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5:53: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翻轉課堂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翻轉課堂的概念
翻轉課堂,在字面意思上來看是改變課堂的一些角色,在這里翻轉有兩層含義。第一,翻轉是一個動詞,代表教師和學生某些方面的轉變。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以填鴨式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學生也只能一味地記筆記,或者對知識點進行背誦,新型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由被動地學習轉變成為自主接受一些知識;第二,課堂教學的翻轉還體現在教學時間的改變,現代教學通過聯合互聯網技術,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適當地對內容進行展示,通過一些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方式展現這些內容。直接講授在某種程度上對于教師來說仍然是一種價值較高的方式。但是直接講授不代表依賴教師講授。翻轉課堂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將學習時間和地點進行優化,使得學生更輕松、更自覺地去學習,去完成學習目標,學生最終不但能提升自我的學習能力還能更快更熟練地掌握知識。新型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由灌輸知識轉變成為引導學習知識。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教師這個角色就開始充分發揮自己的角色———為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最終幫助學生解決困惑,完成學習目標。
二、國內外研究狀況
翻轉課堂的時間和研究最開始是來自于美國的高校。在一段時間內,哈佛大學的一位學者發現知識傳遞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結合計算機。計算機包含的內容較多,同時也包含較多的展示方式,通過計算機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欲望快速調動起來,使得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更加容易接受知識。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能力提高了,學習效果自然也會發生大的轉變。在此之后,邁哈密大學的一些研究人員將翻轉教學研究在課堂上進行實施并且觀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效果。但是當時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并沒有現在那么成熟,這些限制使得翻轉教學并沒有在本質上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轉變,而只是在傳統教學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優化。此后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逐漸成熟,更多的特色加入到計算機和互聯網中來,翻轉教學才逐步傳統教學,也逐漸在各大高校開始實施,這個過程中翻轉教學模式發展十分迅速,直到2007年翻轉教學模式才被真正運用到課堂中。翻轉課堂雖然首先是在國外展開,但是中國很早之前就具有自己“中國式”的翻轉教學相關實踐。如江蘇木瀆高級中學的“問題導向自主學習模式”、山東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山西省運城新絳的“自學展示模式”等,這些教學模式多是提倡學生先自主學習再由教師進行教授,為翻轉式教學在我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還有很多類似于翻轉教學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組成學習小組對學習任務進行探討,也為翻轉式教學在我國的實施奠定了一定基礎。
三、翻轉課堂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對比
相對以往的教學模式,新型教學模式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將要學習的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使得學生自發去學習。學生在自身興趣的支撐下進行學習所收到的效果遠高于傳統模式中填鴨式教學。翻轉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計算機的一些軟件或者網頁將知識展示給學生,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此時,教師在課堂上發揮的是組織者的功能而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者,這也為教師的工作減輕了很大的負擔。教師通過互聯網或者是其他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和目標,將學生與學生之間系統地組織起來,促使學生意識到需要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興趣,教師在此過程中通過互聯網或者是一些實驗等幫助學生將知識進行內化,使得學生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四、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一)翻轉課堂教學基本程序
泰勒出版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是現代課程理論的奠基石,書中闡述的現代課程理論的構架在該領域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對于泰勒的這一言論,翻轉課堂應當充分地吸收和借鑒并且在此基礎上加入自己的創新,應用到教學模式中去。泰勒對于現代課程理論的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要素:
1.對教學目標的闡述,此次教學的展開主要是要達成怎樣的教學目標?
2.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思考,為達到教學目標做準備。
3.教學策略的討論,通過合適的教學策略去實現教學目標。
4.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怎樣確定教學的效果已經實現本節課要求?這四點要素在翻轉教學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以下是翻轉教學模式的要求和教學設計:
(二)翻轉課堂設計基本要求
1.上課之前學習材料的準備教師將課堂題目所需要的材料準備齊全,查看教學內容并且對呈現模式進行篩選,尋找最合適的呈現形式,將不同的內容通過不同方式進行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在課堂開始之前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學習情況教師整理設計課堂學習內容和相關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解決自己的問題,將學習的知識轉變為自己的知識。
3.注重學生互動學習學生在課堂開始之前應當主動學習,提前預習課堂要學習的內容,找出自己的不足,在課堂上和小組之間的成員進行討論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解決自己的問題。
(三)翻轉課堂教學流程設計
該教學模式的重點是學生,注重培養學生自發去學習。本次教學設計理念是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通過教師的協助幫助學生全面發展。通過研究翻轉課堂的教學步驟理論,筆者將翻轉式教學設計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準備階段、課前學習階段、課前互動階段、課堂學習和鞏固。
1.準備階段教師根據課堂內容選擇合適的展示方式,該展示方式中應當全面包括課文的內容,例如句型、語法等。此外教師還應當設置適合的題目對學生的課前自學進行檢測。
2.課前學習階段在課堂開始之前學生自學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知識點并且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3.課前互動階段課堂開始之前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個學生都可以講解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且說出自己的問題,小組內嘗試解決自己和組員的疑惑。
4.課堂學習課堂上,學生在教師協助下對知識進行充分學習并且解決問題。
5.鞏固課本內容學習完畢,通過習題對知識進行鞏固。
五、案例分析
本課題以仁愛版八年級上冊英語“Unit2Topic1Youdbettergotoseeadoctor.SectionA”作為案例來分析翻轉教學模式的教學步驟。
1.課前材料準備
教師查看課文內容,準備此次教學所需要的資料。找出文章中需要學生特別注意的地方,設定教學重點。教學目標:(1)Masterthenamesofdiseases.(2)Mastertheexpressionsofgivingadvice.(3)Talkabouthealthyproblemsbyusing“Whatsthematters/Whatswrongwithyou?Ihavea......”andgivead-vicebyusing“Youshould......Youshouldnt......”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制作ppt,準備課文內容和單詞的音頻,在課堂上進行播放。根據教學目標設定相應題目以檢查學生課前自學情況。設定相應的活動或者游戲,便于學生對疾病的名字進行記憶,并且熟練使用各種句型。
2.課前學習階段
學生在課堂開始之前自學課文內容,通過查閱詞典或者詢問教師對課文單詞和課文句型進行記憶和閱讀。通過自己熟悉的方式記憶各種疾病的名字,并且對疾病問答所需要的句型進行理解和分析。找出自己學習的難點和問題。
3.課前互動階段
教師組織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討論,每個學生都可以講解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體會并且說出自己的問題,小組內嘗試解決自己和組員的疑惑。在此期間小組內對課文的句型分角色朗讀并且練習。
4.課堂學習
教師通過ppt向學生展示課文內容,檢查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引導學習,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熟悉疾病問答所需要的句型。舉行小的游戲,兩學生之間通過展示自己的身體部位,練習相應疾病單詞,同時對句型進行理解和掌握。
5.鞏固
課堂結束后,完成課后練習,對課堂知識點進行鞏固。同時記憶各種疾病的名字。再由教師設計相應題目檢查學生知識點和詞語的掌握情況。
六、總結
翻轉課堂明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主線,以教育為基礎內涵的教學手段和模式,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積極的進步,未來的教學是一定會有重大變化的。這既是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需要,也是這個時代的呼喚。翻轉課堂的模式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會產生更多更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促進更先進的教學理念,促動整個教育環境的變化,最終促使整個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林才英.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行動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2]蔡寧.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翻轉課堂模式初探[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5.
[3]王安琪.翻轉課堂在初中英語語言技能教學中的應用[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4]吳燕紅.初中英語語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行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5]鄒溪楠.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
[6]金昊.論初中英語翻轉教學模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
[7]顧佳洪.翻轉課堂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的實踐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5.
[8]陳申.初探翻轉課堂方式下的初中英語閱讀個性化教學策略———以一堂優秀初中英語翻轉閱讀課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4,(25):71-73.
[9]羅敏捷.翻轉課堂模式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10]彭麗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5,(24):128-132.
[11]倪娜.翻轉課堂在農村小學英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5.
[12]李曉靜.欠發達地區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1):163-164.
[13]陳利紅,牟清清.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A].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研究(第五卷)[C].2016,(04).
[14]徐天云.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應用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5,(31):31-33.
[15]周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教師,2015,(20):111-112.
[16]王麗娜.基于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與反思[J].教育,2015,(04):36-38.
[17]諸小香.翻轉課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英語教師,2015,(21):113-114.
[18]雷春燕.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行動研究[A].《同行》2015年9月(下)[C].2015,(01).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理念,是舶來品,來自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2007年春,該校的兩位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為了給因病缺課的學生補課,錄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講課音頻,然后將制作好的視頻放置到網站上,供缺課的學生學習。其他學生也可以使用這些在線材料,用于復習和強化課堂教學內容。這些嘗試,讓兩位老師開始思考如何開展更有效的課堂教學,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經過不斷的嘗試和探索,由此提出了該理念。
后來,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讓翻轉課堂教學的理念,進一步得到普及,逐漸為眾多教師所熟知,并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新型教學模式。他創立了一家教育性非營利組織――可汗學院,利用電腦制作出了數千種教學視頻,供學習者在線學習。美國部分學校讓學生回家觀看可汗學院視頻,學習課程內容,上學則是做練習,由老師或已學會的同學去教導其他同學不懂的地方。
翻轉課堂教學模型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目前在我國尚是新生事物,國內各地的學校也在開始一些新的嘗試。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設計
翻轉課堂模型順序性比較強,安排活動細節比較詳盡,并且突出家長的參與和監督,家長在家督促學生觀看教學視頻和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配合教師制定出干預措施,從而針對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形成“學生――家長――教師”三者之間的互動。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設計大致分為以下兩個環節:
1、開展課前活動
(1)教師自行創建教學視頻
至于創建教學視頻,可以有兩種方式:一是可以引用網絡上優秀的課程資源,二是由任課教師自主開發教學視頻。無論采用哪種方式,要求創建的視頻,短小精悍,有較強的針對性,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2)教師針對視頻制定課前練習題
教師制定課前練習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結構,合理設計練習題的數量和難度,數量不應過多,難度要適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
(3)學生自主觀看教學視頻
學生自已掌控觀看教學視頻的時間和節奏,根據教學內容,可快進、倒退或暫停,記下自己的疑惑、思考和收獲,便于和同學進行分享交流。
(4)學生進行課前針對性練習
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之后,要完成教師提前布置好的練習,鞏固學習內容。
(5)利用社交媒體進行交流
學生在家,可以通過聊天室、留言板等社交媒體與同伴進行互動交流,分享各自的學習收獲,探討疑惑,互相解答。對于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遠程反饋給教師,進行師生交流。
2、組織課堂活動
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要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有機會在具體環境中應用所學內容,從而真正實現知識內化。
(1)師生共同確定探究問題
在確定課堂探究的問題時,需要由師生共同確定。從教師的角度,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提出相應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學生要根據自己在學習中的疑問,以及同伴交流中未解決的困難,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型中,重在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獨立思考探究,有效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
(3)學生進行成果展示與交流
學生經過了獨立解決問題、小組間開展協作探究式活動之后,要將個人及小組的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可以采用演講、辯論和小型比賽等形式。
(4)進行教學評價與反饋
一、翻轉課堂家教學模式概述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定義
翻轉課堂又稱顛倒課堂或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是指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教師在課前把教學視頻、講座、電子書、課件等上傳到教學平臺并學習任務,學生可以獨立計劃學習內容、風格、進度和學習知識的方式,通過在課前觀看這些資料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對于不會或不太懂的問題,學生可以在網上與其他同學討論,或者在教學平臺、QQ群、微信群等向老師求助,課上教師可以重點講解學生反映不太懂或不會的問題,其他簡單的知識就可以一帶而過,還可以通過提問、測驗等方式檢驗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這樣教師可以不用再占用大量的課堂來講授知識,既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1.顛覆了傳統教學流程
與傳統課堂學習不一樣,翻轉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在課前自主學習新知識。
2.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發生變化
傳統教學模式中往往是老師掌握主動性選擇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學生是被動地接受老師選擇的知識,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翻轉課堂則是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不管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堂下都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學習能力,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團隊合作交流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能動性,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
3.教學方式轉變
傳統教學模式受到教學方式的限制,主要集中在固定場所例如教室、補課機構等,依靠粉筆和黑板進行教學。而翻轉課堂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將教學地點擴展到世界各地,真正實現了隨時隨地學習,學生可以通過登陸互聯網接收老師布置的課堂作業,在家里觀看老師的教學視頻,還可以及時搜索相關知識點的資料,遇到不理解的問題,學生可以在線提問或者重復聽老師的教學視頻,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做到了足不出戶便學遍世界的夢想,加速了信息化時代的發展。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
我國從2011年開始引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許多學校為了探索適合自身的教學模式,紛紛參與到翻轉課堂的實踐教學中來,翻轉課堂成為教學管理者及教師關注的熱點。2014年,北京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汪瓊教授在中國大學MOOC網站中開設了一門“翻轉課堂教學法”的課程,到目前為止已開展了三期的學習。2014年7月1口開始第一期的學習中,共有1.7萬余人參與報名學習,學員包括了來自于黑龍江、廣東、上海、北京、山東、江蘇等全國34個省直轄市的一線大中小學教師、企業人員和研究學者。從學員數量與范圍來看,我國對翻轉課堂的關注已全面展開。該課程的開設為翻轉課堂在我國大中小學的實踐、推廣發揮了重要作用。之后受到北京大學的指引,許多985大學例如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加入MOOC網站,MOOC網站大力發展開設千余個課程,同時建立起學生與老師的溝通平臺,促進了中國翻轉式課堂的實踐發展。而后很多公司看到了MOOC網站,開始創立更多的網絡學習平臺例如騰訊課堂、網易云課堂、藍墨云班課等,表明中國正在大力發展翻轉式課堂。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與劣勢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
1.有助于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因材施教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可以做到自主學習,自己設定學習的節奏、步調、內容等,實現分層次學習,避免傳統課堂由于節奏和步調一致導致有些學生跟不上節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征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生在學習中遇到難題或疑惑時,可以獲得老師的一對一指導,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和因材施教。
2.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目前我國推行的素質教育,要求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創造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根據自己的步調開展學習,并能隨時獲得個性化指導,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主要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協作探究活動為主,老師主要負責引導學生學習,解決學生的疑惑,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翻轉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擴大了知識量,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顯著作用。
3.有助于發揮信息化在教育中的作用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每節課只有45分鐘,在有限的時間里教師只能為學生提供最簡潔、最有用的學習資源。而在翻轉課堂中,教師可通過網絡環境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習資源,尤其是教學視頻的使用,使翻轉的課堂得以實現,也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分層次學習變為現實。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受時間和學習場所的限制,增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學術氛圍和情感交流,使他們可以隨時隨地開展互動,教師可以通過觀看教學平臺上的記錄(觀看視頻時長、提交作業的質量、參與討論發帖的次數、階段性測試情況等)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助于發揮信息化在教育中的作用。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劣勢
1.需要有一定的硬件和軟件支持
現今中國的互聯網信息技術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采用翻轉課堂需要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這就要求實施翻轉課堂的學校需要具備一定的硬件和軟件,保證翻轉課堂的順利實施。
2.長時間觀看教學視頻可能會對學生視力有影響
翻轉課堂更多是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使用,在網絡上查詢知識點的相關資料、觀看教學視頻、與小組成員在網絡上進行交流,因此對學生的視力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利于學生的身體發展。
3.對學生和老師的信息素養要求極高
對于我國教師來說,翻轉式課堂的教學模式或許還有一些陌生,當前大多數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過程中,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進行語文課堂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處在被動學習狀態,對于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沒有很好的幫助,而且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課堂氣氛的調動很不樂觀,教師在課堂上面講課,學生在課堂下很難調動起積極性,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越來越不樂觀,慢慢地對語文產生厭煩的心理,從而影響學生未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影響學生啟蒙思維的形成。目前大多數教師都還缺乏對翻轉式課堂的認知意識,對翻轉式課堂的不了解使得教師不清楚該如何進行備課,如何進行相關課程計劃的安排,這就造成了我國某些小學對于翻轉式教學模式的缺失,教師無法合理地運用好翻轉式課堂模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傳統教學模式也大大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即使有的教在翻轉式課堂的教學模式中能夠將其運用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去,但由于根本不了解翻轉式課堂的規范性和標準性,往往只是淺層意義上的了解翻轉式課堂,沒有應用到它的精髓,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仍然沒有很好的幫助。
二、小學語文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
上面我們對目前我國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了簡單的概述,可以看出在目前來說,我國翻轉式課堂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應用還不是很廣泛,從教師和學校這兩個方面來看都是如此。下面,我們具體來看小學語文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給學生及教師等帶來的巨大優勢。
(一)針對翻轉式教學模式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
首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學習之前,需要了解本節課程需要學生掌握文章的哪一部分和哪些知識的理解,運用什么方法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應當在制定學習計劃時,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那種認為課堂就應當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多講,學生多聽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教師應當理解翻轉式課堂的內涵,在課程開始之前制定詳細的課程計劃,例如在學習《開國大典》一文中,教師在課堂之前應當明確課程目標,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第一,讓學生通讀全文,分析文章相關的內容和段落,使學生從大意上對文章有一個具體的把握;第二,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對于文章的寫作含義和寫作線索進行提問,讓學生積極討論,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二)把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時間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時間很少,對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是極大的束縛,對于學生培養語文興趣愛好也沒有很好的幫助,教師應當合理地理解翻轉式課堂的精髓,在課堂過程中,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時間,在互動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對問題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對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去多加思考,例如,在學習巴金的文章《小狗包弟》一文中,作者對于自己養的小狗包弟的情感是非常復雜而又矛盾的,此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相關情感的提問,提問學生作者對于小狗包弟懷著怎樣的情感,你們在讀這篇文章時,讀完心情是怎樣的?這樣開放性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培養開放性思維,有利于調動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啟蒙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三)分析明確的教學知識,將知識的吸收融入到課堂中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0008(2012)04—0046—06
2011年,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美國一家私有非營利機構)大會上的演講報告《用視頻重新創造教育》中提到:很多中學生晚上在家觀看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的數學教學視頻,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業,遇到問題時則向老師和同學請教。這與傳統的“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課堂模式,我們稱之為“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國內也有其他學者譯為“顛倒課堂”)。自此,“翻轉課堂”成為教育者關注的熱點,并被加拿大的《環球郵報》評為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在我國,重慶市江津聚奎中學和廣州市海珠區第五中學相繼開始了翻轉課堂的教學實驗。本文通過探究翻轉課堂的起源、概念與基本特征,在分析國外實施案例的基礎上,構建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并分析了實施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以期為我國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借鑒。
一、翻轉課堂的起源
“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2007年春,該校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開始使用錄屏軟件錄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課聲音,并將視頻上傳到網絡,以此幫助缺席的學生補課。后來,這兩位老師讓學生在家看教學視頻,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并對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學生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模式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1]為了幫助更多的教師理解和接受翻轉課堂的理念和方法,他們于2012年1月30日在林地公園高中舉辦了翻轉課堂“開放日”(Open House),讓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來觀看翻轉課堂的運作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態。這種做法促進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推廣。此外,翻轉課堂的推動還要得益于開放教育資源(OER)運動。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開放課件運動(OCW)開始,耶魯公開課、可汗學院微視頻、TED ED(TED的教育頻道)視頻等大量優質教學資源的涌現,為翻轉課堂的開展提供了資源支持,促進了翻轉式教學的發展。
二、翻轉課堂的定義與特征
傳統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的。在翻轉課堂上,這種形式受到了顛覆,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后完成,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經老師的幫助與同學的協助而完成的,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隨著教學過程的顛倒,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傳統課堂和翻轉課堂各要素的對比的主要情況。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翻轉課堂使得教師從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傳授者變成了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這意味著教師不再是知識交互和應用的中心,但他們仍然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推動者。當學生需要指導的時候,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自此,教師成了學生便捷地獲取資源、利用資源、處理信息、應用知識到真實情境中的腳手架。
伴隨著教師身份的轉變,教師迎來了發展新的教學技能的挑戰。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成為了學習過程的中心。他們需要在實際的參與活動中通過完成真實的任務來建構知識。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新的教學策略達成這一目的。新的教學策略需要促進學生的學習,但不能干預學生的選擇。教師通過對教學活動的設計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后,教師要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的評測還便于教師對課堂活動的設計做出及時調整,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課堂時間重新分配
翻轉課堂的第二個核心特點是在課堂中減少教師的講授時間,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活動時間。這些學習活動應該基于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并且能夠讓學生在交互協作中完成學習任務。將原先課堂講授的內容轉移到課下,在不減少基本知識展示量的基礎上,增強課堂中學生的交互性。最終,該轉變將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此外,當教師進行基于績效的評價時,課堂中的交互性就會變得更加有效。根據教師的評價反饋,學生將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
1前言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一種大型的開放式網絡課程,近年來國內外知名高校不斷設立MOOC課程,它以其優質的教學資源,帶來了信息時代教育模式的改革,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翻轉課堂是一種運用現代的教育技術實現知識的傳授與內化相互顛倒的教學模式[1],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教學視頻自主學習新知識,而在課堂上完成作業、交流互動、鞏固練習等過程,并且由教師當堂引導來解決重難點知識點,從而完成翻轉課堂的學習過程。這種教學模式是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激發學習興趣的有力手段,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被稱為大勢所趨的“課堂革命”[2-3]。近年來,結合MOOC與翻轉課堂各自的優勢開設的課程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是介于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結構化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它是化學類專業的一門選修課程。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學習和掌握建立在近代波譜學基礎上的有機化合物結構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進行有機化合物結構解析。作者所在單位是一所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很多課程包括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都存在優質教師資源缺乏、高層次的精品課少,學生學習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考慮采用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模式。當前,國內高校中湖南大學和武漢大學的波譜解析課程是國家級精品課程,而且它們都有MOOC,各地的學生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免費獲取,這為開展基于MOOC模式的翻轉課堂提供了資源。
2《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的教學現狀
《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基礎課程,主要面向化學類等相關專業開設,它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4]。該課程一般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單一,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而輕實踐,學生被動接受,這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缺乏主動性和探索性。以作者從事此課程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來看,目前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的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2.1教學課時數少
以筆者所在的學院為例,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被安排在大三的第二學期,課時數僅為32學時。而此課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較多、數據龐雜且相對抽象,如若系統教學則會面臨課時不足的情況。因此為了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內容,任課教師不得不縮減部分教學內容,這就造成了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淺而不精,更不用說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
2.2課程知識難度大
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是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儀器分析等的交叉學科,涉及到的理論多而雜,同時有許多數據需要記憶。而且,由于該課程開設在大三第二學期,距離四大化學的學習間隔時間偏長,如果學生前期基礎打的不牢,則會難以理解課程的重難點,造成學生有學習挫敗感,從而對該課程產生畏難和厭學情緒。
2.3學生重視程度低
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作為一門選修課程,很多學生往往會忽視它的重要性,以懶散松懈的態度對待,在課上聽講敷衍不認真,課后抄作業不練習,因而無法充分理解和掌握老師所講的知識點,應用實踐對其來說更是難上加難。與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類似,傳統的課堂講授枯燥無味,學生難以提起興趣,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明顯。因此,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高質量的教學,可以考慮采用新的教學模式,而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則是合適的選擇。
3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在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教學中的應用
《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主要應用四種光譜分析手段(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波譜和質譜)對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進行表征和成分進行分析的一門課程。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四種譜學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特征規律和圖譜解析技術,以及應用提供的信息與化合物結構的對應關系進行相應的結構解析[5-7]。傳統的“課堂授課+課后作業”模式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采用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模式,首先需要從豐富的MOOC資源中挑選合適的課程內容,再將其改良后與翻轉課堂模式進行結合。將此教學模式應用于《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1篩選資源,錄制微課
學生課前的微視頻學習,直接決定了翻轉課堂能否成功進行,所以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的內容錄制短小精悍、主題突出、內容具體、針對性強的高質量微視頻。我院使用學習通作為MOOC平臺,課前教師在該平臺上錄制微課。微課雖然時長短,但它是圍繞著課程的重難點知識進行展開的,可以利用微課傳授課程的主要教學任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地選擇和細化。本課程使用裴月湖主編的《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第四版)教材,共有六章內容。由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枯燥難懂,在制作微課視頻時盡量使內容通俗易懂,便于學生理解,在譜圖解析時,重點演示解析過程。有機物的立體結構對其理化性質和生物活性都有影響,但由于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將抽象的物質結構制作成動畫使其更加形象,便于學生認識和學習。在課上重點引導重難點知識的學習及討論,將一些簡單的、非重點的教學內容制作成有趣的微視頻供學生課后學習,達到知識遷移、舉一反三的效果,也使得教學重難點突出,提高教學質量[8]。
3.2學生自主學習,課前練習
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在課前將微視頻發到學習通上,并且提出學習的任務。與一般意義上的課前預習不同,這是在師生的互動中完成的。學生按照要求完成自主學習和練習,并通過平臺將遇到的問題與教師交流[9],這樣教師對學生學習中的問題也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這為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打下了基礎,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3.3課中交流討論,答疑解惑
課前學生通過微課對課堂的主要內容有所了解,教師可以通過匯報和討論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首先各小組成員指出本次課程的重難點內容,并演示解決的思路,其它人進行點評,教師對涉及的共性問題集中講解,并對課程的其它內容進行補充。最后,教師要找出學生產生疑問的根源,即學生知識的薄弱之處,然后結合課堂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練習,實現知識的再鞏固。通過這種小組合作、互相學習的方式,在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協作共同解決問題也有效地促進了同學之間的關系,而且對學習自主性較差的學生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傾聽和思考的重要性,學會從傾聽中學習,在思考中質疑,在質疑中探討,這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是很重要的。
3.4課后擴展知識,教學反饋
課堂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將課堂知識所涉的近期文獻上傳至學習平臺,這樣學生就能夠將學到的知識實時地進行應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文獻不僅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也鍛煉了自身文獻檢索的能力。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課題,讓學生體會到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的實用性。在每一章的課后布置作業,并進行全批全改,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有助于教師適時調整教學進度。
3.5多元化考核,合理評定成績
以我院的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課程考核為例,以前采用閉卷的形式,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分別占30%和70%。期末考試的知識點涉及全部課程的重難點,題型主要包括選擇題、簡答題和譜圖綜合解析等。采用單一的試卷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缺乏層次性和多樣性,這樣的評價機制不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在引入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模式以后,我們對課程的考核模式進行了改革,使用多元化方式評價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在期末考試之外,增加課堂參與、小論文撰寫等方式,安排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拓展研究,學生之間互相打分,教師綜合學生的互評成績和表現進行評價,給定一個分數,作為期終考核的一部分。這種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4結論
將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得到了廣大學生的接受和認可。采用此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在課前按時觀看微視頻,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在課后及時進行總結和反思,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采用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改變地方普通高校教學模式陳舊和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增加教學方式的靈活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曾明星,周清平,蔡國民,等.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中國電化教育,2015(4):102-108.
[2]趙俊芳,崔瑩,鄭鑫瑤.我國高校翻轉課堂的實踐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大學教育2018(06):89-93.
[3]田會峰,劉永良,趙麗.學習金字塔理論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應用[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8,40(01):18-21+125.
[4]陳麗霞,黃健.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06):112-113.
[5]王立波,甘春麗,藺聰聰,等.MestReNova軟件在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0,(4).88-91.
[6]董建偉,李雪嬌,蔡樂,等.以去氫彎孢霉素NMR結構解析講授本科生波譜分析課程[J].大學化學,2020,35(03):113-119.
[7]高燕,韓麗,何文,等.《有機波譜分析》課程有效在線教學模式探索[J].山東化工,2020,49(16)):193-195.
一、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社會更加需要有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但是,因為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很多學習者缺少創造精神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這一情況,許多學者將起源于美國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引入國內并付諸實踐,以便能夠徹底扭轉這一局勢。翻轉課堂,又稱“反轉課堂”或“顛倒課堂”,是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并對課堂時間的使用進行重新規劃的新型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課程教師提供學習資源,學生課前完成對學習資源的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進行知識答疑、互動交流和協作探究等活動。當前有關翻轉課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轉課堂的概念及特征、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和實施策略、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的對比研究等方面。已有的研究結果拓展了教育理念、豐富了教學方法,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是研究的內容還不夠全面、案例還不夠豐富。本文將在介紹翻轉課堂模型的基礎上,以“西方經濟學”課程為例,優化高等院校課堂教學過程,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介紹
美國富蘭克林學院的教授Robert Talbert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翻轉課堂的系統結構。翻轉課堂包括課前和課中兩個階段:課前,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前預習等活動完成對學習資源的學習;課中,學生通過快速完成少量的測驗、解決相關問題等活動來完成知識的內化,然后進行總結和反饋。該教學模型把學生的學習活動當做主線,在課前完成知識學習,在課中完成知識內化和提升,顛覆了傳統教學中課中完成知識學習、課后完成知識內化和提升的順序,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但是這一教學模型過分強調了學生的“學”,而忽略了教師的“教”,容易使教學走入極端,影響教學效果。
在以上教學模型的基礎上,鐘曉流等學者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極思想和Benjamin Bloom的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分類理論用于翻轉課堂中,構建一個太極環式的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并重的翻轉課堂模型。在太極環式翻轉課堂中,師生充分運用社會環境、云端資源、學校環境和學校資源進行教學活動,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包括課下教師的教學準備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知識的記憶理解、課上師生互動完成的知識應用分析和綜合評價等環節。在該教學模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高等院校翻轉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
西方經濟學是我國教育部規定的高等院校財經類和管理類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學習既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經濟理論以便為后來財政學、金融學、會計學等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又要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它主要介紹流行于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現代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主要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部分。其中,微觀經濟學是研究家庭、廠商和市場合理配置經濟資源的科學,它的研究對象為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研究目標為資源的合理配置、研究的中心理論為價格理論,研究的方法為個量分析、基本假定為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宏觀經濟學是研究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中充分利用經濟資源的科學,它的研究對象為國民經濟整體,研究目標為資源的充分利用,研究的中心理論為收入理論,研究方法為總量分析,基本假定為市場失靈、政府有效。微觀經濟學部分比較貼近現實,稍微容易理解一些,宏觀經濟學部分距離生活較遠,抽象性更強,比較難理解。西方經濟學整個內容體系覆蓋面廣、涉及的知識多,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社會經驗、扎實的數學基礎并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社會觀察能力。然而,學生剛從中學進入大學,缺乏相應的社會經驗與社會觀察能力,且高校招收財經類和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一般都是文科出身,其數學基礎略顯薄弱。為此,學生普遍對西方經濟學課程的學習感覺困難,甚至厭惡或者放棄其學習。
鑒于“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特點,一些專家和任課教師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便能夠解決現存的困境。本文將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對“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流程進行設計,整個教學流程包括課下知識傳遞和課上知識內化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又分別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互動活動構成。
1.課下。教師要首先要向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其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初步完成資源的學習,以此達到知識傳遞的目的。例如,彈性理論,教師基于對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分析,制作PPT課件、教學視頻和測試題庫等學習資源,其中PPT課件中包含彈性的概念、計算公式、經濟意義、類型、影響彈性的因素、基本的應用等內容,教學視頻是對需求價格彈性的概念、根據需求價格彈性的大小將商品分為彈性無窮大、富于彈性、單位彈性、缺乏彈性和完全無彈性等類型、不同類型的商品價格改變后總收益如何改變等重點和難點內容的講解,測試題庫中是一些針對彈性概念、影響因素、基本計算和簡單應用等設計的題目。學生利用U盤等移動存儲設備或通過電子郵件、QQ等網絡交流工具獲取教師制作的學習資源,并在教師的指引下,根據自身情況觀看PPT課件和教學視頻、參與網絡課程、檢索網絡資源、進行自測練習等活動。如果懂了,學生可以迅速跳過:如果沒懂,學生則要將PPT課件和教學視頻反復觀看,并仔細思考或做筆記,把遇到的問題通過網絡、電話等交流工具向教師或同學求助,或者將其拿到課上進行解決。通過課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生對彈性的概念、原理、基本應用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實現了知識傳遞的過程。
2.課上。教師首先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接著學生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然后師生協作完善問題解決方案,最后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綜合測評并將結果反饋給學生。針對反饋后的問題,師生活動進入下一個互動循環,以此達到知識內化的目的。還是以彈性理論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以“谷賤傷農”和“薄利多銷”這兩個和學生生活比較貼近的經濟現象創設情境,拋出“為什么有些商品價格低總收益也低,而有些商品價格雖然低但是總收益卻高”的問題。學生根據課下學習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給出問題的答案,但由于每個學生的理解和思維能力不同,這些答案并不一致,有些答案不對,有些答案雖然對但是不到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提示學生要從需求價格彈性的視角考慮,指出生活必需品(比如糧食)是缺乏彈性的,即使價格降低但需求的數量也提高不了多少(因為維持人的生活所需要的糧食數量是一定的),而生活奢侈品(比如珠寶首飾)是富有彈性的,如果價格稍微有些降低需求的數量就會大幅度增加(因為珠寶首飾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裝飾品,它的需求量可以是零也可以是無窮大),并給出實際的數據,讓學生自己計算結果以便其能夠深刻體會出需求價格彈性的奧妙。在此基礎上,教師又拋出“為什么生活必需品缺乏彈性而奢侈品富于彈性”“影響需求彈性的因素有哪些”“生活中哪些商品是缺乏彈性的哪些商品又是富于彈性的”等問題,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解答,逐漸構建了關于彈性理論的知識體系。教師用“如果你是化妝品廠中負責銷售的主管,你會提出降低產品價格增加廠里收益的企劃嗎?為什么?如果你是藥廠(不生產滋補藥品)的呢?” 這個實踐應用題對學生進行測試,如果學生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說明他們已經掌握彈性理論這一知識并能夠靈活運用;如果解決得不好,說明有些內容還有待于師生進一步互動、協作,直至完全理解并能夠應用于實踐。通過課上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協作,學生可以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實現知識的內化及應用創新。
四、高等院校翻轉課堂教學實現的對策
為了保證“翻轉課堂”模式在高等院校的教學中取得顯著的效果,教師、學生、學校和社會四者需要重新定位,共同努力。
1.教師。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領者和督促者,不僅要提供課下的學習資源并監督學生課下的學習情況,還要組織課上的教學活動并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應用進行綜合測評。學習資源包括自制PPT課件和教學視頻等,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靈活駕馭西方經濟學課程中的專業知識,還要會使用屏錄軟件制作課件,并掌握必要的視頻拍攝、錄制、剪輯的技術。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很多活動是通過網絡進行的,就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網絡知識并能夠熟練操作。翻轉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學生。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課下要安排足夠的時間觀看教學視頻和PPT課件,對于看不懂的地方反復觀看并在互聯網中查找相關的資料或者用網絡或電話等工具向同學、教師求助或者用筆記下到課堂中與教師、同學討論,自覺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課上要積極地獨立思考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見解,仔細傾聽教師、同學對該問題的看法,不斷地反思并完善該問題的解答。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學生都需要能夠熟練使用網絡和信息技術以完成其學習活動。翻轉課堂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自律性和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技術素養。
3.學校。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校是教學活動的保障者,主要從時間、資源等方面進行保障。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課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完成學習資源的學習,這就需要學校重新安排作息時間表,例如,要把自習課的時間讓給學生自主安排,要控制作業的數量讓學生課余有可支配的時間等等。在翻轉課堂教學中,不管是課下教師學習資源的制作和傳遞、學生學習資源的接收和學習,還是課上師生互動和協作研究,都需要計算機硬件、軟件以及網絡等資源,學校要這方面給予充分保障,以確保這些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翻轉課堂在教學軟環境和硬件設施方面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社會。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社會是教學活動的支持者,主要從政策、技術等方面進行支持。在政策方面,要推進教育信息化、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更新等,以支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運用。在技術方面,提供更多的操作簡便、功能強大的快速課件和視頻的制作工具,開發學習支持系統以便教師能夠實時追蹤每位學生課下的學習過程、鎖定多數學生理解困難的問題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研發配置性能高的服務器以提高網速等,以支持翻轉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翻轉課堂要求社會在政策、技術方面給予更高、更好的支持。
五、結束語
在高等院校教學改革過程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必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翻轉課堂中,首先是課下知識傳遞,其次是課上知識內化,而在這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領者和督促者。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對教師、學生、學校和社會等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在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適應性以及教師、學生、學校和社會的具體情況,以確保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2]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2.
[3]王彩霞,劉光然. 翻轉課堂優化中職課堂教學探析[J].職教論壇,2013(6).
[4]董輝.翻轉課堂研究及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5).
作為一名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師,我深切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計算機的應用已經遍及各行各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隨著普通高校的不斷擴招,中等專業學校的生源素質普遍下降,學生態度不夠積極,學習效果不理想,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欠缺,很難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性,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使課堂煥發應有活力,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近幾年,風靡歐美的“翻轉課堂”將傳統的教學流程顛倒,為我們提供了新思路。
二、概述
(一)翻轉課堂的起源
翻轉課堂(Flipping Classroom,也譯作顛倒課堂、顛倒教室)創始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的 John Bergmann 和 Aaron Sam 兩位化學老師,他們因將結合實時講解和 PPT 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而引起眾人關注。2011年,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罕(Salmankhan)和他創立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使得翻轉課堂成為研究熱點,逐漸為眾多教師所熟知,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新型教學模式。美國已經有很多學校開展了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涌現出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成為日漸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
在我國,翻轉課堂類的教學方式其實早已存在,20世紀80年代,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就創造了一種“問題導向”的自主學習教改模式,具有翻轉課堂的意義。近年來,重慶聚奎中學、深圳南山實驗學校也引進該教學模式,結合本校特色開始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國內進行相關實踐的學校還有南京九龍中學、廣州市第五中學等,都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
(二)翻轉課堂的概念
翻轉課堂是指把傳統課堂先教后學的教學結構翻轉過來,進行先學后教。具體是指在信息化環境中,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課前完成對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進行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在翻轉課堂上,知識的傳授是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前完成的,知識的內化則是在課堂中經教師的幫助與同學的協助共同完成的。
(三)翻轉課堂的意義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在這種大環境下,翻轉課堂有它獨特的優勢。
1.彰顯教育個性化
翻轉課堂能很好地讓所有學生都獲得個性化的教育,讓那些因病缺課或參加其他活動的學生不會因此落下功課,對薄弱學生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都有不小的幫助。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是主體,學習時間和節奏完全由他們自己掌控,學習進度和深度也可以由他們自己把握,獨立探索能力不斷提高,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適應時展。
2.重塑師生角色
教師的角色由原來講臺上的“教書匠”和“講解員”轉變為教學活動過程的“導演”和學生身邊的“教練”,而學生則由原來講臺下被動接受的“觀眾”轉變為教學活動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參與者。
3.打造互動課堂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課堂上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參與互動,對每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針對懷的指導,加強了師生之間及生生之間的協作互動,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協作能力,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
三、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在國內,不少中小學都相繼開展了翻轉課堂的教學實驗研究,但是據調查顯示,目前中職院校對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應用尚處于觀望狀態,具體的應用案例幾乎沒有。鑒于此,作為中職教師的我試圖在《網頁制作》課程中引入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力求通過對該模式研究,使翻轉課堂在我校能夠合理有效地實施,達到優化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我借助國內外翻轉課堂教學應用的成功經驗,將該堂課的教學流程設計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分別實現知識傳遞、知識內化和知識補救,整個教學設計過程如下圖所示。
(一)課前設計模塊
1.教學內容選擇
教材內容選自由人民郵電大學出版社出版、王君學主編的《網頁設計與制作》中第六個學習項目,《用表格布局門戶網站首頁》。之所以選擇這個學習項目,主要是考慮到表格對于學過《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生來講并不陌生,只需鞏固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學習對象確定
課程的開設對象是中等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學生。這些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有所欠缺,但是他們對網頁制作等軟件類課程的學習比較感興趣,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對WORD表格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夠較熟練地操作計算機瀏覽網頁、搜索信息。擁有家庭電腦、平板電腦的學生不在少數,且每個學生都擁有智能手機,這是翻轉課堂實施的有利條件。在課前,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完成學生分組工作,便于課堂協作學習的開展。
3.教學環境設置
課堂學習是在多媒體網絡教室中進行的,教室中配有1臺教師機,50臺學生機。教師機中安裝有凌波多媒體教學軟件教師端,學生機配有常用多媒體播放軟件。教師機和學生機都可以與互聯網相連,便于師生查找資料。
4.教學資源設計
(1)精心設計學案,包含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流程等。同時在學案中根據知識點,設計一些檢測題目,引導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
(2)綜合考慮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等因素,錄制兩段大概5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表格創建.wmv”、“表格結構.wmv”,并告知學生獲取各種資料的途徑。
5.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獲取資源包,選擇時間觀看教學視頻,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控制學習進度和節奏,并完成與教學視頻對應的學案檢測題。對于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通過QQ、電子郵件等網絡工具進行交流探討,并在學案中進行記錄,上傳給老師,便于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課堂設計模塊
1.合作探究
經過課前深度學習后,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時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在課堂中通過組內協作探究得到解決,如果組內無法解決,則可以通過向其他小組尋求幫助,或者詢問老師等完成課前內容。
2.釋疑拓展
教師對巡回指導中發現的問題和學生的提問進行歸納,對于大部分學生都存在的疑問,進行全班講解,并提出一些典型問題,讓學生回答和解決,以此檢測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同時進行適當拓展和延伸。
3.練習鞏固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有梯度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便于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自查教學效果,及時改進,因材施教。
4.糾錯交流
學生經過獨立探索、協作學習之后,針對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做錯的練習題進行糾錯,隨后在課堂上進行匯報、交流學習體驗,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悅,并對他人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價。
5.總結評價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本課所學內容,教師對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提出合理建議,同時學生完成自我評價。
(三)課后設計模塊
1.資源共享
教師對課堂中觀察到的及學生在學案中記錄的問題進行梳理,將這些資料和學生的作品收集整理后分享給學生。這些內容能被長期保存,遇到問題可隨時查閱。
2.知識補救
對于個別學習有困難、在課堂上不敢提問的學生,可以利用教學視頻和課后教師整理的資料進行補救性學習。另外,因故缺課的學生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進行補課。知識的及時補救,讓課前、課中、課后達成連貫成一體。
四、實施翻轉課堂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高
翻轉課堂的第一步就是制作教學視頻,如果教學視頻不好看、不優秀,則學生是沒有興趣看的,更別說強化教學效果了。即便在網絡上能找到一些視頻,也不一定會與具體的教學目標相符合,需要進行二次開發。這對教師借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的能力是一大考驗,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視頻制作技術水平和信息處理能力。本堂課我僅錄制與編輯兩個視頻就花了不少的時間,還要精心準備學案,隨時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況、整理資料等,不論是在課前、課中還是課后,都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
(二)對學生和自律和自主學習能力要求高
在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學生一般在家觀看視頻完成課前的學習,如果學生的自控能力不強,根本就不會觀看視頻,或者匆匆忙忙看完視頻,表示已經完成了相關任務,應付了事,而不能真正地投入進去。因此,這種模式更適合學習積極性高、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
(三)教師對學生課前學習的監管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08-0005-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01
一、選題背景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理念,來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2007年春,該校的兩位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res)在考慮如何給因病無法出席課堂學習的學生補課時,利用錄屏軟件錄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教師講課音頻,并將制作好的視頻放置到網站上以供缺課的學生使用。從未缺席的學生也使用在線材料,主要用于復習和強化課堂教學內容。不久,兩位老師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展開課堂教學實踐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由此提出了該理念。
在2011年,翻轉課堂成為研究熱點,逐漸為眾多教師所熟知,并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新型教學模式,這些歸功于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他創立了一家教育性非營利組織——可汗學院,利用電腦制作出了數千門教學視頻供學習者在線學習。美國部分學校讓學生回家觀看可汗學院視頻代替上課,上學則是做練習,由老師或已學會的同學去教導其他同學不懂的地方。我國重慶聚奎中學、深圳南山實驗學校引進該教學模式,結合本校特色開始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但僅作為教學改革試點。國內進行相關實踐的學校還有南京九龍中學、廣州市第五中學等。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該教學模式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推廣。
本文通過分析翻轉課堂的意義和價值,在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國內教學實際反思我們的教育是否需要翻轉課堂,并設計構建出本土化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
二、翻轉課堂的意義和價值
1.翻轉課堂利于教育人性化
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是主體,在家觀看教學視頻的時間和節奏完全由自己掌握,可以選擇在某個時間段去觀看教學視頻,可以對教學視頻進行快進或倒退,自己掌握學習進度;對于不懂的內容反復看,對于已掌握的內容粗略看,自己掌握學習深度;可以通過聊天室、留言板等社交媒體與同伴進行互動交流,探討在觀看視頻過程中與針對性練習過程中遇到的疑惑,互相解答。對于同伴之間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遠程反饋給教師,教師幫助學生解決有困難的問題。翻轉課堂是一種使課堂人性化的學習策略,教師在課堂中給學生一對一的指導,有機會與每個學生交談并評估每個學生的進步情況,成為與學生互動交流的伙伴,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生會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并找到存在感。
2.翻轉課堂有利于重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翻轉課堂中,教師運用新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活動設計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首先,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探究題目進行獨立解決,指導學生通過真實的任務來建構知識體系,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其次,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異質分組,并分配探究題目,用于組織該小組的探究活動,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積極地參與探究活動。學生擁有課堂話語權,可以隨時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小組成員通過交流、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隨時捕捉各小組的探究動態并及時給予指導。在翻轉課堂中,教師逐漸成為與學生互動交流的親切伙伴,有利于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
3.翻轉課堂有利于提升家長的監督參與度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家長和老師交流的重點在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如在課堂上是否認真聽講,課下作業情況是否良好等。由于教師精力有限及學生數目眾多,教師不可能對每位學生在每節課中的表現都做出詳細的描述。在翻轉課堂中,這些不再是重要的問題,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學生是否在認真學習,家長能通過什么途徑來督促他們學習?翻轉課堂的實施不但翻轉了教師與家長交流的內容,而且改變了以往家長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被動角色。當學生在家里通過視頻進行學習時,家長的監督作用變得顯著,能夠清晰地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配合教師采取一定的干預措施,這一點有利于形成“學生——家長——教師”三者之間的互動,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三、翻轉課堂的典型案例分析
1.國外的典型案例分析
翻轉課堂在國外的實踐案例有很多,筆者通過閱讀相關資料,摘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案例。他們遵從“理念相同,但具體實施過程和突出特點卻不同”的原則,有的教育思想獨到、有的學習環境新穎、有的學習資源豐富。在這些典型實踐案例的基礎上針對國內的教學實際做出分析,以期給我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啟示。
(1)獨到的教育思想——高中教師雪萊的不同體驗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穆斯喬草原高中的雪萊老師在教英語、科學和技術課時,并不是在每節課中都使用翻轉教學。她采取的翻轉教學形式不是每晚都分配給學生教學視頻,而是有選擇地進行。通常分發給學生的是一些用于建立好奇心、啟發學生思考的簡短片段,只有在學生真正需要新的信息時才使用翻轉模式。通過實施這種翻轉課堂,學生們都表示在學習時間上更加自由、更加喜歡探究和思考。
筆者認為雪萊老師對于翻轉課堂有著獨到的想法和體驗,她抓住了翻轉課堂形式背后的關鍵點,不被翻轉課堂的固定模式所拘束,這一點特別值得翻轉課堂實踐者思考和學習。在實施翻轉課堂時不能因為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就出現“跟風”情況,即不顧實際因素,一味地在每節課中都進行翻轉教學。涉及何時該進行翻轉式教學的問題,我們要考慮到學科適應性,不同學科采取的教學方式不同,還應考慮到學生的特點,當學生善于自主學習和探究時,進行翻轉式教學才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2)新穎的學習環境——美國高地村小學
美國高地村小學在實施翻轉課堂時,將他們的教室變成“星巴克式教室”:用圓桌、舒適的沙發和軟墊椅子以及一排排電腦終端代替傳統教室中一排排整齊的課桌。在談及實施這種教學模式的效果時,該校校長米勒說到,學生們更喜歡在這種“非正式”的學習環境中學習,他們的表現也越來越好。
筆者認為該學校的最大特點是改變了傳統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在舒適放松的環境中學習,不必像在傳統的環境中有拘束的感覺。但是這種教學環境涉及教室格局和學生人數等問題,因此針對國內的教學實際環境做出思考:翻轉課堂教室最適合的學生數量是多少,學生數量對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是否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在當前中國學生頗多且教室有固定格局的情況下翻轉課堂是否可行,能否收到較好的效果等。針對教室格局,如果學校沒有條件改善現有的教學環境,建議以“4到6張課桌合并組成可以進行討論的圓桌”形式;針對學生人數,建議以增加班級數量的方式減少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這樣課堂討論方便展開,教師可以照顧到每位學生,并給予一對一的指導,從而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3)豐富的學習資源——河畔聯合學區
美國加州河畔聯合學區在翻轉課堂里采用了基于iPad的數字化互動教材。這套用于試驗的代數I的互動教材由專門的教材公司開發,里面融合了文本、圖片、3D動畫和視頻等豐富的媒體材料,還兼具筆記、交流與分享功能。據統計使用這種互動教材的學生中有78%獲得了“優秀”或“良好”排名榮譽,證明該實驗的成效不錯。
筆者認為該學區的最大特點是采用數字化互動教材,即資源優質豐富。與其他地區的教師自行制作教學視頻的翻轉課堂相比,互動教材更能節省教師的時間;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其在課堂上表現更加主動積極;同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基于互動教材進行更好的互動。開放的網絡教學視頻資源很豐富,對于教師來講節省了人力、物力,但這些課程與我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不一定一致,因此我們不宜“拿來主義”即直接引用教學視頻。任課教師自行創建教學視頻對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不應只會制作一些文本和數據表格,制作PPT等,而應具備與教學視頻編輯相關的技術,這樣才能做到取其精華,更好地服務于實際教學。
2.國內的典型案例分析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要求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礎上,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學環境,優化教育模式,推動教育改革。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國內的翻轉課堂有了初步的研究和發展。重慶聚奎中學和深圳南山實驗學校走在全國前列,成為國內基礎教育領域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旗幟。
(1)重慶聚奎中學的“三四五六”模式
重慶聚奎中學引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根據學校實際進行適當調整,總結出“三四五六”模式。課改實驗組進行問卷調查以檢驗翻轉教學的成效,統計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有助于知識要點的理解,教師們都表示認可這種教學模式。重慶聚奎中學之所以能將翻轉課堂進行的很好,究其原因在于它引進“翻轉課堂”,但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出適合本校特色的翻轉模式,進行本土化實踐,進而解決本校的實際教學問題。這給翻轉課堂研究者一定的啟示:“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即翻轉課堂成功的關鍵點不在于在理論上研究各種各樣的模式,而在于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具有本校特色的翻轉式教學。
但是有人指出這種教學模式會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研究者應反思這種教學模式是否真的會增加學習負擔,該如何處理。從翻轉課堂的操作程序來看,將原本的課堂教學過程前置,將原本的課后復習置于課堂中,表面上看只是流程的變更。但是否增加了學習時間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有些貧困學生需要在課余時間工作以支撐家庭經濟,他們可能沒有大量的課余時間去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確實增加了學業負擔。針對此類問題需要教師合理安排翻轉教學時間。
(2)深圳南山實驗學校的翻轉教學
“南山實驗學校進行的翻轉課堂實驗是運用信息技術整合策略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一次大膽嘗試,是當前最為前沿、最具影響力的新改革。”這是黎加厚教授應邀到深圳南山實驗學校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培訓時對于該校的高度評價。該學校借鑒國外經驗進行本土化實踐,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一是堅持不搞“一刀切”,二是提供組織保障,三是專家隊伍的支撐,四是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的協同配合。該學校的翻轉實驗實現了教學方式的深刻轉型,刊登于“南方教育時報”,并引起教育界的廣泛關注。
3.案例分析總結
在國內外的翻轉課堂案例分析的基礎上能更深入地理解翻轉課堂的內涵:對于教師來說,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是按照教學安排制作視頻,更重要的是怎樣對學生進行個別化的需求分析,探究他們在理解教學內容上的誤區,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對于學生來說不僅是觀看視頻,還要在觀看教學視頻的過程中發現疑惑,并帶著問題與同伴在線交流或者在課堂上參與討論,強調的是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通過分析國外的典型案例,我們可以借鑒其成功經驗:對于何時進行翻轉教學,需要充分考慮學科內容適應性和學生特點等問題;對于教學環境,應努力改善傳統教室的固定格局并縮減每班學生數量,以便展開翻轉式教學;對于學習資源,任課教師應提升自身信息素養,有創造性地制作適合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教學視頻。通過分析國內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在我國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同樣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應注意:不能出現“跟風”狀況,不能為了翻轉而翻轉,不能為了作秀而實踐。我們應吸取國外的成功經驗并結合自身特點進行本土化實踐,這樣才能實現翻轉式教學的目的即真正實現個性化、人性化教學。
四、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設計
正如焦建利教授所言,翻轉課堂的案例并不是教學技術或者設備的革新,它再次向人們證明了一個事實,即技術并不完全是有形的媒體和硬件,流程的變化也能帶來生產力的巨大變革,如同三級輪耕對農業的變革一樣。美國富蘭克林學院的Robert Talbert經過多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經驗積累,總結了翻轉課堂實施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筆者在RobertTalbert的翻轉課堂結構圖的基礎上構建出更加完善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如圖2所示。
在該翻轉課堂模型中,信息技術和活動學習是翻轉課堂學習模式的兩個關鍵的組成部分,它們共同影響著學生的個別化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課堂之外能夠自主學習,在課堂內能夠協作學習。在課前,教師應用信息技術中的教學設計思想及先進的網絡教學設備來創建適合學生個性化需求的簡短教學視頻,為學生在遇到疑惑時互相交流提供網絡社交媒體,學生在課上利用信息技術的一些先進設備展示成果并交流。翻轉課堂還為學生在課堂內外進行討論交流等各種活動學習提供機會。
本模型的特色是它的順序性比較強,活動細節安排比較詳盡,而且突出了家長的監督參與作用,家長在家通過觀察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的表現來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配合教師制定出干預措施來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這一點有利于形成“學生——家長——教師”三者之間的互動。但這并不代表翻轉課堂的一般模式,操作步驟順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和學生應該依據實際情況遵循該模型去實施教學和學習活動,實施具有本校特色的翻轉式教學。
1.開展課前活動
(1)教師自行創建教學視頻
教學視頻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可選取網絡上優秀的開放教育資源,雖然對于教師來講節省了人力、物力,但往往由于這些現成的資源與實際的教學目標不一致,所以不宜采納。在此主要分析視頻來源的第二種情況,即任課教師自行創建教學視頻。在此過程中應注意的細節問題如下:教師自行錄制教學視頻的內容要和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相吻合,同時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視頻的形式采用聲音加板書,每段教學視頻的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之內,因為學生的視覺駐留時間一般在5~8分鐘,這樣能使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教師在自行創建教學視頻時應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視頻的學習中,這就涉及教學視頻的視覺效果、主題要點強調和互動性等元素的設計。
(2)教師針對視頻制定課前練習題
教師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制定課前針對性練習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合理設計練習題的數量和難度,練習題的數量不應過多,難度要恰當,應該讓學生感覺到一定的挑戰性,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
(3)學生自主觀看教學視頻
學生在家觀看教學視頻的時間和節奏完全由自己來掌握,學生可選擇某一時刻去觀看教學視頻,以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可對教學視頻進行快進或者倒退,可暫停立刻記下自己的疑惑并進行思考,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收獲記錄下來,以便和同伴進行分享交流。
(4)學生進行課前針對性練習
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之后,要完成教師提前布置好的課前針對性練習,以加強對學習內容的鞏固。在做練習的過程中發現疑惑加以思考,如果解決不了就立刻記下來以便下一步的互動交流。
(5)利用社交媒體進行交流
這種教學模式中存在同伴交流和與師生交流兩種。學生在家可以通過聊天室、留言板等社交媒體與同伴進行互動交流,分享各自的學習收獲,探討在觀看視頻過程及針對性課前練習過程中遇到的疑惑,互相解答。對于同伴之間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遠程反饋給教師,進行師生交流,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并幫助學生解決有困難的問題。在利用社交媒體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要注意充分發揮社會臨場感的作用,即增強在線學習者的歸屬感以及凝聚力,使學習者快樂、不孤單地學習。
在學生自主觀看教學視頻、進行課前針對性練習、利用社交媒體進行交流的整個過程中,家長的監督參與作用要突顯出來。當學生遇到疑惑時,家長應嘗試給予一定程度的輔導;當自制力較弱的學生不認真學習時,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制定一些干預措施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這也是家長深入了解孩子的一種方式。
2.組織課堂活動
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過人際協作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教師要依據建構主義的四要素來設計課堂活動的各個細節,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有機會在具體環境中應用所學內容,從而真正實現知識內化。
(1)師生共同確定探究問題
課堂探究的問題需要師生共同確定。從教師的角度,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提出一些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學生根據自己在課前觀看教學視頻、進行課前針對性練習時發現的疑問及同伴交流中未解決的困難提出一些問題。綜合兩方面來確定用于課堂探究的問題。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著名的教學論專家江山野認為,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要求,整個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爭取獨立和日益獨立的過程。在翻轉課堂的活動設計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相應的探究題目進行獨立解決。只有當學生獨立的去思考探究,去解決問題,才能有效地將知識內化,從而系統地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
(3)開展協作探究式活動
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異質分組,并分配給每個小組探究式題目,每組規模一般控制在3~5人,在每組中推選出一個組長,用于組織該小組的探究活動。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地參與道探究活動中,隨時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小組成員之間通過交流、協作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隨時捕捉各小組的探究動態并及時加以指導,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小組學習策略,如頭腦風暴、小組討論等。
(4)學生進行成果展示與交流
學生經過了獨立解決問題、小組間開展協作探究式活動之后,要將個人及小組的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采取的形式有演講型、成果演示型、小型比賽等,并且各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與評論及分享學習收獲。
(5)進行教學評價與反饋
翻轉課堂中的評價體制是多維度、多方式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評價成員不再單純是教師,還包括學習者、同伴及家長等;評價內容包括針對性練習的成績、提出問題的情況、課堂獨立解決問題的表現、在小組協作探究式活動中的表現、成果展示等多方面。教師根據這些反饋的評價結果制定下一步的教學計劃和確定下節課的探究問題。
五、對于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問題的反思
翻轉課堂在國外興起并應用,對于我們的教育可以說是一個“舶來品”。一種新事物的出現,總會引來一定程度上的爭議,對于“我們的教育是否需要翻轉課堂?”、“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對我們的教育是否有用?”、“何時該進行翻轉式教學?”等基本問題,可以理解為新的信息技術和手段是否有利于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從國內重慶聚奎中學翻轉課堂的成功實踐可以看出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下可以應用的很好,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實際的問題需要反思。分別從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分析如下。
1.客觀因素
(1)學校目前的教學設施
目前僅有少數學校的條件支持翻轉課堂的實施,不少學校辦學條件如技術方面、經費方面、管理方面等還不足以支持大面積進行翻轉課堂的實施。所以需要等待時機成熟時才能進行大面積推廣,這就需要政府和社會在教育投入上加大力度。
(2)學科的適應性問題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它的優勢和劣勢,有人提出是否所有的課程都適合翻轉教學的疑問。目前翻轉課堂教學實驗多數集中于理科類課程,因為理科類課程的每個知識點都很明確,教師只需將某個教學重點、難點、考點、疑點制作成10分鐘的精彩教學視頻,就可以方便學生下載自學。而文科類的課程特點完全不同于理科,在實施翻轉課堂時應充分考慮到文科課程需要教師創建高質量精彩的教學視頻,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地觀看教學視頻并進行思考。因此對于不同類型的課程、同一類型課程的不同內容進行翻轉式教學時應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2.主觀因素
(1)教師的教育改革信念
中國式“翻轉課堂”在不同時期已經有不同的實踐,如上世紀80年代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政治學科的“問題導向自主學習模式”、江蘇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練習”、山東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山西省運城新絳的“自學——展示模式”、南山卓越課堂模式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實施翻轉課堂奠定了基礎。
重慶聚奎中學和深圳南山實驗學校的翻轉課堂之所以能進展的很好,原因在于學校的教師們有堅定的教育改革信念作為支持。當一位教師面對一種新的教學行為方式時,他會根據已有的知識、認識以及看法去做一個價值判斷,這些知識、認識和看法深受他目前的行為以及他所處的環境影響。目前很多教師在“分數至上”的教育環境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教學范式和習慣而不愿意去改變。針對此問題,各個學校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更新傳統的教育思想,如多開展一些教師培訓,讓教師學習國外的教學改革經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邀請教改專家定期舉辦講座。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師的教學改革意識,使其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2)教師專業能力的問題
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的應用對于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加強培訓。教師的專業能力涉及的細節如下:教師在自行創作教學視頻時如何設計各種元素,對學生課下自學的合理監控,課堂翻轉之后教師如何進行課堂活動的組織與管理等。針對這幾方面的細節問題具體要求如下:
近幾年,翻轉課堂教學法在國內外很受熱捧,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涌現出不少成功案例。教師通過捕捉“微課”和“翻轉課堂”的獨有特點,運用“兩微一翻”策略,通過翻轉課堂平臺,利用PC端和移動終端,系統地將微視頻、課件和進階練習推送給學生,學生在提前預習的基礎上,帶著思考走進課堂,基于問題探究學習。課堂上老師抓住學生的重難點進行教學重構,增加課堂討論和互動環節,依據學生情況實施個性化指導,將枯燥的課程變成一節充滿歡樂和智慧的靈動課堂。
慕課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線上為碎片化知識點視頻,使學生能夠靈活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線下跨校直播互動和小班討論學習,使學生可以把線上學習的問題帶到教室,與同學、老師討論,老師的動力是顯而易見的,將來的名師需要有好的慕課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和運行模式,將優質課程資源在東西部高校之間實現學分互認,并以此帶動跨校跨地域的教學團隊建設。學生遇到疑難處隨時求助網絡、課下登陸教學管理系統,由老師實時追蹤學習進度――顛覆傳統教學過程,借助互聯網搭建的“翻轉課堂”,其實主要是教師要求學生事先閱讀論文,課上直接切入深度討論,也可視為“翻轉課堂”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