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3 15:44: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數學課改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課堂“五注意”是指學生在課堂上要注意集中精力,注意抓重點聽,注意五個結合,注意大膽發言,注意思維與老師同步
1.注意集中精力.課堂上要最大限度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這是學習成功的關鍵.教育家把注意力比作“通向知識寶庫的門戶”.上課時要自覺排除一切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專心致志地聽課.2.注意抓重點聽.要知道本節課的重點在哪里,聽課時一定要注意.哪些是重點呢?從教學程序上講,概念課的開頭和結尾是老師講課的重點.概念課的開頭,往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老師常常采用先概括上節課內容或提出問題,或布置做練習等方式來引出本節課要學的新概念,而在結尾處,老師往往是對本節所講概念的小結或注意事項,從而把概念貫穿于首尾.從內容上講,就是老師對概念的剖析和對概念體系的串聯.從形式上講,就是老師上課時突出強調,或者用彩色粉筆書寫,或直截了當地提醒同學注意的地方是重點.3.注意五個結合.是指把聽、看、想、練、記較好地結合起來,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聽:學生聽課一是要聽老師對本節概念課的學習要求;二是要聽老師講課的思路,聽老師怎樣引入數學概念和講解概念的產生、形成過程;三是要聽老師從不同角度對概念的解釋或用不同術語的敘述;四是要聽概念中的關鍵字、詞、句子及它們的真實含義;(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元”,“次”,“一元”,“二次”,“方程”就是關鍵的字和詞,“一元二次方程”就是關鍵的句子)五是要聽老師的提問及同學的回答.看:就是觀察.學生的觀察一是對照課本看老師的板書,看語句是否有所不同(增加或刪減);二是看老師的演示,有的抽象概念可以演示出來,如立體幾何中的概念.在看老師用教具演示時,注意老師的演示步驟,以增強感性認識.想:就是思考問題.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就是說學習如果不思考,就處于一種迷茫狀態,不會有所收獲.如在學習絕對值概念時,有的同學通過思考,提出這樣的問題:“剛剛學了負數,為什么要用絕對值把它們搞成正的?”這一問題的提出,說明了同學的思維不是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進一步去思考建立這一概念的原因和它所要反映的數學對象的本質,對概念的理解就不再是機械的接受了.練:就是做課堂練習.要掌握一個數學概念,除了聽、看、想外,還必須通過對概念的應用來實現.這反映在課堂學習中,就是做課堂練習.每一位學生要認真對待課堂練習,通過做練習,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認識,發現問題還可及時彌補.記:就是記課堂筆記和記重要內容.要求學生養成堅持記數學筆記的習慣,記下老師的板書,記下重點.對重要概念的敘述最好在當堂記?。⒁獠荒芩烙浻脖?,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例如,立體幾何中大量使用符號表示點A、直線a與平面α的關系,許多同學常常攪混在一起,分不清,記不住.實際上,只要這樣理解:“∈”表示元素與集合的關系,“”表示集合與集合的關系,把點看成元素,直線和平面看成集合,那么A∈a,A∈α,aα就容易理解了,也就記下來了.4.注意大膽發言.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要利用一切機會大膽發言,這對學好概念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在自己聽不懂或不理解、有疑問的地方,應及時向老師提出來,以求得老師的講解和指導.如果有與老師或課本上不同的見解,比如不同的結論,或發現課本上的結論不完備,老師的講解有錯等問題,更要大膽提出,以便與老師、同學共同研討.5.注意思維與老師同步.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思路要與老師同步.上課時要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興趣,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緊緊跟上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相信“此處無通途,自有奔流處”,保持思維的暢通.
二、課后“三環節”是指復習和整理筆記、做課外練習、小結三個環節
1.復習和整理筆記.課后要對照課本,復習并整理筆記.這樣做有利于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有利于查缺補漏.復習時還可以從不同的側面設想問題,以此來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2.做課外練習.學習概念是為了應用,要用好用活概念,必須通過做練習來完成.只靠課堂45分鐘的練習是不夠的,課后還需要做一定量的練習題來鞏固概念,以達到深刻理解、熟練運用數學概念的目的.課外練習可按老師布置的做,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挑選一些課本以外的習題來做.3.小結.一般說,學完一個概念以后,應作一個小結,達到深刻理解每一概念本質特性的目的.學生的學習小結要針對自己課堂學習和課后練習的情況來作.如概念的描述方法有幾種,如何簡潔敘述它,概念的表達方式是什么等等.例如“交集”的概念中,式子“A∩B={x∣x∈A且x∈B}”不易理解,將其描述為:“由集合A與集合B的公共元素構成的集合,叫做A與B的交集.”這樣是很容易理解和應用的.小結除了對所學概念作系統歸納,還可對自己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思想、思維方面的得失作記錄.對于概念的教學除了有以上的體會外,我想更重要的是通過概念教學使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從而在教學活動中培養、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作者:王志剛 單位:江蘇省太倉市浮橋中學
二、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
教師的教育理念要改變,要以學生為中心,要將學生的“學”作為教學的主題思想,以前的灌輸式的教學不再適合新教材和現代學生的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學不再是教師的個人任務,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互動教學是目前為止在新課背景下比較適合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整個互動的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教師要圍繞這個中心開展教育工作.在數學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起到輔助作用,要讓學生有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機會.同時,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把握住學生的特點,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以及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師生共同努力研究問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二、改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對策
1.將知識銜接做個承上啟下的鋪墊
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跳躍性的知識是通過教材呈現的,因而要讓學生掌握好數學知識,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可小覷,對知識靈活運用,不要死板,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做好學生們的指路人。此外教師可以將彼此之間有關聯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只要學生掌握一個點,教師便可由點及面,在學生掌握了全部知識的同時也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了培養,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了加強,為課堂教學改進做好鋪墊。
2.將教材內容體系結構與學生思維進行有機結合
初中生思維能力與結構還不太完善,這就要求老師有義務對知識進行處理。人從呱呱墜地起便會學習,但是如果后天不正確引導,這種與生俱來的學習意識可能會逐漸淡化,甚至被遺忘。初中生思維能力還停留在直觀具體層面上,對于抽象事物還沒有感官。所以老師在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時,要基于學生之前的思維定式,讓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有個逐漸加深的過程,也要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對知識掌握抱有主動權,如果按照這種辦法進行教學那么改進課堂教學也不會是什么難事了。
3.變復雜為簡單,開拓思維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自身素質與能力不是很高,往往會忽視教學內容復雜籠統的特點與學生對于抽象事物掌握的困難。如果老師直接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且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最終學生可能會一無所成。對于數學課程的復雜籠統要求老師在進行知識傳授時,務必講求方式方法,根據學生思維的獨特性,將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學生思維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通過以上三種方式我們相信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一定會得到改進的。
1.1有關數與代數
從新教材對于七年級上冊有理數和八年級上冊實數這兩章的處理方式,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教材對學生生活經驗的關注。在有理數這一章以“數怎么不夠用了”開篇,從海拔、天氣預報中的負數等身邊的生活經驗引入負數的概念及其意義。對于有理數的運算,則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相關知識和經驗,通過歸納、類比等方式自己去獲得有關的運算法則和運算率。對于實數這一章,新教材創造性地將其安排在“勾股定理”之后,目的就是借助于勾股定理的經驗,讓學生對無理數有一種感性的認識,使他們自發地去擴大數的范圍---尋找實數。
代數內容的開始是一個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回顧生活中解決問題的經驗,引導他們自然而然地接觸、使用代數符號,以感受其產生的必要性和作用。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就是“字母能表示什么”,從日常經驗出發,恰當的處理方式突出了數學源于經驗、源于解決問題的實際需要。其實,數學中的函數和方程的處理也均是從發生在學生的身邊的現象、問題等入手的。
1.2關于圖形與空間
新教材的編制,突破了立體圖形、立體幾何屬于高中專屬的傳統,并大膽的將蓋章內容放在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教材在辯證的分析了邏輯關系和形式關系的基礎上,確立了理解邏輯關系是數學推理證明的核心。“鼓勵學生首先使用具體的、形象化的經驗中的自然語言表達相應的邏輯關系,規范的形式化證明則稍侯進行[2]”。這與該階段學生認知心理的發展極為吻合。
1.3關于統計和概率
統計是源于生活經驗,依托于生活經驗,離開了實際背景、特定的含義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符號。新教材采取了設立實踐活動,使學生運用周邊熟悉的事、物以及經驗等,從不同的角度對數據進行感受、估計和處理。時空的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經驗中尋找身邊的不確定的現象;這樣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喜愛,更大程度上與新課標接軌。
2教材資源的不足
雖然教材中數學史知識和課程內容結合的比較緊密,但我認為有一些材料的處理仍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2.1教材偏向男性
對于數學方面有貢獻的女性僅有一例(七年級下冊第208頁“剪紙中的對稱”)??紤]到某些數學活動不應該是男人的專利,也應該有些部分是由女性來從事的[3]。側面的忽視了性別的重要性;從我國的傳統文化來講,制約中國已久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是不是又在一定程度上又影響著學生呢?
2.2習題的死板
從課堂練習、課后習題的設計來看,新教材難免又落入了應試教育的窠臼。不可否認部分練習、習題或多或少地還是顧及到了與經驗的聯系,然而這里面需要說明的是:每節的習題或者每章的復習題中所引入的生活經驗與每章節前面的經驗實例如出一轍,看不出有何發展和豐富。這究竟是為了鞏固剛剛學習的純粹數學理論,還是為了引導學生去創造性地應用“后來經驗”?當然也不是說剛剛學
習的知識不需要鞏固,但是不需要大篇幅的進行所謂的“鞏固”。說得深一點,新教材習題的處理還是以應試教育為航標而設計的,致使習題以外有關經驗的引入都顯得牽強。
2.3過度的“減負”阻礙了經驗的發展
從習題的數量來看,新教材又在很大程度上跟隨素質教育的減負。很明顯,這使本來在“后來經驗”的發展與豐富方面就力不從心的習題處理方面,更加捉襟見肘[4]。然而,并不是要否定減負的意思,只是想新教材能否再設計一個新的欄目來彌補在這方面的不足,或者是對新教材中原有的“想一想”、“做一做”、“議一議”以及“課后的習題”等進行異步分的實質性的修改,將其內容更豐富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后來經驗”的豐富和發展,實現學生數學經驗的提升。但是話說回來,經驗的重要性并不是意味著教學上的經驗,。事實上,“在數學中研究的不僅是直接從現實世界抽象出來的量的關系和空間形式,而且還研究那些在數學內部以已經形成的數學概念和理論為基礎定義出來的關系和形式”[5]。因此,只有超越了了現實中的數學經驗,數學才能獲得無限的發展。
綜合上面存在的問題,應當給予新教材的建設更多的關注,先教材也應該充分的吸收歷史上的優秀的教育理論,并結合當代的教育理念進行創新,這樣才能推進我們教育的改革,教材的編寫也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
3教學存在的弊端
3.1徹底的否定傳統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改》精神下,存在著過分偏向課改精神,對于傳統一刀切,傳統的教學方法似乎成為了一種包袱,唯恐棄之不及。有些教師認為聽別人講一兩節示范課、聽一兩次培訓,就掌握了課改精神,不學習相關理論,不研究新課教改精神實質,進而否定一切傳統教學方法。無論什么課都讓學生自學、討論、探究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基本上不能體現,甚至認為用傳統教學方法就等于不成功。在實質上,這是對課改精神的背離,因為新課改的精神在于創新,需要對傳統揚棄,而非否定一切。
3.2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新課改的一個明顯的改變時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變,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然而,在現實的實踐中,由于老師對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入,過分的讓學生“自由”式的學習,存在了在教學上的自由放任的現象。例如:為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在整堂課都讓學生看書、討論、相互提問,教師過分的缺少講授。其結果往往是不言而喻,真正在思考的學生是極少數的,多數的學生在“看熱鬧”。
3.3對學生的評價的不妥當
新課改主要是“以人為本”,不僅賦予了學生主體地位,而且還給予了情感上的關注,適時的給予學生評價,是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幫助。但是要明確的是: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6]。然而,在實踐中,因為教師的評價不客觀,反而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
4彌補教材教學中的不完整
4.1教材編寫內容全新化
新教材增加多種形式的習題,增添大量的插圖,使科教直觀形象,淺顯易懂。同時教學的內容的編排先易后難,然后再學習抽象、概括程度較高的內容,符合人的認知規律,章程較小,知識點少,隨時保持新鮮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4.2教師教學的活動化
1.盲目效仿流行模式
時下,許多教師都已經了解和學習了先進的課堂改革模式,也有意識的把新課程引人課堂,這是好的觀念,就像我們學校學習了楊思中學,衡水中學,搞了學案導學,現在又實行生本教育。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課堂改革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改變,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輕視對學生技能的訓練和培養,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不能合理有效,從而使得教學效果比較差。有些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流于形式,為了討論而討論,缺乏對需討論問題的合理選擇,有些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在組織討論,有些問題需要討論但只給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學生還沒說上兩三句就草草收場,或是問題還沒得到解決,教師怕耽誤時間而直接打斷,甚至,在討論的過程中出現個別學生不積極參與或是在說一些與課堂的學習任務無關的話題而教師卻沒有及時的督促或制止,使得討論的意義沒有真正的發揮出來,反而給使那些本來就不太積極學習的學生有機可乘,學習效果不佳。這就為我們的教師提出了一個難題:什么樣的問題需要討論?討論的時間要多長?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如何避免個別學生不學習的現象發生?
2.過于追求形式,忽視課堂效果
豐富的課堂形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學習環境,是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設的學習環境。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是學生容易掌握教學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可以是學生更好的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是原來枯燥無味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興趣。但有些教師卻只師一味的追求課堂形式的多樣化,而忽視了知識技能的傳授與學生間的合作與探究,一節課下來只見老師使出了十八般武藝,花樣迭出,而學生卻只是扮演了觀眾的角色,缺乏思考和創新,達不到教學應有的效果。因此,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有選擇有尺度,不能只是追求形式而忽視了課堂效果,否則,只會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
3.教師在課堂上把握不好少講和不講的尺度
新課程的改革要求體現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之改變,學生主體地位就決定了教師必須指揮并且要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學習的主人是學生,因此,教師必須把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究去學習,教師只有少講或不講才能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這也是教師服務于學生學習的主要表現。 現在的課堂,許多教師把少講和不講作為平時教學的一個原則,是想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但是,在平時的聽課中發現,有的老師該講的不敢講,原本老師一句話就能點明的問題,非要和學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叫著勁比誰更"少言寡語",因為他們知道,講了就會有"滿堂灌"之嫌,把少講和不講絕對化,不能把握少講和不講的尺度,導致課堂效果不佳。因此,教師應該明確一節課中哪些知識需要講,哪些知識不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并不是絕對的不講,對于學生探討不出來的疑問教師必須要講解清楚,而學生通過自學或合作探究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做到堅決不講,這樣,才是合理的少講或是不講,才能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才能提高課堂效果。
4.在活躍課堂氣氛的過程中沒有足夠的駕馭能力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的教師的課堂看起來亂哄哄的,仔細觀察發現學生都在探討、爭論,一節課下來,該解決的問題都解決了,課堂效果很明顯。而有些教師的課堂僅僅是表面上的活躍,甚至那些"搗亂分子"也在忙于乘機。這些教師就是盲目追求課堂教學中的數量,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課堂教學與度的分析;還有的教師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等同于"滿堂問",也就是說沒有區分學生的參與式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專家指出,評價課堂教學亂與不亂,要看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行散神不散,這樣的課堂不叫亂。因此,活躍的課堂應該是活而不亂。而要讓課堂活而不亂,教師不僅要設計出真正可以讓學生思維得到發展的教育教案,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要與學生討論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輕松愉悅的學習到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隨著我國新課程的全面實行,初中與高中在數學學科方面的差異逐漸明顯,初中屬于義務教育,而高中學生則要面臨高考,兩個學齡的教育特點出現差異。在初中階段,數學相對簡單,更加側重于定量計算和常量研究,對學生數學思維沒有較高要求,而在高中階段,數學學科內容多、難度高,學習任務更加繁重,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數學思維,同時,新課程指出要求教師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應用意識的培養,在此背景下,針對初高中數學銜接問題進行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1初高中銜接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1.1教材原因
高中數學教材與初中數學教材在內容方面具有較大差異,高中教材在廣度、深度以及難度方面都有所提高,而初中教材趣味性更強、內容也更加簡單直觀,對學生的條理性、基本技能以及解題方法也要求更低。而高中教材概念更加抽象、邏輯性更強、內容更加深奧,對學生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要求更高。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更加注重教學評價、設計思路、內容標準?;纠砟钜约罢n程目標。
1.2學生原因
當學生升入高中后,數學課時以及教材都出現明顯的變化,在緊張的氣氛下、陌生的環境下,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和激烈的競爭。同時,一些寄宿生離開父母還要面臨生活的困難,心理出現反差,自卑感和失落感隨之而來,甚至出現厭學的情緒。種種因素導致學生沒有做好數學銜接的心理準備,對于一些知識結構不完善、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會嚴重影響其高中數學學習成績。同時,一些學生由于學習方法不正確,缺乏鉆研精神、總結能力以及反思能力,讓學習變得復雜繁重。
1.3教師原因
新課改實行后,初中數學知識更加簡單,教學進度也更加緩慢,教師對學生各項能力沒有進行全面培養,教師只是簡單根據大綱開展教學,對于一些中考沒有涉及的知識就刪除掉,而這些知識恰好是初高中銜接內容。在這種教育觀念下,教師缺乏對學生的了解,輕能力而重知識,導致很多學生在升入高中后,不能適應高中的數學學習,上課無法緊跟教師思路,自信心受到嚴重的影響,最終喪失學習興趣。
2做好初高中數學銜接的相關對策
2.1轉變心態、認識差異
首先,教師要充分重視初中數學課改,以學生的角度正確認識初高中數學的差異和連貫性,明確初中數學知識的范圍和體系,掌握初中與高中階段數學缺乏的知識,在復習課中進行深入講解,進而彌補缺失的內容。例如在初中教材中已經刪除的立方差公式,教師要進行深入講解,幫助學生順利開展高中數學學習。同時,教師還要針對初中教材對三角函數、函數等相關概念定義不嚴格的情況,開展針對性講解,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開展有意識的訓練和補充;其次,學生也要及時調整心態,掌握提煉觀點以及歸納總結等學習方法,鍛煉自身的數學思維,當學生遇見難點問題的時候,教師要通過學長經驗傳授等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引導學生轉變態度,克服對數學的畏難心理。
2.2合理使用教材
與通俗而生動的初中教材相比,高中教材雖然內容豐富,但是其難度卻較高,學生突然面對這種教材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因此,教師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簡化,并且將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充分聯系,讓課堂更加生動和充實。在高中階段,數學學習任務繁重,課時也比較緊張,教師要針對教材體系,對關鍵知識進行重點把控,減輕學生負擔。同時,一些學生由于剛升入高中,會盲目的選擇一些輔助教材,但是由于輔助教材與教材內容不相符,甚至還出現抄襲和照搬的情況,不僅浪費學生時間和精力,還可能導致學生出現知識聯系混亂的情況。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挑選輔助教材,發揮輔助教材的促進作用。
2.3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初中數學知識更加基礎,而高中數學知識相對較難,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思維。在高一階段,學生處于思維轉型的關鍵時期,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強調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例如在函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二次函數進行教學拓展,在拓展過程中,引入數形結合、轉化以及歸納等學習方法,對學生思維進行有效鍛煉。
2.4引導學生開展反思
反思是開展數學活動的動力和核心,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反思習慣和反思意識。與初中時期相比,高中數學知識內容更加深入,知識范圍也不斷擴大,教師要加強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并且引導學生掌握溫故知新的方法,通過反思促進學習。同時,在解題中,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完成解題過程,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解題思路進行反思,嘗試通過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提供給學生充足的反思空間和時間,總結知識規律和聯系,查缺補漏、糾正錯誤,進而促使學生各項能力的全面提高。
2.5開展多樣化教學
教師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加強初高中數學知識銜接。第一,通過讓探究式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輕松而活躍的教學氣氛,進而在良好的環境下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并且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互動,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共同探討,在交流中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第二,分層教學可以幫助教師開展針對性教學,進而解決初高中知識銜接問題,分層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實際,針對銜接問題少、數學基礎好的學生,教師要注重對其能力的培養,而針對銜接問題多、數學基礎差的學生,教師要重點開展基礎知識聯系,通過分層教學保證所有學生都得到進步。
3結語
總而言之,初高中數學銜接是一個重要問題,并不是依靠幾次補習或者銜接教程就能夠完成的,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初高中的知識差異,并且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進行課程優化,培養學生正確學習方法和思維意識,掌握數學基本技能以及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數學能力,進而實現高中數學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薛鋒林.論新課改背景下初高中數學的銜接問題[J].科技創新導報,2011,15:140+142.
[2]李興貴,幸世強,張平福.高中新課改背景下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1,06:17-18.
[3]張嘉月.新課改下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2:296.
[4]郭和躍.對新課改背景下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問題的幾點認識[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0:117.
教學貴在總結,重在實踐,精于應用。“寫”,作為學習對象學習文化知識、展現才能智慧的重要手段,成為學習對象必須具有的學習技能。筆者認為,“寫”不僅是學生必備的技能,而且是教師必有的技能。但筆者發現,很多教師往往忽視“寫”活動的實施,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閃現的感觸,不能及時“留檔”,采用撰寫教學小論文的形式及時記載,予以呈現,導致教學技能、教學效果得不到顯著提升和增強。教育實踐學認為,教學論文,為教育教學“服務”,應為教育教學提供有效“指導”和“遵循”。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放大教學小論文功效,科學高效運用教學小論文,推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效并舉”。
一是反思課堂教學過程,記錄課堂教學“點滴”。教學活動要實現“教”與“學”持續、健康、科學的發展,就必須切實協調好“教”與“學”二者之間的關系。教學小論文的撰寫過程,實際就是“回放”課堂教學過程、反思課堂教學實踐的再現進程,將課堂教學進程中的實踐感悟和體會,運用文字進行記載和呈現的過程。教學小論文的撰寫,能夠推動初中數學教師更深刻地思考和探究,促進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更貼近課堂、更貼近學生。但筆者發現,不少初中數學教師注重對自身課堂教學的反思和檢查,但僅停留于“腦中”,沒有及時將所思、所想、所感進行“記錄”,形成文字材料教學小論文,導致隨時間推移而逐漸消除,發揮不出指導、促進功效。因此,教學小論文運用課堂,首先要做好“記載”工作,也是課堂教學活動“實錄”工作,第一時間思考自身教學活動過程,記錄下課堂教學中的點點滴滴,以便提升課堂教學效能。如“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一節課教學時,教師在平行四邊形邊、角、對角線等相關特性講解傳授基礎上,利用初中生鞏固練習活動環節,結合初中生鞏固練習實情,自身進行教學舉措的思考分析活動,并將講授平行四邊形性質感觸體悟要點“記載”在備課筆記上,在課后教學感悟撰寫時,圍繞感悟要點,結合教學實情,撰寫關于如何實施平行四邊形性質有效教學的小論文,在記錄自身教學“點滴”過程中,進一步反思教學實踐過程,優化教學活動舉措。
二是剖析教學實踐得失,明晰教學整改舉措。教學小論文一定程度上承擔著“修正”、“整改”教學實踐手段、舉措的“重任”。初中數學教師撰寫教學心得、教學感悟等小論文時,不僅僅“停留”在總結教學活動,歸納教學心得的“淺層次”程度,而是“上升”到自我檢查、自我剖析教學得失,優化教學流程的“深層次”程度。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教學中應結合以往教學經驗,學習借鑒他人教學成果,學習致用,進行自我剖析、檢查等實踐活動,準確找出教學實踐活動可取之處和不足之處,將自身教學過程、教學實情、教學成效等方面,一一對比,進行分析,內心形成針對性、深刻性、實在性顯著的教學舉措,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運用,提高教學活動實效。同時要在課堂教學結束后進行及時整理和歸納,形成更具實效性的教學小論文,為以后課堂教學提供科學參考。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定理1”教學中,教者以往采用的是開門見山、直接告知的講授法,在教學心得、教后感等教學小論文撰寫中,結合教學實情和學習實際,認真思考剖析后,認識到直接告知答案的講授法存在的不足。在教學小論文教學設想部分寫作時,經常深入思考研析,提出了師生互動式、類比法等教學舉措,將初中生融入探究知識內涵要義活動范圍內,引導初中生自己通過“已知、求證”的格式,進行性質定理1內容的書寫活動,并共同合作進行初步分析活動。教師實時向初中生指出尋找判定兩三角形相似應具備的條件,使初中生深刻認識到,其相似條件要從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得來。并在以后的教學舉措中進行利用和實踐,從而有效提升了教學成效。
三是放大教學指導功效,推動教學活動進程。教學小論文的撰寫,其目的之一,就是推進教學進程,優化教學流程,提升教學實效。實踐證明,經驗成果重在應用,貴在運用。教學小論文是具有深厚“底氣”、科學“指導”特性的經驗成果,教師不僅要善于“寫”,更重要的是善于“用”,要由拿來主義精神,吸收其精華,應用于教學實踐,最大限度放大教學小論文的指導功效,推動教學進程。如“切線的性質和判定”習題課教學前,教師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借鑒夏桂云老師所撰寫的《關于切線的判定和性質的習題變換》此篇小論文,認真閱讀體悟,認識到切實的判定和性質的條件變換主要有互換條件結論、角動線定、線移量變等形式,并借用該論文所提出的典型案例,在此節習題課講解中,現對教材典型案例進行深入講解,然后采用變式訓練的方式,對所講案例進行條件或結果的變化,組織初中生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條件下或不同結論下的切線的性質及判定,并且總結歸納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和策略套路,從而在多樣變化的變式練習中,思維得到開闊,增強駕馭復雜數學習題的能力,提高舉一反三的應用能力,以及增強開拓進取的創新意識。
教學小論文的運用,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探索中,還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教學課題,參考的資料相對較少,形成的成果相對較少,還望同仁積極參與此項課題研究,為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提供寶貴經驗。
參考文獻: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通常采取的就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或者是題海戰術,來提升學生們的數學成績,在新課改的倡導下更加重視初中生的素質教育,所以,教學改革是勢在必行,將參與式教學融入到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提升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以及學習積極性.
1. 參與式教學的內涵及特點
參與式教學其實指的就是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更加靈活地呈現出教學的內容,進而充分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班級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出主體作用. 其實數學的學習本身就應該是活潑、生動而且有趣的,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應試”的要求,多數教師還是采取了灌輸式的教育,這種方法使得數學課堂死氣沉沉,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和整體的質量. 所以,在新時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應該將學生們作為教學的主體,鼓勵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當中,充分發揮出學生們的個性化和特殊化,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數學課堂上找到自己的價值,實現數學課堂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參與式教學方法同傳統的教學手法相比,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開放性、平等性、主動性. 一方面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師生的互動,讓課堂活躍起來,并且教師對學生們也沒有任何的限制,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們就可以自由發揮了,所以體現出了一種開放性,這十分有利于對學生們創造能力的培養. 另一方面,每一名學生都要參與到老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偶爾還會組織小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提升了學生們的主動性. 在整個交流過程中,學生們占據了主體的地位,教師只是在必要的時候進行指導,并不像傳統課堂上的尊卑分明,保證課堂的平等性,這也促進了學生們的自由發揮,更好地實現了課堂教學.
2. 初中數學教師在參與式數學教學中應具備的素質
教師是實現參與式教學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融合的關鍵角色,所以,教師應該重視自身素質的修養,使自己符合參與式教學的要求. 首先一點,教師應該轉變過去以自己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放下過去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性,只是承擔活動設計者和課堂組織者的角色,讓學生們能夠在課堂上更加平等地互動,突出學生們在課堂之上的主體地位.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采取“旋轉桌椅”的策略,就是將班級的桌椅調整位置,將桌子集中在教室中央,然后學生們圍坐桌子一圈,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比如說“同類項及合并”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提出問題,舉例讓學生們判斷哪些是同類項,哪些不是,然后引申到生活當中,利用超市當中擺放在一起的食品和生活用品來舉例,讓學生們提出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同類項.
其次,教師一定要做到尊重每一名學生的認知. 在初中生當中每一名學生都存在這一定的個體差異,對于數學的興趣、掌握程度以及動手能力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個時候,教師在進行參與式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每一名同學的態度和觀點,絕對要避免對學生們的心靈造成傷害,要適當地鼓勵,讓學生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 針對學生們的不同情況,教師可以將班級內的同學分組,展開小組合作式的學習,不僅能夠搭配學生們的實力,還能夠改善課堂的教學氛圍.
比如說多項式的升降冪排列問題就是一個比較難的點,教師可以在講解了基礎的知識之后,組織學生們進行小組游戲,先將多項式每一項書寫在硬紙板上,然后在每一小組抽選一名同學上臺,組內的其余學生進行指揮,將這幾名同學的單項式組合成多項式,然后可以讓學生們交換符號,再進行排列,這樣就能夠在游戲中反復練習學生們的排列能力了,而且還提升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進而突破了難點,訓練了學生們的小組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們在數學課堂上的參與度.
3. 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數學中融合過程的注意事項
在應用參與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實踐活動,數學本身就是來源于生活的,同時又要服務于生活,所以在參與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實踐活動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要將理論聯系實際. 比如說,在圓的相關概念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們帶到室外球場上,讓學生們站在圓圈旁邊,讓學生們自行演示,利用木棍或者尺子來理解直徑、半徑、弦的概念,弦的概念可以用軟繩來理解,同時可以利用三角板來理解圓心角,這樣在實際過程中獲取的圓與圓的知識、直線與圓的知識能夠提升學生們的探索能力,實現了參與式的數學教學.
另外,參與式的教學過程必須是循序漸進,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們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這種教學方式必須要建立在學生們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由具體的層面逐步地發展到抽象的層面,在舊的知識基礎上通過教師逐步地引導來實現新知識的發現.
比如說,在講完了絕對值的概念之后,教師應該先從一些簡單的問題問起,先問1和-1的絕對值是多少,然后再到絕對值等于5的數是多少,然后再到數軸上與原點距離為9的數是多少,等等,讓學生們能夠逐步地去接觸新的知識,并且在學生們的理解范圍內能夠讓學生們產生參與到活動中的興趣和信息,這樣才能夠實現參與式教學的良性發展.
結束語
新課程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學生的身上,教師在新教育形勢下的主要作用就是輔助和誘導,讓學生們能夠動起來,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 本次論文主要探究了將參與式教學與初中數學有效融合的策略及注意事項,希望參與式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一)課程改革的客觀訴求
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發展縱向深入的應然需求,數學課堂教學也不例外。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數學課堂教學出現價值虛化、目標弱化、內容窄化、實施僵化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有悖于以學生為核心課程理念的踐行,而且桎梏數學本質凸顯,嚴重弱化了數學的育人功能,影響了生師學科素養和教學質量提升?;趩栴}解決,不少人士都積極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究。江蘇省洋思、東廬中學和山東省杜郎口中學探索的自主教學模式,既能穩步提高教學質量,又能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有力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盡管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研究論文、案例數以萬計,但因山區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師資水平相對薄弱,課堂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導縣域初中教師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進教改、學改經驗,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課堂教學有效策略,尚需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縣域初中數學校本研修進一步深化的客觀訴求
旬陽縣地處陜南山區,轄22鎮,現有初中、九年制學校29所,初中數學教師200余名。一直以來,我們以校本研修為抓手,立足縣情,大膽實踐,開拓創新,總結出行政推進、統籌資源、校際合作、活動引領的校本研修經驗和三模四載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間,在充分調研分析新課程實施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申報立項安康市十一五規劃課題《新課程實施中初中數學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探尋出創新課標教材學習方式、啟動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資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等三項策略,引領全縣數學教師積極建構人文化生態課堂,推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由講堂向學堂轉變,努力探尋課堂教學與遠程教育資源的最佳切合點,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努力嘗試將學科的學術形態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態。經過反復探索求證、篩選提煉,構建了具有開放探究特點、能充分體現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諧的三部五環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消除了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盲區和死角,極大地增強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構了覆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資源庫。然而,由于參研教師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學環境等良莠不齊,致使成果生成參差不齊、普適性受限、新型教學模式運用效度受阻,難以適應課標教材變化和縣域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要求,如何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創新學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實化研修價值、強化研修目標、深化研修內容、活化研修策略,解決課堂上過于追求熱鬧,忽視教學績效,過于倚重現成資源,忽視個性化創新,導致學生課業負擔加重,數學素養有所降低等問題,已成為數學學科校本研修進一步深化的客觀訴求。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及價值
本課題研究是對《新課程實施中初中數學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點圍繞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和課例研究模式的進一步優化,引導縣域初中數學教師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進教改、學改經驗,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索具有縣域特色的輕負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助推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整體優化,促進師生數學素養質性提升。
三、課題名稱界定及解讀
本課題主要研究義務教育第三學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課堂教學就是把學生按照年齡和程度編成有一定人數的班級,教師根據國家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按照學校制定的課程表進行分科教學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計策、謀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學策略,即: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所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 有效課堂教學(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紀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并在杜威實用主義教學影響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核心指向為有效,即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下運用一定教學策略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獲得預期效益的最優化,使師生雙方都能獲得最大進步與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假設與創新之處
(一)研究的目標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經驗,建構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模式框架和各類課型課堂教學模式,引領學科教師突破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預設與實施低效化瓶頸,促使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步入規范、高效的快車道。
2.探索符合課改理念要求,能強力推動學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課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領學科教師圍繞課堂教學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專業發展。
3.探索建構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有利于初中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的數學學習方式,助推學生在善學樂學的軌道上良性運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的課程理念得以優效落實,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4.不斷完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與管理機制,推動高效課堂建設持續發展。
(二)研究內容
1.研究優化初中數學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六課型課堂教學設計有效性模式。建立覆蓋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優質資源庫。
2.研究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學習策略,探索優化初中數學課堂學習方案設計與實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數學課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課例研修質量有效策略。
4.研究構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建立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資源運用與管理長效機制。
(三)研究假設和創新之處
1.研究假設:針對傳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設計中存在問題,建立科學、系統的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操作體系,加強教師現代教育理論與技術培訓,改革課堂教與學行為,建構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模式,促進師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高。
2.創新之處
(1)構建三部五環課堂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所涉及的六類課型教學設計進行統攝性研究,從而規范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設計針對性、有效性。
所謂三部五環教學模式,即按照教學設計問題化,教學過程活動化要求,以問題為載體,活動為依托,以整體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實現學、思、習、行等智力條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條件達到高度統一。終極指向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能力,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按照問題誘導、自主探究、交互評價三個部分橫向展開,具體實施則按照導、探、變、結、展五個環節縱向延伸,從而架起教學內容、教師、學生之間的交互橋梁,揚 生命靈動之帆、行知識探秘 之船,體現在文本上,則按 問題情境、師生互動、設計意圖及媒體運用三欄并行、橫向貫通,且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導)問題誘導,探究新知(探)變式訓練,鞏固新知(變)全課小結,細化新知(結)推薦作業,延展新知(展)活動序列展開。從而支撐起課堂教學的基本架構,是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優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為有效課堂學習引擎式 學習指南,既規避了因預習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又符合以學定教理念,層遞性問題序列利于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過程,在發展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與教學設計有效對接,不僅有利于減負增效,而且有利于學科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
(3)案(課)例研究模式為學科教師深度關注課堂教學細節優化提供了操作要領和技術支撐。
五、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
(一)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以學生自主發展為目標,以人教版教材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為核心,以助推初中數學教師施教水平提升和專業化發展為重點,探索適合初中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教和學的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采用問卷、訪談等形式,診斷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
2、行動研究法。以實踐研究為主,動態研究優化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3、綜合運用文獻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等方法進行研究。
(三)技術路線
采用 統一要求,嚴格標準;分校承擔,責任到人;加強引領,通力協作;分步實施,循環遞進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溝通的研修共同體。本課題以縣師訓教研中心組織由片校學科教研(聯)組長、學科骨干教師和有代表性初中學科教師全員參與的研修共同體,共同研究課堂教學有效策略設計、跟進實踐、優化提升。
2.聘請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學科專家,成立由縣域初中數學教學骨干教師參與的指導小組,負責課題研究策劃指導、流程監控。
3.在課題組指導下,縣、片、校數學教研組圍繞總課題,開展子課題研究。
4.邊研究邊改進,因需開展課例研究、課堂觀察、難題會診等系列活動,推進課題深入研究。
六、研究過程及操作策略
(一)課題研究時限及階段劃分
本課題研究計劃用三年時間(2012.9---2015.9)分四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12.92013.7):本階段主要采用調查法和文獻法。重點工作如下:
(1)擬定調查問卷,對全縣初中數學教師和有代表性的學校學生進行調研,撰寫調研報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確定研究框架,完成課題申報立項。
(3)召開課題開題會,進行子課題研究任務分解,完成實驗校的布點。
2.實施研究階段(2013.92014.6):本階段主要采用文獻法、行動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和比較研究法,重點工作如下:
(1)課題負責人編寫教學設計和學習指南設計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參研人員按照統一要求分課型編寫相應的課堂教學設計和導學案樣例。
(2)各子課題負責人在總課題的引領下,根據各自的子課題研究方案,分年級、按章節開展優化教學設計和學習指南編寫實踐研究,聚焦課堂,開展學案導學實驗探索,并在比較實踐中修改完善。
(3)修訂《旬陽縣初中數學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暨學科資源整合管理辦法》,制定《旬陽縣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
(4)完成中期研究報告。
3.總結完善階段(2014.72015.7):本階段主要采用調查法、文獻法和行動研究法,重點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分冊形成課堂教學設計和學習指南匯編,撰寫結題報告,申請結題。
(2)整理校本教學設計案例、制作課堂教學實錄光盤、總結實驗經驗、撰寫實驗報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應任務。
4.應用推廣階段(2015.9):本階段以行動研究為主,輔之于文獻法、調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陽縣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暨學科資源整合管理辦法》和《旬陽縣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實踐探索、修改完善、優化提升,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實現優質教學資源普及共享。
(2)按照個人申報,片校篩選,縣級展評的程式,組織優秀成果評推,特優成果推介參加上級成果評選。
(二)具體分工序號研究
七、成果預期及呈現方式
1. 成果預期
(1)建立完善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題教學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設計策略,有效實施策略,有效管理與評價策略。
(2)建構描述性概念課、推導型概念課、習題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活動課等六種課型課堂教學模式。
(3)建構導學案設計基本框架和學案導學實施策略。
(4)修訂完善初中數學課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導教師圍繞課堂教學效益提升,有效開展課例研修。
(5)形成覆蓋初中數學學段的課堂教學資源庫(包括:章節教學設計、課件、導學案)。
2.成果呈現方式
(1)階段性成果
①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基本現狀調查報告
②《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實施方案
③《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報告
④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窺(論文)
⑤《初中數學學案導學課堂教學實錄》(光盤)
⑥《太極探航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指南》(教與學系列成冊)
⑦《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報告
⑧《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索論文、敘事、反思集》(裝訂成冊)
(2)最終成果
①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窺(論文)
②《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結題報告(報告)
③《太極探航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指南》(見階段成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夯實責任
本課題研究是在縣師訓教研中心的統一領導下進行的,本中心及時成立由中心主任擔任組長,課題負責人及各初中教研聯片組長校校長為成員的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課題研究組織領導和經費保障,協助課題負責人做好參研教師的選定和研究進程的督察。成立由課題負責人擔任組長,主要參研教師為成員的課題研究實施組。課題負責人具體負責課題選題、申報立項,負責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參研人員的選定,負責子課題選定及任務分解,承擔對片校參研教師的業務指導,負責對課題研究技術路線的跟進調控。各片區數學教研聯組協助實施組負責轄區所承擔研究任務完成情況的過程督查、成果收繳、展評遴選、匯總上報等。各中學、九年制學校的學科教研組長或帶頭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務外,負責組內任務分解、收繳、審核、修改與上報,所有初中數學教師(年齡在45歲以上的可通過青藍共進方式結對協作)參與既定成果的優化完善。各中學、九年制學校不僅要進一步確立校長第一責任人地位,充分認識課題研究在優化數學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動學校內涵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強管理的觀念點撥、心靈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設法為參研教師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進學科教師真心實意地、積極主動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視、認真對待,積極擔當參研教師的支持者、服務者,體會教師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專業造詣、人格魅力感召教師、吸引教師、帶動教師積極前行。
附:課題研究組織機構
(1)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
(2)課題研究工作實施組
(二)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充分利用聯片研修工作機制和網絡平臺,進行廣泛宣傳,促使數學教研組長明確職責、認識到位,充分發揮其引領拉動作用,確保此項工作扎實有效運行。通過專題培訓、提供資訊、難題會診等引導學科教師認識到生源日漸銳減、人們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現實需求日漸強烈、教師準入政策日漸拓寬等現狀,迫使教師不得不發展,不能不發展,形勢逼人、時不我待,教師應充分感受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在促進自身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等引領教師認識到本課題研究是實現課堂教學整體優化的有效載體,是促進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積累專業知識、磨練專業能力、明確研修方向、豐富專業智慧、塑造專業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將聚焦于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上,從而增強參研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研修時效性。
(三)加強引領,確保實效
課題負責人定期通過網絡平臺和實踐跟進等為教師提供資訊服務,做到六個及時:及時通過網絡平臺提供咨詢或資訊服務;及時發現、遴選推介優秀研究成果,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及時征集、匯總、求證、解決問題;及時組織過程性監控和展評引領;及時向上級專業網站、新聞媒體、報刊雜志推介優秀作品;及時引導學科教師在規范中優化,在優化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華,在升華中發展。帶領學科教師在辛勤中收獲智慧,在矯正中收獲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成功。
(四)籌措經費,確保運行
當前社會高速發展,尤其社會信息化速度不斷加快,使得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不斷走向信息化和網絡化。對于初中生而言,其在生活中經歷著信息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因而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必須走向信息化、互動化和網絡化,讓學生們不僅能夠在課堂上獲得豐富的求知途徑,還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有效延伸到課外或家庭中,實現持續性學習。翻轉課堂教學正是在信息化教學氛圍下應運而生,它極其符合新課程標準教學要求,能夠切實根據學生需要傳授教材知識。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積極探討初中數學翻轉課堂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做好翻轉課堂目標定位
對于初中數學翻轉課堂而言,做好目標定位是首要任務。初中數學教師要想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獲得成功,完整地將教學內容演變給學生,就必須能夠對每一節課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新的定位意識,尤其是課外翻轉課堂的目標定位。數學教師們可以通過視頻錄制和視頻軟件來將自己的上課過程及時錄制下來,或者引用其他著名教師的高效課堂視頻,讓學生們在課后,回到家中下載這些視頻并觀看,做到教學視頻資源隨時隨地共享。但是,教師切記視頻時間不可過長,要做到“短小精悍”,使得學生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復習鞏固最重要的知識點,充分提高其學習效率。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七年級上冊《科學計數法》的教學過程中,我在課堂上做了如下目標定位:(1)科學計數法基本概念理解:(2)科學計數法基本形式掌握;(3)科學計數法基本運用于計算。為了完全貫徹翻轉課堂理念,實現隨時隨地學習資源共享,我利用Quick player軟件的視頻錄制功能將自己在課堂上的講課過程及時錄制了下來并進行了分層剪切,將科學計數法的概念難點、計算難點以及形式易混淆點及時剪切下來,讓學生們在課后回到家中,并在做作業前及時下載視頻觀看,保證其對課堂重難點的掌握。
二、搭建翻轉課堂自學平臺
翻轉課堂是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與教育行業蓬勃發展的結合產物,它具有互動性強、學習資源豐富、資源共享性高等優點。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靈活搭建翻轉課堂教學平臺,培養學生們在翻轉課堂教學平臺上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為了能夠將翻轉課堂教學平臺的教學作用最大化,教師一定要注意保證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質量,要及時關注學生們在平臺上的自學動態并與其積極交流探討,做好自學答疑,讓學生們能夠提高自學質量,這也是整個翻轉課堂平臺實踐的關鍵。教師們要指導學生們利用該平臺軟件靈活調控自己的自學節奏,如會看、暫停、快進等,同時要組織學生在平臺上完成反饋訓練,讓學生們將自己在訓練過程中的疑問記錄下來并通過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件與教師交流,教師做好答疑。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七年級上冊《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們就如何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在翻轉課堂平臺上進行自主學習和訓練。平臺上含有豐富的理論講解視頻資源以及例題、習題等等,學生們可以在平臺上不斷端麗自主理解和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平臺上有一道題:“一輛轎車在高速公路上勻速行駛,其油耗與行駛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關系,油耗與路程之和恰巧等于油費,在行駛到200公里時,油費為500塊錢,求該轎車的行駛速度?”它能夠充分鍛煉學生們將方程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數學思維,有的學生在理解方面存在障礙,他們通過QQ與我進行交流,我利用方程模擬軟件帶領他們有效解決疑問。
三、翻D課堂綜合評價
對于任何一種教學模式而言,綜合評價體系必不可少,而翻轉課堂模式也不例外,初中數學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們去合作交流,讓學生們踐行學習成果展示,使其能夠在翻轉課堂中不斷提高學習積極性并鼓勵他們不斷進步,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就各自如何在數學翻轉課堂上高效學習,完成學習任務進行經驗分享,經驗分享的方式以雙向訪談、成長檔案、成果論文等眾多形式為主,充分貫徹多元素質學習理念。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成果進行總結歸納,讓學生們對自己能夠形成反饋認知,促進其持續性進步。
結語
翻轉課堂教學是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方式,它能夠根據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具體學習需求來調控教學節奏。但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環境中,大部分數學教師無法正確運用翻轉教學策略,導致整體翻轉課堂的教學發展方向發生了較大的偏差。同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信息化教育發展狀態、學生們的知識遷移能力以及課堂課外教學活動的銜接要求極高。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著力于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積極探討高效、靈活的教學實踐方法,切實提高初中數學翻轉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