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3 15:45: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會計專業學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意義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在進行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時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主要在于要使學生掌握會計專業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從而為以后的工作鍛煉合適的能力,只有掌握會計的知識能力才能使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適應工作,這是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重點。根據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需要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掌握會計知識,達到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的目標,提高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優秀的應變能力和職業道德意識,是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興衰成敗的重要性因素。
二、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作用
第一,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有利于學生把握會計理論知識。在種植學校的會計專業教學中,以實踐操作為線索,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會計知識的學習,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把握會計知識,根據中職學校會計實踐教學的要求,會計模擬教學需要學生動手進行實踐操作,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有效的掌握會計原始憑證填制、編制記賬憑證、復核記賬憑證等理論知識,然后再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核算成本、結賬,最后進行會計報表的編制以及財務報告的編寫,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讓學生熟練掌握財務工作流程。第二,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中職學校會計實踐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監督,從會計建賬、編制會計憑證、會計記賬等財務報表的編制,在此基礎上教師會教學生進行財務分析、審計及電算化操作等內容,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掌握綜合的會計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讓學生將學習的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大大提高學生對會計流程中環節的操作能力,增強學生的會計專業判斷能力和應用綜合分析能力。
三、中職學校財會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實踐教學目標不明確。中職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目標不明確,在教學中沒有制定明確的目標,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教學需要培養學生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術應用能力,將學生培養成為實踐能力較強的高素質人才,但現在中職學校教學目標不明確,比如實踐教學的層次、教學計劃、課時安排等都需要制定詳細的目標。[1]第二,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落后。在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中以“填鴨式”等陳舊的教學方法,較少應用案例教學和模擬教學等方法,不能創設會計教學情境,使學生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難培養出綜合性的全面性的會計專業人才。現在有很多中職學校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所學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低,學習積極性不足。[2]第三,師資水平薄弱,教師會計實踐水平不高。師資水平較弱,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現階段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教師大多數都是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從教,所以缺乏實踐能力,這樣就導致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無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中職院校沒有把教師培訓加入到教師管理的目標中,使教師的專業知識不能及時更新。[3]
四、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實踐改革的措施
第一,更新教育觀念,強化以能力為本的辦學理念。根據中國會計準則的特點,應當更新教育理念,以培養綜合性的會計專業人才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并且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具備高素質的會計人才,為此中職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會計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學習會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多多進行實踐建立會計實踐基地,使學生接觸企業的會計操作實際業務,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學生得到有效的實踐鍛煉。第二,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課程體系需要隨時更新,著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洞察力的創新型人才。在實踐教學中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會計知識講解、示范,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自主完成實踐項目,促進中職學校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教學模式的轉變,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到會計專業知識,為會計專業學生畢業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第三,加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隊伍建設。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能力,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師定期進行培訓。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實踐能力,讓教師充分的把握實踐操作能力,豐富教師的教學能力,還需要加強教師的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管理,讓教師都掌握相應的資格能力,培養高素質“雙師型”會計教學隊伍,學校應當采取措施,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的實踐教師隊伍。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需要從多方面加強,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的綜合性會計專業人才,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實踐能力非常重要,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實踐需要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專業判斷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有利于提高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悅.高等職業教育會計類專業結合“MOOC”模式改革探究[J].會計師,2015(21):74-75.
目前我國會計論文主要分為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學術論文又稱科研論文、研究論文、專題論文,是會計學界和從事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及科研人員總結科研成果,送交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學術出版社或學術會議發表或宣讀交流的論文。
畢業論文主要是指學位論文。在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是各類畢業生或同等學歷人員為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寫出的論文,即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對于學士論文,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所學基礎知識技能,解決不太復雜的課題;對于碩士研究生論文,要求能夠充分地反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對研究課題要有一定的見解;對于博士研究生論文,則要求反映作者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該學科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在理論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創造性成果,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外,畢業論文還包括在我國接受高等專科教育財經類學生的畢業論文。
二、會計論文作用和特點
(一)會計論文的作用
1.會計論文的寫作是會計研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會計研究的必要手段。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發展,廣大理論和實務工作者及會計學者,緊密結合我國會計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圍繞貫徹執行新《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通過撰寫會計論文,對企業會計制度轉軌和企業改革(如兼并、破產、關閉、出售、公司制改建、債轉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業集團)中的財務管理、資金成本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等方面,以及會計新領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和社會會計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2.會計論文是總結會計經濟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發展會計理論,以指導會計實踐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國,有上百家財經類期刊刊登會計論文。中國會計學會秘書處為了總結前一年度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每年還組織前一年度會計學論文評選活動,并將獲獎論文匯編成冊出版,由此激發了廣大會計工作者進行理論研究的熱情,推動了會計理論的發展,并以正確的理論支持和指導會計改革深入進行。
3.寫作會計論文是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是考核會計專業人員和會計專業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等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
(二)會計論文的特點
1.學術性。學術性即科學性,是指在論文中所表現出來的系統、嚴謹的理論體系。會計論文的學術性不僅表現在應用價值上,而且表現在理論價值上。主要表現為:
會計論文的寫作目的是建設與發展會計學科領域,描述會計經濟活動中某一新的現象、新的發現,對會計學科的發展具有實踐上的價值;
目前我國會計論文主要分為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學術論文又稱科研論文、研究論文、專題論文,是會計學界和從事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及科研人員總結科研成果,送交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學術出版社或學術會議發表或宣讀交流的論文。
畢業論文主要是指學位論文。在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是各類畢業生或同等學歷人員為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寫出的論文,即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對于學士論文,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所學基礎知識技能,解決不太復雜的課題;對于碩士研究生論文,要求能夠充分地反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對研究課題要有一定的見解;對于博士研究生論文,則要求反映作者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該學科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在理論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創造性成果,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外,畢業論文還包括在我國接受高等專科教育財經類學生的畢業論文。
二、會計論文作用和特點
(一)會計論文的作用
1.會計論文的寫作是會計研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會計研究的必要手段。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發展,廣大理論和實務工作者及會計學者,緊密結合我國會計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圍繞貫徹執行新《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通過撰寫會計論文,對企業會計制度轉軌和企業改革(如兼并、破產、關閉、出售、公司制改建、債轉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業集團)中的財務管理、資金成本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等方面,以及會計新領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和社會會計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2.會計論文是總結會計經濟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發展會計理論,以指導會計實踐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國,有上百家財經類期刊刊登會計論文。中國會計學會秘書處為了總結前一年度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每年還組織前一年度會計學論文評選活動,并將獲獎論文匯編成冊出版,由此激發了廣大會計工作者進行理論研究的熱情,推動了會計理論的發展,并以正確的理論支持和指導會計改革深入進行。
3.寫作會計論文是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是考核會計專業人員和會計專業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等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
(二)會計論文的特點
1.學術性。學術性即科學性,是指在論文中所表現出來的系統、嚴謹的理論體系。會計論文的學術性不僅表現在應用價值上,而且表現在理論價值上。主要表現為:
會計論文的寫作目的是建設與發展會計學科領域,描述會計經濟活動中某一新的現象、新的發現,對會計學科的發展具有實踐上的價值;
西安外國語大學商學院成立于2002年,致力于培養“商務專業能力強、英語語言能力強、跨文化溝通能力強”的國際化商務人才。該院會計學科設立于2005年,專注于培養能夠以英語為工作語言,既通曉國際會計與審計慣例又熟知中國會計與審計實務的國際化會計人才。
會計學科現有會計學(CPA方向)、會計學(ACCA方向)以及審計學3個專業方向,擁有會計學科學術碩士授予權(2011)和會計專業碩士(MPAcc)學位授予權(2014)。會計學(ACCA)是陜西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013)和省級特色專業(2011),擁有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省級國際會計教學團隊。《財務會計》為國家級和省級雙語示范課,ACCA核心課程F7《Financial Accounting》和專業階段課程P3《Business Analysis》為省級資源共享課程。榮獲陜西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013)。
經過近10年發展,會計學科已初步形成以學科帶頭人為引領、核心教師為中心、青年教師為基礎的“階梯式教學科研團隊”。現有專業教師16名,其中外籍專職教師1名,教授、副教授占60%,博士與在讀博士比例達到80%,建立起跨國企業財務與會計問題科研團隊。近5年已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含SSCI)發表學術論文6篇,在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陜西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級課題10余項。
會計學科是全國外語類院校及省內高校中較早將國際權威執業認證資格(ACCA和CIMA)植入本科和研究生教學課程中的學校,為國家特別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國際會計人才的支持。2014年8月,與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簽訂 “MPAcc(會計碩士專業學位)項目合作備忘錄”,MPAcc學生參加ACCA全球統考,將享受F階段9門課程免試資格。
幾年來,在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學四年ACCA14門專業課程全科通過率達到20%左右,9門以上通過率達到70%以上,學生的就業率與就業層次明顯提升。ACCA專業方向學生中,15%左右進入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12%左右進入國內知名會計師事務所,35%左右攻讀國內外研究生,38%左右就職于金融機構與跨國公司。人才培養效果在業內外具有較好的口碑,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社會效應。
關鍵詞:
會計專業;畢業設計;多樣化;分類指導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厲敏萍和熊璋琳(2013)指出,由于畢業論文的教學定位不合理、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不夠、教師的主導作用受限、組織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原因,本科畢業設計存在質量滑坡的問題,由此引發了畢業設計制度廢除與續存的爭議。饒家輝和張乃生(2014)提出通過加強課堂教學等方式取代畢業論文,然而,更多學者支持時偉(2010)的觀點,認為畢業論文的地位難以替代,建議走改革的道路。彭秀英(2012)從選題、指導和評價的角度闡述了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具體措施。另外,部分學者以漸進式培養為思路,馬忠(2008)提出了包含研究方法論課程、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三個環節的論文訓練體系;何玉潤和李曉慧(2013)提議借鑒美國高校,為本科生定制豐富的研究項目;陳文祥(2015)提倡通過精簡課程論文數量等方式增強論文寫作與指導的連貫性。而牛銳鋒等(2015)則重點在加強畢業設計全程質量監控層面給出了具體對策。然而,畢業論文質量并未得到明顯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單一模式的畢業設計制度不具有普適性。陳希有等(2012)提出多樣化畢業設計的教學模式,可以營造寬松、舒暢、高效的人才培養環境。同時,畢業設計形式多樣化不等于寬泛化,因此,需要一種全新模式帶動形式多樣化的畢業設計達到同一預定目標。
二、畢業論文選題與形式多樣化研究
1.畢業論文選題多樣化。將畢業論文選題劃分為兩大類:一是學術性論文。主要是以使用大數據處理為主的畢業論文。這種論文需要在理論與實證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如能有一定的創新是最好的。二是應用型論文。主要是將所有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即畢業實習單位中。這種類型的論文能夠與畢業實習單位的情況密切結合,既能夠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與應用能力。前者適用于繼續深造的學生,后者適用于畢業后直接就業的學生。在選題過程中,應事先確定畢業論文的形式與實習單位。原則上,通過集中性畢業實習,發現企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與企業共同分析解決,其成果可以轉換為畢業論文。
2.畢業論文形式多樣化。突破原來單一的畢業論文形式,采用多種形式的畢業設計。可以是學術論文、調研報告、財務分析報告、財務風險評估報告、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等。圍繞著實習基地發現的問題選擇確定畢業論文的具體形式。畢業論文的具體形式需要學生與校內導師、校外導師共同商議確定,并報會計專業備案,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更改。根據不同的畢業設計形式,具體要求為:
(1)學術論文型畢業設計要求。對學術論文型畢業設計的要求與現在畢業設計要求基本一致,導師一般要建議保送研究生與有志于深造的學生選擇這類題目。與現有要求一樣,學術型畢業設計要求與實習單位的情況密切結合起來,純理論的論文不能通過答辯。字數要求是2.5萬字左右。
(2)調研報告型畢業設計要求。調研報告型畢業設計需要按照設定的規范和流程來進行,一般要經歷初選題,與導師討論,然后確定題目的流程。校內外導師需要對選題進行嚴格把關。字數要求是2萬字左右。
(3)財務分析報告型畢業設計要求。財務分析報告型畢業設計主要是對具體某個實習基地的財務狀況與質量進行調研、收集數據與深入分析。主要的分析對象是實習基地的財務報表,以此為核心,收集相關的佐證資料,給出最后的評價的報告。字數要求是2萬字左右。
(4)財務風險評估報告畢業設計要求。通過對實習基地企業的調研,發現企業在財務風險、市場風險、環境風險、人力資源風險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對這些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對策。字數要求是2萬字左右。
(5)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畢業設計要求。主要對實習基地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發現存在的問題,據此出具內部控制評價報告。需要與所學理論知識密切結合起來。字數要求是2萬字左右。
三、畢業論文指導多樣化設計
對應多樣化的論文選題,畢業論文指導同樣需要多樣化。具體區分畢業實習階段與畢業論文階段,具體要求為:
(1)畢業實習階段指導。畢業實習階段的指導包括校內與校外導師的指導。校內導師主要是在校內準備階段確定畢業論文題目、畢業設計類型以及畢業實習計劃。其中畢業實習計劃是校內指導的重點內容,學生需要帶著畢業實習計劃到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即帶著問題去有目的的實習,明確自己應該關注什么,以及應該收集什么。校內導師需要憑借經驗對畢業實習計劃進行修改并定稿。校外導師的指導主要是從學生進入實習基地開始,主要負責解答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根據實習基地現場情況修正畢業實習報告。校外導師另一個工作在于指導學生親身體驗所有畢業實習計劃中的實習內容,讓他們在體驗中學習,并在體驗中發現問題,并依據所學理論知識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2)畢業論文階段的指導。畢業實習結束后,畢業生返校,主要指導來自于校內導師。由于組內畢業設計形式各異,因此,要求指導教師應對多種畢業設計形式有著較好的把握。一般要采取組內討論的形式,指導教師與所有組內學生就每個學生的畢業設計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這種討論是定期的,并要求有明確的圖片與文字記錄。每一個學生都要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沒有經過討論與展示的畢業設計不允許參加最后的答辯。
四、畢業論文評價與答辯多樣化設計
1.畢業論文評價多樣化設計。對畢業設計的評價主要偏重于平時的評價,因此,校外指導教師評分、校內指導教師評分以及學生最后提交的畢業設計內容是畢業論文評價的主要依據。基本思想是注重過程的評價,不以最后答辯作為主要的成績評定依據。對應于多種類型畢業設計,需要將同種類型的畢業設計放在一起進行評價。因此,需要分類制定不同類型的畢業設計評價細則。
2.畢業論文答辯多樣化設計。借鑒國外大學的經驗,采用必須答辯與選擇性答辯相結合的方式。
(1)必須答辯。在答辯環節上進行分類答辯,原則上選擇學術論文的學生進行逐個答辯。答辯程序、要求與現有畢業論文答辯一致。要求參加答辯的學生提交論文、進行PPT演示、接受答辯小組的提問并回答問題。參加答辯的同學最終成績為校內外導師評分、畢業設計評分與答辯成績的合計,并據此評選優秀論文。
(2)選擇性答辯。對除學術性畢業論文之外其他形式的畢業設計,采用抽簽答辯的形式,按照不同類型畢業設計的總數20%抽簽答辯。被抽到的學生參加現場答辯,參加答辯的同學最終成績為校內外導師評分、畢業設計評分與答辯成績的合計,并據此評選優秀論文。沒有參加答辯的同學,最終成績為校內外導師評分、畢業設計評分的合計,不計算答辯成績。
參考文獻:
[1]厲敏萍,熊璋琳.經管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亟待提高[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1):173-176.
[2]饒家輝,張乃生.綜合性大學取消本科畢業論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3):100-103.
[3]時偉.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的棄與存[J].中國高等教育,2010,(7):45-47.
[4]彭秀英.立題和過程管理是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保證[J].中國大學教學,2012,(3):75-76.
河南大學是一所擁有文、史、哲、經、管、法、理、工、醫、農、教育、藝術12個學科門類的百年名校。會計學專業是改革開放之后河南大學最早開設的管理類專業之一,1986年招收本科生,2003年獲批會計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10年獲批會計專業碩士學位(MPAcc)授權點,2012年獲批審計學碩士學位授權點。
河南大學會計學專業是河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主干專業之一。近年來,學院堅持以“質量立院、學科強院、人才興院、規范管理、跨越發展”作為發展戰略。會計學專業在學院發展戰略指導下,緊密聯系國家尤其是河南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實際,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科學研究為抓手,質量建設為核心,服務社會為動力,全力打造中原地區高層次會計管理人才的培養和集聚高地,努力建設成國內有影響的高水平專業。
為了加快會計學專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學院現設有會計系、會計研究所、內控與審計研究所、財務與成本研究中心、會計專業學位(MPAcc)教育中心、會計實驗中心和會計培訓中心等與會計學專業相關的教學科研機構。河南大學會計系1995年成為中國會計學會會員單位,2002年成為世界會計教育與研究聯盟(IAAER)會員。
會計學專業現有專任教師2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2人,郭道揚、何順文、王立彥、于增彪、魏明海、王光遠、干勝道等著名專家被聘任為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經驗豐富、特色鮮明、實力較強的師資隊伍。近年來已經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金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20余項,出版專業教材和專著2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260多篇。
近30年來,會計學專業堅持開放式辦學的思想,與國內外20多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和企業集團深度合作,以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為第一要務,著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校生專業理論素養好,應用分析和創新能力強,在CIMA 2014商業精英國際挑戰賽中,由會計學專業在校生組成的團隊,榮獲華北賽區總決賽二等獎。會計學專業培養的畢業生綜合素質高,深受社會歡迎和好評,一大批校友已成為國內會計行業的領軍人才和理論實務界的骨干。河南大學開辦會計學專業至今,已經培養了普通本科生4 800多人,培養會計學、審計學學術型研究生200多人,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220多人,為河南乃至全國會計教學科研和實務工作隊伍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1年12月27日
會計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在我國會計高等教育結構中處于較高層次,主要培養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高層次會計專業人才。我國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會計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經驗的基礎上,經過積極探索和改革,會計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進步,培育了一大批國家急需的會計高級人才。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培養模式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逐步顯現。認清培養現狀,創新培養模式,適應發展需求,提升培養質量,成為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一、我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現狀
在過去的二十余年中,我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為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一直處于探索和改革之中。在學制方面,依據會計學專業特點實行彈性學制,逐漸淘汰單一固定的學制,除此之外,還實行了“直博”和“碩博連讀"等形式;在入學形式方面,自1985年開始實施的同等學力人員申請學位制度,打破了原有單一的研究生招生渠道,使更多的人可以接受會計學高等教育;在培養類型方面,2004年4月3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下發了《關于開展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試點工作的通知》,標志著單一的學術型研究生培養類型被打破。
目前,我國在會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上形成了兩種學位類型:一種是會計學學術性學位,一種是會計學碩士專業學位(MPAcc)。從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需求來看,我國對學術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需求大大下降,而對實務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需求呈增加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在研究生教育恢復之初,為了應對期間的高等教育斷層,解決我國會計專業高校師資和科研人員的短缺問題,我國一直把培養學術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作為碩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標,其中大部分畢業后都進到高校和科研機構。但是,近年來隨著博士研究生的擴招及高校師資隊伍的相對飽和,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從事教學和科研的可能性很小,更多的碩士生走向了會計實務界,從事應用性會計工作。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資本市場規模的日益擴大和監管的日趨完善,我國對實務型會計人才的要求大大提高,從而對實務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需求有所增加。由于培養模式的改進落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導致培養出來的研究生與社會期望有著較大差距。因此,在新形勢下,有必要對我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加以反思和改革,以實現會計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科學發展。
二、學術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培養目標。學術型會計學碩士生的培養目標是通過學習會計學的理論知識、研究方法,培養能夠適應會計學術理論和科學研究的需要,理論基礎扎實,具有從事教學工作和基礎性、理論性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時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為博士階段的學習以及將來從事較深層次的理論研究工作奠定基礎。
(二)入學形式。學術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應以連貫培養為主,將碩士生教育作為攻讀博士學位的中間階段。在招生對象方面,要求學生應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研究能力,生源以本專業或相關專業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往屆本科畢業生和社會專業人才為輔;在入學考試方面,以培養學術研究人員、理論研究的創造者為標準,由招生單位自主確定考試形式及分數線;在題型設計方面,重視對基礎理論知識的考查,同時強化對研究方法、推理、歸納等研究能力方面的考查;在選拔錄取方面,主要考核報考學生的在校成績、科研論文、申請論文、工作成果等,并且加大導師的決定權。
(三)培養方式。學術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式要為博士階段的學習服務,構建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為目標的培養體系。
1、課程設置。課程要以公共課為主,不必細分方向,可以在進入博士階段之后再選擇方向、補修相關的方向課程;課程總量上要控制,給學生留出時間來自主學習,發展學生的學術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加強經濟學以及數量分析的教育,以便為將來從事數理分析或理論研究奠定基礎,以適應會計理論研究的需要;課程設置要與科研訓練和學術論文寫作相結合,為博士階段出創新研究成果提供支持。
2、教學方式。實行開放式、互動式教學,教授與學生之間充分溝通,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采取非全日制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靈活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教學所用教材最好采用反映理論前沿的系列原版教材,多讓學生參加學術講座和學術會議,掌握會計學理論前沿問題;成立導師組,共同指導學生,導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融洽的關系,及時指導學生所遇到的科研問題;安排學生在學習的適當階段與博士生共同做課題、搞科研,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
3、培養年限。學術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年限可適當縮短至兩年,減少論文寫作階段所形成的空閑期,補充到博士培養階段,更多地學習科研理論,提升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質量評價。對學術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質量評價,可主要依據是否滿足博士研究生入學資格來進行。考核指標要盡可能覆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各方面,從而反映學生的學術潛質和科研素養;在優化標準化考試形式的同時,盡可能多地采用文獻筆記、讀書報告、課題研究和論文寫作等方式,真實衡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嚴把論文寫作質量關,建立機制考核導師對學位論文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監控工作,考查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論構思能力、研究組織能力、前沿把握能力、書面表達能力;遵循“寬進嚴出”原則,建立有效的淘汰機制,在進入博士階段學習之前,必須接受嚴格的綜合考試,將那些不具備培養潛力的淘汰出去,確保培養質量。
三、實務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培養目標。實務型會計學碩士生的培養目標是通過學習會計及相關學科的知識、技能,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深厚的業務知識,較強的獨立思考判斷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能夠勝任各類企事業單位、國家機關會計、審計、財務等相關實務工作,滿足會計及相關行業的人才需求。
(二)入學形式。實務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教育應借鑒職業教育模式,做好招生對象、入學考試、題型設計、選拔錄取等工作。在招生對象方面,要求學生應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背景和工作經驗,但考慮到我國實際情況,應屆本科畢業生一定時期內仍是生源的主要構成部分;在入學考試方面,全國不劃定統一的錄取分數線,由招生單位根據實際情況自主確定分數線;在題型設計方面,減少對基礎理論知識的考查,加重對閱讀、邏輯分析、實際操作等個人能力方面的考查;在選拔錄取方面,可成立專門的招生委員會,在考核在職人員的工作經驗、業績,或應屆畢業生的在校成績、科研成果的基礎上,綜合考查學生的溝通能力、決策能力、領導能力等,一旦通過,既準予錄取。
(三)培養方式。實務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式要適應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以培養目標為根本,優化培養體系。
1、課程設置。課程設置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實用性,設立不同的專業方向,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需求;加大選修課的數量,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涯上的自我選擇與就業的自我規劃的選擇機會;注重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結合,增設必要的素質和能力的訓練課程及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判斷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決策能力、領導能力和職業素養;課程設置突出“寬、多、新、實”特征,體現專業特色且兼顧多學科滲透,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2、教學方式。實行開放式,互動式、定向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課堂討論、案例分析、模擬實習、社會調研等方式,讓學生提前進入工作角色,提高學生專業綜合分析、判斷能力,激發學生的職業潛能;教學時盡量使用規范的系列教材,對于重點課程,最好使用國外先進的原版參考教材,保持與會計專業發展的同步;鼓勵研究生成立學習小組,共同解決學習和實踐中的問題,同時還可以培養團隊精神和溝通、表達能力;安排學生在學習的適當階段到會計師事務所、財務部門等實地實習,鍛煉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3、培養年限。實務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生源差異及在崗在職攻讀學位等特點,決定了培養年限不能一刀切,需要采取彈性設置。根據實際情況,以2~5年較為適宜,并適當減少基礎理論知識學習時間,補充到實際工作能力培養階段。
(四)質量評價。對會計學實務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如何進行考核評價,可主要依據社會對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的要求來進行,弱化高等學校內部的教學活動在考核體系中的比重。考核指標要盡可能覆蓋反映學生素質、能力的各方面,全面反映學生未來的工作能力;減少甚至取消標準化考試形式,盡可能多地采用案例分析、項目設計、工作實踐等方法來考核解決問題的能力,真實衡量學生的工作能力;可不要求撰寫畢業論文和發表科研論文,以調查報告、案例分析、工作方案等形式考核;逐步構建廣泛而全面的校外評估體系,保障考核體系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淘汰和激勵機制,對考核不合格的學生要嚴厲處理,考核優異的學生要大加獎勵,確保培養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曾小青,向玉章.論會計學碩士研究生教學改革[J].高校教育研究,2008.6.
[2]趙玲.會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8.
面對新的經濟環境和組織環境的變化,在全社會提倡素質教育的教育教學理念下。對現有的會計碩士生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優化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到會計學人才素質的提高。根據筆者在上海財大做訪問學者期間對該校優化會計碩士研究生教學模式的具體實踐的觀察與體驗。闡述“多元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整合優勢教學資源、追蹤本學科研究熱點、鼓勵思想碰撞、有效提升碩士研究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提升教學效果等方面所體現出的強大的優勢,為加強會計碩士研究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一、引言
碩士生教育屬于精英教育,它相對于本科生教育應該有更高的實務水平,并且是通向博士生教育的橋梁,把握這一階段的教育,對于培養更高級的實務人才以及學術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
眾多學者對如何創新及優化研究生教學模式進行了很多探討,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在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碩士教學強調學習的探究性,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應用能力及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教學的核心是充分挖掘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的潛能。實現學術交流的最佳效果以及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如Biggs(1989)突出強調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可能引導學生深入學習。Richard(2009)研究發現在會計教學中使用團隊模型可以促使學生掌握從重要的社會經驗中獲取知識的方法。Mercedes Marzo-Nararro(2009)研究證實了教學方法的改變可以提高學生獲取實務知識、團隊合作以及溝通交往的技巧。在國內楊淑娥、王海民、鄭佩榮、蒲丹琳、聶萍、陳娟、肖宗志、涂潔磊、鄧云龍等學者從教學內容的深化、教學方法的改進以及教學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對會計研究生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使會計研究生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盡管如此,在探討會計研究生教學模式這一問題的過程中,還缺乏系統性,理論重視程度與實際操作水平都很不夠。本文結合上海財大會計研究生的教學,擬探討優化會計碩士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通過多元互動教學新模式的構建,使會計碩士教學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研究生教育的需要。
二、“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的具體做法
“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核心:其一是高校可以整合國內外不同學科專業的專家、學者、教授,將這些優秀教師聘請過來,組合形成優質的教學資源隊伍,利用這些教師的研究專長,承擔某些課程的部分教學任務,以授課、講座或報告會的方式讓本校學生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了解掌握最新的研究重點和熱點問題;其二是凸顯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推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研討課;其三是依托各種科研資源,聘請不同國家的教授或青年學者到校舉辦學術論文及研究課題報告會,培養學生學會利用各種資源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的變革嘗試,不僅促進了學術交流,開拓了研究生的視野,而且對提高會計研究生培養質量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筆者在上海財大做國內訪問學者期間,跟班選聽了該校會計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多門課程,參加了多次研究生課程學習研討課,對該校與港臺等大學在會計研究生教學科研中采取的教學團隊組合、聯合授課、課程研討課及科研專題報告會等教學模式有了一個較全面的認識,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值得借鑒和學習。
(一)師生信息互動,目標明確,凸顯對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
上海財大會計學院將會計研究生的教學目標定位為培養社會商界精英和培養研究型專業人員。在提升學生理論與實務操作能力上,主要從專業知識傳授、認知和轉換能力、高層次的實際操作運用技巧等方面培養學生。在教學中受聘教師第一次授課時均會給學生提供本課程教學目的、教學進度、課程相關的國外最近的研究文獻、課后討論的中外學術論文、案例分析資料等。學生分組認領課后閱讀任務后,要提交讀書報告,并在講解讀書報告時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認識。這使得學生在開始學習時就很明白這門課程在研究什么、我應該怎么學、學了后又怎么用,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如在管理會計教學中,該校會計學院與臺灣政大合作,請臺灣政大的教授專題講授平衡計分卡和作業成本法的原理及應用,講課中老師將自己主持課題的案例企業資料事先發給學生,用“提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思考知識運用技巧,通過教學使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會計知識,以適應未來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轉貼于
(二)互補式教學團隊的建設,凸顯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
教學團隊內的優勢互補,體現在培養和引進教學名師、以相關性課題為單位組建教學團隊以及團隊內互動交流等方面。如上海財大會計學院在會計研究生教學中,結合課程邀請不同大學的在某一領域是有很深造詣的,有一定專長的教授學者來校擔任主講教師,并要求受聘的教授帶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咨詢服務企業的實際運用效果資料講授某一專題。如經濟數學模型、管理會計研究專題、管理科學研究方法等課程的部分內容分別邀請了臺灣政治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臺灣大學的教授來校講課,受聘教授根據自身的研究專長,突出優勢和特色在授課中能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時傳遞給學生,從而達到取長補短、信息資源共享的最佳教學效果。
(三)跨域科研專題報告會,凸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上海財大會計學院為拉近與國際的研究距離,幾乎每周都會從不同國家聘請教授或青年學者到校舉辦論文及研究課題報告會,利用科研報告會方式傳遞國際最前沿的財務會計研究重點和熱點問題,培養學生學會利用各種資源自主學習。對各種途徑獲得的知識進行理解辨別和評價,學會將這些知識和信息轉化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利用。受邀請者一定要帶來自己未發表的論文或正在研究課題的未公開的階段性成果。與財大的會計研究生們分享和討論,學生們可以根據宣講者的研究主題找到自己的研究興趣,并參與論文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使受邀請者可以發現論文或課題需要補充完善的問題;另一方面也使學生了解到國際上正在研究的財務會計重點及熱點問題,彌補了信息傳遞滯后的短板。為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探究式課程研討課,凸顯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研討課教學的優勢主要表現為:具有突出的互動性,可以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倡導合作精神,有利于實現和強化學生之間的合作;體會“教學相長”,有利于構建民主、平等、現代的師生關系,也有利于提高會計研究生的綜合素質。
上海財大會計學院在課程研討式教學中,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合理分配了講授和研討的內容。在講授的部分學時里,重點講授理論基礎知識,系統全面地讓學生了解該領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同時,在授課過程中,將要討論的相關主題提要性地勾勒出來,供學生選擇參考。在研討課上,學生成為某一主題的主講報告人,學生們根據事先的準備,可以研討理論知識,也可以研討案例。如上海財大會計學院在管理會計專題研究課程中,將作業成本法的教學采用了企業家、普通會計研究生及MPAcc會計專業碩士同堂案例課程研討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受聘擔任教師的是臺灣政治大學會計學院的教授,她帶來政大EMBA班的企業家與會計研究生們共同研討,分享成功采用作業成本法強化成本管理的企業案例。為強化研討課的效果。EMBA班的企業家專程到案例企業實地訪談,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與學生共同討論探究問題,通過案例宣講、提問、交流、總結和點評。有效地防止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傾向,有助于轉變教學和學習的性質,達到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目的。利用這種教學模式組織教學,使學生在準備和參與研討的過程中,不僅能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且能積極培養學生探索和研究的精神,有效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三、借鑒與啟示
通過對上海財大會計學院會計研究生教學的觀察,筆者認為要提高會計研究生的綜合素質,適應未來社會對高層次會計人才的要求,高校在會計研究生教學中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校內或校內外優質資源整合,組建課程教學團隊
在研究生會計專業課程中。由各有所長的若干名教師分工備課講授,分工輔導答疑,將教師最有優勢的學科知識傳遞給學生,共同完成該課程的講授任務。
(二)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科研報告會
各高校特別是西部高校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將教師(本校、本省或其他省市)待發表的論文或研究課題在報告會上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掌握本地或全國的會計研究重點和熱點問題,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培養學生的研究探索精神。
(三)推廣研討課教學形式,注重提升教學效果
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通過個人讀書報告、小組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推行合作學習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
重視學習中的合作小組、講述團體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合作制作PPT、分工講述、合作撰寫報告等形式發揚團隊合作精神。
研究生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具有科學精神和原始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本文只是拋磚引玉,作了一個案例企業的教改觀察,但筆者相信。關注教學效果,轉變教學習慣。不斷探索追求教學模式的改革,將我國的碩士教育和科研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參考文獻]
一,課程名稱:(會計畢業論文)課程負責人:
二,學時與學分:14學時14學分
三,適用專業:會計本科專業
四,課程教材:無
五,參考教材:無
六,開課單位: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會計系
七,課程的目的,性質和任務
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去分析,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過程,也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是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撰寫畢業論文對于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八,課程的主要內容
論文選題;
查閱相關資料;
撰寫論文提綱;
修改論文提綱;
撰寫論文;
修改論文;
論文定稿.
九,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
1,學生應在實事求是,深入實際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寫出具有一定質量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應觀點明確,材料翔實,結構合理嚴謹,語言通順.
2,畢業論文選題應在所學專業范圍以內,其形式可以是學術論文,也可以是調查報告.
3,畢業論文要求卷面整潔,字跡工整,使用正規稿紙,字數不少于15000字,正文前必須附有寫作提綱.
十,說明
1,指導教師應根據學生寫作態度和論文質量給出建議成績;
2,經過口頭答辯,由答辯小組根據畢業論文與答辯情況給予評定成績;
十一,考核方式
考核標準:畢業論文成績分為優,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優
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觀點明確,能深入進行分析,并有獨到見解.理論聯系實際,對經濟工作或學術研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中心突出,論據充足,層次清楚,結構合理,語言流暢.答辯中回答問題正確,重點突出,語言簡練.
2,良
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觀點明確,分析比較深入.中心明確,論據較充足,層次清楚,語言通順,結構合理.答辯中回答問題正確.
3,及格
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基本上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但內容尚欠充實.中心論題較明確,材料較充足,具體但不夠典型.尚能聯系經濟工作實際,但論證不夠充分.文章有一定的條理,一定的論據,文字尚通順.答辯中回答問題基本正確.
4,不及格
知識來源于實踐,能力來自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各種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至關重要,因此,在大學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理論教學,還要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如同人的左膀右臂,共同支撐著人的發展,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培養出適合當今社會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本文以山東商務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實訓課程為例,分析實訓教學內容上存在的不合理之處,探究會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之路。
一、高校會計實訓各課程教學內容現狀
(一)山東商務職業學院實踐課程教學內容特點
會計專業是學院的重點專業,2012年會計專業被評為山東省省級特色專業,會計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開設的課程由基礎會計等簡單的課程到中級財務會計等內容復雜的課程,內容由淺入深,逐步培養學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同時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建立了現代化的會計實訓中心,擁有20個校內仿真實驗室,包括現代商務實戰中心、會計綜合實訓室、ERP實驗室等,安裝了用友ERP軟件、金蝶K3財務軟件、廈門網中網會計實訓平臺等,每門專業骨干課程都安排一定比例的集中實訓,聘請企業會計專家到校指導學生實訓,會計系累計為社會輸送畢業生約8000余人,許多畢業生已成為我省各級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銀行、審計、財政、稅務和其他經濟管理部門的業務骨干。從對歷屆畢業生跟蹤調查反饋情況來看,會計系多數畢業生謙虛好學、踏實肯干、專業基礎功扎實、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較高,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二)山東商務職業學院實踐教學內容的缺陷
1.在實訓條件有較大改善的條件下,實踐性教學的組織與創新有許多需要研究與探索的課題,在此與示范性院校有較大差距。
不管是科研項目、課題還是教材和學術論文的數量和質量,與示范性院校相比還是有差距,因此要加大學校的支持力度,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研究人員投身課程建設與改革的積極性。
2.實踐性教學的師資力量薄弱,教學隊伍的力量需要充實。
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導教師的整體素質。作為會計專業的教師,不僅應具有豐富的會計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較強的會計實踐能力,包括賬務手工操作能力、運用電算化軟件的能力。然而,目前的會計專業教師絕大部分是從高校畢業后就直接從事會計教學工作,理論知識比較豐富,但會計實踐能力匱乏;一部分老教師對手工操作雖然很熟練,但對計算機的操作特別是網絡在會計領域的應用卻相當陌生,離會計信息化的要求相差甚遠。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這種現狀,使學生的校內模擬實訓得不到規范的指導,實踐技能根本無法提高,因此實踐性教學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3.實踐教學課程建設的質量有待改善,還存在一些不完全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的情況。
隨著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調整,實踐教學課程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手段等方面需要隨著方案的變化進行進一步的改進。目前很多人認為教學資源的建設就是將原有的資料如課件、習題、教案等傳到網上去,并不注重資源開發的質量,以致于資源建設后要實現對學生什么樣的培養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有沒有促進,有沒有對教師產生什么樣的教學效果等問題存在很模糊的概念,導致建設完后,基本是為了完成任務,并不注重它的使用效率,使用效果與預期脫節。
另外,會計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是校內模擬實習,實訓中一般會將賬務處理作為實踐的重點,主要培養學生對一般經濟業務的核算能力,能夠根據原始憑證做出記賬憑證并編制報表,但仍然存在不足之處。如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實訓的內容是事先給定的,實訓步驟也是固定的,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按部就班就可以得到最終結果,學生做完實訓經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當外部條件變化時,學生就不能隨機應變給出解決方案。同時在實踐教學中總體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崗位職責也劃分不清,學生即使很好地完成了模擬實習,也仍然不知道具體的人員負責什么,人員的職責混淆不清,老師講什么就聽什么,沒有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其實際能力遠遠沒有達到具體工作崗位的要求,更沒有達到會計實踐教學所設定的目標。
4.會計實踐教材不夠全面。
實訓教材主要集中在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等核心課程上,而涉及財務管理、納稅實務、審計等相關課程的實踐教材很少,而且,不同科目的實踐教材之間各自獨立,相互銜接較少,內容整體上缺乏聯系性,使得學生對單項基本技能掌握得較好,而對會計的綜合運用技能無法全面訓練,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改M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研究人員投身課程建設與改革的積極性,為課程建設創造良好環境。
積極申請、承攬和參加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和學術交流。積極申請、承攬和參加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努力爭取省部級和國家級課題。加大教師撰寫著作、教材和學術論文的支持力度。資助教師經常參加有影響的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及時“充電”,并爭取宣讀論文,提高知名度。
2.提高師資質量、繼續提升教師業務水平。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搞好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現代人才的關鍵。因此,學校加大財力支持,統籌安排教師進修、接受短期培訓,支持現有教師攻讀在職博士、對外交流,努力提高現有教師的學歷層次,尤其是計算機操作和軟件應用的學習,支持教師參加注冊會計師等執業資格考試和各種業務學習,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同時,也可以將那些實踐經驗豐富的會計師等聘請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這樣既保證了實踐指導的效果,又可以對青年教師進行培訓。
3.樹立新的實踐教學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會計是一門動手很強的學科,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改革,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特別是在會計信息化環境下,憑證、賬簿、報表的登記和手工賬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的動手操作為中心,更加著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要注重對學生職業判斷意識的培養,鍛煉他們能運用會計知識來處理各種經濟業務,更要注重學生協作能力的培養,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
4.加強實踐教材體系建設
隨著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相關會計法規、會計制度等也隨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會計實踐教材要跟隨政策的規定不斷進行修訂,及時調整實踐教學內容,已成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同時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應邀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實務工作者參與編寫,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避免教材的滯后性。不同科目的實踐教材之間要整體上進行相互銜 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
本文系山東商務職業學院院級教改課題“會計專業實訓課程優化與整合-基于會計信息化過程”編號2015JY1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