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3 15:45: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軟件產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國科技大學的金西老師,獲邀參加了中國國家高技術智能計算機系統(863-306)專家組主辦的第一屆中國自由軟件發展戰略研討會,并作了演講。現在我們將其在會議演講文稿及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的發展動態綜述出來,答謝讀者多年來對我刊的支持與厚愛,同時衷心祝賀我國的軟件與集成電路產業在新世紀蒸蒸日上。
1國家鼓勵的主要產業政策
國家鼓勵的有關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的主要產業政策如下:
第十條支持開發重大共性軟件和基礎軟件。國家科技經費重點支持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和重大關鍵共性軟件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大型數據庫管理系統、網絡平臺、開發平臺、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統、大型應用軟件等基礎軟件和共性軟件。屬于國家支持的上述軟件研究開發項目,應以企業為主,產學研相結合,通過公開招標方式,擇優選定項目承擔者。
第十一條支持國內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與外國企業聯合設立研究與開發中心。
第四十二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按鼓勵外商對能源、交通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執行。
(一)投資額超過80億元人民幣;
(二)集成電路線寬小于0.25μm的。
2軟件產業
2.1我國軟件業現狀
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將滲透到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軟件將會成為突出體現一個國家經濟優勢的產業。我國軟件業在1990年軟件的銷售額僅為2.2億元人民幣,1999年中國軟件市場總銷售額增加到176元億人民幣,增長79倍,每年的發展速度都在20%以上;2000年中國軟件市場的銷售額約225億元人民幣左右,較1999年增長27.8%。軟件產業做為支柱產業的形象越來越明顯。
2.2我國軟件業與印度軟件業的差距
我國軟件業的發展和國外軟件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獨立自主開發的軟件所占比例還很小。早在1998年的統計資料就表明軟件產品市場銷售額為138億元人民幣,約占當年世界軟件市場份額的1%;軟件產品出口約為6500萬美元,而同期印度的軟件出口額已達到26.5億美元,約是我國的40倍。2000年印度軟件產業銷售額達57億美元左右,出口達39億美元,這比我國2000年銷售總額要多40%左右。
2.3我國政府對軟件產業的態度
軟件業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各國保持經濟穩定、持續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發達國家,軟件業已超過鋼鐵、汽車和石油等傳統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而在中國信息產業中,軟件市場尚不及硬件的20%,軟件產業發展的滯后已經引起我國政府和有志之士的高度重視。
科技部副部長徐冠華談到,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及其產業發展令人目不暇接,國際信息產業結構正在進行戰略調整。由以硬件為主導向以軟件為主導過渡,軟件的重要性日益顯著。在軟件產業方面,正在發生著由銷售導向向服務導向轉變。以Linus為代表的共享軟件的出現,促使軟件由壟斷封閉型開發,向社會開放型的開發方向演化,這代表已在網絡上合作進行研發的新趨勢。這種趨勢迫切要求不甘落后的國家,必須盡快形成自己的軟件開發實力,壯大自己的軟件產業,在未來經濟和產業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軟件園在國家整個軟件產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牽引作用和示范作用都已得到體現,軟件園的建設發展,已成為當地開拓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方向,集中發展是實現軟件產業能夠快速發展的戰略選擇。
軟件產業是以智力和人力為主要經營資源,以知識和信息為經營載體,以創新為主要經營特色的知識、智力密集型產業,是典型的知識產業,是知識經濟的核心。信息產業部副部長曲維枝指出,軟件產業有以下兩個顯著的特點:
(1)軟件產業以人才為本,高素質、高水平、穩定的軟件技術人才隊伍是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2)軟件產業以創新為主要發展動力,必須在技術、產品、市場和管理的不斷創新中取得發展。
曲副部長還指出:我國政府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為軟件產業營造良好的政策和經濟環境:
(1)盡快制定配套的軟件產業政策,推動我國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
(2)通過設立軟件專項基金等措施啟動市場,推動軟件產業發展。
(3)重視對軟件的產業化、軟件人才隊伍的穩定和培養。
(4)強化行業管理、嚴格質量控制。要在系統集成商與軟件開發商中大力推廣ISO9000和CMM認證及軟件企業的資質認證,以及對系統集成工程要實行工程監理制度。
(5)開展國際合作,開拓國際市場。
3CMM模型
3.1CMM的由來
軟件是知識產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軟件系統的復雜程度也是超乎想象,不同于一般的生產過程。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CMN/SE)受美國國防部的委托,開發了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為軟件工程過程管理和實施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CMM主要用于評估和改進軟件企業中的以軟件能力為標志的軟件活動。它能幫助軟件企業改進和優化管理,在提高軟件開發水平和效率的同時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實現軟件生產工程化。根據軟件生產的歷史和現狀,CMM框架用5個不斷進貨的層次來表達軟件組織活動的行為特征及相應問題,其中初始層是混沌的過程;可重復層是經過訓練的軟件過程;定義層是標準一致的軟件過程;管理層是可預測的軟件過程;優化層是能持續改善的軟件過程。在CMM框架的不同層次中,需要解決具有相應層次特征的軟件過程問題。因此,一個軟件組織首先需要了解自己處于哪一個層次,然后才能針對該層次的行為特征解決相關問題。任何軟件組織致力于軟件過程改善時,只能是循序漸近地向相鄰的上一層進化;而且向更成熟層次進化時,原有層次中那些已具備的能力還應該保持和發揚。
3.2CMM的國際地位
CMM已得到了國際上普遍的認可,并對計算機軟件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可以通過對軟件組織軟件能力的評價、軟件過程的評估及改進,提高開發軟件產品的能力和質量,是我國軟件企業走向世界迅速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軟件業和印度相比出口額差別很大,其中原因很多,就企業自身管理而言,我們比印度差得更多。從行業本身角度來看,印度軟件行業導入CMM模型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已有72家企業通過了CMM4級和5級評估,其中印度就有24家,通過CMM模式的管理,印度大幅度提高了其軟件開發能力及軟件產品的質量,保證了向美國和歐洲軟件出口的高速增長。與此相比,我國軟件企業2000年前只有北京鼎新公司通過CMM2級認證。
我國的軟件開發整體水平是印度十年前的水平,軟件生產方式普遍是手工作坊的軟件生產過程,處于有章不循和無章可循的混沌狀態。外部環境的改善、政府的支持和保護、資金問題的改善,給軟件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但外因是要通過內因來起作用的,在我們抱怨資金缺乏、不堪稅賦、人才流失等問題時,應該好好的反思軟件企業的自身問題,用CMM作為一面鏡子去發現、查找、評估企業在軟件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我們缺乏的是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管理,也就是突破CMM2級的問題。實施CMM是軟件企業加強自身管理,提高素質,擺脫困境的必經之路,是軟件業與國際接軌的重要舉措。
3.3中國的CMM認證
令人欣慰的是,在這次2000年中國自由軟件發展及應用戰略研討會上,摩托羅拉中國軟件中心的經理在演講中公布,摩托羅拉中國軟件中心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基于“軟件能力成熟模型”(CMM)開展其業務的軟件開發機構。CMM由五級組成,第一級為最低,第五級代表最高水平。目前,大部分軟件組織通過的認證屬于一級或二級。摩托羅拉中國軟件中心已于2000年9月通過了頂級(五級)評估,成為中國首家達到頂級的軟件企業,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印度之后第三個擁有頂級企業的國家。那位經理特別強調整個摩托羅拉中國軟件中心完全是由中國人組成,中國人也能做到CMM頂級。
會上,有不少軟件開發商質詢摩托羅拉中國軟件中心說,CMM2級認證過程需百萬美金以上費用,有沒有這個必要嗎?摩托羅拉中國軟件中心用一組數據展示其在向爭取高級別認證過程中的大幅提高效率作了肯定的答復,也就說明了,隨著項目復雜度的日益增加,“軟件能力成熟模型”已經成為及時和高品質軟件產品的保障,是企業競爭力提高的象征。摩托羅拉中國軟件中心不僅在公司內部使用“能力成熟模型”,而且積極倡導并推廣該模型的應用,同時為國內外其他軟件組織提供軟件工程方面的咨詢服務。
CMM的思想、原理、工具、方法無疑對我國軟件產業的加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它必將對我國軟件產業的評估、認證、引導以及軟件企業內部的優化與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4集成電路產業
4.1集成電路制造技術已推進到深亞微米領域
集成電路制造技術進入深亞微米領域的發展趨勢主要有:
1.加工微細化
微細化的關鍵是光刻。據研究,光學光刻的極限是0.12μm。通過開發短波長光源、大數值孔徑鏡頭、變形照明、移相掩膜以及先進的抗蝕劑工藝技術等已將光學光刻推進到實用線寬0.25μm,可滿足256MDRAM制造的需要。日立公司已用這些技術實現了0.13μm的線寬。
2.硅片大直徑化
芯片尺寸隨著集成度提高而增大,使圓片能分割的芯片數減少,導致成本增大。世界各大IC廠商集團經討論決定將新世紀第一個主流硅片直徑定為12英寸。
3.加工環境、設備及材料超凈化
隨著加工微細化、超凈要求越來越高,如線寬為0.25μm時,要求硅片缺陷尺寸小于0.05μm,工藝氣體>0.02μm的雜質每立方英尺少于1個,對生產環境、設備以及各種氣體、化學品、原材料等的塵粒及雜質都有嚴格的限制。
4.生產線自動化、柔性化
加工的復雜性、精度和凈化的要求不斷提高,生產線自動化4.2新材料、新器件研究
除了Si和GaAs、InP等Ⅲ-Ⅴ族化合物半導體器件之外,近年來SiGe、SiC和金剛石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
SiGeIC在高速、高頻、低噪聲、低電壓工作等許多方面其特性比GaAsIC更優越,而且成本低、對環境污染小。特別是與Si工藝兼容,可沿用成熟的Si工藝技術和設備。目前SiGeIC技術已逐步從實驗室走向商品生產。IBM已建立了SiGeIC制造線,1994年中已可商品生產。IBM已采用0.25μmBiCMOSSiGe工藝和HBT工藝進行IC設計。據報道SiGe器件能在高達125GHz的頻率下工作。而且還可用于制作太陽能電池及其它光電子器件。AnalogDevices公司已可提供1GHz12位D/A轉換器,據說其功耗僅為GaAsIC的1/4。SiGe技術將擴大市場,并經濟地滿足日益增長的高性能應用的要求。
SiC的材料性質使它適于制作高頻、高功率、耐高溫、抗輻射的器件,并可制作發光器件。近年來在材料和器件研制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已對SiC的MOSFET、MESFET、JFET(結型)以及雙極晶體管進行了實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目前還在進行實用化研究,在SiC襯底及外延層質量、肖特基接觸、低阻歐姆接觸、刻蝕技術及SiC/SiO2界面等器件制造工藝方面都還需做大量實用化工作。
作為Si器件后的新型晶體管的研究也在廣泛地進行,如量子器件、超導晶體管、神經網絡器件、單電子器件、塑料晶體管及柔韌型晶體管等等。
4.3國內集成電路設計與投片
國內通過引進、吸收,已經有了可以投產0.35μm甚至0.25μm線寬的集成電路工藝線,正在建設中還有更小線寬的工藝線。集成電路設計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已具有幾百萬門級集成電路的前端設計能力。相信通過類似像CPU一類大型集成電路設計、投片試制,將對我國微電子事業起到實質性推動作用。
5信息家電的發展與動態
目前,最有量產效益和時代特征的信息產品應是與Internet上有關的信息家電(InformationAppliance),如Web可視電話、Web游戲機、WebPDA、WAP手機、STB(機頂盒)、DVD播放機、電子閱讀機等。
5.1信息家電的定義
在因特網的迅猛發展下,加上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能力的快速提高以及嵌入式軟件的應用,一些產品的形態變得更加輕薄短小、簡單易用且價格低廉,我們稱這些產品為信息家電(InformationAppliance,IA)。一般可認為,那些低單價、操作簡單、可通過因特網發送或獲取信息,將逐步分割或替代PC的某些功能,并能與其它信息產品交換資料或訊息的產品可統稱為IA。
5.2信息家電的分類
IA產品按類型可大致分為:
(1)網絡電視(NetTV)。(2)網上游戲機(Internetgamingdevice)。(3)智能掌上型設備(Internetsmarthandhelddevice)。(4)網絡電話(InternetscreenPhone)。(5)ConsumerNCclient等。
因此,綜合市場上對于IA產品的認知條件與需求要素來看,IA產品具下列4點特性:
(1)處理器發展趨向低成本、高整合性與低耗能。
(2)整合數字與模擬處理的技術。
(3)較PC更強調通訊能力。
(4)利用軟件增加產品的差異性(高附加價值的關鍵)。
5.3我國IA產品的應用情況
據計算機與微電子發展研究中心市場信息中心(CCID—MIC)分析和預測,到2003年我國有4723萬人需要不通過計算機而實現聯網,嵌入式操作系統作為信息家電的核心,僅機頂盒一種產品的市場容量就達2000萬臺,市場估值達到40億元。其它家電如VCD、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等,如果都實現信息化,嵌入式操作系統每年將帶來上百億元的收入。
CNNIC最新統計我國上網人數1680萬,每半年可增長100%,2000年底將達到3000萬,可能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國家。目前,機頂盒(Set-TopBox)是最接近家電的IA產品,從增加電視遙控選臺功能,到配備MPEG解壓縮功能、數字加密功能,未來可能整合在數碼電視中,很可能成為家庭信息、娛樂中樞。
目前,國內有很多IA的開發廠商正加大投入、開發和研制新產品,特別是一些外資大公司積極和國內電器方面的大公司合作推出很具竟爭力的IA產品。
5.4嵌入式Linux在IA上的應用開發前景
(1)與硬件芯片的緊密結合
新世紀的智能設備已經逐漸地模糊了硬件與軟件的界限,SOC系統(SystemOnChip)的發展就是這種軟硬件無縫結合趨勢的明證。隨著處理器片內微碼的發展,在將來可能出現在處理器片內嵌進操作系統的代碼模塊。
嵌入式Linux的一大特點是:與硬件芯片(如SOC等)的緊密結合。它不是一個純軟件的Linux系統,而比一般操作系統更加接近于硬件。嵌入式Linux的進一步發展,逐步地具備了嵌入式RTOS的一切特征:實時性、與嵌入式處理器的緊密結合。
(2)開放的源代碼
嵌入式Linux的另一大特點是:代碼的開放性。代碼的開放性是與后PC時代的智能設備的多樣性是相適應的。代碼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源代碼可獲得上,Linux代碼開發就像是“集市式”開發,任意選擇并按自己的意愿整合出新的產品。
對于嵌入式Linux,事實上是把BIOS層的功能實現在Linux的driver層。目前,在Linux領域,已經出現了專門為Linux操作系統定制的自由軟件的BIOS代碼,并在多款主板上實現此類的BIOS層功能。
嵌入式Linux技術的普及發展,為國內單片機工程師在軟件功能方面提供了極大的支持,為軟件引入了TCP/IP網絡特性,引入了軟件操作系統的健壯性,這都極大增加了系統的功能和極大提高了系統的性能。
(3)嵌入式Linux與硬件芯片的緊密結合
對于許多信息家電的應用來說,嵌入的性能指標是最難滿足的,只有靠提高芯片的集成度與裝配密度來解決。
嵌入式Linux與標準Linux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嵌入式Linux與硬件芯片的緊密結合。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難點,也是嵌入式Linux技術的關鍵之處。嵌入式Linux和商用專用RTOS一樣,需要編寫BSP(BoardSupportPackage),這相當于編寫PC機的BIOS。這不僅僅是嵌入式Linux的難點,也是使用商用專用RTOS開發的難點。硬件芯片(SOC芯片或者是嵌入式處理器)的多樣性也決定了代碼開放的嵌入式Linux的成功。信息家電的發展,必然導致軟硬件無縫結合趨勢,逐漸地模糊了硬件與軟件的界限,在將來可能出現SOC片內的操作系統代碼模塊。
隨著處理器片內微碼的發展,在將來應出現在處理器片內嵌進操作系統的代碼模塊,很顯然模塊將具有安全性好、健壯性強、代碼執行效率高等特點。著眼于未來的信息家電等智能設備的發展,我們基于對嵌入式Linux技術的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對嵌入式處理器以及SOC系統的深刻理解和研究,發揮對EDA技術的深入研究,以及對模擬數字混合集成電路芯片的深入研究,正在對SOC片內進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代碼的植入研究。此類的研究有可能減輕系統開發者對BSP開發的難度要求,并使得嵌入式Linux能夠成為普及的嵌入式操作系統,而大大提高嵌入式Linux的易用性,大大提高其開發出的高智能設備的安全性、穩定性,同時也大大提高智能設備的計算能力、處理能力。
(4)解決好軟件開發問題
目前,中國眾多的家電廠商以制造業為主,當投身IA領域之際,首先面臨了不擅長的軟件開發工作,找到容量小、穩定性高且易于開發的操作系統對于大家至關重要,嵌入式Linux核心則扮演了一個很好的橋梁的角色,這是一個跨平臺的操作系統,到目前為止,它可以支持二三十種CPU,眾多家電業的芯片都開始做嵌入式Linux的平臺移植工作,在網絡方面一般要支持TCP/IP和標準的以太網協議,支持標準的X-Window和中文輸入。建議開發商選擇一個成熟的方案提供商,從而達到降低開發平臺門檻的目的。眾多的開發商在成熟的開發平臺上可以較為容易加入用戶的應用程序,形成個性化、系列化的應用產品。
(5)自身開發實力的評估
我們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有沒有技術積累優勢?有沒有將待開發IA產品有關領域的整合能力?產品有沒有可重用性、模塊化?有沒有成系列化的可能?有沒有市場和售后服務保證?最終用戶群的拓展范圍有多大?
教育部規劃建設的應用科技大學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高端職業教育,主要任務是培養中高端技術應用型人才。當前我校正在創建南京軟件科技大學,我們軟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辦學定位就是要針對江蘇省大力發展軟件產業、南京市打造“世界軟件名城”對高層次軟件人才的迫切需求,為軟件企業培養能將軟件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到生產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在生產實踐中進行改進、創新和再創造的軟件高端技術應用型人才,滿足軟件企業發展的需要,服務于地方軟件產業、行業和企業的發展。
二、培養目標和規格
學術學位培養主要面向學科專業需求,針對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培養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就業去向主要是學校、科研院所等,人才目標定位為專家、學者、教授、研究員等。專業學位主要面向特定行業的職業崗位需求,培養的是能將知識、技術應用到特定職業領域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就業去向主要是專業知識技能要求高、職業素質要求高的工作崗位,培養出來的人才目標定位為職業領域高層次人才。
學術學位培養強調理論修養,重視知識的創新,注重探索研究能力和理論創新能力,核心是培養科學研究能力,旨在培養相關學科的研究型人才。而專業學位培養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重視知識的應用,培養以理論知識、方法技術的應用和創新為核心的實踐能力,旨在培養具有高層次職業能力和良好職業道德的應用型人才。
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服務分會(簡稱ITSS分會)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研究制定信息技術服務標準,并力求標準服務于技術、產業發展,服務于市場需求,最終實現我國信息技術服務的標準化和國際化。信息技術服務標準,簡稱ITSS)中“信息技術服務從業人員能力規范評價指南一一設計與開發服務”中將信息技術服務從業人員設計與開發服務的職位體系分為六個職位系列,每個系列又分為不同的級別,具體包括:
1、軟件項目管理:
4級——項目經理,5級——高級項目經理,6級——資深項目經理
2、軟件架構設計:
5級——軟件架構師,6級——資深軟件架構師
3、軟件需求/系統分析
3級——需求分析師,4級——高級需求分析師,5級——系統分析師,6級——資深系統分析師
4、軟件開發
1級——助理軟件開發工程師,2級——初級軟件開發工程師,3級——軟件開發工程師,4級——高級軟件開發工程師,5級——資深軟件開發工程師
5、軟件測試
1級——助理軟件測試工程師,2級——初級軟件測試工程師,3級——軟件測試工程師,4級——高級軟件測試工程師,5級——資深軟件測試工程師
6、軟件交互設計
4級——交互設計工程師,5級——高級交互設計工程師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人才培養的目標針對的就是各個職位系列中的4級及以上軟件人才,培養規格是以軟件企業對高層次應用型軟件人才的實際需求為導向,以軟件企業高級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為標準,培養具有寬厚扎實的計算機和軟件理論基礎與知識水平,具有一定軟件工程實踐經驗,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善于團結合作和組織協調,具備很強專業實踐和創新能力,能將軟件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到軟件企業生產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在生產實踐中進行改進、創新和再創造的應用創新型高級軟件人才。
三、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學術學位培養以學校為主,主要是理論教學和參與科學研究。專業學位應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過程強調理論結合實際,突出應用創新能力培養,引入企業的實際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研究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借助企業的環境條件和資源,把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崗位實習緊密結合。
在信息產業、軟件行業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南京、江蘇、長三角區域的信息產業和軟件行業的蓬勃發展為我校軟件工程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一方面我們要針對軟件行業、軟件企業對高層次軟件人才的需要而培養人才,另一方面,我們要依托軟件行業、軟件企業的資源和力量來培養人才,借助企業的環境條件和資源,把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崗位實習緊密結合,走產學研相融合的辦學道路,探索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培養的新途徑,形成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新機制,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軟件碩士研究生培養與軟件產業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具體而言,軟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校企合作
(一)校企聯合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
通過成立校企聯合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可以把企業的人才需求規格,技術應用前沿和熱點等引入學校,指導學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促進學校教學內容的更新。
(二)企業科研項目驅動學校人才培養
企業為贏得市場往往需要不斷技術攻關和研發投入,而學校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技術攻關和科研能力,可以將企業的研發項目引入學校,驅動學校的人才培養,同時也可為企業降低成本,這對中小企業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三)學校人才定向服務和支持企業發展
學校按照企業所需定向培養高層次人才,人才畢業后即可投身該企業,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四)企業資源服務學校人才培養
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專業,軟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需要較好的實驗環境、條件、技術和設備支撐,并最好能有實際生產環境來進行實習實訓,為此,可以將企業資源引入,服務于學校的人才培養,充分發揮企業的資源優勢,降低學校的實驗條件投入,避免浪費,提高整個社會的資源使用效率。作為回報,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人才、科研、技術等服務,實現合作共贏。
四、人才評價標準
學術學位人才評價標準的核心是學位獲得者是否具備了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了科學研究的方法,能夠開展科學探索、研究和創新,可以滿足科學研究工作的學科知識和科研能力需要。而專業學位人才評價標準的核心是學位獲得者是否具備了特定社會職業所要求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具備了從業的基本條件,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運用專業理論、知識、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滿足特定領域高層次職業崗位的能力和素質需要。
具體而言,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人才培養的評價標準與學術碩士學位人才培養的評價標準在以下方面應有所不同:
(一)畢業論文
學術學位論文的質量評價主要以科研能力考核為主,學位論文強調理論價值和在未知領域的原創性發現和探究。而專業學位論文應側重于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可以結合生產生活具體問題或者實際需求選題,強調創新性的設計和應用,突出實踐過程、應用價值和實際意義。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人才培養的畢業論文,可以結合企業的技術攻關、項目研發、產品創新等,采用系統設計、方案設計、產品設計、項目開發、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來體現,主要考核畢業論文工作的技術含量、創新性和實際應用價值。
(二)成果
攻讀學術碩士學位學生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參與縱向課題申報和研究、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等,而攻讀專業碩士學位學生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參與橫向課題申報和研究、解決企事業單位實際問題、技術創新、科技成果應用和轉化、社會服務、自主創業等。對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學生的成果考核,還可以將獲得專利和軟件著作權、設計開發的軟件產品或軟件系統、等納入考察范圍。
(三)職業資格
專業碩士學位是高層次的職業教育,是針對特定領域高層次職業崗位培養人才,職業性是專業碩士學位的特征之一。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人才培養可以將是否獲得軟件類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作為人才評價的參考指標之一,引導學生積極對接職業需求,獲得職業資格,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中圖分類號: T012; F490.3 文獻標志碼: C
Bottlenecks and thinking of independent CAE software industry construction
MAO Huohua, WANG Feifei, LU Zhongji
(Shanghai CAE Technology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Shanghai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of independent CAE software industry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CI and GDP,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independent CAE software industry construction in China needs social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the participation and help of social science scholars.
Key words: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SCI; GDP;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social resource integration
科學計算已成為科學技術發展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研究手段,與傳統的理論研究及實驗研究一起構成現代科學技術和工程設計中相互補充、相互關聯的研究方法,被稱為21世紀科學研究的三大“支柱”之一,以“計算科學”為核心的CAE軟件產業已成為毋庸置疑的戰略新興產業.
2007年下半年,中國科學院向國務院呈送《關于發展事關國家競爭力和國家安全戰略的CAE軟件產業的建議》的報告,指出:CAE軟件技術可對工程結構與產品的性能及其生產加工過程進行分析、模擬、預測、評價和優化,是所謂“虛擬制造”“數字化制造”的核心技術之一,對于我國制造業和國民經濟的繁榮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科協[1]、中國工程院以及香山科學會議[2]等都相繼圍繞自主CAE軟件產業建設建言獻策,發展和建設自主CAE軟件產業無疑是當前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1 SCI或是自主CAE軟件產業發展的瓶頸
SCI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創辦出版的世界著名的引文數據庫.圍繞將SCI作為科研評價的一種依據,近年來學術界和工程界議論紛紜.在科研院所,SCI論文就是“學術GDP”,在暫無其他更理想量化的指標替代時,要立刻取消是不現實的.學術研究與工程應用的性質不同,前者追求創新性,而后者的實踐性強,因此,用同樣的指標衡量和評價工程應用行不通.
科研院所大多以學術成果為先行優勢,組織資源有限的團隊開發軟件并進入市場,但一般很難長久地體現出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主要表現在:(1)對內,SCI標準考核不容易過關,原因是學術成果的突破具有長期積累的爆發性,很難保持持續的新穎性;(2)對外,難以適應用戶的個性化要求,原因是工程項目的應用面向社會各領域、各階段,引用的對象和環境都是“非學術性”的,要將工程師和工程科學家的任務集于一身,會造成各自性價比都有不同程度的貶值.沒有整體的資源整合和合理分工,難以推動CAE軟件產業的發展.
自主產業的建設和形成需要不斷完善的“產業生態鏈”來組成.自主CAE軟件產業應有效實現行業應用和工程需求中技術轉移與知識獲取的優勢互補,有效提高企業獲取和利用技術成果的能力.對于行業內的主導企業,他們既希望得到最新技術并有所突破,也希望能有機會在實踐中指導和規范行業的應用與發展方向;對于軟件系統集成的企業,他們結合工程實踐,不僅在為行業進行生產和反饋的循環中使軟件系統得以完善和提高,而且以企業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為基礎,拓展具有多工程應用背景的生產業雛形.
建立自主的新興產業需要有自主的核心技術作為支撐,若依然以SCI為標準進行評判,那么該評判標準就成為自主CAE軟件產業發展的瓶頸.[3]
2 GDP或是自主CAE軟件產業發展的瓶頸
國務院總理在《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4]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市場需求前景,具備資源能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等特征.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能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的產業,對傳統產業具有提升競爭能力、對產業結構全局調整具有長遠發展作用;在籌劃實施時應具有知識資本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等特點;微觀要素落實不僅要符合現代企業的體系和機制,更要形成“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
在自主CAE軟件技術和應用領域中,我國有核心技術,有開發人才,有國家內需,但缺乏可以積累知識成果和軟件系統的國家層面的自主集成平臺.目前,壟斷市場的主流CAE軟件來自國外,但許多技術和軟件模塊卻是由中國人研發的,且由中國人在本土為全世界的用戶做服務,這種業態已完全顛覆制造業所推崇的“微笑曲線”價值鏈基本模式.
CAE技術的數值模擬分析能力和作用在發達國家已經達到較普及和實用的階段.2005年以來,美國總統信息技術咨詢委員會和國家基金會[5]不斷從戰略高度將計算科學認定為“國家經濟競爭力和安全的關鍵”,且提醒美國政府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計算科學的潛力,認為短期資助和局部的戰略計劃會使國家忽略那些具有深遠意義的、大范圍的可持續性研究.顯而易見,CAE技術代表著科技發展和先進生產力的方向,是未來世界各國主要競爭的產業領域.
雖然中科院向國務院呈送過《關于發展事關國家競爭力和國家安全戰略的CAE軟件產業的建議》的報告,行業中也立刻分別以“發展CAE軟件產業的戰略對策”[2]和“我國高性能計算的發展與對策”[6]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作為響應和呼吁,但并未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原因是CAE軟件產業有其自身的弱點——較看重知識服務(生產性咨詢解決方案),以及提供技術和軟件服務后企業產生的間接效益;而就純軟件開發和銷售來看,其GDP產值太低,所以在各地的產業結構調整規劃中至今都沒被看中.2009年底,有報告顯示“2008年CAE行業產值增幅達27.1%,市場容量為5.38億人民幣”,這與其他新興產業相比市場規模顯然不大,與大飛機等重大專項相比,其GDP數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3 社會資源整合與自主CAE軟件產業的建立
以個體的能力開發出知名商業軟件的時代已經過去,目前需要的是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對于新興軟件產業建設,從公司層面上看,應利用資本的力量采取“收購”“兼并”擴大勢力;運營層面上應依托當地的資源進行“渠道”“”開展營銷;開發層面上可以廣納全球技術人才進行全天候的資源集聚.因此,建立自主軟件產業不僅是工程科學的事,更是社會科學要解決的問題.工程科學的人以前大多不太關注社會科學領域研究的問題,光靠樸素的感情來急國家之所急是不行的,必須按照科學的市場規律辦事;社會科學的人也要了解工程科學所擁有的條件和能力,沒有自主核心技術,僅靠“低碳”“綠色”等概念就大干快上,不僅花的錢得不償失,甚至積重難返[7].
4 結束語
近年來,國內有關CAE的科技論壇不再局限于學術研討本身,時常增加產業建設探討的話題,這是工程科學家們力圖實現學術研究成果的社會工程應用、實現工程科學市場新興產業的一種外在努力,但與專業社會科學者統領全局的指點相比有一定差距.對于自主CAE軟件產業的建設和發展,需要社會科學者的參與、討論和交流.
參考文獻:
[1] 王以芳. 中國科協第223次青年科學家論壇在長沙召開[EB/OL]. (2010-11)[2011-03]. .
[2] 香山科學會議辦公室. “發展CAE軟件產業的戰略對策”學術論文會將于12月23日在北京召開[EB/OL]. (2008-11)[2011-03]. http:///Web/news/BulletinDetail.asp?infono=1027.
[3] 陸仲績. SCI 或自主CAE軟件產業的瓶頸[EB/OL]. (2010-11)[2011-03]. http:///blog/static/624378272010109104920782/.
[4] . 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EB/OL]. (2009-11)[2011-03]. http:///ldhd/2009-11/23/content_1471208.htm.
[分類號]G250.72
開源軟件(Open Source Software)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成功應用到很多行業。開源思想、理念得到廣泛認同。陸首群指出:自由/開源軟件的發展,搞活了全球的軟件產業,對重組軟件產業提出挑戰,同時也為中國軟件的發展提供了機遇。開源的產生和發展是IT行業的必然趨勢,開源軟件將對整個軟件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國外對開源軟件研究無論在理論上還是應用上都達到一定高度,國內起步較晚。筆者利用文獻計量法統計2000-2009年10年間我國開源軟件研究領域發表的論文,以揭示10年來該領域研究發展軌跡、研究內容、學術成果及存在的相關問題,并得出研究熱點與趨勢。
1 文獻計量分析
利用CNKI學術期刊、碩博論文、報紙、會議論文、年鑒等數據庫,以“開源軟件”為檢索詞,檢索時間段為2000年至2009年6月,進行題名或關鍵詞檢索,經篩選后得到474篇與開源軟件相關的文獻。
1.1年度文獻數量分布
年代分布分析反映出開源軟件研究狀況及發展速度,揭示研究熱點時期,具體如表1所示:
論文年度數量分布呈現出明顯的遞增趨勢和階段性特征,可將國內開源軟件研究劃分為三個階段:①初始階段(2000-2002年):該階段國內開源軟件研究初露端倪,發文總數5篇,約占總數的1%。②穩步發展階段(2003-2005年):該階段研究論文的數量逐年穩步增加,處于上升階段,占總量的20.7%,開源研究引起重視。③激增階段(2006-2009年),論文數量激增,每年發文100篇以上(2009年只統計半年且考慮滯后性)。
1.2 論文期刊分布
發文量5篇以上(含5篇)的期刊共9種(其中?表示核心期刊),占總刊數的5.84%,共收錄論文100篇,占論文總數的21.1%。載文期刊比較分散,核心期刊論文偏少,說明高質量論文不多。論文期刊分布如表2所示:
1.3 作者論文數量分布
作者總人數為519人,發文量最高的為華南師范大學奉國和與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陳智俐(含第二作者),各有4篇;發表3篇以上文章的共有9人(含第二作者),占總人數的1.7%,共發文29篇,占發文總量的8.2%。以上數據表明該領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1.4 主題分布
基于文獻分析,對當前開源軟件研究主題進行劃分調整,依主題分成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其中基礎理論研究細分為:開源社區、開源協議、開源商業模式、其他;應用研究分為:開源推動、教育、企業、圖書館、其他應用。按以上主題對所得的474篇文章進行主題歸納,得到開源軟件論文主題分布如表3所示:
2 基本問題研究
2.1 開源社區
開源社區是推動開源不斷發展的關鍵因素,很多學者指出開源程序員匱乏、開源文化、開源意識缺乏、參與度不高,影響了開源軟件發展。譚佳佳對開源軟件開發人員社區參與動機進行調查分析,系統研究開源軟件開發人員持續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筆者認為,開源軟件發展的重要標志為是否有成熟的開源社區,良好的開源社區環境有利于開源軟件長足發展。
2.2 開源商業模式
奉國和歸納出8種開源商業模式,并指出數字圖書館建設可采納的三種開源模式。錢磊指出中國開源軟件商業運作存在兩個嚴重問題:①依然按照傳統商業軟件的模式來運作開源軟件,從國際開源社區那里免費地獲取源代碼,稍作修改后變成自己的產品,然后出售軟件許可;②緊抱“自由軟件”的陳舊概念,認為軟件產品就應該“自由”(其實是免費)地使用,低估了軟件產品和服務的價值,與全球正在積極推進的知識產權保護做法背道而馳。開源軟件要發展,開源企業要生存,開源要成為軟件行業的突破口,需要成功的商業模式。
2.3 開源協議
開放源代碼軟件是在著作權法下通過許可證體現的開放、自由和共享理念,它的法律基礎是版權許可,研究開源軟件首先應當分析各種開源軟件的許可證模式。楊彬通過對比,分析開源軟件與商業軟件許可證的差別,總結開源軟件許可證的發展現狀和分類,分析開源軟件許可證的法律性質,并對4種典型開源軟件許可證進行評析。另外,秦明對一些開源軟件知識產權問題進行了研究,車璐對開源軟件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了研究,王廣鳳對開源與商業軟件進行了對比,這些都從本質上是對開源協議的剖析。許可協議達幾十種之多,各種協議存在差異,運用開源軟件之前有必要理清其許可協議,以免引起不必要麻煩,各種協議的詳細比較參見文獻。
3 應用研究
3.1 應用推動分析
3.1.1 高校推動作用2004年7月中國成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宗旨是推動中國開源軟件發展和應用;促進中日韓以及中國與全球關于開源運動的溝通、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全球開源運動做出貢獻,開源軟件推進聯盟標志著國內開源軟件應用開始走向有序。清華大學網絡中心2007年的FLOSSWord項目通過網上問卷調查,得出結論之一是開源軟件的發展需要以高校作為切入點,因為高等院校處于研發的最前沿,對于開源軟件的態度最為開放。倪光南指出如果沒有大批開源軟件人才的支撐,開源軟件在中國不可能有很大的發展,在中國的推廣使用也會受到制約。在軟件領域人才的作用比其他領域更為明顯,所以應強調在高校加強開源軟件的教學和應用。張文正指出了高校開展開源教育的重要性、意義以及應注意的問題,歸納出高校可參考的開源軟件類別。作為知識創新重鎮的高校有條件也有義務大力推廣應用開源軟件,為高校信息化建設和國內的開源軟件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文獻分析表明,高校成為推動開源發展的主要陣地。
3.1.2 國家意志傾斜引導開源不只是少數技術人員的事情,也不是少數企業的事情,而是整個社會的事情。開源軟件具有深刻的內涵,將給社會帶來變革力量,向開源軟件傾斜應該成為國家意志。
3.2 教育領域應用
3.2.1 學校信息化建設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各級各類學校都在積極構建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由于開源軟件的巨大優勢,已引起教育工作者關注,不斷探索開源軟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前景。宋繼華、唐偉系統歸納了基于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與郵件服務器、門戶管理、桌面應用等開源軟件構建數字校園的基本框架。劉頸總結出中小學從桌面應用到服務器應用可用的開源軟件。很多文獻涉及到運用開源軟件Moodle構建教學管理平臺,且為中小學教育帶來的便利。目前中小學普遍存在資金短缺、信息人才匱乏、管
理水平不高等問題,開源軟件可以幫助學校扭轉這種不利局面,為學校新一輪發展帶來強勁動力。
3.2.2 人才培養 很多學者探討開源軟件在大學及中小學中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探討高校開設開源軟件課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很多建議與開展開源教育的思路。教育工作者意識到,開源軟件在國內要發展,需要懂開源的人才,在中小學開始引導學生開源意識是可行和必要的。高校則是培養開源人才的重要陣地,在高校加強開源軟件的教育對人才培養起著重要作用,所有這些無疑會促進中國軟件業的發展。
3.3 中小企業應用
中小企業面臨著資金、人才、管理信息化等一系列問題,開源軟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上述難題。郝晨健等通過對中小企業信息系統軟件平臺的需求因素分析,提出選擇開源軟件構建企業信息系統軟件平臺的具體策略和選擇流程。
3.4 數字圖書館應用
3.4.1 應用開源動因 開放源碼思想的興起和開放源碼軟件的蓬勃發展,給中國數字圖書館界提供了一個“低代價可持續發展”的機會、一個以高性價比產品獲得重要競爭力的機會。數字圖書館建設中運用開源軟件是圖書館建設可行的一種開發模式,可以節省經費開支,提高圖書館的創新能力。針對國內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情況,結合我國國情,應有效地選擇、利用、本地化和再開發目前比較成熟的開放源碼軟件,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提高我國數字圖書館系統建設的層次和起點,加快其發展。
3.4.2 具體研究
?分析開源軟件。張智雄歸納數字圖書館可用的幾類開源軟件:門戶類、機構倉儲類、內容管理類、知識發現與知識管理類、其他重要開源軟件等;劉蘭等對2007-2008年國外有關開源軟件的研究歷程進行述評,并花大量篇幅闡述國外開源軟件在數字圖書館領域的應用情況,對于國內運用開源軟件建設數字圖書館具有啟示作用;阮莉萍。對國外三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開源軟件(Koha,PHPMyLibrary,PMB)進行介紹,并從基本技術特征、系統功能和技術服務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為開源軟件在國內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建設中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董麗、張首紅等對Fedora、DSpace、Greenstone進行比較分析,為國內從事數字圖書館系統開發和設計的同行提供參考;畢強分析中國數字圖書館開源軟件本地化現狀及應用情況,并探討開源軟件在中國圖書館行業本地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具體應用。唐兆琦、鄭巧英利用Dspace構建學位論文提交與系統;林穎、張智雄利用Dspace構建中文機構倉儲系統:葉鷹等提出以Dspace作為數字圖書館核心引擎的Lib2.0模型,綜合資源、技術和服務管理討論了基于Dspace構建Lib2.0的技術可能性和應用優越性;祝忠明等提出以Dspace為基礎的一種自助提交和開放搜尋與聚集為主要手段的學科知識庫建設框架;董麗等以Dspace為基礎平臺構建清華大學圖書館讀者培訓門戶系統,提供用戶身份的統一認證、不同身份讀者的講座預約、課程信息和課件的流程以及資源批量加載功能等。另外,有學者對OpenResolve、MRTG、Net~ow、RAKIM Linux+Qt/Embedded等構建圖書館應用系統作了探討。國內數字圖館建設對機構倉儲開源軟件Dspace、Fedora等應用到了一定深度,在圖書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將會有更多的開源軟件應用到圖書館建設中,推動國內數字圖書館的發展。
3.5 其他應用
很多學者也研究開源軟件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力負荷管理等方面的應用,開源軟件應用呈現出多樣性。
4 存在問題
李國杰指出中國開源存在的問題:①我國許多企業、大學與科研單位只把開源軟件當作可免費獲取的資源,對開源社區的貢獻比較少,也不太重視開源軟件的“游戲規則”;②有些單位在封閉的環境下從事對Linux內核的修改,甚至將開源軟件變成違反GPL規則的閉源軟件;③我國對如何利用和回饋開源軟件社區了解不足;④在中國極少純開源模式運作的軟件公司;⑤電子政務、中小學遠程教育等國家出資的項目還沒有向開源軟件傾斜,公共財政幾乎還沒有支持過開源社區;⑥國家應該加強對開源軟件的重視,向開源軟件傾斜應該成為國家意志。上述問題的存在阻礙了開源軟件在中國的發展,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深深思考。
5 研究熱點與趨勢
通過分析比較發現,國內開源領域研究熱點與趨勢主要集中在:
5.1 開源社區建設
加大開源社區建設,培育開源軟件健康發展。社區里積聚著許多貢獻者,他們開放軟件源代碼,把自己對各種開源軟件的使用體驗拿出來共享,共同討論,為其他用戶選擇開源軟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意見。這樣共享的環境,與互聯網創新且開放的精神相符合,社區是推動開源不斷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國內的開源社區發展存在無序、動蕩、無目標狀態,表現出人氣不足、人才缺乏、項目缺少、運行不穩定等缺點。支持發展開源社區是推動開源的基礎工作,應該作為持續、長期的任務來做。國家應該從政策層面支持鼓勵企業等團體從事開源社區建設,幫助開源社區持續健康發展;并將開源軟件作為軟件產業突破口,大力培育開源社區,促進開源軟件良性發展。
5.2 開源商業模式探討
開源軟件要發展需要良好的商業模式,它不是免費軟件,人們平常所理解的開源軟件免費主要是指程序源代碼免費,除此之外的技術支持、服務、培訓是不免費的。“軟件=程序+文檔+支持+培訓+專業服務”,如果將程序看成核心要素,而其他4個為要素,那么傳統的商業軟件主要靠核心要素謀取利潤,但開源軟件由于其特殊性,即源代碼開放,任何人可以自由獲取,此時利潤主要來源于要素,通過要素的實施幫助企業獲取利潤。這個等式其實也表明開源軟件的商業模式應該圍繞要素開展。開源軟件在過去20年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世界軟件發展的格局,也是中國民族軟件發展的一個契機。國內開源企業要發展,需要深入探討適合本土的開源商業模式。只有這樣,開源企業才能發展壯大,才能托起國家民族軟件產業的大旗。目前國外有很多成功的開源商業模式,但國內還缺乏典型成功案例,使得開源企業或個人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不愿過多投入,花更多精力去研究。國內急需開發成功的開源商業模式,推動開源軟件良性發展。
5.3 開源與人才培養
哈工大軟件學院軟件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軟件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具備獨立承擔軟件工程技術工作的能力、組織和管理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同時具有較豐富的、與國際接軌的學習訓練經歷,工程實踐經驗,企業經歷和良好的職業素質;使其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品行優良,身心健康,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件產業高級人才,為進一步成為軟件產業領軍人物(高層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等)奠定堅實的基礎。面向企業,綜合考慮軟件系統分析與設計能力、項目管理能力、企業管理能力、組織與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根據學科專業方向的設置,按照“模塊化知識體系與能力體系相結合,體現國際化與工業化特色”的原則,我們制訂了軟件工程碩士課程體系框架結構,如表1所示。軟件工程碩士課程體系框架針對培養目標和企業的需求,對能力培養的具體目標進行模塊劃分,橫向構造“6個能力層面”;縱向根據專業方向劃分為多個能力域,形成多個能力培養模塊。軟件工程碩士的專業方向應緊跟行業需求,靈活設置。近幾年,哈工大軟件學院先后設置了網絡與信息安全、語言處理與信息檢索、數字化企業與電子商務、嵌入式系統與軟件、物聯網工程和移動互聯等專業方向。在專業要求方面,全日制學生必須修滿32學分;在職學生必須修滿35學分。軟件工程碩士研究生學制2~4年,在校學習1年,修滿規定的學分,包括參加企業實訓3周;實習基地實習1年,結合企業項目,完成學位論文。企業實習期間實行雙導師制,校內導師和實習單位導師分別指導項目開發和學位論文撰寫工作。校內學習與企業實訓交叉進行,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聯合培養軟件工程專業碩士。
2組建專兼職結合的國際化、工業化高水平師資隊伍
構建3支師資隊伍,每支隊伍30人左右。建立以工業型師資為核心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形成工業型專職教師、校內及國內外兼職教師相結合的師資隊伍結構,是實現國際化、工業化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第一支是以工業型師資為主的專職教師隊伍。這些專職教師多數來自工業界、國外著名大學或國內外IT企業等。其中除任課教師外,還設若干專職實驗教師崗位。實驗教師主要負責專業課的實踐環節教學,包括實驗設計與指導、上機指導、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同時實驗教師還負責TA(實驗輔導教師)的培訓及管理工作。第二支隊伍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和管理學院認證并聘請的校內兼職教師組成。他們主要負責軟件學院的基礎課、計算機專業基礎課和管理系列課程的教學任務。第三支隊伍由來自國外高校或國內外知名IT企業兼職教師構成。他們來自行業前沿,掌握國內外最先進的軟件開發技術和人才培養經驗,了解企業最新的技術需求。他們在承擔軟件學院的軟件工程類、軟件工具平臺類的課程部分教學任務的同時,作為雙導師制的企業導師,在研究生的工業實踐、畢業設計、學位論文的指導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以工業型專職教師為主、校內兼職基礎型教師為輔、國內外兼職教師相結合的師資隊伍結構,可以滿足軟件工程碩士國際化、工業化的人才培養需求。
3校企合作,加強企業實踐教學
建立完善的工業型軟件人才培養體系,包括工業型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與教學大綱、質量保證體系、工業化教學方式、技能實驗與大作業、綜合設計與企業實訓、工業實習與學位論文、校企聯合實驗室與實習基地建設等環節,將“工業化,個性化,精英式”的辦學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校軟件工程碩士第1學年寒假要到企業參加為期3周的實訓。實訓由學院統一帶隊組織,實行半封閉式管理。期間接受企業培訓,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分組完成指定的項目。通過強化訓練,學生可以了解企業的項目開發流程,學習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發現學習中的不足和技術上的差距,對后續學習起到引導和促進作用。第2學年,學生到實習單位實習并根據實習期間的實踐工作內容撰寫學位論文。對碩士畢業論文的要求是: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能表明作者具有一定的獨立工作能力;理論聯系實際,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的關鍵問題;具有實用性且必須包含一定的工作量。取得的成果要有一定的先進性,要能表現出學生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從2002年至今,哈工大軟件學院建立了完善的工業實習管理制度,在國內外建立工業實習基地70余個,實際接收學生實習的企業達200余家。工業實習基地的建設有效保證了工業化人才培養的質量。為加強與企業界的溝通,了解企業需求,完善培養體系,提高學生工業實習質量和加強工業實習管理,學院定期舉辦“工業化人才培養與企業合作高級研討會”,與企業界人士研究和探討工業化人才培養中的合作問題,企業參與意識很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與國外大學合作,聯合培養軟件工程碩士
通過對軟件工程國際化人才特點及成長規律的研究,我們對軟件學院國際合作辦學模式開展了學科專業、教學體系、合作形態、組織方式、國際文化交流等層面的前瞻性研究,率先提出并建立了特色鮮明的多國聯合辦學、多學科交叉滲透、多國文化融合的,培養高層次、復合型軟件工程人才的國際化聯合教育模式。哈工大軟件學院與法國波爾多第一大學、法國克萊蒙-費朗第二大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工業大學、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美國Embry-Riddle大學、意大利帕維亞大學、瑞典林雪平大學、日本會津大學等合作,采用哈工大軟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MSE)+合作方碩士學位(X)的“MSE+X”模式,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共分4個學期。第1學期,學生在各自學校學習;第2學期,外國學生來哈爾濱工業大學,與哈工大學生合班學習;第3學期,中外學生一起去合作方學校學習;第4學期,學生自選在國內、外企業實習、撰寫學位論文、答辯畢業,哈工大與國外大學分別頒發碩士學位證書。跨國聯合培養班的全部課程采用英語教學,實行三導師制,由國內、國外大學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為加強交流,每年舉辦一次“中歐軟件工業教育國際研討會”,來自海內外的高校教師、企業界朋友在一起交流經驗,共同探討國際環境下人才培養的相關問題。多國聯合培養軟件工程碩士實現了國際化與工業化辦學理念的教育模式與教學體系的設計與實踐,軟件工程國際化人才的跨國聯合培養模式及實踐,面向企業人才需求的教學與工業實習,國際化師資與專家隊伍建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與管理及跨文化的融合等目標。
5完善質量保障體系,加強過程管理借鑒
歐美教學質量保證的成功經驗,哈工大軟件學院建立完善且適合自身特點的國際化、工業化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學院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教學督導委員會,在各個培養環節上嚴把質量關,把規定、培訓、預防、跟蹤、反饋、控制等質量保證活動滲透到教學執行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監督檢查,有效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高。為提高軟件工程碩士的指導質量,學院成立了若干個指導教師組,每個指導教師組負責一個專業方向的碩士指導,設組長1人,負責本組指導教師的組織和督導。每名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每年指導的碩士研究生不超過4人。學院組織專家組審核學位論文。只有通過了專家組的審核,學生方可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另外,碩士研究生開題、中期檢查和結題驗收、論文等環節也有詳細的規章制度、嚴格的過程管理,這是提升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
6成果與特色
在軟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實踐中,哈工大軟件學院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面向軟件產業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形成較為完善的應用型碩士研究生的工業化人才培養體系,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建立有自身特色、符合國際化標準、滿足軟件企業需求的工業化人才培養計劃。(2)創立軟件工程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體系;實現“跨學科融合,雙邊對等招生,聯合培養,融合文化”的“MSE+X”軟件工程碩士跨國聯合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國際化學習環境。(3)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辦學機制和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實施課程考核累加計分制等教學管理新制度。(4)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滿足企業需求的高級軟件人才。
不可否認,以上的原因確實是推動印度軟件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正如陳玨宇和張振指出的那樣:“經濟和技術的發展是深深根植于這個地區的非正式制度,特別是社會文化制度的土壤之上的。”遺憾的是,從文化的視角研究印度軟件產業發展的文獻卻顯得鳳毛麟角。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印度文化充滿了宗教色彩。在當今的印度社會,除了我們相對較為熟悉的佛教之外,還有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耆那教、錫克教、拜火教等等。這就使得印度文化呈現出紛繁復雜的色彩,讓人感到無從入手對其進行分析。第二,無論是印度教還是佛教,都是比較“出世”的宗教,其宣揚“輪回轉世”的宗教理論,以追求個人的精神解脫為最高境界。這就使得人們在直觀上很難將具有因循守舊色彩的印度文化和以創新精神為特征的高技術產業聯系在一起。但事實并非完全如此。本文的研究將表明,印度文化在近年來印度軟件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印度文化對軟件產業發展的影響
如前所述,印度文化充滿了宗教色彩。不僅如此,印度實際上是世界上宗教傳統力量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在印度,宗教不僅是一種個人信仰和精神寄托,而且是一種潛在的精神力量,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宗教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了個人的思想觀念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民眾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到國家的政治、經濟甚至外交,都深受傳統宗教文化的影響。印度社會一直是一個忠于宗教的社會,并因此而聞名于世。在印度人看來,沒有宗教就沒有生活。絕大多數人從早到晚、從生到死,一舉一動無不與宗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換句話說,在印度文化中,不僅是特有的,而且是重要的。在當今的印度社會,信仰印度教的人數占全國總人口的82%以上,印度教是印度的主體宗教,也是印度文化的基礎和核心。因此,本文的研究將以印度教文化為主,并著重分析敬業的文化、合作的文化和創新的文化對印度軟件產業發展的影響。
(一)敬業的文化對印度軟件產業發展的影響
薩珀斯坦和羅斯指出“辛勤勞動的價值觀念是印度人民在全球創新經濟中尤為寶貴的特點。印度人努力工作的美德是一筆社會財富,這正是大型跨國公司的管理機構最看重的一點,這也是為什么這些跨國公司會在印度這個存在不適當的基礎設施和行政障礙的地方建立發展中心的原因。”盡管勞動力的充分供給和勞動力之間的激烈競爭或許可以部分地解釋印度人超負荷工作的動力之所在。但是,印度文化的影響同樣是至關重要的。
印度教強調自我克制的苦行,認為自愿忍受痛苦是一種極為重要的修煉方法,它能使靈魂擺脫塵世欲念而通達神性,進而獲得一種控制天神和自然的強大力量。印度教徒認為,苦行不僅是一種獲得超人力量和自我解脫世俗束縛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種用來提高種姓的捷徑。因此,對于低種姓的人來說,苦行具有特別強大的吸引力。或許只有從這個角度,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印度人的工作觀和生活觀:活著是為了工作,是為了“還債”,是為了“來世”的解脫。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他們的消費與他們通過工作所獲得的財富相比,小得微不足道、不成比例。
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要想在軟件產業這樣的全球競爭性產業中獲得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速度,換句話說,“時間就是市場”。盡管印度的軟件產業在近年來迅猛發展,然而,大部分增長實際上都是由低附加價值業務驅動的。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印度幾乎完全被限制在軟件生產的低附加價值環節,例如編碼、檢測和維修。大部分這類業務都是采用海外現場服務,即勞務輸出的形式完成的。雖然現在更多的工作都是離岸的,而且,一些大型跨國公司也已經開始提供較高附加價值的設計業務,不過,印度的大多數軟件業務和“及時采購”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因此,如果考慮到印度軟件產業的出口業務構成情況(如下圖所示),我們甚至可以認為,敬業的文化是影響印度軟件產業發展的最重要的文化因素。
(二)合作的文化對印度軟件產業發展的影響
在軟件開發的過程中,所有的東西都必須落實到紙上,以保證后面接手的人在每一個環節都能夠跟上思路和進度,從而避免出現大多數靈感只匯集于少數一兩個人的頭腦里的現象,而產生諸多后遺癥的局面。這就意味著,對于軟件產品的開發而言,軟件工程師之間的相互信任和通力合作是軟件開發成功與否的關鍵。眾所周知,通力合作的基礎是相互信任。張維迎的研究表明“信仰宗教的人比不信仰宗教的人更值得信任”。事實上,馬歇爾早就發現“宗教的力量和經濟的力量是無時無刻不對人類行為產生影響的兩大力量”,汪丁丁也指出“是有效用的”,這是因為:第一,宗教教導人們,信仰將為他們帶來“未來的好處”;第二,宗教行為表明,即使在“現世”,只要誠信,也可以獲得心理上的好處。而且,信仰的效用是巨大的,它改變著信仰者對一切消費品的評價。
印度人通常認為,“利”是人生的四大目的之一。所謂“利”,是指對物質生活條件,即財富的獲得,是“還債”所必須的。而且,只有有了“利”,自己才有幸福的生活可言。但是,如果采取不正當的手段獲得了“利”,將來決不會有好的下場。印度教徒相信,采取罪惡手段獲得財富的人將會下地獄;而采取正當手段獲得財富的人則是為升天準備了階梯。在印度文化的影響下,印度軟件開發團隊充滿了相互信任和通力合作的精神。不僅如此,在印度,軟件產業被視為“國家的神經”,軟件工程師也被視為“民族的英雄”。印度的IT部長有一段在印度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名言“我希望印度的IT產業成為10億人的產業,而不是成為五星級大酒店中少部分富有精英的產業。我相信,IT能夠為貧困者擦去淚水,能夠改變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印度軟件工程師更多地是將發展印度的軟件產業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而不僅僅是為了某個公司或行業工作。正如薩珀斯坦和羅斯指出的那樣“印度軟件工程師的優勢在于,不管他們在哪里,他們都知道自己是印度人,他們都抱有自己的傳統,與生俱來的意識、干勁和謙遜。他們都在為改善國家的貧窮狀況而努力工作。”這顯然意味著,在合作的文化的影響下,印度軟件公司內部和軟件公司之間進行合作的交易費用可以大大降低。
(三)創新的文化對印度軟件產業發展的影響
印度教社會的基本風尚是重視宗教解脫、企慕來生、耽于沉思、偏于靈性,而淡泊現世人生。印度人一向愛好神學辯論。印度教徒認為“凡知道關于宇宙真理者,即能因之而得到解脫。”埃利奧特指出“印度人最有見解的主張是認為知識或智慧之道即是真道”;婆羅門所喜愛的主題是,一個人在青年時期應該從事學習,成年時期應該奉行世俗人的職責和儀式,老年時期則應該致力于微妙的沉思。印度教徒傾向于認為,最高的生活就是全神貫注的沉思。印度教重視沉思,也重視靜坐。在印度教徒看來,靜坐不僅被贊揚為一種有用的鍛煉,而且被公認為與祭禮、祈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或者被認為是超過了祭禮和祈禱之上的宗教生活的重大活動之一,甚至被認為是宗教生活的唯一正當活動。《奧義書》上說:瑜珈六法是“克制呼吸、克制感官、靜坐沉思、注意力集中、思考研究、一心不亂”,而現代思維科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靜坐沉思是激發創造力的最好狀態之一。
隨著全球勞動分工的進一步細化,軟件外包已成為我國許多企業和地區參與全球勞動分工、并藉此提升自身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這樣的產業發展趨勢下,通過近10年承接國內外軟件外包項目,陜西軟件產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產業規模已初現端倪。但由于承接的外包項目大多屬于低端業務且項目技術含量比較低,而在需求分析等高端業務方面涉獵不多,這使得陜西軟件企業在出口方面只能取得低廉的利潤。若長期延續此種發展模式,陜西軟件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勢必難以得到提升,同時也勢必難以獲得在本產業的競爭優勢。。為此,本文將對當前陜西軟件外包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就解決的途徑與對策進行探討,希望對陜西軟件產業的產業升級和健康發展有所幫助。
一、軟件外包產業價值鏈分析
軟件外包有兩個層次。狹義的軟件外包是指將直接與軟件相關的服務部分或全部委托接包方(或供應商)來完成,主要包含應用軟件設計與開發,應用軟件系統集成、測試與維護,以及應用系統的數據服務等。廣義的軟件業涵蓋了IT 產業中除硬件制造之外的所有活動,等同于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本文中采用廣義的軟件外包概念,認為ITO 等同于軟件外包。
軟件作為一種知識和智力密集型產品,其價值來源是人類的知識勞動,是軟件編程人員和軟件企業管理人員創新勞動的結果。軟件價值通過軟件產業價值鏈創造、傳遞和實現。根據軟件工程學對于軟件產品生產過程的劃分,可以構建出完整的軟件產業價值鏈。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不同價值環節在全球范圍內分解轉移,就形成了軟件國際價值鏈,圖1所示。
圖1 軟件產業價值鏈的構成
二、發展軟件外包對陜西經濟發展的意義
1.有利于IT 和軟件產業升級,從而促進陜西產業結構升級
通過發展軟件外包將能促使陜西IT 和軟件產業,從手工作坊式的個體發展習慣向工程化、規模化的現代開發模式轉型。從而從整體上提升陜西軟件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服務提供能力和吸引外資注入的能力。
由于軟件外包的主體內容是相對于制造業外包更富高科技含量、更具高附加值的專業,承接軟件外包實際上意味著對服務,尤其是有相當技術和技能含量的服務的需求的滿足。長此以往,可以幫助陜西增大服務業占GDP 的比重,實現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此外,承接國際軟件外包必然間接、直接地會對陜西通訊、電子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轉型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2.軟件外包將成為陜西軟件企業新的業務利潤增長點
隨著軟件外包市場在國內市場的迅速膨脹,為各大城市軟件公司帶來了新的業務機遇。軟件外包的利潤較豐厚,大大高于目前國內軟件市場平均利潤率,可成為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
3.承接軟件外包將進一步提升陜西軟件企業的競爭力
軟件外包,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國際服務貿易。軟件公司作為服務提供商,通過和國外客戶的銜接,可以在外包中吸收國外大型軟件開發機構的組織經驗,提高技術開發水平,不斷地掌握先進的管理的生產,通過外包業務推動企業長大,從而提升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競爭實力。
4.軟件外包是軟件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快速通道,將推進陜西軟件公司向國際化轉型
陜西的軟件企業之所以必須首先經過國際化過程,是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具備為客戶提供國際水準咨詢服務和國際化解決方案的能力。這不僅是獲得國際市場份額的絕對性前提,也是保有國內市場的必要條件。因此,陜西的軟件企業決不能短視地僅僅滿足于自己的現地優勢,滿足于所謂的內需市場需求。要發展國際化視野,要向國際水平看齊。
三、當前陜西軟件外包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
1.商業文化差異較大
國內企業和歐美、日本等國企業的業務流程、運作方式存在較大差異,西安市由于地緣因素, 相對北京、上海等沿海發達城市, 對國外企業的業務流程、運作方式缺乏了解, 在商業文化一致性方面將遇到較大的挑戰。
2.國際化程度較低
盡管陜西軟件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其國際化程度依然很低。從內向國際化程度看, 陜西軟件企業雖有多種經濟類型, 但其中主要以內資企業為主, 外資企業無論從數量上, 還是從其對陜西軟件國際化的貢獻程度上都處于劣勢。軟件企業的外向國際化狀況看, 尚處于起步階段,并且軟件企業的出口參與度較低,其軟件產品的國際市場銷售區域也比較狹窄。從產品的銷售國別看, 陜西軟件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是日本、中國臺灣以及英屬維爾京群島。
3.軟件企業技術水平低擁有核心技術是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力的關鍵。
當前陜西軟件企業其技術優勢目前主要集中在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和光機電一體化工控軟件及服務方面, 這類軟件產品及服務具有勞動密集型特點, 附加價值較低。由于技術水平低, 限制了陜西軟件企業在大型平臺軟件和系統軟件等方面的開發, 從而影響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開發和拓展能力。
4.高端人才緊缺
盡管陜西擁有眾多的高等教育機構,但目前的教育體系只能為軟件服務外包行業提供充裕的初級人才,無法滿足產業發展對高端人才的需求,特別是離岸業務所需的外向型商務人才比較稀缺。
5.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目前, 陜西省在軟件產業發展已經出臺了很多的優惠政策。但是在支持力度和政策軟環境等方面與沿海城市相比很大的差距。同樣印度政府針對歐美商家最為擔心的外包產品的知識產權問題,積極調整條例和政策,出臺了一系列保護專利的相關法規,并成立專門的機構,監督并強化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這方面值得陜西省學習與借鑒。
四、陜西軟件外包產業發展策略研究
1.企業應針對不同國家的文化、不同企業的需求,提高客戶滿意度。
在進行外包合同談判或實施的過程中,我國軟件外包企業一定要對不同的國家或地域,在工作的態度、方法以及工作關系上所呈現出來的差異,加以界定與明確,隨后要在雙方溝通、接觸中體現理解與變通。軟件外包企業要與發包商及時溝通,經常分享項目進展中的信息,傾聽客戶的需求。。
2.軟件外包企業應通過各種渠道廣泛與外界建立聯系,加強國際合作。
為了獲得與外部世界合作的機會,軟件企業必須下大力氣來逐步建立與外部同行的聯系,沒有廣泛的聯系、溝通與了解,就不可能產生合作。陜西軟件企業可以借鑒印度軟件企業經驗,積極與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形成軟件外包鏈,與其建立上下游合作關系,參加跨國公司供應商選拔,打通自身承接軟件外包的渠道。
3.健全人才培養體系,擴大非學歷教育培養模式,擴充軟件人才隊伍。
傳統學歷教育培養出的學生往往實踐操作技能不夠,不能夠馬上完全適應企業實際操作需要。而非學歷教育由于教材更新快、與市場緊密結合等特點,是對學歷教育的一種很好補充。提高非學歷教育的培訓質量,健全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參照國際慣例建立軟件人才評估標準,建立軟件人才信息平臺,建立人才培養機構與軟件外包企業的供需對話機制,加強軟件產業創新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培養適用人才。第二,依托國家級軟件出口基地和各類軟件園區,發揮基地政策試點和示范作用,由政府、園區、企業合作,創新軟件外包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國內外相關中介培訓機構開展合作,借鑒外國先進的軟件外包人才培養模式。
4.政府部門健全風險融資體系,為企業提供更便利的融資環境。
發展軟件產業需要巨額的投資。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來說,風險資本無疑是相當重要的。近年來,中國風險資本總量增長迅速,并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資本,但資金短缺仍然是困擾國內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軟件企業也不例外。
為了更好地促進陜西軟件外包的發展,政府應該著手健全軟件產業的風險融資機制,并應該適當安排一部分預算內資金,用于軟件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化項目。。此外,政府可以推動軟件業與金融資本的融合,大力開拓股票上市、債券發行、兼并收購等多渠道融資,特別是要大力引進風險投資機制,為企業的發展贏得資金。
參考文獻:
1.劉毅、何煉成.《試論軟件產業的國際價值與軟件外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5 (4)
2.楊嫩曉.陜西軟件企業國際化發展分析[J],商業研究,2007(8)
據IDC全球外包交付指數報告顯示,大連名列中國第一位、世界第五位。本文以大連軟件業人力資源水平為研究對象,從數量、成本、結構三個維度來研究大連軟件業的人力資源水平,發現存在供給總量不足、成本低廉、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問題,提出引進人才、采用人才激勵機制、構建多層次軟件人才培訓體系對策建議,以促進大連軟件業人力資源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大連軟件業人力資源的發展概況
通過對大連統計年鑒的分析得出下面的結論。
1.不同性質的大連軟件企業的人力資源的數量、成本發展情況。論文根據傳統的企業性質劃分方法,將大連軟件業企業分為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和其他企業三種。第一,不同性質的大連軟件企業的人力資源數量狀況。從2004年到2010年大連國有軟件企業和城鎮集體軟件企業的從業人數都極少,從未超過150人的規模,甚至還常常為O,而非國有、非集體企業的人力資源規模較大,幾乎占據了整個大連軟件業。第二,不同性質的大連軟件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狀況。從三種性質的大連軟件企業支付給從業人員和外籍人員的平均工資對比中可以發現,大連的國有軟件企業和集團企業支付給從業人員的工資遠遠低于大連其他軟件企業支付給從業人員的工資,而大連其他軟件企業支付給從業人員的工資遠遠低于外籍人員的工資。
2.大連軟件業人力資源結構發展情況。2004至2008年期間,雖然大連軟件業整體人力資源規模呈持續擴大的趨勢,但人員構成比例并不健康。2004年至2006年是大連軟件業萌芽發展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專業技術人員占整體比例中的絕大部分;2006年以后,專業技術人員的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都開始降低,這意味著大連軟件業的核心競爭力正在降低,行業水平開始被非專業技術人員稀釋。
二、大連軟件業人力資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大連軟件業人力資源供給總量不能滿足軟件產業發展的需要。根據前文對國有軟件企業和集體軟件企業人力資源規模和競爭力的分析發現,雖然國有軟件企業和集體軟件企業的人力資源發展規模Z極小,但大連整體軟件業的人力資源發展規模還是持續上升的。軟件行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項目管理人員的需求量不斷加大。軟件行業人力資源總量的不足,制約著軟件產業的發展。
2.大連軟件業人力資源成本低廉,優秀人才嚴重不足。如果大連軟件業外籍人員收入代表了國際軟件業人力資源成本,國際軟件業人力資源成本要遠遠高于大連軟件業人力資源成本。目前,很多人都將人力資源成本低廉作為大連發展軟件產業的一大優勢,但殊不知,人力成本低阻礙了對優秀人才的吸收。企業若提供不了有競爭性的薪酬待遇,提供不了良好的發展平臺,是不會吸引到優秀人才加盟的,這樣企業的發展就更談不上了。
3.大連軟件業人力資源結構不科學。自2004年到2008年的幾年時間內,大連軟件業人力資源總量不斷增大。在大連軟件業開始出現并初步發展的2004年至2006年期間,軟件專業技術人員占軟件行業從業人員的絕大部分。自2006年以來,軟件專業技術人員在軟件行業從業人員中所占的比重逐步降低,這種現狀預示著大連軟件業的創新能力得不到保證,大連軟件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降低。
三、大連軟件業人力資源管理對策建議
一、前言
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已經步入一個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和靈魂,其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近年來,隨著全球軟件市場經濟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對軟件產業在投資、融資、稅收、產業政策等諸多方面的大力支持,我國軟件產業以年均超過30%的速度高速增長,在國際上的地位顯著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無論是發展速度、產業規模、產業結構、還是人力資源培訓以及基礎設施環境等,都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我國的軟件產業起步較晚,經過二十幾年的艱苦創業和發展,其總體水平仍處于初級階段,仍然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產業總體規模小、缺乏國際競爭力、市場占有率低;其規模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相當明顯,即使與同是發展中國家的印度相比,也存在較大的差距(郭斌,2004);(2)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創新薄弱、自主品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少;由于軟件產品的生命周期很短、產品更新升級頻繁、換代速度快等特點,軟件產品高利潤、高回報的主要源泉來自于持續不斷的創新。然而目前我國軟件企業乃至整個IT產業普遍表現出創新能力不足,特別是軟件產業鏈上游產品的研發投入水平較低、原始創新力不足等現象;(3)基礎軟件的研發設計需要較大的企業規模、較高的管理水平和較多的資金投入,這是國內企業目前難以勝任的,基于此國內軟件企業更傾向于“二次開發”,往往是接到一個項目就做一個軟件或者是專門的軟件外包服務,所接業務要開發軟件的通用性差,難以轉移到其他項目,造成企業低水平重復開發現象嚴重、經營成本高、長期利潤薄弱、可持續發展能力差等問題(張云川和蔡淑琴,2005);由于基礎軟件研發方面的空乏導致我國軟件企業在核心技術上的創新能力低,缺少自主設計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市場占有率高的軟件名牌產品,長期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并因此使得大量利潤流向國外企業,嚴重影響了我國軟件產業的積累和循環能力,使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方向受制于人(Arora and Gambardella, 2004)。
由于我國軟件產業在以上各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各種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國軟件產業必須探索出一條新型的企業戰略發展道路,以促使企業的永續健康發展。現如今,有些軟件類企業采取了自主研發的經營策略,對企業進行一定程度的轉型升級,即企業的業務不僅僅局限于軟件外包業務更是在多領域多行業占有著一定的市場份額。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以軟件類上市公司為例,針對軟件企業從傳統外包業務到自主研發的轉型背景,深入分析轉型階段軟件企業的財務特征,并提出對策建議。
二、研究方法設計
(一)軟件企業財務評價指標的設計思路
通常來說,我們對一家企業的財務狀況的考察主要從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方面來考核。(1)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一般分為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公司資產變現速度越快,公司能夠轉化為償債資產的數量越大,說明償債能力越強。反映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和產權比率。(2)營運能力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用資金周轉速度的相關指標去反映資金利用率,表明公司管理人員運用資金、經營管理的能力。生產經營資金周轉的速度越快,表明資金利用的效率越高效果越好,公司管理團隊的經營能力越強。反映營運能力的指標主要有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周轉率以及總資產周轉率。(3)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是公司管理效能和經營業績的集中體現,主要取決于企業實現的銷售收入和發生的費用、成本等因素。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主要有營業利潤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凈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投入資本回報率、營業成本率。(4)發展能力是反映企業在未來年度的成長前景以及持續經營潛力,是上市公司實力的綜合體現。其主要分析指標有總資產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營業利潤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
由于軟件產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型產業,在基礎軟件等需要大量R&D投入的領域,商業機制和市場壟斷造成了市場進入壁壘高,使得一般企業難以企及。但是在應用軟件、專業服務等更為廣泛的領域,為新的進入者提供了更多的平等競爭機會。因此綜合考慮到軟件行業的以上特征,我們應該重視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同時公司營業狀況也不可忽視(韓雪和方新,2002)。
然而針對本文所選取的十家軟件產業的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其處于一個轉型期,可能會在研究開發專利技術方面投入較多,企業的負債水平將會提升,因此可能會造成企業的盈利能力不穩定,企業的發展能力也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綜合上述分析,本文選取了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營業利潤率、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利息保障倍數、凈資產收益率增長率、基本每股收益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銷售收到現金比率、每股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和企業自由現金流量這17個指標去全面衡量企業的財務狀況。
(二)樣本與數據來源
本文基于中國證監會行業分類規則,在計算機應用服務行業中選取了有自主研發趨向、正在進行轉型升級的十家軟件產業的上市公司,分別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同方股份、億陽信通、長江通信、中天科技、恒生電子、東軟集團、寶信軟件、浙大網新、方正科技以及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海隆軟件。以這10家企業為研究對象,選取具有代表性的17個財務指標進行因子分析。這17個指標可以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和現金流狀況等方面反映上市公司的績效。本文財務數據主要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數據的計算運用了SPSS17.0和Excel2007軟件。
(三)分析方法
在多元統計分析中,因子分析是一種很有效的降維和信息萃取技術,它就是用少數幾個因子去描述許多指標或因素之間的聯系,在盡量減少信息丟失的前提下,將相關性比較密切的幾個變量歸在同一類中,每一類變量就成為一個因子,以較少的幾個因子反映原資料中的大部分信息,然后再根據各個因子的貢獻率定以權重,從而計算出綜合得分。這樣的計算結果更為客觀準確,操作性也比較強(劉艷楠和陰訓法,2011)。因子分析中有多種確定因子變量個數的方法,如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和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主軸因子法、極大似然法、最少二乘法等。其中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是使用最多的確定因子變量個數的分析方法。整個因子分析方法的基本過程是:第一步:將原始數據標準化。第二步:建立變量的相關系數R。第三步:求R的特征根極其相應的單位特征向量。第四步:對因子載荷陣施行最大正交旋轉。第五步:計算因子得分。
三、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1得出了10家上市公司17個指標數據的描述統計分析,可以看出流動比率的平均值是2.18,資產負債率均值為0.42,這表明企業的資產變現速度較快,償債能力良好。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各個指標均值相差不大,但利息保障倍數的極大極小值差別懸殊,說明不同企業的盈利狀況可能有顯著差異。反映企業成長性的指標的均值最小為0.06,最大為0.26,相差較大,從指標方差的大小來看也是如此,這表明各個企業的發展不均衡。
四、因子分析
(一)數據標準化處理
首先對各樣本單位的數據進行標準化、同向化的處理,例如在所選取的財務指標中,資產負債率是一個適度指標,即指標值有一定的范圍受限,并不是指標數值越高越好,如果高于50%,反而表示企業實際成果越低,因此在分析結果的時候要考慮到其特殊性,指標處理的目的是為了讓處理后的指標都具有正指標的性質。
(二)因子的提取及分析
1.運用SPSS17.0數據處理軟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因子提取結果,根據因子分析法原理,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由表1可知,有五個因子。由于前五個主因子的累計方差信息已達到86.031%,說明前五個主因子所含信息含量也達到86.031%,因此選取前五個主因子即可。
2.為了進一步更好的解釋變量,使得各個因子的典型代表指標的意義相對突出,有必要通過最大方差法進行正交旋轉,得到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3。
通過表3可以看出,第一個主因子主要由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凈利潤率、利息保障倍數、資產報酬率、銷售凈利率和營業利潤率決定,這些指標反映了企業的盈利能力狀況,因此稱第一個主因子為盈利能力因子。傳統意義上認為利息保障倍數是反映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但是該指標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所獲得的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的比率,它也反映了企業盈利能力的大小和企業盈利能力對債務支付的保障程度,因此該指標也可以歸屬為盈利能力指標。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個主因子對所有初始變量的方差貢獻率為36.55%;第二個主因子在凈資產收益率增長率、基本每股收益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和營業收入增長率上有較高載荷,它基本反映了企業的成長性和發展能力,因此稱它為發展能力因子,它對所有初始變量的方差貢獻率為19.13%,排在第二位;第三個主因子是由于流動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做出了突出貢獻,這三個指標反映了企業的經營運轉狀況,因此稱之為營運能力因子,該因子對所有初始變量的方差貢獻率為12.35%。
前三個因子對這些公司財務特征的解釋能力達到了68.032%,因此在對有自主研發趨向的軟件企業在未來的財務狀況進行考察時我們應著重關注公司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和營運能力狀況。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第四個主因子主要是由于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起了決定性作用,因此稱為償債能力因子,該因子在因子重要性排名中占第四位,其方差貢獻率為9.7%;第五個主因子在企業自由現金流、每股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和銷售收到現金比率上有較高載荷,它集中反映了企業的現金流狀況,因此成為現金流因子,它對所有初始變量的解釋能力為8.297%。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現金流狀況從另一方面反映了企業的自有資金償付債務以及內部資金流動的情況,保持現金流穩健是可持續經營的基本保證,也是提高投資盈利性的基本條件,因此這也是我們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時不可忽視的兩個方面(張鈺,2005)。
五、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通過采用因子分析法,我們發現軟件企業在轉型期間的突出財務特征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盈利能力,二是發展能力,三是營運能力,這三個因子對轉型軟件企業財務狀況的解釋能力達到了68.032%。
這說明,首先,針對這些企業經營范圍的擴大,涉足新的領域以及自身發展的新規劃,結合軟件產業本身技術、資金、知識密集的特點,需要加強產業的R&D投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科技投入能力,然而軟件的開發研究是一個周期較長的過程,這些資金的投入在短期內得不到回報,因此會造成企業的盈利狀況不穩定。其次,軟件行業作為高技術產業, 研發投入市場風險很高,需要大量的資本注入(Kshetri,2005)。但是由于軟件企業無形資產比重較大,在申請銀行貸款時,沒有固定資產抵押,因此很難取得貸款,造成企業經營運轉過程受到影響。最后,企業要進行業務的拓展,盈利狀況的波動以及負債水平的上升,會造成投資者信心不足,致使企業未來成長發展能力受到限制。
當然,除了要重視這些企業的前三個因子之外,我們也不能忽視第四和第五個因子,即反映企業償債能力和現金流狀況的因子,在轉型期間也應該加以關注。
(二)對策建議
針對本文研究結論,我們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更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推動。軟件行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社會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經過多方共同的努力,我國軟件產業取得了驕人成績。盡管近年來我國軟件產業的政策貫徹落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軟件政府采購、軟件出口、投融資體系和機制建立以及軟件市場監管等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付瑜,李文生,2007)。因此政府部門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政策導向,完善產業發展環境、落實產業政策,為鼓勵我國軟件產業繼續又快又好地發展營造了一個較好的外部環境。
2.我國軟件產業與其他軟件大國的發展水平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同質化、平淡化、過度無序競爭是資源的浪費,造成企業營業額大、利潤小,可持續性發展差。因此企業要有自己的準確定位,專業分工,發揮各自優勢,形成相關產業鏈。首先我國軟件應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市場份額。由于世界知名軟件企業掌握著整個軟件產業的技術方向和市場競爭規則,國內軟件只有走出國門,更多的與國外廠商合作才能追隨國際軟件業最新的技術走向,不斷縮短與國外軟件企業的差距(代志華,2004)。
3.我國軟件市場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隨著行業信息化不斷深入,各行業自身的行業背景和特性也就越發明顯,我國軟件產業應根據各行各業的特點并結合自身實力,充分發揮本土地域優勢,提高創新能力,增強自主研發能力,研發適合企業用戶的軟件產品。
4.在軟件產業的未來發展道路上不容忽視的還有人才的培養(朱敏銳,2005)。人才是知識密集型軟件行業的核心,而由于我國現行的績效考核以及薪酬福利制度的建設不科學、不完善,廣大軟件人才的積極性未能得到合理的調動,難以發揮其創新作用。因此,科學、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的建設,對于軟件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參考文獻】
[1] Arora A, Gambardella A.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Perspectiv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J]. NBER Working Paper, 2004, 4(1):12-19.
[2] Kshetri, Nir. Structural Shifts in the Chinese Software Industry[J]. IEEE Software, 2005, 22(4):86-93.
[3] 代志華.軟件產業發展模式國際比較及借鑒[J].商業研究,2004(8).
[4] 付瑜,李文生.對我國軟件產業持續發展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7(8).
[5] 郭斌.軟件產業發展的若干問題探討[J].科學學研究,2004(4).
[6] 韓雪,方新.中國軟件產業差距分析和戰略對策思考[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11):11-14.
[7] 劉艷楠,陰訓法.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經濟研究,2011(1):29-30.
究竟什么高端軟件?高端軟件在國家戰略新興產業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國高端軟件產業又是怎樣的一個現實?這些都是我們在既有政策和文件中無以得知的真問題。
作為高端軟件研究領域的先行者,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即賽迪集團,在業界內部較早了《高端軟件產業研究》和《高端軟件市場機會研究》的課題成果。近日,筆者有幸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所安暉。
中國科技財富:基于貴所對高端軟件的研究與嘗試著的定義,請闡述在高端軟件上的研究歷程以及相關調研心得?如何理解高端軟件在戰略新興產業里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安暉:對高端軟件的定義和內涵、外延,目前有著不同的理解。根據我們的理解,我們認為高端軟件作為一個相對的概念,應具有如下關鍵點:涉及關鍵技術與核心技術,如基礎軟件領域的操作系統等;位于產業鏈高端和與高端應用緊密聯系,如工業軟件中的航空航天領域用到的CAD軟件;代表軟件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如云計算、網絡安全等;具有重大產業價值及知識產權價值。
基于前期研究成果,我們認為,發展高端軟件是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力抓手。一方面,包括高端軟件在內的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是我國增長最快的“朝陽產業”,是信息網絡產業的核心、靈魂和重要組成,加快培育高端軟件,可以催生和壯大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增長點、擴大內需、拉動產業和經濟增長,推動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高端軟件應用領域廣泛,已深入滲透到各個行業和各個領域,高端軟件的發展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中國科技財富:圍繞工業軟件的主要范疇,結合移動互聯網、云計算、CAD、數控機床等等領域軟件的國產化應用情況,請輔以相關的數據支持,闡述我國在裝備制造信息化進程中的創新收獲和心得?
安暉:據我們的調查顯示,2009年,在工業自動化控制軟件領域,高端市場被國外產品壟斷。目前,國產自動化控制系統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而石化、火電、核電等重大工程的高端控制系統市場基本為進口產品所壟斷。如石化行業主裝置的自動化控制系統被Honeywell、Emerson、Yokogawa 等進口產品壟斷。火電方面,在超超臨界機組和1000MW機組方面,還全部被進口產品所壟斷。核電方面,我國百萬千瓦核電站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到目前為止主要采用國外公司提供的核電站自動化控制系統。雖然我國的核電站已有了相當長的運行時間,積累了近百個堆年的運行經驗,在運行管理方面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百萬千瓦級核電站自動化控制系統全部為國外產品。國內只有和利時、上自儀等幾家企業承擔過核電自動化項目,但其核心主裝置的自動化控制系統仍被進口產品所壟斷。
但就目前,具體CAD、數控機床軟件國產化的數據可能現在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可以肯定的是,國產比例是在穩定上升的,而且在一些細分領域,是國產工業軟件占據了大部分市場的,而且這市場不是靠低價換來的,是靠過硬的品質和本地化的服務打下來的。這里還要強調的一點是,工業軟件不僅在裝備制造業信息化建設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航空、航天、石化、鋼鐵、有色、電子、輕工和紡織等各工業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工業軟件在包括裝備制造業的,以上各行業的工業產品研發設計、生產控制、生產管理、市場流通、銷售服務、回收再制造等環節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國科技財富:國際環境下高端軟件的語境為何?
安暉:基于前期研究成果,我們認為,在國際環境下對高端軟件概念的理解仍離不開上述幾個必要的因素,即:軟件產品本身涉及關鍵技術與核心技術,位于產業鏈高端和與高端應用緊密聯系,或是代表軟件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具有重大產業價值及知識產權價值。就本質特征而言,無論是在國際、國內外,高端軟件作為信息技術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為顯著。
中國科技財富:高端軟件與基礎軟件在繼承與發展上的關系如何?
安暉:高端軟件與基礎軟件具有一定的交叉關系。基礎軟件包括以桌面操作系統、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中間件和辦公軟件,以及以網絡通信、數字家電、信息安全和汽車電子為重點領域的嵌入式基礎軟件。高端軟件則包括基礎軟件、工業軟件、信息安全軟件、云計算軟件、移動互聯網軟件及相關信息服務。可以說,從當前的普遍認識看,基礎軟件包括在高端軟件之中,是包括高端軟件在內的基礎;高端軟件的領域相對廣泛。
中國科技財富:在現今追求突破性創新普遍難度下,中國在高端軟件所涉及到的核心技術方面的創新模式將是怎樣的,以及我國的高端軟件企業怎樣贏得“十二五”發展機遇?
安暉:技術上的創新沒有捷徑可以走,為支持核心技術的創新,政府會在政策方面給予正確的引導,在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而企業則應當認清自己的優勢領域,找到與產業發展趨勢的交匯點,加大研發投入與人才儲備,在產業新興領域搶占制高點,才能推動高端軟件核心技術方面的創新,贏得先機。
我們認為,面向“十二五”時期,我國高端軟件及其核心技術的創新發展,應當注重抓住兩化融合市場和信息消費市場需求,特別把握好云計算、物聯網、三網融合、移動互聯網發展帶來的產業發展新機遇,加強高端軟件發展路徑創新,營造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創新體系和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生態體系,堅持技術創新與市場應用雙輪驅動,堅持產品與服務的互動共進,堅持技術研發、標準化與應用推廣的緊密結合,通過與應用實踐的緊密結合實現更多的技術創新。
中國科技財富:國家政策背景下對于高端軟件的相關支持以及利好信息有哪些?
安暉:去年10月,《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明確高端軟件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要發展領域,這在我國“十二五”規劃中得到了再次明確;今年初,《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11]4號)將高端軟件及具體內容列為重點研發對象。相關文件中對促進產業發展都提出了許多具體的促進政策和保障措施,對高端軟件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我國正在起草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規劃”,高端軟件相關內容涵蓋其中,也會得到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支持。
中國科技財富:國產化在高端軟件領域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它所觸及到的關乎國內擁有核心技術的高端軟件企業的未來發展是怎樣的?或者說我們應該懷揣怎樣的期望?
安暉:國產化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我們始終在思索并為之努力的一個目標。在認識到我們與國外高端軟件的產局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到在工業軟件、企業管理軟件等領域,我們已經擁有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核心技術,擁有與國際巨頭競爭的實力,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在技術創新的同時,積極地在商業模式、運營模式上進行創新,才能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獲得產業發展方向的主導權。
我們期望,在政府的支持和業界的努力下,未來我國高端軟件企業能夠取得快速發展,一是在眾多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特別是具有專業性的高端軟件在行業市場能獲得相當份額,企業能夠依靠市場實現持續發展;二是核心關鍵創新取得突破,高端軟件的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都有跨越式發展,軟件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發展水平達到國際一流,在國際標準領域擁有更多話語權;三是企業自身實力得到增強,涌現出若干家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龍頭企業,并對整個軟件產業起到引領帶動作用。
中國科技財富:作為長期參加軟件相關政策與評審的專家,你對國家當前在高端軟件領域的政策舉措以及相關支持有何建議和意見?
安暉:建議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政策法規體系。抓緊研究出臺落實國發4號文件的具體細則,特別是在政府采購等方面加大對國產高端軟件的支持力度。
二是持續支持鼓勵自主創新。加強企業、政府、大學與科研機構、中介服務機構之間合作交流,打造和完善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應用為一體的高端軟件產業鏈。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建立技術、標準和應用聯盟等多種形式,實現高端軟件的聯合創新和應用推廣。
三是改善產業投融資條件。加強投融資環境建設,建立健全產業資本、風險資本、民營資本等多元資本參與的投融資渠道;依托國家相關重大工程,探索完善中央資金扶持和地方跟進投資相結合的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