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制作實訓課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3 15:45: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課件制作實訓課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課件制作實訓課總結

篇(1)

專業技能競賽是當今許多大學生樂于參加的活動之一,師范生專業技能競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從教素質。如何將它與實訓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師范生的專業技能競賽開展得更有成效,從而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已成為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課題。

一、師范生基本功的不足與專業技能競賽的內容

師范院校的學生將來畢業后大多數要從事教師職業,從目前在校的一些師范生來看,他們的綜合素質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不僅如此,他們作為一個準教師,許多人做教師的基本功還不夠扎實。特別是一些高職院校的師范專業學生,表現得更為突出。具體表現為:(1)口頭表達能力差,普通話很不標準;(2)書法水平差,不論是粉筆字、鋼筆字還是毛筆字,都離一個教師的要求相差太遠,板書沒有章法;(3)盡管會制作一些簡單的多媒體課件,但課件與教學切合得不夠緊,有的課件內容與教學無多大關系;(4)說課和模擬講課容易緊張怯場,其心理素質和對課堂教學的掌控有待提高。

當前的師范院校學生之所以在教師基本技能方面存在這么多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這方面的實習實訓與實踐鍛煉。目前,許多學校對實訓教學重視不夠,給學生提供鍛煉各種師范生技能的機會很有限。各種技能競賽本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受經費和其他條件的限制,一些學校技能競賽活動開展得太少。有的學校甚至對學生實習也不重視,放任學生“自主”實習,有的不到教育崗位實習。

全國許多省份開展了師范生技能競賽。一些設有師范專業的職業院校,也紛紛參加這類比賽。如在2010年舉辦的浙江省第四屆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中,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代表隊獲得3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和3個優勝獎。有的省份(如湖北)在開展師范生職業技能競賽時,高職高專單獨設組,不分學科類別。為了參加省里比賽,各個學校自己經常性地舉行師范生技能比賽,而且將此作為一個傳統項目保留下來,定期舉行師范生技能競賽。

江西省教育廳師范處2008年舉辦了江西省首屆師范生基本功大賽。基本功比賽主要包括三項內容:一是寫字、二是演講、三是課件制作。縱觀其他省份的師范生技能競賽,其內容大同小異,主要集中在書寫、普通話、課件制作和說課、講課上。

二、專業技能競賽對于提高師范生綜合素質的作用

開展專業技能競賽,可以給學生提供不少實訓機會,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對師范生來說,在正式上講臺之前鍛煉一下從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書寫比賽對提高板書水平的作用

隨著電腦的普及,學生的書法水平不斷下降。據調查,書法水平在師范生中的發展呈現不平衡的狀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書法和板書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內部,書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從小練字書法較好,有的缺少練習書法較差。從整體來看,硬筆字明顯又要比軟筆字好,學生的毛筆字普遍較差。

板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但現在對板書的重視程度很不夠,許多剛畢業的師范生的板書非常差。一些學生到中小學教育實習,他們在板書時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寫內容安排得也雜亂無章,根本談不上有什么“板書設計”。從這一點來看,舉行板書比賽也是提高師范生從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現在這方面的比賽開展得不夠廣泛,作為師范生技能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方面還有待加強。

提高師范生書法水平的辦法之一,是經常性地舉行書法比賽。比賽可分為硬筆書法、軟筆書法,具體一點說主要是“三字”即毛筆字、鋼筆字和粉筆字。通過經常性地舉行書法比賽、板書比賽,可使廣大的學生在書法上取得較大的進步。

(二)演講、辯論比賽對表達能力等方面的促進

普通話過關是對一個教師的起碼要求,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對此有明確規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普通話測試水平要達到二甲以上,才能獲得教師資格證書。作為一個教師,除了普通話要標準,口頭表達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師范院校在平時便會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而通過技能競賽的形式進行的,大多是演講比賽或辯論賽。

演講比賽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江西省的師范生技能賽,其中就有演講這一項,第一屆比賽的演講主題是“怎樣當一個好老師”。在練習和準備演講的過程中,學生在口頭表達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過有經驗的老師加以指導,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講時的普通話是否標準、演講時的語速、語調以及節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導老師的點撥之下得到校正。同時,演講比賽還可以促進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因為演講比賽通常要寫演講稿,為了演講得更精彩往往還要反復修改,在這個過程中師范生的書面表達(寫作)能力會相應得到提高。

除了演講比賽,還可以舉行辯論賽。圍繞一個辯論主題,將參賽者分為正反兩大陣營,然后進行辯論,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辯論賽。自從著名的“獅城舌戰”后,這種方式大受人們歡迎。參與辯論的辯手要有敏捷的思維和出眾的口才,通過這種形式的比賽可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

轉貼于

(三)課件制作對教材把握能力的檢驗

多媒體課件是教師用來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的工具。教師從預設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出發,根據學生智能水平與學習現狀,依靠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及其網絡教學系統,以聲音、圖像、視頻和文字等媒體為一體的方式來調配課程資源,按教學環節與流程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進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學系統。運用多媒體教學,是一位老師基本的教學技能。作為將來要走向教學崗位的學生,自然也應重視這項技能,在實訓過程中熟練掌握它。常用多媒體課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門學科中運用的。每個軟件都有優點與不足,其關鍵處在于體現學科教學特性與適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從某種程度上說,多媒體的運用恰當與否,是對課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種檢驗。通過課件制作比賽,可促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研究。要通過課件制作比賽,提高學生對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體課體,一定要緊扣教材內容。第一要切合課文的題旨情境。例如,有人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七根火柴》時,在“歐化”(現代氣息太濃)的金邊相框中播放衣衫襤褸的戰士在草地跋涉的場面,這是不妥當的;第二要準確地表現出課文或語句的意思來。例如,有一個《沁園春·長沙》的課件給“百舸爭流,魚翔淺底”制作了一幻燈片,畫了幾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幾尾魚不時躍出水面。這沒有準確地表現出“魚翔淺底”的意境來。“翔”是形容魚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動,絕不是躍出水面。這樣的畫面不但不能幫助學生對詩句的形象理解,反而會導致學生誤解。

(四)說課、講課對教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許多省份辦理教師資格證時,都有“說課”這一環節。而一些中小學招聘教師所進行的考試,也都要過“說課”這一關。2010年筆者曾擔任過本校附中招聘語文教師的評委,當時就有“說課”這一關。從應聘者說課的情況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比起沒有經驗的碩士生來,對教材的把握能力顯然要強得多。由此可見,多“說(課)”、多“講(課)”對師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說課”呢?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達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即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說課其實就是要談談你是怎么教的?為什么要這樣教?通過說課,可以看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情況。例如,說課人是否把握重點難點、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為師范生的一項基本技能,說課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日常教學中,客串講課在當今的教學中經常會被采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講臺充當“教師”的角色,借以提高學生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為實訓教學的一種手段,這種方法不可能在課堂中占太多的時間,因為這樣做會影響教學進度。因此通過講課比賽來促進學生課后自練,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如西南大學的師范生技能競賽,其中就有講課比賽。

現在絕大多數師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創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學生可以自由地發揮,按自己的構想去進行講課,然后再反筆觀看自己講課的錄像,找到自己不足之處加以改進。許多學生到外面的學校實習,開始總是會膽怯,緊張時說話的節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訓練幾次,多參加有關說課、講課的比賽,有利于提高他們教學方面的綜合能力。

三、對專業技能競賽提升師范生綜合素質的思考

首先,職業技能課的開設問題。過去很多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教師職業技能課,只開設《教材教法》方面的課程。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過去開設《中學語文教學法》,現在有的更名為《語文教育學》,實際上講得大多是理論性的東西,比較抽象。為了彌補學生在從教實踐方面的不足,我系曾開設了《普通話教程》、《演講與口才》等課程。后來修改教學計劃,又將上述兩門課取消,新開設了《教師職業技能》課。《教師職業技能》課包括普通話、書法和課件制作等方面內容,每周三節共54課時。毫無疑問,《教師職業技能》課的開設是十分必要的,但課時是否太少,普通話、書法、課件制作各占18課時是否合理,還有應當放在第幾個學期開更科學,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學生反映這門課的課時偏少,有必要將《普通話教程》和《演講與口才》作為選修課加以恢復。

篇(2)

【中國分類號】G623.58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新生開設的課程,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并且可以制作幼兒園教學課件打下良好基礎。制作課件需要學生熟練的掌握基礎操作。采用以實訓為主,教學為輔的實訓教學課。

一、教材的調整

本校選用的教材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高職高專系列規劃教材文化課系列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這本教材主要分為六個教學部分:

1、認識計算機;

2、windowsXP操作系統的使用;

3、因特網的使用;

4、制作word文檔;

5、使用excel2003實現企業工資管理;

6、powerpoint2003的應用。

(一) 教學順序的調整

為了適合實際需要,對教材進行了調整。主要是教學順序的調整,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調整后的教學順序更適合幼師生的學習。

教材的6部分內容是分為2個學期來進行的:第一學期:1、認識計算機;2、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使用;4、制作word文檔。第二學期:5、使用excel2003實現企業工資管理;3、因特網的使用;6、powerpoint2003的應用。

(二)實訓內容的調整

根據調整后的教學順序,并以幼師生的職業特點,相應調整教材內的實訓內容:

第一單元:認識計算機,基礎內容,不做調整

第二單元: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使用,調整任務三,使用windows xp的附件工具,以《畫圖》軟件為主,給出學生幼兒兒歌,讓學生繪制兒歌配圖。

第三單元:制作word文檔,實訓內容調整為1、制作自薦信;2、制作《簡歷》表格;3、制作簡歷封面。

第四單元:使用excel2003實現企業工資管理,實訓內容調整為1、錄入班級成員成績;2、使用公式、函數制作班級成績表;3、給出成績評價分類匯總并制作圖表。

第五單元:因特網的使用,實訓內容調整為1、網絡基礎知識及電子郵箱的申請與使用;2、即時通訊軟件及社交網站的使用;3、搜索引擎的使用。

第六單元:powerpoint2003的應用,調整為1、設計課件;2、插入圖片背景;3、插入視頻及音頻;4、設置動畫;5、設置頁面切換;6、調整課件。

二、教學的設計

計算機基礎是比較枯燥的一門課,作為職業教育類院校,我們的教學應該以實用為主,幼師生的學科必須包含幼師走上職業崗位必須的技能。計算機課也一樣,將幼兒園需要的內容融入課堂,為學生將來的工作技能打下良好基礎。

(一)課堂內容設計

1、第二單元:幼兒兒歌配圖,在使用軟件的同時,考察了電腦繪圖能力及創造思維。

2、第三單元:畢業求職簡歷讓學生鍛煉畢業時應對求職時需要的內容。

3、第四單元:成績表、基礎信息表制作是到幼兒園統計幼兒信息時必須的。

4、第五單元:網絡的使用適合于現代社會。

5、第六單元:PPT是主流的課件制作軟件,易掌握,課堂效果好。制作能抓住幼兒眼光的課件是必須學會的。

(二)課堂流程設計

實訓教學課采用邊講邊練的形式,分配好講授和練習的時間進行有效教學是我們之前研究過的課題,在實訓課的教學過程中,一直都在實行。

1,組織教學,讓學生回顧上節課學習的操作,5分鐘的練習,之后,找一名學生代表講她是如何操作的。既讓學生復習了舊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教學能力,并且檢查了學生的操作熟練情況。

2,新知講授,教師精講,學生多練,精講強調教師的基本功,操作要準確到位,再教學中強調易出錯的操作,內容簡明扼要,有針對性、啟發性和指導性,引導學生了解操作技巧,節約學生的練習時間。

采取了講一點,練一點,最后大塊練習時間出作品。以課件制作為例,課堂時間有限,每班分為幾組,每組交一個作品。包括教案、課件設計稿和課件。課堂上,一個知識練習一次。如插入一個操作,都分成了插入背景、插入圖片、插入藝術字、插入文本框幾個知識點,目的是讓學生更好的熟練操作。

3,學生操作,是課堂最重要的部分,實訓教學課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學生的操作時間,這其中有一半是在邊講邊練中進行的,還有一半是大塊的練習時間。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操作能力、掌握新操作技能、提高操作熟練度的關鍵所在。

4,巡回指導,目的是幫助學生排除操作中的種種障礙,保證學生正確的操作方法,采用個別指導與全班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在巡回過程中發現全班的共性問題就需要暫時控制全班同學的計算機,進行整體指導。而在巡回過程中發現學生出現的特殊問題,根據學生能力不同進行差異的個體指導。

5,學生總結,這樣可以既可以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又能了解學生的操作情況,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

6,課后反思,教師應在課后對一節課進行歸納、總結,既要重視成功的經驗,也要重視失敗的教訓,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必要的分析,嘗試不同的解決辦法。

三、正確處理“關系”

1、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認識體。師生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因此,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必須匹配。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給學生創造條件讓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的獲取知識,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題作用。

2、舊課與新課的關系

教學過程中要分配好舊知識與新知識的比例,因為有很多同學在新課之前就已經將以前的知識全部忘記了。所以每節課課前都要分出一部分時間來讓學生來復習之前的操作,讓學生在反復的操作中掌握操作,并加深對課程內容的認識。

3、難與易的關系

教學中可以將教學難點拆分或者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誘導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操作。

在實訓教學課中,還應該計算機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加入新的內容并實踐。用新穎新奇的知識牽動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實訓教學課要把握和展現“動”這個字。教師要動手示范操作,學生要動手練習操作,反復動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在教師巡回輔導時,及時解決問題。

總之,要將計算機實訓教學課上好,吸引學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用多樣的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篇(3)

首先,課程內容知識點講授:通過對金融犯罪概念、構成、現狀及趨勢、具體金融犯罪行為等知識的學習,掌握金融犯罪總論及具體金融犯罪相關罪名的內容。其次,案例實際分析:通過“9.17”專案—特大騙取票據承兌犯罪案例的學習,掌握實踐環節中該類犯罪案件偵查的措施。再次,實戰化轉型環節設置:提高實訓環節課時量比重,不僅限于視頻資料播放,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實際動手操作環節比重,增強學生實戰操作能力,貼近實戰,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最后,增強師生互動在課堂教學中的比重,在課程授課過程中,增加學生自主學習與反轉課堂的環節,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吸收,提高學習的興趣。本項目在研究過程中可使用的研究方法:數據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對比分析法、總結歸納法等。

篇(4)

2012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高職學校為1276所,占普通高校總數的60%。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概論”課教育,大力推進高職院校“概論”課教學改革,提高高職院校“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保證我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政治方向,既是黨和國家的要求,又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發展本身的要求,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高職院校“概論”課教學現狀

近年來,我國理論界對于“概論”課在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研究上有較大的突破,但關于“概論”課教學理論研究中,對于“概論”課教學的一般性理論探討較多,而專門針對高職院校怎樣進行“概論”課教學的模式探討較少,根據“05新方案”精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修課程由原來的五門縮減為兩門,同時課時減少,而“概論”課教學內容乃是根據教育部社政司不分本專科統一制定的教學基本要求設置和安排的,教材也是統編的。而不同層次的學校學生素質差異是很大的,對教師因材施教的要求是很高的。根據高職院校學生基礎差、底子薄,理工科學生日常實訓時間多的特殊性,優化課程結構,整合教材內容,活化教材成為各高職院校當前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點任務,為此,四川省教育廳特委托四川幾所高職院校針對高職院校的特點,進行四川省高職院校“概論”課教學專題研究。該研究雖然在院校屬性和教學內容上有針對性,但所有專題的教案、課件、案例,以及實踐、作業等運用于所有專業學生,沒有差異性,致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至今還沒有出現大家所期盼的效果。本課題組成員根據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狀況和認識,認為要提高高職院校“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必須對文、理工科學生實施差異性教學。

二、高職院校“概論”課文、理工科差異教學的原因

依據在實際教學中的觀察和總結,我們認為高職院校“概論”課應實行文、理工科差異教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授課學時的差異

高職院校的特點決定了學生以后的發展方向多數是直接走向企業一線工作崗位,所以高職院校學生大多每學期都要進行一定時間的實訓,特別是理工科專業的學生,且其每學期實訓時間比文科專業學生要長,以本學期教學班級為例:機電專業實訓時間是4周,而英語專業實訓時間只有1周,兩個專業授課學時相差達6個學時,如果教學計劃針對所有專業,就會出現有些專業“概論”課內容講不完,或者有些專業“概論”課內容講完了,而學校安排的教學時間還大量剩余的現象。為了避免“吃不飽”和“吃撐了”的現象,根據文、理工科授課學時的差異要制訂差異性的教學計劃。

2.掌握程度的差異

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不同層次,對“概論”課相關內容掌握程度差異很大,在“概論”課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有這種感受:上文科專業學生的課比較順暢,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常常只要老師提到上句,學生能快速回答下句,而理工科專業學生常常在老師的一再提示下仍然很迷茫,不知怎樣回答問題,課堂死氣沉沉,老師經常感覺很疲憊和挫敗。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文科專業學生大多經歷高中文科政治、歷史的強化培訓,對”概論”課相關內容掌握得比較好,而理、工科專業學生大多是理科生源,高中時對政治、歷史不重視,對”概論”課相關內容掌握得也比較差,致使文、理工科專業使用案會出現:理論性太強,知識性太弱,理工科專業學生認為太難,聽不懂;理論性太弱,知識性太強,文科專業學生認為太簡單,在重復高中的東西。所以根據文、理工科專業學生對“概論”課相關內容掌握程度的差異性,必須編寫差異性教案。

3.學科專業的差異

高職院校大多是以市場需求和社會需求為目標培養學生,所以所有專業的學生課程設置基本以市場和社會為導向,但專業不同,對市場信息和社會信息了解和關注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同。文科專業學生趨向關注社會動態和社會現象等宏觀方向,理工科專業學生趨向關注本行業狀態和本專業技術動態等微觀方向,加上大一基礎專業學習中,文科專業學生會更多注重素質方面的培養,而理工科專業學生則注重專業基礎知識的培養,特別是專業技術方面的學習,從而對文化素質的培養不足。造成的結果是:“概論”課使用社會案例,文科專業學生比較感興趣,而理工科專業學生不太感興趣;“概論”課使用理工專業案例,理工科專業學生比較感興趣,而文科專業學生不太感興趣。為了使各專業學生感興趣,必須差異性選擇案例。

4.領導重視的差異

高職院校各系部領導的任命,雖然思想政治方面要求很高,但基本上是各系部領導由本系部專業相關畢業的領導擔任。文科專業系部領導大多文科專業畢業,對“概論”課了解比較多,比較熟悉,也比較重視,而理工科專業系部領導大多理工科專業畢業,對“概論”課了解比較少,比較不熟悉,也相對不太重視。文、理工科專業系部領導重視的差異會導致本專業輔導員和學生重視的差異,因此要使學生重視這門課必須使這門課與其專業緊密結合,不同的專業使用不同課件、布置不同的作業,能使其領導了解這門課,覺得學習這門課對本專業有用,從而重視這門課,最終使學生重視這門課,喜歡這門課。

三、高職院校“概論”課文、理工科差異性教學的對策

通過以上原因的分析,可以得出:高職院校“概論”課文、理工科學生差異教學勢在必行,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怎樣實施差異性教學?我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1.教學計劃差異制訂

由上面的分析及高職院校的現狀,我們了解到文、理工科授課學時存在差異,以本校為例,文科與理工科專業授課學時相差6學時左右,因此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必須根據各專業教學進程表和各專業的特性,由本專業“概論”課任課老師制訂教學計劃,不能所有專業使用學計劃。

2.教案差異編寫

文、理工科專業學生對“概論”課相關內容掌握程度的差異,要求教案必須差異編寫。文科專業學生對“概論”課相關內容掌握程度較高,一般知識性問題都有所了解,點到為止即可,所以文科專業教案可加強理論方面的闡述,特別是理論結合實踐部分;理工科專業學生對“概論”課相關內容掌握程度較低,一般歷史性問題和社會性問題都不甚了解,知識性問題也有所欠缺,所以理工科專業教案要加強歷史、社會和知識方面的闡述,特別是基本文化素質方面的講解。

3.課件差異制作

課件教學已經是當前理論教學的主要手段,課件制作成為每一位老師的必需技能。“概論”課課件教學成為主流,但不管按章節的傳統講課還是當前熱門的專題講課,課件模板和制作風格都是一樣的,沒有文、理工科專業的差異,而現實是文科專業學生想象思維比較豐富,跳躍性思維較強;理工科專業學生邏輯思維比較強,喜歡按某種順序、規則想問題,掌握內容。因此,“概論”課課件制作時文科專業要多用圖片、動畫等引發想象的內容,而理工科專業要多用圖表、數字和序號等直觀的內容,這樣比較符合各專業的思維方式,便于了解內容,理解所學知識。

4.內容差異講授

課堂講授是提高高職院校“概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關鍵環節。有些老師講得神采飛揚,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有些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如何使學生喜歡“概論”課,提高課堂講授的針對性是關鍵,對文科專業學生應該多結合社會現象和社會動態相關案例,把政治理論與現實結合起來,深入淺出,既要避免重復以前的內容,又要使同學們對現實問題的理解找到理論根據;對理工科專業學生應該多結合歷史事實和專業方面的案例,把歷史與現實、國家與個人結合起來,使同學們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理解當前國家的現狀和政策,把自己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密切聯系起來。

5.作業差異布置

課堂講授的結束并不意味著課程的結束,課后作業的布置對考核內容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至關重要,但高職院校“概論”課課后作業的布置一直都不夠重視,也沒有統一要求。本課題組從課題組教師的經驗出發,認為要提高高職院校“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必須布置課后作業,而且文、理工科專業要差異布置:文科專業學生要多動、多調查、多制作,把所學內容運用于實踐中;理工科專業學生要多想、多思考、多總結。把實踐中的體驗升華成理論,這樣才能使各專業學生和領導覺得“概論”課與本專業、本人有緊密聯系,有實用性,從而重視“概論”課,喜歡“概論”課,提高“概論”課的實效性。

6.考試形式與內容的差異

基于文、理工科專業學生對“概論”課相關內容掌握程度的差異,以及教師對他們講授上的差異,我們認為,期末考試時,文、理工科專業學生在考試形式與內容上也應有所差異。文科生可以半開半閉,閉卷部分,側重于基本理論;開卷部分,側重于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材料分析。理工科專業學生,可以全部采取開卷的形式,主要考查他們在開卷的情況下,對“概論”課基本內容的掌握程度與熟悉程度。

參考文獻:

篇(5)

經過觀察和調研,筆者認為:他們熱衷于接受新事物,喜歡動手、有較強的表現欲望。必須注重發掘他們的潛力,實施因材施教,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改變“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多媒體課件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載體。

1項目教學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多媒體課件就是利用數字處理技術和視聽技術,以計算機為中心,按照教師的教學設計,將文字、語音、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集成在一起,以實現對教學材料的存儲、傳遞、加工、轉換和檢索的一種現代教學技術手段。

11課件制作原則

(1)教學性原則。課件的設計應該緊扣教學大綱,滲透進新課改理念,做到選題得當、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深入淺出,使學生易于接受。

(2)科學性原則。電工課件設計應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要目標,遵循科學性的設計原則,做到內容正確、容量大,思維清晰,邏輯嚴謹、層次清楚。

(3)簡約性原則。課件要盡量做到簡、易、新。盡量用簡練的語言、公式、模型、圖形來表達課程的內容;另外,課件的操作要盡量簡便、靈活,便于教師和學生控制。

(4)技術性原則。多媒體課件最起碼的要求應是畫面清晰、動畫連續、色彩搭配有美感、快慢適度、交互設計合理;此外還要滿足穩定性、易于操作、易于維護等技術特點。

12課件設計與制作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不能單純依靠計算機技術來完成,制作者應在深入理解教育理論、仔細研究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綜合計算機的相關技術進行制作。

(1)教材分析與整合。項目教學要求教學內容設計為趣味性強、貼近生活并且成功率高的實訓項目。基于對教材的整合和分析,圍繞教學大綱,要確立出教學目標,根據目標,確定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加以分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老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因材施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將關鍵知識點,學生能力的培養融合在項目完成的過程中,以項目教學法為主線,在教學中選擇了具有職教特色的新型教學法“做中學,做中教”,并綜合運用探究法、創設情境法、引導法、動畫法,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般情況,項目教學從項目認識、項目實施、項目調試、項目評估、項目測試、項目拓展六個方面進行組織教學。

(2)編寫腳本。腳本將課件的設計、制作和使用過程連在一起,是課件制作的直接依據,腳本編寫直接影響課件的質量和在教學中的使用效果。

(3)準備素材。根據腳本完成素材收集:如文本、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

(4)制作合成。通過多媒體課件制作工具將各種素材集成起來并調試,以檢驗課件與教學內容是否做到有機結合。

2項目教學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作用

2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研究的東西有著內在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從而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可適時引入圖、文、聲、像并茂的多媒體課件,給枯燥的內容創設新穎有趣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達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有機結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電工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22豐富課堂教學信息

在傳統電工教學中,教師經常在講述某一問題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總是先用語言描述,然后再畫電路圖或原理圖進行講解,以達到對電工概念、規律的正確理解和準確描述。而電工教材中,有一些事實或過程(如變壓器的磁場變化)僅依靠傳統教學手段來完成這些內容,教學效果勢必將受到較大局限。在這樣的條件下,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將所要傳授的知識信息以多媒體形式向學生表達,使學生易于認同和理解。

23突破重點、解決難點

電工有許多概念、定理、定律,內容比較抽象,學生覺得難以理解和消化,如果利用多媒體方式呈現教學信息的特點,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便可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24加大信息流量,學生自主學習

使用課件教學能節省教師對復雜圖像和表格的描繪以及對標題、定義、定律、原理、公式、例題總結等文字的書寫,使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集中在對現象、規律、方法、和各種問題的分析和講解上;同時,課件有許多幫助學生理解相關內容的鏈接,并且課件本身也有幫助按鈕,可以幫助學生使用課件。

25在線學習,加強學生的主體性

在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對每一個問題有所反應,才能使學生變消極學習為積極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要使學生的積極反應充分得到實現,必須使學生立即知道其反應是否正確,即給學生“及時確認”或“及時強化”。當一個操作反應為一個刺激緊隨時,這個操作的力量就會明顯提高。課件的交互性就為學生的積極反應得到及時的確認和強化創造了條件,從而激勵學生不斷地奮發向上,使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6重復實驗過程

在電工教學中,許多現象(過程)一瞬即逝,學生無法觀察,教師光口頭評說或利用掛圖也很難講解清楚,這樣很不利于學生深入學習思考。利用課件可以化一閃即逝為慢速連續、化不可操作為可操作、虛實結合、重復實驗過程,幫助學生觀察實驗,準確記錄和科學分析實驗結果,進而得出重要規律。

3取得的成果

(1)課件體現了學生為主體,以“思”為主線,以“創”為最終教學目標的教學思想。“思學做創,四位一體”以“思”為主線,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以“創”為最終教學目標,達到會創、善創、能創。

(2)選擇了具有職教特色的新型教學法“做中學,做中教”。遵循職業教學規律、實踐教學特色、突出“做中學,做中教”,充分體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特色。

(3)教材的處理與創新。教學內容設計為趣味性強、貼近生活并且成功率高的實訓項目,以四化為創新依托即理論內容實訓化、教學程序模塊化、重難點動畫化、培養能力綜合化。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降低了學習理論的難度,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4)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課件導航清晰、交互性能好,包含了圖、文、音、視、動畫等形式,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將抽象的問題直觀化,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也有效解決了教學重點和突破了教學難點。

(5)學生以課件為載體,能夠自學。課件設有幫助按鈕,學生可以自主瀏覽課件,進行預習和自主學習。

(6)打破常規,校企共建“雙師”課堂。在上機驗證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視頻聊天、3G手機等通信手段跟校企合作單位的工程師進行零距離的交流和探討。

(7)新型教學載體。舉辦“創新發明講壇”、成立“布谷鳥”師生創新小組等形式多樣的教學載體。

(8)有效完成課后評價和交流。學生在網絡上完成評價,通過網絡答疑、交流、下載資料,可以幫助老師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改變了學習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4項目教學多媒體課件在電工教學應用中注意的問題

(1)教材整合需合理。一般原則:①貼近生活;②實訓項目;③教師主導,學生主體;④突顯“做中學,做中教”。

(2)選擇和設計要注意學科的特點,最大限度地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3)恰當把握運用時機,理順與傳統教學的關系,避免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的濫用。

(4)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多媒體課件只是輔助教具,教師不要一味地依靠課件。

(5)教師應著意設計、制作、改進有新意的電工課題,使各種教學設備和相應的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能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電工課的教學質量。

5制作課件后的思考

(1)老師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老師跟學生要多聊天,要知道學生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老師要理解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3)老師要不斷地學習,改變教學思想,改進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4)老師要胸懷責任心,帶“情”入課堂。教師面對學生要做一個有情人,用真情去打動學生,用熱情去點燃學生,用激情去感染學生,用豪情去激勵學生。

篇(6)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強化課堂信息互動交流

傳統的電工電子教學中,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不便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真正改變學生和教師的位置,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當學生有問題時,可以及時提出或利用計算機網絡與同學討論,從而多渠道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學生對某個電工電子現象有自己的觀點時,也可以通過網絡提供給大家進行研討和交流,教師答疑也更快捷且可推波助瀾。在這樣的互動交流中,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既可以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又能獲得深厚、多樣化的情感,使學生心情愉快,暢所欲言,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更有利于發揮學生思維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實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現代教學思想。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滿堂灌”的教學弊端,給學生較多的自由時間復習鞏固,優化了課堂教學,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也強化了課堂信息互動交流,課堂氣氛也就顯得活而不亂。

三、優化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操作技能

多媒體技術用于電工電子演示實訓,能產生其他手段無法取代的效果。以往教師在講臺上操作時,總有部分學生看不清楚,若采用錄像教學,教師將演示過程拍成錄像或直接播放教學帶,可將演示過程和結果形象地展示給每一位學生,一目了然,事半功倍。例如,講授電工電子技能時,可先講解電路原理,讓學生懂得電動機如何實現正、反轉控制,再通過錄像演示如何安裝、調試電路,最后分析電路中可能存在的各種故障及排除方法。以往學生在實訓時,教師來回指導難免顧此失彼,也導致部分學生難以掌握正確的操作技能。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簡單地解決這個問題,利用錄像顯示示范操作,并在操作前放映實訓錄像片。教師在放映時對重點、難點內容加以講解,然后進行分組實習討論。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使學生明確操作步驟,提高了操作技能。再例如,在以前的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由于存在客觀因素,電工電子實驗連錯電路就會燒壞元件,造成財產損失。因此教師一般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連錯電路會造成什么后果,強調必須按照正確的電路圖來連接,剩下的實驗操作學生只須按圖索驥了,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缺失獨立的思考,偶爾有的學生連錯了電路燒壞了元件,只有無奈的份兒,更不可能自己分析錯誤原因。若采用多媒體技術后,就可在做實驗前首先設計一個電路圖,并將電路圖中的實驗儀器尚未連接上,讓學生用鼠標連接,如果出現錯誤則會出現事先設計好的錯誤結果,如電源燒壞、電流表冒煙等,利用課件既知道錯誤的效果,又不會使元件損壞;然后再讓學生做實物連接的實驗,則犯錯誤的機會大大減小,從而提高學生連接電路的能力,讓學生嘗試地進行探究。這樣學生在探索中學,在嘗試中成功,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所學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四、制作電工電子多媒體課件的小技巧

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有助于電工電子教學中難點的突破和重點的把握,特別是一個好的課件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智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制作電工電子課件的方法很重要,筆者談談幾點體會供大家分享:

1.課件導入方法(1)單刀直入:開始以幾個關鍵字或短語鮮明地揭示主題,把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引向對知識的探索;(2)舉例導入:通過對典型事例作形象化的語言描繪導入,(3)提問導入:以問號喚起學生的自覺思維,導入主題。(4)逆向導入:有意用錯誤觀點導入新課,讓學員進行討論。

2.課件形式“圖文并茂”課件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特點,把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及視頻等信息進行結合,做到“圖文并茂”。在內容的展開上,并不是直線型的羅列,根據大腦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將課件設計成文字逐句展示、內容層層展開、電路拆分、圖形分解,外加動畫演示等的表現形式效果會更好。

3.課件內容“熟”、“精”、“活”、“巧”根據每一節課的不同教學要求,課件要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思維線索,環環相印,步步深入,才能顯著提高學員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設計課件內容時必須在“熟”、“精”、“活”、“巧”四方面下工夫。“熟”是熟悉教材與學生,熟練地駕馭知識,挖掘出教材的智能結構與思想底蘊,其目的是為給學生“備餐吃好”。“精”是精通本門學科,精心培養能力。課件制作要能積極開啟學生的智力,精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活”是活躍學生思維,靈活運用知識于生活實際,把知識的發展和加深過程納入生活實際,這樣,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自然就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活化起來。“巧”是巧設課件排版,巧布置教學步驟。根據教材特點,抓住重點內容,深入地揭開矛盾,恰當地選擇突破口,巧妙而周密地布置教學步驟,引人入勝,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課件巧妙結尾電工電子課件的結尾設計也和課件的導入一樣重要,在教學中若能根據授課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等,巧妙地設計出行之有效又生動有趣的結尾,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筆者總結了幾種方法:(1)總結結尾:總結就是對一堂課的內容,知識結構、技能技巧或用提綱,或畫表格,或以圖示等方法加以概括總結,強調要點,使學生對課堂有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2)呼應結尾:呼應,就是在一堂課將結束時解決上課開始提出的問題,前呼后應,使學生豁然開朗。(3)引伸結尾:引伸,就是根據所授內容,用各種方法把問題不斷引向深入。(4)引趣結尾:引趣,就是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5)游戲結尾:游戲,就是在課堂結束時,安排一些與該課內容有關的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的知識的認識。(6)伏筆結尾:伏筆,就是在講完舊知識后,要留一個“尾巴”,使學生感到言而未盡以引起他們探討“未盡”(新知識)的好奇心,為今后教學埋下一筆。

篇(7)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7-00-02

酒店管理專業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緊跟時代步伐與行業發展共進退,用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富傳統課堂。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創意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制訂有利于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教學目標,將課堂社會化、讓課堂動起來。本文將探究多媒體教學在酒店管理專業課程改革中的應用問題。

一、酒店管理專業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一)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酒店管理的學習規范化和操作化的。在傳統授課方式中信息是單向式傳遞,不夠直觀形象,教學過程中信息的反饋交流機會較少。多媒體可以直觀而且形象地通過綜合應用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等資料來豐富教學活動,對一些需要反復觀察模仿的視頻可以反復播放,重復教學,甚至利用某些錄像設備觀摩自己的操作步驟。比如,教餐巾折花的技法時,傳統的示范一般是教師在講臺桌面上示范,而利用多媒體展示則可以通過投影器的多角度重復播放,學生通過觀看錄像并同步操作,課堂秩序井然,氣氛活躍。

(二)授課信息量大.將枯燥的內容條理化、簡單化,提高教學效率

酒店管理是一門十分講究細節和程序處理的專業。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會對書本上死板的步驟失去耐心,而借助教室中的幻燈、投影、電腦(互聯網)、光盤等多媒體設備的教學演示,可以清楚的向學生們展示酒店實際操作工作的細節及步驟,從而節省了教師授課時的板書時間,無論從手段還是氛圍上都比以往的傳統教學豐富得多。此外,由于ppt制作比較簡單,而且可以重復使用,所以在課前提問、課堂練習、課后總結、作業布置等教學環節都可以利用,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開發學生綜合能力,開展場景模擬訓練

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給學生提供真實的情景環境,學生體會不到實際應用的樂趣,尤其是對一些模擬場景練習,僅用口頭無法表述清楚,而借助多媒體,用視頻展示給學生則一目了然。比如說,講授解決前廳突發事件用傳統教學模式僅一個案例就要用大篇幅描述,費時費力,而借助多媒體播放錄像可以形象客觀地情景再現,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性知識,留給學生自由想象和發揮的空間,還可以穿插講解討論,把抽象概念具體化,引導學生用正確合理的方式化解事件。

二、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的具體操作(以《食品營養與衛生》課程教學為例)

(一)合理規劃教材,選擇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

一般來講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課程進行多媒體教學,一味地使用多媒體,只會造成人力、財力的浪費。課件制作者要在熟悉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選擇能夠展示教學內容的最佳表達方式,有針對性地設計多媒體教學內容。

《食品營養與衛生》(大連理工出版社)課程教材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應用為核心,把職業資格要求的知識、技能與能力,融入到教材中,體現“學用結合”,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教材中有大量的案例、插圖,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全書共有7大部分,其中,人群營養及合理配膳兩部分是教學重點,由于該課程課時量較少,具體教學過程中采用講座形式教學,這就要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必須把握實用性、生動性、時效性,并將課件展示時間控制在1小時左右,留出一定講解、討論時間,以免學生視覺疲勞,多媒體教學流于形式。

(二)課件設計力求簡約,信息量適度

課件展示的畫面應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畫面的布局要突出重點,同一畫面對象不宜過多,避免或減少影響學生注意力的無益信息。畫面中動物與靜物的色彩對比,前景與背景的色彩對比,字符的大小,都要保證學生能充分感知對象。減少文字顯示數量,在案例教學中可以引用小段視頻,對配餐課程教學課引用大量圖片信息,讓學生直觀辨認各種菜品,消除菜品空間、季節的限制。

通過多媒體提供適度的信息量,在解決教學難點、重點擴大學生視野的同時,能讓教師自主地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對信息進行加工。

(三)收集制作多媒體的資料

多媒體資料的收集是多媒體教學及課件制作過程中的一個重點,多媒體課件中用到的各種聽覺和視覺材料需要授課教師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獲取,這就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會利用動畫制作軟件生成動畫,用話筒輸入語音;利用一些共享的圖片、音樂、音像資料;利用相機、掃描儀通過拍攝、掃描得到需要的圖片資料。這是一個繁雜的工作,課前的準備工作及工作量較以往大大增加,課件的制作、資料的采集都很費時費力,如果教師對多媒體技術運用不熟練,那么多媒體教學就很難開展,教學效果必然下降。近幾年各個學校都在開展對教師的“Inter”未來教育培訓工程,尤其是對老教師加強課件制作及應用展示的培訓。

(四)課件的制作

課件的實質性制作階段,是一個見仁見智的過程,課件之間的差別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課件制作。在這一階段中,設計者首先要構思課件的整個框架結構,思考如何引入講課內容,如何展開教學,如何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如何引發學生的思考等,然后再根據需要,進行課件制作。由于PPT課件可重復利用,所以同一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可以組成團隊,優勢互補,多方面多角度的搜集并制作教學軟件,使多媒體教學更加規范更加嚴謹更加實用。

三、多媒體教學的局限性

(一)教師轉變思想觀念是開展多媒體教學首要問題

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全面掌握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過程。多媒體輔助教學既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又是教學改革的推動力量,是一項新的、開拓性的工作,為了適應這一變革,教師首先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通過不斷學習,熟悉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法和環境條件,掌握必要的多媒體操作技能。

(二)軟硬件的技術支持缺乏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擁有一定數目的多媒體教室,但仍然存在教室少、設備老化等問題,對教學軟件的認識不到位,市面上的正版教學軟件價格不菲,學校資金支持不到位,教學軟件的設計與專業實際教學要求不相適應,針對此情況應可以加強校內資源共享,充分發揮計算機專業教師與學生的特長,與專業課教師一起研發適合本專業教學的教學軟件及多媒體課件,從而降低教學成本。

(三)避免多媒體教學流于形式

在新課改中大部分學校提出用多媒體教學的要求,甚至作為教師年終考核的一項指標,這使得教師過分依賴課件,不分內容的選用多媒體教學,例如:一些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在課件制作中采用大篇幅文字,教師改念教案為念課件;有些教師將課件設置為自動瀏覽,讓學生們“自學”,容易在師生之間形成一種呆板機械的教學模式;在操作性強的實訓課上,老師不能調動學生參與造成只“看”不“練”;學生對這些教學行為非常反感,多媒體失去應有的教學效果,流于形式。如何真正實現教學觀念的徹底改變,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都有待進一步探討。這也是我們應該反思的。

綜上所述,只要正確認識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功能,充分發揮其優勢作用,遵循制作及應用過程中的原則,正視多媒體課件運用中“度”的原則,合理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及時對課件作出修改及擴充,把行業中新標準新要求納入課件內容做到與時俱進,那么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就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劉飛.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大力推動當前創新教育[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06).

[2]王芳.多媒體教學的利弊分析及相應對策[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22.

篇(8)

二、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構成的分析

進行工作能力分析時,首先分析了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教師的綜合能力(工作職責),得出如下七個結果:教學能力、學生管理、教科研、生產實習指導、職業指導、競賽指導和專業發展。然后對這七個綜合能力進行分解得到相關的專項能力(任務)33項。最后,對這些專項能力進一步分解,或者說對完成這33項任務所需的能力進行分析,共得出161個能力子項。

三、教學能力—教學能力標準條目

根據教師教學能力分析結果,對這些教學能力進行具體描述,轉化成相應的教學能力標準條目,這些教學能力標準條目就成為設計能力標準確認問卷與制訂教師教學能力標準的基礎。在進行轉化時,對每一項教學能力的描述基本采用“能做什么”或者“具備什么能力”這樣的表達式。例如專業基礎課程教學部分的四項能力:電工技術、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和電工電子儀表與測量轉化后形成的能力標準條目分別是:能進行電工技術課程的教學與實驗指導、能進行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與實驗指導、能進行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與實驗指導、能進行電工電子儀表與測量課程的教學與實驗指導。

四、關于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探討

在第三部分中,筆者對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教師能力構成進行分析后,得出了教師教學能力構架,所列的這些教學能力中,首先,根據自我發展需要與現時工作需要的不同區分出拓展能力與非拓展能力,然后,在非拓展能力中,根據與專業相關與否區分出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這樣就把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教師教學熊力分為三大類,即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拓展能力。

(一)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是專業課教師從事教學活動所必需的能力,是專業課教師順利完成教學活動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不同專業的教師所需具備的一般能力是相同的,也就是說這類能力對專業課教師來說是共性的東西。本文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中一般能力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教學設計;2)教材選用;3)教具與課件制作;4)教學實施;5)評價與反思;6)專業教學計劃制訂;7)溝通與表達;8)學生行為規范指導;9)班集體與社團建設;10)教學研討與總結;11)課程與教材開發;12)課題研究;13)實習單位選擇與聯系;14)安全教育;15)擇業指導中與專業不相關的能力;16)就業指導;17)職業道德與生涯設計;18)學生選拔與專家聘請;19)競賽訓練計劃制定;20)競賽的組織與管理。

(二)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是各個特定專業的教師必備的在專業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能力,是從事某一專業活動所必需的能力。這些特殊能力也正是不同專業的專業課教師所具備的教學能力的不同之處,他們與教師的專業緊密相關。本文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專業課教師的特殊能力如下:1)專業基礎課程教學;2)專業課程教學;3)電子電工實踐操作能力;4)電工電子應用能力;5)掌握行業操作規范;6)實訓操作管理;7)實訓器材準備與技能評價能力;8)實習管理與指導;9)擇業指導中與專業緊密相關的能力;10)競賽輔導。

(三)拓展能力

篇(9)

一、教學方面

在08年,我先后承擔了07級XX專業《XXX》和06級XX、XX管理及06級與05級XX《XXX》的教學工作。為了能上好這兩門課程,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1、認真備課。《中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學生核心課程,針對學生才學習完“基會”就直接過渡到“中財”且會計準則新修訂的實際情況,我在課程準備時力求做到深入淺出;同時,在教學安排中,盡量把準則中新的內容傳遞給學生。對于《財務分析與會計信息系統》這門課程,為了給學生財務軟件的使用一個直觀的展示和系統的認識,我參考多所高校相關精品課程教案,自己編制了實訓教程并在課件制作上將軟件演示的屏幕截圖融于課件中,讓課件不僅有理論知識介紹還有案例演示,我希望“信息系統”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使用軟件,更要讓他們以后在實際工作中能設計出符合企業財務環境和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統。為了能上好每一堂課,我在背課上下了不少功夫,力爭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去”,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及時調整和補充課件,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

2、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在《財務會計》的教學中,考慮到上課班級人數眾多,每次課下課后,我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同學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動態并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盡可能照顧到大多數同學的學習進度。介于《財務分析與會計信息系統》這門課程理論比較枯燥的特點,課堂上注意精講精練,讓學生盡量多動手操作;為此,我將每次三節課的上機操作延長了一節;力爭做到每上一次機,學生對用友財務軟件的認識就更進一步。

3、虛心請教其他老師,找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

4、認真布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為了做到習題有針對性、有層次性,我收集各種輔助資料,在“財務會計”的每章課程學習完后編寫分章節的習題并配以詳細的答案解析,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在“會計信息系統”的上機課中,我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和演示。

5、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為了能讓學生課后也能練習財務軟件的使用,我不僅幫助學生找軟件安裝光盤,還多次到學生寢室指導學生安裝。

二、工作方面

我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此外,對于系上安排下來的其他工作,本人也積極主動地去完成: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外,我還承擔了06級的獨立操作實驗指導任務,在08年暑期帶領06級會計專業的學生分2批次完成了獨立操作實驗。另外,在這一學期中,我根據系上的安排擔任08級會計專業3、4班新生的班主任,為了讓他們對會計專業有更好的認識,我還制作了詳細地專業介紹課件。在新學期中,我將一如既往的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完成自己的各項教學任務。

三、業務進修方面

為了能上好《財務分析與會計信息系統》這門課程;我在教學之余,還擠時間自學計算機數據庫語言方面的知識,讓自己能及時解決學生在軟件使用中所遇到的數據庫方面的問題。在暑假期間,我還積極參加了學院組織的新教師培訓,在培訓中提升自己。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針對自己語速較快的特點,盡量控制語速;此外,在課程安排與設計上,力求讓自己的教學風格更為簡潔明快。

2、對吸收能力慢的學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各方面有更大進步,做好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10)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031

1 “離心泵操作”微課程設計的意義

國家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實用型人才,是培養有知識、有文化、懂技術、會操作的一線高級技術人才。

高職學校的學生大多學習成績較差,學生學習習慣欠佳,上課注意力無法高度集中,教學內容過于陳舊,滯后,有些學校化工實訓基地尚未建立起來,實訓室設備數量不足,不能完成教學內容,學生即使掌握一些知識點,也難以靈活運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接觸到工程實踐中的設備[1,2]。因此,將《化工原理》課程進行微課程教學,利用現代互聯網,形成移動學習資源,節省課堂時間,幫助學生在課余進行自主學習,解決課堂上未懂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

而《化工原理》課程中首先學生接觸的設備――離心泵,對離心泵操作進行微課設計,既可以讓學生認識接觸離心泵設備,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對于整門課的學有裨益,也是我校化工原理課程建設和改革的新推進。

2 “離心泵操作”微課程設計思路

本節微課目的:學生學會離心泵的冷態開車與正常停車操作。

本微課的總體設計思路是: 理論講解―仿真軟件操作―現場實踐操作,符合“教學做”一體化理念。

(1)學生在進行仿真軟件操作和現場操作前,首先對離心泵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理論部分進行學習,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有助于仿真和現場操作的順利進行。

(2)仿真軟件教學以仿真技術為基礎,用實時運行的動態模型代替真實裝置教學的一個嶄新的教學形式。在仿真軟件上,學生利用計算機對離心泵裝置進行仿真操作,生動形象的逼真教學,使學生產生親臨實驗現場的體驗。

(3)通過仿真軟件的練習,學生明確操作方法,可以避免現場操作過程中出現錯誤,但仿真實驗不能完全代替現場實驗。因此,在學生基本掌握操作步驟的基礎上,進行離心泵現場操作,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

3 “離心泵操作”微課程的制作

3.1 PPT的制作

在新課導入環節,通過舉例進行導入,如農村水井、農業用水泵灌溉,化工生產離心泵,循序漸進,通^展示圖片,由實際生活過渡到化工生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生意識到學習本節課的重要性。

理論講解部分包括離心泵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通過圖片、動畫、視頻展示,離心泵的主要結構――泵軸、葉輪,并了解葉輪的三種類型。通過工作原理動畫,學生明確離心泵的工作原理:液體注滿泵殼,葉輪高速旋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產生高速度,將低位流體輸送至高位。

3.2 軟件操作部分的制作

在《化工原理》微課程視頻中,引入仿真軟件操作的多媒體顯示技術,將實訓課的照片、錄像等做最貼近學生學習的真實案例帶到單元操作教學中,學生課后自主學習軟件操作內容,既可以使得理論知識直觀體現,增強課程學習新穎性、趣味性,也可以及時地反饋出實驗中涵蓋的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學習效果。學生通過化工單位操作仿真軟件,進入到離心泵冷態開車與正常停車操作,通過邊看視頻,邊自己動手操作,掌握離心泵的操作方法。引入仿真軟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性,培養學生對新事物積極探索的精神。在視頻制作過程中,通過錄屏軟件進行錄制,再進行后期合成,完成此部分的內容講解。

3. 3 現場操作部分的制作

學生能熟練進行軟件操作后,自主歸納總結方法,可利用課余時間在實訓室進行離心泵操作的練習,注重學生個體差異,符合學生學習思維特點,亦可以邊看視頻邊操作,解決自己的困難問題,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培養學生工程意識。

4 微課視頻交流平臺的建設

借助 QQ、微博、微信等現代化信息交流手段,在實踐教學中利用微課開展移動學習[3],促進網絡教學資源的應用。開展資源共享與交流平臺建設,學生可以隨時觀看微課教學,做到課前復習,課上提問,豐富學生學習模式。教師在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同時,也通過微信平臺向學生布置作業,提出問題,與學生交流討論,另外,教師互相共享教學資源,如設備動畫,企業實操視頻,豐富微課制作樣式,促進教師自身不斷發展[4]。

5 結語

《化工原理》――離心泵微課程視頻依據“教學做”一體化理念的進行設計制作,通過互聯網進行資源共享,幫助學生在課余進行自主學習,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并通過交流平臺實時與學生進行交流、答疑,乃是我系《化工原理》課程建設和改革的新推進。

參考文獻:

[1]張英杰,鞏冠群.《化工原理》重點和難點―精餾操作原理微課程的設計與制作[J].山東化工,2014,43(11):160-161.

[2]李西營,鄒雪艷,劉勇等.淺議離心泵教學課件制作[J].廣州化工,2013,41(24):172-173.

上一篇: 營銷季度工作總結 下一篇: 土木工程管理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 一本久久a精品一区二区 | 午夜在线视频网址亚洲 | 偷拍亚洲第一成年网站 |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 亚洲日韩国产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