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3 15:45: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普教育工作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工作目標1、做好“十一五”課題實施及課階段性總結工作;2、進一步深化校本研究工作;3、培養科研骨干市級1名、區級4名、校級5名;4、實驗教師能獨立撰寫實驗計劃、實驗報告和教學案例;5、出一本科研成果集。
(二)工作措施:1、完善《公濱小學教育科研成果評選獎勵辦法》,定期組織教育科研成果評選,獎勵科研成果。將教師承擔科研課題以及科研成果的質量和水平作為教師個人評優、晉級的必備條件。2、搞好課題管理和科研檔案管理,注重對研究過程的管理,科
研小組經常監督檢查、指導服務,明確分工,指派專人負責課題管理和科研檔案管理。3、組建科研團隊引領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微觀研究。4、啟動實施課題研究責任制、課題研究活動制度,增強領導及實驗教師的責任感,形成研究習慣。5、依據“專家引路、骨干帶頭、全員參加”的培訓模式,大力
普及推廣現代教育理論,教育科研方法。6、繼續實施校內科研骨干認定制度,實行校、區、市逐級推薦政策。7、加大我校教育科研宣傳力度。及時與上下級傳遞最新信息。三、具體安排:
三月:召開教育科研工作會議宣讀修改后的科研獎勵辦法
實驗教師確定本年度的研究主題,開學初交研究計劃,學期末交研究總結每學期上交兩份課題研究方面的教育案例和六篇教學反思組建科研團隊對教師進行科普知識的培訓
四月:實驗教師隔周開展一次研討活動
五月:聘請專家指導講座
學年教學計劃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今年和兩個學期的教學內容與課時比例的教學方案。
(一)設計的要求
1.貫徹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發展
課程標準是構建課程學習目標體系和評價的原則,教材(教師用書和學生用書)是完成課程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的提供。因此,教師在制定學年教學計劃時,不應以教師的個人興趣、特長和競技運動為中心,而應以學校的教學實際出發,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中心,避免教師的隨意性和自由性,認真的、系統的、科學的進行設計。這樣才能全面貫徹課程標準的精神與需求。將科學規范辦學,使普通高中的課程改革深化在實處,真正為實施素質教育。體育與健康先行起來,真正做到學生是大贏家,最終受益的也是學生。
2.實踐性,靈活性與綜合性
由于課程標準沒有規定高中各年級的具體教學內容,所以在設計全年教學計劃時,可以根據實踐性(保證我校合班男女分組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如三個行政教學班,分成四個教學班分別由四位教師同時在操場進行上課)、靈活性(根據教材的性質和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狀況等,對教學內容和課時比例,男女分開教學的特點,適當進行調整)、綜合性(不僅重視學生的運動技能和知識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的原則,確定教學內容和課時比例。
3.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內容
在認真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及教材的基礎上,要對男女分班形成后的教學班所教的學生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和分析學生的興趣、特長、活動能力、技能基礎、體能狀況、心理水平、社會交往等情況,為學年教學計劃的制定提供可行性的依據。另外,必修和選修的教學內容選擇,要適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具有修身性、知識性和科學性為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有較強的實效性,與學校整體的課程改革緊緊地配套起來,使現有的合理男女分組教學的做法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同時又簡單易行等。
4.全年教學工作計劃(附表一)
合班男女分組模塊教學第一學年度教學周計劃一覽表
(二)設計說明
1.全年教學計劃設計的依據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結合學校現有的合班男女分組教學的特色和學校現有的場館器材設施建設(我校系江蘇省三星級高中)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的。
2.本設計方案是按照全省規定的課時安排要求(每周二節課)來設計,每學期按十七周計算,一學期共三十四節課,一年為六十八節課進行設計。
3.一節課時可以為一個教學內容或兩個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的。但教師必須根據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來進行教材的選擇和搭配及具體的課時比例劃分,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有效地實施有效教學,上好平常每一節課。
二.學期教學計劃設計
學期教學計劃又叫學期進度,是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把學年教學計劃中所規定的每一學期的必修和選修的學習內容,合理分配到每一節課中去,并為制定單元教學計劃和課時教案設計提供依據。
(一) 設計要求
1.學期教學計劃是以學年教學計劃為依據的,是以單元教學的形式來進行統籌安排。處理好必修和選修的教學具體內容的搭配、選擇及劃分。
2.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必修和選修的學習內容順序。學期教學計劃的制定,要充分考慮到必修和選修的學習內容的特點和季節氣候變化的自然條件,采用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新舊教材合理搭配等方法,優先組合好學習內容順序。
3.加強集體備課,積極實施有效教學。
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體育和教學的目標任務、內容要求,主要是靠學生自身練習來不斷完成和鞏固提高的。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能使全體教師較為科學的把握課程標準和教材,合理安排好教學課時,掌握好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更加有利于教學方法的最佳選擇。不斷 教師之間的交流、協調、調整、積極實施有效教學,確保教學計劃的完成。
4.學期計劃設計(附表二)
合班男女分組教學計劃設計一覽表
(二)設計說明
1.本計劃設計是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教材及全年教學工作計劃來制定的。
2.關于必修和選修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搭配,開設好選修課增加選修課的課時來實施教學。
3.本計劃主要是為了解決學習內容(必修和選修)與課時數量之間的矛盾,協調學生發展的基礎性和全面性,更好的貫徹落實好高中課程改革的深化,提高教材的使用率,實施有效教學,滿足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同時達到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目的。
4.結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教學評價,建立和健全評價體系,不斷完善教學。
三.全年和學期教學計劃設計的注意事項
(一)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全年和學期教學計劃的設計要確保完成和實施。依據課程標準,保證必須和選修部分的教學內容得到全部實施,并具體落實在每一節課中。
(二)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全年和學期教學計劃的設計要實現學生的發展,從“運動技術,技能為中心”向“以學生為發展為主體轉移”,將教的內容轉化為學的內容,強調設計內容的健身性、實用性、科學性,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和達到終身體育意識的目的。
一、最大程度發揮青少年宮科普基地指導中心的作用
(一)健全管理體制,抓好科普教育的落實工作。認真抓好管理隊伍的建設,健全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管理體制,建設一支事業心強、業務好、熱愛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教師隊伍,是確保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實施的重要措施。建立了兩個管理體制。
1.基地自身隊伍的建設,有青少年宮的主管領導主抓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由青少年宮科技中心負責全體科技教師的業務指導和教科研活動,并制定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工作計劃、組織實施、定期檢查、評估總結。
2.由學校分管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科技總輔導員、科技教師組成的各學校科技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學校科技工作計劃的制定,通過教研組或年級組進行操作落實、檢查評估。兩個管理體制的建立,統籌了全區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力量,形成了科普教育工作齊抓共管、緊密協調的格局、強化了科普教育的整合力。
(二)優秀的教師隊伍是成功的關鍵。開展青少年科普活動,優秀的師資隊伍是關鍵。教師對所教的專業知識必須非常熟諳,精通,才能保證有較高的教學水平,教師教學過程中必須掌握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內容,且不能僅限于教科書中所限定的內容,要避免照本宣科,真正把知識講“活”,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教師必須掌握牢靠的基礎理論知識,對所教學科的內容應非常精通,這樣才能針對學生特點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淺出,融會貫通地講解,教師的學問,要像金字塔一樣,既博大,又精深。教師除了精通本學科以外,還必須掌握好相關學科的知識,教師只有博學多才,才能激發學生去追求美的價值,美的知識,從而自覺主動得去揭示科學知識領域的奧妙,知識如同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教師如能擁有這株大樹,即博學多才、多才多藝,在教學活動中,思維就靈活,聯想就越廣泛,表達就越富有魅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才多藝的教師,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又可信,親其師信其道,方能激其行。
二、青少年宮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現狀分析
“科教興國”戰略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足以體現我國政府對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視。可是如今很多青少宮對青少年教育只重視各項技能的培養,沒有對科普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青少年宮的領導者、老師和家長在認識上的不足,導致注重學習成績,忽略科普思想教育為目前的主要狀況。
(一)認識不足,導致青少年科普知識匱乏。
1.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導致學校、老師和家長只重視文化課的成績,過度重視學習成績已經成為阻礙科技教育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平時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放在對書本知識的學習,另外學校的教育方法也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使得青少年的個性難以充分發揮。學校雖然也一直在強調重視青少年科普素質,但卻沒有制定具體的目標,使得科普教育目標仍舊停留在理論上,在實踐中沒有進行相關的研究,缺乏詳細的方法,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科技時間活動未列入學校的常規教學計劃中。忽視文化課以外的科普知識和實踐能力,這是青少年科普知識可煩的原因之一。
2.政府在這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表現在資金上,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并沒有設立專門的科技教育經費,導致科技教育經費來源少,學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科技教育的項目因為資金的匱乏而無法展開。其三,青少年宮的師資力量缺失,目前很多青少年宮都沒有設立專門的科普教育培訓教師,一般都是由老師兼職擔任科普輔導員,因沒受過專門的訓練,兼職科普技輔導員水平不足,自身缺乏創新意識,根本達不到應有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惡性循環。
3.青少年宮的校外科普教育在科普教育中作用沒有得以發揮。雖然科普素質的培養有賴于學校的重視和引導,但學校也需要一個理想的社會大環境的支持,單靠學校一己之力也達不到最終的目標。目前整體社會環境還顯得科普氛圍不足,現在孩子們獲取科普知識的主要途徑是新聞媒體,如電視、報刊等,而缺乏通俗易懂、可讀性強的科普讀物。現在許多城市都舉辦全國性的讀書展覽會,展出書目百萬種,但優秀科普讀物少,普遍存在價高、質差問題;另外,個人購買書刊畢竟有限,而可供學生借閱的圖書館、閱覽室很少,所以應該在青少年宮的圖書閱覽室里多購置科普類的圖書。
(二)改進措施。科普活動是科普教育的載體、沒有活動就沒有活力,青少年宮應該根據青少年的特點,積極開展具有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實踐性、創造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使廣大青少年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質。
1.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青少年宮的科普活動應該是豐富多彩,內容新穎,深受青少年歡迎的,科普教育活動以專題形式貫穿于一年的活動之中,有主題、有特色。充分利用各種特定的宣傳日,開展全區性大型科普活動,科技周前夕,策劃科普周開幕式和系列活動等。
2.獎勵在科普教育方面做出貢獻的教師。將學校、家長和青少年宮這三種力量形成合力,并且盡可能給青少年宮科普教師創造進修機會提高業務水平,調動科技教師的積極性,挖掘了科技活動的潛能,提升了科技教育的質量和內涵。同時加大管理力度,完善了激勵機制,對在科普教育中取得成績,做出貢獻的教師予以獎勵。
3.充分發揮青少年宮科普基地培訓中心的作用。在青少年宮科普基設置:無線電工程、無線電測向、業余電臺、航模、艦摸、車模、機器人、TTS 科技制作、計算機程序設計、環保與生化實驗室、天文臺等科普內容。將青少年宮的培訓課程與學校相關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將科普教育滲透到學校課程體系,把提高青少年的科普素質。將科普知識放在課程結構中,做到科普教育面向全體青少年。
總之, 重視少年兒童的個性發展是少年宮科普教育的特點,在少年宮科普教育中,小組活動中的因材施教和個別教學,群眾活動中的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給每個同學以展示才能機會的原則和方法都體現了個性教育的特征,注重少年兒童的個性教育是少年宮科普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因材施教和個別教學,群眾活動中的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2、完善社區教育工作的評估制度,社區教育指導教師的管理制度,學習型組織評比制度,經費、檔案管理制度,社區教育活動的準入制度,使社區教育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二、發揮街社區教育優勢,挖掘培養和收集優秀教育成果和先進經驗
1、我街社區教育以“九校一室(社區黨校、市民學校、社區老年學校、青少年法律學校、社區科普學校、社區團校、殘疾人素質培訓學校、社區人口學校、社區家長學校、圖書室)”為依托,開展各類人員的教育、培訓活動,提高社區居民文化素質。
2、以街科技園區為依托,開展好居民科普教育活動,提高居民群眾素質,進一步加強特殊人群的科普教育工作,使受教育居民率達到80%以上。
3、加強由街離、退休老干部、老教師、老專家、老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社區教育志愿者隊伍的管理,發揮志愿者隊伍教育優勢,體現出本街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成果。
三、營造“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氛圍,創造學習型組織
1、充分認識創建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意義,通過不斷學習的氛圍,創造學習型街道和學習型社區
2、推進社區教育隊伍的建設,理論研究教育培訓,增強社區教育工作者的學習意識,大力開展多內容、多形式教育培訓活動,做好創建學習型組織的評選工作
四、調動街道各方面資源,共筑街社區教育平臺
1、街道社區教育工作與街內的機關、學校、醫院、企、事業單位有機結合,做到協調發展、借勢發展,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2、逐步規范街道、社區教育基地建設,提高街道社區教育活動基地的培訓質量、管理水平,落實公共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根據社區居民需要,制定規范教學社區工作計劃和內容。
五、加強社區教育理論研究工作
1、我街建立一支社區教育理論研究小組,深入對社區教育的調查研究、學習,寫出幾篇有關社區教育工作淪文
鎮主要領導對辦好本屆科普宣傳周,給了大力支持,按 照區“兩辦”通知精神,指定由分管書記、鎮長親自負責,鎮科協、環保等部門拿出具體方案,5月10日方案經黨委書記閱后,并指定嚴格按照方案實施。在人力、財力上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使活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二、精心安排
5月20日我鎮組織相關人員參加了區第三屆科普宣傳周 開幕式和專家報告會,聽取了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研究員作《保護生態環境,走向持續發展之路》專題報告。 5月24日,我鎮組織由黨政領導、各村支部書記、婦聯 主任、各企事業單位負責人、機關中層干部130多人參加了專家報告會,邀請了市環保局徐小貼主任作環境保護專題報告會。 組織各農民學科村知識競賽活動,完成800多引競賽試 題。 5月27日,我鎮組織由計生辦、民政辦、科協、廣播站 等部門開展科技集市活動,向廣大市民宣傳計生政策,發展宣傳資料1000多份。
三、做好宣傳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區“兩辦”關于舉辦第三屆科普宣傳 周活動的通知精神,我鎮在集市即主要路口掛橫幅三條,張貼宣傳標語50條,農業服務中心利用集市開展科技活動,針對當前農業生產中出現的常見病蟲害進行現場解答。
四、幾點收獲
1、全鎮領導干部環境保護競賽得到了提高,通過徐主 任的報告,大家清楚的認識到保護好環境,不是那一個人、那一個部門、那一地方的事,全社會都要來關愛,我們xx鎮的環境再好,如果大環境不好,千里以外的河塵照樣能飛到這里來,照樣有酸雨的危害。
2、農民環境保護知識有了新的認識。通過專家講譚和 知識競賽,農民的環境保護知識有了長進,知道什么是酸雨,如何施肥不會讓土壤中毒、農藥的安全使用間隔期等。
3、領導的重視、上級部門的支持,做好工作計劃,并做好各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是科普周活動開展取得圓滿的所在。
一、 了解學生、交流溝通
作為一個班主任,一定要了解班上的每一個學生,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級。在見習的一周里,我通過找原班主任了解情況,參加所任班的班會活動,找學生個別談心,悉心觀察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主題思想、學習現狀、優秀生和后進生等。同時,還通過批改周記、作文并利用自習、早讀、聽課時間,深入班級,廣泛接觸學生,進一步了解學生,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名以及大體性格特征。
在第二周舉行校運會,我就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去和學生交流,達到心靈上的溝通。校運會上,我不但是他們的良師,組織、指導他們參賽、做好后勤工作等,還是他們的益友,幫助他們擦藥油、遞水等,并適當開一些幽默的小玩笑,不僅舒緩他們的緊張,而且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通過這次校運會,我基本上了解了學生的性格特征,這大大有助于我日后的班主任工作。
二、作好計劃、繁而不亂
我利用學生去軍訓一周的空隙,根據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和原班主任的建議,我制定了詳盡的工作計劃。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說明制定計劃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跟著感覺走,就會使工作顯得被動,而且繁重的工作就會顯得更凌亂,以致工作難以開展,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而且還可能出現一些不可預測的問題。因此,開展班主任工作,一定要先作好計劃。
確實,這份詳盡的計劃對我一個多月以來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有了計劃就更加有信心了,做起事情來也順手有勁多。
三、為人師表、樹立威信
班主任首先是一位教師。老師的外在行為表現,對學生具有一種榜樣和示范作用,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初中生的心理、生理以及其綜合素質趨于成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對身邊發生的事情具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看法。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我無論在穿著打扮方面,還是在言行方面;無論是在教學能力方面,還是在個人修養方面都以一名正式教師、班主任的身份要求自己,在班中得到了學生的認可與支持。只有加強師德修養,成為學生為人的楷模,才能樹立起學生對自己的威信。
工作中,我注意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特長,比如我數學、英語等各科的知識都比較扎實,就利用自修時間幫學生解決一些他們不懂的急需解決的問題,這讓學生覺得我無所不通,自然也對我刮目相看,對我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
宣傳科普工作總結2 在區科協的直接領導下,在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以人為本,立足社區,進一步發揮教育的導向功能,營造“崇尚科學文明、反對封建愚昧”的良好氛圍,歌頌表揚思想道德高尚的好人好事,傳播貼近居民生活的各種科學知識,適應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促進社區居民提高科學文明程度和生活質量,使轄區居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復興路社區在科普教育中的具體工作如下:
一、健全組織網絡
社區主任親自抓,其他群干主動出點子提建議,把科普工作納入社區工作的議事日程,并明確書記分管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納入社區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社區成立了以社區主任張海麗為組長,社區群干為組員,有九人組成科普教育基地的領導小組。黨員、中心戶長為主體的退休人員組成科普志愿者隊伍。加強科教領導小組的自身建設,是科普進社區為創建科普文明社區的有力保證。
二、加強社區科普教育建設
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堅持學習制度,統一思想認識,社區形成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社會風尚,科普領導小組一般人首先加強自身建設,深入貫徹落實《科普法》,開創科普事業新局面。建立健全科普教育的資料臺賬。現已按上級來文、組織機構、工作計劃、活動記錄、工作總結,五個目錄列入臺賬,使科普教育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社會化。宣傳發動召開不同類型的會議和組織學習。
三、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
讓科普活動深入人心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不斷開展以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健康知識、運動與健康等多種知識穿插期間。使居民在娛樂中接受科普教育。為了確保科普活動的定期開展,結合我社區實際情況,我們有計劃、有內容、有專人負責、有檢查、措施落實到位。自成立科普教育共建以來,我們已開展數次科普教育活動,平均兩月1次,達300多人次。
四、利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科普知識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陣地進行科普宣傳。
在社區市民學校,開展各類形式的科普宣傳,開展反對、家庭養生、文明生活等公民道德教育,結合不同時期的情況和社區工作重點的變化,宣傳不同的科學知識,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堅持傳播貼近群眾的科學知識為出發點,讓廣大群眾了解科學、掌握科學、用科學來指導生活。針對本社區居民的需要為居民在生活中實際應用科學知識提供便利。搞好社區科普教育,是社區的一項長期任務,我們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立足社區,服務社區,以滿足社區居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為宗旨,著力加強科普知識的培育,幫助居民確立科技興市的認識,為我國的科普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宣傳科普工作總結3 為進一步貫徹實施《xx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以及上級文件精神,結合我鄉實際,圍繞“科技服務農村發展”主題,廣泛組織和動員全鄉開展了一系列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提高了公眾參與科普活動的積極性,進一步營造了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了科普工作向深度和廣度發展,促進了全民族科學素質的提高,在全鄉形成了一個科普宣傳的。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先后組織畜牧站、衛生院、農技、農機和各農業合作社等部門開展科技下鄉活動。
一是開展科技培訓活動1次,參加活動村民230余人次,發放科普宣傳資料150余份,發放反宣傳資料200余份,發放科普掛閱資料7幅。
二是開展春季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邀請3名技術人員開展春防技術培訓3次,培訓春防工作人員60人,發放動物防疫法規、政策等資料300余份。
學校特色建設貴在堅持,關鍵在重視。確立將科技教育作為學校特色建設主方向,學校從領導到教師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始終如一堅持開展工作。學校成立科技教育領導機構,由校級領導擔任科技教育主要負責人,形成“主管領導——科技教育組長——科技輔導教師”管理機制,一級抓一級,分工負責,層層落實。主管領導負責將科技教育納入學校常規教學工作計劃,牽頭制定年度科學教育的目標、任務、措施和制度,定期研究、檢查科技教育工作,組織開展教研活動,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并進行推廣;科技教育組長由綜合實踐科組長擔任,負責組織落實及檢查督促科技教育工作的開展;科技輔導教師由多位科技骨干老師和班主任組成,具體負責科技教育的學生輔導及相關科技活動組織實施。
二、營造濃厚的科技教育氛圍
圍繞創建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學校努力營造濃厚的科技教育氛圍。開辟科技教育長廊,設立科普宣傳專欄,開通科技創新活動專題網站,組織科技教育專題講座,外派教師參加各類科技教育學習培訓,舉辦各種科技教育活動,表彰獎勵成績突出的教師和學生,等等。另外,學校投入巨資建成學校科技館。所有這些,都為科技教育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氣氛和條件。
三、建設專兼結合的科技教師隊伍
科技教育質量的好壞,科技教育普及面的大小,重心在教師。學校以點帶面,發揮典型教師示范帶動作用,著力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助的科技教育教師隊伍,同時通過各種渠道培訓其他教師,不斷擴大科技教育指導教師群體。我們將研究與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將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結合起來,將個人研修與集體學習結合起來,重點抓好基礎性培訓、發展性培訓和創新性培訓,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普遍提高教師科技知識水平和指導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此外還從制度上加以保證,配套制定落實獎勵措施,將教師科技教育業績與教師績效考核與評先評優結合起來,激勵更多教師積極參與到科技教育活動中來。從校領導到中層干部,從科組長到班主任再到普通教師,人人都是科普教育的組織者、輔導員、指導者。廣泛的教師參與,專兼結合的科普教育教師隊伍,為科普教育開展和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建設提供了充裕的智力支撐。
四、確立常態化的科技教育載體
圍繞落實科學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要求,扎實推進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社區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和各類社區服務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市科協所屬學會在社區服務中的作用,整合社區資源,健全服務網絡,強化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促使科協組織工作重心下移,提高科協服務的及時性、有效性、針對性,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二、活動目的
為了進一步加強社區服務,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捍衛科學尊嚴,推廣先進技術,開展青少年科學技術教育活動,提高社區人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建設和諧社區
三、活動目標
全市科學系統100個學會結對幫扶(服務)100個社區,實行一對一幫扶,確保幫扶取得成效。
四、活動措施
(一)、開展結對子活動
由市科協組織所屬學會(協會、研究會)與結對進社區(學會相對固定與某社區結對)開展各類科普知識培訓活動。在開展安全知識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科普宣傳活動,提高社區居民綜合科學素質和城市生活能力。結對子雙方簽訂<<某某科協"百會服務社區"結對服務協議>>,在協議中明確上門服務內容,雙方權利義務和責任。
(二)、整合轄區資源共享
整合轄區資源共享,開展科普宣傳和教育。利用各種渠道,通過利用科協優勢,幫助社區來完善社區科普宣傳設施建設。對社區內大小宣傳欄、宣傳牌做好更新和維護,定期更新、豐富科普宣傳欄、健康教育宣傳欄、計生宣傳欄的宣傳內容;購置了電視機、DVD、購置各類書刊、雜志等300余冊科教必需用品,充實社區閱覽室、社區居民活動中心;在社區內增設室外健身器材便民晨練健身場所,引導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科學健身的有益活動,提高健康水平,促進科普工作的開展。
(三)開展科普培訓教育
舉辦以基層科技人員為主要對象的各類繼續教育培訓,提高服務本領和創新能力。在社區開展健康教育、醫療服務、花卉種植、法律咨詢、康復指導、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書畫指導、食品安全教育、社會保障咨詢、科普實驗演示、家電維修服務、計生服務指導、家庭防盜教育、反教育、防范傳銷教育、衛生教育、禁毒教育、環保教育、科學烹調等咨詢服務。
(四)送科技知識進社區
把政策法規“送上門”。各個學會要積極宣講黨和國家的惠民利民政策,企業發展經營法規、科學實用技術。編印科技方面政策法規知識、辦事指南等宣傳資料,免費發放到服務對象,主動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同時,主動服務“幫上門”。倡導主動服務、熱情服務、微笑服務理念,創新工作方式,著力跟蹤解決落實社區遇到的發展可困難與問題。
(五)依托社區平臺提供服務
依托“三校二院”、文明市民學校、社區居民活動室、社區人口學校、健身園等場所,舉辦科普講座、健康體檢、放映科普VCD片,發放預防“艾滋病”、優生優育、預防H1N1流感、乙肝病防治等科普資料,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結合“科普活動進社區”、“交通安全進社區”、“法律服務進社區”等活動,以及健康教育、計生、消防、禁毒、殯葬、暑期教育等內容,組織科普培訓、咨詢、講座、文藝演出、宣傳等活動
(六)做好青少年群體的科普教育工作。
加強對青少年以思想道德建設為主線的科普教育,并依托學校這塊主陣地,開辟第二課堂,開辦青少年科普教育班,開設普法課,普及法律常識,在社區內廣泛向青少年進行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努力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圍,引導他們自覺履行道德義務,遵守法律規范,自覺抵制“”等偽科學,樹立科學的、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優化他們健康成長的空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實現上下聯動。要成立組織機構,市科協成立“百家服務進社區”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成員。“百家服務進社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科協普及部,全市各縣(市、區)科協也要成立相應組織機構。圍繞開展具體服務內容,進一步整合本社區服務資源,合理配置服務人員,建立工作制度,拓展服務內容,切實提高社區為民服務的水平。
一,在掃盲工作中要核清底數,健全檔案
根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關數據,以行政村為單位,一定要在2011年5月前核清文盲底數,建立15—50周歲青壯年文盲人口花名冊和15—50周歲喪失學習能力花名冊.對新生文盲,復盲,遷移性文盲等加強了監測,完善了掃盲工作檔案.要建立掃盲工作動態管理機制,為制訂掃盲工作規劃奠定了基礎.
二,開展"一幫一"掃盲活動和實用技術培訓.
我們以前的掃除青壯年文盲及掃盲鞏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針對剩余的青壯年文盲中女性較多,年齡偏大,且居住比較分散的特。點,加強"三教"統籌,開展"一幫一"掃盲活動,以小學教師為指導老師,以學生直接任教的教學模式,送教上門,包教保學責任到人,利用早,中,晚或農閑時間,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文盲對象學習,同時負責跟蹤管理,確保掃盲鞏固工作落到實處.積極掃除青壯年文盲,特別是對15-24周歲有學習能力的青年文盲,要保證有一個脫盲一個.要使脫盲人員普遍接受掃盲后繼續教育,把掃盲后鞏固提高工作與公民道德建設,普法教育,科普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
三,廣泛開展杜絕新生文盲和掃盲后的鞏固提高工作
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控制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輟學,杜絕新生文盲.并且對15周歲以下的文盲,由學校負責進行了補償教育,使其接受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或達到了個人脫盲標準;對15一24周歲有學習能力的青壯年文盲,我們通過教育使其多種渠道脫盲.
四,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悉心授課,確保文盲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
一、深掘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環保意識
中學歷史教材中隱含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教師應當深入挖掘并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環保意識。如講述大禹治水時,可向學生補充:當時黃河流域洪水泛濫,大禹的父親用“堵”的辦法治水,結果治水九年未能平息水患。禹走遍九州考察災情,實事求是地分析水情,制定治水計劃,用“疏”的辦法治水。他帶領山民鑿山開渠,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入大江大河,歸入大海,最終平息了水患。講述管仲改革時補充其環保思想:“山林雖近,草木雖美,宮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時。”講荀子時可介紹他的保護生物資源的理論和措施:“養長時,則六畜生;殺生時,則草木植。”通過引用《秦律》中有關條例,給學生介紹秦朝的環保措施,再聯系和比較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學生進行環保法制教育。教材多次提到了水利工程的興修和治理黃河問題,如都江堰作為一項綜合性防洪灌溉工程,既免除了水災,又灌溉了田地,避免了水土流失,為川西平原成為千里沃野創造了條件,這是一個改造自然和保護環境的典范。史學巨著《史記》非常注重分析自然和社會環境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影響,南北朝時著名農書《齊民要術》闡述了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抓緊農時耕作,改革生產技術和工具等具有環保意識的理念,其中許多做法和經驗至今仍值得我們借鑒。
二、總結歷史教訓,引導學生深入反思
學習《絲綢之路》這一課,可給學生補充考古學上的重要發現:古絲綢之路上發掘出的化石表明當時那里曾是茂密的森林,說明當時北方氣候溫暖濕潤,森林繁茂,適合種桑養蠶,是我國絲綢的主要產地。而唐中期以后,由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氣候變得干旱少雨,環境惡化,桑樹種植減少,蠶絲產量下降。從而引導學生分析,陸上絲路的衰落與我國北方環境的惡化有著重要聯系,而北方環境的惡化又與先民們的過度墾殖、放牧,濫伐森林,不注重環保有關。講元末農民戰爭的時候,筆者給學生補充史料:元朝中后期,由于政治腐敗,水利常年失修,水旱災害連年不斷,黃河決口泛濫成災,人民流離失所,終于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教育學生,在“治水如治國”的古代中國,抗洪治水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它不僅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直接關系到歷代統治者的一統霸業和政權興衰。這使學生在總結歷史教訓的同時,更加深了對環保重要性的認識。
三、結合時政熱點進行宣傳,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
現代中學生對時政熱點問題感興趣,教師在歷史課堂上可將歷史與現實問題相結合進行環保宣傳,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西部大開發是當前學生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筆者將中國的西部大開發和美國西部的開發結合起來,先給學生介紹美國開發西部的一些做法:美國開發西部走的是先開發后治理的道路。由于大規模開墾草原、砍伐森林而引發席卷美國的黑風暴,毀掉4500萬畝耕地,造成自然環境的極大破壞,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損失。我們今天開發西部不能走美國的老路,既要開發又要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從而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談到越南戰爭時,筆者提到:美軍在越南戰爭中大量使用植物殺傷劑,使植被遭到大面積徹底毀壞,動物受到毀滅性打擊,有毒化學制劑破壞了肥沃的土地,曾經覆蓋著熱帶雨林的地方現在只有齊腰高的“美國草”,這是一種干燥易碎的灌木叢,連家畜和野生動物都不吃。越南有60萬人由于接觸了落葉劑中的化學殘留物而患了重病,先天性畸形兒劇增。觸目驚心的事實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而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支持環保事業當中。
四、課內外結合,多種渠道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除了歷史課堂外,還可以課內外結合,通過研究性學習、專題講座、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等活動多種渠道、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2001年邕江發生大的洪水災害后,筆者結合邕江防洪大堤的修筑和南寧地方史給學生開展知識講座,介紹歷史上邕江洪水的情況和歷代治水情況,從講座中學生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環境保護、水利工程興修的重要性。在歷史科的考試和作業中筆者也有意識地出一些與環保有關的題目,深入分析和解答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接受環境教育、樹立和增強環保意識的過程,這同樣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好方法。
深入實施學校科普教育工作,是落實“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我校十分注重科普教育工作,把學科教育與科普教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扎扎實實開展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活動,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廣西區、北海市創新大賽活動,收獲很大,成績顯著。
一、學科教學融合科普教育
我校根據本校學生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家庭環境特點,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開展了一系列學科與科普教育整合的活動,如搜集資料出版科技板報專欄培養自學能力、參觀科技園地寫出參觀日記和感想文章、組織科技小制作演示培養語言文字能力、開展科普知識競賽培養綜合概括能力等。通過活動深化了各個學科教學,宣傳了科普知識,開發了學生的想像力,促使他們善于運用學科知識去思考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敢于動手制作小型簡單的科技作品應用于生活工作。 幾年來,我校多次組織開展“大手拉小手,科普校園行”活動,邀請有關專家到學校做“中小學生真假性近視的識別和預防措施”“植物光合作用”“地震避震知識”“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等講座,向學生傳播科學知識。學校聯系科協等單位組織開展了“科普大篷車走進校園”活動,通過生動直觀的圖片展覽和使人大開眼界的科技作品演示深深地吸引了同學們,參觀過程中,學生們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著久久不愿離去,學生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語文學科教師不失時機引導學生們通過寫觀后感表達了自己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二、科普教育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我們以每周升旗儀式作為教育學生的重要渠道,學生利用“國旗下講話”,宣傳科學文化知識;利用每周班隊會時間,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我們以“科技在我心中”“展望未來科技”“我的科學小常識”“我的未來”等為主題,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討論。在科技小制作演示會上,學生們拿著自己的科技小作品邊展示邊介紹,既練習了口頭說話能力又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科技成果。學生的科技作品煥發出他們智慧的光芒,表現出學生勤動腦敢動手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其中有些作品的實用性和創意非常好,如“防盜錢包”“防風雨傘”“輕便水鞋”“簡易提物鉤”“如意封口膠”等作品。不但從生活中發現了問題,學生們還在嘗試著用學到的學科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
三、以點帶面。抓好科技競賽活動
科技競賽的成績是反映一個學校落實學科教育和普及科普教育的重要方面。幾年來,我校積極組隊參加國家、省、市級科技比賽,每次競賽都獲得較好的成績。2003年獲廣西“小學生天文小制作科普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自治區“愛科學月”活動先進集體獎、北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2005年獲自治區“愛科學月”活動先進集體獎;2006年獲北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北海市“我愛祖國海疆一未來工程師設計與技能競賽(木橋)”一等獎;2007年獲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全國科技活動周廣西北部灣海洋科普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2007年被授以海城區級和北海市級科普教育示范學校稱號,龐興玲等5位教師獲北海市優秀科技輔導員榮譽,語文教師勞英云獲自治區“愛科學月”活動先進教師獎。這位教師上語文課時,通過《觀察討論,優化作文教學》這個主題,鼓勵學生“奇思妙想”,并且讓同學們在“奇思妙想”中把發現和感悟記下來,整理成文。通過奇想——操作——作文,讓科普活動和課堂教學整合,使學生觀察有了途徑,表達有了內容。她指導學生創作的科技作品“電動吸塵黑板擦”“環保撮箕”“太陽能換氣裝置”“伸縮黑板擦”“方便洗衣器”“電動起重機”等作品獲自治區二等獎和三等獎。2006年輔導學生參加北海市小學組“造橋技能競賽”中,以承重量118斤而木橋絲毫無損的絕對優勢奪得小學組第一名。2007年我校選送了三件科技作品參賽,其中“無塵、不反光黑板”解決黑板反光看字不清,老師擦黑板灰尖多的問題,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學生找來磨砂玻璃作黑板的正面,背面用黑色的不干膠粘貼。這種黑板無塵,不反光,任何角度都可以清晰看到字。“音樂牙刷”針對小孩子不喜歡刷牙的毛病,設計了一個能放音樂的牙刷,讓孩子一邊刷牙一邊聽音樂。“愛兒安全書包”的設計是書包上的反光布可以在晚上通過燈光的照射提示“前面有人,小心行駛”,也可以通過按亮電子閃光燈來提示人們前方有學生。這件作品是學生看到城市清潔工人穿著反光衣服得以安全工作而產生聯想制作出來的。作品被北海市選送參加2007年廣西區科技創新大賽獲二等獎。從老師和同學們獲得的榮譽中,我們看到了學科教育與科普教育整合的良好效果。 我校在電腦繪畫、科幻畫等科普類競賽中也獲得比較好的成績。近幾年上送參賽科幻畫作品18幅。其中科幻畫“智能捕魚船”是北海市唯一能進入全國比賽并獲獎的少兒科幻畫作品。獲得廣西區科幻畫作品二、三等獎的還有“神奇耳機”“冰雪轉換飲水機”“高空超聲波擊冰機器母”“多功能遙控防盜網”等作品。2007年我校有一幅科幻畫“熱管地熱發電站”,內容是想象將來可以利用地熱發電來造福人類,人們經過探測找到地殼較薄的地方,打進一根巨大鐵管到地幔,再與地面連接建設發電站,利用地幔的熱量發電,這個設想遠遠超出了我們現在熟知的電力發電、風力、水力發電。雖然還只是一個美麗而大膽的幻想。但幻想中透露出同學們對電和熱量等學科知識學習的一個過程。
我校之所以能在整合學科教育與科普教育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績,主要是抓了如下兩方面工作:
1、領導重視,組織健全,制度有效
學校組建整合學科教育與科普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為保證這項工作的深入開展,學校制定了年度工作計劃和學期工作計劃,并把每一項工作落實到學科教師和班級、少先隊活動中去,以確保每項活動取得實效。為提高科技指導教師的水平,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外出培訓、交流、學習。在整合學科教育與科普教育工作的資金投入上,學校總是予以特殊的關照。
2、立足課堂,依托基地,面向社會
我們認為,對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只有在課堂中重視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熏陶、創新精神的培養、實踐能力的訓練。才能落實學校科普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認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是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為此,我們非常重視對學科教學的探索與反思,不斷總結,不斷實踐,讓學科教育與科普教育的整合工作深入開展。
為了加強學科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實效性,我們還專門設立了科普教育作品陳列區、榮譽區、研討區等三大功能區,以此作為學生參觀的基地,學科教師研究的場所。科普教育是一個社會綜合性工程,學科教育離不開科普教育。因此,我們認為“社會即學校”,把圖書館、電影院、青少年宮、學生實踐活動基地、果園田園風光、大海沙灘、綠地樹林等公共場所和自然景觀都作為我們對學生實施學科學習和科普教育的場所。同學們每次參觀游覽玩耍回來都興致勃勃,收獲很大。至今,我們已在鄉園設立科普教育基地,每個學期都組織同學們到基地參觀、學習、實踐。
幾年來,我校通過行之有效的學科教學活動和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動,激發起學生“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有效提高了同學們的科技文化素養,培養出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今后,我們將更加努力地開展這項工作,充分發揮學校的優勢和特點,整合學科教育和科普教育,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轉貼于 昌平區地處北京郊區,轄區總面積135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552平方公里,占40.8%,山區、半山區面積800平方公里,占59.2%。轄區中小學生11萬,城鎮學校占一半,學生占了4/5。
2001年,北京市實施“校校通”工程,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昌平區所有學校都建有校園網、網絡教室和多媒體教室,能通過昌平教育信息網訪問互聯網,近90%學校班班都有多媒體,教師達到每人1機。從人力資源來看,昌平區有80%的教師是年輕教師,經過計算機模塊考試、未來教育及相關軟件培訓,教師的計算機水平已經在普及的程度上有所提高。所有中小學都已開設信息技術課,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有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并能完成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良好的信息化環境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應用的關鍵問題是缺乏信息化教學資源。
我區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施力。
一、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育信息資源開發和管理隊伍,提高教師信息素養,促進專業化成長
區域性學科資源建設要解決資源平臺的管理、技術培訓、學科資源上傳審核以及評價等問題,需要有一支具有共同核心目標的隊伍。這些工作又分屬于信息中心、教研部門以及科研部門,因此幾個部門如何整合是區級資源建設的關鍵。
多部門合作的運作機制。建立以教委領導牽頭、進修學校作為主要業務單位、基層學校積極參與的組織機構,由專家顧問組、領導組、課題研究組組成,明確各組的工作職責。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整合幾方面優勢在資源建設中可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整體規劃作用,使得資源建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目標明確、方法得當、效率提高,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二是保障作用,經費與技術為該課題的有序進行提供了保障。
以學科為單位的分層管理模式。結合昌平區各學科教研員之間工作相對獨立的特點,我們采取了以學科為單位的分層管理模式。一是實現資源的分級管理,通過設置不同的權限,用戶可以實現分級管理。資源網群就是由多個學科組成,每個學科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資源網站。權限的逐級下放使得各學科能夠根據年級和教材的章、節分設管理員,進行梯隊式管理,減輕管理員的工作量,提高資源審核的效率,保證資源的及時性。二是能夠修改平臺的組織結構,實現資源課程化,方便教師使用和查找資源。所有欄目和頻道的管理員主要由教研員、市區級骨干教師組成,他們發揮著引領和帶頭作用。
二、建成具有昌平區特色的、高質量的中小學教育信息資源庫群,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區域性教育資源建設的內容應該以直接支持教育教學的結構性資源為主。根據各版塊的功能不同,教育資源可以概括成兩大類型。
1.以學科為單位的課程資源建設及應用
學科欄目管理員進行了資源框架的搭建,將專題類、教材體系類、課標類三種進行組合,最低端都是素材資源,具體組合見圖1。中學數學、中學地理等學科使用的是這類型框架結構,中學數學:按課程知識點、教材培訓、精品資源等分類,每個專題都下設年級、章節,然后是資源。這樣劃分,便于教師檢索。
構建課標和本地教材雙框架體系,方便本區教學,具體組合見圖2。中學生物、中學物理等學科使用的這種框架結構,方便使用不同教材版本的教師的交流和使用,使資源庫更好地適應教材版本的多元化的發展。
從素材角度出發,具體組合見圖3。中學語文、中學化學使用此類框架結構,如中學化學按化學課件、化學教案、化學試驗、化學試題等分類,然后下設年級和章節,具有顯明的學科特點。
各學科在教研員的帶領下,將資源建設與教學的重要環節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探討資源在教學的備課、教學實踐、復習考試、反思交流等環節中發揮的作用,使之真正能夠提高教學質量。
2.以項目為單位的課程資源建設
在推進教學的進程中,很多資源并不是單純以學科的方式呈現的,這些資源項目特色明顯,以原創資源為核心。其框架結構很簡單,具體組合見圖4,一般以專題為主線。比如網絡管理,是針對教育信息化學校校園網絡管理方面的一些問題進行資源建設。
項目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著眼于學生和教師的發展,在開放的環境中,激活、生成、提煉師生學習的各類資源。強調的是資源的動態生成性,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的交往互動所形成的,對教育教學起到支持作用。
三、建立較為完善的管理和評價體系,保障資源建設的有序持久進行
制訂資源建設資金管理方案。區教委領導高度重視全區資源建設工作,每年給予20萬的專項經費支持,為規范和加強資源建設資金管理、保證資金合理和有效使用,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我們制定了《昌平區資源建設資金管理辦法》。為調動起廣大教研員和參與資源建設教師的積極性,我們采取經費使用下放的辦法,分階段實施。第一年,為了擴大資源建設的參與度,我們對申報資源建設的28個學科給予5000元啟動經費,用于本學科資源建設過程中培訓、研討、資料購置。第二年,在大面積參與的情況下,仍采取資金下放,但根據完成工作量來決定下放資金的多少。透明量化的經費管理是昌平區資源建設能得以有序持久運作的基本保障。
確定資源評價獎勵制度。我們制訂了《昌平區學科資源的評比、獎勵方案》,從優秀團隊、優秀個人、資源成果三個維度進行,如優秀團隊主要體現團隊在資源建設中的組織、監控、管理的成效;優秀個人主要體現在資源建設中的骨干作用、活躍度及參與優秀資源成果評比情況;優秀成果則是以資源建設不同階段所反映出來的成果為主。通過評比、表彰有突出表現的團隊和個人,獎勵促進昌平區資源建設,有效推動了區域教育資源建設的進程。
四、形成“開發、應用、共建、共享”可持續發展的整體趨勢,促進區域性教育信息化發展
一年以來,我社區防震減災工作,在區委、*的指導下,按照年初制定《***社區防震減災工作計劃》認真貫徹落實,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加強組織領導,發揮基層作用
成立了領導小組,將我社區防震減災工作納入了本年度社區工作目標考核,并加強防震減災工作,做到人員落實到位。
二、創新宣傳方式,大力普及防震減災知識
一是按照上級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4月1日組織社區干部、工作人員、居民參加了***社區組織的防震減災知識講座,并結合本社區實際,認真組織開展學習相關文件及相關法律法規,在社區醒目區域懸掛宣傳標語橫幅,積極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增強民眾防災減災意識;二是傳達上級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務,傳達學習了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對防震減災工作進行強調,要求:一是要有意識。要有預防各種災害的意識;二是要有措施。要加強各方面的措施和準備;三是要有責任。要認清防災減災形勢,加強責任心,相關工作人員要增強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責任意識,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僥幸心理。防災減災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內容,關系*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是大家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調動了全民參與的積極*,強化了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了民眾的防災能力,防震減災知識得到了大力普及,為保護*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我社區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三、充分發揮基層作用,努力推進防災應急工作
為全面貫徹上級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加強社區防震減災工作,一是制定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立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隊。二是制定社區《防震減災應急預案》,建立健全了防震減災應急機構。三是抓好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基本籌建起一支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和志愿者隊伍,積極開展了志愿者隊伍的地震應急救援知識培訓。四是制定了防震減災緊急疏散應急預案并開展了應急疏散演練,通過演練不斷完善了預案。
四、切實加強防震減災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業務培訓,搞好自身建設,不斷適應防震減災工作需要
在社區的組織下,進一步加強了相關人員的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學習。一是組織各類相關法律法規的專題學習和業務知識培訓,不斷提高防震減災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二是加強防震減災工作業務指導,搞好震害防御、應急管理業務培訓。通過不斷學習,不斷適應防震減災工作需要,促進我社區防震減災工作的發展。
在5.12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樹7.1級地震,使許多鮮活的生命瞬間被無情地吞噬了,災難給我們敲響了*鐘。普及防震自救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市、區教育局《關于在全市中小學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活動的安排意見》文件精神,以增強師生防震減災安全意識、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為目標,我校于5月份在全校范圍內廣泛深入地開展了一次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活動,普及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開展地震應急模擬演練等活動。增強了學生防震減災意識和自覺*,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了學生地震災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進一步探索了學校防震減災教育工作的新思路。現將此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的組織領導,成立了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負責,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廣泛宣傳動員,提高了學校師生對防震減災教育意義的認識,激發了師生積極參與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工作的積極*,有力提高了師生對防震減災的認識,深刻認識到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是學校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常抓不懈。
二、多渠道廣泛宣傳防震減災科普知識。
以加強師生公共安全教育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標,根據《中華*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充分整合學校科普教育的資源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習科普知識,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增強學生安全意識。防震減災教育重視活動體驗原則,開展了以防震減災為主題,以災害防御科普知識教育為主線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動,增強師生的防災抗災意識和自覺*,提高災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首先,把震減災科普知識教育作為學校安全教
育的重要內容,并列入教學計劃,重視學科滲透,將防震減災知識引入課堂教學,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在每周校本課程時間開展防震減災知識教育。其次,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題宣傳:利用黑板報、手抄報、橫幅、展板、標語、主題班隊會等形式,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并組織學生觀看了《唐山大地震》、《蟾蜍》、《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防震減災錄像,使學生一方面了解了地震小知識、防震自救互救的小常識,拓寬了知識面,另一方面看到了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第三,組織防震減災專題知識講座和知識競賽,使學生對防震減災和自救互救知識有了較系統全面的了解。
三、開展地震應急模擬演練。
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地震應急模擬演練實施方案,成立演練指揮部,確定了科學詳實的活動流程、疏散路線及人員分工。于5月12日下午3時分別在羅坊中學、羅坊希望小學、下山橋小學三校進行了地震應急模擬演練,校長親自指揮,班主任及課任教師協同配合,順利有序地完成了撤離疏散、安全保障、醫療救助等過程,結束后校長對演練過程進行了總結。進一步增強了師生防震意識,真正掌握在危險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抵御和應對地震事件的能力,整個演練過程井然有序,歷時三十多分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通過此次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全校師生防震減災安全意識,我校將以這次活動為契機,以保障師生安全,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為目標,把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繼續開展下去,創建*校園。
關于防震減災活動總結社區2021
打造社區減災平臺,構建和諧美好社區。在“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根據區委、街道辦事處的要求,結合我社區工作實際,從防災搶險演練活動、開展社區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建立防災減災長效機制三方面進行入手,現將活動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開展火災現場搶險演練
為引起社區全體居民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進一步增強災害風險防范意識,廣泛普及災害自救互救知識,結合本地防災減災工作實際和我社區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火災現場搶險實施方案,細致安排部署活動的實施步驟和操作辦法;假定演練背景,根據活動總體要求,明確指導思想、社區及駐街單位在活動中的具體職責。
我社區高度重視此次演練活動,預設一居民樓發生險情,演練開始:報警器響起、社區的擴音喇叭播放、敲鑼報警,緊急通知居民進行疏散轉移,通知消防隊進行救援,派出所實施交通管制,開展應急搶險工作。演練總體情況良好,群眾順利轉移、疏散,但是也體現出一些具體問題,如群眾和搶險隊伍配合默契差影響轉移速度等。
二、開展社區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周活動
為進一步深入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工作,提高社會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我社區通過展板、宣傳欄等形式面向轄邊居民進行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
面向不同人群進行了宣傳,司機朋友應如何面對濃霧天氣;家中老人和少年兒童面對火災應如何自救。針對轄區居民開展關于地震等災難的相關知識。
通過宣傳,使居民不斷增強防災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動員廣大居民相信科學,不聽信謠傳,當好聯絡員,一旦發現異常,及時上報,形成全社區廣泛參與的群防體系。
三、建立防災減災長效機制
防災減災工作是關系到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必須在集中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的基礎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化、經常化,建立健全防災減災,及其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我社區通過此次活動加強了對居民的防火知識宣傳,增強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避災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體居民共同關心和參與防汛減災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社區通過加強責任制建設,建立健全預警機制建設,為防災減災工作做好了準備。
四、存在問題
這次“防災減災日”活動是比較成功的,但同時通過活動也體現出來一些問題。
1、居民防災減災意識不強。通過調查、宣傳,我們發現一般群眾的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都有待大幅度提升。
2、防災減災活動不勤,訓練時間明顯不足。
關于防震減災活動總結社區2021
今年5月12日,是國家第x個“防災減災日”。為進一步深入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工作,提高社會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我社區于5月x日至x日向居民大力宣傳防災減災基本知識,現將活動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開展社區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周活動
通過展板、宣傳欄等形式面向轄邊居民進行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面向不同人群進行了宣傳,司機朋友應如何面對濃霧天氣;家中老人和少年兒童面對火災應如何自救。針對轄區居民開展關于地震的一些相關知識。通過宣傳,使居民不斷增強防災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動員廣大居民相信科學,不聽信謠傳,當好聯絡員,一旦發現異常,及時上報,形成全社區廣泛參與的群防體系。
二、建立防災減災長效機制
防災減災工作是關系到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必須在集中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的基礎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化、經常化,建立健全防災減災,及其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
我社區通過此次宣傳教育活動,增強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避災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體居民共同關心和參與防汛減災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社區通過加強責任制建設,建立健全預警機制建設,為防災減災工作做好了準備。
三、存在問題
這次“防災減災日”活動是比較成功的,但同時通過活動也體現出來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