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調查報告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7 14:56: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音樂調查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音樂調查報告

篇(1)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音樂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于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音樂教的情況。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初中,學校規模較小。深州對教育的投資相當重視,學校的經濟狀況較好,設備先進,設施有電腦、幻燈機、音樂教室等的現代教育設備。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較好,不過對于普通班級來說班里學生水平參差,兩極分化嚴重。

我調查發現,現在的音樂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音樂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音樂老師對我說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音樂不是很重視,因而,你讓他們下課預習的時候,大多學生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后去看。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么”,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老師們認為一個班里的學生音樂修養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音樂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及個人的基礎程度。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對課堂教學工作要認真、仔細的多,因為音樂的教學課堂很關鍵。因為許多同學在課后根本是知難而退,所以老師提倡他們課堂動起來,留下問題,讓他們大腦都動起來,所以對于課后不練習的同學,課堂就是他們的全部。調查中,大部分的教師采用的課堂學生動起來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鞏固知識,而且達到練習的效果作用。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相對和諧。老師說本校一些班級學生的記律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于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實際效果為達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音樂學的情況。

在調查中,大部分學生對音樂學習存在較大的困難。課下聊天時,都紛紛向我訴苦:“老師,音樂好難啊!”我一邊以堅定的語氣鼓勵他們,其實音樂課是給孩子們放松的時間,教他們一些簡單的歌曲和一些簡單的音樂知識,給他們學好音樂的信心,一邊在心里苦苦思索著如何去幫助他們盡快地學好音樂,又能起到放松的效果。現在的學生是多么有個性,我想學好音樂還是有不少好處的。人生道路不同,更何況以后踏入社會后,多多少少會用到音樂知識。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愿望甚至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了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著,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該校放學時間為7點30分,由于較長,學生在這段時間顯得疲憊,雖然學生都表示考試的壓力大,有很多題目不會,但就不大會抓緊時間學習。平時課間課后很少去問同學問老師,這也是他們成績差的一大原因。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后的音樂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音樂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音樂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對知識的解析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二、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一點從上面的調查不難發現。對一些背景的解說,我建議最好能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多制作一些圖畫、flash,這樣會讓學生一下子對音樂產生興趣,從而帶著好奇心去學習新知識,枯燥的文本就會容易讓學生感興趣。

篇(2)

中圖分類號:J0-4 文獻標識碼:A

音樂作為一種情感藝術,可以通過其藝術感染力來滲透人們的心靈,在精神層次進行思想的交流,從而產生情感的共鳴,使心靈得到感化,思想受到教育。音樂能提高大學生審美情趣、構建和諧大學校園,提高大學生智力、培養大學生創造力,更能幫助大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價值取向。

1調查目的

為了能夠清晰的了解大學生音樂素養現狀,剖析當前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提高大學生音樂素養的建議與意見,我們課題小組深入我校大學生當中,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當代大學生音樂素養狀況進行了廣泛的調查。

2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選取我校(湘南學院)的全日制在校2010-2013級大學生,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50份,問卷有效率為87.5%。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國內外研究動向與當前大學生音樂素養研究現狀,根據我校學生具體情況設計《大學生音樂素養現狀問卷調查》。

3調查結果

3.1基本情況

大學生的性別抽樣分布為:男性占52.7%,女性占47.3%;年級的抽樣分布為:大一占41.9%,大二占38.5%,大三占8.4%,大四占11.2%;專業抽樣分布:醫藥占45.2%,理科占22.2%,工科占14.5%,人文占4.2%,社科占6.4%,其他7.5%。

3.2大學生音樂素養現狀

五線譜或簡譜:222人(63.4%)的學生不會看五線譜或簡譜,60人(17.1%)只能看懂簡譜,68人(19.4%)都只懂一點點;

擅長樂器:267人(76.3%)的學生不擅長任何樂器,83人(23.7%)有擅長的樂器,其中擅長吉他的占67人(19.1%),其他如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占16人(4.6%);

歌劇:310人(88.6%)的學生不能說出歌劇作品,36人(10.3%)能說出1-2部歌劇作品,4人(1.1%)能說出5部以上,其中,以《白毛女》、《圖蘭多》見多;

戲曲劇種:67人(19.1%)的學生不能說出一個戲曲劇種,281人(80.3%)能說出1-3個,2人(0.6%)能說出4個以上,其中大多數人熟知的為京劇、昆曲、黃梅戲;

音樂藝術形式:275人(78.6%)的學生對此一無所知,73人(20.8%)能說出1-3種, 2人(0.6%)能說出4種以上,其中聲樂、歌劇、戲曲出現度最高。

4調查分析

4.1音樂基礎知識匱乏

當代大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大部分學生最基本的樂理知識都不具備;對音樂的鑒賞水平普遍比較低,很多學生對著名歌劇、戲曲作品知之甚少;音樂技能掌握情況不容樂觀,只有少數學生可以簡單掌握一些相對容易的樂器,而對一些演奏技法難度較高的樂器基本不會。

在我國,由于長時間應試教育,很多高校將辦校的重點放在如何擴大建校規模和提高畢業生就業率上,而不是看重培養具有全面綜合素質的創造性人才,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不夠重視;高校音樂教育課程設置存在偏差,很多高校的上課內容主要以是樂理與音樂欣賞結合的欣賞課,課程設置較為零散無規則,彼此間缺乏內在的邏輯聯系,沒有從學生的需求和音樂素質的提升考慮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沒有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反而弱化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4.2大部分學生喜歡流行音樂,古典、民族音樂無人問津

調查顯示,僅僅有2.9%的學生喜歡古典音樂,11.7%喜歡民族音樂,而流行和搖滾分別占有63.1%、18.0%的大比例。由于流行音樂具有很強娛樂性和大眾性,歌詞也多以愛情為主,比較貼近大學生,其朗朗上口的旋律與通俗易懂的歌詞更是受到了大學生的追捧。它雖然沒有培養審美情趣和深層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卻可以激起大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古典音樂具有深刻內涵,經歷了時間的長久洗禮,是人類智慧結晶,更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氣質、思想深度、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同時有利于提高對音樂的鑒賞水平;民族音樂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象征、歷史的寫照、風采特色的展現、文化的傳承,所以當代大學生應該增強對民族音樂的了解,擔當起弘揚民族文化,傳承經典的重任。

4.3大部分大學生了解音樂方式單一

篇(3)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2-0174-01

在2012級中專生入學之初,筆者抽取三個中專班學生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以了解他們對音樂欣賞的興趣以及想從音樂課中學到什么。通過調查詳細了解學生的需求,以便有的放矢地制訂教學計劃,從而確保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 調查內容

問卷調查:(1)你喜歡音樂嗎?A.喜歡;B.無所謂;C.不喜歡。(2)你喜歡什么類型的音樂?(可多選)A.流行;B.民族民間音樂;C.古典。(3)你認為中等專業學校應該開設音樂課嗎?A.是;B.無所謂;C.否。(4)你喜歡上音樂欣賞課嗎?A.喜歡;B.一般;C.不喜歡。(5)喜歡的原因有:(可多選)A.音樂可以陶冶性情,應該喜歡;B.音樂老師教學認真,教學水平高,教得好;C.欣賞課設計得好就喜歡,內容感興趣就喜歡。(6)不喜歡的原因有:(可多選)A.什么音樂都不喜歡,不愿意聽;B.不知道怎么欣賞,不會欣賞;C.老師教得不好,不想欣賞。(7)你喜歡教材中的欣賞內容嗎?A.喜歡;B.一般;C.不喜歡。(8)你覺得音樂欣賞課應該多開設哪些方面的內容?(9)你想在今后的音樂課中學習哪方面或哪些類型的歌曲?

二 對調查進行分析

通過以上調查,我發現目前的中專生非常喜歡音樂,但他們的欣賞方向都是單一的流行歌曲。對原來所上的音樂課內容尤其是一些專業性的音樂知識感覺很枯燥,提不起興趣。學生希望教師在今后的音樂課教學中能把流行音樂帶入課堂,從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出發。

三 提出改進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我查閱了許多相關的研究資料,并向同行老師請教,得出如下的改進策略:

1.在課堂中嘗試加入適當的流行音樂,讓學生熟悉的流行音樂為音樂教學服務

對教材中一些傳統的音樂知識,一味地采用講授的方式,很多學生根本沒有興趣聽下去。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我幾乎每節課都會加入一些當下最流行的音樂元素。如在教授音樂與戲曲時,有些學生有抵觸情緒,我就用陶吹摹Susan說》作為課前導入。一上課,大家聽到他們喜歡的偶像的歌聲,學習情緒很高,我很順利地帶領他們進入我真正想上的內容。課中,我還讓學生們欣賞戲曲與流行音樂結合得非常好的一些代表作品。

2.教唱歌曲時由傳統的藝術歌曲轉變為內容積極向上的通俗歌曲

藝術歌曲較難唱,學生一聽教師范唱就直喊“難聽”。對此,我把教唱的內容變為積極向上的通俗歌曲,如《我們的紀念冊》《永遠的畫面》等關于友情的,《感恩的心》《常回家看看》等關于感恩的……學生在課堂上既能學會一些唱歌的技巧,又能感受到歌曲的意義,提高了學生的學唱興趣。

3.專門介紹中國流行音樂,讓學生對中國的流行音樂有個系統、概念化的學習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了一個學期專門介紹中國的流行音樂。從最早的大上海流行音樂講到21世紀的流行音樂,從港臺地區的流行音樂講到內地的流行音樂。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認真記筆記,上課認真回答問題,還有些學生下課后還和我探討有關流行音樂的一些問題。

4.在課堂中實施各種活動,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從而實現流行音樂和音樂課更有效的結合

第一,采用“我是歌手”期末測評方法。在學期結束前,每位同學挑選一首自己唱得最好的歌曲為大家演唱,以此作為音樂課期末考試的成績。

第二,采用分小組競賽的教學模式。第一節課學生自由分組,給自己的組起名字、選組長,通過小組競賽、競演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提高學生上音樂課的興趣。

5.開展豐富的課余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鑒賞流行音樂

學校有很多社團,學生在課余生活中可以自主參與。通常比較喜歡音樂的學生會參加校吉他社、愛樂社等。作為吉他社的指導教師,我會推薦一些學生比較喜歡又便于彈奏或彈唱的流行歌曲,以此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他們自然愿意和教師一起共同探索課本之外的音樂藝術知識。

四 研究后的思考

通過采取一系列策略,幾乎每名同學都特別愛上音樂課,同時能做到在課前預習,在課堂上大膽地展示自己,看著他們從第一次上臺的羞澀到如今大方自如地表演,我倍感欣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學生真正地喜歡上音樂課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要一直做下去。

參考文獻

篇(4)

音樂考級是隨著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出現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反映出他們學習音樂的熱情和愿望。考級對社會藝術教育中的教與學都是一種檢驗,對普及社會藝術教育非常有益。以專業藝術院校的招生為例,近年來,考生水平逐年提高,以器樂演奏的表現最為明顯。正如中央音樂學院于潤洋教授所說:“這些年專業音樂院校考生質量明顯上升,與考級的作用是分不開的。”音樂考級不僅僅是給音樂愛好者提供權威性的鑒定,更重要的是通過考級的形式,推動我國音樂教育的普及工作。為了全面了解社會藝術考級的現狀,筆者于2013年暑假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并對調查內容做了分析,以期促進考級工作更為順利健康的發展。

一、社會調查實錄

1.調查對象:安徽省藝校(1所)、音樂考級培訓機構(2所)、考級人員、老師及家長等。

2.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走訪等。

3.調查實施過程:調查主要采取的是問卷的形式。先擬定問卷,對問卷進行審核并提出問題,確保問卷可行性。對音樂考級人員發放問卷,同時對一些老師和家長進行走訪,尋求他們對社會考級的想法和意見。最后回收整理問卷,分析研究走訪結果。

二、調查結果總結統計與分析

1.關于興趣調查的結果,廣大考生的社會音樂考級積極性較高。近些年,參加社會音樂考級的人數逐漸遞增。調查顯示,女生所占比例為56.48%,男生為43.52%。這可能是因為許多家長認為女生性格文靜,學習音樂對女生氣質的培養有益;而男生活潑好動,沒有足夠的耐性。入門時的枯燥會讓男生提不起興趣而放棄。但也有家長鼓勵男生學習音樂,對此筆者也贊同。據有關專家分析男生更具有學習某種樂器的優勢,例如鋼琴,成年后手掌相對寬大的男性在表現力度方面更有利,因此男生學習鋼琴更有發展潛力。一些優秀的鋼琴演奏家中也以男性居多,朗朗、李云迪、理查德?克萊德曼等等。因此一些傳統觀念并非永遠正確,家長應該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只要孩子感興趣,性別不應該成為阻礙的理由。

2.關于年齡調查的結果,不同年齡段比例及不同年齡段的考生對音樂的喜愛程度如下表1:

(圖表1)

(圖表2)

(1)10歲以下和20歲以上考生所占比例比10-15歲的多,最少的是15-20歲考生,這個年齡段的考生正處高中,面對著巨大的高考壓力。所以他們精力都用在了文化課上;另外有些考生這時在準備藝考曲子,沒有時間去考級,所以這個年齡段考級人數最少,占13.88%。

(2)10歲以下和20歲以上考生所占比例較高,這兩個年齡段考生多處小學和大學,有較多空閑時間。小學生學業不太重,到了高年級才會緊張一點,而且現在的家長很重視從小對孩子的培養;而大學時期可以支配的時間相對最多,所以有足夠的時間培養愛好并豐富大學生活,因此這兩個年齡段考級人數比例相對較高。

3.關于對音樂理解程度的調查,根據圖表2得出結論:不同年齡段對音樂的理解不一樣就會導致喜愛音樂的程度不一樣。小孩子的認知活動相對較弱,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對音樂的理解只是靠第一感覺判斷,覺得好聽就喜歡,不好聽就不喜歡。通過調查發現,10歲以下考生喜歡音樂的占84%,一般喜歡的占16%;10―15歲考生喜歡音樂的是一般喜歡的大約2倍,保持中立態度的占0.4%;15―20歲考生一般喜歡音樂的是喜歡的大約1.6倍,有0.5%的考生保持中立;20歲以上考生有60%喜歡音樂,38%不喜歡,有2%保持中立。由此可見,對音樂感覺的不同致使對音樂的喜歡程度也各不相同。

4.關于學習音樂原因的調查,考級學生選擇學習音樂的原因有以下四點:自己的興趣愛好、遵從爸媽意愿、成為明星和目的不明確,所占比例分別為:60.19%、15.74%、13.89%、10.18%。由此可見,考級中大部分考生是自己感興趣才選擇學習音樂的;遵從爸媽意愿的考生所占比例不高,也許只是想應付爸媽才勉強學習,自己真的不感興趣;想成為明星的考生要注意,因為通過考級取得的成績跟成為演奏家或演唱家沒有切實聯系,有夢想固然是好,但也要切合實際一步一個腳印,不能好高騖遠;還有一些目的不明確的考生要盡快找到一個明確的目標,這樣才有動力繼續學習,在音樂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遠。

5.關于教師家長支持率的調查,在學習上,老師是良師益友,而家長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圖表3)

(圖表4)

由圖表3可知:大部分教師和家長持支持態度,當然不排除一些不支持的老師和家長。

首先,文化課教師不支持的原因:

(1) 一些初高中文化課老師他們認為這個時期正是學習的黃金階段,學生一定要把所有精力放在學習上,爭取考入重點高中或名牌大學,這樣的人生才算完美。就算這是老師的用心良苦,但學生本身也面臨著升學、競爭的壓力,所以師生之間的交流和理解是有必要。

(2)一些老師認為學習音樂浪費時間,不如好好學習。有的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知識競賽,其學生獲得的榮譽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其實,學習藝術與文化課并不沖突,只要安排合理,可以做到二者兼顧。

其次,家長支持的原因:

(1) 如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現象已屢見不鮮。有些家長把自己年輕時未能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但他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即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喜歡那再好不過,如果不喜歡,家長硬逼著,這樣可能會導致家庭關系的變化,甚至會耽誤孩子的未來。不少家長讓孩子學習音樂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曾有幾個孩子告訴我,他們非常喜歡音樂,希望每次考級都能通過,否則父母就會不開心,擔心父母因生氣不再愛自己。所以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聽聽他們的心聲,勿讓小小的心靈承受莫大壓力。

(2)有些家長做法很好,因為他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既然孩子有興趣,條件允許的家庭應該盡量滿足。現在獨生子女較多,一些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家長會一直陪著,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還能對家長進行藝術熏陶。這樣看來豈不是一舉兩得!

6.關于考級科目的調查,據不完全統計,社會上現已開設的考級科目達三四十種。通過調查,由圖表4得出結論:考級中,鋼琴和古箏受到廣大考生青睞。被譽為“器樂之王”的鋼琴,除給人高貴的感覺外,能讓人在學習一些特殊的指法時很好地開發大腦智力。古箏在民樂中占較高地位,從最早的《高山流水》到現在的《春江花月夜》、《將軍令》、《戰臺風》等,一直受到廣大好評。那為什么鋼琴比古箏更受歡迎呢?隨著社會發展,部分國人有了崇洋的思想,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所以他們更愿意接受國外的東西。這只能說明他們不夠了解中國文化。近年來,學習鋼琴和古箏的熱潮有增無減,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而且對開發智力、豐富課余生活也起到積極作用。對于樂器的學習不能僅停留在表面,它是一個全面的音樂教育過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音樂、熱愛音樂。再通過考級給學生的階段性學習做一個評估,在予以肯定的同時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和不足,以激勵學生進入下一個更深層次的學習。

三、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存在的問題

1.各考級單位自成體系,存在考級門類交叉,考級標準不統一等現象

由于考級單位自定教材和考級標準,如在一個考級單位四級沒通過的考生,在另一個考級單位卻通過了五級,這使得考級單位的信譽度大大降低。所以相關部門眼下當務之急不僅要監管各考級單位的運行,更重要是統一各考級單位的考級標準,以提高其信譽度。

2.藝術考級以“升學及特長生”為目的的人數占較大比例,不容忽視

目前許多學校擁有民樂隊、合唱隊、舞蹈隊等,出于學校藝術團隊建設的需要,近些年來對“特長生”的招生有增無減。盡管考級成績已不再與升學掛鉤,但在招生中考級所獲等級仍是錄取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成為“特長生”就能進入理想學府等功利性目的就造成了大多數家長讓孩子學習藝術的原因。對于這一點,走藝術之路的考生應該更有體會。

3.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缺乏健全復審機制,對考級單位無法有效監督管理

有關考級單位單純追求經濟效益,隨意變更考級等級、提高收費標準等,已嚴重影響到廣大考生的利益。在考級中,由于沒有健全的復審機制,無法對考官進行判定,一些考生對評定結果提出異議時,投訴無門,合法權益難以維護。這種對考級單位和考官監督的漏洞,將繼續嚴重擾亂考級秩序,影響各考級單位信譽,有損考級權威性。

四、推動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發展的措施和建議

1.盡快建立和完善監管機制,依靠優秀培訓機構,合理安排各考級單位

近年來,隨著社會藝術考級逐步的發展,盡快建立和完善政府監管機制勢在必行。切實規范考級工作,認真審查考級結果是基本要求,保護考生的合法利益是最終目的。據有關調查顯示社會上許多藝術培訓學校規模、店面設施、教學隊伍不合要求,有些地方甚至沒有安全保障。因此在鼓勵藝術考級單位自辦或配合其他單位協辦的同時,以各大藝校為依托,合理布局和規劃,這樣既能體現考級單位的實力,有能提高考級單位的信譽度。

2.引進科學管理方法,鼓勵考級單位走出去參與國內外藝術考級活動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要在競爭中生存就必須把握市場發展規律,合理利用一切資源。同樣,各考級單位也應該與時俱進,合理引進科學管理方法,不斷提高管理效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發展優勢。為了與國際藝術接軌,各考級單位應充分了解社會最新資訊動態,利用掌握的資源,為廣大考生提供更多展示平臺,鼓勵他們走出去參與國內外的考級活動,這樣不僅能夠增加自己的人生閱歷,還能更好地傳播藝術考級的魅力。

總之,藝術考級作為檢驗教學質量和學習成果的一條重要渠道,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促進了藝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切實了解掌握社會藝術考級情況,用平常心對待,不要為了證明它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爭得面紅耳赤。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培養藝術方面的才能,提高綜合實力是作為一名現代化接班人和藝術傳播者的必備能力。最后,我們還要善于運用藝術考級中的積極因素,推動民族音樂的教育,促進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進一步弘揚中華音樂文化,讓中國的音樂文化之花開遍世界每個角落。

篇(5)

在村內臨時設燈棚、祭壇祭祀神靈,民間稱“開壇”正月十三早八點,我們觀看了整個開壇儀式:掛像――在前一日布置好的官房子和外面臨時設置的后土燈棚內懸掛神像,棚外鳴放鞭炮;開壇――香頭帶領文壇人員在壇前燒香、磕頭,武壇人員打法器套《開壇合息》;請神――文壇唱誦《迎神贊》、武壇打《長三牌》; 安神――文壇念《心經》、武壇打《長三牌》,結束。整個儀式持續四十分鐘,只有音樂會人員參加。

(二)坐壇(北高洛音樂會正月十四下午的坐壇儀式)

樂社于壇場舉行儀式并坐于棚內演奏音樂,民間稱“坐壇”。正月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每日上午和晚上均“坐壇”。下面是北高洛正月十四下午“坐壇”儀式的過程:

正月十四下午兩點十分,音樂會在官房子演奏坐壇、進香。兩點半左右,村民們陸續前來,村民們在官房子外臨時設立的神壇前跪拜磕頭,并把帶來的香自己點燃插在神像前的香爐中。村民們跪拜燒香后,都走進官房子,聽一會兒音樂會的演奏,看一圈掛著的神像與碑文。音樂會從儀式開始到結束所演奏的曲目為:《三皈贊》《五善佛》《琵琶論》《金字經》《餓郎子》及打擊樂《粉蝶大套》《七字板》。中間亦有間歇休息。近五點時,已無村民前來,五點十分,音樂會十四下午的坐壇儀式全部結束。

(三)收壇(南高洛音樂會正月十六晚的收壇儀式)

收壇就標志著整個春節期間儀式的結束。下面是南高洛音樂會正月十六晚的收壇儀式:

正月十六夜晚,音樂會會員糊了十二個“表”。“表”是用黃紙疊成的長方形諸神牌位,每個表上都貼有一片紅紙,上面分別寫著敕封二十四褚天、十殿閻君、四值工曹、財神土地、文殊菩薩、十大冥王、后土皇帝、玉皇大帝、天地三界十方萬靈宰真、準提菩薩、地藏五菩薩之神位(所寫的格式均為敕封……之神位)。然后將表放在壇桌上供,音樂會文武壇則輪番唱奏。九點鐘以后,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前來官房子大院內的神壇前跪拜磕頭,并把帶來的香自己點燃插在神像前的香爐中。十點左右,人越來越多,村民們在十六晚上傾巢而出的燒香、逛燈棚行為,俗稱“丟百病”。近午夜十二點左右(據村民們說,以前總是到夜里兩點左右),開始點燃爆竹,文壇在壇前焚表,然后吹奏《三皈贊》,旁邊有會員跟著唱誦,然后武壇在一旁打《長三牌》。最后全體會員在后土神像前輪流磕頭,并摘下神像收壇,至此全套儀式結束。

不管是開壇、坐壇還是收壇儀式的過程中,我都深深地體會到了鄉民們那種純樸、真實的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感情,盡管這種感情的渲染是在濃厚的宗教背景下所進行的。

宗教是一種奇特的文化形態。它所反映的是人與自然以及人與社會的兩種關系,是人對這兩種關系的評價、態度和處理方式。宗教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影響了人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在中國農村,傳統的自耕自足的小農經濟基礎造成中國人的宗教信仰謀求對現實生產和生存現狀有直接的救助。而在南、北高洛,通過“音樂會”這一鼓吹樂社的活動與鄉民們的祭祖崇神的結合,一方面,鄉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祈盼,對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希望都在與音樂相結合的活動中得到了一種高層次的升華。另一方面,“音樂會”在傳承傳統音樂的同時亦傳承著村民們的宗教信仰。音樂與宗教的結合使我們觸摸到了古樸的樂風、村民的祈禱,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古老文化。

二、熱鬧、紅火的“踩街、穿插”儀式

南北高洛的四個樂社(南高洛音樂會、南高洛南樂會、北高洛音樂會、北高洛南樂會)間的相互拜會,游村踩街,被村里人稱為“穿插”。據說穿插時場面非常熱鬧,頗為壯觀。正月十五,我有幸真實地感受了這種儀式的魅力。下面是整個儀式的過程。

南高洛音樂會在拜會前為其他三家樂社各備“拜帖”,也稱“貼文”,分別為:

南高洛南樂會全體 謝 音樂會全體 同謝

北高洛村南樂會合會人 謝 南高洛村音樂會 同謝

北高洛村音樂會合會人 謝 南高洛村音樂會 同謝

上午踩街,整個過程如下:

9點鐘左右,南高洛音樂會從官房子出發,一出院,開始演奏比較歡快的《翠花開》。

先到南高洛南樂會官房子,給南高洛南樂會“拜會”。

南高洛南樂會會員也會在官房子門前早早等候以“接會”,進門時,音樂會先行,南樂會隨后跟進。北樂會會頭會把拜帖呈現給南樂會會頭,向神像敬香跪拜,會員相互揖禮,拜會拜年。并合吹《三皈贊》,完成儀式后,兩家樂社會員拿起樂器一起出院,并一起吹打行進,所吹曲目是《小二番》,前往北高洛南樂會拜會,隊伍次序是音樂會在前,南樂會在后。

北高洛南樂會已經在官房子前敲鑼打鼓,演奏“接會”。在此處,三會的打擊樂手在一起共同打一套打擊樂《七字板》。后南高洛音樂會在北高洛南樂會的官房子前所搭的帆布棚(北高洛南樂會官房子前沒有庭院,每年都在房子前用帆布打一個棚)里吹奏《琵琶論》、《對答平》、2個《餓郎子》、3個《撒網》,最后以《撼東山》收尾。同時,南高洛音樂會、南高洛南樂會的兩個會頭把拜帖呈現給北高洛南樂會的會頭,并進入官房子為北高洛南樂會的神像“白衣觀音”敬香跪拜。兩家南樂會的會員在一邊相互敬煙拜年。

三會一起,前往北高洛音樂會拜會。次序是:南高洛音樂會、南高洛南樂會、北高洛南樂會。北高洛音樂會的會員已在官房子前沿路站成一排,敲鑼打鼓,以示“接會”。此時,南高洛北樂會在官房子前吹《前神佛》,又與南高洛南樂會合奏《三皈贊》。后南高洛南樂會會員在官房子前的一排案桌前坐下(北高洛的官房子無院子),先后吹奏《朝天子》《五富榮》。而前來的三家樂社的會頭,把拜帖呈現給北高洛音樂會的會頭,并在其引導下,進入官房子為北高洛音樂會的后土神像敬香跪拜。其他會員在一邊相互敬煙拜年。最后,南高洛南樂會會員退出座位,南、北高洛音樂會會員入座,以其吹奏《普庵咒》。

四會相集,一起繞村“踩街”。次序是:南高洛音樂會、北高洛音樂會、北高洛南樂會、南高洛南樂會。各家樂社“行樂”的順序是:云鑼、管子、笙、笛子、鼓、鐺、鐃、鈸。這是春節儀式中最為壯觀的一幕:四會匯聚,魚貫而行,笙管繞梁,鑼鼓弊空。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駐足圍觀。

一起走回南高洛音樂會官房子。待四會會員走近官房子時,早一步回來等待在門口的會員開始點燃鞭炮。鞭炮聲聲,與樂聲交應,把節日氣氛渲染得紅火淋漓。而此時,官房子的庭院中的一長溜桌案上已擺滿香煙、茶水。三家客會的會頭,在南高洛音樂會會頭的引導下,進入官房子向神像敬神拜跪。院落中,南、北音樂會共吹《金子經》《五聲佛》小曲。南、北高洛的南樂會會員則吹奏《世上只有媽媽好》《十三不親》等流行歌曲。其后,音樂會會員再次在院子中燃放鞭炮,剎那間,笙管齊鳴,鞭炮齊放,村民擁庭,異常熱鬧紅火。這段時間約持續15分鐘。

中午12點,儀式完成。各會會員相互告別。南高洛音樂會集體吃會飯。

其實,這種春節儀式也是加強個人與個人、家庭與家庭及全體鄉民與社區之間緊密聯系的手段。中國人生活中根植于農耕節氣性的周期性儀式,而由音樂會這一社團在特殊時期舉行了旨在團結成員的儀式。音樂會在活動場地聚集,弘揚出和睦精神。樂社將消極的禳災祭奠轉化為積極的邀福祈祥。習俗是凌駕于構成習俗的個體之上的社會性制約力,它迫使鄉民參與并在其間的藝術娛樂中體驗著儀式誘發的社會精神。

三、樂社的傳承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組北高洛音樂會會員的基本情況:常參加演出的16名會員中,70歲以上3人,60―70歲之間5人,50―60歲之間5人,40―50歲之間2人,30―40歲之間有1人。可以看出,音樂會的主要成員都年齡偏大,30歲以下更是無人。這不由得使我們擔憂樂社的后繼無人及其生存前景、傳承的問題。通過同李俊蘭、閻富才等老樂師們的交流,我感受出了他們也普遍對音樂會的前景表現出相當的擔憂。據他們介紹,現今村里的年輕人都不大愿意學,很多都外出打工掙錢。同時,現今“音樂會”的樂師們普遍年齡較高,大部分在50歲以上,年輕的寥寥無幾,北高洛音樂會最年輕的閻文山師傅也已32歲了。隨著老樂師們逐漸退出舞臺,音樂會今后何以傳承?音樂會的生存前景何在?

這是一個很現實和值得思考的問題。不可否認,在當今市場經濟社會大潮下,在我們長期以西方專業音樂模式作為主流音樂學習的背景下,這種存活在民間的、沒有或很少受到西方音樂文化影響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并不很受關注。當然,近年來許多知名學者對其進行了不斷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國家也加大了對傳統文化的扶持力度。但說到底,這些都是外部的因素。面對無人愿學、無人繼承的局面,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保護、扶持這一濃縮著中國古老而優秀文化的樂社?

其實,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其繁盛、衰落的過程,而其繁盛與衰落都必然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并不能說在現今的社會背景下,音樂會面臨著衰亡。但現今的市場經濟大潮還是對音樂會的傳承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當然,一種從古代到現在一直沒有消失的藝術,一定有其功能性方面的繼承,才會不消失而繼續存在。所以,我們與其坐在那里不斷地擔憂音樂會的前景,不如積極地去汲取其中的寶貴文化精髓應用于現今。而只要我們真正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即使音樂會這種藝術形式在將來逐漸衰落,其中的中國傳統音樂的有益成果也已被我們有效地傳承著,我們仍能從其他的藝術形式中窺見“音樂會”音樂的精華。

四、幾點隨想

在一次與北高洛音樂會最年輕的樂師閆文山師傅的交談中,他表現出了一種強烈的對音樂的探求意識。他說:“其實,我就是一桿樂器,只能吹吹打打,我很想了解更多你們在學校學習的音樂知識。”面對這樣的話語,我在思索:音樂可以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階層的人聯結在一起,但我們究竟怎樣才能找準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的結合點呢?怎樣使傳統的音樂精華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中既保持古色古香又能適應現今社會大潮呢?

在一次與年近八旬的閆富才老師的交談中,他流露出了想在合適的時候自己創作出一些“音樂會”演奏曲譜的打算。這可真是一個大膽而又創新的想法。要知道現今流傳的譜子都是未經加工、原汁原味地傳承下來的,并且從未有人創作過新譜。面對閆老先生的這種想法,我們該作何思考呢?

從南、北高洛村幾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的交談中,我發現他們對“音樂會”知之甚少,也不太感興趣,僅僅知道就是發葬時能派上用場。他們都覺得如果學習這個也掙不到錢,不如干些別的事。這也就不難理解老樂師們對“音樂會”前景的擔憂了。“音樂會”的前景究竟何在呢?

篇(6)

中圖分類號:J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03-0140-03

一、調查初衷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民族音樂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組成部分的少數民族本土母語音樂則是漢族音樂之外的重要音樂存在。從當前的相關情況看,漢族音樂因其人口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傳承上占據著絕對優勢,而各少數民族的本土母語音樂卻不同程度地面臨著“傳承逐步斷層,情感不斷流失”的尷尬局面和嚴峻挑戰。從音樂教育改革的大局思考,早在1995年12月廣州召開的第六屆國民音樂教育改革研討會上就提出了“以中華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新理念,因此把學校音樂教育作為少數民族本土母語音樂傳承的主要基地,在少數民族地區著力發展本土母語音樂教育,是推行這一新理念的具體實踐。然而,這些少數民族本土母語音樂在當前學校基礎音樂教育中的發展地位和課堂教學如何,為了了解相關情況,我們課題組以紅河片區為例設計了本次問卷調查。

二、問卷分析

在此期間,我們先后對位于滇南少數民族聚居地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個縣市的部分中小學音樂教師傳授本土母語音樂的教學現狀進行了一次綜合性的問卷調查,按每校一份共發出問卷1217份,共回收問卷954份,回收率為78.4%。其中被調查的普通初級完中152所,占此類學校總數170所的89.4%;其中被調查的普通完小1065所,占此類學校總數1248所的85.3%。本次問卷調查得到了多數教育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和下屬校方的積極配合,整個調查過程具體、真實、細致。

下面我們就本次問卷調查所涉及的四個主要項目與主要目的以及問卷結果所顯示的一些問題,作一簡要分析與總結。(方法采用:①百分比統計;②要點式歸納;③主題類摘要)

項目之一:“被調查對象基本情況”――主要目的是了解祖國西南邊疆滇南地區紅河州13個縣市10余個世居民族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師資配備狀況。這是本次問卷調查的首要項目。具體情況如下所示:

1.性別:①男②女

2.年齡層次:①18―35歲②36―60歲

3.民族:xx族

4.學歷層次:①中專②大專③本科

5.參加工作時間:xx年xx月

6.紅河州屬地:xx縣/市①普通自然村②鄉鎮所在地③縣城或市區所在地

7.從教類別:①小教②中教

8.是否為專職音樂教師:①是②否

問卷結果顯示,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第8小項,音樂教師為專職的僅占21.46%。這一狀況表明,一方面音樂師資仍然普遍短缺,另一方面師資水平仍然停留在業余水平階段。音樂教師在我國當前音樂教育改革“人的因素”中,首先要求“音樂教師專職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要求“音樂教師專業化”。從問卷結果看,一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的老問題――中小學音樂師資問題,確實亟待解決。

項目之二:“具體問題測試”――主要目的是通過對12個關鍵問題的描述與表達,深入了解紅河州各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傳授本土母語音樂普遍存在并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這也是本次問卷調查的核心項目。具體情況如下所示:

1.你認為在紅河州各中小學教唱本土民族的母語歌曲有必要嗎?你對“紅河本土母語音樂進課堂”有何看法?

問卷結果顯示――認為有必要的占88.42%,認為沒有必要的占8.57%,認為可有可無的占3.01%。當談及對“紅河本土母語音樂進課堂”有何看法時,其回答十分多樣,但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在中小學開展“本土母語音樂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從小對自己家鄉音樂的興趣和了解家鄉本土風情和民俗文化的內涵,培養學生愛家愛鄉的本土情感和建設美好家園的本土氣質;同時也有助于加深對紅河民族文化大州建設總體方略的認識水平。

2.你目前能演唱幾首紅河本土民族歌曲?能用母語表演的都有哪幾首?

問卷結果顯示――毫無了解,一首都不會的占20%;基本了解,能演唱1―5首的占54.29%;較為了解,能演唱6―10首的占22.86%;非常了解,能演唱10首以上的占2.85%。當問及能否用母語演唱時,其比例9.36%令人擔憂,母語音樂漸趨丟失已是事實。能用母語表演的曲目主要集中在《羅佐歌》、《酒歌》、《花山謠》、《勐拉情》、《金水河》、《梯嚕嚕》、《阿密策》、《家鄉的一條河》等。

3.你覺得學生對紅河本土母語音樂感興趣嗎?你認為用什么方式更易使學生接受?

問卷結果顯示――直接表示感興趣的占48.39%,直接表示不感興趣的占19.26%,認為多數學生感興趣的占11.43%,認為只有部分學生感興趣的占8.62%,認為學生興趣需要從頭培養的占5.87%,表示對學生興趣不甚了解的占6.43%。在傳授方式上①結合課堂與社會:建議開展熱愛家鄉、爭唱家鄉民歌的文體活動或民俗活動;建議教師帶動學生積極有效地利用本土音樂資源開展課外活動或校外采風。②結合方法和過程:建議課堂教學方法可用學生比較熟悉動聽的、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旋律引導學習興趣;建議課堂教學過程可以先介紹、再放音樂的方式更易使學生接受,首先講述音樂背景,然后范唱領唱,師生之間相互學習,導入母語和舞蹈并教,讓學生從自己家鄉的民風民俗中領略本土的民族氣質和精神風貌;另有建議在唱法上通俗、民族和美聲相結合,只要“盡其味,濃其情,不失風格”即為美。③結合感受和欣賞:音樂藝術首先是聽覺藝術,是建立在聽覺體驗基礎上的一種感受,而后激發人們去欣賞它,并最終主動學習它。既然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那么作為教師首先考慮的就不應該是如何讓學生去學唱,而是如何讓學生去感受。建議教授方式應該先有一個“作品聆聽――美感認知――體驗認可”的感受和欣賞的過程或者說是產生最初欲望與需求的過程。

4.你每學期在教學中能教唱幾首紅河本土民族歌曲?你覺得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問卷結果顯示――能教唱一兩首、兩三首的占51.13%,能教唱三四首、四五首的占9.71%,表示對紅河本土民族歌曲不熟悉而只能教現行教材中出現的占11.27%,表示沒教過也不知道能教幾首的占27.89%。最大的困難:①主觀上唱不出古老而純樸的那種風味且缺乏必需的教學資料,又沒有人做具體的教學培訓或指導;②主觀上由于民族母語喪失的現實,教唱操作中的“不懂民族語言內涵或不甚了解”的語言障礙在所難免;③客觀上受曲目本身音準節奏、速度力度、情緒情感以及色彩風格等難度影響的學生興趣大打折扣;④客觀上以學校看不到民族母語音樂的美育作用為主要特征的校方支持力度疲軟。所有這些現實困難都將直接關系到本土母語音樂的傳授過程能否順利進行。

5.你覺得通過簡單樂器進行紅河本土母語音樂教學可行嗎?你愿意或有條件使用的樂器是什么?

問卷結果顯示――認為可行的占74.22%,認為不可行的占14.29%,表示要依情況而定的占11.49%。關于使用樂器方面:①愿意使用的樂器多為鋼琴、手風琴和電子琴等教學較為常用且價格昂貴的鍵盤樂器;②有條件使用的樂器多為竹笛、葫蘆絲等本地較為常見且價格低廉的吹管樂器;③無論是愿意使用或有條件使用什么樂器應視多方面因素而定,但最令人擔憂的是很多教師反映學校什么樂器也沒有。

6.對“原汁原味的土民歌”和“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兩者,你覺得哪一種更容易被引入課堂教學?

問卷結果顯示――有91.44%的人認為“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更容易被引入課堂教學;有7.37%的人認為“原汁原味的土民歌”更容易被引入課堂教學,尤其是幼兒園或小學;另有1.19%的人認為兩者可以同時被引入課堂教學,關鍵要看作品是否經典。以上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原生態的本土母語音樂正處于嚴重被淡化的境地,是造成少數民族地區本土母語音樂生存與發展的不利局面的主要障礙之一。

7.你希望哪些方面的音樂先引入課堂?用什么樣的聲音(美聲、民族、通俗、土語)來表現會更美?

問卷結果顯示――占86.55%的被調查者建議先引入課堂的音樂是“兒童歌曲”,占11.71%的被調查者建議先引入課堂的音樂是“風俗歌曲”,另建議先引入課堂的音樂是“其他方面音樂”的占1.74%。至于聲音表現上回答不一:多數人認為不管哪一個作品用什么樣的聲音表現并不十分重要,關鍵要看是否符合作品本身的地域風格和情感特征,以及能否為大眾所接受并喜聞樂見,這才是作品用聲的真正標準。

8.若讓你從“欣賞”與“教唱”兩個角度進行紅河本土母語音樂教學,你更側重于哪一種?

問卷結果顯示――側重于“欣賞”教學的占86.34%,側重于“教唱”教學的占4.72%,認為“欣賞可以與教唱交替教學”的占8.94%。這一比例說明多數人對紅河州本土母語音樂并不精通,僅停留在不甚熟悉的“欣賞階段”,與此同時也說明“欣賞資料”的物質建設已是迫在眉睫。

9.你覺得紅河州各中小學音樂教師傳授本土母語音樂最大的意義是什么?應有怎么樣一個過程?

問卷結果顯示――說法不一,僅作摘要。最大的意義:愛國愛鄉、繼承母語音樂文化、不忘自己的民族傳統、弘揚本民族的人文精神等等。應有的過程:從欣賞到興趣到學唱到熱愛、從“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到“原汁原味的土民歌”、從“優秀作品”到“精良制作”到“審美體驗”到“自覺傳唱”、從“教學任務”到“積極響應”等等。

10.如果學生對傳授紅河本土母語音樂不感興趣,你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問卷結果顯示――最主要的原因是:(歸納6點)

①缺乏足夠的音樂教學資料和作品音響素材,教學秩序混亂、開課課時嚴重不足、考核無任何評價指標等因素,導致無法激發學生對本土母語音樂的熱情。

②教師本身沒有教唱的能力,甚至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學習,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依然陳舊,根本無法解讀本土母語音樂的風格特征和藝術美感。

③學校領導不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對音樂教師教什么內容并不關心,上面的領導和下面的學生都把音樂課當成“走場課程”或“可有可無的副科”。

④尤其是教學器具需求無法解決,加上部分教師的歌聲并不是那么優美動聽,學生很難接受,也就很難熱愛。

⑤學生在思想上越來越趕時髦,大多以喜歡流行歌曲為榮,沒有足夠的本土優秀作品就很難真正地把學生拉過來,發掘經典作品更顯重要。

⑥有時更需要對本民族文化史的了解,不會講母語的學生和老師越來越多,對自己本土的母語音樂文化也越來越淡薄。

11.你認為紅河州中小學音樂教育有沒有必要增編一本“本土母語”性質的音樂教材?

問卷結果顯示――占98.89%的被調查者認為有必要增編一本“本土母語”性質的音樂教材,另有占1.11%的被調查者認為可以先下發一些講義試用后再說。

12.你感覺自己在教授紅河本土母語音樂時,可能面臨的最大的困難或障礙是什么?

問卷結果顯示――可能面臨的最大的困難或障礙是:(歸納3點)

①教師本身缺乏教學能力,學生本身又缺乏學習興趣。

②沒有教材文本,沒有教學器具,學校不關心本土母語音樂教學。

③母語本身發音吃力,作品風格內涵艱澀難懂,師生溝通困難。

項目之三:“思想動態預測”――主要目的是預測被調查對象思想動態上的傾向性,在進行紅河本土母語音樂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的主觀態度和解決方法。這一問卷內容由于回答繁瑣多樣,僅粗略匯總如下:

1.最希望最高興的是:①能讓我做個專職的有專業素質的音樂教師;②學校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并提供一定的教學器具;③教管部門能頒發一本充分反映本州地域特點和人文精神的鄉土教材;④相關部門能提供一些民族史學、民俗風情、文化典籍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和聲像資料;⑤相關機構能提供專門的培訓課程和教學指導;⑥通過教學實踐摸索一套與本土音樂教育現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⑦以各種校內外活動為基礎,廣泛開展民俗民風建設,著力培養學生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⑧社會媒體能和學校音樂教育積極有效地相互配合,共同促進本土母語音樂的傳承和發展。

2.最擔心最苦惱的是:①教師教學時因不了解作品的大意或背景而教錯,從而喪失教學信心;②學生嫌棄本土母語音樂太土不流行,加之作品本身的各種難度致使學生不感興趣;

③學校不能正確對待音樂教師,無法理解本土母語音樂的情感教育培養效能,教學環境和教學設備得不到切實的改善;④師生開展教學活動缺乏一定的母語語言能力和必需的文獻音響資料支持。

項目之四:“相關問題聚焦”――主要目的是讓被調查對象能夠暢所欲言,有什么說什么,有什么問什么,聚焦問題的個性特征,從而發現問題的共性所在,從全局上透析并權衡本土母語音樂文化在傳承與發展過程中的現狀特征和問題所在。同樣,這一問卷內容由于回答繁瑣多樣,僅粗略匯總如下:

1.想說――①如果真的要讓“紅河本土母語音樂進課堂”就必須先得有一本適合師生的個性教材和一定的學習環境及培訓條件;②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能深入民間切實感受一下民俗風情或采集一些鄉土歌謠;③如果能夠積累一些教學經驗和理論認識,最好能根據本土風格創作各自的校歌。

2.想問――①不知道教管部門能否在較快的時間內組織編寫發放有關本土母語音樂的教材,最好請有關專家學者進行培訓和指導;②不知道學校基層能否在當前的形勢下充分認識并理解本土母語音樂的人文價值和現實意義;③不知道我們所做的努力能否使本土母語音樂文化最終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傳承與發展。

三、突出問題

從紅河本土母語音樂教育課堂教學現狀調查結果及分析看全局,“教師?教材?教法”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本土母語音樂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據人民音樂出版社和云南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的“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教科書(試用)”音樂教材相關分析數據顯示,新編教材雖然收集了一些本土母語音樂,但其覆蓋面較小,針對性有限,沒有從實質上解決本地區或本地域教材的問題。與此相關,音樂教師的在校培養和職后培訓,以及有關教法的提煉和研究還沒有被列入議事日程,迫于當前形勢亟需革新。因此筆者認為,只有把“教師?教材?教法”這三個密切相關的問題解決了,本土母語音樂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和發展才有可能獲得新生。

四、調查結論

通過本次問卷調查,筆者得出以下結論,值得思考:

1.師資現狀:紅河州中小學音樂師資仍普遍短缺,具備本土母語音樂從教能力的更為短缺。音樂教師的專職化和專業化程度很低,正是導致其開展具體教學過程中“民族語言不通,作品理解不透”的主要原因。

2.學生現狀:作為本土人的一種自然意識,大多數學生對本土母語音樂比較感興趣。但因其漸趨丟失的事實和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這種興趣在心理上經受著“作品聆聽困難,美感認知模糊,體驗認可受阻”的三重障礙。

3.客觀因素:一方面是開展本土母語音樂教學的資金投入不夠,多數中小學嚴重缺乏必要的音響資料和教學設備,這些硬件設施亟待解決;另一方面則是開展本土母語音樂教學的社會氣氛有待改善,少數民族地區應加強民俗民風建設。

篇(7)

摘要:眾所周知,音樂教育對實現兒童全面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進入新世紀,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藝術教育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普及程度不斷提高。但總體來看,學前教育仍屬薄弱環節。本調查意在通過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分析農村學前音樂教育的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及遇到的困難,并努力運用科學合理的論證方案,提出用高校教育資源解決農村學前音樂教育現狀的主張。

關鍵詞 :農村學前教育;幼兒園;音樂教學;現狀調查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12—0097—02

本文為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產出論文,項目名稱《吉林省農村幼兒園音樂課程園本化研究》,項目編號:ZC13065。

收稿日期:2014—06—20

作者簡介:呂爽(1983— ),女,吉林梨樹人。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

從《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點》中可以看到,政府已經將發展學前教育、發展農村學前教育作為重要工作,并將發展學前教育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教育部《當前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發展幼兒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而音樂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農村幼兒教育中的薄弱環節,應該受到廣泛的關注。為了解吉林省農村幼兒園音樂教學現狀,筆者組織研究團隊對吉林省內(長春、吉林、四平、松原、遼源、通化、榆樹、雙遼、白城、九臺、梅河口、樺甸、大安、洮南等)部分鄉鎮級幼兒園做了問卷調查,共發放了104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3份,有效率達99%。下面是對吉林省農村幼兒園音樂課開設情況、音樂設施和師資力量配備情況等方面的調查數據和現狀分析。

一、音樂課開設情況

如圖1所示,參與調查的幼兒園中,有82.5%的幼兒園開設了音樂課,其中約10%的幼兒園每日都有音樂課,40.5%的幼兒園能保證一周上兩次或以上,另外32%的幼兒園基本保證每周一次。

而有17.5%的幼兒園沒有開設音樂課,其中50%的幼兒園是因為沒有招聘到合適的教師來授課,38.9%的幼兒園則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設備。由于條件所限,有55.6%的幼兒園不知何時能增設音樂課。在這些幼兒園中,大部分幼兒只能通過電視、DVD播放器等接觸音樂。

二、音樂設施配備情況

如圖2所示,在參與調查的這些幼兒園中,超過80%的單位都配有DVD播放機、音箱等基本音樂播放設備;有超過一半的幼兒園配有手鼓、沙錘等簡單樂器,同時配有鋼琴或電鋼琴等大件樂器以及電腦、投影儀等電子設施。而調查顯示,在沒有開設音樂課的幼兒園中,83.3%的幼兒園連手鼓、沙錘等簡單樂器都不能提供,更談不上樂器和設備了。

音樂教材方面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超過一半的幼兒園沒有音樂教材,大部分是通過教師彈唱的方式教授兒童歌曲。雖然有75.3%的幼兒園開設了音樂欣賞課、音樂游戲課、音樂美術課、音樂舞蹈課等交叉課程,但是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師在課上大多會選擇讓幼兒欣賞樂曲、做與音樂內容無關或關聯不大的游戲活動,極少會選取教授京劇、黃梅戲等古典藝術進行教授。

三、實踐活動開展情況

在農村,由于受各種因素的限制,學前兒童藝術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與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在所調查的這些幼兒園中,有95.3%的幼兒園能夠保證至少一年舉辦一次文藝匯演,其中有84.7%的幼兒園會組織孩子做韻律操。在文藝活動中,62.4%的幼兒園能保證讓每個幼兒都得到單獨表演的機會,大部分幼兒能大膽地表達自己對音樂的需求與喜愛。在沒有開設音樂課程的幼兒園中,也有66.7%會組織文藝匯演,并教授幼兒簡單的集體韻律操。可見,即使是在農村,在受到很多客觀條件限制的情況下,教育機構對音樂藝術實踐活動的重要性還是有一個基本認識的。

四、師資力量配備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在開設音樂課的幼兒園中(建園規模多在百人左右),有近70%的幼兒園只有一名音樂教師,且多為兼職;個別有兩名音樂教師或配備專職音樂教師的幼兒園,規模基本上都超過100人(見表1)。通過訪談得知,在農村,絕大部分的學前音樂教師都是幼教專業中專或大專學歷,她們基本上沒有成熟的實踐教學經驗,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有待提高。參與調查的教師中,有92.9%的教師認為音樂對幼兒的情感表達和性格養成有幫助,但絕大部分幼兒園都沒有師資能力教授兒童簡譜或五線譜等讀譜知識以及時值、節奏、節拍等簡單的樂理知識。只有38.8%的教師系統地學習過音樂教法。

沒有開設音樂課的幼兒園大部分都認為有必要增開音樂課來滿足幼兒對于音樂的熱愛與需求。這些幼兒園中,只有40%左右的教師聽說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我國學前教育中相對突出的問題。在廣大農村,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存在著教育資源短缺、投入不足、師資隊伍不健全、教育體制不完善等諸多問題。藝術能力作為一種特殊才能,雖然在每個孩子身上體現出的個體差異比較明顯,但他們在學前時期可塑性很強。對孩子早期藝術能力的培養,要注重啟蒙。農村學前兒童音樂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應該主要以培養孩子對音樂藝術的學習興趣和使孩子在實際生活中獲得節奏感、律動感和感知記憶等特殊能力為主。面對相關的問題和實際困難,相關研究者應通過對高校教育資源服務農村學前音樂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與實踐,尋求適合吉林省農村學前教學現狀的教學模式,嘗試農村學前音樂課程園本化的研究與實踐,這樣也可以使高校學前教育資源拓寬實踐平臺,為實現高校人才和農村缺口的有效結合提供幫助。

事實證明,吉林省農村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急需高校等社會力量的積極援助,70%以上的幼兒園希望高校能夠在設施、設備以及專業教師方面提供支援,超過60%的幼兒園希望高校能提供教材、教法以及專業素質提升方面的培訓支持。希望通過此次實踐,能向“縮小教育差距”的理想再邁進一步,讓農村的孩子也能在音樂藝術的熏陶下提高藝術審美情趣,實現身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建平,呂莉.當前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存在的誤區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09(12).

[2]張倩.農村幼兒園音樂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4).

篇(8)

中圖分類號:G4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8-0063-03

1 調查對象、方法及內容

1.1對象

南陽市臥龍區部分幼兒園的幼兒與老師。包括:金鑰匙實驗幼兒園、政府機關幼兒園、春天幼兒園、希望幼兒園、南陽師院附屬幼兒園。

1.2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及訪談的調查方法。

1.3問卷及訪談內容

1.3.1問卷內容

(1)您覺得兒童在幼兒園教育中獲得什么最重要?

A、學習文化知識,為將來上小學減輕壓力

B、性格的良好發展

C、形成正確的日常行為規范意識

D、各方面技能的入門(畫畫、音樂等)

(2)您認為目前的幼兒園教學適合幼兒成長嗎?

A、不是很適合,過于死板、僵化 B、還是比較適合的

C、不知道,說不清楚 D、其他

(3)您覺得幼兒園的課程安排上應該側重于學習知識,還是應該側重于其他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

A、前者 B、后者 C、沒有騙重

(4)您認為下面哪些屬于幼兒創新教育?

A、科學教育,對于教師開展科學培訓,在幼兒的日常教學中,了學知識的教育比重較大,搞兒童創造發明。

B、素質教育,改善教學模式,課堂上提倡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自主能力。

C、實況模擬教育,例如讓兒童假扮醫生、商人、經理等。

D、興趣特長教育,鼓勵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5)您認為幼兒園的創新應該偏重于?

A、智力的開發

B、培育孩子獨立思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C、多方面興趣培養

D、養成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E、其他

(6)您覺得在啟發幼兒創新思維時,以下哪些工具或手段值得提倡?(多選題)

A、智力玩具 B、游戲

C、書籍 D、藝術教育(畫畫、音樂)

(7)您認為教育過程中怎么樣才能正確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多選題)

A、鼓勵幼兒多問、多嘗試 B、引導孩子進行逆向思維

C、鼓勵幼兒多動手 D、不求唯一答案

E、其他

(8)您覺得以下選項中的哪三個對兒童創新教育的事實形成的阻礙最大?(多選題)

A、學校的教學配套設施 B、教學者的觀念與思維

C、教學模式 D、缺乏具體明確的政策指導

E、幼師的素質能力良莠不齊 F、家庭教育沒有做到配合

G、其他

(9)您認為你所在的地區的政府及人民對你幼兒園教育的關注程度如何?

A、十分關注,能針對其他教育特點適時向學校反饋意見并提出建議

B、比較關注,在獲悉當地幼兒園教育出現重大問題時能采取相關措施,提供相關幫助

C、絲毫不關注,任由其發展

D、不知道

(10)您熱為開設音樂教育對幼兒以后的發展重要嗎?

A、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1.3.2訪談內容

筆者:請問園長,該園的半圓宗旨是什么?

園長:我園的辦園總之是:用愛養育、用心教育。正處在生長發育的幼兒是稚嫩的,需要幼兒園全體教職工的精心呵護,因此,我園倡導全體教職工都能以愛孩子為工作前提,做好保育工作,讓孩子在幼兒園這個溫暖的家園健康成長。幼兒教育是充滿藝術和智慧的工作,在教育中需要教師靈活、創造性的展開,我園倡導教師全身心放在幼兒教育崗位上,潛心教育業務,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耐心輔導幼兒教育質量,為辦人民滿意的幼教事業做出我院的貢獻。

筆者:請問園長,該園的辦園目標是什么?

園長:我園推行優效管理、鍛造優質師資,創設優美環境,培育優秀新人。科學有效的管理師幼兒園工作順利開展的良好保障,我國倡導管理的效益,通過多種手段促進,不斷細化制度,強化常規,柔化方式,使各項工作科學、規范、和諧的開展。

筆者:請問園長,您覺得音樂教育對幼兒的發展重要嗎?

園長: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一個人只有在情感方面發展是健全而豐富的,他的智力、體力和品德才能協調一致的發展。音樂教育可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身體協調能力,也能夠很好的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所以,我覺得音樂教育對幼兒的發展很重要,我們都很重視音樂教育的發展。

2 由調查得出的具體情況

2.1教學理念

通過以上調查可以看出,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新的課程的實施,今天的音樂教育已不再是過去的那種追求“成品”的灌輸,使幼師看不到幼兒在進行音樂活動中的感受體驗,表現創造。新課程主動通過各種藝術教育,使幼兒內在的情感得以表和發展,進而促使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通過和幼兒園園長的交談,看得出他們已經認識到教師的作用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讓幼兒體驗表現和創造的快樂。在這樣的理念支撐下,對于教學,我們可以從幼兒的角度出發,通過靈活多樣的途徑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使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2.2教學方法

音樂是幼兒園教學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們不僅要懂得教幼兒什么,還要采取合理合適的方法。通過我們的實際訪談和課堂聽課。在對幾個幼兒園的實際調查中,可以看出,他們基本都是循序漸進地啟發和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盡管幼兒天性喜歡音樂,但對這種興趣愛好仍要注意培養并給予發展。這不僅是為了在幼兒園生活的短短幾年中使幼兒對音樂抱積極態度,而且要使這種興趣得以鞏固,保留并成為終生的一種需要,要想更好的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在幾所幼兒園里,當老師為幼兒播放進行曲時,他們馬上會甩起臂膀,雄赳赳氣昂昂的學起起步走來,當我們為他們播放歡樂、激烈的樂曲時,他們馬上會手舞足蹈隨音樂歡樂的擺動身體。因此,在外面日常的教育學習中,我們一定要善于發現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時刻觀察并進行保護。

我們需要讓幼兒更多的接觸音樂,增強音樂對幼兒的感染力。在幾所幼兒園里,音樂貫穿滲透與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用餐之前,為幼兒播放優美、抒情的輕音樂,讓幼兒在安靜、舒適的音樂中等待用餐。另外,他們還經常組織幼兒一起玩一些有趣的音樂游戲,充分調動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2.3教學內容

幼兒園音樂教材中的品德教育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讓幼兒在原有的認識基礎上理解其教育內涵式達到音樂教育目標的根本問題。在現實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對父母長輩的尊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禮貌,稍有不順心意的就大喊大鬧。針對這種情況,幾所幼兒園中的金鑰匙、春天幼兒園,老師在上課時著重向幼兒進行了這方面的教育。例如,以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的故事展開討論,使幼兒充分認識到了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情感體驗中激發了幼兒尊重他人的行為。

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還有很重要一點就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技能的培養。通過啟發引導幼兒積極參加音樂藝術活動在音樂藝術的情感體驗和美的感受中培養幼兒對音樂藝術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幼兒主動參與,主動體驗,主動表現音樂的積極性和興趣,發展幼兒對音樂藝術的審美感知能力。幾所幼兒園基本都能夠通過教學教給幼兒歌唱、律動活動,音樂欣賞,樂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淺知識和技能,并能通過啟發引導幼兒參加音樂藝術活動,陶冶幼兒的性情和品格,開闊幼兒的音樂視野,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品質,促進幼兒身體、語言、認知、意志、情感及社會性等反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

3 由調查引發的對于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建議

3.1教學思想方面

藝術的本質是審美的,音樂教育作為審美教育,并不是專指某種藝術技巧的教育。長期以來許多幼兒教師已經形成了一套一技藝訓練為中心的外顯和內隱的觀念和行為模式。這些教師在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無論是在制定教育活動目標,設計教法,還是組織教學,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藝訓練的目標上。他們重視幼兒的正確描寫,制作和表演能力,卻忽視幼兒自身對藝術的感受和表現。這就扼殺了幼兒的藝術潛能和創造力。所以,我們應該摒棄“以技藝訓練位中心”的觀念,樹立“審美教育”的觀念,把“審美教育”作為音樂教育教學的目標和行為指南。教學目標的確定,內容的設計方法選擇和教學組織,均應緊緊圍繞“審美教育”這一中心,使幼兒藝術教育活動能真正萌發幼兒感受美,理解美的情趣,培養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傳統的知識觀認為教學就是用知識去填滿“倉庫”(腦),學習就是獲取知識,知識是對經驗、事實、規劃等的認識,而這種認識的真理性是絕對的,唯一的,靜止的,甚至是終極的。在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部分教師就深受這種傳統知識觀的影響,在教學中采取灌輸式教學,強調對知識是我記憶,模仿和重復性的練習,造成培養出來的孩子膽小,教師沒講過的不敢想,不敢做。幼兒怎么能發明,又怎么能創新呢,因此,幼兒音樂教育必須摒棄“以知識為中心”的觀念,樹立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觀念。

3.2教學內容方面

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根植于兒童自己“自然地生長土地上”,符合兒童自然發展法則。目前,我國音樂教育的教學內容,仍然有遠離幼兒生活實際的傾向,教學內容小學化,甚至成人化。幼兒音樂教育要創新。首先,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如果教師生硬地要求幼兒唱一些晦澀難懂得歌曲,幼兒根本無法理解這些內容,也就無法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就不可能表達自己的心靈感受。其次,教學內容應具有時代的特點,能反映出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第三,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呈現方式要為幼兒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要增強教學的選擇性與開放性。第四,教學內容的設計要適應時代的需求,突出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同時要擴展和更新現有的幼兒音樂教育教學內容。擴展和更新后的幼兒音樂教育教學內容“欣賞”、“表現”和“創造”三個方面的內容。幼兒音樂欣賞方面,要求用美的作品感染幼兒,喚起他們對美的注意、向往和追求,萌發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感:表現方面,能讓幼兒在主動參與與音樂活動過程中能整理生活印象,感受音樂的傳情作用,初步表現美:創造方面,要求給幼兒自由支配的時間,選擇好的內容讓幼兒自由創造,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可以讓幼兒自制簡易的樂器、自唱、自奏、自跳等。

3.3教學方法方面

3.3.1細心呵護幼兒藝術的天性

我們知道,幼兒唱歌、跳舞不受功利目的的支配,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認識、想象、愿望或情感。幼兒唱歌跑調,跳舞時動作不協調,這些雖然與教師將教學的要求不一致。然而,這一切都是幼兒的自我表達,給人一種清新、真實、活潑和自由的感受。因此,在幼兒的音樂教育活動中,我們要善意對待幼兒的“異想天開”,要善待童真,細心呵護幼兒的藝術天性。

3.3.2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潛能

傳統的音樂教育教學是有缺陷的,其缺陷在于一味使用灌輸的教學,致使幼兒機械模仿被動的學習,毫無自由發揮的余地,造成創造的幼苗被扼殺在萌發狀態。幼兒音樂教育創新,應當打破傳統音樂教育,以灌輸為主的音樂教法,允許幼兒自由創造,這是因為幼兒創造力是一種主體潛能,自由創造是一種發掘潛能的過程,允許自由創造能給予幼兒自由發揮,大膽創造的廣闊空間,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潛能。

3.4.3培養幼兒的健康心理

根據調查發現,在兒童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對的情緒。孩子從不同的家庭進入學校,面對新的生活環境,在心理上會出現一些困惑,對于大多數獨生子女來說,在家庭中凡事以他們為中心,而在班集體中他們卻必須考慮到同伴的喜好和意見。

音樂教育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是由于音樂內在的特點,充分挖掘現有的音樂教育中潛在的心理教育的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音樂教育的各種形式,結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內容,很好的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音樂作為一種審美教育,情感教育,應該重視過程模式,將教學視為一種動態的流程,強調兒童主體性,重視兒童在音樂中的情感體驗,提倡探索和創造,在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的前提下去促進兒童良好的情感的發展。

3.3.4教師素養方面

對于幼兒園教師來說,熱愛事業,熱愛孩子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教師必然具備良好的師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發展觀、整體觀,用真摯的情感區愛每個幼兒,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更應該去關注那些天賦條件較差的幼兒,使他們能通過音樂教育發展得比原來靈巧聰慧。

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關鍵,這里指的不單是教師唱、跳、彈、奏的技能技巧,一般經過學前教育專業學中的教師均能勝任,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更強調的是教師有悅耳的嗓音,親切地教態,感情真摯的唱歌和表演動作,因為幼兒注意的并不是單純的技能技巧,而是教師對他的態度與情感。所以,在音樂教育中真正能做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是:教師的教育技能,幼兒園《規程》中有許多新觀念、新思想、新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求教師不再單純向幼兒傳授知識技能,而是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創設相適應的環境條件,調動幼兒主動性、積極性,并做到“面向全體”“因人施教”,換句話說,就是要從過去的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的教育轉達到素質教育軌道上來。這是幼兒音樂教育中根本性的轉變,教師不僅要加強理論上的學習,還應該將理論付諸于實踐,并在實踐教育過程落實到幼兒的發展上,如何使教育目標到位,不光能說還要能做,真正做到從知識技能訓練,轉向培養幼兒素質、能力和個性;從只研究教材,教法轉向研究幼兒的教學;從只注意少數幼兒轉向研究全體幼兒;從只注重備課設計教育活動中轉向研究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教育行為。必須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不但要掌握音樂教育的原理與方法,還必須提高教育藝術,能按照音樂藝術教育的特點與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才能使音樂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4 結語

幼兒教育是充滿藝術和智慧的工作,而音樂教育以它獨特的方式起著發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素質的作用。通過音樂教育,使得幼兒內在的情感得于表現和發展,進而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作用。這當然需要教育者、家長、教育決策者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尤其是在教學方法上,需要不斷改進、創新,以適應日益發展社會對幼兒音樂教育提出的內在要求,能夠通過幼兒音樂教育,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

參考文獻:

[1]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0.

篇(9)

《河北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考察》(張伯瑜編著 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是民族音樂學專業實踐的又一范本。此書為教育部人文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金資助項目,也是“變革社會中的中國傳統器樂系列”中十部調查報告里的第一部。這部調查報告的特殊貢獻在于完整地以錄音、記譜的方式保存了圈頭村“音樂會”能夠演奏的所有樂曲。整部《考察》含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河北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調查研究,力求對客觀信息進行詳實而準確的描述,包括圈頭村“音樂會”的自然、社會、文化生態、文化人類學內涵、音樂形態特征、樂曲結構分析、流傳與生存前景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二部分,圈頭村“音樂會”樂譜輯錄,采用五線譜記譜,囊括了小踏曲、小尖曲、小大曲、大曲在內的所有曲譜。第三部分,圈頭村“音樂會”原始工尺譜(影印)。第四部分,圈頭村“音樂會”工尺譜演唱及樂曲演奏CD(一張),選錄了圈頭村“音樂會”的音樂錄音。從這部《考察》的總體框架布局來看,原始譜、錄音記譜和音響各自獨立成部,與調查研究的文字方陣并列于同一架構級別,研究者對于民間音樂音響及其樂譜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河北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考察》收錄了“音樂會”目前所能演奏的所有樂曲。

在原始譜搜集、錄制音響、五線譜記譜和扎實作業的基礎上,此部《考察》對圈頭村“音樂會”的樂器、樂調、樂隊的排部位點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轉釋。對于樂器形制的描述嚴謹至測定樂器的立體尺寸、音孔音高、以及音孔距離關系和音高關系等,并注明了測量設備的名稱及編號。圈頭村“音樂會”被測量的樂器有八孔管、傳統笛、現代笛、大堂鼓、行樂鼓、大镲一、大镲二、小镲、大鐃和鐺,共十件。報告中,對管子、笙和笛子這三件“文場”樂器的定調和指序作出了詳盡的求證,并且記錄下在此求證過程中體現出的吹管樂器的指法、音孔和傳統工尺譜字的關系的數據,與此同時,研究者也十分重視從現實聽辨經驗中去分析驗證所得數據的真實性。

圈頭村“音樂會”表演,在現代社會中生存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音樂審美取向的穩固性特質,這種擁有藝人們牢固的審美慣性維護的民間樂種,它的音響歷史本身,每一簇變與不變之間都存有多個等待學術思考力所能及地闡釋的課題,其中,成長的動力因素使得音響體系的輸出在此前此后的一系列情形之內,體現出了穩固的或者時隱時現的差異甚至是變異。原生態音樂在其審美意識的監督領域內,對所發生的音組織形態的根本轉變及其規律的尋求和預見是學術研究所關注的課題之一,《河北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考察》的研究工作,為此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這樣一個一直以來不曾為學界所問津的民間樂種,它的音響第一次被完整的收入史冊。如果把言語廣義的釋義為人類用于交流的龐大聲音系統,那么音樂的音響言語也應該是當中的一個支系。此時,描述記譜與音樂音響本身、語言思維中的文字與音樂事實它們之間各自的外延與內涵,揣摩記述記譜、語言思維中文字與音樂音響本身、音樂事實之間距離的意義,是“考察”給予人們的一份思考目錄。

篇(10)

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研究與民族學、民族音樂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學術領域關系。少數民族音樂的研究是伴隨世紀初中人類學所屬民族學、民俗學的興起而于稍后的30-40年代間開始萌芽,并且在民族音樂理論研究界的關注下,在50-70年代之間開始創建民族音樂研究,因此,筆者將20世紀70年代稱為音樂“創建期”,最終總結并歸納出音樂學術成果。具體內容表現在:

(一)音樂學術的萌芽階段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新文化的推動下,中國興起了人類學和民族理論研究等,在的組織下,對全國各地民族學展開了考察和研究,標志著民族學的正式確立,興起了對民族音樂以及民族樂器的研究等,這一時期也標志著少數民族音樂研究開始萌芽。之后等人展開了對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形式研究,了解該民族的傳統音樂生活、音樂類型描述以及樂器專項研究等內容。在研究人類學理論及方法的基礎上,突出了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學科的特色,并且在音樂研究領域具有開拓性意義。筆者將當今民族音樂學和少數民族音樂研究最終歸結為藝術學領域,將其視為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興起。

(二)基于民族音樂理論發展少數民族音樂

20世紀50年代,和平世界到來,相關民族政策落實,形成了民族音樂文化環境,并以民族音樂形態描述和音樂類型調查為重心逐步展開研究。基于民族音樂理論研究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一方面,從認識上改變了過去人們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輕視和偏見,初步樹立了各民族音樂文化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價值觀念,有助于發掘更多少數民族的藝術特色,發展民族音樂的多樣性。另一方面,通過音樂來體現少數民族生活,根據音樂類型和音樂形態上的不同特色,顯示出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形態中包含的音樂再創造價值和理論再研究的及時,同時揭示了廣西少數民族的社會生活。研究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形態和理論對于推動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研究有著更大的積極作用。

二、20世紀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創建

20世紀50、60年代,歷史上出現了人類學分支學科民族學調查,帶動了全國少數民族音樂調查和研究,首次展開了大規模、大范圍的音樂體系研究,拓展對少數民族音樂及其社會歷史的調查,了解地方藝術特色,首次獲得諸多相關少數民族傳統音樂資料,在這些音樂資料的基礎上,經過記錄、篩選、分析和整理,最終總結了16篇關于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概述以及音樂調查報告等相關內容。以壯族民歌為代表,描述和分析了壯族民族音樂“種屬志”的性質,從而體現了廣西少數民族特色。根據人類學、民族學學科理論及方法論,對其考察研究具有深遠的影響意義,創建了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研究。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研究在創建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各民族中,主要以山歌、勞動號子、水歌、漁歌、兒歌以及風俗歌等形式表現出來,其中常見的單聲部有獨唱、對唱以及二聲部的重唱和多聲部民歌等,廣泛分布在少數民族地區中。以多姿多彩的藝術形式,使得廣西享有“歌海”之稱。在創建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過程中,民族音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廣西地區內共有12個少數民族,人數最多的是壯族。壯族音樂中基本的形式是民歌,并且還伴有豐富的歌舞音樂、民間樂器以及宗教音樂等。例如在歌舞中,撈蝦舞、扁擔舞、采茶舞等,富有深層民族意義,體現著民族和社會生活形態。廣西少數民族在音樂創建中,從學術研究以及音樂基本形態中,根據人們長期的生產勞動、社會實踐以及民間藝術活動等,最終構建了豐富多彩、絢麗奪目的民間音樂,使得這些音樂在創建和發展的基礎上,最終形成自身鮮明并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風格特點。另外,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根據歌謠所反映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引歌、古歌、勞動歌、時政歌、習俗歌、生活歌以及歷史傳說故事等。按照表現形式可以分為:長歌、短歌,樂器伴奏、無樂器伴奏、單聲部、二聲部以及多聲部等。除此之外,壯族的嘹歌、排歌、歡歌、侗族的大歌等,都能代表具有廣西少數民族特色的民間音樂,為后期民族音樂的發展和創造提供了良好的藝術基礎。

三、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創建的意義

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在歷史傳統文化特色以及社會意識形態的發展中,最終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結晶,以內容豐富、多姿多彩的音樂形式,促進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不斷進步,為后來的音樂創建提供了現實性意義。具體表現為: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聞名中外,具有傳播意義。全國各地都在舉辦壯族三月三歌節、瑤族盤王節、侗族花炮節以及京族唱哈節等絢麗多彩的民族傳統歌節盛會。因此,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創建和發展,有助于全國各地少數民族藝術交流、相互借鑒,有助于中國文化的多樣性發展,發揚各民族音樂特色。另外,隨著20世紀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在不斷研究和創建,基于地方特色音樂的發展,推動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的改革和進步,鼓勵文化單位、教育事業相互促進,促進資產、人才以及技術等方面的溝通和交流,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為推動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繼續創建和發展作了充分地準備,有利于開辟更多的少數民族音樂特色,傳承優秀文化傳統,提升民族音樂魅力。

上一篇: 俞敏洪演講稿 下一篇: 護士總代教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免费AV在线 |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人 | 亚洲国产综合色九九。 | 亚洲色欧影院在线观看 | 先锋资源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