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5:54: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中值周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參試組合
今年A組區域參試品種有:A1竹豐ZA/竹恢3219、A2京福I優943、A3深優9734等。
三、試驗地點及海拔
試驗地點設在牛角寨新寨田塊海拔1360米,試驗田面積2.3畝。前作一季中稻,收獲后冬閑。本田用牛二犁三耙,耕作層35厘米。
四、試驗實施情況
(一)、田間試驗設計方案
區域采用隨機區組排列,三次重復,小區面積為0.02畝,小區長6.67米,寬2米。栽插規格5×6寸,每小區栽11行,每行41叢,每小區共栽451叢,每畝2.25萬叢,單插,區間走道9寸,重復間道11寸,四周設保護行。
(二)秧田期
1、整理秧田及播種:2月17日整理秧田,做到田坪泥化,2月20日墑面涼干即播種,采用薄膜濕潤育秧,種子既不泡種,也不催芽,直接播種。
2、揭膜煉苗期:3月1日秧苗出真葉,3月12日-16日揭膜煉苗,3月16日秧苗長出三片葉子時就開始揭膜,揭膜后2天畝施8公斤尿素作斷奶肥。
3、秧苗素質:4月8日調查秧苗素質,根據調查情況來看,各品種長勢較好。在參試品種中綿香576畝最高,為37.8厘米,其次是F32A/T45536.5厘米,苗最低的是T優023,為33.4厘米,帶蘗數最多的品種是京福I優943有2.6個。(三)大田期
1、移栽:4月14日移栽,秧齡52天,單株插苗,移栽前大田二犁三耙。隨機區組設計(三次重復)。
2、管理
①、施肥:移栽時,畝施普鈣60公斤作底肥,硫酸鋅,10公斤作追青分蘗肥。移栽后20天即5月10日施尿素10公斤作返青分蘗肥,每小區施0.23公斤,促進秧苗早生快發,逐進低位分蘗,確保有效苗。6月13日施尿素20公斤作抽穗拔肥,每小區施0.47公斤,
②、防鼠、防蟲。
③、最高莖蘗數:經過6月2日、6月16日、6月28日三次在II重復的觀察結果可知,每畝平均最高蘗數最多的品種是京福I優9743達35.30萬/畝,是試驗品種分蘗最強的一個,其實是II優838(CK)34.55萬/畝、中優1259達34.55萬/計較、兩優1586達33.05萬/畝、綿香576達33.03畝萬/畝,其中只有京福I優9743高于對照品種,其余品種均低于對照品種II優838。莖蘗數最低的品種是園秀8號和T優8086達2479萬/畝,是試驗品種中分蘗最弱的兩個。
五、試驗實施結果:試驗品種評述。
京福I優9743(A2):單產856.99公斤/畝。產量排列第一位,比對照品種II優838畝產693.58公斤畝增產163.43公斤,增產率23.56%。全生育期165天,比對照品種II優838遲熟5天。是一具較理想的高產穩產品種,建議明年作生產示范。
中優1259(A4):單產791.52公斤/畝,產量排列第二位,比對照品種II優838畝產693.58公斤畝增產97.94公斤,增產率14.12%。全生育期170天,繼續兩年試種表性好,建議明年作生產示范。
兩優1586(A5):單產753.54公斤/畝,產量排列第三位,比對照品種II優838畝產693.58公斤畝增產59.96公斤,增產率8.46%。全生育期171天,建議明年作生產示范。
T優8086(A13):單產716.07公斤/畝,產量排列第四位,比對照品種II優838畝產693.58公斤畝增產22.49公斤,增產率3.24%。全生育期170天,建議明年續試。
深優9734(A3):單產659.60公斤/畝,產量排列第六位,比對照品種II優838畝產693.58公斤畝減產33.98公斤,減產率4.89%。全生育期171天,建議明年續試。
輻香優98(A12):單產659.10公斤/畝,產量排列第七位,比對照品種II優838畝產693.58公斤畝減產34.48公斤,減產率4.97%。全生育期168天,建議明年續試。
宜香3724(A8):單產655.60公斤/畝,產量排列第八位,比對照品種II優838畝產693.58公斤畝減產37.98公斤,減產率5.47%。全生育期172天,建議明年續試。
II優629(A11):單產648.61公斤/畝,產量排列第九位,比對照品種II優838畝產693.58公斤畝減產44.97公斤,減產率6.48%。全生育期180天,建議明年停試。
竹豐ZA/竹煩恢3219(A1):單產643.61公斤/畝,產量排列第十位,比對照品種II優838畝產693.58公斤畝減產49.97公斤,減產率7.20%。全生育期172天,建議明年續試。
T優023(A10):單產630.62公斤/畝,產量排列第十二位,比對照品種II優838畝產693.58公斤畝減產62.96公斤,減產率9.07%。全生育期165天,建議明年續試。
園秀8號(A9):單產618.12公斤/畝,產量排列第十三位,比對照品種II優838畝產693.58公斤畝減產75.46公斤,減產率10.87%。全生育期165天,建議明年停試。
綿香576(A7):單產577.65公斤/畝,產量排列第十四位,比對照品種II優838畝產693.58公斤畝減產115.93公斤,減產率16.71。全生育期160天,建議明年停試。
綜上所述,根據試驗觀察記載和試驗數據得出: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157-01
將生活當中的現象通過科學的、邏輯的、客觀的以及可重復的方法描述各種生活現象的語言就是數學。用數學語言描述生活具體事物的想法就叫做數學思想,數學語言雖然抽象,但卻簡練。因此,在高考數學考試時,結合數學知識,通過測試的考生反映的數學知識,從學生對數學思想價值觀念的理解和整體意義出發,對數學思想和方法進行理解和掌握,注重轉換方法,淡化其他的一些特殊技巧,可以科學的檢測出學生對高中數學知識當中所蘊含數學思想以及方法的掌握情況。
1.函數與方程
函數是指在一個變化的過程當中,假如有兩個變量x、y,如果給定一個x值都有唯一的一個y與其相對應,那么就稱這個y是這個x的函數。函數思想就是利用變化的特點,分析和探究數學中數變化的關系,從而構建函數,并且運用函數的性質和特點去解決實際的問題。方程是指兩個數學式之間具有相等關系的一種等式。方程思想就是分析和探究數學各個變量之間的等量關系,構建方程或者是方程組,并且利用方程的性質和特點去解決等量關系。函數與方程的數學思想主要就體現在兩大方面:第一種建立函數,進行化簡,第二種就是求值、證明不等式、參數取值范圍以及解方程組。函數與方程可以相互轉化,互相解決,函數可以解方程,方程也可以界函數,這是歷年高考的必考題,因此,需要學生在解題時一定要注意函數與方程之間的轉化,要學會相互利用[1]。
例如:(1)函數與方程的密切關系:對于函數式y=f(x),當y=0時,就可以將其轉化為方程來表示f(x)=0,當然也可以將函數式y=f(x)轉換成方程式為y-f(x)=0。
(2)函數與不等式:對于函數式y=f(x),當y0。根據函數圖像來解決相關方成問題。
(3)在立體幾何中,有關計算角、面積、線段等問題需要函數與方程的方法進行解決。
2.數形結合
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是基于數與形之間的關系,通過數與形的相互轉化進行解決數學難題,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途徑。數形結合思想通過"以形助數"使復雜的問題轉換簡單化,將抽象的問題轉為具體化,將抽象思維可以改變形象思維,科學有效的掌握數學知識中的本質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的靈活性和規律性。數形結合通常的表現形式為:①實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關系;②函數與圖象的對應關系;③曲線與方程的對應關系;④以幾何元素和幾何條件為背景建立起來的概念,如復數、三角函數等;⑤所給的等式或代數式的結構含有明顯的幾何意義[2]。數形結合的方法是高中解決數學難題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方法簡單,并且學生都容易接受。例如:《任意三角函數》中,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定義:sinα=yr,cosα=xr,tanα=yx。單位圓與三角函數線中,單位圓與三角函數線定義:如圖(1)所示,PM表示α角的正弦值,叫正弦線,OM表示α角的余弦值,叫余弦線。如圖(2)所示,AT表示α角的正切值,叫正切線。圖中的線段長度就是三角函數值的大小,圖中線段方向所表示的就是三角函數值的正負。
數形結合的解題思想是高中數學解決難題的方法之一,通過數形結合,不僅至關,而且還很容易發現正確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解決問題,避免了復雜繁瑣的解題過程,化簡了解題思路和方法。數形結合是歷年高考的必考題型之一,因此,學生要熟練掌握數形結合的解題方法,并且合理運用,解決數學難題。
3.分類討論
分類討論就是當問題所給的對象不能統一研究時,需要根據每個類別的標準分類進行研究,然后對每一類進行歸納總結,最后綜合得出所有問題的答案。實際上就是將數學難題化整為零,然后各個擊破,最后再進行總結。分類討論的原則是:在保證分類科學的前提下,標準統一,要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并且力求最簡。分類討論的方法:首先要明確討論的對象以及對象的全體,經對象進行分類,然后再逐一分析和討論,最后歸納、總結[3]。例如:在求函數最大值、最小值中,假設函數f(x)=x2+|x-a|+1,x∈R,求函數f(x)的最小值。那么解這道數學題時就可以分類討論了:
分類討論的方法是高中解決數學難題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并且也是高考中必考的數學解題方法之一,可以幫助學生將難題分類解決,然后進行歸納和總結,最終解決數學難題。
結語:綜上所述,想要學好數學,就需要具備寬闊的數學思想,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的最高水平、高層次的總結和概括,是一種對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悟性",掌握數學思維的最高水平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意識的地自然反映出解題的方法,這是高考的核心。數學思想不是憑空想象的,是根據很多經驗和實踐的總結和而得來的,學生應該多進行實踐然后總結和歸納,進一步提升數學思想。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61-01
一、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
語文素養就是各種語文學科所需能力的統稱,具體包括以下幾大層次。
一是基礎知識。高中語文基礎知識,包括了漢字音形義的學習、重點詞組語法修辭手段的應用、文章的閱讀鍛煉與寫作提升等,這些內容需要日常積累才得以掌握。教師應考慮對具體基礎知識的研究安排,讓知識的普及更加順利。
二是語言累積。高中語文課本內容經眾多專家學者審議核驗,較為經典。高中生應圍繞課本展開文章閱讀,掌握足夠的生字生詞,同時強化詩詞的閱讀誦詠,努力提升自己的語言閱讀積累量。
三是語言技能。高中階段要求語言技能達到熟練應用程度。語言技能有查閱資料、閱讀文章、語言交流實踐、文字寫作等。學生掌握多樣化閱讀方法,并擁有固定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將自己的思維活動用語言加以形容表達,從而實現對信息的加工處理。
四是W習習慣。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在于讓學生掌握重要的學習方法,能夠為未來的學習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習慣。只有堅持在教學中強化查閱資料找信息、注重閱讀、摘抄記憶、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分析寫作等能力,才能對學生的未來產生足夠大的幫助。
五是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能夠讓學生內外兼修,培養儒雅文明舉止。待人處事落落大方,舉止得體,措辭嚴謹講究;與人交流時注重交換思想,傾聽不同聲音,在取長補短的觀念中與人交往。
六是文化修養。語文的不同題材、體裁的文章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傳承的魅力,自身見識增長后,文化品位與審美情趣也將增加。學生在欣賞漢字形象美、語言藝術美的同時,必然感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必然驚嘆于其中的多元文化智慧。
二、基于教育戲劇理念的高中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策略
(一)利用語文資料編排戲劇來獲得深刻人生感悟,提高文化修養。任何一個角色的塑造,都需要經過臺下漫長時間對飾演角色內心的揣摩,才能真正演活角色,得到觀眾的一致認可與喝彩。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入的戲劇作品超過十余部,無論哪一部,都可以稱得上是古今中外的優秀戲劇劇目。這些戲劇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為其中的人物關系錯綜復雜,個性分明,對于演員有較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將這些選段作為劇本進行戲劇表演,讓參與表演的學生感受到戲中角色的內心世界。表演者在不斷感悟中,認識到自己作為社會一份子,必需具備更為豐滿的人生閱歷,擁有更加成熟穩定的性格,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贊許,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感悟,提高文化修養。
(二)利用語文資料編排戲劇來獲得為人處世經驗,注重言談舉止。借助語文教材中的部分戲劇選段來編排戲劇后,學生參與其中進行編演,精心模仿不同角色的人生。無論是悲劇還是喜劇,不同人生的知識、視角、經驗等都成為了學生可學習的內容。教育戲劇的模式中,無論是參與戲劇表演的學生,還是作為觀眾的學生,都能夠在理解角色和解讀背景故事的基礎上,將心比心看自己與劇中角色的對照表現,從而可以更好地激勵成長,向更優秀的人學習,注重積累生活經驗,強化自己的言談舉止。
(三)利用語文資料編排戲劇來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培養技能習慣。團隊協作能力是教育戲劇理念中值得繼續加強的培養要點之一。隨著戲劇的編排開始,很多參與者都必然需要加強各崗位各角色之間的合作扶持。作為一項團體參與的活動,若學生能夠在各方面保持默契,明確分工,堅定落實職責,就可以促成一部戲劇的出色完成。在語文課堂上學習戲劇片段文章與實際開展戲劇表演是兩種感受。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故事發展,并持續與周圍人保持交流溝通,建立尊重互信的合作氛圍,可以更好地融入戲劇,完成教育戲劇的培養目標。同時,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必然要運用各種語文課程所教授的語言聽說讀寫能力,無疑可以同時進行有效培養,實現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結語
高中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任重而道遠。隨著教育戲劇理念的不斷深化,現代高中語文教學可以擴大利用教學戲劇進行素質培養的探索與嘗試。高中語文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對書本戲劇片段進行編排,形成新的戲劇讓學生參與表演,有效提升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李論.教育戲劇的原理探究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天津師范大學,2016.
[2]巴君超.論高中生“語文素養”的培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1.
分析目前我國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發現一個非常突出問題,即重知識輕德育、重課堂輕實踐。事實上,這個問題不僅僅存在于思政教育上,語文、歷史等各學科教育也同樣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只是其嚴重程度不同。鑒于此,作者根據自身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總結認為:想要發展我國高中的德育教育,應該對學生實行體驗式教育。通過道德感知,讓學生自發主動地參與德育教育,從而提升和增強高中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主動性、針對性以及創造性等。
一、體驗式教育的實質
體驗式教育,尤其是現階段我國的體驗式教育,可以說是一種事情經歷。通過親身經歷或知識學習的方式,對學生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從而引導或撥正其思考行為和思維方式。從這一角度理解,體驗式的教育,不但是親身活動的一種,還是活動結果的一種。通俗來講,體驗式教育就是借助親身經歷進行主體感知的行為。作為活動結果的一種,無論是這一行為的主體認知,還是其情感需求,都包含了經歷、認知以及情感等三個層面上的含義。當然,從另外的角度理解,體驗式教學又可認為是按照預期目標進行的教學。也就是說,在客觀真實的目標前提下,學習者通過與目標相應的活動感受或體驗,加之后續反思、分享及感悟之后,最終實現學習者自身知識儲備和技能掌控的提升和加強,構建一種知識豐富且效果顯著的學習方式。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從這一角度理解的體驗式教育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有前期分析、體驗項目設計以及體驗場景模擬等。
二、高中德育中體驗式教育的實際應用
1.設置體驗式教育課程
在高中德育教育中,體驗式教育的應用最典型的便是課程設置。也就是說,在綜合考慮德育內容、目標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利用課外體驗的方式來實施和執行相應的課程計劃。例如,學校可以設置社區服務課程、網絡咨詢課程以及社會實踐課程等。以社會實踐課程為例,教師可以鼓勵或直接要求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科學且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可以全面提升學生在社會層面的認知及情感體驗。當然,體驗式教育課程的設置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內知識,還應該不斷開發和拓展當地的教育資源。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大眾化的素材選取,將現實生活中值得體驗的道德情感和認知融入德育教育之中。如此,便可充分激發學生在思想上的自主認知和改變。從某種意義上分析,這無論是對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意志的培養,還是對學生情感體驗的增強,都有著非常積極且正面的作用和意義。經過嚴格且規范的意志磨練,學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方面必然會得到質的提升,與之對應的能力和素質也會隨之大幅度提高。如此,高中德育教育的開展和進行便具有了真正的意義。
2.加強道德體驗在高中德育中的應用
道德體驗,其實就是人類個體在親身經歷某一有關道德的事件或情景時,在形富含自我價值判斷的新態度、新情感、以及新觀念形成或產生的基礎上,做出新的行動或選擇的具體過程。這一過程重點強調的是體驗道德觀念,認知自我狀態及道德水平。所以,在高中德育教育中,道德體驗應用的加強尤為重要。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道德體驗:一,提升并加強教師的德育素質。作為學生學習路上和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教師的存在至關重要。但是,想要對學生進行道德體驗的強化教育,教師就必須在自我修養、組織才能等方面進行自我提升,全面加強自身的德育素質。對此,學校可以定期開展與道德體驗相關的培訓活動,邀請專家或學者針對道德體驗這一教育教學內容對教師進行思想、方法等各方面內容的講解和傳授。如此,便可幫助教師在短時間內提升專業素質和自我修養。與此同時,通過這樣的集中培訓,教師之間也可以針對彼此的教育教學方式和行為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實現完善自我、提升教學質量的效果和目的。二,改革并創新高中的思政課程。對高中思政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時,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首先,對道德教育體系進行宏觀構建,并在該體系充分融入和滲透進道德體驗教育的基礎上,將這一體系定位為高中思政課程的重要內容。其次,對德育教育的評價標準進行建設和完善,并將其作為高中思政課程教學的基本導向。最后,對高中思政課程的改革力度進行大力加強,并對其教學傾向進行改變,將原有的政治化傾向和應試化傾向轉變為道德化和體驗化傾向。
3.發揮教師在體驗式教育中的作用
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發現,無論是傳統形式的德育教育,還是現代化新型的體驗式德育教育,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始終包括教師。教師作為教育活動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德育教育仍然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分量。所以,在體驗式教育中,教師作用和功效的發揮與激發同樣不可忽視。在體驗式的德育教育中,教師的作用早已從傳統意義上的說教和示范變成了如今的組織和引導。為了充分發揮教師在體驗式德育教育中的組織作用和引導作用,高中教師不僅要理解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還要找到多元化的教學技巧。因為在體驗式教育中,體驗只是一種簡單的手段,其最終目的是教導并引導學生認同道德。所以,在體驗式教育活動開展和進行的同時,高中教師應該用心去愛護學生,同時,也可以借助心理學知識對學生心理進行科學正確的解讀和引導。如此,便可保障學生在高中這一成長階段可以體驗到積極正面的道德情感,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高中德育教育的價值。
三、結束語
對高中德育教育而言,無論是傳統形式的教育,還是現代化新型的體驗式教育,道德的本質是不能忽略的。所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應該以道德為基準,設置與之相應的體驗式德育課程,并在充分發揮教師作用的基礎上,不斷加強道德體驗在德育中的應用。只有這樣,我國高中德育的教育水平才會得到質的提升。
作者:周洵 單位:臨沂市教育局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6-0004-02
一、在高等數學教學中進行研究性教學的必要性
由于高等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很多高校學生在短期內很難改變高中時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無法適應大學數學學習內容豐富而靈活的特點,他們學起高等數學來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甚至有個別學生對高等數學產生厭煩、恐懼的心理,從而造成掛科的情況。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希望通過研究性教學來激發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改變學生對高等數學課程學而生畏的現象。
研究性教學并不是摒棄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口授型教學),而是以其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滲透“研究性”思想,在各個教學活動都應適時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學的研究性。筆者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并付諸實踐:1.基于課堂的研究性教學;2.基于習題的研究性教學;3.基于科研的研究性教學。
二、在高等數學教學中三種不同的教學模式
(一)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是教師采取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分析問題,最后師生共同分析、解決問題和學生獨立探究問題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問題教學法的前提,彈性、寬松的教學管理是實施問題教學法的條件,同時,教師應具備提問的技巧,學生應具備問題意識。問題教學法實施的具體步驟如下:第1步,以問題為核心,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第2步,以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內容;第3步,以問題為主線,通過合作W習來解決問題;第4步,總結歸納,進一步深化問題;第5步,進行問題式教學法結果分析,下面舉例進行說明。在講羅比達法則的靈活應用時,首先讓學生說運用羅比達法則需要滿足什么樣的條件,并舉例讓學生運用羅比達法則計算極限,所給的例子盡可能用羅比達法則越算越麻煩,甚至無法算出來。其次,通過分析例子告訴學生直接運用羅比達法則求導數復雜的原因, 告訴學生運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讓求導數變得簡單易算,比如運用等價無窮小量的替換、極限的四則運算法則等方法進行處理。最后,比較并歸納總結靈活運用羅比達法則應注意的事項:1.運用羅比達法則的關鍵在于函數易于求導,并在求導之后的極限變得簡單;2.為了便于求函數的導數,需要靈活運用等價無窮小量的替換和極限的四則運算法則;3.導函數極限不存在,其原函數的極限未必不存在。
(二)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經典案例進行學習和研究,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需要共同參,并對對經典案例進行分析、探討、評價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等。和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案例教學法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更重視對知識的理解和靈活應用。案例教學法強調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著重提高學生的內在素質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解定積分的概念時,為便于理解,我們給出了已知汽車變速直線運動的運動速度和運動時間,求汽車位移的例子。顯然,當汽車是勻速直線運動時,汽車的位移等于其速度乘以運動時間;但是,當汽車變速直線運動時,無法直接運用速度乘以運動時間獲得汽車位移。這時,需要問學生怎么辦?最好的辦法是將時間分割成小段,每一小段可以近似看作是勻速運動,從而可以求得這一小段的位移,將每段的位移相加便可獲得汽車在整個時間段的近似位移。值得注意的是,對時間分割得越細,獲得的汽車近似位移就越精確。如何刻畫時間分割的細致程度呢?運用極限的思想可以解決該問題。最后,歸納總結解決該問題的具體步驟:第1步,分割;第2步,求和;第3步,求極限。
(三)研討教學法
研討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出具有一定研討價值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和探討,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思考、在彼此的爭辯中學習,培養學生富有創造性的學習能力,并使其達到認知思維和情感思維的高度,最終使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研討教學法以培養學生對所研討問題的思維能力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最好能自己提出問題,獨立分析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對所研討問題的看法,并引導學生能隨著問題的變化,比較靈活地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最終讓學生能抓住問題的本質,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最簡單辦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對抽象和具體問題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比如在講解完積分中值定理和牛頓-萊布尼茲公式時,可以給學生留一個有趣的問題:設函數f(x)在[a,b]上連續,則存在S?綴(a,b),使得■f(t)dt=f(S)(b-a)。在積分中值定理中,該問題的結論為S?綴[a,b],而在該問題中S?綴(a,b)。如何證明該問題呢?讓學生課下思考這個問題。下次上課的時候可以通過回答這個問題讓學生復習牛頓-萊布尼茲公式,然后運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解決該問題。
三、研究性教學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實施
本文研討將教學法融進問題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的方案,以問題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為主線,并結合研討教學法實施。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并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抓住問題的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的實施方案如下。
(一)問題教學法結合研討教學法實施方案
本方案以問題教學法為主,以研討教學法為輔,其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比較明確。運用問題教學法進行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其具體步驟概括如下。
步驟1:創造問題意境,盡可能讓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
步驟2: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教學目的相結合,教師要明確主要解決的問題。
步驟3: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可提出假設和猜想,并設計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
步驟4:運用所提出的方案嘗試解決問題(要允許學生犯錯誤)。
步驟5:檢驗解決問題方法的正確性,進行歸納總結。
步驟6:將所解決的問題進一步擴展,為進一步探究奠定基礎。
以上步驟是本方案的基本操作程序,教師在實踐中應結合高等數學的特點與教學實際加以靈活運用。
(二)案例教學法結合研討教學法實施方案
本方案以案例教學法為主,輔以研討教學法。其主要步驟如下。
步驟1:學生準備階段。在集中討論開始前一兩周,將案例材料發給學生。讓學生閱讀案例材料,并查閱與案例相關的信息,分析案例中問題產生的原因。在此階段,教師可以根據案例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更有針對性地學習和研究。
步驟2:小組組織討論。可根據學生的成績、平時表現以及自行組織的原則將學生分成由3~5人組成的小組。小組成員盡可能多樣化,這樣在探討時大家的討論才能更激烈,學生對案例的理解才會更深刻。各小組的討論地點最好彼此分開,以他們自己的有效方式進行即可。
步驟3:小組集中討論。各個小組派出代表,發表對于案例的分析情況和看法。表達看法的時間一般控制在20 分鐘以內,發言完畢后要接受其他小組成員的提問并給出解釋,但所提出的問題可由本小組成員共同回答。小組集中討論為學生自由發揮過程,教師為組織者,此時的發言將擴展和深化學生對案例的理解。最后,可以重點討論意見比較集中的問題和處理方法。
步驟4:歸納總結階段。在小組討論和集中討論之后,將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總結提出問題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解決問題的經驗和規律,并以書面的形式寫出來。這樣學生的體會將更深刻,對案例本身和案例所反映出來的各種不同問題才會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對于本科生教學來說,內容決定模式和方法,方式方法決定質量和效率。研究性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利用有效的方式來提升本科教育培B人才的質量,實現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新教材的“活動與探究”編排具有以下三大特點。
(1)關注基礎知識,體現學科意識。新教材很多探究實驗都體現了學科思想,建立在純化學理論之上。如化學Ⅰ專題三第二單元“Fe2+與 Fe3+的轉化”的實驗探究。要求學生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通過具體的實驗探究,總結出Fe2+與Fe3+轉化的條件。這種以學科知識為載體的探究過程,對學生理解基本的化學概念和原理,認識化學現象的本質,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規律是十分有效的。
(2)重視自主設計,凸顯實踐意識。化學新教材用“活動與探究”代替“學生實驗”,其目的就是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開展實驗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培養探究意識、學習探究方法、體驗探究快樂,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行為。
(3)取材于現實生活,展現社會意識。新教材選取了許多源于生活中的研究課題,如化學Ⅰ中專題三第二單元的“鋼鐵的腐蝕”原理的探究。它要求學生對鐵銹的生成的化學現象進行仔細觀察,提出假設,并借助實驗的手段解決鋼鐵腐蝕的原理。這種“從生活走向化學”的探究課題充分體現了化學“為提高公民科學素養服務”的教育理念和社會責任。
二、構建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一般模式
探究性實驗教學,按其適應場合和活動方式可分為兩類:一是新課程教學中值得探討的問題,以師生協同,邊講邊實驗為主;二是以學生實踐為主的綜合性研究課題。
第一類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程序:引發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探究―總結規律―遷移創新功能:明確目標―創設情境―發現新知―獲得結論―發展能力
(1)引出問題,明確目標。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從教材或生產生活實踐中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2)提出假設,合理推測。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后,引起學生好奇、懷疑、困惑和矛盾,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心理,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查閱資料、構思實驗,提出某種假設、作出操作上、現象上、結論上的預測。(3)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設計可能的實驗方案,組合實驗儀器,邊操作邊記錄現象和數據。(4)探索規律,作出結論。學生根據實驗事實進行討論、爭辯、揭示產生現象的原因,教師的適時點拔有利于去偽存真,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要概括出有關的化學概念、原理和規律。(5)鞏固開拓、遷移創新。面對新的問題,學生能準確運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及時給予指導與評價,達到鞏固提高、遷移創新的目的。
這類探究性教學的基本要求是:以問題為基礎,依循“問題――假設―實驗―觀察―真假設―再實驗―分析綜合―結論”。最好把課堂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二類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模式是融合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表現出一定的新穎性,綜合性和開放性,可作為優秀學生課外活動的素材。
一般結構是:明確探究課題―查閱文獻資料―設計實驗方案―觀察現象―作出假設―總結規律。
三、實施探究性實驗的措施
(1)以生為本,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學生親自設計實驗方案、親自進行實驗、親身近距離地觀察實驗現象,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喜悅,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探究化學現象產生的原因,透過現象認識其本質,有利于培養學生更高層次的認識興趣。因此,成功的實驗教學方法往往是以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切入口,千方百計幫助學生樹立探究的興趣,進而使學生信心十足地進行探究活動。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圍繞“氯水成分”進行探究。當時課堂上,同學們的討論很激烈,甲說選這個試劑,乙說選這個試劑,大家邊互相說著,邊動手實驗了起來。“原來氯水中竟有這么多未知的微粒,能和那么多的物質發生反應。”“呀,HClO 的氧化性真強,竟然能使變紅的試紙褪色。”在我觀看學生實驗的過程中,聽到學生發出這樣的感慨。后來我問了個別學生氯水成分掌握得怎么樣,學生說:“老師,我不僅知道了氯水的成分,還理解了氯水所能發生的反應。像這樣讓我們動手做實驗在初中還沒有過呢,老師,希望你能多給我們搞點讓我們自己能動手做的實驗。”我也堅定地說:“可以。”從上面這則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是以學生自主性學習為主,注重了協作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個體學習與集體學習相融合,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探究”
“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學生缺乏自主探究,而化學教學側重在“做”,只有學生親自做了,親身經歷了,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今年我們進入了新課程改革,作為化學教師,認真領會新課程理念,對自己的角色進行定位。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條件,根據魯科版教材中提供的“活動?探究”,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或其他形式的探究活動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以揭示化學科學的奧秘。
參考文獻:
[1]陳繼澤. 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 考試(教研版), 2008,(03) .
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而且周期長的系統工作。長期以來,班主任是這項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隨著高中新課程理念的實施,班級管理開始從班主任一人實施管理、學生被動接受管理到“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模式轉變。筆者在班級管理中試行以“無為而治”為指導思想的值日班長制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值日班長制概述
值日班長制,就是讓全班每個學生輪流當班長來參與班級管理的制度。
1.值日班長的做法與內容
(1)按學號輪流,每人值日3天;值日期間,以班級日記的形式,認真做好以下記錄:考勤、課堂紀律(含自習課)、同學的精神面貌和其他各方面的情況。
(2)每天放學的時候,當著全班同學總結當天值日情況,指出當天表現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指出努力的方向,提出更高的要求。
2.對值日班長的要求
首先,要樂意為大家服務,這是當好值日班長的前提;其次,要敢于為大家服務,這是當好值日班長必不可少的條件;第三,要善于為大家服務,這是當好值日班長的關鍵;第四,要公正地為大家服務,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謀私,公平公正才會取得同學的信任,得到尊重。
3.對值日班長的評價
每周班會課時間由班主任和全體學生一起采用無記名投票的形式,從上一周2名值日班長中推選出周優勝者,每月從四個優勝者中推選出一名月優勝者,從每月的優勝者中推選出一名學期優勝者,曾經被推選為優勝者的同學,作為評先、評優的依據之一。這樣能讓值日班長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有危機意識。
4.對值日班長的定位
班級作為一個集體,在搞好常規建設的同時,還要參與校內外的各項活動和比賽,因此單靠值日班長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值日班長可以定位為班內質檢員,負責監督同學行為,反饋班級動向。統領性的工作由常務班長和其他班委協助完成,這樣做,班級工作就不會出現滯后的現象。
二、值日班長制的理論基礎
“無為而治”是班級管理中值日班長制的指導思想。老子說:“道恒無為,而無不為。”有的人以為服從安排,無所作為就是“無為”,是一種懶散、消極的人生觀,其實不然。“無為”的真正含義是不濫為、不盲為,是順應客觀規律的意思,它推崇一種超脫忘我、利于他人、無私無畏的思想觀念。治國安邦如此,班級管理亦如此。班主任只有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遵從學生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采用科學的理念和管理手段,才會使學生管理達到“民自正”“民自化”的境界。
三、實行值日班長制的意義探討
1.展現自我,提高學生主體地位
作為班集體的一員,每個人都要承擔起自己相應的義務與責任。值日班長制可以促使每一位學生認識到自己對班級應盡的責任,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過程中,體會到個人對集體的作用。大家的事大家做,形成人人關心集體、熱愛集體的良好班級氛圍,從而生成班集體的合力和凝聚力。同時,值日班長制也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能力的舞臺,拓寬了學生綜合發展的空間。實行值日班長制,使班級的環境衛生狀況和遵守課堂紀律等方面都較以前有了更大的進步。值日班長制更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實施成果,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主導作用。
2.參與管理,提高學生自律意識
值日班長制是一種學生自我管理的模式。學生時時處于被管理者與管理者的角色互換中,每個學生既可以體驗到管理者的責任和難處,也體會到了被管理者的苦衷與心態,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理解,讓學生學會用一種更加寬容的態度來對待一切,促使學生更加自覺地遵守班級管理制度,從而增強了自律意識。眾人拾柴火焰高,學生管理是一件繁重的工作,但如果真正地把具體工作分配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工作就變成了一點點小事情。讓每一個學生都來分擔一點班級工作,既可以讓學生鍛煉自己,又避免了少數班干部工作過于集中、疲于應付的弊端。同時,如果大家都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會自我管理,也會大大減輕班主任的負擔,班主任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指導學生的學習,轉化后進生的思想,培養優秀生等一系列提高學風、班風建設的問題上來。
3.正確引導,“無為”的前提是“有為”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班主任能夠促使學生按照規范的管理制度行事,讓學生自愿地、愉快地、毫無怨言地服從班規校紀,師生為了共同的目標同舟共濟,在和諧的氛圍中朝著既定目標共同奮斗,這是班級管理達到的理想狀態。明智的班主任可以通過“無為而治”,達到“以心治班”的管理境界,師生心有靈犀,對班主任的意圖學生心領神會,往往只要一個眼神,學生就能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當然,“無為而治”的境界不是一兩天就可以達到的,它需要有一個從“有為”到“無為”的轉化過程。班主任在接一個班的初始階段,必須身體力行,給學生指導,為學生樹立榜樣。等學生自我管理逐漸成形,班主任才可以慢慢放手。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
綜上所述,實施值日班長制可以幫助班主任實現工作重心從繁瑣的班級管理到研究教學的轉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大大減輕了班干部的負擔,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提高學習成績。再者,值日班長制也為每位學生都提供了擔當班長的機會,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培養和發現更多的管理人才。班級管理是一項平凡而瑣碎的工作,作為班主任,我們不能只知道埋頭苦干,還要運用智慧,創設一些治理班級的小方法、小策略,只有找到適合的管理和教育方法,才能更高效地管理一個班級。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蔣惠琴.我們給孩子留下些什么:來自值日班長群體的調查報告.江蘇教育,2003.
隨著教育系統的不斷完善,一些新的課改理念也不斷的出現,比如《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這些新課程理念給職業高中課程改革注入新的血液,為課堂教學提供新的思想指導。為了更好的實現職業高中課堂改革和教學,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思考點入手,融入新的教學理念。
1.大眾教學
數學的學習需要基礎,也就是說要學生學習到有用的數學,充分的理解數學,因此提出不同人學習不同的數學。這種思考點依據是以發展為目的的數學教育思想,也是職業高中數學教學始終需要貫穿的思想。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能力和發展存在差異性,因此需要貫徹實施“大眾教學”。經過初中的學習,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能力已經出現了分化,對于職業高中的學生而言,他們在數學學習的能力和基礎方面表現的參差不齊,總的程度上看比較差,對于學習數學的習慣、能力以及信心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進行數學教學只需要在學生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就可以了,無需設立更高的數學學習目標。
2.課程中的趣味性發掘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老師。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都很強,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在某種程度上不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共鳴,有時會造成相反的效果,怎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成為教學中值得深思的問題。
2.1構造熟悉的場景,實現知識的吸收
有意義的學習時通過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觀念建立相應的實質性聯系。構造學生所熟悉的情景,能夠造某種程度上使得學生對于問題理解的深度,更好理解問題所在。從學生的生活生產環境以及社會話題中尋找數學問題,并加以提煉,都能夠很好的構造熟悉的數學情景。
熟悉的數學情景,在表現出不同的數學思想的同時,也反應數學的本質,這就使得情景數學更容易引得學生們的關注和好奇,使得學生在更好的理解基礎上主動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這樣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加深學生的理解,才是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2.2做數學
新型的教育改革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以數學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索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傾向于互動的方式,不在是單一和“填鴨式”活動,合作與交流成為學生能力與素質提高的有效方法。新的課程從積極主動和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鼓勵倡導學生學習,這種思想旨在改變簡單的接受、記憶以及模仿和練習模式,將學習的方式開始擴大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動手實踐等自學模式。擴大化的學習方式能夠較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職業高中數學學習而言,擴大化做數學學習方法有著重要的作用,應該得到廣泛當然應用。
3.數學課程與專業間的結合
職業高中學習更多的是傾向就業,也就是說,職業高中畢業之后大多直接走向工作崗位,不同行業對于數學的要求不同:例如經濟類行業,它們與數學緊密相關,又例如旅游行業,它對數學的運用就簡單多了。還有,不同的行業對于數學的側重的也不一樣,計算機行業對于數學算法要求較高,對于幾何就相對少很多。除了直接工作的學生,還有繼續選擇深造的學生,他們會因為對專業的選擇不同而對數學需要產生差異。事實上,不管是那一方面的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目的都是為了他們在今后的行業中有著堅實的基礎。針對這樣的想象,作為數學教師,首先需要對各專業和其發展所需要的數學知識,了解這些知識在職業高中那些是必須傳授的,那些是可以傳授的,那些又是可以忽略的,并有計劃的教授知識。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專業也不斷的在完善,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適當的做出調整,因時而異,使得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認識,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4.總結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全體教師提出了新的問題,同時,給我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也是新的挑戰。職高數學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改革任重道遠,只要大家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結合實際,勇于實踐,勤于探索,就一定能建立起適合職業教育的數學課程新理念。
參考文獻: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
1.發掘歷史德育資源,注重學生人格塑造
歷史是一系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綜合展現,而行為又是由思想所支配的,因而任何歷史內容都可以看成是思想變化所造成的一系列結果。高中的歷史教材弱化了歷史事件本身的故事性,強化了其蘊含的行為道德與思維形式,這本身就是凸顯品德教育的一種表現。歷史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歷史教材內容不斷探究,努力發掘其中值得學習的人文教育素材。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可以借助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教學,引導學生深入到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國家富強的斗爭史中去,讓學生們逐步形成強烈的愛國情懷。此外,李時珍不畏艱苦、不斷以身試草藥,最終完成了醫學巨著《本草綱目》;商鞅立木為信主張變法,最終廢除了舊制度、奠定了秦王朝統一天下的基礎……這些歷史人物為學生樹立了一系列行為道德的正確典范。歷史課要引領學生不斷認識和學習這些內容,確保歷史課堂中品德教育始終處在首位。
2.改變歷史教學方法,提升道德實踐體驗
想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就要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從學生的實際需求與教材內容特點出發,探索總結出適合歷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以確保教學任務的有效達成。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必須讓學生積極自主地與歷史內容產生思想或道德上的接觸或碰撞。在歷史課堂上,筆者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三種:情景教學法、小組討論法以及實例探究法,這三種教學方法既相互區別又有機統一。在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筆者常通過一些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或影視資源,以期引導學生更直觀地體會歷史深蘊,然后讓學習小組成員們互相合作、共同探討,深化他們對教學內容的認知。與此同時,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相關實例來激發學生進一步討論。同時,還要將德育滲透到歷史的課外教學活動中去,比如參觀歷史博物館、撰寫歷史文章,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加強品德教育的實踐。
3.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強化自我道德認知
當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注重德育工作的滲透,因而在教學評價時不僅注重歷史相關知識和技能的積累學習情況,更關注在此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文道德的規范。以往的歷史教學評價階段,教師們往往以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作為評判學生的標準,這也就造成了學生們對歷史內容死記硬背、缺乏探究的教學弊端。相較于終結性評價,筆者在歷史教學中更推崇形成性評價的開展。一方面,形成性評價包含了道德品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以及個性與情感等方面情況的評價,能夠更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全面情況。另一方面,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生的思想發展與能力提升過程,對引導其形成正確的行為準則有著顯著的優勢。當然,只有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到一起,才能更實際地了解學生狀況,進而在教學中不斷調整教學方式,強化人格培養與情感體驗。
1、分層教學的意義
(1)近些年,高中學校招生規模逐漸擴大,由此造成學校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在基礎素質、學習水平以及心理狀況上存在明顯差異,如果高中數學教學采取統一灌輸的方式往往會導致不同層次的學生難以得到最大的進步,“優生進步小,差生退步大”的現象時有發生;
(2)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學生的培養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整體素質顯得更為重要,此時分層教學能夠很好的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感狀況、身體狀況、知識接受能力狀況等。由此可見,分層教學意義重大,已成為新時代高中數學教學中值得重視的話題。
2、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1)心理學研究依據。研究發現,人對新事物的接納能力總是有外到內,由淺入深,有抽象到具體,有現象到個體。高中數學教學是老師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認識的過程,由于不同學生的基礎存在差異性,因此老師應該遵循人接受新事物的認識規律,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的進行教學方案的編制。分層教學正印證了這一點,它告訴老師應該把學生的認識過程分為不同的階段,逐步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正確指引下對知識的認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2)教育教學理論依據。高中學生在學習能動性、心理狀況、智力水平、身體素質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表現各不相同,而且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會嚴重影響接受知識的效果,個別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不能獲取更多知識點,而在課堂聽課過程中卻能反應敏銳,緊跟老師思路,在經過課后逐步練習后,能很好掌握每個知識點;而有的學生通過預習就能熟練掌握知識,此時老師可根據這種實際情況,要求這類學生在課后進行進一步的拓展練習,爭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有更大的進步。因此,高中數學老師應該從大局出發,高瞻遠矚,統籌把握全班同學的狀況,指定兼顧所有人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才能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得到新的進步。
3、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現措施
(1)保持師生關系良好。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成功實現分層教學的必要條件。良師益友講的便是這一關系,教學與學習是一個接觸的過程,只有師生關系良好,老師才能真正關心、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境況,才能和學生共同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的積極性,使得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進步;
(2)分層定制教學目標。老師要實現分層教學,首先要大致明確什么學生處于什么層次,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分層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教育,要求老師在教學目標的定制上進行分層,比如可根據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身體狀況、基礎知識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三個層次的劃分,即優等生A級,中等生B級,待提高生C級,對于處在每個層級的學生,老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因材施教。原則上遵循“把握大局,帶中間抓兩頭”,以高中數學教學大綱、考試大綱以及新課標等為基礎,根據課本架構以及不同級別學生的接受能力,認真備課,努力實現區別教學,共同進步。對教學目標的定制也可分層:了解;認知;掌握;應用;熟練應用。對于不同層級的學生應針對性的對其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A級學生應達到熟練應用或應用;B級學生應達到掌握或應用;C級學生應達到了解或認知,在此基礎上,再制定下一步教學目標,進而取得更大進步。
(3)學生的課前預習應分層。高中生在經過了多年的教育之后,已具備了自我學習、自我理解的能力,老師在教學中可向學生提出課前預習的要求,明確課前預習要等到的目標,此時老師應詳細交接預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對待不同層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課前預習目標,例如對待C級學生,要求閱讀即將學習的章節,對新知識有一個大概了解,嘗試完成課后練習題,遇到不懂的題目或知識點應及時向老師或周圍同學請教,甚至可以做出標記等待課堂老師講解;對待B級學生,應要求他們能看懂課本,對例題能自行推演、論證,并在此基礎上完成課后練習題,中間遇到困難,應自行認真翻看課本解決問題;對待A級學生,應要求其全面了解課本,對課本中的例題、知識點、課后練習題等熟練解答,并在此基礎上完成相應的延伸試題,爭取從理論以及實操試題中對知識完全消化。通過這樣分層次的要求,使得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能得到進步。
(4)課堂教學應分層。高中數學教學中,老師應根據每章的知識特點和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對課本設置懸念,巧妙的引入新的數學知識點。新知識引入后,應對即將教學的數學內容進行清晰的分層和詳細的說明,保證不同級別的學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制定課堂教學方案時,必須分層設計,以B級學生為立足點,統籌兼顧兩頭,活躍課堂氣氛,調整教學態度,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投身到知識的學習當中。此時,每個學生都能很好的確定自己的位置,找準自己努力的方向,對號入座,集中精力主攻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
總結:
新時代下,知識已成為武裝頭腦的有力武器,老師是灌輸知識的園丁,因此,對老師教學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應清晰的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制定分層的教學方案和計劃,最大程度上縮短各個層級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同時,老師應在教學中認識到不同層次學生的自身優勢,因材施教,制定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案,力爭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加有力的跳板,進一步發揚他們自身的長處與特長,實現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