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篇教學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6 15:54:27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語篇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zhì),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語篇教學

篇(1)

英語在社會的發(fā)展中,業(yè)已成為愈演愈烈的外交語種之一。學習英語已不僅是與國際發(fā)展接軌的需要,更是學好科學知識的重要工具。然而我們國家要想更好的對外開放跟上國際時代潮流的腳步,首先應當使我國公民具備使用外語的基本能力。為了更好地適應時展的需要,人們對英語教育也給予了很大的期望。新課程改革的腳步推動了很多教育的虔誠者去思索,去研究該如何讓孩子們對英語的學習產(chǎn)生“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熱情。而這些所謂的熱與情,我想更多的是在課堂上老師該怎樣發(fā)揮自己的教育潛能,讓更多的受教育者,在課堂英語的學習中能夠翩然起舞,渾然融入這樣的大課堂學習之中,轉(zhuǎn)而學以致用。本人近年來在教學實踐中,嘗試各種教學方式,今天在此談談自己的探索與幾點意見。

一、 語言的學習需要“點燃激情”的課堂教學

我們生活在一個大容器的時代,孩子們從一出生,耳聞能詳?shù)木褪悄刚Z,沒有機會更多的接觸英語。所以在學生剛接觸這門語言時要讓他們更多的了解這是怎么樣的一門語言,他的人文,歷史的演變,讓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充滿極大的興趣。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會愛學,愛思考,才能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教學中要營造生活化課堂教學,挖掘和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來安排教學。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興趣,主動參與教學。英語雖然是一門外語學科,但英語教學是一種語言教學,語言源于生活,又實踐于生活。因此,將真實生活情景引進課堂,既縮短了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又使學生似乎回到了活生生的現(xiàn)實。能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容情于景,寄情于物。教學中需要不斷地革新,而非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如何點燃孩子的激情,這就需要在一節(jié)課的開始,即導入部分,多下點功夫。課堂的導入可謂是一堂課的教學前奏。俗話說:好的開始的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師生情感產(chǎn)生共鳴的第一要素,是師生溝通的第一橋梁。充分的點燃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活躍課堂氛圍,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二、 語言的學習需要“唱響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過程。加里寧說過:“再也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能捉捕一切最細微的事物”。學生與老師是相互的依存關系。學生對老師的感情也會對課堂效率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加速激活認識活動。這在各門學科中都能體現(xiàn)出來,學生依賴于老師在他們心中的轉(zhuǎn)變。有些老師進入課堂就面露嚴肅,不茍言笑,在課堂上擺架子等等,直至課堂結(jié)束。這種表情與方法,會令學生產(chǎn)生消極的學習觀。他們害怕,緊張,甚至覺得學習無味。好的課堂教學老師應該面帶微笑,走入學生之中,讓老師微笑與善良能灑落到每個學生的身上,是他們進一步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更好地培養(yǎng)了師生之間的感情。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能使學生擁有愉快的學習心境、迸發(fā)出大量的學習潛能、敏捷的思考并進一步獲得知識,極大地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敏感性,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在課堂有效地四十分鐘教學過程中,偶爾也能夠讓學生疲倦的大腦得到更好地放松與休息,有利于剩余課堂時間里獲得知識的掌握。充分的勞逸結(jié)合,讓課堂教學優(yōu)異的行之有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在絕大多數(shù)學生很適應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說英語,開始會有聽不懂的可能,老師可通過手勢或其他肢體語言向?qū)W生解釋,并鼓勵孩子們也盡可能多的用英語表達。在這樣的耳聞目濡下,學生就會有一些大的進步。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鼓勵性的言語對于學生來說很重要,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培養(yǎng)孩子對英語的自信心與持久力,這樣他們才有信心繼續(xù)學下去。

三、 語言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意思維”的課堂風暴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要充分發(fā)揮知識的實際運用功能,把學到的知識與生活應用相聯(lián)系起來,才能最有效地體現(xiàn)學以致用,而非簡單的讀寫背。因此,訓練的模式應當多設計“應用”的訓練,使訓練達到“嚴”、“實”、“活”的效果。讓課堂充斥著“風暴”,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并發(fā)揮他們的語言構(gòu)造思維。提煉一堂多姿多彩、充滿活力的英語課應當給學生提供一系列的基礎設備,例如問題的設計因材而異,因?qū)W生而異,呈現(xiàn)出多彩的創(chuàng)意訓練。

一節(jié)英語課的目的,在于運用,要充分發(fā)揮知識的實際運用功能,不是簡單地會寫,會被,就可以解決問題的。讓學生在被被動授業(yè)的過程中,積極響應老師的引導?!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質(zhì)疑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導學生學得扎實,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的思維。越是敢質(zhì)疑的學生,學習興致就越濃。對于學生的質(zhì)疑,教師的態(tài)度應是:提倡、鼓勵、引導。通過提倡、鼓勵、使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敢于”提問;通過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善于”提問,“善于”回應??傊?,采取相應的教學模式,使課堂呈現(xiàn)動態(tài),那么學生的思維呈運動狀,跳躍式,課堂將不再是一潭死水,知識、技能的訓練和能力培養(yǎng)形成良性的互動格局。每個人都有機會,學的主動,學的輕松。

四、 語言的傳授需要“反思總結(jié)”的課后回顧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句至理名言對我們的教育教學也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我們重視課堂教學前的準備,也要重視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和總結(jié)。一節(jié)課的結(jié)束,并不是簡單的結(jié)束,更是另一節(jié)生動課的開始。老師要想完善每節(jié)課,那就需要在課后多思,多檢。這樣才可以美化每一節(jié)課。生動而有韻律的舞動課堂教學。

總之,要想讓中學英語教學活起來,舞起來,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教學的根本,不僅要把外在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篇(2)

《牛津小學英語》各單元中的A、E部分為語篇板塊,其篇幅完整,有獨立的主題和情境,很多教師在處理語篇時感到棘手,既要梳理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又要新授生詞和句型。如果一味地靠教師講解,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興趣全無。課文動畫的設計形象有趣,十分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巧妙地運用這些動畫開展語篇教學,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大有裨益。如在《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6 Holiday的A部分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第一遍觀看課文動畫,理清每個人所談論的節(jié)日,并將節(jié)日名稱填到相應的表格中,第二遍觀看動畫,思考人們通常在這些節(jié)日中做些什么事情,課文中的人物有沒有做過這些事。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很快就理清了課文的脈絡,而且對西方的一些節(jié)日文化有所了解。

二、巧用互聯(lián)網(wǎng)視頻資源,開拓視野

互聯(lián)網(wǎng)視頻資源和圖片一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中不乏與英語課程話題相符的內(nèi)容,諸如天氣、問路、購物、節(jié)日、問候等,如果根據(jù)教材和學情對其進行篩選,可以運用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去。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3的課文It was there時,筆者在百度視頻中搜索了劉翔在奧運會跨欄跑步時的比賽和奪冠鏡頭,并將其中最扣人心弦,激動人心的場面用于課堂教學中,當鏡頭播放到劉翔揮舞著國旗,場上的觀眾掌聲雷動時停止。教師通過以下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This is a video of Liu Xiang, he was in the 2004 Athens Olympic Games. What race was he in and how was the race? How were Liu Xiang and the spectators(觀眾)? 學生在思考問題中很快認識了生詞running race,理解了詞匯exciting和excited的區(qū)別,并在教師的激發(fā)下說出了這樣的話語:The running race was very exciting. Liu Xiang was excited, the spectators were excited. Everybody was very proud of him. Liu Xiang is a great, he is a hero.

視頻資料以其直觀、信息量大,使學生獲得視角、聽覺等多方位的刺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特點,能夠大幅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在教學詞匯時,喜歡采用圖示法以增強記憶,但真實的交際情境中語言輸入與輸入交替頻繁且量大,運用視頻更能發(fā)揮其直觀、信息量大的優(yōu)勢。例如,筆者在教學6A Unit2 Ben’s birthday時,在網(wǎng)絡上以birthday party為關鍵詞搜索了一段英美人士過生日的視頻,經(jīng)過剪切和壓縮向?qū)W生介紹。在本課的視頻資料里有很多關于生日的物品,激起了他們對生日這個話題進行探討和思考。學生基于視頻資料,潛在的知識經(jīng)驗被喚醒,并產(chǎn)生了主動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

三、巧用公益廣告視頻,渲染學習氛圍

公益廣告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高度凝練的拍攝手法為觀眾呈現(xiàn)了多彩的畫面,其號召力和影響力不言而喻。在大量的公益廣告中不乏諸多精品,如果結(jié)合課例加以穿插運用,會給人以強烈的震撼,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筆者所在的學校舉辦了一次市級優(yōu)質(zhì)課競賽,其中有一節(jié)以Mother’s Day感恩母親為主題的對話課。當課堂轉(zhuǎn)入到激感的階段,教師讓學生觀看了這樣一段視頻:當一個人在悲傷、生病的時候,他會叫Mum,當他玩耍摔倒時會大聲呼喊Mum,身處他鄉(xiāng)在夢中醒來時第一句話還是Mum……從開始到結(jié)束,畫面上出現(xiàn)的唯一語言只有Mum,但是這個全世界都能聽懂的詞語,足以打動每個學生。當教師引導學生“愛要大聲說出來”“送給媽媽一句話”的時候,很多學生激動地說:Mum,I love you; Mum, you are my sunshine; Mum, 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you do. You are the best mum in my heart……

篇(3)

一、英語教學比例偏大,母語教學“地盤縮小”

在學制僅三年的高職教學中,無論什么專業(yè),英語必修課都開一年半到兩年,而大學語文卻一堂不開。因為,職業(yè)教育的屬性決定了教育的職業(yè)應用性,迄今為止,橫在畢業(yè)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道路上的必過的關隘似是英語過級問題,而不是我們的母語——漢語過級問題。這就必然導致高職教學中,出現(xiàn)了英語教學內(nèi)容不切實際的偏重,而母語——漢語教學內(nèi)容“地盤縮小”的“一頭沉”現(xiàn)象,以致造成了諸多英語過了A級的高職生在擇業(yè)面試中不能清楚、準確地介紹自我,甚至一封自薦書中也錯字連篇,病句百出。由大學生濫用詞語引發(fā)的民眾對漢語水平滑坡的批評之聲不絕于耳。難怪有學者說:“再如此下去,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將逐漸失落?!?/p>

二、英語教學比例偏大,不利于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應當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面對不同職業(yè)崗位群的、具有一定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技術技能結(jié)構(gòu)、具有良好的職業(yè)素質(zhì)和職業(yè)發(fā)展能力、能夠適應工作轉(zhuǎn)移或崗位轉(zhuǎn)換的高級應用性人才”。這一目標要求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中要面向職業(yè)崗位群的實際需要,適應就業(yè)市場的實際變化,培養(yǎng)生產(chǎn)、服務、管理一線的高級實用性人才。這一目標必然決定了實踐性這一高職教育的突出特性及應用性這一高職教育的本質(zhì)屬性,也必然決定了高職教學中基礎理論教學應以“適度”為準則,以保證專業(yè)理論教學的“夠用”,英語教學也應如此。但是在高職教育教學實踐中,卻普遍存在著基礎課超過了“適度”標準,而專業(yè)理論課卻達不到“夠用”標準的問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英語教學盲目偏重,占用了大量的學時,使得學生真正應大量掌握的具有實踐、實際、實用意義的專業(yè)理論課學時被擠,難以達到“夠用”要求,使得人才培養(yǎng)目標難以真正實現(xiàn)。況且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yè)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又提出,“高等職業(yè)教育基本學制逐步以二年制為主”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專業(yè)實訓時間不少于半年”,這一縮短學制的大政策和專業(yè)實訓權重的硬指標,更向今后高職教育教學提出了如何處理好英語教學與培養(yǎng)目標之間的關系這一嚴峻問題。為解決好這一問題,我們必須敢字當頭,改革為先,根據(jù)高職教育應用性的特點,重新整合課程內(nèi)容。就專業(yè)特點和英語與職業(yè)鏈接的必然程度適度安排英語課學時和決定是否定性為必修課,要盡可能地征求行業(yè)專家的意見;要盡可能地在適度的基礎理論教學的前提下,保證專業(yè)理論的“夠用”和實踐教學的“足夠”,突出高職教育特色,保證高職教學質(zhì)量,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三、英語教學比例偏大是職業(yè)資格認證向外語“看齊”的必然結(jié)果

篇(4)

一、語文課堂教學片面追求觀賞性的表現(xiàn)

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我們可以觀察到片面追求觀賞性的種種表現(xiàn)。我們不妨從教師角色、學生作用、環(huán)節(jié)設置三個方面的異化談起。

1、教師的角色被異化。

這里講的異化,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教師的角色被極端強化,二是教師的角色被嚴重弱化。前者導致教師成為課堂唯一的主角,學生成為“配角”式的“群眾演員”,整堂課成為教師展示個人才藝的“夢想劇場”、“星光大道”;后者導致教師成為課堂上的傀儡與擺設,讓學生牽著鼻子。

2、學生的角色被異化。

就課堂教學而言,師生之間的“異化”是相對的。教師被弱化的課堂,學生必然被強化;反之亦然。教學是一項雙邊互動的活動,但是真正實踐起來,往往并不容易。

3、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被異化。

語文,顧名思義,語是以聽說讀寫為主,文是以字詞句篇為主。文是材料是基礎,語是方法是關鍵。無語難成文,無文難成語,語文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一旦被異化,它就不再是純正的語言文字訓練課,它在導入、過渡、拓展、總結(jié)等環(huán)節(jié)就被異化成了音樂課、美術課、舞蹈課、物理課、化學課……學科滲透的泛用和電化手段的濫用是語文課堂教學被異化的罪魁禍首。我們必須認識到語文確實是包羅萬象,語文也應該呈現(xiàn)豐富,但千萬不要忘記語文“語言文字訓練課”的本質(zhì),不要把語文課上成科學課、學術課、雜談課。如:一位教師在講《范進中舉》時直接播放相關的電視劇片段,教師和學生一起成為觀眾。另一位在執(zhí)教此課時則安排學生演課本劇,教師和其他學生一起成為觀眾。這樣的課堂偶爾為之,以達激發(fā)興趣、調(diào)節(jié)氣氛之目的是可以的,但若長此以往,教學效果恐怕難以保證。

二、語文課堂教學片面追求觀賞性的根源

我們慣用的思維方式是先找客觀原因。造成語文課堂教學片面追求觀賞性的客觀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是大眾媒介強勢影響。時代飛速發(fā)展,大眾媒介鋪天蓋地,它的強勢影響使得不少執(zhí)教者和評教者迷失了方向,形成了一種“越娛樂越好”的錯誤評價觀。

二是專家引領推波助瀾。一部分專家、學者、名師不僅在理論上倡導觀賞性,而且在實踐中運用觀賞性原則組織教學,導致一線教學盲目跟風,東施效顰。以觀賞性為主導的評價潮流使得語文教育重蹈形式主義的覆轍,而且與以往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是學生好惡雪上加霜。不少學生沾染了社會上的不良習氣,浮躁有余,沉靜不足,偏愛形式花哨的課堂,一些教師無奈之下投其所好,改頭換面地走上了形式主義的道路,成了片面追求觀賞性的“奴隸”。

“觀念決定方法,思想指導行動。”不管怎么說,客觀原因畢竟是外因,不通過內(nèi)因的作用,外因是無能為力的,這個道理人所共知。片面追求觀賞性大量泛濫的根本原因是教師主觀認識上的偏差,也就是說,教師在與課堂教學密切相關的課程觀、教材觀、人才觀、質(zhì)量觀、學生觀,甚至是教師觀的轉(zhuǎn)變方面,還趕不上課改的步伐,跟不上時代的潮流。

觀念的偏差只是外殼,境界的缺失才是內(nèi)核。當一個人把工作當成事業(yè),把生命當成使命,把學生當成兒女的時候,他一定會少些浮躁、少些急躁、少些毛躁,多些扎實、多些踏實、多些誠實。在這一點上,當代教育大師魏書生倡導得最好,實踐得最好,堅持得最好。魏書生老師在解釋自己成功的原因時說過一句發(fā)人深思的話:“我教書就像有人打麻將一樣,一走進課堂,精氣神就來了。”要論他成功的原因,我想最根本的一點最關鍵的一條,恐怕應該說是他當初就根本沒有沖著成功成名去教書??梢?,追求越高,境界越高,成就越大。

素養(yǎng)不高,外強中干是一些教師熱捧觀賞性課堂的又一誘因。這好比初練武術的人,經(jīng)不起真招、真式、真功的考驗,只好用一些花拳、繡腿、怪樣裝點門面。這種情況下,敢不敢講,會不會講,能不能講出個性,一系列問題考驗著不少語文教師的能力,也左右著語文教師的抉擇。講得太“實用”了,學生不歡迎;講得太“觀賞”了,效果沒保證。游移在兩者之間,弄不好落得個“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三、語文課堂教學片面追求觀賞性的對策

實踐出問題,歸根結(jié)蒂是理論出了偏差。我們?yōu)槠孀非笳Z文課堂教學觀賞性把脈,則其病因明顯,對策可出。我認為,克服片面追求觀賞性,應從如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扣緊語文的根。要立足高層次解讀語文教學。語文課程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生命、意識、靈性等多方面的文化觀照,而不是對文字、文章的分解與組合。從某種意義上說,特別對語文教育而言,育人重于教書,做人重于求知。語文課如果把“考”當作老師的法寶,把“分”當作學生的命根,那將是整個教育的不幸與悲哀。教語文,只有站在“著眼終身發(fā)展”的高度,才有可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p>

其次,要立穩(wěn)教師的身。育人須有基本功,其一是德,其二是才。德為才之基,人乃才之本。只有具備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才可能練就精湛的教學技藝。才無止境,學無止境,藝無止境。教師的學養(yǎng)、才能不設上限,也沒有上限?!坝H其師”,才能“信其道。”這是古人對教師示范作用的生動闡釋。

篇(5)

生:玉潔冰清、潔白無瑕、亭亭玉立、楚楚動人……

師:作者又是如何贊美它的呢?(出示:“我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內(nèi)涵的。”)讀讀相關句子,你覺得作者寫得如何?

生:我覺得作者把花的顏色寫得準確生動!“說它純白吧,又似乎有一種淡淡的青綠色滲透出來?!?/p>

生:花的質(zhì)感也很獨特,乍一看玉琢冰雕,細看會發(fā)現(xiàn)原來是柔韌而有彈性的。

生:“玉琢冰雕”的感覺是堅硬的,而花瓣是柔韌而有彈性的,作者用完全不同的詞來寫玉蘭花,真是妙不可言!

師:作者寫得很妙,你們的體驗和表達也一樣精彩!看了作者的佳詞妙句,和你們先前形容的相比,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嗎?

生:作者寫得好,讓人讀了就像看到了真的花一樣。

生:作者連說兩個“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但他卻形容得再好不過了!我們的形容詞沒法與他相比!

生:作者說“只憑幾個優(yōu)美的詞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內(nèi)涵的”,這就留給了我們想象的空間,花朵該是美到極致了!

師:你們能有這樣的感悟,老師相信大家已經(jīng)明白了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么傳神了。

生:他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寫出了自己對廣玉蘭花的感受!

生:作者運用自己的多種感官,還發(fā)揮想象,寫出了對廣玉蘭花無比喜愛的感情!

師:請大家多讀讀、多品味這美妙的文字吧!

【評析】葉圣陶先生認為:“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了這道橋梁,讀者與作者才能會面,才能心靈契合?!币龑W生越過這道橋梁的方法,可以是解詞析句,但教者采用的是更靈驗的方法,那就是引導學生依據(jù)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和閱讀積累進行品賞,最終促成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共振”。在上面教學片段中,教師先讓學生觀察花的圖片并贊美花。此時,學生的感知僅僅停留在淺表層面。繼而與作者的文字比較,讓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去品味作者描繪的角度、方法以及用語言創(chuàng)設的優(yōu)美意象。越過文字,學生已心領神會,懂得了“說它……又似乎……”這一不肯定的句式,恰恰生動準確地表現(xiàn)了花瓣的顏色與質(zhì)感,他們從心底感嘆“真是妙不可言”!正是因為語言打動了學生,讓他們品出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學生的感情才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

【片段二】緣語生情,美化心靈

(學生自由朗讀,感受“含羞待放”“剛剛綻放”“盛開著的”“開過的”四種廣玉蘭花的形態(tài)。)

師:讀讀課文,看看你最喜愛哪種形態(tài)的廣玉蘭花呢?能為它取個美麗的名字嗎?

生:我最喜愛含羞待放的廣玉蘭花,我覺得可以用“含羞”來為它命名!

生:含羞待放的廣玉蘭花,讓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這句詩,用“荷花玉蘭”來稱呼它,再貼切不過了!

生:它的花苞鮮嫩可愛,我要叫它“小可愛”!

師:你們就像充滿才情的詩人,為玉蘭花起了這么美的名字!怎樣讀,才能把這種美表現(xiàn)出來呢?

篇(6)

一、糾重信息篩選輕涵泳品味之偏,讓細讀回歸

“以考代教”、“以練代讀”把通過個人與文本對話構(gòu)建的一個嶄新的個人世界的閱讀過程簡化為信息篩選過程。充滿焦慮、博弈,一味推測、篩選的應試狀態(tài)取代了閱讀原有的安靜愉悅,這不僅無益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甚至會導致學生對試題的習慣性依賴,面對考試之外的文章不會讀、不愿讀。這正是當下語文教育的悲哀。

評點關注局部與細節(jié),但局部的作用要靠通觀全篇來衡量,章法之妙要通過局部的勾連來體現(xiàn)。在關注點從整體到部分循環(huán)往復的交替中,學生不知不覺地深入到文本的“神理”和意蘊層面。只有虛心涵泳,熟讀深思,獨立思考,反復參悟,才能欣然感悟,作出精妙評點,評點中“發(fā)現(xiàn)的快樂”又誘導學生深入探究。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

古代評點中的“讀書法”也用于閱讀教學。如南宋呂祖謙提出:第一看大概、主張;第二看文勢、規(guī)模;第三看綱目、關鍵;第四看警策、句法。用“四看”法來評點文本必然將對話引向深入。要把握“大概主張”,就必須理清主旨與部分之間的關系;要把握“文勢規(guī)模”就必須梳理文章脈絡層次;“第三看”是鑒賞各部分勾連銜接技巧;第四看則關注煉字、句法等語言韻味層面。這樣就把整體把握與細節(jié)品味結(jié)合起來,因讀生疑,以疑促讀,以讀促悟,領會文章奧義。例如《蘭亭集序》教學中,學生評點各段“大概”、“主張”,圈出“樂”、“痛”、“悲”三個關鍵詞之后,心生疑問:“悲”“痛”是否重復?經(jīng)過揣摩發(fā)現(xiàn),“悲”是由個人推廣到群體,由當下聯(lián)想歷史和未來,是穿越了時空的永恒的生命意識,是對“痛”的超越。

二、糾重技術操練輕生命體驗之偏,讓靈魂在場

“以考代練”、“以問代讀”加劇了語文學習的功利性,并將學生的關注點誤導到審題、搜索、踩點得分等技術操作上,靈魂無法與文本深度交流。真正的閱讀是以獨特的人生體驗、個性氣質(zhì)所形成的獨特視野進入文本內(nèi)部,以個人的自我理解欲求所驅(qū)使,以讀者“情景語境”置換作者的“意圖語境”。伊瑟爾指出:文本與讀者之間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格式塔”的建構(gòu)過程,這一“格式塔”不可避免地“染上讀者本人的,特殊的選擇過程之色彩”。這是因為“格式塔”不是由文本形成的,而是誕生于文本和讀者的心靈的相互作用;而讀者的心理又受其自身的經(jīng)歷,意識,世界觀的制約。[2]因此,真閱讀需要在虛以待物的心境下探幽覽勝,反復品味,拓展個人精神空間。在閱讀教學中布置評點作業(yè),然后“疑義相與析”,可以糾正頻繁的問題干擾,使學生能夠與文本和作者進行思維碰撞和靈魂對話。

自由對話,靈魂介入。評點“重直覺和主觀感受”、“短小精悍,生動活潑”、“帶有較多的鑒賞性”。因為它承認文本意義的開放性和多元性,學生不必因權威解讀而改變個人理解,不為獲得標準答案而糾結(jié),可以自由表達獨特感悟,找到讀書的趣味。正如金圣嘆所言:“務宜虛心平氣,仰觀俯察,代之以敬,行之以忠”,“縱心尋其起盡,以自容與其間,斯天下之至樂也。”在評點過程中,學生沉浸于作品營造的具體情境或邏輯關系,對作品的感受是即時、真切而細膩的,隨手記下心弦被撥動的瞬間。

平等對話,主動參與。評點不限于要點歸納、難點注解、疑點標注等傳統(tǒng)“批注教學法”的內(nèi)容,更強調(diào)讀者對文本的“介入”在對文本的修訂中體現(xiàn)自身的思想、意趣和個性風貌,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金圣嘆批《水滸傳》、毛氏父子批《三國演義》因個人情感和價值取向的融入,使批本主題傾向更鮮明,這種介入還表現(xiàn)為“從情節(jié)框架的調(diào)整、細節(jié)疏漏的補訂到語言的潤色、回目的加工”,提升了小說的藝術品位。鼓勵學生以平等對話者的角色,有類似哈斯寶“摘譯者是我,加批者是我,此書便是我的另一部紅樓夢”的主動介入感,學生就會設身處地理解文中人物,理解作者,品味甚至質(zhì)疑作者全篇布局或遣詞造句。

深入對話,自我超越。評點者積極地參與體驗文本,進行移情式想象和設身處地的語言體驗,必然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價值判斷、思維能力。如是文學類文本則把文字還原成鮮活的形象,隨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而獲得“高峰體驗”;如是議論類文本,則剖析作者邏輯順序,聆聽作者的真知灼見,對其論述不完善之處或質(zhì)疑、或補充、或發(fā)難。評點之后要交流,學生必然努力超越平時閱讀水平,力圖多體味、深思考、細推敲,以使之洞中肯綮。

評點是讀者與文本平等深入地精神交流,是個人經(jīng)驗與文本內(nèi)容的碰撞、交流與融合,在評點中,對文本隱秘意思的發(fā)現(xiàn),以及聯(lián)想、想象的欣賞,使得從容的審美境界代替了緊張的猜測、迎合,文本不再是取得高分的媒介,而是活生生的靈魂對話的場所。

三、糾重問題預設輕課堂生成之偏,讓討論升華

現(xiàn)在多數(shù)語文課堂,教師只是在形式把要“滿堂灌”的內(nèi)容分解成一連串的問題。文本解讀的規(guī)律是經(jīng)由語言層抵達意蘊層,現(xiàn)在卻變成教師把握著意蘊層引導學生從語言層中找依據(jù)來印證,這無疑束縛了學生的自由思考。少數(shù)學生可以配合教師答出預設答案,多數(shù)學生因預習缺少“抓手”,囫圇吞棗,無法應對“連環(huán)問”,只好自動放棄參與課堂對話的權利。 用評點法預習課文,使學生擺脫課堂上的被動狀態(tài),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閱讀時或“點”以強調(diào)其意味,標出疑點;或順手而評,力求抵達到個人閱讀能力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課前教師可以通過翻看學生點評了解學情,適時調(diào)整教學設計,利用學生之間差異,設計活動,相互啟發(fā),將文本解讀推向深入。教師由文本解讀的“壟斷者”變成深讀對話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推動學生討論、碰撞,或達成共識、或、或主動向老師求助。這將倒逼教師深讀細讀,形成個人獨特見解。課堂對話由此而升華。

評點能使學生更有參與對話的底氣。學生對文本有了獨特體驗和獨立見解,點燃了參與對話的熱情,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評點相當于發(fā)言的底稿。這樣的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必然是思想的交鋒、思維的碰撞,高質(zhì)量的討論,使每一個參與者都會有所收獲。

對于同一細節(jié),不同學生可能做出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評點。當有歧見時,或頓悟、或反思、或批駁,各種新見解的發(fā)生,“往往與采取反向思維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其思維方式多以反求本、以反求深、以反求新。”反向思維極大地調(diào)動人思維潛力和探究欲望,以新的評點質(zhì)疑或推進原有的認識成果。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對話中不斷碰撞、對接、融合、產(chǎn)生新見。依附具體文本,教師和悟性高的學生作為悟性的啟迪者,教會其他學生如何細讀,如何從平淡中看出作者的匠心和敘事謀略,在閱讀現(xiàn)場手把手地教會學生如何走進作品的機理而探其精微,又如何走出作品的邏輯之外,用另一種理性邏輯來反觀作品的隱義。

四、糾重多練細改輕過程指導之偏,讓寫作得法

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是:學生多寫多練,卻長進不大;教師精批細改,卻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從教師角度看,一是評語停留在“句子通順”、“詳略得當”、“說服力”等套話上,無法直擊要害;二是批改越俎代庖,未能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就學生而言,一是對經(jīng)典作品或范文缺少細讀深思,沒有從操作層面上掌握謀篇布局、局部處理等技巧;二是由于缺少“抓手”,不能形成相互切磋,“奇文共欣賞”、“相與細論文”的氛圍。

吸收古代評點術語使教師的評語更豐富、精確、深刻。“思想的貧富反映在術語的疏密上。”教師揣摩古代評點文學可以增強對文字的敏感,一針見血地揭示學生習作的得失。例如,“草蛇灰線法”、“背面敷粉法”等可以引導、提醒學生對文章情節(jié)細微之處及相互聯(lián)系的關注與推敲。“窮形盡相”、“擬容取心”、“傳神寫照”、“適如其人”等詞語可以對學生描寫生動逼真、以形寫神處加以表揚、強化。

引導學生在評點范文中領悟?qū)懽鞑呗?。作文教學一直重視“寫什么”的審題立意訓練和“寫得如何”的評價,而忽視“該怎么寫”的過程指導,即使指導“怎么寫”,也往往因脫離“寫什么”而抽象空洞,言者昭昭,聽者昏昏。評點范文是依附于具體內(nèi)容探究“怎么寫”,學生能更直觀地領會題材、主旨與文法的關系,把“寫了什么”的感性認識和“怎么寫”的理性認識結(jié)合起來。正如清人張云章所言“顯格法律,或詳其體,或舉其要,可為學者準則”,學生模仿古代評點,評論范文“結(jié)語之妙,設問之妙,議論之妙,用字之妙,轉(zhuǎn)換之妙,文法之妙,連接之妙”在深度體驗中構(gòu)建個人的寫作圖式。吳承學評價《古文關鍵》時說,“看文是手段,作文才是目的?!豆盼年P鍵》實用性很強,使讀者通過四看,領會名著的精華,也學習了實際的寫作技巧,指導寫作,成為最直接目的。”評點作為一種批評方式,引導人們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去欣賞揣摩藝術,并從具體作品入手進行評析,有時雖不免瑣碎細雜,但比起玄之又玄的空談,自有其合理處:可以讓初學者積累大量結(jié)構(gòu)模型,根據(jù)需要予以模仿、變化、創(chuàng)新。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所言:“各標舉其命意、布局之處,示學者以門徑。”例如,筆者讓學生評點2013年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有意”與“無心”》開頭一段“――朋友們屏住呼吸,放輕腳步,有意不去驚擾這些美麗的精靈。而無心放置的幾支蠟燭卻讓它們離美越來越遠。有意與無心,是對立永恒的命題。”學生甲評點道:“兩句話就引出論題,快速簡練。對立永恒加重矛盾之深。”學生乙評點道:“同意李觀點。巧妙引用材料,不是抄襲,并不生硬,且暗示閱卷人作文未跑題”。甲注意的是議論文如何直奔論題,突出論點,乙注意到材料作文如何既扣題又不抄襲材料。學生用研究的眼光去思索為什么“這樣寫”,效果遠勝教師脫離語境灌輸“技巧”。

學生在相互批改中提高寫作元認知能力。在閱讀中領會了評點的奧妙之后,相互評點作文不但可以把教師從重復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更可以使學生在相互碰撞、相互激發(fā)、自我反思、自我調(diào)整中體悟?qū)懽饕?guī)律,摸索寫作經(jīng)驗。還可以把被評點的習作當做思維的觸發(fā)點,完善對方的論證,以一種超越作者的沖動,激發(fā)思考的主動性。評點可以使學生主動根據(jù)立意與結(jié)構(gòu),自我反思,相互啟發(fā)促進感性與理性螺旋上升,不斷建構(gòu)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

篇(7)

隨著多媒體教學變得越來越普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變得越來越迅速,過去那種單純依靠“老師講、學生練”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英語教學的需求。如何獲得課堂上最大的授課效果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利用現(xiàn)有的多媒體英語教學課件,給學生們以最大限度的視聽效果雖說很可取,但市場上的教學課件不可能包羅萬象,有時候,教師很可能難以找到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教學資源,此時自己動手制作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有密切聯(lián)系的課件就顯得很有必要,以利于學生們的課堂吸收。

而原聲電影的題材卻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并且從市場上找到與自己要講授的內(nèi)容有關的原聲影片不是很難,把它們剪輯加工一下,為自己所用,對現(xiàn)在的教師來說應該不是一件難事。

一、恰當?shù)倪x材是實施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

原聲電影因為具有故事情節(jié)且畫面生動,語音地道,頗受學生們的歡迎,眾多教師也比較注重選擇適合的原聲影片來豐富課堂教學。

但是,在用影片教學的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整篇地播放對于娛樂學生們來說,是可取的;但對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來說,卻顯得不太理想。為此,筆者覺得選擇與自己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電影,截取其中5~10分鐘的有關片段,并對它們施以必要的加工、編輯,在課堂上用來教學,其效果會更好。而對片段施以精心的選材是實施教學活動的重要一環(huán)。

我們在選材時,對影片片段的思想性、趣味性、可觀性和欣賞性要有準確的把握。其語源最好是美式英語或者英式英語的,字幕最好是中英文雙語的,要是可以相互切換的話,效果就更好。當然,字幕的選擇也應注意字幕目標語翻譯是否準確通順,否則對學生會有誤導。

二、教學課件的精心設計

是實施課堂有效教學的有力保證

課件是教師或程序設計人員根據(jù)教學要求用某種計算機語言或課件寫作系統(tǒng)編制的教學應用軟件。課件設計與制作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文字、聲音、圖像、視頻剪輯等多媒體手段來展示教學信息,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zhì)量。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它具有集圖形、聲音、動作、文字于一體的特點,所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實施教學,可以多方位地刺激學生們的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充分激活他們的思維,從而順利地達到教學目的。

(一)教學課件對原聲電影畫面的引入

我院是一座服裝院校,開展服裝英語的教學已有三四年了。對于高職的學生來說,學好公共英語尚且是一種難事,何況是要學好行業(yè)英語呢?這對于教師而言,不得不說是一種挑戰(zhàn),因為市場上關于專業(yè)英語的教學軟件實在是太少了。

通過數(shù)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在設計和制作英語教學多媒體課件時,融合一些精心挑選的原聲影片的片段來實施課堂教學,效果很不錯。在教“服裝英語關于設計細節(jié)”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筆者就曾把《時尚女魔頭》影片中01:17:00~01:27:00的10分鐘的畫面加以剪輯,截取若干所需要的畫面,并對其加工,編排成自己所需要的課件。在該片段中,有一場時裝秀的展示,筆者對此作了這樣的嘗試,截取幾位模特的時裝展示的畫面,并就這一畫面配之以必要的文字信息,讓學生們接受本堂課應該要掌握的內(nèi)容。例如,對第一位模特的展示,可配以這樣的英文:The dress is made of chiffon,and decorated with lace and light color patterns.Halter neckline is one of its design styles.(該連衣裙為吊帶領口設計,雪紡面料制成,裝飾有花邊、淺色圖案等);在第6位模特的展示的圖片中,配以了這樣的英文:Oblique neckline and many pleats are adopted in the dress design.(該裝采用了斜領口和大量褶裥的設計等)。

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段,學生們普遍反映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內(nèi)容易于消化吸收,專業(yè)術語也記得較快。

(二)教學課件對原聲電影聲音的引入

借助原聲電影片段實施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加深學生們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力,而且還要提高學生們的聽力。然而,原聲影片的語速大多比較快,有時遠遠超出了學生們的能力。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筆者就曾嘗試過把該影片放映至23分鐘至28分鐘的有聲信息制作成可以用三種語速(較慢、稍慢、正常)播放的課件,如影片中“女魔頭”對天藍色所作的評價的一段話:

“And youre also blithely unaware of the fact that in 2002,Oscar de la Renta did a collection of cerulean gown.And then I think it was Yves Saint Laurent,wasnt it,who showed cerulean military jackets.And then cerulean quickly showed up in the collections of eight different designers.”(你還輕率地忽視很多事情,像奧斯卡•德拉倫塔在2002年設計過一系列的天藍色晚禮服。然后,我估計是伊夫圣羅蘭設計出天藍色的軍式夾克衫,之后天藍色就成了其他8位設計師的最愛。)

如此,通過對學生們實施反復的聽力訓練,直到他們能完全聽懂電影片段為止。實踐證明該方法可取。

三、科學把握教學過程

是成功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關鍵

要想借助于原聲電影片段來實施高效的英語教學,教師還必須輔之以相配套的教學課件(包括靜態(tài)畫面課件和有聲課件),如能夠制作動態(tài)的畫面課件那就更好了,不過技術比較復雜。一般來說,10 min左右的片段,大致需要45~60 min左右的教學和實踐,才能夠達到教學目的。整個教學過程,筆者將其分為如下3個階段。

第一階段:欣賞階段。在讓學生欣賞電影畫面的同時,一定要巧妙地設計練習,使得同學們帶著問題去觀看,目的明確。比如,就以上所述的有時裝表演的那個片段,就可設計以下問題。

A.Which season is the dress in the show suitable for?(表演中展示的服裝適合于哪個季節(jié)穿著?)

B.For whom is Miranda in tears?(瑪蓮達為誰流淚?)

第二階段:解說階段。學生們看完一個片段后,也只能有個大致的了解,肯定還有些難以理解的地方,老師就需要在第二遍播放的時候,一旦碰到學生們難懂的詞匯或句子,就要暫停播放,對有關的難點作出詳盡的解釋,做到“邊播放,邊解說”。在解說的時候,還應不停地切換成輔之以片段而所作的課件來向?qū)W生們演示,只有這樣,才能夠調(diào)動學生們的每一個感官神經(jīng),達到高質(zhì)量的教學。例如,片段中有這么一句臺詞:“You like the collection? Absolutely,I think its the best in years.” 句子中的“collection”一詞,字幕中給予的翻譯是演出,如果在字典上查的話,查到的解釋很難與演出搭上邊。因此,老師的闡述就顯得重要了。其實,“collection”是一個很常用的服裝專業(yè)詞匯,意思是“服裝系列”。學生們理解了其意思后,老師最好是用該詞,列舉一兩個例子,并配之以畫面,作課件展示。比如:

A.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modernism and classicism is fully shown in the collection.(該服裝系列充分展示了現(xiàn)代和古典的完美集合。)

B.The collection was created by a famous designer.(該服裝系列是由一名著名設計師設計的。)

第三階段:提高鞏固階段。老師就有關難點解釋完以后,學生們對整個片段所需要獲取的信息包括情景對白就有了一個完整的、清晰的理解了。此時,老師再把電影片段播放一遍,播完后,讓學生們提問,老師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可以作集中回答。在確認學生們對片段輸出的信息已基本理解后,就可以最后再播放一遍。此時播放的片段應該是無字幕的,這樣,學生們就必須要完全用雙耳來捕捉有聲信息,而不受字幕的干擾。播放完以后,老師可以適當?shù)亟o學生一些自由活動的空間,給他們提供一個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個過程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能夠培養(yǎng)其語感,使之有效地借助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利用標準的英語進行對話,惟妙惟肖地模仿英文電影中的角色,讓人有如身臨其境一般,這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電影片段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老師組織或布置一些必要的活動或作業(yè)就很有意義了??梢宰寣W生5人一組,來討論這兩個話題, 比如:A.How do you comment on the collection in the movie clip? (你如何評價片段中展示的服裝系列?)B.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fashion? (你認為什么是時尚?)可以讓學生們聽寫某些經(jīng)典的臺詞,如“The point is we really need to figure out where to place Donatella.” 也可以安排學生們對影視片段寫觀后感或?qū)ε魅斯拇┲钆渥鞒鲈u價等。

四、結(jié) 語

利用真實的視聽材料,如原版電影的片段安排教學活動是一種值得嘗試的“寓教于樂”的新模式,它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可以擺脫枯燥單調(diào)的學習模式,為英語學習開拓一條生動有趣的學習途徑。

當然,這樣的教學對任課教師是一種挑戰(zhàn)。為了更好地安排學習活動,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反復觀看原片,有時還要查閱有關資料、向外籍教師請教等。但這樣的教學對教師的本身業(yè)務水平也是一種促進和提高。只要教師認真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精心設計,嚴格組織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提高英語學習者的各方面的語言技能,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所以,英語教師應該結(jié)合教學實際,合理地借助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巧妙利用原聲電影,因材施教,讓課堂充滿趣味性、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盧愛斌.原聲電影與英語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16).

[2] 謝佳利.英文原聲電影在高職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09(03) .

[3] 王向華.國外影片的可接受性與影視翻譯[J].電影文學,2009(10).

篇(8)

1.引言

《單片機原理及系統(tǒng)設計》課程是高等學校工科非計算機專業(yè)本科生的一門應用類課程,主要講述單片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結(jié)構(gòu)特點、工作原理、接口電路和程序設計的方法,目的是使學生從應用的角度了解單片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應用,從而具備對單片機進行軟、硬件設計開發(fā)的能力。

2.理論教學內(nèi)容改革

不同高校在開設該課程時,學時的安排不盡相同,教材的選擇面也較寬。但是理論教學的內(nèi)容基本相同,大致分為單片機內(nèi)部功能結(jié)構(gòu),匯編語言及其程序設計,系統(tǒng)擴展三大部分[1]。

根據(jù)工科院校的特點,對教學內(nèi)容做了適當?shù)母母?,形成了講義,并在2012年出版。把教學內(nèi)容分為單片機的基本原理介紹(基礎篇),系統(tǒng)的擴展(擴展篇),應用系統(tǒng)配置及設計(應用篇)三個部分。

基礎篇主要涉及單片機的內(nèi)部功能結(jié)構(gòu)和單片機匯編語言及單片機C語言程序設計。由于單片機的開發(fā)環(huán)境日益更新,軟件的開發(fā)環(huán)境都已經(jīng)支持單片機的C語言,為了使學生很好地把所學知識融入今后的工作和滿足社會的需求,對單片機C語言內(nèi)容的教學提上了日程,故在基礎知識的教學內(nèi)容中加入了單片機C語言的教學。

擴展篇的內(nèi)容主要涉及了單片機的系統(tǒng)擴展,即由于單片機的內(nèi)容資源有限,必須對相應的資源進行擴展,主要包括對I/O口、存儲器的擴展。該部分內(nèi)容與以往的教學內(nèi)容沒有太多的區(qū)別。

應用篇的內(nèi)容主要涉及單片機外圍電路的接口電路設計和應用實例。包括前向通道A/D轉(zhuǎn)換器及其與單片機的接口設計;后向通道D/A轉(zhuǎn)換器及其與單片機的接口設計;人機接口設計即單片機的鍵盤顯示接口電路設計。其中,前向通道和后向通道的內(nèi)容以最基本的器件為引子,而后在此基礎上介紹新型的器件。實際案例以教師的課題、項目[2]或者以競賽的題目為例介紹如何構(gòu)造一個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

最后,在考核方面全部采用設計思考題的形式,既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又要求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靈活掌握,舉一反三。

3.實踐教學內(nèi)容改革

《單片機原理及系統(tǒng)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強調(diào)學生的動手能力。所以,在課程設置上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實踐教學的學時數(shù)一定要占一定的比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在教學上分為如下三個方面。

3.1實驗教學方面

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是與課程同步進行的。也就是說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定要和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步相結(jié)合,而且實驗課時要占相當?shù)谋戎?。理論?lián)系實際,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感性的認識,把抽象的理論教學內(nèi)容通過實驗具體化。實驗的內(nèi)容分別為:KeilC軟件的使用實驗,數(shù)據(jù)類實驗(數(shù)據(jù)排序),Proteus軟件的使用實驗,中斷系統(tǒng)實驗,定時器/計數(shù)器實驗,串行通信接口實驗,存儲器擴展實驗,8155鍵盤及顯示接口實驗,A/D轉(zhuǎn)換實驗,D/A轉(zhuǎn)換實驗。

所有的實驗項目都是與理論教學緊密結(jié)合的,在相應理論教學內(nèi)容結(jié)束后,直接安排實驗內(nèi)容。實驗指導書采用啟發(fā)式的方法,而不是“傻瓜式”的。學生必須下去預習并且自己完成接口電路的設計及其程序的編寫,而不是按照實驗指導書直接進行接口的連接和按照實驗指導書把程序輸入到計算機,這樣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最具特色的改革是開放實驗室并且提供相應的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擴展實驗印刷電路板和開發(fā)環(huán)境,學生可以利用課外時間根據(jù)自己設計的電路焊接電路,調(diào)試和下載程序,驗證自己的所設計電路和編寫的程序是否正確。

3.2課程設計方面

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是在該課程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結(jié)束后,學生對該課程的綜合應用。也是衡量學生對該課程掌握情況的重要指標和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材建設方面也涉及了課程設計指導書,并且形成了講義。主要題目有:水塔水位控制系統(tǒng)設計,電子時鐘設計,多功能信號發(fā)生器設計,汽車轉(zhuǎn)向燈設計和數(shù)字頻率計設計等。并且要求指導教師另外給出兩個以上的題目供學生選擇,學生也可自行選擇題目。

學生可以利用開放實驗室的便利條件和資源對所選的題目進行實際操作和驗證。

3.3指導競賽方面

鼓勵學生參加各類課外的競賽活動。目前,與該課程緊密相關的競賽種類很多,如: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智能車競賽、挑戰(zhàn)杯等。這些競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而我校學生也在各類競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4.結(jié)語

《單片機原理及系統(tǒng)設計》課程的教學中通過以上的改革方法的實施,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利用實驗板制作出了自己的“產(chǎn)品”,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篇(9)

一、引言

在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中,語言偏誤的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正像幼兒在學習母語過程中會出錯一樣,學習者在學習目標語規(guī)則的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各種偏誤,而這些偏誤恰恰反映了學習者從母語向目標語不斷進步的發(fā)展過程。于是偏誤分析便成為了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

二、中介語理論

語言偏誤和中介語理論是密不可分的。Selinker(1972)在其著名論文《中介語》中提出了中介語假說,認為中介語是個連續(xù)體,介于學習者母語和目的語之間,并會隨學習的深入逐漸向目的語靠攏。Corder(1981)也指出語言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自身的一套學習系統(tǒng),這種語言系統(tǒng)在語音、詞匯、語法、文化和交際等方面既不同于學習者自己的第一語言,也不同于目的語,而是一種隨著學習的進展向目的語的正確形式靠攏的動態(tài)的語言系統(tǒng)。而語言偏誤正是這個系統(tǒng)存在的表現(xiàn),分析學習者的這套特有系統(tǒng)將有助于研究W習者的學習過程。

有關中介語的研究表明,中介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系統(tǒng),有其自身的特點。概括來講,中介語的特點如下:

第一,可滲透性。滲透性,是指中介語可以受到來自學習者的母語和目的語的規(guī)則或形式的滲透。這種滲透性是雙向的,受到來自母語和目的語兩方面的滲透。來自母語的滲透,就是正負遷移和母語干擾的結(jié)果。可滲透性有消極作用,也有積極作用。消極作用主要是由于母語干擾和目的語的規(guī)則過度泛化造成的,使中介語得到強化,產(chǎn)生偏誤。而另一方面其起到的積極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母語的正遷移作用是促使中介語接近目的語的一個因素。例如,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有人會在學習了動詞的過去式形式――通常是在動詞原形后加-ed這一規(guī)則后,將“run”的過去式變?yōu)椤皉uned”,這就是對已學的目的語規(guī)則過度泛化的結(jié)果,是來自目的語方面的滲透。

第二,“化石化”現(xiàn)象。“化石化”是中介語穩(wěn)定性的一個表現(xiàn)。所謂“化石化”現(xiàn)象,就是指絕大部分二語習得者由于種種原因,外語學習到了一定階段以后,就不像學習的最初階段那樣穩(wěn)步提高,而是處在停滯不前的徘徊狀態(tài),不能達到目的語這個理想的終點,這是由中介語的頑固性造成的。例如在語音方面,有些學生到了高年級仍然不能正確地發(fā)出某些音。

第三,反復性。在外語學習過程中,隨著水平的提高,中介語是在逐步地向規(guī)范的目的語運動的。這種發(fā)展運動不是直線形的,而是反復的、曲折的。具體表現(xiàn)為某些已經(jīng)得到糾正的偏誤又重新有規(guī)律地反復出現(xiàn)。反復性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中介語的頑固性。但是總的說來,中介語仍然有向目的語靠攏的趨勢。

三、偏誤分析

中介語的提出為偏誤分析提供了理論基礎。偏誤分析(Error Analysis)又稱“錯誤分析”,是對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偏誤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研究其來源,揭示學習者的中介語體系,從而了解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和規(guī)律,也是二語習得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該理論認為:二語學習者犯錯是外語學習過程中的一種正?,F(xiàn)象,其所犯的錯誤可以反映他們語言習得的水平,通過錯誤分析來揭示學習者中介語系統(tǒng)中所存在的問題。

偏誤分析理論首先將錯誤(Error)與失誤(Mistake)進行區(qū)分,認為“錯誤”是由于對某種語言規(guī)則的無知而出現(xiàn)的語言使用上的偏差,它反映了學習者在外語水平方面的欠缺,學習者自身難以發(fā)現(xiàn)和糾正,教師應該加以恰當?shù)闹笇?;而“失誤”是指由于偶然的疏忽而沒能正確應用已知規(guī)則而造成的語言行為上的錯誤,學生能夠自行糾正。換言之,偏誤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在使用語言時不自覺地對目的語的偏離,是以目的語為標準表現(xiàn)出來的錯誤或不完善之處。

偏誤分析以認知理論為基礎,與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和語言習得機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它改變了人們對錯誤的傳統(tǒng)看法,把錯誤從不需要糾正、避免提升到了通過它來認識語言學習內(nèi)部規(guī)律的高度。偏誤是有規(guī)律可尋的,它不是偶發(fā)的錯誤,如口誤、筆誤等往往反映了學習者在身體、精神及情感等方面出現(xiàn)的“狀態(tài)”錯誤。

四、偏誤的來源及分類

1.語內(nèi)/母語負遷徙:學習者不熟悉目的語規(guī)則的情況下,只能依賴母語知識,因而同一母語背景的學習者往往出現(xiàn)同類性質(zhì)的偏誤。

2.目的語知識負遷徙:學習者把他所學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語知識,用類推的辦法不適當?shù)靥子迷谀康恼Z的語言現(xiàn)象上,造成偏誤,也稱為規(guī)則泛化或過度泛化。

3.文化負遷徙:有的偏誤不完全是語言本身的問題,而是由于文化差異造成語言形式上的偏誤,或是語言使用上的偏誤。

4.學習策略和交際策略的影響:指學習者在學習目的語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以積極的方式去應對解決。造成偏誤的學習策略主要有遷徙、過度泛化和簡化(即以上幾條);造成偏誤的交際策略則是回避和語言轉(zhuǎn)換。

5.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指一些外部因素造成的偏誤,如教師不夠嚴密的解釋與引導,教材編排不當?shù)韧獠恳蛩卦斐傻钠`。

6.語言訓練的轉(zhuǎn)移:有些“中介語”的成分是產(chǎn)生于教師的訓練方式及教學中反復進行機械訓練的結(jié)果。

五、常見偏誤分類

對偏誤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Corder根據(jù)中介語的發(fā)展過程,將偏誤分成三類:前系統(tǒng)偏誤、系統(tǒng)偏誤和后系統(tǒng)偏誤。

1.前系統(tǒng)偏誤:指目的語的語言系統(tǒng)形成之前的偏誤。由于學習者處于尚未掌握目的語的規(guī)則和系統(tǒng),處于摸索階段,因此出現(xiàn)較多的偏誤。

2.系統(tǒng)偏誤:指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學習者正逐漸發(fā)現(xiàn)并形成目的語的規(guī)則和系統(tǒng),但還不能正確地運用這些規(guī)則,因而出現(xiàn)的規(guī)律性的偏誤。

3.后系統(tǒng)偏誤:指目的語系統(tǒng)形成后的偏誤。此時學習者基本掌握了有關語言規(guī)則,一般能正確運用,但有時會出現(xiàn)錯誤,造成偏誤。

Richards(1971)將偏誤分為三類:

1.語際偏誤(Interference Errors):是指由于母語或者第一語言的干擾所造成的偏誤,反映母語或第一語言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阻礙作用,即負遷移。根據(jù)Ellis(1994)關于偏誤來源的觀點,初級學習者的語際偏誤多于中高級學習者。

2.語內(nèi)偏誤(Intralingual Errors):不是由于母語或第一語言造成的偏誤,而是學習者在使目的語的規(guī)則形成話語的過程中過度使用目的語規(guī)則而引起的偏誤,也稱為規(guī)則的過度泛化。

3.發(fā)展偏誤(Development Errors):因為語言知識有限,所以建立了錯誤的假設。

James(2001)認為,語言學習者的偏誤常出現(xiàn)在3個語言層面:本體層面、文本層面和語篇層面。

以下筆者就James的偏誤分類系統(tǒng)對學生常見的語言錯誤進行分類分析。筆者將所收集到的語料歸為以下三類:拼寫及標點錯誤(即本體錯誤)、詞匯和語法錯誤(即文本錯誤)和以及語篇錯誤。

1.本體錯誤(拼寫和標點錯誤)

(1)My favorite novel is《Harry Potter》. (書名號不在英語中使用)

(2)I often wonder why is there so much pollution? (間接引語中的疑問句不使用問號,句中還有其它語法錯誤)

(3)They attampt to get rid of it.(拼寫錯誤,attampt應為attempt)

2. 文本錯誤(詞匯和語法錯誤)

(1)The man in this room was very calmly.(形容詞錯用為副詞)

(2)English often makes me headache.(形容詞錯用為名詞)

(3)There is a big rain.(中式表達,搭配不當)

(4)I have seen the film last week.(時態(tài)選擇錯誤)

(5)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There be句型的錯用)

3.Z篇錯誤

語篇錯誤主要指誤用、少用或過多使用銜接詞以及代詞指代不清。

(1)Because we do not study hard, so we cannot pass the exam.(過多使用銜接詞)

(2)The official and his wife invited his guests.(代詞指代錯

誤)

(3)Although I am not good at English, but I will study it hard.(過多使用銜接詞)

(4)They went out for a walk, the dog stayed at home.(缺少銜接詞)

六、結(jié)論

綜上所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對待學生的語言偏誤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對偏誤的本質(zhì)要有全面的認識。偏誤是第二語言習得中的正常現(xiàn)象,伴隨習得過程的始終,學習者正是通過不斷克服偏誤而學會語言的。因此,對待學生的語言錯誤,采取不加區(qū)別地予以指責、立即糾正的態(tài)度是不可取的。教師應當分析學生的錯誤,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策略及在學習過程中所處的階段,采取適當?shù)拇胧椭鷮W生加以改正。

第二,利用對比分析和偏誤分析,教師可預先了解學習者可能發(fā)生的偏誤及偏誤來源,在教學過程中掌握主動,讓學生正確的學習。如果我們能夠用理性、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這些偏誤并加以科學的分析,就能深入了解學生的語言習得過程,找出偏誤的根源,運用偏誤分析的結(jié)果對學習者母語和目的語的相應規(guī)則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幫助他們盡量避免類似偏誤的產(chǎn)生。

第三,學習者也能通過教師篇誤分析的結(jié)果,不斷修正自己在目標語言學習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各種錯誤,并有意識地、系統(tǒng)性地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盡快做到向目標語的過渡,最終實現(xiàn)二語習得的終極目標。

第四,任何語言都和該民族的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向?qū)W生灌輸一些有關目的語的文化背景知識,并同學生的母語文化進行比較,使學生真正了解并融入到目的語文化中,減少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的中介語。

最后,中介語并非一成不變,它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系統(tǒng)。學習者可以不斷通過假設――驗證,主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對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進行重組以逐漸接近目的語。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加以引導、監(jiān)控,使學生最終能找到突破口,掌握第二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

目前,中介語和語言偏誤的研究還有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在著眼于理論研究的同時,思考如何將其應用于我們的第二語言教學實踐,這或許才是我們的根本動力和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篇(10)

語文學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成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組織者。這里所說的組織者,好比訪談類節(jié)目的主持人,而不是維持紀律、不斷施加壓力的監(jiān)工。作為主持人,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要營造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松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造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使學生學得輕松、受益頗多。然而,有些教師卻把語文教學當成了展示自己教學藝術的平臺,過分地呈現(xiàn)自己,使課堂教學華而不實。走進課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只注重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重視對文本的解讀和基本知識的理解,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教給學生具體的方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睂W生不會去問“為什么”,只是圍繞著教師的“為什么”轉(zhuǎn)。有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注重了讓學生“動口”而忽視了讓學生“動手”,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連一個字都沒寫,教師的板書也少得可憐。學生根本不知道規(guī)范字是怎么回事,久而久之寫字歪七扭八,說話吞吞吐吐、詞不達意,作文錯字滿篇、言之無物。蘇步青曾說過:“語文是學習的工具,是基礎,就像蓋樓房需要打基礎一樣?!倍淖謩t是學習語文的工具,如果撇開對文字的理解而談文章的思想,無疑是水中月、鏡中花。

小組討論“過頻”

小組討論首先要擺正探究學習中教師的位置,正確處理好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關系,教師要適時地“顯”和“隱”。所謂“顯”,就是想方設法地給學生造設機會,誘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適時加以點撥。所謂“隱”,就是指教師要心甘情愿地讓出“表演”舞臺,敢于讓學生自己探究創(chuàng)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

而在新課改浪潮中,有些教師設計的課堂小組討論讓學生忙得不亦樂乎。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表面上看起來,學生圍成一團,討論熱烈、辯論激烈,教師熱情參與,穿梭在各小組間。有時,小組間也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學習方法,課堂氣氛熱烈。但這明顯使小組討論流于一種形式,其結(jié)果往往是:幾個優(yōu)秀學生展示討論“結(jié)果”,大部分學生只是一群“看客”,一些學困生甚至成了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

捫心自問,究竟有幾個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再者,任何一個問題的討論都是需要時間的。如果說問題簡單就沒有必要擺出那么大的陣勢,如果問題復雜那又需要過程,可往往是學生還沒有進入狀態(tài),便在教師的指揮下停止了討論。而且有些教師頻繁地讓學生合作,卻在無意間增強了部分學生的依賴性。

因此,為了使合作、探究學習不流于形式,并且發(fā)揮其積極作用,一般說來以下幾種情況比較適合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一是在知識理解的關鍵處及學習課文的重難點處;二是在得出規(guī)律性結(jié)論之前或在相似的段落學習中,教師指導學生討論學習;三是在遇到某一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時即課文的發(fā)散點,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發(fā)散學生思維,力求獲得百花齊放的效果。

上一篇: 工業(yè)設計史論文 下一篇: 支教社會實踐總結(jié)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自有码中文字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观频蜜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57 | 一级a一片久久久精品网络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 午夜色福利欧美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