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5:56: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臨床路徑季度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臨床路徑發源于應用于工業領域的“關鍵路徑法(critical pathmethod,CPM)”,是美國杜邦公司在1957 年為新建化工廠而提出的用網絡圖制訂計劃的一種管理技術 [1]。20世紀 80 年代快速增長的醫療費用,使美國政府不得不為了這個沉重的負擔,尋求解決辦法。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同時,降低醫療成本,美國醫療機構將這種理念引入到醫療衛生系統,開始應用于健康保健體系。后在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得以推廣應用。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CP)就是通過以某一病種或一組疾病為中心 ,規范臨床評估、處置與手術、檢查、會診、用藥、護理、醫療衛教以及治愈出院的一系列診療路徑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檢查與不必要的高價藥 ,從而降低醫療費用以及消除由于臨床醫師個體差異有可能導致的醫療質量安全隱患[2]。醫護專家以時間為橫軸,所做出適當的、有順序性的、有時限要求的整體醫療計劃和服務程序,是標準化診療護理流程。它是一個有關critical care(臨床治療)的綜合模式,以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實踐和指南為指導來促進治療組織和疾病管理的方法。當下,醫療氛圍緊張,醫患之間缺乏充分的溝通和信任,同時“看病難、看病貴”等醫療問題成為全社會熱門的話題之一。為了合理調配醫療資源、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保障醫療安全和質量,衛生部積極推行醫療制度改革,而推行臨床路徑是必經之路,同時為第三方付費制度作了鋪墊。
2本院開展臨床路徑管理工作情況
根據衛生部《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方案》及浙江省衛生廳有關部門的文件精神,本院在2009年底開始整體部署臨床路徑工作。2010年1月,本院作為衛生部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首批試點醫院之一,院領導非常重視,充分調研,積極謀劃,認真部署,確保試點工作的如期開展。
2.1成立組織架構,明確工作職責2010年2月,院長親自掛帥,成立了醫院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開展的各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為組長的臨床路徑實施小組,并指定專人負責本科室臨床路徑工作;制定各級人員工作職責,落實責任。由醫務科負責日常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2.2全院宣傳動員,培訓相關知識醫院在全院范圍內進行宣傳動員,介紹臨床路徑開展的意義和目的,尤其是對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和效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控制醫療費用等意義進行了充分的宣傳,為后期全院范圍內推廣打下了基礎。對照衛生部及衛生廳的文件要求,根據醫院電子病歷的使用情況,設計了臨床路徑與電子病歷相結合的信息系統,真正實現了臨床路徑的無紙化管理。對醫務人員分批進行軟件演示和培訓,同時在調試期間,積極聽取臨床醫師意見,不斷溝通和完善,確保無紙化管理臨床路徑工作順利開展。
2.3先試點完善,后全院鋪開2010年3月,醫院在完成了前期的準備工作后,率先在胃腸外科和肛腸外科進行試點,對“胃癌根治術”和“痔”這兩種典型路徑進行試點。在此期間,醫院積極協調,充分溝通,及時發現問題,對管理軟件不斷調試完善。同年4月開始,在全院22個專業的23個科室開展試點工作,截止2011年12月共計開展病種77個。
2.4定期宣傳總結,互相交流經驗為了進一步總結分析臨床路徑工作的開展情況,建立醫務人員的交流平臺和載體,本院每季度編印《浙醫一院臨床路徑工作簡報》,在通報本院開展情況的同時,全院醫務人員分享、交流在開展過程中的心得和經驗,互相取長補短,進一步促進了本院臨床路徑工作的實施。開展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后,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得到了規范,從入院第一天到出院,按照醫護專家制定的路徑標準,完成各項規定的診療活動,提高了臨床工作效率;同時患者版的臨床路徑讓患者一入院便對整個住院過程有了全程的了解,不但起到了相互監督的作用,還可以增進醫患之間的溝通,提高患者的衛生保障意識[ 3 ];臨床路徑的開展為年輕醫師的成長創造了一個平臺,使年輕醫師可以很直觀地獲得標準的臨床診療計劃,減少了臨床處理的隨意性,同時彌補了年輕醫師臨床知識和經驗的缺乏,醫療質量得到了保障。
3在開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3.1醫務人員方面部分醫務人員對臨床路徑的意義和目的認識不充分,認為千變萬化的不同個體不可能應用統一的診療方法,無法體現個性化,從觀念上抵觸臨床路徑工作,從而影響了入徑率。
3.2患者及家屬方面患者的知情同意也是臨床路徑是否得以順利推廣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臨床路徑在我國推行時間較短,患者及家屬對新生事物抱有懷疑的態度,認為入組臨床路徑對他們的檢查治療無實質性的影響;同時由于患者醫學知識的缺乏和受目前醫患關系大環境的影響,部分患者對醫院缺乏信任,導致同意入組臨床路徑的意愿不強烈,甚至拒絕。
3.3病種方面的差異性在路徑的實施過程中,各病種間的入徑率和變異率差距較為懸殊,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發病人群的年齡:如腦梗死發病人群年齡均較大,故常伴有多種基礎疾病,導致該病種變異率高,相反痔(PPH術)的臨床路徑患者完成率較高。(2)治療過程的繁易度:收住本院的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情都較重,伴發疾病較多,在治療上涉及多學科,故導致入徑率低、變異率高等現象;相反白內障治療過程較為單純,手術治療預后較為理想,不僅入徑率高,同時變異率也較低。(3)病種的特殊性:如部分腎臟疾病的診斷必須以病理結果為依據,導致部分入徑患者病理結果與原有臨床診斷不符,退出路徑,其中尤以IgA腎病較為突出。
4建議
針對開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必須加強醫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認識,增強入徑意識;加強臨床路徑開展情況的考核力度,同時配合適宜的獎懲制度,從而提高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擴大宣傳力度,可面向患者和家屬,通過張貼海報、發放宣傳冊、視頻介紹等方式,擴大影響力;從便于臨床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出發,進一步完善和優化臨床路徑管理軟件;在病種的選擇上,要結合醫院實際情況,選擇相對單純、可操作性強、治療流程可模式化的病種;在路徑的設計上,可根據疾病病情及合并癥種類等方面,制定不同路徑或分階段路徑,使復雜病情路徑簡單化。同時可定期、反復分析變異因素,從主觀與客觀、軟件與硬件等方面進行原因分析歸類,從各個角度進行梳理和改進,從而對路徑標準進行持續質量改進,使臨床路徑的應用和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參考文獻
1龔棣. 介紹一種新的醫療護理模式-臨床路徑 . 現代醫院管理,2004,10(2):42-44.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收治患者為出生28日內的各種重癥患兒,室內物品均采用一人一用一消毒。拒絕陪護及探視,室內醫護人員一般≤4人。2007年4月~2008年6月收治患兒232例,列為觀察組,2006年4月~2007年3月收治的217例患兒列為對照組。兩組患兒父母及其年齡、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等比較,差別無顯著性(均P>0.05)。
臨床路徑實施方法:由護理部組織,科主任、護士長及相關醫護專家共同組成質量控制路徑制定小組,參與討論并制定護理人員綜合質量控制路徑、患兒入院基本情況評估及告知質量控制路徑、急救儀器、設備、藥品質量控制路徑、NICU內預防院內感染質量控制路徑??谱o士長負責組織實施及監督,每月底總結反饋質量控制效果并上報到護理部,護理部每季度召開1次質量控制路徑討論會,分析研究各路徑的內容、程序、實施效果,不斷完善并逐漸實現質量控制路徑的科學化、規范化。
護理人員綜合質量控制路徑:①政治思想素質:NICU護理人員必須是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思想情操,能吃苦耐勞、樂于奉獻、富有愛心并具有較好的慎獨修養。通過組織學習,使NICU護理人員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樹立起以患兒為中心,奉獻愛心,奉獻家庭、社會及未來的職業情操。②業務素質:NICU護理人員選派要求具有較好的理論基礎和較高的護理技術操作水平,并經過專業培訓后才能上崗。工作中要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交接班制度。③建立激勵機制:對工作成績進行量化評分,對分數較高者給予物質或精神獎勵。
患兒入院基本情況評估及告知質量控制路徑:NICU建立護理入院錄,內容包括生命體征、神志反應、哭聲、面色、全身皮膚、全身營養、四肢活動、肌肉張力、呼吸、臍部、臀部、前囟、神經反射等情況及生活習慣,將上述情況作全面評估后告知家屬并簽字。
急救儀器、設備、藥品質量控制路徑:對NICU的急救儀器、設備、藥品建立基數表,定點放置,處于應急狀態,實行三級質量控制路徑:一是每天值班護士對儀器、設備性能及藥品的質量、效期及基數交接清楚,做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二是日常養護班每周對所有藥品、物品、器械全面檢查保養,保證四無(無過期、無變質、無破損、無缺漏)、五定(定數量品種、定點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滅菌、定期維修檢查),并記錄,嚴把質量關。三是護士長每周對急救儀器、設備、藥品質量及各班記錄隨機抽查1次,并在每周六晨會上反饋本周的抽查結果,每月底對NICU護理質量控制情況進行匯總、分析、評價,在護理晨會上通報,將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上報護理部。
NICU預防院內感染質量控制路徑:護士進入NICU必須更換工作衣,換鞋,帶口罩、帽子,接觸不同病人及同一病人不同部位時必須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消毒手,奶瓶采用一人一用一消毒,體溫計一人一只專用。無菌技術操作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消毒使用吉爾碘,有效期不超過3天。室內空氣消毒采用循環風空氣消毒機,每日3次,每次2小時,每次消毒前先通風30分鐘,然后關閉門窗消毒。護士長對執行情況每周不定期檢查3次,對發現的問題在下周1晨會上進行反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制定出整改措施,月底上報護理部。
評價方法:取臨床路徑實施前(2006年4月~2007年3月)與實施后(2007年4月~2008年6月)NICU護理質量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病人家屬滿意度、院內感染發生率、差錯發生率。
統計學方法: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
結 果
觀察組232例,患兒家屬滿意219例,院內感染19例,差錯2例;對照組217例,患兒家屬滿意195例,院內感染25例,差錯8例;三者X2值分別為13.85、17.97、4.11,P值分別<0.01、<0.01、<0.05。
討 論
護理人員綜合質量控制路徑的制定與實施,使思想品德素質及業務素質較好的護士以高標準適應新的工作模式需要;思想品德素質及業務素質較差的護士感覺到不進步則有危機感,也逐漸以臨床路徑的標準要求自己,業務上注重基本功訓練與提高。在工作中形成了后進趕先進,先進更先進的工作局面,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搶救成功率,同時也提高了病人家屬滿意度?;純喝朐夯厩闆r評估及告知質量控制路徑建立與實施,使患兒父母在入院時就認識到患兒身體受疾病影響的嚴重程度,使大多數家長在心理上對疾病有了更清楚深刻的認識,并能積極配合治療。同時也為防范護患糾紛建立了證據,也提高了病人家屬滿意度,同時使一些觀察病情不細心的護士能按臨床路徑的內容細致地觀察病情。
NICU院內感染質量控制路徑的建立與實施使護士的消毒隔離意識不斷增強,在各項操作中能遵守預防院內感染質量控制路徑。護士進入NICU就首先想到更衣、換鞋、戴帽子和口罩,操作前洗手及操作中應用快速手消毒劑。奶瓶一用一消毒成為操作時必不可少的步驟。無菌操作規范化得到有效提高。室內空氣消毒前開門窗通風30分鐘,能不斷將室內微生物帶走,使室內微生物密度降低,然后在行空氣消毒機消毒,能提高室內空氣消毒達標率。通風可調節室內溫度、濕度,增加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從而增加患兒舒適度,增強患兒體質,增加抵抗力,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
參考文獻
2014年,醫務處、質控科在院總支、院委會及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等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各級醫藥衛生改革及公立醫院改革會議精神為指導,以二甲復審、醫院標準化建設為契機,嚴格按照年度工作計劃,不斷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和流程、規范診療行為,調整檢查標準,增大檢查和培訓力度,狠抓醫療質量管理,持續改進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樹立良好醫德醫風,改善醫療服務,提升整體服務水平與服務能力,職工和群眾滿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通過檢查和督導,各方面工作較2013年前有了巨大進步,尤其第四季度醫院通過對科室主任和質控員進行質控管理相關知識培訓,各科室上述各項工作了有明顯改進。主要體現在:
一、制度體系建設
(一) 加強院級醫療質量控制。對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進行了重新調整,成立質控科,根據二甲標準評審細則,對科室質控指標和醫療質量檢查標準進行了重新修訂,并成立了院科兩級質控檢查小組,院級以醫務處質控科主導,12月份將9名兼職質控員采取分工協作,以聯合查房的形式每周工作日對科室質控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做到及時反饋、限期整改。
(二) 加強科室醫療質量控制。醫院各科室調整了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并設質控員,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定期對科室質量進行自查,針對存在問題及不足積極整改。醫院對科室質控員進行了質控內容、質控標準及質控管理工具應用的培訓,提高科室質控管理能力。質控科統一制作質控模板供科室參考使用,規范質控統計分析模式,提高質控分析能力。
二、檢查方式和內容
第一季度醫務處制定醫療質量檢查標準,主要內容為病歷質量、各類核心制度學習及培訓、各類工作流程、二甲資料準備等內容,由宋博、楊本勤、杜玉嶺、醫務處輪轉人員等分組對臨床醫技科室進行檢查和督導。第二、三季度醫務處按照聯合查房方式每工作日輪流對各臨床醫技科室進行質量檢查,檢查內容較前增加和細化,科室醫療質量管理方面工作初具框架。第四季度醫院增設質控科,將醫療質量質控檢查內容進一步細化,針對每個科室和專業制定各自的質控檢查標準,結合聯合查房每日對各科室進行業務檢查和督導,次日進行通報。自10月份以后,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和持續改進記錄本全部改為電子版,年底統一裝訂。
三、改進總結
(一)醫務處對醫療核心工作制度進行了重新修訂,由14項增加至21項。充分利用科室早交班時間,督導交接班制度及各項醫療核心工作制度的學習,通過聯合查房及病歷質量檢查等形式重點對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各項病例討論制度、醫患溝通制度、病情評估制度、手術風險評估制度、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危急值報告制度等醫療核心工作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有效確保醫療安全。
(二)修訂本院診療指南和技術操作規范,合理用藥、合理用血,規范診療。
全院各科室專業重新多次修訂了診療指南和技術操作規范,要求各科室進行培訓,以提高診療和技術操作水平。加強規范收治病人監督,每天對科室患者按專業收治情況進行督導檢查,防止不規范收治現象。實行“一單通”,嚴格執行臨床檢查結果互認制度,對山東省指定的醫療機構檢查結果進行互認,防止重復檢查,減輕就醫費用。嚴格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加強醫師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培訓,對醫師抗菌藥物使用級別進行授權,通過病歷對抗菌藥物規范、合理使用情況進行督導。5月4日與藥劑科共同舉辦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培訓班,邀請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專家來院對全體醫師進行培訓。聯合藥劑科、院感科檢查抗菌藥物合理用藥,降低抗菌藥物使用強度。今年舉辦2次法律法規知識和臨床用血知識培訓,進行POCT知識培訓和授權。
(三)完善電子病歷質量
自5月28日,實施電子病歷質控,加大醫務人員尤其病案質控員電子病歷質控培訓力度和頻率,10月份輪流對科室病案質控員開展專項培訓,通過電子病歷系統實時監督科室運行病歷、終末病歷書寫質量、住院時間超過30天患者上報、規范收治病人等情況。對醫療文書書寫存在問題嚴重的科室加大督導和指導力度,提高醫療質量。抓好環節質量控制,增加檢查頻率和覆蓋面,以推動醫院整體病案質量的提高。
(四)病例討論及各類病情評估
各種疑難危重、死亡、搶救、術前討論等病例記錄較前完善,增加患者病情評估和再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和處理,制定相應的診療方案,規范了診療行為,確保醫療質量安全。檢查資料規整,有圖表數據分析和整改。
(五)質控檢查:通過年初至今的工作檢查,日常督導,3次分別對科主任和質控員進行培訓,使各科室質控資料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簡單到復雜,學會運用PDCA和各種數據分析方法,制作質控資料。同時增加9名醫務處兼職質控人員,每工作日進行質控檢查。各種工作量、診療患者病種、人次等醫療指標有分析和整改措施。
(六)檢驗科、輸血科和病理科室內質控、室間質評規范合格,同時與影像科室,按照二甲標準進行逐項督導,檢查資料和質控資料完備。
(七)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上報
根據醫院《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制訂《關于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的規定》,指定醫患關系辦公室負責對全院發生的醫療、護理、院感、輸血等醫療安全(不良)事件進行系統化統一管理,進一步規范報告、處理流程,并明確獎懲措施,鼓勵上報。有效增強了全體醫務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對及時發現、報告、處理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和安全隱患,保障醫療安全,推動醫療質量持續改進起到重要作用。
(八)加強病員安全管理,及時上報非計劃手術和重大疑難患者,加強重點患者管理。醫院制定《關于加強病人監護的管理規定》,對急危重癥病人、有創檢查及診療病人、門診及住院手術病人、高危孕產婦等重點患者加強監護和管理。重點加強科室住院時間超過30天、非計劃再次手術、重大疑難手術等重點患者的管理,實行隨時上報和審批,每天進行督導,每季度對落實情況進行匯總分析。
(九)手術麻醉分級管理和特殊診療授權管理
為加強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促進醫療技術進步,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醫院根據衛生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和《曲阜市人民醫院醫療技術分級管理制度》有關要求,對全院手術、麻醉、腔鏡及高風險等診療技術進行了分級管理,并按照醫師級別進行了分級授權,通過各項醫療質量與安全監管措施對分級授權進行追蹤評價,對考核不合格人員取消授權資格,工作中對袁承信取消內窺鏡檢查資格。日常檢查中對各種診療行為進行監督檢查。
(十)圍術期安全核查,對手術、麻醉評估、手術安全核查等逐項監督檢查,方磊對手術室內圍術期各項工作每日檢查。科室利用晨交班時間定期對科室醫師進行鞏固培訓。醫師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有創檢查、特殊治療之前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及談話制度,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馬軍華對術后患者的安全管理進行檢查匯總。
(十一)臨床路徑和單病種
督促開展臨床路徑、單病種控制工作,規范治療行為,各病種入組率不能達到要求,日常檢查中加大開展臨床路徑、單病種控制工作重要意義的宣傳力度,提高工作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要求每季度進行匯總和分析。日常檢查督導,增加入組率和完成率。
(十二)三基培訓和考核
督導各科室每月2次進行業務學習和培訓,醫技科室增加書面考試內容,各項資料保存基本完整。質控科制定了三基三嚴培訓考核方案,11-12月份對全體醫師進行了心肺復蘇技能培訓及三基理論培訓,12月11-12日組織40歲以下86名醫師進行了心肺復蘇技能考試,平均分94.54分,無不合格人員。12月16-17日組織全體醫師、檢驗科人員進行三基理論考試,及格率為95.83%。
(十三)加強醫患溝通,落實知情同意制度,減少和預防醫療糾紛,做好醫療安全預警,檢查病歷中的知情同意書及各類簽字、病情風險評估、手術安全核查等。今年下半年重大醫療糾紛發生數明顯下降。
(十四)規范收治病人。通過檢查,不規范收治病人的科室及例數明顯下降。
四、及時下發督導單、上交反饋單,分析整改,作為下一月度檢點內容。
五、醫療質量考核工作較前有明顯改進,成效顯著。但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對科室質控的評價、缺陷追蹤和改進等、臨床路徑和單病種質控、核心制度落實等問題,今后爭取細化各項質控指標,堅持檢查和督導。
六、醫務處質控科各項質控工作分析和評價詳見各月度質控簡報。
七、存在問題
檢查中臨床科室存在主要問題為:科室主任對考核工作指標不熟悉,質控數據未能與醫院下達目標相結合,統計分析內容較少,具體數據分析和深層次原因分析欠佳,管理工具應用欠合理;各類病例討論記錄不規范,內容簡單量少,缺少原始記錄及參加人員簽名等;術前討論和危重病人搶救登記較少;單病種、臨床路徑管理有統計數據,分析欠佳,數量較少,部分科室有造假,無醫囑僅填寫表單;科務會、業務學習記錄不及時,部分科室混記;抗菌藥物管理有統計但記錄不規范,無總結分析,病歷書寫仍存在復制、打印不及時等現象;各類風險評估表、醫患溝通等簽字不及時。醫囑、病程續打、簽字不及時、不規范。
醫技科室主要存在問題為:質控數據統計困難,資料少,內容空洞,缺少實際原始數據支持,分析欠完善;危急值登記尚及時,但無季度統計和分析;隨訪和疑難病例討論例數較少,真實性欠佳。三基培訓尚可,制度流程培訓少,應知應會知識了解欠缺。
優化診療流程,完善便民服務措施,提供溫馨舒適的診療環境,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在完成年內總體目標的同時,結合醫院實際情況,逐步解決患者就醫難等實際問題,不斷改進醫療內環境,為營造一個舒適、整潔的就醫環境而不懈努力。
主樓與附樓連廊工程的竣工,為我院現代化的供應室提供了合理的空間與工作流程,真正的從源頭上杜絕醫源性的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醫生呼叫護士的震動手表的使用,使管理更加趨于人性化。等候座椅的提升,為患兒及家長提供了舒適的就醫等候條件。醫院綠地長廊的改建,為等候就診的患兒及家長提供了良好的去處。道路兩旁路燈的更新,增強了照明。
對窗口服務單位的著裝、內環境、文明用語、服務態度等方面不斷地進行強化,必須做到文明上崗。對違反院內規定的人員,視情節輕重,給予點評及下崗學習。
2 積極推動無假日醫院建設
無假日門診在我院實施已有幾十年的歷史,門診各專業科室節假日時間一直保持常態化。內科門診正、副主任醫師每天除正常班外,還設有小夜班,為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奠定了基礎。為充分發揮兒童??撇〖霸\療特色,合理調配醫療用房,在過去呼吸專科門診只有周三、周五兩個半日門診的基礎上,增加了周一至周五全天均有呼吸感染門診,同時增派了四名專業技術實力強的主任醫師充實在門診一線,使反復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兒每天都能得到系統及良好的醫治。急診內、外科選派副主任醫師出診,大大提升了急診診療水平與服務質量。眼科、口腔科在人員緊張的情況下,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增設小夜班,方便患者就醫。門診手術實行無公休日、節假日應診。
由于兒童發病特點,每年的寒、暑假都是擇期手術患兒就診的高峰期,在此期間,我們更加注重溫馨服務,加強醫療服務質量,讓每一位患兒能在假期得到良好的治療。
門診服務臺人員主要負責門急診各種化驗單的發放工作,同時兼顧導診工作。每一張化驗結果從接收到發放,均有完善的登記制度。專職導診人員,身著不同的服裝,上崗時佩戴綬帶,在門診大廳醒目的位置為患兒家屬服務。在急診鑒診處設咨詢電話,每天由專人向患兒家屬提供咨詢服務。簡易門診的籌建,不但減輕了患兒家長的經濟負擔,而且減少了全院總診次10%的就診壓力,達到了預期目的。
3 全面實施各種形式的預約診療服務工作,逐步完善志愿服務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促進醫患關系和諧
預約門診在我院實行了兩種推進方式,即“醫指通”網上預約掛號和門診現場預約掛號。2010年我院首先從免疫科、腦系科、血液科、內分泌科四個??崎T診的門特病人實行預約掛號,為1200名門特專科患兒提供了網上預約服務,且門特病人預約掛號人數每月呈遞增趨勢增長。2011年,我院正在推進對內科門診九個??平?.2萬余人實行“醫指通”網上預約掛號服務,同時每月還將新增??撇∪?0-90人次。我院采取患兒的有效信息錄入方式,患者只要輸入專科名稱、患兒姓名、??撇v號,通過信息處理后即可預約成功。在落實網上預約掛號中,我們前期的準備工作復雜、周密、完善,真正的做到為患者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從根源上杜絕“倒號”現象。遵照衛生局指示精神,我院對今年第一季度門診預約情況進行了統計,共計34個專業,36740人次通過現場預約,占第一季度門診總診次的30.76%。我們將繼續擴大此項工作的推廣與實施。
我院積極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在志愿者服務日期間,團委帶領部分青年志愿者來到天津市兒童福利院、天津市衛生局幼兒園,為孩子、老師和部分家長講解兒童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相關疾病的預防、治療、護理知識,受到福利院老師、幼兒園家長的歡迎。今年我院的青年志愿者參加了天津市衛生局系統為玉樹學生體檢捐贈活動,為他們進行入學體檢,用自己的專長給這些孩子帶來幫助。助殘日期間,青年文明號號長參加了為殘疾兒童獻愛心活動,收到良好社會效益。今年,我院團委已向上級團委申請“讓廣大志愿者走進我院服務患兒”工作,此項工作正在等待團市委批復。
4 加快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
我院已于2010年3月底,在醫院的住院部醫生工作站中安裝了津微首佳公司的電子病歷系統,該系統能夠基本符合衛生部病歷管理的要求。一年多來,在實際應用中也確實為提高醫院病歷管理水平,規范醫療操作,減少醫生繁重的工作負擔,給予了極大的幫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我院電子病歷的推進,按照醫院醫務工作安排,重點是客觀病歷的書寫,而主觀病歷書寫和病歷分級管理,還沒有能夠一同實施,病歷首頁的電子化工作,近期將完成軟件上的更改后并開始實施。電子簽名還沒有上我院工作安排。
由于我院兒科特點,做到醫院信息“與區縣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等數據中心逐步建立區域內安全共享的電子病歷數據中心和信息管理系統”,暫且還不具備實施的可行性。
5 加快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工作
我院將臨床路徑管理工作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成立了天津市兒童醫院實行臨床路徑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委員會,具體負責制定本院的具體工作目標和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研究制定試行工作相關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機制,根據本院實際情況,在衛生部下發的各病種臨床路徑的基礎上,制定本院相關試點病種的臨床路徑,組織對相關試點科室醫務人員進行培訓,指導并監督各試點科室開展工作,組織本院臨床路徑實施效果的評估與分析,定期向市衛生局試行臨床路徑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工作組報告試行工作開展情況相關信息等。按照衛生部下發的各病種臨床路徑、《臨床診療指南》、《臨床技術操作規范》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制定詳細的試行工作方案,切實落實工作責任,做到責任到人、指標到人、考核到人。我院的行政部門定期對各專業工作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保證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2010年共完成臨床路徑管理總病例數365例,占收治試點病種收治病例的26.22%,入組率約為31%左右。2011年,在總結10年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推行臨床路徑工作,臨床各專業至少遴選1個病種試行臨床路徑,且所選擇的試點病種必須為各專業收治的前三位常見病、多發病病例今年1月~5月入路徑病例為505例,入組率約為41%。
6 做好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綜合整治工作。
明確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職責,建立抗菌藥物管理領導小組,院長親自抓,業務院長具體抓,醫務科、藥劑科、預防科與臨床各科室主任層層落實責任制,形成一套完整的組織管理體系。建立、健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制度,修訂了“抗菌藥物分級管理使用規則” ,制定了“抗菌藥物監督與管理的實施細則” ,將具體規定細節化,使原則具有可操作性,將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管理落到實處,并嚴格界定了處罰措施。對抗菌藥物進行了分級管理,完善了“限制使用抗菌藥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程序,明確了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控制指標,同時把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情況作為臨床科主任月末考核的重要指標。
2011年5月多次組織全院醫師學習,以增強醫師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意識。2011年6月初,業務院長分別在院周會及科主任會上為大家‘解讀2011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方案’,以提高臨床醫師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能力。6月中旬,兒內科主任對全院醫師進行了“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相關知識的培訓,培訓完成后進行了考核,對考核合格的313名醫師授予相應級別的抗菌藥物處方權限,嚴格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對不同管理級別的抗菌藥物處方權進行了嚴格限定,明確了各級醫師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權限,同時做好醫師的簽名留樣等工作。
2011年5月,為加強我院抗菌藥物的管理,抗菌藥物管理領導小組根據《2011年天津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整治活動方案》的有關要求,衛生部及天津市衛生局相關要求,我院加強控制抗菌藥物購用品規數量,將抗菌藥物品種嚴格控制到45種,完全符合要求。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療需求,需使用采購目錄以外抗菌藥物的,嚴格按照“限制使用抗菌藥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藥物”啟動臨時采購程序。根據《2011年天津市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基本情況調查匯總表》的要求,藥劑科每月對我院抗菌藥物的品種、劑型、規格、使用量、金額、使用量前10位的抗菌藥物品種、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使用強度、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門診抗菌藥物處方比例進行了調查,對情況異常的停止其臨床應用。開展細菌耐藥監測工作,預防科每季度定期細菌耐藥信息,建立細菌耐藥預警機制,針對不同的細菌耐藥水平采取相應應對措施,以指導臨床合理用藥。
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治療性應用抗菌藥物病歷評分細則(試行)》及《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病歷評分細則(試行)》的相關要求,醫務科、臨床藥學科每月分別對全院22個專業,隨機抽取每個專業5份治療性應用抗菌藥物的現崗病歷和終末病歷,預防科每月對全院手術科室的11個專業,隨機抽取每個專業5份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病歷,按照衛生局下發的檢查標準指派專人負責質檢,結合兒科病人特點強化抗菌藥物的評價和預防性用藥的限時管理,用藥48至72小時應明確描述患者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的情況,并對抗菌藥物療效進行評價,發現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現象的科室或個人,逐級進行誡勉談話,在保證醫療安全的同時,強化合理用藥,減輕患者的負擔。經過本階段監管,我院22個專業治療性應用抗菌藥物現崗病歷和終末病歷合格率均達到100%,手術科室的11個專業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合格率達90.9%。
通過臨床自查結果,定期對管理效果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合理性進行檢查和評價。針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標本兼治的措施予以解決,同時完善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長效機制,以更好地促進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續改進。
7 推廣優質護理服務。
積極推廣優質護理服務,制訂工作計劃,明確具體的組織分工、推進安排和保障措施,加強醫院內各部門之間的分工協作,落實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的責任,扎實開展工作。
通過改革護理工作模式,示范病房實施責任制分工排班方式,每名責任護士均負責一定數量的患者,整合基礎護理、病情觀察、治療、溝通和健康指導等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連續的護理服務。結合護士分層管理,分配不同病情輕重、護理難度和技術要求的患者給責任護士,危重患者由年資高、能力強的護士負責,體現能級對應。
通過責任護士全面履行護理職責,為患者提供整體護理服務,協助醫師實施診療計劃,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時與醫師溝通,隨時與患者溝通,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康復指導,提供心理護理。在臨床護理服務中充分體現??铺厣S富服務內涵,保障患者安全,促進患者康復,增強人文關懷意識,倡導人性化服務。
2010年3月,我院作為市衛生局示范工程重點聯系醫院,申報
示范病房3個,開展率為20%。 2011年5月,申報示范病房12個,
開展率達80%,優質護理服務開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8 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規范醫療機構相關科室建設,實施院務公開
核心制度落實是醫療安全和質量提高的根本保障。加大對核心制度落實的考核力度,特別是對首診負責制、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等進行嚴格考核。每月定期到各病房共23個專業檢查13個臨床醫療質量管理記錄本,并對其內容進行匯總。發現問題及時與??浦魅螠贤ú⒓皶r整改,較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院定期召開社會監督員座談會,真誠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主動改進工作。醫護人員工作時佩戴胸卡,便于自律和接受患者監督。設立物價咨詢臺和住院費用查詢系統,提供價格查詢服務;設立醫療服務投訴咨詢電話,方便患者。定期召開職代會、院周會,將人事任免、重大建設項目安排、重大改革和發展規劃、年度財務預、決算主要情況向職工公開。通過積極、主要地開展院務公開工作,滿足了社會公眾通過正常渠道合理合法地了解醫院財務的需求。我們將本著維護患兒的根本利益、保障職工的民利、促進醫院科學發展的原則,采取便利、快捷、有效的形式開展好醫院院務公開工作。
9 貫徹落實《醫院手術部(室)管理規范(試行)》等相關規范性文件,預防和控制醫院重點部門、重點環節的醫院感染
認真貫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預防和控制醫院重點部門、重點環節的醫院感染。手術室配備超聲清洗、自動清洗機、干燥設備、壓力水槍氣槍、手工清洗池,對手術器械進行清洗干燥。消毒供應中心配備自動化清洗機、超聲清洗機、壓力水槍氣槍、手工清洗池、干燥柜及水處理設施。配備高溫高壓滅菌設備對手術器械和新生兒病房、ICU等科室消毒滅菌的物品進行消毒滅菌。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等重點環節的醫院感染防控符合規范。
【關鍵詞】: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
目前,抗菌藥物是臨床應用中使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其使用的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病人的康復和醫院的醫療質量。但是隨著其廣泛使用,抗菌藥物濫用現象也不斷出現。為了合理應用抗菌藥物,針對我院臨床抗菌藥物使用存在的問題,自2009年6月起制訂了一系列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相關管理辦法,強化臨床抗菌藥物管理,提高醫務人員合理應用水平。本人結合工作實踐體會,對強化合理抗菌藥物管理作初步總結,現報告如下:
1,醫院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管理辦法
1.1成立相關管理機構,并制定和施行相關管理,建立管理網絡:我院設立專門的臨床合理用藥督查小組,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結合我院具體情況先后制定了《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管理制度》、《抗菌藥物分級分線管理制度》和《處方點評制度》等考評獎懲制度[1]。并建立臨床藥師查房制,應用“定期定點”模式實施專職藥師查房制[2]。由督查小組篩選每個月疑似不合理門診處方和住院醫囑,按科室和個人進行分類統計匯總成表,上交醫療專家組。由醫療專家組定期組織點評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處方,并將點評結果反饋給臨床科室,以督促各科室改進。藥劑科負責藥品用量動態監測和超常預警,每季度對全院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并對門診和住院使用金額和數量前10位的抗菌藥物進行排名,并按照每個月使用金額排名首位抗菌藥物藥品前10位醫生進行排名,如有異常使用藥品情況,啟動預警機制,情況嚴重的交予用藥督查小組,用藥督查小組可按醫院的相關制度作出嚴肅處理。另外,藥劑科還應在臨床作好密切監測和藥學宣傳。比如,“克林霉素針劑”門診連續3個月排名第一,經調查因不做皮試,經驗性地應用于一般外傷和急診病人,我院啟動預警機制,并督促臨床合理性地針對適應證應用。
1.2實行分線管理:按照醫院《抗菌藥物分級分線管理制度》要求,將我院抗菌藥物分為一、二、三線,對抗菌藥物實施分級分線管理。結合HIS系統實行電子處方和電子病歷管理,我院程序自行實行分級管理,即對醫師使用權限進行限制,高級職稱可使用所有抗菌藥物,中級職稱使用一、二線抗菌藥物,初級職稱只能使用一線抗菌藥物,從藥品庫存和系統程序上控制。
2,普及管理知識,強化醫護人員教育
為了更好的實施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管理,將我院制定的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規則和管理制度下發到各科,組織醫護人員定期學習執行,使全體醫務人員在思想上重視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在管理上做到有章可循。在藥物應用方面,結合臨床ADR監測,每季度編輯一期醫院《臨床藥訊》,指導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并按照臨床用藥情況,組織科室內對各類抗菌藥物特點、選用原則、各部位常見病原菌耐藥性和耐藥機制的學習討論,強化醫護人員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思想。
3,強化對病人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知識的宣傳
部分病人因外界的宣傳和傳統習慣的影響,對抗菌藥物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越新越好、越高級越好、越貴越好”。藥師能夠通過電話和咨詢窗口,就病人使用的抗菌藥物給藥最佳途徑、時間、劑量和療程等進行全面咨詢,宣傳抗菌藥物個體化用藥的重要性,讓病人正確地配合醫生治療,達到合理用藥的目的。
4,結合臨床路徑治療方案研究,逐步引入藥物經濟學概念
藥物經濟學的概念將經濟學方法應用于評價臨床治療過程,我院應用持續質量改進(CQI)理論強化抗菌藥物應用過程中的環節控制,以達到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就醫人群的醫療費用的目的[3]。并按照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內涵“符合臨床指征且功效明確,價格適中”,結合臨床路徑治療方案研究,監測、分析、評價抗菌藥物用藥過程和用藥后的療效,探索優化治療方案,使單病種中使用抗菌藥物管理更加科學合理。
5,效果
我院2年來對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持續督查,引導臨床合理安全有效使用抗菌藥物,使其逐步規范和合理,初步達到預期效果。領導重視建立相關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是做好抗菌藥物合理管理工作的必要條件。持續改進的管理辦法是強化管理的重要條件,HIS系統自動化管理抗菌藥物的三級使用;通過不同層面、反復的不合理處方點評和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執行,督導臨床醫師主動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通過警示談話、知識培訓、科室通報和處罰等手段,督促臨床提高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水平,達到管理的目的。
結語
總之,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是醫院醫療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院應進一步強化抗菌藥物的使用監督,醫院各科室應結合臨床路徑治療方案研究,強化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管理,積極參加、主動協調和溝通醫、藥、護、患關系,避免抗菌藥物濫用,不斷改進和提高醫院合理用藥水平,以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我國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和降低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逐漸完善,家庭醫生制度作為新型醫改的重要內容應運而生[1]。目前我國家庭醫生服務尚處于探索階段,仍存在服務流程不統一、服務內容隨意性強及專科分工化現象[2],故如何提高家庭醫生服務規范,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務,是探究和實踐的重點。本研究通過對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健康管理服務路徑實施前后情況進行對比,以評價其實踐效果。現作以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社區健康服務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2月自愿簽約家庭醫生服務的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共298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社區常住居民;②能進行正常的醫患交流;③依從性較好;④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②伴有嚴重并發癥;③精神疾病及語言、認知、意識障礙者;④依從性較差者。其中男166例,女132例,年齡55~78歲,平均(6459±649)歲,高血壓200例,2型糖尿病98例。
1.2方法
家庭醫生健康管理服務路徑具體方法如下,①進行家庭醫生服務簽約:利用全科診療、老年人免費體檢及預防接種等過程,向患者詳細講解家庭醫生服務流程、內容、優勢,經患者自愿同意后,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并填寫服務協議文書,涵蓋個人基礎信息、家庭情況、健康狀況及醫保信息等初步資料。②建立健康檔案:1周內收集患者及家庭成員詳細基礎信息和健康信息,錄入系統,建立并完善健康檔案,進行動態管理。③評估社會狀況和健康狀況:對患者家庭情況、居住環境、社會關系等做現場評估,同時進行健康體檢,結合以往病史進行全面的身心健康問題篩查及風險評價,做總結分析。④制定健康管理計劃:結合健康檔案、社會狀況與體檢資料,制定健康管理計劃,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專案,按照管理規范進行追蹤管理;對經評估量表調查顯示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者,制定針對性心理指導計劃;記錄患者年齡、身體質量指數、吸煙史等,制定運動計劃、戒煙限酒計劃;開展全體性健康教育、家庭成員干預,制定周期性體檢、年度健康體檢、接種疫苗等全方位健康管理計劃。⑤落實健康管理服務:家庭醫生對簽約者開展以家庭為單位的健康管理,落實上述管理計劃。采用“動機談話”方法引導患者加強自我管理,提高依從性;為患者提供門診預約服務,內容包括就醫指導、生活指導、心理咨詢等;電話、短信方式通知健康計劃,實施健康教育,引導患者及家人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支持;必要時可入戶服務,提供康復、用藥指導及護理等;每個季度組織社區群體性健康教育活動,進行指導與交流。⑥定期隨訪:每月由家庭醫生團隊對健康管理計劃服務落實情況進行隨訪,對執行效果欠佳者進行預約復診,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健康計劃;患者健康檔案根據疾病與管理控制情況進行分級管理,每6個月通過預約到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或入戶方式更新檔案信息。
1.3觀察指標
比較家庭醫生健康管理服務路徑實施前后患者檔案完整率、社區就診率、心理狀態、生活質量及對慢性病的認知情況。心理狀態以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分數越低,心理狀態越好;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36(SF-36),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統計軟件SPSS20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運用2檢驗;計量資料以珋x±s表示,采用t檢驗;顯著性水平σ=005。
2結果
2.1實施前后患者檔案完整率、社區就診率、心理狀態、生活質量比較實施后患者檔案完整率、社區就診率分別為8826%、7919%,較實施前的7685%、6443%明顯上升,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也顯著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2.2實施前后患者對慢性病的認知情況比較實施后,患者對慢性病的認知情況明顯優于實施前(P<001)。見表2
中圖分類號:R 197.323文獻標識碼:B
單病種質量管理是以單病種為單位進行全程醫療質量管理的新方法,是我國近年來為落實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醫療制度問題而出臺的新舉措,是當前醫院提高醫療質量并為開展醫療保險,實施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 s) 的一項重要工作, 是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1]。它既有利于組織醫院宏觀醫療質量管理,也有利于提高醫院整體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單病種質量管理是醫院管理年醫療質量評價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消耗,實現醫院管理年提出的“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安全、高效和費用合理的醫療服務”已成為醫院當前的熱點課題[2]。
一、單病種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2005年,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醫院管理年活動,根據衛生部《醫院管理評價指南(試行)》要求,我區衛生廳制定了符合我區實際的醫院管理年活動“評價辦法和評價標準”[3],管理年活動評價體系強調單病種質量管理必須符合要求,每個科室要對前3位病種開展質控,病種質控指標評價指數≥全區同級醫院平均值(或中位數),三級醫院每半年書面向衛生廳上報病種質控資料一次,要求數字準確,填報及時。由此可見衛生管理部門對單病種質量管理的重視,但隨著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單病種質量管理已逐步擴展到所有病種,尤其是探討臨床路徑的單病種管理,為醫院質量管理提供一條新途徑。根據病種確定診療常規,以單病種控制醫療成本,有利于醫療費用合理性,減輕患者醫療負擔。因此,開展對單病種質量管理探討, 具有重大意義[4]。
1.有利于客觀評價醫療質量,提高管理水平,規范診療方案 通過單病種醫療指標進行統計分析,能夠比較確切地反映科室醫療質量管理中是否存在不合理檢查和不合理用藥,有利于進行臨床醫療質量反饋控制,不斷提高其管理水平,將醫療技術質量、服務質量和醫療成本等包含在醫療質量管理范圍之內,克服傳統的醫療質量管理方法僅限于生物醫學技術質量范疇的局限性。同時,通過制定、推行規范化的病種診療方案,以規范方案為依據進行質量監控,避免檢查中的隨意性,更能客觀有效地進行醫療質量控制,規范了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濫用藥品、過度醫療現象減少,使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步提高,質量意識增強,醫療技術水平和科學管理程度朝著規范化方面發展[5]。
2.有利于增強人人參與質量管理的意識,促進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 實行單病種醫療質量管理,通過強有力的規章制度,有利于促進各級醫務人員人人參與質量控制,將醫療服務中的基礎質量、環節質量、終末質量有機結合起來,并能夠使醫療質量評價落實到每一位醫務人員當中,成為對醫務人員進行技術水平和醫德、醫風考評的重要依據。
3.有利于減輕患者負擔,提高醫療質量 實行單病種質量管理,能有效減少病種的平均費用,最大程度限制醫療資源的浪費及節省病人開支,促進醫療質量的提高,縮減平均住院日,對防止醫院感染,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減少并發癥發生,加強醫療質量,提高治愈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6]。我院于2005年開始實施單病種管理,制定了單病種質量限制方案,對病種的平均住院日、費用構成、治療效果等14項指標進行量化、考核和管理,成立院、科兩級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醫務部每季度對科室的單病種進行統計評分,不達標的病種科室要查找原因,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考評的結果與年度勞務費掛鉤。通過實施三年的單病種質量管理,2007年與2005年比較各項指標控制良好,其中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4.42%,術前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3.62%,平均住院費用同比下降1.66%。
4.有利于提高醫院的競爭力 單病種質量管理對醫患雙方來說是雙贏,在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同時,為醫院帶來更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的要求下,單病種質量管理有利于醫院在當前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勝的地位。因此研究臨床路徑在我國醫院醫療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臨床路徑實施辦法,可提高醫院的競爭力[7]。
二、單病種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到位 醫院管理層對單病種管理政策的認識和實施所持的態度,對實行單病種質量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在院內實施單病種管理,控制醫療護理質量比向社會公開實施單病種質量和限價收費而言要容易。醫院管理者擔心在具體的醫療活動中,醫療費用很難準確控制在限價水平,如果費用低于限價,會影響醫院的收入,挫傷醫生的積極性;如果費用高于限價,患者可能不愿意支付多出的費用,導致新的醫患矛盾[8]。所以,在決策時大多數持觀望的態度。而部分醫務人員對單病種質量管理仍理解為病例質量管理,更多的在病歷書寫上下功夫,但對于病歷“內涵”不夠重視,有的病史記載不詳,有的診斷、鑒別診斷依據不充分,有的治療和病情變化在病歷上反映不出來。
2.監管力度不夠 單病種質量管理是一項長期工作,要達到預期目的必須持之以恒,狠抓落實,目前大多數醫院沒有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對單病種質量的監控管理,只是由醫務部或質控科負責,工作只是完成任務,沒有扎扎實實地把這項工作落實下去。
3.醫療費用與醫療質量之間的矛盾 作為臨床一線醫護人員,他們最關心的是能否治好患者的病。醫療活動是一種高技術性、高風險性的具有探索性、科學性的復雜工作。醫療風險客觀存在,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個體差異的存在,導致同種疾病在不同個體中的臨床表現各異,嚴重程度各不相同,對治療的反應也不一致,即使采用非常成熟的醫療技術,也可能會因為個體不同而出現料想不到的意外。單病種的限價管理和醫療活動的高風險發生了矛盾,在對單病種實行最高限價后,醫務人員既要保證醫療質量又要考慮費用問題;加上目前醫療糾紛處理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給醫務人員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壓力[8,9]。因此,面臨高風險的職業,既要考慮治療效果,又要考慮醫療費用,使醫護人員不十分情愿地接受這一行為的約束,容易產生抵觸的情緒。
4.阻礙新技術新療法的開展 新藥品、新技術、新療法在醫學科學的發展中不斷涌現,其運用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增加醫療費用。因此,新藥品、新技術、新療法與單病種管理為目的降低醫療費用產生新的矛盾,這個矛盾不解決勢必會影響到新技術新療法的開展和推廣。
5.病種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相吻合 目前采用的單病種管理僅以診斷為依據,未能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區分開,有些疾病本身存在著嚴重程度不同,如心肌梗死,其梗死的部位、范圍、有無并發癥等對住院后的搶救、治療、預后判斷、療程長短、住院費用等有明顯的影響。輕者療程短,住院時間少,療效佳,費用低,重者則相反。因此,用同一判定標準評價該疾病治療很難體現出個體差異,
6.群眾認知不一 雖然近幾年呼吁按病種付費要求越來越高,但是作為一名患者首先想到的是治愈疾病,其次是費用。病人和醫生的理解尺度是不同的, 群眾中有歡迎的也有懷疑的,他們擔心價格的降低無法保證醫療服務的質量,擔心醫院為了降低價格,將可做可不做的檢查都不做了或“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醫療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
三、對策
筆者針對單病種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結合我院在單病種質量管理方面取得的一些經驗,提出幾點建議:
1.領導重視、健全管理機構是落實單病種質量管理的關鍵 領導要充分認識單病種質量管理是我國醫療衛生政策,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醫院領導要用科學發展觀去看待單病種質量管理,把限制醫療費用增長作為醫療質量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健全管理機構,醫院要成立單病種管理辦公室,明確責任。管理辦公室負責對醫院單病種醫療質量和費用進行專題研究,做好按病種收費的測算工作,組織本院專家開展單病種管理辦法和病種臨床路徑的研究,加強醫療質量控制,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將醫療費用降下來。
2.規范醫療行為,遵守診療常規 臨床醫護人員,嚴格遵守診療常規, 按照單病種臨床路徑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規范檢查的項目和次數。
3.強化團隊精神 加強醫、護、技之間的協作,對納入臨床路徑治療的患者進行單病種身份的標識,使醫療、護理和輔助科室能及時準確地獲取患者信息,密切配合,形成“綠色通道”的運作流程,縮短住院天數。同時與信息科合作將單病種的臨時和長期醫囑打包做為相應科室的醫囑組套中,以防遺漏,既保證患者的利益,同時也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
4.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行政、設備、總務、藥劑科和供應室等管理和保障部門必須增強為臨床一線服務的意識,行政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下臨床為臨床科室解決問題,設備科、總務科和藥劑科供應室要做好臨床各類物資、商品和藥品的采購供應工作,保證各種物資和藥品供給不斷線。同時強化設備科、總務科、藥劑科和供應室做好下收下送工作,滿足臨床需要,為臨床科室解決后顧之憂。
5.加強宣傳解釋工作 要讓病人相信單病種質量管理是國家為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醫療制度問題而出臺的新舉措,更要讓醫務人員認識到單病種質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醫生需嚴格按照臨床路徑對疾病進行診治,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向患者提供相應的臨床路徑,使病人及家屬了解整個住院流程和診治方案,增進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讓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信任和理解醫務人員的工作,以增強合作共同應對疾病。
6.建立健全獎懲機制 醫院要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加強監督管理,對實施病種質量管理好的科室和醫療小組,在人、財、物上給予支持,在獎金分配給予加獎;對于在病種質量管理中不按照臨床路徑對疾病進行診治,費用超標的科室,醫院在獎金分配給予處罰。加強日常檢查管理工作,特別是做好單病種醫療質量監控和醫療費用結算管理,使單病種質量管理朝著科學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總之,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醫療保險制度實施,單病種質量管理工作特別是以臨床路徑的病種質量管理開展,將有助于醫療資源合理利用、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的更高級的控制系統。醫療實踐的不斷總結促進單病種質量管理工作的不斷完善和提高,使其成為醫療質量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劉萬東,郭齊祥.38所綜合醫院病種質量管理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1998,18(6):24.
[2]玲,楊云濱,田 柯.開展病種病例分型管理的實踐與體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22(5):322-324.
[3]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關于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評價辦法與評價標準[Z].2005:05.
[4]王 珩,江 震.淺議單病種質量管理[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1,21(6):27-29.
[5]陳貽平.單病種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院管理,1998,18(4):212.
[6]齊夢霽.對單病種質量控制的探討[J].中國病案,2005,6(5):27-28.
[7]麻新梅,張云蓮.單病種管理-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良藥”[J].衛生軟科學,2008,22(1):76.
[8]趙 媚.單病種管理現狀及思考[J].中國病案,2007,8(11):28.
王建安:連續性診療破解碎片化服務難題
一直以來,浙醫二院都在堅持走品質之路,堅持患者與服務質量至上的核心價值觀,致力于打造具有鮮明學科特色的國際品牌醫院。
談到醫院精細化管理,王建安認為連續性治療是最重要的,即患者的就醫全程是否保持連續性?!澳壳埃谥袊簧籴t院的診療過程是碎裂的。所謂碎裂,是指醫療人員之間、患者診療過程的不連續性,我們叫做‘縫隙醫療’。在管理過程中,醫院一直在營造患者的有機無縫隙對接。這對于患者的安全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他闡明連續性診療之于精細化管理的價值。連續性診療或稱無縫隙醫療,是優質醫療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醫療時間結點的連續性、員工之間的連續性,以及不同物理地點醫療內涵的連續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優質醫療的較好表現。
在浙醫二院,精細化管理主要落腳于四個方面。
第一是正確地識別患者。從2010年開始,浙醫二院識別系統將原有患者病案號改為“姓名+編號”的方式,保證了病案號的唯一性。這不僅是為保證醫療安全,而且有助于患者得到連續性照護。
與此同時,醫院以患者的身份確認為軸,將接診、檢查、診斷、治療乃至隨訪等一系列醫療服務連接在一起,形成連續性診療,貫穿患者就診全程。醫院對患者身份錯誤所致的傷害實行“零容忍”,通過患者病案號的唯一性,輔助實現患者醫療就診的連續性、準確性與便捷性。當然,實名制掛號推行需要患者高度配合。醫院需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增強病案號管理,真正實現全部病案號的“唯一性”。
第二,建立“以患者為核心”的全院系統。這個系統中包括急救、轉運、全程照護,因此如何做到無縫鏈接是非常重要的。在患者轉運系統方面,醫院擁有浙江省唯一已啟用的急救直升飛機停機坪和世界領先的方艙救護車,配備院前、院中實時對接信息化系統,并建立了立體式快速轉運通道和專用電梯,確保院前轉運的全方位保障。其中,一站式急診中心的應用也是連續性照護在空間上的重要保障。
在應急呼叫系統建設上,浙醫二院也實現了無縫鏈接。全院開通24小時應急專線,并設置統一急救廣播代碼。由于部分患者需要心肺復蘇支持,所以2011年醫院建立了999院內急救系統。幾年來,醫院999急救成功率持續上升,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三,在整個醫療過程中始終堅持全人全程照護和服務。全人全程照護,實際上就是無縫隙醫療,也是連續性照護非常重要的方面。從最初的院前預約診療,門診急診、檢查檢驗中的無縫候檢,到住院手術,直至患者康復出院后的隨訪和全程管理,整個過程體現的都是連續性診療中的質量與安全。在臨床路徑管理上,堅持推動標準化診療,加強臨床路徑相關內容的培訓和溝通,促進疾病不同診療團隊和區域的連續性。
第四,借力于“互聯網+醫療”,建立大陸首家四級遠程醫療網絡服務體系,并在國內最早提出了世界遠程醫療網絡服務,開展門診化的國內外遠程會診服務,與國內187家醫院開展合作,進一步輻射到縣醫院和鄉村衛生院。
陸群:從細節抓感控 促醫患安全
當前,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已經成為全球性話題。
醫院感染防控最大的特點就是涉及面廣,涵蓋醫院范圍內的所有地方和全部人員。由于醫院感控人員有限,在全院進行感染防控工作難度大。因此,浙醫二院轉變了感控工作思路。“我們通過系統追蹤和個案追蹤,發現患者在醫院就醫過程可能存在的感染風險,作出風險評估。根據國內標準+國際指南+醫院特點,采取醫院感染管理新模式。用監測數據說話,通過干預措施努力降低感染風險;單一管理轉化為流程管理,從人治到法治到自制等幾個方面?!标懭航榻B說。
浙醫二院堅持感控工作與臨床工作相融合,開展目標性監測,并探索干預措施。如開展SSI、CLABSI、VAP、CRUTI監測,并實施BUNDLE干預措施。在CLABSI防控措施中最大無菌鋪單已從ICU擴展到麻醉手術部,在全院開展并取得較好成效,感染率明顯下降。對MDRO開展監測,采用電腦提醒和監督隔離落實工作,特別是對MRSA、VRE、CRE的監控,努力降低感染發生率。每季度全院進行多區域追蹤監測,全年約達800次;對重點科室采取重點追蹤,如ICU、手術室、血透室等;定期對醫院感染重點部門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如水、消毒液、內鏡、透析液、手術室及供應室環境等。這些措施對感控發揮了積極作用。
當前,在各類評審中,無論JCI還是國內其他評審,對細節的把控是醫院感染防控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很多感控細節,如院內防護用品放置位置、臨床科室清潔物品儲存、醫院的食品安全管理等,都是醫院日常工作中所必須注意的。
特別是院內食堂的安全問題,是很多醫院沒有考慮到的死角。浙醫二院感染管理科則將其納入院內感控的重要內容。食品安全也存在感染風險。感染管理科制定了20多項與食堂安全管理的相關制度,包括冰箱溫度24小時監控、食品有效期等。這些細節方面被歸為醫院安全的全程管理體系。醫院的被服醫療安全也是對感控工作的檢驗。如醫務人員的被服處理、患者的被服清理等,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感染甚至患者死亡。
差距是從細節開始的,所以不能輕視細節。“一直以來,我院一直關注國家在院感防控方面的各項法律、法規,杜絕傳染病和惡性感染暴發流行事件的發生,充分發揮三級網絡作用,高度重視與支持感染管理部門,狠抓高風險項目,降低感染管理風險,大力營造浙醫二院的感控文化,促使醫院的感控工作更上一層樓。”陸群總結道。
目前,浙醫二院正在開始新一輪的質量改進計劃,將繼續以安全為目標,調動全院員工積極性,共同推進醫療質量和安全水平。蘭美娟總結到:醫療質量和安全就像一個球,只有通過外界的評審和醫院內部的舉措,才能完成醫院品質的管理之路。
李偉:設施管理保安全
醫院的安全管理內涵,包括醫療中的“人”和“物”,即人員安全、設施安全、消防安全、廢棄物和高?;瘜W品處理的安全等等。其中,人和醫療設施的安全在醫院管理中是第一位的。黨委副書記李偉從管理目標、管理路徑和風險管理等幾方面介紹了浙醫二院的經驗。
關于設施安全管理,浙醫二院始終如一的目標是為患者及其家屬、醫院員工和來訪者提供安全、功能齊備的支持設施,降低并控制危害和風險,防止事故和傷害的發生,保持醫院安全有序的環境,確保醫療工作安全有效地運行。目標能否實現取決于方法和路徑。浙醫二院的經驗是采用6S管理和PDCA的方法,確保持續質量改進,并在過程中引入風險管理項目,對各部門進行實地追蹤,以期在最大程度上確保醫院設施的安全。
在醫院設施安全管理的PDCA實踐中,浙醫二院實行設施安全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管理委員會要求,定期審核及定期修訂的醫院設施安全管理相關制度,并在每季度組織全院范圍的巡查,定期向醫院質量管理安全委員會呈報,形成有效性報告。
在護理的工作中,就算是最謹慎的義務工作人員,也難免會發生一些醫療差錯。為了更好的提升醫院的護理工作中,對醫護人員進行安全宣教就顯得特別重要。本文主要是結合教學實踐,就開展護理工作的安全宣教進行了探討和分析,以期可以更好的提升護理工作的質量。
1護理安全存在的問題分析
1.1護士的法律意識較為淡薄很多醫院對于護士的培訓主要集中在護理技能方面,大多只注重幫助病人解決一些健康問題,而對于一些潛在的法律問題重視不足。護士在實際的工作中也缺乏證據意識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容易忽視對于證據的收集和管理,一旦發生護理安全方面的事故,難以對自身的責任進行證明。
1.2人員因素分析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護理人員的數量以及素質都很難很好的滿足護理工作的需求。特別是一些剛畢業的年輕護士,對于醫院的一些規章制度的不能落實到位,責任心不夠,核對醫囑的時候也不夠自信,注意力不夠集中,經常會在護理中出現一些錯誤。臨床護理的工作人員不足,經常造成護士超負荷的工作,服務質量下降也難以避免。另外一部分,護理人員對于患者的溝通和護理到位也會造成一些糾紛和差錯,從而大大加大了護理安全的風險因素。
1.3技術因素分析新的護理人員普遍技術水平較低,業務知識水平有待于提升,經驗不足以及健康宣教不足,從而經常會發生對于患者的病情預見性差、護理的措施實施的不夠及時等一些較為嚴重的情況。
1.4管理因素分析很多醫院的管理者對于醫護人員的督促不及時,缺乏科學的管理措施,對于醫護人員的獎懲措施不到位,藥品的管理措施不夠規范。這些因素都加大了護理人員思想的放松,給護理工作增加了很多安全隱患。
2加強護理宣教的內容探討
2.1對護士加強法制教育醫院應當加強對于醫護人員的法律知識的培訓,通過開展法律教育來引導護士學習發發知識,做到知法懂法,依照法律法規來開展醫護工作。同時也可以通過開展案例教育,讓護士能夠充分的認識到違法違規要承擔的嚴重后果,促使他們能夠加強自身的責任心,使得護士能夠更好的明確自身的職責,以更好的維護好自己的和病人的合法權益。
2.2加強護理工作的日常核對醫務人員在進行治療用藥以及輸血之前一定要嚴格執行醫院的核對制度。特別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高溫季節靜脈的加藥和補液一定要注意時間,配好藥物之后要立即使用,不能超過使用的時間。核對的時候,不同的藥物外觀相似的要特別的注意,進行認真的核對。對于特殊藥物的使用方法要認真學習,不能粗心大意,如10%氯化鉀不能采取靜脈推射的方法用藥,這很容易引發心跳驟停等非常嚴重的情況,所以在臨床上要特別注意。另外,對于一些危重病人要加強觀察,特別是在工作特別繁忙的時候節假日中,也應該注意服務態度,不帶著情緒去進行工作,以免造成差錯。
2.3重視護理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醫院應當將各個科室的護理安全教育內容進行定期的匯總,然后在每個季度的護理質量的分析會議進行討論和分析,提出更好的一些改進的措施,將比較好的一些安全教育的措施進行推廣,對一些在護理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的進行總結,以期在后期的工作中減少類似錯誤的再次發生。同時就在護理工作中圍繞如何加強護理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進行重點的探討,分析出護理工作中一些主要的不安全因素和這些因素所產生的原因,制定具有具體的防范措施。
2.4考核制度管理措施分析醫院應當健全和建立一些護理的各種制度,并且嚴格的進行執行。每個月對護理工作進行考核,對于不太合格的人員進行補考,考試的成績要計入到個人檔案,作為醫護人員后期晉升和聘用的重要依據。同時醫院還應該制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各種預案,對于護理人員在工作中違反操作規范和規章制度的行為要給予必要的批評教育,情況嚴重的時候還要給予一定的處罰。
3小結
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宣教的教育活動,能夠使得護理人員認識到自身價值工作價值和工作重要性,可以有效的拓展護理工作的專業范疇,使得患者能夠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護理,減少可能存在的護理誤差給患者帶來的一些痛苦。使得患者也可以對于一些基本的護理知識有所認識。通過在護理工作中開展安全宣教工作,能夠使得護理人員不斷的去進行知識的學習,擴寬自身的知識面。在進行護理安全宣教的過程中,也能夠不斷的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增加醫患之間的關系,建立更加和諧的新型護患關系,使得患者能夠對于醫護人員有更好的信任感,也能夠使醫護人員對于患者更加的有愛心。
參考文獻
[1]張秀榮,楊星,丁迅雷.Chiral structures and tunable magnetic moments in 3d transition metal doped Pt6 clusters[J].Chinese Physics B,2012(09).
[2]Langemo D,Baranoski S.Key points on caring for pressure ulcers in home care.Home Healthcare Nurse,2003.
《江蘇省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2版)中有關現場訪談達到23處,問及人員包括委員會主任、專職人員、科主任、護士長、醫、護、技、工,幾乎涉及各個層面。2014年5月,我院順利通過了三級醫院復核評審,我們感控工作在應對"現場訪談"這個考核環節,迎評人員神態自若地回答提問,語句流暢、表述全面,結果令專家滿意。之所以取得這么好的成績,與院感科進行的多元化培訓是分不開的,這其中以病區(科室)為單位的小單元培訓尤其突出,收到良好效果。
1培訓對象
全院所有臨床醫務人員、醫技人員、保潔人員、新聘用人員等。
2培訓內容
有關醫院感染的法律法規;常用物品的消毒滅菌方法;職業暴露;標準預防;手衛生;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重點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多重耐藥菌相關知識、醫療廢物的分類管理條例;《三級醫院復核評審細則》中所有訪談內容等等。
3培訓方法
3.1制訂培訓方案
3.1.1總結經驗,找出合適的培訓方式 以往的培訓,采取的是全院人員集中培訓,簽到時人數眾多,培訓時溜號的、講話的人不在少數,結束時所人員寥寥無幾,訪談結果往往不理想,很多人一問仍處于三不知狀態。這次評審堅持的"六重三不"原則,不是看你是否組織了這場培訓,而是通過訪談看你是否真正了解或掌握了多少感控知識。如何將眾多的《規范》、《標準》和要求貫徹下去并引領廣大醫務工作者積極投入防控醫院感染的行列才是根本目的[2]。經過專職人員討論,確定了小單元化培訓路徑,包括以病區(科室)為單位的培訓,同一層級人員的培訓,針對不足的糾偏培訓,利用會議培訓、科室培訓等等。
3.1.2制訂合理的培訓日程 以病區(科室)為單元的培訓大體安排如下:早上人員集中,所以將培訓的時間安排在早會時間,培訓從7:40開始,到8:10結束。時長安排30 min,這樣既不影響科室工作,又能保證短時間內人員思想集中。門急診分4次,均安排在下午進行。全院培訓結束需要22場次。同一層級人員的培訓包括保潔員培訓和新上崗人員,他們的培訓地點放在會議室,培訓時間放寬到1 h。以病區(科室)為單元的培訓一季度安排一期,一期為22場次。其他培訓根據需要及時調整。
3.1.3精心準備課件 對培訓內容進行整理,擇其重點,制作成幻燈教材,盡量直觀易懂[3]。授課時根據高風險部門自身特點,側重點和普通科室有所不同。保潔員和新上崗人員培訓內容要求更加淺顯易懂。
3.1.4組織考核,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價和分析,進一步對原培訓方案進行修訂,為下一期培訓方案的實施奠定基礎。
3.2實施培訓方案
3.2.1單元化培訓
3.2.1.1以病區(科室)為單元的培訓 培訓前1 d提醒科室負責人,專職人員按照培訓計劃每天早上7:30分準時到病區,除了個別科室,均在7:40分左右培訓開始,8:10分左右結束,18個病區依次培訓結束。門急診人員也用4個下午結束培訓。培訓時,醫務人員幾乎都能按時到位,認真聽講。
3.2.1.2同一層級人員培訓 保潔員和新聘用人員培訓集中在會議室進行,因保潔員文化程度低,所以培訓內容突出實用性,文字描述要淺顯易懂,并且結合提問使現場互動,尤其是六步洗手法在講解的同時要帶領大家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練習。崗前培訓一般根據人事處安排的時間統一進行。
3.2.1.3糾偏培訓 這種培訓沒有計劃性,主要在日常檢查或監測過程中隨時發現問題,隨時組織培訓,如在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評估過程中,發現醫務人員對管理知識掌握不牢,就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盡量將在崗人員集合,現場進行培訓。例如監測過程中發現婦產科膿胞瘡患兒增多,就調查分析原因,并將相關知識進行結合,做成幻燈,到科室進行培訓。
3.2.1.4利用會議培訓 利用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多重耐藥菌感染聯席會議等對《評審細則》內感控部分進行解讀,對參會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
3.2.1.5科室培訓 科室對科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培訓,科主任或護士長主講,對科室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進行講評,每月有針對性的組織全科人員學習感染控制知識等等,強化醫院感染防控意識,增強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能力。
3.2.2對培訓效果進行測試
3.2.2.1理論測試 理論考試安排在每個培訓的第二天下午進行,考試地點與培訓地點一致。考試內容為培訓內容,成績與參考人數均納入績效考核。
3.2.2.2口頭測試 全院醫務人員應知應會手冊人手一份,利用到科室查房機會對科室人員應知應會內容及培訓內容進行訪談,成績納入本科室當月考核,與績效掛鉤。利用行政總值班對值夜班醫護人員進行訪談,一般一次訪談2~3個知識點,對回答不全面的當場發放正確答案,值班人員在巡視完后回頭看,盡量要求夜班人員當班就能掌握考核點。
3.3效果 第一期的培訓共舉辦31場次,包括以病區(科室)為單位的培訓22場次,同一層級人員培訓2場次,利用會議培訓1場次,糾偏培訓6場次。除了保潔員和新聘用人員的培訓是集中在會議室進行的,其他都是走到臨床,與科室人員直面接觸,這種培訓路徑的改變,贏得了科室人員的歡迎及好評,使全院職工充分認識到感控工作的重要性,使培訓涵蓋率能達到90%以上,不同層級人員對感控知識的了解或掌握程度達到史所未有的良好狀態,全院人員考核合格率達到90%以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