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體育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3 15:46: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公共體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公共體育論文

篇(1)

體育教師參與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優勢分析

可為農村公共體育提供專業化服務我國農村管理者多為行政干部,其中的體育專門人才少,缺乏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能;體育教師不僅具有豐富的體育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具有開展體育競賽、組織體育活動的豐富經驗,他們是健身鍛煉、康復咨詢、指導群眾體育活動的最佳人選,因此,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可為農村公共體育提供專業化服務.緩解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指導人員緊缺的矛盾目前,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指導員人數少,專業水平偏低,嚴重影響了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質量.如果能吸引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參與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可有效緩解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指導人員緊缺的矛盾.促進農村體育和學校體育的和諧發展農村體育發展對學校體育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體育教師參與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可以不斷了解農村體育狀況,研究出現的問題,指導體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同時,又可在農村體育活動中運用和傳播學校體育競賽的方法和新的健身方式,促進農村體育和學校體育的和諧發展.豐富農村體育活動內容體育教師通過在校學習和就業后的在職培訓,掌握了多項運動技能,參與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可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健身活動以及趣味性強的體育競賽活動,吸引廣大農民參與健康、文明的體育活動,幫助他們鍛煉身體,增進健康,滿足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篇(2)

對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來說,如何能夠進行合理、科學的評價是體育改革過程中最難的問題,對于學生的體育評價該以怎樣的標準和方式去評價教學是否成功。而“以生為本”的理念,是能夠有效解決此問題的重要方式,為促進高校公共體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正確的指導思想。

1.2確定了公共體育評價的改革目標

根據多年體育改革實踐過程可知,高校公共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已經從傳統的“增強體質”升華到目前的“健康第一”,這標志著目前對國內高校公共體育改革更接近體育發展的本質。“健康第一”的基本出發點是要堅持“以生為本”,是體育教學過程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由此可知,“以生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為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評價改革指明了方向,確定了改革的基本目標。

1.3加快了公共體育評價改革的步伐

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評價進行改革,是為了推動高校體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我國體育教育改革之所以能夠順利開展,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關鍵在于“以生為本”理念的提出。同時,在高校公共體育評價中堅持“以生為本”,建立全新的評價體系,既能夠有效推動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是落實和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

1.4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

國家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將以人為本貫徹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項工作中,從具體實事、小事做起。在滲透到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評價中,就是要堅持“以生為本”,建立全面、合理的全新公共體育評價體育,推動體育事業健康、穩定發展。

2現行公共體育教學評價“以生為本”缺失的具體表現

2.1公共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價值取向“以生為本”的缺失

目前,公共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價值過度重視體育教育評價管理功能,忽略對學生發展功能的評價,使得體育教育評價成為教育管理的工具。傳統教學評價體系過度重視教育的目標導向,忽略了對學生真正需要的評價,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難以被激發出來,相反讓學生帶著沉重的心理負擔去學習,極大壓抑了學生的激情和創造性。

2.2公共體育教學評價內容“以生為本”的缺失

由于受到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國內體育教學內容通常以技術教學為主,通常采用競技運動的教材體系,競技內容在評價時所占成分重,比重高。目前高校公共體育對于學生的評價通常包括下述幾方面:平時成績、理論成績和技術成績,三者的分值分布比例分別為20%、20%及60%。由此可知,對于學生的評價主要是定量評價,技術評價比重很大,雖然進行了多次體育教學改革,然而這種評價方式仍然一成不變。由于評價過度重視技術動作的標準性、規范性和質量性,由于不同同學體育素質的差異,部分同學難以有效掌握和完成標準動作,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對體育課失去興趣,甚至出現了厭煩的現象。

2.3公共體育教學評價方法“以生為本”的缺失

隨著“健康第一”教學理念的提出,人們越來越多的更加這種教學理念,并積極對體育教學活動的各項內容進行改革,如體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評價體系等。然而現實中體育教學實踐改革與“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仍然存在較大差別。大學生經過小學、初中、高中等時期的傳統體育教育,沒有形成對體育課強身健體及人文精神的追求,反而發展出一定程度的厭學及擔憂心理。然而在各類大型比賽中,大學生在電視屏幕前狂熱與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嚴肅形成了明顯的反差。究其原因,關鍵在于目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仍然圍繞體育考核進行,學生也是為了成績合理而被動學習,公共體育教學評價內容的不科學、不合理極大地打擊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興趣,學生對體育的狂熱和激情在“應試”模式中消失殆盡。由于目前國內公共體育教育評價仍然是采用應試教育的定量評價方法,表面看十分公平,但是評價方法單一,難以有效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尤其是對學生心理、態度、方法及創新能力等都缺乏詳實的判定。

2.4公共體育教學評價主體“以生為本”的缺失

教學評價的主體通常包括兩層意義:第一,體育教學課堂的主體性。傳統的體育課堂評價主體過于注重教師課堂效果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往往忽略。“以生為本”的體育教學評價應該充分重視學生主體,確定對應的主體性的課堂評價標準,要同時重視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摒棄傳統教學評價僅注重教師的偏向性。第二,體育教學評價的主體性。傳統評價模式對于學生的評價通常由體育教師一人說了算,學生沒有任何自主性,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評價結果,也沒有參與評價的權利,一直都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

2.5公共體育教學評價標準“以生為本”的缺失

傳統的公共體育教學評價通常采用統一的評價標準,以標準化要求作為評價學生體育課的唯一手段,采取這種評價標準,限制了公共體育多樣化的發展,必然會影響學生的發展,壓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這種統一標準評價模式注重的多是結果,忽略了學生在公共體育學生過程的基礎、特長和努力的過程,極大地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以生為本”公共體育教學評價改革策略

3.1公共體育評價價值取向人本化

公共體育教育評價的內容和標準屬于集體行為,與體育主管部門和領導者的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關系,教師和學生通常僅是教學目標的執行者。因此,公共體育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標準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相關部門和領導者在制定評價體系時,一定要認真組織,深入研究。在新的“以生為本”的理念下,教學評價必須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不能走過場,流于形式。

3.2公共體育教育評價內容全面化

在對公共體育教育進行評價時,在堅持“以生為本”評價時,也要重視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實現評價內容多元化。對于學生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體育技能的掌握情況,也要評價學生通過體育課的學習,體育理念、綜合素質的變化情況,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體現公共體育教學“以生為本”的基本理念,以便能夠從學生受教育的各個方面全面a對學生進行評價。除此之外,還要對學校和教師進行評價,對于教師的評價,既要評價教師的體育教學效果,還要評價教師的體育理念和體育素質;對于學校評價,既要評價學校的體育硬件設置,也要重視軟件建設,特別是對學校為學生提供的體育氛圍等。

3.3公共體育教育評價方法多樣化

公共體育教學的評價方法多樣化,要堅持“以生為本”,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興趣及風格等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注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改變傳統的單一考試及評價標準評價學生,應該根據具體的評價目標、內容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成長記錄、活動報告等評價方法,同時有效地將這些評價方法結合起來,取長補短,統籌運用。具體來說,可采取下述幾種評價方法:第一,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第二,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第三,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性結合的評價方法。

3.4公共體育教育評價主體多元化

目前對于公共體育教育評價都是以教師為主的單一性主體,這種評價方式相對片面,難以真實、客觀的評價學生的體育成績。由于教師是管理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因此在體育教學評價中沒有主動權,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的評價結果。基于此,應該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鐘來,通過學生參與評價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評,不僅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還能促進師生的交流與溝通,形成民主、平等的評價關系,既確保了評價的合理性、真實性,也能使學生從心理認同評價結果。

3.5公共體育教育評價標準多元化

對于每個學生來說,由于成長的環境、背景、個性特長、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公共體育教學采用單一的評價標準難以客觀、全面的評價每個學生,因此,采取多元化標準對公共體育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更具完善、更科學。制定的評價標準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還要充分考慮公共體育評價標準設計的公平性、規范性、可操作性及不同學生個體差異的適用性等,建立合理、完善的評價標準,以使公共體育評價結果具有更好的可信度和公平度。

篇(3)

1.1政府主導型模式

理論上,向社會公眾提供公共體育服務一直被認為是政府的職責,不少國家均是采用這種模式供給公共體育服務。但是隨著公共體育服務領域的演進發展,目前仍采用這種供給模式的國家已經不多,新加坡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新加坡是移民國家,具有多元文化與社會主體,同時缺乏自然資源,經濟對外依賴程度高。這些特殊國情決定了必須由政府集權對公共體育服務進行權威性供給和生產,以保證公共體育服務在全國的普惠性和均等化。一方面,新加坡政府通過大力建造公共體育場地設施來實現公共體育服務的普惠性。1975年新加坡開始實施《體育設施藍圖計劃》,如今公共體育設施已覆蓋全國,形成了包括體育城、區域體育中心、市鎮體育及康樂中心、社區操場在內的四級體育設施網絡[3],且體育運動開展種類多、普及程度高。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公共體育服務的均等化,政府規定在規劃面向中低收入階層的政府組屋時,就要求每一片社區周圍都必須建有相應的體育設施,規模大的組屋區還要有相應的體育場館,且這些體育設施和場館基本都是免費的,只是需要居民提前電話預約。同時,各個組屋社區還成立有各種運動社團,鼓勵居民參與[4]。新加坡采用的政府主導型模式供給公共體育服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可見,政府主導型模式的最大特點在于,政府是公共體育服務生產和提供的主體,以權力為運作方式,強調政府的強力調控和壟斷,表現為政府在公共體育服務的生產、提供和監管中均是強勢支配力量,集資金提供者、生產安排者和具體的服務生產者于一身。這種模式要求政府擁有高度的權威與足夠的資源實力來主導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且公共體育服務領域市場與社會力量不強,市場化和社會化受到制約。由于政府主導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上述特點和適用條件,帶來了相應的優點和局限。首先,政府制定的具有統一性與計劃性的各類導向政策,更有利于保障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普惠性與均等化,在供給公共體育服務時政府能承擔一些耗資大、經營利潤低的項目。但同時,市場和社會應有的價值沒有得到利用,政府獨家提供形式多樣的公共體育服務,往往是政府的財政支出負擔較重,會出現諸如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效率低下、有效供給不足等一系列制度性缺陷,也容易造成政府機構的膨脹、消費者被動接受等不足。也正是由于這些積弊的存在,早年實行政府主導型模式供給公共體育服務的一些西方國家,陸續開始了不同程度的市場化改革[5],產生了其他供給模式。

1.2市場主導型模式

市場主導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主要發生在市場經濟相對較為成熟的國家。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采用市場主導的方式來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體育服務,主要表現出兩個特征。一是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市場化程度高,運用靈活多樣的供給方式。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國公共體育服務已形成以市場為主導,以競爭為核心的服務模式,諸如合同外包、特許經營、使用者付費、憑單制、公私合作等。美國許多州和地方政府通過平衡的地方財政運作和市場化的方法,投入體育場館等大型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發行政府建設債券等,就是其中最主要的資本市場籌資方式[6]。二是公共體育服務及其相關領域的非政府組織發育成熟,社會組織在公共體育服務提供中扮演著重要而積極的角色。美國是世界上社會組織最發達的國家,目前與體育相關的全國性社會組織多達300余個,各州和地方政府的相應分支組織則難以完全統計[7]。這些社會組織有很強的獨立性和自治性,它們不僅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的公共體育服務,也為政府的公共體育決策提供咨詢和建議。市場主導型模式的最大特征是市場成為公共體育服務生產和提供主體,在公共體育服務的生產、提供和監管中處于強勢支配地位,政府僅起到宏觀的輔助作用。市場主導型模式的適用條件要求市場經濟高度發展,強調市場競爭機制、激勵機制與價值規律的作用,重視自由競爭給公共體育服務帶來的積極效應。其運作機制主要是發揮市場與社會組織在公共體育服務領域的作用。在美國,市場主導型模式的產生背景是在傳統的政府主導型供給中,政府部門提供公共體育服務出現了效率低下、成本過高等一系列問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促使市場力量逐漸進入公共體育服務領域,彌補政府壟斷供給帶來的不足。在優缺點上,市場主導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能充分利用市場與社會組織力量來提供社會公眾所需的形式多樣的公共體育服務,幫助解決政府部門提供相應服務時效率低、成本高的不足。但同時,這種模式也會存在過度市場化的問題,比如:企業不愿提供投入回報低的服務內容,還容易造成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總量不足、私營部門壟斷、影響社會公平、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引發腐敗等問題。也正是由于上述弊端,多數西方國家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改革上選擇了適度的市場化,努力實現政府與市場力量的制衡,于是出現了有限市場型模式和有限政府型模式。

1.3有限市場型模式

從如今公共體育服務不斷深化的市場化與社會化進程來看,以英美國家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改革原來的政府主導型供給模式,有限市場型模式就成為其中一些國家公共體育服務領域演進發展的主要選擇。目前采用這種模式的主要區域是以法德為代表的歐洲大陸國家。德國是國家主義傳統深厚的國家,在歷史上由政府主導著整個社會的公共服務,同時也注重政府和市場的緊密關系。近年來,德國公共服務機構的“去行政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不斷走向公司化、市場化,允許私人企業參與投標或采取公私合作的PPP模式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目前,德國公共體育服務領域采取PPP模式已有較為成熟的經驗,國內公共體育場館建造、公共體育服務提供等均是采用BOT、租賃、特許經營等PPP運作模式[8]。除了市場化趨勢外,德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社會化趨勢也在不斷提高。如今的德國,公共體育服務領域存在著包括眾多體育俱樂部與聯盟在內的強有力的社會組織,政府與社會組織共同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局面逐漸形成并不斷完善,包括公共體育服務在內的許多公共服務已經被從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轉移到各類社會組織(第三部門或者非營利部門)[9]。但是,德國公共體育服務領域中的市場機構和社會組織很大程度上并不獨立,而是與政府交織在一起。換言之,政府是在主導和制度安排的前提下依賴市場和社會,聯合市場與社會力量共同來提供公共體育服務。有限市場型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公共體育服務領域的多元供給主體中,市場相對政府的作用明顯不足,市場僅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中發揮有限力量。這種模式的產生背景前提往往是公共體育服務領域的市場和社會組織力量正不斷壯大,但獨立性不夠,政府由于歷史與現實原因仍堅持主導地位,只在有限的范圍和程度上聯合市場與社會組織共同提供公共體育服務。有限市場型公共體育服務模式相比政府主導型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市場和社會組織的應有價值,幫助減輕政府直接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巨大財政負擔,提高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效率。但這種模式屬于市場化程度較低、市場力量較弱的類型,市場與社會組織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中應有的作用和價值遠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1.4有限政府型模式

在一些國家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改革中,市場化、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市場與社會力量在服務供給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催生出有限政府型供給模式。現今,英國的“公平福利型”公共體育服務模式就是這一類型。英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經歷了從“福利國家”到私營化、合作化、民營化的服務模式,以公平為首要價值理念,追求公平福利,以國家為主體,實行對全民的普遍的基本保障。歸納而言,其有限政府型供給模式強調公平福利,市場企業與非政府組織在公共體育服務提供領域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的有限力量集中于追求公共體育服務的公平福利。具體而言,2002年英國政府了《游戲計劃》,提出建設“積極和成功體育國家發展戰略”,將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體系的建設作為實現其戰略目標的關鍵。2004年英國體育理事會又了《英國體育框架》,提出了每年使英國參與體育和積極休閑活動的人數增加1%的具體目標。可見,英國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堅持需求導向,即通過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體系的建設,確保每個人都能有接近高質量體育的機會,滿足個體的體育需求[10]。另一方面,近些年英國政府部門不直接介入體育管理,其體育和娛樂司等行政部門,通過與國家理事機構、青年體育基金會等眾多合作伙伴充分合作,聯合市場和體育非營利組織提供公共體育服務,政府在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的主要任務變為監督和協調[11]。并且英國的社會組織僅次于美國,相對規模居世界第2位,尤其是包括文體休閑在內的3個領域最為活躍[12]。有限政府型模式的最大特征是公共體育服務領域的多元供給主體中,政府相對市場僅僅發揮很少的作用,側重于利用市場和非政府組織為社會公眾提供所需的服務,政府作用僅限于彌補市場與社會力量的缺陷,承擔公共體育服務普惠公平宗旨的有限責任。有限政府模式的產生背景要求公共體育服務領域市場與社會力量比較成熟,且獨立性強,同時政府部門擔負公平普惠的最終責任,能起到應有的組織、協調和監管職能。有限政府型模式相比有限市場型模式能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中市場和社會的力量,減輕政府部門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負擔。但同時,在有限政府型模式運行中,隨著市場與社會的力量逐漸增強,往往會產生一些市場化與社會化的問題與弊端,包括市場壟斷的出現與服務提供效率的降低、服務質量監管成本巨大、公私合營交易成本增加等,更需要政府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普惠性與均衡化方面發揮政策制定、組織協調、評估監管等作用。這一點在英國的實例中能得到明顯體現。此外,在公民社會較為發達的西方國家,公共體育服務領域還存在社會自愿供給模式,包括個體自愿供給和社會組織之類的團體志愿供給,往往是供給者以慈善方式無償地向社會公眾提供某些公共體育服務。這種方式普遍存在于現代社會,但由于其運作機理是基礎相對薄弱的自愿機制,所以,始終無法成為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主流模式,而是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有益補充。

2國外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的啟示

近些年,不僅西方經濟發達國家持續對公共體育服務模式進行著結構性調整,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不斷地探索適合于本國國情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加快公共體育服務建設,打造適合國情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上,也可以從西方國家相關領域實踐中獲得一些啟示。

2.1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中政府始終擔負著最終責任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體育政府部門對自身在公共體育服務中重要性和最終責任的認識需要深化。各國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改革中選擇適宜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實則是基于國情把政府和民間的力量最有效地結合起來以提供最好的公共體育服務。現代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存在多種模式,在任何類型的供給模式中,政府始終擔負著實現公共體育服務公平普惠的最終責任,無論市場和社會組織如何成長,政府作用不可能消失,差異只是政府在發揮何種作用和如何發揮作用。換言之,政府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中的主體責任,即確保公共體育服務被提供的責任具有不可替代性。分析比較上述各類供給模式還能看出,伴隨著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市場化和社會化趨勢,一些國家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中市場與社會力量增強,政府負擔會有不同程度的減輕,但責任并沒有減少,相反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

2.2各類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不同

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領域,政府可以是生產者、組織者、協調者與監管者等多種角色定位。現今社會公眾的公共體育服務需求不斷多樣化、高級化,促使傳統的政府主導型供給模式日漸需要市場和社會組織不同程度的介入,幫助提高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水平與效率,因而產生了政府和市場社會力量協作方式不同、地位不同的多類供給模式。比較上述各類供給模式可以看出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各有側重:在政府主導型模式中政府以主導角色出現,相比其他供給模式更強調生產職能;市場主導型模式中政府的生產職能最為弱化,在生產中僅起輔助作用;有限市場型模式與有限政府型模式中,政府的組織、協調和監管職能尤為重要。概括而言,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選擇與調整過程中,掌握著大量公共體育資源的政府,作為公共體育服務的最終責任者,在服務供給過程中可以是主導的身份或參與的角色,生產或提供社會公眾所需的各種公共體育產品和服務。

2.3適宜和動態地選擇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

不同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主要差別在于政府作用、市場作用和社會力量相對關系的差異。西方國家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的演進過程說明,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類型,只有在不同的政策環境下,不同的歷史階段適應不同環境的具體模式。即便是在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公共體育服務領域政府、市場和社會多元力量的投入強度也不一樣。而且,不同時期的公共體育服務模式并非是一成不變,而是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任務和具體情況處于不斷調整之中,甚至不同的公共體育服務模式之間的界限也在逐漸地模糊。為此,一方面,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選擇應堅持適宜性原則,要根據國內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大環境,以及公共體育服務領域中政府部門、市場機構和社會組織的現實力量與相互關系,來確定適合的模式類型。另一方面,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選擇應堅持動態性原則,這就意味著應以社會公眾公共體育需求變化為導向,在社會公眾基本公共體育需求不斷多樣化的背景下,逐漸實現政府主導型供給模式向多元主體供給模式變革。

3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的選擇

現階段,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領域的供求態勢是:政府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與社會公眾的公共體育需求之間矛盾和差距明顯。在多元主體的力量與關系上,政府部門掌握著大量公共體育資源,處于主導地位,市場與社會組織的發育和成長還甚為薄弱,且獨立性較差。在社會公眾的公共體育需求上,目前以基本的同質的公共體育服務需求為主。因此,現階段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應該堅持政府主導,先期調整目標旨在深化“一主多元”的供給格局,即政府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中要發揮強勢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社會公眾的公共體育需求總量和內容,將從基本的同質需求不斷擴大為多樣化的異質需求,同時,市場與社會組織的力量將逐漸壯大。彼時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應朝著有限市場型與有限政府型方向轉變,打造多元供給主體的服務模式,甚至朝向市場主導型發展。

3.1初始階段堅持政府主導型模式

公共體育服務初始階段,即現階段,社會公眾的基本體育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應堅持政府主導型模式,借助政府的權威調節公共體育資源,實現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普及化和均等化。具體而言,這一階段公共體育服務領域改革的目標旨在為社會公眾提供普惠和均等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主要涉及體育場館開放與全民健身服務兩方面,仍應以政府主導型模式為主,關鍵任務是提升政府生產和提供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效率與效果,使得政府所擁有的公共體育資源發揮最大化效用。

3.2中期階段轉向有限市場型模式

預計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時,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水平也進入了中級階段,政府主導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將得以實現,應逐漸引入市場化,轉向有限市場型模式,通過市場與社會組織增加公共體育供給的種類與數量,滿足社會公眾多樣化的體育需求。具體而言,這一階段公共體育服務領域改革的目標旨在培育市場機構與社會組織,使之成為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重要參與主體,奠定多元供給主體的堅實基礎。這一階段將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格局,逐漸形成多元主體提供各類公共體育服務的局面。公共體育服務模式方面,由政府、市場機構和社會組織合作提供的效果會不斷顯現。

3.3后期階段打造有限政府模式

篇(4)

合理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改善大腦的機能狀態,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能有效地促進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智力因素的發展,為正確認識客觀事物打下良好的基礎。

2.體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

體育運動中優美的動作、高難度的技巧、多變的隊形等,在一定時間、空間上使健、力、美和諧統一,產生一種賞心悅目的運動之美,陶冶人們的高尚情操。科學的體育鍛煉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身體姿勢,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愛好,可以使大學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一名優秀的大學體育教師,應該認清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把公共體育課教學作為對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充分利用特有的方式,把素質教育直接融入體育教學之中,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二、當前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學生的現狀分析

1.重學分、輕實踐。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往往是只注重體育課考試內容的學習,為了掙學分,“只要不掛科就好了”,而忽視體育課內容的鍛煉、實踐和應用。表現在一些學生為了拿到“高績點”,在練習時只強調考試內容,對老師教授的介紹內容和普及內容置之不理;另外一些學生提前“考察”到哪些項目容易及格、不會太累,在選課的時候就報哪個項目。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興趣,對體育的重要性及體育鍛煉的目的、方法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理解,使得自我鍛煉能力低下,導致他們輕視體育課,漠視體育鍛煉。

2.意志品質薄弱。

當代大學生在體育課教學中經常出現以下現象:第一,怕苦怕累。在測試身體素質練習前,總會講“保存實力”,不認真做準備活動,稍加劇烈運動就能躲就躲,或者應付了事,只有在老師的“逼迫”之下才會勉強跟著做。一些量大的復習內容,也是能偷懶就偷懶,找不同借口休息。第二,團結協作意識較差,集體觀念淡薄。在體育課上,即使老師讓同學們分組練習,經常也可以看見有些同學獨自一人練習,不愿意和其他同學一起合作練習;在集體項目活動中,一些學生更多的重視個人技術的“展示”,缺乏協作配合的戰術;在比賽中一旦本隊其他同學失誤,便大加指責,怨聲載道,缺乏鼓勵的言語和激勵的肢體語言。第三,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技術水平比較低的學生不敢跟水平高的人一齊練習、比賽;學習新動作的時候一些學生明明沒有學會也不敢向老師請教,怕老師說他“笨”,其他同學取笑自己;對待比賽的輸贏認識不足,常有“輸不起”的現象,不是在技術上找原因,總會找各種各樣的其他理由掩蓋自己做得不足,很少能冷靜地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三、在體育課教學中全面推行素質教育

1.利用體育課的理論教學,將素質教育滲透到體育之中。

體育課的理論教學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徑既要講大綱規定的內容,又要有針對性地選好有關素質教育的專題進行講授。第一,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通過體育運動員們成功的事例,以及奧林匹克運動精神的典型事例激發學生樹立勇敢頑強、熱愛祖國的精神以及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戰勝自我的能力。第二,通過體育生理、心理的理論分析,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體育課和體育運動中的酸甜苦辣,讓學生明白不親身體驗體育運動中的“苦”,自己不付出,是永遠無法體驗到運動所帶給自己的“甜”,強調在體育運動中不僅能夠培養出不畏艱險的思想品質和堅強毅力,更能提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和滿足社會的適應能力。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經過自己的刻苦鍛煉,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能和方法,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并長此堅持下去將會終身受益。

2.改革公共體育課中的準備活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和創造意識。

體育教學中的準備活動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堂體育課的開始,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通過準備活動的教學組織,一方面可充分熱身,避免受傷;另一方面也可為學生適應課程基本部分作好生理、心理的準備,使學生盡快投入到體育課教學中。一般的準備活動是由體育教師或體育委員帶做,這樣的教學活動比較容易統一,動作也規范、到位,但每節課都如此進行,學生會日漸乏味,對體育課提不起興趣。為此,可在每學期2~3節課之后將準備活動全部交給學生來做,具體是這樣,每個班約42人分成7組,老師提前將基本要求(如時間、運動量、參與度等)交代給小組長,各小組長根據要求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在規定的時間里帶領全班做準備活動,規定時間一到,教師便點評(以表揚優點、鼓勵創新為主,出現的問題共同學習),在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樣,既豐富了準備活動的形式,避免枯燥無味的常規熱身,又給了學生展示個人才能的機會,同時,也為他們敢于競爭、勇于創新提供了條件,為他們今后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3.發揮體育課教學的特點,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協作意識。

高校體育教學班一般是由同年級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的一個新集體,如何在這個新集體中組織好教學,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協作意識,這就需要通過體育課教學的特點實施。體育課比起其他課程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讓學生們面對面、最直接地交流,在學期開始上課之初,組織學生彼此介紹、相互認識、明確紀律、提出要求,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良好風尚。體育課的內容豐富多彩,運動項目繁多,且具有群眾性、集體性和競爭性,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教學活動中的練習部分,進行靈活多樣的安排,多組織學生們集體練習,如在學習羽毛球高遠球練習時,可以以組為單位每人接一次球的接力賽;在健美操復習動作的時候可以以組為單位在規定時間內創編隊形,再進行表演,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參與體育課教學,每位同學的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得到了提升。與此同時,學生在完成教學活動的學習任務時,也使同學之間的關系更近一些,這樣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們明白只有一個團結合作的集體,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應該注重實施教學相長的原則,提倡能者為師,讓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都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切磋,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改正。老師也應該及時表揚鼓勵表現優秀的學生,注意發現進步學生,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通過實踐證明,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所有任課班級,都已經初步形成一種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們明白只有在好的合作的集體中,才能創造出更好的學習成績。

篇(5)

2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

體育科研方法是研究體育規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通過研究體育現象,揭示其內在規律[1]。因此,體育科研方法對促進體育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分析論文中所包含的研究方法時,我們發現用到的方法主要有4種,即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分別占論文總數的89.2%、63.8%、56.6%和49.4%。搜集資料過程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法、測量法和德爾菲法,而整理和分析資料主要采用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個案分析法、模糊數學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這507篇學位論文的統計結果表明,在絕大多數論文中,學生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數理統計的定量研究方法,說明這些學生重視研究各變量間的邏輯關系,并對研究成果進行更為科學和準確的描述,同時也說明我國體育管理研究在方法上所取得的進步。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研究體育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技術條件,綜合研究已成為主要的研究方法。目前,體育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已呈現出多元化和綜合化的趨勢,多種研究方法的運用能更加全面、客觀、深入地揭示所研究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體育研究結論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3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性質

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性質分為基礎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和開發性研究。基礎性研究強調對客觀現象和事實進行理論性探索或實證性分析,檢驗理論依據與客觀事實的符合程度。雖然基礎性研究沒有強烈的應用目的,但基礎性研究是應用性研究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基礎性研究,新知識和新領域的發展會受到阻礙。以獲取新思維和新知識的創造性研究,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實用性,并把應用性的研究成果以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形式展現出來[2]。基礎性研究是應用性和開發性研究的基石,應用性研究是基礎性和開發性研究之間的橋梁,開發性研究是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的目的和歸宿。這三種研究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缺一不可。我們對這507篇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進行統計,結果顯示,應用性研究占的比例為73.7%,基礎性研究占的比例為19.2%,開發性研究占的比例為7.1%。原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碩士研究生擁有的資料和科研條件有限,進行基礎性研究的難度比較大;二是主觀上忽視基礎性研究,而直接進行研究性研究;三是應用性研究比基礎性研究更容易。這說明碩士學位論文在選題上對基礎性研究的關注不夠,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4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領域

4.1群眾體育、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通過對這507篇碩士學位論文研究領域的分析,我們把這些論文的研究領域分為三類:群眾體育類研究、學校體育類研究和競技體育類研究。其中,絕大多數論文關注的是群眾體育、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中的管理現象及管理問題。從這一現象可以看出碩士研究生對我國體育公共管理的重視和關注。在2002-2010年的9年中,這三類論文的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發生變化,2002年到2004年間,競技體育類研究所占比重最大,達到50.3%;2005年到2006年間,三類研究所占的比重較為接近;從2005年開始,競技體育類研究開始下降,并略有起伏,但仍在20%左右;從2005年起,群眾體育類研究開始異軍突起,并開始占據首位。2002年到2004年間,競技體育類研究是體育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的熱點;而2006年以后,群眾體育類研究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并成為體育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的熱點。學校體育類研究所占比例從2008年開始變得較為穩定。在學校體育類的研究中,中小學體育研究和高校體育研究為兩大研究熱點,也是碩士學位論文重點關注的內容。在國家大力發展群眾體育的背景下,群眾體育類研究和競技體育類研究正在發生悄然轉變,碩士學位論文關注的重點也從競技體育轉向了群眾體育。目前,對群眾體育類的研究已呈上升趨勢,這說明碩士學位論文已開始關注群眾體育。

4.2城市體育和農村體育農村體育是以健身、娛樂為導向的在農村開展的強身健體的體育鍛煉活動。城市體育是以健身、娛樂為導向的在城市開展的強身健體的體育鍛煉活動。兩者的區別就是開展健身鍛煉的地域不同。不同區域由于經濟、社會、文化的差異性,體育觀念、運動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體育公共管理的目標是一致的。2002年到2012年的9年間,農村體育研究所占的比例不足25%;而城市體育研究一直占據主要地位,所占比例達到87.5%。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體育是扎根于城市文化而產生、成長和壯大起來的,因而很多的“體育問題”和“體育現象”都發生在城市體育中,這也成為碩士學位論文選題時關注的熱點;二是由于城鄉經濟發展不均衡,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體育資源、大型體育賽事和體育消費市場都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的體育熱點“話題”要多于農村,也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的關注;三是由于體育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作者多為在校學生,他們學習、生活在城市中,因而城市體育研究順理成章地成為他們研究的話題。

篇(6)

教育公平是社會基本的公平,在人的生存問題和溫飽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以后,教育就成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教育公平對社會的影響是潛在的、長期的。實現教育公平直接關系到社會公平的實現,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影響教育公平的要素

1.教育經費的投入不足且分配不合理

首先,我國教育經費總投入不足。從教育經費絕對投入水平來看,目前全世界年人均教育經費已接近500美元,發達國家的教育投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六倍,而我國2005年人均教育經費還不足100美元,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其次,三級教育所占份額不合理。在有限的教育經費中,中央政府的財政撥款過多地用于高等教育,對義務教育投資不夠。最后,教育經費的地域分配也極不合理。地區間、城鄉間、學校間經費投入不均衡狀況十分突出,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和農村的教育投入水平遠低于東部地區和城市。

2.教師資源配置失衡

首先,多年計劃經濟和城鄉二元體制下形成的城鄉區別對待的教育政策偏向于城市。如教師編制政策等,而就實際情況而言,農村人口居住分散,學校數量多,規模小,農村教師配置編制理應等于或高于城市。其次,由于經濟發展不均衡等其他因素,導致中東部地區的師資遠遠優于西部偏遠地區,形成新的不公平。

3.學校教育之間的不公平

如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的不公平。重點學校一直是各級政府投資的重點,而非重點學校則因政府不重視、投入少而無人問津,師資隊伍較差,教育質量低下,人為地把學校、學生分成不同的等級,“就近入學”和愈演愈烈的“擇校”大戰,很大程度上是家長在經濟實力和社會背景的競爭,固化了社會階層間的差別,使教育資源配置人為地出現傾斜。

4.優勢群體與弱勢群體教育的不公平

如流動兒童與城市兒童的不公平;正常兒童與特殊兒童教育的不公平;女性教育與男性教育之間的不公平;窮學生與富學生教育之間的不公平,等等。

5.教育政策不盡合理

高考錄取中的“分省定額”、“劃線錄取”,人為地造成高考錄取線的地區差異,違背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神圣原則,這是一種省際間考生的嚴重“教育不公平”。

二、實現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徑

1.法律保障

為了確保教育的公平和平等,許多國家注重通過立法來保障教育的平等和公正,在其憲法和教育法律中,都明確規定了在教育發展過程中實施平等公正的理念。我國也認真貫徹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努力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在全國范圍內高質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推進以權利為基礎的教育,確保每個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均等。

2.經費支持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近年來經過努力,雖有較大改善,但情況仍不樂觀,極大地阻礙著教育的發展,進而阻礙著實現教育公平的歷史進程。所以,現階段必須建立健全保障教育優先發展的機制和制度,明確各級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務的職責,保證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逐步使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需求。

3.合理安排教師資源

目前的擇校熱等現象背后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師資源的不均衡。薄弱學校之所以薄弱,除了教育基礎設施薄弱以外,教師不足、學科不配套、教師素質偏低、教育質量不高,是其薄弱的主要表現。所以,要制定和執行特殊的優惠政策,鼓勵并支持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比如提高同類別地區薄弱學校教師的崗位津貼標準、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的職數比例向薄弱學校傾斜,并適當降低薄弱學校教師評定專業技術職務所要求的論文數量和教育科研成果標準,新招聘的教師一律到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任教一定時期,城鎮學校及中心學校教師評聘中(高) 級專業技術職務應有在薄弱學校或農村學校任教或支教的經歷,或定期安排教師校際互換,一幫一結對子等政策,逐步實現教師資源的平衡。

篇(7)

1現狀和意義

1.1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

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過去就有,只是不夠重視,更像是擺設,僅用于雨天教學和機動的備份,內容上不外乎是體育常識、體育衛生,屬于體育常規教育的范疇,沒有專業性和系統性.近年來,高校在評估和學科建設的要求下,理論教學逐步受到重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表現:(1)理論教材的配備.高校根據各自的需要,編纂和出版相應的理論教材,學生人手一本.(2)理論教學的制度化.理論教學的課時,按照一定的課時比例,納入到教學計劃當中.(3)理論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評價相聯系.理論考核的成績,按比例計算到學生體育成績之中.所以說,理論教學作為公共體育教學的一種形式已經建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無論是教學還是考核,與我們所期望的相去甚遠,流于形式,喪失了理論教學的意義.首先從理論教學的內容來看,大都是過去體育院校通用教材的濃縮版,內容陳舊,不是理論,只是運動動作和技術的文字說明,其價值相當于體育常識,缺少層次和深度,沒有學術價值,學生不感興趣.其次從理論教學的管理來看,理論教學所占比例偏小,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考核也不受重視(與其他公共課程相比).

1.2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對體育實踐教學的補充和指導

理論是“人們由實踐概括出來的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知識的系統的結論.”….體育理論基于體育實踐,是對體育內在規律進行系統研究得出的當前結論,體育作為獨立的學科,主要通過體育課的形式來實現學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區別于一般意義上的體育活動,僅有實踐教學顯然不能滿足學科建設的需求.同時體育又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多學科形成有機的聯系,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體育又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體.體育的發展與進步和相應的理論體系的支撐密不可分,是體育的組成部分,是體育實踐不可替代的.體育課理論教學,基于實踐教學,作為體育實踐教學補充,發揮理論所具有的指導作用,不僅如此,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的延伸,甚至是對實踐教學的超越,提升公共體育課的教學檔次,突破實踐教學的局限性.

1.3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實現高校公共體育高等教育化的重要途徑

所謂公共體育高等教育化,就是使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具有學術性和研究性,將公共體育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區別于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模式.高校在學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上有別于中小學,首先,中小學學生處于生長發育的高峰期,體育教學的強身健體,促進生長發育的功能尤為重要,從學習技術和動作的角度看,中小學學生也處于動作技術形成的最佳時期,所以實踐教學就顯得更有意義.而大學生已接近成年,在學習技術和動作上處于劣勢,但認識、理解和研究能力顯著增強.加強理論教學,提高對體育及其價值的認識更加重要.此外,大學生缺少的不是體育鍛煉的機會,而是強身健體的意識.高校在體育教學的硬環境上也非中小學可比,有良好的師資力量和科研氛圍,為提升理論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綜合體育素養,而不僅僅局限于技能和健身,所以理論教學彰顯出體育教學應有的教學層次和深度,具有學術價值.

2核心與內容

2.1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關于競技理論的教學

確立以競技為核心的理論教學體系,和以活動為基礎的說明書式的理論體系有著本質的區別,“在本質上,體育是以競技為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增強體質,提高體能技能,培養心理素質和能力的一種社會性活動.……競技是體育最重要的特征,體育的必然是競技的,沒有競技就不能成體育.”“體育的本質特征決定高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高校體育學科體系是我國體育專業的基礎和搖籃,肩負著培養和造就高水平體育人才和體育科研與管理人才的重任,應加強體育教學的學科性與競技性,……在以競技為核心的基礎中,根據各群體的具體特點,充分發揮體育的教育、娛樂和健身等基本屬性及其功能,逐步實現體育的高等教育化.”競技是體育的本質特征,是高校體育學科建設的核心,理所當然也是理論教學體系的核心,這就指明了理論教學的方向,拓展了新的層次和空間,具有系統性和專業性,學術價值和研究價值不言而喻.

2.2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對專項發展進行系統的研究

理論教學依托于專項實踐教學,在加強專業性和系統性的同時,要兼顧到知識性和教育性.其教學內容分為四個方面:(1)加強對專項的認識.了解其起源,現狀和發展趨勢.(2)學習專項競技的方法、競賽規則裁判法、組織方法以及比賽的方法等.(3)理解影響專項競技的相關因素.技術和戰術因素、身體素質和體能因素、心理素質因素以及運動損傷預防和科學訓練方法等.(4)專項競技對社會的影響.專項競技與文化、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以及對健康和醫學的影響等.其內容既是傳統理論體系的繼承,又有新的研究方向.

3作用與預期

3.1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與專項化選修教學模式形成有機融合

加強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使專項化選修教學模式更加系統化和專業化,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的補充、指導和提升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同時專項化選修教學模式也為理論教學提供了合適的形式,實現理論教學與專項化選修教學模式對接,有利于形成以專項化教學模式為主體的學科分支,理論教學能夠擺脫普通專業大學生受運動水平和能力的制約,打破實踐教學由于客觀原因而形成的教學屏障,率先從理論教學上實現突破,邁上新的層次,提高教學質量.

3.2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對學校教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強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在增加理論教學課時的同時,還要對理論教學場所,考核的方法做到科學的安排.理論教學不僅可以提升體育教學的層次,同時也使緊缺的運動場地,器材得到一定緩沖,合理安排理論教學的周期,減少季節變化對實踐教學的消極影響.在課時安排上應有別于其他學科,要突破學期的限制,形成獨立的教學體系,加強教學管理層面上的可操作性.

3.3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給教學雙方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篇(8)

根據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的要求,普通高校每年都要進行一次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的測試,各校將測試成績匯總上報省教育廳體衛處,合格率作為衡量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我校從1996年以后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達標率有所下降,達標率在90%左右,同我省其它高校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對學生進行了認真了解和分析,從分析中得知影響我校體育“合格標準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近幾年來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邊疆和山區及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由于先天的民族遺傳素質和后天社會環境的影響,制約了他們個體的發展。

在中小學階段,因過多強調升學率,對體育課、體育活動、業余運動訓練不太重視,體育課幾平變成考試課。

由于學生運動技術和技能受運動場地、運動器材的限制。學生運動水平及身體素質較差,缺乏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女生生理的變化,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從而影響了運動水平的保持和提高。

由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造成我校女生身體素質及運動水平下降,同時也影響了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率。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在98級女生中進行了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改革嘗試,即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增加一定比率的身體素質練習的內容,我們所使用的具體方法是,對98級新生(女生)人學后的第二周,進行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模擬測驗,參考測驗成績抽取兩個女生組,即甲組21人,乙組21人為分析標本,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從中得到教學改革的可行性數據。

1入學成績統計與分析

1。1合格等級及單項均數成績統計

1。1。1合格標準率

優秀人數0,良好人數11人,占:52。4%。及格人數8人,占:38。1%。不及格人數2人,占9。5%。

1。1。2甲組達標人數19人,達標率90。5%。

1。2甲組單項均數分析

l00m均數為17"6。800m均數為3''''32"。擲鉛球均數、勺5。60m。立定跳遠均數為1。73m。仰臥起坐均玫為36次。

2入學時成績統計與分析

2。1合格等級及各單項均數統計

2。1。1合格標準率

優秀人數0。良好人數9人,占42。9%。及格:19人,占9。5%。

2。1。2乙組達標人數19人。達標率:90%。

2。2乙組單項均數分析

loom均數為17"5。800m均數為3''''41"。擲鉛球均數為5。63m。立定跳遠均數為1。75m。仰臥起坐均數為36次。

3甲、乙兩組入學時測驗成績分析

3。1合格標準達標率分析

3。1。1良好等級甲組有11人,乙組有9人,甲組比乙組多2人,甲組成績比乙組好。

3。1。2及格等級甲組8人,乙組10人,乙組比甲組多2人,乙組成績比甲組好。

3。2甲、乙兩項各單項均數比值分析

3。2。1甲組loom均數為17"6,乙組loom均數為17"5,100m成績乙組比甲組好。

3。2。2甲組800m均數為3''''32",乙組800m均數為3''''41"。800m成績甲組比乙組好。

3。2。3甲組立定跳遠均數為1。73m,乙組立定跳遠均數為1。75m、立定跳遠成績乙組比甲組好。

3。2。4甲組鉛球均數為5。60m,乙組鉛球均數為5。63m。鉛球成績乙組比甲組好。

3。2。。5一分鐘仰臥起坐甲組均數為36次,乙組一分鐘仰臥起坐均數為36次一分鐘仰臥起坐甲組、乙組相等。

從以上分析看,乙組有3個項目比甲組好,有一個項目甲組、乙組相等。有一個項目甲組比乙組好。從整體來看乙組成績比甲組好。

4對甲、乙兩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4。1對甲組的具體方法

4。1。1在每一次體育課的結束部分增加素質練習項目,我們具體制訂了兩套練習內容。

4。1。2第一套是:(俯臥撐10-15個+蛙跳30m+俯臥撐10-15個+30米快速跑)x3。

4。1。3第二套是:(仰臥起坐30次x2+800m跑。杠鈴負重10--15公斤練習x3)。

以上兩套練習在體育教學中交換進行,每次課都運用。練習中都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做到保質保量。我們通過一個學年的試驗,再對甲乙兩組學生進行測試。

4。2對乙組的具體方法

教學內容完全按我校新訂的三學期制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在公體課中不增加專門性和針對性的身體素質內容練習。

5第二學年第一學期甲組成績統計與分析

5。1合格等級及單項均數成績統計

5。1。1合格標準率

優秀5人,占23。8%。良好人13人,占61。9%。及格人數3人,占14。3%。

5。1。2總達標人數21人,達標率:100%。

5。2單項均數分析

loom均數為17"。800m均數為3''''26"。立定跳遠均數為1。86m。鉛球均數為6。24m一分鐘仰臥起坐均數為40次。

6第二學年第一學期乙組成績統計與分析

6。1合格等級及單項均成績統計

6。1。1優秀2人,占9。5%。良好12人,占57。1%,及格人數6人,占28。6%,不及格1人,占4。8%。

6。1。2總達標人數20人,達標率95。2%。

6。2單項均數分析

loom均數為17"2。800m均數為3''''34",立定跳遠均數為1。85m。鉛球均數為5。80m,仰臥起坐均數為39。5次。

7入學時與一學年后各項達標率及各單項均數分析

7。1甲乙兩組達標率及合格率分析:

7。1。1甲組優秀5人,乙組優秀2人、甲比乙多3人。

7。1。2良好等級甲組13人、乙組12人,甲比乙多1人。

7。1。3不及格等級甲組為0、乙組1人,乙比甲多1人。

7。2達標人數甲組為21人,達標率為100%;乙組為20人,達標率為95%。

7。3入學時與一學年后各項均數對比分析:

7。3。1甲組loom均數由原來的17"6,提高為17"。

7。3。2甲組800m均數由原來的3''''32",提高為3''''26"。

7。3。3甲組立定跳遠均數由原來的1。73m,提高為l。86m。

7。3。4甲組鉛球均數由原來的5。60m,提高為6。24m。

7。3。5甲組一分鐘仰臥起坐均數由原來的36次,提高為40次,甲組成績提高幅度較大。

7。3。6乙組loom均數由原來的17"5,提高為17"2。

7。3。7乙組800m均數由原來的3''''41",提高為3''''34"。

7。3。8乙組立定跳遠均數由原來的1。75m,提高為1。85m。

7。3。9乙組鉛球均數由原來的5。63m,提高為5。8m。

篇(9)

一、PPP項目的概述

(一)PPP項目的定義

公私合作制的概念源于20世紀90年代的英國,為政府提供了新型的公共物品及服務的方式。目前,公私合營制在世界各國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籌發展,而且已經由初級階段的基礎設施項目逐步向能源、環保等深層次領域發展。公私合作制在全世界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自公私合作制被提出以來,受到了越來越多地運用、關注和探索。

被譽為“民營化大師”的薩瓦斯教授將PPP這個概念歸為三個層次:首先,它在廣義上指公共和私人部門共同參與生產和提供物品、服務的任何安排;其次,它指一些復雜的、多方參與并被民營化了的基礎設施項目;再次,它指企業、社會賢達和地方政府官員為改善城市狀況而進行的一種正式合作。

聯合國培訓研究院對于PPP的定義認為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為了滿足公共產品的需要而建立的公共和私人倡導者之間的各種合作關系;第二是為了滿足公共產品的需要,公共和私人部門建立伙伴關系進行大型的公共項目的實施。

學術界對PPP的定義還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筆者認為PPP模式都是公共部門(Public)和私營部門(Private)建立合作伙伴關(Partnership)共同承擔公共設施的建設及公共物品的提供。

(二)PPP項目的最佳實踐因素

世界銀行的PPP專家JunglimHama通過總結各國公私合營項目的成功經驗,給出了最佳的公私合營項目從啟動到完成的最關鍵的因素:

1.立法程序清晰透明。目前,世界各國對PPP項目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文件,以規范PPP項目的運營。例如,巴西于2004年12月30日正式實施了PPP法案,對整個項目的合同期限、風險分擔機制和爭端解決機制等都作出了具體的相關規定。

2.相關機構權責清晰、能力充分。由于PPP項目有公共和私人不同的部門參與,所以在運營之處,要對此項目權責與收益分配等重要因素作出明確的規定,以免今后產生糾紛。

3.政府具有戰略眼光和領導力。政府對PPP項目的引導作用相當重要,政府較高的領導力和較長遠的前瞻性不僅能夠選取合理的PPP項目,同時能夠有效地監督和輔助PPP項目的正常運行。

4.項目選取合理,前期分析充分。不是所有的公共項目都適合采用PPP模式,只有那些處于帶有福利性和收益性中間的那些項目才能采用此模式。所以在采用此模式之前要進行充分的論證與分析,避免運營方式不合理產生的諸多問題。

5.(項目提供的)服務質量可被界定和衡量。只有最后的服務質量能定量或定性的衡量,對最后的收益分配等問題才能作出合理的分析,并能為以后的項目運營作出示范作用。

6.風險向私營部門的合理轉移。公共產品的提供由于存在外部性,所以管理和運營的成本高,效率低,但是讓私營部門參與,會提升其效率,有利于減輕財政負擔,分擔財政風險。

7.市場競爭和能力。只有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公共項目才能夠吸引私營部門。像純公共物品無法由私人部門提供,因為其沒有收益性和競爭性,即便讓私人部門提供,也無法保證純公共物品的福利性。

8.監控和評估程序到位。公私合營并不是完全的市場化經營,最基本的還要保證其公共物品本身的特征。所以,只有有力的監督和評估才能保證PPP項目正常的運營(JunglimHama.基礎設施PPP制度框架.世界銀行)。

(三)PPP項目運營過程中公私部門各自的職責

在PPP項目中,公共部門的主要職責是:

1.計劃。在項目運營之處政府要對整個項目做周密而詳細的計劃,包括整個項目的長期規劃,項目設施的主要負責人,公私合營的方式,利益分配機制等。

2.預算。要對財政支出作出詳細的預算,各項可預見的費用及為防范風險留出一定的準備金等,只有準確而精細預算才能為整個項目的運營提供有力的財政支持。

3.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政府主要是引導整個項目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行,把握項目發展的方向。

4.運營。一般項目會采用市場化的運營,因為私人部門的管理往往更具有效率,所以政府在運營過程中對項目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保證項目的公益性,使其為社會大眾服務,避免市場失靈的情況出現。

而私營部門的職責是:

1.設計。一般承接PPP項目的私人部門都是在此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管理水平的,所以在項目初期,有私人部門來對未來項目的發展做具體的規劃和設計,為今后項目的高速運行奠定了基礎。

2.融資。私人部門的融資渠道及融資能力往往較強,所以由私人部門承擔一定的融資任務,有助于減輕財政負擔,同時有效利用社會資源,也有助于私人部門獲得可觀的收益。

3.建設。私人部門擁有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和專業人才,由他們負責項目的具體建設,實現了資源配置效用最大化,能夠建設優質、高效的社會公共物品及服務。

4.運營。市場化的運營會提高管理的效率,所以,私人部門負責項目的具體運營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約政府的資源,同時提升管理的效率,為公眾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JunglimHama.基礎設施PPP制度框架.世界銀行)。

二、以北京地鐵4號線運營為例的分析

(一)理論依據

1.公共產品理論:軌道交通屬于準公共物品,為私人部門提供準公共產品提供了理論基礎。

準公共物品是介于純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間的公共物品,具有可分割性,適合由政府和市場結合的方式來提供,外部性較為廣泛。而作為軌道交通,具有不完全競爭性,不完全的排他性和自然壟斷性。

首先,軌道交通是公共交通項目,全體居民都可享有,在沒有超過承載量的情況下,且票價在大眾能夠接受的范圍內。但是作為軌道交通的運載主題的車身主題是有一定的承載量的,如果超過既定的承載量,就會影響他人的乘坐,此時是具有一定的競爭性的。所以地鐵的票價可以有效地成為乘客乘坐量的工具。

其次,軌道交通具有不完全的排他性,因為軌道交通屬于公共物品,一人的乘坐行為并不影響他人的乘坐。但是乘坐的人數過多時,就會相互影響,使全體乘客的舒適度、滿意度等下降,從此角度分析,軌道交通也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最后,軌道交通具有一定的自然壟斷性。一方面,軌道交通具有特定的路網,只限定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從而也形成了特定的服務人群,所以其具有資產的專用性。另一方面,軌道交通的投機集中在建設階段,一旦投入運營,隨著成本的回收和盈利的產生,其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不斷的降低,逐步形成規模效應。所以,軌道交通具有自然壟斷性的特征為采用PPP模式運營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唐興霖、周軍.公私合作制(PPP)可行性)。

2.科斯定理:由于軌道交通屬于準公共物品,所以在維護和運營中可能會產生一定的負外部效應,所以讓港鐵擁有地鐵4號線30年的使用權,會提高4號線運營維護的效率,使負外部效應轉化為正外部效應。

3.政府管制理論:公私合作制的基礎在于雙方在公共服務的生產和提供過程中,都具有獨特的優勢,如果只注意到公司合作制的融資、盈利功能而忽視合作、協調的應有之意會使政府的職責定位得不到重視,從而使公共服務的發展偏離軌道(唐興霖、周軍.公私合作制(PPP)可行性)。

所以,公私合作制要求政府扮演與其提供的公共產品職能和責任相匹配的監管者的角色。

4.項目區分理論:根據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性質和特征,對不同類型的項目進行區分管理。根據項目的屬性決定項目的投資主體、運作模式、資金渠道及權屬(唐興霖、周軍.公私合作制(PPP)可行性)。

可以看出,軌道交通屬于準經營性項目,具備公私合營制的條件。

(二)現實基礎

1.地鐵4號線選址科學,地理位置優越,連接繁華的商業區、發達教育區和主要居住區,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對私人投資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2.地鐵4號線的發展能夠帶動周邊地區房地產和其它行業的發展,具有較明顯的溢出效應,這樣的準公共物品需要私人和公共部門共同支付。

3.北京發展軌道交通的需求加強,因為地上公共交通發展已經到達一定程度,若想長遠解決北京交通擁堵問題還得寄希望于軌道交通。所以軌道交通的孕育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4.香港地鐵豐富的管理經驗和人性化的服務及設計理念,能夠帶來較高的盈利和較好的服務。

(三)具體采用模式

北京地鐵4號線總廠28.2公里,總投資153億元人民幣,其運營有獨到之處,四號線被分為營利部分和非營利部分,即A部分與B部分,A部分包括征地拆遷和車站、洞體及軌道鋪設等的土建工程,總投資額約為107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70%,由北京地鐵四號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代表北京市政府籌集建設并擁有產權。B部分包括車輛、自動售檢票系統、通信、電梯、控制設備、供電設施等機電設備的購置和安裝,總投資額約為46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30%,由特許經營公司籌資建設。特許經營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5億元人民幣,由香港地鐵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創業有限公司及北京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組成,前兩家公司注冊資金均為7.35億元,占注冊資本的49%,而最后一家公司的注冊資金為0.3億元人民幣,占注冊資本的2%,其余31億投資采用無追索權的銀行貸款來負擔。

地鐵4號線建成后,特許經營公司將通過與北京地鐵4號線公司簽訂《資產租賃協議》取得A部分資產的使用權。特許經營公司負責地鐵4號線的運營管理、全部設施(包話A和B兩部分)的維護和除洞體外的資產更新,以及站內的商業經營,通過地鐵票款收入及站內商業經營收入回收投資。特許經營期滿后,特許公司將B部分項目設施無償地移交給北京市政府,將A部分項目設施歸還給4號線公司(如下圖)。

(四)優勢與借鑒

1.北京地鐵4號線大膽嘗試公私合營模式,共同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物品,大大減輕了財政負擔。北京軌道交通的發展潛力巨大,地上公共交通政府已經采取強有力的補貼措施來解決交通擁堵問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是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還是寄希望于軌道交通的發展。所以如果都有政府來承擔建設的話,會給財政造成沉重的壓力。如果讓私人部門參與到其中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財政負擔,同時能夠提供更加優質的軌道交通服務。

2.地鐵四號線并不是由政府直接參與,而是組建專門的投資公司代表政府籌資建設,管理整個項目。這樣可以拓寬政府的融資渠道,搭建更完善的融資平臺,為整個項目提供更有利的經濟支持。同時,讓投資公司代表政府管理整個項目,能夠采用市場化的運營,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避免政府失靈等問題的出現。而且還能保持政府對整個項目良好的監管和輔助,保證地鐵4號線的良好運行。

3.地鐵4號線創新性地把項目分成公益性和經營性兩部分,分別采取不同的投融資方式。這是根據地鐵項目準公共產品的經濟屬性實施的,公益性部分,即前面提到的A部分完全由政府負責投資建設,因為這部分主要是地鐵的硬件設施建設,大部分屬于國有資產,且其質量優劣關系到公共安全,如果交給特許公司來建設,一是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二是無法保證整個地鐵的質量,從而影響到公共安全。而B部分大多屬于軟件設施的建設,由特許公司來承擔可以分擔財政壓力,同時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有利于提高地鐵4號線的整體科技含量和運營水平。

而建成后A部分資產以使用權出資和租賃兩種方式提供給PPP特許經營公司使用,使用租賃方式防止了國有資產的流失。同時讓特許公司負責這部分項目的運營,有利于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提高項目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充分的市場化運營為整個項目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合理份額分擔了政府的運營風險。

而經營性部分(即前文中的B部分)則由PPP特許公司投資建設并經營管理,通過科學合理的風險分配、收益調節機制的設計,建立適度市場競爭機制。項目特許期滿后,PPP特許公司無償地將此部分項(下轉第26頁)(上接第24頁)目資產移交政府。這樣,通過公益性資產租賃的形式,實現了公益性資產與經營性資產在一個項目上的管理整體性。同時,政府部門通過采取針對性、契約化的監管方式,確保地鐵項目的持續性、安全性、公益性。最終,通過地鐵項目投資、建設、運營效率的提高,實現政府部門為市民提供的公共產品服務水平提高、企業獲得合理收益的雙嬴。

4.政府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地鐵4號線雖然引入市場化運營機制,但是政府在關鍵的方面還是給予積極的監控,以保證地鐵4號線屬于公共物品的本質特征,避免市場失靈帶來的問題。一是地鐵4號線的票價由政府制定,這樣有力的保證了公共利益。因為采取市場定價一是會隨市場供求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出現不穩定性。而且可能由于票價過高而損害公眾的利益,使特許公司獲得超額利潤。而政府定價就能夠避免這些問題的產生,從根本上讓公眾受惠,保持地鐵公共物品的本質特性,提升公共物品的服務水平。二是對運營和安全標準進行有效的監管。地鐵涉及公共安全的問題,如果只通過私人部門,對公共安全會產生較大的風險。因為私營部門的主要目的是利潤最大化,有可能產生為節約成本而簡化公共安全設施的建設,降低公共安全標準的問題,所以由政府涉足于此,不會對公共安全造成威脅。三是發生緊急事件時,政府有權介入,維護公共利益。因為政府擁有處理解決公共緊急事件的豐富經驗和雄厚實力。所以,發生緊急事件時,政府是最合適的解決人選,而私人部門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四是根據《特許經營協議》,政府有權采取包括收回特許經營權在內的制裁措施。有力的制裁措施能夠促進特許公司對地鐵4號線的有序運營,防止產生市場競爭帶來的諸多問題,督促特許公司采用正當競爭的手段提供高水平、優質量的公共服務。而且地鐵4號線屬于國有資產,政府必須保持對其有效的監管力度。

(五)應注意的問題

1.風險的分擔機制。根據地鐵4號線的規定,由于非經營性原因,連續3年客流持續低迷導致項目無法正常運營時,政府可與投資者就項目剩余凈資產進行協商,以前年度的虧損投資要自行承擔。這樣保證了政府的利益,但是對特許公司造成一定的挑戰,我國采用PPP模式對風險分擔機制問題沒有具體的規定,這樣不利于風險的轉化和消除。例如巴西就確定了明確的風險分擔機制,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和建設運營風險都做了詳細的規定,形成了風險的預警系統,使風險在可控范圍內。

2.致力于建立了完善的爭端解決機制。由于公私合營項目中存在利益分配問題,所以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而建立完善的爭端解決機制,有助于在發生爭端時合理的解決問題,保持項目的正常運營。例如巴西就有很好的爭端解決機制,并于2004年12月30日正式實施PPP法案,規范其項目的運營,防范各種爭端的出現,并建立了合理規范的爭端解決機制。

3.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PPP發展委員會,現在其他各國為了更好地發展公私合營項目大都建立了PPP項目委員會,屬于非營利機構,能夠更好地指導和促進公私合營模式的發展。比如美國的公私伙伴關系國家委員會,加拿大和南非等都有類似的機構,為公私合營項目的發展提供了更廣泛的資源和更廣闊的平臺。美國現在的公私合作伙伴關系委員會已經由初級階段的基礎設施建設向能源環保等深層次的領域發展,這些合作不僅局限在國內,而且廣泛地開展于國際之間,如美國的公私伙伴關系國家委員會專門設置了南南合作特別小組,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PPP項目發展的平臺。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所以,建立此性質的機構有助于公私合營模式在我國的推廣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唐興霖、周軍.公私合作制(PPP)可行性:以城市軌道交通為例的分析.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

2.JunglimHama.基礎設施PPP制度框架.世界銀行

3.楊芳.淺析PPP模式的“合”與“分”.建筑經濟,2009(4)

4.趙欣.PPP項目融資模式的應用與實踐——以北京地鐵四號線融資為例.熱點透視,2008(7)

篇(10)

中圖分類號:TU198文獻標識碼: A

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所以在工業建筑的過程中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工業建筑主要是指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要使產房的建筑滿足生產工藝性的要求,對相關建筑的結構及技術要求有相對較為嚴格的要求,與此同時,在相關技術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與生產技術相結合,要充分的考慮到采光、通風以及屋面排水設施的構建,使相關的工業建筑可以在良好的環境中有效運行。所以,在工程建筑過程中,相關的管理部門應該建立健全的質量檢查工作,當地的政府要加強監督管理,從而為我國建筑事業的發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一、工業建筑工程工業建筑的質量問題

(一)技術管理人員的素質問題存在的安全隱患

在工程建筑的施工過程中,由于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相對較低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工程質量的施工問題造成相應的影響。工程建筑過程中,相關施工人員的素質水平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工程的質量造成影響,對于技術能力相對較強、信譽度良好的技術人員而言,在施工的過程中一定會做到盡職盡責,從而會為工程建筑中的質量問題提供充分的保障。但是,在現階段工程建筑的施工隊伍中,很多的技術安裝人員都是沒有任何經驗的農民工,沒有經過專業的上崗培訓,同時并沒有獲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這些現象的出現會使工程建筑中的質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阻礙了工程建筑過程中質量問題的提升。

(二)產品質量問題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在現階段工業建筑的過程中,一些項目施工會由于質量問題導致整個工程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而在施工的現場,一些常見的施工質量問題會產生一定的不確定因素,從而產生的一些綜合性問題會對工程施工現場造成一定的影響。而在一些固定的工業產品生產過程中,對于產品的生產質量很容易控制,但是對于建筑工程而言,相關的施工現場沒有完善的約束性指導,從而導致一些質量問題不能在根源上得到解決。而且,在相關技術的使用過程中,由于不規范化的技術應用,會導致施工中質量管理工作得不到全面的控制。

(三)工業建筑過程中質量監管制度不全存在的安全隱患

在工程建筑的過程中,質量的檢查工作是整個施工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而且一些產品生產者在產品生產的過程中并沒有注重質量的監控,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得到嚴格的監督與管理。而在施工單位進行項目施工的過程中,一些企業為了節省施工的時間、減少資金的投入,對并沒有對相關的項目檢查工作進行嚴格的監管,而且很多施工單位的中的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沒有嚴格的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工作,對于一些繁瑣的質量檢查工作沒有積極主動的去完成。在建筑過程中應該建立規范化的監督模式,在現階段的一些施工建筑過程中,相關的管理部門并沒有建立規范化的監督模式,從而使整個工業建筑的過程中相關的質量問題沒有得到全面的保障,使工程建筑中的質檢員沒有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從而使相關的質量檢查工作沒有得到全面的保障。

二、工業建筑工程施工中質量提升的主要策略

(一)提高質量監控的整體水平

在工業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其質量的監控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著整個監管環境的建立與完善。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在工業的建筑過程中其投資的規模也逐漸增大,在建筑過程中相關的專業技術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因此,在現階段工程建筑的過程中,要使工程中質量監控達到標準化的管理,就應該引進先進的監管制度,建立健全的科技監管程序,從而提高工程建筑過程中的質量監控問題,使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質量的提升。

(二)提升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

在項目施工選擇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招標計劃的實施才可以進行工業建筑的工程施工。而在工業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只有具有優良信譽的企業才會有專業化的技術施工人員。但是,在現階段的施工隊伍中,往往會存在相關技術人員與招標時所報技術人員的專業程度不符的現象,在投標結束之后隨便的更換技術人員。因此,在工業建筑的過程中,相關的企業以及監管部門要按照其基本標準對進場施工的人員進行仔細核對,從而保證相關技術人員的專業性,只有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達到了一定的標準,才可以為工業建筑的發展提供全面的保障。與此同時,要定期對相關的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升其專業知識,從而我工業建筑工程的質量的提升提供全面的保障。

(三)建立健全的監督管理體系

在工業建筑的施工過程中,質量的檢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整個技術施工的過程中,相關企業要完善監督檢查機制,而且當地的政府要強化其監管措施,使工程質量在根本上得到提升。如果在工程開始實施的過程中年,相關的工序檢查工作沒有得到全面的完善,以后的相關工作就不能全面的展開,因此,企業的內部質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與此同時,在工業施工的過程中要保證企業中的內部資料是安全可靠的,相關人員要做好記錄的檢查工作,規范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從而使企業中的質量檢查工作可以得到全面的完善。質量監督的監管部門在工程驗收的過程中要注意,嚴格的杜絕不文明現象的發生,從而使工程的檢查工作可以在正常的環境中全面展開。如果在工程質量檢查工作中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要及時聯系相關部門進行完善,從而保證整個工程可以正常的投入使用,全面的消除工業建筑中由于質量問題存在的安全隱患,使其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全面的提升。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工業建筑施工的過程中,相關的管理部門要對質量檢查工作進行全面的監管,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質量的合理檢查。與此同時,為了使相關的業內資料可以達到真實有效的最終目的,相應的質量檢查人員就應該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能力,使企業內部的工作得到嚴格的監控與管理,并及時做好專業的檢測工作。對于工程質量監控過程中所出現的質量問題,要及時的找到有關部門進行工程完善,從而,使施工中的質量問題得到有效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的工業建筑的發展,使整個過程中其質量問題得到全面的提升,為我國經濟化的發展提供充分的保證。

重要參考文獻:

上一篇: 工傷調查報告 下一篇: 急診室實習個人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综合 | 久久久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香蕉欧美在线最新版 |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福利 | 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Av不卡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