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5:55: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科書第49-51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十第1-2題。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情境中找出事物的直觀變化規律。
2.經歷探索規律過程,激發探索欲望,培養探索發現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3.初步體驗感知同樣的規律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達,并感受規律美化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密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能發現給定事物中的簡單排列規律,并運用自己的發現解決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發現事物的直觀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談話: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會變的盒子,猜猜它會變出什么?。(生猜略)盒子到底會變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出示)
提問:為什么前面猜不準,后面卻能準確猜出呢?
過渡:看來,沒有規律,我們只能胡亂瞎猜,有了規律,我們就能一猜就中。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探索規律。
提問:看到這一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什么是規律,怎樣探索規律)
二、認識規律。
談話:剛才會變的盒子給我們變出了喜羊羊和美羊羊,它還會給我們變出什么來呢?
1.
課件出示三角形圖:
(1)在感知中推出后面三角形的顏色——感知規律
提問:看(板書:看)這些三角形,后面是……?為什么?接著是……
預設1:紅過了是黃,黃過了是紅,
紅過了是黃,黃過了是紅……
預設2:這些三角形是按照紅黃紅黃的規律出現。
指出:看這些三角形,紅黃過了又是紅黃、紅黃、紅黃,像這種,后面的跟前面的一樣,叫重復出現。
(2)把三角形分組——尋找規律
提問:在這些重復出現的三角形中,你認為誰和誰分為一組?(板書:分)
提問:怎樣才能看出紅黃是一組呢?
(圈起來、在下面畫橫線、一組后面畫豎線、中間間隔,下面打點)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一一展示)
評價:孩子們真會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方法把這些三角形分組?
提問:誰和誰分一組?
指出:一組圖形,重復出現,這就是規律。誰來說說這組圖形的規律?
過渡:會變的盒子變出了紅黃重復出現的規律,它還變出什么什么規律?
2.課件出示第二組圖形——進一步理解規律
(1)思考:哪些圖形在重復出現?怎樣分組?這組圖形的規律是怎樣的
?
匯報:把(
)分成一組,這組圖形的規律是(
)在重復出現。
(2)比較:這兩組圖形的規律有什么不同?
預設:第一組圖的規律是兩個一組重復,形狀相同,顏色不同。
第二組圖的規律是三個一組重復,顏色相同,形狀不同
小結:圖形排列,可以2個一組重復,也可以3個一組重復,還可以……在排列的過程中,有的是形狀相同,顏色不同,形成顏色變化的規律,有的是顏色相同,形狀不同,形成形狀變化的規律
過渡:認識了規律,你能找規律嗎?
3.及時練習:把下面的圖形分組,再說出規律。
(1)
(2)
(3)
口述:誰和誰一組,它的規律是誰和誰重復。
評講第三題:
提問:這組圖形都是三角形,你是怎樣找的規律?(從點的位置來找規律)
提問:這些點是一個一個重復出現,還是一組一組重復出現?
指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就是一組一組重復出現,這就是規律。找到了規律還不夠,還要用規律。
(齊讀:找規律是為了用規律)
三、運用規律
1.出示例2
(1)抽生讀題。要求:先找出一組再填空。
要求:先找出一組,再填空,每條線上只填一個數、一個字母或一個圖形。
(2)匯報結果,再說出理由。
(3)比較這三道題的規律,你有什么發現?
(它們的規律相同,都是三個一組,每組的前兩個一樣,第三個不同)
(4)多種形式表達規律
同樣的規律,可以用數字表示、可以用字母表示、也可以用圖形表示,當然,我們還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比如……
小結:同樣的規律,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示,不同的形式可以表示同樣的規律。
現在你能用規律來接受更難的挑戰嗎?
2.用規律猜一猜
(1)綠黃一組,綠黃重復,按照這樣的規律,猜猜第六個圖形是什么顏色?你怎么猜的?
(2)綠黃紅一組,按照這樣的規律,第六個圖形又該是什么顏色?為什么不是黃色?怎樣才能使第六個圖形是黃色?如果黃色放在第三個位置,哪些位置一定是黃色?
按這樣的規律,第10個位置是什么顏色?怎么想?第14個位置什么顏色?怎么想的?
過渡:同學們運用規律可以準確地猜測,判斷,太了不起了,那你能自己創造一條規律嗎?
四、創造規律
1.4人一組,想出一條規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可以做動作、可以用聲音、可以畫圖形、可以用語言
2.匯報交流。
孩子們真不簡單,想出了這么多的規律。其實,規律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一想,生活中都有哪些規律呢?
其實,我們生活中處處有規律,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生活中的數學規律。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觀念,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一臺案秤、一些蘋果、2袋精鹽(每袋500克)、一些雞蛋、一些沙土、2捆掛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別裝在塑料袋中(每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教師:前面我們學了重量單位“克”,你們都會用了嗎?可有一位小朋友因為上課沒聽講,不會做下面的題目,正在打電話求助呢,你們能幫幫他嗎?(演示課件“千克的初步認識” 下載)
一只乒乓球約重3( )
一杯牛奶重300( )
一個西紅柿重250( )
一個鴨蛋約重60( )
二、探究新知
(一)導入新課:
1.教師: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幫助下已經學會了怎么用“克”這個單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問題(出示下面的題目)
一袋大米重25( )
一個大冬瓜重10( )
一頭牛重420( )
小明體重28( )
2.教師: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時,常用“克”做單位.可是稱一些像牛、人這樣比較重的東西,用“克”做單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比克大的重量單位——千克(板書: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方面的問題.(把課題板書完整:千克的初步認識)
(二)千克的初步認識:
1.感知1千克有多重.
講述: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學們親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學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
教師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組中的1號同學拿出1克重的大米給本組同學看一看,掂一掂.
(1)提問:10個1克是多少克?100個1克是多少克?1000個1克是多少克?
引導學生明白:10個1克是10克,100個1克是100克,1000個1克是1000克
(2)教師重述:1000個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稱為1千克.(板書:1千克、1000克)
(3)指板書,提問:1千克和1000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我們用天平稱一稱(左邊托盤中放1千克,右邊托盤中放1000克)
引導學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教師板書:1千克=1000克
(4)體會1千克的實際重量
引導學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兩只手的感覺有何不同?進一步認識1千克=1000克.
同學們拿出1袋精鹽(每袋標有500克)、兩袋精鹽,親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看看每袋標明重量,兩袋重量是多少?
教師說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國法定的計量單位(出示圖片“法定計量單位”).
3.進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1)認識案秤,了解案秤稱物體的方法
①出示圖片“臺秤”,師簡單介紹構造.
②教師介紹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臺秤,使用時先把案秤刻度盤上的指針(或游標)定在“0”位,然后將所稱物品放到托盤上,觀察秤指針所指的數字,指幾就是幾千克,教師稱1千克的蘋果演示給同學們看.
(2)實際操作,具體感知1千克有多重.
①稱出1千克的沙子,裝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②將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盤里讓學生稱一稱有多重(正好1千克),順次傳遞讓學生掂一掂.
③把稱過的和課前準備好的物品拿出來,再次讓學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說明它們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完成43頁的做一做
(1)引導學生分別稱出1千克的蘋果,同學們一起數一數有多少個?思考為什么都是1千克,而蘋果的數量卻不一樣?如果蘋果的數量相同,重量一定相等嗎?
引導學生明白:重量相同物體的個數不一定一樣多;數量相同,物體的重量不一定相等.
(2)學生舉例說明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3)在下面表里填上合適的數目.
教師重點指導______個雞蛋重1千克.提問:9個雞蛋一定重1千克嗎?為什么?(因為雞蛋的大小不一樣,所以同樣個數的雞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樣重量的雞蛋個數不一定一樣).
(三)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一個重量單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四)看書質疑.
三、鞏固發展
1.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時,常用______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重量時常用______單位,1千克也叫( ).
2.1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3.選擇正確的答案填在括號里:千克 克
4.手勢判斷對錯:
2千克<20__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題中兩邊單位不同,判斷前提醒學生注意
5.填空:
(1)小明體重25千克,小青體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個人合買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頭提出問題,再口頭列式,注意問題的單位)
教學連續進位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連續幾次在同一題中運用進位法則,學生感到不習慣,容易出錯,教學時應避免學生出現計算錯誤.
教學過程
1.復習
(1)口算.
6 75 93 84 8 1
8 69 84 73 9 1
9 5 18 6 16 7 19 7 1
(2)板演.
請兩名學生板演,訂正時,請同學說說是怎樣計算的?它的筆算法則是什么?(板書法則)筆算進位加法哪兒最容易出錯?怎樣避免?
2.新課
(1)師:大家做得都很好,現在老師在①式的85前加上一個3,在②式的65前加上一個7,你們還會算嗎?(教師添上3和7)
師:這種題的特點是什么?(連續進位)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連續進位的筆算加法(出示課題)
教師隨即出示例5:求385與765的和.
①請同學們自己讀題,想想怎樣列式筆算,全體同學動手試做.
②老師巡視,請做法不同的學生去板書.
③請全體同學根據加法的計算法則“逐一”檢查,判斷對不對,并說明為什么?(要強調:不論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都要向前一位進1,并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一定要加上進上來的1.)
④請做錯的同學改正剛才試做的題目.
(2)獨立完成做一做.
①筆算下面各題.
②筆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275 769=847 1368=
全班訂正,說說以上各題的特點是什么?(連續進位),你是怎樣計算的?
(3)教師總結
不論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都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都要加上進上來的1.同學們第一次做這種題,在老師沒講的前提下,完成得很好,但在以后的練習中,很容易忘記加進位1,有時不該進位的又多加進位1,這都是不對的,所以同學們在計算時一定要認真,每做一道題都要進行驗算.
3.反饋練習
(1)筆算下面各題.
638 793= 8697 935=
6875 125= 986 1104=
(2)口算.
(3)列式計算.
①8607與999的和是多少?
②比531多659的數是多少?
③求248與357的和是多少?
(4)計算下列表中兩個加數的和.
(5)小明家在學校東邊400米,小紅家在學校西邊,比小明家到學校遠160米.小紅家離學校多少米?小紅家到小明家要走多少米?
(6)塔新小學有男生561人,女生486人.已經“達標”的有600人,還沒達標的有多少人?
課時
第一課時
授課人
課型
新授課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課標要求
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并驗證、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的活動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導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猜測、驗證、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過程與方法
在對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在他人的幫助與鼓勵下,能積極地參與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導
學
重
難
點
重點: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認識
難點:小組合作驗證、交流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導
法
引導
學
法
對學、群學
導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三角尺、直尺
導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和特征,引出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
(板書課題: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抽生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利用學生熟悉的知識引入新知,激發學習興趣。
探究新知
1、認識長和寬以及邊長。
師:通過預習,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你都知道些什么?
2、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①
讓生猜測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②
生獨立驗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師:剛才大家說得對嗎?我們必須去驗證一下。你想借助哪些工具去驗證?你的方法是什么?
③
小組交流后小組代表匯報。
小組交流,并解決這幾個問題:
你借助了哪些工具?
你用到的方法是什么?
你驗證到了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什么特征?
通過猜測驗證從而得出小結:長方形有4條邊,對邊相等:有4個角,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有4條邊,4條邊都相等;有4個角,4個角都是直角。
④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生根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引導生得出: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等點是:都有4條邊,有4個直角;不同點是: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
抽生回答。
抽生回答應從哪些方面去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讓生猜測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抽生回答后,讓生獨立完成驗證。
學生匯報情況的時候讓學生充分說清楚,不僅利于其他人的傾聽,也能培養表達能力。
讓各個小組分享交流結果,體驗成功,從而建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樣能使情感態度的教學目標落實到實處。
讓生觀察并匯報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驗證的方法和工具以及發現,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從而也建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能使情感態度的教學目標落實。
讓生通過猜測、驗證、得出結論,用數一數、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去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學會以后探究平面圖形特征的方法。
通過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探究,讓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認識得更清楚。
\
鞏固新知、拓展提高
1.我會認
下面哪些圖形是長方形哪些圖形是正方形?
⑤
⑥
⑦
④
②
③
①
2.我會想
用你手中的長方形紙把它變成最大的正方形
引導生小結:這個最大的正方形就是以長方形的寬作邊長的正方形。
師:如果這個長方形的長是7厘米寬是5厘米,那這個最大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厘米?
剩下的是什么圖形?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在這個剩下的圖形里最多能畫出多少個最大的正方形?
3、我會分
你能把長方形分成相同的兩部分嗎?
生獨立操作后抽生匯報。
課件演示。
師:你有什么發現?
兩個完全一樣的(
)可以拼成一個(
)。
4、我會數
你能數出下面的圖形中分別有幾個正方形和幾個長方形嗎?
抽生回答,全班反饋。
引導生得出數圖形個數的方法。
抽生匯報,全班反饋。
生獨立操作后抽生匯報。
讓生獨立完成后,抽生
匯報,全班反饋。
讓生用手中的長方形紙,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分。
再同桌交流,抽生匯報。
抽生回答。
動手操作解決問題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能加深鞏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認識。
通過本題的探究,讓生進一步加深了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認識,并學會了數圖形個數的方法。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
板
書
設
計
導
學
反
思
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
猜測
驗證
結論
量一量
本節內容是千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將認數的范圍擴展到千以內。在這一階段,學生對數的認識由100擴展到1000,數目大了,內涵豐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教材通過一幅體育館這樣一個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數,引導學生從掌握數的概念開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悟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把認數和用數表達、用數交流信息相結合,不斷培養學生的數感。學生通過在實踐操作過程中熟練這部分內容,將數和形緊密結合起來,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在現有基礎方面: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部分學生對1000以內的數已十分熟悉。在學習動力方面:二年級學生處于智力開發的初級階段,自覺性很差,動力明顯不足,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學習能力方面:二年級的學生學習時間不長,他們思考、觀察、表達、練習、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培養。二年級學生對枯燥的數不感興趣,因而要用游戲和情境以及生動的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既順應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天性,又能使新舊知識巧妙地聯系起來。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動腦、動口、進行觀察、推理等活動獲取知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掌握數數的方法,會數1000以內的數,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認識計數單位“百、千”,初步體會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計意識。經歷觀察、猜想、操作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過程,使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進一步體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與自信心,并能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
教學重難點:正確數1000以內的數,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計數器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發數數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了100以內的數,你們會數嗎?
出示數數要求:
1、從8一個一個地數到15。
2、從85一個一個數到100。
出示超市里物品的價格引出新課。(板書課題:1000以內數的認識)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1、初步感知、體驗千。
⑴逐個??出示10個小正方體,引導學生從1數到10.
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我們是怎樣數的?
板書: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十)
像這樣的10個小正方體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十。
⑵?數100個小正方體。
繼續出示10個小正方體,接著往下數。(課件演示同學們跟著數,10、20、30、…100。)我們是怎樣數的?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一百。
⑶數1000個小正方體。
現在有多少個小正方體了?還能接著往下數嗎?
課件演示同學們跟著數100、200、300…900,900后面是多少?我們是怎樣數的?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⑶交流數數的方法。
2、初步認識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⑴為數位找家,在計數器上表示一千。
⑵練習數數突出整十整百數拐彎處的數法,滲透十進制關系,在計數器上演示數數。
三、解決問題,實際運用。
1、闖關游戲。
第一關:青蛙看海
小青蛙為了看海,努力地邊跳邊數,現在已經跳到了198級階梯,你們能幫它數數198的后面數是多少嗎?
第二關:森林運動會
森林里要開運動會了,小猴、小羊、小狗它們正拿著隊員號碼牌召集隊員呢?你們知道它們的隊員號碼各是多少嗎?小猴隊:296-311,小羊隊:607-612,小狗隊:508-513
第三關:找規律填數
385,386,(
),388,(
),(
)
(
),(
),890,880,870,860
500,(
),700,800,900,(
)
討論多種填法:(
),(
),500,(
),(
)
2、說一說
你能找出生活中1000以內的數嗎?
四、課堂學習回顧
1、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分享給大家。
2、你還想到了什么問題?
板書設計:
1000以內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在直角的基礎上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2、會畫出直角、銳角和鈍角,通過量、分、畫、拼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
3、通過觀察與討論等活動,體驗和領會角的大小只與它兩邊的張開程度有關,而與邊畫的長短無關。
教學重點:在直角的基礎上辨認銳角和鈍角。
教學難點:知道角的大小只與它兩邊的張程度有關,而與邊畫的長短無關。
教具:三角尺、課件。
學具:三角尺、活動尺、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出課題
1、2010年,在我們上海舉辦了舉世矚目的世博會,今天,我們再一起欣賞幾個世博場館。在這些世博場館圖上藏著一位我們熟悉的朋友,看,這些圖形叫什么?(出示:德國館上的角)(板書:角)
2、復習“角”的有關知識
(1)什么樣的圖形叫角?(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邊)
(2)這里有沒有我們已經認識的“角”?怎樣驗證它是不是直角?
(3)揭示課題:其余的這些角,也有他們自己的名字,這節課,我們進一步來認識角。
二、探究發現,交流新知
1、認識銳角、鈍角
(1)量一量、分一分(學生操作)
注意:用直角量時,點點重合,邊邊重合,看另一條邊的位置。
(2)交流,認識角的名稱
板書:
銳角
鈍角
(比直角小的角)
(比直角大的角)
(3)用活動尺擺直角、銳角、鈍角
(4)在下面的方格中畫一個銳角、一個直角和一個鈍角。
(5)找生活中的角
三角尺
紅領巾
相框
鐘面
說說哪些是銳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鈍角?
2、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觀看動畫:紅角和藍角
看了這個動畫,你知道了什么?
小結:角的大小與邊畫的長短無關。(板書)
(2)比較角的大小
得出:銳角
直角
鈍角(用活動尺驗證)
(3)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那又和什么有關呢?(四人小組討論)
交流:把角變大,有什么好方法嗎?把角變小呢?
小結: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的張開程度有關,角的兩條邊張開得越大,這個角就越大。(板書)
(4)練一練:比較兩組角的大小
(5)小結:角的大小與邊畫的長短無關,與角的兩邊的張開程度有關,角的兩條邊張開得越大,這個角就越大。
三、鞏固內化,綜合運用
1、填空
比直角小的角叫(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2、判斷
(1)鈍角一定比銳角大。
(
)
(2)黑板上的直角比三角尺上的直角大。
(
)
(3)一個角的邊畫得越長,那么組成的角越大。
(
)
3、拼一拼
三角尺上的兩個銳角可以拼成什么角?(小組合作拼出不同的角,拼完并驗證。)
小結:兩個銳角拼成的角可能是鈍角、可能是銳角,也可能是直角。
4、數一數
銳角(
)個
直角(
)個
鈍角(
)個
5、p51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獲得了哪些有關角的知識?
板書:
角
邊
銳角
<
直角
<
鈍角
比直角小的角
比直角大的角
頂點
2、 把算式:8+22=30,54-30=24合并成一道綜合算式應該是( )。
3、用21根小棒來擺 ,可以擺( )個 。
4、計算54÷9=( )時,用到的乘法口訣是( )。
5、一個直角三角板中有一個( )角,兩個( )角。
6、下面是平移現象的畫“ ”,是旋轉現象的畫“ ”。
( ) ( ) ( )
7、9的3倍是( ),8是2的( )倍。
8、右圖中一共有( )個角,其中有( )個銳角,
( )個直角,( )個鈍角。
二、判斷下面的話對嗎?對的畫“√ ”,錯的畫“ × ”。(10分)
1、計算35-(23+12)時,應先算23+12。 ( )
2、12÷4=3,這道算式表示把12分成4份,每份是3。 ( )
3、蕩秋千是平移現象。 ( )
4、計算3×6和16÷8時,用同一句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 )
5、比銳角大的角一定是鈍角。 ( )
三、選擇。將合適答案的序號填在( )。(10分)
1、下面圖形( )通過平移可以和 重合。
① ② ③
2、96-32+28= ,正確答案是( )。
① 64 ② 36 ③ 92
3、36+28 6×9比較, 內應填( )。
① < ② > ③ =
4、12÷4讀作:()
①12除4 ②12除以4 ③4除以12
5、唱歌的有45人,跳舞的有9人,唱歌的是跳舞的()倍。
①3②4 ③5
四、計算。(20分)
1、填空。(12分)
54÷9= 7×8= 54+6= ( )÷7=7
64÷8= 27÷3=32÷8= 36÷( )=4
9÷9= 48÷6= 63+37= ( )×8=24
2、用脫式計算。(8分)
23+3×9 81÷9+42
= =
= =
8×(64÷8) 18-9÷3
= =
= =
五、動手操作。(10分)
1、分別畫出一個直角、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3分)
2、第一行畫 ,第二行畫 ,使 的個數是 的3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畫出下面圖形向右平移8格,再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圖形。(4分)
六、解決問題。(31分)
1、填一填。(9分)
二年級各班人數情況統計表
班級 男生 女生 合計
二(1) 18人 比男生多7人
二(2) 比女生少4人 24人
二(3) 25人 比男生多( )人 52人
2、(8分) m
3、(4分)
平均分給5只 ,每只小兔能分得幾個蘿卜?
4、(4分)
1.使學生聯系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品,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識別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觀區分角的大小。
2.使學生在認識角的學習活動中,進一步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培養觀察、比較的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個部分名稱,能直觀區分角的大小。
教學難點:
從實際物體的面上抽象出角,知道角的大小與邊沒有關系,而是跟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教學準備:
學生用具:每人一張彩紙、一把剪刀、一把直尺、一個活動角、一副三角尺;教師用具:角兩個、小磁鐵若干、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前老師想帶同學們玩個小游戲:我來猜猜猜,猜猜老師的袋子里有哪些圖形?
邀請一位同學上臺猜猜老師的袋子里有哪些圖形。
生: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師:你是根據什么猜到的呢?
生:三角形有三個角,正方形有四個角,圓形沒有角。
師:那老師想讓你給它們分分類,可以這么分?
生:有角的分一類,沒有角的分一類。
師:沒錯,你有一雙從數學角度出發的眼睛。咦?那角是什么呀?它是什么樣子的?又有什么特征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角”(板書課題:角)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從生活中發現角
你們在生活中見過角嗎?(見過)
說一說你見過哪些角?
2.出示圖片,找出角
老師也帶來了一些物品,你能指一指角角哪嗎?請同學上黑板上指一指找到的角。
3.摸角,感受角的特點
剛剛咱們找了角,也能指出角,你想摸一摸角嗎?
拿出課本,請同學摸一摸數學課本上的角。并且說說角摸起來有什么樣的感覺?
生1:角摸起來尖尖的。
生2:角摸起來扎手。
師帶領全班同學一起摸一摸角那個尖尖的,扎手的地方。
預設生3:尖尖的那個地方的兩邊摸起來平平的。
師引導學生用手去感受角的兩邊平平的、直直的。
師:為了讓同學們更清楚的看到角,咱們把這些圖形的角都描下來怎么樣?
(PPT展示描角的過程,師講授:這些描下來的圖形都是角。)
觀察:這些角有都有什么?
師:先自己獨立觀察角都有什么?再和同桌討論一下你們的發現是否一樣。
匯報交流:
生1:角都有尖尖的地方。
師:請上來指一指那個尖尖地方。
交流發現:這些描下來的角都有一個尖尖的地方。
師:角這個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頂點(生齊讀頂點)。每個角幾個頂點?(1個)師板書(角都有一個頂點)。
生2:角還有兩條線。
交流發現:這些描下來的角都有兩條線。
師;角的這兩條線叫做角的邊,每個角幾條邊?(2條)角都有兩條什么樣的邊呢?回想一下剛剛咱們摸角時候的感覺。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師;角有兩條直直的邊(相機板書)
4.說一說角的組成
師:請同學看,這一個一個的角都是由什么組成的?
生: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練習: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并說明理由。
5.學習畫角
師:同學們,剛剛我們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角,也認識了數學中的角,大家的表現非常棒!老師想把難度升級,你們有信心完成新的挑戰么?(有)老師想讓大家畫一個角。不著急,咱們先想一想畫角需要些什么?(直尺,因為角有兩條直直的邊,不用直尺畫的不直)
(1)教師先放手讓同學們自己畫,展示不同學生的作品。(2)強調畫角的好方法:先畫頂點再畫兩條邊。
(3)介紹角的標記,弧線的使用。
6.認識角的大小
(1)比一比哪個角大?說說為什么?
(2)掌握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的關系
師:同學們看,這是老師動手制作的兩個角,這兩個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啊?(在對比中發現兩個角一樣大,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2)學生觀察角有大有小
師:那么,我想請同學們制作一個比我的角大的角,說說你的方法。再制作一個比我的角小的角,說說方法。
引導總結:把角的兩邊張開角就變大,兩邊收攏,角就變小。
角的大小說的是它開口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三、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的找一找,填一填,找的時候可以在找到的角里面標上弧線再去數,組織交流時,讓學生指一指所找出的角的頂點和邊。
2.
動手做一做
先用角的符號標記長方形上的4個角,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任意減掉一個角,鼓勵用多種不同的剪法,找出所有結果。將減的結果貼在黑板上匯報,帶領孩子數出剩下幾個角。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P38-39頁《角的初步認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是學生在初步已經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教材通過主題圖校園一角——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再通過讓學生實際操作。如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畫一畫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讓學生熟練這部分內容后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學情分析】
角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對角并不陌生,能夠很容易的在周圍的物體上找到角,怎樣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教學中將觀察,操作,演示,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采取了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比一比,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教學目標】
①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感知角的大小,會畫角。
②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流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直接出示三角尺,問這是什么?你知道他為什么叫三角尺嗎?你能找到其中一個角嗎?(學生找角).了不起的孩子們.接著出示長方形紙張,鐘面,剪刀等讓孩子們找角.引出課題.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認識的圖形王國里的新朋友——角.
(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本環節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為學生創設了有趣的學習情境,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喚起學生對已學圖形的回憶,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讓學生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
(二)觀察實踐,引導探究
1、聯系實際,找角。
(1)課件出示剪刀、鐘面、三角尺。
這些物品中都有角,你能找到角嗎?指一指角在哪?
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2)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2、初步感知,指角
(1)師:說起角,只要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就會發現角就在我們的身邊,瞧,就連我們學習用的三角板里也藏著不少角呢!
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你的三角板,觀察上面的角,找出其中的一個角,像這樣(教師示范摸角的頂點)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再把自己找到的一個角,指給同桌看看。學生找角,同桌互相指)
(2)同學們做的可真帶勁。可見,每個角都有一個尖尖的地方和兩條直直的線。數學家們給角的每部分都起了名字,這個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邊說邊板書)反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3)師再指課件上第二、三個角:誰來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4)判斷角
(5)創造角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從觸覺中感知角構造,進行自主探索知識,明白角的頂點是尖尖的,角的邊是直直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三)實踐操作,豐富認識
1、老師也創造了兩個角,你能比較他們的大小嗎?
2、游戲互動發現角的大小。
同學們可真聰明!做出了這么棒的角.
那我們就來做一個游戲,聽老師的要求:你能用活動角擺出一個較大的角嗎?怎么使它變小呢?(生隨教師要求活動變換角的大小)
同桌游戲:偷偷擺出一個角,然后拿出來比較,誰大誰就贏。
師生游戲:老師這里也有一個角,它的邊很長,你們誰敢來和我比?
(
師生互動游戲
)
教師小結(也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說):通過剛才的比較,我們發現,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而是和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叉開的口大,角就大,叉開的口小,角就小。
師;(課件出示)猜一猜,下面的兩個角,哪個角大,哪個角
小?
(書42頁3題)
學生各抒己見,交流想法。(電腦驗證)
【設計意圖:通過創造角的實踐活動,進一步鞏固了孩子們對角的本質的認識,并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角的大小到底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輕松攻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3、體驗感悟,畫角。
(1)師:你們看,角多神奇呀,你們喜不喜歡它?那我們把它畫下來,好嗎?
(2)微課學習畫角。
(3)追問:應該怎樣畫角呢?
小結:先確定角的頂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4)你們會畫角了嗎?試試看。生畫,師巡視。并展示學生畫的角。
【設計意圖:觀察、敘述、操作,使學生盡快掌握畫角的技能。】
(四)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里我設計了三個練習題:
第1題
判斷角。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是不是角,是的請露出你的笑臉,不是的用哭臉表示。學生判斷再抽生說理由。(課件出示書第42頁的第1題。)
第2題
看看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第3題
一個長方形剪去一個角還剩下幾個角。
【設計意圖:素質教育要我們面向全體學生,盡最大努力體現到因材施教機坡度練習,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深化了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
(五)課堂小結,知識內化
孩子們,今天我們認識了角,誰愿意告訴大家,你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識?
微課小結。
(六)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
1.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探索筆算減法中隔位退位減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發展自主探索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運用計算方法筆算三位數減三位數(隔位退)。
難點:理解從被減數的百位上退1當100的原理。
學
程
設
計
導
航
策
略
一、揭示課題,認定目標。
1.出示例題的主題圖。
2.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嘗試計算204-108=
理解題意,列出算式。
獨立嘗試計算。
聯系撥珠的過程進行豎式計算。
先在小組內研究計算方法,再在班內交流。
交流時指名說計算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
學生驗算。
2.計算1000-537=
指名板演,并向全班同學說明自己的計算過程和方法。
同桌互相說一說是怎么計算的。
學生驗算,總結減法的計算過程。
3.比較并揭示課題。
三、組織練習,完善認知。
(一)基本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解答,并驗算。
集體校對。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解答,并驗算。
集體校對。
(二)專項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獨立做題。
全班訂正交流,比較每組兩題的不同點。
(三)解決實際問題。
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弄清題意,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
四、小結。
『板塊一
師:你從圖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三位數減三位數減法算式,大家有信心學好嗎?
『板塊二
師:求“買的民間故事有多少本”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師:你遇到什么麻煩了嗎?
師:個位上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十位上又是0,怎么辦?
師:這的確是一個新的問題,我們這節課就是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師:遇到困難時,我們還是請計數器來幫忙,你能用撥算珠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困難嗎?
師:我們已經知道被減數十位上是0,沒有1可退,你們是從哪一位退1的?這個1退到哪里去了?百位上退過1之后,十位上有了幾個十?這時十位上可以退1了嗎?它退過1之后還剩下幾?
師:像這樣難算的題目,要想知道我們算得對不對,應該怎么辦?
你能計算1000-537嗎?
提問:這節課學的減法計算與以往學的有什么不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板書課題)
『板塊三
師:請你算一算,再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師:勤勞的啄木鳥看到大家認真地計算每一道題,也想來和你們一起學習呢。(出示第一題)
師:請你做一次醫生,幫他們治病,你能幫啄木鳥指出題中的錯誤在哪里嗎?先自由說!
師:其它樹的毛病出在哪兒?你能幫忙找出來嗎?
師:你覺得在計算三位數減三位數隔位退位減時有什么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嗎?
師:要求有多少人沒有蛀牙應該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