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5:54: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實訓課程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職教育更強調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實踐教學對高職教育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培養技術型人才必需的教育環節。但現有的實踐課程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嚴重制約了高職教學的發展,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實踐課程教學方法急需改革。教高[2006]14號文、教高[2006]16號文都提出了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同時要求高職教育要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任務驅動等有利于增強職業能力的教學模式改革。
“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教師或者學生根據教學要求提出“任務”,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自己或者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然后進行具體的操作,教師引導學生邊學邊做完成相應的“任務”。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建,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任務驅動”主要結構是:呈現任務—明確任務—完成任務—任務評價。在化學實驗技術實訓教學中,每一個實驗項目都可以作為一個具體的任務,每2個學生組成一個工作組來共同完成每一個任務。這種教學方法的關鍵在于對任務完成過程以及結果的具體考核,所以相關的實訓課程改革,必須將任務驅動和過程考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才是課程改革的突破口。
一、化學實訓教學的現狀
多年來的常規實訓教學方法是:首先由老師將實驗儀器設備準備好,學生則對照指定的實驗指導書、儀器設備,按照指定的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按部就班地、照方抓藥地”做實驗,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創新能力作用不大。另外還缺少嚴格的實驗考核,考核方式僅注重于學生的實驗報告和實驗結果,不能加強對實訓過程的考核,導致部分學生不重視實訓課的學習,對實驗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還有許多學生和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往往忽略了學生實驗素養的提高,沒有實驗素養的顯著提高而想要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只能成為空話。另外這樣的考核方式也不能很好地檢驗學生實驗技能的掌握情況,缺乏對學生實驗技能的考核。
二、基于任務驅動、過程考核的化學實訓教學方法
基于任務驅動、過程考核的《化學實驗技術實訓》課程教學主要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精選任務。把每一個實驗項目作為一個任務布置下去,并對學生進行分組,每2位同學為一組進行實驗,8位同學為一個班組。然后提出具體任務和要求,并對如何完成這一任務做一些方法上的闡述,教師主要是做一些方法上的指導,還可結合實際應用做一些啟發性的提問,使學生知道從哪里入手做。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參考書等去查閱相關任務的資料,確定實驗方案。這一階段的關鍵是教師引而不發,充分調動學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
第二階段,每小組將本組所確定的實驗方案以書面形式上交老師,然后由老師審核。在實驗前向老師和同學們做簡要匯報,并接受老師和其他同學的提問,以檢驗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過程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這一階段還要宣布下一階段的考核細則,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階段,方案實施階段即學生具體操作階段。本階段的關鍵除學生進行實驗之外,還要將嚴格而具體的過程考核融入進去,這也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考核的基本原則就是重視學生實驗素養、創新能力、實驗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考核要進一步減少實驗報告和實驗結果所占成績的比重。考核過程由問題回答、過程考核、實驗報告、平時表現、實驗理論、技能考核等五部分組成。(1)問題回答由每次實驗前由老師的復習提問改為學生自己提問。所提出的問題主要應是在實驗過程中自己發現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實驗之前并沒有發現),提出的問題自己可以回答,也可讓別的同學幫助解決,兩者都可以得到相應成績,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2)對實驗過程進行全程考核,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對實驗素養和實驗技能的考核,如實驗過程中保持臺面整潔、打掃衛生、不浪費藥品、愛護儀器等,同時還要考核學生操作的規范性,每有一次操作不規范都要扣分,還要對實驗結果進行考核如考核產品的產率、外觀以及產品的級別。(3)實驗報告的評分原則改為重點對實驗記錄和數據處理進行打分,實驗記錄要詳細、實事求是,數據處理準確,同時也應包括報告中學生對實驗的創新點進行加分。(4)平時表現的考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每一個班組對同組的同學進行打分,考核的主要內容為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奉獻精神、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備良好的實驗素養。其余兩方面由老師進行考核,為每次的考勤情況以及實驗紀律的遵守情況。(5)實驗理論、技能考核為實訓結束后,進行理論和實驗操作的考核,理論考核采取現場提問的方式進行,主要內容為每個實驗項目的原理,注意事項以及相關理論知識。實驗技能考核主要對整個實訓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操作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核,由老師指定操作考題,學生單獨進行現場操作,同時在考核過程中加入實驗素養的考核,其作為額外的加分項或者減分項。過程考核中問題回答占15%;過程考核占30%;實驗報告占25%;平時表現占10%;實驗理論、技能考核占20%。這一階段,學生會遇到一些問題,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可由教師統一示范,集體解決。這是學生消化和吸收知識的階段,是學生由不會到會,由初識到熟練掌握的階段,也是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發揮各種能力的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階段。
第四階段,交流討論期,主要是教師查漏補缺,講解一些共同的難點和重點以及示范一些基本操作,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實驗的理解。這一階段特點是教師點評為輔,盡可能開展一些熱門問題的討論,即進行考核過程的第一部分:問題回答部分。
第五階段,鞏固創新、總結期。學生在了解了自己和別人的實驗之后,又會涌起再度嘗試的欲望,在這一個階段,學生進一步鞏固所掌握的知識,同時在得到啟發后做一些調整和創新,進一步使掌握的知識熟練應用,同時進一步規范和熟練操作技能,并進行實驗報告的書寫,也要將實驗過程中發現和解決的問題以及對本次實驗的創新點寫入到實驗報告中去。
通過課程的任務驅動和過程化考核,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更易掌握教學內容和操作技能,深化擴充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綜合應用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和歸納寫作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實驗素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 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Java語言由于具有面向對象、不依賴平臺、安全等特點,不僅是正在被廣泛使用的編程語言,而且也是軟件設計開發者應掌握的一門基礎語言。我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和電子商務專業開設的《Java程序設計》課程是一門面向低年級學生開設的程序設計語言基礎課程,主要講授Java語言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建立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思想。在課程講授中主要采用以教師講解為主導、以案例為驅動的方式,學生通過完成針對性訓練掌握Java語言的基礎知識。學習《Java程序設計》課程后學生僅處于對面向對象思想和Java語言的初步認識和掌握階段,特別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強化訓練對Java語言的應用能力加以提高,也為后續課程打好基礎。《Java程序設計實訓》就是基于上述目的在開設《Java程序設計》學期的實踐周單獨開設的一門實訓課程。
一、《Java程序設計實訓》在程序設計類課程體系的地位和作用
《Java程序設計實訓》作為一門實訓課程,在程序設計類課程體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該課程的先修理論課程為《程序設計基礎》、《java程序設計》,后繼課程《Web應用開發(J2EE方向)》。
對于Java語言這種應用性很強的課程來說,學習的目的在于學以致用,在學生具備了基本面向對象編程思路并且掌握編程工具和方法之后,要通過案例和項目來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提高工作效率,讓學生體會每一點進步所帶來的成功和喜悅,感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的動力。因此《Java程序設計實訓》課程的設計目標為:要求學生在掌握Java語言的語法、常用類庫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并有一定編程經驗的基礎之上,通過軟件編程規范培訓、程序設計案例和小型項目開發實踐等環節,一方面培養學生應用Java語言開發小型項目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深入掌握和運用Java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為在后繼課程中進一步學習開發B/S結構的web應用程序打好基礎,另一方面結合案例開發,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團隊合作精神。
《Java程序設計實訓》課程力求彌補傳統程序設計語言類課程中以課堂教學為主、驗證性實驗為輔,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和興趣的不足之處,通過集中式項目驅動式的教學設計,達到對學生編程能力的強化訓練,為后續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Java程序設計實踐》教學改革方案設計
在“Java程序設計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以Java語言知識點為基礎,以案例為依托,以項目為驅動力,采用基于項目驅動的實踐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根據項目需求來學習,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尋求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1.知識準備與擴充
結合“Java程序設計”課程內容,對相關知識進行復習和擴充,具體包括:
(1)JDK,Eclipse編譯環境的使用,要求學生深入學習Eclipse教程,掌握設置斷點、逐步排錯等功能。
(2)熟練掌握Java標準類庫的查詢和使用,可以集合類、圖形用戶界面組件類為例。
(3)復習Java的編程規范并嚴格應用于項目開發過程。
(4)知識擴充,包括對Java高級應用——數據與集合類、泛型、JDBC數據庫連接、多線程等知識的掌握和熟練應用。
2.示例項目講解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模擬的開發環境,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意義,為學生提供模仿的樣本,而模仿是學習的捷徑之一。通過運用項目和程序代碼等案例、實例來理解有關思想,使學生記憶深刻,事半功倍。在實際教學安排中,可以一個小型項目為驅動,讓學生在實踐環節通過對案例的模仿和創新,理解每一環節的任務,從無到有地積累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實踐過程中掌握各個知識點,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獲取實際開發經驗,實現學習目標。
3.團隊項目開發
(1)項目選擇。在設計項目時還要遵循教育性、科學性、實用性、開放性、靈活性于一體,一個成功的任務要有發揮創造力的空間。結合學生的特點,充分考慮現有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興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地設計任務,通過上網搜集、查閱最豐富的Java項目開發資料,分析、摘取經典Java程序作為實訓項目。
(2)團隊劃分。對于學生來說,僅靠個人的力量來完成一個小型項目是不實際的,需要彼此之間以團隊的方式進行合作,共同完成設計目標。團隊中各成員的角色和所承擔的項目可參照軟件工程中的小組軟件開發過程TSP(Team Software Process)來制定。在項目的需求分析階段,成員可以通過共同討論,集思廣益,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給出設計方案;在設計過程中,由組長安排各成員的分工合作,確定每人所承擔的任務。成員可以輪流承擔各階段的設計、編碼和測試任務,使學生在項目的開發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熟悉軟件設計流程,培養軟件創新能力、研究能力、開發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培養遵守軟件設計規范的良好職業習慣,培養學生適應軟件技術開發的職業崗位能力。同時,各小組之間也形成了一定的激勵機制,每個成員的工作都關系到整個小組的成敗,這在客觀上也要求每名成員盡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3)項目開發。實訓中常用的項目有:圖書借閱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考務管理系統、學生成績信息管理系統、運動會成績管理系統、倉庫管理系統、書店管理系統、校園IP查詢系統、超市管理系統、畫圖板、俄羅斯方塊游戲、個人通訊錄、日歷制作、簡易計算器、文本編輯器等,各組選定一個項目完成。在實訓中指導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指導學生如何收集資料獲取相關信息,各組自行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4)過程指導。分組采取自愿原則,根據任務大小及實驗室設備情況,一般每組4-5名同學,其中1名同學任組長,負責整個實訓任務分配、進度管理、定期匯報。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遵循的原則是盡量依靠學生自身的能力和團隊的合作,以團隊為單位獨立解決遇到的難題,但由于學生的經驗和知識有限,教師有必要在項目的關鍵階段進行適當的指導,并對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及時糾正,對設計時所可能遇到的比較深的知識點進行有效指導,鼓勵學生進行探索。指導的方式可以采用當面討論、Email答疑或建立QQ群進行集體討論等。
(5)成績評判。成績評判包括:對新技能的掌握及熟練應用,自主學習能力,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將所學知識有效運用到實際環境的能力,學生參與實訓活動的態度,等等。實訓最終成績考核以小組為單位,先用10分鐘演示項目,再回答3-5個相關問題,教師綜合講述情況和回答程度做出評價。
三、結語
幫助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盡量多的掌握Java項目開發的能力與技巧是《Java程序設計實訓》課程設置的初衷,通過《Java程序設計實訓》課程的增設,增強了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聯系。學生普遍反映這樣的實訓課程比以往的學習過程有更多的收獲,在項目設計過程中鍛煉了團隊合作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對Java語言的學習信心和專業課的學習信心。
通過近一年的課程改革,進一步改進了《Java程序設計》課程與《Java程序設計實訓》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使兩個課程相互銜接成為體系;初步建成了Java程序設計實訓項目資源庫,并在每次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和改進;建立了完整的《Java程序設計實訓》課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和課程考核方案。該門課程的改革也為其他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參考文獻:
[1]陳,耿永軍,閆洪亮.《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信息系統工程,2010,19(4):128-130.
[2]招啟東.項目實訓在JAVA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08(10).
據統計,我國私人汽車保有量已突破1.94億輛,我國已經成為轎車消費大國。汽車進入越來越多的普通居民家庭,融入人們的生活。2017年我國汽車行業從業人員高達4000萬,隨著國家取消汽車營銷師職業資格,汽車服務行業準入門檻降低,預計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員加入這一行業。盡管我國汽車行業服務意識不斷加強,但仍存在企業人員服務意識不強,素質低下的現象,成為制約汽車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為此,很多高職院校開設了《汽車服務禮儀》課程,以適應企業對汽車服務人才的需求。《汽車服務禮儀》針對汽車行業的特點,深入闡述汽車服務人員所應具備的業務素質、職業道德和禮儀規范,旨在深化學生對汽車服務意識及禮儀規范的理解,為從事汽車服務類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對學生的素質目標要求為:①具有良好的職業意識,以服務為宗旨,吃苦耐勞,文明服務;②具備良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具有愛崗敬業及市場開拓精神,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和團結協作的意識;③注重自身形象塑造,具有良好的職業形象和心理素質;④能把握角色心理,分析客我關系,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實訓課程在理論課的教學基礎上,以加強學生實踐操作為中心重點,本文分別從如何創新課程要素、加強實際操作、優化教學手段三個方面進行探究。
一、創新《汽車服務禮儀》課程要素
從近幾年情況來看,大部分高職院校開設《汽車服務禮儀》均以汽車銷售工作為主線,按照挖掘潛在客戶-電話邀約-展廳接待-汽車展示與介紹-試乘試駕-報價成交-交車服務-售后服務的工作階段進行課程教學。此種教學要素的好處是學生能理解汽車銷售各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及禮儀事項,但同時也存在對汽車服務人員禮儀素質教授項目不全的不足,如汽車服務人員的形象要求、語言溝通技巧沒有涉及。因此,創新課程的教學要素是豐富實訓教授的途徑之一。新的實訓課程要素分為:項目一――汽車銷售人員個人禮儀塑造(包括汽車銷售顧問儀容、著裝設計及儀態禮儀訓練);項目二――汽車銷售人員社交禮儀培養(包括稱呼、介紹、名片及握手禮儀);項目三――汽車銷售人員工作過程禮儀運用(包括原課程汽車銷售所有禮儀);項目四――汽車銷售人員求職禮儀培訓(包括求職及面試禮儀)。各項目由易到難,逐漸遞進。由此可見,在原課程基礎上,新實訓課程更注重銷售人員個人內在素質的培養,使其的職業素養成為常態化。另外,隨著學徒制、校外導師制等一系列高職教學理念新思潮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和高職院校合作的新模式,為企業培養更多的專業性人才,也能夠為創新課程要素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加強實際操作
部分教師無深入的實踐經歷,缺乏相關經驗,以往的課程教學往往只注重課程的理論知識的講解傳授,對學生的實操會從教改角度考慮適當設置,但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分配時間很少,教師的指導深度也不夠,造成學生一知半解,對理論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不強。因此,在《汽車服務禮儀》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思想,以目標任務作為課程驅動,以做為主,以教輔助,增加、細分課程訓練任務。如針對各大項目內容,都細分出了具體的訓練內容,共計四大項目,14個訓練任務,如表一所示。通過訓練,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和運用,同時也作為教師進行課程學習考核的依據,達到師生共贏的效果。
表1 《汽車服務禮儀》實訓課程項目任務劃分
三、優化教學手段
高職學生不同于本科、研究生,其學習主動性不強、易產生疲勞厭學情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枯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潛心備課,精心設計課程教學。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用新穎、實用和科學的教學手段來授課。充分運用有利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任務驅動式、協作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情景模擬法、案例式等教學方式方法,徹底構建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 “理實一體、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比如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性格,教師可引進競爭機制,分小組完成訓練任務并進行評比;利用學生喜歡形象思維的特點,教師可以采用多示范、多對比直觀教學法,甚至可以親身做出示范教學;利用學生興趣易轉移的特點,教師可以采用少練、精練、勤練的方法鞏固學生的興趣。例如在項目一――汽車銷售人員個人禮儀塑造課程教學中,課程小目標是教會大家系領帶或絲巾,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開聯想,根據自身的特點和交際的場合,運用不同的方法系領帶或絲巾,體驗形象設計過程中的樂趣;在硬件條件相對缺乏的課程教學任務中,可以運用微課、慕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盡快進入課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化實踐教學,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W模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按照職業技能標準的要求進行考核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都是優化教學手段的具體體現。
四、總結
《汽車服務禮儀》實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汽車營銷專業課程,需要教師團隊長期不斷的探索;另外,還需要因時而動,因勢而新,因人而異,注重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的結合,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培養,通過實戰演練,注重理論知識的聯系,專業知識的交叉,實行情境式、項目任務式“學、練、研”一體的教學。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學校在《倉儲與配送》課程的教學加大了實訓的力度,專門開設了實訓課程,時間連續兩周的課程,課時到達40課時以上,充分體現了學校對實訓課程的重視,同時意味著實訓課程的重要性。通過開展實訓課,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以老師為中心,進行的“填鴨式”滿堂灌注入式教學方式,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創新能力及動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主要從實訓目標設計、實訓項目準備、實訓組織實施、實訓評價和考核及實訓總結與反思方面進行一些探討。
1倉儲配送實訓類課程對應的就業崗位分析
物流類課程所對應的畢業生,畢業后,通常是在企業基層任基礎崗位。這些崗位的工作內容涉及面比較廣,比如運輸、倉儲和配送、分揀等多項業務。此后,依據個人能力、自身優勢和工作經驗,可逐步晉升到倉管員操作組長部門主管/項目經理等職位。
2物流工作崗位能力需求分析
現代物流行業是一個層次較清晰的系統,整個運行過程會涉及諸多業務流程,而不同的崗位對人員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執行層的物流人員,主要是負責物流操作中的環節,需要掌握相關的出庫、入庫、配送等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管理層的物流人員,則需要按照企業的實際情況去制定一個較科學的物流計劃,對物流作業的整體流程加以控制。
3倉儲配送實訓課程教學設計
項目一:物動量ABC 分類為例進行項目教學。
3.1項目任務
某配送中心每周對所有貨物進行相關的出庫量統計,出庫作業周報6份(物動量統計),將配送中心的貨物根據出庫量進行分類,主要分清重要物資、一般物資和次要物資,從而有區別地確定貨位的存儲。
3.2學習目標
理論目標:ABC 分類的基本原理的關鍵核心問題;
技能目標:會根據貨物信息量進行ABC分類并確定類別進行儲位規劃;
職業目標:對近期物動量進行統計加強對貨物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3相關知識學習
物動量基本原理。物動量 ABC 分類的原理是:“重要的少數,次要的多數”。以貨物累計周轉量為衡量標準,劃清貨物的主次順序,為貨物上架存儲安排奠定理論基礎。
表1:儲配作業優化設計內容
表2:倉儲與配送管理項目教學及任務
步驟:①對6周出庫作業周報的貨物進行合計按降序排序;②計算貨物出庫量的百分比,并進行累計周轉量的百分比;③分類(貨物累計周轉量百分比在0-70%劃分為A類;累計周轉百分比在70%-90%劃分為B類;其余的10%劃分為C類)。
3.4項目實施
將學生分成小組并確定成員分工及合作形式。
物動量核心先匯總降序再進行累計百分比:(1)統計每種貨物總的周轉量進行降序;(2)計算貨物的累計周轉量的百分比;(3)制作ABC分類表;(4)繪制物動量ABC分類圖;(5)根據入庫貨物制作入庫貨物ABC分類表。
根據情景進行物動量ABC分析:(1)在對貨品進行儲位分配時需要對各種貨品的物動量進行判斷,累計周轉率在70%以下的貨物定為A類貨物,把累計周轉率在70%-90%的貨物定為B類貨物,把累計周轉率在90%以上的貨定為C 類貨物。(2)入庫貨物ABC分類,根據貨物ABC分類結果,將此次入庫單中貨物再分類 (依據情景任務提供入庫任務單),將分類結果標注。
3.5教學拓展與延伸
為了讓學生能更清楚掌握并理解物動量ABC分類,應進行任務拓展練習,虛擬情景20種以上貨物出庫量,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對每一種貨物總的出庫量進行統計降序,再計算累計周轉量并劃分類別。
3.6檢查與評價
基礎會計實訓課程是高職會計專業第一門全操作課程,一般開設于第二學期,每周2課時,該課程是對第一學期所學的基礎會計課程的相關理論和方法等會計基本知識的內化和應用,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專業認知,也可為后續的專業學習打下扎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本文將結合親身的教學經歷,針對目前基礎會計實訓課程的教學現狀,就該課程的教材選取及教學實施展開探討,以期為高職基礎會計實訓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一、高職基礎會計實訓課程教學現狀
很多教師對于實訓課教學存在誤區,認為讓學生自己做就好了,其實真正要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實訓課程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教學應變能力,關注教學的全過程,能適時地給予學生引導并進行教學的調整。
(一)學生學習情緒變化快
基礎會計實訓課程是高職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門實訓課程,因此大部分同學在課程之初都表現出較大的興趣和熱情,而基礎會計實訓的基本要求就是讓學生對簡單的經濟業務能完成“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整個賬務處理,很多業務在反復地操作,并且必須認真細致,稍不注意可能就會出現錯誤,一個地方的錯誤會引起連帶錯誤,因此有的學生面對憑證、賬頁、報表上的數字會慢慢失去耐心,甚至出現一些情緒問題,因此教師要適時地進行疏導調控。
(二)學生完成進度相差甚遠
高職生源主要是高考生和對口升學學生,基礎會計實訓課程對于高考生而言屬于專業實踐的啟蒙課程,而對已有一定的會計基礎的對口升學學生,覺得基礎會計實訓相當簡單,可見,學生專業基礎的差異性很大。另一方面高職學生入學分數200分至500分不等,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也有較大差異,因此對教師布置的實訓任務,有的學生可以超前又快又好地完成,有的學生能跟上教師進度順利完成,也有的學生完成得非常慢,基本每次課的任務都無法完成,也會出現任務抄襲、敷衍的現象。因此,實訓完成進度的差距給教師把控實訓安排及進行實訓指導帶來一定的難度。
二、高職基礎會計實訓課程教學建議
(一)實訓教材的選取
實訓教材選取是否合適直接影響課程教學效果。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基礎會計實訓教材的選取有這樣幾點建議:1.教材的涵蓋內容基礎會計實訓教材內容所涉經濟業務應選擇簡單的經濟業務,難度參考基礎會計課程經濟業務水平,實訓應分單項實訓和綜合實訓兩部分,單項實訓內容應包括基礎書寫訓練、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編制財務報表;綜合實訓是將前面的單項實訓通過一個案例讓學生獨立完成“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整個業務流程,也是對前面單項實訓效果的檢驗。2.教材的編排設計基礎會計實訓教材在編排設計上應區分于會計專業的理論性課程教材。其一,對經濟業務的描述,不應出現文字的描述,都應該以原始憑證的形式展現,讓學生習慣于通過原始憑證了解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其二,根據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的部分,原始憑證的印刷需采用單面印刷,這樣原始憑證就可撕下來附在所填記賬憑證后,記賬憑證填制的操作才更完整;其三,所有記賬憑證、賬頁及報表的格式需規范,應與實際工作中所用到的憑證、賬頁、報表一致,這樣學生的實操才更具實用性和有效性。
(二)教學實施建議
針對基礎會計實訓課程的教學現狀及對該課程多年的教學思考,在教學實施方面有如下淺見:
1.開展互助式教學
由于高職學生專業知識水平與能力參差不齊且有較大差異,因此開展互助式教學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實訓進度懸殊問題。在教師統一布置完某項實訓任務后,對于提前又較好完成任務的同學,教師應及時地給予表揚并樹立榜樣,并對有困難的同學一對一指導,但是一定要強調輔導不能給其抄襲或幫其完成,主要是針對困難生出現的問題能及時地給予指導與幫助,如果在其幫助下同學按質按量完成任務,教師需對指導學生與被指導學生給予一定的鼓勵,給予一定的額外加分。通過這種方式,指導學生的專業水平會得到進一步提高,而且還可以培養其口頭表達及溝通能力,被指導學生也不會因為每次任務無法完成而喪失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有助于形成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同時也可緩解由于班級學生人數多教師分身乏術的壓力。
2.開展多樣化教學
由于基礎會計實訓很多都是重復性的訓練,做久了學生會出現厭煩情緒,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不宜一味地講也不宜一味地做,教學做應有機結合。每次實訓,教師可以先通過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現場等多種形式進行演示講授,然后讓學生進行實操。學生在實操的過程中,教師應巡視答疑,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可集中講解,對個別出現的問題進行個別輔導。對記賬憑證的填制這部分實訓,當學生完成制單環節,教師可采用角色互換教學法,讓學生互為對方憑證審核人,完成對所填記賬憑證的復核,這樣既完成了記賬憑證的審核這個實訓,也讓學生更加熟悉會計角色的分工及會計工作的連續性和嚴謹性,同時也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在學生陸續完成實訓任務時,對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實訓作業可進行班級展示,在課堂樹立榜樣,這位同學即被任命為這次實訓的指導學生。課程結束前,若經過指導后進的同學也按質按量完成了當次實訓任務,同樣將其作業進行展示鼓勵,這樣整個課堂不會死氣沉沉,將會富有活力,學生也會有飽滿的學習熱情和高漲的學習情緒。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0-0024-02
一、序言
《機加工3》課程是機械制造類專業的綜合技能實踐課,是在《機加工1》、《機加工2》的基礎上,對技能的進一步提高,重在培養和訓練學生運用普通加工機床按照設計的工藝方案,完成零件的加工并能夠解決現場工程問題的能力。通過課程學生可以將理論課知識有效付諸實踐,既鞏固了課堂知識,又增加了實踐經驗,為今后從事機械加工奠定堅實的基礎。本課程實訓載體所用零件源于真實的產品,教學設計規范、細致,課程考核方法科學合理,可為廣大教師教學提高一定的參考。
二、教學設計
本課程根據國家車工、銑工職業標準中級和高級涉及的加工知識和技能要求,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產教結合工作過程為依據、真實零件加工為載體,突出車削和銑削加工技能訓練及職業素養的培養。
三、教學方案與方法
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并且需多名教師同時授課,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課程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兩人一機、分工種專業化訓練。俗話說“熟能生巧”,唯有多動手,才是提高動手能力的王道。課程教學中,嚴格保證了兩名學生一臺機床進行實訓。
2.規范、細化教學方案設計。為了確保教學質量,保證不同教師所講的知識一致,課程規范、細化了課程教學方案,吸收工業化思想,已改傳統的提綱性教學方案,精細到分鐘該進行教學內容。
3.注重職業素質培養。課程教學過程中,以“立德樹人”為核心,逐步實現從培養“職業技能”到“職業素養”提升,十分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工廠真實環境育人,嚴格按照工廠業務流程進行,執行“三檢制度”以及工廠現場管理的“5S”要求。在實訓的過程中同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以便畢業后能夠零適應融入工作崗位。
四、考核方法
1.突出零件加工的完整性、精準性要求。實際生產與實訓教學對零件要求出入較大。實際生產中未加工完成,即意味著對客戶工期失約,會帶來信譽和效益受損,實訓過程的評價同樣要求規定時間所加工零件的完整性;同理實際中一個產品的某個尺寸超差即意味著次品甚至廢品,實訓過程中考核同樣要嚴格測量每個尺寸及表面質量和行位要求的符圖性。
2.注重考核的可靠性,注意職業能力的考核。學習效果的評價不能僅僅取決于最終的一次考核,需注重平時每個教學單元的考核,全過程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注意職業能力的考核,對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等職業能力進行訓練和考核。
五、教學效果
課程的教學從源頭上引入真實的零件,突出了真實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采用兩人一機,保證了訓練的時間,細化、量化教學方案,解決了師資可能帶來的差異,并且全過程融入職業素養的培養;從考核的結果和學生的反饋來看,都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蔣士博.高職“生產性實訓模式”研究[Z].四川省高教學會課題,2008.12.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23-0068-02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nedia Products
GAO Fei, SU Chen, CHEN MEi
(Beijing Polytechnic,Beijing 100176, China)
Abstrac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raduate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cognitive skills,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ustration communication disorder students psychological barrier four reasons, the training curriculum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empirical case study, factors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to effectively collect objective data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ode of work scene based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occupation development results.
Key words: reform in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empirical research
2015年兩會及十報告均提到要重視高等職業教育,強調“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中國的職教體系也在深入發展改革的過程中,新的教育理念逐步貫徹到國際化教育合作領域。職業教育體系中國際知名的有如:美國的社區職教、德國的“雙元制”、英國的“工讀交替”等實訓教學模式。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基本情況是:不能靈活應用在校期間所學理論基礎知識及技術,動手能力尚欠缺。社會及企業需求的專業技能和項目經驗人才,是對的就業者的核心素質的要求,企業人才需求有缺口,高職院校應盡力貼合社會需求培養相應技能的就業學生。我們通過數字媒體課程實訓教學模式應用的研究,針對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與教法的進行探究和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1 數字媒體實訓課程設計方法
由于高職院校畢業學生就業與用人單位,其對實習及畢業學生要求具備較高的動手實踐能力,要求就業人員應該能夠完成所在專業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數字媒體實訓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應用,同時受到所在學校的教學現實情況的約束,未見得能夠使得每一位學生進行專業崗位培訓,針對實際工作場景的課程實訓模式是較好的體驗實際項目、了解項目設計實施過程,課程設計存在著直觀有效的方式,很好的成為學生在模擬項目中體驗規則、制度、過程、管理和規范的目的。
2 探究課程設計
通過虛擬實際工作情景,應該模擬實際項目目標,學生分組和工作流程,還應該模擬工作中各種制度、成本控制等,讓同學們有著親臨其境的職場體驗。
3 分析教學效果
應用數字化圖表展現完成圖,充分分析研究學生的學習表現,依據數據分析統計外部條件,完成標準。采用實證研究法,通過數字媒體實訓課程設計完成教學模式的客觀探究。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應用新的教學模式強化了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了教師科研能力;豐富了教學資源;改革成果顯著。近年來參加實訓的多媒體專業學生一次性就業率就達到98%以上,畢業生分布于本市各設計、媒體、網絡等公司。實訓課程對學生今后職業發展深具影響力,學生們首先從中體會到了學習和創造的快樂,品味到了工學交替的樂趣,實現了個人價值的提升。同時,他們學會了學習和獨立思考,體會到了探究的樂趣,嘗試從多角度全方位觀察分析問題,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學會了做事,知道怎樣做才能做成一件事,了解了項目運作的工作程序;學會了共處,認識到了合作、溝通、團結的重要性,體驗到了同舟共濟戰勝困難的喜悅;學會了做人,知道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懂得盡義務、負責任、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光然.多媒體技術與應用[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2] 張文俊.數字新媒體版權管理[M].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3] 羅良忠.新媒體環境下家校溝通方式創新研究[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880(2011)06-0155-02
稅務會計是一門融稅收法規制度和會計核算于一體的邊緣學科,該課程主要研究企業稅務信息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目前,稅務會計是財經類院校會計相關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稅務會計實訓課程是在這門課的基礎上為了通過實訓教學,培養學生稅務會計核算的能力,以及熟練的計算、填表、報稅等一系列納稅實務操作能力,增強學生對實務操作的感性認識,解決所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為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開設稅務會計實訓課程的必要性
社會對會計人才的市場需求表明,是否具備稅務會計知識已經成為衡量會計類人才的重要參考標準。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對稅務會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與此同時,許多用人單位反映畢業生缺乏稅務會計知識和技能。造成這種矛盾的根源是我國目前高校稅務會計教學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較大。
目前,常用的組織稅務會計實踐教學的途徑主要是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請有實踐經驗的會計師來校講授企業的具體做法、在校外與企業合作建立實習基地等。但是會計工作通常涉及商業秘密,企業一般不愿意讓實習生接觸企業真實的業務,同時會計專業學生實習過于集中而一般企業只能接受幾名學生,學校難以在校外與企業合作建立實習基地。這些“走出去,請進來”的做法對于加強稅務會計的理論聯系實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仍解決不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差的問題。而學校開設的會計實訓課程往往局限于在校內組織會計核算的實習,涉及稅收方面的實習較少,現實中涉稅事宜是任何一家企業重要的日常經濟業務。
因此,在稅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開設模擬實訓課程解決這一問題是當務之急。
二、目前稅務會計實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稅務會計是一門操作性、技術性較強的應用型課程,目前稅務會計理論體系日漸完善,然而稅務會計實踐教學環節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實訓課程教學成為薄弱環節,存在不少問題。
(一)教材內容滯后
與稅務會計教學內容相關的稅收法規政策具有政策性、時效性較強等特點,國家不斷頒布和制定新的稅收法律、法規、條例,原有的隨之作廢。自2006年以來,新的稅法政策法規不斷修訂出臺、涉及消費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主要稅種,地方稅的稅收政策也發生了變化,此外,新企業會計準則自2007年1月1日起執行,但諸多實訓教材的內容還停留在舊的稅收政策與會計準則的背景下,不能緊密聯系當前經濟的熱點問題。
(二)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
目前,許多高校稅務會計實訓課程的教學內容設置不盡合理,各稅種計算占用的課時偏多。各高校一般在稅務會計之前已經開設了稅法課程,學生應該掌握各稅種計算等稅法知識,但由于擔任稅法教學的老師受到課時限制,認為稅務會計還會學到相關內容,有些內容就省略了,加之擔心學生的遺忘,往往需要把各稅種計算等基礎知識再重復講授給學生,擠占了正常的教學課時。另外,講授各稅種的賬務處理附帶了太多財務會計的內容,造成教學內容的重復。與稅法類似,財務會計也是之前學過的基礎課,只不過財務會計課程里關于稅收方面的處理不夠全面和系統而已。因此,稅務會計實訓教程內容相互重疊,且不統一,造成教學課時浪費嚴重。
(三)師資水平普遍不高
盡管近年來,高職院校稅務會計課程教師的學歷不斷提高,但稅務會計師資知識結構不盡合理,學稅收經濟學的,會計基礎理論欠缺;學會計的,稅法理論欠缺。即使這兩者都通了,還需掌握稅收實務,否則將影響整體的教學效果。同時有關部門很少有針對稅務會計教師的培訓,因此,同樣為學生開設的稅務會計課,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講解的角度差異很大。
(四)教學軟硬件不足
很多高校缺少稅務會計實訓軟件,用文字性的實驗實訓題目來代替稅務會計實訓課程,其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一些院校未建立稅務會計模擬實驗室,無法進行適應性操作訓練。而實踐中,納稅業務一般由會計人員通過會計憑證、賬簿、報表歸集數據,進行稅款的計算和申報繳納,把納稅真正融進會計業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技能培養的目標,但是由于學生在校期間沒有接觸過電子報稅軟件,在實際工作中利用報稅軟件進行網上申報時,則不會操作。事實上,大多數高校都沒有配備這類實訓設施,也沒有進行過類似訓練,忽視了學生納稅實務技能的訓練,從而造成與現實需求相脫離的現狀。
三、改進稅務會計實訓課程教學的建議
(一)編寫高質量的教材
教材水平直接影響教學質量。要從根本上提高稅務會計的教學效果,就應編寫高質量的教材。一是教材編寫要緊跟實際,反映最新的稅收法規政策和會計規定,緊密聯系當前經濟的熱點問題;二是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應將基本理論融會于具體實例之中,或者編寫專門的案例習題集。教材中應大量選擇和采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啟發性的案例、例題,以便加深學生對理論、政策的理解,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保證教學更具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
(二)完善教學內容設置
在稅務會計實訓過程中,不應當單獨講授稅種計算的內容。在教授賬務處理時,如需先確定入賬金額,再結合具體的經濟業務幫助學生簡單復習相關的計算方法即可。對于各稅種的賬務處理教學內容,涉及到除納稅以外的財務會計內容要盡量簡化,不需花太多時間來講授。在組織學生進行實訓的過程中,按真實的企業會計崗位分工進行組織,學生實驗、實訓的教材都應取材于真實的經濟業務,并使用真實的原始材料和全真的憑證、報表等。要求學生經過實訓后,具備真正實際操作的業務過程處理能力,并將實訓過程中學生操作的項目計入學生實訓的平時成績中,促進學生認真的進行實訓操作和完滿的完成實訓任務。
實訓的內容應包括稅務登記和主要稅種的賬務處理及納稅申報。應帶領學生在熟悉稅務登記申請程序和填寫項目的基礎上,練習填制稅務登記表,并熟悉一般納稅人認定登記的管理規程并填制認定表。然后,應分稅種進行專項訓練。包括:1.各稅種納稅申報資料的填報;2.根據企業的涉稅情況正確進行會計處理;3.正確進行各種涉稅報表的編制;4.進行各種涉稅報表的網上申報和實地申報;5.正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其他發票;6.進行發票的保管、驗證,對特定會計期內發生的涉稅業務進行數據分析和整理,達到熟練掌握納稅申報的技能。另外,可以某企業為實踐對象,對其開業、涉及稅種的判斷、日常報稅、變更等業務進行綜合訓練,熟悉和掌握涉稅業務在實務中的應用,提升學生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能讓學生親身體驗企業涉稅程序,同時,學生也將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在實訓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應當先講整個流程,再詳細講解每個細節,按照操作步驟逐步指導,突出重點難點,并啟發和引導學生多做思考。同時,還要在實訓中著重講解理論規定中難懂的部分,幫助學生在實訓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這些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多引進具有稅務實踐工作經驗的教師來擔任稅務會計實訓課程的教學,增加專業教師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對于專職教師,學校要定期提供他們外派培訓學習的機會,增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素質。可以考慮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同時,應聘請企業稅務會計專業人才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逐步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
(四)完善實驗室建設與改造
在校內建立“稅務仿真實驗室”,安裝企業涉稅事項的各種軟件,如《增值稅專用發票防偽稅控系統》、《稅務總局電子申報軟件》、《ABC3000電子申報繳稅軟件》等,用專業的稅務會計軟件模擬企業納稅教學。使學生在軟件上進行課程的自主學習,同時也可以就學習操作中的有關問題通過網絡隨時與主機端的教師進行交流,及時解決實訓過程中的問題。并且根據最新的稅法政策法規和新企業會計準則不斷更新稅務會計軟件的內容,淘汰過時的稅率,增加新設的稅種和納稅籌劃的項目,根據企業的現實需求增加相關的操作技能,把當前經濟的熱點問題引入實訓課堂討論,使實訓教學的內容更豐富,更貼近實際。
總之,實訓課程教學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將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完成從書本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在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善于根據具體情況,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有用的專業知識,教師應追求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2)目前,部分學校的相關課程基本都按照固有的學科安排課程的相關計劃。同類學校之間相互模仿的開設專業課程,沒有從實際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專業的教學發展是否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在專業的課程開設與設置方面存在著嚴重的理論與實際發展相脫節的現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發展缺少了客觀的現實基礎,可謂是舉步維艱。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中的理論課程與實踐情況的發展存在的脫節問題,使應用電子技術的發展無法滿足社會的有效需求。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驗、實訓課程的改革雖是箭在弦上,但是礙于實際情況的制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驗、實訓課程的改革進程的發展一直止步不前。過去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理論教學、實訓教學相分離發展模式還在沿用中,不同教師負責不同的課程,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意識不強,無法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不斷加強實訓教學及實訓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1)隨著眾多相關學者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驗、實訓課程的改革的深入探究,改變教學模式、進一步打破專業固定學科的相關限制,最大程度的結合社會的實際需求發展改革的相關事宜成為當務之急。強化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驗、實訓課程的發展觀念應作為一種辦學理念,將其貫穿于整個教學計劃的全過程,并將其改革的力度切實的落實到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教學計劃、課程安排、教材選擇的方面。進行改革中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驗、實訓課程的相關事項盡量安排得井然有序,這樣才能在實際生活中有條不紊的使改革進行下去。學校以及教師對于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驗、實訓的課程的比重要問題,在充分考慮之后做出適合的規劃。在進行理論教學與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最好安排同一個教師進行授課,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對于實訓課與理論課在教學內容方面相互脫節的反感。同時,學校應該設立相關的平臺,為相關專業的教師定制學習培訓的計劃。專業的教師在課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并定期參與一定的培訓,提高自身的理論和實踐的教學水平。并時刻明確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將模擬型的設備通過創新的做法向著實用型不斷進行轉變,使學生深切體會到實驗的成功與否與現實的關系。
(2)在實踐教學中,重視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強化其對專業的實驗意識的同時,引進專業的師資力量,提高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驗、實訓課程的質量,突出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驗、實訓的技能發展。在對相關課程的安排方面還需要注意,專業課程的時間、地點在安排時盡量達到教學一體化的相關要求,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去進行理論、實訓課程的學習。在師生之間建立起平等的關系,發揮專業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難題,能夠得到專業教師的份額準確答復與點評,增加學生學習該專業的信心與興趣。教師也可以在這解答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操作的能力以及探究的意識。
1 會計課程實訓改革內容
1.1 會計課程實訓教學改革的思路。會計課程實訓的教學改革實踐的出發點是以校企深度合作,工學結合為基礎,實現企業經營服務、學生參與的有機結合,學習過程、工作過程的一體融合,最終為了解決會計畢業生畢業即能夠進入企業承擔起基本的會計崗位工作任務。
在實訓中,校企雙方共同進行課程的教學設計、共同構建教學內容、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組織實習實訓、共同開展技能培訓。將企業正常的經營服務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以培養會計崗位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目的,與企業緊密合作,實施校企共同設計、實施、評價的教學過程。
1.2 會計課程實訓教學改革的保障。
1.2.1 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校企合作是實現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基礎,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校通過召開座談會、通氣會、簽訂協議、責任書、備忘錄等各種形式主動與企業溝通,將學校的教學目標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目標有機協調,并對頂崗實習的學生和教師進行“學生”、“教師”和“員工”的雙重管理。
1.2.2 校內外實訓基地保障。校內實訓基地能夠滿足教學需要、管理制度完善、經費有保障,運行正常;有穩定校外實習基地,能滿足學生專業實訓和頂崗實習的需要。
1.3 會計課程實訓教學改革。
1.3.1 實訓課程教學過程改革。會計實訓教學以完成真實的會計核算和監督任務展開。按照適合高職特色的學校、企業、學生聯手的共同對財務會計綜合實訓課程進行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的教學改革實踐,整個實訓分為三步完成:第一步是宣傳準備。由專業帶頭人組織校內外指導教師召開專題會議,明確實訓活動的內容和步驟,對學生進行了宣傳發動,使學生們明確了會計課程實訓的意義和目的。第二步是到企業如會計記賬公司實戰演練階段。第三步是考核、總結,通過校內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結合對學生們進行“實踐出勤”、“實踐表現”和“實踐成果”三個部分的綜合考核,將實踐成績納入學生的本門課程的期末考核成績。通過實踐使學生了解到了企業會計崗位工作任務的基本要求,熟練掌握了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過程和會計操作的基本技能,增進了學生對企業實際會計崗位工作運行情況的理解。
1.3.2 實訓課程教學方法改革。采用行動導向的一體化教學,以典型會計核算監督工作任務為載體安排和組織教學活動;以工作任務為出發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就感,使其主動實施實踐活動;以合作企業的原始憑證的采集、憑證填制、審核等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使學生在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過程中掌握全部的專業知識。具體教學方法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活動法和競賽法等。
1.4 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1.4.1 教學組織。采用在校外的會計記賬公司等實訓場地現場教學為主,校內實訓室為輔,輔之以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教學的組織與實施,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技能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課程的教學設計,合理地將與合作企業之間的會計核算任務、監督等會計基本職能融入到實踐中去。
1.4.2 教學實施。以學生為主體完成會計業務的核算與監督任務,在關鍵點上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引導學生在會計崗位工作任務中學習,學生自主尋求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主動尋找數據及資料、探討可能的解決方法、驗證、評估結果等步驟,讓學生自己構建解決會計核算、監督問題的思路,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全面培養,實訓教師一個崗位輪換期末及時進行總結評價。
2 課程實訓教學改革實踐成果總結
2.1 探索了基地建設途徑,形成了特色建設模式。提出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校內實訓室、校企頂崗實訓基地建設的模式,形成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螺旋形上升的良好勢頭,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是逐步在培養起來的,通過校內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在企業頂崗實訓三個過程逐步積累起來的,通過構建“教學做”一體化的特色創新的實訓教學環境,保證了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
把以前在校內實訓室進行的財務會計綜合實訓搬進了企業——會計記賬有限公司,在記賬公司學生可以審核真實的原始憑證,做真實的記賬憑證、登記真實的賬簿和編制真實的財務報告,以及進行真實的網上報稅。學生可以親自到工商局、稅務局進行工商注冊和稅務登記,真正實現了學校和企業緊密合作,實現了會計專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所要求達到的目標。
2.2 探索實訓課程團隊建設模式,形成了專兼職結合教學團隊。根據校內師資建設存在實訓教師不足,雙師素質低問題,聘用了企業具備熟練會計業務的老會計作為兼職教師,進行了教師團隊的優化配置。由原來單一由校內教師為主的授課變成由校外企業兼職教師為主教授同時校內教師積極參與教學雙師型師資教學結構。這樣,校內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各展所長,互相配合,很好地完成了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任務。
2.3 扎實推進實訓課程改革,形成了特色實訓課改模式。推行了適合高職特色的學校、企業、學生聯手的共同對財務會計綜合實訓課程進行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的“三元三步走”的教學改革實踐,在三個年級一個專業5個班次進行試點,開發了2部工學結合特色教材,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職業能力。
2.3.1 在教學中采用真實企業賬務進行教學做一體化訓練,以分派會計崗位工作任務讓學生完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加強對學生實際職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摒棄了以前只是以虛擬的企業賬務進行的實訓。
2.3.2 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注重教學互動。實訓教師在實訓過程中起啟發、歸納、指導作用,讓學生在實訓中通過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完成各項任務,鞏固、提高處理會計業務的各項技能。
2.3.3 教學中采用循序漸進、由易而難、從簡到繁的教學方法,以真實實訓資料、多媒體課件、網絡財務軟件等教學工具來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完成實訓任務。
2.4 教學評價的改革,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①在綜合實訓中,突出對學生綜合財務會計操作技能的評價,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和整合能力的評價。②注重實訓活動項目,突出過程評價,注重操作性環節的考核。③采用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結合成果展示等手段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
實訓成績的考核應貫穿于會計實訓的全過程中,使之有效的促進學生實訓操作的規范和實踐技能的不斷提高。指導教師在實訓過程中或完成后,可以采取口頭提問的形式,了解學生對全部內容的熟悉和掌握程度,當場發現問題、當場解決問題。在實訓完成后,可根據考核過程及結果得出評價。評定成績等級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不及格者必需重做。(課題:省教育廳課題,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研究;編號:JGZ201202445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毛久智等.關于高校會計專業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思考[J].教學研
究,2001(3)
2 周國鋼.會計信息化及其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