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員工管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6 15:56: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國有企業員工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國有企業員工管理論文

篇(1)

①對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長。建筑企業要達到高等級資質,其一級建造師等專業技術人員的資質和數量必須達到施工企業資質申報條件。而且,工程項目招投標要求每年都在提高,這使得施工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大。②對人才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兩年來,高鐵建設如火如荼,水利水電、城市輕軌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廣泛開展,這些項目都有一定科技含量,技術要求嚴格,每一個環節都要有專職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操控。因此,施工企業必須加大先進技術的引進力度,同時需要配備一批精通現場管理和專業技術的復合型技術人才。另外,目前一部分國有施工企業開始涉足各種各樣的BT、BOT等管理模式的項目施工,需要配備大量精通資本運作、項目運營的法律、金融、證券、海外工程承包等專業知識的人才,因此,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嚴格。

2國有施工企業當前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人力資源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項目管理需求。人才匱乏是目前企業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人才數量不夠,致使人才結構不合理,一線工人和技術人員非常搶手,而管理人員冗余;缺少高精尖類型的人才,而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較低的人員冗余,致使企業一度陷入困局,人才隊伍缺乏市場競爭力,人力資源結構無法滿足生產需要,企業無法承接更多科技含量高、技術要求嚴謹的施工項目,在經營領域上局限性很大。②人才流失嚴重。建筑施工企業中的人員頻繁流動,人力資源結構分散,而且施工項目多在偏遠地帶,工作和生活環境艱苦。一些單位對人才管理意識不強,重視人才、培育人才的觀念較淡薄,寬容性較差,家長式粗暴管理;忙于施工生產,忽視職工的思想工作,致消極情緒蔓延。此外,建筑行業的人才炙手可熱,一部分人員經過歷練后最終都選擇去待遇較好的私營企業和工作相對穩定的建設單位就業,致使施工企業人才流失現象非常嚴重。③人才管理機制弱化。一是缺乏科學的人力資源規劃。二是人力資源投入不足。尚未形成良好的育人機制、成才環境,重管理輕培養、重使用輕開發,對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培訓滯后。④人才選拔任用模式單一,在用人制度上論資排輩,缺乏競爭,競爭上崗和公開競聘選拔力度不夠。⑤員工的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不完善。沒有建立系統、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薪酬分配不夠合理,沒有建立多元化薪酬管理模式,激勵機制不靈活,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沒有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3加強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對策及措施

企業要大力推進人才強企戰略,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

3.1以人為本,樹立人才強企戰略。一是要科學制定人力資源發展規劃,企業要根據市場形勢發展和變化,對企業資質和市場開發人才結構的需求進行綜合分析,超前考慮、周密安排,要確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職業技能人才、關鍵崗位人才的比例,掌握“家產”,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發展規劃,確定主攻方向,引進和培養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業配套的各類人才隊伍。二是要培養核心人才隊伍,重點突出抓好“四支隊伍”的建設和項目關鍵崗位人才的培養。(“四支隊伍”即:黨政領導、管理干部、專業技術、職業技能人才;項目關鍵崗位,即:項目經理、總工程師、財務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安質負責人、預算負責人、物資負責人、勞資定額等負責人)。“四支隊伍”和項目關鍵崗位人才,形成了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通過培養一批高級決策型、項目管理復合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級技師、技師等操作型人才,促進企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3.2加強使用,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基于施工企業的生產特點和戰略規劃,結合市場調研結果有針對性地引進人才,擴大人才儲備量。深化人本管理思想,根據人才的專業結構、技術水平合理調配人力資源結構,避免資源浪費。同時,與高校謀求人力資源合作,利用高校的教育資源培育人才。另外,要有條件地吸收中技、高職畢業生充實技術工人隊伍。三是引入人才競爭機制。通過市場化方式選擇,有計劃地從社會上引進和招聘各類優秀人才,推進專業人才職業化,筑巢引鳳,依靠人才資源優勢,謀求企業長遠發展。

3.3突出重點,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力度。一是要加大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力度,樹立“人力資本”的理念,為人力資源培訓開發提供資金保障。要把教育培訓作為員工個人的職業生涯和企業生存發展連接的紐帶,在分析自身戰略和人力資源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員工素質基礎、學習發展的意愿,考慮企業資源、經濟條件,制定相應的教育培訓規劃,以滿足企業和員工兩方面的需求。二是創新培訓的方式方法,建立分層次、分專業的培訓體系。例如以項目為依托,以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為載體,選擇典型項目、關鍵工序和新技術新工藝等,組織企業各項目的技術骨干親臨現場學習和交流;召開專項施工研討及交流會,激發各類技術人員的學習激情。重視員工的再教育工作,督促其立足本職,加強專業學習,實現知識的補充教育。利用外聘的專家,以傳、幫、帶的方式多層次培養公司的后備技術人才,為企業未來發展做好人力資源儲備。

3.4能力建設為本,構建科學的人才選拔體系。面向市場公開招聘專業人才,除個別特殊崗位外,都要實行公開招聘,切實做到招聘信息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建立晉級機制,提級提薪機制。用人問題上要以德為先、以績為先,重能力重業績,大膽培養、選拔、使用年輕優秀干部,讓一些德才兼備的年輕人在公司、在項目部擔當重任。注重用人之長和人才組合兩個基本原則,形成1+1>2的功效,使項目經營班子逐步達到結構合理化,管理行業化,技術專業化,年齡年輕化。引入競爭機制,采用上崗測試、崗位選拔、崗位輪崗等手段,通過競爭,逐漸形成“優秀人才有成就感,平庸人員有壓力感,不稱職人員有危機感”的良性循環。建立內部市場,內部挖潛,降低總量和成本,促進人才有效、科學地流動。

3.5加強人員培訓,建立績效考核體系。在人員培訓方面,針對不同層次人員的不同特點和要求,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體系。對小型項目經理、監理工程師展開有針對性的培訓。針對建筑工人,把培訓地點從教室轉移到工地,當日收工后進行現場授課,并在工地進行實地鑒定。同時基于管理目標建立績效考核體系,量化考核指標。注重團隊與個人業績的綜合平衡。根據考核結果落實獎懲措施,進一步鞏固考核成果,提高全員素質。

篇(2)

 

一、企業文化的涵義

關于企業文化的定義,不同的學者觀點并不一致。美國的威廉·大內認為:“一個公司的文化由其傳統和風氣所構成。此外,文化還包含一個公司的價值觀,如進取性、守勢、靈活性——即確定活動、意見和行動模式的價值觀。”美國特雷斯·迪爾和阿倫·肯尼迪認為,企業文化由價值觀、神話、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這些價值觀、神話、英雄和象征對公司的員工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此,我們對企業文化界定為:經過企業領導者的倡導和全體員工的認同與實踐所形成的整體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經營特色、管理風格以及傳統和習慣的總和。企業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二、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領導者缺乏對企業文化的正確認識。很多國有企業的領導者由于自身素質不高,對企業文化缺乏正確的理解和認識。(1)將企業文化等同于文體活動。認為所謂的企業文化,就是由工會組織員工進行文體娛樂活動,目的是為了豐富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2)認為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翻版。認為企業文化就是通過說服教育,來解決員工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宣傳部門和思想教育部門的工作。(3)將企業文化與企業形象設計相混淆。認為企業文化的主要任務就是設計好企業的形象,因此,將企業文化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對企業標識的設計、對廠房的建設等方面。

2.企業文化建設缺乏創新性。每個企業的發展歷程各部相同,各企業經營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企業管理論文,因此,每個企業都存在著自身所獨有的企業文化。IBM倡導顧客至上原則和顧客滿意原則;惠普公司的價值觀是:改革與創新,強調集體協作精神;麥當勞的經營理念是:品質、服務、衛生、清潔。正是由于這些不同于其他企業的文化,才能使職工感覺到本企業的目的和追求,才能使別人感覺到企業所獨有的價值和特色。很多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雷同現象嚴重,缺乏個性,不注重創新,不能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和企業自身的變化而及時做出調整,使得企業文化不但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反而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障礙。因此,在當前的國有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能否突出企業個性,反映企業特色,直接決定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敗。

3.缺乏關于企業文化的教育和培訓。企業文化只有得到全體員工的認同和理解,只有得到員工的執行和落實,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和價值,因此,企業應該將本企業的企業文化宗旨和內涵對員工進行詳細解讀。很多國有企業雖然有自己的價值觀、經營理念、企業精神、企業哲學,但并沒有對員工進行相關內容的培訓和教育。很多員工對本企業的企業文化概念模糊,在執行和落實時不能理解企業文化的真正含義,勢必導致行為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致使企業文化不能落到實處,因此,需要將本企業的企業文化對員工進行相應的培訓和解讀,尤其是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對企業文化進行適時調整時,及時調整員工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就更加必要。

4.企業文化受機制和體制束縛嚴重。由于受傳統機制和體制的影響,國企內部存在一些不良現象:(1)論資排輩現象嚴重。很多國有企業在用人時仍然受傳統的人事制度的影響,在任用、待遇、升遷等方面還是論資排輩,不考慮員工實際的工作業績和能力企業管理論文,使企業很多人才不被重用。(2)在國有企業內部氣氛緊張,缺少一種健康的、積極的文化。國有企業的領導很少和員工溝通,不了解員工的真實想法,員工也很少在領導面前講真話,他們經常會感覺到被冷落、不被重視。(3)企業內部“幫派”現象十分嚴重。當涉及到加薪、升遷等利益時,幫派之間會出現勾心斗角的現象,不是幫派內部的員工會受到排擠。在這樣的環境中構建優秀的企業文化,最終的結果也是不言自明的。

三、完善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對策

1. 增強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只有正確地理解和認識企業文化,才能使企業文化真正為企業所服務。國有企業的領導者擔負著建設國有企業的重要任務,在國有企業中地位舉足輕重,因此,他們對企業文化能否有正確的認識,對于企業文化的貫徹落實起到重要的作用。國有企業的領導者應提高個人素質,從自身做起,加強對企業文化的研究和探討。(1)加強對企業文化基礎理論的研究。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建立適合本企業的企業文化。(2)加強對企業文化的追蹤研究。企業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不斷做出調整和改變。

因此,對企業文化進行追蹤研究是相當有必要的。

2. 建立獨特的企業文化。國有企業可以根據本企業的特點和員工的特點建立獨特的企業文化:(1)塑造個性文化。即建立與企業經營特點相適應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使企業很容易從眾多企業識別出來。(2)培育團隊文化。即建立一種團隊文化,使團隊內的每名員工自覺維護團隊的利益,加強對團隊的責任感。(3)提倡學習文化。即在組織中建立一種自我提高和相互學習的良好氛圍,以推進組織的健康、良性發展。

3.加強關于企業文化的教育和培訓。企業文化必須得到全體職工的認同,引發他們的心理共鳴,才能真正起到相應的作用。根據企業文化的構成,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對員工進行企業文化的教育和培訓。(1)讓員工了解企業的物質文化。可以帶領員工參觀企業的廠房和設備,聘請專業的講師介紹企業的產品、生產工藝,讓員工直觀感受到企業的物質文化。(2)加強員工對企業制度文化的認識。可以將企業的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印制成手冊,通過知識競賽或多媒體教育等形象手段,加強員工對企業制度文化的理解。同時,領導應該率先垂范企業管理論文,以身作則,使企業的制度文化能夠得到貫徹落實。(3)向員工灌輸企業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精神,在企業文化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必須加強員工對企業精神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企業的領導者要不斷地向員工灌輸企業的價值觀、經營理念等精神文化的內容,可以通過例行的典禮和儀式去宣揚企業的精神文化,使企業的精神文化深入人心。

4. 改善企業文化建設的環境。進一步深化國企業改革,給企業文化建設提供良好的土壤。(1)建立一套合理的用人機制。企業應該根據員工個人的素質和能力,安排適合他的崗位,做到合理用人。(2)建立和諧的文化氛圍。國有企業的領導應該主動摒棄往日高高在上的作風,不斷加強與員工的溝通,培養一種平易近人的性格,在企業內部建設一個尊重知識、尊重技術、尊重人才的企業文化氛圍。應該利用企業文化建立企業核心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把員工個人的追求和企業的追求緊緊聯系在一起,將分散的員工個體力量聚合成團隊的整體力量,逐漸驅散企業內部的“幫派”現象,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種和諧的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美]威廉·大內.Z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2][美]特雷斯·迪爾和阿倫·肯尼迪.公司文化.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9.

[3]王成榮.企業文化.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

篇(3)

 

一、建立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制度的背景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改革總體思路,并將其明確為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目標。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相互分離。然而,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最終也導致了委托問題的產生。國有企業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組成部分,也同樣存在上述問題。那么,在如今的這種情況下,作為國有資產出資者代表即“大股東”定位的國資委應該如何正確的評價與考核國有企業的經營業績以實現出資人財富的最大化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成了我們重點關注的問題。

對于經營性國有資產而言,沒有國企負責人經營業績的考核,也就無所謂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作為國有資產出資者代表的國資委,必須通過考核國企負責人的經營業績來掌握國有資產的收益和保值增值狀況,實現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負責人進行的業績考核,是為了提高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國有資產運營質量和效率。其目的是要把國有資產經營的責任落實到企業負責人,對國有出資企業實現的國有資產經營目標進行考核。

二、相關的理論依據

(一)委托理論

信息經濟學在很大程度上把整個社會經濟關系歸結為委托—關系。即在執行契約的過程中人獲得某種私有信息企業管理論文,而委托人無法獲得這些信息,導致人的行為對委托人的利益造成損害。國有企業出資者并不直接支配資本的運用,而是委托專門的管理人員在滿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決定其資本營運。在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現象普遍存在的情況下,經營者的財務目標會偏離出資者的目標。為了充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實現股東財富的最大化,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經營者激勵機制,而激勵機制的基礎問題就是業績評價。

(二)超產權理論

泰騰郎(1996)、馬丁和帕克(1997)等學者,以競爭理論為基礎提出超產權論(BeyondProperty-Right Argument)。超產權理論認為企業效益主要與市場結構有關,即與市場競爭程度有關。在競爭比較充分的市場上,企業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有顯著提高;在壟斷市場上,企業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改善不明顯。國有企業是一種適應適應市場經濟制度的產權安排,效率的決定與產權形態、組織形式無關,只與信息的充分程度有關,而信息是否充分,不是由產權決定的,而是由競爭決定的。競爭可以讓企業經營者的努力與努力程度更加充分公開,從而做到更有效的監督經營者。

因此,根據超產權理論的觀點,只有對國有企業負責人進行公開、公平、公正的經營業績評價,將其置于一個相互競爭的環境之中,做到透明考核,明確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責任,使國有企業負責人的努力成果和最終的考核結果相符,才能真正的將國有企業處于一個競爭的環境當中。如果沒有競爭,高效率企業的負責人和低效率企業的負責人都不會被淘汰,最終只會導致國有企業的停滯不前以及國有資產的流失,也無法實現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

(三)激勵理論

哈羅德·孔茨認為,激勵是指揮與領導工作的一項重要摘要把企業負責人的報酬和公司的經營目標聯系起來企業管理論文,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降低委托成本,最大可能的為股東創造財富。

三、我國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的現狀

2004年1月1日,國資委頒布實施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令第二號)國資委按照此《暫行辦法》以出資人的身份對中央企業負責人進行業績考核。這一業績考核制度體現了:明確了評價主體是國資委———它行使國有資產出資人角色;考核對象是企業負責人;確定了“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相結合、結果考核與過程評價相統一、考核結果與獎懲相掛鉤”的制度規范;考核內容為年度經營業績與任期業績相結合。其中,年度業績核心指標為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任期業績核心指標包括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三年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等。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制度的全面推行,結束了中央企業負責人“有任命沒有明確任期,有職務沒有嚴格考核,薪酬同業績不掛鉤”的歷史,使業績考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了規范化和良性發展的道路。部分地方國資委也建立了相似的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度,從而擴大了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的發那位,促進了地方國有企業的發展。2007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修訂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第17號令)。該辦法中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指標中的基本指標都沒有變化,分類指標由國資委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特點,綜合考慮反映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投入及風險控制能力等因素確定。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增加值將被引入業績考核。新的《暫行辦法》更加突出發揮業績考核在國有資產監管中的導向功能,注重把考核導向的重點放到提高目標管理水平、推動戰略管理、引入價值創造理念、提升可持續發展等能力方面。2010年1月1日又頒布實施了新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第22號令)。年度經營業績指標仍然包括基本指標和分類指標,但基本指標有所變化,包括利潤總額和經濟增加值,正式將經濟增加值作為一項業績考核的指標。分類指標由國資委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特點,針對企業管理“短板”,綜合考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投入及風險控制能力等因素確定。

四、我國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偏重財務指標,忽視非財務指標

一般情況下,財務指標無法涵蓋影響企業業績的所以因素,尤其不能涵蓋那些對企業業績具有重要影響卻又難以量化的因素。我國目前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企業財務報表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企業會計信息發生嚴重異常的情況(如數據失真等)或受外部環境因素影響程度提高的情況下,如果只偏重財務指標,所得的結果必然有很大的片面性。此外,目前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考核多以盈利能力指標為主企業管理論文,這會刺激管理者操縱盈利指標,比如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在利潤總額不變的情況下,管理者有動機操縱分母,通過發行更多的債券和回購股票等方式,大幅提高凈資產收益率。財務指標過分依賴會計數據,容易引起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的不實。而采用非財務指標進行評價,可以從外部環境和非財務角度對財務指標評價結果進行修正和補充。

(二)考核程序不夠完善

考核指標確定后,如何科學地確定目標值是考核能否達到效果的關鍵環節。實際工作中,考核目標確定主要依據企業歷史數據,進行環比,并沒有真正與企業戰略、年度預算相掛鉤,更不用說向行業標準、國際標準靠攏。為確保完成業績指標,企業存在“雪藏”部分業績的可能性很大。此外,還缺乏嚴格的動態監管機制,對企業經營的具體過程缺少關注。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不是目的,而是出資人履行權利,落實資產經營責任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考核不僅是對考核期經營情況算總賬,更要加強日常的動態監控,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好企業經營業績動態監控,對于促進企業完成和超額完成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三)考核體系不夠科學化

各地國資委對其管轄地區的國有企業都采取了統一辦法,統一考核的方式,但由于企業所處行業不同,規模不一,發展階段千差萬別企業管理論文,所有企業共同運用一個考核辦法,按照統一的考核體系和標準進行業績評價,很難做到合理科學的考核。處于不同環境的國有企業業績其結果的差異可能來自于行業差異,而不是管理者的經營能力和努力程度差異。如果國資委不區別所轄企業在壟斷性領城與充分競爭性領城的巨大不同,而以‘一刀切’的考核指標來獎懲,科學公正的目標肯定會打折扣。現有考核指標容易出現“鞭打快牛”的問題,各個企業行業、規模、現實條件、市場環境和業務起點等都不一樣,但面臨的基本考核指標都是一樣的。實際考核的結果,往往出現效益好的企業因起點高而達到的績效得分不高、起點低的企業績效得分反而高的現象。

五、對國有企業負責人業績評價的改進建議

(一)對國有企業負責人業績評價改進的必要性

效用是指對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滿足的一個度量,可以解釋一種經濟行為是否帶來了好處。國資委所轄的各個國有企業有其自身性質、所處行業以及競爭狀態等的差異,同時目前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業績評價基本上都采用了統一的考評辦法,缺乏差異化的評價,很多國有企業的負責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會有一些就職的偏向,導致一些沒有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出現了人才缺乏的現象。因此,國資委只有對當前的業績評價體系做進一步的改進,才能夠讓在不同國有企業中任職的負責人獲得的效用在同一條無差異線上,使其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獲得相同的效用,以遏制有的國有企業人才缺乏的現象,促進國有企業全面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改進的建議

1、重視對非財務指標的運用

非財務指標可以彌補財務效績評價導致的短期行為,有利于實現企業長遠利益最大化。非財務指標的設定考慮了創新能力、競爭能力等與企業戰略密切相關的因素。同時,非財務指標受會計政策的干擾較少,也能夠更加順應現代經營環境的需要。非財務指標的外延比較寬,但大致可分為客戶、員工、市場、內部業務流程、創新、社會責任等方面。在對國有企業負責人進行業績評價時可以引入一些諸如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員工滿意度、技術創新、社會生態環保等的指標,將其與財務指標相結合,才能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經營業績給出綜合全面、科學嚴謹的評價,克服國有企業短期行為。

2、完善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考核程序

國資委應對國有企業負責人報送的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建議值嚴格把關,了解是否存在低報目標值的現象。國資委在核定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值的過程中,應根據“相同行業、相同尺度”的原則企業管理論文,結合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企業所處的行業發展周期、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等,對其目標建議值進行嚴格審核。此外,應加強對考核具體過程的監督與控制,建立相應的動態監控機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激勵被考核者超額完成目標。

3、促進考核體系的科學化

了解各個行業以及企業各個發展階段的情況是國資委對國有企業進行業績評價的前提,國資委在制定國有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應引入差異化業績評價的策略。在制定具體的考核方式時應當考慮被考核企業的特點、發展階段、戰略目標等因素,并結合行業的差異,建立能夠滿足不同需求主體、體現行業差異的多重權重的評價體系。與此同時,應明確規定每種具體權重指標體系的適用范圍及適用情況,并要求評價者在公布企業績效評價結果時,充分披露所采用的權重體系。

4、構建基于EVA的企業業績評價體系

現代企業制度下,要求建立一種符合資本效率有效發揮的新型激勵機制。即要在保證所有者財富增加的前提下,將價值創造的部分獎勵于經營者。EVA是經濟增加值的英文縮寫。它是公司稅后凈營業利潤與全部投入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它可以全面地衡量企業的經營業績,反應管理價值的所有方面,是為股東創造財富的關鍵驅動因素。目前新出臺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已在年底考核的基本指標中引進了EVA指標,使對國有企業的業績評價進一步的客觀化、合理化。各地國資委也應根據當地的情況積極的引入EVA指標,在對其經營業績做客觀、公平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以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王化成.企業業績評價[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毛程連.國有企業的性質與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分析[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3】國資委.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Z].2009,(12).

篇(4)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對企業發展的決定性作用日益突出,但國有煤炭企業人才流失問題嚴重,制約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有關專家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對全國12家國有大型煤炭企業科技人才情況進行調查,結構顯示,煤炭企業人才引進數量不足,但流失趨勢較明顯。近幾年,12家企業每年引進的本科及以上人才分別為965,701,577,549 人,在逐年減少;而每年流失的本科及以上人才數分別為254,270,320,436 人,在逐年增加,人才流失問題日趨嚴重。因此,如何防范人才流失對于國有煤炭企業勢在必行。

一、人才流失對國有煤炭企業的不良影響

1.增加企業的成本。當員工離開企業后,為了填補職位的空缺,企業必須重新進行招聘。新員工來到企業后,必須對新員工進行崗位勝任能力以及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培訓,招聘新員工的費用以及對新員工的培訓費用都將作為企業額外增加的成本,列入企業的成本損失。

2.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由于新員工在對企業的了解和技能等很多方面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都與老員工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對他們的培訓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企業的經濟效益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3.影響企業的士氣。員工之所以離開企業,是由于他們對企業存在嚴重的不滿情緒,例如有的員工對薪酬待遇的不滿,有的對企業的人文環境不滿等。這種不良的情緒往往會在團隊中蔓延,引起團隊中其他成員的消極情緒,使很多缺乏工作穩定性和忠誠度的員工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紛紛跳槽。因此,員工流失率過高的現象對現有員工的士氣有很大影響。

二、國有煤炭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煤炭行業的特殊性。由于受地理位置、工作環境、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影響,導致煤炭企業人才流失的現象十分嚴重。第一,地域環境的影響。現代企業的員工不僅考慮自身的生存環境,而且十分注重下一代的培養和發展環境。而煤炭企業大多建在偏遠地區,一般都遠離省會級城市,在居住環境、醫療環境、教育環境等方面與大城市都有較大的差別,這些都會成為煤炭企業人才流失的重要影響因素。第二,工作環境的影響。煤炭開采業是高危行業,在開采過程中存在著瓦斯、煤塵、水、火、頂板等諸多不安全因素,人們對煤炭行業存在很多顧慮和擔心。而且,煤炭企業的工作環境差,條件艱苦。這些都是導致煤炭企業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第三,薪酬待遇的影響。由于煤炭行業發展不景氣,導致煤炭行業的薪酬水平較低,有的企業甚至不能保證工資的正常下發。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基本薪酬屬于員工最基本的保障,如果基本薪酬得不到保障,就會導致員工的不滿,最終的結果會導致企業的人才流失。

2.用人機制和分配機制不合理。國有煤炭企業的用人機制和分配機制還很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論資排輩的現象嚴重。目前,很多國有煤炭企業在用人時仍然受傳統的人事制度的影響,在任用、待遇、升遷等方面還是論資排輩,不考慮員工實際的工作業績和能力,使企業很多人才不被重用。由于人才個人能力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職業前景也非常渺茫,導致很多人才紛紛離開企業另謀他就。(2)缺乏科學的考評體系。企業在對員工進行評價時,沒有建立一套科學的考評體系,仍然停留在領導對員工的主觀評價,因此,考評結果具有很強的主觀性,不能反應出員工的真實績效。這將直接影響員工的工作熱情,最終會導致對企業喪失信心。(3)平均主義嚴重。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國有煤炭企業內部的平均主義現象十分嚴重。企業的一些優秀人才,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感受不到企業的重視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對企業的不滿。

3.對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國有煤炭企業認為,培訓對于企業是可有可無的事情,因此,對培訓缺乏足夠的重視。很多煤炭企業不僅沒有專門的培訓機構,甚至將人力資源部門也歸入后勤或其他部門論文提綱怎么寫。一些煤炭企業由于資金緊張,只對員工進行入職培訓,缺乏對員工的中遠期培訓,一些效益不好的煤炭企業甚至取消了對員工的培訓投入。培訓投入的嚴重不足勢必會影響培訓工作的正常運行。企業的人才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學習機會的話,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茫然感和失落感,在這種情況的驅動下,他們可能就會尋找其他的就業機會而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

4.忽視企業文化建設。國有煤炭企業由于受資金、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過多地看重企業的物質利益,忽視了在文化方面的建設。近期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作了“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結果顯示,只有 17.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企業文化上,80%以上的經營者都將此歸之于市場營銷能力、經營組織能力、戰略決策能力、生產制造能力和研發能力等。很多煤炭企業的管理者認為,企業文化對于煤炭企業可有可無。有的煤炭企業雖然意識到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但不知企業文化應從何處入手,應交給哪個部門,具體應該從事哪些活動。很少有煤炭企業建立相應的企業文化部門,因此,煤炭企業的企業文化在很長時間處于缺失的狀態。

三、防范國有煤炭企業人才流失的對策

1.加強對煤炭行業的重視。煤炭行業屬于國家重要的資源產出行業,擔負著開采煤礦資源的重任,因此,國家應加強對煤炭行業的重視程度。煤炭企業由于資金不足,致使員工的薪酬水平較低,企業的工作條件惡劣,人才流失的現象十分嚴重。為了保證煤炭企業的健康發展,國家應增加對煤炭企業的資金投入,還可以通過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例如:為煤炭子弟考大學開設綠色通道等,幫助企業吸引和留住所需人才。煤炭企業應提高員工的薪酬水平,對于企業的不同人才的薪酬可以適當拉開檔次,同時,要加強對企業工作環境的改善,以留住企業所需人才。

2.建立合理的用人機制。國有煤炭企業為了擺脫人才流失嚴重的困境,必須建立一套合理的用人機制。企業應該根據員工個人的素質和能力,安排適合他的崗位,做到合理用人。同時,要制定一套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盡量使考核體系做到客觀、可行。要依據對員工的考核結果,對其進行獎懲。而且,企業還應幫助員工設計他們的職業發展規劃。由于受個人價值觀、家庭環境、工作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一些員工想成為管理者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另一些員工希望在專業上得到發展。如果員工的個人目標不能實現,感覺未來的發展前景渺茫,就會缺少工作的動力和熱情。因此,國有煤炭企業可以幫助他們設計職業發展規劃,通過培訓和管理,幫助他們實現自身的發展規劃,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通過對員工的職業生涯管理,使員工的個人發展目標和組織的發展目標相一致,以利于煤炭企業目標的實現。

3.加強對培訓的重視程度。為了避免人才的進一步流失,煤炭企業應加強對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第一,煤炭企業應建立與培訓相適應的組織結構,以保證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煤炭企業應建立獨立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將培訓工作視為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建立獨立的培訓部門,以增強對培訓工作的重視。第二,煤炭企業應建立與培訓相適應的組織制度。建立良好的培訓制度是促使培訓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麥當勞非常注重對員工的培訓,為了調動員工對培訓的熱情,將員工的培訓與員工個人的職業生涯有效結合起來。麥當勞在對新員工進行培訓時,主要是學校麥當勞工作手冊和現場觀摩;如果想升為店長,必須在地區的培訓中小學習;如果想升為區域經理,必須到全國的培訓中心去學習;如果想升為大區經理,必須到美國的漢堡包大學去學習。

4.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是指經過企業領導者的倡導和全體員工的認同與實踐所形成的整體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經營特色、管理風格以及傳統和習慣的總和。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精神和靈魂,它具有凝聚、導向、激勵等功能。我們可以利用企業文化把員工個人的追求和企業的追求緊緊聯系在一起,將分散的員工個體力量聚合成團隊的整體力量;可以利用企業文化引導員工的言行與企業的發展目標相吻合;可以利用企業文化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國有煤炭企業可以成立專門的企業文化部門來從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應建設由管理者倡導的、全體員工認同參與的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趙芬.國有煤炭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與對策.科教文匯,2008,(5).

[2]張彥鵬.國有煤炭企業人才流失暨對策研究.中國商界,2008,(7).

篇(5)

在經營管理方面,我國水利行業國有資產管理的經營效果不佳,收支不平,長期處于虧空的狀態,即支出大于收入。因此,得到的收益往往無法滿足公司職工工資的需求,以至于職工工作積極性下降,繼而產生一系列問題。      關鍵詞:水利,國有資產管理論文,改革 

由于當前會計制度的影響, 我國水利行業很難像以前一樣獲得足夠的折舊費用以及修理維護費,以至于我國國有資產沒有起到實質上的作用,因此,我國水利行業國有資產管理需要完善,適當地進行體制改革。 

二、我國水利行業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性 

長久以來,我國水利行業國有企業一般都依靠上級單位,獲得些許收益滿足自身短期目標,其規模較小,一般只能滿足員工的溫飽需求,在水利行業這個大背景大市場下沒有形成系統的規模和完善的市場主題。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日益發展壯大,這種小型的國有資產分散化管理早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水利行業國有企業的存亡收到一定的打擊。要想讓我國水利行業能夠蓬勃發展,必須進行國有資產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市場離散這種不適應當下發展的狀態。我國水利行業國有企業應該跳出現有的經營管理模式,從一個嶄新的角度研究分析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內容,并不斷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三、我國水利行業國有資產管理改革 

針對上述我國國有資產管理改革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現從經濟管理學方面討論該問題,并學習國外相對較好的管理方式方法,研究分析我國水利行業國有資產管理理論,提出可行的改革思路,實現我國水利行業國有資產管理又好又快發展,給企業帶來較大的效益。 

(一)政策上給予價格支持、收益補貼 

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利行業普遍都享有定價的權利,但我國水利行業就沒有該項權益。經濟學認為價格影響市場,由于我國水利行業定價的權利不屬于水利部門,因而該部門難以在市場這個大環境下有足夠的戰略地位。當前我國仍在積極實施相關的財政政策,增加內部需求,繼而促進經濟增長,因此工業用水會不斷增加;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水的需求量也隨之加大,生活用水也勢必不斷增加;我國人口眾多,水利灌溉需求相對較大,農業用水也很難有所下降。由此可見,我國對水利行業有很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就供給方面,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會產生大量非公益性的供水,因此應該適當抬高這些非公益性用水的價格,采取分階段定價的方法控制人均用水,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工業方面,由于工業發展會給環境帶來一定威脅,所以需要抬高工業用水定價,對造成污染的企業給予相應的處罰,這樣有利于工業向經濟環保方向轉型;為了促進農民務農的積極性,水利部門還可以適當降低農業用水價格。 

我國水利行業自行定價的戰略很難完全實現,主要是因為國內和國外經濟體制上存在的些許差異。事實上,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水資源的價格其實并不高。水利部門并沒有從收取的水的價格上獲得太大利潤,有時甚至會獲得些許虧損。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對水利部門給予相應的補償,即對水利企業給予相應的補貼。國家可以從工業、農業、居民用水三個方面的用水對水利部門給予相應的補貼;另外,有些收益高用水量大的企業也應該定期給水利部分付一定的費用。 

(二)各部門樹立正確觀念 

水利部門是水利行業的巨頭,應該時刻保持正確的責任意識;水利部門必須履行期其相關職能,管理好國有資產,為國家做貢獻。另外,水利部門需要明確一種態度:水利部門的職責是做好防洪防澇等災難性事件的防護工作,確保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保障用水需求。所以安全是前提,在保障人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其公共價值。 

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應該足夠意識到我國水利行業國有資產的需要,即促進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確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將保值放在優先考慮的戰略地位,只有保值得以保證,才能進一步實現增值。另一方面,國有資產管理企業還應該依據市場要求行事,根據公司自身經營管理模式,指定一系列良好且適合自身發展的經營管理模式。 

水利國有資產經營企業應該認識到水利國有資產是以公平正義為前提,而不是將利益放在首要地位。所以,水利國有資產經營企業不應該以犧牲公共利益為手段謀取利潤,時刻保持公平合理的經營理念。 

水利資產受益者應樹立的觀念是節約用水,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是國家的重要資源之一。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水利資源受益者應該珍惜水資源并付諸行動,提倡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利用的思想。 

(三)開展科學經營管理模式 

針對科學經營,本節主要從機會成本分析、進入壁壘分析和要素投入分析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因為水利部門在分配公司資源時,會產生一定的機會成本。一般來說,水利部門會選擇放棄利潤而產生公共利益。因此,完善合理的補償模式非常必要,國家和其他收益群體應該給水利部門提供適當的補助,積極促進和支持水利部門犧牲自身利潤而產生機會成本;我國對水利部門及水利工程單位的管理非常嚴格,具有一定的壟斷性,政策上予以一定的強制管理,而相較于民辦企業其競爭力較弱,受到較大的抨擊,這些公司企業的高層必須全面分析研究其自身的狀態,以應對諸方面的打擊與挑戰;短期內我國對水利行業的投入可能不會有明顯的增長,因此當前最可行的解決辦法就是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投入一定的人力資源以應對當前的挑戰。在開發新技術新的經營管理模式的同時,將重心放在培養企業職工綜合水平上,增強企業員工的內部教育,增加公司效益。 

(四)資源配置量化管理 

篇(6)

一.加強鋼鐵企業績效考核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鋼鐵企業已經進入了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同時,資源和環境對企業所造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鋼鐵企業面臨著轉變發展模式、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期。其中鋼鐵企業作為我國鋼鐵市場的重要主體,只有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姿態去迎接和應對新形勢下市場要求,才能在世界鋼鐵行業的新一輪競爭發展中占據更為有利和主動的位置。另一方面,從當前鋼鐵企業具體運作中不難看出,仍存在著許多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和問題,影響著鋼鐵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但其中的關鍵都離不開企業人力資源這一核心資源。作為鋼鐵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性關鍵資源,人力資源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關注,加強和完善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意義也日益凸顯。如何管理企業的各類人才,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成為當前我國鋼鐵企業管理者必須面臨的問題。績效考核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最為有效的一種企業管理手段,在評價激勵員工、增強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代化和高效化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1]。鋼鐵企業通過績效考核環節工作的改善與提高,實現對員工績效的客觀公平公正的考查與評價,并將績效考核的結果運用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其他環節中,真正地推動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和貢獻,從而培育和強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鋼鐵企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績效考核作為一個先進的管理系統,我國鋼鐵企業績效考核工作在具體的開展和實踐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如何將當前世界管理領域先進的績效管理經驗進行引進、吸收、借鑒與創新,提高鋼鐵企業績效考核的質量和水平人力資源管理論文,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的重要課題,具有重要意義。

二.鋼鐵企業員工績效考核現狀及問題分析

隨著鋼鐵行業的深入發展和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完善,我國鋼鐵企業為了更好地適應企業發展和市場發展,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得到重視并進行改進與完善。但從整體上來看,我國鋼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仍處于由傳統人事管理向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轉變的轉型時期,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建設及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的發揮仍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績效考核環節表現得尤為明顯。當前許多鋼鐵企業績效考核在實行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一是,由于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戰略性地位尚未得到真正的明確,績效考核工作落實便有了一定的難度,直接表現為員工與管理人員的低參與度,甚至也較多地存在著對于績效考核工作不配合、影響績效工作開展的例子,影響績效考核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二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化水平的欠缺直接影響到了我國鋼鐵企業績效考核工作的開展。績效考核作為一個先進的管理系統,不論是考核指標的設計、考核方法的選擇還是最后考核結果的分析運用,都對考核人員有著較高的專業化水平的要求。但另一方面我國鋼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中真正具備相應專業化知識和水平的人員并不多,從而導致鋼鐵企業績效考核存在著的一系列問題。

三是,對于績效考核在認識上存在著偏差和誤區。從本質上來講,績效考核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手段和重要環節之一,其進行考核的最終目標都在于通過績效的改進與提高提升企業績效,促進企業的進一步長遠發展。而在具體實踐不論是中高層管理人員還是基層員工,都對于績效考核在理解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如簡單地將績效考核等同于對個人績效獎優罰劣的層面上,單純地把“把薪酬與績效結合”,加上績效考核中又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缺陷,尤其是考核過程缺乏透明性及公開性,使得被考核人員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對考核工作應付了事;也存在著部分員工認為企業績效考核只是走走過場,無太大的實際作用,難以從思想上重視績效考核,導致績效考核流于形式[2]。

四是,績效考核體系建設不完善,缺乏具體量化、操作性強的績效評價指標,“德、能、勤、績”四個指標仍是考核的關鍵,主觀性強,易受個人主觀因素影響,尤其是主管人員個人的好惡及領導風格,難以真實反映出員工的績效水平;同時在績效考核指標的設計也存在著不科學的問題,直接表現為考核指標內容不全面、考核標準不嚴謹、考核標準一致化、脫離崗位與工作任務的具體要求,不同崗位關鍵績效指標不突出等;或者直接照抄照搬別人的績效考核體系,難以形成較為全面、客觀的評價結果,加上考核方式手段過于單一化甚至方式滯后,缺乏規范化、程序化的操作,考核方法沒有統一的尺度,達不到考核的預期目的,影響考核激勵作用的發揮。

五是,對于績效考核缺乏明確定位,考核目標不明確,只是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結束后將考核結果放置一邊,未能真正地起到約束激勵的作用,更談不上對于員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與幫助并督促其進行改進,既造成了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同時,也導致鋼鐵企業績效考核體系形同虛設,影響績效考核真正作用的發揮,更使得對績效管理形成認識上的誤區[3]。另外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在績效考核過程中,缺乏溝通、考核周期設置不合理等也是影響績效考核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站。

三.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完善激勵機制

新形勢下,鋼鐵企業間的競爭將更加的白熱化,每個企業只有不斷地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通過健全和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和智力保障是保障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和重要途徑。

首先,要樹立人才競爭意識,認識到人力資源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高度重視鋼鐵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放到關系到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位置,真正地提升鋼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鋼鐵企業組織架構中的地位,實現人力資源的戰略化管理。只有從思想上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發揮人力資源管理各個模塊的作用,包括績效管理。

二是,在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各項基礎性工作的前提下,著重把握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績效考核環節,提高績效管理水平,通過對員工的正確客觀評價實現有效的激勵,提高員工績效從而改善企業績效。具體來講,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正確認識考核的作用和意義。要切實提高企業領導者和管理層對于績效考核重要性的認識,更新觀念,樹立科學的績效觀,強化績效意識和效益觀念,重視考核工作在改進員工績效、激勵員工中的積極作用,摒棄走走過場的考核形式,積極推動企業績效考核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的轉變,提高績效管理水平。企業領導與管理者在給予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最大支持的前提下,要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其中,為員工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引導員工行為;要積極推動以績效為導向的鋼鐵企業文化的建設,為績效考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有序進行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和大力支持[4]。另外,績效考核從本質上來講不同于我國傳統意義上的人事考核,要利用各種渠道和途徑加大對于績效考核制定的宣傳力度,提高員工對于績效考核的認同度和支持度,為績效考核的開展奠定良好的人員支持。

2.明確企業績效考核目的,杜絕“為了考核而考核”,把績效考核與企業的長遠發展實現有機聯系和結合,實現績效考核的戰略導向,使其更好地服務于鋼鐵企業的戰略發展要求,即“員工個人績效提升與激勵”和“組織績效提升”的緊密結合。具體來講,績效考核的目標在于使員工在做正確的事的基礎上,能夠不斷改善,把正確的事做得更好,真正地提高工作質量,從而促進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同時也能夠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其他工作,如員工培訓、薪酬管理、職位調整等提供更為公正、透明、客觀的依據。只有準確定位,正確認識績效考核的目標所在,明白績效考核所針對的內容和所要問題,才能保障鋼鐵企業績效考核工作的有序開展。

3.合理設計考核指標體系。行之有效的考核指標體系是績效考核成功與否的關鍵,以“崗位分析評價”為基礎,根據專業化分工及崗位差別化的原則,全面綜合地考慮各個崗位的工作摘要考核內容的指標體系,使績效考核工作能真正地服務于企業的經營發展需求。同時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鼓勵員工積極地參與績效考核指標的設定,真正地體現出公平與公正的原則,也有利于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員工對于績效考核的認同度,有利于績效考核工作的推進。

4.提高績效考核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保障考核過程公開化及透明化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提高鋼鐵企業員工績效考核方法的準確性及客觀性,積極引進和借鑒國際先進鋼鐵企業的科學考核方法,如平衡計分卡BSC等,保障績效考核結果。合理設置績效考核周期,實現考核周期系統化,將平常考核、月度考核與年度總考評進行相結合,并進行綜合分析以提高考核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科學性。重視民主測評在企業績效考核中的重要性。

5.重視績效溝通,改進過往績效考核單方向運作的缺陷,將績效考核的重點與被考核者進行直接的溝通與反饋,將考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解與交流,使員工有機會澄清誤解、消除誤解,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從而達到通過績效溝通,幫助員工及時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并積極主動地協助員工進行績效的改進計劃的確立,明確下一階段努力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5]。同時對正確的行為要給予積極的肯定進行正強化,提高員工的滿足感和自我成長的需要。另外,通過績效溝通,使員工有機會能夠進行自我表達,暢所欲言,有利于民主寬松的企業氛圍的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員工的消極抵觸情緒,

6.提高績效考核結果的運用深度和廣度。為將績效考核工作真正地落到實處,恰當地運用考核的結果是關鍵。要發揮績效考核結果的多元化作用,不僅僅是員工薪酬福利水平制定與調整的依據,也是企業員工晉升、培訓與開發的依據,將績效考核結果真正地運用到人力資源管理的其他各個環節。

參考文獻

1.張建軍.國有鋼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分析與對策[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9,01.

2.董秀娟,宋亞靜.國有鋼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探研[J].生產力研究,2009,22

篇(7)

中圖分類號:TQ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7-0346-01

一、當前煤炭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領導者缺乏對企業文化的正確認識。很多國有企業的領導者由于自身素質不高,對企業文化缺乏正確的理解和認識。

1.1將企業文化等同于文體活動

認為所謂的企業文化,就是由工會組織員工進行文體娛樂活動,目的是為了豐富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1.2認為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翻版

認為企業文化就是通過說服教育,來解決員工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宣傳部門和思想教育部門的工作。

1.3將企業文化與企業形象設計相混淆。認為企業文化的主要任務就是設計好企業的形象,因此,將企業文化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對企業標識的設計、對廠房的建設等方面。

2、企業文化建設缺乏創新性

每個企業的發展歷程各不相同,各企業經營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因此,每個企業都存在著自身所獨有的企業文化。IBM倡導顧客至上原則和顧客滿意原則;惠普公司的價值觀是:改革與創新,強調集體協作精神;麥當勞的經營理念是:品質、服務、衛生、清潔。正是由于這些不同于其他企業的文化,才能使職工感覺到本企業的目的和追求,才能使別人感覺到企業所獨有的價值和特色。很多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雷同現象嚴重,缺乏個性,不注重創新,不能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和企業自身的變化而及時做出調整,使得企業文化不但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反而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障礙。因此,在當前的國有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能否突出企業個性,反映企業特色,直接決定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敗。

3、缺乏關于企業文化的教育和培訓

企業文化只有得到全體員工的認同和理解,只有得到員工的執行和落實,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和價值,因此,企業應該將本企業的企業文化宗旨和內涵對員工進行詳細解讀。很多國有企業雖然有自己的價值觀、經營理念、企業精神、企業哲學,但并沒有對員工進行相關內容的培訓和教育。很多員工對本企業的企業文化概念模糊,在執行和落實時不能理解企業文化的真正含義,勢必導致行為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致使企業文化不能落到實處,因此,需要將本企業的企業文化對員工進行相應的培訓和解讀,尤其是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對企業文化進行適時調整時,及時調整員工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就更加必要。

4、企業文化受機制和體制束縛嚴重。由于受傳統機制和體制的影響,國企內部存在一些不良現象:(1)論資排輩現象嚴重。很多國有企業在用人時仍然受傳統的人事制度的影響,在任用、待遇、升遷等方面還是論資排輩,不考慮員工實際的工作業績和能力企業管理論文,使企業很多人才不被重用。(2)在國有企業內部氣氛緊張,缺少一種健康的、積極的文化。國有企業的領導很少和員工溝通,不了解員工的真實想法,員工也很少在領導面前講真話,他們經常會感覺到被冷落、不被重視。(3)企業內部“幫派”現象十分嚴重。當涉及到加薪、升遷等利益時,幫派之間會出現勾心斗角的現象,不是幫派內部的員工會受到排擠。在這樣的環境中構建優秀的企業文化,最終的結果也是不言自明的。

二、完善煤炭企業文化建設的對策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強員工教育

要建設高檔次、高品位的企業文化,必須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尊重人的尊嚴、關心人的需求,更加注意企業文化中人才的要素及其價值的開發與利用,并把重心放在激發員工的忠心和進取心上,堅持做到“員工第一”的原則。企業應本著“管理始于教育、終于教育”的原則,構筑全方位、全員化學習培訓的終身教育體系,進行持續的員工培訓,從改變領導、職工思想觀念入手,進行學習型企業的創建活動,形成全員講學習的良好氛圍。

2、解放企業思想

樹立現代企業理念并構建現代企業制度是如今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的一項歷史性任務,國有煤炭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作為其中的一環,應當在思想上給予必要的重視。所以在如今的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國有煤炭企業應當及時更想你觀念,解放思想,不是僅僅單純的追求的企業的經濟效益,而是構建要綜合環境生態保護和員工的生命安全相結合的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通過對礦區相關環境的保護以及對不可再生的煤炭資源的合理采掘,改善礦區的環境,構建環境友好的發展模式。而員工的安全生產更是煤炭企業必須時時刻刻圍繞其構建企業文化的核心所在。因為畢竟人才是發展的根本,退一步講其也更加敏感地關乎煤炭企業的經濟效益。只有將安全生產作為企業文化中的核心內容,才能促進國有煤炭企業的健康發展。

3、加強企業學習的氛圍

學習本來是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基本方法,將企業的發展和學習的氛圍結合起來,不斷增進和發展企業的學習能力以及適應能力,才能讓企業文化建設更加的順利。具體而言這樣的學習能力就表現在,隨著社會知識化和信息速度的加快,對企業的創新和調整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整體的學習勁頭、員工的團隊精神、領導的協調意識都有更高的要求,同時企業要高度契合市場需求變化的速度,就必須不斷的通過學習先進的方法來改善自身的不足,而且隨著市場運行越來越透明化,市場上的信息越來越多,市場化的范圍都大大擴展了,市場選擇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企業在面對市場的抉擇時,以更加積極學習的姿態面對總不至于陷于被動。

4、注重領導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帶頭作用

在任何一個行業中,領導的模范帶頭作用都是十分重要,在煤炭行業更是值得特別提倡的。煤炭企業的領導要不斷學習新的管理理念,并且思想認知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要以一種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這樣才更能看出問題。同時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要作為煤炭企業文化建設的推動者,把文化建設提到重要的地位上來;要不斷地向下面的員工講術企業文化的內涵,用領導的力量帶動員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使員工樹立建設優秀企業文化的信心。

5、處理好企業文化建設的價值和員工自身利益的關系

篇(8)

一、企業集團會計風險的誘因

1、會計資料信息不真實是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企業活動都需要有真實的會計資料信息來對應,這些資料信息也是企業集團的屬性體現,是外界了解企業集團運營狀態的重要依據。而部分企業集團為了自身的某些利益要求,肆意更改會計信息,營造表面現象,使得會計信息資料沒有真實性,甚至存在大量的假帳。這樣會引起外界對企業集團的錯誤認識,無法得出客觀的評價,為企業活動帶來更大的風險。而對于外界投資者來說,會計信息的失真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判斷,而當發現自己的錯誤決定后又回抽資金,如此形成連鎖反應,后果不堪設想。

2、違背是重要的成因。謹慎原則要求企業集團在會計核算時還應該對將來可能產生的費用支出或者資金流動方向作出基本評估,并計入本期損益。也就是對未來可能要產生的費用或損失提前做好準備和分配,規避資金風險,讓會計資料能夠真實、可靠地反映出企業財務狀況,確保財務的穩定性。而我們縱觀此次美國的金融危機。表面上看來,是由次貸問題引起的外債償付危機。由于大量不確定性的風險投資造成外債過高。而緊張的外部環境使得這些資金無法回籠造成銀行資金流斷裂而壞賬急速擴大,外債無力償還,繼而引發股市、匯市的頻頻波動。這一些都源于對未來資金損失項目和風險預計不足,沒有保持足夠的謹慎態度,金融機構盲目降息,降低資金投放門檻財務管理論文,最終導致了資金的斷流,引發了這次金融危機。

3、監督乏力不力致使企業集團無法合理分配資金,財務出現混亂。當會計監督不力時,我們會看到盲目的生產投資,雜亂無章的資金流動,經常是行政花錢、會計記賬,一切等事后核算。企業集團中出現的亂消費、無計劃的生產、盲目攀比等不良財務支出,會計監督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最終會引起財務系統的紊亂甚至癱瘓。

4、無法把握整體經濟脈搏。在我國,存在很多企業圖一時的利益,不考慮和充分預計國際經濟形勢,盲目生產、兼并或者簽定短期巨額合同,這樣有可能在短期獲得利益,但是一但國際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由此很可能給企業財務帶來嚴重考驗,使得企業抗風險能力大大降低。

5.會計人員素質亟待提高。部分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無法在崗位中發揮足夠作用,有的因為素質不夠良好而在工作中表現出服務態度欠缺,操作行為不規范,粗心大意而出現會計差錯;還有個別企業會計的道德素質低下,對企業缺乏忠誠,勾結外部人員肆意侵害企業利益,引發經濟案件,這一類的會計人員屬于違法人員,應當以法律的方式處理;其次是會計崗位職責的設計缺乏束縛和管理,會計核算方面存在紕漏,操作章程、制度均不夠完善,嚴重影響會計人員的辦事效率和質量,影響企業集團各部門之間協同工作。

二、金融危機下企業集團加強會計工作的意義

1、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是現代企業集團發展的根本需要。在加強宏觀調控、改善經營管理以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會計工作是一項基本的經濟管理工作,也是重要的環節,針對一個企業集團而言,制作并提供客觀的會計資料,是對會計工作的起碼要求,也是會計工作的主要任務,而實際的會計工作中,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都取決于基礎工作是否到位。而會計基礎工作的質量已經涉及到會計資料使用者及時知情的合法權益;影響到會計資料基本功能的發揮;影響到利益分配,以及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運作。而這一切都源于會計基礎工作。可見真實的會計資料,詳盡而客觀的會計信息對于一個企業是多么的重要。

2、抓好會計基礎工作,符合會計工作秩序規范化的基本需要。理想的會計工作,應該以良好的會計基礎工作為本。最近幾年,我國非常重視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隨著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和股份制的實施,更多的人開始關心企業的會計報表和它的真實性,要求得到企業真實客觀的財務信息,這在客觀上也要求會計工作要符合基本規范。

3、會計基礎工作關系到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工作者素質的提升。會計基礎工作的良好有序進行是整個會計工作系統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如果基礎工作都做不好,會計信息根本就談不上準確、真實、客觀了,也談不上有效率地進行會計工作財務管理論文,也無法實現會計工作水平的提升。現實情況告訴我們,部分企業集團會計工作出現秩序混亂、欠缺管理、假賬、賬目不清現象,這樣的會計工作是不可能發揮會計效果的。

三、金融危機下企業集團的會計策略

1、是保障信息客觀真實的重要手段。在現今經濟體制中,信息存在著不對稱性,而強制性會計披露制度可以規避這一問題,也是投資者利益不遭受侵害的基本保障。推行強制性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也是符合加強資源配置效率的基本要求的,是市場監管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集團應該盡到基本義務。針對信息的不對稱性,會計信息的披露前提以及時、準確、客觀為主。

2、建立和規范企業的財務治理結構是對企業活動進行有效管理的基本措施。在現代企業機構中,企業治理結構是實現內部控制的結構保障,建立合理、規范的企業財務治理結構,是有效控制、實施企業活動的關鍵。基于此,首先要發揮的價值信息優勢,制訂企業合理的產銷評估數據,降低無產勞動帶來的損失;抓住企業產品特點,提高產品功能,降低成本。這些突進都是要依靠財務部門的合理方針的制訂來實現。除此之外,還要拓寬財務考核領域,以財務為中心的考核體系。核算產品的有形、無形成本;將成本管理的中心轉移到成本控制;推行成本責任制,在內部劃分核算單位,設立中心,公正地評價成本中心的績效,使財務部門在全員和全過程財務控制中發揮重要作用。

3、實行財務的集中管控必不可少。

(1)對采購供應系統進行集中統一采購,在采購中進行對比,篩選優勢成分,降低成本。取消核算實體的物資部門,由集團總部物資部門全面負責,減少中間不必要的環節。同時,對硬件資源和人力資源進行優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資金要實行集中管理。利用結算中心實施資金集中管理,取締下屬企業的分戶,將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權限上移到總部,以統一的銀行賬戶直接對外,保證了資金使用的效率,也強化了資金管理。

(3)銷售要集中管理。作為企業的終端業務,銷售業務開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效益。對其實行集中管理可以將產品的優勢最大化,銷售決策權集中于上層,能夠更加果斷的把握銷售時機,也是最終實現集中管理的必要前提。

4、讓會計行為必須實現規范化、有序化。企業集團的任何經營活動都是最終通過會計核算反映出來的。因此,加強會計控制自然要從加強內部控制入手。首先是要提高會計監管的力度,提供足夠的監管資源,分配監管責任,監管工作定期報告,真正實現財會工作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完善的有效機制。再次,是要對會計事后業務進行監督,進行內部審核,實行自動網絡與外部對賬相結合財務管理論文,實現網絡自動化與人工操作的有機結合。最后,會計人員的任何活動都要依法進行,遵守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擁有良好的道德標準。

5、適時調整負債結構,組織低成本存款,定期與活期存款比例進行合理配置。貸款結構進行優化,提高資產質量。重點項目的資金投入要加大,正確計算和科學地對資金預測,靈活調撥資金,大力壓縮庫存現金,降低無息資產的占有比例,有效地轉化為有息資產,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使用效率。

6、企業人員的素質是企業活動開展的前提。首先,應從企業領導做起,提高全員的企業共存意識,只有企業全員齊心協力謀求發展,企業才有可能獲得良好生存。做好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其次對員工實施嚴格的錄用制度,提高人力資源的整體質量,只用有用之才。適時的對現有員工進行技能考核,了解員工的實效狀態。

總之,金融危機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定問題積累后的集中爆發,它的出現要引發是經濟系統全方位的思考。會計思想在當代企業集團中的合理運用是規避風險,規范企業活動的重要保障。

篇(9)

一、傳統文化對供電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

1、“官本位”的意識阻礙了供電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形成了以皇帝為頂端的高度集權的專制制度和等級森嚴的官僚制度。在這個寶塔形的體制結構中,上尊下卑,界限分明,不容僭越。官為百業之首,唯有走上仕途,才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也只有做了官,才能獲得特權和利益。中國自明清以來對官吏實行的是低俸祿政策,但是這并不阻礙底層莘莘學子通過科舉考試擠入統治集團。因為官員的俸祿雖低,但是整個社會上是以官職大小衡量人的價值、成就、地位的。時至今日,“官本位”意識仍然影響著一些人的思想和行為。

改革開放以后,雖然中央在淡化國有企業的行政級別,但是國有企業中的分配機制仍然在按照行政級別制訂,如某級別可以享受多少工資待遇、多大住房(包括地段)、可以購買多少企業股票,這種分配政策的制訂無需接受任何質疑和監督,于是基層企業規模再大,其領導的級別不如上級機關衙門里的一個小官,巨大的社會分配不公由此而產生,于是乎“官”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仍然是社會的特權階級,導致大家對“官”仍趨之若騖。

近幾年來,大學擴招,各種門類大學生出現了,大學生也不再是國家干部了,但是國有供電企業領導經過改革之后的自由裁量權卻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企業還是象一個官僚機構,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彈性盡可能加大,在不唯文憑、不唯學歷、只唯能力的外衣下,不對能力制訂客觀的評價指標,權力指揮一切,國有企業中的成“官”的正常通道沒有了,于是尋租現象就出現了,其結果是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不但不能優化、發展,簡直可以說是形同虛設。

2、傳統儒家文化對我國供電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消極影響

儒家管人思想,具有鮮明的矛盾性和兩重性。它既有民主性的精華,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積極、進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極、保守、落后的一面。而且在有些情況下,精華與糟粕又相互結合,良莠混雜,瑕瑜互見。具體表現如下:

(1)重德治而輕法制的偏向

儒家的兩位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他們都更注重個人修養,強調道德教化。雖然也有雖有“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不以六藝,不能正五音”(《孟子?離婁上》)一類主張規章制度的話,但相對于其長篇的“德”的強調來說,太過于蒼白。

表現在供電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上,常以非理性的倫理道德觀念為原動力。它過分重視德行管理,忽視企業規章制度的作用。結果導致企業員工無章可循,有章不循,違章不究的現象司空見慣。規章制度停留在嘴上、紙上,而不能見之于行動。這種“德治”雖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帶來和諧,但企業畢竟不是一個家庭。作為社會的經濟組織,需要一種客觀公正的標準對其成員的思想和行為加以約束和規范。

(2)重均同而輕個性的偏向

中國儒家思想是以人文精神為核心的,但與西方管人思想相比,恰恰又缺乏對個體地位的認同。它雖然處處講人,但真正重視的是人所屬的團體。在“均同”思想影響下,總體是神圣的,至高無尚的,個體則是卑微的,微不足道的。這種總體對個體的排斥,構成了中國儒家管人思想的本質。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上具體表現在:

首先,在供電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我們更偏重于那些重總體,輕個體的學說。但是如果把這種群體觀念發展到極端,無疑會對個體產生排斥作用。這種排斥的后果,無疑要扼殺個體的活力,使個體的任何行為都要從群體的規范,群體的心理,群體的習慣中去考慮,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果誰要標新立異,搞些創新,就可能遭到群體的孤立和攻擊,從而導致個體對群體的畏懼和依賴心理。這種依賴心理嚴重地阻礙了人的創新精神的發揚。諺語“槍打出頭鳥”,就是這種思想最精確的詮釋。

第二,沒有完善的競爭和激勵機制。具體表現就是講攀比,不講競爭;講均同,不講貢獻;講公平,不講效率等等。長期以來這種“求和去異”的儒家管理思想,造成了人們根深蒂固的依附性和均同性思想,頑固地保護著人們的心理長城。

第三,以往在企業職工個性上,共同性勝于特殊性,群體性高于個性。使職工個性長期處于抑制和閉鎖狀態,個人需要絕對服從集體的利益,排斥任何做法的“個人主義”。其結果,使一些企業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3)重傳統而輕變革的偏向

千百年來,中國農村的自然經濟管理一直占主導地位。一面是家長專制式的管理關系和綱常禮教,另一面則是“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傳統守舊思想。盡管中國歷史上,不乏一些反傳統倡革新的思想家和勇士,他們的管理思想也產生過廣泛影響,但最終多被儒家管理思想吞沒。其根本原因是:

首先,當維新者在管理意識上起來反傳統時,卻又常無意識地停留在傳統之內,傳統意識潛移默化地決定著他們的思考方向和界限。

其次,歷史上多次革新實踐,革新者承擔的風險遠遠大于繼承傳統者。商鞅、王安石、譚嗣同等許多著名改革家的結局告訴人們,寧求穩健而不務革新,可能是較明智的選擇。

這種因循守舊,知足長樂,處事退縮,不思進取的傾向至今仍深深影響著當代供電企業的管理思想和行為,同樣也影響著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更愿意采用已有的方法和制度,而不愿意思考、創新。這是我國供電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所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國有企業的業績與企業領導升貶并無直接關系,企業倒掉,領導易地繼續做官現象比比皆是。因此企業領導更多的是對上負責,于是因人設崗在國有企業中是屢見不鮮的。這樣的結果是,企業崗位設置不合理,很多在崗的員工本身就不具備上崗條件,考核也就無從談起。在這種形勢下,任何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都無法在這類企業中執行,換句話說,誰也沒有能力根據這種實際情況制訂如此復雜、完備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作為替代,企業領導的協調水平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治”也就習慣成自然了。“人治”得越久,領導的自由裁量權也就越大,領導的重要性也就越大,制度也就沒有執行的必要了,因此制訂制度的唯一目的就是應付檢查。

二、人力資源管理的改進措施

1、儒家文化與人力資源管理的融合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西方的各種先進的管理思想正源源不斷的傳入中國,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流也會越來越頻繁和深入。如何將儒家文化更好的融入到西方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去,以更好的適應中國的傳統文化背景,促進供電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在中國更好的發展是中國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和專家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傳統儒家思想中,有很多用人的思想和理念與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不謀而合。因此,新興的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要向傳統文化學習,才能有更大的發展。另一方面,儒家文化在根本上說只是一種處世哲學,更多著眼于宏觀的環境,如國家;對于企業這種微觀組織的細節化的管理論述甚少。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借鑒儒家文化時不能從中得到具體的幫助,可以引用的只是一部分原則和處理事情的態度等,缺乏嚴密的理論體系和科學分析。所以,我國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也要不斷吸收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精華,在傳統儒家文化的指導下,樹立以人為本的根本理念,強調對個人的尊重,重視運用待遇和發展機會來吸引和留住人才,并通過嚴格的考核制度來淘汰不合格的員工。

2、具體措施

(1)改革薪酬體系

①取消一切所謂某某級領導干部享受某某待遇的特權,把包括住房在內的全部福利和包括公務用車、通信費、招待費等職務消費全部納入薪酬體系,使企業內部整個薪酬體系透明化。

②盡可能實現同工同酬,原有體制內職工的收入可以以股份分紅形式進行調節。

(2)公開招聘流程

按照企業的需要合理設置崗位,明確公布崗位說明和崗位要求,招聘過程公開化,做到以崗選人,為合理的設置績效考核標準奠定基礎。

(3)疏通各崗位的上升通道

①加強技術、經營、行政管理三支隊伍建設,疏通每個崗位上升的通道,改變以往提升待遇只能走行政管理一條路的現象。

②對于成熟期的企業,各崗位基本處于穩定狀態時,對于能力已超越崗位要求而又無崗位可上時,可以將相鄰崗位加以合并,同時相應提高薪酬。

(4)強化制度管理

改革目前制度訂得很嚴而執行很松的陋習,將各項規章制度簡單化,做不到的制度不制訂,凡已制訂的制度必須確保執行。因此對規章制度實行持續改進,不搞大而全,在執行過程中逐步修正、完善、增加。

(5)加強內部競爭

改伯樂相馬為賽馬。如同美國國會選舉一樣,每年將一定比例的崗位(如1/4)在公司內部重新競聘,這樣每過數年公司各崗位之間就相當于輪換一次,可以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使整個企業在創新中前進。

另外,嚴格控制每個崗位競聘者的數量,當某崗位競聘者的人數超過設定上限時,則適當降低該崗位的待遇;當該崗位競聘者數量不足時,則提高該崗位待遇,相當于建立內部勞動力市場對各崗位的薪水進行調控。

參考文獻

篇(10)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social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through the market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enterprise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e need to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and means, in market competition to achieve the production facto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benefit maximization.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but also to the enterprise to realize optimal allocation of hum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from the modern enterprise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problems,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modern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with the aim of reasonable management, for the enterprise to create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Human capital; Training; assessment

中圖分類號:C2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一、人力資本及其管理

人力資本是指勞動者受到教育、培訓、實踐經驗、遷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資而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的積累,亦稱“非物力資本”。由于這種知識與技能可以為其所有者帶來工資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種特定的資本--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管理是建立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之上,綜合了“人”的管理與經濟學的“資本投資回報”兩大分析維度,將企業中的人作為資本來進行投資與管理,并根據不斷變化的人力資本市場情況和投資收益率等信息,及時調整管理措施,從而獲得長期的價值回報。

現代企業中人力資本的管理必須根據人的生理性、心理性和社會性等特點,注重通過保健、激勵和尊重等方式提供充分動力來促進人力資本增值;考慮到人力資本的資本性,必須根據資本需要有機匹配、合理使用、加快運動、充分增值、積累補充的特點,來高效使用人力資,回報激勵進而高效積累人力資本,以促進資本增值與企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良性循。

二、人力資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人力資本作為一種高增值性經濟資源,它的提高可帶來現代企業經濟效益的增加。人力資本不同于一般資本的是,一般實物資本普遍存在著收益遞減規律;而人力資本是以技術變革和管理創新,實現生產要素的新組合,是以技術進步要素替代資本要素和勞動要素,來不斷提高生產系統投入產出效益,呈現的是人力資本收益遞增規律,即以持續的創新獲得持續的經濟增長,從而導致人力資本高增值性。人力資本是一種活性資源,它對現代企業資本運營增值具有能動作用和核心地位。人力資本不僅能夠極大地提高有形資產的效率和價值增值程度,而且在現代企業的知識生產、應用過程中創造技術成果、商標等無形資產也成為新的資本增值點,從而使企業的資本總量迅速擴大,質量水平及增值能力迅速提高,大大增強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充分發掘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人力資本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勞動者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人是有理智的社會人,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人力資本的管理就是以企業中的員工為對象的管理,它的中心任務就是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企業的各級員工的潛能,不斷調整勞動的分工與協作,改善勞動環境和工作條件,實現勞動組織的科學化。其目的就是挖掘潛力,降低消耗,提高工效。其次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夠使企業贏的人才的制高點,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市場需求的變化,企業間的競爭將會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激烈。 (三)有利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科學的企業管理制度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而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又是企業管理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企業只有擁有第一流的人才,才能充分而有效地掌握和應用第一流現代化技術,創造出第一流的產品。不具備優秀的管理者和勞動者,企業的先進設備和技術只會付諸東流。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可見,注重和加強對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搞好員工培訓教育工作,是實現企業管理由傳統管理向科學管理和現代管理轉變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三、人力資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用人不科學

現行國有企業的用人制度主要是全員勞動合同制和聘任制,即以勞動合同形式把企業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明確下來,并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實行分級聘用。隨著市場化的推進,這種制度的缺陷是缺乏競爭性、公開性、公平性,人員的聘用仍是通過主管提名、人事部門考察、組織討論的方式決定,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方式還未進一步推行。員工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后,只要不違反廠紀廠規,都會享受相應待遇,穩坐“鐵交椅”。同時人員配置機制也不規范,因人設崗現象嚴重,因事配人還不能徹底落實,工作職位與個人能力上的能級對應原則未充分體現,造成人才缺乏與人才浪費并存、人才閑置與用人不當并存。

(二)培訓工作不到位

對培訓認識不到位。許多企業經營者并沒有真正認識到人員培訓是人力資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往往把培訓資金僅僅作為企業的成本而非長遠投資,有的企業根本就不搞培訓。有的企業即使對員工進行培訓,但對員工培訓的效益和價值又不作評估,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沒有系統科學的培訓制度。首先是沒有一個培訓規劃人員,其次就是沒有一個完整、全面的培訓規劃。表現出明顯的被動性、臨時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前瞻性。

(三)企業的績效考核存在問題

首先,績效考核目的不明確。很多企業把績效考核與員工薪酬系作為惟一目的,其實“把薪酬與績效結合”應該是績效考核的副產品,它是保證績效管理能起到作用的重要手段,而不應該是績效管理的主要目的。第二,可量化所占指標比重較低。績效考核的重點是“績”和“效”,但是不少國有企業績效考核避重就輕,往往過分強調德、勤,對實際工作績效且可以量化“績與效”簡略帶過。第三,考核周期設置不合理。目前多數企業是一年進行一次考核,實際上不同的績效指標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第四,對考核結果不重視,考核結束后,沒有進行有效的反饋,考核的結果不能充分利用。

四、現代企業中人力資本管理

(一)強調企業和團隊精神

企業應宣傳本企業特有的精神,如培養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主人翁意識,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樹立企業標兵,給予優秀者榮譽與鼓勵等,使員工對企業產生依賴心理、認同心理,從而自覺將企業的目標轉化為個人目標,并努力為之奮斗。

團隊精神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過合適的組織形態將每個人安排至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集體的潛能。企業管理目標的實現,也不再主要依靠指派和命令,而更多的依賴于成員之間的配合和協作,企業必須致力于培養“團隊精神”,使每個成員找到自己的歸宿感、使命感,相互理解,相互協作。

(二)做好培訓工作

1、優選培訓時機。培訓的時機是有講究的,滯后于社會的發展、同業競爭對手的發展、企業自身的發展、部門及其崗位工作的需要進行培訓是被動的,但過于主動、超前開展培訓也是不可取的。

2、優選受訓人員。對全體員工進行培訓是企業的責任,接受培訓是每位員工的權力與義務,但不能搞平均主義、“一刀切”;

3、優選培訓內容。眾多和單一學科知識的浩瀚性、先進性與發展性,決定了每個人所不能窮盡所有這些知識的,并不是所有員工不懂的知識、技能都需要員工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之,應有輕重緩急之分,選擇企業目前、近期或中期急需知識技能進行培訓。

4、優選培訓方式、類型。培訓方式、類型多種多樣,有脫產、不脫產、半脫產;有短期、長期;有面授、函授、自修;有公費、自費、半公半私;還有因特網、電視等遠程教育這種無國界的家庭內的培訓方式。要根據企業對知識、技能的需求量、緩急程度及培訓的內容、人員、時間、地點、施訓單位等選擇不同的方式、類型。

(三)創造良好用人環境,健全人力資本的激勵和保障機制

把合適的人安排在合適的崗位,做到才盡其用,人盡其才,避免人才閑置和人才浪費現象。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與和諧的人際關系,充分發揮人才的知識與科技技能。在人力資本開發與應用中要采取激勵方式,通過激勵調節人的內在因素,充分發揮人的潛能,激發人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科技技能。現代企業還要健全人力資本的各種福利保障以及保險制度,留住人才,引進高素質的人才,使其為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才能。

(四)考核機制建立

考核機制的建立與完善要遵守以下原則。公開性原則:以讓被考評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和時間等事宜,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客觀性原則:以事實為依據進行評價與考核,避免主觀臆斷和個人情感因素的影響;開放溝通原則:通過考核者與被考評者溝通,解決被考評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常規性原則:將考核工作納入日常管理,成為常規性管理工作;差別性原則:對不同類型的人員進行考核內容要有區別;發展性原則:考核的目的在于促進人員和團隊的發展與成長,而不是懲罰;及時反饋原則:便于被考評者提高績效,考核者及時調整考核方法。 結束語: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在蓬勃發展,經濟的迅猛發展決定了現代企業必須拋棄陳舊的人力資本管理模式,建立科學、合理、高效的人力資本機制,以人力上的絕對優勢迅速融入到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為積極主動地作用。

參考文獻:

上一篇: 年會策劃方案 下一篇: 小學創衛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伦专区97中文字幕 | 真实播放国产乱子伦视频 |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 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 | 日本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久热re6在线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