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源應急預案匯總十篇

時間:2022-09-23 02:05: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飲用水源應急預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飲用水源應急預案

篇(1)

一、深化認識,增強飲用水源保護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飲用水安全工作,全面啟動實施了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切實加強了對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全區飲用水源保護工作中還存在生活污染、面源污染、水源地水質污染、缺乏備用水源、應對水源突發污染事件能力薄弱等突出問題。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各鎮街、各部門必須充分認識保障飲用水源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領導,加大投入,落實經費,采取措施,切實抓好飲用水源安全保障工作。

二、加強監管,共同維護飲用水源安全

一是徹底清理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污染源。各鎮街、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全面取締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所有排污口、違規碼頭、畜禽養殖場、網箱(圍欄)及投餌性養殖、燃油機動船舶、餐飲娛樂船等污染源,取締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源的活動項目,嚴禁在飲用水源區內承包養魚、肥水養魚、噴施除草劑及相關化學制劑、農藥、化肥等污染飲用水源行為,完善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收運系統,采取有效措施杜絕保護區內傾倒任何垃圾,確保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無污染源。

二是切實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飲用水源陸域200米保護區內禁止使用高殘留或劇毒農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區內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大力推廣沼氣池建設,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三是嚴格項目審批。禁止審批有可能對飲用水源地造成污染隱患的旅游、餐飲(含農家樂)、娛樂、工業、養殖和新建廢水不能外排的商住樓(含水庫管理房)等項目的開發。

四是著力調整和優化供水水源結構。對飲用水源地水質不符合飲用水要求或存在環境風險隱患等不適宜作為飲用水源的,要及時采取調整取水點或實施供水資源整合等措施,解決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問題。

三、明確職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飲用水源保護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鎮街、各部門密切配合,共同維護飲水安全。

區環保局對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負責定期對城市、鎮街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進行監測,監督、檢查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的執行。

區水務局負責全區水資源的管理和水源的日常保護工作,協同環保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加強對供水企業的指導和培訓。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飲用水供水計劃,合理設置取水口,按照飲用水源保護區水污染防治規劃調整不合理的取水口,負責督促有關單位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排水管網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管理。加強對水庫管理所的監管,做好水庫日常巡查工作,及時掌握飲用水源保護區動態變化,發現問題,依法處理并及時報告。

區安監局負責飲用水源地企業的安全檢查,督促企業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監督企業配套建設安全應急處理設施,防止因安全事故誘發飲用水源污染事故。

區衛生局負責對全區集中式供水企業的出廠水、末梢水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監測和監督管理。

區農委要制定相應措施,加強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內農藥、化肥施用和禽畜糞便處理等管理,取締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的水產養殖、畜禽養殖,防止種、養殖業污染飲用水源地。

區林業局負責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水源涵養林及相關植被的保護和管理。

區交通局、公安局負責牽頭交通安全事故污染處置,避免污染飲用水源地,制定危化品危廢運輸線路時,應綜合考慮飲水源保護。

各供水企業要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規范操作程序,提高制水質量,確保飲水安全。

各鎮街要切實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當地飲用水源質量負責,完成現有污染源的清理整治,落實保護措施,保護飲用水源保護區標志牌、界樁,負責清除飲用水源保護區陸域的廢渣、垃圾。同時加快場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生活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快備用水源建設步伐。

各鎮街和各部門在飲用水源保護工作中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建立聯動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切實做好飲用水源保護工作。

四、結合實際,健全完善長效機制

篇(2)

一、總體目標

認真實施《*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采取污染防治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切實整治水源核心保護區內(包括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主河道兩側200米陸域范圍)工業、農業和生活污染源,初步建立良好的水源保護生態屏障,進一步完善水源監測、管理和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等制度,2009年底前基本完成古橫橋水廠和廣陳水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努力改善水源水質,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

二、重點工作

(一)水源保護區污染源整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禁止在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禁止在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等規定,開展水源保護區的污染源整治工作。

1.一級保護區內工業企業的拆除或關閉。古橫橋水廠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市鴻聯滴塑廠、勝利拉絲廠、萬盛針織廠等3家企業年內實施搬遷或關閉。

2.一級保護區內農戶的搬遷。古橫橋水廠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及相鄰農戶共36戶,廣陳水廠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有農戶12戶,年內制定搬遷計劃,實施搬遷。

3.*大橋港航管理檢查站(海事碼頭)的搬遷。位于杭平申線和乍嘉蘇線交匯處的*大橋港航管理檢查站是我市最主要的省干線航道監控點。抓緊研究*大橋港航管理檢查站搬遷問題,并在乍浦塘口建錨泊服務區,以解決目前乍浦港待裝船舶臨時停泊在水源保護區內的問題。同時,加強對船舶的管理,嚴格控制船舶污染。

4.二級保護區內水上加油站的拆除或關閉。目前古橫橋水廠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共有4個水上加油站,年內實施拆除或關閉。拆除或關閉前,落實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綜合治理方案,采用先進的油水分離處理系統和隔離系統等新技術,嚴格杜絕廢水排放;要配置圍油欄等應急設施并制定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5.強化水源保護區內畜禽養殖污染整治。進一步摸清水源核心保護區域內畜禽養殖場情況,年內實施拆除或關閉。對水源核心保護區域以外的畜禽養殖戶,削減養殖總量并落實污染治理設施。常年生豬存欄50頭以上養殖場落實“兩分離三配套”污染治理要求,并加強治理設施的長效管理,確保正常運行;小規模畜禽散養戶開展“生態養殖模式”試點,進一步減輕畜禽養殖對水源的影響。

(二)水源保護區河道整治

1.河道疏浚。實施鹽平塘支流南市河、施家木橋港、金錢河、北河溇、春泉河、黑魚漾港,以及廣陳塘支流豐收河、大寨河、紅廟港、前港河、前港東河、西塘港、鹽船河的生態疏浚工程,對每條支流與主河道連接口起向內1公里范圍進行疏浚,疏浚河道總長度13公里。

2.河道保潔。落實河道保潔長效管理機制,將河道保潔范圍擴大到整個水源保護區,不留死角。

3.水源地生態修復。開展水源地生態修復試點工作,在水廠取水口附近水體,采用生物修復技術控制藻類及氮、磷污染。同時,創造條件在水源地建設一定范圍的生態濕地,配合水生高等植物群落進一步提高水源地生態自凈功能。在一級保護區兩側陸域建設生態防護帶,起到保護水體、美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態景觀等作用。

(三)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

在開展水源地污染源整治和生態修復試點的基礎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的規定,加強水源保護管理,并開展水源保護區劃界工作,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HJ/T433-20*)設置水源保護區標志,切實做好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工作,年內基本完成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任務。

(四)水源保護區監控和應急預警體系建設

1.水源地水質監控。在水源保護區合理布設監控斷面,監視水源地水質變化,每月監測一次,一月份和七月份監測29項指標,其余月份監測13項指標。年內對古橫橋水廠、廣陳水廠兩個取水口水質開展一次全分析(包括地表水基本項目24項,水源地補充項目5個,水源地特定項目80個)。強化飲用水源地水質預警監測,進一步完善上游來水水質預警監測機制。

2.提高環境應急預警能力。從環境污染、自然災害和其它因素等方面入手,詳細摸清鹽平塘、廣陳塘流域各類污染源的事故隱患點,掌握穿越水源保護區道路、橋梁等事故敏感地點,加強水源地污染事故防范。開展應急預案培訓和演習,檢驗反應速度,提高反應質量,保證應急預案的落實,并根據演練的實際情況修訂應急預案,以保證其有效性。加強應急設備的檢修和維護,確保應急設備處于良好備用狀態。

三、保障措施

篇(3)

關鍵詞:白城市;飲用水;水源地;調查

1 前言

目前白城市市區生活用水由白城市自來水公司供給,現有2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二水廠、三水廠),這兩個水源地均為地下水水源地,埋藏條件均為承壓水,介質類型均為孔隙水,共計服務人口20萬人。白城市區2個飲用水源地(二水廠、三水廠)權屬部門為白城住建局,監測工作由白城市環境監測站承擔,這兩個水源地全年監測十二次,每月月初各監測一次,其中六月份全指標監測36項,其他月份監測23項指標。

2 水源基礎狀況

2.1 水源地基本狀況

市區共有2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二水廠、三水廠),這兩個水源地均為地下水水源地,埋藏條件均為承壓水,介質類型均為孔隙水,共計服務人口20萬人,其中二水廠位于東經122°49@2北緯45°38@41,設計降深40米,水位埋深40米,設計取水量為547.50萬噸/年,實際取水量為180萬噸/年,截止至2014年底服務33年;三水廠位于122°45@44北緯45°38@2,設計降深40米,水位埋深40米,設計取水量為1277.50萬噸/年,實際取水量為838萬噸/年,截止至2014年底服務17年。

2.2 水源水質狀況

2.2.1 水源地總體狀況

按照環保部環辦【2011】4號文件的要求,2個集中式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二水廠、三水廠)應進行的監測指標39項,但我市監測站由于監測標準化建設能力不足,鉬、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未測,目前只監測其余36項指標,評價標準采用《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中Ⅲ類標準,評價標準見下表1。

白城市環境監測站對市區2個地下水水源地全年監測十二次,每月監測一次,監測結果表明,市區2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指標均符合GB/T14848―93中Ⅲ類標準,沒有超標項目,符合生活飲用水的要求。

2.2.2 水源保護區劃分

保護區總面積為56.2595平方公里,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其中:

一級保護區面積為0.0606平方公里。第二個水源地的一級保護區面積為0.00565平方公里,范圍為:分別以2眼在用水源井中心為圓心、半徑為30米的2個圓形組成的區域;第三個水源地的一級保護區面積為0.05498平方公里,范圍為:分別以7眼在用水源井中心為圓心、半徑為50米的7個圓形組成的區域。

二級保護區面積為10.0794平方公里。第二水源地的二級保護區面積為2.03435平方公里,范圍為:除一級保護區域外,分別由2條長為1.7公里的東西水平走向連線、2條長為1.2公里的南北垂直走向連線形成的長方形區域;第三水源地的二級保護區面積為8.04502平方公里,范圍為:除一級保護區域外,分別由2條長為3.0公里的東西水平走向連線、2條長為2.7公里的南北垂直走向連線形成的長方形區域。

準保護區面積為46.1195平方公里。范圍為:除了一、二級保護區外的主要不給區。系由2條長為10.53公里的東西水平走向連線、2條長為6.15公里的南北垂直走向連線形成的、除一級和二級保護區域外的長方形區域,再去掉白阿鐵路新線近保護區一側30米處延線以北的長方形東北角區域后的剩余區域。以距白阿鐵路北向新線的西南向30米的連線(水源保護區一側)及白城北站(含內陸港)西南側邊線(302國道)作為水源準保護區東北側邊界線。準保護區范圍不包括白阿鐵路北向新線和白城北站(含內陸港)區域。

2.2.3 水源風險管理

為環保飲用水源地安全,白城市環境監察支隊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進行了專項執法檢查,以清查影響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安全的排污企業為重點,全面排查清理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的排污企業。對市區內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環境違法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堅決取締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工業排污口、清除垃圾堆放場和畜禽養殖場。白城市區水源地,目前都標有保護水源地警示牌,水質符合飲用三級水質標準,每個水源地都制定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2.2.4 應急能力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生活飲用水污染事件及其危害,做好生活飲用水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生活應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吉林省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等規定,白城市自來水公司制定了生活飲用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預案、供水系統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化學危險品及氯氣事故應急預案。

3 飲用水源環境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篇(4)

一、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1、組織編制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按照城鄉統籌、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原則,由縣水利、建設部門牽頭,會同縣發改、環保、國土、衛生等部門在20*年底以前編制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明確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

2、深化落實各專項規劃。各有關部門應按照《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的要求》,編制和完善各項專項規劃。由縣建設局牽頭編制完善城鄉給排水規劃,綜合布局城鄉給排水系統,統籌安排供水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建設供水管網。由縣環保局牽頭編制完善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合理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地,界定保護區域。縣衛生局要做好相關規劃的衛生學評價及水質衛生監督監測方案。編制實施各種涉水規劃,必須堅持把保障飲用水安全擺在第一位,加強相關規劃的銜接。

二、綜合防治,加強飲用水源的保護

1、認真實施水(環境)功能區劃,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縣生活飲用水源保護辦法》有關規定,落實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的各項環境管理制度。嚴格把好建設項目審批關,禁止對水源有污染的項目和設施進入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新建項目要嚴格按照環評法要求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縣環保局要定期開展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檢查,對查出的問題要進行專項整治并掛牌督辦,對違法違規建設的項目,要責令停建并限期整治或拆除;對違法違規經營的項目如碼頭、飯店等,要責令立即停止經營并限期糾正。

2、進一步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縣環保局要全面推進富春江、分水江以及主要水庫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積極推進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嚴格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繼續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污染整治力度,限期實現整治目標。對不達標排放、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一律實行停產治理,達標無望的堅決予以關閉。加大環保執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排污行為。嚴防城鄉飲用水有機污染,飲用水源上游不得建設生產和使用高毒高危原料和產品的項目,現有的相關企業要限期關停搬遷。

3、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縣農業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認真做好禁養區的畜禽禁養工作,20*年前完成豬存欄數300頭、牛30頭以上規模化養殖場的治理任務。對養殖大戶實施規范管理,以鄉鎮為單位統一規劃,集中治理,建設一批生態畜禽養殖小區。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要加快形成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處理機制,因地制宜處理好農村生活污水。加快實施種植業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控污”工程,全面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嚴格實施水產養殖證制度,加強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在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嚴禁施肥養魚和投飼養魚、養鴨。縣水利局要加快實施“萬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強農村小流域治理。

4、加強城鎮生活污染防治。縣建設局要加快推進縣城污水處理廠二期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建設,加強對全縣集鎮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工程建設的指導,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垃圾收集處置網絡。

三、城鄉統籌,加快供水工程和設施建設

1、繼續提高集中式供水水廠的供水能力和供水質量。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加快綜合利用水庫、供水水庫建設和已建水庫的供水配套,發揮水庫在城鎮供水中的積極作用。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快集中式供水水廠、管網的建設和改造,增強集中供水的穩定性。加強制水工藝改造,提高常規處理能效,推廣深度處理技術,提高供水水質。凡飲用水水質不符合標準的集中供水水廠,應當提出強制性技術措施,制訂技術改造規劃,采用先進技術,改進水處理工藝。

2、加快實施區域集中供水,以城帶鄉擴大農村受益范圍。縣建設局要制訂實施城鄉一體化的給排水規劃,結合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督促指導鄉鎮加快區域集中供水設施和管網建設,不斷提高區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蓋面。城鎮集中供水水廠要在提高供水能力的基礎上,積極擴大供水半徑,通過延伸供水管網將自來水直接輸送到周邊農村。

3、加快建設農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對城鄉一體化供水系統不能覆蓋的山區鄉鎮和山區村,縣建設局要會同縣水利局和有關鄉鎮(街道),結合“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生態村建設和改水改廁工作,加快農村現有簡易水廠和供水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提高規范管理水平,落實各項凈水措施,確保供水水質。在人口比較集中的單個或多個山區鄉村,要加快建設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凈水和消毒設施,建成一批獨立的供水體系,并盡可能做到互聯互通。

四、加強監管,確保城鄉飲用水水質安全

1、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指定專人負責生活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對本轄區內的生活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配合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做好生活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并積極做好農村生活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指導督促和協調工作。

2、切實加強水源水質的監測。縣水利局要按照水(環境)功能區劃管理的要求,對全縣水資源實施統一管理。縣環保局要按照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管理要求,優化監測站網設置,加強對飲用水源的水質監測,并建立定期報告和水質公告制度。

3、嚴格實施制水的全過程規范管理。縣建設局要加強對取得供水許可的城鎮和區域集中供水水廠的監督管理,督促指導供水經營單位建立以水質保障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依據國家標準建立嚴格的取樣、監測和化驗制度,落實保障水質的各項技術、工藝和管理措施。

4、加強供水水質的衛生監督。縣衛生局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嚴格實施對集中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的衛生許可,加強對集中式供水單位和二次供水的衛生監督監測,加強對農村飲用水水質的定期抽檢。對城鄉飲用水監測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查處,督促有關單位限期整改。自備取水的企業和學校等單位要嚴格按規范對自備飲用水進行消毒處理。

五、健全機制,促進全社會節約用水

1、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節水工作。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大力倡導節約用水的生產、生活方式。積極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廢水資源化和零排放技術、中水回用技術,鼓勵生產和使用各種節水設備和節水產品,強化節水技術服務體系建設。

2、加快建立合理的水價機制。積極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非居民用戶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和高耗水行業差別水價政策。加強水資源費征收管理,確保應收盡收,適時提高征收標準,盡快將集中供水覆蓋范圍內地下水的水資源費調整到高于供水價格。開征城鎮污水處理費,確保城鎮污水處理廠保本微利運行。

六、完善制度,加強儲備體系和飲用水安全保障應急機制建設

1、加強城鄉飲用水儲備體系建設。由縣水利局負責,建立全縣水資源和飲用水戰略儲備體系。選擇部分水庫作為區域性戰略儲備水源,并制訂特殊情況下的區域水資源配置和供水聯網調度方案。建立特枯年或連續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儲備,規劃建設備用水源。

2、進一步完善飲用水安全保障應急機制。要根據縣城生活飲用水源突發性污染應急預案,進一步落實好應急措施。各鄉鎮要結合當地實際制訂完善生活飲用水安全保障應急預案。水域周邊的化工、醫藥等重點污染企業以及從事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經營、貯存的企業要嚴格防范水污染事件的發生,并制訂專門的應急預案,確保一旦發生水污染事件能夠及時有效處置,把危險控制在最小范圍。供水單位應當摸清取水口上游及周邊地區存在的污染隱患情況,針對不同的污染源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當原水水質發生重大變化或供水不足時,必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并報請縣人民政府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七、加強領導,建立完善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政策體系

篇(5)

Abstract: Through to analyzes the Jiangsu province Ganyu County drinking water environment present situation,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explain understands Ganyu County drinking water problems. And propose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anyu County drinking water source pollu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drinking water 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drinking water sources;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D922.68

引言

目前,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斷加大,水體污染日益嚴重,水資源水質環境安全受到威脅。為了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監管,保障人民群眾的飲用水安全,近年來江蘇省贛榆縣全面開展了以保護群眾飲用水安全為目標贛榆縣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普查工作,基本摸清全縣城鎮和農村地區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信息,通過全面分析當前贛榆縣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現狀、類型及特點,提出加強贛榆縣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對策及措施,為保障贛榆縣飲水安全提供有力支撐,對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贛榆縣飲用水水源地現狀

贛榆縣位于江蘇省東北部,地處魯東南低山丘陵與蘇北黃淮平原交接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18°45′39″-119°18′7″,北緯34°41′30″-35°7′39″。東臨黃海,西與山東臨沂接壤,北與日照、莒南縣相鄰,南隔新沭河與連云港市區和東海縣為鄰,轄18個鎮,2個省級開發區,424個行政村,總面積為1427.27km2,總人口108.18萬人。因為地處沂沭泗流域的最下游和南北氣候過渡地帶,易旱易澇,易遭臺風大潮襲擊,防汛抗旱形勢一直十分嚴峻。

贛榆縣水系屬淮河流域濱海諸小河水系。境內河流多源自西、北部山區,東流直接入海。現有大小河流18條,其中,跨境排洪河4條,運河1條,排澇河13條。主要河流有繡針河、龍王河、興莊河、青口河、朱稽河、范河、通榆運河、新沭河等。境內有大小水庫103座,其中石梁河水庫為江蘇省最大人工水庫,總庫容5.85億立方米;小塔山水庫總庫容2.82億立方米,是贛榆縣城及沿途鎮村飲用水源。

贛榆縣多年平均降水徑流深275.5毫米,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3.955億立方米,實際可用的徑流量3.59億立方米,過境客水總量2.58億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總儲量2.94億立方米,允許開采量1.85億立方米,其中淡水允許開采量1.30億立方米,東線調水工程每年引用江淮水1.0億立方米。

贛榆縣青口鎮、宋莊鎮、塔山鎮、贛馬鎮、金山鎮、海頭鎮飲用水源取自小塔山水庫,柘汪鎮飲用水源取自姜斗溝水庫,墩尚鎮、羅陽鎮飲用水源取自新沭河,其他鎮級飲用水源地為地下水,除羅陽鎮東關村飲用水源地為新沭河外,其余各村級飲用水源地主要為地下水。

2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評估

2.1環境稟賦評估

目前,小塔山水庫是贛榆縣城及沿途鎮村飲用水源,其中贛榆縣城區供水主要由自來水公司負責。從2011年環境監測數據統計分析,我縣飲用水源小塔山水庫水質較好,供水水質良好。小塔山水庫是贛榆縣重點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為湖庫型水源地,經江蘇省人民政府(蘇政復[2009]2號)批復,劃分一、二級保護區,有飲用水水源地標志,水源地周圍環境較好,每年開展常規水質監測,水質達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

鄉鎮(含農村)飲用水源地未劃分保護區,受監測設備等因素的影響,鄉鎮(含農村)還未全面開展水質常規監測工作;環境管理情況薄弱,沒有設置規范的飲用水水源地標志設施,通過調查監測,鎮村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國家地表水和地下水Ⅲ類標準。

2.2污染狀況評估

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周邊暫時沒有污染源,小塔山水庫水源安全問題主要來自于境外上游山東省莒南縣、臨沭縣客水污染、補給水水質和匯水區內農業面源污染。

小塔山水庫周邊工業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距離水庫較遠,多在二級保護區之外;二是工業源多在水庫取水口下游,對水庫基本不構成污染;三是工業行業多為柳編、工藝、服裝加工等不用水或極少用水行業,生產過程基本無廢水排放。四是不存在居民及生活污染,無排污口,無網箱養殖,水源地主要問題是受農業面源污染影響,干旱季節易出現供水量不足。從2011年環境監測數據統計分析,贛榆縣小塔山水庫水質尚好,指標均能夠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水標準。全年水源地沒有發生污染事故。

鄉鎮和村級飲用水源地主要污染源為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等,受縣內工業污染影響較小。

2.3環境監管評估

贛榆縣對縣級飲用水源地的監管力度較大,劃分了一、二級保護區,設立了取水口規范表識,采取了一系列專項措施整治活動,確保水質安全。小塔山水庫水源地周邊暫時沒有污染源,贛榆縣人民政府組織制定了飲用水源水污染應急預案,且經過專家評審,每年組織相關部門開展應急演練。成立了環境污染事故工程技術人員工作組,配置了現場監測處理有毒有害物質器材裝備。近三年來飲用水源地未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縣城區備用水源為朱稽河。

農村水源地環境管理薄弱,對水源地的監管不到位,調查前鄉鎮、農村均未劃分飲用水保護區,未開展水質常規監測,但總體來看,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不存在工業污染源排污,水源地處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因此下一步監管中要尤其注意一級、二級保護區內禁止新上污染源,并要強化環境監管,控制突發事件的發生,建立健全應急處理能力。

2.4環境風險評估

贛榆縣對各飲用水源地加強監管,進行定期監測,堅決查處違法排污影響水源安全的污染行為。現存的環境風險主要為農業面源和上游客水污染,小塔山水庫水廠取水口建成自動監測系統,實時監控水質變化。

贛榆縣鄉鎮(含農村)大多數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未劃分,無標志標牌或標志標牌不規范。贛榆縣屬于農業大縣,存在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要進一步加強水源地的水生態修復能力和飲用水水源地的管理,要加強預案的演練,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2.5綜合評估

綜合環境水源地環境稟賦、污染狀況、環境監管和環境風險各指標的評估結論,目前贛榆縣環境稟賦、環境風險是制約飲用水源地環境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且,部分地區飲用水源地內的居民生活源污染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3強化贛榆縣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對策

3.1加強宣傳, 提高認識

保護好飲用水水源地, 關鍵是要把廣大農民群眾發動起來,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 通過各種有效方式, 廣泛開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宣傳和科普教育, 在群眾中營造一個學習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知識、宣傳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政策、貫徹落實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措施的熱烈氣氛[3]。

3.2加強領導, 落實責任

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特別是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污染整治工作重要組成部分, 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明確職責, 建立齊抓共管、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開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技術研究與試點, 探索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抓緊研究制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污染防治規劃。

3.3開展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

以鎮、村飲用水源地為重點,開展專項整治。對鎮、村的飲用水源嚴格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邊界,并設置明確的界限標志。對水源地開展水質常規監測,并制定應急預案。加強環境監管,保護區內禁止新增污染源,建立健全應急處理能力。

3.4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的監控預警

制定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方案,確定采樣點位、采樣時間、監測項目和頻次,充分考慮飲用水水源地管理與保護的基本要求,監測頻次、監測因子統一和規范化,提高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和實時監測的能力。著重開展好每年一次或多次的例行監測,特殊情況下要增加監測頻次,在監測過程中要嚴格質量控制,確保監測數據具有真實性、完整性、科學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為飲用水水源的管理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3.5完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解決管理盲區問題。根據目前水源保護管理現狀,由縣政府牽頭,從各個部門單位組織人員組成水源保護管理小組,開展經常性巡查,著力解決一些單個職能部門管不了管不好的問題,積極規避多頭管理卻最終無人管理的現象發生,有效解決人民群眾飲用水不安全問題。二是要建立聯動機制,真正發揮管理部門作用,形成部門齊抓共管格局。三是完善應急處理處置方案,形成應對突發性事故應急處理處置能力。主要包括:建設飲用水水源地應急系統,保障系統有效運行;增強飲用水水源地應急能力;制定飲用水水源地應急預案等。

3.6完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政策

研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的政策體系,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區域生態補償政策、飲用水水源保護信貸政策和“以獎促治”政策等方面,加大對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稅收政策和財政的扶持力度。圍繞飲用水水源地規劃與管理、水質保護與生態修復、水質凈化處理、水生態監測監控、事故預警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現實需求,結合已有的工作基礎,針對薄弱環節,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一批科技支持項目研究,為水源地保護提供科學決策支持。

篇(6)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飲用水安全工作,加強了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全省水環境質量總體比較穩定,部分地區有所改善,飲用水源水質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水源可靠、水質穩定的供水體系。但隨著全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地區開始出現水源地水質污染、缺乏備用水源等飲用水安全問題,影響了當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在全省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中還存在面源污染防治不到位、水源保護區劃定不規范、水源水質監測體系不全、應對水源突發污染事件能力薄弱等突出問題。

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和形象。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領導,加大投入,落實經費,采取措施,做好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

二、組織編制城鄉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

各級人民政府要編制和完善行政區內的城鄉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并將其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規劃編制完成后要將規劃文本送各級規劃主管部門進行銜接,同時送上一級環境保護局備案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

全省各級環保、水利、衛生、建設、農業、林業等部門要根據城鄉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按照統籌城鄉、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綜合治理的原則制訂城鄉飲用水水源保護、面源污染防治、水源涵養、水質監控、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具體方案,確保城鄉飲用水水源安全。

三、規范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要嚴格按照《四川省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條例》要求抓緊規范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尚未劃定保護區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建制鄉鎮和縣城以上城市必須于20*年*月底前依法完成劃定報批工作。

各縣(市)及建制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由縣(市)環保部門會同水利、建設、國土、衛生、農業、林業等有關部門提出方案,經縣(市)人民政府報市(州)人民政府審批后組織實施。設區的市(州)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由設區的市(州)環保部門會同水利、建設、國土、衛生、農業、林業等有關部門提出劃定方案報市(州)人民政府審批后組織實施。

跨行政區域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由相關人民政府協商,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協商不成的由上一級環保部門會同水利、建設、衛生、農業、林業等有關部門提出劃定方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由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各級人民政府要嚴格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并在保護區界限設置明顯界標。根據實際情況需要擴大水源保護區范圍,要報經原審批劃定保護區的人民政府批準。

四、加強飲用水水源監督管理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依法加強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環保執法監管,對不能達到水源水質標準的飲用水水源要在年內確保達標或另辟新水源,重新劃定保護區。在劃定的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禁止排放污水,禁止肥水和網箱養魚,禁止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對現有污染和破壞水源的設施要限期拆除;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依法取締非法經營活動,禁止新增設排污口。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禁止破壞水源涵養林,防止水土流失,禁止從事與水源保護及供水無關的經營活動,因地制宜地進行水源安全防護、生態修復和水源涵養等工程建設。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依法加強水源水質的監控管理,加強水質監測能力建設,配備必要的常規和應急監測設備,提高監測質量。環保部門要做好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及環境質量監測,對全省各地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要全部開展水質監測并實行月報制度并定期向社會公布水質狀況。環保、水利部門發現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異常變化情況,必須在12小時內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

五、建立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應急機制

各級人民政府要制訂和完善飲用水水源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建立健全以應急指揮機構、技術、物資和人員保障系統為核心的應急指揮系統,配備應急裝備和監測儀器,落實處置措施,認真執行重大事件的值班、報告和處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預警和應急救助機制。一旦發生污染源水和供水水質的突發污染事故,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切實保證應急監測、處置、信息等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快備用水源建設,只有唯一取水源和飲用水水源地可能受到污染事故影響的縣級以上城市要在3年內建成備用水源。

六、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安全工作領導

篇(7)

3、禁止在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建設畜禽養殖場,對已在上述區域建成的畜禽養殖場限期搬遷或關閉。

4、在生活飲用水源地的建設項目,必須嚴格遵定有關規定,做好建設項目的報批、驗收工作。

篇(8)

中圖分類號:S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飲用水源地保護與管理的必要性

水源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城市的發展要以城市本身能夠利用的水資源條件來決定,不僅要考慮城市水資源所能夠承受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還要考慮水資源的水質條件及水生態環境對不斷提升的水污染的所能承受的最大環境容量。城市飲用水源地的環境保護是保證城市用水安全和穩定供水的關鍵措施,尤其是當飲用水水源地受到污染后將造成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使得當今社會已經將對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保護作為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來對待。我國目前主要面臨的水資源問題有水質性缺水、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其中因為水環境污染造成的水質性缺水是我國飲用水水源地安全最大的威脅。水源地安全具有兩個屬性:一是水源地的自生屬性,如地下水含水層的巖石特性和厚度等,這些因素都會對地下水中外來物質(污染物)的停留時間和遷移造成影響;其次是水源地的社會屬性,這主要是水源地因為人類活動而受到影響。因此水源地的安全評價應該具有兩個因素:一是能夠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提供充足的水量;二是還應該具有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人類活動影響的能力。

2城鄉飲用水源地保護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已建立了數量頗多的各類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但管理措施混亂,評價標準模糊不清,對水源地的保護效果較低,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水源地管理體制混亂不清,一直以來水源地管理都是以行政區域管理為主,其中涉及到眾多管理部門及機構,管理工作的權限與職責劃分不清,權力也不集中,有些水源地雖然設置了保護區,但保護與管理效果不高。后來雖然設置了流域管理機構,加強了對河流流域的管理,但在實踐中仍然沒有充分發揮流域管理機構的只能作用,不能形成統一的流域管理,因此,摒棄以前的行政界限,實現真正的流域統一監督與管理顯得日益迫切。

2.2水源地水質監測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國在水質監測技術上還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同時在監測體制上沒有形成一個持續的監測體系,對水源地水質變化規律和影響因素了解的還不夠詳細,同時對監測信息的交流和共享還不夠充分,不能充分利川各個部門的信息資源從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水源管理與保護應對策略。

2.3水源地應急體系建設不夠健全,很多水源地的應急預案不充足,甚至有些就沒有應急預案,使得水源地的安全保障能力比較低,一旦發生突發污染事故,造成的后果極其嚴重。

3城鄉飲用水源地保護措施

3.1飲用水源地水資源保護的工程措施

3.1.1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結合上游水庫水源保護區農業發展現狀和土地利用情況,建設水源涵養林、經果林;同時建設坡面坡耕地整治的坡面水系配套工程,建設排水灌溉溝渠。實施生態農業保護,保護區內的坡耕地推廣實施保土耕作。

3.1.2生態修復重點工程

在上游水庫水體周邊污染物質濃度較大的水體實施生態浮床治理。為保證入庫水質達到標準,在水庫污水排放較集中處實施人工濕地工程。

3.1.3隔離保護工程

在上游水庫水源地保護區庫周實施生物隔離工程;設置飲水水源地標識牌。

3.2城鄉飲用水源地水資源保護的管理措施

3.2.1設置管理機構

負責城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的領導、決策,制定項目發展方向,落實項目配套資金,負責資金安排和協調,監督項目實施。

3.2.2取締飲用水水源地排污口、網箱和投餌養魚

在城鄉飲用水水源地設置飲用水源保護區,全面取締飲用水水源地排污口,完成城鄉飲用水水源地內網箱和投餌施肥養魚取締工作。

3.2.3監控體系建設

對整個監測過程進行全面質量管理,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精確性、完整性、可比性和代表性。并將水質監測成果編制成當年的水環境質量報告,以便能夠準確、全面、系統反映水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為水資源保護提供科學的依據,為科學的管理水資源打下基礎。

3.2.4管理體制建設與管理措施

(1)強化管理、建立長效機制。從防治城鄉飲用水水源地水體污染,保障廣大群眾飲水安全,增加有效供給、保護水源地水質水量的角度出發,要逐步建立起法律監管、技術保障、監測與應急、社會參與四大體系。

(2)制定水源地保護區管理條例。加強立法和規劃,嚴控污染源,應采取一些鼓勵性條文和實質性、程序性條文,增加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條文。為保護飲用水源地供水安全,防止水體污染,確保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進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促進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應盡快建立健全我縣飲用水源地保護辦法。

(3)嚴格取水許可和排污口設置審批制度,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嚴格執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嚴格取水許可審批制度,強化新、改、擴建取水工程水資源論證審查制度。嚴格工程項目審批,堅持主體工程與污染防治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對不符合規定的項目決不審批。

(4)推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明確飲用水水源的水體功能與水質保護目標,推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根據各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質量狀況、經濟發展規劃和水資源保護規劃,以水功能區為單元,制定水功能區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和環境污染控制目標,對排放污染物總量進行控制。

(5)健全排污許可證制度和排污收費制度。對實施排放污染物總量控制的排污單位,實行排污總量收費和超總量收費制度。對于實施總量控制的排污單位,若剩余有排污總量控制指標,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給予獎勵。加大污染治理,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

(6)建立安全保障機制,加強水源地管理,編制科學的城鄉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實施方案,制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管理對策,完善飲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機制,統籌協調好生產、生活、生態用水關系。為今后一個時期城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建設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加強水資源的統一調度,保證緊急情況下城鄉供水的水源需求。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與制度建設,制止對生態與環境的破壞,逐步修復生態與環境,控制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建立地下水資源保護管理制度,嚴格限制地下水及自備水源的開采。

(7)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發展生態農業。各水源保護區內還存在部分耕地,農業面源污染使水庫和河流水質受到威脅。要合理使用化肥,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研究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并發展以蟲治蟲、以菌冶蟲等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以防止和減少農藥(包括農田徑流)對水體的污染。

3.2.5水源地安全信息管理系統建設

建設由數據庫、統計分析、水質測報分析、管理決策、動態顯示、信息等系統組成的信息系統,為水行政主管部門有效實施城鄉飲用水水源地管理和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3.2.6水源地安全應急預案

為處理好我區境內突發性水污染事件,及時、有效地預防、控制、減少和消除水污染事件帶來的危害;維護境內水環境安全,保障人民飲水和生產生活用水安全;建立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統一管理的水污染處理機制,提高突發性重大水污染事件的防范和處理能力,必須制定城鄉飲用水水源地安全應急預案。

4結論

因此,加強城鄉飲用水水源地水資源保護,可以提高水源地現有水質的標準、水源地水功能利用率、優化水環境,控制水土流失。使所面臨的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質性缺水而造成的水資源缺乏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不協調等突出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對改善水源地的生態環境,保障城鄉供水安全,促進水資源持續利用,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全面推動小康社會建設。

參考文獻:

篇(9)

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是一項高度敏感的民生工程,《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強調,要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地處沂沭泗流域下游的沭陽縣等地區,地表水源地極易受到上游客水污染,政府及相關部門如何提高水源地管理能力、保障水源水質安全,顯得極為重要。

1.水源地污染隱患分析

1.1沭陽縣主要水系及飲用水源地取水口

1.1.1沭陽縣主要水系概況

淮沭河、新沂河為沭陽縣兩大河流。淮沭河河道設計流量為3000m3/s,由南向北縱穿該縣,南接洪澤湖、總六塘河(泗陽縣尾水通道),北連古泊善后河(連云港市送清水通道),屬地表水Ⅲ類功能區,六級航道;新沂河河道設計流量為6000m3/s,由西向東橫貫該縣,西接沭河、駱馬湖,向東流入黃海,為新沂市、山東沂蒙地區及宿遷市區重要尾水通道,沭陽縣境內分為南偏泓、北偏泓,分別屬地表水Ⅲ類和Ⅳ類功能區,在縣城西北處,南偏泓與淮沭河交匯,北偏泓建有上清下污地涵(設計流量為50 m3/s),淮沭河清水通過地涵上方向北通過沭陽新閘,新沂河上游尾水由地涵內東流,汛期大流量泄洪時,南偏泓和北偏泓平槽,當水位高于淮沭河,將對淮沭河產生頂托,并向南倒灌至沭陽閘,為保護淮沭河上游水質,此時須關閉沭陽閘。

1.1.2沭陽縣飲用水源地取水口

沭陽縣城區地面水廠于2006年初投入運營,供水能力5萬噸/天,水源取自淮沭河,沭陽縣城南6千米為淮沭河沭陽閘,在該閘北側600米的南關洞閘,建有城區飲用水源第一取水口;在沭陽閘南部上游,2008年又建設了第二取水口和飲用水源水質自動站。

1.2水源地污染隱患分析

淮沭河、新沂河兩岸建有防汛河堤,縣內無排污口。根據水源保護需要,沭陽縣依法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并完成了水源保護區專項整治。根據相關水系特征,目前水源污染主要威脅為四方面:一是汛期新沂河客水污染,倒灌匯入水源地保護區;二是水源地保護區上游淮沭河水源污染;三是水源地保護區內外的水陸運輸泄漏事故污染;四是人為破壞。以上四方面實際發生概率依次遞減,地面水廠投運以來,發生最嚴重的水源水質事件就是2007年7月2日,新沂河南北偏泓發生平槽,上游污染導致南偏泓總磷、氨氮分別超過三類水質標準17.3倍和34.0倍,南偏泓水向南倒灌進入淮沭新河南關洞渠,致使飲用水源地遭受污染,城區地面水廠停水近兩天。

2.預警響應體制和機制

2.1預警響應組織體系

成立飲用水源預警響應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水質監測工作組、環境監察工作組、協調處置工作組、信息保障工作組。

2.1.1水質監測工作組:負責保障水源自動監測站正常運行,并對飲用水源人工采樣和實驗室分析,也可提請省市環保部門實施水質同步監測。

2.1.2環境監察工作組:負責掌握可能威脅水源地的安全生產和水污染事故,對可能的污染源防范排查,跟蹤協調對污染源采取隔離、消解措施。

2.1.3協調處置工作組:負責統籌應急演練,及時了解周邊天氣形勢、水文情況,牽頭分析水污染可能到來和持續的時間,指導和協調應急期間的供水保障及調水沖污。

2.1.4信息保障工作組:根據應急領導小組指示,負責信息處理匯總上報、人員調配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2.2預警應急響應機制

當有信息顯示水源地可能或已受到污染,相關人員應及時報告應急領導小組分析確認,根據實際形勢,分別啟動紅色、橙色、黃色、藍色四級應急響應。

2.2.1藍色級應急響應

根據周邊天氣形勢、水文情況,可能將有客水下泄,或者飲用水源受到其他威脅,但尚難以確定近日會直接影響飲用水源,應啟動藍色級應急響應機制。在此期間,著重作好監測、監察、氣象水務信息通訊、信息分析上報工作,并及時作好提升響應級別準備。

2.2.2黃色級應急響應

根據預警,上游有大流量污染客水下泄,或者飲用水源水質受到其他威脅,將于近日影響飲用水源水質,應啟動黃色級應急響應機制。在藍色級的應急內容外,還須對污染源落實有效隔離、消解處理措施,科學實施調水沖污。

2.2.3橙色級應急響應

當飲用水源地污染已經形成,但污染程度輕微,地面水廠可以對凈水工藝實施強化處理,也可啟動第二取水口及地下井備用水源,則實施橙色應急響應機制。在黃色級的應急內容外,還須落實供水應急保障。

2.2.4紅色級應急響應

當飲用水源地污染嚴重,必須暫時關閉地面水廠,立即啟動備用地下水井等應急措施,則實施紅色應急響應機制。在橙色級的應急內容外,還須啟動城區地下水井備用水源、采取調集周邊潔凈水,保證安全供水,必要時,鼓勵部分企事業單位在應急期間有計劃進行調休。

3.邊界污染聯防聯治快速反應工作規則

加強預警應急工作保障,必須在改善預警應急裝備、提高人員素養基礎上,針對客水型污染特征,暢通上下游水務、環保部門的聯絡,完善聯防聯治聯席會議制度,落實邊界污染聯防聯治快速溝通和處置工作規則。

3.1環境信息快速通報交流工作規則

3.1.1適時通報重污染項目建設信息。鄰域上游地區建設化工、農藥、印染、釀造、制漿造紙、冶煉、電鍍等重污染項目時,應及時向下游通報,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抄送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簡本。

3.1.2適時通報環境保護敏感目標信息。鄰域下游地區建設飲用水源地等環境保護敏感目標時,應及時向上游通報。

3.1.3超前預警緊急排污訊息。當遇汛期泄洪或突發性污染事故,相鄰縣(市)之間要在第一時間通知對方,主動、實時通報河水流量、污染物濃度、水利調度等訊息。

3.2邊界環境保護快速執法處置工作規則

3.2.1提前開展污染防范性的聯合檢查。在汛期到來之前等可能會發生環境污染情況下,經協商同意,開展污染防范性的聯合檢查,加強重點污染源監管,可適時提請召開臨時聯席會議,商討預防與處置調度方案。

3.2.2快速處置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故。在遇到跨界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時,相關縣(市)應迅速趕赴現場,按照睦鄰友好、相互支持的原則,共同協調磋商、共同處理解決邊界污染,積極構建和諧、安全的區域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國務院,2006.

[2]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 國家環保部, 2010.

篇(10)

進一步深入持續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查明并消除環境安全隱患,從源頭防范突發環境事件發生,確保全縣環境安全。

二、職責劃分

局機關統一安排部署全縣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由主要負責人負總責,分管領導抓好協調督促落實,環境監察大隊具體負責全縣企事業單位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局內各有關股室按職能職責切實做好相關工作的指導,督促企事業單位按要求認真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各企事業單位負責做好自查自糾,認真落實環境安全防范措施,及時報送工作進展情況。

三、排查范圍、內容和方式

(一)排查范圍。

1、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2、環境風險源企業,包括:化工企業、周邊涉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重點行業企業,建設有廢渣場、尾礦庫的企業,在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廢棄物處置等環節可能造成涉重金屬、危險廢物和危險化學品污染環境的企業等。

3、縣污水處理廠、中天羊業有限公司等國家重點監控企業;

4、各類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活動中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企業。

(二)排查內容。

1、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隱患情況。重點排查各類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分布、水源構成、水質狀況、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規劃編制、保護區劃定和審批情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建設管理情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水污染的污染處理設施建設與運行及污染物排放情況;集中式水源地上游企業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整治情況;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及實施情況等。

2、環境風險源企業環境安全隱患情況。重點對化工企業等重點風險源企業執行環保制度情況(包括環境影響評價、環保“三同時”制度、危廢處置等有關制度)、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及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環境風險防范情況(包括環境應急處置設施、環境應急預案制定和演練、環境應急物資儲備等)、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實施情況、尾礦庫環境風險防范情況、周邊環境敏感點情況等開展細致排查。

四、工作步驟

(一)企業自查自糾。全縣各內企事業單位結合本單位實際,環保部制定印發的《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與治理工作指南(試行)》要求,全面做好隱患自查,列出問題清單,建立工作臺賬,認真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對發現的一般環境安全隱患問題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對存在重大環境安全隱患的要采取應急措施,制定整改方案,經專家論證后組織實施。要制定環境應急管理工作制度,完善企業風險防控措施,落實環境應急預案和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工作。4月15日前,企事業單位上報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情況登記表(附表)。

(二)集中排查整治。縣環境監察大隊要對照排查范圍和內容,結合工作實際,對全縣內風險源單位和環境敏感點逐一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和疑點要徹查到底;對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問題,要明確提出整改要求、時限和責任人,做到查處到位、整改到位、責任追究到位,把隱患排查和整治工作抓實抓細。企事業單位必須在規定時限內完成整改,并將整改結果及時報送縣環保局,我局及時組織人員對整改結果進行現場核查驗收,并簽字確認。

(三)落實整改措施。各有關單位對存在的環境風險隱患制定整改方案,嚴格落實整改措施,確保問題整改到位。從2017年4月1日起,各有關單位每季度向縣環保局報送環境風險隱患整改進展情況和重點隱患問題整改方案,縣環境監察大隊匯總后,將全縣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情況上保險政府。

(四)嚴格驗收銷號。實行“誰檢查誰督促,誰簽字誰負責”和“排查—整治—驗收—銷號”的閉環管理制度,按照“邊排查、邊整治、邊驗收”的要求,及時組織有關人員對企業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現場復核驗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要充分認識開展環境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其作為化解環境風險、遏制突發環境事件、保障環境安全的一項重要舉措;全面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履行環境安全監管責任,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各生產經營企業作為環境安全責任主體,要全面履行職責,組織徹查本單位環境安全隱患情況,完善突發環境事件防控措施,并落實資金和力量,及時整改到位。

(二)全面排查,落實整改。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照排查范圍和內容,認真開展排查工作,全面消除環境安全隱患,確保環境安全。一是對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建設項目,一律責令停止建設;對建設項目要求配套的環境設施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主體工程即投入生產或使用的,一律責令停止生產或使用。二是對污染治理設施運行不正常、長期超標排放的企業一律依法處罰,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責令停產整治,經驗收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三是對發現重大環境安全隱患的企業一律限期整改,必要時應責令停產整改,對整改后仍不能達到環保要求的,建議當地政府予以關閉;對發現存在隱患但不屬于環保部門職責的,應立即移送相關部門。四是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向同級政府提出整改建議,涉及企業的,立即依法查處。五是認真梳理涉及環境安全問題的案件,加大查處力度,有效防止發生。

上一篇: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下一篇: 電力監理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欧美伊久线香蕉观新在线 | 亚洲成A人片777| 亚洲最的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在线观看非常黄的永久网站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 婷婷色五月在线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