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標準化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7 14:55: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農業標準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農業標準化論文

篇(1)

標準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即通過標準的制定、實施和應用,從而達到確定目標的活動。為規范觀光園建設,加強觀光園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滿足游客旅游休閑的需求,推動鄉村旅游健康持續發展,部分省市出臺了一些相關管理辦法或標準,例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觀光農業示范園評定標準》,該標準對評定范圍、評定標準以及評定程序進行了規定。該標準適用于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取得合法經營資格的,從事觀光農業經營活動,具有觀光、采摘、休閑、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應觀光服務設施的獨立經營實體,包括觀光農園、觀光果園、垂釣漁場、綜合性觀光園等類型。評定標準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規定:觀光園建設包括觀光產品、觀光設施、觀光園周邊環境;觀光園管理包括發展規劃、觀光管理、宣傳促銷和游客接待;觀光園效益包括年接待人數、觀光農業的年直接收入、園區綠化與生態環境等。江蘇省制定了《農業觀光園建設規范》,界定了觀光園規劃設計的概念,規定了園區選址、資源調查評價、客源市場分析等前期調研工作的原則要求,明確了主題定位、容量計算、功能分區與分區規劃設計,并對大門與邊界、園路、集散廣場、水系、假山與置石、建筑物、綠化、環保、安全、標識系統、游覽線路等規劃設計內容提出了具體要求。河北省制定了《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規范》,界定了觀光園規劃設計的概念,規定了觀光園規劃設計編制的總則、前期調研工作、規劃設計的具體要求。前期調研工作涉及園區選址、資源調查評價、客源市場分析三個方面。

規劃設計包括主體設定、容量計算、功能分區、分區規劃設計、大門和邊界規劃設計、園路規劃設計、集散廣場規劃設計、水系規劃設計、假山與山石規劃設計、建筑物規劃設計、綠化規劃設計、環保規劃設計和導游標識系統的規劃設計等。浙江紹興縣柯橋區制定了《農業生態觀光園服務規范》,對觀光園定義、總則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規范建設、農產品銷售服務、制度與管理等作了規定,特別對園區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規劃建設等提出了較為細致的要求。山東省旅游局制定了《山東省精品采摘園旅游服務規范與評定》文件,對全省采摘園進行打分評定,旨在讓采摘園全面升級,發展品牌優勢,規范管理,并為游客提供舒適的采摘、休閑娛樂環境。該文件對于農業觀光園的基本要求包括園區、采摘品、安全、交通、設施、服務、管理、環境、活動等方面。園區的具體要求涉及采摘園面積、園區衛生、日接待能力;采摘品的具體要求涉及果品質量、植物間距等;安全角度的具體要求涉及農藥化肥施用情況、安全防護設施,通風換氣設備;交通角度的具體要求涉及公路質量與停車場面積;設施方面的具體要求涉及交通指示牌、區內引導等;服務包括采摘園線路與項目簡介、管理包括管理人員的崗位設定、網站網址建設等。雖然一些省、市制定了相關規定或管理辦法,但是我國目前在觀光園管理方面并未形成完善的標準體系,僅有的少數管理辦法或標準也只涉及觀光園建設、評定等,關于觀光園其它方面的管理規定甚少,且大多針對種植業主導型的觀光農業,并未涉及林業、牧業、漁業等其它類型的觀光園。已的關于旅游、服務方面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雖有些適用于觀光園,但觀光園在標準的實施過程中還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及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具體分析,制定標準的實施方案。

2休閑農業觀光園區的標準需求

休閑農業觀光園的類別不同、定位不同、旅游項目不同,以及園區的發展定位和目標不同,則標準的需求必然不同。例如,地處北京市區或近郊的農業休閑觀光園區,地理位置寸土寸金,耕地資源十分有限和寶貴,且北京是嚴重缺水的城市,要充分研發和實施現代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的勞動產出率和資源的利用率,開展日光溫室種植、地膜栽培、節水種植、立體種植等,而且為保護首都生態環境盡到企業的社會責任,要開展能源、資源、農用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所以發展生態高效農業是必然的選擇,生態高效、節約資源可以作為實現標準化管理的首要目標。當然,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將其它目標,例如提高內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采摘農產品的品質、提高服務水平、提高顧客滿意度等方面中的一項或多項作為自身標準化管理的目標。要實現多個管理目標,就需要將綜合標準化對象及其相關要素作為一個系統開展標準化工作。

篇(2)

2平臺設計原則

以“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科學布局、資源共享”為平臺設計原則,以“為農機行業提供科學、高質量綜合決策信息服務”為目標,建設一個資源開放、機制創新、社會參與、創新主體受益、實效顯著的農業機械標準化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打破“信息孤島”,實現農業機械行業各類信息互聯互通,促進農機行業標準化信息資源在廣東省范圍內的共享共建,為農機行業提供及時、高效的數據信息支撐服務。

1)安全性原則。

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從網絡安全和應用安全兩個層面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對系統中的用戶權限和角色進行合理規定和劃分,對用戶身份進行有效審核,對用戶行為、基本信息單元的存取進行嚴格監控和審計。由于系統網絡可與Internet對接,因此使用防火墻、防入侵等先進的安全保證技術,切實保證政府網絡不受入侵,從而保證工作信息和數據的安全。

2)實用性原則。

考慮到不同文化層次人員的不同需要與使用習慣,將系統設計得簡單、實用,讓不同用戶均可方便使用。

3)先進性原則。

綜合利用計算機領域、通信領域、網絡領域、信息處理領域的最先進的技術,博采眾家之長,在深入地分析和廣泛的調查基礎之上確定平臺建設方案。

4)可擴展性原則。

考慮到信息系統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平臺設計之初就遵守可擴充性原則,允許用戶根據需要簡單擴展系統應用。

5)開放性原則。

平臺遵循軟構件化設計原則,各部分采用標準的規范接口,支持不同部件之間靈活溝通與聯系。在統一的安全控制下,實現信息數據的靈活集成和充分共享。

6)穩定性原則。

為了確保各種信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平臺在硬件系統、操作系統、開發軟件、數據庫、應用軟件、網絡設備等各個環節均保證每個組件乃至整個分系統的穩定性,并在系統集成時嚴格遵守質量保證體系要求,使系統整體穩定性得到保障。

7)可恢復性原則。

平臺設置了可恢復功能,防止因頻繁或錯誤操作給數據資源甚至整個信息系統帶來的損害。即使是造成信息不完整、數據資源丟失或整個信息系統崩潰這種毀滅性損害,也能完全恢復。

8)可管理性原則。

農業機械標準化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一旦投入運行就涉及管理,即用各種手段來對系統進行監控,減少故障發生率,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恢復手段,使系統的性能達到最優,從而減少系統維護的費用,保證用戶能安全、可靠、正常使用系統服務。

9)事務性原則。

系統可實現事務控制,保證數據的一致性。支持將多個數據源更新納入同一事務中,保證一系列更新操作的事務性,做到所有更新成功或所有更新失敗,避免更新導致的數據不一致。

10)人性化原則。

人機界面和交互方式設計充分考慮不同用戶的使用習慣和文化差異,是系統能否成功實施與推動運行的關鍵。

3平臺技術架構

3.1總體設計

為了建成開放、標準統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農業機械標準化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本文采用先進的B/S(瀏覽器/服務器)體系結構,內置全面而強大的功能模塊,實現完整的架構設計。平臺在設計上采用面向對象分析和組件式開發方法,平臺架構包括基礎層、數據服務層、應用支撐層、應用服務層和表現層五個層次、各層次功能。

3.2技術架構

J2EE是一個基于Java語言的服務器端應用結構,支持平立、可移植、多用戶、安全和標準的企業級應用,為搭建具有可伸縮性、靈活性、易維護性的應用系統提供了良好的機制。J2EE技術為用戶提供一種可創建廣泛兼容的企業解決方案而無需進行復雜編程的平臺,可大大提高系統的易用性、擴展性、安全性和穩定性。利用這一優勢可以方便地開發出高質量的、適合企業使用的應用程序,還可極大地減少產品研發上市時間、成本和風險。因此,本平臺系統的技術架構采用基于J2EE分布式組件技術的多層應用體系結構,支持INTERNET,在基于J2EE分布式組件技術的多層應用體系結構基礎上強調應用組件化。通過技術平臺化和應用組件化,實現生產工廠化。采用在J2EE架構下開發,可以跨平臺運行,并通過XML技術提供可跨平臺交換和移植的業務數據。

4關鍵技術問題

平臺建設需要對平臺組成的五項關鍵要素分別進行系統分析和具體的技術攻關,包括信息資源生成模式、信息資源組織模式、信息資源存儲模式、信息資源服務模式和信息資源統一管理模式。

4.1信息資源生成模式

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其一是對原有傳統文獻資料進行數字化加工和轉化,其二是開發建設新的數字化信息資源,并對兩者進行科學的整合、重組、分類、組織,形成新的數字化資源體系。數字化信息的生成技術包括鍵盤輸入技術及非鍵盤輸入技術。非鍵盤輸入采用手寫識別技術、印刷文稿掃描與識別技術、語音識別技術等,所生成的數字化信息符合國際上普遍采用并相對開放的標準。例如最終的生成數據格式采用以下的國際標準。

4.2信息資源組織模式

將處于無序狀態的特定信息,按照一定的標準和方法,使其成為有序狀態的過程,便于人們利用信息和有效地傳遞信息。網絡環境下的數字信息資源組織方法從語法、語義和語用三個方面進行選擇。語法組織方法是語義組織方法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語用組織方法是從用戶檢索角度去分析信息資源的組織方式,語義組織方法是對網絡環境下數字信息資源內容的揭示。本平臺選擇分類法、主題法和元數據法用于語義分析。

4.3信息資源存儲模式

信息資源存儲可分為物理存儲和邏輯存儲模式兩種。傳統的以服務器為中心的物理存儲模式已難以滿足數字信息爆炸式發展速度。本文采用網絡附加存儲技術(NAS)實現數字信息的快速存取和集中管理。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信息資源經過數字化處理后,以多媒體數據庫(MDB)的邏輯結構實現存儲,并用多媒體數據庫管理系統(MDBMS)實現管理。在網絡環境下根據存儲信息特點,本文采用MDBMS實現技術中的三種:擴充關系數據庫技術、面向對象的多媒體數據庫技術及超文本/超媒體數據庫技術,實現數字信息資源的邏輯存儲標準模式。其中,擴充關系數據庫技術主要用于描述文本信息,她在傳統關系型數據庫系統(RDBMS)的基礎上引入新的數據類型,以描述圖像、動畫、視頻、聲音等多種多媒體信息,克服了RDBMS只能描述字符和數字等符號信息的缺點。面向對象的多媒體數據庫技術從多媒體的數據模型入手,采用面向對象中對象、方法,屬性、對象類的層次結構和繼承特點來描述多媒體的數據模型。超文本/超媒體數據庫技術采用非線性技術組織和表示塊狀信息,解決了如何用結點和鏈接來組織和表達多媒體及其相互關系,以及如何實現超媒體的同步和協調等。

4.4信息資源服務模式

網絡環境下數字信息資源的基本服務模式采用:用戶通過統一檢索界面發出不同的服務請求,經過系統分析后發送給服務器中不同的檢索策略;服務器根據檢索策略在數字信息資源庫中找到命中的信息返回給用戶;用戶在利用命中信息之后會產生新的信息,新信息通過反饋機制收入至數字信息資源庫中。

1)瀏覽檢索服務:

建設方便實用的信息機構主頁,面向各類網絡用戶提供開放式服務。利用主頁提供的分類欄目,可瀏覽、查找和下載相關信息;利用全文檢索系統,對各類信息機構所有的數據庫進行全文檢索和下載。

2)個性化服務:

根據用戶請求,工作人員利用網上豐富的專題性、學科性信息資源,用信息推送技術直接將信息送至用戶桌面。

3)集成化服務:

針對用戶需求,將各種載體上的信息進行集成,使之有序化、濃縮化、精細化、專題化、知識化,重組成新的信息資源體系,利用網絡或光盤方式提供給用戶。

4)信息增值服務:

根據用戶提出的請求,搜集本單位和網絡上的信息資源,經過綜合分析研究和加工處理后,形成信息產品,包括光盤產品、專題信息研究分析報告、定題信息資源庫等,實行有償服務。

5)參考咨詢服務:

在網上建立虛擬參考咨詢組,及時解答用戶提出的有關網絡利用、網絡資源分布、信息服務、信息檢索等方面的提問;開辟參考咨詢服務專欄,將最常見的問題和解答編制成文獻存入主頁,使用戶自由訪問。

4.5信息資源統一管理模式

采用統一的系統維護管理模式,見圖5。廣東省農業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辦公室作為監督機構,統一制定全省農業機械信息資源建設規范。各地區建立地區管理機構,負責管理各地區下屬的圖書系統、信息系統、檔案系統和各類商業信息組織(如ICP、數據庫開發商)的信息資源建設等。

篇(3)

Abstract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 Chinese agriculture in faces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while at the same meet with great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are the focus in this process. This paper applies the concept of standardization to agriculture, defined the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and briefly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based on this concept.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Nanhui country with a lot of examples, briefly accounted the functions for the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emerged in this process.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d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mainly included the following aspects: how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standardization to face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how to train the peasants to improve their innovative spirit, how to introduce new mechanism to increa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how to introduce new mechanism to increa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how to develop the brand strategy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Farm Produce Trade

篇(4)

一、引言

在目前中國發展的條件下,農村、農民、農業三農問題的解決和農村的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業標準化建設。農業產品能實現規范化、商品化、集約化以及批量化等,而實現農業現代化可以使得農產品產出率和產品質量提高,從而使得經濟效益得到了提高,也就相應地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勢必將更加日益凸顯現代農業標準化和農業監測的重要性。因此,農業標準化成為建設現代化的一項首要任務。

農業標準化的實現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乳山市通過對農業標準化工作進行深刻總結,對工作中的經驗進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對農業標準化建設質量產生影響的直接原因,利用有利因素,降低或消除不利因素的影響,對推廣、普及農業標準化工作向前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乳山市在發展農業標準化的道路上建立了“五大體系”,即:

二、建立農業標準化體系

農業標準體系:是通過制定或修訂與農業有關的國家級、地方級以及行業/企業級標準來實現的,它包含了農業生產所有環節的技術標準體系。農業標準體系的建設,需要與時俱進,要跟隨市場需求的變化、農業科技發展以及實施地點的具體情況來實現對某類農產品標準體系的補充和修訂。

三、建立農業標準化推廣體系

推廣實施體系:農業標準推廣體系是人員和組織的綜合體,就是借助不同的渠道,采取不同的形式,使農業標準體系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實現,起到指導農業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產量的作用。

四、建立農業標準化農業服務體系

農業服務體系:它的主要構成部分包括政府農業部門所屬的農技推廣機構、地方合作經濟組織、農民技術協會以及地方專業技術合作組織等。

五、建立農業標準化農業質量檢測體系

農業質量監測體系:是一個綜合性體系,包括法規、政策、管理、機構、技術、人員、設施等多種要素,能夠實現農產品質量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的監督檢驗工作。

六、建立農行質量認證體系

農業質量認證體系:指的是對農業生產過程、服務和農業產品中符合相應規定標準的,由具有資格的(國內外不同級別的)第三方認證機構給予書面證明(合格證書)和認證標志。

要想實現農業內銷、出口與進口的健康發展,一方面靠投入,另一方面就要靠標準化這一科學管理手段。要想實現預期效果,僅靠投入一定的勞動力、資金以及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借助科學的管理手段,而標準化就成為了唯一的手段。

其次,國家對農業標準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并連續頒布了相關法律法規。在新的形勢下,國務院下定決心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推進,并且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被授權在全國的標準化工作中行駛相關的行政管理職能。

目前,中國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的大環境己經基本形成。面對各種挑戰我們更要學會抓住機遇迅速行動起來,積極利用市場經濟運行機制推進中國農業標準化的進行和改革,必須理清思路,選擇適合本市農業化發展的路徑。

尤其是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者的經營戰略是把握市場規律,以市場發展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目標,不斷開發市場需求的產品,適應市場多層次、多樣化、高質量需求的變化。從區域來看要滿足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從需求來看掌握現實市場和潛在市場的分配。因此,農業生產不能只看到當前市場的需要,而只生產目前看好的產品,而是要以戰略的眼光進行超前預測和決策,制定適度超前標準化目標,甚至用自己掌握的新技術、新產品、新觀念來引導市場,發展自己已具備的品牌并創造名牌,達到促進農業經濟效益提高,優化結構,激勵各種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推動生產與消費目標的統一。

參考文獻:

[1]張吉國.農產品質量管理與農業標準化[D].山東農業大學博士論文, 2004.

篇(5)

今年1月,海南農墾認定樂光、紅明、南海、東昌、烏石、南濱6個農場為率先引進GAP示范推廣單位,緊接著5月8日在紅明農場進行墾區首家引進GAP示范推廣掛牌儀式,會上省農墾總局副局長王任飛明確指出要強力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給6個率先引進GAP示范推廣農場設定了實現示范目標的時間表,要求6個農場2015年農業生產標準化達到100%,示范生產者普及率和安全意識普及率達到100%,這是海南農墾創建以來,在實現農業生產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方面采取的剛性措施,意味著海南農墾農業“三化”進程提速,它的全面實施,必將有力推進海南農墾農業現代化進程。

海南農墾創建60多年來,農業開發規模已經超過40萬hm2,成為全國最大的熱帶農業生產基地。但由于體制和科學技術水平局限等多種原因,傳統農業特色非常明顯。2012年畝均地區生產總值只有1 302元,這也是海南農墾目前仍處于發展滯后相對貧困的主要成因。同全省地方發展對比,農墾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只及地方的45.3%,農墾的地區生產總值只占全省的5%,同資源占有比例很不相稱。近幾年,海南農墾進行體制改革,歷屆領導都十分重視農業現代化問題,先后采取了許多旨在加快農業“三化”的重大措施,先是決定建立10個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目前開局良好取得了明顯效果,集茶葉、綠橙2個示范生產基地的烏石農場,把原先創立的“白馬嶺”茶葉品牌,擴大到綠橙、養蜂、活水溪魚等多個領域,成為墾區第一個一牌多品的創新單位,搶占市場高地,取得了明顯的經營效益,茶葉平均售價比創立品牌前提高了20多倍;承擔荔枝標準化生產基地的紅明農場,唱響了“紅明紅”荔枝品牌,今年生產荔枝2 080萬kg,平均每公斤售價7.45元,平均每個種植戶收入近5萬元,該場今年還同樂光農場簽訂1 000萬kg荔枝購銷合同,使品牌優勢在統一整合資源中發揮積極作用,為墾區最終實現資源專業整合探明了路子。承擔胡椒標準化生產基地的東昌農場,原本就是農業部胡椒生產示范基地,除了設立滴灌示范基地外,還在產品加工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去年就首次開發300 t綠胡椒出口歐美。緊接著就認定為樂光、紅明、東昌、烏石、南海、南濱6個農場為率先引進推廣GAP的單位,并為實現目標制訂出剛性時間表,表明總局領導強力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堅強決心。

今年2月18日召開的農墾工作會議上,省農墾總局、省農墾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周公卒在工作報告中強調了如下幾個咄咄逼人的觀點:“合理布局產業發展,深度整合農墾資源,培養一批具有農墾特點和優勢的產業集團”。“舉非常之策,興非常之力,盡非常之責”“只有殺出一條血路,才能造就農墾美好的未來”。上述精辟論點,方向明確,責任重大,困難很多,措施非常。省農墾總局局長呂勇在工作報告中提出率先引進良好農業操作規范,探索“海墾農聯”組建工作,為農墾農業“三化”探明了路子和指明了方向。5月25日呂勇局長到東路、南陽農場調研,提出了把田間地頭變成大市場的“生產車間”,建立職工賣原料,農場賣產品的雙贏機制,這就是對所有農場實現農業“三化”的普遍要求。把田間地頭變成大市場的“生產車間”,就是農業生產標準化,把原料變成產品就是國營農場的職責所在,這是對二次創業中難有作為思想的直接鞭撻。上述論述,集中標明2014年是海南農墾改革攻堅年,發展實干年。筆者認為改革攻堅就創新驅動發展在農業“三化”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發展實干不是過去的開荒大會戰,而是創新思維把勁使在農業“三化”上面。

5月14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王慶煌同省農墾總局局長呂勇等相關領導,共同探討了加強合作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的現實生產力轉化,以科技支撐農墾熱帶現代農業升級,共同建設高水平研發轉化平臺和產業化載體等問題。筆者認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是中國熱帶農業的最高學府和技術權威,海南農墾是全國最大的熱帶農業生產基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王慶煌提出把論文寫在海南的大地上,省農墾總局局長呂勇則提出,把田間地頭變成大市場的“生產車間”。如果把2位領導的主張放在同一個合作研發平臺上,科學院首先應該把論文寫在農墾大地上,才能使海南農墾的田間地頭變成“生產車間”。就是說海南農墾要加快農業現代化,應該全方位地爭取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科技支撐。

綜上所述,海南農墾強力推動農業“三化”并定出明確的實現目標剛性時間表,表明了總局領導攻堅年實干年的堅定信心,同時說明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改革,海南農墾實現農業“三化”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提速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海南農墾已經向社會和百萬農墾人鄭重宣布,海南農墾農業現代化提速時機已經到來,結束傳統低效農業現狀的時間已經為時不遠了。此時此刻,百萬農墾人一定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和創新精神,書寫好農業現代化的新篇章。

篇(6)

 

由于在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從事標準化工作多年,因而對標準化方面的問題很是關注。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了某地級市的“某某市地方標準”,不免有些疑惑。在翻閱有關資料后,對標準化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結合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就本人對標準化的理解,對近年來在標準化工作中遇到的幾個問題,來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人類創造了社會、創造了文明,一部人類進化史就是一部人類同自然界搏斗、在勞動中進化的發展史。在原始社會,由于生存的需要,在勞動中逐步形成了帶有標準化色彩的工具和原始語言基礎上的符號、記號。這種無意識的標準化雖然處于萌芽狀態,但是人類第一次偉大的標準化創舉,而有意識的符號和記號就是原始社會的標準。在古代社會,由于人類社會進行了兩次大分工,人類才有意識的制定普遍遵守的準則,古代標準化也隨之產生。隨著機器大工業的產生和發展,工業革命的產生和完成,人類進入了近代標準化階段。近代標準化是人類有意識的主動開展標準化活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時期。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世界進入了現代管理的新階段,標準化也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展現了新的特點。標準化是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而進步、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而發展的。生產力發展到哪個階段,就需要相應的標準化與其相適應,只有相應的標準化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則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免費論文參考網。

GB/T20000.1—2002規定了標準化的定義: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效益,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條款的活動。標準化作為一項工作,就是制定標準,組織實施標準和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可見,標準化的工作對象就是標準。

什么是標準?根據GB/T20000.1—2002規定: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并有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就是標準。免費論文參考網。我國的標準具有強制性和非強制性(推薦性)兩種。根據標準的定義,不但文字符號、記號是標準,單位的規章制度是標準,我國的法律、法規也應該屬于標準的范疇。只不過法律、法規是人類的生活、行為活動準則,比其他的標準要求更為嚴格。我們可以這么理解,法律、法規和標準的關系,就象人和動物一樣,人具有動物的一切特征,但是人會使用工具,會勞動,這是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法律、法規同樣也具備標準的一切特征,比一般的標準更具有強制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法規都屬于標準的范疇。判斷一種規范性文件是不是標準,必須看它是否符合標準的特征,根據《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規定標準的定義:由公認機構批準的,非強制性的,為了通用或反復使用的目的,為產品或相關生產方法提供規則、指南或特性的文件。可見國際標準都是非強制性的,并且制定國際標準的目的單純是為了產品。因此我們可以判定,象《國際法》之類的國際法規一定不屬于標準之列。

在工作中,我們質量技術監督系統人員聽到過企業“內控標準”這個詞,在一次解決質量糾紛的事件中,我曾經遇到過。我縣的一家飼料廠生產的飼料提供給附近的養雞戶使用,養雞戶使用后發現效果不但與廠家保證的相差甚遠,而且還不如一般廠家的飼料。因此要求廠家賠償經濟損失,并且向我們投訴。接到投訴后我們到飼料廠進行檢查抽樣。廠家倒很熱情,企業的老板是高級畜牧師,對飼料方面可以稱得上是專家,他向我們介紹了生產情況,并拿出一系列的材料。由于飼料沒有國家強制性標準,我們要他提供這種飼料的標準,他卻說他生產的飼料是剛剛研制的,根據配方生產,屬于企業內控標準,是企業的技術性機密,拒絕提供。對這類問題,我們應該如何進行處理呢?這就需要對企業內控標準要有明確的認識。

首先,應該了解到什么是產品標準。產品標準,就是對產品結構、規格、質量和檢驗方法所做的技術規定。免費論文參考網。產品可以是軟件、硬件、流程性材料或服務。產品標準根據其功能可以分為產品交付標準和產品內控標準。產品交付標準系產品生產、交付檢驗、驗收和仲裁檢驗的依據,是對顧客和社會的承諾。產品內控標準指企業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而制定的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已備案的企業產品標準的內控標準。該標準只作為企業內部質量控制使用,不作為交貨的依據。

企業內控標準就是企業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工作質量和服務質量,提高勞動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從而獲得最佳秩序制定的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重復使用的文件,這種文件只在企業內部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第六條規定: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應當制定企業標準,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企業的產品標準必須報當地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同時規定:已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國家鼓勵企業制定嚴于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在企業內部使用。由此可知,企業內控標準是在有標準的基礎上制定的,沒有這個基礎,也就談不上企業內控標準。一種產品,要判定它的質量,就必須要有判定它的依據,沒有依據也就無法判定質量的高低。企業內控標準不作為企業檢驗驗收的依據,但是,必須有個檢驗驗收依據才能判定產品的質量。既然他不能提供,也就只好判定是無標準生產。企業標準體系的組成標準即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都是在上級標準化法律、法規、本企業的標準化規定和本企業的方針目標及各種相關法規的指導下形成的。企業可以制定標準在企業內部使用,只有產品標準按照規定必須備案外,其余的標準都不需要對外公開。如果企業內控標準作為交貨依據,該標準必須備案,同時該標準也是監督檢查的依據。也就不能再稱為企業內控標準了。

我縣廢舊棉收購點很多,他們把廢舊棉經過簡單加工就對外銷售,我們把這經過簡單加工的廢舊棉叫做再生棉。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和健康,規范市場,避免再生棉出售給棉被、床墊生產企業成為黑心棉,縣政府要求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制定這方面的標準。我接到任務草擬好標準讓領導審閱,因為我曾經學習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知道起草的標準不能叫地方標準,就參閱《農業標準化管理辦法》中對市、縣制定的標準的叫法,叫作地方規范。局一位領導剛剛看了封面就把我叫去,說:“領導讓你制定地方標準,你怎么制定地方規范,你怎么這么逞能,地方規范是由政府制定的,你有權制定地方的規范嗎?”這位領導把地方規范理解為地方的規章制度,地方規章制度質量技術監督局當然無權制定。既然某些領導都有這種觀點、由此可知系統內不少人對標準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實施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對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而由于需要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統一的工業產品的安全、衛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標準。地方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計劃、組織草擬、統一審批、編號、,并報國務院有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實施條例》我們可以知道,只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標準才能稱為地方標準。如果標準封面上寫的是“某某市地方標準”這個“市”就是“直轄市”。而市縣兩級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是無權制定地方標準的。既然市縣無權制定地方標準,那么他們制定的標準就不能叫作地方標準,應該怎么叫法?根據《農業標準化管理辦法》的規定:除農業地方標準外,市縣也可以制定農業規范。可見市、縣也可以制定本區域內的農業標準。我們是否可以依據《農業標準化管理辦法》的規定,來稱呼市縣制定的標準為地方規范呢?

標準化工作是一項嚴謹的工作,標準化工作水平的高低,對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特別是當代,隨著我國加入WTO,標準化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而要提高標準化工作水平,就需要我們加強標準化隊伍建設,加強素質教育,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標準化工作人對標準化的認識。只有標準化隊伍加強了,才能搞好標準化工作,才能更好的與國際標準化接軌,削弱技術貿易壁壘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才能使我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著更強的競爭力,從而為我國的經濟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標準化知識.

[2]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實施條例.

篇(7)

2.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對農業推廣碩士的需求

由于我國農業正面臨著階段性的新變化,致使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在迎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農業推廣人才在“質”與“量”上的嚴重不足,成為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所面臨的最直接問題。

2.1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面臨的人才困境

首先,在現行的公益機構中,人員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基層農技推廣新舊力量出現斷層,推廣隊伍專業化水平不足,知識老化現象嚴重;其次,部分農業經營機構缺乏對行業內涵的界定,加之涉農服務行業特殊性導致的人才從業意愿低糜,令機構難以招收符合行業規格的人才,且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缺乏法律意識;[3]其三,在崗的農業技術從業人員對于農技以外的其他知識和技能疏于提升,使得國家推進現代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政策失去人才支撐。

2.2農業推廣碩士對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的重要性

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面臨的人才困境,非常直接地對農業推廣戰線上的農業科技人員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農業推廣碩士作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其目標在于培養具備農業推廣技能,致力于農村發展服務,能解決生產、管理及建設中實際問題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因此,設立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學位不僅是時代的需求,是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需求,更應是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的需求。

3.我國農業推廣碩士培養體系面臨的問題

第一,生源方面。①經費自籌的方式增加了報考者的學習成本,且由于招考對象多為在職人員,時間精力有限,有些潛在生源雖有攻讀農推碩士的意愿,卻終因力不從心而放棄。②農推碩士招收單位的日益增多,造成爭搶生源的現象逐漸激化。③年齡、知識背景以及工作單位性質的差異,令生源的思維能力、對高新知識的接收能力參差不齊,就對高校的培養方法與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戰。第二,思想認識方面。部分高校對農業推廣碩士的思想認識不到位,認為農推碩士是在職攻讀學位,其目的僅在于取得一紙文憑,增加升遷的籌碼,因此對其疏于管理,甚至將招收工作當成盈利創收的捷徑,從而在思想上降低對學員的要求。第三,培養方案設計方面。部分高校在農業推廣碩士培養方案的設計中,仍將教學內容側重于理論基礎知識,缺乏實踐性的案例教學,導致農推碩士難以將理論運用于實際,使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初衷難以得到實現。第四,培養過程方面。①由于生源為在職人員,致使高校的教學安排難以兼顧每位學員,培養計劃有時不得不進行變動,甚至出現學時縮水的現象。②部分教師教學管理不規范,未制定課程大綱、課件和講義,考試過程不嚴格按照規定執行,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4]③因時間和空間等原因,部分校內外導師對農推碩士疏于指導,學員也同樣缺乏主動性,導師負責制名存實亡。第五,論文研究方面。有些研究生以時間精力不足為借口,跳過論文開題、中期檢查等環節,直接進行論文撰寫,難以保證質量,且在選題時多選擇大而空的內容,未結合生產實踐,沒有現實意義。

4.完善農業推廣碩士培養體系建設的路徑選擇

基于農業推廣碩士培養體系在生源、思想認識、培養方案設計、培養過程以及論文研究中所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通過以下幾方面提高農業推廣碩士的培養質量,從而為我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彌補現有的人才缺陷。

4.1整合高校、政府資源,保證生源的“量”、“質”

高校應在保證培養質量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政府則應以提供學費補貼的方式,為學員以及高校提供一定的求學、辦學資金支持;高校必須加大重視力度,在堅持培養標準及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采用靈活多樣的個性化培養模式;政府應當同高校訂立共同培養農推碩士的辦學協議書,將干部培訓同農推碩士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干部任職資格、職務晉升與農業推廣碩士學位進行掛鉤;高校應將主要招收對象定位為農村基層中青年村干部、一線科技推廣人員以及服務基層的“村官”。

4.2端正高校辦學態度,提升學位認同感

針對高校自身、學員以及教師對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認同感較低的現象,高校應當明確農業推廣碩士只是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又一種方式,與學術型研究生處于同等地位,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并進一步端正辦學思想,嚴格管理。要加大重視力度,完善培養環節,保證培養質量,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懂科技、懂應用、懂管理”的人才,逐漸改變師生偏見,提高學位認同感。

4.3兼顧理論與實踐,適當調整培養方案

農業推廣碩士的特殊性,決定其教育必然要緊密結合職業崗位的要求,充分考慮研究生及農業推廣部門的實際需求,將培養內容著重放在農業推廣理論、現代農業信息傳播技術以及適應農村發展實際的經濟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知識的擴展上;要打破傳統的學院式教學培養模式,聘任優秀及推廣經驗豐富的高級專家擔任授課教師,采取“到生產實踐中辦學”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和技能。

4.4規范教學過程,切實保證培養質量

要嚴格落實學分制,督促在職農推碩士合理安排工學時間;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注重考勤工作,只有修滿培養方案要求的學分數,方可參加畢業答辯;不斷深化任課教師隊伍改革,聘任課堂教學成果顯著、社會實踐經驗豐富的高職稱教師,采用研討、報告、案例分析等方法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融入具體的實際案例中,提升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加強導師隊伍建設,選聘富有責任心,從事過技術推廣、科技成果轉化等應用研究,具有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優秀教師對其進行悉心指導。[5]

篇(8)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 國際間學術交流愈發加強。標準、科技論文和科技圖書涉及物種名稱時,通常在物種名稱的中文名后附加拉丁學名[1]。拉丁學名在食品、農業、林業、生物、醫學、檢驗檢疫、海洋、地質和考古等方面的標準、科技論文和科技圖書中經常出現,但很多出版單位的做法各異, 甚至同一刊、同一出版社的不同編輯處理方式也不盡一致。采用國際公認的、準確的命名方法來規范編排拉丁學名,有利于物種信息的準確表達,避免了同物異名或異物同名現象造成的錯亂,從而能更好地促進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和信息共享。

在標準、科技論文和科技圖書日趨國際化的形勢下,拉丁學名如何表示才是規范的,很有討論的必要;標準的起草人以及科技論文和科技圖書的作者和編輯工作者應關注并重視這一問題,這有利于我國學術和科技走向國際化。

一、拉丁學名標準化的編排要求

為了克服生物名稱的混亂現象,生物學家們經過常年不懈的探索,采用一種國際公認的學術語言(即拉丁文),給每種生物取一個相對穩定統一的、國際公認并通用的名稱,這便是生物的拉丁學名。

拉丁語是一種源自文藝復興時期拉丁文及其他古語的古老而穩定的語言,語法不會再發生變化,比較固定,也較容易被各國接受,且語法嚴謹,不會發生混亂,也不會產生國家或民族的誤解或偏見。這是當今科學界依舊推崇采用拉丁語的重要原因。

拉丁學名的命名有雙名法和三名法兩種。

1. 雙名法

雙名法由瑞典博物學家林奈倡導。雙名法為“學名=屬名+種加詞(種名、種本名) + (首次命名人) +現命名人+命名年份”[2]。后三部分是非強制性的。屬名在前,用斜體表示,且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種名在后,斜體,全部小寫。然后附上首個命名者的名字和命名的年份,這些都用正體字。如:金黃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sureus Rosenbach 1884。在一般情況下使用時,后面的正體字部分可以省略。

隨著分類學的不斷深入,常會發生種轉屬的情況。如:Weldin在1927年把原來的豬霍亂桿菌(Bacillus cholerae-suis Smith 1894)這個種由桿菌屬轉入沙門氏菌屬,定名為豬霍亂沙門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這時就要將原命名人的名字置于括號內,放在種名之后,并在其后再附以現命名人的名字和年份,即:Salmonella choleraesuis(Smith)Weldin 1927。

如果是新種,則要在新種名之后加“sp. nov.”(二者均排正體,其中“sp.”為物種species的縮寫,“nov.”為novel的縮寫)。如:Methanobacterium espanolae sp. nov.,即,埃斯帕諾拉甲烷桿菌,新種。

有時在對某個或某些分離物進行分類鑒定時,屬名已確定,但種名由于各種原因一時尚難確定,可在屬名后暫加“sp.”或“spp.”(“spp.”是物種復數的簡寫)。如:Methanobacter sp.,一個尚未確定其種名的甲烷短桿菌物種,即一種甲烷短桿菌;Methanobacter spp.則表示若干未確定種名的甲烷短桿菌物種[3]。

若出現兩個命名者,兩命名者之間加“et”或“ex”,排正體。“et”是拉丁文“和” 的意思,表示由兩個命名者共同命名。如:紫草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ex”表示“從”或“根據”。如一拉丁學名由甲命名,但尚未正式發表,后經乙描述代為發表,則種名之后加最初命名者甲和后來命名者乙,兩命名者之間用 “ex” 連接。如:藏報春 Primula sinensis Sabine ex Lindl.。

2. 三名法

有時, 根據某些特征, 種下又分為亞種(subsp.,為亞種subspecies的縮寫,排正體)、變種(var.,為變種varietas的縮寫,排正體)、偶然變種、變型(f.,為forma的縮寫)等, 這時, 在雙名法的基礎上種名后還加上亞種、變種、型的名稱, 這就是三名法[4]。“亞種、變種、型”等加于屬和種名之后,其后再附上亞種的名稱(排斜體)。如:蘇云金芽孢桿菌蠟螟亞種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再如鉆天楊的學名: PopulusnigraL. var. italiea Koehn.。

二、拉丁學名編排上經常出現的問題

1.拉丁學名中屬名第一個字母未大寫

屬名首字母須大寫,種和種以下分類單元的學名首字母須小寫,這往往被忽視。如:赤蘚糖醇(生產用菌株:解脂假絲酵母,candidali polytica),其中“candidali polytica”應改為“Candidali polytica”。

2.拉丁學名的正斜體問題

(1)屬名、種名等拉丁學名沒有采用斜體,這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即使是在論述拉丁學名正規寫法的論文、圖書里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如:大蒜油 Allium sativum L.,其中“Allium sativum”應排斜體;短苞木槿 Hibiscus syriacus var. brevibrac teatus, 其中 “Hibiscus syriacus”、“brevibrac teatus”應排斜體。

(2)人名本應排正體,結果排成了斜體。如:Coydalis remota Fisch. f. uncata Skv.,其中“Fisch”.(命名人縮寫)、 “f.”(“變型”的縮寫)、 “Skv. ”(命名人縮寫)等均應排成正體。

(3)“變種、亞種”等縮略詞排成了斜體。如:中國水仙的學名 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其中“var.” 應排成正體;唾液乳桿菌唾液亞種的學名: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subsp. salivarius,其中“subsp.”應排成正體。

3. 人名的縮寫和變種、亞種等縮略詞后面沒有加“.”

人名的縮寫和變種、亞種等縮略詞后面均應加“.”,“.”比較小,經常被作者或編輯忽略掉。如:梨 Pyrus communis L,其中“L”應改為“L.”,為林奈Linnaeus的縮寫;黃皮樹的一變種峨眉黃皮樹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ld var omeiense Huang,其中“var”應改為“var.”。

4.第一次出現某物種的拉丁學名時,屬名就采用縮寫

通常情況下,應將物種的屬名寫全,但是,如果在一處有同一屬名的多種物種,可將第一個物種的屬名全寫,后面的屬名縮寫。如: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小豆P. angularis、綠豆P. radiatus、飯豆P. calcaratus,等等。但有些時候第一次出現某物種的拉丁學名時,屬名就采用縮寫,這是不正確的做法。

5. 拉丁學名中“&”的誤用

有些文獻在兩個命名者共同命名的拉丁學名中,在兩個人名中用“&”。字符“&” 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最早是拉丁語 “et ”的連寫,但在拉丁學名中應使用“et”。如:Burtt & Hill,應該改為Burtt et Hill。

三、出現不規范編排問題的原因

(1)有的作者撰稿時只重視自己關注的專業性問題,拉丁學名都附在物種名稱的后面,以至于使作者忽略了拉丁學名標準化編排的重要性。

(2)有的作者對拉丁學名表示方法不清楚,往往從網上搜查資料,有些資料中符號本來就不規范,經過拷貝、粘貼,作者也就將錯就錯;或者錄入參考資料時,沒有關注拉丁學名的編排格式。

(3)編輯出版部門對拉丁學名的編排沒有進行系統的培訓和統一規定。

(4)編輯在自己專業的學習中不涉及拉丁學名,自然也就不了解拉丁學名的規范編排。

(5)編輯未重視拉丁學名的標準化編排,對作者交來的稿件不作相關的修改和規范。

四、建議

(1)區分是不是拉丁文。要做好拉丁學名的編排工作,首先要能區分是不是拉丁文。不要一見到微生物或寄生蟲的術語,就用斜體表示,如將Drosophila (果蠅) 排成斜體Drosophila。這個名稱并不是拉丁學名,而是英文名稱,故應使用正體[5]。如果不能辨別一個名稱是否來源于拉丁文,可以在有關詞典中查找。

(2)有關部門應對編輯進行拉丁學名編排格式的培訓與強化,提高編輯對拉丁學名的認識與關注度,了解并掌握拉丁學名的編排規范。

(3)編輯應注意與重視拉丁學名的規范化加工。

(4)編輯參加標準審定會時,起草期刊征文啟事或圖書編寫要求時均應對拉丁學名的標準化編排提出要求,以引起標準起草人及作者的注意與重視。

(5)建議在修訂有關國家標準時,將拉丁學名納入。

(6)建議將拉丁學名的規范表達納入標準、科技論文和科技圖書審讀和評獎內容。

參考文獻

[1] 吳偉根,章曉光.中文期刊論文中物種拉丁學名的表述問題[J].編輯學報,2003,15(4):257-259.

[2] 吳偉根,周莉花,章曉光.生物拉丁學名中的符號及用法[J].編輯學報,2008, 20(5):336-338.

篇(9)

i加強組織領導,促進無公害蔬菜標準化基地發展

    首先成立了標準化生產組織。區里成立了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全區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的日常組織實施和業務指導、監督工作。其次建立區、鎮、村三級服務 網絡 ,宣傳、組織、發動無公害蔬菜生產,開展生產技術培訓,提高廣大菜農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意識與技能,營造無公害蔬菜生產、流通和消費的社會環境。三是與村里就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和生產管理簽訂協議書,全程監控整個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過程,保證蔬菜的安全生產,推動了基層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管理工作。

2強化科技興菜,提高蔬菜無害化生產水平

    一是廣泛宣傳,加強培訓,提高菜籃子生產者整體素質。在全區范圍內通過培訓班、現場會、廣播電視、宣傳手冊、黑板報、上九廟會、科技三下鄉等多形式、多層次、多內容的開展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的科技培訓和宣傳推廣活動,全區10萬人口中,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知曉率近80%以上,基地農戶培訓及宣傳手冊到戶率達90%以上,戶均有1人能熟練掌握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化生產技術。二是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的引進與示范推廣。結合本區實際,選用高抗、多抗、適宜、適銷蔬菜新優品種(品種主要為茄果類、瓜類、豆類、水生菜類等)進行示范推廣,全區共引進各類新優蔬菜品種40余個。如:2007年我區從湖北武漢引進了優質蓮藕武漢高產63新品種,該品種蓮藕投人產出比1:10,產量可達45t/hm2之多(藕種4 500kg/hmz),比當地蓮藕產量增加22.5t/hm,以上。在技術上加大保護地生產推廣技術,合理進行大棚輪間套作,充分發揮各類設施優勢,大力推廣應用“三避”實用技術和誘蟲板、頻振式殺蟲燈等先進防蟲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生態蔬菜栽培管理技術,全面提升我區蔬菜科技生產管理水平,推進蔬菜產業的持續發展。

3建立技術標準,嚴格蔬菜生產技術規程

    為完善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體系,做到“有標貫標、無標制標”,在遵循國家農業部行業標準及省級地方標準的基礎上,對尚未出臺標準的一些蔬菜品種,結合我區蔬菜生產實際編寫制定了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及產品標準,其中((無公害菜豆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和((無公害菜豆產品標準》已報質監局審定批準,并作為我區的地方標準實施,從而使我區無公害蔬菜生產的技術體系趨于完善。

4加強檢驗檢測,全面提高無公害蔬菜品質

    徽州區蔬菜副食品產銷辦公室自2000年起,就組織開展了蔬菜農殘抽檢工作,先后采用速測卡、速測錄、速測儀等重點對蔬菜主產區和批發市場進行了取樣檢測。從2004年建立了無公害蔬菜農殘檢測室,配備了一套定性檢測儀器和相關設備,全面開展對蔬菜農藥殘留的檢驗檢測工作,受到當地政府與廣大菜農的高度關注。生產基地蔬菜凡是經檢測合格的,允許上市銷售,經檢測農藥殘留超標的,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發出禁止采收通知單或延期采收通知單,由村委會通知菜農延遲采收,責令生產限期整改,禁止進人市場,對亂用禁用農藥者嚴厲處罰。

5推進產業化經營,培育蔬菜專業合作組織

篇(10)

濮紹京,北京農學院小豆科研團隊掌舵者,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農業推廣、開發及企業經營管理。在北京農學院。他一直以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求自己。在教學上。他憑著自己的愛心、言行、學識以及對學生的尊重,贏得了廣大師生的贊譽。在科研上,他孜孜不倦,潛心鉆研,在小豆新品種推廣和綠色紅小豆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北京農學院小豆科研團隊針對紅小豆展開系統性科研,在國內外影響廣泛。其中已故金文林教授被日本同行譽為“中國小豆研究第一人”。在他與濮紹京教授的帶領下,該團隊在小豆資源收集與研究、生物學、重要性狀遺傳學、生物技術、雜交育種、化學誘變育種、輻射育種、品質、品種產業化開發等方面都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北京農學院是目前國內唯一進行小豆系統研究的單位,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發表研究論文高達130余篇,占全國小豆研究論文總數的70%以上,擁有各國栽培小豆品種資源1000余份,野生、半野生小豆資源200余份。更為重要的是北京農學院的育種及相關科研(如外觀品質研究、加工品質研究、商品籽粒DNA檢測等)一直是緊密圍繞生產和市場需求進行的,這也正是許多優良品種長期能夠得到日本高端市場認可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 地理八知識點總結 下一篇: 材料加工技術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妇久 | 亚洲精品色吧88 | 亚洲阿v天堂2020在线播放 | 真人AV片免费在线看 | 色8欧美日韩国产无线码 | 中文字幕少妇偷乱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