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訓電阻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3 15:43: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實訓電阻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實訓電阻總結

篇(1)

指針式萬用表的組裝實訓能培養學員儀器儀表的使用、讀圖識圖、電路的組裝與調試、故障的分析與排除四種核心能力。其組織與實施步驟是元器件的清點與檢測、電路的焊接、整機的組裝、電路的調試、故障的分析與排除。在教學過程中,本人發現了學員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在此進行歸納總結,旨在教員今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實訓教學,從而達到預期的目標。下面淺談指針式萬用表組裝實訓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問題一、忽視對原理圖的分析與理解

學員普遍反映初看原理圖就覺得復雜,存在畏難情緒,思想上單一地認為把萬用表組裝起來就算完成了任務;行動上表現在不聽教員原理分析,提前進行電路制作。

解決的辦法首先是強調實訓必須有理論作指導,不能盲目行事。須不知,原理圖不清楚將會影響電路的調試、故障的分析與排除。因此必須將復雜的電路圖劃分成幾個部分。以MF47萬用表為例,引導學員思考:在原理圖中找出那些元件是共用的,哪些部分是電阻檔位專用元件、哪些是直流電流檔位的專用元件、哪些是直流電壓檔位專用的元件、哪些是交流電壓檔位專用的元件?

通過教員引導,學員分組討論,可以將復雜的電路圖分為公用電路、直流電流、直流電壓、交流電壓以及電阻五個部分。其中圖的上部是公用電路,中間區域分別是其余四個模塊,圖的最下方有四個表筆插孔。弄清楚每個部分由哪些元器件構成后,對組裝完成后的萬用表進行調試時,如果哪個模塊出現了問題,可以查找對應電路故障的原因。

問題二、元器件的清點與檢測不細心

在實訓過程中,教員嚴格要求學員清點元器件的數目、用色環法辨電阻、用萬用表對每一個元器件進行質量的檢測。但有的學員粗心大意,色環辨錯了也沒有用萬用表核查,有的干脆不檢測電位器等器件,直接焊接電路,因此在沒有保障元器件性能狀態良好的情況下,電路出現故障的幾率較大,排除故障的難度會增加。解決的辦法是培養學員正確使用萬用表,嚴格按要求對元器件進行檢測,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主觀地認為一般元器件都可能性能良好。

問題三、元器件的插裝不規范

一是元件引腳成型不好。表現在太靠近元件本體彎折引腳,元件容易損壞,而且對臥裝元件引腳與本體不是垂直角度。二是元件插裝時標稱值沒向外,色環標示的元件不便于讀識。如色環電阻在插裝面上的擺放不是橫排時誤差環在右邊,豎排時誤差環在上邊。三是元器件插裝的位置不正確。四是把二極管或者電解電容極性插反。

解決的辦法是使學員知道元件引腳成型及插裝時的要求,分清極性插裝,明確哪些元件在插裝面,哪些元件在焊接面。本實訓任務中,電阻、二極管、電容等元件要安放在插裝面,但四個輸入插管、晶體管插座等元器件要安放在焊接面。

問題四、焊接工藝不講究

一是存在虛焊、漏焊、連焊現象。二是焊點不呈錐形,不飽滿不光滑。三是有的焊接時間過長,把銅箔或焊盤燙翹。四是有的滑道中間堆有焊錫,影響電刷運轉。五是四個輸入插管不垂直,導致無法與萬用表的前面板裝配吻合。

解決的辦法是細心,按照焊接的原則和步驟進行,一個一個元件進行焊接,并且焊接時保證引腳垂直于焊接面。特別要強調電位器、晶體管插座、輸入插管不是安放到位就行,一定要焊接連上電路。

問題五、表頭不校準

在沒有對表頭進行校準的前提下,直接焊接表頭的兩根導線,這樣導致萬用表調試效果不理想。

解決的辦法是對原理圖較為清楚,知道所調電位器是與表頭串聯的WH2。實作時焊好表頭引線正端,數字萬用表撥至20K檔,紅表筆接線路板上的A點,黑表筆接表頭負端,用一字起轉動可調電阻WH2,使顯示值為2.5K,調好后焊接表頭負端。

問題六、電刷安裝錯誤

V型電刷小缺口方向安裝錯誤。

解決的辦法是使萬用表前面板功能選擇開關打到交流的250V即正中間的位置,然后在它的背面安裝V形電刷,并且使缺口向著左下方,然后輕輕按壓V形電刷,確保三只觸腳能正常接觸到電路板。

問題七、調試時不會使用指針式萬用表

不會使用指針式萬用表表現在:一是使用萬用表前的準備工作不到位。二是測電壓和電流不會讀數。三是測電阻時不進行歐姆調零。四是使用完畢后不歸檔。

解決的辦法是要求學員做筆記,加深印象。首先,強調使用萬用表前要觀察表筆的位置是否正確;其次看萬用表是否需要進行機械調零;最后對萬用表進行檢測。檢測的方法可以將功能選擇開關置于蜂鳴檔或者電阻檔,短接紅黑表筆,都可以觀察到指針有偏轉,蜂鳴檔時還會伴隨聲音,此時表明萬用表可以使用。若指針不偏轉,則首先考慮更換保險管。測電壓和電流時,要選擇正確的檔位和合適的量程,讀數時觀察的是第二條黑色刻線,但其下方有三排數據,到底讀哪排數據,由所選量程決定。測電阻時,換檔必調零,讀數時觀察的是第一條刻線,并且從右向左讀數,電阻值是讀數與倍率的乘積。萬用表使用完畢后,應將轉換開關旋到交流電壓的最高檔,以免下次使用不慎而損壞電表。

問題八、安全意識淡薄

一是人身安全。二是儀器設備的安全。

解決的辦法是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注意用電安全外,還要防止電烙鐵燙傷。其次正確使用儀器儀表,如使用萬用表時注意量程和極性等。嚴格遵守操作規范,養成良好的操作作風。

總之,在指針式萬用表的組裝實訓中,學員只要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結合原理圖,基本上能進行故障的排除,達到實訓的目標。

篇(2)

《電工學》是研究電磁現象及其基本規律在工程技術領域中應用的一門技術基礎課程。其任務是使學員具備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電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員操作技能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員后續課程、適應職業崗位要求打下扎實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職業技術教育下的《電工學》課程教學亟待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從幾個方面總結了提高學員學習《電工學》積極性的方法。

一、結合工作生活實例,突出實用性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知識的產生、發展、檢驗與深化都離不開生活實際。《電工學》是與生活實際聯系最緊密的學科之一,實用性很強。學習《電工學》要力求做到“從生活走向電工,從電工走向生活”。通過采用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鞏固所學知識。

在學習電阻率這一知識點時,我是這樣做的。在講完電阻率的定義、計算式之后,我告訴學員電阻率的物理意義就是衡量導體的導電性能。根據導電性的不同,將物質分為三類: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但是,聯系工作生活中的實例,單單是電線,就有很多種不同的材料,那么為什么會有這種選擇上的差異呢?選用材料的標準是什么呢?這些確實是現實存在的問題。我要求學員們從導電性、價格及質量等幾個角度進行思考。學員們開始進行討論,并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我進行總結。

首先,從導電性能上來說,銀、銅、鋁這三者的導電性是比較好的。但是,銀這種材料是比較貴的,造價很高,所以一般選擇銅和鋁。比較銅和鋁的相關物理特性,我們發現,銅的電阻率較鋁低,即導電性較好,但是密度較鋁大,即質量較重,而且單價較高。綜合這多種因素,結合實際現象觀察,得出結論,實驗室中所用的短導線優先考慮導電性能,一般選用銅質材料;而家用電線由于耗材較多,從質量、價格上綜合考慮一般選用鋁制材料。

經過這樣一個發現現象、分析解答問題的過程,學員恍然大悟,不僅意識到這種現象的存在,而且搞清楚它存在的原因,從而由簡單的電阻率的學習拓展到生活實際中電線材料的選取,實現了從電工走向生活。

這樣就對教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學員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密切電工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盡可能多地聯系實際,在生活中尋找與電工學相關的內容,將知識點細化到工作生活實際中,引導學員不斷深入觀察和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提高學員學習電工學的積極性。

二、加強實驗動手操作,展示趣味性

任務驅動模式下的《電工學》課程中安排了很多實訓任務,以實訓任務為牽引展開教學。理論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都是為實訓課程做準備的,最終必將在實訓中使用和驗證。實訓課堂上,將理論知識糅合到案例中,讓學員從實例中獲取知識,在“做中學”,可以提高學員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電工學》課程的實訓任務中,介紹機械式萬用表時,我們講到它的基本功能有測交直流電壓、直流電流和測電阻等。電壓、電流是電路中的基本物理量,要測量其數值無可厚非,那為什么要測阻值呢?機械式萬用表的歐姆擋僅僅只有測電阻值的功能嗎?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我設置了這樣一個案例:拿出一捆實驗室的連接導線,告訴學員,這里面部分導線已經出現了斷裂,不能導電,要求利用萬用表來挑選出導通性良好的導線。

分析可得,選用萬用表的歐姆擋在靜態下測量其電阻值可以達到目的。中間斷開的導線,測量其阻值時,結果應該為無窮大;而導通性良好的導線,其阻值應該為一個接近于零的值。了解到這個之后,學員們紛紛動手開始測量,熟練地挑選出優質導線。

通過這樣一個動手操作過程,學員認識到萬用表的歐姆擋不僅有測阻值的功能,還能進行通斷檢測,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并由此引申到在檢修電器電路的時候,同樣可以用來排除故障。這樣的教學形式就將趣味性融入了枯燥的理論學習中。

此外,加強實驗動手操作,還可體現在項目制作及實際維修電器等方面。例如,根據學員課程開展實際組織科技“四小”活動,鼓勵學員多進行小發明小創造,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學員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得到質的提高,自然更能激發其進行后續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三、調動課堂教學情緒,彰顯情感性

教學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傳遞的過程,更是師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員應該滿懷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愛學生的情感,投入教學實踐中。

學員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家庭、社會等的影響,心理會受到沖擊。這個時候,教員不能對其施加強壓,逼迫其學習,適時的心理疏導反而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員除了向學員傳授知識以外,更多地應該突破學科的限制,多進行情感交流,用“心”施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員,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員對未來的人生充滿憧憬和期待,鼓勵他們為夢想和希望而努力,增強學習的動力。

教學活動是一個情知相依、共存的過程,適時采用情感教學法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篇(3)

作者簡介:徐光舉(1961-),男,江蘇連云港人,江蘇省電力公司職業技能訓練基地,工程師;張長營(1968-),男,江蘇宿遷人,江蘇省電力公司職業技能訓練基地,高級工程師。(江蘇 連云港 222069)

中圖分類號:TM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6-0138-03

電力變壓器是一個重要的電氣設備,不同電壓等級的電力線路要依靠不同型式的電力變壓器將其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強大的電力系統,而處于電力系統末端的配電網中大量的配電變壓器更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直接為電力用戶提供電能,一旦配電變壓器出現故障將會影響電力用戶的生產和生活用電,因此能否準確、快速地判別配電變壓器故障進而排除故障,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恢復配電變壓器運行不僅事關電力優質服務質量,而且考驗著電力運行和檢修人員的技能水平。因此,對電力變壓器運行和檢修人員進行變壓器基礎知識和相關技能培訓,使他們掌握相應的變壓器運行和檢修知識、技能尤為重要。

基于配電變壓器故障模擬的智能實訓裝置研究與開發,將通過模擬配電變壓器在運行中常見的故障現象,讓學員在實訓中通過故障現象準確地對故障類型進行判別,同時通過相應的儀器儀表測量對故障點進行確定,進而提出排除故障的方法,對于提高配電變壓器運行與檢修人員的技能水平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國內外研究水平綜述

經查證,國內外對變壓器相關技能的教學與培訓方法,目前僅限于對變壓器原理的講解和對某一類型變壓器進行解剖觀察,還不能對變壓器運行中可能發生的故障現象進行再現,同時由于培訓用的變壓器一旦選定,在變壓器相關性能測試和試驗中,只要變壓器本身電氣特性沒有變化,測試數據具有唯一性,無法實現對多位學員進行個性化測試考核,這種培訓方式不利于學員的理解和學習,在教學實踐中詬病頗多。因此,提高員工實際操作技能以及維護、檢修和測試技術水平,進行配電變壓器智能仿真實訓裝置的研發和設計,改進現有教學與培訓方式勢在必行。

據了解,現階段國內外研究機構尚未出現類似的理論研究和產品研發,本實訓裝置的研發結合變壓器實際運行環境,模擬變壓器發生故障時的參數變化,揭示不同故障時變壓器參數變化的規律性,屬國內外技術首創。

二、裝置研發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1.原理簡述

配電變壓器在出廠試驗和正常運行以及故障發生時的電氣參數檢測中需要進行絕緣耐壓試驗、絕緣電阻試驗、直流電阻測試、容量測試、變比及連接組別等測試試驗,該類試驗如耐壓試驗在實際進行時危險性較大,技術要求也較高,一般在實驗室環境下均不進行該類試驗;絕緣電阻試驗在實際試驗中,無法模擬多種絕緣特性,使用真實變壓器作為試驗對象,測試數據單一,變壓器故障發生時的參數變化無法模擬;直流電阻和變壓器容量參數在不同變壓器上體現不同的測試電阻值,電阻值從mΩ到幾十Ω不易模擬;變比及連接組別無法加載實際電壓實現變比測試。針對以上變壓器試驗存在的問題,對現有變壓器進行模擬實訓具有一定的現實必要性。

現場教學中,通常是將實際應用的某一型號配電變壓器搬到實訓室,讓學員進行測試實訓,實訓變壓器到位后,各類參數均恒定不變,學員很難從變壓器參數的變化中判別故障狀態和故障類型,非常不利于教學及考核。因此,為了便于教學與考核,減少操作時的危險性,需要對現有變壓器實訓裝置進行改進。基于配電變壓器故障模擬的實訓裝置將應用模擬技術通過改進10kV油浸電力變壓器內部的原理結構,將原配電變壓器內部鐵心及線圈去掉,在變壓器內部安裝直流電阻模擬部件、容量測量模擬部件、絕緣耐壓部件、變比設定模擬部件等需要進行變壓器模擬實訓的部件,同時保持實訓裝置外觀、實訓用的測試設備與真實測試設備完全一致,并通過軟件控制設定實現變壓器不同容量參數的設定和模擬,測試變壓器通過無線方式與計算機控制主機通訊,實現數據傳輸無線化、參數設定智能化、數據模擬多樣化的設計,實訓人員操作測試設備和使用真實測試設備的方法和步驟一樣,實現各類配電變壓器的電氣參數的測試和分析,從而解決了配電變壓器電氣參數檢測實訓中試驗安全性和試驗多樣性的技術難題,同時也為模擬配電變壓器不同狀態下的電氣參數量提供了可能。

2.研發依據

通過對現有變壓器技術規范及技術標準的研究,總結現有變壓器需要進行的試驗及檢定項目,根據GB-50150-200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的技術要求,結合現場實際運行環境,油浸電力變壓器需要進行的交接試驗及滿足標準如下:

(1)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電阻,應符合下列規定:

1)測量應在各分接頭的所有位置上進行。

2)1600kVA及以下電壓等級三相變壓器,各相測得值的相互差值應小于平均值的4%,線間測得值的相互差值應小于平均值的2%;1600kVA以上三相變壓器,各相測得值的相互差值應小于平均值的2%;線間測得值的相互差值應小于平均值的1%。

3)變壓器的直流電阻與同溫下產品出廠的實測數值進行比較,相應變化不應大于2%;不同溫度下電阻值按照下式換算:

R2=R1(T+t2)/(T+t1)

式中R1、R2分別為溫度在t1、t2時的電阻值;T為計算用常數,銅導線取235,鋁導線取225。

(2)檢查所有分接頭的電壓比,與制造廠銘牌數據相比應無明顯差別,且應符合電壓比的規律。

(3)檢查變壓器的三相接線組別和單相變壓器引出線的極性;必須與設計要求及銘牌上的標記和外殼上的符號相符。

(4)測量與鐵芯絕緣的各緊固件(連片可拆開者)及鐵芯(有外引接地線的)絕緣電阻,應符合下列規定:

1)進行器身檢查的變壓器,應測量可接觸到的穿心螺栓、軛鐵夾件及綁扎鋼帶對鐵軛、鐵心、油箱及繞組壓環的絕緣電阻。當軛鐵梁及穿心螺栓一端與鐵心連接時,應將連接片斷開后進行試驗。

2)不進行器身檢查的變壓器或進行器身檢查的變壓器,所有安裝工作結束后應進行鐵心和夾件(有外引接地線的)的絕緣電阻測量。

3)鐵心必須為一點接地;對變壓器上專用的鐵心接地線引出套管時,應在注油前測量其對外殼的絕緣電阻。

4)采用2500V兆歐表測量,持續時間為1min,應無閃絡及擊穿現象。

(5)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絕緣電阻、吸收比或極化指數,應符合下列規定:

1)絕緣電阻值不低于產品出廠試驗值的70%。

2)當測量溫度與產品出廠試驗時的溫度不符合時,可按表1換算到同一溫度時的數值進行比較。

注:表中K為實測溫度減去20℃的絕對值;測量溫度以上層油溫為準。

當測量絕緣電阻的溫度差不是表1中所列數值時,其換算系數A可用線性插入法確定,也可按下述公式計算:

A=1.5K/10

校正到20℃時的絕緣電阻值可用下述公式計算:

當實測溫度為20℃以上時:

R20=ARt

當實測溫度為20℃以下時:

R20=Rt/A

式中R20為校正到20℃時的絕緣電阻值(MΩ);Rt是在測量溫度下的絕緣電阻值(MΩ)。

(6)繞組連同套管的交流耐壓試驗,應符合表2規定。

針對以上變壓器交接試驗標準要求,根據實際應用環境進行的試驗項目,特設計模擬變壓器及模擬測試設備進行要求的試驗項目,試驗項目測試滿足以上技術標準要求。

3.關鍵技術及難點

裝置研發的主要內容是對配電變壓器的模擬,根據實際應用測試設備的步驟及方法,裝置根據設定項目制定的相應測試分析項。

(1)本項目的關鍵技術一是解決了實際耐壓試驗危險性較高的問題。二是解決了直流電阻按照變壓器容量的不同從毫歐級到歐姆級線性變化等多種量級模擬的問題。三是解決了變比測試無法加載真實電壓的問題。四是解決了多狀態變壓器特性的模擬。

(2)技術難點:配電變壓器內部的改進以及變壓器參數設定智能化、多樣化的實現路徑是裝置研發與設計的主要技術難點。

三、裝置研究內容和實施方案

1.研究內容

(1)需求研究。主要研究配電變壓器檢修、試驗培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現有裝置的技術與性能特點,以確定裝置研發的差異化方向,最后編制需求分析報告和裝置功能性能規格書。

(2)硬件平臺方案研究。根據需求分析報告和裝置功能性能規格書的要求,設計滿足上述報告和功能性能要求的硬件平臺技術方案,包括技術方案、機械結構、主要器件選擇等。

(3)軟件平臺方案研究。根據需求分析報告和裝置功能、性能規格書的要求,設計滿足上述報告和功能性能要求的軟件平臺技術方案,包括軟件架構、操作系統選擇、編程工具選擇、功能模塊劃分等。

(4)模擬變壓器測試儀器配置和測量算法方案研究。研究我國配電變壓器交接試驗的應用需求,并根據該需求確定裝置設計的測試應用方案,以及對應的模擬變壓器的技術參數和測試數據標準,設計模擬變壓器測試項目功能模塊,制定各個測試項目的技術參數要求。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設計整體軟件實現方案,包括邏輯圖與流程圖。

2.技術實施方案

(1)總體方案。通過對配電變壓器交接試驗項目需求和技術條件研究,確定裝置的總體方案及原則如下:

1)變壓器外形設計方案。采用標準10kV配電變壓器外殼,去掉鐵芯及線圈,保留高低壓接線柱、調壓分接開關、油位指示器等變壓器部件,在變壓器一側對變壓器外殼進行改進,改進后的外殼采用開門式設計,方便測試部件的安裝及維護工作。

2)測試儀器外觀設計方案。根據配電變壓器交接試驗項目需要用到的測試項目對變壓器裝置進行改進,在配電變壓器內部增加各測試功能模塊,配置必要的測試電路,以實現原測試儀器應實現的測量功能。

3)采用高速工業CPU設計。為提高性能和可靠性,所有測試儀器及模擬變壓器裝置均需采用高速CPU設計。模擬變壓器各功能部件采用高可靠性通用元器件設計,以提高管理性能以及兼容性與擴展性。

4)裝置抗干擾設計。裝置結構采用全密封設計;印刷電路板設計選用靜電放電保護(ESD)的芯片以及快速瞬變電壓抑制器件,采用表面安裝技術(SMT)及多層印制板,全部選用工業級芯片,以滿足裝置體積、可靠性以及電磁兼容能力等要求。

(2)硬件方案。組成系統裝置的主要設備有:模擬變壓器裝置、搖表、直流電阻測試儀、容量測試儀、耐壓儀、變比測試儀等設備。

模擬變壓器設計:模擬變壓器采用真實10kV配電變壓器外殼,內部去掉變壓器鐵芯及線圈,針對變壓器測試試驗項目設計不同模擬功能部件,如安裝絕緣耐壓模擬部件、吸收比及極化指數模擬部件、直流電阻模擬部件、容量測試模擬部件等,模擬部件輸入信號分別接到變壓器A、B、C三相高壓接線端子和a、b、c、n低壓接線端子及地線上,各模擬部件間通過繼電器控制斷開和接入到各接線端子。

1)絕緣耐壓模擬部件。配電變壓器故障模擬智能實訓裝置絕緣模擬部件,通過軟件設定改進變壓器高低壓接線端子之間以及與變壓器接地線之間的電阻值,實現配電變壓器絕緣電阻故障的設定和模擬,模擬絕緣電阻在0Ω到500MΩ之間,模擬絕緣電阻設定細度為20MΩ,并能模擬變壓器斷線功能,即變壓器接線端子間絕緣電阻為∞。

配電變壓器耐壓模擬:通過改進耐壓測試儀器及模擬變壓器實現,模擬耐壓儀可以按照正常方式進行接線、升壓,但是加載到變壓器上的電壓并不是實際輸出的幾千伏高壓,而是30V低壓,同時通過計算機設定實現變壓器放電聲音模擬,以達到真實的試驗效果。

2)吸收比及極化指數模擬部件。根據電容具備充放電的特性,在絕緣實驗電阻回路中串入耐壓及容量大的電容器,通過電容器充放電的曲線特性,模擬不同時間點的絕緣電阻值,即實現吸收比及極化指數的模擬功能。

3)直流電阻模擬部件。直流電阻模擬通過在變壓器一次側接入0~30Ω不同組合形式的電阻值,模擬一次側直流電阻,在變壓器低壓側(二次側)接入0~0.021Ω不同組合方式的電阻值,模擬二次側直流電阻,各電阻檔位設定及控制通過計算機控制實現,并能模擬故障狀態下組合電阻值。

4)容量測試模擬部件。配電變壓器容量測試模擬部件通過計算機控制在一次側接入7~80Ω不同組合電阻值,并能模擬不平衡條件下的各項電阻值。

5)變比測試模擬部件。配電變壓器變比模擬根據變比測試儀的特性,模擬部件通過測試一次側接入的電壓值及相位過零點,在二次側產生設定比例的電壓及相位角,模擬變比功能,模擬部件通過檢測勵磁調節開關的接入點位置,產生不同變比條件下的二次電壓值。

(3)軟件方案。系統軟件設計采用模塊化設計,主控制計算機實現總體控制和設定,主控制計算機通過無線通訊方式實現與模擬變壓器的數據交換。

模擬變壓器各模擬功能模塊需根據接收到的計算機設定命令,做出判斷,確定工作模塊內容及設定項目,供學員通過測試儀器進行實際測量。

通過主控制計算機可以實現各模擬模塊項目的設定,可以根據測試的需要設定不同的變壓器故障。

(4)通信方案。根據方案設計的可靠性及現場運行環境的需要,同時由于真實現場接線只有電源線和測試線,沒有獨立的變壓器與模擬模塊的通訊線,為了和真實現場保持一致,特選擇無線通訊方式,為了實現多設備間的互通,需采用無線組網方式實現。

3.裝置研究步驟及開發方法

裝置的研究與開發需要進行計算機程序設計、硬件電路設計和單片機控制程序設計,同時裝置研發需采用理論分析和試驗驗證法進行設計:

(1)前期先進行市場調研與分析,論證項目設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與相關電力培訓機構專家和電力生產一線技術人員進行溝通,進行實訓內容及可行性研究,確定裝置研發實施方案,重點解決技術難點問題。

(3)對設計功能模塊進行相應試驗驗證,對各模擬模塊方案進行設計驗證。

(4)設計產品軟硬件;并試制樣機。

(5)對設計產品進行功能調試,確定測試指標。

(6)進行指標檢定和功能檢定。

裝置研發技術路線框圖如圖1所示。

四、預期目標和成果形式及創新點

通過裝置的研究與開發工作,系統分析了實現配電變壓器預防性和特性試驗的模擬測試以及對應的技能培訓,創新性地引入了多型號配電變壓器電氣特性和電氣參數的模擬技術,研究了現有試驗條件下根據不同型號配電變壓器及測試試驗設備的操作,加強對相關配電變壓器運行和檢修人員的技術技能培訓。裝置的主要技術創新點為配電變壓器試驗數據傳輸無線化、參數設定智能化、數據模擬多樣化的設計。

參考文獻:

[1]國家電網公司生產技能人員職業能力培訓專用教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

篇(4)

摘要:盡管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職業院校應用相當廣泛,然而如何利用學校自身現有的教學實訓設備,合理設計一體化教學課題仍是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應以電子操作技能課程為例,詳細探討以“學生工作頁”為核心的教學方式的研究與設計。

關鍵詞 :一體化教學模式;學生工作頁;電子操作技能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 2014) 02-0140-03

當前,職業院校電子操作技能課程普遍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習內容抽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知識要點繁多、學生上課走神等現象的存在,使得學生在進行實際操作時往往無從下手。鑒于此,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但目前職業院校電子操作技能課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仍存在若干不足。

在傳統的電子操作技能課程教學中,學生拿到手的就是電路原理圖、元件、工具,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主要任務是焊接和測量。但在測量過程中學生如何較好地、完整地記錄一些重要的參數,如何利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這些參數,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對此大部分職業院校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根本沒有深入研究,致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另外,部分院校的實訓條件無法滿足一體化教學的需求,也使得教學脫離實際。

為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最切實、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研究如何將理實一體化教學中的“學”與“做”緊密結合,如何將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內容與崗位的任職需求相結合。鑒于電子操作技能課程的結構特點,以“學生工作頁”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從形式上、內容上均能滿足一體化教學需求,可以彌補一體化教學環節的不足。

“學生工作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不僅包括工作項目本身的要素、工作過程要素,還包括教學要素,幾乎涵蓋了教學的各個環節,不僅可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率,而且可提高學生課外時間的利用率,再配合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可在不降低人才規格標準的前提下,提高教學質量、縮短教學時間。同時在內容和形式上可增加小組合作、工作態度、自我評價等要素,使學生的關鍵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在“學生工作頁”內容的設計上可結合各院校現有實訓條件,設計適合的一體化課題,以有效地解決在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學校實訓條件與一體化教學需求相脫節的問題,合理整合教學資源。

通過“學生工作頁”的設計開發過程,如崗位任務分解、知識能力分析、項目選取、工作過程設計等,可以使教師很快掌握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再通過“學生工作頁”的不斷開發和推廣使用,促進教學內容改革、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法改革、關鍵能力培養等,從而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得以全面、有效地推進和落實。

現以電子操作技能中的“MF-47A型萬用表的組裝和調試學生工作頁”的設計為例加以介紹,其主要內容包括設計教學內容基本情況、設計教學過程、設置評價表三部分。

教學內容的設計

教學內容設計主要包括課題序號、日期、教師、課題名稱、任務課時、任務資源或設備、教學目標(操作技能和相關知識)等。其中課題序號、日期、教師、課題名稱、任務課時是根據教師的教學任務設定的:任務資源或設備則要求教師結合學校現有實訓條件合理地制定相關課題,以避免盲目性:教學目標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大綱設定的。教學內容設計表如表1所示。

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主要包括理論、實際操作和總結三部分,也是“學生工作頁”設計中最為重要的環節。

首先是理論部分,由于學生之前已有過相關專業知識的理論學習,所以該部分主要是簡介與該課題相關的重要理論知識點及拓展知識點。如在“MF-47A型萬用表的組裝和調試學生工作頁”中,理論部分只是重點介紹了MF-47A型萬用表的基本結構和測量原理。其次是實際操作部分,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設計該部分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合理地結合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實現“學”與“做”緊密結合。在整個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析并解決問題,按照教師在“學生工作頁”上設計的各類步驟進行操作并記錄相關參數,進行分析。這樣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學生為主,教師輔導為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在“MF-47A型萬用表的組裝和調試學生工作頁”中,學生實際操作部分主要包括清點元器件、直流電流表部分的組裝與調試、直流電壓測試部分的組裝與調試、交流測試部分的組裝與調試、電阻測量部分的組裝與調試、其他測量部分的組裝與調試、整機組裝與調試等七個部分。每一部分均包括了電路圖和測試步驟,有些部分還設置了故障現象的分析和排除環節。再次是總結部分,主要是學生結合本次完成的課題進行總結。

“MF-47A型萬用表的組裝和調試學生工作頁”的教學過程具體設計如下。

(一)理論教學環節

結合MF-47A型萬用表的原理圖,簡介其結構和測量原理,在介紹測量原理過程中,可加入練習題鞏固。“MF-47A型萬用表組裝和調試”主要的理論知識包括MF-47型萬用表的結構和磁電式電表簡介、測量直流電流的原理、測量直流電壓的原理、測量交流電壓的原理、測量電阻的原理等五部分,后四部分中分別加入了練習題。介紹MF-47型萬用表測量直流電流的原理部分如圖1所示,通過轉換開關,使萬用表內的表頭(磁電式)并聯一個適當的電阻(稱分流電阻)進行分流,就可以擴展電流量程。 例1:某表頭滿量程是50微安,表頭內阻1干歐,現在要求擴展電流量程為5毫安,分流電阻R的阻值應選擇多少歐姆?

例2:設某一電流表的滿偏電流為46.2μA,內阻為5.45K,現將其分別改裝成0.5mA、5mA、50mA、500mA的電流表,各需要并聯多大的電阻(即求圖2中的R1、R2、R3、R4)。

(二)實踐操作環節

結合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和MF-47A型萬用表各部分電路原理圖,將MF-47A型萬用表分階段組裝并調試完成。學生根據“學生工作頁”上的操作步驟和相關數據進行組裝、測試和調試,由淺入深。MF-47A型萬用表中直流電流表部分的組裝與調試操作部分如下所述。

組裝操作(1)整理元件清單。(2)根據原理圖和裝配圖將上表中的元器件組裝完畢。焊接時注意:先裝短路線,再裝電阻、二極管、電位器、熔斷絲、輸入插管:焊點不能過大,尤其是轉換開關部位的焊點,以免影響后道工序的裝配:在表頭的連接處安裝兩個測試口,以方便電路的測試:特別要提醒輸入插管應焊接在電路板的反面,位置要平穩垂直,否則影響安裝。(3)將V型電刷裝入轉換開關內,再將裝配好的電路板裝入表盒中,注意插管正對插孔,電路板嵌入卡口中。(4)用連接導線將測試口端和表頭連接起來,注意正負極性并且正負連線間不能短路,以免燒壞表頭,

測試及調試操作 (1)將表棒插入輸入插管,按課題晶體二極管之二中的圖1進行測試,注意二極管應該加正向電壓,將結果填入表2,觀察測試結果是否與計算值相近,若誤差很大,則電流表安裝有故障,如表2所示。(2)了解電路中D3、D4的作用。(3)常見故障:檢測無電流。檢查電路安裝是否完整,斷開表頭,將紅黑表棒短接,用萬用表檢測A、B兩端的電阻為2.5K左右,若電阻為無窮大,說明電路有開路,若電阻為零,說明電路有短路,按電路圖逐一檢查:檢測有電流,但電流值與計算值相差很大,則應檢查各個檔位的電阻是否有裝錯,因為阻值讀錯,會導致分流不準確。(4)故障現象和故障分析。

(三)小結環節

結合對MF-47A型萬用表的組裝和調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及學生個人收獲進行總結。

課程評價體系的設計

篇(5)

經過幾年的電工電子實訓教學,現對如何上好電工電子實訓課程有幾點想法如下:

一、講做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我們在進行電工電子實訓前一定要先給學生介紹要使用的實驗設備,如果我們在介紹各種儀器設備使用方法的時候,借助多媒體教學學生就能容易理解內容,而且還能開拓學生的思維,加深對儀器設備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現場演示一下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使學生更直接地了解這些儀器,教學效果如何,關鍵是要看能否提高學生的實訓積極性,能否提高實訓教學的效果。我們應該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更好地為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服務

二、在實訓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有些實訓內容比較抽象不便直接講解,那么老師在教學中就邊演示邊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動腦筋。在實訓中,由他們自己動手,比如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器材、設計實驗方法,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等。讓學生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和獨立地思考,從而使增加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比如:在做普通二極管的識別與檢測時,從表面看二極管的極性可直接識別,它的正負都標在外殼上,當然也可用萬用表測出其極性。那么首先強調二極管內部的結構是具有PN結的,利用這一結構特性測正負,當正向電壓導通時,它的電阻就比較小;反之不導通,反向電阻就比較大。那么如何利用這一特點并借助于萬用表來判別二極管質量的好壞呢?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設計實驗的方案,最后根據實驗現象,發現測的的兩個電阻的阻值一個比較小,一個為無窮大,二極管的正反向阻值相差越大越好,兩者相差越大說明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越好,如果二極管的正反向阻值很相近,表明管子內部已短路,若正反向阻值都很大,表明管子內部已斷路,不能使用,并且能找出不好的原因以及萬用表用哪個量程最好。很多學生經過親自動手實驗,感到有一定的成就感,這樣的話他們就會對實驗課比較感興趣。

三、創造條件調動學生的興趣

實訓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實行實訓室開放管理,保證設備完好率,學生隨到隨用,讓學生獨立進行實驗或者是分組進行實驗,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合作精神,但是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我們卻發現有一定的安全問題,比如在日光燈管實驗和電動機正反轉實驗中,短路現象和實驗臺的報警聲時常出現,以至于實驗不能順利地進行下去,有個別學生甚至不敢打開電源或錯接電源,而對這種現象,在漏電保護器和實驗臺保險裝置的保護下,我們鼓勵學生大膽動手,盡量完成實驗任務。高等學校的學生畢竟已經成年了,讓他們自己多動手多操作,這樣才能鍛煉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注重實訓過程的管理

學生來上實訓課是希望在實訓課程中學到一些他想學的知識或是對他有一定幫助的知識。那么在他來學習的時候,他在某些方面的知識肯定是不夠充分,因此,我們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在不違反實訓室安全條例和規章制度的情況下,允許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出現錯誤和存在一些問題,同時,當問題出現時,往往能促使學生繼續思考,能讓學生自己去評價或全面思考自己的實訓情況。當然,我們要在必要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指導。只有遇到了問題,我們才能去解決,相對于能順利地完成實訓課程,達到實訓目的學生,那么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又及時解決問題的學生,則更有機會學習到有用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就馬上阻止學生進一步動手,這樣就會失去很多真正挖掘學生才能的機會,也會慢慢養成學生懶惰的習慣,讓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

五、實訓總結與自我評價

本實訓課程結束后,教師對學生實訓情況進行評價,同時讓學生總結自己的實訓情況,在實訓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也可以讓他們進行分組討論自已的實訓情況,相互交流,感到在實訓中他們在相關知識方面有不少的收獲,最后老師進行一個完整的總結,來肯定他們的成績,讓學生感到有一定的成就感!

總之,實訓教學確實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教師在上課前就要經過巧妙的教學設計加上充實的實訓課,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接合起來,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自已的動手操作后,要想達到相當的技術標準的要求,必須教、學、練相結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經常進行自我總結,讓學生不但懂操作、會操作,而且更善于創新,為拓寬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做出努力,培養出大量的技能型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肖看,尹仕,嚴國萍.創新型電工電子全開放實驗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4):79-82.

[2]王儉等.重視過程質量的電子電路類設計實驗[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11):131-133.

篇(6)

中圖分類號:TM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1)12-0180-02

1、問題的提出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具有高級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各高職院校都在為此進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如何建立新型完備的電工電子基礎教學體系,適時調整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比例,強化電工電子技術實驗等已成為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教學方法、教學方式的重要課題。

隨著計算機軟件技術的快速發展,電路仿真軟件的種類和功能越來越強大,使實驗室搬進課堂成為可能。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軟件設計電路,模擬各種電路的功能,并根據需要實時控制,使電路功能可以分層次的展現,實現逐層深入的效果,使教學模式形象生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效果。僅以汽車閃光器電路仿真電路應用為例介紹Multisim10軟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2、Multisim10簡介

電子電路仿真軟件Multisim10它可以對模擬、數字和模擬/數字混合電路進行仿真,克服了傳統電子線路的設計受實驗室客觀條件限制的局限性,用虛擬的元件搭建各種電路,用虛擬儀表進行各種參數和性能指標的測試。除了具有界面直觀、操作方便、元器件庫豐富、電路分析手段完備等優點以外,還增加了3D元件以及安捷倫的萬用表、示波器、函數信號發生器等仿實物的虛擬儀表,使得虛擬電子工作平臺更加接近實際的實驗平臺,可以應用到電工電路、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射頻電路、單片機仿真等方面。分析工具廣泛,幫助設計者全面了解電路的性能。對電路進行全面的仿真分析和設計。可直接打印輸出實驗數據、曲線、原理圖和元件清單等。

3、Multisim11在電子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汽車閃光器電路仿真實訓

模擬電子線路是研究半導體器件的性能、電路及其應用的學科。它主要包括晶體管放大電路、反饋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器、有源濾波電路、信號產生及變換電路和電源電路。教師按照傳統課堂教學講解該類知識點時,需要大量的板書畫圖,課堂效率較低,學生接受情況不理想,而通過Multisim10虛擬實驗臺可直觀而形象的說明電路特點,把傳統的理論講解與仿真實驗有機結合,將動態分析等難度較高的知識點有層次的、形象的展現在虛擬電子實驗臺上,是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效提高實操實訓課堂教學效果。下面僅以汽車閃光器仿真電路為例了解電路的組成、原理及振蕩電路的工作原理。通過仿真實訓總結使學生明確振蕩電路的頻率影響因素。

3.1 引導學生搭建仿真電路,分析電路工作原理

首先打開軟件,選擇歐式符號標準,調出相關元件、修改參數,連接仿真電路,最后連接所需儀器、儀表,進行觀察和分析。該電路核心是多諧振蕩器電路,它由完全對稱的左、右兩部分組成。即2個三極管VT1和VT2、2個電解電容器Cl和C2、4個電阻R1、R2、R3、R4組成。其中每一級的輸出耦合到另一級的輸入。各級交替地導通和截止,每次只有一級是導通的。盡管在時間上是交替的,可是這兩級產生的都是矩形波輸出。所以多諧振蕩器的輸出可取自任何一級。通過電容器輪流充、放電作用,使三極管輪流飽和導通與截止,形成多諧振蕩,多諧振蕩器輸出端低、高電平發生周期性變化,在轉向開關閉合后引起轉向燈周期性閃爍變化。如圖1所示。

3.2 利用仿真電路,進行⑴~⑸仿真操作,注意觀察相應波形的變化

(1)開啟仿真開關,斷開負載,用示波器觀測多諧振蕩器輸出波形,并計算振蕩器的波形周期及頻率,并與頻率計算關系式所得數值進行比較;(2)開啟仿真開關,閉合轉向燈開關,觀察轉向燈燈發光情況,用示波器觀察輸出波形;(3)關閉仿真開關,改變電阻參數的數值,閉合轉向燈開關,重新開啟仿真開關,觀察轉向燈發光情況,用示波器觀察輸出波形(電容保持不變,同時增加電阻使R2=R3=10kΩ時,用示波器觀察波形周期變化情況);

(4)關閉仿真開關,改變電容參數的數值,閉合轉向燈開關,開啟仿真開關,觀察轉向燈發光情況,用示波器觀察輸出波形(電阻保持不變,同時增加電容使C2=C3=47μF時,用示波器觀察波形周期變化情況);(5)同時改變電阻、電容的數值,用示波器觀察波形周期變化情況。

3.3 小結

篇(7)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C-0144-02

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基本知識與技能這門課程主要對學生進行元器件的識別、焊接、安裝工藝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該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先進行理論教學,然后進行實訓教學,結果是教師上理論課時學生難以提起興趣,而上學生原本感興趣的實訓課時學生也提不起精神,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當前高中大量擴招,初中生源減少,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生源質量普遍下降,他們具有基礎知識薄弱、理論知識領悟能力水平低、學習主動性不夠,但同時操作領悟能力水平高、操作能力強、好動手、思維活躍的特點。鑒于這種情況,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教師應適應學生,在教學中制定出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筆者在電子基本知識與技能課程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知識、技能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

一、項目教學法概述

項目教學法以實際應用為目的,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是師生共同完成教學項目而使學生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個性化的學習,主張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它不再把教師將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作為追求的目標,或者說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而是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到這個結果,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教師已經不是教學中的主導者,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學生通過完成教學項目,可有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既掌握實踐技能,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既學習了課程知識,又學習了工作方法,充分發掘了創造潛能,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同時,項目教學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二、項目教學法在電子基本知識與技能課中的實施步驟

(一)確定項目

電子基本知識與技能這門課程主要對學生進行元器件的識別、焊接、安裝工藝的教學,根據所講授的內容,可以將項目的主要內容確定為收音機的組裝。收音機使用的是分立元件,其中有電阻、電容、二極管、三極管、電感等課程所要求掌握的元器件,而在組裝中還涉及安裝工藝和焊接工藝,因而該項目能滿足教學內容的要求。為更好地完成收音機的組裝項目,使組裝出來的效果令人滿意,還應設定一個輔助項目,即電路板的拆卸與焊接。輔助項目應選用分立元器件多的廢舊電路板來進行,因為廢舊電路板是按照安裝工藝和焊接工藝完成的成品,可以讓學生對焊接和安裝工藝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以便學生模仿和實踐。

(二)完成電路板的拆卸與焊接項目

首先讓學生觀察電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如何安裝的,使學生對安裝工藝有所了解,讓他們自己找出并總結規律;然后讓學生將電路板上的元器件拆下再焊接上去,讓學生自己去體會電烙鐵的特性、焊錫的特性,體會如何焊接。當學生對這些都有所掌握后,教師再加以引導,使學生的焊接水平達到教學要求。

(三)完成收音機的組裝項目

在將元器件安裝上收音機電路板之前,讓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識別元器件,讀出元器件的參數或型號,判斷元器件的管腳及好壞。教師在整個過程只是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結果,并對學生的認知作出相應的總結。這一過程主要是使學生掌握元器件的識別。例如,在安裝電阻時,首先讓學生對元器件進行分類,找出電阻元器件。這一過程學生可以自己通過查找課本相關知識進行,并通過多種方法判斷電阻的阻值,學會用標識讀阻值,學會用萬用表測量阻值。教師在整個過程只起到引導作用,對不能正確識別的學生進行糾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認識電阻,掌握了電阻的讀數和萬用表的使用方法,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在對電阻識別和分類完畢后,就要把電阻安裝上電路板。這時就讓學生自己在電路圖和印刷圖上研究,相應的電阻應該安裝在電路板上的哪個位置,讓學生自己總結,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學習。當學生掌握了元器件的安裝位置后,讓學生把電阻安裝到電路板上。安裝時涉及安裝工藝,對于安裝工藝應該達到什么樣的要求,學生在廢舊電路板的拆卸與焊接項目中已經有所了解,教師再進一步引導,使安裝工藝達到要求。安裝完電阻,然后進行焊接。電阻的識別、安裝、焊接的教學任務完成后,再進行電容、二極管、三極管等元器件的教學。總之,整個教學是以學生為主,在組裝收音機中邊做邊學。

通過以上項目的實施,學生學到了技能和知識。而在這些技能和知識獲得的過程中,學生是處于一種主動的位置的。

三、項目教學法在電子基本知識與技能課中的實施效果

教學實踐證明,項目教學法在電子基本知識與技能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使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過程與具體的工作項目充分地融為一體,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書本的理論知識,增強對教學內容的直觀感。最關鍵的是,實施項目教學法的過程中,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體現了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與特征。根據筆者的經驗,在電子基本知識與技能課程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法,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了變化,上課時認真聽課,上課前都主動到實訓室等候上課,與以前的被動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且效果明顯,在筆者學校期末舉行的全校電子產品安裝的技能大賽中,剛入校的新生每年都有人獲得一、二、三等獎,與高年級的學生相當,安裝出來的產品工藝水平和焊接水平也和高年級學生不相上下,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最主要的是有了成就感,對今后的學習產生了興趣。

四、在電子基本知識與技能課中實施項目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在電子基本知識與技能課程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法,應注意如下問題:

首先,項目的設定應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是項目教學法成功的關鍵,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項目教學法就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其次,元器件種類及其數量應完全滿足教學要求。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如果所涉及的元器件的種類齊全但數量少,學生練習識別元器件的機會就會減少。為解決這個問題,可讓學生識別廢舊電路板上的元器件,但在選擇廢舊電路板時應有所講究,原則是元器件種類及其數量完全滿足教學要求。

最后,應適當調整項目內容。在整個項目實施后,學生將收音機組裝完成,不論功能是否完整,整個項目就算完成了,但其實仍缺少一個整機調整與檢修的環節,因而給人的感覺是教學的過程不是很完美。這主要是因為設計項目時所涉及的知識只局限于一門課程,而整機調整與檢修環節的知識是電子線路課程的內容。對此,在項目教學內容設計上,應打破原有的學科體系,將電子線路、電子基本知識與技能這兩門課程的內容融合到一個項目中,并以電子線路為主,實施項目教學,效果會更好。

總之,項目教學法是經過檢驗的適合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的教學方法。但只有經過反復的實踐和總結,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項目教學法的作用和優勢。

篇(8)

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家電技術也是日新月異,這樣市場上對專業的家電安裝和維修人員的需求也是急劇的上升。在現在社會各界普遍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和關注下,就業環境影響下的對技能型人才的渴望,就更加的要求職業學校強化對學生的技能訓練。

《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是一門理論與實踐關聯性極強的課程,如何從真正意義上來實現兩者的統一,是值得我們每一位相關專業教師思考的問題。根據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現以《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中級工中微波爐項目的排故實訓為例,總結了它的五步曲。

一、注重課前準備工作,特別強調安全實訓

任何的生產活動都離不開安全,實訓教學同樣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老師在整個的實訓教學期間都要將安全與學生掛鉤,與教學內容同步,全方位的灌輸安全意識。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保證教學質量,更能夠讓學生養成注重安全工作的職業素養。首先,在學生開始實訓前,必須確保學生勞保服裝等穿著到位;其次,要時刻提醒學生必須熟悉自己所使用的實訓設備和工具;第三,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實訓教室安全規程,告知學生缺乏安全意識是引發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可根據學校班級實際在實訓前開展“缺乏安全意識,引發安全事故”主題班會);第四,強調學生一定要做好實訓課前各個準備(如當天實訓課題所需工具量,記事本,筆等),實訓期間要做到各類物品準備充分,擺放規范,保證實訓教室環境有序和整潔,向企業一般所要求的6S管理靠近;最后,在實際實訓操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用電安全,只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我們才可以進行通電操作。總之,要做到著裝到位、工具到位、意識到位、技能到位和安全到位。

二、通電觀察故障現象

要把微波爐的故障排除,就必須要了解故障現象,就好像看病一樣要對癥下藥,不能盲目的去排故,避免造成新的故障。下列為常見故障現象:

a.普及式(機械式)微波爐

1.接通電源后,不能加熱,爐燈也不亮;

2.爐燈亮,但不能加熱(即不能烹調);

3.定時失靈,無法確定時間;

4.指示燈不亮;

5.漏電;

6.不能進行散熱(風扇不轉);

7.爐門不能關閉;

8.功率開關失靈,無法確定功率;

9.通電后熔斷器馬上燒壞。

b.電腦控制式微波爐

1.插上電源,顯示器不亮,按下按鍵也毫無反應;

2.顯示正常,但部分按鍵按動無反應;

3.顯示器正常,按鍵輸入正常,但不能加熱;

4.其他正常,但風扇不工作;

5.其他正常,指示燈不工作;

6.蜂鳴器不響;

7.顯示器顯示不正常,但其他都正常,能正常加熱。

三、分析故障產生的原因

只有“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所以要通過觀察故障現象,分析出故障的原因,并作出正確的維修方案。在分析故障原因時,特別要注意兩點:一是故障類型,一般首先要分析出是機械故障還是電氣故障,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維修;二是故障邏輯順序,在分析故障原因是,我們會發現有時侯是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某一故障現象,這樣就要分析這些原因之間的先后邏輯順序,例如,故障現象是通電沒有任何反應(即任何器件都不工作),分析可能是電源插頭,熔斷器,過熱保護器有問題,但這些原因中,排第一的是電源插頭,其次并列的是熔斷器和過熱保護,只有把這些原因的邏輯順序搞清楚了,維修時就不會走彎路。

下面為上述常見故障現象的原因:

a.普及式(機械式)微波爐

故障1原因:電源插頭與插座接觸不良或斷線;熔絲熔斷;爐門沒有關好;爐門安全開關接觸不良或損壞;過熱保護損壞。

故障2原因:倍壓整流與磁控管之間的高壓線路開路或短路;高壓變壓器的高壓繞組損壞;整流二極管擊穿;高壓電容器漏電或擊穿;磁控管不良;爐門安全開關損壞;高壓熔斷器損壞。

故障3原因:連接定時器的導線開路;定時器觸點繞結;定時器損壞。

故障4原因:降壓電阻燒毀;指示燈燈座松動;指示燈燒壞。

故障5原因:爐膛內的電氣元件連接部分碰殼,引線絕緣損壞;整個爐子嚴重受潮。

故障6原因:風扇繞組損壞;風扇轉子與定子不同心;風扇連接線開路;爐門連鎖開關損壞。

故障7原因:爐門開關損壞

故障8原因:功率開關損壞;功率開關連接線開路;爐門開關損壞。

故障9原因:高壓變壓器短路;高壓二極管短路。

b.電腦控制式微波爐

故障1原因:電源部分插頭松動或接觸不良;交流熔絲燒毀;電源電路內元件損壞;振蕩電路故障;單片機的供電、時鐘振蕩及復位電路有故障;單片機損壞。

故障2原因:薄膜開關損壞;開關與連接器之間的連接松脫;三極管、電阻等元器件及印制電路板焊接不良;單片機損壞。

故障3原因:功率控制失效;單片機端口損壞。

故障4原因:微波爐定時開關之后電路缺電。

故障5原因:指示燈損壞;指示燈連接線開路。

故障6原因:蜂鳴器損壞;蜂鳴器控制電路故障;單片機蜂鳴器端口損壞。

故障7原因:顯示電路故障;顯示器損壞。

四、明確檢修方法和排除措施

通過分析故障原因,我們就可以來開“藥方”,就可以明確檢修方案,這樣才能使排故方法正確,措施到位,高效率、高保證、高質量地維修排除故障。避免因故障原因模糊,分析不到位而盲目根據經驗排故所可能造成的排故失敗或其它損失。下面為上述微波爐常見故障的檢修方法和排除措施。

a.普及式(機械式)微波爐

故障1:檢查并修理電源插頭與插座,并將兩者插緊;查明原因并跟換熔絲;檢查是否有異物阻礙爐門的正常關閉;用細砂紙摩擦開關觸點使其接觸良好,若嚴重損壞,則予以跟換;查明原因并跟換過熱保護器。

故障2:逐一檢查兩者之間的線路連接并排除開路或短路故障;重新繞高壓繞組或跟換高壓變壓器;跟換整流二極管;跟換高壓電容器;跟換磁控管;修理或跟換爐門開關;跟換高壓熔斷器。

故障3:檢修并連接好;修磨其觸點;跟換定時器。

故障4:跟換降壓電阻;重新對燈座進行固定;跟換指示燈。

故障5:檢查各電氣部分,分離接觸部分,并重新包上絕緣層;用電吹風熱風做干燥處理。

故障6:重新繞風扇繞組;檢修風扇固定件,使其轉子與定子同心;檢查風扇連接線路并使其接觸良好;跟換風扇;檢查爐門開關并使其接觸良好或跟換其開關。

故障7:跟換爐門開關。

故障8:跟換功率開關;檢查連接線并使其接觸良好;檢修爐門開關或跟換其開關。

故障9:檢查高壓變壓器、高壓電容器、高壓二極管之間連接線,使其連接正確。

b.電腦控制式微波爐

故障1:用電烙鐵將插頭焊接牢固;先用萬用表在原熔絲兩端測量一下電流,如正常則跟換熔絲(正常時應小于300mA),如電流很大,則檢查電源電路;檢查電源電路中有無脫焊或元件損壞,將損壞元件進行跟換即可;檢修振蕩電路;重點檢查單片機供電、復位電容、晶振及傍邊的電容器;跟換單片機。

故障2:跟換薄膜開關;將兩者之間的連接線重新連好;將焊接不良的地方重新焊接好;跟換單片機。

故障3:先拔去功率控制繼電器的接插片,在烹調啟動后,用萬用表電阻檔位測量功率控制器開關是否接通,若接通則說明控制電路正常,故障發生在開關以下的部分,只需要按照普及式微波爐的檢修方法檢修即可;若開關未接通,故障在功率控制電路,可檢查控制繼電器的三極管是否正常,并聯在繼電器兩端的二極管是否擊穿,單片機端口的連接電阻是否變值開路,連接是否中斷,繼電器是否損壞;跟換單片機。

故障4:先拔去定時控制及功率控制繼電器插片,在烹調狀態下用萬用表電阻檔測量定時控制及功率控制繼電器開關是否閉合。若開關閉合,則表明前級電源未輸入,只要檢查前級電源即可;若定時控制開關未閉合,則按功率開關故障的檢查方法檢查控制繼電器的各元件及連接情況。

故障5:跟換指示燈;檢查其連接線,并重新接好。

故障6:跟換蜂鳴器,檢查蜂鳴器控制電路中有關三極管、電阻、電源及連接線是否正常,修理并跟換故障元器件;跟換單片機。

故障7:檢查顯示電路中的位或段控制線桑的三極管等元件有無開路或短路,印制電路板連通是否良好,按鍵開關有無局部短路等,跟換損壞元件即可排除故障;跟換顯示器。

五、以興趣為導向,行為引導為方法,開展情景教學

篇(9)

在教學過程中,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素質偏下,首先要使學生淡忘自身的不良影響,重新鼓起學習一技之長的勇氣和信心,從而發揮潛在的能力。其次,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由淺入深,圍繞培養綜合能力的目標,注重動手操作,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由于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心智還沒完全成熟,知識水平較低。因此,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教師的啟發、幫助和引導作用,把學生變成學習過程的主體和中心,讓學生去主動獲取知識。最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階段學生都學到了什么,掌握到了什么。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指導思想,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學生畢業后能充分就業。

一、現場演示講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電梯是按一定的程序運行的,每次運行都經過選層,定向,關門,啟動,運行,換速,平層,開門的循環工作。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掌握電梯電氣控制原理,為檢修工作提供理論保障。為此,采用現場演示講解和紙上模擬故障檢修相結合的方法。

二、在實施教學中應先易后難、逐步推進

對于電梯所出現的電氣故障要及時判斷時修理,首先對現場情況進行詢問,然后用眼看、鼻聞、耳聽、手摸的基本方法,對線路的檢查,例如外電網是否供電,空氣開關、鐵殼極限開關是否掉閘,熔斷絲、快速保險等是否熔斷,微機主控板、PLC可編程控制器、變頻器、調壓調速器的電源顯示是否有電,功能顯示是否正常,控制柜電器件有無發熱燒損,這些比較直觀的故障排除后再對電梯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和測量。常用的檢測方法有以下幾種。

1、程序檢測法

電梯是按一定程序運行的,每次運行都要經過選層、定向、關門、啟動、運行、換速、平層、開門的循環過程,其中每一步稱作一個工作環節,實現每一個工作環節,都有一個對應的控制電路。程序檢查法就是確認故障具體出現在哪個控制環節上,這樣排除故障的方向變明確了,有針對性對排除故障很重要。

2、電阻測量法

靜態電阻法變是在斷電情況下,用萬用表電阻檔測量電路的阻值是否正常,任何一個電氣元件也都有一定阻值,連接著電氣元件的線路或開關,電阻值不是等于零就是無窮大,因而測量他們的電阻值大小是否符合規定要求變可以判斷好壞。

3、電壓測量法

這種測量方法需在線路中有電的情況下使用萬用表電壓檔進行測量,測量直流電壓用直流檔,測量交流電壓用交流檔,特別注意的是,萬用表電壓數字指示范圍應大于所測對象線路電壓。測量開關觸點接觸是否良好,可把萬用表的表筆接觸被測點的兩端,萬用表若無數字指示,說明該觸點是接通狀態,若有指示則說明該觸點沒有接通,此處就是要尋找的故障點。當測量電子線路時電流通過電阻元件會產生電壓降(電位差),若無電壓降,說明沒有電流通過此元件,則此處就是故障點。

4、短接法

控制環節電路都是由開關或繼電器、接觸器觸點組合而成的。當懷疑某些開關觸點有故障時,可以用導線把該觸點短接,此時通電若故障消失,則證明判斷正確,說明該電氣元件已壞。但是要牢記,當做完故障點試驗后應立即拆除短接線,不允許用短接線代替開關或觸點。

三、在實行故障案例分析中傳授檢修方法

電梯的型式結構多種多樣,因此各種電梯故障產生的性質原因和排除方法各有不同,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檢修方法,例舉兩例常見故障進行講解。

故障現象一:相序繼電器NPR顯示電源正常,其它無任何顯示,電梯不動車。

故障原因分析:根據實訓電梯控制電源電路圖,圖1所示。正常情況下,當電梯的層門、轎廂門關閉后,按向上或向下指令按鈕,電梯就會運行。當安全回路出現故障,造成電壓繼電器JDY不能正常工作時出現該故障。

電梯運行時的先決條件是安全保護電路的所有安全開關、繼電器觸點都要處于接通或正常狀態下,安全回路接觸器JDY才能正常工作(得電吸合)。觀察控制柜內電壓繼電器JDY指示燈,如沒有顯示說明電壓繼電器JDY工作不正常,驗證安全回路有故障。

圖1 實訓電梯控制電源電路

(一)電位法結合短接法查找故障點

實訓電梯的安全回路電路,如圖2所示。電梯安全保護電路是串聯電路,安全回路上的各安全開關安裝位置比較分散,如果其中之一的安全開關或繼電器觸點意外斷開、接觸不良都會造成安全回路不能工作,使電梯無法運行。因此,要想盡快找出故障所在點比較困難,較好的方法就是采用電位法結合短接法查找故障點。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1、電位法

(1)檢測時,一般先檢查電源電壓,看是否正常。繼而可檢查開關、元件觸點應該接通的兩端,若沒有AC110V電壓指示,則說明該元件或觸點斷路。若線圈兩端的電壓值正常,但繼電器不吸合,則說明該線圈斷路或是損壞。

(2)、在機房電控柜內根據安全保護回路中的接線端先用電位法檢查:用數字萬用表的AC電壓檔,測量NF3/2――110VN是否有AC110V電壓。如果有電壓則說明電源有電,然后將一支表筆固定在110VN端(安全接觸器JDY的線圈A2端子),另一支表筆放在接線端,“104B”處,如果沒有AC110V電壓,則說明“NF3/2”端到“104B”端的電器元件不正常,故障點應該在NF3/2到接線端“104B”范圍內尋找。假設表筆放置于接線端“103”處有AC110V電壓,則繼續測量下一個點,將表筆移置于103A處也有AC110V電壓,再繼續測量下一個點,再將表筆移至接線端“104”處時,沒有電壓,則可以初步斷定故障點應該在接線端“104”與“103A”之間的盤車開關元件及其線路上,然后用短接線短接“104”,“103A”,如果安全接觸器JDY吸合,則證明故障在限速器開關及其線路上,然后從該元件到線路進行檢查及修復,將故障排除。

圖2 實訓電梯安全回路電路

2、短接法

用短接法分別短接安全回路的制柜急停按鈕EST1,限速器開關GOV,盤車輪開關PWS,上極限開關,安全鉗開關SFD,底坑斷繩開關GOV1,緩沖器開關BUFS,底坑上急停按鈕EST2A以及下急停按鈕EST2B,當電梯恢復正常工作時,短接處即為故障點,然后修復。

注意:短接法只是用來檢測觸點是否正常的一種方法,須謹慎采用。當發現故障點后,應立即拆除短接線,不允許用短接線代替開關或開關觸點的接通。短路法只能尋找電路中串聯開關或觸點的斷點,而不能判斷電器線圈是否損壞(斷路)。

(二)、電阻法查找故障點

將電梯斷電,用萬用表電阻檔200歐姆檔分別測量控制柜急停按鈕EST1,限速器開關GOV,盤車輪開關PWS,上極限開關,安全鉗開關SFD,底坑斷繩開關GOV1,緩沖器開關BUFS,底坑上急停按鈕EST2A以及下急停按鈕EST2B,按照這個方法逐一檢查,如果某一處阻值無窮大即為故障點,修復后電梯正常工作。

當然,也可以采用數字萬用表的二極管蜂鳴檔代替電阻法來檢查觸點是否斷開,但必須注意,應在電路不帶電的情況下操作。用二極管蜂鳴檔查找安全保護電路故障的步驟如下:

斷開控制電源斷路器NF1,驗電,確定NF1/2、NF1/4沒電。

斷開保護電路電源斷路器NF3。

用萬用表的測量二極管蜂鳴檔檔進行測量,在機房電氣控制柜的接線端子排中找到編號為110、104、和103A的接線端,分別測量110與104端,110與103A端的通斷情況。如前者接通,后者沒有接通,則故障斷點發生在盤車開關及其線路上。

故障現象二:電梯門不能關閉,電梯不能正常運行。

故障原因分析:當電梯門不能關閉時,導致門聯鎖回路門聯鎖常閉觸頭分斷,門鎖繼電器線圈失電,電梯不能正常運行。該故障可能有三種情況:

1、手動關門按鈕KCL至可微機控制器輸入端口L2回路有斷路故障。

2、在微機控制板輸出端口Y7至門機控制器回路有斷路故障。

3、在電梯門機控制器中有故障。

故障檢修:1、觀察控制柜內微機控制器輸入端口L2指示燈,按下手動關門按鈕KCL時,如果L2端口顯示燈亮,說明該回路工作正常,反之有故障,然后使用短接法或者電阻法(設備須在斷電狀態下)找出故障點進行檢修。

2、觀察控制柜內微機控制器輸入端口X18指示燈,如果X18端口顯示燈亮,說明關門到位反饋到微機控制器的信號正常,反之有故障,檢查該部分電路。可用短接法檢查,短接JDY/6和X18,如果X18端口顯示燈亮,說明關門到位反饋到微機控制器的電路有故障。

3、按下開門按鈕KCL,觀察轎頂門機控制器關門輸入指示燈是否經過2至3秒后熄滅。如果有此現象則明微機控制板輸出端口Y7至門機控制器回路工作正常,否則有故障。

4、當通過故障檢修2的操作后,驗證微機控制板輸出端口Y7至門機控制器回路工作正常,按下關門按鈕KCL時,電梯不能關門,故障在電梯門機控制器中,檢查門機控制器。

方法1:(1)用電壓法測量法,按下關門按鈕KCL時,測量控制柜微機控制板輸出端口Y7的電壓,如果電壓正常,再測量門機控制器的輸入端CL1的電壓,電壓不正常,則說明控制柜微機控制板輸出端口Y7到門機控制器的電路有故障,反之,說明門機控制器有故障。

方法2:也可用電阻法。將電梯斷電,用萬用表電阻檔200歐姆檔分別檢測控制柜微機控制板輸出Y7至接線端子CL1;控制柜接線端子CL1至轎頂接線盒的端子CL1;轎頂接線盒的端子CL1至門機控制器輸入端2端;測控制柜微機控制板輸出YM1至控制柜接線端子CO1;制柜接線端子CO1至門機控制器輸入端8端,如果某一處阻值無窮大即線路存在故障點,修復后電梯正常工作。

四、加強考核測試、歸納總結

為了使學生加深鞏固電梯電氣故障檢修的知識,同時掌握他們對知識理解理解和技能熟練程度,根據電梯電氣控制的特點,在電梯的各個控制環節上設置幾處有一定難度的故障讓學生檢修。通過測試可以發現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進行補救。

結束語

電梯機電一體化程度較高,電梯的電氣控制系統故障錯綜復雜,不下苦功,學生要較好的掌握故障檢修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使他們在檢修水平上有所提高,我們必須采用多種教學手法,制定相應的教學措施,根據電梯各個工作環節,通過演示講解,案例分析,講練結合等方法,使他們檢修水平有一提高。

參考文獻:

[1] 何峰峰.電梯基本原理及安裝維修全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1

篇(10)

勞動防護用品是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為避免或減輕事故傷害和職業危害的個人穿戴的防護用品,是最普遍、最直接的防護手段,對安全生產工作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訓過程中,指導教師一定要宣講正確穿戴勞動防護用品的重要性,教育大家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勞動防護用品的穿戴標準。作為維修電工,一定要穿好絕緣鞋,穿好保護服,并做到三緊:領口緊、袖口緊、下擺緊。

二、工具器材擺放要規范

職業技能訓練是對學生全方位的訓練,不僅在規范操作和設計工藝上,還包括實訓工具、設備的擺放,材料、器件和加工余數的放置都要規范。在實訓過程中,指導教師要強調學生做到工具器材擺放規范。工具擺放要做到擺放整齊、取用方便。

三、工具使用要規范

所有絕緣、檢驗工具,應妥善保管,嚴禁他用,并應定期檢查、校驗。在學生實訓過程中,教師要強調學生按規范使用測電筆,使用注意事項一定要牢記。

一是在使用之前,首先檢查試電筆里有無安全電阻,氖泡能否正常發光,再直觀檢查試電筆是否有損壞。

二是在使用時,不能用手觸及測電筆前端的金屬探頭;要用手觸及測電筆尾端的金屬部分,在明亮的光線下應特別注意確定測電筆的氖泡是否發光,如造成誤判,將涉及人身安全。

同樣,其他的電工工具使用也一樣要記住使用注意事項,特別是帶電操作時,一定要檢查工具的絕緣是否良好。

四、元器件安裝要規范

學生在安裝電力拖動控制線路時,往往比較粗心大意,一些元器件的安裝比較隨意,帶來了安全隱患。指導教師一定要再三強調元器件的安裝規范,特別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問題,一定要把隱患消除,如熔斷器破損,要讓學生更換新的,不能心存僥幸。

五、接線工藝要規范

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裝接進行板前明線布線的工藝要求是:

第一,走線通道應盡可能少,同路并行導線按主電路、控制電路分類集中,單層平行密排,緊貼敷設面。

第二,同一平面的導線應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第三,布線應橫平豎直,分布均勻。變換走向時應垂直轉向。

第四,布線時嚴禁損傷線芯和導線絕緣。

第五,布線順序一般以接觸器為中心,由里向外,由低至高,按先控制電路,后主電路的順序進行,以不妨礙后續布線為原則。

第六,在每根導線的兩端套上編碼套管。

第七,導線與接線端子連接時,要求接觸良好,不得壓絕緣層、不反圈及不露銅過長。

第八,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點的導線間距離應保持一致。

第九,一個元器件接線端子上的連接導線不得多于兩根,每節接線端子板上的連接導線一般只允許連接一根。

電拖裝板過程是訓練學生接線工藝的過程,要求學生要按照規范進行接線。指導教師要按照標準要求學生規范接線工藝,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

六、通電試車前檢查要規范

學生在裝接完成后,指導教師要強調學生做好通電試車前的自查,學會規范自查。

一是按電路圖或接線圖從電源端開始,逐段核對接線及接線端子處線號是否正確,有無漏接、錯接之處。檢查導線接點是否符合要求,壓接是否牢固。同時注意接點接觸應良好,以避免帶負載運轉時產生閃弧現象。

二是用萬用表檢查線路的通斷情況。檢查時,應選用倍率適當的電阻擋,并進行校零,以防發生短路事故。以接觸器自鎖正轉控制線路為例,對控制電路的檢查,可將萬用表搭接在L1、L2兩端,合上QF,觀察萬用表,阻值顯示應為“∝”,如果阻值顯示為零,則說明電路短路,應認真檢查;按下啟動按鈕SB時,阻值顯示應為接觸器線圈的直流電阻值,如果阻值顯示為零,則說明控制電路短路,如果阻值顯示為“∝”,則說明控制電路開路,應認真檢查控制電路;借助工具使接觸器KM的動合觸點閉合,觀察萬用表,阻值顯示應為接觸器線圈的直流電阻值,如果阻值顯示為“∝”,則說明自鎖回路開路,應認真檢查自鎖回路,如果阻值顯示為零,則說明控制回路或主電路短路,應認真檢查。

上一篇: 產品培訓心得體會 下一篇: 駐村工作匯報材料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的视频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人澡 |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在线视频首页 | 亚洲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 日本女生午夜性高潮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