說,可以利用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視頻學習,先掃清探究的知識障礙,從而緩解有限時間內知識傳授與探究學習之間的矛盾,提高課堂上探究學習的效率。實際上,我國德育課堂的探究教學早已習慣于采用學生課前準備、課上探究的教學方式,只是學生的課前準備并不一定以視頻學習為中心而已。

我國德育課程改革的頂層設計理念一方面強調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又強調不能把講授與探究對立起來。但在實踐中,兩種方法很難兼顧。翻轉課堂不僅兼容這兩種教學方法,而且教師在操作中,具體側重哪一方面,有較大的選擇空間。這是翻轉課堂受德育教師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翻轉課堂與德育課程信息化的

契合點

如果說,實現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是翻轉課堂與德育課程改革在教學理念上的契合點,那么,注重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是翻轉課堂與德育課程改革在信息化方面的契合點。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要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強調,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促進優秀教學資源共享。課程標準對德育課程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也有明確的規定。例如,“積極開發和有效利用各種網絡資源,注重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薄霸陂_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過程中,要注重利用網絡、電視、電影、廣播、報紙、雜志等信息媒體。”“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收集網上資源,包括文字資料、多媒體資料、教學課件等?!盵3]這些表述主要是從開發課程資源的角度來講德育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問題。在德育課程中實施翻轉課堂,可以全方位、多層次地推動德育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首先,翻轉課堂拓寬了德育課程資源的種類。最初,翻轉課堂的課程資源中最具特色的是教師自制的教學視頻,隨著翻轉課堂的發展,供學生課前學習的教學視頻可以是教師自己制作的,也可以是別的教師制作的;既可以是教師集體制作的,也可以是師生聯合制作的。后來,翻轉課堂又與微課、慕課、電子書包(數字化教材)相結合,各種不同的組合,可以適合不同的需要。這些依托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型德育課程資源,一旦大規模推廣、使用,實現共享,會產生巨大的規模效益,有力地推動德育模式的變革。

其次,翻轉課堂可以從不同層次上實現德育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翻轉課堂對信息技術環境的要求門檻不高,但拓展空間很大。從低層次來說,教師錄制或者選擇的教學視頻,既可以放在網上供學生下載觀看,也可以讓學生用各種存儲設備復制下來回家在電腦上觀看,甚至可以刻入DVD讓學生用電視觀看。從高層次來說,翻轉課堂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與微課、慕課、數字教材等充分融合,廣泛運用各種網絡平臺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線練習、在線評價等。這反映了翻轉課堂在融合信息技術方面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拓展性。我國德育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還處于低層次,可以借助翻轉課堂向高層次推進。

第三,翻轉德育課堂,有利于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個性化的德育問題。德育課堂有其自身的特點,學生所遇到的困惑與難題往往不是知識性的,而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甚至有一部分是十分個性化、情境化的,學生未必愿意公開探討這些問題。此外,由于性格的不同或學習成績的差異,有的學生對于德育課堂上分組討論、表演、辯論等形式的探究有恐懼感,他們更希望用一種比較隱蔽的方式向老師咨詢或探討這些問題,或者借助網絡平臺來展示自己。這些問題在傳統的以教室為空間的面對面的課堂上很難得到很好的解決。而翻轉課堂這種教學形式,為德育教師解決這些難題提供了一個選擇。

有學者認為,這種非面對面的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的交流,無法替代師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容易使學生產生被拋棄感。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一方面,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只是翻轉課堂的一部分,課上學習仍然有足夠的面對面交流時間。另一方面,當今的學生屬于網絡時代的“土著”,網絡思維已經滲透到他們的靈魂,透過網絡交流,本來就是他們重要的生活方式。所謂的“被拋棄感”,實際是網絡時代“移民”的感受和想象。在翻轉德育課堂上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這不是德育的技術化甚至異化,而是向學生生活實際的貼近。

三、翻轉德育課堂的可能偏差

有學者指出,翻轉德育課堂時,教師在自身能力與素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手段、學習時間安排、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都會面臨挑戰。這些挑戰可能導致翻轉課堂的實踐偏離翻轉課堂的理想。這種偏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課前學習、課上練習的模式有可能割裂講授學習與探究學習。翻轉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決定哪些教學目標最適合通過探究實現,哪些教學目標最適合通過直接講授實現”。[4]這樣,把最適合直接講授的內容制作成視頻讓學生在家學習,課堂上處理那些最適合學生探究的內容。這是一種比較理想化的設計。講授教學和探究教學的二元對立是理論上、邏輯上的劃分,而非實踐上、事實上的對壘。在德育課堂中,我們很難將二者截然分開――這部分是純粹的講授,那部分是純粹的探究。有經驗的德育教師能夠自覺地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在優秀的德育教師那里,二者之間的融合可以說是渾然天成,無法割裂。如果過于拘泥于翻轉課堂的程序,很容易造成課前講授學習與課上探究學習“兩層皮”的現象。這也是一些德育教師懷疑翻轉課堂的一個理由。

第二,翻轉德育課堂時,應關注德育目標真正的實現。在翻轉德育課堂的實踐中,課前往往以視頻講解為中心,課上往往以練習為中心,無論課前視頻講解,還是課上探究,都是以知識為中心,對于學生的實踐并沒有給予充分的關注。因此,翻轉德育課堂也有可能加重德育智育化的傾向,一些德育教師熱衷于運用翻轉課堂進行復習,就有這樣潛在的危險。特別是有的德育教師熱衷于展示各種信息技術手段,使得課堂教學的重心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學生,而是以教學視頻為核心的各種信息化的德育課程資源,翻轉課堂成了信息技術和信息化資源的秀場。這是傳統的以課本知識為中心的課堂形態的升級版,不僅遠離了翻轉課堂的宗旨,而且也在無形中忽視了信息化課程資源之外的其他類型的德育課程資源,這也是翻轉德育課堂所要注意防范的一個傾向。

第三,翻轉德育課堂時,需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有些德育教師熱衷于總結、歸納翻轉課堂的步驟,這樣很容易將德育翻轉課堂帶入死胡同。伯爾曼和薩姆斯指出,把課堂的重心由教師轉向學生及其學習有很多種教學模式和工具,翻轉課堂只是其中的一種。[2]而且,翻轉課堂的理論和實踐,仍然在不斷改進和完善過程之中。在他們看來,翻轉課堂不一定都需要視頻,視頻也不一定都要在家看。最重要的是能否實現課堂重心的轉移。[2]我國的德育教師在嘗試翻轉課堂時,有的就明確把翻轉“設定為在校內翻轉,即自學和課堂教學都在學校內完成”。[5]可謂不拘泥于特定的翻轉模式,領會了翻轉課堂的精神。翻轉課堂既是教學理念,也是教學模式。就德育課程引進翻轉課堂來說,認真思考教學模式背后所蘊含的教學理念更為重要。如果倉促地依照某種模式來生硬地翻轉我們的德育課堂,那么,我們可能還沒有來得及認識、吸取翻轉課堂的精髓,便已將它教條化。這樣做,不免招買櫝還珠之譏,甚至有邯鄲學步之虞。

參考文獻:

[1]Jonathan Bergmann,Aaron Sams.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Eugene & 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

[2]沈碧倩.高中思想政治課“翻轉課堂”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篇(7)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Story Applied in Education

SHEN Huil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From the "word of mouth" to today's modern tea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continuously push forward with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digital storytelling provides a new light for the new period of teaching practice .Digital storytelling has become an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for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promote the rich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all learne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ha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storytelling applied in education.

Key words digital storytelling; story logic; educational; visualization; digitization

0 引言

在教育這個舞臺上發生著許許多多平凡和不平凡的故事,然而,如果僅僅中是以文字方式記錄教育敘事,就無法再現真實的教學場景,缺乏情境性。而數字故事可以彌補了這一不足,通過形象的圖片和可視化的教學活動視頻,重塑課堂教學過程,使教育敘事形式單一化變得多樣生動化,帶我們回到當時的課堂情境。因此,無論對學生、教師、教育研究者,還是對社會來說,對數字故事在真實的教育中的應用進行研究都具有深刻的意義。

1 數字故事應用于教育中的特征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與分析發現,數字故事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所涉及的范圍極為寬泛。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課堂教學,都可見數字故事在教學中應用的研究與實踐。而在這一領域中,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的特征:其一,以故事為邏輯;其二,發揮數字故事的“教育”功能;其三,展示真實情境;其四,數字故事的“數字化”特征使技術與藝術相融合。下面筆者將就這四個方面簡單做一論述,以管窺“數字故事”教育應用之一斑,同時為后續研究奠定一定的文獻基礎。

1.1 以故事為邏輯,體現數字故事的“敘事”特征

數字故事應用于教育中,又可稱為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展開對現象的思索和問題的研究,是將客觀過程、真實體驗和主觀闡釋有機融為一體的教育經驗的發現和揭示的過程。

全國教育技術協會制定了數字故事的評價量規,其中包括四個維度:故事性、藝術性、技術性以及創新性,其所占比例依次是50%、20%、20%和10%。由此可見在制作數字故事時,一個好故事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多樣化的:(1)選取一個切身真實的故事;(2)對電影、小說等進行改編;(3)從雜志或書籍中選故事作為素材;(4)對故事進行新編,如“烏鴉喝水”故事新編;(5)對傳奇人物進行訪談采集故事素材;(6)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多人合作編寫故事??傊?,以故事為邏輯而編制數字故事。

1.2 數字故事的“教育”功能

數字故事應用于教育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教育,而故事中的教育除了課程目標所需,還有更多潛在的教育——德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基于傳統的學校德育,引入數字故事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借助數字故事的感染力及其故事性,使得學生更自然地接受德育培養。這種情感的激發與學習主動性的調動是內生性的,即以學生為主體,由學生自發而生。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數字故事的過程,需要他們關注生活、熱愛生活、體驗生活,這一過程同時是德育的目的,即實現過程與目標的有機統一。黎加厚教授曾經指出,“數字故事與其他教學方式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將感情融入教育傳播之中”,而“情感因素”對于德育而言,只可日常滲透,不可急于“傳授”。

1.3 數字故事“可視化”的優勢

數字故事應用于教育中,相比傳統的老學手段,它更突出的優勢特點在于幻燈片或動畫的可視化。隨著“數字故事”的發展,它為教育敘事的“可視化表達”提供了新的渠道。采用可視化的圖形表達,將主要的文字段落抽象歸納出關鍵詞,使用關鍵詞標注可視化圖形。視覺傳達就是將文字翻譯成圖的一個過程。這里的“圖”可以是圖片、圖表、圖示、簡筆畫、概念圖等。例如,闡述“活到老學到老”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時,可以借用老人看書的圖片,讓整個表達更加形象直觀。

如此,故事與敘述二者在主體、呈現方式、功能與作用等方面的差異可轉化為有機統一。以技術手段為教育敘事增添藝術性,數字故事特有的感染力勢必為教育敘事注入新的活力。

1.4 數字故事的“數字化”特征

“數字故事”,即采用數字化技術來講述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國外學者認為數字化講故事是通過探索不同媒體與軟件應用,以新而有力量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媒體,以便傳播講故事的藝術與技巧。

數字故事的“數字化”特征來源于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信息技術不僅僅只是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更多的是強調要利用信息技術來創設一種信息化的教學環境,該環境能支持創設情境、啟發思考、獲取信息、共享資源、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多方面要求。具體來看,數字故事這一教學方式的課堂應用實踐,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環境創設中上述的諸要素。

2 結束語

優秀數字故事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探索學習的過程。把握數字故事在教育中的應用的四大特征,故事邏輯性、教育意義強、視覺效果好、數字化信息強,教師不斷提高數字故事創作水平以提升信息技術能力,并將數字故事靈活運用在學科教學、教師培訓、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教育資源建設、工作總結、行政會議等各個方面,這對其專業成長將是一個契機。

參考文獻

[1] Faculty Focus(2010).Asynchronous Learning and Trends.Available:[DB/OL]. http:// Faculty /topic/articles/asynchronous-learning-and-trends/.

[2] 婁智華,鐘琦.數字故事創作理念探析[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12).

[3] 楊艷艷,楊高云,楊曉哲,蔣佳龍.數字故事的創作、設計及技術實現[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6).

[4] 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理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 黎加厚.數字故事,不一樣的精彩[J].遠程教育雜志,2011(5).

篇(8)

一、在機房環境中促進習慣養成

信息技術學科和其他學科的學習環境不同,一般在微機房上課,一個小學的微機房基本配有45臺學生電腦和1臺教師機。特殊的機房環境,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制度要求,我們對每個班級的學生不厭其煩地強調機房學習行為準則。每個班級一周一節課,而一個機房一周幾乎要容納十幾個班級輪流上課。根據人們接受新知的遺忘曲線規律,學生的習慣養成很難;根據機房的流動授課點狀態,機房的日常維護更難。

基于此,我將“機房公約環”與“學生評價鏈”引進課堂,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和社會公德。

(一)機房公約環

機房公約是各班制定的機房學習準則?!皺C房公約環”則是經提煉與融合形成的、每個班都統一認同的機房總公約?!皺C房公約環”主要是為了促進各班學生對機房大環境的維護,為了方便記錄與反饋,內容不多、操作簡單。

“機房公約環”由老師與學生共同監督,共同完成班級行為記載。例如班上多少學生穿鞋套上課、是否聽到上課鈴聲立刻安靜排隊站好、是否帶零食進入機房、上課紀律是否良好、是否保持機房衛生……記載結果計入當周流動紅旗班級的考評。

(二)學生評價鏈

“學生評價鏈”是用來約束幾個學生使用同一臺電腦學習的行為。

機房的電腦為公共學習電腦,學生往往難以有主人翁意識去愛護它,如亂敲擊鍵盤、亂扔鼠標、隨意更換電腦桌面、安裝軟件、修改網絡IP等現象層出不窮。

因此,我開展電腦認養活動,固定學生的座位,然后將所有在同一臺電腦上學習的學生名單羅列出來,按上課順序制定出評價冊,下一位學生上課前必須如實地對上一位學生使用電腦的行為做出客觀公正的記載與評價。如果不記錄,電腦出現任何問題由這位同學負責,如此一來形成學生相互評價鏈。月末總結,結果反饋至各班的班級群,由班主任和家長參與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機房公約環”和“學生評價鏈”一方面是為了教師能夠更高效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另一方面在班班相扣、生生相連中,對學生形成制約,促進了良好習慣的養成。

二、在情境教學中強化德育素養

對于信息技術這類理科課程來說,課堂很容易淪為機械化的操作技能學習。在以往的信息技術課堂中,我們也講究情境教學,但更多時候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或吸引學生注意力,其實稍作整合,創設和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既能達到激發興趣的目的,還能促進學生道德行為的養成。

(一)自制提示牌促進習慣養成

情境導入讓教學源于生活,服務德育養成,而自制提示牌讓學生興趣盎然。

例如在愛護校園花草和上下樓梯靠右行的養成教育中,我將信息技術四年級上冊《word中自選圖形和藝術字的學習》一課的內容與其進行融合。

首先,我帶學生游覽校園,讓大家觀看樓里“靠右行”的標志和花壇“愛護花草”的提示牌,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接著,我呈現由于大家不愛護而損壞的提示牌,讓學生們說一說應該怎么辦?學生們都積極出謀劃策。

最后,我讓學生們利用word制作新的溫馨提示牌,再與他們一起挑選好的作品,打印出來貼到展示墻上。由于這些作品出自學生之手,自然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也使他們更加自覺遵守提示牌的要求。

(二)分享匯報課提升道德素養

匯報課既可以訓練學生交流與合作、表達與傾聽的能力,還可以在豐富多彩的內容中,開展德育。能否將學生匯報融入到信息技術教學中呢?我翻閱教材,將之放在了五年級的教學中。

五年級的信息技術課以學習ppt制作為主,ppt最大的功能便是交流匯報。五年級學生比六年級學生課業負擔稍輕,比四年級學生稍顯成熟,無論是電腦的運用能力還是學生的口頭表達,都是最合適的,于是“匯報5+3”小課堂應運而生。

我將各班學生分為8組,人數5-6人不等,每次課上,由一個小組就1個小主題展開5分鐘ppt匯報,其他小組成員分享3分鐘收獲,記錄員填寫記錄單,老師整理成集。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匯報是《節約用水小妙招》。同學們沒有像以往那樣高談闊論,號召大家節約用水,而是展示了自家的水表圖片。組內同學對比家中的水費單,請費用較少的同學談談家里的節水小妙招。

同學們都表示回去后看看方法是否有效,并希望探索出更有效的節水妙招分享給大家。

比起假大空的道德綁架,這種走進實際、融入生活的匯報,更能實現素養教育的良性循環。每次匯報展示的ppt由組內學生共同完成,幾次匯報后,我發現學生在ppt制作的圖文混排、色彩搭配上有了大大的進步。信息技術課堂促進道德養成的同時,也促進了高效課堂的生成。

(三)完成實踐課幫助學生成長

實踐課是信息技術課堂中的主要課型,學生要努力根據老師的教學與平時的積累,完成一些基本的關于計算機的操作,并提交自己的作業。我們不能只讓操作停留在表面,而要讓學生利用這樣的操作,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有助于學生成長成人的,這就是德育滲透。

例如,我在windows畫圖教學中融入感恩、分享、交通安全教育等。畫圖程序是三年級學生學習的內容,此時正是道德養成的最好時機。

其實無論畫出什么圖形,學生都是興致勃勃的,所以此類操作課若僅僅只是停留在表層,讓學生畫出圖形,就太顯單薄了。我們可以讓學生畫一畫自己的父母,再介紹一下自己的畫,引導學生學會感恩;也可以讓他們畫一畫自己的朋友或同學,并介紹一下,引導他們理解友誼、珍惜友誼;還可以讓他們畫一畫交通標識,引導學生認識標識、文明出行、遵守交通規則。

在實踐課中,學生不僅自己動手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還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闡述了自己的作品理念。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德育的效果最好,學生會認真思考,印象也會更加深刻。

德育素養外顯于生活中,體現在行動里。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德育切入點比比皆是,關鍵是教師要以德育為已任,善于發現并創造性地利用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寓德育于教學之中,達到教學與育人的雙重功效。如果每位教師都能結合生活,在課堂中增設德育環節,我們的課堂德育方式就會豐富多樣。

三、在家校合作中鍛造道德品質

良好的環境對習慣養成非常重要,與學生關系最密切的兩大環境是校園和家庭。所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學生在學校既會說出也能做到,可進入家庭中,若是家長們不重視德育,學生就很難像在學校一樣注重品德修養。這要求我們要將德育滲透從課堂延伸至課外,盡力在家庭中鍛造學生的品質,堅定學生的信念。

每個月我會定出一個好行為養成的主},讓一個年級的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廣播稿的編排,向校廣播站投稿,被選中的稿件會在當月的校園廣播中播出,我們會特邀一些家長到校進行國旗下講話,分享與學生共同設計廣播稿的點滴。

有一位家長曾說,由于那次與孩子一起做了《看燈走路》的廣播稿,再也不好意思在孩子面前闖紅燈了。孩子通過網上查閱資料,認識到電腦也是很好的學習伙伴,通過電腦學習的多了,玩游戲的就少了。

篇(9)

通^對日照市中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筆者找到了影響小初銜接的幾個因素。

(1)認識不夠,導致信息技術成為薄弱學科。在農村偏遠地區的小學,學校領導、教師和家長對信息技術教學重視程度不夠,造成信息技術學科在認識上成為弱科。有些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形同虛設,課程不開、課時不足成了正?,F象,這導致一些學生到了初中基本是零基礎,直接學習初中知識比較困難。

(2)硬件配備不足,師資短缺嚴重,辦學條件差異,影響課程開設。信息技術課程開設受硬件配備影響較大,偏遠山區小學受經濟條件限制,硬件不達標。農村鄉鎮(完全小學)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緊缺。一些學校讓非專業教師代課,以保證盡量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但由于他們不是專業教師,知識儲備不夠,對教材把握不準,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學科特點,不能深入講透知識,致使教學內容、課堂目標很難完成。

(3)學段學科知識銜接不夠明顯,部分知識存在重復,部分教師對教材不能準確把握。小初銜接首先是教材的銜接與連貫性。現在的小學與初中教材連貫性、遞進性不明顯,部分知識重復,重復的知識如沒有更深一層的提升,初中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課堂效率大打折扣。

(4)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部分教師墨守成規思想嚴重,循規蹈矩,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形同虛設,分層教學不能深入展開,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效率低下。

(5)學生的自身差異。學生自身存在差異性,如果進入初中后沒有一個緩沖階段,就直接統一進入新環節,那么部分學生可能就會出現跟不上、做不來的情況。

做好銜接工作,幫助學生盡快度過“適應期”

為了解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銜接不暢的問題,筆者進行了大量教學調研和教學實驗。實踐證明,從創新教學、培養綜合能力入手,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不能照本宣科,不要拘泥于教材,根據實際情況,在大綱范圍內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逐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科整合以及德育的引導作用,加強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指導學生學會信息技術課程的自學方法等這些做法,能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采取的方法具體如下:

(1)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更新教育理念。信息技術教師要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另外,教師還應具備信息收集、處理以及表達和綜合運用的能力。

(2)通研教材,吃透差異之處,做好教材內容的銜接。在宏觀教學層面,教研員組織骨干教師進行研討,形成研討成果,通過舉行縣域、市域學科跨學段教研活動,細化教材教研,找出教材內容的共同點作為銜接點,并對不同學段提出教學側重點,有的放矢地實施教學。

在微觀教學層面,學校充分利用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進一步將縣域成果細化成課堂實施。有些學校已經形成了通識授課的模式,避免了不同學段授課的重復性。

在教學內容層面,小學、初中兩個學段在教學內容上是一個遞進上升的關系,小學階段教學內容設計上不宜追求急進,夯實基礎是關鍵,要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信息技術學習的樂趣。初中階段是對此前知識的深化與拓展階級,該階級能逐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兩個學段在教學內容上的無縫銜接,能使學生的知識過渡自然,從而使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學習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因此,我們提出統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小學與初中均使用同一出版社的教材,梳理小學初中教材,進行合并刪減、分解,統籌安排,使教學內容有層次、有遞進的策略。

(3)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在教學方法上做好延續傳承和轉變?!敖虩o定法,但教定要有法”。信息技術作為學科教學,自然離不開通用的教學原則、教學模式和方法。衡量教學方法恰當與否的依據當然是課堂的目標達成度。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學規律,使學生從小學的感性認知逐漸過渡到初中的理性認知,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

所以,我們強調在小學以創設學習情境為主線,以任務探究為主,輔以其他多種教學方法,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相應軟件的應用,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創設學習情境時,應力求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有啟迪性。

初中應以微項目為主組織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微項目教學更重視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與技能,探究解決問題,掌握新知識與技能。微項目教學能改變教師以傳授知識與技能為主、學生只被動接受的局面,學生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4)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想讓學生保持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興趣,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創設項目式教學任務,以完成項目為目標,以問題解決為導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創作欲,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步驟來掌握知識和技能。教師備課、上課時要做到兼顧不同基礎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將“興趣”變成“志趣”,使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在小學低年級,教師可采用游戲闖關等任務形式達成學習目標。例如,操作系統自帶的“挖地雷”,可以非常好地練習單擊、雙擊與右擊等鼠標操作;鍵盤的練習可以輔以Flash“打地鼠”“彈鋼琴”等小游戲。

在初中階段,學生雖已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初一年級的學生考慮問題比較單純,不善于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對問題的認識往往只理解片面,看不到本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機會,細心琢磨其思考問題的方法,啟發他們遇到問題要認真分析,多做總結。

另外,將信息技術教學與中小學電腦作品制作、機器人競賽、中小學奧賽、社團活動等緊密結合起來,能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探究中提升運用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5)搞好分詠萄В實行因材施教,以提升后進生的學習成績。由于受教育條件、自身水平等諸多因素影響,學生中必然存在信息素養參差不齊的情況。因此,需要有效地開展分層教學。

在任務設計方面,教師可以采用開放型任務和階梯型任務來滿足分層教學的需要。開放型的任務,如編輯一張自己拍的照片、制作一張賀卡、設計一個課件等,這類開放型的任務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每位學生都可以做。每位學生盡自己最大努力后,結果可能仍然會差異很大,但通過練習他們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教師還可以設置階梯任務,采取大容量的練習題,由淺入深,依次上升,讓學生有選擇地去做,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篇(10)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可以將中國古代、現代有關信息技術的發明及重要成就及時融入日常教學中,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也要讓學生清醒地認識到,計算機的應用遍及世界的各個角落,但我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計算機發展還很薄弱,很多的技術和操作系統還得依賴于外國,我國的信息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的信息技術水平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信息技術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主要靠他們努力學習,將來發憤圖強,振興我國的信息技術產業。讓學生正視我國信息技術發展的現狀,激發學生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愛國熱情。

2 以教師示范為指導,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對于學生來說,教師不僅應該是知識淵博的智者,而且應該是道德修養的榜樣,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每位教師,不管是否自覺,本身就是學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即教師在課堂示范教學和上機指導過程中,也應有良好的習慣。比如,把用戶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統軟件的子目錄下就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因此,教師在課堂演示的時候,特別是在保存或另存為文件的時候,要注意這個問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把用戶文件分門別類地存放的良好習慣。反之,如果教師不注意這個問題,由于學生的模仿心理很強,他們就會照貓畫虎,影響良好習慣的養成,甚至可能也養成類似的不良習慣。所以,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

3 以合作探索為途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社會發展到今天,處于知識爆炸的時代,對交際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無減。要想獲得成功,不依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運用聯合效應,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一名學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學會善于與人合作,要能組織、協調各種力量。因此在計算機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與人共事的協作精神。比如,在教學內容告一段落時,給學生布置有一定難度的任務,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內完成,然后組織交流、討論,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可以是收集有關計算機發展、應用的資料,總結某一軟件的使用方法,編排一份班級小報,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等。任務應該有趣味性,難度適宜,有利于計算機的學習使用。當然,有的活動可由教師根據學生掌握計算機的程度搭配分組,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4 以制作、展示作品為平臺,建立自信,激發創新精神

電子作品是學生通過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習,通過自主研究創作出來的,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在創作的過程中,那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面,展現了學生美好的心靈。展示欣賞學生的作品并組織學生互評,可以使學生通過角色變換獲得自尊感的滿足,提高比較鑒別、評判是非的能力,使學生學會站在他人而不是自己的立場上看待環境和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換位思考能力。學生對他人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習和交流的過程,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證學生學習行為的合理性。

在這里學生自我表現、自我管理,實現師生、生生思想、情感的平等交流。每一幅作品都展示張揚的個性、積極向上的精神,網絡在這里不再只是用來娛樂,而成了展現自我、相互學習、受德育教育的平臺。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鍛煉自己運用計算機的能力。同時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成功中培養自信心和審美能力。這些活動的開展其實就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一個新陣地,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對美的判斷力。

5 以實事求是為重點,培養科學態度

實事求是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基礎,信息技術也不例外。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教育學生,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學習態度。例如,在測試學生打字速度和正確率時,要求學生將測試的結果實事求是地匯報給教師,反對為完成任務而弄虛作假的思想和行為。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是一門很嚴謹的學科,來不得半點虛假,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電腦是非常精確的機器,不會作假,只會如實地反映學習的情況。

上一篇: 工程師工作思路 下一篇: 營銷主管競聘演講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五月天在线亚洲 | 偷拍亚洲第一成年网站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字幕 | 五月天婷婷亚洲综合 |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