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調查報告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7 14:56: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留守老人調查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留守老人調查報告

篇(1)

一、空巢老人的出現

空巢老人在詞典中解釋為子女長大后離開自己或單親老人的意思。為什么會出現空巢老人這個問題。

第一、直接原因:由于經濟的發展,要支撐這個家庭的生活,大多人會去工作來換取支撐這個家的力量,這樣必然要有人口遷移流動。

第二、間接原因:由于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現在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想獨立生活,男子在外組建新家庭,女子出嫁等原因。原因很多,只是對這個問題出現沒有什么多大的影響。

空巢老人現在的心理、身體健康、生活等情況值得我們去深思。中國現在老齡化情況十分嚴重,有幾億人進入老齡化狀態,在這老齡化的人口中,有多少位空巢老人?老人老了,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沒有當年能扛多少斤東西的身軀了,現在正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壓迫著他們。

他們獨自呆在家中,獨自的生活,心中感到孤獨,感到悲傷,想當年把子女拉扯大,現在又不在自己身邊,心中又感到焦慮,深怕自己出現了什么事,不能得到及時的幫助。每天生活在擔驚受怕中。官方調查全國空巢老人生活狀況:65%的農村空巢老人沒有收入,79.5%靠農副產品與種植水稻。

二、留守兒童的情況

俗話說: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祖國的未來發展靠這些花朵。但是現在青少年犯罪率越來越高,擾亂社會的秩序。以前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祖國歸于我們,我們現在這種狀態,能否擔起重任。

現在經濟的發展,家中不富裕的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讓長輩來監護孩子,但是老年人的知識有限、精力有限,僅僅讓學校來管理更是不行,畢竟中國還不算很發達,教育不是那么的先進,教育中存在著漏洞。

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留守兒童開始成績是非常好的,由于沒有父母的管教,婆婆爺爺的話又聽不進,每天沉迷于網絡游戲,最終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上述的例子,告訴我們什么呢?既然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現在的孩子出現一系列的問題。關心這些留守兒童,關心孩子的心理、身體健康,關愛這些自認為不如別人、別人遺棄的留守孩子。

留守兒童不僅僅要受教育,還要得到保護。公安局統計,在被拐兒童情況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就是留守兒童,我們只重視兒童的教育,不重視孩子的人生安全,這樣也是不行的。

三、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的心理

空巢老人心理,大多都是60歲以上老人,自己出生年代與子女出生年代相差太遠,覺得之間有隔閡,子女新組建的新家庭等情況,讓老人自己獨處,老人有時覺得自己身體等情況會連累子女,成為他們的負擔,種種想法,成為老人心中一道陰影,最終影響身心健康。

篇(2)

這次我們去的是秦安縣西川鎮王灣村,在這里開始了我這個假期的社會實踐。實踐,一方面,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么所學的就等于零。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后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

調查報告2.實踐內容

三下鄉已經結束已經一個月,回顧那段難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動,還有成長。對比以前,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變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對我如此慷慨,讓我在付出一點點的時候卻讓我收獲了很多,學會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而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財富。為了讓我們“三下鄉”這個品牌活動更出色,這次活動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主要內容涉及以下六個方面:

2.1、“法制下鄉、法律宣傳”

我們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發揮我們的特色,根據農村法律普及率低的情況做一些法律宣傳。我們可以通過彩頁宣傳,傳單宣傳,走訪宣傳等。

2.2、法律調研

利用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國家制定的有關政策法律法規,深入實際的調查該地的農民對“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認識。調研主要有三個大的課題:

(一)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的保護;

(二)農民工打工難;

(三)農民的維權途徑;

2.3、模擬審判

在農村可能審判案子可能大多適用“簡易程序”,即我們現在所說的“炕頭審案”,所準備的“模擬審判”項目可以讓村民了解真正的審判程序,認識法律的威嚴性。為此我們準備了兩個案子,一個民事案子,一個刑事案子。

2.4、支教

在支教方面,我們結合自身的特長,給初中孩子們進行授課,內容有,首先,我們講述我們的大學生活,讓他們更好的了解大學校園,促進他們的求知欲。其次,我們將自己成功和學習的的經驗傳授給他們,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

2.5、文藝演出

將我們將為為村民準備兩臺臺晚會節目有印度舞、話劇、獨唱等,以進一步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

2.6、支農

在業余時間,我們將深入基層,幫助農民干農活,真正的走進農民,了解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同時也是實踐與知識的一個結合過程,是我們的“第二課堂”。

2.7、支持環保,低碳宣傳

當今社會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意識也逐漸在人們頭腦中淡化,加之我們實際行動的破壞,整個地球的環境問題不能忽視,熱愛我們的地球,熱愛我們的家,就讓我們獻出自己微笑的一點點力量,所以我們設計了這次活動。

2.8、電影法律宣傳

通過農村題材維權電影的放映,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是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因素,更是農村法制建設的艱巨任務,農民的法律意識將直接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支教、法律宣傳、低碳宣傳、趣味心理游戲、文娛匯演?、模擬審判……這過程的點點滴滴,我仍然歷歷在目,卻無法用筆一一記錄。每次,當我想起大伙在例會上激烈討論的情景,我滿腔熱情;當我想起在每次活動中大伙忙碌的身影時,我滿懷感動;當我想起學生淳樸的笑容時,我滿盈開心……成長看似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經歷中體會成長。這種成長,何其珍貴!

調查報告3.實踐感想

從活動進入最后的籌備開始,我就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團結的力量。我們齊心合力的備課,我們認真的排練,我們激勵的討論。這一切都是“我們”,而不是“我”,團隊凝聚力、團隊合作精神就應該是這樣的。十八名隊員在陌生的地方,面對陌生的人群,總有眾多挑戰和艱難,但是,當十八個人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團結互助,挑戰艱難,這是本次活動的主旋律。

在實踐的這段時間內,我們穿街走戶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這些都是在學校里無法感受到的,在學校里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這里,不會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盡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

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著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里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盡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著學生的身份。接觸那些剛剛畢業的學長學姐,他們總是隊我說要好好珍惜在學校的時間。在這次實踐中,我感受很深的一點是,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

回想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從我接觸的每個人身上學到了很多社會經驗,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這些在學校里是學不到的。在社會上要善于與別人溝通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沒有工作的機會,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在工作上還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會經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會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句什么都會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礙,那一切就變得容易解決了。知識的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猶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這次接觸的釀造業,對我來說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對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應用于工作中。

近現代史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大學生2018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016年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3000字

大學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016年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016年7月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016年空巢老人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016年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社會實踐電腦市場調查問卷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服務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暑期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關于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

篇(3)

經過30年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國經濟和社會發生了重大改變。經濟層面上,我國正在成為世界舞臺上重要的成員之一,扮演著越來越核心的角色。社會層面上,專家預計我國將在2020年首次實現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的目標。但是,在這些激動人心的變革背后,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人群。他們因為農村勞動力大量輸出,而成為了“時代的孤兒”。這就是留守兒童。

在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中國每年高速增長的GDP和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上時,留守兒童們默默地為這一切承受著代價。他們的父親、母親,甚至是父母雙親為了中國城市化的建設而棄他們而去。然而,我們管理這些孩子的體制還很不夠完善,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監護還存在許多漏洞。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的現狀

目前,在全國各個勞務輸出大省,留守兒童都成為了不容忽視的問題。各級政府對留守兒童的現狀作了調查。其結果不容樂觀。

1 留守兒童人數眾多

據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為5800萬,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為4000多萬,比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的數量翻了一番。在全國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比例高達28%,部分省市已超過40%,這意味著每三個農村兒童中至少就有一個是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中,主要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超過了留守兒童數量一半以上,其中又以小學適齡兒童為主。僅就安徽一省而言,2007年,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約280萬人,占安徽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38%左右。隨著中國農民工數量的增加,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還將繼續攀升。

2 留守兒童分布集中

從地域分布情況來看,農村留守兒童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廣東、湖南、江西等勞務輸出大省,這幾個省(不包含特區,全國共有31個省市自治區)的農村留守兒童總數占到全國留守兒童總數的一半以上。在上述省中,有些村莊早已完全流失了勞動力,致使在村中的只有老人和孩子。而留守兒童更是隨處可見。在其他各省,留守兒童也逐漸形成規模。

3 留守兒童增加勢頭迅猛

隨著世界經濟危機的復蘇,中國沿海一帶的制造業,服務業,建筑類行業等也迅速抬頭。在今后幾年,這種上升趨勢勢必造成新一輪的民工潮,并促使內地各省,尤其是勞務輸出大省勞工的遷移。而外出打工的青壯年勞力難以照看的孩子,將變為新的留守兒童。因此,經濟復蘇帶來的必然后果是留守兒童數量的又一次大幅增加。

二、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

留守兒童中,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占大多數。這正是一個人發育最快的階段,也是吸收知識最快的階段。與父母在身邊的孩子們相比,留守兒童沒有父母作為學習的榜樣,也沒有父母規范他們的行為。因此,留守兒童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具體的表現在學習方面、品德方面和情感方面。

1 學習方面

對比與父母雙親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留守兒童失去了從父母身上學習的機會。在他們本應繼承父母勤奮、上進、不畏困難這些美德的時候,留守兒童卻由于缺乏管教而養成了逃學,不完成家庭作業,頂撞老師的不良習慣。根據四川省婦聯2005年的調研結果,農村中14周歲的留守兒童在校率僅88%,在初中輟學學生中,留守學生所占比例較高。成績中等偏下和較差的占60.4%(眉山市)和91%(遂寧市),成績優良的只有6%(遂寧市)。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些留守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成為流失學生中的新群體。

在留守兒童暴露出的不良學習習慣的表面現象下,更應該被看清的是這些壞習慣形成的原因。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時期,留守兒童失去父母管教,完全依賴自己的自覺性。這種管教的普遍缺失在任何社會中都是不正常的。因此,留守的現狀決定了留守兒童很難養成良好的習慣。

2 品德方面

相比學習上的問題,留守兒童在品德上的問題顯得更為突出。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有的甚至還沒有記事就被父母留在家里。因此,留守兒童沒有機會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在童年接受好的道德品德教育。一般來講,一個擁有父母雙親的孩子在接觸社會之前,已經耳濡目染而接受了父母的說教。而留守兒童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往往容易在較小的年紀便在繁雜的社會中失足。就算長大后有機會受到來自老師的品德教育,也很難改變已經形成的畸形的道德觀念。

國務院農村留守兒童專題工作組于2007組織的一項有關農村留守兒童的專項調研顯示,留守兒童的道德品質正面臨亟待解決的問題。研究指出,全國留守兒童中33%的父親或母親外出打工5年以上,

60%―70%的父母是在外省打工,30%的父母每年只能回家一次。研究還指出,在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中,父母雙方外出的已超過半數,其中與隔輩人生活的占26%,與其他監護人生活的占16%,還有一些年齡偏大的兒童是單獨留守,身邊沒有任何監護人。而且,在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中,5歲以下的兒童占了27%,他們的父母中有近20%是在孩子1歲前外出。

數據表明,很大一部分留守兒童在生活上沒有監護人,或監護人每年只能見面幾天。這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留守兒童在道德品質上的壞習慣。他們在品德上的墮落觸目驚心。根據共青團湖南省委在2006年6月1日發表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查報告》,抽煙的比例在留守兒童中占27.7%,而且抽煙時間早。甚至有的留守女生從一年級就學會了抽煙。該報告還指出,在調查的留守兒童中,經常有課堂違紀行為的占13.7%,很少參加集體活動的占28.9%,經常撒謊欺騙師長的占15.4%。這些比例都大大超過與他們同齡的正常兒童。廣州剛剛進行的三所監獄調查報告中顯示,八成犯罪是新生代農民工。他們中絕大多數幼年留守農村無人看管。由此可見,留守兒童的品德問題值得全社會的關注。

3 情感方面

留守兒童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是感情方面沒有寄托。共青團湖南省委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查報告》中親情狀況指標一項有如下資料:留守兒童中,父母外出打工三年以上的占26%,沒去過父母工作地的占65.3%,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的占23.3%,非常想念父母的占64.1%。在另外一項,社交能力指標中,留守兒童社交能力較差的占34.5%,好朋友數目較少的占35.8%。社交的數據明顯比正常兒童群體高出很多。數據說明,留守兒童在缺失父母親情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缺陷,最終導致在與同齡人的社會交際中受到阻力。留守兒童不善社交的具體表現有缺乏自信,孤僻,性格偏激,不愿與

人接觸。更嚴重的是,若不加以疏導,這種負面的性格將會帶來更嚴重的心理危機,甚至是足以威脅他們自己和周圍人安全的心理疾病。

三、可行的解決方案

目前,隨著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留守兒童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政府,基金會,慈善機構和社會人士各盡其責。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我們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這一社會問題。

1 政府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總理曾在2007年“六一”前夕,專門看望了家住陜西省興平市西吳鎮的一位留守兒童楊賽克。總理認真地察看了他的作業本,并詢問了他的學習狀況。此外,政府多次組織制定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行動實施方案,并力爭摸清留守兒童的數量、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在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的基礎上,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只要把這些切實可行的工作繼續下去,政府會把留守兒童的問題處理好。

2 學校

由于留守兒童大部分是在校學生,學校承擔著管教同時撫育他們的最關鍵的一環。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并不是所有學校都為留守兒童們創建出了一個適合他們發展的空間。

鑒于留守兒童的特殊性,學校應該為他們在固定時間召開特別代表會,交流問題或表彰優秀。同時,學校應該給留守兒童更多機會擔當責任。擔當責任,能激起留守兒童的責任心和主人公意識。有了學校的配合,留守兒童就能更勇敢地面對社會。

3 社會

留守兒童出現的各方面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自我肯定不足造成的。由于親情的疏遠,留守兒童很容易對自我能力的認知產生偏差,容易妄自菲薄。這就需要全社會的幫助,為這些孩子重新梳理陽光自信,熱情開朗的健康心理狀態。社會關愛的作用在于,彌補留守兒童心靈的缺失,讓他們相信這個世界是充滿愛的。

篇(4)

打工不能光為了賺錢

國家注冊心理師包振華:中國女性的偉大就在于,她們不怕辛苦,不怕勞累,不怕艱難,她們只是需要一種認可,需要老公和家人的認可。在關注留守婦女的問題上,重要的是呼吁一些外出打工的男人,要多給自己的妻子打一個安慰電話。我們經常說,一個男人,家是你的,孩子是你的,老婆是你的,家里所有的財產是你的,那么作為一個男人,除了賺錢,還要給家里的女人一些精神上的安慰,只有這樣,才能讓留守婦女的精神世界得到一些安慰。

同時,作為留守婦女也要理解在外打工的丈夫,堅強地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和義務。要感謝丈夫在外面辛苦打工,給家庭帶來了物質上的保障,讓孩子能好好讀書,讓我們的家園能更美好。所以說,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以一種智慧的心境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庭。

幸福的尺度

文/本刊評論員 郭林濤

幸福,對于農村3000萬留守兒童來說,出奇簡單,只是擁有一餐熱騰騰的午飯。

幸福,對于農村2000萬留守老人來說,就是能看到兒女們承歡膝下,“頤養天年”。

幸福,對于農村6000萬留守婦女來說,就是能卸下身上不應有的重擔,回歸家庭相夫教子。

對于幸福,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可幸福對于農村“三留”人員怎么這么難?當城市里一些父母擔心孩子營養過剩的時候,在貴州省一些山區,很多小學還沒有建立寄宿制,學生們每天上學來回要走4個小時的山路,中午只能吃從家中帶來的土豆、苞谷飯,甚至有不少學生什么都不吃,忍著饑餓上課。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西部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攝入嚴重不足,受調查的學生中,12%發育遲緩,72%上課期間有饑餓感。“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只有精心呵護才會茁壯成長”。道理我們都知道,可事實上我們做的遠遠不夠。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勢在必行,因為這可能危及農村的未來。同時,農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女也同樣需要關注。

農村“三留”人員的生活和內心如何?生存狀態怎樣?他們面臨哪些實際問題?只有走近他們才能感知,才能發現,才能觸及自己的內心。身入才能心近,心近才能生情。基于媒體的責任,我們策劃采寫了《“留守”的防線》這個選題,以求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篇(5)

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道德素質等方面,加強與留守兒童的就留,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全面發展以及增加我們的責任心,鍛煉我們的能力。

二、活動前期準備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背井離鄉,他們或是被交付給爺爺奶奶撫養,或是跟從父母到處流浪。從此,他們的生活比其他普通孩子少了許多,也多了許多。 現在社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這導致了留守兒童數量的增加。這些兒童由于家長長期在外務工或忙于工作,他們大都由祖輩或親戚照顧,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面臨著安全失保、學業失教、生活失助、親情缺失等問題,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生存、保護與發展。留守兒童由于長期被托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他們的心理缺陷,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又使他們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以后的發展真的很令人擔憂。于是,我便開始了自己的頭腦風暴,想該怎么辦,在哪里進行,如何進行,當然也從網上面借鑒了一些經驗。于是在準備差不多時,屬于我的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之旅也要開始了!我從弟弟那得知楊興宇是留守兒童。他和他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務工。

三、活動過程

第二天早上,我就去了楊興宇的家里。他奶奶已經上山干活了,臨走時千叮嚀萬囑咐才放心地出去了。于是,我就和他在家一邊看電視一邊聊天。我主動和他說話,他好像沒聽到似的,臉上一片茫然,眼睛盯著電視。萬事難開頭,我下定決心,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要讓他活潑開朗起來,要讓他的小臉上洋溢著小孩子應該擁有的可愛笑臉。慢慢的我就和他聊起來了,我問他的年齡,他在哪里上學,以及關于他父母的一些問題,他的回答很是被動,讓我不禁想到他平時肯定很少與別人溝通吧。后來我問他想不想他爸爸媽媽時,他的聲音哽咽了,只看他呆呆地望著電視。他一定很想念他的父母吧!唉!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的孩子,他心里一定很難過吧!我又問了好多關于他學習上的一些瑣碎小事,并且和他說了一些我的成長的故事,告訴他要堅強,沒有父母陪在身邊的我們要更堅強。看著他那帶著迷茫的眼神,我很欣慰,因為我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真誠和 對幸福的渴望。我還告訴他,父母在外打工,是為了讓你更好的生活、學習、要學會理解父母,對父母感恩,如果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雖然他們現在不在你身邊,但是他們的心一直陪著你,所以你要堅強勇敢點,讓你的父母以你為榮!我希望他可以記得我說的話,然后我給他講了幾道題。過了一會兒,他奶奶回來了,奶奶大概60多歲了,頭上白絲勝過青絲,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看著他我有種很心酸的感覺。又說了一會兒的話,我就準備回家了。臨走時,他很不舍。他奶奶說我的到來讓他快樂了不少,希望我能經常去他家,和他聊聊天。我向他保證以后有時間就會來看他。

四、調查結果

1、留守兒童的總體現狀

(1)當代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這導致了留守兒童的數量大量增加;

(2)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單親監護或是隔代監護;

(3)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欠佳。

2、留守兒童面臨的社會問題

(1)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

①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

②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

③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等現象。

(2)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擔憂

留守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具體表現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斗毆。

3、疏于照顧,人生安全不容忽視

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范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

五、建議與思考

農村孩子是未來社會主義心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其中留守兒童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農村的未來,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問題,為他們創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境和空間,有利于促進學習教育和農村社會的良性發展。為了保證疏于留守兒童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體系。

2、加大對社會主義心農村建設的力度,盡量從各種渠道對農村貧困家庭的經濟上給予支持幫助,使一些家長多有些實踐來照顧自己的子女。

3、學校加強教育管理,努力提升教學質量。學校各科老師、主要行政人員和班主任對留守兒童進行談心、疏導教育、進行家訪等達到減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目的。

4、大力開展校園活動,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

5、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要增強責任感,在孩子上小學和初中階段,家長盡量不外出,或是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給予孩子親情關懷。

六、活動總結

這次的社會實踐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對我的觸動很深,從一開始準備調查留守兒童情況后,到準備進行后,再到現在整理資料和分析實踐的成果,感覺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少的收獲。其實感覺自己算不上真正的社會實踐分析調查,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一次和留守兒童的相處而已,畢竟我一個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但是有一點讓人很欣慰,從互聯網、報刊、電視等媒體上,我們看到了整個社會、整個中國,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正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我知道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間,還有很多社會人士及大學生正在為這些留守兒童的幸福努力著。想到這里我就很開心,心里滿懷希望。

七、暢想未來

留守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關注留守兒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國家大事,是關系民族未來發展的大事,需要全社會廣泛關注。為了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彌補情感缺失,家庭教育缺位,為了這些處在人生關鍵時期的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愛心支教活動。希望用我們的努力讓留守兒童不再是個問題,相信在我們大家的不斷努力下,那一天會很快到來!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范文二】XX縣是一個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農業縣,全縣總人口40.7萬人,農業人口約占75.4%。全縣在外務工人口為43043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達7317人,留守兒童數量相對較大。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不僅成為外出務工農民的后顧之憂,而且給正在成長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帶來巨大影響。

為全面了解XX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xx年以來,XX縣婦聯對全縣農村留守兒童現狀及監護情況先后兩次做了調查,一是對勞務輸出量較大的鄉鎮下發了調查問卷,二是對全縣267所中小學及幼兒園全面普查。

普查結果顯示:全縣留守兒童共計9545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約7317名,部分中小學留守兒童已超過在校生總數的50%;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無助、學業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時照顧等困難和問題,結合此次調查,現將"留守兒童"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現狀

1.留守兒童分布廣泛。在這次調查中,在我縣45740名兒童中,有7317名農村留守兒童,占16%,其中女童有3624名。單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有4643名,占留守兒童的6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有2674名,占留守兒童的37%;隨父母進城生活的流動兒童有783名。為了增收致富,外出務工農民越來越多,隨之留守兒童的數量也逐年增加。

2.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單親監護或是隔代監護。在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中,63%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及撫養孩子。其中有31%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地打工,其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3%被托付給親友,3%在校寄宿。

3.留守兒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70%的留守兒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約80%的孩子能按時完成作業,生活自理能力較強,70%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成績優秀的較少。

4.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欠佳。在受調查的留守兒童中,行為習慣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說謊、打架、好吃懶做、沉迷于游戲、網絡,抽煙、喝酒、拉幫結派、參與盜竊、搶劫現象的占10%。

二、存在的問題

由于家長長期在外務工,留在家中的單親也忙于家務與農活,與孩子溝通、交流較少,疏于對孩子的關愛,更談不上對子女進行應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行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問題較同齡兒童要多。

1.學習成績一般。由于臨時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或沒有這個意識,重養輕教,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特別是父母雙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親人照看。

大部分重監護輕教育,甚至對留守兒童嬌生慣養、放任自流;加之兒童本身自控能力較差,無法抵制現代社會中不良誘惑,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的現象時有發生。調查中我們發現,全縣7317名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的不足10%,70%以上成績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數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活沒有時間監護孩子。

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沒有精力監護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

3.性格發展不健全。臨時監護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兒童長期缺少親情和家庭教育,養成任性、放縱、隨意的性格。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與此相關的也帶來了一些煩惱與沖突。

他們沒有傾訴的渠道,監護人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使得留守兒童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在從嬰幼兒期到兒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過程中,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構成因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靈孤獨、情感淡漠,親子關系發生了消極變化,這對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將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另外,在缺乏父母關愛和正常家庭氛圍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兒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缺乏主動性,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安全的憂慮,從更深層次來看,反映了留守兒童內心的壓力。

三、形成的因素

由于我縣留守兒童存在的量大,涉及的面廣,近而在開展的留守兒童的工作中還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我們縣對留守兒童工作做了一定的努力,認為留守兒童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原因。流動人口的數量不斷擴大,家庭化流動的趨勢日益明顯,但城鄉二元結構使進城打工的農民工無法長期將子女帶在身邊給予照顧,原因在于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與這種戶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

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群體的子女在轉學后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產生。

2.家庭原因。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舍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里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沖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

這其中,既有生活壓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識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導致的結果卻是相同的即: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守--流動的變動中長大。同時,從家長自身來看,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形成落差,外出務工的家長整日忙于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興趣的關注就更少了。留在家里的父親或母親忙于操持家務,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于讓孩子完成作業,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空白狀態。

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時期的中小學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

3.教學原因。由于教育內容、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通過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

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而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飛速變化,媒體迅猛發展這一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四、對策及建議

篇(6)

“父母在遠方,身邊無爹娘,讀書無人管,生活沒希望。”留守在家中的孩子,成為農民工們在外沉重的牽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很多孩子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學校是農村留守兒童接受正規教育的主要場所,應當全面承擔起孩子教育監管的責任,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就更為突出了。

同志指出:“各級各類學校不僅要建立完備的文化知識傳授體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因此,積極落實德育的首要地位,轉變教育觀念,關注留守兒童身心全面發展,就成為農村中小學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工作:

一、在點滴生活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農村留守兒童道德品質的培養,應該從生活的實際出發,堅持教育的引導,通過課堂教學、節假日傳統活動和身邊的點滴小事來感染他們,展開潛移默化的熏陶,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從而實現學校德育的目標。據調查發現,在廣大的農村中小學,很多學校根本不開設德育課,也沒有專門的德育老師,即使有的學校開了德育課,也往往被語數外的老師隨便占用。學校在這方面應該積極改進,首先要保障各小學均開齊并上好思想品德課,各初中均開齊并上好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引導。其次,可充分地利用傳統節日,為農村留守兒童開展生動有趣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再次,樹立先進典型,利用留守兒童身邊的榜樣來啟迪教育他們。譚海美,出生在安徽省肥東縣,在她出生6個月時,父親在一次事故中為救工友而失去了雙手,母親因不堪生活的重負離家出走,年幼的海美由撿廢品的爺爺奶奶撫養。經歷了很多人難以想象的磨礪。譚海美用自己不失艱辛卻又五彩的童年生活感染了周圍許多同齡的留守兒童。總之,在農村留守兒童周圍,有許許多多富有教育意義的事例,學校要充分利用這點點滴滴的事例,對他們進行品德教育,實現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二、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

校園環境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它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熏陶影響的作用。和諧的校園文化,是學校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對學校德育工作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為了形成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的網絡,農村學校應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做好農村留守兒童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途徑。加強輿論的宣傳,讓學校的每一片草坪,每一面墻都能說話。一是張貼宣傳標語,在圍墻和校門口等顯眼的位置,張貼或懸掛條幅。二是班主任組織辦好德育專欄和黑板報。每間教室后面都有一塊黑板,班主任應該積極組織學生,發現本班同學的閃光點或是好人好事,特別是發現留守兒童身上的優點,進行圖畫或者記錄宣傳,做好本班的德育工作。三是學校德育處可以組織樹立先進群像的活動,通過評選表彰先進學習小組、優秀班集體等,激發廣大的學生,使他們自覺地為集體增光添彩。四是設立學校德育廣播站。組織優秀德育稿件,突出宣傳師生間的和諧關系,校內外文明禮節活動,“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更是必不可少的話題。

三、組織校外德育實踐活動

留守兒童的道德品質,需要通過社會實踐的檢驗,反過來又在實踐中得到培養和提高,從而最終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農村學校可以協同鄉鎮相關機構組織校外德育實踐活動。例如,學校可以組織“留守兒童志愿者隊伍”開展“我為老人獻愛心”活動,幫助身邊的孤寡老人做家務,打掃院子等,培養他們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我給村莊洗洗臉”組織留守兒童到街道上清除不良廣告,清掃垃圾,培養他們講衛生、愛勞動的優秀品質。通過組織學習“八榮八恥”的榮辱觀教育,讓留守兒童明白何為榮、何為恥,引導農村留守兒童自我立志、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念并為之踐行。

參考文獻:

[1]王開玉.不一樣的童年:中國農民工子女調查報告[M].安徽: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

篇(7)

【關鍵詞】基本情況、原因、問題、建議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朱寨村是一個經濟相對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條連接市區與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種植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較為特殊的農村。該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務工人員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兒童占兒童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七。農民土地較少(每人約7分地),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出外謀生,因而當地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普遍。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該地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求,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建設盡綿薄之力。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1、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根本原因在于城鄉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隨著工業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為情感方面。父母與子女長時間分離,導致他們之間產生交流障礙。這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直接原因。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為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三、“留守兒童”成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發現在調查中的留守兒童一般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無人看管,缺乏監護;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遠離父母,缺少關愛。

一是生活方面: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現在大部分留守兒童是由自己的親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兒童甚至實際上就沒有監護人。

二是心理問題:由于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而有些下降。臨時監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甚至有的監護人放任自流這些孩子,最終使這些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的心理。農村孩子中留守兒童的小學階段入學率相對高一點,初中階段則呈下降趨勢。更有孩子產生只想讀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該地留守兒童比例達百分之57,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1、家庭方面

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盡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針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護和隔代監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展,開辦臨時監護人培訓班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2、學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

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可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權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閉式教育。

3、社會方面

凈化社會環境,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監管力度,尤其網吧、游戲廳、錄像廳等。這些不良社會環境對自制力較差的兒童存在著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誤入歧途。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的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穩定隱患。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由自發、自覺到有組織地來關愛、幫助、支持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讓祖國的花朵飽含著生機,期待著怒放的那一天。

鄭璐

【內容摘要】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基于課題需要和我們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針對留守兒童問題在新鄉市延津縣魏邱鄉朱寨村進行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在當地人民,老師和政府的配合幫助下,我們的實踐隊員與孩子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和溝通,并深入到典型留守兒童家中進行家訪,同時到村里和村民家中走訪。通過對留守兒童個案的調查以及網上收集的關于留守兒童的原始資料,我們掌握了他們的一些共性,也對他們的家庭教育問題有了清楚的了解,并撰寫出調查報告。

【關鍵詞】基本情況、原因、問題、建議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朱寨村是一個經濟相對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條連接市區與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種植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較為特殊的農村。該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務工人員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兒童占兒童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七。農民土地較少(每人約7分地),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出外謀生,因而當地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普遍。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該地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求,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建設盡綿薄之力。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1、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根本原因在于城鄉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隨著工業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為情感方面。父母與子女長時間分離,導致他們之間產生交流障礙。這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直接原因。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為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三、“留守兒童”成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發現在調查中的留守兒童一般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無人看管,缺乏監護;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遠離父母,缺少關愛。

一是生活方面: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現在大部分留守兒童是由自己的親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兒童甚至實際上就沒有監護人。

二是心理問題:由于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而有些下降。臨時監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甚至有的監護人放任自流這些孩子,最終使這些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的心理。農村孩子中留守兒童的小學階段入學率相對高一點,初中階段則呈下降趨勢。更有孩子產生只想讀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該地留守兒童比例達百分之57,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1、家庭方面

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盡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針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護和隔代監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展,開辦臨時監護人培訓班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2、學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

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可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權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閉式教育。

篇(8)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范文1作者:---

學院: 金融學院

專業: 金融學雙語實驗班

班級: 一班

年級: 20--級

學號:

一、報告說明

(一)本篇調查報告因個人水平、時間、精力有限,僅如實反映金融專業就業現實狀況,并不做,也沒有足夠信息來做相關研究分析。報告中的設計到的任何觀點均引自其它研究報告,非本人觀點,僅作參考。

(二)調查范圍為金融證券業及金融銀行業;調查樣本為申銀萬國證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國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調查方式為個別樣本觀察;調查對象為公司基層,中層各職位;調查內容為金融專業畢業生在證券,銀行宏觀就業現實狀況及趨勢和具體樣本崗位工作狀況。

(三)調查時間精力限制,調查資料除來自實地考察記錄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參考了網路上一些大型、權威的相關內容調查研究報告。

(四)作者現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況,讀者在瀏覽本報告時請有選擇的進行參考。

二、報告前言

金融是現代社會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標志性產業,也是一個典型的高收入彈性產業,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金融日益廣泛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緊緊相連。因此一種觀點認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業前景廣闊。

然而在大學擴招的浪潮中,金融學個專業的擴招是極其明顯的。另外,20--年廣東省高考有70%的學生首選金融和商業相關專業,而在商業極其發達的美國,這個比例也只有30%。經統計資料表明,許多本科畢業生畢業之后進入銀行都是從站柜臺開始,最終能夠熬出頭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對金融行業越來越高的入行門檻,另一種觀點認為,金融從業壓力大,就業前景看壞。

那么,到底哪種觀點更符合現今金融就業狀況呢?從招聘公司來說,對當今畢業生有著什么樣的招聘要求呢?從招聘者來說,在金融行業工作又應該具備何種學歷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崗位的職員又有著什么樣的生活形態和收入福利呢?本報告將從但不限于這些問題的角度,通過對證券公司的整體調查,公司經理的述說以及對相關職位職員的采訪來反映就業現實狀況,事實甚于雄辯,在對事實有過一定的了解后來回答以上兩個問題也許會有新的感悟。

三、報告正文

(一) 證券公司調查

調查時間:20--—2—2

調查單位(地點):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調查對象:該公司總經理王,職員肖、徐等。

1、證券業金融專業宏觀就業狀況(總經理介紹)

以下所提及職位均指除基層職位如文員、柜員等外的與金融專業有直接聯系的職位。基層職位的學歷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職業能力要求是交際能力強,親和力強,細心,耐心。但一般無論是證券或者銀行的職位如今都會將職員安排到基層進行一段時間的鍛煉。

證券公司業務分為證券經濟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自營業務等。其中證券經紀業務及咨詢顧問業務由分公司執行,其它業務均由總公司開展。在總公司(更高級的業務)中對學歷和能力總體會比分公司高,一般為優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證券經紀業務中,為金融學專業畢業生提供的有證券經紀人、證券(期貨)分析師、理財師等,學歷要求一般為本科生。經紀人要求人際交往能力強,親和力強,細心,耐心;分析師則要求對證券行業敏感、熟悉。經紀人薪水根據業務水平而定,多則月薪一萬左右,底則月薪20--—3000。

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業務等其他業務有諸如保薦人、負債管理師、行業分析師、風險控制人員等等職位。學歷要求一般都為研究生以上,且具備一定的科研分析能力,對法律、財務、金融、會計、計算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有迫切需求,這也是證券行業對人才的要求趨勢。在這些業務中,一般職員起薪會在年薪十萬以上。

2、案例采訪

1)證券經紀人

工作內容:為證券公司介紹證券交易客戶,從客戶交易資金中提取交易費用作為工資來源。

工作壞境及地點:由于與不同客戶打交道,經紀人的工作環境經常變化,到處奔波,地點不定。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學歷以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良好的身體素質;有著親和力、細心、耐心的心理特質。

工作薪資范圍:根據業務水平而定,在20--—10000左右。

工作形態:為了拉客戶而到處奔波;也可以悠閑的享受客戶的交易費用。

職業發展展望:沒其它的,拉得好坐著來錢,拉的不好,累死了也沒多少。

2)經理文員

工作內容:證券交易資料錄入、整理

工作壞境及地點:經紀經理后臺辦公室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學歷;基本的金融常識;耐心、細心的特質

工作薪資范圍:20--—3000左右

工作形態:面對電腦錄入資料

3、小結

目前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太多太濫,證券業基層崗位的需求是供不應求,競爭很激烈;然而對于中高層職位的專業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對于復合型的人才更是供不應求。因此證券人才的趨勢是復合型人才,同學在學習自身專業,鍛煉自己實踐、研究能力的同時,應該注意其它專業知識的培養,擁有雙學位的金融、法律、計算機等人才在招聘市場始終供不應求。

(二) 商業銀行調查

調查時間:20--。2。20

調查單位(地點):中國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

調查對象:中國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稽核合規部處長王

1、銀行業金融專業就業現實狀況(王處長介紹)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范文27月1日

明天就要出發了,因為要趕早上六點的車,晚上我們住進了校本部的地下公寓。公寓很簡陋,狹窄的過道,昏暗的燈光,讓人有一種莫名的窒息感,更郁悶的是號稱中國移動通信專家的移動通信網絡竟然沒有覆蓋到市中心地下十多米。不過,第二天馬上就要離開,開始我們的征程,大伙兒很是激動,很樂意的住了下來。

由于學校資金沒有到位,同志們的錢都是湊來的。為了節省4塊錢,我們從服務員那里爭取到了一間沒有電視的房間。住宿安排后基本就沒事干了,在家世界買了些早點后已經九點多了,按捺不住興奮,我索性沒有下去,就站在外邊發短信。把電話本上的朋友挨個騷擾了一遍,告訴他們:我要出發了!

四個戰友中,張玉雙考慮問題全面周詳,賀東強辦事干練灑脫,陳海俊老成持重,大家來自不同的院系和年級,共同信念和目標使幾個并不認識的熱血青年走在了一起。

激動的余溫還沒有褪盡,躺在床上,紀律、安全、飲食、衛生、當地干部群眾的配合能否積極配合、是否會取得預期的效果一個個問題幻燈片般在腦海中不停地閃過。雖然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日期內我們前途未卜,加上外邊還下著小雨,感覺今晚還真有點風蕭蕭兮黃河寒的悲壯!

7月3日

汽車急馳了25公里后到了目的地--縣。師傅把我們送到了縣政府門口。--縣政府是我們這次實踐活動的接受單位,也是調研的第一站,在這里我們要了解全縣的基本情況,了解當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村民自治開展的基本狀況。不巧的是,因為周末沒有上班,我們只好先去找落腳的地方了。拿著地圖,我們一邊找旅館,一邊熟悉縣城環境。受地形限制,--縣城區較小,街道分布很奇特,餐飲、購物、車站、政府部門大都連在一起。三岔路口停著好幾輛發往西寧的旅游車,和大街上不時地走過幾個阿喀,構成了這個高原小鎮上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7月5日

今天是第一天下村。一大早我們便拿著--縣政府開具的介紹信去了魯沙爾鎮。雖然有此尚方寶劍在手,但還是費了不少周折。起初,西山村委會主任好像對我們身份有所懷疑,不答應我們去村里調查。在鎮黨委劉書記的斡旋下,他爽快地帶領我們進村了。

西山村距縣城約3里路,從城區出發,車子上坡又下坡,轉了三、四道彎,顛簸了十多分鐘后終于進了村子。村民民房前屋后是一片開得正濃的油菜花,放眼望去,在一塊塊綠地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魯沙爾盤踞在蓮花山之中,受地形限制,村民大多數居住在山腰地帶,一條狹窄而彎曲的土路是村里唯一能走機動車輛的出口,我們拍照的時候,老支書特意叮囑我們一定要將進村的大路拍上。他說,村民遷到這兒已經很長時間了,但是當地政府修路的承諾一直沒有兌現,這條路嚴重影響著村里與外界的聯系,也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老人家希望我們的照片在某些地方出現后能夠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為了盡快進入角色,熟悉村里情況,便于村民的接受,前任老支書幫忙組織了30多名村民配合我們,很快便打開了局面,我們和大家一起吃飯、拍照、聊天,盡情的玩了一個下午。

雖然今天沒有實質性的結果,但我們熟悉了村里的基本情況,和村民有了初步的交流。為以后入戶調查打開了局面。

7月7日

吃飯是生存的主要問題,這邊的飯忒不合口味,還超貴!昨晚花了4塊錢吃了一碗炸醬面,鬧了半天肚子。今天我們決定轉移方向,找一家米飯館,可到街道上轉了幾圈,終究沒發現一家像樣的。就連遍布全國的蘭州牛肉面館影子就沒見到。連續吃了幾天的烙餅和泡面后,才發現自己竟是如此的想念蘭州牛肉拉面,要知道,學校食堂的拉面難吃可是榜上有名的。沒辦法,只好重操舊業,回去繼續煮面了。哎,生活就像一包方便面,太難了!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范文3轉眼間,寒假又過去了。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里我體會到很多,感受也很深。通過這個寒假的社會實踐使我從內心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和光榮。

本人姓名---,年齡22,籍貫河北省--市--縣,社會實踐職業:銷售員。

由于經濟原因我家在20--年在本村開了一家商店。由于我校放假較早,我本打算參加一些有關自己專業的社會實踐,可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我心想春節快到了,那時豈不更忙。于是我還是決定幫父母分擔一些,自己做起了銷售員,并且幫爸爸去集市上進貨。

由于上學的原因,我不經常在家,對商品的價格還知知甚少,所以還要接受爸爸的培訓。幾天后,對商品的價格已有所了解。但是通過幾天的實踐我發現我在說話和接待顧客方面還有所欠缺,同樣是買東西,我爸在時銷售量就高,而我則不行通過實踐我總結出幾點:

第一、服務態度至關重要。

做為一個服務行業,顧客就是上帝良好的服務態度是必須的,要想獲得更多的利潤就必須提高銷售量。這就要求我們想顧客之所想,急顧客之所急,提高服務質量語言要禮貌文明,待客要熱情周到,要盡可能滿足顧客的要求。

第二、創新注入新活力。

創新是個比較流行的詞語,經商同樣需要創新。根據不同層次的消費者提供不同的商品。去年過年,家里的商品比今年少多了,但今年推出了涮羊肉,蝦,帶魚等等。這些年貨是去年所沒有的。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水平也會提高,所以今年要備足年貨,檔次也要高些,不能停留在以前了,思想也要跟的上時代。父親確實有經商頭腦。

第三、誠信是成功的根本。

今年我家的對聯是,上聯:您的光臨是我最大的榮幸。下聯:您的滿意是我最大的愿望。橫批:誠信為本。成信對于經商者來說無疑是生存的根本,如果沒有誠信,倒閉是遲早的,誠信,我的理解就是人對人要誠實,真誠才能得到很好的信譽。我認為我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人穩重,待認真誠,辦事周到,所以他得人緣很好,我認為這是開店成功最重要的一點。

第四、付出才有收獲。

雖然我家的生意還不錯,他的背后是父母親辛勤的工作。他們每天六點種起床,十一點才休息,冬天父親每天五點起床,開著三馬車去30里外的縣城進貨,無論寒風刺骨,還是風雪嚴寒,依舊如故,這是為了什么呢?我知道,不就是為了多賺些錢,供我們兄弟三個上大學嗎!我在家幾天就感到很累,父母親幾年如一日。他們的辛苦可想而知。有很多商品要早上搬出,傍晚再般回去,僅次一項就會很辛苦了,而且家中還有六畝田地,到了夏秋季節更是忙的不可開交,看著父母親臉上一天天增多的皺紋,看著父母親勞累的背影,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讀書,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我只有拿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我的父母,這樣我才能問心無愧。

通過一個多月的實踐使我增長了見識,也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也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所以我要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技能,將來回報父母,回報一切關心我的人。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范文4調查目的

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余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并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后的就業大有裨益。通過調查可以了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哲學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后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技能,尋找發展的機會。

調查對象

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名,其中廣州大學名,中山大學1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名,華南理工大學5名,廣東工業大學5名。年級分別為大一學生5名,大二學生3名,大三學生15名。

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通過對大學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么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份,收回有效問卷5份。

調查結果

從調查中發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兼職是大學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么職業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是能夠賺錢的工作,就可以去試一試,品牌,促銷等以前不會是大學生從事的工作,現在都成為了大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工作。

調查結果分析

在調查中發現沒有人在參加社會實踐上選擇參加三下鄉活動一項,說明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當前,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

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參與三下鄉實踐,其目的是為了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同時給農民帶去相應的指導,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并從群眾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

現在大學生,除了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往往這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親更是不允許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所謂的三下鄉實踐活動,這樣,學校所提倡的通過三下鄉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就未能夠達到。在哲學中,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個體價值觀體系中,人生價值觀處于主導地位,決定著總的價值取向,對價值觀系統中其它價值觀起著指導和制約作用。由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是圍繞自己出發,致使大學生自身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不足,更不用說參與三下鄉活動服務人民了。

另外,沒有人選擇反對大學生兼職、打暑期工或實習,大家都認為只要不影響學習能夠積攢經驗可以為以后的工作打基矗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應當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技能。從大學生活的開始到走進社會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誰不想在將來的社會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認為大學生必須投身校園內外的各類實踐活動,有助于鍛煉品質,提高能力。可見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不可抵觸的重要性。不能否認有過打工經歷的同學,看起來要比其它同學更成熟、社會適應力更強,但對于學生,社會適應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標,大學期間主要的任務是學業結構的搭建,即知識結構、專業結構的搭建,為了打工影響甚至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范文5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留守孩”儼然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心痛之余,我們無法袖手旁觀,尋求解決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會,學校,在哪里打開缺口,就要在哪里補上漏洞。最近,通過走訪,座談,對--市--湖村的這個地方,田地稀少,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8畝,農民通過農業生產獲得的收入十分有限。由于地理位置比鄰廣東,跨省務工成為該鄉農村富余勞動力謀生就業的重要途徑。目前,該鄉在外務工人員達八千多人,超過全鄉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夫妻雙雙在外務工的現象十分普遍。由于絕大部分農民工沒有能力將孩子帶到城市讀書,因而形成了相當數量的“留守孩”。據全鄉中小學校的調查。現有“留守兒童”1503人。其中,“留守孩”902人,占全鄉小學生總數的60%。調查問卷顯示,“留守孩”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親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養在鄰居家的占4%。“留守孩”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長一年回家一次,有進13%的家長兩年以上沒有回過家。“留守孩”主要是通過書信,電話與父母進行聯系,但次數很少,一般至少要一個月才能聯系一次,半年以上聯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頭都沒有聯系。在問及對父母外出務工的態度時,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務工,渴望和他們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無所謂”。在生活上,“留守孩”與監護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經常發生矛盾的占20%。在學習上,51%的“留守孩”表示學習遇到困難時有無助威。在與同學的關系上,43%的“留守孩”表示曾經受到過同學的欺負。在回答“平時父母不在身邊,你最盼望什么,最擔心什么,最大的困擾是什么時”,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們的關愛;有73的孩子表示最擔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臨的最大困擾是遇到困難時不知道該怎么辦。

基于以上情況存在的問題:

篇(9)

近年來,“留守兒童”逐漸成為我國社會的一個熱門討論話題,關于留守兒童的報道也越來也多。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勞動力不甘于被束縛在土地上,選擇到城市務工來賺錢養家,由在家的隔代長輩照看孩子。而在我國很多僑鄉也出現了“洋留守兒童”這一現象,尤其是福建、廣東兩省數量最多。他們的父母都是在國外工作謀生的華僑華人,無暇照顧他們,就把他們留在家鄉,而有關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凸顯了出來。本文將在與恩平市牛江鎮實地田野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研究成果探討此問題。

一、“洋留守兒童”的由來

(一)“洋留守兒童”名稱之辯

之所以稱之為“洋留守兒童”,是因為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福建省長樂市婦聯陳副主席認為,“洋留守”有兩種:一種是出生在國外,擁有外國國籍的孩子,就目前來看,這一類型的孩子人數較多;另一種是父母在其年幼時就已經出國,他們在中國生活的時間比較長,在父母取得外國的國籍之后才能去國外。而福建省連江縣頭鎮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倪法林則認為,“洋留守”單指擁有外國國籍的孩子(1)。筆者比較同意后一種說法。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洋”便是指外國的人或事物,那么自然“洋留守兒童”指的是應是已加入外國國籍的孩子。而在中國出生、父母才去國外的孩子仍是中國人,不應屬于“洋留守兒童”的行列。

另外,對于“洋留守兒童”這個稱呼,一些學者也有不同的看法。2013年9月,在由《廣東華僑史》編委會、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在著名僑鄉汕頭市聯合舉辦“廣東華僑與中外關系”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的張應龍教授就指出,現在有許多國外的留學生在中國求學,而這些“洋留守兒童”擁有外國國籍,臨時在中國接受教育,稱之為“洋留學兒童”是否更為適合。目前尚未有其他學者提出不同的意見,在筆者看來,“洋留守兒童”的提法是從我國農村的留守兒童演化而來的,所以目前稱之為“洋留守兒童”較為合適。

(二)“洋留守兒童”概況

中國改革開放后,由于歷史上存在的移民網絡或者移民傳統,國內僑務政策的落實放寬了出國的條件,中國大陸出現了一股新移民的浪潮,來源地不再限于傳統的閩粵地區,山東、上海、浙江等地也出現很多。閩粵地區的新移民以家庭團聚移民為主,但更多的是主動、自愿的選擇移民,以謀求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機會(2)。很多年輕夫婦雙雙出國,為了讓孩子能取得國外國籍,便在國外生下小孩,取得當地國籍。

恩平是一個傳統僑鄉,大概有50萬的海外僑胞,其中16萬左右的委內瑞拉新移民是個不容小覷的群體,他們在國外艱難打拼,因創業和發展條件所限,無法分身照看孩子,或者希望他們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于是將他們寄養在國內,因此就產生了“洋留守兒童”的問題。“現在我們牛江有兩所完全小學,年樂完全小學和牛江鎮中心小學,大概有1000名學生,其中有200多人都是委國國籍,這是一部分擁有委國國籍的小孩,有一些家境比較好的會把孩子送到恩城或者江門,甚至有的會送去廣州一些私立的貴族學校學習,這些數據目前還無法統計”,(3)牛江鎮主管教育的Z副鎮長說。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出國,“洋留守兒童”也必將越來越普遍。

二、“洋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問題

“洋留守兒童”的年紀一般都不大,他們從小便離開父母,缺少同齡人所應享有的完整和諧的家庭生活,因此會對孩子的心理、生活、性格和教育等產生影響。同時,又由于他們自身身份的特殊性,也面臨一些特殊的問題。

(一)與父母過于疏離

恩平地區的新移民大都前往委內瑞拉,當地人不事商業,因此華僑華人只要辛勤工作,一般都能有可觀的收入。忙碌的工作是他們無暇照顧孩子,因此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被送回國內,與隔代長輩一起生活。牛江鎮僑聯W主席的外孫小康(4)就是一名“洋留守兒童”,他的父母在委國打拼,小康已經七歲了,只有五歲時為重新辦護照才去過一次委國與父母團聚,而在這幾年當中,小康只單獨見過父親或者母親幾次面,因為委國的生意需要有人照料,所以兩人不能同時回國。在問到小康與父母的關系時,W主席這么說:“他對爸爸媽媽沒什么疏離,關系還可以,因為現在通訊很方便,有微信、有電腦,可以視頻和語音聊天。”(5)但是他也提到,畢竟只是通過視頻來交流感情,看得到摸不著,孩子在心理上還是會覺得比較孤單和失落。

像小康這樣的情況算是比較好的,父母與孩子之間有交流和互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愿意讓父母參與,但更多的時候,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對爸爸媽媽的概念都很模糊,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一種抵抗心理,隔代長輩處于心疼不會過多的批評他們,也沒有做出合適的引導,所以當他們再次被送往國外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的父母相處,也不服從父母的管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二)教育問題

首先,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成長過程中有兩個斷乳期,第一個是在3―4歲,表現為生理上對成人的依賴逐漸減少(6)。而家庭教育在這一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形成孩子對人際關系和外部世界的初步認識,與父母長期分離,孩子心中缺乏安全感,內心的很多感受不愿向別人訴說,逐漸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與人交流。而照顧他們的爺爺奶奶一般年紀都比較大,在照顧好他們的衣食起居之余沒有太多的精力,或者因為孫子孫女較多,從而無暇顧及其他。另外,也因為老人們的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認為只要讓孩子吃好穿好、努力學習就是照顧好了,對于孩子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并沒有引起老人的足夠的重視。

同時,父母為了彌補不能陪在他們身邊的缺憾就用給予他們充分的物質生活來代替,對孩子予取予求。其中有的孩子知道他們將來是一定會出國的,所以對于學習并不上心,只是拿著手中的錢任意揮霍。而老人們又疼惜孩子沒有父母照顧,只是想讓他們高興,對孩子不敢約束太多。因此,這些孩子便養成了任性、浪費的習慣,學習卻沒有什么長進,這對于他們的未來是很有害的。

其次,一般老人們的文化水平都較低,孩子們在家學習遇到困難時無法得到及時的輔導,抑制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而由于沉默寡言的性格,他們也很少與老師同學的交流,從而影響了他們在學業上的進步。

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洋留守兒童”還面臨著另一個問題,即如何使在國內學到的知識與未來在國外的生活相對接。在國內接受的是正規的中式教育,除了語言的差別外,國內外的課程設置和教育理念也不一樣。恩平新移民的教育素質并不高,都是底層的勞動者,許多人也只是將孩子的未來定義為自己生意的接班人,不需要太多的技能,只需要通過上補習班掌握當地基本的語言就足夠了。父母的這種想法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一定的導向作用,也阻礙了他們向其他方面發展的可能性。

三、解決對策

從以上對關于“洋留守兒童”相關問題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問題的出現與孩子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系,其中牽涉到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因此,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政府、社會、家庭應該合力完成。

(一)“類家庭”教育模式的運用

兒童時期既是人一生中身心發育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容易接受環境影響和教育的時期。家庭是兒童早期生活最基本的環境,家庭生活時間約占其全部生活時間的三分之二,早期母性的確實或母性剝奪會對兒童的社會能力、認知、語言的發展產生破壞性的影響(7)。可以采用“類家庭”教育模式來彌補這一缺憾。

“類家庭”教育模式就是模擬家庭、聯合自助家庭,在科學的組織、管理和參與下由六七個年齡錯落、可被賦予兄弟姐妹角色的來自不同家庭的兒童組成的,日常生活在一起的相對穩定的小團體。此模式由三部分構成:一是硬件設施,及套房、家具和生活用品等;二是父母,且必須是有愛心、有撫育小孩經驗的夫妻,這樣不容易使孩子產生抵觸和反感心理;三是類家庭孩子配置。本質上就是模仿一個家庭的組成和生活方式,讓孩子感受家庭的溫暖。

(二)學校對學生媒介教育素養的培養

學校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除了家庭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基地之一。學校不僅可以使孩子們迅速的掌握知識,還能讓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對于“洋留守”孩子所出現的問題,教師是直接接觸他們的群體,所以首先應該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使他們能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洋留守”,用心與他們交流。其次,學校應該與孩子們的家長保持密切聯系,溝通孩子的學習和心理狀況,互相做好配合,讓孩子健康成長。第三,學校還可以在學校建立開展活動的基地,鼓勵孩子們參加集體活動,與同學們友好相處,互幫互助,消除他們內心的孤獨感。在這方面馮如紀念中學可以說是個典范。恩平是著名飛機設計師、制造者和飛行家馮如的家鄉,因此馮如紀念中學最先開設了航空模擬飛行班,引導學生參與到飛機模型的制作中來,“每一年都有四十多人報名,我們已經連續參加了三屆‘全國青少年模擬飛行比賽’,每次都獲得團體一等獎”(8),航模班的指導老師馬老師如是說。除了航模興趣班外,還開設了其他科目的興趣班,在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其潛在能力的同時,也可以穩定他們浮躁的心,安心在學校學習。

中小學生除了學校學習和做功課之外,還花大量的時間看電視、讀圖書和看卡通等,媒介信息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同時,由于他們正處于身心發育和成長時期,辨別和抵制能力較弱,幫助他們成為媒體信息的主動接受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提高其媒介素養,掌握必要的媒體知識和技能,懂得怎樣合理接受媒體的信息,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習和生活(9)。

對于學校來說,除了基本的校本課程體系,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方面的課堂教育,組織參觀、游戲等實踐活動進行教育。為了使孩子們的眼界更加開闊,學校也可以請政府有關部門作為牽線人,與高校展開合作,以教育類專業和新聞傳播類專業的學生為主,組成大學生志愿者隊伍,集中培訓之后進入學校普及和傳播媒體素養教育知識。

(三)僑務部門的努力

“洋留守兒童”是在我國停留的擁有外國國籍的華人,因而這應該是我國僑務工作的一部分,僑務部門應對此首先重視起來,同時政府層面的支持對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首先,“洋留守兒童”一些問題與家長們的錯誤觀念是分不開的,也是當地精神文明缺失的一種表現,因此要加強僑鄉的精神文明建設宣傳,使這一行動深入到人們的心中。而許多家長抱著“孩子最終是要出國的,在家沒必要管那么嚴”的心理,這也是存在于“洋留守”之中的特殊情況。對此,僑辦應動員地方各級僑務部門制定計劃,開設關于“洋留守”家庭教育指導的講座或者座談會等,加強對僑鄉的這種觀念的糾正。

其次,通過實地的走訪調查,僑務部門可以對“洋留守”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適當地加以解決,減少他們的負擔。比如“洋留守”孩子的簽證問題,家里的老人年紀大了不方便行動,孩子多的時候還會記錯他們簽證的續簽日期,有的還要去香港續簽,路途遠、手續繁、花費也很高。根據這一情況,在省僑辦、江門市外僑局和恩平市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恩平市外僑局成立了外事僑務服務中心,專人跟蹤僑胞子女的簽證問題,代為填寫表格,一攬子解決簽證問題。

第三,為了讓孩子在國內的教育與國外的生活和教育相對接,2012年美國福建同鄉會與家鄉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協議,投資興建了一所國際學校,讓這些“洋留守兒童”就讀。而在恩平市旅委僑胞吳超景于2003年創辦了民辦涉外學校集賢學校,開設有中文、西文、思想品德、數學、英語、中華文化等課程,學生中僑胞子女占95%以上,當地政府有關領導也關心支持學校建設,努力讓僑胞滿意。

但是在恩平這群“洋留守”中一大部分是委內瑞拉籍的小孩,在政府層面,加強僑鄉與委內瑞拉方面的交往,在社會管理、教育交流等方面開展全方位互動,適度開展留守兒童的教育對接活動,幫助孩子減少對未來陌生環境的恐慌。

四、結語

“洋留守兒童”是一個既普通又特殊的群體,他們是普通的鄉村兒童,又是擁有外國國籍的華人。為他們服務是僑務部門的職責,而對他們的撫養和教育則是家庭和學校應該承擔起的責任。面對他們因遠離父母而產生的心理和相關的教育問題,三方應該相互配合,從心理健康教育、媒介素養教育等方面為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使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傅義強:《歐盟移民政策與中國大陸新移民》,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2]馮軍,吳江:《福州“洋留守”,啟蒙教育令人憂》,《民主與法制時報》第B01版,2012年12月10日。

[3]梅賢明:《洋留守孩――何以迷途》,人民法院報第6版,2012年7月30日。

[4]寸迎新:《關注僑鄉婦女兒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5]劉艷飛:《東南沿海留守兒童類型及心理健康狀況比較――以福州連江為例》,《福州黨校學報》第6期,2010年。

[6]姚麗:《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分析與對策》,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7]張江海,張穎:《留守“洋娃娃”微調查:奔波與遠離父母的童年》,《工人日報》第5版,2013年6月1日。

[8]劉欣:《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長沙師范專科學校學報》第5期,2009年。

[9]王佑鎂:《跨國寄養背景下我國農村僑鄉留守兒童媒介素養研究》,《現代遠距離教育》2013年第4期。

[10]李雪飛:《類家庭教育模式在僑鄉留守兒童中的應用研究》,《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2月第1期。

[11]何毅:《僑鄉留守兒童發展狀況調查報告――以浙田縣為例》,《中國青年研究》2008年第10期。

[12]《廣東僑務部門多舉措解決“洋留守兒童”讀書難問題》,《中國新聞網》http://.cn/o/2010-09-07/153218079345s.shtml

[13]《我市留守兒童逾1.8萬人,恩平2000多名洋留守》,《中國江門網》,http://.cn/c/2012/09/14/01/c_1272629.shtml

[14]恩平市歸國華僑聯合會:《恩平公報》,2011年1、2期合刊。

注釋:

(1)馮軍,吳江:《福州“洋留守”,啟蒙教育令人憂》,《民主與法制時報》第B01版,2012年12月10日。

(2)傅義強:《歐盟移民政策與中國大陸新移民》,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第78頁。

(3)2014年7月28日,于牛江鎮僑聯對Z副鎮長的采訪。

(4)此處小康為化名。

(5)2014年7月18日,于牛江鎮僑聯對W主席的采訪。

(6)何毅:《僑鄉留守兒童發展狀況調查報告――以浙田縣為例》,

(7)寸迎新:《關注僑鄉婦女兒童》,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185頁。

(8)2014年7月18日,于馮如紀念中學采訪馬老師。

篇(10)

2019年5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調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貴州省等6個勞務輸出大省(直轄市)的12個縣(市、區)進行,共調查四至九年級農村留守兒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兒童2731人(占37.2%)、教師687人、校長42人。

一、總體情況

本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總體上形成了比較積極的價值觀,對未來懷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關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兒童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91.9%對自己生活在中國感到滿意;有82.4%的留守兒童對未來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兒童與母親關系很好,89.4%與父親關系很好,大多數留守兒童將母親視為最重要的支持來源。

二、成長中的九個突出問題

1.留守兒童的意外傷害凸顯

在過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兒童遭遇過意外傷害,比非留守兒童高7.9個百分點,遭遇割傷、燒傷燙傷、被貓狗抓傷咬傷、墜落摔傷和蛇蟲咬傷、車禍、溺水、觸電、中毒、火災、自然災害等各種意外傷害的留守兒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兒童,其中前四項分別高5.3、1.6、3.9和3.1個百分點。

2.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興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兒童自評學習成績偏下,82.1%的人有過成績下降的情形。留守兒童學習不良行為較多:沒完成作業(49.4%)、上學遲到(39.6%)、逃學(5.5%)的比例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8.6、4和1.3個百分點;不想學習(39.1%)和對學習不感興趣(43.8%)的比非留守兒童高5.6和3.2個百分點。留守兒童缺乏所需要的學習輔導:有68.7%的留守兒童曾聽不懂老師的講課內容,有58.1%的人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沒人幫助,比非留守兒童都高出5.8個百分點。

3.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較弱,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留守兒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來源依次是母親、同學朋友和父親,而在非留守兒童的支持來源中,父親第二,同學朋友位列第三。母親仍是留守兒童最重要的社會支持,是最親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實際幫助來源以及價值肯定者。同學朋友是留守兒童心里話的首位傾訴對象和遇到困難的第一求助人選,但需警惕不良群體的影響。30.5%的留守兒童認為校園里或周邊有不良幫派團伙,25.7%認為有同學加入不良幫派團伙,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4.3和1.4個百分。老師對留守兒童的支持更多地體現在學習輔導上,情感支持相對欠缺。22.6%的留守兒童覺得在需要時沒人能幫助自己。

社會支持狀況是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預測變量,社會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兒童消極情緒更多,經常感到煩躁(46.0%)、孤獨(39.8%)、悶悶不樂(37.7%),以及經常無緣無故發脾氣(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兒童。

4.留守女童負面情緒相對明顯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納程度更低,對自己總體上感到滿意(76.5%)和經常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個百分點,而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個百分點。經常感到煩躁(47.6%)、悶悶不樂(38%)和無緣無故發脾氣(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個 百分點;女童自評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來抑郁、焦慮、愛發脾氣、膽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經常覺得孤獨,不僅高于留守男童6.2個百分點,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個百分點。

5.留守男童問題行為令人擔憂

留守男童問題行為多,學習及校園生活中的障礙也多。留守男童遲到(41.8%)、逃學(7.4%)、受老師懲罰(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個百分點;不想學習(40.4%)、對學習不感興趣(44.8%)、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64.4%)、沒完成作業(54.8%)、成績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個百分點,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過同學、高年級學生、社會上的人或幫派團伙欺負,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個百分點。

6.父母外出對小學中年級兒童影響更大

感覺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負(23.7%)、被歧視(19.8%)、性格比原來內向(41.7%)、膽小(18.9%)的四年級留守兒童比例在6個年級中最高。他們經常想念父母(76.7%)、擔心見不到父母(59.2%)、擔心父母不愛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學生高21.3、25和11.1個百分點。四、五年級的留守兒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級的學生最需要學習輔導。

7.青春期疊加留守使得初二現象更為顯著

初二留守學生在學習及校園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礙更多,上學遲到(49.8%)、逃學(8.7%)、不想學習(62.8%)、對學習不感興趣(67%)、聽不懂老師講課內容(86.3%)、遇到問題沒人幫助(68.4)、沒做完老師留的作業(62.7%)以及被老師懲罰(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學生,分別相差2.3-14.4個百分點。

初二留守學生與父母的關系更差,經常和媽媽交流(64.3%)、經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學生4.1和8.7個百分點,而被父母訓斥嚇唬(22.8%)的初二留守學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學生把同學朋友視為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43.38%),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母親,其中的某些負面影響值得關注。

8.寄宿留守兒童對生活滿意度相對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習慣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飯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個百分點,平均每天睡眠9小時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個百分點。學習和校園生活狀況更糟糕,上學遲到(49.2%)、沒完成作業(54.6%)、不想上學(45.6%)、對學習不感興趣(48.9%)、聽不懂老師講課(62.9%)、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56.7%)、成績下降(78.5%)以及被老師懲罰(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個百分點。

寄宿留守兒童各種需求的未滿足程度高:一是學習輔導不足,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學業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習經常有老師答疑的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單調,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學習之余或節假日最經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學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鍛煉、玩耍(38.5%)和看電視(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兒童表示在住校期間想家,僅兩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師會經常找他們談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成長需求。寄宿學校的軟硬件設施較差,生活衛生設施配備與維護狀況不容樂觀,就餐滿意率僅六成多;安全狀況堪憂,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發生過丟失財物的現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學拉幫結派欺負別人。

低齡寄宿趨勢明顯。有35.2%的留守兒童是從小學就開始寄宿的,其中15%從小學四年級及以下就開始寄宿,寄宿留守兒童從小學高年級不斷向下延伸,少數學校還出現了一年級甚至是幼兒園就開始寄宿的現象。

9.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整體狀況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兒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親外出的,占40.2%,母親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在各個方面的問題最突出。他們生活習慣更差,網絡不良行為更多,意外傷害更多,對留守生活的負面體驗也更高;學校表現更糟糕,遭受欺負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納和人際交往方面,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表現矛盾,他們覺得自己更有用,同時也覺得別人比自己運氣好;他們覺得自己更受人歡迎,但不愿意和別人談話聊天;他們認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無助感最強。

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雖然面臨學習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對現在生活的滿意度最低,但他們沒有放棄對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舊表現得積極向上,他們中有94.4%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比父親外出的高2個百分點;有87.8%對未來懷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個百分點。

三、對策建議

1.健全關愛留守兒童的法律和政策體系,立法保障親子團聚、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指導。

2.完善監護制度和國家救助體系,強化父母法定監護責任,探索有償監護制度,加快完善國家監護和救助體系。

3.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領導協調機制,搭建工作平臺,統籌經費保障機制,制定并提供學校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流程及規范。

4.構建全方位的留守兒童教育保護網絡,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對民辦學校的支持和監管,在留守兒童集中的社區建立關愛服務陣地,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安全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

5.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和專業社會工作者的作用,積極探索共青團統籌、團屬組織聯動、青年社會組織合作的工作體系,建立幫扶活動的長效機制,著力發揮專業社會工作者在留守兒童服務中的作用。

6.注重滿足不同類型留守兒童的多樣化需求,考慮性別、年齡段及監護類型不同的留守兒童的特點。

7.通過吸引外出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以及鼓勵、支持和幫助有條件的外出農民工帶著子女舉家進城,從根本上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二)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統計,xx村共有39名留守兒童,約占全村兒童的12%,由于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批評教育糾。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的失范,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使我對我們村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過這次調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兒童,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一、我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一)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于臨時監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于地里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的態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的態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制。另外,在調研中我發現一個令人心憂的現象,部分留守兒童拜金現象極為嚴重,幫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才會去干活,讓人痛心。

(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說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帶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愿意和老師談談心里話。

(三)學習壓力大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于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二、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為他們大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周歲后,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導致心理失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5.1%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二)臨時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年齡較大,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臨時監護人是初中學歷以上比例僅占29.6%。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著很大困難。

(三)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兒童因觸犯法律被判處十幾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讓人值得深思。

(四)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五)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在采訪一陳姓村民時我了解到這樣的一個悲劇,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在鎮江打工,臨時監護人爺爺奶奶又忙于干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員,應盡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監護人、學校的聯系。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二)學校教育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小學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在中小學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系和交流。

3、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蓮~山課件 ]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辟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在鎮、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委聯系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幫扶,及時發現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保證。

第三,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結 語

上一篇: 感恩主持稿 下一篇: 環境保護學習材料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_日本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 | 亚洲美女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妇 | 专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AV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