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案例分析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3 15:46: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心理學案例分析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心理學案例分析論文

篇(1)

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指高師公共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相比于商業、醫學和法律等領域的案例教學實踐,心理學案例教學實踐明顯落后。本研究立足于崗位實踐,嘗試探索心理學案例教學規律。采用的主要教學操作,一是將案例作為例題或習題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理論知識的實踐形態,應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解決案例故事情境中的疑難問題。二是抓住時機呈現不同類型的案例。小型案例有簡單的故事情境和比較明確的問題,通常要求較少的討論,適合于缺少感性基礎的學習。大型案例有復雜的情境和困難的問題,通常要求較多的討論,適合于階段性復習。三是呈現的案例選編于已經出版的案例書籍、教師資格統考復習資料中的案例分析題、網絡視頻等。四是為了便于課上討論,開課之初,就請學生自愿結成學習小組,并要求在后面的心理學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表現,結課時,每個學生都會有小組活動分數,這個小組活動分數會加權進入個人心理學總評分數。為了解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現狀,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改進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本研究采用自編調查問卷,針對上課的150名學生(從所教的兩個平行教學班的192名學生中隨機選出),在期末即將結課時,利用某一次課的課前和課間時間,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去除6份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44份。問卷調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學生在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和學習挑戰。現將相關現狀表述如下。

一、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的現狀

(一)學習動機現狀。學習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學習活動,并使學習活動指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動力機制,可表現為愿望或希望,根據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可分為長遠動機和暫時動機。在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中,希望上課時使用案例是暫時動機,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是長遠動機,為了便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既是暫時動機又是長遠動機。相關調查結果是,93.7%的學生希望上心理學課時使用案例,其中36.8%的學生非常希望使用案例;74.3%的學生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88.2%的學生認為除了考試,心理學知識有生活和學習價值,其中,13.9%的學生認為心理學知識在生活和學習中非常有價值。開展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時,多數學生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少數學生在上心理學案例教學課時學習動機缺失,甚至起阻礙作用,表現為自主性不強,無法專心于大學學習,忽視專業學習等。

(二)學習行為現狀。學習行為指在心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曾經有過的真實行為表現,是學生接受教師要求,投入時間和精力完成任務,實現發展的過程。學習行為主要有課堂(上)行為與課外(下)行為。首先,課堂行為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呈現案例故事,要求同學當堂用所學的心理學原理對故事中的問題情節進行點評,60.4%的學生認真思考,嘗試寫出詳細點評,13.9%的學生認為點評要求太簡單,想出答案后做其他無關的事情,16.7%的學生認為點評要求太難,一直想不出具體的答案,8.3%的學生心不在焉,做與案例點評要求無關的事情。其次,課外行為方面。一是教師布置作業,要求學生課下對給出的案例進行思考,并準備在下一次課上回答相關問題,25%的學生花費超過20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29.1%的學生花費超過10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8.1%的學生花費超過5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3.9%的學生花費不足5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3.9的學生根本沒準備。二是學生課外自覺應用心理學知識。調查顯示,在課下沒有作業時,74.3%的學生偶爾有意結合實踐應用心理學原理,7.6%的學生經常有意應用,18.1%的學生從未有意應用。78.5%的學生課下偶爾(10次以下)與學生談論過包括案例在內的心理學知識,4.2%的學生課下經常(10次以上)談論,17.4%的學生從未(0次)談論。出現上述整體不均衡的學習行為,一方面是學生的原因,如學生由于習慣或傳言,認為學習心理學這樣的文科課程,不用寫作業,考前背一下就可以過關;由于缺少社團組織,難以了解和接觸家教服務活動、支教志愿活動和支教實習活動等應用心理學知識的活動等。另一方面是教師的原因,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求不具體、不明確;引導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式不合理等。

(三)學習挑戰現狀。學習挑戰是在心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活動要求與學生現有心理水平之間的差距,是學生發展的可能空間,是學生學習的目標要求。學習挑戰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傳統授課教學帶來的習慣障礙。學生習慣于上課聽教師講,不習慣當眾發表自己的觀點。習慣障礙表現在調查中,46.6%的學生愿意在全班同學面前回答或提出問題,5.6%的學生非常愿意當眾回答或提問。59.1%的學生在課堂上分小組討論解決案例故事中的問題時,愿意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觀點,4.2%的學生非常愿意在組內當眾主動發表觀點。二是缺乏做答材料分析類型題的經驗。材料分析題是教師資格全國統考試題中的一種基本題型,一道材料分析題通常就是一個案例。在本學期的案例教學實踐中,曾經多次使用材料分析題案例。調查顯示,在上心理學課前,18.8%的學生熟悉材料分析題型,0.7%的學生非常熟悉材料分析題型。三是對案例教學課堂環境感到陌生。在課堂環境方面,案例教學與傳統授課教學有較大的差別。傳統授課教學組織結構通常為單層,即教師直接面對每個學生。案例教學組織結構通常為雙層,即教師直接面對每個小組長,小組長直接面對每個學生。在案例教學環境中,學生更自由,更容易明確責任。調查顯示,上心理學課之前,27.1%的學生上過案例教學課,0.7%的學生上過并且很熟悉案例教學課。四是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水平偏低。課上用心理學原理對案例故事進行點評時,54.2%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難以建立心理學原理與案例矛盾情節的聯系,24.3%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理解不透心理學原理,11.8%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找不出案例故事的矛盾情節。

二、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的對策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校園文化是在學校發展過程逐步形成的物質環境、精神氛圍和規章制度等,集中體現在班級競賽、社團活動、學風和校風上,會潛移默化地熏染學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通過宣傳突出榜樣示范作用,將學校里的優秀學生的先進事跡報道出來,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在當前網絡日漸發達的條件下,充分利用校園網平臺進行宣傳非常重要。有些學校已經在校園網上視頻報道自己的學生,有的視頻來自校外權威媒體報道,有的視頻則是學校自采自編的,這是很好的做法。優秀學生成長的案例故事,有力地說明在本校校園內學生是可以成材的,沒有必要再重新高考,并選擇其他學校;也會向學生展示校園成功主要取決于學生自主,要求學生自己決策、計劃,直至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創新,利用好教師和學校這樣的重要條件或資源;同時,會告訴學生專業學習是立身之本,其他活動起輔助或延伸作用,做出的成就都應該直接或間接地與自己專業相關聯,是恰當切入專業學習的結果。以上述方式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一方面要注意持續視頻報道,定期更新,另一方面要注意多方面多層次地進行報道,便于不同水平和不同興趣的學生有選擇地模仿。

(二)規范課程作業要求,控制學習行為。課程作業是為完成既定的課程學習任務而進行的活動,是學生的功課。課程作業的形式多樣,包括寫課程論文、畫知識結構圖、做實驗并提供相應的報告、解答課程習題、生產出產品等。解答案例題是心理學案例教學中的一種典型課程作業。規范課程作業要求主要指在布置作業、檢查作業和講評作業等各環節上,教師要做到位,提出詳細具體的要求,提供及時準確的反饋,給出適合的支持,使學生堅持自主并成功地完成作業。在上心理學案例教學課時,要注意從三個層面規范解答案例題的要求。首先,布置作業時,教師一要并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向學生解釋案例題的答案形式、作答時間、解答技巧、知識范圍等;二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理解作業要求,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允許學生討論案例題;三要引入反饋機制,要求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幾名同學,向全體同學口頭表述教師提出的作業要求;四要提醒每一位同學通過仔細閱讀與深入思考求得案例題答案,對于全班同學討論案例都至關重要,都是在為班集體做貢獻。其次,檢查作業時,教師要突破時間限制,在較短的時間內弄清楚全體同學解答案例題的情況,并向全班做出告知。一要在普遍檢查全班同學課上表情及行為的基礎上,重點檢查準備發言的學生的詳細點評,并給出反饋建議。二要在直接抽查少數學生詳細點評的基礎上,通過小組長收集和整理每位學生的詳細點評觀點,間接檢查其余多數學生。三要科學利用網絡工具,通過QQ群、電子信箱等準時接收課外作業的答案等。最后,講評作業時,教師一要在各組同學充分交流討論后,總結歸納出更加全面且合理的觀點,領導全體同學共同建構出案例題答案;二要引導學生積極評價建設性的觀點,而不對與答案無關的觀點做消極評價,確保課上氣氛活躍,課后繼續探索;三要表揚課上踴躍發言的人和小組,并做好課堂記錄,將其公布于全班面前,為成績評定提供事實依據;四要發揮組織的作用,要求課上以小組為單位落座,讓小組學生坐在負責的小組長周圍。

(三)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迎接學習挑戰。課程指一門學科,一門課。課程教學是一門學科的教與學,即在一門課上的師生合作活動。每個專業有獨立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包含特定數量的課程,學生從一個專業畢業,要參加所有的課程教學活動。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針對某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從整體上嘗試和完善新的課程教學管理規范,引導全面深入地開展案例教學,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要在心理學課程案例教學試點改革的基礎上,推動開展專業課程體系中其他課程案例教學。推動開展過程中要注意如下四點:第一,專業帶頭人和相關領導協商確定專業課程體系中適合于案例教學的課程。第二,考慮課程特點,安排課程案例教學。通常情況下,在商業、管理、法律、經濟等學科領域開展案例教學的經驗比較豐富。培養方案中,這樣領域里的課程應優先得到案例教學安排。第三,根據教師素質,安排課程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要求教師熟練駕馭課堂,有深厚的功底。由高級職稱教師擔任的課程才能得到案例教學安排。第四,盡量多安排課程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要配合授課教學,二者在課程教學中的比重因學生而異。“對本科生,特別是低年級的本科生還是應以‘授課為主,輔以案例’的原則進行教學為好,對本科生采用案例教學的課時應保持在10%至15%,最多不超過20%”[1]。同一段時間內,開展案例教學的課程越多,越容易使學生接觸到案例教學環境,有利于養成發表觀點的行為習慣。二要在當前大班上課條件下,用好小組學習形式,以促進開展心理學案例教學。在實踐中要注意下面幾點:第一,要明確小組學習的基本要求及特點。小組學習要求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組內合作促使個人明確責任,恪盡職守,得到鍛煉;通過匯集智慧,大大提高小組成功的概率,使小組在全班面前出彩,增強個人成就感。組間競爭則可能帶來小組失敗,使小組成員承受壓力,甚至是痛苦(當然,小組失敗造成的間接打擊,遠遠弱于個人失敗帶來的直接打擊。)。第二,要科學建立學習小組。一方面,在班級人數確定的條件下,平衡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的要求,設置全班的組織結構,即小組劃分。比如,對于一個六十人的教學班級,管理層次是二,管理幅度可以定為七八,即教師面對八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組長面對七八個學生(管理幅度越小,管理效率通常越高)。另一方面,如果小組表現連續多次欠佳,則應該重新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水平,調整小組劃分,以保證小組有較大的成功概率。三要銜接案例教學與實習教學,開設心理學課程實習,提高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心理學課程實習要按如下幾步要求學生:第一,在熟悉案例教學活動形式的基礎上,根據自己近期的親身經歷,寫出曾經引發焦慮、恐懼、抑郁、強迫、痛苦、快樂等情緒的案例故事,并明確提出案例問題。第二,進行交流討論,將自己的案例呈現給小組其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全組學生的案例整編成一個案例。第三,根據案例故事寫出心理情景劇劇本,在教師檢查指導后,改進和完善劇本。第四,堅持排練劇本,能在全班學生面前演出,通過小組學生的合作,將學習、健康、發展和管理等方面的實踐問題及應用心理學知識解決上述實踐問題的過程展現出來。

篇(2)

筆者經走訪一些企業、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的畢業生,涉及飼養技術員、農戶支持技術員、化驗室檢測員、業務員等崗位,學生均表示動物生物化學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應用,如化驗室檢測員需要掌握相關的生化指標檢測技術,以進行疾病的診斷;飼養技術員、客服專員和業務員等崗位則更需要堅實的動物生物化學理論知識,以解答農戶的技術咨詢和新疫情的分析與判斷。

1.2重組教學內容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知識的構成方式與實際運用的方式相似程度、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成正比。為了開展行動導向教學,結合學院動物生物化學課程開課40學時,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將理論知識體系按照由易到難來編成(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物質與能量代謝、機能生物化學)3個項目,其中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項目設3個子項目(核酸、蛋白質、酶等);物質與能量代謝項目設5個子項目(生物氧化、糖代謝、脂代謝、蛋白質代謝和核苷酸代謝等);機能生物化學項目設2個子項目(水與無機鹽代謝、酸堿平衡)。對各項目中理論性太強且實踐應用不多的內容進行刪減,以便于教師教、學生學。

1.3配套案例

為順利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共設計了34個與動物疾病防治、時事案件、人類健康相關的生物化學教學的案例。如根據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項目的特點設計了農藥中毒與急救、人體8種必需的氨基酸及功能介紹、鐮刀型貧血病、瘋牛病、克雅病、蠶豆病———G6PD酶缺乏等12個教學案例;針對高考設計了物質與能量代謝項目吊瓶班、減肥藥的危害、低血糖與休克、牛羊營養代謝病、糖尿病-糖代謝紊亂等19個教學案例;機能生物化學項目設計了產后癱瘓急性缺鈣、血紅蛋白尿癥缺磷等3個教學案例。這些教學案例將物質在動物體內微觀的代謝過程變得宏觀可見,且與身邊的案例相聯系,既加深了學生對生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4實訓內容

根據學院現有的實訓條件及各班開展動物養殖的情況,將本課程的實訓內容分為基礎驗證性實驗項目、綜合分析性實驗項目和探究創新性實驗項目(3個模塊)。1)基礎驗證性實驗項目以掌握基礎技能為目的,包括“雙縮脲法測定蛋白質含量”和“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2個任務)。2)綜合分析性實驗項目以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提高專業技能為目的,包括肝臟中酮體的生成與測定、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測定、無蛋白血濾液的制備、動物血糖測定等(4個任務),基礎驗證性實驗項目和綜合分析性實驗項目均為課堂教學任務,在課堂完成。3)探究創新性實驗項目為學生能力拓展項目,開設牛乳中蛋白質的提取與鑒定、不同飼養條件對動物血糖的影響(2個任務),由學生自主選擇其中一項或自選題目進行科學研究,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資料,自行設計試驗方案,最后撰寫科研論文,為今后的畢業論文研究和撰寫打下基礎,提高學生探究興趣和創新能力。

1.5考核方法改革

為更全面地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本課程的考核分為紀律成績、平時成績、實訓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四個方面。紀律成績考核上課出勤率、平時成績(課堂提問和作業成績)、實訓成績(實訓操作、實驗報告成績)、期末考試為筆試。課程綜合成績評定的比重分配為:學習紀律成績占10%,平時成績占15%,實訓成績占30%,期考成績占45%。

2動物生物化學基于行動導向法的網絡教學資源庫開發

行動導向法教學模式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支持才能順利地開展,為此學院開發了基于行動導向法的動物生物化學網絡教學資源庫,既方便教師開展教學又利于學生自主地進行個性化學習。

2.1“教”資源開發

資源庫將教學內容重組為3個教學項目和10個子項目并結合各自子項目開發多媒體教學素材,內容包括教學詳案、教學課件、圖片助學、上課錄像、案例分析、項目測試等內容,教學課件和案例分析均圖、文、動畫并茂,將教學的重點難點采用生動的Flas模擬,再配以真實場景的教學錄像和相關的圖片素材,表達生動、豐富的知識,創設形象、仿真的教學情景,突出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知識視野,為教師在課堂展開豐富多彩的教學過程提供了直觀、有效地幫助。

2.2“學”資源開發

為方便學習者按學習需求靈活地查詢知識,資源庫將圖片資源、名詞解釋、虛擬空間、錄像資源、測試中心等重點教學資源單獨設置模塊。配套的教學錄像為學生提供了跨越時空的現場教學資源,其他分專題的錄像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可直接觀摩學習的教學資源。此外,資源庫設置自主學習、實訓基地、拓展資源等模塊為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補充資源,如執業獸醫資格證的復習考試資料等,為擴大學習者的知識面和今后的專業提升與發展提供切實地幫助。

2.3自我評價資源開發

為了能讓學習者能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資源庫為每個教學項目設計了題型多樣的項目測試,方便于學生按項目測試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單獨設計的測試中心為學習者提供了模擬試題和綜合在線測試題目,以檢驗對整門課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課件還為自主學習者設計了鞏固習題和答案,方便學生檢查自學效果。

篇(3)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思想;數學建模;認知結構;學習觀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Psychology)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是以信息加工理論為核心,研究人的心智活動為機制的心理學,又被稱為信息加工心理學。它是認知科學和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對一切認知或認知過程進行研究,包括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和言語等[1]。當代認知心理學主要用來探究新知識的識記、保持、再認或再現的信息加工過程中關于學習的認識觀。而這一認識觀在學習中體現較突出的即為數學建模,它是通過信息加工理論對現實問題運用數學思想加以簡化和假設而得到的數學結構。本文通過構建數學模型將“認知心理學”的思想融入現實問題的處理,結合教學案例,并提出建立良好數學認知結構以及數學學習觀的原則和方法,進一步證實認知心理學思想在數學建模中的重要性。

一、案例分析

2011年微軟公司在招聘畢業大學生時,給面試人員出了這樣一道題:假如有800個形狀、大小相同的球,其中有一個球比其他球重,給你一個天平,請問你可以至少用幾次就可以保證找出這個較重的球?面試者中不乏名牌大學的本科、碩士甚至博士,可竟無一人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回答上來。其實,后來他們知道這只是一道小學六年級“找次品”題目的變形。

(一)問題轉化,認知策略

我們知道,要從800個球中找到較重的一個球這一問題如果直接運用推理思想應該會很困難,如果我們運用“使復雜問題簡單化”這一認知策略,問題就會變得具體可行。于是,提出如下分解問題。問題1.對3個球進行實驗操作[2]。問題2.對5個球進行實驗操作。問題3.對9個球進行實驗操作。問題4.對4、6、7、8個球進行實驗操作。問題5.如何得到最佳分配方法。

(二)模型分析,優化策略

通過問題1和問題2,我們知道從3個球和5個球中找次品,最少并且保證找到次品的分配方法是將球分成3份。但這一結論只是我們對實驗操作的感知策略。為了尋找策略,我們設計了問題3,對于9個球的最佳分配方法也是分為3份。因此我們得到結論:在“找次品”過程中,結合天平每次只能比較2份這一特點,重球只可能在天平一端或者第3份中,同時,為了保證最少找到,9個球均分3份是最好的方法。能被3除盡的球我們得到均分這一優化策略,對于不能均分的球怎么分配?于是我們設計了問題4,通過問題4我們得到結論:找次品時,盡量均分為3份,若不能均分要求每份盡量一樣,可以多1個或少1個。通過問題解決,我們建立新的認知結構:2~3個球,1次;3+1~32個球,2次;32+1~33個球,3次;……

(三)模型轉化,歸納策略

通過將新的認知結構運用到生活實踐,我們知道800在36~37之間,所以我們得到800個球若要保證最少分配次數是7次。在認知心理學中,信息的具體表征和加工過程即為編碼。編碼并不被人們所覺察,它往往以“刺激”的形式表現為知覺以及思想。在信息加工過程中,固有的知識經驗、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抽象概況能力將為數學建模中能力的提高產生重要的意義。

二、數學建模中認知心理學思想融入

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是認知心理學的兩個基本概念[3]。數學是人類在認識社會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成果,它起源于現實生活,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并用來解決現實問題。它要求人們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以及空間思維能力,并通過感知、記憶、理解數形關系的過程中形成一種認知模型或者思維模式。這種認知模型通常以“圖式”的形式存在于客體的頭腦,并且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提取支配。

(一)我國數學建模的現狀

《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模型思想這一核心概念的引入成為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向。其實,數學建模方面的文章最早出自1982年張景中教授論文“洗衣服的數學”以及“壘磚問題”。雖然數學建模思想遍布國內外,但是真正將數學建模融入教學,從生活事件中抽取數學素材卻很難。數學建模思想注重知識應用,通過提取已有“圖式”加工信息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方式內化形成客體自身的“事物結構”,其不僅具有解釋、判斷、預見功能,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4]。

(二)結合認知心理學思想,如何形成有效的數學認知結構

知識結構與智力活動相結合,形成有效認知結構。我們知道,數學的知識結構是前人在總結的基礎上,通過教學大綱、教材的形式呈現,并通過語言、數字、符號等形式詳細記述的。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將教材中的知識簡約化為特定的語言文字符號的過程叫作客體的認知結構,這一過程中,智力活動起了重要作用。復雜的知識結構體系、內心體驗以及有限的信息加工容量讓我們不得不針對內外部的有效信息進行篩選。這一過程中,“注意”起到重要作用,我們在進行信息加工時,只有將知識結構與智力活動相結合,增加“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才能夠形成有效的數學認知結構。根據不同構造方式,形成有利認知結構。數學的知識結構遵循循序漸進規律,并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準確性,它是形成不同認知結構的基礎。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則是通過積累和加工而來,即使數學的知識結構一樣,不同的人仍然會形成不同的認知結構。這一特點取決于客體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因此若要形成有利認知結構,必須遵循知識發展一般規律,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和順序性,考慮知識的積累,注重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認知心理學思想下的數學學習觀

學習是學習者已知的、所碰到的信息和他們在學習時所做的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5]。如何將數學知識變為個體的知識,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分析,即如何將數學的認知結構吸收為個體的認知結構,即建立良好的數學學習觀,這一課題成為許多研究者關注的對象。那么怎樣學習才能夠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或者怎樣才能構建有效的數學模型,接下來我們將根據認知心理學知識,提出數學學習觀的構建原則和方法。

(一)良好數學學習觀應該是“雙向產生式”的信息

加工過程學習是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人們在信息加工過程中,通過提取已有“圖式”將新輸入的信息與頭腦中已存儲的信息進行有效聯系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6]。可是,當客體對于已有“圖式”不知如何使用,或者當遇到可以利用“圖式”去解決的問題時不知道去提取相應的知識,學習過程便變得僵化、不知變通。譬如,案例中,即使大部分學生都學習了“找次品”這部分內容,卻只能用來解決比較明確的教材性問題,對于實際生活問題卻很難解決。學習應該是“雙向產生式”的信息加工過程,數學的靈活性在這方面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學習時應遵循有效記憶策略,將所學知識與該知識有聯系的其他知識結合記憶,形成“流動”的知識結構。例如在案例中,求800個球中較重球的最少次數,可以先從簡單問題出發,對3個球和5個球進行分析,猜測并驗證出一般分配方法。這一過程需要有效提取已有知識經驗,通過擬合構造,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增強知識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

(二)良好數學學習觀應該具有層次化、條理化的認知結構

如果頭腦中僅有“雙向產生式”的認知結構,當遇到問題時,很難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條件。頭腦中數以萬計“知識組塊”必須形成一個系統,一個可以大大提高檢索、提取效率的層次結構網絡。如案例,在尋找最佳分配方案時,我們可以把8個球中找次品的所有分配情況都羅列出來。這樣做,打破了“定勢”的限制,而以最少稱量次數為線索來重新構造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發散思維水平,使知識結構更加具有層次化、條理化。在學習過程中,隨著頭腦中信息量的增多,層次結構網絡也會越來越復雜。因此,必須加強記憶的有效保持,鞏固抽象知識與具體知識之間的聯系,能夠使思維在抽象和現實之間靈活轉化。而這一過程的優化策略是有效練習。

(三)良好數學學習觀應該具有有效的思維策略

要想形成有效的數學學習觀,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頭腦中還必須要形成有層次的思維策略,以便大腦在學習和信息加工過程中,策略性思維能夠有效加以引導和把控。通過調節高層策略知識與底層描述性及程序性知識之間的轉換,不斷反思頭腦思維策略是否恰當進而做出調整和優化。譬如,在案例中,思維經過轉化策略、尋找策略、優化策略、歸納總結四個過程,由一般特殊一般問題的求解也是思維由高層向底層再向高層轉換的層次性的體現。

篇(4)

長時期以來,語文教學一直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如: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實現;課堂或者課后的語文訓練不夠科學甚至比較老套,那些傳統的練習方式很單一,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學。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由于對于語文學科訓練的有效性問題注視程度還不夠,語文界還沒有形成普遍認可的可行的語文訓練有效性實現的理論。所以,筆者想借此機會進行一番探索,發現一些可供參考的內容。同時,在此過程中能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的素養。錢夢龍老師也曾經說過“要不斷提高教學理論修養。特別要重視成功課例的研究。觀摩優秀教師上課,研究卓有成效的課堂教學的實錄,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理論依據

(一)兒童心理學理論及相關理論

主要理論依據是:

1.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論中關于初中階段的孩子的理論研究。

2.維果斯基的發展觀,“最近發展區“中也有對于中學階段的人的研究。

3.卡拉什的理論和教學方法中關于語言獲得的理論研究。

(二)學習心理學

1.布盧姆的學習分類法,中得到的啟示。桑代克的聯結主義關于學習的產生理論。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說。(認知心理)學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關于學習和教學的基本原則的論述。奧蘇貝爾關于接受學習的理論。學生學習動機,關于集中注意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策略。幾種不同的的學習類型有關學習策略的介紹。

(三)《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

三、課題研究方法

①觀察法 ②調查法 ③案例分析法

四、課題研究內容

關于訓練有效性的問題,筆者先淺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在筆者看來,語文訓練的有效性問題關乎語文課程改革的發展,研究語文訓練的有效性問題有助于幫助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踐向著更加科學的方向邁進,因為教改源于實踐,又要用于實踐。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獲得的有效經驗將能直接指導一些可行的教學實踐,而有效訓練是在教學實踐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正式解讀之前,我先大概介紹一下我的研究過程,我對這位老師進行了斷斷續續近一學期也就是半年的研究,期間我通過瑣碎的時間盡可能的收集材料,收集的材料最后整理出來大體分為三類:課堂錄音,學生筆記及板書,學生的作業。

一、兩個議論文閱讀教學案例實錄的解讀

首先筆者先呈現兩份關于議論文閱讀的學生的筆記,來說明問題。

這份筆記展現了毛老師在講解議論文閱讀的知識點時,體現出的精彩之處主要是這位老師的講課思路以及呈現筆記的方式,具有系統化和逐層細化的特點。這種特點符合了奧蘇貝爾有義的接受學習的形式。

研讀這兩份筆記,筆者發現了幾點可以值得借鑒的經驗。

二、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感性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既然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那么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特點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學生的學習特點,只有科學的掌握學生學習特點,才能對癥下藥。訓練的過程也是教學的過程,科學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才能進行訓練有效的教學。以學生學習的特點,通常是從學習現有的經驗、理論、結論開始。

三、保證了學生操作性、知識性強化過程技能,才能達成語文訓練有效性

通過觀察毛老師的筆記,筆者曾提出了一個問題,都初三的學生了,議論文的三要素還用講嗎?根據學習策略的原理,訓練中有效性的達成是需要具備和實行過程性知識的認知策略的。

首先,對于第一個障礙,工作記憶存儲量的限制,毛瑛老師的解決方式非常的巧妙,口訣記憶。

因此,筆者認為,想實現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性,就要針對語文閱讀的特點,而采取不同的認知策略。在語文訓練過程中,如果學生缺失閱讀的操作性技能,教師有必要將操作要領傳授給學生。如果學生有關閱讀訓練的陳述性知識薄弱,那么教師也有必要加強和重復一些有關閱讀的知識點。回過頭來,再回答那個關于議論文三要素的問題,在教學當中,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有學生已經不能回答議論文三要素是什么,的時候,老師做出相應的補習和解釋還是很有必要的。

篇(5)

筆者參與了我校外語系近三屆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指導工作,通過對這三屆畢業論文的綜合分析,發現英語教育方向的畢業論文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論文選題雷同率高

筆者初步統計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的2011屆畢業生的229份論文,論文選題涉及語言學方向4人,文化方向38人,文學方向66人,英語教育方向120人,其他方向的1人。在教育方向的選題中,關于某種教學法或教學模式應用的文章占29%,寫中小學階段英語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的占59.2%,其他教育階段的占0.8%,教學案例分析方面占11%,占比例較多的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方面的選題雷同率極高。這與學生過于依賴網絡搜集資料,對課堂所學專業知識僅局限于接受、極少進行反思,以及平時看書少思維局限有極大關系。

(二)論文中教育方面術語運用不恰當

有些學生在畢業論文中使用教育方面術語時不嚴謹,存在概念混淆的情況。比如,有名學生的論文題目是實施有效教學策略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但在該生的論文中只提到了游戲教學法,全身動作反應法,合作學習法和討論法,這些看似有效的策略實際上屬于教學方法,該生對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理解模糊,把教學策略等同于教學方法,理解片面,把這一術語表示的含義人為窄化了。教學方法是師生互動的方式和措施,最為具體、最具可操作性,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而教學策略不僅表現為教學的程序,還包含對教學過程的元認知、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在外延上大于教學方法。比如: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策略,自我反饋式教學策略,隨機通達式教學策略,支架式教學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學習策略等。

這類錯誤跟部分學生論文寫作基礎工作準備不足,對一些基本的專業術語缺乏應有的理解,在搜集資料階段沒有進行合理的分類有關。歸根結底是沒有端正、嚴謹的寫作態度,缺乏鉆研、求真、求實的學習精神,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論文結構拖沓松散

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論文初稿結構混亂,無條理。有的學生論文寫作時主題思想不明確,文章無中心,比如某篇論文主題是多媒體教學在英語課堂的應用,但是其行文中卻屢次提到傳統教學方式,其文章篇幅遠遠幾倍于對多媒體應用的描寫,導致文章主次不明。有的學生寫出的論文結構安排不夠緊湊,邏輯混亂,文章表達順序有誤,前后顛倒。例如,謀篇論文主題是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的應用,但該生把任務型教學方法的應用寫在第二章,而把該教學法的介紹放在第三章。這些跟學生沒有掌握應有的專業知識、技能,文字表達能力差,寫作實踐少有極大關系。

(四)論文內容與所學的英語教學法的一些方法以及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關聯極少

英語教育畢業論文可以選擇的方向有:英語教學過程分析,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教學,某種教學法或某理論在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問題分析,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在英語教育方面所體現出的影響或啟示,影響英語學習者的因素,教師的教學方式分析,個體教案分析等等。

統計表明,我校英語教育方向論文內容涉及到游戲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在詞匯,聽力,閱讀教學方面的應用較多,相對而言,對于情景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的應用較少。另外,在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如涉及支架式教學、英語學習效能感、元認知策略、歸因方式、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等在本科生的畢業論文中鮮有體現。究其原因,以上現象與學生的論文寫作態度不端正,知識面狹窄、思維僵化,過于依賴網絡例文有關。除此以外,對已學的教育方面的知識僅限于死記硬背,沒有把教育理論知識與英語教育論文寫作結合起來。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是衡量專業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英語專業師生教學相長的過程,要解決英語教育方向畢業論文出現的一些問題,需要學生、教師及學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二、針對英語教育方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學生方面

1.端正寫作態度,由于部分學生對論文寫作的態度不夠端正,導致畢業論文寫作的許多問題,筆者建議學生應該高度重視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它不是應付老師和學校的作業,而是對大學四年專業學習的檢驗以及對將來工作實踐的預演。

2.注意知識的積累,擴大專業學習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通用知識儲備量,使學生論文寫作言之有物,而不是干巴巴的堆砌詞語,東拼西湊,拾人牙慧。此外還應多了解英語教育專業的前沿問題和相關研究的學術論文,吸取精華,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知識的累積。

3.勤于思考,反復習作。不斷的吸收消化所學知識、延伸思維廣度,更新思維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深刻領悟英語教育與教育學及教育心理學的關聯性,才有利于培養和提高未來英語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使論文寫作更有實用性、專業性和建設性。

雖然在寫作上的問題表面上看都是學生的原因所導致,但究其本質和教師及學校的教學安排及管理是分不開的。

(二)教師方面

1.提高創新意識。只有創新型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在教學和論文指導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啟發學生拓展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為英語專業的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幫助其養成愛問、善問、會問的思維習慣,只有這樣,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時才會更有新意。

2.增加知識儲備量。一位優秀的英語教師應該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庫,只有英語教師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夠把自己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為了讓學生有更大的知識儲備量,首先自己應擁有一碗水,但是要讓學生擁有更多的知識,就至少要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

3.加強論文指導。教師除了會傳道授業,還要會解惑,在實際論文指導中如何解惑對有些教師來說是個挑戰。在做好教學、科研及班主任工作的同時又兼顧論文寫作指導,時間、精力及自身修養等方面都面臨極大考驗。正因如此,教師更應該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為做好英語教學工作和論文指導工作而不斷努力。對每個學生的指導應不少于三次,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可以安排會面,電話,QQ,電子郵件,微信等指導形式。

(三)學校方面

1.重視論文寫作,加強課程建設,使課程更有多樣性,針對性。為了增強我校英語教育方向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畢業論文寫作能力,有必要增加對中小學英語教材分析的課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拓寬選題范圍,提高論文內容的專業性。另外,除了《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這門課程之外,還可以考慮開設與英語專業論文各寫作方向息息相關的講座或選修課,更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在論文寫作時遇到的種種困惑,例如開設與英語教育方向畢業論文寫作有關的選修課或專題講座。

2.建立更加有效的畢業論文質量監控體系。建立權責分明、行之有效的畢業論文監控體系對提升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質量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有必要成立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督導小組,制定統一規范的論文格式、程序及評估體系。對畢業論文寫作前期的開題、中期的論文檢查、后期的論文答辯等進行多角度、全過程的隨機和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并及時反饋、解決問題。通過一系列措施來加強對畢業論文質量的監控,提高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

3.加強外文書籍及英語教育方面的前沿資料的建設。師范類院校的英語專業主要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為中小學培養合格的英語教師。未來的英語教師必須具備比較扎實的語言功底,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活動的能力和良好的英語寫作能力,那就需要在所學課程的基礎上擴大閱讀量,尤其是多閱讀外語類和英語教學方面的書籍、報刊雜志。

篇(6)

人的行為必然源于思想,思想對行為具有限定性,這種限定受經歷、經驗等因素影響。學生階段,生活閱歷較少,個體行為經驗較少,易于接受某種思想理論和行為準則。此階段是進行差異教學思想理論、差異教學行為培養的最佳時期。課題組以選修課的方式,選定《差異教學論》(華國棟著)作為教材。根據教材內容將教學分為幾個適宜的模塊:

(一) 講授模塊

一些專業理論性較強,學生不易理解或理解有困難的章節,以教師講授為主,如《學生的差異與差異教學》、《學生差異測查》、《目標課程計劃》等章節。

(二)自學模塊

一些理論性不是很強,學生通過自學或者互助能夠學會,教師則通過一定的方式測查掌握學生自學情況,如《輔導訓練及課外活動》、《同學間合作互助》等章節。

(三)研討模塊

一些內容與教育學、心理學、課程學聯系密切而又能體現差異教學特點,教師與學生共同研討,如《開發每個學生潛能》、《超長學生和困難學生的教育》等章節。

(四)檢驗模塊

采取答辯、撰寫論文、試卷測查等方法。

通過課堂學習學生對差異教學的特點、意義、價值有了深刻的認識了解,能夠主動接受差異教學思想。

二、行為培養

學生雖然接受了差異教學思想,而要把這種思想轉化為一種自覺的教學行為也并非易事。具有了差異教學的思想,但不一定就必然導致正確的教學行為,為此課題組采用以下途徑培養學生差異教學行為:

(一) 見習體驗

到中小學觀察任課教師、班主任是否對學生進行差異教學,是否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能不能將學生差異作為教學的資源開發利用。

(二)問卷調查

設計問卷到職業學院、職業中專學生中做問卷調查。

(三)訪談

學生到自己熟悉的學校做訪談 ,了解中小學教師是否實施差異教學。

通過見習調查,學生認識到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適宜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學生進步的動力,不當的教育教學行為會毀掉學生。

三、策略和方法培養

學生具備差異教學的思想、養成差異教學的行為,還需具有差異教學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實施差異教學。培養學生差異教學的策略與方法,課題組采取四種舉措:

(一) 課堂學習研討

課題組通過《差異教學策略與方法》系列講座,以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和差異教學策略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對學生從理論層面進行差異教學策略方法、差異教學能力培養。

(二)觀摩優秀教師錄像課、隨班就讀現場課

觀摩優秀教師及隨班就讀現場課,讓學生去感悟差異教學策略方法,觀摩研究優秀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既關注全體學生又照顧個體差異學生,如何運用差異教學的策略方法。

(三)分析教學案例

學生通過對教學案例分析,找出哪些地方,哪些教學環節運用了差異教學策略方法,運用了什么策略和方法,運用得是否恰當。經過由理論―實踐―理論的過程,學生對差異教學策略方法反復咀嚼,細細消化。

(四)學生設計教學案例

學生設計教學案例既要面對全體學生,又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胸中要有學生,要有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適宜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差異教學策略及方法。

(五)教學實踐

分為兩個環節:

1、 模擬課堂訓練

以實習小組模擬課堂演練,把教學案例轉化為教學實際,學生相互研討、相互幫助,最后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形成教學實施教案。

2、 教學實習

學生直接運用差異教學策略和方法去進行實戰教學,將掌握的差異教學的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

篇(7)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Psychology)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是以信息加工理論為核心,研究人的心智活動為機制的心理學,又被稱為信息加工心理學。它是認知科學和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對一切認知或認知過程進行研究,包括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和言語等[1]。當代認知心理學主要用來探究新知識的識記、保持、再認或再現的信息加工過程中關于學習的認識觀。而這一認識觀在學習中體現較突出的即為數學建模,它是通過信息加工理論對現實問題運用數學思想加以簡化和假設而得到的數學結構。本文通過構建數學模型將“認知心理學”的思想融入現實問題的處理,結合教學案例,并提出建立良好數學認知結構以及數學學習觀的原則和方法,進一步證實認知心理學思想在數學建模中的重要性。

一、案例分析

2011年微軟公司在招聘畢業大學生時,給面試人員出了這樣一道題:假如有800個形狀、大小相同的球,其中有一個球比其他球重,給你一個天平,請問你可以至少用幾次就可以保證找出這個較重的球?面試者中不乏名牌大學的本科、碩士甚至博士,可竟無一人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回答上來。其實,后來他們知道這只是一道小學六年級“找次品”題目的變形。

(一)問題轉化,認知策略

我們知道,要從800個球中找到較重的一個球這一問題如果直接運用推理思想應該會很困難,如果我們運用“使復雜問題簡單化”這一認知策略,問題就會變得具體可行。于是,提出如下分解問題。問題1.對3個球進行實驗操作[2]。問題2.對5個球進行實驗操作。問題3.對9個球進行實驗操作。問題4.對4、6、7、8個球進行實驗操作。問題5.如何得到最佳分配方法。

(二)模型分析,優化策略

通過問題1和問題2,我們知道從3個球和5個球中找次品,最少并且保證找到次品的分配方法是將球分成3份。但這一結論只是我們對實驗操作的感知策略。為了尋找策略,我們設計了問題3,對于9個球的最佳分配方法也是分為3份。因此我們得到結論:在“找次品”過程中,結合天平每次只能比較2份這一特點,重球只可能在天平一端或者第3份中,同時,為了保證最少找到,9個球均分3份是最好的方法。能被3除盡的球我們得到均分這一優化策略,對于不能均分的球怎么分配?于是我們設計了問題4,通過問題4我們得到結論:找次品時,盡量均分為3份,若不能均分要求每份盡量一樣,可以多1個或少1個。通過問題解決,我們建立新的認知結構:2~3個球,1次;3+1~32個球,2次;32+1~33個球,3次;……

(三)模型轉化,歸納策略

通過將新的認知結構運用到生活實踐,我們知道800在36~37之間,所以我們得到800個球若要保證最少分配次數是7次。在認知心理學中,信息的具體表征和加工過程即為編碼。編碼并不被人們所覺察,它往往以“刺激”的形式表現為知覺以及思想。在信息加工過程中,固有的知識經驗、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抽象概況能力將為數學建模中能力的提高產生重要的意義。

二、數學建模中認知心理學思想融入

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是認知心理學的兩個基本概念[3]。數學是人類在認識社會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成果,它起源于現實生活,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并用來解決現實問題。它要求人們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以及空間思維能力,并通過感知、記憶、理解數形關系的過程中形成一種認知模型或者思維模式。這種認知模型通常以“圖式”的形式存在于客體的頭腦,并且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提取支配。

(一)我國數學建模的現狀

《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模型思想這一核心概念的引入成為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向。其實,數學建模方面的文章最早出自1982年張景中教授論文“洗衣服的數學”以及“壘磚問題”。雖然數學建模思想遍布國內外,但是真正將數學建模融入教學,從生活事件中抽取數學素材卻很難。數學建模思想注重知識應用,通過提取已有“圖式”加工信息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方式內化形成客體自身的“事物結構”,其不僅具有解釋、判斷、預見功能,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4]。

(二)結合認知心理學思想,如何形成有效的數學認知結構

知識結構與智力活動相結合,形成有效認知結構。我們知道,數學的知識結構是前人在總結的基礎上,通過教學大綱、教材的形式呈現,并通過語言、數字、符號等形式詳細記述的。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將教材中的知識簡約化為特定的語言文字符號的過程叫作客體的認知結構,這一過程中,智力活動起了重要作用。復雜的知識結構體系、內心體驗以及有限的信息加工容量讓我們不得不針對內外部的有效信息進行篩選。這一過程中,“注意”起到重要作用,我們在進行信息加工時,只有將知識結構與智力活動相結合,增加“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才能夠形成有效的數學認知結構。根據不同構造方式,形成有利認知結構。數學的知識結構遵循循序漸進規律,并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準確性,它是形成不同認知結構的基礎。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則是通過積累和加工而來,即使數學的知識結構一樣,不同的人仍然會形成不同的認知結構。這一特點取決于客體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因此若要形成有利認知結構,必須遵循知識發展一般規律,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和順序性,考慮知識的積累,注重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認知心理學思想下的數學學習觀

學習是學習者已知的、所碰到的信息和他們在學習時所做的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5]。如何將數學知識變為個體的知識,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分析,即如何將數學的認知結構吸收為個體的認知結構,即建立良好的數學學習觀,這一課題成為許多研究者關注的對象。那么怎樣學習才能夠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或者怎樣才能構建有效的數學模型,接下來我們將根據認知心理學知識,提出數學學習觀的構建原則和方法。

(一)良好數學學習觀應該是“雙向產生式”的信息

加工過程學習是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人們在信息加工過程中,通過提取已有“圖式”將新輸入的信息與頭腦中已存儲的信息進行有效聯系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6]。可是,當客體對于已有“圖式”不知如何使用,或者當遇到可以利用“圖式”去解決的問題時不知道去提取相應的知識,學習過程便變得僵化、不知變通。譬如,案例中,即使大部分學生都學習了“找次品”這部分內容,卻只能用來解決比較明確的教材性問題,對于實際生活問題卻很難解決。學習應該是“雙向產生式”的信息加工過程,數學的靈活性在這方面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學習時應遵循有效記憶策略,將所學知識與該知識有聯系的其他知識結合記憶,形成“流動”的知識結構。例如在案例中,求800個球中較重球的最少次數,可以先從簡單問題出發,對3個球和5個球進行分析,猜測并驗證出一般分配方法。這一過程需要有效提取已有知識經驗,通過擬合構造,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增強知識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

(二)良好數學學習觀應該具有層次化、條理化的認知結構

如果頭腦中僅有“雙向產生式”的認知結構,當遇到問題時,很難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條件。頭腦中數以萬計“知識組塊”必須形成一個系統,一個可以大大提高檢索、提取效率的層次結構網絡。如案例,在尋找最佳分配方案時,我們可以把8個球中找次品的所有分配情況都羅列出來。這樣做,打破了“定勢”的限制,而以最少稱量次數為線索來重新構造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發散思維水平,使知識結構更加具有層次化、條理化。在學習過程中,隨著頭腦中信息量的增多,層次結構網絡也會越來越復雜。因此,必須加強記憶的有效保持,鞏固抽象知識與具體知識之間的聯系,能夠使思維在抽象和現實之間靈活轉化。而這一過程的優化策略是有效練習。

(三)良好數學學習觀應該具有有效的思維策略

要想形成有效的數學學習觀,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頭腦中還必須要形成有層次的思維策略,以便大腦在學習和信息加工過程中,策略性思維能夠有效加以引導和把控。通過調節高層策略知識與底層描述性及程序性知識之間的轉換,不斷反思頭腦思維策略是否恰當進而做出調整和優化。譬如,在案例中,思維經過轉化策略、尋找策略、優化策略、歸納總結四個過程,由一般特殊一般問題的求解也是思維由高層向底層再向高層轉換的層次性的體現。

在思維策略訓練時,我們應重視與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度。底層思維策略主要以學科知識的形式存在于頭腦,它的遷移性較強,能夠與各種同學科問題緊密結合。因此可以通過訓練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利用已有條件和問題明確思維方向,提取并調用相關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

另外,有效思維訓練還必須做到“熟練”,對于課堂需要識記的東西要提前預習并及時復習,對于同類型題目,找出知識之間的關聯性組建知識層次結構,有效練習同類型題目,提高解難題能力,做到“熟能生巧”。

總之,認知心理學思想融入數學建模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義的。數學建模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問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4]。數學建模的過程即為已有信息經過智力加工編碼而形成心理產物,這一過程需要運用到數學知識系統和思維操作系統。因此,要想提高學生數學建模能力、搭建理論與實踐的橋梁、促進學生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推進素質教育發展,除了教師的引導、學校的重視外,學生自身在認知結構、信息構建、思維策略、訓練方式等方面也應提出新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劉勛,吳艷紅,李興珊,蔣毅.認知心理學:理解腦、心智和行為的基石[J].學科發展,2011,26(6):620-621.

[2]陳曉虎.淺談在找次品教學中優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J].教研爭鳴,2014,12(1):151.

[3]管鵬.形成良好數學認知結構的認知心理學原則[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18(2):40-45.

[4]羅苗.認知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C語言程序設計為例[J].科技教育創新,2010,121(19):250.

篇(8)

在深入和持續推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教育的核心話題。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參與了哪些專業發展活動?哪些因素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較大?回答這些問題,對促進中學化學教師專業發展,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具有重要價值。

1 研究設計

1.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內容分為2部分,一部分為封閉性問卷,采取選擇題的形式,調查內容為化學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的現狀、影響因素以及化學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認識;另一部分為開放性問卷,輔以談話法,主要調查內容為中學化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和基本態度。本研究主要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整體分析和對比研究,比較了青年教師和省級化學骨干教師在專業成長中的差異性,分析了優秀化學教師的特點,為化學教師專業成長提供參考。

1.2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綜合考慮了教師的教齡、學校所在區域、學校層次等因素。

調查選取了部分教齡小于8年的高中化學青年教師65人(以下簡稱“新手教師”)和教齡在15年以上的省級高中化學骨干教師(以下簡稱“骨干教師”)44人,參與調查的教師分別來自四川省不同地區的幾十所高中,學校包括了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校和普通學校等不同層次的學校,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回收109份,有效問卷109份。

2 中學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特點分析

2.1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

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在教師專業知識發展方面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表2是針對教師職業必備知識進行的調查結果。

從表2可以看到,高中化學骨干教師具有的特點有:

(1)經常閱讀相關專業期刊

調查中,我們列舉的《化學教育》、《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課程教材教法》、《教師教育研究》等期刊,經常閱讀的教師約占27%,而很少甚至基本不閱讀的教師數量達到了31%。在經常閱讀的期刊中,化學教育類期刊所占比例較大,其他期刊很少有教師閱讀。

盡管教師查閱期刊的比例不高,但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骨干教師經常閱讀期刊的比例約為48%,而新手教師約為11%,很少或從來不閱讀期刊的新手教師比例約為48%。

(2)重視教育理論知識對教學的指導價值

對教師專業成長影響較大的知識類型中,教師普遍認為影響力依次是:學科知識、教育學類(主要指各種教育學習理論)、心理學知識等,其他科普類知識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影響。

在這一項調查中,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也表現出差異性,新手教師由于對教學內容不熟悉,因此更看重學科知識。而45%的骨干教師認為教育理論知識對自己的專業成長同樣重要,他們看重教育理論知識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指導與教學能力的提升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先進的教育理論引領自己的專業成長之路。

(3)重視教材研究,能根據教學具體情況設計教學內容

從表2看到,大約18%的教師經常性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進與創新,約50%的教師偶爾或很少對教材中教學內容、知識呈現方式等進行改進,這說明中學化學教師在“用教材教”的觀念轉變與教學行為之問還有一定的距離,整體表現出對教學內容研究不足。

骨干教師很少對教材中教學內容進行改進或創新的比例占36%,新手教師中有54%。

2.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認識

(1)教師教學行為的影響因素

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本調查設計了7個選項了解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專業成長的影響程度,見表3和圖1。

調查結果表明,老師們認為對其教育教學方式、教學理念影響最大的是教學觀摩,其次是與同事交流以及專家型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究其原因,教學觀摩、與同事交流等方式實踐性、示范性強,是教師獲得“教什么、怎么教”等具體感性認識的有效途徑。各類教育教學理論和專業書籍影響反而最弱。

(2)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認識

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標志,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動因有哪些呢?

表4的調查結果表明,教師對怎樣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的認識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重視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有74%的教師平時在專業知識的學習方面努力,同時45.4%的教師認為阻礙自身專業發展的因素之一是學科知識不足。從開放性問題“舉例說明哪些學科知識不足”答卷看出,老師們對高中化學選修模塊新增內容知識儲備不足,很多老師對新增知識理解不清晰。

第二,重視開展教學研究。《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提出“為化學教師創新性地進行教學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機會”,老師們也意識到教學研究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作用。

第三,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手段。教師喜歡的研修方式中,居于前3位的分別是自我反思、與專家型教師交流、集體備課。

第四,教學觀念的轉變流于表面,沒能有效促進教學行為的轉變。從阻礙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可以看出,老師們認為教學設備、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是制約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3)教師參與專業發展活動的動因

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最主要目標,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動因又有哪些呢?

表5表明,學生對老師的喜愛程度、學生考試成績好對教師自我評價起著積極作用。而另一方面,約71%的教師認為如何提高學生成績對教師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學校的管理措施也對老師造成了壓力。

3 建議

中學化學課程改革從2001年啟動至今,老師們意識到要適應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必需盡快提升專業素養,從新手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需要課程專家、教師本人、教育管理部門共同努力。

3.1通過教學案例分析,提升理論素養

老師們在進入新課程之初,都會經過新課程培訓,然而現實中我們仍然看到有許多教師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脫節,教師教學行為轉變很緩慢。例如,許多被調查老師表示,不清楚有效教學理論具體內涵及其實施策略,老師們更傾向于多消耗學習時間來提高學生考試成績。要從教學實踐層面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以“教學案例觀摩一專家引領分析一教學行為修正一教學反思”模式,通過案例分析,讓教師明白哪些教學理論對教學行為具有積極地改進作用,或者根據教學理論可以對教學行為作出怎樣的改進,糾正教師教學設計理念、提升教師教學實踐能力。

3.2加強對教學反思的指導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一經驗+反思,反思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是不是老師們都清楚怎樣反思、反思什么呢?邵光華等的研究表明,有“74%的教師更傾向于反思教學實際中的問題,還有63%的老師是遇到問題的時候才反思”。教學反思需要專業引領,以教學案例的形式,深層次剖析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引領教師明白反思的方法、途徑、內容等。

3.3以課題的形式加強教學研究

篇(9)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職業心理課對高校學生對自我探索以及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和未來的職業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引意義。職業心理課是一門關注人們醫生的職業發展,它利用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幫助人們去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困惑和問題,促使人們理解職業生活,主動地去追求職業成功。職業心理學的主要使命是應用心理學的原理、方法和技術,幫助組織維持和促進員工健康,促進員工的職業成熟和發展,形成健康、和諧、上進的組織環境,使組織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使員工獲得高滿意度,獲得自身的幸福。職業心理學幫助個體在職業選擇、職業發展和職業規劃中做出正確的決定。職業心理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但是現在很多老師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師講授的教學模式,如此使得該門課程比較乏味,學生缺乏主動去學習的熱情,學生的創造性受到抑制。體驗式的教學模式是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與模式,建構主義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注重在實際情境中進行教學,注重協作學習,同時注重提供充分的資源。體驗式教學是教師在基于一定的理論基礎上,有目的的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感知覺、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得學生主動的去感知、領悟知識,并通過實踐來證實。

1體驗式教學法在高校職業心理學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體驗式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更具有獨立自主、主動和創新精神,主要以學生的體驗為教學方式,爭取在課堂中使得學生達到理論與實踐感與有機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研究表明,一個成年人獲得知識的途徑,體驗過的知識可以學習到80%,聽到的知識能學習到15%,閱讀的信息卻只能學習到10%。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生處于生動活潑的情景中,通過這種學習,學生會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積極的運動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使得陳述性知識變成程序性知識,穩固在我們的腦海里。

1.1激發學習意識,培養自主能力

體驗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課堂的核心和關注點,教師基于學生的情況,結合學生的需要,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體驗式教學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喚醒學生學習的意識,張揚學生的個性。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授予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教師是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

1.2激活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體驗式教學關注學生的內在需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直接經驗,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到討論與學習中,教室中創建“學習社區”,以生動的案例、豐富的視頻、真實的情景體驗、小組的調研體驗以及生活體驗使得課堂豐富多彩,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的動機,從而增強對自我的探索和就業能力以及就業素質。

1.3突出實踐教學,增強創新能力

體驗式教學為學生創設大量的體驗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情境中,獲得真實感受以及實踐的技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動手、學會表達與總結反思,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體驗讓學生的認知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獲得, 實現由經驗到理解的提升,由感悟到行為的內化,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2體驗式教學法在高校職業心理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2.1職業心理學測驗

職業心理學最基本的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探索,了解自己做職業選擇是由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應同時也是具體情境中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了解自我的職業信念我們可以采用最具代表性的職業信念測量工具―克倫巴茲的《職業生涯信念問卷》,該量表信度和效度都較好。了解自我的價值觀我們可以進行《薩柏的職業價值觀量表》(WVI)。了解自我的職業興趣我們可以進行《霍蘭德的職業興趣量表》,從六種職業興趣類型中找出自己的(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常規型)。人職匹配理論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找到適合我們個性的工作,氣質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它影響人活動的一切方面,氣質是影響我們職業選擇的關鍵因素,在職業選擇方面,對我們氣質進行測量的量表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量表包括《埃森克的EPQ人格測量量表》、《大五人格量表》、《明尼蘇達人格量表》(MMPI),《卡特爾16PF量表》以及在實踐中運用比較多的《霍蘭德人格量表》和《MBTI量表》。在職業選擇中,除了了解影響個人職業選擇的因素以及其相關的測驗技術以外,還需要了解用人單位在進行人才甄選中所采用的技術手段,也就是職業選拔的測量技術,比如筆試、面試法、評價中心技術以及履歷檔案分析。了解面試中結構化面試和行為事件訪談法的特點以及我們要注意的事項,了解人才選拔與晉升考核中的主要手段―公文處理、無領導小組討論、管理游戲、角色扮演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們進入職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職業心理學課堂中要想使學生做出正確的職業規劃和清晰的自我定位,需要借助一定的測量工具來了解其職業心理特征。職業心理測試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客觀上起到了促進學生理解知識的作用,也深受學生的喜愛。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測試后,教師需對測試的結果進行解釋,把測試結果和實際相結合,而不是單純的以測試結果為準,這樣才能確定學生的性格類型。

2.2職業心理學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的實施步驟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階段:教師對案例的導入、閱讀與分析案例、小組充分談論案例、小組代表發言并由教師進行講評。在進行案例分析之前,教師要先向學生說明案例的主要內容和學習目的。案例符合建構主義認為的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于事物的理解,從而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它不存在唯一的標準的理解,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圍繞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進行,在該過程中,鼓勵學生同其他同學老師進行對話與協商,從而使得學習者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同時案例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切實的結合了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我們通過案例學習,避免因重復嘗試錯誤而帶來的危險,避免走前任走過的彎路,以旁觀者的身份去分析案例中的情況,以及如何解決,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習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要充當好引領者和教導者的角色,就各小組的發言進行點評,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案例分析中體現的分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決策能力和應用能力進行點評,并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升華,這是案例教學中非常關鍵的點。

2.3職業心理學情景模擬教學

情景模擬教學在職業心理學中的開展主要運用以下兩種方式:借助計算機平臺展開模擬教學、設置情境,通過角色扮演展開模擬教學。根據教學目標的差異,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在進行自我探索時我們可以采用計算機平臺,在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上有很多的資源可以利用,比如視頻,相對于單純的講課,視頻有著內容豐富、畫面多彩、調動性強的特點,容易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動機。在講授商務禮儀、面試技巧時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平臺和角色扮演混合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比如在面試招聘模擬中筆者曾讓學生進行實際模擬學生分組,每組為不同的招聘公司,根據任務要求,讓每組學生中分別扮演HR、宣傳人員、問題設置者、面試者。學生利用計算機并結合課程內容設置合理的面試問題和宣傳海報,以及如何選拔人員,同時學生制作出簡潔、大方、內容充實的簡歷。通過模擬招聘面試,學生了解了招聘方的思維以及面試中的技巧,同時也學會了制作簡歷,正所謂一舉多得,相比起單純的講授招聘,實際的模擬學生受益更多。情境模擬的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可以鍛煉了自己的思維同時也了解理論怎么運用到實踐中去,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在情境模擬中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模擬進行點評,點評結合實際和理論的運用,點評要到位,到點子上。

2.4職業心理調研體驗

職業心理調研體驗是安排或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調研活動,在活動中給每個學習小組布置特定的調研任務。如在講到職業員工滿意度時可以讓學生結合畢業論文對學校的教師和同學的滿意度進行調研。通過調研,學生對滿意度的概念、滿意度的特點、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滿意度的效應和滿意度測評都有了比較清晰明了的認識。在講授員工幫助計劃(EAP)時,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去調研員工幫助計劃的實施情況以及應用和危機干預,結合應用心理學專業特點,調查員工的心理咨詢狀況和常見的心理問題。通過調研,學生了解EAP計劃包含的內容以及EAP計劃時如何進行的,了解EAP計劃中四種模式的優缺點(內部模式、外部模式、聯合模式和混合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擾。通過對EAP計劃中危機干預服務的調研,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應用心理學專業的特點,重點分析當個體面對某一件事件或境遇,無法利用個人現有資源和應對機制解決困難時,EAP實施者如何采取明確、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終戰勝危機,認知、情感和行為方面功能平衡,重新適應生活,重新追求幸福感。危機前、危機中和危機后如何進行干預。通過對EAP計劃的調研讓學生自己對EAP計劃有了清晰的認識,同時對自己未來的職業也會有一些認識,更重要的是認識到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對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重要性。調研活動是讓學生從校園邁向社會的重要嘗試,通過調研鍛煉了學生的協商合作的能力,同時學生的視野得到了拓展,為接下來的進入職場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但是在職業心理學的具體調研實施過程中,讓學生明確調研目的,注意安全,多人成行等。

2.5職業心理日常體驗

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主要是兩種形式:比賽體驗和生活體驗。

比賽體驗主要是學校定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簡歷設計大賽、模擬招聘大賽、模擬商務談判等職業類競賽。課堂講的理論終歸于要付諸實踐的,馬克思曾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學習職業心理的匹配理論、職業發展理論、認知理論、決策理論、生涯管理、職業安全與健康、職業指導與職業心理咨詢等等,紙上得來終覺淺,總是覺得離我們有點距離,比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檢驗學習的成果,同時也可以復習、鞏固學習的知識。職業生涯規劃比賽需要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六個步驟有清晰的認識:對自我進行深度探索以及職業環境探索、理想職業目標的選擇、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制定實施方案、實施、評估與反饋。對職業目標確定需要學生了解“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在分析自我時學生可以采用學到的多種方式分析自我,比如360胺治鱟暈遙SWOT分析等等。目標的確定離不開對職業的分析,通過調研、計算機網絡平臺、他人介紹等對職業有了一定的認識,這些途徑的運用對于課堂的知識的加強以及自我思維能力、分析能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鍛煉。同時在做職業生涯規劃時學生如果能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說服性將加強,通過職業模擬比賽,學生可以將所學習到知識融合起來,提高自我職業規劃能力。

生活體驗顧名思義是在生活中發生的,比如在社團活動中、實踐活動中、同學交往中。只有通過社團活動,學生才能了解一個活動是如何策劃、進行宣傳、如何組織起來的。比如學生擔任心理協會的會長,那么在心理健康月中,她需要對心理健康月的活動進行策劃,什么時候進行宣傳,如何宣傳,如何更好的利用網絡媒體與實體,如何溝通下屬,如何促進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合作,如何與指導老師進行溝通等。只有在實施的林林總總的事情過程中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才會發現看到的和實際運用是有距離的,只有通過真正的實踐才能知道活動具體是怎樣進行的,才知道哪些是需要注意的。所以我們應鼓勵學生不斷地進行生活的積累,鼓勵學生在更真實、更廣闊的環境中體驗和感悟。這也就是為什么平時多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實踐活動的原因。學生走出象牙塔的學校門,接觸真實的社會,積累經驗,才能提高就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就業中立于不敗之地。

3運用體驗式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體驗式教學模式通過寓教于認知、情感、行為中,增強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融洽的氛圍中,完成了學習任務。但是在使用體驗式教學模式進行職業心理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3.1注意角色的定位

篇(10)

傳統式的教學模式重在“教”,建構主義理論重在“學”,而有效教學強調的是“教、學并重”。教師、學生在人格平等的地位上展開教與學的活動,教師有其接受知識先于學生的先導性,而學生有其觀察視角異于教師的獨特性,二者形成互補,通過網絡得以分享。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利用網絡與學生分享各種教學信息,包括教學課件、教學案例、經濟信息、網絡書籍、論文資料、經典營銷策劃案等。網絡能夠將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直觀地在不受時間限制的情況下傳遞給學生,使得營銷課程教學內容連續化、形象化,充分激發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分享自己搜集到的營銷資源,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整理、加工,供大家一起學習探討。學生提供的資源既能成為資源庫的有效補充,又可以調動學生挖掘學習資源的興趣,一舉兩得。在分享模式中,分享內容可以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基礎性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可以是教師課堂講授內容的再現,這有助于學生進行預習和復習;第二類是與營銷課程相關知識的輔助教學內容,比如營銷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也要了解經濟學、消費心理學、管理學、金融、保險等領域的知識,這些都是營銷教學的必要內容;第三類是拓展教學內容,即教師和學生在分享營銷基礎知識及必要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性思維,對現實的熱點問題進行營銷學分析,比如奧運營銷、團購、直銷、小米手機、微博等等,使其成為檢驗營銷學習的試驗田。

總體來說,分享教學模式是教師和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共同呈現,共同學習的過程。分享教學優勢在于學生不在被動地接受教師呈現的內容,而是通過參與分享,使自己提供的資源能夠成為大家一起學習的內容,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交互協作式教學

交互協作式教學模式是網絡環境下具有突出優勢的教學模式。市場營銷網絡交互協作式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1)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市場營銷教學過程中普遍使用的教學方法,從具體案例分析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總結,然后再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從而闡明某個市場營銷的基本原理。源自市場營銷實踐活動的營銷案例,具有反映事物本質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特點,學生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與研究,從具體案例活動中總結出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內在規律,可以加深對市場營銷理論的認識與理解。因此市場營銷教學中開展大量案例教學是完成課程教學內容和營銷技能延伸的重要環節,而利用網絡開展的案例教學活動正是交互協作式教學優越性的最好體現。具體的方法是教師利用網絡將教學案例、案例分析的要求給學生,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收集各種與案例分析有關的資料素材,并在網上設立教師資料區、留言版、公共討論區、小組專用討論區、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區,以此設計學習情境。學生應根據教師的安排認真閱讀案例,進入教師資料庫,查閱一些必要的參考資料,對相應的思考題進行分析,把自己放到案例的情景中去,根據情景提出相關的問題。教師通過答疑室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學習論壇或學習討論區進行在線交流、討論。同時,學生們還可以劃分成若干小組,進入網上的小組討論區對案例進行廣泛深入地討論。通過共同的協作與交流,小組成員之間達成對問題的共識,形成小組意見并共同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提交給教師。最后,教師在完成審閱后,將各組的分析報告在網絡上,并集中組織大家進行一次歸納總結。

(2)情境設置

情境設置,就是將營銷活動模擬展現在課堂上或網絡中,給學生創造一個市場營銷實踐的情景。也就是說,讓學生轉換角色,變成企業的“經營者”、“決策者”,變成現實中的“營銷經理”、“營銷顧問”,在多感觀信息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感受體驗,使他們真正身臨其境地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除了在下面介紹的模擬實戰中可以進行網絡模擬情境教學外,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制作精美的課件,或者購買關于市場營銷的教學錄像光盤,運用各種聲情并茂、生動形象的視聽手段將學生引入情景。比如,在講到“公共關系”這一促銷策略時,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公關活動的場景片段,然后要求學生為某產品策劃公關活動,通過對公關活動的模擬實施,來深入理解公共關系策略等相關理論。再如,在營銷渠道策略中,可以由學生分別扮演生產廠商、批發商、零售商等角色,學生很快就能理解到分銷渠道各成員在市場營銷中的作用及各自可能遇到的困難。這樣通過親身體驗,在活潑自然的模擬環境中達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交互協作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和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培養相互尊重、良好溝通及對差異的包容能力。

上一篇: 高三數學復習計劃 下一篇: 銀行小企業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精品 | 日本欧美精品动漫中文字幕 | 色偷偷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 亚洲伊人成综合人影视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