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5:54: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內控審計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月28日
一、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
根據五部委《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以及中注協《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實施意見》要求,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意見類型分為四種,即“無保留意見”、“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否定意見”和“無法表示意見”。各項意見的具體含義是:
“無保留意見”:在基準日,被審計單位按照適用的內部控制標準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內部控制。注冊會計師已經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的要求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在審計過程中未受到限制。
“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內部控制雖然不存在重大缺陷,但仍有一項或多項重大事項需要提請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使用者注意,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增加強調事項段予以說明。該段內容僅用于提醒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使用者關注,并不影響對內部控制發表的審計意見。
“否定意見”:如果認為內部控制存在一項或多項重大缺陷,除非審計范圍受到限制,注冊會計師應當對內部控制發表否定意見。
“無法表示意見”:注冊會計師只有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才能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如果審計范圍受到限制,注冊會計師應當解除業務約定書或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也稱為“標準審計報告”,其他意見的審計報告均稱為“非標準審計報告”。取得標準審計報告是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追求目標。
二、2012年度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總體情況
2012年度我國上市公司首次全面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2014年1~4月期間,47家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為949家上市公司出具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具體情況見表1。相比2011年只有67家公司的情況,在數量上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內部控制審計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表1)
三、24份非標準審計意見原因解析
2012年度被出具了非標準審計意見報告的24家上市公司中,4家為否定意見,20家為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
(一)“否定意見”審計報告原因解析
1、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荒)。北大荒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原因經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1)該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管理層逾越管理權限審批使用資金,且沒有對子公司實施有效控制;(2)該公司與其部分子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著組織架構不健全或者部分組織機構并未有效運作問題;(3)未能依據有關規章準確有效地進行資產減值測試、定期核對往來款項、依法取得涉稅憑證和準確計繳稅金等;(4)重大信息內部報告制度未能有效執行,導致未能及時識別出需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事項和未能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北大荒《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中提到,公司治理結構有待進一步完善,有關披露的重大、重要缺陷主要包括發展戰略缺失、崗位職責不明確、大額資金運作審批操作不規范、信息披露不及時等方面。結合《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與《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不難發現,北大荒在內部控制的設計、運行兩個層面均存有重大缺陷。具體來說,設計層面的重大缺陷主要集中在不相容職責分離、全面預算和制度建設方面;運行層面的重大缺陷主要集中在授權審批、治理架構、信息溝通和制度執行方面。
2、天津環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磁卡)。天津磁卡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原因經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1)未能有效執行按月對賬制度,導致往來賬戶長期、經常出現差異卻未被發現,且在結賬環節,并未合理確定本期應計提的壞賬準備;(2)未建立投資業務的會計系統控制,因此未能及時、準確地確認投資收益及合理計提減值準備;(3)未組織固定資產盤點即進行了年度財務決算,存貨盤點結果也未及時進行賬務處理;(4)銷售業務會計處理不規范,存在未發貨而提前確認收入、未確認成本的情況,以及已發貨、滿足收入確認條件而未確認收入成本的情況;(5)未建立期末財務報告流程控制制度,未見管理層及治理層人員對期末報告流程進行監控,缺乏財務報表的復核及審批控制,重要子公司歷年的審計調整事項均未做賬務處理。
根據《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可以發現,天津磁卡設計層面的缺陷主要集中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和資產清查方面;運行層面的缺陷主要集中在制度執行方面。天津磁卡《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中認為,其在財報相關的內部控制上是有效的。同時,雖然披露了部分內控缺陷,包括資產盤點、往來賬核對、投資業務的會計系統控制問題,但仍未說明具體的內控缺陷認定標準,也沒有說明上述缺陷的重要性程度,是重大缺陷、重要缺陷還是一般缺陷。
3、廣西貴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糖股份)。貴糖股份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原因經分析主要是成本核算基礎薄弱:
部分暫估入賬的大宗原材料缺少原始憑證(如沒有入庫單或入庫單信息不完整),影響該存貨的發出成本結轉與期末計價的正確性。導致該公司2012年度未審計財務報表的本期和前期數據中“營業成本”、“應付賬款”、“存貨”等項目存在重大會計差錯。
在該公司內部控制自評報告中并未認同這一結論。貴糖股份認為,這僅僅是由于公司和事務所在原材料核算辦法上存在認識差異,公司跨會計年度采購原料,之前的核算方法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先前的會計事務所也未對此提出重大異議,因此才在本次自查中問題。
4、深圳海聯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聯訊)。海聯訊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原因經分析主要有以下兩點:(1)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調查;(2)因重大前期差錯更正了已經的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個年度的財務報表。海聯訊在《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中指出,公司未能有效執行內控制度,對于存在重大缺陷、與財務報表準確性相關的內控制度地執行,需作整改。
(二)“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原因解析。在20份(上海三毛、江淮汽車、ST宜紙、上海機電、鳳凰光學、恒源煤電、深天地A、大地傳媒、南京醫藥、ST獅頭、*ST長油、康達爾、*ST鳳凰、海南椰島、天路、國通管業、香梨股份、工大高新、馬鋼股份等)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有一些強調事項是對內部控制審計范圍進行附加說明,有一些是對公司重大或突發事項進行特別公告,因此,強調事項并不完全是由內部控制缺陷所帶來的。與內部控制缺陷相關的強調事項可以歸為以下幾類:1、不相容職責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分離,這主要是由于組織結構和崗位設置的不健全性造成的;2、制度規定不夠明確,這主要體現在部分關鍵業務和流程方面;3、內部控制管理過程中部分重要資料有所缺失;4、內部控制制度沒有得到有效執行;5、部分業務的會計處理與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不符。
四、24份非標準審計意見中關于內控缺陷的分析
(一)設計缺陷與運行缺陷
1、2012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出來的重大缺陷,按照設計層面、運行層面進行分類,設計類缺陷為14個,運行類缺陷為10個,占總數的百分比分別為58%和42%,各企業管理層應予以關注,從而有的放矢地完善本企業的內部控制。
2、企業制度和流程的缺失會帶來設計有效性缺陷,使得相關風險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無法達成控制目標,必然會對企業帶來不利影響。設計有效性缺陷重于運行有效性缺陷,它應是企業關注的重點。對制度、流程進行不斷地梳理完善,設計有效性缺陷的比例將會不斷下降。
3、運行性缺陷,一方面是由于內部控制的局限性(如聯合舞弊、管理層逾權、疏忽大意等)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則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造成的。即使企業不存在設計有效性缺陷,也應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確保企業制度及流程的有效運行,以防運行性缺陷可能導致的重大風險。內部監督機制包括日常對各個業務職能部門或管理層工作過程及結果的監控,也包括定期組織的內控自評及內部審計。
(二)缺陷內容分析。2012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出來的重大缺陷按照缺陷類型可以分為會計控制、不相容職責、全面預算、制度建設、授權審批、治理架構、信息溝通不暢、制度執行、資產清查9個方面。即在各種類型的控制活動中均有可能存在重大缺陷,任意一類控制活動失效均可能導致非標準的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出現重大缺陷。
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出來的與制度相關的缺陷有9個,占總體的38%,比例最高。因此,加強制度建設,監督及強化制度執行是完善內部控制的重要措施。首先,企業應當確保既有的制度和流程是規范的、可執行的。其次,企業應該對其進行至少每年一次的梳理,根據經濟業務的變化,適時增加新制度、作廢不適宜制度、關注制度是否被有效執行。
需要說明的是,各類控制活動均有潛在的風險,企業在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過程中,應當綜合考量,可以有所側重,但不可有所忽略。
五、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質量有待提高
對比上述企業披露的《財務審計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發現已披露的內控缺陷主要集中在與財務報告高度相關的領域。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由于部分會計師事務缺乏內部控制審計經驗,內部控制審計范圍的選取還僅局限在與財務報告高度相關的領域,甚或是直接與具體的經濟損失或財報差錯相關,使得多數企業財務審計與內控審計相互整合。
應當注意的是,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定義,重大內控缺陷除已產生了經濟損失或財報差錯的缺陷外,還包括可能會造成潛在損失或錯報,以及對企業聲譽、安全等定性指標造成損害的缺陷。隨著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經驗的不斷積累,相信這方面的工作缺失將會得到明顯改善。
主要參考文獻:
一、引言
證監會《關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類分批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通知》中要求中央和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國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并且于2011年12月31日公司總市值(證監會算法)在50億元以上,同時2009年至2011年平均凈利潤在3 000萬元以上的,應在披露2013年公司年報的同時,披露董事會對公司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報告以及注冊會計師出具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其他主板上市公司,應在披露2014年公司年報的同時,披露董事會對公司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報告以及注冊會計師出具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截至2013年4月15日,滬深兩市A股主板已有1 053家出具已審計的財務報告,其中有662家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從證監會對于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強制披露要求可以看出內部控制建設對一個企業的重要程度。一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運行效率,降低經營風險,減少公司出現違規操作的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被出具無保留意見的標準審計報告能夠說明公司運行情況良好,提高投資者的信任。由此可見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對于上市公司本身和投資者、監管者都是十分有必要的規定。
二、文獻綜述與提出假設
(一)內部控制審計對上市公司的市場影響
池國華等(2012)在研究內控缺陷信息對個人投資者風險認知的影響中發現,內控缺陷嚴重程度對個人投資者風險認知有顯著影響。內控審計報告對投資者的風險認知程度影響較大,對內控審計報告利用程度越高,投資者風險認知水平與內控審計報告存在缺陷的關聯程度越大。張然等(2012)在研究中國A股上市公司2007-2010年年度報告中發現,上市公司公布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后,公司籌資資本成本會降低,若進一步提供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其資本成本會更加降低。這是由于企業管理者通過對內部控制的制度完善和自我評價會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有助于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方紅星、劉丹(2013)以2010年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與其內部控制質量的研究中發現,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越差,越傾向于變更會計師事務所;變更審計師的上市公司對高質量審計需求概率與內部控制質量的變化顯示出倒U型關系:先上升后下降。并得出當內部控制足夠有效時,高質量審計與內部控制存在替代關系。胡娜(2010)論述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中強調,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上市公司會增大審計風險,審計師易與上市公司發生意見不一致,進而導致會計師事務所的變更;同時,接任的會計師事務所由于不了解內控環境,會導致審計成本上升和審計質量下降。為此,政府應加強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的要求,同時充分披露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原因。沈菊琴(2013)通過分析2010年中小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內控自評報告的市場反應中發現,上市公司披露內控自評報告信息量越大,投資者獲得的超額收益越多;并且公司財務狀況越好、經營能力越強、內部審計越完善的公司越傾向于選擇披露內控自評報告。
綜上所述,內部控制在公司運營和審計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大,內控較好的公司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真實性,投資者對于內控完善的公司更加青睞。但是,加強內控建設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在具體指標上體現的研究較少,公司出具內控審計報告后對公司的整體效果有提高,但是具體環節上的有效驗證研究較少。為此,筆者將針對2012年出具內控審計報告對上市公司的影響進行數據量化分析。
(二)提出假設
由于上市公司要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公司為達到審計師的要求會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完善的內部控制建設會提高公司的運營效果,會導致公司的經營效果大幅提高。為此提出假設1。
H1: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2012年的經營效果比2011年顯著提高。
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內控審計報告后會使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增強,并且顯示出公司的管理運行機制良好,根據信號傳遞理論,投資者會對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增強,公司的財務報告真實性會顯著增強,投資者會傾向于選擇出具內控審計報告的公司,進而為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故出具內控審計報告會產生一定的市場反應。
H2:上市公司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日后市場反應會出現顯著變化。
三、實證研究
(一)樣本選擇來源及處理
本文選擇了滬深A股主板出具2012年內控審計報告的50家公司的經營業績和市場反應分別作為研究對象來驗證H1和H2。在選取樣本時,對年報公布后有重大事項發生的公司、發生合并或新設立公司、ST公司、金融保險行業公司進行剔除,最后符合標準的滬深兩市各選25家上市公司。數據來源有國泰安數據庫、巨潮資訊網、中注協以及證監會網站。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軟件進行處理。
(二)Logistic 多元回歸分析
1.模型設定。H1的因變量選取為“是否出具內控審計報告”作為虛擬因變量。H1的自變量共有7個:營運能力指標中選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應付賬款周轉率作為自變量,盈利能力選擇市盈率和資產收益率作為自變量,財務能力選擇現金比率作為償債指標保證,發展能力選擇資本積累率作為自變量。見表1。
H1假設通過構建Logistic多元回歸模型分析是否出具內控審計報告對各因素的擬合分析,建立如下模型:
Internal control=β0+β1 ×inventory+β2 ×AR+β3×AP+β4×PE+β5×ROE+β6×cashratio+β7 ×capaccumu+ε
其中,β0為常數項,β1、β2、β3、β4、β5、β6、β7為自變量系數,ε為誤差項。
2.樣本處理。由于50家公司所處行業和規模有差異,在對H1進行logistic回歸時,將樣本處理為相對規模,其中2012年指標為2012年期末規模/2011年年末規模,2011年指標為2011年期末規模/2010年年末規模。鑒于文章的篇幅,本文未列出所有樣本處理后原始數據。
3.logistic回歸結果。見表2。
4.結果分析。根據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
(1)出具內控審計報告對上市公司的運營能力影響顯著,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完善后會提高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這是由于內控完善會減少庫存并及時催收客戶欠款,使公司的運營能力大幅提高。但是內控完善后對公司的應付賬款周轉率有反向作用且影響不顯著,這是由于內控制度建設會使公司最大程度利用商業信用,最大限度利用公司自有現金流。
(2)出具內控審計報告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正向影響。上市公司內控制度越完善,上市公司市盈率會越高,且影響顯著,這是由于內控完善后會使成本降低,投資者會傾向于選擇內控制度完善的公司,引起公司股價上升,市盈率上升。但是對凈資產收益率會產生一定抑制作用且作用不顯著。原因在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需要一定的成本,為此會帶來一定的凈利潤降低。
(3)內控制度完善后對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影響為正向促進作用,但影響效果不顯著。這表明內控制度完善后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狀況,并對公司的發展帶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三)事件分析法
1.研究過程。
(1)定義事件。本文針對H2假設定義上市公司出具內控審計報告為研究事件,定義內控審計報告披露日為t=0。
(2)定義窗口期。2012年內控審計報告基本于2013年4月披露,本文選取截至4月15日之前出具內控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將窗口長度確定為10天,事件窗定義為(-10,10),清潔期定義為(-60,-11)。
(3)確定超額收益率ARit。超額收益率是實際收益率與正常收益率的差額。本文事件窗的實際收益率由樣本公司的實際股價確定Rir;正常收益率由CAPM確定――通過線性回歸模型以滬深兩股指數為基準確立的正常收益率Rim。ARit=Rir-Rim。
(4)計算所有樣本在t時刻平均資本收益率 AARit=(1/N)ARit,計算單個樣本在某時間區間的累計超額收益率CARi(t1,t2)=ARit和整個樣本的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CAR=AARt。
2.檢驗思路。H2 因變量為累計資產回報率CAR,檢驗累計超額收益率CAR(t1,t2)是否顯著異于0:利用單樣本t檢驗進行檢驗,如果顯著異于零,則表明出具內控審計報告會在披露日產生一定的市場影響,引起股票價格的顯著變化。
3.實證數據檢驗結果。見表3。
(1)檢驗結果。根據表3樣本公司CAR的t值檢驗結果來看,出具內控審計報告對市場會產生影響,除出具當日的一組數據影響為相反,出具內控審計報告的市場反應總體上呈促進作用。圖1為樣本公司在披露內控審計報告后的平均超額收益率AAR的變化趨勢;圖2為累計平均超額收益變化圖。從CAR整體變化趨勢上來看,出具內控審計報告這一事件在一定期間內會產生正向的導向作用,會為投資者帶來短期內的超額收益。由于t=10時CAR趨于0,說明該事件的影響期間較短。
(2) 結果分析。根據圖中所示具體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在出具內控審計報告之前會出現超額收益趨勢,在內控報告出具前階段t=-6開始,在t=-2時會達到峰值,這說明投資者對于內控審計報告的預期較高,投資者此時會存在一定的套利行為。出具內控審計報告之后,t=-2到t=1階段,CAR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落,并于t=1時停止下降,次階段的下降可能原因是由于不同的投資者對于內控審計報告的期望值過高,認為公司的價值被高估,進而轉手。但在出具內控審計報告之后超額收益會出現波動,但在t=10時CAR趨于0,說明出具內控審計報告的超額收益于10天后基本消失。
四、小結
本文針對2012年上市公司出具內控審計報告這一披露規范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論證。通過對樣本上市公司進行研究,得到以下結論:一是上市公司應證監會要求披露內控審計報告,為了取得無保留的標準審計報告,在加大了對內部控制的建設的同時自身獲益,表現為運營能力的顯著提高。完善內控建設對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和財務狀況上雖然沒有顯著改善,但會帶來正面的積極影響;二是上市公司出具內控審計報告后,投資者對內控報告和內控建設存在利好預期,由于不同投資者對于內控預期值不同,故公司在披露內控審計報告會產生一定市場反應,并在較短時期內為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出具報告一定時期后,超額收益消失,投資者只能獲取正常收益。
總體來說,證監會的相關要求對于上市公司披露內控審計報告的影響比較積極,并且收效良好。盡管會使上市公司加大披露成本,但上市公司會因自身制度建設的完善獲得顯化和未顯化的制度紅利;對于投資者來說,上市公司披露制度的完善,增加了公司的透明度,有效降低了成本,故披露內控審計報告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市場反應。J
參考文獻:
1.池國華,張傳財,韓洪靈.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對個人投資者風險認知的影響:一項實驗研究[J].審計研究,2012,(2).
2.張然,王會娟,許超.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與鑒證報告會降低資本成本嗎?[J].審計研究,2012,(1).
一、制度背景
根據中國證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的《關于做好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規范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和《關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類分批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通知》,自2011年起,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和納入試點范圍的上市公司應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自2012年起,國有控股的主板上市公司應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自2013年起,非國有控股且總市值和凈利潤達到一定標準以上的主板上市公司,應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自2014年起,所有主板上市公司均應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應當至少每兩年披露一次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創業板上市公司應當至少每兩年披露一次內部控制鑒證報告。
隨著內部控制審計相關制度的頒布,對審計報告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浙江省上市公司披露的2011-2013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為研究對象,對報告的總體特征進行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全面推進、內部控制審計制度的不斷完善提供參考。
二、浙江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總體披露情況
(一)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數量逐年增加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信息統計(見表1),2011年,浙江主板上市公司共89家,披露2011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為15家,占主板上市公司總數量的17%;2012年,浙江主板上市公司共93家,披露2012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為41家,占主板上市公司總數量的44%;2013年,浙江主板上市公司仍為93家,披露2013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為56家,占主板上市公司總數量的60%。浙江主板上市公司中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公司數量2013年較2011年增加41家,占總數量的比例增加了43%。
浙江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中披露2011-2013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公司數量:2011年度最多,達到78家,占浙江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總數量的66%;2012年度出現下降,只有51家,占浙江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總數量的43%;2013年度有所上升,為73家,占浙江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總數量的61%。三年中,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浙江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出現增減波動的原因是:《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要求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至少每兩年實施一次內部控制審計,所以,2011年度實施過內部控制審計的部分上市公司2012年度就不再實施內部控制審計,導致2012年度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公司數量有所減少。經進一步研究分析,2011-2013年,所有119家浙江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均至少披露了一次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因此“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至少每兩年實施一次內部控制審計”的要求達成率為100%。
浙江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披露2011-2013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公司數量:2011年為11家,占浙江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量的41%;2012年為13家,占總數量的36%;2013年為22家,占總數量的61%。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浙江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逐年遞增。深圳證券交易所要求創業板上市公司至少每兩年披露一次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經進一步深入研究分析,2011-2013年,36家浙江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有33家公司至少披露了一次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有3家公司(南方泵業、開山股份、溫州宏豐)三年間未披露一次內部控制鑒證報告。
(二)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在審計意見類型中占絕對多數
浙江省上市公司披露的2011年度和2012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意見類型均為標準無保留意見,占報告總量的100%;2013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共計151份,除2份報告的意見類型為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外,其余149份報告均為標準無保留意見,占報告總量的98%,詳見表2。由此可見,隨著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在上市公司范圍內分類分批實施,公司愈來愈意識到建立并實施有效的內控是本公司的重要責任,因此注冊會計師在內部控制審計中對財務報告內控的有效性做出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占絕對多數。
(三)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同一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
將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與出具財務報表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對比分析,我們發現,2011-2013年度,所有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浙江省上市公司,其聘請的實施內控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就是為其提供年報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整合審計比例為100%。
進一步研究,我們還發現,2011-2013年度,浙江省上市公司中變更了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共有2家,分別是中恒電氣、艾迪西。為中恒電氣實施2013年度內部控制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由天健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為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相應為中恒電氣實施2013年度財務報表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也由天健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為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為艾迪西實施2013年度內部控制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由中準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相應為該公司實施2013年度財務報表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也由中準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由此可見,即使上市公司由于種種原因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從成本效益角度出發,上市公司仍會聘請變更后的同一家會計師為其實施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整合審計是一個主趨勢。
三、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規范性低于主板上市公司
財政部和證監會聯合的《關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類分批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通知》,對不同類型的主板上市公司何時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做出了明確規定。這樣,審計人員對主板上市公司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時有據可依。2013年度,浙江省主板上市公司披露內控審計報告共56份,其中54份為依據《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出具的審計報告,2份為依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其他鑒證業務準則第3 101號》的規定出具的鑒證報告。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2家公司分別為三江購物和臥龍地產,這兩家公司由于未在證監會要求2013年強制披露內控審計報告的主板上市公司范圍內,所以僅披露了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根據三江購物和臥龍地產的2013年報顯示,兩家公司都定于2014年起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因此,主板上市公司遵循了《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的相關規定,較為規范。
浙江省創業板上市公司2013年度披露的22份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依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其他鑒證業務準則第3 101號》的規定出具的鑒證報告21份,占95%,與創業板上市公司應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規定基本相符。
但是,浙江省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卻出現了報告標題多樣、審計依據多樣、名為審計報告實為鑒證報告等情況。2013年度,浙江省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共73份,其中審計報告標題為“內部控制專項報告”1份;標題為“內部控制審核報告”1份,標題為“內部控制鑒證報告”23份,標題為“內部控制審計報告”48份。進一步分析,48份標題為“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報告中,真正依據《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實施審計的僅1份,其余47份均是依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其他鑒證業務準則第3 101號》出具的,審計范圍也只是對公司編制的財務報告內控自我評價報告發表意見,報告格式與其他標題為“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報告一致,所以48份題為“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報告中47份屬于“名為審計報告實為鑒證報告”。 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之所以會出現報告標準不統一的情況,是因為證券交易所雖然頒布文件要求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至少每兩年披露一次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但對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具體如何開展以及報告的格式均未作出明確規定。
(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對“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描述段鮮有提及
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第四條,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如果注意到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應在報告中增加對該事項的描述。
2013年度,浙江省上市公司披露的依據《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出具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共計55份(主板54份,中小企業板1份),其中僅有1份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了“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其余54份均未在報告中提及是否注意到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披露了“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為主板上市公司錢江摩托。注冊會計師對“錢江摩托之子公司在外銷業務中對終端客戶所在國的政治經濟風險缺乏系統的評價體系以應對相應的經營風險”認定為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但錢江摩托公司出具的《2013年度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僅認為“公司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并沒有明確說是否是重大缺陷。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中有關對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認定,與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的認定并不完全一致。
四、相關的建議
(一)盡快出臺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的具體實施辦法
從前面的數據分析,我們看到中小企業板雖然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公司數量較多,但報告的規范性、信息披露的質量遠不及主板上市公司。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尚未要求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另一方面證券交易所又規定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因此政府職能部門應相互協調,盡快出臺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實施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時間表,或者對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制定具體實施指南,規范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基本格式,提高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質量和可比性。
(二)不斷健全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制度
內部控制缺陷是反映上市公司內控是否有效的負向指標。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缺陷披露模糊,不利于監管單位、投資者判斷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影響其做出恰當的監管決策和投資決定。此外《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及實施意見中均沒有對“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如何界定給出具體解釋,因此在實務操作中存在“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空缺等現象。因此,建議政府職能部門不斷完善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制度,明確內部控制各類缺陷的判斷標準。
(三)加強內部控制審計人才的培養
內部控制審計不僅涉及公司的財務領域,還涉及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采購、市場營銷等眾多領域,需要審計人員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在招聘審計人員時,應注意人才的廣泛性,形成一個多專業的人才團隊,為內部控制審計培養后備力量。同時,審計人員自身也應加強學習,拓寬知識面,提高專業勝任能力。J
參考文獻:
一、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界定
《企業內部控制鑒證指引》(征求意見稿)中指出,“本指引所稱企業內部控制鑒證,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托,對企業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鑒證,并發表鑒證意見。”對企業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并沒有很明確的定義與界定。
此處,不妨可以借鑒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定義,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是指由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或者公司行使類似職權的人員設計或監管的,受到公司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人員影響的,為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滿足外部使用的財務報表編制符合公認會計原則提供合理保證的控制程序,具體包括以下控制政策和程序:
1.保持詳細程度合理的會計記錄,準確公允地反映資產的交易和處置情況;
2.為下列事項提供合理的保證:公司對發生的交易進行必要的紀錄,從而使財務報表的編制滿足公認會計原則的要求,公司所有的收支活動經過公司管理層和董事的合理授權;
3.為防止或及時發現公司資產未經授權的取得、使用和處置提供合理保證,這種未經授權的取得、使用和處置資產的行為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重要影響。
二、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告審計風險評估程序的聯系與區別
當前,財務報告審計方法是風險導向審計,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之前,實施風險評估程序,其中包括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與實施控制測試。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基本范圍、審計方法大體一致,但是由于相關法規還要求注冊會計師對管理層就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單獨發表意見,因此在審計程序上應比控制測試力度有所強化。一般來說,上市公司都是聘請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內控審計與財務報告審計,所以注冊會計師應充分利用職業判斷,可以考慮將內控審計與財務報告審計加以整合,以達到節約審計資源、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的目的。
三、實施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基本思路
(一)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控制環境
注冊會計師應關注:1.影響企業所在行業的事項,包括財務報告實務、經濟狀況、法律法規和技術革新;2.企業組織結構、經營特征和資本結構;3.企業的規模和業務復雜程度;4.企業經營活動或內部控制最近發生變化的程度。
注冊會計師的著眼點應重視被審計單位管理高層對內部控制的態度,比如公司的道德規范、管理層的經營風格、角色和職責劃分的清晰程度,以及是否擁有一個強有力的審計委員會等。
(二)制定審計計劃
根據所掌握的控制環境及其對行為和財務報告完整性的影響,制定審計計劃,確定項目負責人和項目團隊成員,界定角色、責任和資源;制定項目計劃、方法和報告要求。對風險的考慮應貫穿整個計劃過程。
以往控制測試往往流于形式,空有其表,其原因之一就是審計人員并不具備判斷企業內控是否有效的能力。企業的內控制度,往往是管理層經過長期摸索逐步建立起來的,作為審計師,僅僅花幾天或幾周的時間,就要搞清楚企業內控在設計和運轉上可能的漏洞,談何容易,沒有足夠的經驗以及對企業管理的理解,是無法形成正確的對內控的理解的。因此,在制定審計計劃,必須分配好合適的項目人員,對項目助理人員做好具有針對性的審前培訓與督導,并且根據需要,制定利用專家的計劃。
(三)識別公司層面的內部控制.并完成公司層面的評估
公司層面的內部控制,主要是指公司治理層面的內部控制,屬于控制環境。AS 5允許減少業務流程層次的測試,尤其是在公司整體層面的控制較強,并且和業務流程層次的控制緊密相連時;或者公司整體層面的控制足以防止或發現相關認定的重大錯報。這就需要注冊會計師識別公司層面的重大風險并作出恰當的評估。
公司層面的內部控制,包括對公司部門、人員的權責利劃分、重大政策決策流程與重大風險管理政策、管理層的風險測評流程、反舞弊控制、公司內控自我評測流程等,注冊會計師應評估公司層面控制對流程層面的控制評估有何影響。
注冊會計師還應識別各流程的責任人,并與其溝通,掌握其是否明確責任。其中,需重點對審計委員會的人員構成、工作方式、在公司監管中的實際地位、行使職能是否受到制約等進行全面的評估。
評估的焦點應放在風險上,如果某一事項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風險的角度來看是重要的,就必須重點關注。風險評估理念應貫穿審計的全過程。
(四)測試各相關財務報告目標的關鍵控制
選擇那些針對最關鍵財務報告目標的流程控制,并對這些控制的設計有效性進行評估。應重點識別那些用來管理會對財務報告產生影響的重要流程的流程層面監督性控制,實務中的審計辦法是從公司的財務報表著手,識別對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的相關業務活動和流程目標,選擇關鍵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事項。
在對公司層面評估的基礎上,應考慮重要性水平,以及財務報表和其他支持性會計科目余額、交易或其他支持性信息出現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分析財務報告中的關鍵風險防范事項,并從數量和性質兩方面考慮會計科目和披露事項的重要性。
與重大錯報風險相關的風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相關會計科目余額或交易的大小和種類;因錯誤或舞弊而產生錯報的可能性t該會計科目反映的交易的數量、會計科目的復雜程度;披露事項或相關會計科目的性質;會計科目反映的交易類型導致公司承擔或有負債的風險;
是否包含關聯交易等。
注冊會計師應確定重要交易事項和業務流程的關鍵控制點,明確識別每一重要會計科目或披露事項是否都有管理層簽字、聲明等法律手續方面的認定。
測試方法可采取穿行測試,通常綜合運用詢問、觀察、檢查相關憑證以及重新執行控制等程序。在針對重要處理程序執行穿行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可以詢問企業員工對企業規定程序及控制所要求內容的了解程威對于特定的相關認定,可能有多項控制應對評估的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沒有必要測試與某個相關認定有關的所有控制。
(五)評價內部控制設計的有效性和內部控制執行的有效性
在作出評價之前,應首先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風險作出評估。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風險包括兩個要素:錯報風險與控制失效風險。影響某項控制相關風險的因素包括:1.該項控制擬防止或發現的錯報的性質和重要性;2.相關賬戶和認定的固有風險;3.交易的數量和性質是否發生變動,進而可能對該項控制設計或運行的有效性產生不利影響;4.賬戶是否曾經出現錯報;5.企業層面的控制對其他控制的監督的有效性;6.該項控制的性質及其運行頻率;7.該項控制對其他控制有效性的依賴程度;8.執行或監督該項控制的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以及是否發生變動;9.該項控制是人工操作還是自動完成;10.該項控制的復雜性,以及運行過程中需作出的判斷的重要性。
內部控制設計是否有效的判斷標準,是內部控制能否防止和發現導致財務報告不當披露的重要事項。評價內部控制設計的有效性的依據:被審計單位是否針對每一個控制目標都制定了適當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夠防止或檢查出可能造成財務報告重大錯漏的錯誤或舞弊。
評價內部控制執行有效性,指設計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正確執行。控制未按照設計運行、執行人員未擁有執行控制所需的授權和不具備必要的專業勝任能力,發生上述情況之一,即說明內部控制存在執行上的缺陷。
(六)評價控制缺陷
對發現的內部控制存在的不足,注冊會計師應按其嚴重程度,評價其是否屬于缺陷、應關注缺陷還是重大缺陷。如果控制的設計或運行不能及時防止或發現錯報,表明內部控制存在缺陷。應關注缺陷是指內部控制存在的、其嚴重性不如重大缺陷但卻足以值得負責監督企業財務報告的人員關注的某項缺陷或幾項缺陷的組合。重大缺陷是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具有合理可能性導致企業年度或中期財務報表出現重大錯報不能被及時防止或發現的某項缺陷或幾項缺陷的組合。
控制缺陷的嚴重性取決于:1.企業控制是否存在無法防止或發現賬戶余額或列報錯報的合理可能性,2.因一項或多項缺陷導致的潛在錯報的重要程度。在評價一項或多項控制缺陷可能導致的錯報的重要程度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受控制缺陷影響的財務報表金額或交易總額,以及受本期已發生或預計未來期間可能發生的控制缺陷影響的賬戶余額或某類交易所涉及的活動數量。
1.自愿性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定義
自愿性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除強制性信息披露外其他信息的披露,包括企業形象、財務狀況、管理方式以及市場占有率等[1]。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分為自愿和強制兩種:強制性披露需要按照相關規定和法律法規的要求,將企業內部控制信息公開;自愿性披露是企業強制性披露的相關規定和法律法規的其他信息部分予以公開的企業內部信息。自愿性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內容包括兩方面:①對強制性信息披露內容的細化和深入,加深強制性信息披露的權威性;②對強制性信息披露的補充,以提升企業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為目的,向社會披露公司的盈利能力來保證投資者的投資回報。
2.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上市公司的利益相關者眾多,提供真實有效的內部控制信息能夠成為利益相關者的投資判斷標準,也能夠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夠規范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加強控制力度,也能夠為投資者提供企業的真實信息,這是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行為的重要作用[2]。
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制度的發展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制度始于上世紀末,近20年的發展,該行為已經逐漸成熟。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發展可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初始階段
我國首次提出內部控制披露工作是財政部下發的《獨立審計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和審計風險》,此文件中指出內部控制的三要素:控制環境、會計制度和控制程序,披露的內容根據為這三點。在審計過程中需要判斷內部控制的真實性來保證審計工作的范圍和時間。1997年的《加強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中規范了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目標、原則和要素等基本要求。2000年的《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提出了證券公司公開發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并明確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的完整、合理和有效標準。
2001年頒布的《證券公司內部控制指引》中提出,市場中所有的證券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2001年頒布的《內部控制審核指導意見》提出注冊會計師需要在被審核企業中的固定日期內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審核,并發表真實的審核意見,這使我國的內部控制審計制度初步定位[3]。在此之前我國的內部控制審核制度還屬于調整階段,不斷出臺新的政策,但規范的行業也僅是金融企業,對于一般的企業公司還沒有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審核制度。
2.發展階段
通過不同政策指導方針的實施,針對于金融企業中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很好的規范了金融市場,也經過美國安然事件爆發影響后,使我國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4]。
2006年我國先后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說明我國上市公司急需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并加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披露。自從證交所的兩個內部控制指引后,我國上市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便需要按照制定的標準進行強行披露。
3.完善階段
2008年政府部門聯合銀監會、證監會、財政部等部門共同頒布了多項規范文件,其中包括20余種應用指引,在上市公司中實施,并提出其他大型非上市公司也一并執行,這使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工作愈加完善[5]。
三、企業內部控制審計鑒證報告
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管理機構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相外部投資者和直接受益人披露本公司的運行狀況,信息披露的結果需要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這種信息披露行為需要企業管理機構以第三方的立場客觀的反應企業情況,企業內部控制鑒證的載體是企業內部控制鑒證報告[6]。注冊會計師披露的企業內部控制信息包括對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和運行有效性(企業內部控制的自我評估報告)的鑒證報告,不僅為外部直接受益人和競爭對手提供相關信息,同時也對本企業的管理者展示當前企業內部控制情況。
四、自愿性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行為的影響因素
1.公司規模
就公司規模而言,大多數學者認為公司規模越大,越傾向自愿性信息披露,并且披露的內容越多。1986年便有學者指出公司規模與自愿性信息披露成正比。這是由于大型企業更注重企業的社會知名度及政治成本,并且外界直接受益人或利益相關人對大型企業的內部控制信息的需求量較大。因此,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內部信息越多,吸引投資者目光的機會就越大,但是需要保證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質量。另外,由于大型企業的內部控制信息較為全面,媒體更加樂于關注大型企業的信息披露,并且大型企業的信息成本相比小企業要低。因此可以看出,公司規模的大小是影響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因素之一[7]。
另外,有研究指出,多元化經營的企業更愿意對外界進行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的股權呈分散性,分散程度越高,企業越樂于自愿披露信息,并且信息披露較為完整、細致、頻繁。
2.公司上市年限
在我國證券市場中,對于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的需求較低,也因此引發了一系列徇私舞弊事件,使市場逐漸注重企業的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我國在內部控制信息制度下發前上市的企業,對于內部控制制度和信息披露的概念較為模糊,因此,早期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工作較差。隨著政府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視度加深,內部控制監管制度也逐漸完善,新上市的公司受到了較多市場政策的約束,企業會在上市前便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來滿足市場政策的監管要求,這是新上市公司與早前上市公司抗衡的一種優勢。如果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會傾向和自愿披露審計信息[8]。
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僅是為審計機構所建立,更重要的是可以自身衡量和評價企業的發展。但是也有觀點認為,企業發展速度越快,與內部控制制度的距離越大。這是由于企業的高速發展,內部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在不斷的更新換代,并且很可能受到資金的約束在需要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時沒有及時建立,待企業發展進入穩定期后,才會重新建立內部控制體系[9]。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信息披露。
由于早期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監督、審核機構也沒有建立,對于內部控制制度的成熟程度較落后于后上市公司。因此,可以認為越早上市的公司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可能性越低。
3.公司內部控制資源
企業在發展中需要維護內部控制制度,對于大企業而言,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為企業贏得更多利益,這也是大企業的一種優勢,雖然維護的成本較高,但大企業相對更樂于對此投資。而對于小企業而言,經營發展需要以自身的穩定性及市場性的角度出發,小企業的資金成本較低,投資于維護內部控制將使小企業的部分資金流出,而這部分流出資金在短時間內不會產生回報率。因此小企業對于內部控制的需求較小[10]。
大企業之所以愿意披露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支付更多的審計費用,是因為所披露的信息能夠體現出企業本身的優越性,是一種提升自身價值的權威信息。內部控制中最為實際的一項工作是董事會的召開,召開次數與企業的盈余管理程度呈正比。董事會的召開,能夠很大程度上對公司董事、管理層的日常工作作出客觀的監督和評價。因此,企業的獨立董事越多,內部控制資源越為豐富。
公司內審部門歸屬于公司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結構能夠體現公司的管理者與經營者之間的關系。當公司治理結構合理并且具有科學性時,能夠降低經營者的內部控制資金投入,也因此會影響到企業的自愿性信息披露[11]。公司內審部門的合理設置,能夠有效提升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以香港上市公司為例,設置了內審部門的上市公司中,企業管理者更愿意向外界進行信息披露。可以看出,公司內審部門的設置能夠影響自愿性信息披露。
當公司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后,需要花費大量的維護費用進行維護,這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一個固定支出。但是小公司的資金有限,財務管理能力較低,即使清楚內部控制系統能夠為企業帶來有利影響,也不會選擇投資復雜的控制系統。大企業則不同,隨著內部控制系統的成熟,大企業的生產規模、盈利能力也有所提高,也因為大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關乎于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大企業在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后進行披露,可以規避企業經營風險、增加融資幾率。由此可以看出,大公司的內部控制系統較為完善,將會樂于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4.企業盈利能力
如果采用評分形式為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進行分級,可以看出,企業的業績越好,信息披露的等級越高。當上市公司預計將會有更高的盈利能力時,信息披露將愈加頻繁、內容愈加細致。上市公司中根據自身的經濟收益能夠體現出公司發展前景,在證明公司具有廣闊發展前景時,將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將會獲得更多的市場效應[12]。因此,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影響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因素,且盈利能力能夠體現信息披露的質量。
內部控制能夠保障上市公司的經營、收益合乎法規,收益率作為直接體現公司經營、收益的信息,必然會與內部控制發生聯系。如果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高,收益率便會提高。在收益率有所保障的情況下,企業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意愿會增加。因此可以看出,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企業多數屬于收益率高的企業。
5.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是企業財務的一種杠桿原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影響公司經營情況的一種計算方式。企業中的資產負債率越高,企業承擔的風險將會越大。因此,企業管理者和外部投資者更需要企業披露內部控制信息來掌握企業的運營情況和運營風險。但是,如果站在企業管理者的角度來看,在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的情況下披露內控信息,將會嚴重影響投資者決策及企業發展。因此可以認為資產負債率高的企業將不會自愿披露內部控制信息,并且有動機不披露[13]。
6.公司財務狀況
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是企業經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財務狀況良好的企業更樂于投資在內部控制建設中,但是對于財務狀況較差的企業,缺乏對內部控制建設的投資資金,這使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披露時也不積極。另外也是由于內部控制制度存有缺陷才會產生財務狀況較差的現象。因此可以看出,財務狀況較差的企業不會積極披露內部控制信息。
企業財務狀況體現的兩個因素是收益率和資產負債率:①收益率,直接反應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盈利是企業發展的有力保障;②資產負債率是企業的一種財務杠桿表現[14]。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可以保證企業的生產經營的穩定,也就會提高企業的收益率。收益率越高,企業越想對外披露企業信息,相反,企業資產負債率高,則不愿披露內部控制信息。
7.公司發展前景
2008年頒布的《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提出上市公司可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2010年4月《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指出企業“應當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同時給出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參考格式。在此背景下,本文將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披露現狀及問題進行研究。
一、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現狀
本文選取2010年滬市A股年報中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共239家。其中有9家上市公司雖然聲稱披露了核實評價意見但找不到具體的意見報告,還有7家只在內部控制評價報告中簡要說明了審計意見。因此,實際以報告形式披露內部控制審計意見的共有223家。在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配套指引之后,我國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已經有很大的改善,具體表現在:
首先,數量上有所增加。滬深兩市在2007年報中僅有175家披露了審計師對管理層自我評價報告的審核意見,篩選之后只有156家,而在基本規范和配套指引之后2010年僅滬市A股就有223家,數量上大幅增長。
其次,內容上逐漸規范。223份報告中只有1份沒有管理層的責任、4份缺少內部控制固有缺陷的描述,其余都包括管理層或董事會對內部控制的責任、注冊會計師的責任、內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和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意見這四個部分,基本符合配套指引所給出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參考格式。
二、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存在的問題
第一,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名稱混亂。雖然滬市A股中有223家公司的年報聲稱披露了審計機構對公司內部控制報告的核實評價意見,但是報告名稱卻包括“內部控制制度報告”、“自我評估報告的核實(審核)評價意見報告”等多種。其中,真正以“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命名的報告只有15份,僅占6.73%,而最多的“內部控制(專項)鑒證報告”有110份,占比49.33%。然而,鑒證、審核、核實評價等詞并不能與審計等同,主要體現在保證程度的不同。以審核為例,內部控制審核提供的是有限保證,內部控制審計提供的則是合理保證,審核不可隨意替代審計。名稱的不一致不僅會使內部控制審計報告難以在格式上形成統一規范,還會影響利益相關者對報告的查閱和理解。
第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披露的幾乎都是標準審計意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中給出了四種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參考格式:標準(無保留)、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否定意見和無法表示意見。然而,在樣本數據中,除了1份沒有表示具體意見的報告,其余全為無保留審計意見。這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不愿披露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報告,但是更多的還是因為會計師事務所未保持獨立性,多為附和被審公司的要求而出具無保留意見,使內部控制審計流于形式。
第三,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極少涉及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指出,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應增加“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意味著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范圍應包括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然而,在223份中只有1份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簡單提及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其余報告均只是認為企業在重大方面保持了與財務報表或財務報告有關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對非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并無涉及。這與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尚未正式在上市公司實施有關,更是因為長久以來人們將內部控制片面理解為與財務報告有關,忽視了非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
三、改進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建議
第一,加快制定專門的內部控制審計準則。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披露有所改善,但是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因為基本規范和配套指引只是對上市公司給出指導和建議,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力,即使上市公司不遵循,也沒有相應的處罰措施,上市公司的執行力度較低。所以,應當制定專門的內部控制審計準則,在準則中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并統一規定報告名稱和格式。
第二,加強會計師事務所獨立性。針對會計師事務所普遍出具無保留意見的情況,首先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應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教育以保持形式和實質上的獨立,其次承接內部控制審計的事務所應定期更換,最后注冊會計師協會應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
第三,轉變對內部控制審計的認識。無論是會計師事務所還是上市公司都應轉變對內部控制審計的認識,要認識到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的時候,既應當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還應當對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說明。
參考文獻:
1、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M].法律出版社,2010.
一、財務會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現狀
1.內部控制和內部控制審計
關于“內部控制”,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和發展,興起比較晚。在2008年,我國財政部門聯合其他四大部門聯合制定、頒布、施行了《企業內部控制的基本規范》這一章程標準,其中首次明確規范了內部控制的含義。即“為了保證公司生產經營管理的合法合規,提高生產經營的效率和效果,確保財務報表信息的真正可靠,由企業的股東會、董事、監事、經理層及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過程”。
2.企業財務會計制度
新時期新經濟形勢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各行業發展領域及其所處環境也在不斷變化、演進之中。在這種復雜而又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經濟主體所遭受到的最大影響因素還是來自于內部會計運作模式,換言之就是指在新形勢下財務會計所處環境在不斷變革之中,并且受到社會環境中經濟、政治、法制等眾多因素的影響,進而呈現為當下人們所看到的多元化、信息化、人力資源化等特點。總體來評價,財務會計及其環境已經成為會計理論結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對于企業價值的實現,還是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都起到著重要的促進功用。
二、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告質量相關性
1.新時期資本市場財務環境分析
① 人力的資本化。當今世界是以知識經濟為核心的互聯網信息時代,隨著技術經濟在社會和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顯著,企業更加注重人在生產要素中所發揮出的巨大作用。簡單一點講,現代企業無論是在經營管理理念上,還是在財務會計實施策略上,對于人力資本的投入,就具有一定的科學合理體系,也初步形成了現代企業價值觀,任何資本投入都是有價值的。② 主體的多元化。社會經濟主體的多元化,主要體現在產業經濟結構上,比如,在經濟主體層面上,我國包括國營經濟、外商投資經濟、個體經濟、中外投資經濟等。主體多元化,勢必會導致與催生利益多元化,繼而引發出一系列利益沖突,簡單一點講就是市場競爭程度加強,各企業的競爭實力也得到加強。現代企業會有針對性的給出相對精確的目標,長此以往,創新型的財務會計信息技術也就逐漸得以形成,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產生了一個全新的會計信息運行體制。③ 計量屬性的轉變。在現代社會,人們一般都會重點研究與議論財務會計的價值,但是財務會計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包括企業市場價值、企業會計的公允價值、內在價值等,無論如何,有一點不容置疑,即財務會計的價值是面向過去時間的,這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歷史成本。如果我們從企業現行低成本或者是企業市面價格來計算,那么所估算出來的企業價值中所涉及到各指標要素,以歷史價值作為可靠,并且它與企業未來現金流量之間具有較強的關聯性。
2.提出假設
隨著人們對報表審計中內部控制重要性認識的深入,是否對內部控制進行單獨評價及報告作為難題之一逐漸浮出水面,成為歷史上一個長期爭論的話題。而爭論的焦點在于: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出具是否會降低財務報表審計意見的可靠性。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財務領域的學術研究逐漸表明,年度財務報告僅僅是債務和權益投資的部分決策因素,而對季度會計信息、內部控制、預測等信息的需求變得越來越明顯。于是,一些學者開始對注冊會計師進入這些領域的可能性進行了論證,并使用問卷表來調查公眾對此的態度。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1953年出版的《注冊會計師手冊》中指出一個新建議:在審計人員對財務報表的意見中,應包括一個對內部控制系統的意見。這個建議立刻引起了激烈的爭論,許多人指出:對內部控制在審計報告中加以評價容易引起誤解。到60年代,《審計程序說明書第49號--內部控制的報告》把在審計報告中是否需要說明內部控制的權利交給了管理當局。這使得如何表達對內部控制評價的意見成為一個更加突出的問題。1980年,《審計準則公告第30號--內部會計控制的報告》取代了《審計程序說明書第49號》,《審計準則公告第30號》指出:為了表示意見,注冊會計師必須審查企業的內部控制結構。審查既可獨立進行,也可以結合財務報表審計進行。可見,《審計準則公告第30號》采取了折中的態度,這也反映了實際中人們對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與審計報告二者關系認識上的轉變。
在長期爭論的基礎上,人們對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與審計報告關系的認識于80年代末出現了明顯的改變。1988年,《審計準則公告第60號--審計師對關注到的內部控制結構相關事項的傳達》被頒布,該公告要求注冊會計師就控制環境、會計制度和控制程序中存在的重大不足與審計委員會進行溝通。199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利用法(FDICIA),這一法律規定:所有資產大于20億美元的金融機構管理當局必須對內部控制結構的有效性進行聲明。該法同時還要求注冊會計師對管理當局的報告進行驗證。21993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頒布了《鑒證業務準則第2號--財務報告外的內部控制報告》及《鑒證業務準則第3號--符合性鑒證》,對企業提供內部控制報告及注冊會計師對其進行評價并表示意見提供指導。至此,對于內部控制評價與審計報告關系的爭論,以職業規范對內部控制評價及出具報告的認可而告一段落。實踐的發展告訴我們,對內部控制進行單獨評價及報告是因實際需要而產生的,是經濟健康發展的保證,是獨立審計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正確選擇。
(二)關系重新定位
雖然對于內部控制報告與審計報告關系的爭論已告一段落,但留給我們思考的問題是: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否影響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到底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審計報告的可靠性?二者的關系到底如何定位?筆者試在以上論述的基礎上,就此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審計報告是注冊會計師對于被審計企業年度會計報表發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這里的會計報表是企業管理當局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關于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等方面財務信息的手段。一般地,會計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注冊會計師以第三者身份,對企業管理當局提供的會計報表進行檢查,并對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貫性作出獨立鑒證,以增加會計報表的可信性。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注冊會計師對被評價企業內部控制聲明書發表評價意見的書面文件。內部控制聲明書是企業管理當局對其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所作的認定。按最新理念,企業內部控制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個要素。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對企業管理當局的內部控制聲明書中的認定進行鑒證,并發表評價意見,以滿足利害關系人對此信息的需求。
從審計報告與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比較中可以看到:審計報告僅僅是對企業年度財務信息的鑒證,范圍較小,時效也較短;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則是對"……為營運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標的實現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的鑒證,范圍廣,時效也較長。正因為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對過程的鑒證,審計報告是對結果的鑒證,所以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會對注冊會計師的報表審計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不是表面上的意見類型的一一對應,即不能認為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無保留意見,則審計報告也應該是無保留意見。由于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對整個企業范圍內的、某個時期的全過程的鑒證,而審計報告是當年度財務信息發表意見,故財務報表所示財務信息的合法、公允及會計處理方法保持一貫并不表示整個企業的內部控制也一定是完整、合理及有效的;同理,企業內部控制在完整性、合理性或有效性上存在重大缺失也不等于企業當年財務報表一定不可信。內部控制對財務信息的影響是一種基礎性的影響,是一種過程性的影響。
審計報告側重于向信息使用者傳遞被審計企業當年度或短期的信息,而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反映出來的信息則具有長期性的影響。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對審計報告所提供信息不足的補充,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為增加證券市場及其他資本市場的透明度及有效性發揮著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美]道格拉斯·R·卡邁克爾 約翰·J·威林翰 卡羅·A·沙勒 著 劉明輝 胡英坤 主譯. 《審計概念與方法--現行理論與實務指南》.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1999
2.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香港會計師公會. 《高級審計實務》. 經濟科學出版社. 1998
3. 超越企管出版研發組. 《內部控制制度作業要點及實務--公開發行公司自我評估規范》.超越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新聞局局版. 1999
4. 文碩. 《世界審計史》. 企業管理出版社. 1996. 第二版
5. 王光遠等編著. 《會計大典第十卷--審計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9
中圖分類號:F2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1017302
1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收付實現制面臨的弊端
1.1 會計信息不符合實際,缺乏真實性
收付實現制是以資金是否實際收付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標準。事業單位會計主要采取的收付實現制,雖然能客觀地反映事業單位的現金流量,但由于將本期的全部現金收入作為本期的收入,將本期的全部現金支出作為本期的耗費,一方面使當期成本費用不實,造成當期的收支不配比,不能真實地反映當期的收支結余和預算執行情況;另一方面使得對事業單位資產和負債的反映不夠全面、不夠真實。
1.2 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
一些分屬不同會計期間的收入和支出項目,由于在本期發生而確認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從而導致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差,同時也不利于事業單位成本效益觀念的形成。建立在收付實現制基礎上的會計信息,其不可比性較大。不可比性有兩個方面:一是縱向不可比。收付實現制是按當期實際收入數和支出數分別確定和計量的,一些應分屬不同會計期間的收入和支出項目,由于在本期發生,便作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數,從而導致前后會計期間信息的無可比性。例如:一次性支付銀行借款利息形成的支出等。二是橫向不可比。收付實現制是以資金是否實際付出作為確認支出和費用的標準,而不核算資本的損耗。例如:事業單位直接將購入固定資產發生的相關費用用在發生時列入相應的支出科目,而沒有予以資產化在使用期限內分期計入有關支出和費用。
1.3 不能客觀地反映單位的事業結余
事業結余是衡量事業單位單位預算執行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按照收付實現制的原則,當年的事業結余就是當年實際發生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額。據此,事業結余可能會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事業單位為了實現當年的收支平衡,可能會人為地將收款或付款的時間從本期推遲到下期,或從下期提前到本期,即人為決定當年的收入數或支出數,以達到收支平衡的目的,使財務信息失真,缺乏可靠性和一致性。這種收支平衡的背后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應收未收、應付未付等虛假的平衡現象。二是雖然賬面反映的事業結余較大,但同時卻存在著大量的預算已經安排,卻由于資金短缺等原因而暫時未能支出的項目。三是有的單位在年度決算編制完后,轉移支出的錢才到位,表面上看錢用不完,同時也給單位決算編制造成混亂。
1.4 不利于事業單位準確核算成本,同時也不利于績效評價
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成本核算內容過于簡單,同時,由于事業單位對經營性業務和非經營性業務分別采用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進行核算,但實際中經營性業務和非經營性業務的劃分并不明確,這便使得費用難以合理分攤,成本也不能準確核算。此外,存在經營性收支業務的事業單位在選擇會計核算方法時余地較大,所以使得人為調節報表的可能性也較大,從而不利于對其績效進行合理的評價。
1.5 不能提供透明的政府會計信息,不利于各類信息使用者決策
現行的事業單位資產負債表采用“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的平衡原理來編制,這并不符合資產負債表的定義。同時,各項報表列報的項目和內容不科學、不完整,如在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中同時反映收支項目,這種重復列示毫無意義。此外,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尚未編制現金流量表,因而其現金流量無法得到反映。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披露得不充分,難以滿足使用者的要求。
2 事業單位引進權責發生制的必要性
2.1 以績效為導向的事業單位改革要求對成本進行準確的核算
收付實現制是以現金的實際收付為標準來確認收入和費用,其所反映的收入、費用并沒有配比關系,難以對事業單位的產出進行費用核算。權責發生制則是根據權利和責任是否發生來確認收入和費用,而不論其款項是否收付,所以權責發生制能更好地將成本與績效比較,為事業單位管理當局提供對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
2.2 權責發生制可以準確反映事業單位的資產、負債以及財務狀況
對于事業單位本應承擔的債務和享有的債權、應收未收的收入、應撥入實際未撥入的款項以及應支未支的費用等,均須采用權責發生制才能予以準確反映,才能使所提供的財務報表更真實可靠,對單位財務狀況更具有準確性、真實性和客觀性。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下,長期資產和隱性負債都能得以全面反映,從而有利于更準確地評價事業單位對其資產和負債的管理狀況和水平。如: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使得資產不僅反映取得成本,還反映其凈值。因此,運用權責發生制能夠真實準確的反映單位財務狀況,從而提高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和單位會計核算質量。
2.3 事業單位走向市場,要求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和正確性
事業單位改革已逐步走向市場化方向,采用更商業化的方式提供事業單位的服務或產品。這就要求事業單位按權責發生制基礎,正確確認事業成本,在為政府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提供正確依據的同時,給消費者以明確的信息。
2.4 采用權責發生制有利于規范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
事業單位的性質和職能決定了事業單位有很多事項雖然還不需要像企業一樣進行嚴格的成本核算,但講求效益和效率則是社會各個方面的一致要求。在收付實現制下,事業單位所占用和使用的大量資產不計提折舊,財政對單位的撥款額度同其資產的占有和使用情況沒有建立起有機聯系,造成不同會計分期的資金使用效益缺少可比性,財政預算的科學編制和決算的年終考核也缺乏依據。而采用權責發生制,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將會更加科學和合理,對規范國有資產的管理和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也將會有很大幫助。
2.5 權責發生制是事業單位市場化發展的客觀要求
目前,我國一些事業單位已逐步具有了企業的性質,但其與一般企業相比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可以具體區別人、財、物與經營活動的不同情況,如果承擔的事業職能、勞動人事、工資分配等仍保留事業單位的管理體制和制度,可以繼續實行應有的體制和制度即收付實現制,而如果已按企業方式管理的,則應當按照《企業財務通則》用權責發生制執行。在會計處理上采取雙重組合的核算管理方式,以便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質量。
3 事業單位引進權責發生制的制約條件
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復雜性,制約著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的推行。我國的事業單位無論是在內涵還是外延上,與市場經濟國家通常意義上的非政府組織或民間非營利組織都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對于某些自收自支、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由于在具體性質上與企業已無太大區別,在財務核算上實行權責發生制原則,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對于更多的全額和差額事業單位,其業務性質千差萬別、資金來源渠道迥異,總體改革方向也在逐漸的摸索之中。因此,在引入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分類改革的做法,區別對待不同性質的事業單位,在審慎試點的基礎上穩步推進,而不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參考文獻
(一)公司建立內部控制的五項基本目標
1.建立和完善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內部組織結構,形成科學的決策機制、執行機制和監督機制,保證公司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
2.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強化風險全面防范和控制,保證公司各項業務活動的正常、有序、高效運行。
3.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并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錯誤、舞弊行為,保護公司資產的安全完整。
4.規范公司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準確、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5.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執行
(二)公司內部控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內部控制制度涵蓋公司內部的各項業務、各個部門和各個崗位,并針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將內部控制制度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檢查、反饋等各個環節。
2.內部控制符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要求全體員工必須遵照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擁有超越內部控制的權力。
3.內部控制保證公司機構、崗位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設置和分工,堅持既無重疊,又無空白,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服務。
4.內部控制的制定兼顧考慮成本和效益的關系,盡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二、公司內部控制體系
(一)內部環境
1.管理理念與經營風格公司把“誠實守信”作為企業發展之基、員工立身之本,將制度視為公司的法律、組織的規范,堅持在管理中不斷完善和健全制度體系,注重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實施,認為只有建立完善高效的內部控制機制,才能使公司的生產經營有條不紊、規避風險,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2.治理結構根據《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司建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三會一層”的法人治理結構,制定了議事規則,明確決策、執行、監督等方面的職責權限,形成科學有效的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三會一層各司其職、規范運作。董事會下設戰略及投資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四個專門委員會,以進一步完善治理結構,促進董事會科學、高效決策。
3.組織機構.公司根據職責劃分結合公司實際情況,設立了總經理辦公室、質量保證部、生產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物料部、研發部、內審部等職能部門并制定了相應的崗位職責。各職能部門分工明確、各負其責,相互協作、相互牽制、相互監督。公司對控股或全資子公司的經營、資金、人員、財務等重大方面,按照法律法規及其公司章程的規定,通過嚴謹的制度安排履行必要的監管。
4.內部審計公司審計部直接對**負責,在審計委員會的指導下,獨立行使審計職權,不受其他部門和個人的干涉。審計部負責人由審計委員會召集人承擔,并配備了專職審計人員,對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所有經營管理、財務狀況、內控執行等情況進行內部審計,對其經濟效益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合理評價。
5.人力資源政策公司堅持“德才兼備、崗位成才、用人所長”的人才理念,始終以人為本,做到理解人、相信人、尊重人和塑造人。公司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制定了系統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對人員錄用、員工培訓、工資薪酬、福利保障、績效考核、內部調動、職務升遷等等進行了詳細規定,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
6.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和底蘊。公司通過*多年發展的積淀,構建了一套涵蓋理想、信念、價值觀、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的企業文化體系,是公司戰略不斷升級,強化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柱。
(二)風險評估公司根據戰略目標及發展思路。
結合行業特點,建立了系統、有效的風險評估體系:根據設定的控制目標,全面系統地收集相關信息,準確識別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及時進行風險評估,做到風險可控。同時,公司建立了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制定了應急預案,明確各類重大突發事件的監測、報告、處理的程序和時限,建立了督察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三)控制活動
1.建立健全制度公司治理方面:根據《公司法》、《證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訂了《股東大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監事會議事規則》、《總經理工作細則》、《重大投資決策制度》、《內部審計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募集資金管理辦法》等重大規章制度,以保證公司規范運作,促進公司健康發展。日常經營管理:以公司基本制度為基礎,制定了涵蓋生產管理、行政管理、物料采購、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等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的
一系列制度,確保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管理有序,形成了規范的管理體系。會計系統方面:按照《公司法》對財務會計的要求以及《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了規范、完整的財務管理控制制度以及相關的操作規程,如《會計內部牽制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內部審計制度》、《會計核算制度》、《資金管理辦法》《成本核算辦法》、《成本管理條例》等等,對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管理等各個環節進行有效控制,確保會計憑證、核算與記錄及其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控制措施。
(1)管理控制:公司有較為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治理綱要、《股東大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監事會議事規則》、《總經理工作細則》、《內部審計制度》、《投資者關系管理制度》、《信4息披露事務管理制度》、《重大投資決策制度》、《募集資金管理辦法》、《財務管理制度》、《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子公司管理制度以及研發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采購管理、生產和銷售管理等各個方面的企業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公司各項管理制度建立之后均能得到有效地貫徹執行。
(2)生產過程控制:公司內部制定了完善的采購、生產、質量、安全、銷售等管理運作程序和體系標準,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管理。公司定期對各項制度進行檢查和評估,對員工進行定期的培訓和考試,公司質量控制部對公司生產進行嚴格的監督,保證了公司產品的安全。
(3)財務管理控制:公司按照《企業會計制度》、《會計法》、《稅法》、《經濟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體系,具體包括《財務管理制度》、《財務會計制度》、《財務內部控制制度》、《財務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發票管理制度》等。
(4)信息披露控制:公司已制定嚴格的《信息披露事務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規定了信息披露事務管理部門、責任人及義務人職責;信息披露的內容和標準;信息披露的報告、流轉、審核、披露程序;信息披露相關文件、資料的檔案管理;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內部控制及監督機制;投資者關系活動;信息披露的保密與處罰措施等等,特別是對定期報告、臨時報告、重大事項的流轉程序作了嚴格規定。公司能夠按照相關制度認真執行。
(5)公司**資金管理控制。為規范公司募集資金的存放、使用和管理,保證資金的安全,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公司法》、《證券法》、《中小企業板募集資金管理辦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了公司的資金管理制度,對公司資金的基本管理原則,資金的三方監管,以及資金的使用和監督等作了明確規定。
(6)對外擔保控制。公司嚴格控制對外擔保,對外擔保按照規定,履行審批程序。報告期內公司除對控股子公司進行擔保外,沒有發生其他任何擔保。
(7)內部審計控制:公司內部審計堅持以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審計為基礎,以經濟責任審計、專項工程審計、經濟合同審計為重點,不斷拓寬審計領域,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公司每年對下屬分支機構進行審計,對財務、制度執行、工程項目、合同等進行審計。
(8)人事管理控制:公司已建立和實施了較科學的聘用、培訓、輪崗、考核、獎懲、晉升和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執行。
(9)子公司管理控制:**年以來公司子公司數量大幅增加,增加了公司管理的難度。為此,公司已制定了對子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確規定了子公司的職責、權限,并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得到有效實施,對提高公司整體運作效率和增強抗風險能力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10)印章管理控制:公司及下屬分支機構均制定有《印章管理制度》,對各類印章的保管和使用制定了責任條款,并嚴格執行印章使用的審批流程,印章使用得到管理。
(四)內部監督
公司**負責對**、**及其他高管人員的履職情形及公司依法運作情況進行監督,對股東大會負責。
審計委員會是**的專門工作機構,主要負責公司內、外部審計的溝通、監督和核查工作,確保董事會對經理層的有效監督。
公司內審部負責對全公司及下屬各企業、部門的財務收支及經濟活動進行審計、監督,具體包括:負責審查各企業、部門經理任職目標和責任目標完成情況;負責審查各企業、部門的財務賬目和會計報表;負責對經理人員、財會人員進行離任審計;負責對有關合作項目和合作單位的財務審計;協助各有關企業、部門進行財務清理、整頓、提高。通過審計、監督,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詳細分析問題的性質和產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并監督落實,并以適當的方式及時報告董事會。另外,公司還經常通過開展部門間自查、互查、抽查、紀律大檢查等方式,強化制度的執行和效果驗證;通過組織培訓學習、普法宣傳等,提高員工特別是董監高的守法意識,依法經營;通過深入推進公司治理專項活動、防止大股東占用資金自查等活動,完善內部控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