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法治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7 14:55: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黨建法治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黨建法治總結

篇(1)

一、執法檢查情況及結果。檔案局按照《關于在全**范圍內開展檔案規范化管理工作督查的通知》(左檔發[2019]25號)文件要求對全**66家**直單位、17個蘇木鄉鎮、3個國有農牧林場進行實地走訪,圍繞各門類、載體檔案收集、整理;文件材料的歸檔范圍、目錄及保管期限編制;檔案分類、檔案保管情況和檔案管理各項制度的制定、落實,檔案保管設施設備、檔案室的配置等進行了詳細檢查。檢查發現,檔案管理規范單位共26個,其中**直單位22個,蘇木鄉鎮、國有農牧林場4個;檔案管理相對規范單位共33個,其中**直單位21個,蘇木鄉鎮12個;檔案未規范管理單位共27個,其中**直23個,蘇木鄉鎮4個。檢查組人員對被檢單位提出反饋意見,限期整改。

篇(2)

新一屆黨總支書記簡單發言稿

黨員同志們: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選出了我們興福黨總支的新一屆委員會。在此,我僅代表新當選的總支委員會全體成員,向關心支持黨總支選舉工作的各位黨員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并希望當選的新一屆黨總支委員會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發揮黨總支的堅強堡壘作用,精誠團結,相互支持,以全村大局為重,以人民利益為重,團結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奮力拼搏,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對我本人而言,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當選我為新一屆黨總支書記,是全體黨員及新當選的總支委員會成員對我的信任和支持,再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將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感,領好班子,帶好隊伍,履行好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職責,與大家一起攜手并進,克難求進,銳意進取。我相信興福村的各項工作在我們廣大黨員群眾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一定會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興福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篇(3)

1.落實樞紐大樓內辦公用房資源配置優化,加強規范管理。

2.清理合作單位人員非必要入駐大樓辦公人員數量 。

3.加強出入信息化管理。

二、主要成效

1.充分利用現有閑置辦公場地,將人員少而使用大辦公室的部門進行辦公場地優化,騰出3處倉庫提供辦公用房面積300平米,新增辦公室5處,完成啟用空置19樓辦公室作為辦公場地使用的設計方案。

2.收集匯總各部門根據工作實際需要列明的部門及合作單位入駐大樓人員清單,統計各部門所需卡位數量,初步制定樓層和區域分布以及維修改造方案。

3.加大大樓內保安人員的巡邏力度,對以借口開會而進入大樓占用會議室、員工卡座辦公等情況的第三方人員進行限制進入,緩解辦公場地緊張的情況,進一步提升大樓管理水平。

4.杜絕合作單位人員在樞紐大樓內長期占用公司辦公資源的現象,各部門確實與合作單位有強關聯性、保密性要求的可入駐樞紐大樓所屬辦公區域,其余各部門合作單位人員可選擇入駐社科院租賃場地辦公或自行解決辦公場地,但必須退出大樓辦公,保證樞紐大樓正常辦公秩序。

5.建立每月訪客通報機制,及時將訪客情況通報給相關部門負責人。對各部門合作單位人員長期采取訪客登記方式每周達四次(含四次)以上重復進入樞紐大樓辦公,納入登記系統黑名單,限制一個月內禁止進入大樓。

6.加裝訪客人臉識別系統,通過訪客APP實行訪客電子化流程審批,采取線上訪客預約、審批,預約成功后通過人臉識別進出公司相應辦公區域,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后可以緩解訪客人員一樓大廳排長隊現象。

三、存在的不足

1.辦公用房整體優化調整推進效率有待提升。由于改造及調整量較大,需對18樓、19樓完成改造后才能整體優化調整,暫時只能滿足即時需求的碎片化調整。

2.合作單位人員占用辦公區域的未得到有效控制。社科聯租賃區域為合作單位人員辦公場地,目前只入駐合作單位人員約70多人。

篇(4)

【正文】

根據國家總局《關于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國市監競爭發〔2021〕25號)《省市場監管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工作的意見》(鄂市監競爭〔2021〕22號)文件要求,為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推進公平競爭執法工作,促進高質量發展,我局精心組織部署,強化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現將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精心組織部署。將強化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一起納入年度要點工作中,作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重要組成部分和全市重點工作進行謀劃、督辦、考核。先后制定了多個文件組織實施。結合實際,起草制定印發了《市市場監管關于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專項行動的通知》,圍繞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目標要求,明確2021年度主要工作內容七個方面和相關要求。建立月度信息報送制度,每月統計各縣市區反不正當競爭工作信息,掌握全市工作進度。

二、指導企業開展商業秘密保護。一是要求各縣市區結合當地企業市場情況,至少確定1戶企業開展商業秘密重點幫扶對象,向其宣傳《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指導企業自主開展商業秘密保護。二是開展商業秘密保護調研。市局分管領導帶隊到通城縣湖北平安電工材料有限公司進行調研,對該公司在商業秘密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整改,對該公司正在起訴中涉嫌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進行溝通協調。就該公司專利、知識產權等核心技術涉及到的商業秘密保護,準備邀請有關方面專家實地進行指導,指導該公司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商業秘密保護方案。

篇(5)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C-0106-03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高校治理現代化”正是為順應這一時代主題在教育領域提出來的一個重要課題。高校實行依法治校,是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眾所周知,要善治必先立良法,立善法于教育,則教育治。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要實現治理現代化的發展戰略目標,必須按照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的要求,將法治化治理理念引入高校治理各環節中,使高校運用法治思維推動高校的各項管理,發揮法治在高校治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推動高校治理現代化的進程。

一、法治在高校治理現代化中的必要性

(一)法治是高校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法治思維,在高校領域是指領導層在長期分析解決問題時以一種法律邏輯和法律精神的思維模式來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從“人治”到“法治”不僅是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從主觀性、隨意性和無序性向合法性、權威性和規范性轉變的內在要求。高校主體本身對追求平等、遵守規則、維護權利等有著強烈的需求,意味著運用法治思維或法治方式是推動高校治理現代化最有效的理念或途徑。高校全面實施依法治校,就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構建辦學主體與政府、社會的新型關系,規范辦學主體部各項治理行為,維護辦學主體與師生三方面的合法權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營造濃郁教育環境,其本質就是要讓高校治理行為在法律軌道內,對個性為主體的權責利能做出法律規定,確保高校推進治理過程的每一環節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這就是高校進一步完善內外部治理結構與環境、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二)法治是高校治理現代化的客觀需要。新的歷史時期,隨著中國法治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高校也正悄然地從傳統治理模式向現代治理模式轉變,而現代高校的治理模式從根本上講就是“依法治校”。而依法治校就是突出法治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提升高校管理法治化水平,處理好辦學主體與政府、社會的關系,協調好學校與師生之間各方的利益關系,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等都迫切需要依法治校作為規范與引領,提升學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由此可見,高校治理現代化不僅強調在治理過程中微觀方面的師生權利的保護,而且強調和突出治理過程中宏觀方面的制度建設。因此,推進高校治理現代化,既要加強國家教育法律法規建設,為構建政府、學校、社會和諧融洽的新型關系提供法治保障,又要健全高校各項體制機制,為維護好學校、教師、學生各方面合法權利保駕護航,最終達到教育治理能力的有效發揮,化解教育治理現代化進行中碰到的各種矛盾與問題。

(三)法治是高校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各領域的改革與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推進高校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迫切需要通過法治來保障高校改革與發展的成果,并通過法治來保障高校治理結構內部各項公共權力的合理配置。要合理配置這些權利,保障與暢通學生、教工民主參與途徑,進行突破性的改革,都需要在法律法規、大學規章等框架內進行,確保改革的成果得到有效維護,改革的順利推進得到可靠保障。高校治理現代化就是要通過依法治校,把法治精神與理念滲透到高校治理實踐當中、把法治原則與方法貫穿到高校治理過程的每一環節,逐步形成高校各項事業的治理都依靠法律法規來規范和治理,切實提高高校治理法治化水平 。由此可見,依法治校與高校治理現代化在諸多方面存在共同性,依法治校既是高校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高校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為高校治理現代化進程提供重要保障。

二、高校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法治困境

目前,我國教育法律法規在制定與完善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高校治理方面的改革也不斷推進,突出地表現在:針對高校的法律法規相繼出臺、高校內部以大學章程為核心的各項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不斷完善。但是,在依法治校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在推進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還存在諸多法治困境。

(一)國家法治層面:國家教育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現代大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日益成為一個開放的組織系統,與外在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復雜聯系,傳統“象牙塔”式的高校已不復存在,高校治理逐步從與社會隔離的“自治領地”轉化為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受社會各種因素的制約。因此,高校治理中,來自政府與社會的介入和限制成為必然趨勢,而這種介入和限制需要在依法治校、依章治理的框架下,通過系統共治以增進理解、促進合作。在我國,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法律法規建設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初步形成了高等教育法律法規的基本架構,但是對于高等教育來說,立法還是處于起步階段。教育法制建設在國家整個法制建設中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還不能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制定的教育法律體系不僅在數量上需要增加,在質量上也需要進行必要的修訂,使教育法律法規的科學性、可操作性不斷提高,可訴性明顯增強。目前,我國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規,盡管對高等教育的活動進行了規范,但還是存在許多問題,不能與時俱進地適應高等教育活動不斷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我國的教育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教育改革進行中遇到困難或挫折后對其進行總結和反思的。因此,我國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規與高等教育改革的不相適應或者滯后性的事實,必定要求國家教育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

(二)高校制度層面:高校規章制度有待進一步規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強調,加強大學章程建設是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必要條件。凝聚大學精神與治校理念的大學章程和具體規章制度,是實現高校內部治理法治化的基本準則,是處理高校與社會、政府、市場等外部關系以及高校黨委、行政、教學、管理等內部關系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國絕大部分高校根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規,經過不斷地探索與完善,制定了較為系統的章程和規章制度,為高校依法自主k學提供了重要依據,為回答高校治理現代化的核心問題提供了科學指南。但縱觀這些內部“法”,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高校章程在高等教育法制體系的地位不夠明確。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制定的大學章程只規定了制定依據,且在制定依據的表達上各執己見。由于章程法律地位的不明確,勢必導致學校內部管理規章制度的錯位或者越位現象,影響高校法治秩序的構建以及師生合法權益的保護。二是章程的執行力度不夠。大學章程作為高校依法治校的主要依據,其制定的目的在于形成既“有章可循”又嚴格“依章治理”的法治局面,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指定的大學章程條款未能真正全面貫徹執行,勢必影響高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三)管理者層面:管理者法律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高校管理者既是“依法治校”方略的具體實施主體,又是大學規章制度的主要執行者,因此,高校管理者法律意識的高低直接影響高校規章制度的制定與貫徹執行。影響高校治理環境的重要因素既包括學校的規章制度,又包括管理者法治意識與法治觀念水平。換言之,在大學章程的制定上,法律素養高的管理者與法律意識淡薄的管理者相比,在法律層面上肯定會更規范與科學。眾所周知,在高校行政法制體系內,章程即校內“憲法”,大學校規制定應以學校章程為立法依據,是章程的具體化或細膩化。由于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管理層法律思維或意識不強,混淆大學章程與校規的定義,因此很多高校存在校規與章程相違背的現象。再者,由于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影響根深蒂固,高校治理過程中的行政管理模式仍然比較嚴重,很多高校“輕法治、重人治”的思想仍然存在,領導者在工作過程中,主要以領導的文件為主導,而不用法律來表達訴求或尋找解決問題的依據,喪失了法律的權威,這對高校依法治校勢必產生消極影響,不僅阻礙了高校和諧校園的構建,而且制約了高校內部治理現代化的推進。

三、法治導向下高校治理現代化的實現路徑

在大力推進高校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面臨多重法治困境,制約了高校治理現代化的有效運行。筆者結合目前我國高校的具體實際,以法治為導向,從高校外部治理環境、內部章程構建、校園文化營造等方面探究高校治理現代化的實現路徑。

(一)以建立高校外部治理環境為基礎,健全國家教育法律法規體系。一方面,當前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已初步建成,依法治國的制度基礎得到進一步鞏固,人們的法治意識與法治理念整體增強,但自覺主動去學法、用法、守法的意識還有待加強,這勢必對高校治理現代化產生或多或少的消極影響。我國高校的治理理念和治理體系與多元的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高校治理現代化和依法治校的實現,必然依賴于整個社會治理的現代化和依法治國的實現程度。因此,健全國家教育法律法規體系,提升依法治教整體水平,為高校治理現代化營造良好的外部治理環境,必然增強高校治理現代化的法治成效。另一方面,我國高校的建設發展是在政府的干預與推動下進行的,高校的辦學未能脫離政府行政權力的介入,從而導致高校治理的行政化傾向較為嚴重,行政權力對高校的影響比較深遠。盡管我國已初步建成教育法律體系,但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能完全與國家法治的整體推進相適應以及不能緊跟教育改革步伐與發展需要。因此,制定、修訂相關的法律法規,為高校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已成為迫切需要。

(二)以構建學校內部章程為核心,完善大學制度體系。《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建設現代學校制度要把大學章程建設作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關鍵環節。在高校內部,章程即大學之“憲法”,是大學履行各項工作的最高行動綱領,是高校立規建制的基本依據。然而,當前我國很多高校仍然沒有擺脫傳統官本位的管理理念,在其影響下高校制定的章程蛻變成行政管理的工具,方便了管理者權力的運行,而忽視了師生利益群體的權利訴求。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及法治建設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高校依法治理已成為時代的主題,高校章程的制定必須始終遵循法制統一,必須把充分反映廣大師生員工的意愿與著力規范高校內部治理結構和權利運行結合起來,凝練成廣大師生員工共同認同的辦學理念與發展目標。高校章程的制定應始終堅持民主公開的原則,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收集來自各方面利益群體的意見,確保師生的意見能充分表達,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在章程實施過程中,應充分遵循章程在高校內部作為“憲法”的主體地位,既要確保章程成為建規立制的基本規范依據,又要發揮章程作為“憲法”的規范引領功能,完善高校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健全高校內部辦事、議事等各種運行機制,形成以高校章程為核心的規范、科學、統一的內部治理制度體系。

(三)以營造校園法治文化為重點,提升師生法治思維水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對高校來說,高校構建法治文化對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培養師生知法、守法以及提升師生法治思維整體水平有著重要作用。可以說,法治文化建設是依法治校的靈魂。營造濃郁法治文化氛圍,首先必須從師生的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入手,加大培養力度,把法治精神的培養作為衡量師生整體素質提升的一個重要依據,作為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有讓法治精神滲透到高校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內化于心,外化于高校師生的自覺行動,才能讓法治成為師生共同自覺踐行的生活準則。其次,必須牢固樹立法治意識。高校教師及其管理者應注重平時法律知識的積累,自覺養成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的習慣。同時高校教職工必須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法治教育理念,在對學生法律知識傳授中,不斷創新授課方法,與時俱進,切實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提升學生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再次,不斷優化校園法治環境。高校師生處在優良的校園法治環境熏陶中,對他們法治文化的培養必定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滲透作用。因此,一方面,高校必須充分發揮校園官網、廣播、宣傳櫥窗等媒介的作用,對校園法治文化建設進行宣傳報道;另一方面,高校必須充分利用法治課堂或法治宣傳日等平臺,對學生進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法治教育,組織各種法制宣傳活動,使法治文化氛圍滲透到校園的每個角落。

【參考文獻】

[1]陳立鵬,楊陽.論我國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從大學章程的視角[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4)

[2]唐皇鳳.構建法治秩序: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4(8)

[3]胡丹萍,胡慧遠.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的有效途教驕[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3)

[4]梁平.邁向現代化的高校治理――《高校現代化治理與運行機制研究》評介[J].山東社會科學,2016(3)

篇(6)

1.2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意義。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非常重要。第一,加強法制教育是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需要。黨的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述為“自由、平等、公正、法制”,這也是衡量公民自身素質的重要標準。高校法制教育,以培養大學生的法制意識、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為根本目的,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大學生的法制教育被當做法學教育,僅僅教授法學的一些理論知識,忽略法律素質的提高。只有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才能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第二,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是時代法治的要求。我國的一項基本治國方略就是依法治國,建設民主法治國家。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大學生,只有掌握良好的法律知識,具備完善的法律意識,才符合時代法治和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需要。第三,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能保證大學生健康成長。法制教育能幫助大學生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和人生觀。

1.3大學生法制教育與德育的關系。

1.3.1大學生法制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內容教育部、司法部聯合的《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明確規定:“學校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高校德育的內容,“已由單純的思想品德教育發展到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五位一體的綜合性教育。”由此可見,高校的法制教育,本身就是德育的一部分。高校德育不僅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要使大學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只有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才能確保高校德育內容的完整性。

1.3.2法制教育能提高德育的實效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一方面,德育中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道德等內容是大學生法制教育中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的重要思想基礎,另一方面,“法制教育中法的各項制度在制定與形成過程中既融合了思想、政治、道德領域對大學生的要求,又以國家意志的形式宣告和界定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道德觀的正當性。思想、道德和法律都以社會歷史與現實為立足點,在內容上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在實施中相互作用、相互支撐,在功能上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影響社會秩序的要素”。總之,大學生法制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德育融為一體,共同服務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現狀分析

1985年原國家教委決定在全國高等院校開設“法律基礎”課,經過多年的法制教育,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總結和分析法制教育的實踐,我們會發現,目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2.1高校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重視不夠。目前,各高校都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但重視不夠。例如,多數法律基礎課的老師都由社科部、政治理論教學部等老師擔任,部分老師沒有受過系統專業的法律教育,對法律知識不夠了解,無法保證教育效果。另外,由于課時的限制,老師講述的法律知識較少,無法在短時間內讓學生了解必要的法律的知識,更談不上法律意識的培養。

2.2法制教育缺乏創新性。法制教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但很多學校在法制教育上,都選擇集中授課,傳授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實踐教學環節,學生沒有機會參與社會實踐,會大大影響法制教育的效果。對大學生進行考核的方式也很簡單,采取考查試卷的形式,大多數學生為了考試只是對法律理論知識死摘要:法制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制教育能夠提高德育實效性。在依法治國大背景下,本文針對大學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提出加強高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徑。關鍵詞:德育大學生法制教育聯系關系記硬背,并沒有真正理解所學法律知識,更不懂得怎么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都不利于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提高。

2.3法制教育的實效性不強。中國犯罪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康樹華所作的一項調查,調查顯示: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實效性不太高,尚未達到國家、社會、公眾所要求的期望。

3.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途徑

3.1加強課程教學改革。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注意將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整合起來,幫助解決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面臨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問題,增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和社會主義道德覺悟。2005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調整,設置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這就要求教育者既注意法制教育與德育在性質、特點、形成及規律、作用、原則、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相互區別,更在二者的相互聯系中探求有機整合。在具體的講授方式中,老師應盡量減少理論說教,更多通過一些典型的道德與法律案件對學生進行教育,理論結合實際,引發學生思考。既要激發學生運用法律思維思考,又要讓學生在真實案件中做出道德價值判斷。要讓道德和法律成為學生的信仰,而不是為了應試的教條。簡單地說,就是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首先要能想到通過法律、法規或規章制度解決問題,讓法律思維優先,首先發揮法律的作用,將道德思維提升至更高層次。學生結合實際有效運用法學理論,并全方位思考和解決問題,初步達到整合德育和法制教育的目的。

3.2開展靈活多樣的法制教育活動。法律是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大學生的法制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上。需要更多的法律實踐活動豐富法律課堂教學。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堅持基本原則,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強化法制教育的實際效果。

(1)組織學生參觀監獄,參加庭審,請一些法官或律師在校園開講座,組織學生模擬法庭,能夠讓學生更直觀體驗法律在社會中的作用和權威。

(2)隨時網絡的發展,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環境開展。可以在各個高校建設高校法律教育網,在網絡上播放一些法制教育的案例和宣傳片,通過網絡進行法制教育宣傳,強化教育的時效性。

(3)充分利用電視媒體作用,通過觀看一些學生喜歡的電視節目,強化學生的法制意識。比如中央臺法制頻道和今日說法節目都很受學生歡迎,可以在師生中多宣傳。

(4)在學生中創建法律社團,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舉辦法律知識競賽和以案說法等活動,增強法律的感染力,提高學生理解法律的能力。除了要宣傳法律的理論知識外,社團更要注重對學生實際法律問題的解決。例如對就業合同、貸款合同的解釋和分析,對于學校和學生之間的糾紛方面法律的解釋和解決的途徑,等等。要讓學生意識到法律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同時,讓學生把理論和實際聯系在一起,比如在學生假期,可以組織學生社會實踐,去城市、農村的一些地區調查中國的現狀,結合課堂教育和社會教育,開辟新的場地進行校園法制宣傳。

3.3實行依法治校,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環境。“學校紀律實質上是一種不可替代的道德教育工具”。紀律是一種行為規則,是用來約束人們行為的規章制度和守則的總稱。各高校應該通過制定各種紀律、制度保證學校有一個正常的教學、科研秩序,依法治校,把學校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在制定學校的規章制度時,高校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使高校的各項制度合理合法。尤其是在涉及學生方面的規章制度時,可以讓大學生積極參與到規章制度的制定和討論中,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人格,保障學生的基本權利,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大學生遵紀守法的習慣,保證自我行為的規范。同時,學校對學生的合法權利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和保護,不能隨意地批評、處罰學生。對問題和糾紛的處理要按照法律的程序和方法解決,讓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都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總之,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保障,我們應該把德育和法制教育整合起來,培養大學生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參考文獻:

[1]婁淑娟.高校學生德育工作中法制教育研究.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6.

[2]黃咸強.論大學生法制教育與高校德育的整合[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09.8.

[3]石紅.論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結合的價值基礎[J].思想理論教育,2007.17.

上一篇: 財務軟件實訓總結 下一篇: 小學情感教育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 | 亚洲中文成人字幕 | 日本入室强伦姧bd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午夜不卡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精品a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a 起碰97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