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6 15:54: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輔助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多媒體輔助教學集圖片、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其信息資源的豐富和教學的直觀性強等特點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但現階段人們對它的評價卻褒貶不一。

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固然存在著一些缺點。其一,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其二,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妨礙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其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限制了教師的個性和特長的發揮。其四,多媒體輔助教學降低了語文教學應以語言和文字為本的地位。但是,我認為,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語文教學是利大于弊的。否則,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教學的手段就沒有存在的價值,而被實踐所淘汰。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著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優點。

第一,它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鞏固。實驗心理學家特瑞赤拉做了兩個心理實驗。其中一個是關于人們的各種感官與信息獲得的關系實驗。實驗結果表明,人類獲得的信息80%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1%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多媒體信息以視覺和聽覺的感知為主。他的另一個實驗是記憶持久性的實驗。實驗結果表明,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的內容的10%,自己聽到的內容的20%,自己看到的內容的30%,自己聽到和看到的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所說的內容的70%。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圖文為主,并配以聲音、動畫等,它作用于學生的主要是視聽結合的信息。因此,它很符合學生接收信息和貯存信息的規律的。

第二,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和圖片信息可以創設美好的閱讀情境,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品讀以及進入審美境界。如教讀課文《荷塘月色》的四、五、六段時,為了讓學生理解作者當時的心境,配以樂曲《月光奏鳴曲》讓學生進行朗讀,效果更好。教讀課文《登泰山記》時,在課件中設置一些泰山景點的圖片,則能激起學生對景物的欣賞和對課文語言的品味,從而提高閱讀效果。

第三,利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能夠更好地進行大語文教學,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多媒體教學的教學容量大,知識的密度高。它可以導入大量的課外知識,使語文教學跨越課堂、跨越學科,走向知識的綜合化道路。

那么,如何優化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使之發揮更好的作用呢?

一、充分認識多媒體教學的輔教學的性質。它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手段,而不是教學的唯一手段,更不是一種教學目標。那種認為公開課尤其是評優課一定要用多媒體教學的觀點是不科學的。如果教師制作的課件內容豐富,又圖文并茂,光影聲色一應俱全,學生頻頻地欣賞課件的內容,教師頻頻地點擊鼠標,那么課文的內涵和作者的情感又該如何去落實呢?因此,以制作課件代替備課,以視聽代替朗讀不對的。

二、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應該以語言和文字為本。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和運用語言和文字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因此,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應基于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品味課文的寫作方法,增強學生的審美感受。教師在制作課件前,應精心研究教材和教法,認真備好課。要考慮不同課文的不同特點,以便制作相應的教學課件。如抒情類的文章和科技性的文章,就要精心制作課件,課件的內容也可以豐富一些,以有利于學生的感悟和理解。如果是教知識性和邏輯性較強的文章,則不宜設計多姿多彩的教學課件,以免學生光看熱鬧而不思考,以至對課文內容的不理解。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設計應給學生留出思考的余地。

1、利用優美的音樂,引發學生的想象。如教讀課文《孔雀東南飛》時,在課件中穿插一首《梁祝》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引起學生對劉蘭芝和祝英臺的命運的聯想,從而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2、借助圖文資料,激發學生的想象。如簡介作者,可選取作者不同時期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資料的介紹。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想象作者的生平事跡及其精神品質,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簡介文章的寫作背景,截取些背景資料,最好能配上聲音,引領學生身如其境,從而進入作品的境界中去品讀作品。

3、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思考。為了使多媒體教學不至于束縛學生的思維,我們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探討,不要求有標準答案,只要學生能暢所欲言,各圓其說就行。其實問題設計得好,多媒體手段更能啟發學生積極地思考,開拓思維空間,發展思維能力。如教讀課文《咬文嚼字》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供學生思考以啟發學生發表各自的見解。文中舉了多個例子各說明什么道理?你同意作者的分析嗎?請說說各自的見解。

四、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應努力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

詩歌和散文情感豐富,意境優美,除了運用誦讀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時空造境。借用多媒體的光、影、聲、像等信息傳達出形象而又具體的物象,再啟迪學生動用想象的翅膀,進入詩情畫意之中,品味詩文的美。戲劇作品則涉及到舞臺說明、人物的扮演和出場、環境的烘托等內容。借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舞美設計,燈光設計、音像設計等,使戲劇藝術能更好地體現出其作為綜合藝術的特點,則有利于學生對戲劇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五、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應注重審美教學。

1、運用多媒體再現景色的自然美,領略祖國的山河美。教讀游記類的作品,適合于運用多媒體課件來再現自然景物的美。如教讀課文《雨中登泰山》《石鐘山記》《游褒禪山記》《登泰山記》等課文時,剪集一些景點的風光圖,并制作成動畫或視頻文件,導入到課件中。教學時,讓學生結合課文的描寫來觀賞風景,體味作者心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領略祖國的山河美,并產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2、運用多媒體塑造人物的形象美,評價人物的品格美。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評價,如果借助多媒體手段,效果不同尋常。如教讀《紅樓夢》中的文章《林黛玉進賈府》,我截取電視劇《紅樓夢》的片頭和“林黛玉初進榮國府”的片斷來播放,視頻中的人物形象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學生的心目中,評價分析人物形象時,學生就能有話可說。

3、利用多媒體聲畫并用的特點,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針對有些語言文字設置藝術字和動畫,或配以聲音和背景,使之有立體感,有節奏感。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展現漢字的形體美和漢語言的音樂美,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的情感。

六、精心設計和靈活運用多媒體課件。

1、平時要積累較好的課件素材。課件素材包括圖片素材、聲音素材(尤其是課文朗讀)、文字素材等。只有平時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制作課件時才能得心應手。我在教學過程中就收集了大量的高中課文的朗讀錄音,與課文有關的圖片和背景知識(包括與課文有關的評論文、同一題材的文章等等)。這樣,制作課件時,若需要用到的素材便可信手拈來,方便地使用。比如把課文錄音導入到課件中,可以省去了提錄音機和準備磁帶等一系列的麻煩事,而且朗讀的效果比用錄音機要好得多,更不會出現卡帶等現象。

篇(2)

國家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鑒于我國高校大學生人數迅速增長和可利用教育資源的相對有限,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顯而易見,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將是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從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盡管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已得到廣泛應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對多媒體素材的一些錯誤應用以及對教師角色的錯誤理解使得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的目標難以實現。

而如果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中注入最近幾十年興起的合作學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形式通過合作達到共同目標的教學策略,這種教學策略最初起源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是由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倡導并實施的。在這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活動為特色的教學模式的背后,隱藏著深刻的教育思想。這種思想力圖促成獨立、競爭與合作這三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體系中的平衡分布,從而最終實現教育的平等。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品質等方面成效顯著而被人們譽為“近幾十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結合本人講授的靈通高職高專英語預備級課本,在具體操作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一、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與傳統教學不同的是,在多媒體的合作學習中,教師不僅只是講解員的身份。他首先應該清楚什么是真正意義的多媒體合作學習,對其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則、實施方法和過程以及如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應該有深入的理解。另外,教師還要掌握學生的各方面特點,以便在學習分組時能按照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成績、口語及表達能力、心理素質和個性差異等及時地調整各組的成員,盡量達到組內成員之間的優化和互補。最主要的是教師應該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充當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即教師不僅要分配好各個合作小組,而且還要對小組活動進行監督、指導和管理,同時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參加到小組討論中。如果說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是演員的話,那么教師就應該是導演,是整個舞臺的主導人物。所以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或缺。

二、提供背景知識

在提供信息方面多媒體占絕對優勢。學習一門語言決不僅僅意味著記住一些詞匯和語法,還包括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習俗。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該民族的歷史、文化、習俗等等。所以在學習Unit4時,本人就搜集了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旅游勝地,如自由女神像、艾菲爾鐵塔以及香港迪斯尼樂園。通過這些精彩的圖片以及說明,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使學生學到一些文化知識,一舉兩得。

三、明確目標

要想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首先必須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具有方向感,責任感,每個合作小組應當有明確的小組任務。合作學習小組內部應當根據小組任務進行適當的分工,讓每個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小組任務。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任務。

四、合理分工

教師在構建和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一般說來,四人一組比較常見,前面的兩位同學和后面的兩位,這樣,每個人闡述時其他三位都可以聽清楚,效率比較高。

五、創設情景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首先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情景,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要告別中國學生的啞巴英語時代,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在學習這個單元時,學生要回答幻燈片上的這樣一個問題:根據課文,如果你有1000元,你想去哪里旅行,將如何支配手頭的錢。在這種氛圍里,學生暢所欲言,說出了他們向往的地方以及如何花這筆錢。

六、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

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多媒體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多媒體教學不僅僅是教師制作課件,而且也是學生的責任。他們可以分組就感興趣的話題搜集資料,展開討論。組員之間可以相互補充,盡可能把該話題理解了。另外在課堂上,老師不可能就某話題給出所有的信息,學生也可對其他方面進行補充。通過自主學習得來知識,學生將很難忘記。要想合作學習取得預期的效果,老師和學生都要做好準備,準備有趣的相關的話題和資料。

其形式有小組討論,課堂合作會話練習以及角色表演。在講授Unit6“Music”時,學生欣賞完圖片,聽完音樂之后,學生先分組就看到的和聽到的討論有關音樂流派、特點、代表歌手以及樂器等方面的內容,每組4人,小組討論后,分派任務(如:給樂隊命名、確定樂手和歌手、選擇要表演的歌曲,最后在全班同學面前匯報演出),學生根據這些步驟,首先找到自己的角色然后用英語完成介紹自己的角色,然后給全班同學表演,學生可自行評選出最佳合作樂隊,最佳表演樂隊,這些活動對學生來說都將是一次難忘的合作體驗。學生從中獲得的不僅是語言知識的擴大,語言能力的提高,更加學會如何與人合作的方法。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有助于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問題的發現者,探索者和解決者。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合作精神,使得學生樂于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有在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以及提高評價的科學性方面也有重要意義。這兩種教學方法的結合必將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庚獻海,王月會.合作學習原則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外語教學,2003.

[3]韓旭,黃碩.讀寫譯教程[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

[4]胡曉峰.多媒體系統原理與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5.

[5]黃人杰.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2.

[6]謬小蘭.讓合作學習更有效[J].教學管理,2004,(35).

篇(3)

1傳統教學模式

從實際情況看,我們以往的教學模式都屬于傳統型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主要是結構主義語言學以及行為主義。結構主義關注的焦點是語言的語法結構。結構主義安排的語言教學材料是以潛在的語法格式和結構為基礎的。行為主義認為一個人學會一種語言是在刺激—反映鏈條的基礎上形成的某種習慣,學習的起因被認為是對外部刺激的反應,因此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為和預測行為,從而也就能控制和預測學習效果(胡壯麟2002:279)。根據這種觀點,人類學習過程被解釋為被動地接受外界刺激的過程,而教師的任務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的任務則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

在這種理論支持下,不可避免地,結構教學大綱將注意力放在了語法形式和單個詞的意義上,課堂教學是以老師為教學中心的。盡管教師充分發揮了傳輸知識,監控教學的任務,學生獲得了大量理論知識,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在交際上常常被證明是無能的(胡壯麟2002:283)。這對于語言學習來講,其實沒有達到學習目的。

2多媒體教學模式分析

自上個世紀中后期以來,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對于開發人類智力的重大作用和在教育、教學領域應用的巨大潛能漸漸為人們所認識,計算機輔助教學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也相應而生。計算機輔助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計算機(Richards,etal1998)。而將其應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就是將教學手段從以教師講授為主轉為較大程度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的運用有利于創設良好的英語交際環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學生認知圖式。

言語是人們運用語言相互交流的經驗。在現代外語教學中,教學大綱已經從單一的強調語法結構,不注重情景交流的模式逐漸轉變成強調有目的的交際和意義表達,語言學習具有現實生活性。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要求重視學生的心理過程,一切教學活動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題,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為教學目標。主題教學模式要求將課內和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圍繞一個主題,把聽、說、讀、寫等語言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2.1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優勢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適當的運用可以將各種新變化新要求很好地結合起來。它能保證將生動的場景,具體的形象呈現給學習者,并且可以把聽、說、讀、寫的訓練有機地安排在同一時段,并達到資源共享,保證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2.1.1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的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教學方法單一,會使學生學習興趣下降。而計算機輔助教學則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語境,使教學變得深動形象。現代外語多是功能式話題,新課標也強調任務式教學。把二者有機的結合我們便可應用多媒體課件制作也形象生動的教學過程。

2.1.2優化教學手段、內容,增加師生互動多媒體教學技術,通過豐富的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對視覺、聽覺的刺激,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這樣通過看、聽、說、演等不同的教學方法能使不同層次的同學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學生會產生成就感,同時,老師及時給予幫助,相互交流加強,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合作,課堂氣氛和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英語中去。

2.1.3能增大課堂容量英語知識有一個繁多雜的特點,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可進一步吸引學生,使學生置身于音像、語音、文字的環境中,節省了教師課堂大量板書的時間,加快課堂節奏。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聽說訓練機會,有效地提高聽說能力。可提供更多閱讀、寫作材料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讓學生在一節課中獲得的知識更多,更深入,更全面。

2.1.4學生學習自主性加強對于學生來講,多媒體英語教學給他們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網絡的引入,使得學生可以任意選擇他們方便的學習時間和地點。

此外,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被空前的開發了。多媒體的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的結合,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與信息加工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的學習。這勢必能夠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2.2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多媒體教學很好地彌補了傳統英語教學的缺陷,可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對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多媒體教學應用于英語教學海是一門比較新型的技術學科,所以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些誤區和問題。超級秘書網

2.2.1課件風格和教師教學風格的一致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為學生所適應的教學風格。

所以在設計課件腳本的過程中,教師應親自創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風格融入到課件中,體現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讓學生易于接受,而不能因使用多媒體了,而將課件設計得紛繁復雜,而不宜學生理解,這也就背離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輔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篇(4)

歌訣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要點編成整齊的韻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記誦中學會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識字教學中靈活運用歌訣輔助識字記形,辨義正音,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介紹歌訣輔助識字四法如下:

一、用順口溜化難為易課文中有的生字,多達19畫以上,結構復雜,兒童不易掌握。教學這類生字,教師可編幾句順口溜,引導學生分析字的結構,把握書寫筆畫順序,化難為易。如《一次科技活動》一課中的“攀”字,有19畫,是結構復雜的形聲字,教師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可演示“攀”的運用,讓兒童理解字義。再編順口溜為書寫牽線搭橋:“山上小樹林,林中長叉藤,大哥伸出手,抓住往上登。”兒童理解歌訣后,邊念邊寫,就能輕輕松松學會“攀”字的形義和寫法。

二、用字謎訓練兒童思維猜字謎,是一種傳統識字法。小時候,父親教我“破謎兒”識的字,40年后,記憶憂新。“一點一橫長,一漂漂南洋,上十對下十,月亮對太陽”(廟的繁體)。在猜字謎的活動中,兒童必須按謎面提供信息,對字的形體結構,筆畫筆順,字音字義的特點進行分析思考,必須用聯想的思維方式將謎面信息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找出謎面和謎底的內在關系,作出答案。如教《驕傲的孔雀》一課,教師采用分步識字法教生字,先初讀課文,要求兒童看拼音讀準字音,感知字義;細讀課文,理解字義,鞏固字義,感知字形;總結課文,辨析字形。在理解“影”字前,教師背誦詩謎:“重重迭迭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并邊誦邊板書邊解說,兒童很快揭開謎底:“影子”。這樣,兒童懂得了“影”的意思,疏通了課文的最后一句,揭示出寓意,既識了字,又訓練了兒童的思維。

三、用兒歌區別形近字所謂形近字,指形體相近的字。由于這類字的形狀近似,不容易辨識,給兒童的認讀寫帶來困難。如“本、末、未”三字,都是“木”多一橫,兒童分辨較難,識記往往混淆。為有效地區別它們的形體,理解字義,教師可充分發揮兒歌的作用,在認讀的基礎上,教兒歌:“本末未木是一家,本是樹根末枝梢,未是樹干頂天地,萬木爭榮綠中華。”再按兒歌進行字理分析。教師拿一棵小樹,告訴兒童“木”是象形字,寫作中,教師將教鞭橫在小樹的根部,在根部畫一橫(或圓點),示意這一橫(或圓點)表示樹根之所在。“本”,就是草木的根。“”,稱為指事字。

四、用拗口令糾正方音方音,指地方方言,亦稱土語。方音對普通話的學習有負效應,嚴重影響著識字教學的規范性和純潔性。怎樣排除方音的干擾呢?筆者的經驗是:首先摸清方音同普通話的差異規律,知己知彼,循標治本;然后運用歌訣予以警示、強化、分辨。進行規范訓練。如梁平方言f、h不分,沒有翹舌音zh、ch、sh,有的音節出現了近韻轉化的情況。筆者收集了大量資料與普通話進行對比分析,弄清方音的聲韻缺失、替代、混用,轉化的規律,并列表對照,說明,強化讀音規范意識,還編寫拗口令讓兒童記誦,檢查自己的讀音是否標準。如,“識字音讀準,f、h要分清,‘學會’非‘學費’,‘鳥飛飛’不是‘鳥灰灰’,以示告誡。又如,為讓兒童分辨翹舌音和平舌音的字,編“三字經”:“做早操,壯四肢。誦詩書,長才智。振神州,展身手。”以之輔助,收效顯著。

篇(5)

2教學直觀性不夠,學生學習效率低目前,職業院校建筑課程仍已理論為主,然而由于課程特點因素,需要很多的直觀性教學體驗,教材上的圖解及文字表述,無法達到使學生理解掌握專業知識的要求。同時傳統的教學使得課堂上教師的表述及書寫方式,使學生的理解速度和主動參與都受到嚴重的限制。教師僅僅側重于講授專業知識,實踐動手能力嚴重缺失,進而學生只是頻于應付測試及考試,但是專業素養的培養卻未達到實際標準。

3課堂教學缺乏交流,師生互動弱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需要使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建筑課程因現場情況復雜、問題多樣及解決辦法多樣等問題,需要了解實際現場情況,具有針對性的進行更多的課堂交流及討論。

4理論學習與實踐脫節,立體空間建模缺失建筑專業是研究實體與空間、體塊與體量、光與影的科學,涉及建筑中尺度、比例和三維空間設計的基本原則。進而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然而傳統教育方法無法搭建起這樣的橋梁關系。

二使用計算機輔助手段在建筑課程教學中的優勢

1課前準備更充分,教學控制更加自如,提高教學質量采取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教師前期準備會更加充分,既能熟悉教材的教學內容,又能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更多實效性資料;突出重點、難點,進而將大量的信息呈現于課堂上,使課題內容盡可能的延伸和發展。同時對教學的控制也有更好實現。

2注重提升實驗性、實訓性,提高學生實踐水平能力在建筑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中,涉及實驗性、實訓性內容廣泛,比如“基坑支護”、“地基與基礎”、“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等,不僅要有理論作為支撐,同時要進行不斷的實驗、實訓,對于學生而言,要具有對構件受到空間多維力的作用分析能力,結構的構造處理能力,對測量技術的操作能力。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將此類情況進行地基模擬實驗分析、結構模擬分析工程等,把各環節具體、形象地展現給學生,使其具有較強的工程性和實踐性。把學生從工地實踐中解脫出來,防止施工現場實踐的意外發生。

3注重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通俗易懂現階段,傳統教學模式仍處主要的建筑教學模式,按教學設計的思路簡單的課件仍存在局限性。在教學過程中,加強立體思維、空間思維,同時強調發散思維,計算機輔助教學實現具有動靜結合,化繁為易的效果,教師可運用AUTOCAD、Flash和3DMAX等軟件,制作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再結合講授使學生很容易置身其中,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的過程。

4拓展思維,扎實技能水平,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立體感、空間感及逼真感,形神兼備的特點,利用此類方法手段,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扎實技能水平。利用創設模擬的真實形象環境,給建筑教學帶來突破。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對某種建筑的結構剖視圖講解,使學生可以三維圖立體不同角度的轉換進行查看,研究建筑結構的內部特征,使其提高實踐能力,同時激發學生自我研究、剖析問題的能力。

三計算機輔助教學應注意的相關問題

篇(6)

二、生物化學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的優勢

1.突破了傳統單一課堂教學方式,解決了生物化學,課時少,內容多,延伸了課堂教學,使教學更加靈活,方便!傳統授課,學生在課堂上往往只是機械地記錄授課課件,而并沒有真正理解老師授課內容,很難在一兩節課內將內容消化掉。因此,利用生物化學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學生可以非常方便的在課堂之外,如宿舍,網吧,電子閱覽室等有網絡的地方,登陸該平臺,方便學生學習,有效彌補了課堂教學中的這一缺陷。

2.突破了傳統的輔導模式,不必把疑問留在課堂上解決,只要有疑問,學生可以非常方便的,通過“在線答疑”平臺,與老師進行實時探討交流,方便快捷地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更加有利于實施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學,突出了以人為本,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不同學生對于接受信息上是有個體差異性的,有的學生更傾向于視覺,有的更傾向于聽覺,通過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學生可以方便的找出各自的重難點著重學習。

4.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登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學生可以了解到生物化學發展中的一些趣事,以及生物化學與日常生活,醫學等方面的聯系,比單純的老師說教更有效,因此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更有利于學生對于生物化學前沿知識和技術的了解,由于生物化學教材前沿知識的比較慢,在加上生物化學的課時少,任務重,教師很難再課堂上介紹一些前沿知識和技術,但是通過構建網絡輔助教學平臺,我們可以將前沿的知識和理論上傳到網絡平臺中,只要學生可以登錄給平臺,就可以非常方便的查找,學習!

三、生物化學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的應用和效果評價

1.實驗班級的選擇

選取了2012級臨床的兩個平行班級,兩個班在入學時的成績和綜合素質都比較相似,文理科生的比例也想接近。

2.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的應用實施

實驗班和對照班按照正常的教學計劃上課,而且均由同一個任課教師任教,在實驗班中,介紹了生物化學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的使用方法,而且課下的輔導也是通過網絡輔助教學平臺來進行的!而對照班沒有。

3.網絡輔助教學效果的評價

本研究以兩種形式來對生物化學網絡輔助教學效果的評價,一是通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期末考試成績分析,二是對實驗班進行調查問卷,實驗班的期末考試成績為78.2±6.2,而對照班的成績是69.1±3.8,經統計分析P<0.05,因此實驗班的考試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班。調查問卷結果也表明63.3%的學生認為有時課堂聽的不是很明白的問題,通過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就可以幫助自己理解掌握,70.9%的學生比較愿意學生化學,遇到不懂的問題時,經常自己登陸網絡教學輔助平臺。81.5%的學生認為,對生物化學比較有些興趣!

篇(7)

古代文學上下幾千年內容浩瀚豐富,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因為時間空間的限制,備課時不得不割舍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但多媒體卻可以事先做好課件,多么復雜的內容,輕摁鼠標就可清晰地顯示到屏幕上,從而在有限的單位時間內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容量。多媒體的大信息容量,有效地解決當今學生普遍存在的知識面偏窄之短板,能最大限度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激活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極大提高教學效率

眾所周知,興趣是求知最好的老師,但毋庸諱言,在全球化商品經濟大潮沖擊下當今大學生對古代文學的興趣是有所減弱的。逼真生動的畫面,精美的圖片,動聽悅耳的配樂朗誦,精彩的名家講座,這些多媒體課件的特點正好切合了青年學生的喜好和審美取向,極大地激發學生求知學習的興趣,從而激活了沉悶的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三)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式,易于學生理解接受

傳統教學雖然也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但相當多的古代文學課還是教師“一言堂”,而運用多媒體,將人的視、聽、觸、動等全部知覺調動起來,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式,人機互動,教師與學生互動,形成有效的教學雙向互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學習。而一些單純通過口授難以傳達描繪的知識,如音韻、文物、考據、吟唱等,用多媒體很輕松就可以讓學生理解接受。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點很多,學界也有大量的研究文獻。在此列出以上幾點旨在說明古代文學課程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確然性。但,核心問題不是用或不用,而是采用什么樣的教學策略才能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關于這方面,學界似乎還沒有很深入和精細的研究分析。

古代文學課程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輔”策略

多媒體技術進入古代文學教學活動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古代文學教學改革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不管多媒體技術如何先進,功能多么強大,它始終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這是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一定要牢牢把握的總策略。何謂“輔助”?現代漢語詞典里對“輔助”的解釋是協助、支持幫助以及是非主要的。因此,教師在確定教學理念,制作教學課件,改革教學方法等一系列環節中就必須貫徹這一教學策略。筆者認為,傳統教學方式雖然有諸多弊端,但歷經檢驗,依然是古代文學教學中不能忽略的。比如,傳統的古代文學課堂展示出教師的人格魅力、廣博知識面以及幽默有趣的語言風格,都是令學生難以忘懷的。目前學界探討古代文學教學改革,很有將傳統教學全盤否定的趨勢,這是很危險的信號。多媒體只是一種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不可能取代教師的講授技巧和教師內在的人格品質對于學生的心靈吸引。“輔”策略在具體的操作層面,應注意“兩適”:第一,適時性;第二,適量性。“適時”是指何時運用多媒體教學;“適量”是指用多少時間進行多媒體教學。雖然因授課內容不同,“適時”和“適量”很難用固定的標準恒定,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是教學的主導者,課堂教學中應該出現大量精彩的“即興發揮”的講解。當下,有些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尤其是公開課,多媒體“從一而終”,幾乎忘記了教師本人的主導作用,教師成了課堂上的課件放映員,輔助手段成了主要教學手段,實在是本末倒置,策略失當。

(二)內容遴選策略

古代文學課程內容艱深繁多,從先秦文學、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直至唐宋元明清文學,上下五千年,既要理清文學發展歷史的脈絡,也要分析重要的作家作品等。在當今講授內容不變而課時嚴重擠壓的情況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制作教學課件時,明確哪些內容適用于多媒體,哪些內容可以不用就尤顯重要了。通過筆者自身的實踐和對學生反饋調查,教學效果比較好的和學生比較認同的一種內容遴選策略是利用課件把文學史脈絡及文獻資料的文本顯現、詩詞誦讀吟唱的音像展播和名家名師的點評講座有機整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課堂中既得到傳統教學的閱讀訓練,又可以欣賞到以前只能通過教師用語言描繪的圖片、影視片斷,身臨其境,具體感知。

1.文學史脈絡及文獻資料的文本顯現

古代文學內容龐大,在多媒體文本選擇中切忌事無巨細,要懂得“割愛”,加之學生本已有課本,因此要芟繁就簡,去粗取精。筆者認為,在多媒體文本選擇中國文學史脈絡的梳理、重點難點的透析、名詞術語的解釋和國文獻資料的援引是最重要方向。比如講授宋詞流派,可以將婉約派、豪放派和格律派在同一平面顯示出來,定義、代表作家一目了然;又如文獻資料的援引,現在網絡有很好的共享資源,如文淵閣《四庫全書》全文檢索版、北京書同文數字化技術有限公司的《四部叢刊》全文檢索版、尹小林研發的《國學寶典》等等,以前很難獲取的文獻,通過多媒體隨手拈來,方便快捷,遠非傳統教學可比。

2.詩詞美文誦讀吟唱的音像展播

古代文學本身具有濃郁的詩性和音樂美,多媒體巨大優勢之一就是將文字、圖片、聲像等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將詩詞美文的配樂朗誦、改編的現代歌曲演唱和古典詩詞的吟唱糅合展播,可以幫助學生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去吟味作品的藝術意蘊。詩詞美文的配樂誦讀資源非常豐富,筆者教學實踐中經常運用的有:(1)《中國名家詩文精品欣賞》系列。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十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物規劃項目。分別收錄了上自先秦、下迄當代兩千多年間我國16位杰出作家的經典之作。朗誦者均系當今國內第一流的知名藝 術家,是電影配音藝術、舞臺表演藝術和播音主持藝術領域的精英人物。(2)《兒童經典誦讀—中西文化經典套裝》。北京育靈童兒童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古代文學研究所聯合制作。該套裝包含《論語》、《孟子》、《詩經》、《左傳》、《史記》、《老子》、《莊子》、《孫子兵法》、《唐詩》、《宋詞》、《歷代美文》等,全部由方明、雅坤、虹云、張家聲、林如、瞿弦和、傅成勵、王雪純等著名藝術家朗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古典詩詞的吟唱,一直以來不被看重,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引起足夠重視。臺灣地區從中小學直到大學都非常重視古典詩詞的吟唱的教學探索,比較著名的有臺灣成功大學中文系李勉、許淑敏、陳春秀等。

篇(8)

CAI教學的發展,在國外始于60年代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所倡導的程序教學法,即根據刺激反應—強化原則,及時獲取教學信息的反饋,有效地實行個別化教學。由于當時的計算機發展剛剛起步,軟件開發價格昂貴,操作難度大,并未受到廣泛關注。80年代,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為CAI創造了有利條件,尤其是認知心理學的興起,使CAI軟件開發更側重于應用,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和結構化,強調與學習者已有的認識結構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認知結構基礎上,通過計算機的輔助達到同化和順應,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近幾年,由于認知心理學理論的日益成熟及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開發,使CAI更注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學習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個別化教學選擇。CAI的發展趨勢,正順應了現代化教學的兩個基本趨勢,即強調教學的主體性,強調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目前,我國正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時期,堅持素質教育的基本觀點,就要面向全體學生,即通過個體的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同時,幫助學生具備各方面的基本素質,形成合理的素質結構,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使學生終身受益。而要實現個性的全面發展,必須立足于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這不僅要有雄厚的知識基礎,還必須掌握獲取知識技能的方法,形成自學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不斷變化的需要。

CAI教學的主要特點,為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目標的實施,提供了有益的幫助。首先,計算機信息存貯量大,處理迅速,方便的人機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個別化學習環境。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理解和發展水平,調節學習進度和難度,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其次,計算機的模擬功能,可使抽象內容形象化,靜止內容動感化,為學生創造生動、活潑、直觀、有趣的教學條件;而教師的設問和強化刺激手段可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動機,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學習的疲勞和緊張。這樣做既有助于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又使學生獲取準確、深刻的直觀感知,從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認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第三,CAI可以提供培養自學能力的條件。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構建問題情境,指導學生獨立地上機學習,并輔之以必要反饋練習,及時肯定或解答,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方法,查找學習障礙,逐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CAI在提高課堂效率、增大課堂容量、進行全面即時性輔導、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等方面,還具有很好的功能。

CAI的這些功能,決定了它在化學教學中會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雖然很多學校在計算機硬件的配置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軟件的開發和利用上明顯滯后于硬件的配置。而且,相當多的教師對CAI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認識不足,參與不夠,對CAI化學教學模式的研究更鮮為人知。為此,結合我校CAI化學教學的開發和實踐,我們對CAI化學教學模式提幾點看法。

二、計算機輔助化學教學的幾種模式

(一)計算機模擬教學模式

CAI的模擬功能,是計算機輔助教學中較早開發和利用的一種功能。目前,很多學校的軟件應用是這種教學模式。

模擬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利用CAI的模擬功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論內容,或不易觀察清楚、危險性較大、難于操作的實驗內容,通過二維或三維動畫形式,進行信息處理和圖像輸出,在顯示屏幕上,進行微觀放大,宏觀縮小,瞬間變慢,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使學生獲取動態圖像信息,從而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形成概念,上升為理性認識奠定基礎。

模擬教學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比傳統的掛圖、模型或錄像都更真實地接近于事物的本來面貌,而且可反復播放,因此更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的本質,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助于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

CAI在化學教學中的模擬教學,主要適用于理論性和抽象性較強的內容:如原子核組成、電子云、核外電子運動、化學鍵中離子鍵、共價鍵形成、溶解和結晶、原電池、電解池、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NH3分子結構、有機官能團的結構等。另一方面適用于實驗難以操作、危險性大而觀察不明顯的內容,例如,溴苯制備、氫氣還原氧化銅、氨氧化、乙酸乙醋水解等。此外,工業生產知識內容,如硫酸、硝酸工業制法,煉鐵也可制成CAI課件進行教學。

(二)多媒體綜合教學模式

計算機可以控制多種教學媒體,這是其優于其它教學媒體的特殊功能。實際上,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中,教師上課也有聲音、形象、板書、文字、掛圖和實物等,教師也可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映來調整教學策略。但我們這里所說的多媒體有二層含義,其一是把微機與其它教學媒體相互連接,賦于其它媒體交互性,同時使用幻燈、投影、錄像等手段,使多種媒體有機地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其二是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使用,即“利用計算機交互式地綜合處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等多種信息,使它們建立起邏輯連接,成為一個系統”,使之具有綜合性,即一機多用,同時又可形成人機互動,互相交流的操作環境,形成一種身臨其境的情境。

由于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是90年代在法國首先提出和使用的,我國高中配置多媒體計算機系統的學校不多。因此,主要的多媒體綜合教學模式還是指前一種,但未來的發展趨勢,應當是使用多媒體計算機平臺,設計課件,操作使用鼠標,簡單易行,而且教師并不需要有太多的計算機知識,因此具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實際上,進行CAI教學,應當逐漸從單純的CAI向多媒體組合的CAI發展。例如,在“原電池”一節的教學中,我們把原電池中原電池原理及形成條件作為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內容講授,讓學生從微觀本質理解原電池的形成,不僅采用了傳統的分組實驗教學,利用投影給出原電池實驗要求、觀察步驟,指導學生實驗,并利用微機模擬原電池所形成的閉合回路,通過電子轉移的流動過程和聲響,及兩極不同顏色的Zn2+離解,H+析出標示出內外電路所構成的閉合回路,使學生認識原電池本質;最后利用錄像播放不同新型原電池的工作情況,使學生最終形成對原電池比較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這種多媒體組合教學,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學生認識的時空限制,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使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覺系統參與信息的收集過程,形成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更好地發揮學生思維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激發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三)計算機個別輔導教學模式

我們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班級授課制,很難在全班實現個別化教學,而實現個別化教學,又是化學教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重要途徑。由于CAI的課件,主要強調人機交互功能,因此實現一對一的個別化教學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個別輔導模式,主要是用計算機部分地代替教師,按照程序教學的原則,設計不同的層次遞進的教學途徑,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選擇不同的學習程序,提出需要學習的內容;計算機可向學生提問,并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分析,作出正確與否的判斷,給出高質量的反饋,如遇困難,還可以適當降低學習坡度,使學生循序漸進,得到知識的鞏固和自學能力的提高。個別輔導教學模式,是一種適合自學的個別化教學方式。如果程序設計的分支越多,預想情況越豐富,越能幫助反復學習,克服障礙,共同達到教學目標,優化學習過程。

這種教學模式,雖然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程序,使學生能用最短的時間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總結自己的個性特點、學習風格,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自學方法,真正實現個別化教育的目標。

個別輔導教學模式,由于受CAI課件的限制及學生計算機使用的熟練程度的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大范圍的推廣,而現有的軟件局限性又較多,因此可嘗試在選修課教學中,進行小范圍的試點,當課件使用比較成熟時再做推廣應用。

以上我們只對現有的常用教學模式進行了歸類,除此之外,CAI的問題解決、教學游戲及查詢和問話等多種基本模式,在個別化教學的課件中都有所表現,在此我們限于篇幅,不再贅述。

三、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實踐和體會

我校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時間較長,不僅在化學學科,在其它各科教學中,都設計過豐富的CAI課件,這主要源于計算機硬件的配置和得力于一批對軟件開發興趣濃厚的中青年教師群體。這樣一個大的環境也在無形中推動了CAI化學教學的開發和應用。

篇(9)

小學生雖然具有很強的記憶力,但是卻因為自身缺乏一些相關的動作規范等觀念,經常是一些動作學習之后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再次運用時就會變得是“千姿百態”,什么樣的都有,很少會有一個符合正確姿勢的。然而,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再一次的教學相同的技術動作內容,則又可能會引發學生們的不滿情緒,從而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則是必須的。輔助練習在幫助學糾正姿勢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讓課堂變得不那么乏味,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所傳授的內容[1]。

例如在小學低段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經常在站立式起跑中出現姿勢的問題,例如他們經常會在起跑準備時采用“同手同腳”的姿勢,不要說在小學低段會存在這個問題,就是一些高年級的學生有的也會存在同樣的問題。對于這樣的問題,必須要選擇一個小朋友們能夠容易接受并能夠長期記住的教學方法。通過觀察,日常的站立式起跑教學存在這樣的現象,在經過一個長假后,孩子們已經對上學期所學的站立式起跑動作逐漸忘記,很多孩子都只是能夠記得一個大概,最后動作各異,最明顯的就是“同手同腳”。當老師說站立式起跑,他們都能夠記得是兩腳分前后進行站立,他們在做動作的時候也是兩腳前后站立,但是確是“同手同腳”。同時很多學生也能知道“重心前傾,前腿彎曲”,然而卻不知道手和腳的位置有什么關系。為了能夠讓小朋友們能夠明確正確的動作方法,并且能夠讓他們長期記住這個正確的動作,同時并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筆者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并對自己在日常的教學中進行了反思,最后采用如下的輔助方法來進行站立式起跑的教學。步驟如下:

(一)進行充足的課前準備

在課前筆者讓孩子們每一個人準備好一支水彩筆,顏色不論。學生們不知道筆者為什么要讓他們準備水彩筆,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疑問“怎么體育課還要帶水彩筆呢?”。他們感到十分的好奇。成功的激發出了他們的好奇心。

(二)畫蘋果

在新授課時,筆者讓學生把彩筆拿出來兩個同學配一組,要求各自在對方右手的手背上畫出一個蘋果。學生們此時也不知道畫蘋果的目的是為了什么?他們的好奇心被進一步的激發出來。然后讓學生們將彩筆放入左邊褲子的口袋里。

(三)“吃”蘋果——學習站立式起跑

接下來讓學生做以下動作:把放筆那邊的腿放在前面,稍彎曲,放在后面的腳就腳尖踮地,然后把畫蘋果的手放前面自然下垂,最后身體往前傾。然后讓學生將這個姿勢定格,接下來,筆者告訴學生“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的——站立式起跑。”

在課結束之前,筆者又讓孩子們將這個動作復習了多次。在第二節課上課復習站立式起跑時筆者只提醒了“畫蘋果的手在前面,放筆的腿在前面”,很多小朋友都能夠正確的做出來,只有個別的有點糊涂。

在這個輔助練習中,筆者先是運用了孩子們都較為熟悉但卻與體育課沒有必然聯系的東西來激發出了孩子們的好奇心,他們會關心為何會用到這些東西?這節體育課的內容到底是什么?在課的開始的時候,筆者再利用一個看似與授課內容無關的事件進一步的激發出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想要知道授課的內容。接下來,通過前期的準備后讓學生們做出一個正確的動作。此時學生們因為已經被激發出了強烈的興趣,動作也能夠很自然的就到位。因此在經過幾次反復練習后,基本都能夠掌握住站立式起跑的基本姿勢。這樣的方法才是針對學生的,才是適合學生的,有助于低年級學生掌握和牢記“站立式起跑”的動作方法。

二、利用輔助練習,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術

運動技術又被稱為是“動作技術”,是各項體育技術項目中技術動作的總稱。它指的是符合人體運動科學原理,并能夠充分的發揮人體潛在能力,有效完成動作的合理方法。體育運動的每一個項目都是由一系列的技術動作所組成,例如在籃球項目中的傳球、接球、運球、投籃,技巧項目中的短翻、倒立、手翻、空翻等,軟式壘球運動中的拋球與接球等。不同的動作方法對身體的影響和要求也不相同。同時,還必須要明白:技術的合理與有效都是相對的。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人們對于運動技術的不斷研究,運動技術會不斷的改進、完善。

在新課標中,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體育教學提出了要淡化技術的要求,并倡導健康第一。但這并不是說體育課就什么也不用教了。所謂的淡化技術指的是,在教學中不能夠過多的強調運動技術的細節,不可以為了教技術而教技術。同時還必須要認識到,淡化技術也不等于淡化運動技能,新課改要求學校體育需要重視發展學生的運動技能。在新課改下的體育教學,要求我們去思考如何運用體育與健康教材的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健身、學會鍛煉。

在運動技術的教學過程中運用輔助練習,可以讓體育教學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激發出學生主動鍛煉身體、學會鍛煉身體的欲望。[2]同時還能夠積極的響應新課改的要求,更好的鍛煉學生的體育技能,讓學生能夠在快樂的體育課堂中得到體育技能的鍛煉。筆者就以輔助練習幫助學生掌握軟式壘球的接球技術為例進行探討。

軟式壘球運動是集田徑運動跑、跳、投和球類運動項目特點于一身的集體對抗項目,是對攻守雙方在體、技、戰、心、智等競技能力要素方面的全面檢驗。很多國家都認為,棒、壘球對于開發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智力,培養人與人之間的熱情友好、團結上進、善良坦誠等品德,增強人們的組織性、紀律性、自信心、責任感和榮譽感,都有著其它運動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然而中小學生中存在著接球技術中的動作變形和判斷不準確的問題。為解決該問題,采用了如下的輔助練習:

(一)準備好輔助道具

本道具采用竹竿上面掛3個或以上高低不同的軟式壘球。采用這個道具練習學生的接球技術。這個輔助道具可以練習固定手型、移動中接固定球和移動中接移動球等,提高學生在軟式壘球中的接球技術。

(二)為學生演示接球技術

接固定球:主要目的針對接不同高低球手型的變化。接中高球、接中下球、接地面球等。

移動中接固定球:主要目的在快速移動中接固定球,進一步鍛煉學生接球手型的練習和快速移動的能力。

篇(10)

1995年下半年,學校投資兩萬元,購進了一套由北師大二附中研制的數學教學軟件、教學網絡系統和29英寸顯示器,開始了全校范圍的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研究。1996年6月成功地承辦了“青島市小學數學教學現代化研討會”。會上,我校三名數學教師,分別對五年級的同一班級的學生,講授了六年級第二學期的《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和《圓的面積》,這本是六課時的教學內容,但在三節課中就解決了。受到了與會專家、教師的好評。

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有其它電教手段不可替代的優越性。

1.變抽象為具體,對問題的展示直觀、形象,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學生的思維卻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要使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借助具體形象進行思維,進而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識。計算機軟件有較強的直觀性,能夠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圓的認識》一課中,圓的概念就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問題。教師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引入新課。計算機顯示出刺猬媽媽和它的8個孩子,刺猬媽媽要求每個小刺猬都與它相距2米。小刺猬們先是站成了一排(見圖一);這時刺猬媽媽說:“現在只有一只刺猬與我相距2米,其它的刺猬該怎樣站呢?”于是小刺猬們變換了隊形(見圖二);刺猬媽媽又說:“現在有4只小刺猬和我相距2米了,其余4只該怎樣站呢?”小刺猬們最后站成了象圖三這樣的隊形。接著通過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動手操作:如果還有一只小刺猬也要與媽媽相距2米,該站哪兒呢?又來了一只小刺猬該怎樣站?……隨著學具的操作,圖形發生了變化(圖四至圖六)。然后將刺猬抽象為點(如圖七),讓學生想象:“有許許多多的小刺猬,它們該站成怎樣的隊形呢?”在學生的想象中計算機依次顯示出圖象(見圖八至圖十)。通過這一系列的演示,把抽象的概念揭示出來,讓學生去感知“圓是平面內到一點的距離都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抽象的軌跡思想滲透在具體生動的形象之中,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附圖{圖})

2.通過化靜為動、變動為靜,把運動操作過程分解或變換展示等手法,減少學生想象的困難。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知識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計算機可以根據教師的意愿,將教學內容變靜為動或變動為靜,并把聲、像、文字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為學習者提供一種富于變化的學習環境,大大減少了學生想象的困難。

《圓的周長》就將傳統教學方法不好解決的問題,通過變靜為動解決了。首先利用計算機模擬圓周被拉直的變化過程,然后再用直徑去量拉直的圓周,學生便可清楚地觀察到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再通過兩個大小不等的圓及學生任意確定的圓進行反復演示驗證,學生很快從中發現了“圓的周長總是直徑長度的三倍多一些”。

3.能將圖象復合、對比,將細微的景象放大,減少學生觀察的困難與思辨的難度。

有些數學問題比較復雜,學生理解起來會感到困難,容易產生思維障礙。如果針對學生的思維障礙設計恰當的計算機軟件,就可以較好地幫助學生克服障礙。

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就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為什么圓的面積等于割補后近似長方形的面積是很困難的。傳統教學方法采用的教具是將一圓形紙板分割成若干等份,先插成一個近似平行四邊形,再割補成近似長方形。操作時比較困難,時間拖得很長,無法進行多例對比。運用計算機演示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在推導公式之前運用計算機做大量的鋪墊,首先讓學生觀察:圓面越分越細時,圓弧的變化,并將很短的圓弧放大讓學生觀察。使學生發現:圓面分得越細,其圓弧接起來越接近于線段。繼而演示將一個圓面等分成8份、16份、32份,并分別對插成近似平行四邊形。(見圖十一至圖十三)讓學生能想象得出如果把圓面分得很細、很細,拼成的圖形便可看成是平行四邊形了。并概括得出:把圓面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行四邊形。最后推導出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便將一個復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問題在圖形的不斷組合、對比中展示出來,減緩了學生觀察、思辨的困難。將教學難點逐一突破,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同時向學生滲透了極限的思想。

(附圖{圖})

4.變枯燥為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因為計算機軟件色彩鮮艷,圖象生動形象,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趣味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上這些效果,利用其它教學手段是很難達到的。

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教學手段的使用,已經引起了教學模式的變化。例如,以往教學幾何圖形,一般先由實物引入,然后再由實物抽象出圖形,再根據圖形來認識特征。而現在直接出現圖形,研究特征。另外,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組織形式。在網絡中,教學信息雙向傳播,教師可隨時了解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還可直接與計算機“對話”,計算機成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好幫手,使因材施教得以落實。

搞好微機輔助數學教學,應注意以下問題:

1.要有超前的教學意識。滿足于教學現狀、因循守舊,是實施教學現代化的最大障礙。

上一篇: 宣傳部個人學年總結 下一篇: 材料化學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区精品自拍 | 日本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又色又爽又高潮的视频日本 | 亚洲欧美网站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乱码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