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9 16:14: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多學科教學工作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3)15-0069-02
一、職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特征
職業教育在教育管理和教學實施上具有多樣性與復雜性,因而中等職業學校在教學目標和培養模式等方面,沒有普通高中那種規范明確的大一統標準,它強調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培養的多樣性和開放性;又不同于高等院校的全面深入系統的專業人才培養,它強調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培養的實用性和實踐性。這些特征也在無形之中決定著職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層次定位,即根據職校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分層次地建設實用型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注重輕量級、校本開發性,而不強調大規模、高端理論性。
二、推進我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意義
推進職校教學信息化建設,可以解決目前我校教學資源還未形成體系、對課堂教學及教學科研工作還未起到應有的支撐輔助作用、網絡課程及人機教學等更富創新性的教學模式還未形成規模的問題。
推進職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在教學管理層面主要著眼于服務教學實踐。通過運用信息技術革新教學管理模式,加強學校自主開發與積累,借助電子資源系統的智能化管理功能,有效整合各學科教學資源,形成多層次多類型的教學資源架構,為一線學科教學改革營造環境、提供支持、搭建平臺,從而為教學科研、教學管理工作提供應有的支撐,不斷提升學校教學信息化水平。在此過程中,將大大有利于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手段解決教學科研問題、整合教學資源的能力,提升教師的教科研成果層次。
推進職校教學信息化建設,也將有利于培養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激發他們的潛能和創造力,促進他們專業能力和職業技能的提高。
三、推進我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方案
在本項目小組主要成員、分管教學工作副校長的整體構思和指導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經過多次研究討論,我們形成了學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理論架構,制訂了《全面推進學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工作方案》,使今后的每一項工作有章可循、有位可定,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推進職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實施計劃與方案可以概括為“1個基礎平臺、3個專題系統、6個資源庫”, 即在基礎平臺的信息環境下,借助電子資源系統的智能化管理功能,形成多層次的、可擴充的教學資源架構,同時此架構可以為打造一系列精品課程提供優質的主體資源。圖1所示的概念圖可以形象地標示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1.夯實1個基礎平臺
基礎平臺即我校已成功運行了3年的鵬達電子校務系統平臺,借此平臺,學校已進行了一系列教學管理模式和手段的革新,如學分數據庫、網上評教、智能排課、信息共享等,逐步強化了我校教師的教學信息化觀念,更新了教師的教學管理方法。其中完整且不斷更新的教學信息(包括教師、學生、課程、學分等信息)將是所有專題系統的數據源。今后也將進一步充分應用平臺中的其它功能不斷夯實電子校務平臺的應用。
2.引入3個專題系統
3個專題系統即題庫系統、教學資源系統和網絡課程系統。
題庫系統已于2011年引入,目的是建立各學科較完整規范的試題資源庫,從而實現試卷生成和在線考核。目前系統中已建立了31門學科題庫、5000多道試題,并在上學期期中考試中對兩門學科成功試點使用了此系統。今后的工作重點是“進一步優化題庫質量”,多進行常態化的題庫更新工作,學校將繼續做好學科題庫創建的檢查指導和技術服務工作,使更多學科的期中期末考試能夠試點使用此系統,進行試卷生成或上機測試閱卷工作,使題庫系統真正發揮實效,實現課程考核內容資源化和信息化。
教學資源系統即將于2013年上半年引入,其作用是對各類教學電子資源進行規范化智能化管理,能夠提供教學資源的上傳、審核、搜索、瀏覽、評價、收藏等功能,支持目錄結構導入的方式。在這個“容器”的管理下,各類型的教學資源(包括文本、圖片、網頁、視頻、音頻文件、flash文件等)和各主題的教學資源(包括電子教案、課堂錄像、課件系列、教研論文等)將被有機地整合和存儲,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和生長,成為各學科網絡課程體系的主體資源。
網絡課程系統將于2013年上半年引入。該系統能夠按照專業課程分類展現網絡課程,提供網絡課程的檢索與查詢。學生可登錄系統學習網絡課程、通過向網絡教師提問互動、進行網絡練習與考試。教師可登錄系統管理學生學習進度、解答學生學習問題、評估學生學習成績等等。在網絡課程系統的支持下,靜態的教學資源將“活化”為互動的課程,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上面對面的交流,基于網絡課程的學習和互動,將從多個角度對課堂教學形成有益補充和有力支持,輔助學生對學科知識進行個性化學習、自主探究及合作學習等,彌補統一性教學的種種不足,改進和優化課堂教學,實現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革新。
3.建立6個資源庫
3個專題系統就像3個智能化的容器,實現對各類教學資源庫的存儲和管理。除學科題庫外,資源庫還包括電子教案庫、課堂錄像庫、課件庫、教研論文庫、網絡課程庫。其中,學科題庫以學科為單位;電子教案庫、課堂錄像庫、課件庫都以學科為基礎自成體系,以每個知識塊為一個基本單位,但三者應從知識主題上保持基本同步和呼應;網絡課程庫則是在前5種資源較為豐富成熟的基礎上,二次加工整合形成的應用型綜合資源庫。
由于各類資源庫龐大繁雜,建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可能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尤其在以市場為導向的職校教育中,專業教學常常需要應對變化的市場需求。資源庫的建立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優化。
各類資源庫雖然龐大繁雜,但并不需要從零開始,多年來教育領域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深入發展,教師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積跬步”必然“成千里”,教師通過動手實踐或分工協作,手中積累了大量或零散或小成體系的題庫、課件、教案等電子資料,其中凝結了教師個性化的勞動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思想,具有形成體系、實現共享的價值。
四、推進我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措施手段
學校將全面推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措施納入教學工作計劃,舉行了教學信息化建設工作啟動儀式,在全體教師中進行了工作方案的解讀和整體分工動員,明確了近期工作任務和遠期的工作目標。并在學校青年教師、骨干教師群體中多次進行理念滲透和培訓,使“全面推進教學信息化建設、有效建立整合各學科教學資源、提升教科研成果層次”的目標和理念逐漸為教師所熟知和認同。
學校力圖以“全員參與、分工明確、逐步推進、重在實效”為工作思路,做到統籌兼顧、分步實施、及時總結、逐步完善。各部門人員的基本職責為:
(1)校級領導牽頭指揮、整體決策。
(2)項目負責人(教務處干部)擬定學科教學資源建設實施性計劃表,邀請專家對學科教師進行技術培訓,做好教師動員、過程管理和階段檢查指導工作。
(3)教研組長積極做好本組教師的任務分工和協調工作,以集備組為單位成立學科資源小組,明確各學科負責人、組內分工和計劃進度。
[中圖分類號]G6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090095
地球環境的好壞關系到人類能不能生存下去的問題,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被國家所重視,環境保護意識已成為當代人類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弱勢群體的聾孩,由于喪失了聽力,獲取的信息少得可憐,他們的認知水平相對低下,環保意識也極其薄弱。如果能讓他們加入到環境保護的行列,無疑對當前的環境保護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為此,作為一個聾校教育工作者,應重視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環境教育。
一、結合課文內容,多學科進行環境教育
聾校教材中有不少課文就是講環境知識的,如語文教材中的《小青蛙》《蛇與莊稼》《大自然警號長鳴》等。教師就應該把這些課文內容與環境保護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盡可能地從書本、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上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懂得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例如教學《小青蛙》一課時,充分讓學生理解課文,弄清楚小青蛙專吃傷害莊稼的害蟲,保護了莊稼,幫助人類獲得豐收,是我們的好朋友,從而教育學生保護青蛙,保護動物。
語文書中還有很多篇課文適合滲透環境教育,如優美的詩句、自然景觀的描繪、小故事等。教學《頤和園》這篇課文時,聾生們跟著作者欣賞完了頤和園里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美麗的景色后,教師這時啟發他們:頤和園已經建了200多年了,為什么還這么美?使他們懂得這一切美好的景物,是因為有了人們的精心保護才遺留至今,它會隨時因為我們的不珍惜離我們遠去。
其實不只在語文教材里有環境教育的好材料,其他學科都有進行環境教育的好材料,教師要注意挖掘教材。環境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思想政治課本里有大量的環保內容,如第二冊的《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珍稀動物》《保護有益動物》《保護文物和名勝古跡》等。教師要扎扎實實上好思想品德課,決不能被占用或流于形式。
社會常識課本上也有很多可以滲透環境教育的課文。例如《我國的人口和民族》可以進行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教育,這也是環境教育的一個方面。《縱橫交錯的山脈》既可以教育學生保護山地森林里的珍稀動物,也可以教育學生游覽名山時講究衛生,不亂扔果皮紙屑,不損壞花草樹木,保護山上的環境等。同樣,數學、美術等其他學科也包含有環境教育素材,這需要教師去挖掘。總之,學科教學不僅授人以知識,更要授人以觀念,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多學科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學生反復受到教育,環保意識深刻。
二、結合班級活動,多形式進行環境教育
在特殊學校里,班級基本上是最小的集體,它最具凝聚力。在班級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學生積極主動,樂于接受。
各班應該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如組織春游秋游,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聾生的環保意識。
指導學生出環境教育的黑板報,辦小報宣傳環保知識,懂得為什么要保護環境。召開主題班會“地球是我家”“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使環境教育在活動中得到貫徹,深入人心。開展植樹種花、城鄉清潔、學雷鋒活動,讓學生在勞動中體會美化環境的不易,從而珍惜勞動成果,自覺保護環境,使環境保護教育落到實處。組織學生收集易拉罐、可樂瓶、紙盒等廢舊物品,開展手工競賽活動,引導他們開動腦筋,變廢為寶,制作新穎的手工作品,減少污染,節約能源。
三、結合日常生活,多方位進行環境教育
三年的教育教學工作目的何在?方向何在?方法何在?經歷了第一屆新課程改革,我也有一點心得。
(一)改變思想觀念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最大挑戰是教師要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只有教師在觀念層面真正有所突破和轉變,充分認識課程改革的必要,才能把認識轉變為一種實施課程改革的自覺行為,在充分理解課改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結合教學實際,設計并實施符合課程改革要求的教學方案,也才能真正收到課改的實效。再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就會把課改變成自己教學的一種自覺行為,使高中語文教學更有活力地向前發展,使語文教學返璞歸真。
(二)改變角色意識——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學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的教育應以培養有創造精神、有實踐能力的人才為主要目標。它首先要求教師應對社會形勢的發展變化做出相應的角色轉換。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是以知識傳授者的面目出現,以教學管理者的態度對待學生。這種角色意識的弊端是難以公正地對待學生,真心傾聽學生的看法和見解,尊重學生的質疑和創新。而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由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意識,把更多的教學活動讓位于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有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的、能充分調動學生內在動力、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激情和科學精神的學生活動,真正活化教學的全過程。
(三)改變教學方式——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教學方式的變革,核心問題是要積極倡導逐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改變知識結構
新語文教材厚了許多,閱讀量翻了幾倍,60%以上的選文都是新的。語文課怎么上?這是語文教師遇到的一大困難。面對這些變化,教師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展自己的學科知識,大量閱讀相關書籍,才能從容駕馭日益開放的課堂。
一位教育專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分工是科學化的產物,他們的任務是培養學科的專家;而未來教育將結束單科教師的歷史使命,要求教師成為多面手,會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所任學科教學中的問題。在新課程中,語文教師首先要融入文化的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的先進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另外,語文學習強調積累、感悟、熏陶,鼓勵學生主動感知閱讀材料,與文學作品進行直接的交流,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那么,教師的閱讀就不應該是一般地吸收和擴充知識,更重要的是人生體驗,是閱讀過程中的感悟和生命的體驗。
兩年的課程教學,我們在一種全新的模式下探索反思;一年的備考,又讓我們在新與舊的矛盾與變革中去發現曙光。
二、備考工作總結
如果說新課改意味著又一次教育教學重大變革的話,那么終極評價策略是否高考?所有的新理念在高考中又如何體現?相對課程教學,也許高三的備考更加艱難。拋開新課程標準,新的考試大綱不說,語文備考相對于其他學科本來就內容細碎、容量極大,學生付出多,收效還較慢,以致學生長久以來形成的語文學不學一個樣的錯誤思想在這一階段有加重之勢,因此語文備考任務更為艱巨、過程更加艱難。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是強大的,在我們備課組的共同努力和協作下,較為順利地完成了新課改的高考備考工作,也形成了以下認識。
(一)制定合理細致的工作計劃指導備考。
在暑假補課期間,我就仔細考慮備課組及年級組的復習計劃安排自己的教學工作,并制定階段性的工作計劃。同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以更有利于指導教學。從2009年9月底到2007年3月底完成一輪總復習;3月底到4月中旬完成二輪復習;4月中旬到5月底完成三輪及全面考練。
(二)認真研究考綱、考題,扎實推進一輪復習。
《考綱》規范了考試能力要求、內容、形式等,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高三復習備考的依據。在今年新考綱尚未出臺之際,我主要是依照09年《考試說明》以及*、寧夏卷三年命題方向及模式進行各考點的復習指導。同時,各課改區的高考試卷體現了高考命題改革的最新動向,是我們復習備考的樣卷。因此我認真研究5個新課改區(*、*、寧夏、*、*)的高考試卷,確保高三語文復習目標定位準確,復習工作扎實對路。
(三)摸清學生現狀、學情,突破薄弱環節。
從多次考試情況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還不夠扎實,失分較多;現代文閱讀有一定基礎,但仍有待提高;文言文閱讀較薄弱,遇到難度稍深的文言材料便不易讀懂;古詩鑒賞失分較大,學生面對一首古詩,往往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去鑒賞,鑒賞些什么內容,即使能大致讀懂詩的意思,對詩后的題目常束手無策,不知如何組織語言來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語用題往往不得要領,只是憑感覺,機械地模仿,這樣很容易失分;作文語言功底還不甚理想,并且由于缺少系統的思維訓練,往往很難找準切入點,只是泛泛而談,中心不夠突出。針對這些情況,我在每次考練之后,都要認真分析班級整體情況和學生個體差異,找出薄弱環節。針對學生的學情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自己的復習思路、復習內容和復習方法,想方設法突破薄弱環節,力爭把教學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四)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學實效。
課堂教學的水平與效益是語文復習備考的關鍵。因此,我一直重視抓好備課、上課、訓練三個環節。以考點為專題組織教學內容,安排配套資料,教學過程設計突出解題思路和方法指導。根據復習課的不同課型(知識復習課、閱讀鑒賞復習課、試卷評講課、作文指導講評課),特別設計不同的課堂教學結構,珍惜課堂復習的每一分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備考過程中,緊跟備課組的階段教學計劃,并針對班級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在備課、講課、測試、批改講評試卷、輔導等方面盡量做到內容全面、準確,態度認真負責有耐心,反饋及時有針對性并多方與學生溝通,從學生的需求方面科學地調整教學內容。同時重視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在他們心理壓力大的情況下,通過幫他們客觀分析情況,多方鼓勵幫他們解決一些問題,使他們逐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五)重視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協作意識。
在集體備課中,我們既分工又合作,商量制訂復習進度,合作尋找復習材料,團結協作,資源共享。另外,加強了與兄弟學校等外界的聯系,重視搜集和整合有價值的信息和最新模擬試卷,讓有效信息為高三教學服務。
高三語文高考反思新理念新高考新對策
三、高考命題分析
今年高考語文試題的命題基本上穩定地延續了*寧夏高考題的模式和方向,難度應該說與去年持平,題目不乏靈活性、綜合性。總的來說,更側重于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亦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方向。與以前大綱卷相比,這套試卷有以下特點:
(一)試卷結構平穩過渡。
緊合復習計劃,今年高考命題試卷結構與“*寧夏卷”一致,分為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適應課改,閱讀題分為:甲必考題和乙選考題。尤其選考題,體現了選擇性這一課改理念。必考題為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和名句默寫。現代文為社科類文章,內容切近語文學科本身,詮釋“書”的含義及演變;文言文為史傳類文章,與大綱題型一致;古代詩歌閱讀為《雨雪曲》(樂府詩),內容是寫邊塞的,有一定難度,這要求考生將教材里學的唐邊塞詩和樂府詩的“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知識結合起來,適當的整合教材,形成能力,這是新課標的要求;名句默寫全為課內,嚴格執行考綱劃定范圍,三道小題,兩道在初中,涉及《馬說》、《游*村》,一道在高一,涉及《勸學》,跨度較大,這對考生的熟練背誦和準確默寫要求更高,看來學生平時自覺反復誦讀、認真準確默寫就尤為重要了。
(二)考查內容及形式緊跟新課改
選考題為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選的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保護人》。作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的作品短制精作,構思精巧,具有極高的肩上價值。實用類文本閱讀,選的是中國當代人物傳記(莊志霞《袁隆平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家應該不陌生,對于傳主精神品質及時代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倡導的。考題的亮點有二,一是選擇題(5分)為最佳多項選擇,考生可以選兩項,得分分別為5、4、3、2、1、0分,得分機會更多;二是最后一小題為探究題,考生要言之有據,有觀點,更要用文中材料支撐,考查探究能力,這是新課標的要求。
表達題為語言文字運用和作文。語言文字運用部分既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考查思維能力,強調語文與生活、課內與課外活動的緊密結合,也體現了教育與教學的有機結合,如第15題關于玉樹的介紹,切近現實生活。第16題關于感恩教育的一段文字,如果考生認識不深或學校感恩教育活動開展得不充分,或許不好完成。
作文命題相對穩定,基本還是沿襲了前幾年的命題路子,做到了平穩過渡,讓新課改與老教材之間有了銜接,首先學生從心理上易于接受,不會造成太大的壓力。就題目設置而言,也還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突出“人的成長與成才”這一主題,強化人文性和時代性,靈活度和開放性較強。這也是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人的發展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的一種表現。題目材料中羅列的三個事實,很明顯試圖分別從“成才需要自由空間”“成才需要好奇心和探索欲”“成才需要自信力”三個角度來解析成才之路。而材料的最后一句話“以上現象啟發人們認識到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則是意在引導考生要通過所給的三件實事分別概括出個中所隱含的規律,有一定的思辨性。
四、高考備考反思
針對今年的高考命題,總結一年的備考情況,現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研究大綱、制定計劃、分析近五年高考試題,使得復習方向正確、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節奏適度、備考全面是高三語文總復習的根本。
1、團隊的協作精神是整體水平提高的有力保障。我們備課組在一年的備考工作中,團結協作、互通有無,在交流與溝通中、分工與合作中、理論與實踐中積極進取,使得我們的班級復習節奏適度、年級整體步調一致、成績穩定,沒有掉隊現象。
2、及時搜集高考信息,多方了解高考動向、精心選擇與組編復習資料,使得我們的復習有了良好的依托,沒有走入題海戰術,更沒有走入迷魂陣、死胡同。
3、一定要重視一輪的復習,力求在一輪復習中夯實基礎,讓學生全面、細致地掌握基礎知識及做題技巧,給后面的系統鞏固打下堅實的基礎。
4、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端正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學習態度,引導學生做好心理調整,樹立學生耐心、刻苦、肯鉆研、肯付出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穩步前進、成績不斷替高的前提與保證。
5、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分析鑒賞能力、信息的整合能力,緊跟高考命題的節奏和步伐,使學生在靈活性與綜合性較強的的試題面前能立于不敗之地。
6、多與學生溝通交流,隨時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及時科學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和內容,在一種民主集中的氛圍中開展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當然,經驗與教訓并存,不足與失誤也是存在的,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
1.時代需要具有強烈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經濟學人才
國際人才競爭和國家空前的社會變革對綜合型大學現代經濟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養和以關愛他人、維護社會、國家利益為特征的社會責任意識的教育放在人才培養工作更加突出的地位。培養一大批站在時代前列、具有強烈民族精神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領軍人物是時代賦予綜合型大學的神圣使命。作為中國百年老校的四川大學,如何把自己辦學歷史中形成的優良傳統、積淀的深厚文化底蘊和現有的多學科優勢有效地融入到現代經濟學人才的培養目標和模式中,培養出時代需要的高素質經濟學人才,是一項急需探索的重要任務。
2.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創新型經濟學人才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對大學的經濟學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培養大批具有自主學習能力,掌握批判性思維方法,養成創造性工作習慣的高素質創新型經濟學人才是擺在綜合型大學面前的重要課題。如何將綜合型大學的科研強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以加強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目標,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這是綜合型高校面臨的嚴峻挑戰。
3.高度綜合的科技發展趨勢需要跨學科復合型經濟學人才
科學技術的發展呈現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以高度綜合為主的趨勢。這種趨勢要求綜合型大學既要培養出具有扎實專業基礎的高素質專門人才,更應重視跨學科高素質復合型經濟學人才的培養。四川大學學科門類齊全,如何充分發揮多學科的潛力和優勢推動經濟學人才培養是急迫解決的重大課題。
4.經濟全球化趨勢需要國際化經濟學人才
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使得中國的發展與世界更加密不可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交流能力、能夠參與國際競爭并可以勝出的高素質的國際化經濟學人才,是時代的要求。綜合型大學不僅要積極關注和參與國際國內的政治、經濟、科技和重大問題討論研究,以解決人類面臨的生態、環境、能源和人口等熱點問題為己任,還必須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培養以解決人類面臨的危機為己任的精英人才。我們應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借鑒吸取世界一流綜合型大學的人才培養經驗,充分利用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努力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5.西部大開發和成渝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迫切需要高素質的現代經濟學人才
2007年6月,國務院批準成都市和重慶市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之后又一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是加快建立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機制的需要,是探索建立構建和諧社會體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中西部地區發展模式的需要。國家要求成渝兩市全面推進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并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大膽創新,為推動全國實現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因此,西部大開發和成渝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宏偉實踐,迫切要求地處西部的四川大學必須加快現代經濟學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發展,為西部經濟發展提供所需要的高素質的現代經濟學人才。
二、四川大學構建現代經濟學人才培養體系的思路
1.指導思想
四川大學提出了“以人為本,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提出了“精英教育、質量為本、科教結合、學科交叉”本科人才培養指導思想,在此基礎上將經濟學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確定為――一個堅持:始終堅持以經濟學為指導;兩個重視:重視基礎理論、重視應用能力;三個面向:面向西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四種能力:學習和再學習能力,知識應用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2.培養目標
四川大學提出的目標是培養造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的國家棟梁和社會精英”。
3.培養思路
四川大學認為綜合型大學現代經濟學人才培養的思路是:一是堅持精英教育。二是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結合,實施寬口徑專業培養。三是堅持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突出科研促進教學,學校著名的教師、學者為本科生授課,一流的實驗室向本科生開放,優質資源共享。四是堅持重視學科教學,建立跨學科、文理滲透和以探究為基礎的綜合性課程體系,并注重平衡,突出基礎。基礎課程按照“綜合化、多層次”的原則進行整合,專業課程按照“小型化、針對性”原則進行設置。五是堅持研究型教學,寓研于教。實施啟發式講授,批判性思維,研究性討論,非標準答案考試;重視學生創新、創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六是強調教師與學生平等,教師與學生都是學習者和參與者。七是強調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注重培養學生關注全球的意識、胸懷天下的境界。八是強調第二課堂特別是社會活動和社會實踐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九是強調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的有機銜接。
4.培養措施
(1)確立本科教學的中心地位。學校一切工作以教學為中心,堅持教學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本科教學是所有教學的重點和龍頭,搞好本科教學工作的重點任務就是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和規范本科教學管理。為此,近年來,學校采取了明確的發展舉措:改革教學內容,調整課程體系,形成適應2l世紀要求的現代經濟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并以此為契機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實現經濟學課程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定位于培養“寬口徑、厚基礎、重理論、高素質”、具有多種適應能力的現代經濟學人才;在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上,按照加強理論基礎,提高人才素質,注重國際接軌、自主選修的原則來實施;在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改革上,依據內容具有先進性并充分反映21世紀對經濟學本科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運用現代化方法和手段,加大資金投入;在師資隊伍建設上,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重塑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以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
(2)各項工作圍繞教學中心地位展開,切實保障和推動教學工作。學校為切實保障和推動教學工作,從多方面入手,做到“四個投入”和“四個到位”,即領導投入、教師和教輔投入、學生投入和科研投入,經費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和考核到位。
(3)處理好各辦學層次(形式)的關系。為實現“優良”的教學效果,學校十分重視處理好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繼續教育等多種教育層次的關系。一是以本科教育為主,適度發展研究生教育,適當發展繼續教育,各專業直接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直接為改革開放和經
濟建設服務。二是保證主體,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長期以來,學校一直把本科教育置于各層次教育的主置。盡管研究生教育、繼續教育等都有一定發展,但本科教育的主體地位從未動搖過。一方面,確保本科教育的主體地位為其他層次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其他層次的適度發展又促進了本科教育的更大發展。通過主次分明,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保證了教育層次的協調發展。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校按照“內培外引,提高整體素質,以學科建設帶動師資隊伍建設”的原則,不斷采取新舉措,建設了一支整體結構合理、博士為主、教學水平高、科研成果突出,基本滿足經濟學教學需要的師資隊伍。學校還非常注重現有教師的進修與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并積極引進年輕人才,使得經濟學師資隊伍建設的發展趨勢良好。為了改善教師的學緣結構,學校積極爭取從其他院校引進高學歷的青年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同時,還通過派出教師進入國內外博士后流動站、參加學術交流、短期學習培訓等多種方法和途徑來改善教師的學緣結構。
(5)嚴格執教條件,堅持教授上本科講壇。學校一直重視主講教師的資格問題,要求主講教師應取得資格證書或者具有碩士學位或者講師以上職稱。為此,學校安排1994年以后參加工作的新教師先參加崗前培訓,并作為教師職務聘任的必要條件。近三年來,經濟學主講教師都符合主講教師任職資格,教授上本科講壇第一線已經形成為一種傳統,并且直接參與指導本科生學年論文或者畢業論文。
(6)注重圖書室、實驗室建設。學校擁有豐富的圖書資料和先進的教學設備,并專門在經濟學院建立了圖書館。目前僅經濟學院就擁有圖書資料共計26萬余冊,其中,中文圖書11萬余冊,外文圖書、歐盟文獻資料15萬余冊;各種經濟類報刊400余種。為適應教學科研需要,經濟學院還將進一步加強圖書情報資料建設,拓展圖書資料的種類,提高藏書的質量,特別是利用國際間的校際交流,提高外文最新原版書的比重。為了滿足教師、學生各類讀者的需要,圖書室延長服務時間。為適應當今信息社會的發展要求,經濟學院還建立電子閱覽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等先進的教學輔助設施。
(7)重視本科生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實習(實踐)基地是確保教學的實踐環節得以順利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經過多年努力,現在已在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商務部門、稅務局部門、證券公司和銀行部門建立了本科生實踐實習基地,為本科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8)加大投入,改善教師教學條件。為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在現有條件下,不斷加大對本科教育的經費投入,使學校的辦學環境、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為了實現本科教學手段現代化,保證多媒體教學要求,為每個教師配備了一臺手提電腦。
(9)推進教學基本建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學校本著“寬口徑、厚基礎、重理論、高素質”的人才培養定位,積極調整專業結構,提升辦學層次,使專業總體布局與結構合理。經過多年的積極努力,經濟學院已建成一個國家重點學科(政治經濟學),一個省級重點學科(世界經濟),三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經濟學、國民經濟與區域經濟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為了反映時代要求,重新修改調整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把經濟學科各專業的課程分為三大類,即平臺課、專業課和選修課。專業課力求理論扎實,選修課力求形式多元化。在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制定中,特別注重強化經濟類本科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在本科教學計劃中設置有專門的實踐教學環節模塊,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和社會實踐三個科目。為配合實踐教學,經常舉行大學生社會實踐研討會,以培養學生觀察社會、研究現實問題的基本素質。
(10)反映時代需求,制定教學計劃。結合學校學分制改革的總體安排,自2001年以來先后4次修訂本科的教學計劃。目前,每個年級均有自身適用的學分制教學計劃。2004上半年制定的2004級學分制本科教學計劃就充分考慮了學分制實施4年來的反映出的情況,對課程設置進行了大膽改革,基本能夠適應社會對于經濟類本科教育的需要。
(11)配合教學改革,積極開展教材建設。教材建設與教學內容的改革相輔相成,互相支撐。一方面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全國統編教材和自編高質量的教材,另一方面,將國內外最先進、最及時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院內各專業在主要課程的教材使用上盡可能選擇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目前該比例已達90%以上。與此同時,2002年以來,我院為了配合雙語教學的進行,先后引進、使用了18本外文原版教材。
(12)積極探索雙語教學。自2000年開始,經濟學院就確立了以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復合型雙語人才為目標,從原版教材的引進、雙語教師的培養,到教學計劃、課程大綱的修訂以及教學方法的更新完善等環節進行改革探索,并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和金融學兩個涉外本科專業為切入點,從實際出發,客觀分析專業特色、課程設置、師資情況等相關因素,增加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金融學專業本科英語課時。2000年,在這兩個專業中的“西方經濟學”、“商業銀行管理”兩門平臺課和專業核心課程率先試行雙語教學。2003年開始招收雙語班,重新編制雙語班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雙語課程涵蓋專業平臺課、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部分選修課。2004年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雙語教學。經過集體研究討論決定,編制出臺《四川大學雙語教學指導性意見》。2005年為進一步規范雙語教學,制定了《經濟學院關于雙語班教學改進措施的決議》。
(13)注重教學管理,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本科教學管理隊伍由教學第一責任人的院長和書記、教學主管院長、教學督導組、教學秘書、教學干事、系主任和黨辦主任、院辦主任以及學生科科長組成,年齡結構老中青結合,職稱結構以中高級為主,學歷學位結構中較大部分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專業結構覆蓋了經濟學,高教管理等領域學科,隊伍結構合理,富有朝氣,富有創新和開拓意識,能較充分地適應社會對高等教育管理高素質、高效和復合型的要求。為了構建全程質量監控體系,一是組建本科教學質量監控小組。二是建立了全程質量保證體系。三是成立了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教學督導組。每學期開學時制定工作計劃,并按照計劃實施指導、監督工作。每一學年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教學督導組都有具體的工作總結。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教學督導組對于本科教學的方向,確保本科教學質量起到了良好的指導和保證作用。
(14)抓好教學環節。一是組建課程組。在全院范圍內整合師資力量,以本科教學計劃為依據,按照本科培養計劃包括平臺課程、專業課程和選修課程三大模塊,各個專業在課程教學上既有交叉又有特色的特點,學院以課程為核心組建課程組,并分別確定課程組負責人。二是進行題庫建設、推行教考分離。科學合理的教學考核是教學質量的指示器,也是改進本科教學的信號燈。
為做到本科教學考核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我院在組建課程組、確定課程負責人的基礎上做到大綱、命題、閱卷“三個統一”。在組建課程組并確立課程負責人的同時,確定了以負責人為責任人的課程質量小組。由課程組負責人牽頭負責統一制定教學要求、選用課程教材、編寫教學大綱、協調教學進度、組織考試命題、建設統一題庫、組織流水評卷。
(15)加強教風和學風建設。一是重視培育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敬業精神。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敬業精神是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前提和重要條件,這一方面要求教師自覺學習和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制定相應的制度來加以保證,從而形成不斷提高教師師德素養的良性機制。實踐說明,我們的做法是成功的,全院教師均體現出了良好的師德修養和敬業精神。二是嚴格校規校紀和狠抓學風建設。這方面主要是加強學生紀律教育、嚴格學風管理的各項制度措施、嚴格紀律管理的各項制度和措施、認真完善、執行學校綜合素質測評考核制度、建立院級學生獎勵措施、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學生科研創新活動。同時重視在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素質教育活動,積極扶持、鼓勵學生社團活動的開展,針對學生的學習需要開展各類文化素質活動,以課外實踐基地為依據,青年志愿活動為載體,開展內容生動、形式多樣的學生課外實踐活動。
三、四川大學構建現代經濟學人才培養體系的實踐成效
根據經濟學院對近三年畢業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學習情況的總結評價,可以反映出學生對所學課程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較高,達到了各門課程的培養目標,學生的知識結構與專業知識水平均有顯著的提高。通過四年的培養,學生既具備了較堅實的理論功底,又掌握了相關的專業知識技能,其分析、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1.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校開設的各門公共基礎課程的學習
學生的外語、數學、計算機、大學語文、“兩課”的成績均較理想,學生的四級通過率較高,大多數學生能在大學畢業前通過四級考試,有70%以上的學生能在畢業前通過英語六級考試。由于學生的英語水平較高,這使學生能較好地運用外語進行文字處理與社會交流,提高了學生適應改革開放要求的能力。同時,由于加強了對大學生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大學生的計算機考試成績較理想,所有學生均具有較強的運用計算機的能力。加上對大學語言與“兩課”教學的高度重視,我院學生的語言文字處理能力與思想素質均有顯著的提高。應當說我院學生通過公共基礎課的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也為學生學好專業理論與業務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較扎實,并達到一定廣度和深度
根據經濟類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需要,為學生設置了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為學生開設了“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等類級平臺課程,為學生打好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每個專業都設置了相應的專業核心課,突出各個專業的特點。在專業理論課的教學中,高度重視理論聯系經濟現實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學和課堂課后的學習講座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目前,各門專業課都編寫了教學大綱,在學院網站上供同學瀏覽下載。很多課程完成了題庫建設,每門課程設立了十套卷子。為配合教學需要,廣大教師還加強了課堂講座課堂練習、課后作業、輔導答疑及課余論文寫作指導等,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專業理論,在有效運用專業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財政經濟問題方面的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3.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比較全面,有較好的綜合運用能力
學院各專業的學生除能順利完成全校統一設置的類級平臺課程外,在適應各專業特點的專業業務課程“國民經濟管理”、“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投資銀行業務”、“稅收籌劃”等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中也能取得較理想的成績,在專業業務課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提高學生的專業實務與操作技能,通過教學、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完成業務的處理方案等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對本專業領域業務工作的認識處理能力。各專業業務課程的考試內容也注意考察學生對專業知識與技能了解的全面性與綜合性,對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4.畢業生的畢業論文質量較高
學校在應屆本科生的畢業論文的管理上嚴格要求,出臺了關于本科畢業論文的工作規程及質量標準與管理辦法。每一年為學生提供參考選題,同時,鼓勵學生結合專業特點,聯系經濟現實,自選題目進行創新性研究。堅持貫徹四川大學畢業論文(設計)管理條例。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提前一年安排學生的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畢業論文管理上,嚴格了論文的選題、開題、大綱寫作、初稿修改定稿打印以及論文答辯過程的相關制度,制定了規范統一的論文格式,并要求學生對論文的原創性作出書面保證。畢業論文完成后,學院每年都要對論文選取項題材情況、成績統計進行總結,為以后的畢業論文管理的工作提供依據。組織副教授以上的專家對每屆畢業論文進行抽查,提出專家評審意見,同時對每屆的優秀畢業論文,集結成冊,供學生參考學習。
5.各專業本科學生考研率明顯上升,就業率繼續保持高水平
從近幾屆學生的考研情況分析,學院各屆學生都能積極報考研究生,報考研究生人數逐年增長,這可以反映出有相當數量的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在經濟理論與專業知識的掌握中達到了較好的水平。近四年來,本科學生的考研率均達到了25%以上。各專業本科生的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6.畢業生社會評價較高 由于學校十分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加強對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的拓展,培養的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都有較突出的表現,學生的專業理論與專業知識也達到較理想的水平,畢業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這使學生大多數都能以較優秀的狀態實現就業,同時從各屆畢業就業后反饋回學校的情況看,不少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表現突出,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已成為所在工作部位的骨干和領導干部。這種情況,產生了良性的社會反響,使學院能夠長期保持優質的本科生源。
7.各類全國大賽獲獎成績顯著
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總結1
今年來信息中心在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圍繞全局的核心工作,以《象山縣水利信息化工作方案》為工作目標,在防汛抗旱、水資源調度、和基礎網站等方面的開展了信息化建設。現將工作簡要匯報如下:
一、20__年主要工作結果和成效:
1、20__年水利信息化總概算投資490萬元,已經完成了水文站標準雨量站改建和防汛決策指揮系統等級保護2個項目;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系統已經簽訂合同并完成了總工程的60%;平潭水庫大壩自動化觀測和倉岙水庫水質監測已經在招投標程序;防汛決策指揮系統升級已經納入山洪災害第二期,預計到下半年才有可能開工;五座中型水庫聯合調度系統開發項目因價格原因目前還沒簽訂委托合同,沒開始建設。
2、今年來,信息中心多次召集各科室信息聯絡員參加網站信息報送會議,對信息上報的數量和質量進行了明確要求。目前象山水利網的更新和維護已經步入正軌,今年累計更新204條信息,新開辟“五水共治”和“群眾路線教育”2個宣傳專版,接近于20__年全年(214篇)的信息數。
3、做好了水利信息化相關文件上報等工作。做好了寧波市智慧水利、浙江省政務服務網、縣電子政府網站等的信息填報工作。
4、做好了水利局網絡設備和服務器等的維護。度對水質監測服務器更換了主板、對網站服務器和防汛決策系統應用服務器進行了操作系統重裝,保證了各系統的有序運行。
二、主要存在問題:
1、部分信息化項目進度滯后。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觀上的原因,由于要建設象山縣山洪災害項目第二期資料,原計劃的防汛決策指揮系統升級項目納入了其中,需要和山洪災害第二期項目同步展開。二是信息化項目前期工作沒有及早開展,導致了今年部分信息化項目還沒完成招投標工作。
2、對信息化項目的跟蹤和進度督促上還有不足,和各科室的溝通也還有所欠缺。要加強對信息化項目的跟蹤力度,從前期到實施到竣工都要參與并做好協調工作,加強和相關科室的溝通交流,構成合力。
三、下一年工作計劃
1、按照水利信息化方案,扎實做好20__年項目建設各項工作的推進和落實,確保按時按點完成年度計劃。
2、提早謀劃,爭取信息化項目前期工作提前啟動。在10月份年度計劃安排好以后,督促各科室開始落實相關職責人員,提前啟動項目前期工作。
3、繼續做好象山水利網的信息和維護,督促各科室保質、保量的完成信息上報,并在第一時間進行更新,并做好網絡設備的維護和管理。
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總結2
回首這一年,我揮灑了汗水,收獲了期望,但仍有很多的不足和差距。現將個人一年來的工作做一簡要回顧并總結如下:
一、政治思想,師德師風
在“亮曬作”及“兩學一做”活動的大環境下,本人一向能服從組織、愛崗敬業,工作中處處以身作則、恪盡職守,坦坦蕩蕩做人,兢兢業業工作,敢于直言同事在工作中的問題及矛盾,勇于自省、自警、自勵,主動學習并及時查糾自身存在的問題。
二、業務知識和工作技能
本學年繼續擔任全校信息技術教學、教務處干事、微機室管理以及學校公文收發與打印,并主動自發的做好學校宣傳工作。任務艱巨,頭緒繁雜,但我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服務優先、效率優先的原則,進取服務師生。
(一)教學工作。這一年,借助電教館和信息技術工作站,我有幸能向更多的同行學習,今日的學習就是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在我校教研組活動的推動下,找到了自我的差距和不足,不斷虛心學習改正,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使我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技術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展望學校的發展和學科的發展,我覺得還有許多知識要學,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我將繼續做好校領導、電教館及工作站分配的各項任務,讓更多的教師指導我的教學,提出意見和提議,不斷完善自我,克服自我的不足,力爭為校爭光添彩。
(二)電教設備及微機室管理工作。嚴格按照學校制度、產品說明及培訓學習中學到的管理方法和經驗來管理,嚴格操作,力求規范。可是遇到繁重的系統修復,本人力量有限,尋求專業人員的指導和特邀聯想售后對機器做過保前檢測。因學校校建期間灰塵較大,加之部分班級學生德行差,導致管理上存在漏洞,多媒體有損壞,幸運的是能夠及時挽救,未造成巨大的損失。今后將繼續加強管理,使微機室成為師生喜愛的部室;進取配合班主任做好整改,讓電教設備更好的受益于師生。
(三)學校公文收發及打印工作。此項工作比較特殊,也至關重要,各類文件的報送及部分精神的上傳下達有時使我忘卻了吃飯及休息時間。在今年的脫貧攻堅工作中,打印表格文件較多,沒有“白+黑”,埋頭苦干無怨言;有時候因文件的重要,需及時報送,只好不談“5+2”,犧牲周末時間來完成。雖然有過苦悶和不解,可是煩憂過后仍舊一如既往地去做好。
(四)學校宣傳工作。因自身專業的影響,本人進取做好鎮黨委政府臨時分配的宣傳任務,為宣傳美麗生態__出一份力。一年來,努力提升自我的專業素養,嘗試學校微信公眾信息的,進取利用微信及校訊通平臺向家長傳遞學校動態,更好地做好家校聯系與溝通。本人雖不是黨員,但進取向黨靠攏,報送學校黨建信息十余條。
三、存在的問題及努力方向
在生活中,我是個老實人,秉性耿直、心直口快、容易沖動,盡自我的所能真誠的去幫忙別人,當然有時候會被誤解,敬請師生給予諒解。我相信經過長期的相處,你們會喜歡我的。
在工作中,缺乏創新意識,語言交際本事差,不知變通,以致耽誤了許多事,懇請領導和教師們給予原諒。
總之,盡管我付出了努力與汗水,但和優秀教師還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我,努力工作,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爭取更大的提高,讓我們為教育事業奮斗青春。
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總結3
本學期工作即將結束,在校長室的領導下,信息中心在學校的正確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圍繞學校工作重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師生、服務教學”為宗旨,結合學校實際,團結務實、開拓創新,促進了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全面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學與管理的信息環境,加強了信息技術與教育管理、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改善了學校的信息化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提高了師生的信息化素養,使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現將本學期信息中心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以應用為立足點,加強信息技術設施設備和學校網建設。
1、學期初,我們組織全組人員對學校的所有多媒體設備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檢查,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及隱患及時進行了處理,保證了本學期多媒體教學的正常實施。
2、九月份開學初,集中利用兩周時間對高一學生借書證的發放和高二、高三年級學生借書證的補做,保證學生開學后圖書室、閱覽室正常開放。
3、繼續加強學校網站的建設和學校網站的維護。
我們在開學初就對網站的管理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安排,及時在學校網站上報道學校的各項工作進程,配合學校進行各種正能量的宣傳,展示了學校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學校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異常是就讀書節的機會在網站上制作了漂移模塊,進行專項宣傳。
二、加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研究和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
1、加強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和常規教學的管理。本學期,信息中心進取開展信息技術與新課程課堂教學研究,落實信息技術與各學科間的關系,加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常規管理,切實提高了各學科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的實效。
2、開展了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策劃多媒體課件評比活動。為了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方面的素養,創作、展示、分享優秀的教育信息成果,提高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本事與教育軟件制作水平,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信息中心組織信息技術專業教師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并準備組織課件評比活動,以鞏固培訓成果,提高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實施教學的本事。
三、加強了信息化設備的配備和日常管理維護,提高了設備的使用效益。
目前我校每班安裝了多媒體教學終端,每位教師都配有筆記本電腦,學校共有電腦四百多臺,多媒體系統近70多套,學校廣播網、電視傳輸網、數字監控網、信息寬帶網、學校“一卡通”網絡“五網”俱全。為確保各項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行,本學期信息中心加大了對設施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力度,派專人對學校信息技術設備進行全面管理和維護。一學期來,信息中心組織人員維修教室音頻、視頻、網線、廣播線共80多次;維修教師筆記本50多臺次;調試行政樓、教學樓有線、無線網絡20余次;維修交換機、服務器多次,對各處室的打印機、復印機等設備做到有故障及時排除,有問題及時修理,確保教育教學正常有序進行。總之,信息中心本學期在設備維修和網絡維護方面,努力做到了有問題及時解決,保障了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四、突出信息技術的服務功能,盡力做好服務教學、服務師生的工作。
1、進取參與高考、學業水平考試報名工作。高考、學業水平考試報名工作實行網上報名后,時間緊、工作量大,我們信息中心抽掉精干同志,分別用兩天時間保質保量的完成了此兩項工作,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
2、進取做好廣播宣傳、會議準備、設備維修與調試等服務工作。根據學校的統籌安排,目前學校的廣播設備、多媒體設備和網絡設備等全部歸信息中心管理。一學期來,學校召開的各類型會議、報告和講座等約有幾十場,信息中心均能及時為會議調試好音響、投影,安排好轉播等事宜。遇到有設施設備出現故障,信息中心也能及時聯系人員進行維修,確保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活動完成情景
本學期根據教育局的安排的學校的要求,完成了各項指標,并取得了在全縣排行靠前的位置。
1、開學初,完成縣要求,全校師生每人至少上傳一份作品到“書香江蘇”網站,參加全省評比。
2、完成學校開學典禮的錄制和制作,并上報市相關部門完成相關評比。
3、完成全校投影的檢查與修,對部分圖像不清的投影進行更換或維修。
4、省市教育信息平臺的個人作品上傳的宣傳與發動做的到位,我們學校上傳的作品數量一向居于全縣中小學前5名,在高中組中一向處于第一位。
5、一向堅持在圖書、實驗、計算機課中各相關平臺的使用,及時利用平臺上傳相關數據,確保各級網絡申通。圖書日借流量一向堅持省二級要求,學生實驗按時按量完成,確保應做實驗完成率達95%以上。
6、進取參加各種信息技術競賽,教師微課、圖書管理論文等活動上報率高,獲獎率高。
7、本學期即將完成的是學校活動視頻的收集整理,本視頻概括了學校的各活動,展現了我校師生的豐富生活。
回顧這一學期工作,我校學校信息化的規范管理與教育技術應用環境方面有了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在教師培訓、普及應用、資源庫建設、硬件設施的配備等方面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今后,我們將進一步規范管理、以學校網絡建設為契機,加大教師培訓力度,使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再上臺階。
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總結4
本學期信息技術工作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以創立教育現代化為契機,以網絡和電教設備的管理與維護、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研究為工作重點,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在學校管理與教育教學中的資源作用,逐步提高自我的本事。回顧這一學期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嚴于律己,熱愛教育事業,各方面約束自我,鞭策自我,對自我要求更為嚴格,力爭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使自我的思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同時也對自我思想上有了更加高的要求。一學期來,我還進取參加各業務培訓學習,努力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默默無聲地配合領導和教師們做好校內外的各項工作,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肯定。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變得更有信心、有動力去做好每一樣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增強服務意識,促進學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為使我校的信息技術工作在有序、高效的軌道上運行,學校對信息技術工作進行科學化、規范化管理,進一步優化我校信息技術管理水平。
1、做好多媒體的配套使用,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每種電教媒體的作用,規范操作、講究實效,并對各教室使用情景進行普查和不定時抽查,使電教媒體真正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
2、進一步完善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室、教師辦公室、班級等處室的電腦使用制度、物品借用制度,各多媒體教室由專人負責管理,做到分工細,職責明,使用規范,并落實使用登記制度,規范了學生、教師對計算機的操作,及時維護好各處室的計算機的網絡,保證學校網絡健康、正常、安全運行。
3、對各室電教設備做好了維護保養及維修工作,定期對各室及教師電腦檢查“病毒”,做到發現問題及時予以解決,做好多媒體教室的電腦、投影儀除塵工作,從而保證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
4、增強服務意識,對電教設備堅持做到常巡查,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
二、加強教學研究,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
在學校領導的密切關注下,我們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研組相結合,在教學與科研并進的同時融入信息技術的理念和技術的學習研究,從而不斷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鍛煉,更新觀念,提高理念,以更好的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在教導處的指導下,全體教師平時能對信息技術教育教研動態及時的學習、掌握和運用,把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帶入課堂,帶入學校,使教師的業務水平也得到提高
三、立足新課改,切實提高我校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水平
1、定期推廣有價值、高水平的課堂教學軟件,本學期每個教室都安裝了何教師智能教學平臺,并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進取性,鼓勵他們根據教學資料,自制課堂教學軟件,供給原創性資源。廣泛搜集高質量的學科資源,充實學校教育資源。
2、及時總結電教媒體在教育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
3、協助每位教師都做了自我的微課,部分教師錄了自我的優課。
四、重視各種活動,搞好信息應用
1、在學校的各項教研活動中,充分運用電教媒體,觀摩名師教壇、學習探討教育理論,使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2、加強課堂教學實踐,要求教師充分利用電教手段,進取滲透學科教育。
總之,信息技術教師這個特殊的職業決定了我必須還有很多的學校工作要做:電腦設備的維護、文本資料的錄入、學校信息平臺的建設、課件的制作、音樂的修改、各種活動的攝影攝像……如此繁多的任務我也從不推諉,而總是充分利用一切課余時間及時解決。
一個學期忙到頭,付出的是什么,收獲的又是什么呢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這學期我收獲的同樣是碩果累累。
我的忙,我的累,我更為取得的成功感到欣慰和自豪!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在今后的各種工作中,我還會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總結5
信息技術部是一個年輕的團隊,我們的成員分散在各個教研組,很多成員都是教育教學中的骨干,他們在完成繁忙的教學任務的同時,分擔了信息技術部的各項工作,作為信息技術部的部長,我一向感到很慚愧,對他們工作中的付出我都無以回報,中國大學網范文之工作總結:信息技術部工作總結。這次學校將感動團隊授予我們信息技術部,我想一方面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們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信息技術部的工作能夠說是瑣碎,繁雜,很多時候做得都是一些救急工作,實在是說不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也談不出很多高深的理論。雖然如此,我覺得經過我們信息技術部所有教師的努力,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中還是卓有成效的
第一,我們信息技術部的成員分散在各個辦公室,在他們的影響和指導下,全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師文字處理,制作隨堂的教學課件,已經是比較熟練了。當教師們遇到難題時,他們經常會得到身邊能手的幫忙,這樣能夠使問題得到比較快的解決,教師們也不再懼怕用這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第二,各個辦公室的電腦維護也有了專人負責。象徐誠經常會幫低年級的辦公室去及時處理各種電腦故障。袁平平也是她所在辦公室電腦的第一維護人。
第三,在大型活動中,信息技術部的成員能團結協作。在學校省級“十五”電教課題《運用信息技術,促使學生“合作——探究型”學習方式的構成的研究》已完成結題的工作中,我們全體成員在教導處金東旭主任的統一部署指導下,大家分工明確,各盡其職,徐誠、顧雄二話沒說就接下了上錄像課的任務,袁平平利用休息時間完成了各項統計工作,徐濤制作匯報要用的幻燈片。金主任化了很多的時間完成了結題報告。
第四,在學校的各項大型活動中,都能夠看到我們信息技術部教師的身影。曹之杰教師為“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研討會”“新基礎教育”、“黨員先進性學習”、“學科發展中心開放活動”、“《江蘇教育》學校發展教師論壇”、“全市德育工作會議”、“游戲周活動”、“田徑運動會暨體育節”、“感激節研討活動”、“中老年教師研討活動”“校藝術節”“2005年暑期校本培訓”“普通話連著你我他”主題宣傳活動、“綠色學校申報”“局小杯”讀書節系列活動、《三年發展規劃》中期評估、“心理工作室”活動、市《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評優課、周銳來校與小讀者見面會、“市科學評優課”“英語朗誦比賽”、全市“特色德育”研討會作了拍攝和準備工作,1-6年級家長會電視直播工作,這些工作看似單調,瑣碎,可是如果沒有高度的職責心,是無法堅持保量地完成的。
第五,在信息技術部部長曹之杰的帶領下,我們幫忙十多位教師制作修改多媒體課件,參賽、對外公開課等,其中由曹之杰、徐濤、徐誠等人制作的課件在全國、省市級評比中榮獲佳績。共獲得市級一等獎三個、省級一等獎一個,國家級三等獎一個(常州市僅有兩只課件獲此獎項)。局小創學習型單位巡禮專題電視片拍攝制作,參加市展評獲二等獎,這標志著我校自主開發校本資源的本事已大為提高。
第六,利用學校網,開辟了學校對外宣傳的第二個窗口。教師們經過學校網展示自我的成果,交流各類信息,自學校網建立后,先后進行了“我與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的實施”,“中老年教師研討會”、“感激節”研討"新基礎教育”等多項專題研討,改變了原先的單向交流的活動形式,經過網絡,使每一位教師都真正有了話語權。家長們經過學校網了解學校的各類新聞大事,學生們經過學校網發表文章,展示才華。建立了教師成長記錄袋,記錄下教師在三年中的成長軌跡。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信息技術部在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些工作,但還有很多的不足,下一步工作,我們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完善教育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近些年來,學校在教育信息化上舍得投資,在辦公室、教室都配備了許多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備,可是如何更好地發揮這些已有設備的最大作用。
第二,構建提高教學質量的教育資源信息化系統;在三年發展規劃中期評估中,在資源庫的建設上沒有得到較好的評價,這固然有設備方面的原因,但我們也不能完全推卸掉自我的職責。事實上,在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逐步提高的今日,教師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留下的資料很有保存下來的必要,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資源庫,這個資源庫并不是由一個個精美的課件構成的,那怕是一張圖片,一段音樂,一則幻燈片,都能夠放入資源庫,可是資源庫是建設光靠我們信息技術部的幾個成員來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要得到各級領導和全體教師的配合,資源庫的建設將是我們以后工作的重點之一。
第三,增強教師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本事,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技術部教師的很多時間是化在維修電腦,做課件等瑣碎的工作上的,做了很多的工作,我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
第四,增強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的本事,提高學習質量;在這方面,作為信息技術應當是有義不容辭的職責,可是很多學科教師也在有意無意地培養著學生的信息技術本事。比如,有的教師自我信息素養比較高,他經常會要求學生上網找資料,在課堂上也會向學生介紹網上的信息,久而久之這個班學生的信息素養也會高于其他平行班。
第五,拓展學校教育虛擬空間,促進學校、社區、家庭的___發展。我聽說有些班級在班主任教師的帶領下,在網上建立了自我班級的同學錄,家長、學生、教師在這個平臺上及時地交流著信息。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提高教學質量的教育資源信息化系統;加強促進學生發展的信息化體系建設;提升學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強教育信息化實驗學校建設;營造學校、社區、家庭聯動的信息化網絡環境。
一、教歷研究的概念與基本特征
(一)教歷研究的概念界定
教案是課堂教學活動方案,是教師以章節或課時為單位編寫的教學具體方案,是課堂活動的重要依據,是保證教學秩序的必要措施。傳統的教案似乎是課堂教學的終結。事實上,教案的價值不應該局限于課堂教學的準備,教案作為教師思想軌跡的記錄,是教師認識自己、認識教學實踐的重要資料。如果能夠記錄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對原有計劃的變更、遇到的突發事件及處理措施、施教過程中所獲體悟等內容,教案則又能成為教師總結與積累經驗、發現問題的憑依。
鑒于這樣的考慮,筆者提出了“教歷”這一概念。“教歷”指的是教師教學的經歷或歷程,是在教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更全面、更真實記錄教師教學軌跡的一種研究教學、總結經驗、提升理論的動態生成材料。“教歷”由三個部分組成:課前計劃、過程描述、課后反思。課前計劃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之前的所有準備工作,是在對學生、教材及教學資源等分析的基礎上作出的教學設計。課前計劃主要是教案編寫的內容,包括目標、材料與設備、內容和方法等。過程描述是教案所沒有的。這一環節是對課堂教學的全程記錄,包括教師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反映,特別是與教案的預設不一致的地方,教師對特殊情況的處理與教學計劃的變更等,以使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進行分析和反思,或提供給其他參與教師進行分析和反思。課后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之后,通過自己的反思,把已完成的教學過程當作對象,作出初步的分析,或通過某些途徑獲取來自他人的評價信息。多層面的反思可以使教師意識到教學的成功與不足,從實踐中悟出道理,使這些切身體驗與更為廣泛的教學理論聯系起來。
課后反思不是完結,而是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活動,積極主動地吸取新的信息,制訂新的實施方案,改進課堂實踐,同時實現教師的專業學習,掌握新的技能。而且所有反思的內容都應融入下一次教案的編寫、課堂教學的實施之中。如此反復,教師才能完成從“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的攀升。一份完整的教歷,記載的就是一位教師從教的心路歷程。
“教歷研究”就是教師通過對個人資料的收集,對自己思想軌跡的記錄。教師要通過這一記錄來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教學實踐,并對自身實踐進行有意識的、系統的、持續不斷的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最后改進教學實踐。教歷研究的目的不是為了某種固定的“理論”成果,而在于教師在現有的教學基礎上提高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實現專業發展。
教歷研究要求教師對自己從事的實際工作進行關注和反思,要求他們作為研究人員進行自然狀態下的教學研究。在教學之前,教師對自己的課前計劃進行思考;教學之中,真實地記錄教學活動背景、教學活動過程以及發生的種種問題、作出的調整等等;教學之后,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實踐積極反思,將實踐與研究融為一體。
(二)教歷研究的基本特征
1.教歷研究是自我研究
在教歷研究中,教師所進行的研究是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反思與探究。它要求教師運用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對自己的教育實踐中的問題(自身的實踐經驗)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學科的分析,以便對自己的實踐有一個理論上的理解或解釋,并發現其中的長處與不足,為以后的改進作好準備。教師的實踐應該是一種研究式的實踐,研究的時間是原來的教學時間,研究的對象是教師自身的工作現實,研究的過程也就是教師的工作過程,即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一來教師就不僅是理論的被動接受者,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理論的發明者。
2.教歷研究是實踐研究
教歷研究的環境就是教師工作之中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對實際問題具有局外人──專業研究者──難以企及的敏銳的認識。教師的研究是對自身教育行動的有效性、合理性的探究,并不斷加以改進的過程。教師的研究,重要的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起而行之,在教育行動中研究教育。作為教育過程的當事人,研究應與行動融為一體,而不是置身于教育過程之外。教歷研究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特別是借助于教育理論啟發下的案例解讀,逐漸積累而成的富有個性的實踐性知識。當教師從研究中找到了更為有效的教學策略,就可以嫻熟地解決教學上的種種困惑,減少不必要的無效勞動,提高教學效果。
3.教歷研究是反思研究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實踐性知識,具有同研究者所提供的理論知識相對的性質。而這種實踐性知識乃是教師所固有的實踐性話語與思維方式的產物。[1]教師的反思能力決定其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在教歷研究中,“反思”的重大現實意義是讓教師理解在他的實踐中有著內在聯系的各種要素的含義,從而使他的實踐具有一種“理性”的特征,就是一種始自現實的“反思”,這意味著,教師的研究工作沒有一個凝固的“成果”,而必將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其目的在于“實踐改進”。也就是說,教師以自己的實踐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作出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這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二、教歷研究的操作流程
教歷研究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某教師通過單獨記錄,反思對某班某學科教學施行的新方法,或將自己的新觀點轉化為行動;學校組織若干教師組成研究小組,自行開展研究,或在外來研究者指導下進行研究;由專業研究人員、教師、學校管理者、教育行政部門等組成較為成熟的研究隊伍,支持教師從事的研究。下面主要介紹第二層次教歷研究的基本流程(參見下頁圖)。
教歷研究基本流程示意圖
(一)成立教研組
根據個人愿望和需要,可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成立教研組。如根據學科不同,可設立語文、數學、英語、理化教研組等;根據年齡不同,可設立青年教師組、中年教師組等。
(二)制定計劃
計劃的制定涉及教研組和教師個體,包括:教研組工作計劃──確定操作規范,教研組負責人在專家的指導下以及與組員的協商中,制訂完整的可操作方案,以便教研工作開展得更有條理、更有效率;個體行動計劃──確定自我發展方向,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特點與追求,有自己的長處與弱點,因而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條件作出一個周詳的、適合自身的自我發展計劃,以便使自己永遠處于發展之中。
(三)主講教師的教案與記錄
主講教師的記錄應包括四個教案和三份記錄。具體如下。
教案1 主講教師提供的原始教案(課前計劃)
課前計劃應該包括以下內容:基本分析(含學習者分析、教師資源分析、教材分析、現有課程資源分析等);教學目標分析(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現有條件下實現的可能性分析);教案及其編寫過程(包括個人的和集體的工作,要求有時間、地點、過程、各位教師的見解等,特別強調對其依據的記錄,即為什么要提出這個意見)。
記錄1 參與式評判意見
教研組對主講教師提交的教案進行參與式評判,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并說明理由。主講教師對這些意見進行記錄和分析,并融進自己的新教案。
教案2 修改后的教案
在教案1的基礎上,根據記錄1中所提的意見進行修改的教案,使記錄1中的集體評判和自我反思在教案2中得以體現。
記錄2 心路歷程
主講教師將修改過程進行詳細記錄,具體記錄的內容有:教案1有哪些不足?教研組提出了哪些意見?這些意見哪些是可以吸取的?教案2中采納了哪些意見?為什么采納這些意見,教案2中是如何采納的?與教案1相比,教案2有哪些進步?自己的思考與建議。
教案3 實施的教案
課堂中實施的教案,即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描述。主要內容有:過程實錄,課堂教學的全程記錄;時間分配記錄,各個教學環節實際所用時間;調整記錄,教師根據教學進展情況,臨時改變計劃,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等所作的調整及其原因;課堂管理(課堂規劃的制定與執行、問題行為管理等)與輔助教學行為(動機的激發、師生交流、強化、教師期望的表達等)等的記錄。
記錄3 教學活動的分析與反思
教研組在課后對主講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分析與反思。具體內容有:教學過程的自我反思、教師間的合作反思以及與專家的交流反思(主要討論成功與失敗的地方,有何建議,對這些建議的態度與具體落實措施,對自己有何幫助,哪些地方可以供自己以后上課時借鑒等等);記錄整個教學歷程在哪些方面對自己有啟發;困惑或有待解決的問題;感想。
教案4 最后修訂的教案
根據以上幾個環節,對教案3進行修訂,使教案趨向完善,并將其存檔。
(四)參與教師的記錄
教歷研究強調在幫助同事專業成長的過程中自身也得到某種程度的發展,因而要求參與者記錄自己參與過程中的活動、感想及思考。每個參與的教師都應真實地記錄在每次教研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與思考。分析主講教師的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尋找問題的原因并提供有價值的改進意見,同時反觀自己的強項與不足,提出改善的具體措施。這樣可以根據這些材料建構每個教師的發展方向,并有針對性地提出進一步發展的建議,讓每個參與者都能得到某種程度的發展,這是教歷研究的最終目的。
參與教師的心路歷程的記錄可以是散漫的、隨意的,這類似于課后反思,但不一定局限于教學事務,也可以是涉及其他方面的,因為制約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唯有對自己的發展歷程有個全面的認識,教師才能更快地、更有針對性地實現成長。
三、教歷研究的實現條件
(一)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
人有肯定自我、追求成長的動機。“自我超越”是指個體不斷理清并加深個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養精力,培養耐心,客觀地觀察現實,以實現個人心中最想達成的愿望。在教學實踐的研究中,教師應該全身心地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要實現自我超越就要改變以往的傳統觀念和傳統做法,積極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將科學的研究方法運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比如說,在“教案時代”,教師非常重視“教”的構思,成為教參“虔誠的崇拜者”“忠實的執行者”,依據教參確定教學目標,定位教學重點難點,構思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這樣的教案所描述的只是從師到生的單一流向,沒有師生、生生的多向溝通;所記錄的流程僅僅是教師的意愿與設想,沒有學生的選擇、理解、質疑,只有被動的接受,不可能有主動發展的記錄。教案所反映的是教師的單向傳遞和經驗傳授,是一種教師的單邊作用。從這一角度說,教師要實現從“單向度”向“多向溝通”[2]的轉變。
(二)完善學校的相關政策
教師的發展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還需要有一個適宜的學校環境,或者說是一種文化。這個環境并不是天然存在的,需要學校予以創造,需要一系列的學校政策來完善它。首先,要建立起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校本科研制度,校長要把科研當作分內事,學校的全體教師也都會參與到研究的行列中來,牢固樹立科研興校的理念,將有力地促進校本科研風氣的形成。其次,學校要建立積極的參與機制和激勵機制,尊重和保護教師從事科研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教師的科研自信心。同時,開拓教師參與學習、培訓、學術交流的校內外暢通的渠道,使教師能從多種渠道獲得教育資源、信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第三,建立全新的評價機制,改變傳統的僅僅關注學生成績的教師評價,要本著有利于教師發展的要求,依據不同教師的特點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并把教師從事校本科研的工作和業績與教育教學工作一并列入教師的評價內容。
(三)構建“研究共同體”
教歷研究是對“教育行動”的研究。“教育行動是在特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由特定的教師對其學生采取的行動,又要使作為行為者的教師在行動過程中獲得理性的自覺,故這種研究不能不以參與研究的教師為主體。”[3]但單個教師受認識水平與價值觀念等的局限,對教育實踐的理解也有限,教師個體的研究一般較難取得成功。而反思是一種依賴群體支持的集體性活動,在教師與教師合作的共同體中,可以更好地發揮集體的力量,而且在教歷研究中,教師需要通過與其他教師的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的教學監控能力。因此,教師集體應當是一個教學研究的共同體。[4]在這一研究共同體中,必須建立科研平等對話、合作切磋、經驗交流的平臺,能夠讓教師經常進行研討、交流信息、分享經驗、共同提高。教師個體一方面向集體貢獻自己的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獲得更多的“他山之石”,這些“他山之石”對教師發展的社會化、教學工作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成長均有極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日〕佐藤學.課程與教師[M].鐘啟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243.
■“構建‘奠基未來’區域教育文化體系”,主要是要著力凸顯以下特點:一是要構建適合所有學生的全人教育,即適應不同年齡、不同差異人的教育;二是要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對人的需求,即教給今天的學生如何去適應未來的社會;三是要在繼承優良的傳統教育文化基礎上接納創新的學習方法,即,在明白什么是21世紀的學習與關鍵能力的基礎上,去努力踐行21世紀的學習;四是要形成具有和平教育特點和特色的區域教育文化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享受優質教育的要求,讓“和平教育”這張名片更加閃亮。
因此,無論從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經濟的轉型以及教育事業的發展來看,還是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都迫切需要教育深度轉型,促進教育適應時代要求,轉變發展思路,變革培養模式,提高辦學水平。我們必須以理性抓住“歷史機會”,以智慧破解“現實問題”,在適應轉型、自覺轉軌、主動轉變的道路上,真正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從而追尋“不一樣的精彩”。
那么,在“構建‘奠基未來’的區域教育文化體系”的大背景下,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如何重新定位?
■在構建‘奠基未來’區域教育文化體系中,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一直以來秉承著以下的教育理念:遵循“嚴謹治學,精細管理,務實創新,追求卓越”的校訓,堅持科學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走教育內涵式發展這一主線,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圍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一中心,把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中去,焦點聚焦到學校和教師急切希望分析問題的癥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呈現解決問題的案例、開展解決問題的行動中去,讓實際效果真真正正地體現到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提升上來。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重點強化一個“實”字,即實際、實在、實干、實效;落實一個“細”字,即,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精、重復性的事情用心去做;著眼一個“全”字,即,事情一定要干在點上,眼光要輻射到部門的線上,心中要聯想到全局的面上。充分發揮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這支特殊隊伍的集體智慧,在實踐中不斷地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一點一滴打基礎,一步一個腳印抓落實,扎扎實實、持之以恒地努力,讓所有的學生、教師、學校都在均衡發展上超越自我。
一流的教育來源于一流的教師,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在這方面,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和教研室有哪些好的做法?
■多年來,和平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圍繞推進和平教育科學、均衡、特色發展主線,著力培養一批具有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理念先進、業務精湛、風格獨特,在全市乃至全國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專家型教師。為實現這一目標,區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為我區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此基礎上,我們積極拓展工作思路,堅持分層分類、專題專項、技能為主、貼近實際,在加強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方面開展了以下具體工作。
第一,開展市級規劃課題“實踐貳ぱ啊ぱ芯咳灰惶褰淌ψㄒ搗⒄鼓J窖芯俊保嶸淌ψㄒ禱健N頤淺閃⒘艘鄖逃治夥絞榧俏槌さ摹笆導ぱ啊ぱ芯咳灰惶褰淌ψㄒ搗⒄鼓J窖芯俊笨翁庾椋ü細窨際匝“緯?2名實驗教師作為研究對象,積極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思路。課題組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對我區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進行了實證調研,從家校聯動能力、課堂管理能力、心理輔導能力和科研能力四個方面聘請專家對實驗教師進行了多次培訓,每次培訓活動分主題報告、實踐展示、撰寫論文和論壇交流等單元逐步推進,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局領導親自參加課題的研究活動并提出指導意見,對全區教師的培訓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第二,創新教師培訓管理工作思路,提高教師培訓的質量和實效性。和平區根據教師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需求,建立教師職后培養序列,分層開展培訓,進行動態管理。一方面對于新入職的實習期教師,開展歷時一年三個階段的崗前、崗中適應性培訓,主要滿足其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站穩講臺、勝任崗位、順利實現角色轉變的發展需求。此項工作我們已連續開展了20年,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對于在職的適應期、發展期、成熟期的教師,按照天津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相關要求,扎實推進每五年一個周期的繼續教育全員培訓計劃,結合我區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實際,在學分管理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創新,規定了一定比例的區域學分,實行統一跟蹤管理,通過開設多種途徑、多種方式的專項區域培訓課程,彌補教師現實所缺所需所用,保證了教師培訓、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減輕了教師的學習和工作壓力,提高了教師對培訓工作必要性的認識。
第三,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每年一屆的“和平杯”教師專業技能競賽并形成了長效機制。自2009年以來,連續四年開展每年一屆、每屆一個主題的全學段、全學科、全過程、全員參與的“和平杯”教師專業技能競賽,旨在抓練兵、抓比武、抓團隊、抓常態,從而達到促學、促研、促幫、促課、促提高的根本目的,在教師自我反思內驅力的基礎上,大大強化了同伴互助、共同分享的助推作用,進一步使得校本教研從形式、內容和實效,從高度、深度和廣度上來說更為有效、更有收獲、更能提升,并已經成為繼續保持和平教育優勢的根本保證和一大亮點。目前第四屆“和平杯”教師技能競賽正在進行之中,主題為“看教研、看課堂、看作業”的“三看”活動,歷時三年,各有側重,捆綁計算。正如逸陽梅江灣國際學校王希萍老校長所說:“如果說過去各級各類優秀課的評比最終評出的是一個人,而現在我們開展的‘和平杯’教師專業技能競賽最終評出的是一個團隊;過去提高和受益的是一個人,而現在提高和受益的是一個團隊,真正在全方位的均衡發展上以及擦亮和平教育這張名片上做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工作;參賽教師賽后也感慨地說:‘參加這樣的活動真實、有收獲,平時也應該這樣。’”
第四,區教育局舉全局之力,給教師搭建和創設各種學習交流平臺。近年來我區進一步加大了與天津師范大學、市教科院、市教研室的合作力度,把名師和專家請進學校,與一線教師共同探討教學方案,解決教學問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一是與天津師范大學合作,舉辦了針對理化生實驗員、任課教師的專題專項培訓,提升專任教師自身的專業化水平,使其親身體驗在學校無法完成的實驗,了解和接觸當今前沿的有關信息。二是與華東師范大學合作,對我區中小幼教研員、教學校長、學備組長進行研修培訓,現已先后派出五批次、每批次40余人參訓,使參訓者再一次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加清晰地知道應該怎樣進行基于課程標準下的教學。三是舉辦區域專題培訓大講堂,就“如何開展有效的校本教研”“高站位把握課標,立體式駕馭課堂”“合理利用課堂載體,培養學生創造力”等專題,請專家對全區的骨干教師進行輔導。
第五,構建了“和平區優秀教師隊伍梯隊建設塔式人才結構”。從2008年開始,我們與區教育局人事科共同探索構建和平區優秀教師隊伍的塔式結構人才培養鏈,即以區級學科帶頭人為塔基,實施“首席教師領銜團隊”建設工程;以名校長、名教師培養人為塔體,實施“兩名(名校長、名教師――編者注)”培養工程;以領軍人才為塔頂,實施“領軍人才成長”工程,并以此加強和平區優秀教師梯隊建設,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師隊伍梯次結構,從而帶動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全面提高,促進和平教育的高位發展。我們每三年評選一次,截止到目前,三屆首席教師共評選出60人;首席教師領銜團隊共56個,按照每位“首席教師”帶領6名青年骨干教師、每位青年骨干教師再培養數位年輕教師的“1+6+N”的人才梯隊建設模式,為和平區師資隊伍的合理化、科學化、優質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兩屆“名校長、名教師”培養人共百余人,其中為我市“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先后輸送學員31人,11人當選天津市第八批特級教師;在天津市青年校長、青年教師論壇中,我區參賽選手連年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在歷屆天津市中小幼雙優課和優秀課評選活動中一等獎的獲獎率逐年提高。
“奠基未來”區域教育文化體系中的課堂教學如何定位?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和教研室如何應對?
■我區構建的“奠基未來”區域教育文化體系中要求今后的課堂教學應當全面轉向“以學為本”,即,以學生為本、以學習為本、以學情為本,隨時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調整課堂教學的方式、進程和方法。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我區從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出發,大力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區教育局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的指導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校本教研的實施方案》《和平區中小學校本教研評價標準》《和平區中小學校本教研評估細則》等制度文本,并通過以下措施促使校本教研的有效,進而助推課堂教學的高效。
一是基于“課改理念和課程標準”開展教研,用“大數據和實證”支持教研,促進教研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我們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帶動教研有效開展的方式,區教研室先后承擔了市級規劃課題“利用實測數據分析結果,促進區域教與學的行動研究”“初高中畢業班總復習教學規律的研究”。通過對數據收集、挖掘、分析、解讀和使用視角下的學習與研究,形成了一套“命題與測試―統計與分析―診斷與反饋―研究與改進”一體化循環分析指導系統,不僅從各層面、多角度展開分析診斷,還利用標準分對各種情況展開橫向、縱向的增值分析等,從而更加客觀、真實、準確地反映各自在教與學成長過程中的變化軌跡,便于我們基于實證基礎上開展實證教研,從而提供相對精準、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專業指導和服務。此項課題的研究得到各方面的通力協作,確保研究工作順利進行,并于2011年5月通過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專家鑒定組A級鑒定,在2011年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中獲得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
二是自2010年起成立了和平區中小幼教學專家指導組。目的在于發揮市、區已退休的教學管理和學科專家的資源優勢,更好地對我區中小幼教學和教研工作進行督導、指導與幫助,促進我區教學質量在原有基礎上有新的突破。按照工作職責和任務要求,專家指導組每年都要定期深入學校進行專項調研、視導和發展性評估,通過聽取校長匯報、與學科組或備課組組長座談、參加校本教研、進班隨堂聽課等形式了解情況,指導幫助,探討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促進我區教育的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和均衡化發展。同時還先后參與起草了一系列制度文本,經過反復推敲、廣泛征求意見,以區教育局文件的形式下發,成為指導我區教學教研工作具可操作性的依據。
三是每學年全區開展兩次全方位的集中下校調研指導工作。這項工作在區教育局統一安排下,由督導室、中學科小學科、專家組、教研室和進修學校相關業務部門聯合,對各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且各有側重。第一學期主要是進行摸底排查,通過聽取校長匯報、聽課、參加教研活動、反饋交流等形式及時全面地了解學情、教情以及教學管理等現狀,為以后的教學指導提供充分的依據。第二學期主要是針對三個畢業年級的教學與管理進行指導,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以破解教學難題、攻克薄弱環節、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調研、視導、聽課、展示、校本教研等環節,在課堂教學和校本教研的評估中,加強對學情的分析、措施的跟進、學生課堂參與以及學習方式和效果效率的評價,使評價成為課堂教學轉型的內驅力。
四是開展區內協作片和學區片的聯合教研,建立健全均衡發展合作機制。中學均衡發展協作片是由具有同層次需求、同類型問題研究的學校組合而成,采取分層推進、分類指導的原則,由學科教研員推選一位業務精、能力強、富有責任心的教師任協作片教研組組長,開展聯合教研活動,以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重點,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小學均衡發展合作學區片是由一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校牽頭,其他學校共同參與組合而成的,目的在于整合優質資源,組織活動學習交流,推進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總之,無論是協作片還是學區片,都要求制定工作計劃,統一集體備課,共同組織教學觀摩、學術研討、課題攻關等教學研究活動,充分發揮協作片和學區片成員的引領帶動、互助共贏作用。
五是區教研室借助“優秀學備組”的建設與評選工作,促進學科組、備課組建設和教師群體專業化發展;借助于常規常態下的“五走進有效課堂”的建設工程,促進學校均衡發展和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借助“兩年一屆的教學、教研工作會議機制”,更加凸顯和平教育的領先優勢。多年來,我們在繼承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和引導學校關注“過程中”和“常態下”的工作,緊緊圍繞著中心工作、核心任務、熱點問題,聚焦常態課堂教學,深化校本教研,尋找增效減負的新途徑、新方法,通過總結部署、典型展示、表彰獎勵等形式,不斷提升我區教育教學工作邁上新臺階;通過加強對課堂教學“怎么教”的專題研究,提升教師文化底蘊、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因為同樣一節課,有文化內涵的教師,能充分挖掘出教材的價值,并多元地引導學生去理解教材,知識聯系廣,方法點子多,教學形式靈活多樣。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加強國際理解教育,推動跨文化交流,增進學生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在這方面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和教研室開展了哪些工作?
■為了培養既有國際視野、又有強烈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的教師和學生,我區把國際理解教育作為新時代的特色品牌加以建設,區教育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國際理解教育的指導意見》,并積極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開展市級規劃課題“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的行動研究”,提升我區國際理解教育的水平。為適應和平教育國際化發展的趨勢,我區成立了以區教育局張素華局長為組長的“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的行動研究”課題組,在完成我區國際理解教育現狀調研的基礎上,組織課題組成員和實驗學校赴相關省市進行了學訪交流,開展適合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特點的校本課程展示交流、主題實踐活動等,并編寫完成了國際理解教育區本課程準備在區域范圍內使用。通過此項研究工作,極大地豐富了廣大師生的國際理解知識,提升了國際理解能力,培養了國際理解理念。
二是舉辦每年一屆的和平教育對外交流研討會。目前我們已成功舉辦了四屆,每屆的主題分別為“兩岸十省同課異構”“中新名校長辦學思想、名教師教法展示”“增進國際理解教育交流,提升專業水平”和“面向未來的學生創新精神與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并開設專家講座,校長、教師、班主任論壇,名師教學教法展示等板塊,既加強了學習和交流,又拓展了視野,提升了能力,更擴大了和平教育的對外宣傳和影響力。
三是分期分批派出優秀校長、骨干教師赴境外參加培訓與交流。先后赴加拿大、新加坡、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習研修,組織英語教師赴北大參加為期三周的TIP封閉培訓等。
當前,天津市正在積極推動高色校建設,在這方面,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和教研室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一是幫助學校開發校本課程。進修學校成立了課程研究室,設立專職教研員,具體負責、幫助、指導各單位以知識體系為基礎、以能力體系培養為核心的國家課程拓展性開發,區本課程的統籌開發、校本課程的優化提升等。
二是幫助教師提煉教學特色。教研室協助學校幫助、培養、提煉有一定潛質和夢想追求教師的個性特長和獨特教學風格,開展以塑造教師個性風格、促進教師教學特長形成的系列活動,構筑和平教育的人才梯隊和高地。
三是幫助促進多學科的融合。特色學校建設的最終目標要體現在“兩個滿足”上:一是滿足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二是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個性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當前創建學校特色的傾向性是多元的,是復合型的特色需求,因此,我們學校的特色也要能體現多學科、多能力的融合。教研室要結合各學校特色,促進協調學科教學的融合,推進各單位的特色深化和發展。
教科研應該也是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和教研室的一項重要工作,您如何看待教科研?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和教研室在這方面有哪些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