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5:56: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三體育教學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所任教的5—10班學生年齡在15——16歲之間,處于青春發育的高峰期,身體發育較快,男女差別較大,男生活潑好動,表現與強;女生趨于文靜,不好活動。因此要因勢利導,加強男生的身體素質練習,培養女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
二: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教材內容有:體育基礎知識(籃、排、足球的基礎知識)田徑類、體操類、球類、韻律體操及民族傳統體育。
三:目的任務
1、掌握基本的體育基礎知識,明確體育鍛煉的作用,在鍛煉中運用學到的知識。并不斷鞏固和提高。
2、進一步增強體質,特別是耐力素質和力量素質。
3、通過體育鍛煉,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自信心,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重點與難點
1、重點是田徑的耐久跑與跳遠及體操的雙杠。
2、難點是耐久跑的呼吸,跳遠的助跑與踏跳,雙杠的向后轉體180度等。
五: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隨著學生身體和年齡的增長,可多采用一些對抗性的游戲。
2:初中生對抗性強,可采用一些教學比賽,以增強學生鍛煉身體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組時采用男女分組或按身體素質分組,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運動中享受到鍛煉的樂趣。
六:本學期考核項目
男:100米、跳遠、雙杠支撐臂屈伸
女:100米、跳遠、仰臥懸垂臂屈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筆者一直從事初三化學的教學工作,并多次從事中考化學的閱卷工作,對教學和閱卷中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很是擔憂和難以理解。我走訪了一些學校并進行深入的了解,發現各學校普遍存在下面一些情況:
一、學生化學成績兩極分化嚴重。在教學中經常發現在同一班內的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的反應相差很大,一部分學生聽課聚精會神,積極思考和做筆記。而另一部分學生則似聽非聽,左顧右盼,或埋頭做自己的事,而且這樣的學生在學生中占有的比重有增大的趨勢。我于去年參加縣教育局組織的中考閱卷工作,批閱碭山縣全縣初三畢業生的中考化學試卷。在閱卷中發現學生的化學成績從卷面上反映出來的情況看,懸殊很大,同一考場內有的滿分或接近滿分的,而有的才二十幾分、十幾分甚至還有幾分的(滿分60分),整體情況也是如此。從閱卷后返回的我校學生的化學成績來看,大體上也是如此,不及格的約占1/4左右。
二、許多學生對化學科的學習不感興趣。化學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家庭實驗等等,實驗現象千變萬化,豐富多樣。和其它學科相比較,學生對學習化學似乎應該表現出更大的熱情和興趣,而事實并非如此。我校在上學期組織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試中,和其它學科相比較,化學科的成績并不突出。我觀察和詢問了一些學生,并做了一些問卷調查,發現一些學生對化學這一門課并不很感興趣,或者只對實驗感興趣而不喜歡學習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只是被動地、機械地隨著老師一步一趨的學,學習起來感到枯燥、乏味,沒有動力,自然就學不牢,成績就提不高了。
三、學生缺少實際動手能力,缺少創新精神。初三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大量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可以極大的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科學嚴謹的態度,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在去年的理化實驗操作考試中,我參加考核評分工作。在考試中我發現許多學生一開始做實驗便手足無措,連膠頭滴管也不知怎么拿或拿不穩,在實驗中丟三落四,實驗結束后不知道傾倒廢液,整理儀器,更不用說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了。化學也是一門與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去年泗縣教育局組織的初三畢業考試化學試卷中有一道這樣的題目:食鹽和面堿,醬油和黑醋都是家庭中常見的烹調用品,請你利用家庭中現有的條件,將它們區別開來,要求每組物質簡要敘述兩種物理或化學鑒別方法,實驗步驟、現象及結論。這是一道將教材中酸、堿、鹽的化學性質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題目,旨在考察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然而相當一部分學生卻不知道怎么回答或回答不完整。
化學知識豐富有趣,學生為什么會出現厭學、不愿學習,或成績不好的現象呢?我認為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初中化學課是一門起始的、啟蒙的基礎課。一般要求在一年內完成教學任務。實際上要做好課本的教學,訓練和培養能力,復習迎接中考這三件事,因此時間緊、任務重。初三各門課都已進入全面攻堅階段,上學期要進行新課教學.講受新知識。下學期要復習,進行各種考試和模擬練習,迎接實驗考試、畢業考試、中考等。因此教學任務特別重,教師在教學中顯得特別匆忙、緊張,學生的時間更是緊張,許多學生都感到特別的累,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預習、消化和吸收,只是消極地跟著老師走,甚至跑都跟不上老師的要求,因而他們的學習就缺少興趣和積極性,成績自然就很難有較大的提高,一部分學生化學成績不好就不難理解了。
二、學生分化。中小學生實行義務教育,初中實行劃片免試招生。因此,從小學收來的學生文化素質和其它各項素質參差不齊。進入初中后由于中學課程增多,知識結構及教學和學習方法等方面不同,使一部分學生在初中感到不能適應。經過初一和初二兩年的努力和拼搏,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得到較大的提高,成為班級和學校的優秀生和佼佼者。而另一部分學生則滑落下來,到了初三,每個班級內都有幾個甚至十幾個學生成績跟不上,思想上厭學、煩學,對學習不感興趣,不愿意學甚至不學。這樣的學生經過初三一年的學習,化學成績跟不上就不難想象了。
三、實驗教學跟不上。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在整個化學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材中許多概念、定律、元素和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等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同時教師通過實驗教學對學生進行實驗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設計等方面能力的培養,為學生今后進行科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此,宿州市從1999年開始在全省率先對初三畢業生進行理化實驗加試,取得較好的成績,得到省教育局的肯定并且將向全省推廣。在此推動下許多學校化學實驗設備得了到改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認為化學實驗在各個學校及化學教學中得到足夠的重視,因為還普遍存在下面一些現象:有些學校由于經費緊張或者由于學校領導不重視實驗,認為開設實驗要浪費儀器、藥品,造成經濟上的浪費,因此,化學實驗設備不齊全,化學藥品不夠,化學實驗開不齊、開不足;有些教師在課堂演示實驗時只強調實驗現象,而忽視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和解釋;有些教師怕麻煩,怕危險而不愿做實驗,認為做實驗不如講實驗。對有些實驗由于怕麻煩或有一定的危險(如氫氣在空氣燃燒)而不讓學生做。凡此種種由于學校和授課教師對化學實驗不夠重視,而導致學生缺少練習和訓練的機會,實驗能力得不到有應有的提高,使部分學生因此而失去了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消弱了教學和學習的效果。
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繼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化學知識是青年學生知識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學生將來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而如此多的學生,對化學科學習不感興趣,甚至放棄對化學的學習,這將對這部分學生將來繼續學習、深造、工作和生活等都很不利。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加強對化學科的教學,綜合利用各種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初三學生的化學成績,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真正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強化實驗教學.實驗是創新之本,實驗是驗證、探索、發現新東西的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同時,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的特征,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優勢。它集聲、光、色、態、美于一身,通過它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調動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所以化學教師在思想上要重視實驗,要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精心安排,設計好每一個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同時發揮實驗的藝術功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激情。由于我市進行理化實驗加試已經幾年了,各學校的實驗設備已有了較大的改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力爭把大綱要求的實驗都開起來,沒有條件的,要創造條件開好實驗課。同時,像我們泗縣中學這樣實驗條件較好的學校,除了開足大綱要求的實驗外,要嘗試著把學生領進實驗室,讓學生自己用實驗來探索知識或讓學生邊做實驗邊總結,在實驗室中培養學生的技能和能力。當然了這樣做授課教師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準備,也可能“浪費”更多的實驗器材和實驗藥品,但這樣做是值得的,是有價值的“浪費”。同時,在實驗教學中,還應有目的的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知識水平,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探索性的實驗,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更多的練習機會,為新課程改革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新路。
四、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它由兩個相互協同的小系統組成,一個是操作系統,另一個是動力系統。非智力因素包括(包括情感、興趣、意志、動機、性格)構成動力系統。它雖不能直接介入學習過程之中,但卻以動力為核心,調節和維護著學習活動的進行。沒有操作系統,那么學習活動的產生和維護都會成問題。學習一旦激發起熱情,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愉快、熱情,積極主動地去克服別人所不能克服的困難,奮發進取。所以把興趣稱為追求真理的第一站,人生事業的起點,可見興趣效用的重要。初中更要注意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初三教材中擁有大量的演示實驗,實驗正是學生興趣的敏感區,我們應抓住這一興奮點,在教學中積極引導,把興趣從化學實驗遷移到化學知識的學習上來,變對實驗的好奇心理為化學實驗知識的探究心理,激發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自我需求感。在化學科學中蘊含著大量的趣味實驗(如魔棒點燈和粉筆炸彈等)和化學典故,教師在教學中適時的穿插一些具有引導性、啟發性的趣味實驗和化學典故,也會激發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心理。同時教師應積極主只動地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優化教學。設置一些精彩而誘人的教學情景來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化學課的新穎性、趣味性、實用性,寓教于樂。
培養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欲使你的學生熱愛你所教的課,首先讓學生熱愛、信任你本人。學生在學習中一旦敬佩你、信任你,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你的課無形中學生就會感興趣,就會學的輕松自如。所以教師在平時就應特別注意處理好師生關系,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做學生的表率和楷模。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知名度和威信,還應從生活、學習、情感等方面,積極主動地去接近學生,關心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師生關系進一步得到和諧發展,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增強教學效果。
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古人云“學貴有方”,所謂學習方法就指學習時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或途徑。化學科有許多與數學、物理等學科不同的特性,我們在教學應充注意這些特性,教會學生用化學的眼光去看問題,用化學的觀點去解釋問題,以求達到最佳的化學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應經常向學生滲透強、調學習化學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和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當然了,不同的學生,其學習方法不同,但對于初三化學教師,我認為在教學中應重視下面幾種學習方法的指導:
1、強化學生識記:許多學生說“數學、物理難,化學繁”,這個“繁”字實際上就反映了化學學科知識點多而又分散的特點。的確,由于初中學生知識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對每個知識點都進行理論上的探討,而大綱又要求學生的化學知識達到一定的水平,對方方面面都要有所了解。因此,初中化學教材和高中化學教材相比較,除深度和難度有懸殊外,高中教材所具有的章節,初中教材中基本上也有。例如:碳族、氧族、金屬、中和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只不過在初中教材中涉及內容較淺顯。因此,初中化學要求學習的內容雖淺顯但較多而繁鎖,而且分散到各個章節中,更由于難以從理論上進行理解,因此這些內容就顯很散,很繁,記憶起來難度大而且容易遺忘。
盡管化學中要求記憶的內容很多而且容易遺忘,但在教學中仍要強化記憶,特別是各章中涉及到的各種化學實驗現象和眾多的化學用語。例如:元素符號、化合價、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這些內容若不記住,記不熟,是很難學好化學的。例如:不能準確的描述各種化學實驗的現象,則不能正確地鑒定、鑒別和推斷各種物質;不能正確地書寫元素符號,標出化合價,則不能寫出正確的化學式,例如:第八章酸、堿、鹽是公認比較難學的章節,也是中考的重點。原因在于第八章有大量的化學反應及化學方程式(其中大部分為復分解反應)大部分同學都知道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的反應,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只要把構成兩種化合物的陰陽離子相交換,重新組合就可以,但是,許多同學就是寫不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原因是化學式寫不對,他不知道怎樣交換,交換后的化學式怎么寫。所以,要學好初中化學,記憶還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序言,第一章中中有大量的化學實驗和概念,需要理解的內容較少,因此在這一部分教學中要強化記憶,只要把這一部分內容記得很熟,在第一次月考中就能取得好成績,為進一步學習化學打下基礎,也會大大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信心。
當然了,強化記憶也不是讓學生像背誦三字經、百家姓那樣去背,而要求我們在教學當中,幫助學生抓住重點,抓要點,理清思路,理順網絡,運用正確的記憶方法,如聯想記憶、概括記憶、韻語、歌訣記憶、諧音記憶等。使化學學習變的簡單明了,即易于理解,又便于記憶。例如,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涉及的操作要點很多:試管口向下傾斜,導管伸到試管底,先通氫氣后加熱等,這些操作要點都是從圍繞安全這一點提出的,我在邊分析邊總結的基礎上又給出了一首歌訣“實驗開始先通氫,趕走空氣再點燈。由黑變紅先撤燈,試管冷后再通氫。先點后通要爆炸,先停后撤要氧化”,這樣學生即能理解,又能記得住,記得牢。
另外,我們也可以根據結構性質用途這條主線在全面掌握物質結構的基礎上,對物質的性質和結構進行合理的推導和驗證,并由此掌握其主要用途,從而把同一物質各個方面的知識點,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系列化記憶,避免知識的碎化、遺忘,這在高中教學中優為重要。
2、及時歸納、總結。歸納是把具體的、個別的事物分別加以綜合,從而獲得一般結論的方法。邏輯學上把由個別到一般的思維形式稱為歸納。初三化學知識點多,相對比較零散,記憶比較困難。教師在教學中如能幫助學生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對學生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例如:氧氣和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是初中化學中十分重要的知識點,對以后學習制取其它氣體(例如,實驗室制取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很大的引導作用。我在教學中,在講授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之前,上了一節“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的總結課,把實驗室制取各種氣體的原理,儀器和裝置,收集、檢驗、驗證和干燥等知識進行系統的總結,并通過投影儀把實驗室制取氧氣、氫氣的裝置,收集、干燥等各種功能的連接裝置都投影到屏幕,讓學生清楚的掌握,什么性質的氣體該用什么裝置來制取、收集等。然后根據這節課我讓學生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設計一套制取、收集、檢驗和驗證二氧化碳的方法裝置圖,同學們也都很容易的完成任務。讓學生掌握各種類型的歸納方法,將零碎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網絡化,對學生的學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會比較。比較法就是找出事物的異同關系,揭示事物內涵的一種思維過程。初中化學教材中有許多概念、性質等之間即有區別又有聯系,很容易使學生混淆,造成誤解,給學生學習帶來很多困難,如元素和原子的概念,不飽和溶液和飽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質,氫氣與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等等,教師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及時進行比較,找出這些概念、性質、實驗之間的相同點、不同點及相互之間的聯系,將這些即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物質性質以及實驗進行比較,綜合分析,找出異同,加深理解,牢固掌握這些知識。
4理論聯系實際。化學是一門跟人們生活聯系密切的科學,化學教材中的許多知識點都與人們生活十分貼近。例如,蠟燭燃燒的過程包含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由濕衣服晾干聯想到分子運動,農村電線桿燒黑想到單質碳的化學性質的穩定性,而喝糖茶時不斷加入蔗糖的過程則是由蔗糖溶液由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過程,而酸、堿、鹽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質。我們在教學中如能認真挖掘出這些聯系點,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且能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要結合生活實踐,巧設各種生活情景,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又能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習的化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規范學習習慣到有計劃的指導如何聽課、記筆記、做小結,復習抓點、串線、結網,科學思維、歸納、推理、演繹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促使學生崇善求實,認真思考,積極學習,則學生一定能把化學學好。
四、突破教材難點。初三學生剛接觸化學時,一般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學習勁頭很足,然而半學期過后,便有一部分學生開始厭學,對化學不怎么感興趣了。當初三新課結束(第二學期開學第二周期左右)時,會又有一批學生對化學感到迷茫,不知怎么學,化學成績趕不上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現象呢?這是由初三化學教材內容編排的特點所造成的。
初三化學教材中有幾處學生接受比較困難的內容。首先是原子、分子的概念,元素符號和化學式,其次是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化合價,最后便是第八章酸堿鹽。這幾處內容由于概念抽象,內容難以理解或者是方程式過于集中,難以掌握、而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許多初三學生因在這幾處內容的學習上受到挫折而對學習化學失去興趣、信心,甚至放棄對化學的學習。因此,教師在講授這些內容時要注重教學方法,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度過這一關。
分子、原子都是微觀粒子,由于看不見,摸不著而很難從感觀上去理解這兩個概念。當學習元素和元素符號后,對元素符號特別是化學用語中的一些數字,(如元素符號前的數字,化學式中元素符號的角碼等)的含義更容易產生混淆,對什么時候一種元素,什么時候表示一種物質,什么時候表示若干個原子,什么時候表示一個分子含有幾個原子等搞不清。我在講授這些內容時,一般采用慢節奏,多練習的方法,慢指教學進度慢,僅原子一節我就用了三個課時,使學生清晰得掌握分子與原子之間的區別,原子的結構及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然后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原子內質子,中子及核外電子之間的關系,而通過模型、多媒體等手段讓學生掌握幾個分子,幾個原子及一個分子中含有幾個原子等的表示方法及區別,并通過練習的強化,給學生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及化合價的有關內容是本教材的又一難點,教材在介紹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時,很簡單、抽象,如果單講述這一點,學生是很難接受的。我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首先對核外電子的排布和元素化學性質的關系進行細講,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穩定結構,什么是不穩定結構,不穩定的結構為什么有得失電子形成穩定結構的趨勢。然后在講授離子及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并引入電子式的概念,通過電子式很容易讓學生知道該粒子是否為穩定結構及得失幾個電子或通過幾個共用電子對才能形成穩定結構,并讓學生進行練習。雖然不要求學生熟練地寫出物質的電子式,但也要讓他們清楚了知道一些常見化合物如:食鹽、氯化鎂、氯化氫、水、二氧化碳等形成化合物時各種元素的一個原子得失幾個電子或形成幾各共用電子對。通過這樣的學習,在理解化合價的實質時就容易多了。在此基礎上再記住一些常見元素的化合價,并運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就要簡單多了。
化學式是初中化學的又一分化點,許多學生都過不了這一關。通過幾年的摸索、測試和比較,我在教學中一般采用“集中學習,分散記憶,逐步理解、掌握”的方法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平時教學中,我把遇到的各種物質:如水、氧氣、二氧化碳、高錳酸鉀等物質的化學式都以固定符號的形式交給學生,讓他們初步學會書寫這些物質的化學式,并用這些符號去代替表示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中的各物質。等學到元素符號、化學式時,再集中學習,利用諧音、分段、歌訣等方法記住常見的元素符號及其化合價。再通過化合價,讓學生寫化合式。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集中背誦,我用漢字寫出物質的名稱,然后讓學生快速地寫出化學式。在學習第四章化學方程式后,又讓學生把第四章以前所學的化學反應的方程式寫出來,以不同的形式進行記憶、比較,這雖然浪費了許多時間,但對后面的學習起到很好的幫助和鋪墊作用。
第八章由于化學反應和化學方程式過于集中而被公認為難點,但也是中考的熱點。涉及的反應不僅有課本中提到的,而且有許多課本上沒有而根據復分解反應條件、金屬活動性順序和酸、堿、鹽的性質規律而能發生的反應。許多學生都能記住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常見酸、堿、鹽的性質,但在具體解題中,如:物質的推判、判別、鑒定等時往往感到束手無措。我在授課時在授完酸的性質后上了一節復習課,通過實驗和練習把酸的性質及用途進行擴充、外延,讓學生盡可能清楚掌握各個反應的現象及方程式的書寫,并且隔幾天就提問或默寫,進行復習鞏固。在講授完復分解完應條件后,又對復習分解反應及條件進行專項復習、鞏固,寫大量的不完整的化學方程式讓學生補充。在理順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關系時又讓同學進行大量的練習,并進行總結。總之通過反復的練習,讓同學們掌握如何交換成分來書寫方程式,如何敘述檢驗離子的操作過程、現象、結論,如何尋找突破口來解物質的推斷題、鑒別題。經這樣的練習、鞏固,一般的學生都能順利通過第八章的學習。
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化學教學過程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已經對化學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使教師對教學構想產生了創薏,促使教學過程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促使學生改變了傳統的、被動的學習方法,形成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方式的重新組合。多媒體的特點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它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單一為多樣,拓寬學生的視野。在優化學習環境,培養學習興趣,創造情景教學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與化學課堂教學整合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 化學教材中有許多概念(如分子、原子、原子結構等)非常抽象,難以理解,成為教學難點。我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技術,把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氣的過程通過電腦投影到大屏幕上,通過屏幕顯示的內容,使同學們清楚地知道氧化汞如何分解成原子,分解成什么原子(用紅色小球表示氧原子,黑色大球表示汞原子),這些原子又是如何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通過這樣形象的顯示,使同學們很容易就掌握了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什么。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講解和學生不知所云的現象。
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將靜態圖示轉化動態圖示,把微觀問題宏觀化,抽象問題形象化,有利于概念的理解理論的掌握,增強教學效果。
2、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增強實驗效果。在教學中,經常要做演示實驗,。演示實驗的現象應足夠明顯,應該能讓全班的學生觀察清楚。但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實驗的可見度極低,像一些微小的實驗或不易觀察的平面實驗(如在點滴板上的實驗),距離講臺較遠或視力稍差的學生難以看清實驗現象。這時如能運用一些現代教育媒體,就可以大大強化實驗效果,例如,制取氫氧化亞鐵的實驗中,氫氧化亞鐵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所氧化成氫氧化鐵,隨著氫氧化鐵的量由少到多,顏色由白色逐漸變成灰綠色、墨綠色、最后全部變成紅褐色。由于氫氧化亞鐵的氧化速率比較快,一般情況下,在實驗中狠難看到顏色的變化過程,而如果讓實驗在多媒體演示平臺上進行,學生則能看清楚在“形如棉花的白色絮狀固體的周圍顏色逐漸變成紅褐色”的過程。
課堂教學已進入現代化階段,課堂教學中不能沒有電化教學。我們應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好各種現代化教學媒體,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六、密切聯系班主任,進行“抓差扶優”:在我校幾次月考統計中,化學成績不及格的占1/4以上,要全面提高初三學生的化學成績,就不能忽略這些“差生”,放棄這些“差生”,“差生”形成的原因各種各樣,因人而異。有的是因為教學方法陳舊,教師屈子中考的壓力,沒有把思想觀念真正轉變過來。即“變應教育為素質教育”。圍繞著中考轉,怕學生考不好,急于給學生灌輸大量的知識,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的學生因基礎差,成績一直跟不上;有的則是思想落后,受社會影響大,不思進取,成績不好而逐漸的放棄了學習。這些學生對學習信心不足,動力不足。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因積極聯系班主任,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改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進行“抓差扶優”以全面提高初三學生的化學成績。
課堂教學精心設計,不放棄“差生”。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喜歡提問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回答問題或演示實驗,因為這些優秀生回答問題準確率高,為教師教學的順利進行節省大量的時間。但長期這樣做會嚴重挫傷那些“中等生”及“差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無事可做、被動學習、消極應付。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給“差生”自我表現的機會。我在教學中,總是設計不同梯度的問題或思考問題,有意識地把難度大的給“優”生、“中等生”,難度小的給“差生”,這樣“優生”和“差生”都能順利地回答出正確的答案,經過長期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活動教學中活躍起來。再根據情況進行適當的表揚,讓所有的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幫助“差生”消除因學習不好“抬不起頭來”的思想包袱,打消自卑感,逐漸恢復自信,學習也就慢慢的好起來了。
Revision of the Simple Past Tense,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and the future tense
1.教學理念及整體設計思路
本課時以初三畢業生必談的話題――準備畢業晚會發言稿為主要的語境創設一條“storyline”,以學生們討論發言稿要提到的內容為主線,通過操練運用回顧過去;總結收獲,感恩;展望未來等話題,來復習過去時態,現在完成時態和將來時態。最后引導學生熟練運用幾種時態,展示自己的發言稿。
2.教學目標
Help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key vocabularies and expressions and use the Simple Past Tense,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and the future tense correctly and freely. Besides, to make the students know that one should always be grateful and ready to help others andwork harder to achieve more for humankind. In addition, to make the students to be cooperative.
3.教學過程
Step 1:Presentation
Show some picture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Tell the students everyone should make a speech at the school leavers party. During this lesson we are going to prepare the speech.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融入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進入“storyline”第一個環節。
Step 2:Group work: Lets talk about what we will say at the party.
We are going to look back on the past and summarize what we have achieved and thank others and make our future plans and give our best wishes to others.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小組內說出自己在畢業時將要表達的想法,之后老師總結大家將要表達的主要方面,進入“storyline”的第下一個環節。
Step 3:Activities: Talk about the past and what we have achieved now.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st Tense and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練習正確運用過去時態。最后選出代表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難忘的經歷,其中穿插德育教育。之后讓學生運用現在完成時態總結自己的收獲。整個過程向學生強調時間狀語和時態的關系。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現在完成時態和過去時態的區別。
Step 4: Thank people.
Ask the students to think of and thank the three groups of people they have learnt from. Ask some of the students to report to the whole class. At the same time, revise the expressions such as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etc.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恩自己所取得的收獲。這也是storyline 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Step 5: Make our future plans and give our best wishes to others.
Students think about and talk about their plans for the future in small groups, using the future tense.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談論將來的打算和將來的動作時運用將來時態。提醒學生注意將來時間和將來時態的關系。然后是本課“storyline”中的下一個環節,與同學分享臨別贈言, 與同學分享良師寄語。
Step 6: Give a speech(for the school leavers party).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另外,教師為學生提供評分要點,以培養同學的評價能力。
1.研究目的
對初三體育200米的分層教學進行研究。
2.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對照班與實驗班的2009屆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每班50人,年齡主要集中在15―16歲之間的初三男學生。
3.研究方法
3.1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遵循調查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設計了“關于初三學生200米分層教學的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100份,問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90份,有效回收率90%。
3.2實驗法
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從準備活動開始,統一跑,統一做徒手操到上課內容均采用一刀切手段;實驗班則采用分層教學方法。
3.2.1分層教學
3.2.1.1全面細致地了解學生情況
選擇不同類別的項目(50m、立定跳遠、1000m、坐位體前屈等)對教學對象的身體素質進行初步的測試,確保實驗前兩組別身體素質無顯著性差異。
3.2.1.2合理劃分層次
本實驗以同質分組為主,異質分組為補充。根據學生的奔跑能力分成快(A)、中(B)、慢(C)三個層次。A層學生學習目標應高于教學目標,超進度學習;B層學生學習目標基本與教學目標一致,穩中求進步;C層學生學習目標略低于教學目標,教師將學生學習重點放在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3.2.1.3分層教學的教學內容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和指導精神制定初三年級教學計劃。在這份年度教學計劃中,除制定200米跑的教學計劃外,還包括田徑、籃球、足球和體操等教學計劃。在這份教學計劃中,球類運動所占的比例大。這也是區別于對照班的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
3.3實驗程序
為了解學生在實驗前200米的水平,在2008年9月初安排200米的測試。然后實驗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基礎訓練階段(包括一般準備期和專門準備期,各2個月)、鞏固提高階段(一個月)、最后沖刺階段(一個月)和調整恢復階段(一個星期),每個星期至少安排三次課,在每個月底進行一次小測,根據各階段測試的結果對各層次的學生進行調整。4月下旬為中考體育考試。
3.4數據統計法
所有數據結果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統計學處理用單因素重復測試方差分析,在進一步多重比較中,組內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所有數據均在計算機中用統計軟件(SPSS12.0)計算而得。顯著性差異為P
4.結果與分析
4.1對體育課的態度及認識
通過兩班級問卷調查情況可以看出(表1),實驗前兩個班級在對體育課喜歡程度方面沒有明顯差異。實驗后,實驗班中喜歡體育課的學生人數達到了31人,占總數的68.89%,較實驗前有大幅度提高。實驗班因為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的變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照班與實驗班在實驗前對體育課能振奮精神,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看法沒有明顯差異(表2)。實驗后,實驗班同意這個看法的比例上升幅度大,占總人數的68.89%,不同意這個看法的比例下降到6.67%。說明實驗班的教學效果較為明顯。
對照班與實驗班在實驗前對體育課可以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提高意志品質的看法沒有明顯差異(表3)。實驗后,實驗班同意這個觀點的人數比例有較大升幅,比實驗前上升了17.78%。說明實驗班能夠激發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
對照班與實驗班在實驗前對體育課可以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公平競爭的精神的看法有明顯差異(表4),但實驗班在實驗后不同意這個觀點的比例下降明顯,下降了24.44%,同意的比例為91.11%。說明實驗班在實驗后對體育健康的社會價值及其社會功能有著更為正確的認識。
4.2體育課與學習之間的關系
從表5數據可知,實驗后實驗班有73.33%認為體育課并不耽誤時間,影響學習。表6數據顯示,實驗后,實驗班選擇贊同緊張學習之后去上體育課是一項很好的放松活動的比例上升幅度大,其比例上升了33.33%,說明學生比較接受分層教學方法,實驗效果明顯。
實驗后,實驗班有64.44%同意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還能促進血液循環,促進大腦消除疲勞,其上升比例幅度大于對照班(表7),上升了33.33%。
通過問卷調查情況可以看出,分層教學后,學生對體育課興趣有了明顯的提高,能夠正確處理學習與訓練之間的關系,更注重訓練的科學性,對體育健康的社會價值及其社會功能有著更為正確的認識,同時較深入地理解體育課的對身心的作用。這說明分層教學法符合學校教育發展的規律,能滿足學生的身心和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4.3分層教學前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基本身體素質數據比較
a:與對照班實驗前比較,p>0.05;b:與對照班實驗后比較,p0.05;P:與實驗前比較.
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分層教學實驗前無明顯差異(表8)。但在分層教學實驗以后,實驗班各項基本身體素質數據均優于對照班;且實驗前后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的提高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班。這說明分層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效果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
4.4分層教學前后實驗班與對照班200米成績
實驗數據顯示(表9),實驗班200米成績提高的幅度更高。而對照班200米成績雖然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但總的變化幅度不如實驗班的。本文認為是實驗班采用了分層教學方法所起的作用。
我們在實驗班中采用了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是根據教學總體目標,將不同的教學對象按相關影響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學層次,對不同的教學層次提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初三體育200米教學的最終目標。在初三體育200米的教學中,可根據學生水平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對于高層次學生來說,以進一步提高無氧代謝能力的練習為主,以進一步強調放松快速跑的練習為主。對于低層次的學生來說,則以強化技術動作、發展快速完成動作的練習為主(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快速擺臂、快速跳躍、起跑反應練習等)。
教學有效性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教師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如:教師的年齡、性別、特點、專業、受教育或訓練程度等。在本實驗中,從事初三體育教學的教師都是很有經驗的,而且是重點師范院校畢業的,其專業水平不容置疑。但是教學有效性還受到學生的影響,即若學生對教學方法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則教學效果也不一樣。
5.結論
5.1分層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改變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及認識。
5.2與對照班比較,實驗班200米測試時間減少的幅度更大,測試成績提高的幅度更高。
5.3與傳統方法比較,分層教學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200米跑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戴玉英.新課標背景下我省中學體育課田徑教學改革的研究.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5:23-28.
[2]周洪生.新課程標準下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5:14-20.
[3]胡凈植.淺談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分層教學.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4,25,(5).
[4]仲崇兵.初三體育課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3.
[5]蘇永生,孟君霞.論中學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趨勢.體育教學,維普資訊.省略.
[6]鄧樹勛等著.運動生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298-302.
[7]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田徑運動教程.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6:48-73.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所教的是八年級六個班,每個班人數都在45人左右,男女生人數差不多個半,絕大多數學生身體健康,無運動技能障礙。學生都喜歡運動,但身體協調性差,肥胖等,學習動作不協調。學生身體素質中的硬性指標,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等素質較差;靈敏、協調等軟性指標明顯不足。個體發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較差,在此類教材教學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這是體育練習成敗的關鍵。
二、教材分析:
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體育教學工作,傳授基本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能,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和體育文化知識,在傳授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讓每個學生都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教材內容有: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田徑:跑、跳、投;體操,球類:籃球、足球;身體素質練習。
教材的重點:跑中的快速跑;跳躍中的跨越式跳高;體操中的單杠動作;球類中的控球技術;
教材的難點:蹲踞式起跑;跳躍中的起跳環節;球類中的人球結合。
三、教學目標和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煉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和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煉身體的態度。熟練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廣播操。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球類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是我們的目標,在體育游戲中不斷地嘗試與體驗、練習與思考、互學與互評,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體會體育運動的益處,體驗到戰勝困難、獲得進步的成功喜悅。
四、教學措施
1、適時了解、分析學生的學習信息。
2、營造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運動環境。
3、根據學生年齡特征,采用興趣化和多樣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發揮游戲、競賽的能動作用,讓學生在自主游戲中練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根據學生實際,不斷變化練習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5、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勇敢、頑強、朝氣勃勃和進取向上的精神,啟迪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五、學生方面:
1、學習目的明確,積極自覺的上好體育課。積極學習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與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2、著裝要輕便合體,穿輕便運動鞋上課。不得攜帶與體育課無關的首飾、校牌、手機等。
六、德育滲透:
體育活動對于發展學生的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氣氛,有意識的融入德育教育,不僅鍛煉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
本學期的德育滲透包括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1、課堂常規:使學生按規辦事、做到有規可循。
2、組織教學:培養團結友愛、養成遵守紀律的集體觀,培養其具有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良好品質。
3、結合教材內容安排德育內容。
(1)、基礎知識里安排激發學生刻苦鍛煉自覺性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
(2)、游戲里安排教育學生遵守紀律,公正誠實,積極進取、團結友愛的內容。
(3)、田徑安排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等意志品質的內容。
(4)、球類中安排培養團結協作等集體主義精神的內容。
(5)、在體操中安排培養互相幫助的合作意識的內容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建立終身運動的習慣。
【2017初中體育教學計劃范文二】
一:學生情況
本學期九年級共一個班50余人,他們正處于青春發育的高峰期,身體發育較快,男女差別較大,男生有一定的體育運動基礎,課堂表現欲較強,對體育運動有濃厚的興趣,但還不夠穩定;女生積極性不高,甚至課堂出現退縮行為,練習的自覺性一般。
二、教學設想:
初三學生面臨中考,今年中考由去年的45分上升到60分,所以在本學期應以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和中考測試內容為主,多給學生運動空間,加強學生的自我鍛煉意識,在課堂應改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課堂氣氛,使學生有目標的去學習、去鍛煉。
定期測試,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開學第一周對學生的體質進行測試,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激勵學生在以后的練習中更加努力。另外通過學生的體育成績了解到學生運動能力的弱項,制定以后的教學內容,強化訓練。在四月初進行一次測試,培養學生的考試習慣,總結前面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結果,為后期到考試期間體育訓練計劃內容做一個好的依據。
三、具體時間安排:
早操訓練安排:
1、三月份進行200米和立定跳遠的練習
2、四五月份就中考內容進行全面訓練。
體育課具體安排:
1、第一周就中考項目進行全面測試。測試成績進行針對性訓練。
2、課堂前半部分進行項目練習,后半部分因材施教學生根據自己的弱項進行專項練習。
3、制定后期教學內容和訓練計劃。
四:針對性的訓練
1、加強對文化成績好但體育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加強監督,培養他們的積極,宣傳體育中考不亞于文化課的意識。
2、加強對偏科學生的訓練,對偏科的學生進行技術上的指導,爭取在這些項目有所突破。
五、加強業務能力學習
認真鉆研體育新課改,根據新課改制定新的教學方法,加強與體育教研組各教師之間的溝通和學習,認真備好每一堂的教案。摸清體育中考各項政策,指定科學合理的備考計劃,指引學生認真的備戰,填報自己所擅長的項目,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師生合力打好中考這一仗,爭取獲得全面勝利。
【2017初中體育教學計劃范文三】
落實學校和教研組的工作任務,把學校體育工作作為實施健康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學的管理促進學校體育工作全面健康發展,認真領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精神。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體育教育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爭創學校的體育特色,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本學期是初中的最后一個學期,在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和結和本校實際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們順利完成最后的體育加試,助他們順利考取理想的高中。
一、學生現狀分析
初三學生處于青春發育的高峰期,身體發育較快,個體形態發展差別較大,男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女生則趨向于文靜、內向,不喜歡活動,針對女生這一特點,可選擇一些柔韌性強的運動項目,提高她們的運動興趣;還有升學測試,運動量、運動強度要大。
二、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學期教學內容有:體育基礎知識(籃、排、足球的基礎知識)田徑類、體操類、球類、韻律體操及民族傳統體育。最關鍵的還是學生中考體育項目的輔導,如何使學生掌握好中考項目的正確運動技術以及挖掘出學生最大的運動潛力是這學期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目的任務
1、掌握基本的體育基礎知識,明確體育鍛煉的作用,在鍛煉中運用學到的知識。并不斷鞏固和提高。
2、進一步增強體質,特別是柔韌素質和彈跳素質以及速度的爆發能力。
3、通過體育鍛煉,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自信心,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重點與難點
1、重點是必考項目:男:1000米,女:800米成績的提高。以及立定跳遠、男生引體向上、女生仰臥起坐。
2、難點是男生的坐位體前屈的教學方法研究。
五、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隨著學生身體和年齡的增長,可多采用一些對抗性的游戲。
2:初中生對抗性強,可采用一些教學比賽,以增強學生鍛煉身體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組時采用根據身高分組或按身體素質分組,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運動中享受到鍛煉的樂趣。
六、本學期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第三周:體能恢復訓練以及課間長跑的進一步加強訓練,體育專業生的選材與訓練工作
第四周-----第五周:50米跑的有關教學
第六周-----第七周:立定跳遠教學以及測試工作
第八周-----第九周:坐位體前屈的輔導訓練
第十周-----第十一周:仰臥起坐的練習
初中體育老師教學計劃范例一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所教的是八年級六個班,每個班人數都在45人左右,男女生人數差不多個半,絕大多數學生身體健康,無運動技能障礙。學生都喜歡運動,但身體協調性差,肥胖等,學習動作不協調。學生身體素質中的硬性指標,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等素質較差;靈敏、協調等軟性指標明顯不足。個體發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較差,在此類教材教學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這是體育練習成敗的關鍵。
二、教材分析:
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體育教學工作,傳授基本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能,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和體育文化知識,在傳授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讓每個學生都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教材內容有: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田徑:跑、跳、投;體操,球類:籃球、足球;身體素質練習。
教材的重點:跑中的快速跑;跳躍中的跨越式跳高;體操中的單杠動作;球類中的控球技術;
教材的難點:蹲踞式起跑;跳躍中的起跳環節;球類中的人球結合。
三、教學目標和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煉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和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煉身體的態度。熟練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廣播操。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球類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是我們的目標,在體育游戲中不斷地嘗試與體驗、練習與思考、互學與互評,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體會體育運動的益處,體驗到戰勝困難、獲得進步的成功喜悅。
四、教學措施
1、適時了解、分析學生的學習信息。
2、營造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運動環境。
3、根據學生年齡特征,采用興趣化和多樣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發揮游戲、競賽的能動作用,讓學生在自主游戲中練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根據學生實際,不斷變化練習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5、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勇敢、頑強、朝氣勃勃和進取向上的精神,啟迪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五、學生方面:
1、學習目的明確,積極自覺的上好體育課。積極學習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與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2、著裝要輕便合體,穿輕便運動鞋上課。不得攜帶與體育課無關的首飾、校牌、手機等。
六、德育滲透:
體育活動對于發展學生的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氣氛,有意識的融入德育教育,不僅鍛煉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
本學期的德育滲透包括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1、課堂常規:使學生按規辦事、做到有規可循。
2、組織教學:培養團結友愛、養成遵守紀律的集體觀,培養其具有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良好品質。
3、結合教材內容安排德育內容。
(1)、基礎知識里安排激發學生刻苦鍛煉自覺性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
(2)、游戲里安排教育學生遵守紀律,公正誠實,積極進取、團結友愛的內容。
(3)、田徑安排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等意志品質的內容。
(4)、球類中安排培養團結協作等集體主義精神的內容。
(5)、在體操中安排培養互相幫助的合作意識的內容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建立終身運動的習慣。
初中體育老師教學計劃范例二
本學期是初中的最后一個學期,在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和結和本校實際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們順利完成最后的體育加試,助他們順利考取理想的高中。
一、學生現狀分析
初三學生處于青春發育的高峰期,身體發育較快,個體形態發展差別較大,男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女生則趨向于文靜、內向,不喜歡活動,針對女生這一特點,可選擇一些柔韌性強的運動項目,提高她們的運動興趣;還有升學測試,運動量、運動強度要大。
二、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學期教學內容有:體育基礎知識(籃、排、足球的基礎知識)田徑類、體操類、球類、韻律體操及民族傳統體育。最關鍵的還是學生中考體育項目的輔導,如何使學生掌握好中考項目的正確運動技術以及挖掘出學生的運動潛力是這學期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目的任務
1、掌握基本的體育基礎知識,明確體育鍛煉的作用,在鍛煉中運用學到的知識。并不斷鞏固和提高。
2、進一步增強體質,特別是柔韌素質和彈跳素質以及速度的爆發能力。
3、通過體育鍛煉,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自信心,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重點與難點
1、重點是必考項目:男:1000米,女:800米成績的提高。以及立定跳遠、男生引體向上、女生仰臥起坐。
2、難點是男生的坐位體前屈的教學方法研究。
五、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隨著學生身體和年齡的增長,可多采用一些對抗性的游戲。
2:初中生對抗性強,可采用一些教學比賽,以增強學生鍛煉身體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組時采用根據身高分組或按身體素質分組,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運動中享受到鍛煉的樂趣。
六、本學期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第三周:體能恢復訓練以及課間長跑的進一步加強訓練,體育專業生的選材與訓練工作
第四周——第五周:50米跑的有關教學
第六周——第七周:立定跳遠教學以及測試工作
第八周——第九周:坐位體前屈的輔導訓練
第十周——第十一周:仰臥起坐的練習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中考項目混合測試與個別學生的加強指導
第十四周——第十八周:中考體育測試結束后的體育創新教學與期末測試
遇五一假期或意外天氣情況有關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可靈活臨時調整,采取室內教學的方式等。
初中體育老師教學計劃范例三
一:學生情況
本學期九年級共一個班50余人,他們正處于青春發育的高峰期,身體發育較快,男女差別較大,男生有一定的體育運動基礎,課堂表現欲較強,對體育運動有濃厚的興趣,但還不夠穩定;女生積極性不高,甚至課堂出現退縮行為,練習的自覺性一般。
二、教學設想:
初三學生面臨中考,今年中考由去年的45分上升到60分,所以在本學期應以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和中考測試內容為主,多給學生運動空間,加強學生的自我鍛煉意識,在課堂應改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課堂氣氛,使學生有目標的去學習、去鍛煉。
定期測試,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開學第一周對學生的體質進行測試,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激勵學生在以后的練習中更加努力。另外通過學生的體育成績了解到學生運動能力的弱項,制定以后的教學內容,強化訓練。在四月初進行一次測試,培養學生的考試習慣,總結前面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結果,為后期到考試期間體育訓練計劃內容做一個好的依據。
三、具體時間安排:
早操訓練安排:
1、三月份進行200米和立定跳遠的練習
2、四五月份就中考內容進行全面訓練。
體育課具體安排:
1、第一周就中考項目進行全面測試。測試成績進行針對性訓練。
2、課堂前半部分進行項目練習,后半部分因材施教學生根據自己的弱項進行專項練習。
3、制定后期教學內容和訓練計劃。
四:針對性的訓練
1、加強對文化成績好但體育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加強監督,培養他們的積極,宣傳體育中考不亞于文化課的意識。
2、加強對偏科學生的訓練,對偏科的學生進行技術上的指導,爭取在這些項目有所突破。
五、加強業務能力學習
認真鉆研體育新課改,根據新課改制定新的教學方法,加強與體育教研組各教師之間的溝通和學習,認真備好每一堂的教案。摸清體育中考各項政策,指定科學合理的備考計劃,指引學生認真的備戰,填報自己所擅長的項目,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師生合力打好中考這一仗,爭取獲得全面勝利。
初中體育老師教學計劃范例四
新的學期開始了,這是一個緊張的學期,因為九年級面臨著中考,而體育也是中考科目之一。中考體育考哪幾項,目前已有定論,共三項,身高體重指數、肺活量體重指數、跳繩與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二選一,根據以往經驗對考的項目做全面的體能訓練。為了能使九年級學生在中考時體育能取得優異的成績,特制定新學期教學計劃。此計劃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體育課,一部分是課外體育訓練。
一、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共3個班,由于學生平時缺乏體育鍛煉,不論是速度、耐力還是力量等方面大部分學生體能素質不太好。這就要求我在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內必須從這幾個方面著手來提高學生的全面體能,盡快了解那些學生在哪些方面素質較差,及時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改進教學具體措施
1、三月份加大運動訓練量,提高學生的力量和耐力,使學生出現短期的疲勞,在籃球項目上要求動作到位,態度端正。
2、調整平時的訓練計劃,將上學期兩天一練改為四天三練,確保學生出效果,出成績。
3、開展班級講座,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
4、快樂訓練,杜絕學生出現倦怠,讓學生在一個輕松的環境里學習,做到學中練,練中學。
5、體育教師和學生一同訓練,從而提高學生訓練的積極性。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育主題一是圍繞中考項目開展相關的速度、耐力、力量等練習,二是可以以游戲形式給學生涉及一些球類、武術等科目,在緊張的訓練之余得到放松,也使學生的協調性發展有所提高,為進入高中或走向社會進行體育鍛煉作一些鋪墊。
三、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體育與健康教科書及教學課標的基礎上備好每一節課,寫好每節課教案。
2、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每節課的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都能使學生精神飽滿,積極參與,快樂身心,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3、認真搞好課外體育訓練工作,使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都有所提高,在次基礎上,教會學生能自我調節自己的情緒。
四、教學進度表(略)
初中體育老師教學計劃范例五
落實學校和教研組的工作任務,把學校體育工作作為實施健康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學的管理促進學校體育工作全面健康發展,認真領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精神。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體育教育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爭創學校的體育特色,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本學期是初中的最后一個學期,在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和結和本校實際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們順利完成最后的體育加試,助他們順利考取理想的高中。
一、學生現狀分析
初三學生處于青春發育的高峰期,身體發育較快,個體形態發展差別較大,男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女生則趨向于文靜、內向,不喜歡活動,針對女生這一特點,可選擇一些柔韌性強的運動項目,提高她們的運動興趣;還有升學測試,運動量、運動強度要大。
二、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學期教學內容有:體育基礎知識(籃、排、足球的基礎知識)田徑類、體操類、球類、韻律體操及民族傳統體育。最關鍵的還是學生中考體育項目的輔導,如何使學生掌握好中考項目的正確運動技術以及挖掘出學生最大的運動潛力是這學期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目的任務
1、掌握基本的體育基礎知識,明確體育鍛煉的作用,在鍛煉中運用學到的知識。并不斷鞏固和提高。
2、進一步增強體質,特別是柔韌素質和彈跳素質以及速度的爆發能力。
3、通過體育鍛煉,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自信心,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重點與難點
1、重點是必考項目:男:1000米,女:800米成績的提高。以及立定跳遠、男生引體向上、女生仰臥起坐。
2、難點是男生的坐位體前屈的教學方法研究。
五、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隨著學生身體和年齡的增長,可多采用一些對抗性的游戲。
2:初中生對抗性強,可采用一些教學比賽,以增強學生鍛煉身體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組時采用根據身高分組或按身體素質分組,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運動中享受到鍛煉的樂趣。
六、本學期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第三周:體能恢復訓練以及課間長跑的進一步加強訓練,體育專業生的選材與訓練工作
第四周-----第五周:50米跑的有關教學
第六周-----第七周:立定跳遠教學以及測試工作
第八周-----第九周:坐位體前屈的輔導訓練
第十周-----第十一周:仰臥起坐的練習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中考項目混合測試與個別學生的加強指導
關鍵詞 初中 短跑 50米 方法
我從教初中體育教學工作,在多年的室外教學的實踐中,發現絕大多數的初中生在50米短跑的學習中都因為單調,沒有“三球”感興趣,一些女生甚至對50米短跑感到畏懼。 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總結經驗,不斷的進行方法創新,以求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對50米短跑的積極性和樂于參與的主動性,一改學生們認為的單調短跑為非常感興趣的課上活動。在愉快的室外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短跑成績,并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
學生在訓練式的體育課中很難體驗到體育的興趣,筆者借鑒日本的體育教師山本貞美的做法――讓全班學生參與到短跑中來,讓那些跑得不快的學生,在短跑訓練中也能體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筆者在實踐中進行了“8秒50米短跑”的教學方法訓練,經過實踐,這種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增加學生對短跑這一體育運動的樂趣,并且還大大提高學生的短跑成績。
一、50米短跑對比,并進行數據統計
2010年的9月――2011年2月,筆者用一學期的時間進行研究對比,由于初三學生面臨畢業考試,就拿初三的2個平行班來進行。初三1班35人(實驗班),初三2班也是35人(對照班)。筆者查閱2個班的學生初二升初三的體育成績――50米短跑成績。隨機抽取1班實驗班27人,2班對照班26人對比樣進行了統計:85―100(分)的,實驗班7人,對照班8人;75―84(分)的,實驗班9人,對照班8人;60―74(分)的實驗班7人,對照班6人;59(分)以下不及格的實驗班4人,對照班4人。根據上面的數據分析:實驗前實驗組學生50米測驗成績合格率為85.1%,平均成績為7.32秒,對照組的測驗成績合格率為84.6%,平均成績為7.30秒,說明兩個班的原始水平相近,沒有明顯差距。
二、數據原因分析
出現上面統計的數據,我認真分析了原因:一、主觀上,初中生缺乏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不能對全面提高身體素質高度理解;二、50米短跑的這一運動項目本身的難度特點;三、體育課上的50米短跑訓練在常規練習中,內容單一并反復多次出現,沿襲老套路不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在跑累的時候還會出現對體育的厭學情緒。
三、“8秒50米短跑”教學法的實施
對初三1班參照組,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對初三2班實驗組,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完成教學計劃內容外,在全程跑時實施新的教學法進行教學,即實施“8秒鐘50米短跑”教學法。
筆者的“8秒鐘50米短跑”的教學方法是這樣的:(1)先用秒表測定出每個學生50米跑的最好的成績;(2)根據每個學生的成績算出其起跑點,確定一些起跑點和終點供學生選擇,并讓學生自己選擇起跑位置,在開始時筆者讓學生自己先留有余地;(3)起跑后就開始記時,到8秒鐘,立即發出信號,看每位同學是否到達了終點,到達終點的,就可后退一格,沒有到達者或再次挑戰或向前進一格。
四、實驗后的結果與分析
經過一學期的訓練實驗后,兩組50米跑成績發生顯著變化:測驗人數和對象沒變,實驗組27人,對照組26人。85―100(分)的,實驗班16人,對照班12人;75―84(分)的,實驗班7人,對照班9人;60―74(分)的實驗班3人,對照班3人;59(分)以下不及格的實驗班1人,對照班2人。
從結果分析:(1)實驗后實驗組1班學生的50米成績合格率為96.3%,平均成績為7.05秒,對照組2班學生的成績合格率為92.3%,平均成績為7.14秒,從對比數據顯示,兩個組學生的成績都有所提高,但是實驗組的各項指標提高均優于對照組。(2)50米的短跑屬于競技運動,距離和時間上是絕對的量上的競爭。“8秒鐘50米跑”的課堂訓練教學法,以競爭為平臺,依靠學生的素質和愛好的異同,提高整個班級學生的整體素質。為此以游戲的引進和取勝的活動規則的確立,讓學生都能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在提高成績同時也提高了體育課的室外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筆者經過試驗,認為“8秒鐘50米短跑”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是一個成功的嘗試。這一成功經驗說明在體育教學中,需要體育精神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教育,同時,對于那些傳統的、內容單調乏味的體育項目,將學生感興趣的且與授課內容相關的游戲引進課堂來,以此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這樣寓教于樂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做法還是很值得進一步探究的。
關鍵詞 體育加試 體育教學 影響
近幾年來,隨著中考體育分數線與考試難度的提高,中考體育對中考成績影響的增加,學校、家長與學生的對體育高度重視,積極影響了學校體育工作的改革與發展。雖然初中體育升學考試積極的影響著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但對體育教學存在一些不良影響。本文針對近年來營口市學校體育的開展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利弊。通過對調查研究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完善中考體育加試制度、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營口市初中體育教師和初三學生為總體研究對象。選取營口市市內五所中學的體育教師21名和300名初三學生為調查對象。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一)營口市中考體育的現狀分析
在“初中體育學習的目的是什么”的調查中,占首位的是以中考體育取得好成績。有的學生是由于喜歡體育,有的學生是以健康為目的而接受體育學習,還有個別的學生是因為有體育課而不得不學習體育。在“中考體育的作用是什么”的調查中,只有一部分的學生能說出中考體育是為了進一步地促進學生的健康,增強健身意識,大部分的學生根本不知道中考體育有何作用。可以看出,在初中三年的體育學習中,學生學習體育的目的各不相同,以喜歡體育為目的的學生占有相當比例,且男生明顯高于女生。以中考體育取得好成績為體育學習目的的學生占大多數,只有少數學生能明確中考體育的真正意義。
(二)中考體育加試與體育教學關系的分析
1.中考體育加試對體育教學的正面影響
中考體育對學生身體素質有所提高,也使學生更加重視體育課的學習,提高了對體育學習鍛煉過程的重視,保證了體育課的正常進行。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這有利于學生
有40.88%的學生和28.57%的教師認為學校領導非常重視體育中考,有43.92%的學生和66.67%的教師認為學校領導比較重視體育中考。
2.中考體育加試對體育教學的負面影響
(1)體育課教學內容單調,難以引起學生興趣
49.42%的學生因為教學內容單調,只練習加試內容的原因不喜歡上體育課。同時,19.60%的學生是不喜歡體育活動,12.5%的學生因為學校場地限制而不喜歡上體育課,分別有7.09%、8.78%和2.70%的學生因為教師不負責任、自身身體素質較差和教師不公平對待學生等問題而不喜歡上體育課。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原因很多,但是可以看出課上練習加試內容是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主要原因。
(2)體育課成為應試教育的產物
初中升高中是一個轉折點,考入重點學校還是非重點學校都是以分數為準,而體育成為考試科目后,體育的成績也至關重要,原來的體育教學計劃現在成了備考體育加試的訓練課,替代了體育課程教學和體育教學活動的內容,體育的應試成為學校體育的中心工作。
有57.14%的教師認為體育中考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分別有33.33%和14.29%的教師認為不是和說不清。由表10可知,占38.10%的教師對體育教學有所偏向體育中考項目持確定態度,另有38.10%的教師說不清體育教學是否偏向中考項目,持中立的態度。因此,考試內容在一定程度左右教學內容的同時,體育課也逐漸成為應試教育的產物。
(3)體育加試增加學生負擔,引起心理焦慮
32.09%的學生對體育中考很有信心,66.22%的學生面對體育中考感到焦慮,1.69%的學生不在乎體育中考成績。調查顯示,學校體育教學總是圍繞加試的定向指標進行,反復練習、測試和記分,而學生加重對成績的關注,因而給學生帶來無形的心理壓力,增加學習負擔,引起焦慮情緒。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學生對初中階段體育學習目的與中考體育的作用認識不清,多數學生認為學習體育是為了在體育加試中取得好成績,僅有少部分學生是出自健康的身心發展。
2.中考加試體育后學生更重視體育課學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的教學工作積極性提高,學生積極配合教師教學,學校領導加強了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
3.體育加試中考試內容一定程度的左右教學內容,體育課變成訓練課的現象,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發展。
4.體育課上的應試教學,教師、家長對分數的要求,增加了學生的升學壓力。對部分體育成績與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帶來無形的心理負擔,引起心理焦慮,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建議
1.大力宣傳對初中階段體育學習目的的重新認識,不僅學習好,身體也要好,打好終身體育的思想素質,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
2.學生只有在學校才能接觸到最系統、最全面、最理性的體育,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和興趣,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奠定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運動的基礎。
3.初中體育課程應是高中選項教學的基礎,盡量減少體育考試帶來的負面影響,讓學生樹立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認識,只有這樣才會使體育考試與體育課教學兩條線行走,真正為學生的健康負責。
4.充分注意學生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體育課要跳出應試教育的泥潭,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把趣味性合作類游戲和發展身體素質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減少學生心理上的壓抑。
制定正確的教學計劃和合理安排教材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環節之一,同時,又是搞好中學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措施,使之能全面的、有目的、有步驟、有系統地進行教育工作,制定計劃和安排教材內容時應做到。
二、把握方向,建立正確思路
1、分析教材,擬定教學計劃
首先根據《大綱》規定的內容,列出各年級主要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項目與項目之間的銜接,教材與運動量的大小,要節奏分明,一個階段練什么?通過重點練習要提高什么?在教學計劃中應明確表現出來。如果教學計劃雜亂無章,必然在教學實施中無節奏重點可言,這樣使教學流于形式,影響教學效果。然后,再根據《大綱》所規定的時數和考核項目及標準,結合學校場地、器材設施、學生的興趣愛好、健康狀況等等有條不紊地建立正確地教材思路。在擬定計劃時,應盡可能把有條件的教學項目和教材內容優先考慮,暫時有困難的項目也可努力創造條件,分清緩急,力求逐步得到解決。
2、因地制宜,安排教學
針對多數學校場地有限,器材不足的情況,制定計劃和安排教材內容,可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然環境的有利優勢,如:可利用陡地開展上、下坡跑或走,爬山等活動;可利用空地或草坪進行跳、投、武術和體操中的一些技巧動作,又如有些項目不需要更多的場地器材,且教學內容大致相同,盡可能把各年級的課安排在同一時期內進行(但運動負荷、密度技巧等方面要求應有區別)。同時教師也可根據地區氣候的特點,進行安排,如:南方地區,可根據梅雨季節,安排一些有趣的課內活動;北方則可根據冬天風大、天寒,地域廣闊特點,安排學生進行放風箏、捉迷藏等有意義的運動競賽,這樣既可達到體育教學目的,又可體現體育教學的地方特色。
3、因材施教,有區別地進行教學
初一、二年級的學生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他們具有好奇、善模仿的長處,又有興奮與抑制不易控的弱點,應選擇一些簡單易懂,難度和負荷小、節奏性慢,自然活潑,便于模仿的動作內容,可多選用一些教材相關,適于兒童心理的游戲,使學生在活潑、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初三、高中的學生,身體各器官發育基本完成,記憶力、理解力都比較強,可安排一些難度大,活動力較強的動作內容。
女生比較心細,又善于表達感情,同時又具有柔韌、協調較好的特點。為此,教材內容更應多安排一些姿勢優美、柔和、韻律性強的動作。在全面活動和培養良好身體姿態的基礎上,加強她們的腿、臂部力量。
三、科學、合理設計體育教學過程中的節奏
體育教學的生理本質,是通過反復練習給人體各器官系統一定的生理負荷刺激,使人體在生理功能、生物化學和形態結構發生一系列適應性增強。教學方法的選擇,教材的選用對適應過程效果有重要影響。
1、合理編排教材
體育課的教材編排,教材內容有易有難、有簡有繁、有淺有深、有復習有新授,在教學教程中應合理的搭配,課前的準備活動,應針對課的主要內容進行安排,起到實施主要教材的輔助作用,讓關節、肌肉、內臟得到充分活動,使大腦皮層產生興奮。如:要上一堂排球傳球練習,我們可安排一些指、腕、肩等關節的準備練習;課的基礎部分,是學生精力最集中,體力最旺盛的時候,把教材中復雜的、困難的部分安排在基本部分的前半部為宜;按常規把發展速度和靈敏素質的教材內容安排在前;發展力量、爆發力,耐力素質的內容安排在后,使人體器官在不同程度上承受一定的負荷,如:一堂課中既有上、下肢力量練習,又有靈敏等素質練習。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季節、年齡等不同情況,有節奏安排一個時期內各種不同的運動項目,以期在周而復始的循環練習中,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全面提高。
2、設計新穎教學法,改變教材的組織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采用一些較為簡單的或已學過的卻又與主教材相關的動作加以誘導或啟發,如做高抬腿時,可像平時騎自行車一樣;學“單跳雙落”時,可讓學生進行“跳單雙圈”練習等。又如低年級的投擲教材,學生不易掌握,為此,可設計“對地投”、“對空投”“對墻投”等練習,先投大目標,再投小目標、垂直目標。
有些教材如按教材規定的組織方法進行教學,既不便于組織,又會減少學生很多的練習時間,如改變其組織方法就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學環境也自然得到了相應的改善,如把“大魚網”游戲改成由2人組成“魚網”分散在規定場地上去“捕魚”,“捕”到“魚”后,與“魚網”中的一位同學交換角色。這樣的教學練習,給學生似曾相識的感覺,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動作技能的掌握,使教學能在輕松的氣氛中進行掌握,有利于課時任務的完成。
四、從實際出發靈活控制和調整課堂的教學節奏。
1、合理安排運用課的時間,靈活掌握教學進度
體育課的顯著特點,就是使學生通過練習,掌握體育的知識和技能,只有通過反復練習,才能建立動作定型,所以為了保證課的順利進行,增強學生的練習時間,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備課,對每一環節仔細考慮。例如:場地、器材的合理配制;練習時的組間距;每組人數等等,每項練習順序安排要科學,如當練習達到一定的強度和密度時,教師通過觀察、測脈搏等方法發現學生疲勞出現,應采用組與組的短休息,階段與階段間的長休息。休息的方式可采用:消極休息,如:原地踏步深呼吸,慢跑;積極休息,如:原地坐下,互相按摩等。
合理的教學進度,也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不同階段因其不同的任務、性質,而存在一定的差異,要求教師掌握不同的速度。例如:教師對某個動作講述過快,學生難以聽懂弄明白,怎么讓他們完成。其次安排學生練習的轉換頻率過快,一組接一組的提高運動負荷,缺乏必要的鞏固、思考,使學生學后忘前,這種過快節奏,反而不利于學生對所學東西的掌握,甚至有可能導致傷害事故的出現;但過慢的講解,繁瑣的開場白,重復的講解,過多的示范,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不利于教師支配時間,控制課堂場面,使課堂缺乏生活。由于教師的準備不充分,或考慮不慎重,導致一堂課前松后緊,前緊后松,或是提前下課或匆匆收場,都難以保證一堂課的教學質量。因此,要求教師把握各個階段的時間和速度,保證階段與階段之間的節奏變化,處理好強度、密度關系,保證各階段緊密聯系,要快慢有序。
2、教學活動要張弛結合
體育課的教學活動,對學生施以生理負荷應用波浪式有節奏地提高。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張弛結合。在教學過程中達到高漲時,學生處在緊張而熱烈的興奮階段,參與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和生動活潑的身體練習,謂之“張”。體現了整堂課的主旋律,能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達到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生理負荷,有助于準確地掌握知識技能,是提高身體素質的有效時機。所謂“弛”,是指休息階段,讓學生的思維和練習處于相對松弛狀態。課堂教學持續一定時間的練習后,可讓學生采用積極性休息,或消極性休息方式,使大腦、身體的疲勞得到遷移,這些都由教師根據判斷決定。
“張”與“弛”是彼此需要相互補充的,“張”體現密度和運動負荷,是課堂教學所要求的學習效果;而“弛”是休整,是為了更有效的“張”做準備。學生所承受的生理負荷,是由其體質、健康水平、鍛煉水平等決定的,適應程度必然是一個從小到大反復適應的過程,而機能水平提高則需要由相關新增的生理負荷。
3、“收”與“放”的節奏
課堂中的“收”是指集中教學,是教師在課的進行過程中教的活動,在課堂開始部分的集中注意力及其他引導活動,課堂中的講解和示范,以及課中的集中指導和課后小結,既能為教學任務服務,又可調節練習密度和學生身心負荷。“放”是指學生練習、鞏固、提高技術、技能、發展身體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與學、練有關的活動,它是學生相對脫離教師直接指導下從事的體育學習。因此“收”與“放”在教學中都應占有一定的比例,過多的集中或過分的學生自練都會造成教學單一,缺乏節奏,達不到課堂效果,甚至違反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原則。在教學中教師應恰當處理教學中“收”、“放”的關系,根據實際情況,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合理安排一堂課中的集中教學與分散教學,否則,課堂教學失控,無法體現教學節奏。因此,集中教學與分散教學應合理交替,和諧匹配,做到教學組織疏密相同,教學節奏明朗,才能保證教學任務完成,教學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本學年,我擔任初三3個班、高二4個班、高一4個班男生體育教學工作。緊緊抓住課程改革這一契機,在實踐中應用,加深對課程的理解和領會,在學校與同組教師進行交流,共同提高。工作中能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和新的教學理念,結合新課程的理念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制訂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認真備課,面向全體學生扎實地開展工作,帶領學生上好課,搞好課余訓練,熱情指導學生開展各項健身活動。保證了學生在校體育活動時間,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更是讓學生的健身意識再一次得到了升華,提高了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認真做好學生的學分認定工作,加強學分認定的管理工作,特別是考核學分的原始數據的管理,我們加強了原始數據的保存,并進行歸檔。能積極履行工作職責。認真組織開展全校性的群體活動;認真安排、確定組內工作重點;認真地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并能在備課組活動中發揮核心作用,發揮更大的教學效能。
二、履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