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顆鉆石教案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3 15:43: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七顆鉆石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七顆鉆石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竟、匆”等幾個生字,會寫“渴、罐”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鉆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在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體會到互相關愛、樂于奉獻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

1.能夠表現課文第一段內容的課件。

2.課文插圖和生詞卡片。

3.隨文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設置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1.(播放課件)教師敘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生過一次大旱災。接連幾個月沒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莊稼也都干枯了,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誰來說一說,此時的水意味著什么?(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萬物才能繼續生存下去,沒有水,等待人和萬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會怎樣用掉這罐水呢?(啟發學生盡可能地展開各種想象,并說明理由。如,她會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潤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嚨,然后再給自己的親人喝;她會跑回家去,趕緊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弟弟妹妹……)

同學們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七顆鉆石》(板書課題)就是圍繞這一罐水講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讓我們來讀一讀這篇課文吧!

自讀課文

提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1.小組設計方式,保證每個組員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個人默讀,畫出你認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為什么。

3.小組討論故事中的神奇之處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請各小組自選方式,匯報你們學習的第一題,即是否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詞卡片當小老師教讀全班同學,或組員接讀課文,或請老師和其他同學指定一生讀某個自然段)

2.小組匯報課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或更正。

學生認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幾點,關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展開想象,體會到愛的力量,如:

a.“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從第1自然段中我們知道這是一場特大干旱,到處都沒有水,而現在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個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來為母親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邊、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兒都沒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動了,給了她一罐水。

(教師板書:孝心感天)

b.“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著,罐子里的水還是滿滿的。”

水罐掉在地上應該是灑水或摔壞罐子,可現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這罐水時,她自己渴極了也累極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潤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嚨呀。可她一心想著媽媽,在往回跑時被小狗絆倒。還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給了她一個奇跡。

c.“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

水罐由木頭變成銀的,實在是神奇!在那樣干渴的情況下,母親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給了小狗一點兒,救了小狗一條命。小姑娘真的把動物當作了朋友,她的愛心又一次感動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發生。

(教師板書:愛心如銀)

d.“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變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變成銀的,又變成金做的,神奇極了。母親又渴又生著病,她多么需要這罐生命之水,可為了孩子,她放棄了水,也就放棄了生命,這種偉大的犧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創造了奇跡。

(教師板書:母愛似金)

e.“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鉆石,能涌出救活萬物的生命之水,七顆鉆石能變成星星,真是神奇極了!小姑娘已經干渴到了極點,當她也忍不住要喝母親讓給自己的水時,卻又強忍住渴,把水讓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過路人。這種對陌生人的同情與愛,使天地為之動容,他們獲得了水,還擁有了七顆星星。

(教師板書:愛心感動天地)

有感情朗讀

1.自己選讀認為這個故事最為神奇的段落。

2.我們來進行神奇故事接龍:老師讀第1自然段,然后同學們自愿接讀后面的段落。

第二課時

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全文

讀讀寫寫

焦渴而死清澈新鮮勞累竟然哀傷舔水反正

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遞給忍住湊上去咽唾沫

續編故事

1.(出示插圖)同學們,《七顆鉆石》這個故事太神奇了,僅一夜之間,這個木頭水罐就在孝心、愛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動下,變成了銀的、金的,又跳出七顆鉆石,變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讓我們認真觀察圖畫,來把這個故事續編下去,讓它更美好,好嗎?

2.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也可以共同合作編故事。

3.指名學生說自己編的故事,教師注意在學生說的過程中點撥。

(如,七顆星星在空中閃閃發光,大地披上了一層銀輝。小姑娘把水罐輕輕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鮮的水源源不斷地流出來,很快成了一條小溪。溪水流進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潤,裂開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莊稼又站了起來,樹木重新長出綠葉,各種動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躍起來了。世界重新變得生機勃勃。人們走出家門,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們望著小女孩、母親、過路人和那條在他們身邊蹦來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隨文閱讀

比較一下這篇文章和課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星星銀元

從前有個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她無依無靠,四處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無所有,但她非常虔誠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個乞討的窮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給了他。窮人感激地說:“你是個好心人,一定會有好報的!”往前走了沒多久,又遇到一個小男孩光著頭在哭。風呼呼地刮著,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給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會兒,她看見一個小孩子沒穿外套,在風中凍得直發抖,她又脫下自己的外套給他穿上。小孩子說:“姐姐,你真是一個好人。”再走一會兒,小女孩又看到一個沒穿上衣的窮苦人蜷縮在一塊石頭后面,凍得發紫的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這人太可憐了,反正我還有一條裙子,就把襯衫給他吧。于是毫不猶豫地把襯衫給了他。

篇(2)

近幾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出臺,新的課程改革的開展,課堂教學模式真可謂是百花齊放,當然,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意在引領我們廣大老師通過教學模式的實施,快速走進新課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通過多年的一線實踐,我覺得不管哪種課堂,只有做到“簡單”、“實用”才可能成就自己的高效課堂。

一.教案的簡單、實用

應當看到,當前的課堂,教師的教學任務好像是甩了“包袱”變輕松了,但實際上是更重了,因為課前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課中的順利與課前的充分準備是分不開的,課前的準備工作是課堂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正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課前準備“簡單”、“實用”的教案尤為重要。編好教案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讀人,即充分了解學生,了解學情。了解學生的愛好、生活經驗、“學力”水平、思維特征、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跳起來摘桃子的“彈跳能力”、課堂即時情緒等等。只有讀好“人”,才能在備課和上課時最大限度的關注每一位學生。

讀書,即充分了解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思想方法、重點難點、所處地位、薄弱環節等。

只有做到“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多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根據實際去編寫“實用”的教案,才會使課堂順利、熱烈而有效。

編寫實用的教案,要能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同學:對于基礎差的同學,要給他們設計出相應的過渡環節,這樣在上課時他們就能跟上老師的步伐;對于那些活躍且反應快的學生,就可以設計一些探討的問題,來讓他們一展手腳,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每一個學生找到自己的展示機會,看到自己的優點,獲得成就感。

教案的編寫還要有創意。所謂創意就是“充滿新意的、有個性的、帶有一定創造性的教學構想,就是準備實施教學的新點子、新角度、新思路、新策劃。”教學創意講究“新”、“簡”、“實”、“活”。如在教《七顆鉆石》一課時可把這一課教學創意定義為:集體訓練。這一課的教學共分為三個板塊:讀的訓練、把握課文內容的訓練、品讀課文的訓練。

二.課堂訓練的簡單、實用

在教學《七顆鉆石》一課時,在教學中進行了幾個大板塊的訓練,簡單易學、實效高,。

第一板塊:讀的訓練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用講故事的語調自由讀第二段。

3.用講故事的語調自由讀第三段。(老師問:是不是還應該加點東西上去?當時老師很有感情地讀了本段的第一句話。頓時學生的朗讀熱情一下被激發,個個讀得很投入。在朗讀展示環節,發現學生讀得十分精彩,上面的三步朗讀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樣一路走下來,學生個個能把課文讀得聲情并茂了。同樣是指導讀課文,老師加了個“用講故事的語調來讀”便讓學生感到新鮮,充分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再加上老師的具體指導,效果出奇得好。

朗讀本身就是對語言形式和文學內容的最好融合,既是對語言的積累,又能引發學生對文學內容的思考。

讀好課文,有了解決一些問題的基礎,接著又進行了第二板塊的訓練。

第二板塊:把握課文內容的訓練

出示訓練要求(一):

1.概說故事的內容。

2.概說故事的主人公。

3.從童話特點的角度概說課文。

4.概說這個故事的意義。

這幾個問題是對文學內容和主旨的領悟,由淺入深,角度新穎,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溫馨、愉悅的氣氛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新課標倡導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同其他教育教學思想的貫徹一樣,我們必須牢牢抓住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因而,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放下居高臨下的架子,主動地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學習當中,真誠地和學生探討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傾聽并尊重學生的意見,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想法。教師應面帶微笑地走進一個個小組,鼓勵學生把握機會來積極地表現自己,而不應使學生因為教師的到來而有所顧忌,影響原本正常的學習秩序。

在小組合作中,“傾聽”這一方式尤為重要,教師要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要一邊聽一邊想,特別是要把別人的發言與自己的問題聯系起來思考,邊聽別人的發言邊做記錄,同時準備自己的發言。要善于動腦筋思考,提出不同的見解,展開爭論和辯論,有時甚至可以跨組談論。只要對解決問題有益的方式和行為都是允許的。同時要引導學生以平和的、心存感激的心態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不斷提高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習在別人的啟發下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的觀點。

出示活動要求(二):

話題一:開頭不寫第一段不行嗎?

話題二:故事不寫小狗與過路人不行嗎?

話題三:文中不寫水罐的變不行嗎?

話題四:結尾處不出現“七顆鉆石”不行嗎?

這篇簡單的童話故事,處處都體現寫作的技巧,通過以上四個話題,以文本為中介,在學生和習作之間建起一座多維、有效的橋梁,使課堂“鮮活”起來,以期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出示活動要求(三):

請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想想小姑娘和其他村民以后的生活情況。

作品的藝術形式要求精練含蓄,這就決定了作者對情節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緊針密線,巨細無遺的抒寫,總要給讀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去補充的天地。在教學中,老師要注意抓住這些“孔隙”啟發學生用想象去補充,這樣既收到讀懂課文之利,又獲得發展想象之益。

老師在課堂上要憑著自己扎實的閱讀功底,做到對學生提到的問題了如指掌,對作品的分析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真切的體會和感受,有高于學生之處,教學語言詞匯豐富,感情真摯,能夠開啟學生的心窗,開闊學生的眼界,贏得學生的認可與尊重,能夠在教學中與學生展開真正的交流和對話。此外,教師要在無形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成為一個閱讀的榜樣,對學生閱讀態度等方面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正所謂“高素質的教師實施的素質教育”。

這樣,整堂課簡單、明了、好上。一位專家曾說過:好的創意能夠讓人一眼看出他的簡明,于是可用、有用。創意離開了“有用”二字,可能就只是“暢想”了。

三.教學媒體的簡單、實用

課的簡單、實用還體現在多媒體的應用上:少一點色彩,少一點畫面。隨著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越來越多的多媒體課件走進課堂,它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被我們廣大教師所喜愛,是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然而在實際教學,特別是公開教學中,媒體輔助,特別是課件的泛濫已成為教學的一大痼疾。一節沒有多媒體的公開課好像大家都沒有見過,是否應用多媒體也成為評價一節好課的重要標準。于是課件的畫面越來越鮮活,聲音越來越優美,設計越來越精確,環節越來越細膩。一堂課從開始到結束課件無處不在,取代了課本,代替了板書。不難想像,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學生跟著課件走,課件幫著學生學,人為地降低思維要求,只要學生仔細觀察,知識形成的過程清清楚楚,還談何探究,還談何促進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更讓人尷尬的是,有的教師因計算機操作不熟悉,造成課件中途無法運行,只好配個“助教”,此時班上的學生便鬧開了,剛剛調整好的積極狀態也隨之消散了。不可否認,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對當下的新課堂創設起著不容置疑的作用。但這種作用要用在點子上,不能只顧外表,不注重實效。使用現代化技術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學思想,屏幕不能完全代替黑板,教師只有把現代教育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必須明確認識:多媒體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沒有多媒體,我們仍可以上一堂成功的教學課。

篇(3)

我們現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在內容編排上整合性加強,符合《語文課程標準》“避免煩瑣,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的思想,教材分單元編寫,每個單元的課文、“導語”到“語文園地”都圍繞一定的專題;主題體現時代意識,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導學特色明顯,易于學生接受;體現開放融合,注重延伸滲透。新教材所選課文內容豐富,涵蓋深廣,或文質兼美,或借景抒情,或飽含真諦……這樣的教材怎能不吸引我們靜下心來反復研讀?于永正老師說:“讀書切忌在慌忙,涵泳功夫興味長。”當我們認真研讀教材時,你會發現每一遍都有新感受,正所謂:“好書不厭百回讀。書常讀常新。”不知不覺中,你品讀課文能力提高了;教學“題眼”或文眼抓準了;教學重、難點突出了,……于是,你驚喜地發現,自己能拋開教案書,獨自備課了。例如:我在上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時,當我反復研讀文本后,我覺得可以拋開教參,利用今年廣西地區大旱,上網查詢了一些旱情照片(土地、植物、動物、人們),制成課件,以此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讓孩子們意識到水的重要性(因為孩子們生活在江南水鄉,對水的珍貴,認識還不夠深刻,通過廣西的真實畫面,給孩子們帶來情感震撼。)果然,孩子們看完圖片后,臉色凝重,特別的安靜。我適機以飽含深情的語調,講述一個小女孩在極度口渴的情況下,意外擁有了一罐水,她自己卻一口也沒喝,這是為什么?讓我們一起走進《七顆鉆石》中去尋找答案。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大聲朗讀起課文來。

二 加強交流

現在提倡集體備課,可在農村小學,一般一個年級僅有一個班,僅有一個語文教師,集體備課就成了一個口號而已。但我們農村小學教師不集體備課,就意味著不交流嗎?不是的。當我們遇到疑難問題或新知識點,我們就會交流交流,甚至引發辯論。在交流辯論中 ,我們豐富了知識,提高了教學水平。去年的辯論仍令我記憶猶新。當時,有位同事說:“偏旁大于部首。”而我卻說:“部首大于偏旁。”那位同事的依據是同步訓練中的一段有關偏旁與部首的解說。我的依據是點、橫、撇、捺都是部首,卻不是偏旁。我們倆各執一詞,辯論得還挺激烈,誰也沒說服誰。雖說爭辯沒有結果,但勾起了我的探究欲望。放學后,我翻開那本同步訓練,仔細地讀了那段話,發現是自己錯了:偏旁真的大于部首。偏旁是指構成漢字合體字的基本結構單位。如:明——日+月;規——夫+見。部首是指在編寫字典時,把具有相同表意偏旁(形旁)的字歸為一部,并將這偏旁放在該部的開頭,作為一部之首,這個偏旁就叫部首。部首是在偏旁的基礎上分析、概括出來的。這時,這位同事正好走回來拿東西。我真誠地對她說:“是我弄錯了。”我感謝去年的那場爭辯,讓我對這個知識點記憶猶新。

三 總結反思

有人說:“寫十年教案成不了名師,但寫三年教學反思,則有可能成名師。”這句話深刻反應出寫反思的必要性。為了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我開始在教學批改時、在教學后總結、反思,確實有不少好處。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21課的同步訓練第一題是叫孩子們給“一”字加上聲調。題目是這樣的:yi一陣風 yi一首歌 yi 一會兒 yi 一幅畫 yi一場雨 yi一頭牛

批改這道題,讓我很頭疼。我只能一邊讀一邊改。我問辦公室的同事,這個“一”的變調有沒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掌握。有位同事說:“就是靠讀,約定俗成的。”我繼續批改這道題。讀著讀著,我發現了“一”的變調規律:看“一”后面的字的聲調,當后面的字是去聲時,“一”讀陽平(第二聲);當“一”后面的字是陰、陽、上這三聲時,“一”讀去聲(第四聲)。我又自己舉了幾個例子,證明了我的歸納是正確的,我非常高興。緊接著,我又陷入了矛盾中:是讓孩子們充分讀熟呢?還是把規律教給他們?教規律會不會太難理解?熟讀的話,下次重新搭配,孩子們又傻眼了。思量片刻,我決定教給他們規律。他們理解了“一”變調的規律,就算再怎么隨意搭配,也能應付自如了。

上課鈴響了,我抱著同步訓練走上了講臺。我把題目抄在黑板上,耐心地給孩子們講起了“一”變調的規律。為了測試孩子們是否聽懂,我又編了幾個“一”的搭配,讓他們再做。我驚喜地發現:我是對的,大多數孩子都做對了。事實證明:教給孩子們正確的方法,比讓他們死記硬背要有效多了!

篇(4)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教與學的關系本質上是人與人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要對他的學生有著真誠的愛心,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奇妙的而充滿幻想的世界,他們是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價值觀念和游戲規則去活動的,我們成年人雖然也曾是個孩子,但遺憾的是,一旦長大成人之后,便很快忘卻了屬于孩子的價值,在孩子面前不自覺地變得“高大”起來,動不動就要板起面孔,甚至粗暴地去干預和任意改變孩子的世界,那顆愛心也便隨之飄飛走遠。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是成人派往兒童世界的愛的使者,去傳送知識,傳播愛心,這就要求教師要真切的關愛學生,深入的了解學生,自覺到與孩子做到情感交融,把愛心永遠放在胸懷,這樣,孩子們才能“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親其道”,那怎樣讓愛走進閱讀課堂?怎樣讓孩子親其師?怎樣讓愛駐足于孩子心田?怎樣把愛放飛……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著手,希望能讓廣大的語文教師引領孩子們在閱讀教學的天地中找到愛、擁有愛、放飛愛……

1、蹲下來看孩子,讓愛蘊含在師生的溝通之中

情感的溝通是雙方互動的,成功的閱讀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締造的。那怎樣才能創設水融的師生關系呢?在教學中只有發揚民主,用愛來感化、引領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這就要求教師能夠蹲下來看孩子,把平日的高大、威嚴、冷酷摒棄,只有師生處于平等地位,感情才會融洽、思想才會一致,才能夠做到心心相印,渾然一體,水融。其實,這樣的效果并非要刻意地去追求,而在于平時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微笑、一贊揚、一包容……記得有一次我上公開課,在板書之后,有一個孩子忽地大叫一聲:“老師,您的字寫錯了。”當時,全班的孩子鴉雀無聲,所有的聽課老師也都在靜候我的反應。我微笑著問:“哪一個字?”他囁嚅了半天也沒指出來:“看錯了。”全班孩子竊笑不已,都在等候我的大發雷霆抑或憤怒的眼神,可是,當時的我卻震憾而感到:雖然孩子沒有指出來,雖然是一時粗心,可他是在盡心盡力地聽,用心用情地投入呀!我微笑著撫摸著他的頭,真誠地說:“謝謝你,孩子,老師祝你做一個細心而永遠敢于直言的孩子,好嗎?”我注意到這時,孩子的臉因激動而發紅了,同學們的臉因感到而放光彩了……接下來的課上得異常熱烈,孩子們“小手直舉,小臉通紅,小口張開,小眼閃光”,我想,這是真情呼喚出了孩子們心靈的花朵吧。是呀!教師應該是汩汩流淌的真情之水,永遠環繞在孩子們的身邊,用無私的愛心,執著的努力,引導孩子去體會教師的愛,去體會課堂的精彩,去感悟人性的真善美。關鍵只在于,你是否已經蹲下身子去和孩子溝通了呢!

2、站起來領孩子,讓愛駐足于孩子的心田之間

愛猶如小河般緩緩流淌,怎樣讓這條小河駐足于孩子們的心間?不是劇本式的教案,不是演戲式的課堂,更不是空洞得只有表演和掌聲的課堂。這幾年,我反復研究過我所執教的課文,發現愛無處不在:有的講的是同情、關切、鼓勵之愛,如三年級語文《掌聲》;有的是偉大而感人臟腑的親情之愛,如四年級的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有的是偉大的無私的革命戰友之愛,如六年級的語文《的大黑騾子》……這篇篇課文都閃耀著愛的光華,都催促著身為人師的我們:把愛送給孩子們吧!記得我在上六年級語文《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快要結束時,孩子們對皮埃爾的做法產生了懷疑:認為他棄親人于不顧而太過冷漠無情,是呀!孩子們的疑問可以說是無可厚非的。對于此,我沒有作過多分析,只是板書了一個字:“愛”,然后分別加上了“小”和“大”兩個字。孩子們立刻醒悟過來了,紛紛舉起手來:“老師,我明白了,皮埃爾對妻子的愛是小愛,而對游客的愛卻是博大的愛。”“皮埃爾在為難時刻首先想到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這種愛多么崇高!”“皮埃爾舍棄了親人,但卻贏得了那么多的生命,正是這大愛的動力呀!”……而對這種紛紛舉手的場面,我適時播放了音樂《愛無止境》,并在樂曲中讓孩子們寫下自己想對皮埃爾說的話,結果,愛又一次贏得了勝利。當然,這種愛源于孩子們的內心,是一種深深的敬佩之愛。

3、走出來感孩子,讓愛放飛于舉手投足間

篇(5)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1-0110-01

在語文教育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過程,能夠同時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這樣既可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因此,教師應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課堂“活”起來。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學“語文”用“語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我們可以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

1 轉變觀念,優化課堂教學

當前語文教學的觀念的一種深刻的變革就是:師生共學,教學相長,改變教師唱主角的局面,要讓學生唱主角,變講堂為學堂,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下沉浸在喜怒哀樂的情境中,在閱讀的前提下進一步思考,文章相關的內容,談自己的感受體驗,提閱讀中遇到的疑問,尤其對于一些像《春》、《白楊禮贊》、《濟南的冬天》、《陋室銘》、《散步》等優美的散文,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文章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對于一些文學作品如《變色龍》、《七顆鉆石》、《皇帝的新裝》、《孔乙己》等可通過分角色朗讀或排演成課本劇,使學生對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性格思想,細細揣摩,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表現出對作品內容的理解,也通過學生自己的參與,進入教學情景之中,也豐富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對情感的體驗。教師在給學生提供表演體驗的平臺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字、詞、句、標題、內容、結構、主題、表達方式、修辭手法、作者觀點、寫作背景等各個方面提問質疑,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學生對提出的問題討論解答,有些問題學生解答不了,教師再適當點撥,引導學生進一步研討,這樣即激活了學生思維也利于培養學生自覺鉆研和大膽質疑的精神,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真正感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語文教學的活水來源于生活,對于生活的仔細觀察處處留心皆是語文所包含的內容。新教材的許多篇章都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搜集資料、感悟生活,尤其教材中的專題、綜合實踐活動都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把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如《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宇宙里有些什么》、《大自然的語言》、《看云識天氣》等,讓學生課外查找資料,尋問老人,觀察周圍的人與景,搜集民謠諺語,再把資料帶進課堂進行交流,即豐富了課堂內容,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強了對課文的理解。語文課是最具活動特色的,除了把課內與課外聯系起來,更要關注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課前三分鐘演講、成語接龍、名句欣賞、故事會、辯論會、口頭作文、學做記者、學做主持、新書推薦等等,把聽、說、讀、寫緊密結合起來,在生活中提高興趣,鍛煉能力,挖掘潛力,此外適當補充課外讀物,與課內進行比較閱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閱讀欣賞能力。語文課本所選的文學作品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閱讀需求,而在教學中適當補充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進行比較閱讀,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活躍學生的橫向思維,培養學生分析比較,鑒賞的能力。

要把語文課教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師自身要博學多才,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在語文學科內知識淵博,而且還要在相關的學科如天文、地理、繪畫、書法、音樂等方面不斷鉆研,一方面精讀課本教材,用心鉆研,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感知交流給同學,另一方面要廣泛閱讀與教材相關的資料、信息,特別是近年來報刊上有關教材內容的資料。此外對于現代信息技術之類的知識也要多讀,教師多讀書,才能豐富、更新自己的知識,有了淵博的學識,才能以新穎的見解、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情感體驗,叩響學生的心弦。語文課包羅萬象,為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博覽群書,博采眾長,刻苦鉆研,使自己成為一個多面手,自覺接受當代學生對教師知識的挑戰,不斷學習生活中鮮活的語言,學習生活中豐富多變的知識,使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起來,不斷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語文課藝術的海洋里吸取營養,獲得知識,全面提高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篇(6)

在語文教育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過程,能夠同時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這樣既可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因此,教師應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課堂“活”起來。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學“語文”用“語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我們可以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

一、轉變觀念,優化課堂教學

當前語文教學的觀念的一種深刻的變革就是:師生共學,教學相長,改變教師唱主角的局面,要讓學生唱主角,變講堂為學堂,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下沉浸在喜怒哀樂的情境中,在閱讀的前提下進一步思考,文章相關的內容,談自己的感受體驗,提閱讀中遇到的疑問,尤其對于一些像《春》、《白楊禮贊》、《濟南的冬天》、《陋室銘》、《散步》等優美的散文,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文章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對于一些文學作品如《變色龍》、《七顆鉆石》、《皇帝的新裝》、《孔乙己》等可通過分角色朗讀或排演成課本劇,使學生對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性格思想,細細揣摩,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表現出對作品內容的理解,也通過學生自己的參與,進入教學情景之中,也豐富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對情感的體驗。教師在給學生提供表演體驗的平臺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字、詞、句、標題、內容、結構、主題、表達方式、修辭手法、作者觀點、寫作背景等各個方面提問質疑,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學生對提出的問題討論解答,有些問題學生解答不了,教師再適當點撥,引導學生進一步研討,這樣即激活了學生思維也利于培養學生自覺鉆研和大膽質疑的精神,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真正感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語文教學的活水來源于生活,對于生活的仔細觀察處處留心皆是語文所包含的內容。新教材的許多篇章都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搜集資料、感悟生活,尤其教材中的專題、綜合實踐活動都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把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如《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宇宙里有些什么》、《大自然的語言》、《看云識天氣》等,讓學生課外查找資料,尋問老人,觀察周圍的人與景,搜集民謠諺語,再把資料帶進課堂進行交流,即豐富了課堂內容,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強了對課文的理解。語文課是最具活動特色的,除了把課內與課外聯系起來,更要關注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課前三分鐘演講、成語接龍、名句欣賞、故事會、辯論會、口頭作文、學做記者、學做主持、新書推薦等等,把聽、說、讀、寫緊密結合起來,在生活中提高興趣,鍛煉能力,挖掘潛力,此外適當補充課外讀物,與課內進行比較閱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閱讀欣賞能力。語文課本所選的文學作品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閱讀需求,而在教學中適當補充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進行比較閱讀,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活躍學生的橫向思維,培養學生分析比較,鑒賞的能力。

要把語文課教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師自身要博學多才,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在語文學科內知識淵博,而且還要在相關的學科如天文、地理、繪畫、書法、音樂等方面不斷鉆研,一方面精讀課本教材,用心鉆研,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感知交流給同學,另一方面要廣泛閱讀與教材相關的資料、信息,特別是近年來報刊上有關教材內容的資料。此外對于現代信息技術之類的知識也要多讀,教師多讀書,才能豐富、更新自己的知識,有了淵博的學識,才能以新穎的見解、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情感體驗,叩響學生的心弦。語文課包羅萬象,為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博覽群書,博采眾長,刻苦鉆研,使自己成為一個多面手,自覺接受當代學生對教師知識的挑戰,不斷學習生活中鮮活的語言,學習生活中豐富多變的知識,使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起來,不斷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語文課藝術的海洋里吸取營養,獲得知識,全面提高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二、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充分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化資源配置

上一篇: 三年級數學期中總結 下一篇: 服務合同范本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激情麻豆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色色色色色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 久久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 | 中文字幕巨乱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