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軟件碩士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6-01 21:49: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在職軟件碩士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職軟件碩士論文

篇(1)

1.1論文相對簡單

國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指導意見中指出:論文選題一般應直接來源于企事業單位,具有明確的應用背景和實用價值,同時應具有先進性、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現在計算機類工程碩士的論文大部分與工程碩士從事的工作相關,來源于企事業單位,有實際的應用背景和使用價值,但深度不夠。就近幾年的實際情況看,計算機類工程碩士的畢業論文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約占80%,硬件設計約占10%,圖形圖像處理約占5%,其它約占5%。計算機類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大部分是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相對比較簡單。所使用技術難度相對較小,工作量相對不足。

1.2論文選題有一定的重復

工程碩士論文選題有一定的重復,相近題目較多,有的相關題目幾乎每年都有學生做。這與學生所從事的工作有很大關系,因為很多工程碩士來自不同單位的同一部門或同一單位的同一部門,他們的工作背景十分相似,工作內容十分相似,所開發使用的系統在功能、技術上都有相似之處。

1.3論文對國內外現狀不了解,先進性不足

工程碩士論文中引用的參考文獻絕大部分是中文文獻,英文文獻較少,有的論文中幾乎沒有;所引用的參考文獻在高水平刊物上發表的文獻相對較少;所引用的參考文獻的時間較舊;一些學生在論文中很少提相關研究工作。這些都反映出工程碩士論文對國內外研究現狀缺乏了解,所做論文先進性不足,創新少或基本沒有創新。

1.4論文寫作不夠規范

計算機類工程碩士論文各培養單位都給出了統一的格式。但是從提交上的論文來看,工程碩士論文寫作不夠規范,具體表現在:英文摘要翻譯錯誤較多,參考文獻在正文中未標出,論文內容格式不一致,論文參考文獻格式不統一等。有的工程碩士論文中不區分別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為一談,不突出重點。

2原因分析

2.1學生要端正學習態度

大部分學生考取工程碩士是為了有一個更好的學習平臺,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質,學成后為企事業單位更好地做出貢獻。但是一部分學生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或為了評職稱、或為了漲工資、或為了升職,只想拿一個文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認真學習,在做論文過程中不認真做論文,甚至有找人替做論文的現象。

2.2導師指導不到位

工程碩士論文實行導師負責制,導師對畢業論文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計算機類工程碩士導師實行雙導師制,這是一個很好的導師指導體制,可以發揮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雙方優勢共同指導工程碩士。但是在實際指導過程中這種體制卻沒有充分發揮它的優勢,校外導師基本不起作用,有的學生在提交論文之前臨時找一個校外導師。在整個論文階段,工程碩士和導師聯系很少。

2.3培養單位管理欠缺

高校作為培養的主導單位,應該制定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地過程管理體制,以利于對每個工程碩士培養實行全程監控,確保工程碩士培養質量。要從為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角度去重視這個問題,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不能把工程碩士辦成一個產業,一味擴大規模,追求效益,而忽視了質量。

2.4企事業單位應重視

工程碩士所在企事業單位應加強對人才培養的扶持。工程碩士所在企事業單位作為工程碩士的實際使用方,對高層次人才有需求。企事業單位應該為自己單位人才培養提供相應的配套措施,比如給予一定的脫產學習時間,盡早為工程碩士配備校外導師等。

2.5培養單位和企事業單位配合不到位

企事業單位需要人才,派遣相關員工到高校參加工程碩士學習,高校收取一定的費用,為企事業單位培養人才。這是一個很好的紐帶,給培養單位和企事業單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合作機會。只有雙方聯合培養,才能真正培養好工程碩士。但實際工作中,培養單位和企事業單位配合較少,基本處于脫節狀態,沒有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

3應采取的措施

采取培養單位、企事業單位、導師(校內導師和單位導師)、學生等多方面齊抓共管,提高工程碩士論文質量和工程碩士培養質量。

3.1學生自身

選題時,多閱讀相關文獻,對論文的國內外研究工作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了解在相關方面國內外研究已到達何種水平。多思考別人已經研究的問題我們能否改進或采用其它方法能更好地解決,別人研究的問題我們能否加以拓展,別人在其它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技術能否應用到我們的研究中改進我們的工作。盡量做一些帶有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和理論創新的工作,不要做一些重復性的簡單研究工作。

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要注意將別人的研究工作和自己的研究工作分開,首先闡述別人的研究工作,然后重點闡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及自己的研究工作與別人的不同和創新。

在寫作過程中提高規范意識,按照培養單位要求的規范格式來寫,參考文獻在論文正文的引用位置一定要標出,參考文獻引用位置要與引文內容一致。英文翻譯一定要合乎語法規則,專業名詞一定要使用恰當。

3.2導師職責

指導老師負責工程碩士畢業設計和學位論文的撰寫工作。導師的指導、監管和治學作風對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

工程碩士實行雙導師制,由校內導師和企事業單位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校外導師共同負責。這樣做的目的是根據工程碩士在職的特點,充分發揮校內老師理論知識扎實和校外導師有實際項目經驗的各自優勢,保證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現狀是雙導師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培養單位在選拔工程碩士導師時應當注重工程碩士和學術學位研究生的不同。在遴選時使用不同的遴選條件,在工程碩士校內導師遴選時要注重學術水平和實際項目經驗并重,盡量選取兩者兼而有之的作為工程碩士導師。不要把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導師不加遴選直接作為工程碩士導師,這樣做沒有注意到工程碩士和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特點的不同,不利于工程碩士質量的提高。沒有實際項目經驗的導師指導工程碩士是不合適的,但指導高校教師可以。

工程碩士校外導師的遴選現在沒有完善的機制。培養單位應該和工程碩士所在企事業單位一起做好這項工作。根據工程碩士所在企事業實際情況確定遴選標準。工程碩士的培養對企事業和培養單位都是有利的。企事業單位可以提高自身人才素質的提高,培養單位可以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工程碩士校外導師應選擇企事業單位中實際參加項目的高級技術負責人,由培養單位應該和工程碩士所在企事業單位共同遴選,發放聘任證書并給予較好的待遇。

工程碩士、校內導師、校外導師在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寫作期間應經常互動,交流意見,共同提高畢業論文質量。雖然身處異地,但互聯網和移動電話技術的普及,使得異地在線交流完全沒有問題,尤其是對計算機類工程碩士,語音聊天、視頻聊天、電子郵件、飛信等為異地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3.3培養單位和企事業單位聯合培養,規范論文過程管理

培養單位應和企事業單位共同努力,規范培養流程,對論文的整個過程進行規范管理。

1)開題答辯

開題是論文工作的開始,是學生在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指導下完成選題和調研,寫出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后進行的工作,開題工作目的是對學生選題的內容、研究方案、可行性、難度、工作量、先進性等進行評估,提出建議,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題目。

開題工作應由培養單位和工程碩士所在企事業單位統一組織,開題小組由非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在內的其它校內、校外專家參加,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列席旁聽,可以參與討論。開題工作要召開專門的會議,學生先對自己選題的內容做闡述,然后開題小組的校內、企事業單位專家提問,提出意見和建議。選題不合格者不能進入論文階段。開題工作要當場形成集體評議,開題小組專家、校內導師、校外導師、學生本人要在集體評議書上簽字確認。學生的開題報告、文獻綜述、開題的集體評議書培養單位、學生所在企事業單位、校內導師、校外導師、學生本人各留一份存檔。

2)論文工作

論文工作應在兩位導師指導下由學生本人完成。在論文完成過程中要求學生、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定期(每周一次)交流,交流階段性的進展、在論文完成中遇到的問題、商討解決方案。不需要每次都見面交流,可以共同通過網絡交流。每次交流要形成論文定期工作報告,內容包括論文進展、期間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案等。論文定期工作報告學生、校內導師、校外導師、培養單位、學生所在企事業單位都要存檔,作為對學生、校內導師、校外導師考核的依據。

3)論文

剽竊別人論文、科技成果屬于學術不端行為,必須防止。為防止剽竊論文等不良學術行為,一些部門開發了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軟件。培養單位應當購買相應軟件,學生提出論文答辯申請后要求學生提交電子版學位論文并使用防剽竊軟件對學位論文進行。發現抄襲行為,不允許答辯,培養單位和學生所在企事業單位要根據情況對學生和校內導師、企事業單位導師予以處罰。

4)論文盲評

論文寫作完成后,答辯前培養單位要組織學生論文盲評,盲評一般要兩份論文,為了盲評效果少受其它因素影響,最好兩份都校外盲評。盲評兩份都不及格,不能答辯,根據盲評意見繼續修改論文。盲評兩份都合格,可以參加答辯。盲評一份合格,另一份不合格,要再送第三份盲評,第三份盲評不合格,不能答辯,第三份盲評合格,可以參加答辯。所有盲評意見反饋給學生、校內導師、校外導師,培養單位、學生所在企事業單位備案存檔。

5)論文答辯

論文答辯是論文階段的最后一個環節。答辯由非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在內的其它其它校內、校外專家參加。首先由學生針對論文內容陳述,然后專家提問,學生回答,最后專家根據論文寫作情況、答辯情況、培養單位提供的開題報告、文獻綜述、開題報告集體評議書、論文定期工作報告,綜合后給學生論文成績。論文成績不能僅僅根據學生的論文和答辯給出。論文工作是一個過程,應該結合論文整個過程的各個階段給出論文成績,這樣才更加合理。從論文的整個過程中才能發現論文工作的整個軌跡,才能發現學生寫出的論文是否是學生本人所作,是否是學生本人的創新。答辯形成集體決議,由答辯專家集體簽字。培養單位、學生所在企事業單位、校內導師、校外導師、學生本人各留一份存檔。

6)加強考核制度

對導師的考核。培養單位和企事業單位應當聯合對校內、校外導師考核,對指導認真,水平高的導師應予以獎勵,鼓勵先進,發揮榜樣的力量。對不認真負責,水平較差的導師應予以懲罰,甚至取消導師資格。

對學生的考核。對于學習認真,成績優秀,論文質量高,為企業解決了生產實際問題,產生了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學生予以獎勵。對不認真學習,成績較差,論文有抄襲,找別人做論文等不良學術行為的學生應予以懲罰,甚至取消學籍。

培養單位和企事業單位應積極總結計算機類工程碩士培養工作中的不足,借鑒優秀工程碩士培養單位的先進經驗。把現有工程碩士教育辦好,提高工程碩士論文質量,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使工程碩士真正得到企事業和社會的肯定和歡迎。

參考文獻:

[1]王偉,吳信嵐.從學位論文的引文分析看環境工程碩士的文獻需求[J].情報探索,2010(10):79-82.

[2]鄭林華,袁繼兵,向良軍,等.對指揮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指導工作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33(2):44-46.

[3]王霽,杜璟.工程碩士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成因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5):86-89.

[4]劉偉,鄭永果,閆春.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幾點問題的探討[J].才智,2008(5):7-14.

[5]周文輝,張愛秀,劉俊起,等.我國高校研究生與導師關系現狀調查[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9):7-14.

[6]徐玲芳.社會服務視角下的工程碩士教育質量標準[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3):53-54.

篇(2)

關鍵詞:獨立銷售 捆綁銷售 供應鏈 互補商品 

引言 

近年來,捆綁銷售已成為眾多企業普遍采用的共生銷售策略。捆綁銷售是指企業將兩個及以上的產品或服務結合在一起以優惠的價格進行銷售的新型共生營銷方式。從企業視角來說,捆綁銷售一方面有利于擴大企業自身品牌的影響力,增加產品的市場銷售額,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日常營銷費用和資金風險。從消費者視角來說,捆綁銷售不僅能夠為消費者帶來價格上的便利,而且可以減輕消費者選購的時間和精力成本。例如微軟公司將其“Xbox One”與分立式Kinect捕捉單元機進行捆綁銷售;當蘋果手機新品上市之時,中國三大通訊運營商(移動、聯通和電信)與蘋果公司會推出一系列4G套餐蘋果合約機業務。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能隨意地“捆綁”在一起,其要達到“1+1>2”的效果取決于捆綁產品的協調和相互促進。例如不少用戶在下載及安裝軟件的時候都遭遇過很多不良捆綁軟件的侵害,其中,大部分捆綁軟件在強制安裝的情況會給予用戶一些提示,但是這種提示通常都很隱蔽,往往被人所忽略,甚至有些垃圾插件和捆綁軟件靜默安裝,系統也無法檢測到,讓用戶不勝其煩。捆綁銷售的產品最好是互補性產品,進而能夠有效地消除“強行搭配”之嫌,強烈喚醒消費者購買需求的欲望。 

捆綁銷售策略實施對供應鏈運作進行高效率、低成本的變革激發了學術界理論研究熱情。Adams&Yellen(1976)深度分析了市場壟斷背景下公司銷售運作戰略的選擇。研究結果表明,捆綁銷售是一種更加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公司獲得更多利潤。Bakos&Brynjolfsson(1999)研究得出在壟斷情況下公司進行不相關產品的大量捆綁銷售有利于獲得更多利潤。 

Venkatesh&Vijav(1993)從時間和金錢對消費者影響決策視角下,深度探討了捆綁銷售的最優定價策略。Yadav(1994)從實證調研角度對比分析了獨立銷售和捆綁銷售下消費者能力的剩余。研究結果表明,捆綁銷售能夠更有效地刺激消費。鞏永華等(2011)研究了移動互聯網行業中捆綁銷售對產業鏈最優價格策略的影響,并提出了幾種合理的供應鏈協調機制。研究結果表明,基于SP和MP合作滿意度的Nash談判收入分配模型,可以有效地協調供應鏈各方主體利益。呂魁等(2012)構建了多產品競爭的擴展Hotelling模型,探究了范圍經濟和轉換成本視角下捆綁銷售對網絡產品供應鏈均衡運作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特殊條件下,捆綁銷售定價與轉換成本無關,而當范圍經濟效應滿足一定條件時,捆綁銷售不僅提高消費者剩余,而且增加社會福利。魏航(2012)構建了隨機效應下MNL模型,深入探討了同質時鮮產品捆綁銷售的最優化決策問題。李四蘭和景奉杰(2014)研究了在產品的實用性和享樂性的背景下捆綁銷售與消費者預期愧疚和購買意向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實用性商品和享樂性商品捆綁時,消費者的購買意向增加,而預期愧疚感減少,并且起到價格銜接的中介作用。 

在上述文獻基礎上,本文構建了生產互補品的制造商和出售互補品的零售商組成的兩階段供應鏈,試圖從理論上回答:在何種市場條件下,供應鏈主體傾向于捆綁銷售策略?捆綁銷售策略將會如何影響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利潤變化? 

問題描述與假設 

市場中考慮一個制造商和一個零售商組成的兩級供應鏈,其中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別生產和銷售兩種互補商品,例如紅雙喜公司同時生產乒乓球和乒乓拍,體育用品零售店又同時銷售乒乓球和乒乓拍;格力電器同時生產和銷售空調柜機與掛機。 

針對供應鏈采取的銷售策略,本文將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 

互補品獨立銷售:零售商把兩種互補商品進行獨立銷售,參考Zhang H(2002)和但斌等(2012)類似需求函數假設,在這里將兩種互補商品的需求函數分別設為: 

互補品捆綁銷售:零售商把兩種互補商品進行捆綁銷售,參考Yan R L(2014)類似需求函數假設,在這里將互補品捆綁銷售時的需求函數設為: 

Hb=K-pb+λ(p1d+p2d-pb) 

其中,K表示互補商品的市場基本需求,為了區分兩種互補商品,假設產品1生產成本為0,產品2生產成本為c(c≥0),p1d和p2d分別表示低成本和高成本互補品獨立銷售時的零售價格,pb表示捆綁銷售時的零售價格;(0<<1)表示兩種產品的互補程度,越大表示產品互補程度越高;λ(0<λ<1)表示捆綁折扣價格敏感系數,當p1d+p2d>pb時,λ越大表示捆綁策略對產品需求的正向促進作用越大。 

模型構建 

(一)獨立銷售策略 

下標符號M、R和SC分別代表制造商、零售商和供應鏈整體。當供應鏈采取互補品獨立銷售策略時,根據上述條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潤函數分別設為: 

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間進行Stackelberg博弈(見圖1)。根據逆推歸納法,πdR分別對p1d和p2d求導并令其為0,可以得到p1d和p2d的二元一次方程組,解之可得: 

篇(3)

IE在19世紀末起源于美國,并在歐洲、日本等國家得到迅速應用和發展。到了二戰期間,美國多數大學的工學院都已經相繼成立了正系,并開始招收IE碩士生,到1990年美國已有150所大學的工學院設有IE系,其中92所可以招收碩士生。1992年國家教育部批準西安交通大學和天津大學首批設立IE專業,1993年正式招收IE專業本科生,目前,我國已有150多所高校設立了IE專業。1999年國家教委批準設立IE工程碩士點。

2.工業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特點

IE最初主要應用在機械制造、電氣工程、材料工程等領域,隨著現代管理發展,IE的應用范圍已擴大到服務行業、公用事業甚至政府部門。工業工程強調“系統觀念”和“工程意識”重視研究對象的“統籌規劃、整體優化和綜合原理”。目前現代工業工程涉及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人因工程、生產及制造系統工程、現代經營工程、工業系統分析方法與技術等。

IE專業碩士研究生都是具有四年以上實踐經驗的企業及事業單位的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他們經過了一定的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訓練,積累了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獨立工作能力較強。但是,由于他們本科畢業已多年,外語水平不高,計算機基礎和應用能力較弱,基礎及專業理論知識相對薄弱和陳舊,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另外工業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大多是作企事業單位的骨干或重要領導者,他們是帶著工程實踐中的實際問題而來的,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工程碩士學習方式是“進校不離崗”,集中在每周六和周日集中授課,保證了工程碩士在不耽誤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學習專業知識。

3.創新工業工程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模式

3.1 工業工程專業碩士培養的總體目標

工程碩士的培養應該按照“積極發展、規范管理”的指導思想,認真分析和把握工業工程碩士培養的特點,努力提高工業工程碩士培養質量。工業工程領域碩士學位獲得者應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系統的掌握某一門工程專業知識和工業工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懂得現代工程經濟和現代工程管理理論,掌握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先進技術和手段,并能綜合應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生產實際問題。

3.2 創新工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在體現新時期社會發展需求的前提下,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正專業工程碩士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注重科學研究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的全面培養,突出創新能力;重視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加強管工結合,因材施教,靈活教學,注意IE領域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知識的傳授。

(1)優化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

工業工程碩士是工程領域里的一種專業學位,它側重于工程應用。課程設置強調較寬的學科覆蓋面,因此必須對工程碩士生加強基礎理論和拓寬專業知識,建立起一個合乎工業工程工程碩士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的培養方案。管理領域的工業工程課程設置主要包括:①學位課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自然辯證法、外語、運籌學、計算機軟件基礎、工程經濟學、戰略管理、工業工程理論與實務、先進制造技術。②選修課。現代生產與管理、人因工程、質量系統工程與管理、新產品開發學、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價值工程等與工程結合的工程領域或相關的技術課程。學位課學分19分,累計學分33分。

(2)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育和教學方式的變革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應用遠程教育和多媒體等手段進行教學,可以憑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強,覆蓋面廣等特點,突破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這種新的教學手段可以適應工業工程碩士生不能像全日制學生那樣集中時間學習的特點,學生可以在業余時間和工作的空閑時間里進行自修,老師可以通過網絡手段如電子郵件等給學生布置作業和答疑等。

(3)抓好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關

①論文選題與開題。工程碩士論文研究題目一般直接來源于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實際,工程背景明確、應用性強。論文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體現作者綜合運用工業工程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論文開題報告由導師審查通過后,由學校組織3-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專家小組論證,通過者方可進入論文階段。②論文指導。工程碩士的指導采用雙導師制,有校內具有工程實際經驗的導師與企事業單位內經單位推薦的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兼職導師聯合指導,保證工程碩士論文的質量。③論文答辯。論文經過導師審查通過,且工程碩士生完成了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并成績合格,才可以申請參加學位論文答辯。工程碩士生學位論文應有3位專家評閱,其中一位為校外專家評閱,另外兩位為校內專家。答辯委員會由5位專家組成,并聘請校外工程領域具有高級職稱專家作為答辯委員會主席。

篇(4)

軟件工程是一門交叉性的工程學科,它將計算機科學、數學、工程學和管理學等基本原理應用于軟件的開發與維護中,研究重點是大型軟件系統的分析與評價、規格說明、設計和演化,同時也涉及管理、質量、創新、標準、個人技能、團隊協作和專業實踐等方面的內容。然而,軟件工程開展近30年后,人們才對軟件工程核心的知識體系達成共識。在國際上,ieee-cs和acm聯合組建的軟件工程協調委員會(swecc)了軟件工程知識體系和推薦實踐swebok2004[1],為軟件工程職業實踐建立了合適的準則和規范集,以作為產業決策、職業認證、課程教育的依據。基于swebok,swecc進一步定義了其中可以納入教育程序的知識體系,包括本科生軟件工程教育計劃se2004中的seek、研究生軟件工程教育計劃gswe2009[2]中的cbok、軟件工程職業道德規范和職業實踐。

我國2002年啟動了軟件工程碩士培養程序。借助于計算機科學技術、數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諸多學科,軟件工程已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下的一個學科方向,發展為一個獨立的新興交叉一級學科。但由于我國傳統的高等教育注重科學研究能力培養,工程化人才教育開展時間較短,培養體系尚在不斷改革完善,因此在很多院校中軟件工程學科還沒有脫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范圍,所培養的軟件工程人才與工業界的要求尚有一定距離,整個碩士培養過程中,課程體系的設置是影響研究生業務能力和素質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軟件工程知識體系為核心,以訓練實踐能力的為目標的層次化軟件工程課程體系改革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特別是在碩士生的培養上,對課程學習與學位論文的要本文由收集整理求一般是同等并重,合理的課程體系是高等院校保證培養目標和形成辦學特色的重要手段。軟件工程碩士的定位和其他學生不同,這為我們的課程設置、建設與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通過對國內眾多高校的軟件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進行分析,將其分為以下四種主要類型[3]:

(1)完全獨立型:將軟件工程徹底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分離出來,作為獨立的一級學科,課程設置上綜合計算機、數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學科,偏重于數學基礎,但實踐能力較缺乏。

(2)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主體課程為基礎,以軟件工程理論課程為核心,加強實踐教學型。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課程體系為主體,教學中突出軟件工程的知識體系,加強實踐教學,根據企業需求或者人才市場需要,按照工程思想進行實踐教學,同時校企結合,試圖在實踐中摸索和學習軟件工程的工程理念,但在進行實踐之前的軟件工程理論基礎不牢固。

(3)實踐加強型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程體系,在這個模式下,課程體系基本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同,只是加強了實踐環節,學生在學習和就業方面沒有脫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工作中所學的工程理念需要自己去學習。

(4)其他類型,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軟件大賽,推薦學生參加各種證書的考試,獲取各種軟件企業證書。這種類型中,學生所學內容較多,但是正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基礎不扎實,同時真正的工程實踐能力不夠。

因此我們認為,目前的軟件工程還沒有脫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范圍,無論是從傳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與軟件工程專業的區別,還是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區別來看,針對軟件工程碩士的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改革研究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時也是迫切的。

二、生源基礎分析

gswe2009對給出了軟件工程碩士的三種主要生源:

(1)在職程序員,由于沒有受到過正規研究生教育,有些企業的在職人員對理論知識匱乏,因此具有系統學習的愿望;

(2)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員,由于軟件工程職業的興起,以及目前人才市場對該專業的需求,使得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員想要加入軟件工程的隊伍;

(3)沒有工作經驗的本科畢業生,在當前就業壓力下,許多本科畢業生畢業后選擇繼續深造。

在我國,軟件工程碩士研究生多是沒有工作經驗的本科畢業生,正式由于這些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基礎專業各不相同,使得軟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更加復雜和重要。

三、知識體系分析

2004年8月,有全世界五百多位專家教授推出的軟件工程知識體(swebok)和軟件工程教育知識體(seek)兩個文件的最終版本,包含了軟件工程核心類的知識領域、基礎類或前導類的知識領域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2009年, gswe2009中的教育知識體系cbok主要來源于swebok,同時也參考了seek2004、incose2003和haskins2007。與swebok2010同步,gswe2009包含了一個新的知識領域ka(職業實踐)和四個關于教育的ka(工程經濟學基礎、計算基礎、數學基礎和工程基礎),同時兩個在swebok中沒有出現的ka(系統工程基礎和職業操守指導)被加入了cbok。此外,cbok還調整了一些知識單元和知識點[4]。gswe2009由準備知識、核心知識、大學特有知識、選擇性知識和頂點經驗所構成。其中的大學特有知識有學生的入學基礎決定,在整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主要為學生設置學習專業核心知識之前的準備知識以及在學生職業實踐課程中所需要的選擇性知識,而頂點經驗需要學生在學習專業核心知識和進行職業實踐的過程中積累,因此,課程設置中準備知識和專業核心知識的設置以及學習方式尤為重要。

四、課程設置分析

通過對軟件工程知識體系進行分析,軟件工程碩士研究生應具備的主要能力有:基礎開發技能、團隊合作技能、發現并解決問題技能、系統建模技能、文檔撰寫技能。我們將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階段分為:理論知識學習、職業實踐、論文撰寫三個階段。在前兩個階段中,我們給出了三單元課程、兩步實踐的方式,三單元課程分別是:必選課單元、必修課單元、自選課單元,兩步實踐有:模擬職業實踐、實際職業實踐。傳統的理論學習和職業實踐通常是完全分開的兩個階段,但在軟件工程這個特殊的學科,我們將理論學習和職業實踐結合起來,在進入理論學習第二單元的同時進入模擬職業實踐階段。理論學習三個單元具體設置如下:

(1)必選課:選擇工程經濟學基礎(例如知識產權與法律、企業管理與文化、領導學、信息經濟學 、市場營銷學等)、計算基礎(例如算法設計與分析、高級軟件工程、高級數據庫、高級操作系統、高級網絡技術)、數學基礎(離散數學 、組合數學、 工程數學、數值分析)等準備知識中的專業主干課程按學科分類作為新生入學的必選課,取代以往將某些固定課程作為所有學生的基礎課的方式,方便根據學生大學所學專業來選擇自己所欠缺的準備知識進行學習,是知識的儲備階段,在本單元根據學生所選課程的成績作為給定學分的依據。

(2)必修課:將軟件工程基礎中的核心知識(例如軟件體系結構、軟件項目管理、軟件質量保證與軟件測試技術、軟件系統建模原理和方法、基于cmm 的軟件過程改進、軟件開發方法、軟件需求工程)作為所有學生的必修課,培養學生能夠系統全面地了解軟件工程的概念,旨在學生具有扎實的軟件工程及相關專業基礎理論,熟練掌握軟件工程知識和技能,并且具備作為軟件工程師從事工程實踐所需的專業能力。在學知識的同時,適當加入模擬職業實踐的訓練,根據學生的學習方向,將學生進行分組,進行模擬題目的訓練,題目可以是各類大賽的題目、教師的科研課題以及學生自己選題,這是學生職業實踐的第一步,培養學生基礎開發技能、團隊合作技能、系統建模以及獨立創新技能,之所以稱之為模擬職業實踐,是因為這一步的實踐題目并不是真正的軟件工程課題,而是采用軟件工程思想的實際課題,為下一步學生進入企業進行第二步的實際職業實踐奠定基礎,在本單元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最后考核給出一部分成績,另一部分成績給出的依據是學生實踐課題的完成情況以及在小組中的貢獻程度,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認識自我、團結合作的能力。

(3)自選課:學生根據自己對軟件工程的理解以及通過對上一個單元所做題目的分析,選擇自己所需要補充的基礎專業知識,自行選擇和學習,培養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以及自覺學習的能力。在這一單元中,導師根據學生所選專業知識的準確性以及學習之后對該軟件工程專業的認識給出學生的成績。

傳統的課程設置一般都是先學習再實踐,或者是邊學習邊實踐的過程,前者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沒有實踐練習,導致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得不好,后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實踐,鍛煉了動手能力,但是學生往往不知所以然,只是按照老師的講解去實踐,對理論的指導作用理解不夠,而我們通過上面學習-實踐-學習的過程,學生不但對軟件工程相關知識有所掌握,也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具有不斷補充知識、總結自己、提高自己的意識和能力,在實踐中體會到理論知識的作用,從而能夠主動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學習軟件工程核心知識的同時進入了職業實踐的第一步模擬職業實踐,將理論和實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理論的學習過程不再枯燥。

篇(5)

中圖分類號:C9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1-0283-02

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來說,是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職業生涯規劃的技術和方法,對以后的工作和職業發展大有裨益。作為在我國發展歷史較短,職業化水平不高的社會工作專業學生,更應該認真地思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制定切實可行的生涯規劃。本研究主要通過對社會工作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調查,幫助本專業的學生順利地完成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同時也通過對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的描述,引起老師、學校和行業的重視,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

一、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對象為某學院社會工作專業大一至大四學生,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16份,有效回收率為96.7%,大一學生占樣本總人數的31.8%, 大二占21.6%,大三占21.6%,大四占25%,本次問卷的人口變量分別是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城鎮、農村)、是否是(班院校或社團)干部、是否做過有償工作。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Alpha信度為0.854,表明問卷在總體上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內部一致性。此問卷共有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關于大學生基本情況的調查,第二部分,根據職業生涯規劃操作性定義,涉及到8個因素,共36道題。為避免趨中反應,將量表分成四個等級:非常不符合、較不符合、比較符合、非常符合。通過SPSS對問卷的結果進行整理統計,對得出的數據進行描述與分析,觀察并發現社會工作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二、結果與分析

1.性別差異

從表1看出,社會工作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差異不顯著,但是,在職業探索和規劃認知這兩個維度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女性好于男性。在目標計劃、自我認識、自我控制及專業認知上,女生的平均分高于男生;在人際關系和反饋修正上,男生要略高于女生。

可能性原因分析:由于男性大學生的社會、性別角色賦予了他們更多的職責和機會去思考自己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找工作,并時常檢驗自己的職業想法和目標能否適應當前社會職業的發展,因此有較好的人際關系和及時的反饋修正。女生相較于男生做事縝密、擅長思考,在職業探索和規劃上能有更多的主動性。所以相比之下,女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呈現較好的情況,特別是在職業探索和規劃認知這兩個因子上。

2.年級差異

為了考察不同年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顯著差異性,采用了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不同年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差異檢驗,結果見表2。從下表中可以發現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在大四和大一、大二在職業探索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在自我控制方面,大四和大一、大二之間有顯著差異;大一和大三、大四在反饋修正上存在著顯著差異。

職業探索方面,從大一到大四呈上升趨勢,大三是個分水嶺。學生參加完高考就直接進入了大學,大一重于適應全新的大學生活以及按照以前的習慣學習基本課程,大二著重于專業課的學習,在學習的同時也就很少有時間或機會對自己以后的職業進行探索分析;大三面臨著專業實踐和畢業后的發展方向,開始側重于畢業后從事行業的思考和探索,而大四就面臨著求職,也就更關注職業的相關信息,期望通過職業探索找到一份較滿意的工作。

自我控制方面,通過表2可以發現,大一學生自我控制平均分為11.68,大二學生為10.36,大三、大四分別是11.36、11.97,大二學生在自我控制方面略遜于大一、大三、大四。大二是課程學習最忙碌的一學年,各種考試充斥其中,使得學生忽略了這些方面,集中精力于學習上。

在反饋修正方面,大三的表現略高于大一、大二和大四。大三正處于自我認識、職業目標、就業看法的思考期,在思考和迷茫中較難有良好的定位。當然,反饋修正還是很必須的,能夠周期性地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知曉自己的職業方向,這樣就可以朝著好的方向完善自己。大一學生在對自我的認識這一方面的改變雖然不明顯但也不可忽視,他們需要改變來適應和高中迥然不同的大學環境。

3.城鄉差異

為了考察大學生由于居住地不同是否會導致社會工作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差異,用T檢驗對其進行差異分析,結果見下表3。

據表3,各因素在城鎮、農村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群體里,經歷著相同的學校氛圍,以前生活地區所造成的差異逐漸減小,在對待職業生涯規劃的某些方面有著相似的認識,不管是來自城鎮或是農村,所以在職業生涯規劃各維度上也就不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4.是否是(班、院校或社團)干部的差異

上表所示,干部和非干部在職業生涯規劃總體上,差異顯著。而且是干部的各項得分都略高于非班干部,尤其是在對自我控制、人際關系及專業認知方面明顯偏高。這和(班、院校或社團)干部群體的學校生活角色有關:在大學校園這一特殊的社會場域的活動中,班干部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資源的選擇、分配上,權力的爭取上,機會的占有上,都更有優勢和主動性。也和他們在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生活中、在師生群體中贏得的角色、地位和聲望等有著直接的關系。【1】在自我控制方面,作為(班、院校或社團)干部有個更廣闊的平臺,在人際交往能力方面能得到提升;在處理各項事情的時候同時磨練了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是干部的在這方面的表現略好于非干部的。

通過本次調查研究,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在年級間呈現了不平衡性,和很多研究相似,在男女性別上不存在顯著差異。至于在第三部分所顯現的差異是否會影響社工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有待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2]

參考文獻

[1]周永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研究[D].碩士論文.西南大學,2007.06.

篇(6)

1.培養條件差異化較大

對于地方高校而言,一方面,相當于國內一流高校和各種強大資源,其硬件條件(如實驗條件、經費支持、信息資源等)和軟件環境(師資力量、管理體系、研究氛圍、校企合作、公共關系等)處于相對劣勢。但另一方面,與重點大學相比,地方高校更為重視工程碩士培養,在導師選聘、學生待遇、學習環境上或能提供更有優越的條件,且政策層面更加靈活。以某地方高校2009屆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為例,共29人,學院在授課方式、生活學習條件等方面實行政策傾斜,并為每位研究生配備雙導師,研究生論文全部來源于企業生產實踐。因此,地方高校工程碩士培養條件往往呈現很大的差異性。

2.生員質量參差不齊

(1)知識背景各異:由于機械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涉及材料、機制、電氣、測控、管理等諸多學科,生員專業差異性大、畢業院校也各自不同,因此該領域的生員背景知識差異較大。(2)文化基礎較為薄弱。工程碩士研究生大多來自地方大中型企業的產品研發、生產一線及管理部門,具有極為豐富的產品開發設計、生產、管理經驗,但絕大部分人員離開高校較長時間,加之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精力學習本領域的前沿理論,存在一定知識陳舊現象,且英語、計算機等文化課基礎較為薄弱。(3)學習積極性高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參加工程碩士學習的學員絕大多數都是是單位的技術骨干和中層管理干部,甚至有些擔任重要的行政職務,往往很難保證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精力。

3.培養目標難以實現協調一致

地方高校機械領域工程碩士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高校、企業、研究生本人三方通力協作才能得以實現。然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1)企業迫切需要學校培養出創新能力強、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為企業創造大量經濟效益的應用型人才,但是往往很難將上述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培養方案并落實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2)大多高校在工程碩士的培養過程中受以往慣性影響,往往會傾向于更為重視研究生的理論及學術水準提升,未能有效與企業溝通,協調一致,從而難以滿足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3)絕大多數學員都是抱著很強的求知欲來學習的,但是往往低估了學習過程的艱苦性,加之家庭、工作方面的影響,往往會降低自己的要求,演變成為僅僅為了畢業證和學位證而學習,把獲得更高層次的學位而有利于自身發展作為學習目的。

4.過程管理不夠建全和完善

工程碩士研究生往往是企業的技術、管理骨干,承擔著繁重的科研、生產、管理任務,而工程碩士培養過程又是“進校不離崗”,因此在碩士生培養階段的學員往往在學習時間、學習地點、投入精力上會出現工作與學習之間的沖突;此外,學習內容與學員自己的知識背景差距大,學習難度大;同時,導師往往在學校承擔有其他教學科研任務,難以全身心投入。其次,在實際培養中往往沿用學術型培養模式,學院負責研究生的理論課教學、論文開題、中期檢查、答辯等工作,企業很少能參與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往往造成企業對人才的質量要求與研究生的培養脫節。另外,“雙導師制”是針對工程碩士特點而實施的,但由于學員是在職學習,大部分時間在企業,學校導師往往很難像指導學術型研究生那樣細致指導,企業導師則往往是業務骨干或高層管理人員,難以抽出有效時間進行科學指導,從而使得工程碩士指導過程出現空檔。

5.評價標準難以把握

工程碩士培養是為工業企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內容側重于應用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因此畢業論文中應強化解決工程問題的新思路、新設想、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術,而不一定要求具有較高的理論研究水平。而校內指導老師往往沿襲以往慣例,重學術水平輕工程應用、重理論輕實踐,如何客觀科學地評價工程碩士論文質量仍需要進一步厘清,因此對工程碩士論文客觀評價有一定難度。

二、提高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質量的探討

針對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的現狀和區域內產業發展趨勢,結合師情、生情、校情,湖南科技大學在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過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完善培養體系,強調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針對省情、校情、生情,依照“突出實踐能力”、“強化應用能力”、“提高綜合能力”及“夯實基本素質”原則,學校、企業單位、學員(導師)三方面結合協商制訂了具有學校特色的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方案。在具體實踐中,開學前邀請研究生院主管領導、企業專家、部分導師和學員代表進行溝通,根據生產、開發、制造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經現場專家、導師的交流和學員的面談后,學員可以結合自己從事的具體工作,選擇合適的課程滿足自身需要。

2.改革授課方式,強調靈活性和實用性

湖南科技大學工程碩士大都來源于本地大型工業企業,生產任務繁重,學員無法脫產學習。針對這一情況,學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確立班主任責任制,每個班級配備1名碩士生導師為固定班主任,負責日常管理和聯系。(2)多時段集中授課。由班主任提前調研,確定合適授課時間,然后提前通知各位學員。對于因特殊情況未能參加授課的學生則利用周末、節假日進行單獨補課。(3)現場授課。對于部分距離較遠的學員,湖南科技大學采用教師現場授課。如學校多次組織相關教師到學生較為集中的企業等進行集中授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強化校企合作,深化“雙導師制”

湖南科技大學針對“雙導師制”進行了以下改進:(1)師生雙向選擇:入學前組織師生見面會,加強交流,保證學員、校內導師、現場導師研究方向的一致性。(2)重視論文開題。由學位分委員會統一組織、集中管理、集中審核、嚴格把關。(3)加強中期考核。由校內導師和現場導師組成評議組,互相檢查監督,保證論文質量。

4.加強管理,保證質量

為保證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湖南科技大學建立了研究生院、學院、導師三級管理體制,主要包括:(1)研究生院嚴把生源質量。在招生中全面考核學生理論水平、科研能力、綜合素質,嚴把招生質量關。(2)學院負責日常教學管理。課程教學是工程碩士教育的核心環節,課程設置、內容選擇、教學方式上有效結合學員實際工作內容、突出個性,實行學分制和選修制相結合的考評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考核方式采取讀書筆記、筆試、研究報告、綜合分析等多種方式。(3)導師負責督促研究生學習、培養過程。由專家組集中組織學生開題、期中檢查,答辯過程由導師初審、預答辯、匿名評審等環節組成,確保研究生論文質量。

篇(7)

我國經濟穩定持續發展帶動了建筑行業的發展,持續穩定增長的經濟對工程項目建設的質量和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做好項目建設速度與質量雙提升,對于工程項目建設單位提升經濟效益,贏得社會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一、全面質量管理理論解析

(一)全面質量管理理論

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是指企業中所有部門、所有組織、所有人員都以質量為核心,把專業技術、管理技術、數理統計技術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學嚴密高效的質量保證體系,控制生產過程中影響質量的因素,以優質的工作、最經濟的辦法提供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的全部活動。

所謂全面管理,就是進行全過程的管理、全企業的管理和全員的管理。全過程管理要求對產品生產過程進行全面控制;全企業管理強調企業所屬各單位、各部門都要參與質量管理工作,共同對產品質量負責;全員管理要求把質量控制工作落實到每一名員工,讓每一名員工都關心質量問題。

(二)項目建設質量控制方法

項目建設質量控制是為達到項目建設質量要求所采取的作業技術和活動。質量控制一般分為計劃階段、執行階段、實施階段和檢查階段,即PDCA循環。在項目建設質量控制的實際操作過程中,質量控制是動態的,它貫穿于整個項目建設的全過程。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通過對目標、過程和活動的跟蹤,及時準確的掌握信息,將工程實際狀況與目標計劃進行比較,以便及時發現偏差,采取改變措施,或調整具體措施,或修改預算,乃至修改目標計劃,使項目建設正常進行。

二、加油站工程項目建設中存在的質量管理問題

(一)施工組織設計方面

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是項目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在編制前經過各部門的詳細討論后才能最后確定,要明確工程項目主要施工質量管理與控制措施,明確分部工程的質量標準和質量驗收。在現實項目實施中,項目領導負責制定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卻不負責具體的施工技術操作,對項目工程的了解程度不夠深、不夠細,對項目復雜程度認識不夠,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未融合各部門,尤其是具體操作層面人員的意見。

(二)項目全面管理方面

項目管理不能孤立地、單獨地對項目進度、成本或質量進行管理,項目質量、進度和成本既互相關聯又相互作用,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進度提前或延遲后會對項目的成本帶來直接影響,并不是進度越快越好,項目質量的高低會給項目成本造成直接的波動,而項目成本的多少對項目的進度和質量有反作用,會影響項目的進度和質量。

(三)質量管控手段方面

建筑施工業作為一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項目施工管理中不自覺的會根據以往的管理習慣進行管理,對于新的管理手段的應用積極性較低,這會造成加油站導項目質量管理與控制仍是習慣性的、傳統性的,未能按照科學、系統的管理模式與方法進行。

(四)信息技術使用方面

加油站點建設長期以來多采用傳統的項目管理方法,多通過傳統方法進行項目各項數據的計算和處理。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數據庫,資料依靠人工查詢,報表依靠人工填寫,計劃依靠人工編制,數據依靠人工采集等等,尚未達到項目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三、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三全”模式

加油站的質量管理與控制應是全項目、全過程、全人員的管理與控制,是基于信息技術與智能系統的管理與控制。

(一)全項目的質量管理

加油站要采用工程總承包(EPC)的方式運作,項目部按照項目負責人負責制和矩陣式項目管理模式進行搭建,實施全項目管理。項目部職能部門應包括控制部、費用控制部、設計部、采購部、施工部、QA/QC部、HSE部、試運行部和綜合部。

(二)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為了更好地實現對施工進度的控制,在總體計劃安排的基礎上,合理劃分現場施工段與施工工序,科學組織,精心施工。根據總體施工組織,加油站典型單站的關鍵路徑為:擋土墻及圍墻施工臥罐區基礎施工儲罐主體安裝罐池施工工藝管線安裝電、信、儀安裝單機調試、聯合試運。每個階段的工作不是孤立的,在一定時間內是相互疊加的,各階段的工作是穿插著進行施工,并且相互協同、相互影響。

(三)全人員的質量管理

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施工質量管理組織機構,各部門具體人員負有具體的質量管理與控制責任。包含項目負責人、施工經理、專業QC工程師、施工分包商項目經理、施工分包商質量工程師、施工分包商各專業質檢員等。全人員的質量控制要求全體人員在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始終把質量放在首位,對所要實現的質量目標進行分解,把相應的質量責任落實到各個崗位、各個環節、各個工種、各個人,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質量管控制度,使嚴格的質量管理貫穿于不斷變化的施工過程,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監督和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跟蹤,逐級把關,共同實現質量目標,達到質量管控的目的。

(四)信息化的質量管理

項目質量管理與控制要通過計算機信息系統來實現管理的標準化、實時性。信息系統不僅要對整個項目進程、各個環節實現實時管控,還要通過軟件編程及崗位授權將相關工作賦予相應崗位,實現辦公自動化。通過項目信息系統與施工方、監理及公司本身建立鏈接,工程往來可通過信息系統完成。

參考文獻:

[1]盧向南,項目計劃與控制,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18―24。

[2]周玉龍.耿洪志等,加油站建設項目施工管理分析,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第五期。

篇(8)

一 研究綜述

關于教育成本,指培養每名學生所支付的全部費用,即是指各級各類學校的在校學生,在學期間所消耗的直接和間接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總和。舒爾茨(1960,1963)計算了美國 1900-1956 年期間幾個典型年份的大學年度教育成本[1]。貝爾克(Beck,1964)計算 1957 年美國高等學校的教育成本[2]。西方國家利用學校現有的會計資料調整計算學生培養成本的研究不多,但美國的研究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溫斯頓指出:高等學校的培養成本應該在學校會計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調整計算得到,調整項目包括固定資產這折舊、學生資助、科研費用等[3]。美國的 NACUBO 成立了一個高等學校成本特別委員會。主要任務就是開發在現有會計資料基礎上的一種“新的、簡單的、統一的并且易于接受的計量和報告高等學校成本的方法”該委員會提出了一個包括 6 個項目的關于計量和報告高等學校成本的框架。1999 年至 2001 年間,有 270 所高等學校按這一框架進行了實驗性的成本計量[4]。

我國對教育成本的研究仍屬理論上的探討階段。潘序倫、王慶成、殷延(1983)等是最早研究教育成本核算問題的一批學者。1980 年潘序倫先生開展人才成本會計研究的倡導[5]。王耕(1988)、王耕和閻達五(1989)的論文全面探討了高等學校成本核算各個方面的問題[6]。

我國高校執行的《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制度》是2012年由財政部、教育部頒布的,對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等沒有明確規定。2005 年發改委、物價局出臺《高等學校教育培養成本監審辦法(試行)》雖具體將高校教育成本計量的基本原則、構成、核算和項目,但其所指的成本只是一種統計成本。可見,在我國,政府、學術界中雖然提出了教育成本的概念,但是教育成本會計的研究是一個剛開始的研究方向,在教育成本會計的實務方面,還缺乏統一的確認、計量、報告的操作。目前進行教育成本核雖有國外先進核算模式作為參考但中國高校財務制度限制無成熟做法可以照搬,尚需進行借鑒、學習、參考與探索。

二 教育成本計量的影響因素

1、缺乏教育成本管理意識。高校作為教育成本的主體,長期以來,成本核算識淡薄,高校作為非盈利組織,本身缺乏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的動力,缺乏降低成本與追求效利益最大化的動機。迄今為止,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只注重預算執行情況,幾乎沒有對教育成本的需求,也沒有成本核算的業績考核標準。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沒有明確規定。

2、收付實現制對成本核算的制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規定除經營性收支業務外,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不能體現教育投入和教育成本的配比關系,導致了對高校教育成本有重大影響的因素(固定資產折舊、基建投資、科研費用等)不能合理地歸集到教育成本中。

三 教育成本計量方法

從研究文獻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一是經費統計法。就是利用現有的教育經費統計報表,并經過相應計算獲得成本的方法。目前年生均培養成本基本上是通過該方法統計出來的,其優點在于方法簡便、易獲得,得到的數據相對準確,口徑統一;其缺點主要是統計數據以決算數據口徑并不能真實的反映當年的學生教育成本。二是成本核算法。利用成本會計方法,設置、登記教育成本賬戶,記錄教育資源消耗,通過成本會計核算方法計算教育成本。優點在于利用成本核算手段,獲取的成本信息科學準確;其主要缺點是我國尚未建立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成本的確認范圍、計量、報告等仍處于理論探討階段。三是成本調整法。利用現有的會計記錄資料調整計算教育成本的方法,通過教育經費支出數據加工,調整成為教育成本數據。其優點取得數據便利、調整快捷。其缺點是該方法在理論上可行,但還沒有統一的調整方法。綜上所述,成本調整法應該是一種可試行的辦法。但是這種方法仍處在理論探討上,還沒有應用于實踐,同時這一方法需調整的成本項目工作量比較大,且成本也相對高。本文擬利用我校使用上海科發財務軟件項目管理模塊和熟悉本單位財務情況,利用會計資料和非會計資料(財務、基建、資產及人事處等相關數據),經過匯總、調整、分配、計算取得教育成本數據,這是一種可選擇的方法,使之既成為提供高校教育成本數據的主要渠道,又成為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監控器。

四 教育成本計探析

本文選擇大連市一所高職院校2013年教育成本計量期間進行案例探析。該學校是一所高職院校,現有14個學院,59個專業,10941名學生。在職教職工789人。占地面積5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3.5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9400臺(套),總值1.3億元。通過從學校財務、人事、資產等部門取得數據,主要包括2013年會計賬簿、憑證以及決算報表、來自上財科發項目管理數據、機構人員情況表、校產統計表等。收集到會計資料和相關資料后,整合后的2013年教育支出明細見表

1.設計計量清單。在獲取了經整理的會計資料和相關資料后,按照教育成本項目設計教育成本計量清單。由于本案例只計量學校的教育總成本和生均教育成本,可設計一個清單計量,成本項目可按4個項目設置,即人員費、公務費、業務費、折舊費。

2.調整計量費用。根據教育支出明細表,計量調整各項教育費用,將教育經費支出轉化為教育成本。一是計量調整人員費。要按照與教學無關人員的費用不能計入教育成本的原則,有兩個方面的費用不應計人教育成本,一是離退休經費1154505.67元,二是學生各類獎助學金6052929.86元。剔除、剝離上述費用后,可以確定應計入教育成本的人員費用總額為72224916.97元。二是調整計量公務費和業務費。根據學院2013年教育支出明細表中的相同項目分配轉入教育成本計量清單中,在本案例中有費用出現跨期支付現象,應采取待攤或預提的辦法處理,由于學院3年示范校建設及課程改革及精品課建設,學院的課程建設3年進行更新,所以這些項目視為待攤銷項目進行攤銷 ,因此,在本次計量中對跨期費用予以調整。示范校建設三年及課程改革及精品課建設應攤銷的支出為3986500元,本年支出1013755萬元,本年調減675836.7萬元。由于是高職院校科研支出金額較小,對成本影響不大。此外,教育支出明細表中商品和服務支出包含公務支出和業務支出等,其中業務支出12964100元,應計入相應的教育成本項目中。三是調整計量折舊費。現行的會計制度沒有固定資產折舊規定,因此,本案會計資料中只有房屋購建和設備購置費,沒有折舊費記錄,按照成本計量原則,本年度使用的固定資產的折舊費應計入本年教育成本。按支出功能分類固定資產,分別確定使用年限和折舊率,計算出折舊額。

五 教育成本控制對策建議

上述教育成本計量結果表明,人員費支出占當年教育總成本的41.61%,公務費支出占31.78%。客觀地講,從這些數據中不難看出,高校運行所需商品價格上漲。學校間的招生、宣傳等各方面競爭以及擴招擴建等因素,使得教育成本表現出上升趨勢,加強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刻不容緩。

一 加強成本控制意識,引進成本控制管理

教育成本控制是所有教職員工參與成本控制的結果,要調動教職工參與教育成本控制積極性,激發所有成員都對成本控制負責任感,使所有教職工主動維護和改善教育成本控制。我校引入上海科發軟件將支出分解為項目,賦予項目負責人及管理查詢權限,實現支出項目管理化、透明化。

二 創新成本控制方法

高職院校的蓬勃發展,教育集團,二級學院等新事物的出現,更對成本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作業成本法,管理會計的變動成本的引入都將對高職教育成本控制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尚曉艷.2011.我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沈陽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2牛曉葉.2006.高等教育投資項目評價研究.燕山大學碩士論文

3 董歡.2010.基于信息相關的兩種教育成本計量及比較研究.長沙理工碩士論文

篇(9)

人人都需要的研究生學位

在這個普遍崇拜精英教育的時代,研究生學位幾乎已經成為職場中人人必備的學歷證明。如果沒有,言談舉止略顯底氣不足的同時,很多人迫切地想用各種手段搞到一個學位。這也是目前各類研究生教育熱度依然的原因之一。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通過者可獲得國家認可的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雙項證書。

專業碩士學位教育:

參加每年10 月的在職人員聯考,學完之后再參加學校研究生院組織的學位考試,通過者可以拿到碩士學位,有研究生學歷。

同等學力在職研究生進修班:

免試入學,可以參加每年5月份的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

學位考試,碩士論文答辯通過后可以取得碩士學位。

¥學費:12000~20000元不等

¥教材講義費、考試費、論文指導費及論文答辯費 等其他各類費用:3000元左右

雖說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就業時沒有太多的優勢,甚至有時還是劣勢,但當你的職場生涯需要再往前一步,更上一層的時候,學歷依然是你必須要跨越的一道門檻。

影響職場“薪情”的關鍵因素――英文

English

如果今天還有人質疑學習英語的原因,海爾總裁張瑞敏的一番話可以作為最好的反駁:“我有翻譯,但我還是要學英語,因為學習英語除了方便溝通外,還讓我多了一種思維方式”。

如果說張瑞敏學習英語能給他帶來思維方式的改變的話,普通的白領員工學習英語則直接事關個人口袋內銀子的多少,學好英語對于能否找到一個“錢途”良好的飯碗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課程

Lesson

華爾街英語

戴爾國際英語

EF英孚教育

韋博國際英語

費用

Expense

¥以上這些英語培訓課程,起步價基本都在8000~10000元。

隨著級別的遞增,費用也水漲船高。

¥有外教參與的小型口語班,是英語培訓中費用最高的一類,一般都在2~3萬元。

此類高端英語培訓由于其特殊的教育模式,例如自主的學習時間、全外教的小班授課、高檔商務樓的教學環境等,都注定了成本比傳統教學的要高許多。

計劃參加這類型培訓的人,除了關注師資、價格、地段等因素外,還要多問幾個問題,例如是否可自由安排上課時間?如果對培訓不滿意能否退班或退費?

投資回報

Repayment

前程無憂的關于中國白領階層的薪酬調查報告顯示,英語精通程度對薪資的影響十分明顯。中華英才網的數據也同樣顯示,精通英語的人在企業內更易獲得高薪。

永遠那么熱門的IT

Internation

眾多的學生和從業者癡迷于各類計算機IT 認證,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換取一個好的工作與穩定的薪水。從正規的國家計算機等級認證,到商業味道濃厚的Oracle、Cisco 等商業公司認證,國內IT 相關認證不下幾十種。數據表明,大眾在觀念上仍然比較認同IT 認證的含金量。

課程

Lesson

軟件開發測試工程師

網絡構架工程師

網站開發運營工程師

北大青鳥APTECH

NIIT

神州數碼教育學院

……

費用

Expense

¥IT 資格證書認證的費用和你想獲得證書的數量有關,通常每項認證考試的費用都在800~1200元左右。

¥ 此外,你需要購買學習指導和應試手冊之類的書籍(500元左右),參加練習考試(500元左右),如果還想參加相關的認證培訓,那么還需要2000~3000元左右的費用。

¥Oracle認證是各項純技術認證中最為昂貴的,總費用在8000美元到1.5萬美元左右。除此之外,參加培訓的人員還必須要有相關領域工作的一定年限。課程、高檔商務樓的教學環境等,都注定了成本比傳統教學的要高許多。

¥ 計劃參加這類型培訓的人,除了關注師資、價格、地段等因素外,還要多問幾個問題,例如是否可自由安排上課時間?如果對培訓不滿意能否退班或退費?

投資回報

Repayment

相關的培訓招生廣告上,經常有這樣的說法――獲得了“××認證工程師”證書就能拿十幾萬年薪。雖然互聯網全面復蘇、手機行業的巨大容量對IT 行業整體薪酬提升形成強有力的拉動。但不可否認,IT 業正由當年的朝陽行業步入尋常。

職場人的終極夢想

MBA

和其他類型的充電相比,MBA 教育更像是果樹頂端那顆最誘人的蘋果,令無數人為之心馳神往。盡管飽受詬病,MBA 學位仍然是商界職場中廣受歡迎的資格證明,想要取得MBA 學位的人才仍然在不斷增加。選擇攻讀MBA 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與購買一幢房子或一輛汽車一樣,是一個人將進行的最大投資之一。

排名

Compositor

全球MBA前10強

(英國金融時報2007年排名)

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

UniversityofPennsylvania:Wharton

哥倫比亞商學院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哈佛商學院(并列)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并列)

Stanford University GSB

Expense

費用

¥國內排名最高的是名列上述排行榜第十一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該校網站信息顯示,獲得MBA 學位需要學費169,000元,而這并不是國內價錢最貴的MBA ,由李嘉誠(海外)基金會捐資創辦長江商學院MBA 的學費是248,000元。

¥ 國內部分高校的MBA 費用簡列如下:

2008 年,清華大學國際MBA 項目學費98,000元,

MBA 在職項目學費8,000元;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 在職項目學費95,000元;

復旦大學MBA 在職項目學費10,000元。

投資回報

曾任牛津大學薩伊德商學院長的安東尼?霍普伍德(Anthony Hopwood) 認為MBA 教育具備三個顯著的優勢。首先,它對曾給商業

世界帶來重大影響的知識進行深刻的剖析。其次,讓學員有機會融入其強大的關系網絡中。第三,在備受推崇和名聲響亮的商學院獲得MBA 學位,就獲得了在全球經理人就業市場上求職的敲門磚。但事實也不容忽視,MBA 依然不是職業生涯的點金術,有意攻讀MBA 的人需要謹慎考慮。毫無疑問,不是每一個讀完MBA 的人都會得到一份遠遠好過之前工作的新工作,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與MBA 學位相稱的能力。如果出發點在于獲得關系網絡和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優勢,那么,這種優勢實際上只在為數不多的院校中才能獲得。

TIPS

充電的N個時機ONE 當工作中缺乏專業知識時如果在學校里學的是基礎學科,應用性不很強,或許這種專業知識的短缺還未直接影響到當前的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專業背景和正規培訓,這類人應該選擇一個與從事職業相關的專業,以補充自己的專業技能,從而盡快提升自己的價值,增加自身的職場競爭力。TWO 當需要更新知識結構時以當今社會的知識更新速度,那些學校里學到的知識,經過四五年已經差不多就被淘汰掉了。要想在日新月異的行業中求得發展,求得生存,就必須主動來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最新的技能、技術,給自己職業的發展補充新鮮血液。THREE 當職業發展緩慢時理性的職場人會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前景進行仔細、認真地規劃。

將學習進行到底

劉 娜

相比熱門的“職業規劃”這個詞,北京博士德管理顧問公司資深顧問孫虹鋼更愿意用謀劃來描述他對于職業生涯發展的思考。在他看來,規劃是一種模塊式的組合,是在一種在成熟職業發展環境中才可能達到的狀態:比如多少年到多少年是一個時段,每個時段應該干什么,這在事先都有了計劃,按部就班地去做。孫虹鋼認為,這種來自國外的職業規劃實際上并不完全適合于中國社會的現實。而且這樣的規劃太無聊,“喪失了多少人生樂趣,少了多少驚喜啊”。

深諳太極之道的他更喜歡“謀劃”這個詞。謀劃是先有了一個大的方向,而后制定策略,并且在執行過程中,不斷根據情況而變化。在個人的職業發展生涯中,可以謀劃充電,謀劃轉行,謀劃提升,甚至可以謀劃承受挫折。說到底,謀劃就是個人職業品牌的經營。

對于職場中人津津樂道的繼續學習進修,孫虹鋼給出了一些建議。

首先,十分重要的就是明確目的。

個人必須清晰地知道充電的目的何在,通過這種方式自己到底想獲得哪方面的提升。目的明確,才能避免隨波逐流。別人學IT 你也學IT ,別人念MBA 你也念MBA ,別人最后也許成為了某企業的CEO ,而你可能只是白白花了一堆冤枉錢,頂著MBA 的頭銜卻依然沒有找到方向。

篇(10)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1-160-02

職業院校培養的是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級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職業院校的教師必須具備集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于一身的“雙師型”素質。目前,“雙師”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仍是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和難點,要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職業院校教師必須在上崗前接受相關專業技能的專門培訓,以便適應教學需要。另外,還得從行業、企業中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到學校兼職;同時,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領導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雙師”素質隊伍建設。

一、“雙師型”教師的解讀

1.“雙師型”教師的三種界定。對于“雙師型”教師的界定,目前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具有工程師、工藝師、技師、醫師等技術職務的人員,取得教師資格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可視為“雙師型”教師。第二種觀點是,“雙師型”教師沒有一個統一的、具體的標準,從教學實際出發,只要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教學的教師,就可以看作是“雙師型”教師。第三種觀點是,“雙師型”教師反映了對職業學校教師的基本素質和職業教育教學的本質特征,可以通過一定的培養和培訓來實現。

2.“雙師型”教師認識的兩種誤區。對于“雙師型”教師認識,目前存在兩種誤區,誤區之一:“雙證”即“雙師”。只要教師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職業資格(職業技術等級)證書即可認定為“雙師型”教師。這種評定標準強調教師實踐性特點,可如今職業資格證書取得并不代表具有相應實際能力,這種導向會讓教師為拿證而拿證,將嚴重影響“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誤區之二:“講師+工程師”=“雙師型”教師。只要教師取得講師資格,在此之前具備工程師或技師資格,都可認定為“雙師型”教師。這種評定標準只是對“雙師”的機械累加,忽略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和主導作用。

3.“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將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師培養成為“雙師型”教師是職業院校教師培養的目標,這有別于本科院校和中小學教師的培養,是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所在。弄清“雙師型”教師的內涵是“雙師型”教學隊伍建設的前提。“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從能力與素養去理解:首先,“雙師型”教師是一名教師,應該具有教師基本能力和素養,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能為人師表、誨人不倦。其次,“雙師型”教師還必須具有一定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這種職業能力和素養體現為:具有良好的行業、職業道德,豐厚的市場經濟常識、較強組織協調能力和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能引領學生進入行業、職業領域,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實習,參與企業、行業的生產,激發學生的創新性和活力。教師要了解企業生產設備,掌握最新生產工藝和技術信息,提高教學內容的操作技能。教師要參與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在建設中解決具體問題,積累實訓教學技能和經驗。

二、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現狀

1.重“雙師型”數量,輕“雙師型”實質。有些職業院校片面地認為除了“教師資格證”以外,還具有職業資格證的教師就可算是“雙師型”教師;有些職業院校為了宣傳目的或者為了迎接評估,需要在短期內彌補巨大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缺口,而大做表面文章。只片面追求教師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數量,忽視對教師職業能力的培養、應用與考核;只滿足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表面成就,忽視“雙師型”教師隊伍質量水平的提升。與此同時,現有的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和發證大都不規范,考證單位無序競爭,名目繁多,因此導致“雙師型”教師素質良莠不齊。

2.“雙師型”人才引進渠道單一、培養目標不明確。職業院校的教師來源渠道單一,基本還未建立從行業、企業一線崗位專門技術人才進入職業院校的人才引進渠道。為了適應規模迅速擴大的需要,職業院校引進了大量的應屆畢業生,他們大多數沒有生產第一線工作經歷,缺乏必要的專業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如果嚴格按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指標的要求,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研究生學歷要達35%才能達到優秀標準,為此,相當部分的職業院校把主要的精力和財力放到了提高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3.“雙師型”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我國的職業院校大多由成人高校改制或中專學校升格而來,教師的主體仍然是理論型教師,雖然近年來一直強調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但由于規模擴張過快、經費緊張、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滯后等原因,“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步伐不大,很難適應學校培養目標的要求。表現在年齡結構上,老教師偏少,青年教師數量偏多;在教師來源上,高校畢業生多,有實際工作經歷的少;在學歷層次上,本科學歷多,研究生學歷少;在職稱上,中低職稱多,高級職稱少。

三、“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意見和建議

1.專兼職相結合。職業教育中,兼職教師的數量比普通學校要大,但以承擔專業理論課教學和專業技能培養者居多,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類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聯邦德國實行“雙元制”的培訓制度,更為重視兼職教師的作用。從數量上看,他們兼職教師多于專職教師;從承擔的教學科目上看,在一些專業性強的學科中,兼職教師擔負著主要角色。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兼職教師的引入,不僅可以承擔相當份量的專業教學任務,也可以對專職教師的某些不合理結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調節改善作用。

2.重點培養、全面提高。在全面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和能力的同時,重點培養有發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學骨干,重視專業帶頭人,學術梯隊建設以及專業教師的“雙師”資格培養。

3.激勵與制約相結合。對師資進行合理使用、規范管理,也是職業學校師資建設的重要內容。要依據《教師法》全力維護教師(包括相當數量兼職教師)的合法權益。在用人機制改革、分配制度、晉升晉級、進修輪訓、工作量核算、教學質量評定、業務能力考核、評選“優、先、模”等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諸項工作中,全力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地調動、保護教師教學積極性。

4.立足校內,依托社會,學校培養與積極引進相結合。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培養“雙師型”師資的高等學校,從高校得到具有“雙師”素質人才的途徑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須采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培養“雙師型”教師。首先,立足校內創造實踐條件,造就“雙師型”教師,這是最根本的途徑。在校內創設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條件,就是要力求對實踐性教育環節的投入,建立完善功能齊全、設備配套、軟件豐富的模擬室、實驗室,建立實習基地,鼓勵并組織教師參加課程設計、課程學習、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其次,依托社會、采取掛職方式,培訓“雙師型”教師。由學校根據專業和學科特點,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一些企業或科研單位掛職學習,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第三,積極引進,挖掘專門人才,引進“雙師型”教師。要積極挖掘引進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各類經濟實體中具有教師素質,同時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操作能力,善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充實教師隊伍。

綜上所述,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工作,也是提升職業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首要任務。研究提高師資隊伍水平的手段和措施,探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新方法,商討提高教師隊伍結構整體和個體“雙師”素質的激勵機制,將依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張勇華(導師:周鴻).高職“雙師型”教師的專業素質與培養的研究.西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2.4

[2] 馮業忠(導師:余恩海,楊成興).河南省電力公司“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碩士論文,2004.3

[3] 劉暢.論高職“雙師型”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中國成人教育,2005(11)

[4] 單振東.高職教育師資建設的基本原則.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0(7)

[5] 劉寧(導師:杜靜).河南省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策略研究.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5

[6] 賀祖斌.職業教育管理[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7] 馬建富.職業教育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上一篇: 醫保局婦聯工作計劃 下一篇: 學院黨建工作要點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久久精品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亚洲男人天堂国产 |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 在线亚洲中文精品第1页 | 呦呦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