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3 15:43: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纖維藝術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9-0029-01
一、壁掛藝術中纖維材料的特點
纖維材料制作的壁掛藝術,進一步挖掘了纖維材料本身的美感,并且拓寬了纖維材料的造型領領域,賦予了更深一層寓意的同時,使室內空間更加的親近和諧。
1、藝術造型內涵豐富。纖維材料種類多樣,且曲折度與軟硬度方面,都比較容易尋找到合適的材料,在造型方面有著非常有利的條件。不同的造型蘊含著設計者不同內心情感的表達。纖維材料的壁掛藝術本身具有積極的思想內容,啟發人們健康向上的精神,帶給人們視覺上的美感與動力。
2、色彩豐富且不失樸素美感。纖維藝術壁掛因其使用對象,制作要求的不同,色彩配置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適用于青年人使用的壁掛,色彩對比鮮明,沖擊力強,多運用流行色較多。而適用于老年人使用的壁掛,色彩清淡素雅,沉重穩重的中淺色較多。兒童房間里的壁掛,適合用單純、歡樂的暖色。再者,考慮到壁掛使用的環境,客廳、禮堂、餐廳、商場等等,不同環境中的壁掛使用色彩的配置是不同的。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氣氛之下,色彩的調節能使人心情愉悅,感覺到舒適與協調,增加高雅與審美的情趣。
3、獨特的肌理特征。纖維材料在壁掛藝術中的質感處理,條件是得天獨厚的,特殊的材質以及編制的方法,使其肌理層次變得豐富起來,亦軟亦硬,調節與周邊環境的質感非常的和諧與自然。比如說毛線,本身就有著自己獨特的肌理,經過不同的編制手法,更加形成更加豐富的層次與獨特的藝術效果。
二、纖維材料在壁掛藝術中的工藝手法與構成
1、工藝手法。壁掛藝術中纖維材料工藝手法的制作首先最多的是編織,運用多種制作裝飾手段,包括繪、編、縫、錐、剪、貼、拼、織繡、鉤繡等多種手法。除了這些手段之外,還融合了多種制作手法,有排列、懸掛、纏繞、環結等。單說織就有很多方法,交織編織法,技法有很多,包括平紋,斜紋。緞紋、組合紋。鎖頸編織法,能夠編制出各種字紋,連珠紋,辮形紋等。利用這些傳統的編制技術來表達現代的設計觀念的和感受,極富有自然鄉土氣息,親近,溫暖,消除冷漠與生硬,有著很多硬質材料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除了手工制作以外,還有利用電腦制作,將一定的程序設置輸入到電腦中,由電腦控制各種針法或者是繡法,其優點是效率高、速度快、精確度高。
2、構成形式。纖維材料制作的壁掛藝術,其創意構成形式包含以下幾種。一是突出主題表現法,將設計的主體突出的表現出來,使其中的寓意比較直觀的展現給人們。二是結構重組表現法,將一個完整的形象有一定規律的分解,再按照一定規律來重新組合。三是異質同構表現法,將不同材料組合到同一形象中,使其層次豐富對比強烈。四是重復與系列表現,同種材質,按照規律重復排列,形成具有一定美感的組合。
三、壁掛藝術運用纖維材料制作有哪些題材
材料的選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題材的創作。由于纖維材料的多樣性,其表現題材也同樣具有多樣性,并且跨越了地區與民族的界限,涵蓋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基本上歸類為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古典文化風格的題材。龍鳳呈祥、雙龍戲珠、年年有余,以鳥、鷹、鶴、天鵝、梅花鹿等各種動物,或者是古代的彩陶紋樣、吉祥紋樣,藏文、或者是以神話故事為素材,來創作出各種各樣代表濃郁中國古典文化氣息的壁掛藝術。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在這類題材中,融合了我國多民族的文化藝術風格,內容豐富,內涵深邃,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文化收藏價值。
2、親近大自然的田園風格題材。農耕或者農收的景象、各種植物、花卉、戈壁、沙漠、沙灘、山崖,或者是高山流水、連綿起伏的山巒、干枯季節的森林,還有動物特殊的皮毛紋樣、美妙神秘的海底世界等等。
3、異國風情的題材。歐洲田園景致、維多利亞花卉風格、荷蘭的風車、印度繡花大象、西方國家經典代表建筑、鄉土氣息濃郁的格子布、佩茲利紋樣等等。
4、代表科技元素的題材。宇宙景象、星空景象、星球運動軌跡、礦石的結構等等。
5、符合時代潮流流行元素題材。非主流題材、卡通漫畫、代表愛情的戒指、浪漫的玫瑰花束、各種試下流行飾品、音樂符號等等。
四、結語
在纖維藝術中,無論是傳統的平面作品還是帶有前衛觀念的裝置作品都是將材料作為基本的元素,利用不同的技法來表達觀念和思想的。藝術家不是簡單地將多種材料進行堆砌,而是利用材料的某一特性,改變其外部特征并賦予新的形式和內涵,使其產生新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一定的材料適于一定的造型,反之,如果用材不當,哪怕藝術形象再好,也達不到最佳效果。所以,我們只能從實際出發加以選擇、利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與特定造型相適應的質地特性和表現力,因材施藝,增強其審美價值。
纖維藝術有無限開放性的特點。為藝術家探索多元的纖維材料、開拓新穎的藝術形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纖維藝術可利用的材料非常廣泛。所謂綜合材料就是將以下所列舉的任何兩者或兩者以上的材料通過有機組合,加之彩繪、蝕刻、編織、鑲嵌、焊接、組裝等各種手段綜合運用,必會得到意外的收獲與偶然的樂趣。包括羊毛、絲線、紙、棉線、紙漿、鐵絲、布、線繩、銀線、稻草、亞麻、銅絲、織物、樹脂、塑膠、手工紙、書的碎片、毛線、麻、絲網、錫紙、不銹鋼、塑料、布帶、鞋帶、絲、棉、混合材料、單絲纖維、多元酯紗、裝飾紗、女人頭發、蠶絲、人造絲、銀絲、聚酯絲、高麗紙、藍色牛仔、特制線、尼龍、棉布、絲綢蠟染、金屬絲、報紙、紗線蠟扎染、電影印刷品、碟子、琺瑯、手套、竹、草蒲、麻繩、鳥籠、綃、鋁箔、棕絲、鋼網、尼龍繩、鉤針織物、包裝帶、方鐵管等等。這些材料因為作者的另類使用,可以給人以陌生化的視覺效果,構建了個性化的審美王國。
雕塑家呂品昌說過:“將技術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豐富品質和潛能充分地發掘出來”。在這方面不乏范例,美國纖維藝術家席拉·??怂沟淖髌肪统錆M了魅力,通過對材料的深刻認識及對其品質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藝,充分發揮纖維素材的自然特質,引想和想象,創作出令人回味的纖維藝術作品。
我國香港纖維藝術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運用了很多點狀材料元素。例如我們不太注意到的:魚的眼睛、指甲、雞蛋皮等,這些材料都是作為點狀元素出現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興趣和愛好。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繡展”展出14件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來自閱讀挪威神話小說所帶來的靈感。每一件作品上邊都繡有她寫的詩。她選擇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氈子作為主要的塑形基礎,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魚的眼睛、指甲、雞蛋皮等,來表現大地的生長與生命的延續。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嬰兒》、第六幅《戀愛》、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細小的白色線球和一些雞蛋皮,意味著結束和新的開始。這種把文字和纖維作品聯系起來的方式源于中國藝術傳統。
美國藝術家蘇金·烏爾的《分散記憶》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狀材料進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圍合,形成籃子的形狀。這個過程猶如在用單個的文字創造記敘文一般,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通過單純的色彩,用多種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聯的技法,藝術家將自己分散的記憶寄予一個筒狀的作品之中。各件小珠子猶如珍寶一般召喚觀察者去觀察、思考,享受珠子帶來的視覺和觸覺美感,并且其圖像給人以隱喻的聯想。這種珠子被賦予了特定的意義,象征的手法從較為深層的角度含蓄地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回味和追憶。還有美國纖維藝術家南希的作品《金色的波》,采用了羊毛、銅絲和黏膠纖維作為材料;保加利亞纖維藝術家萬曼的作品《經與緯》,采用了塑膠管和毛線作為材料等例子不勝枚舉。這些作品都豐富了材質的種類,豐富了材質之間的對比關系,豐富了纖維藝術的表現語言。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林樂成的作品《春、夏、秋、冬》,運用具有溫暖、柔軟特征的天然羊毛材料,通過經緯線交錯編織出凹凸肌理和不規則的幾何圖形組合,加上作品中黃、綠、紅、紫四種顏色代表四個季節在不斷變化,但生命卻是永恒的,在時間和空間上使人產生一種延續與運動的感覺。
《花落》是陳玲的作品之一。她運用了經過風干后的花瓣,不同顏色的花瓣作為點狀元素出現在作品中,再用大頭針將其有規律地扎在展板上,用“點”的語言來塑造形象,在光的照射下每一個點都有投影,投在展板上影子也成為了作品中重要的元素,與作品形成一個整體,給人以豐富、親切的自然感受。每個“點”與其投影一起,錯落有致,富有變化,飄飄灑灑,表達了“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詩意景象,同時也表述了一種內心情感的失落。
上世紀90年代末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率先在國內發起了“纖維藝術普及教育運動”,并通過“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的學術交流平臺,吸引了國內外眾多藝術家共同參與,積極推動著中國纖維藝術的新發展,掀起了纖維藝術運動的熱潮。而直接影響是國內50多所高等院校相繼開設纖維藝術專業,纖維藝術教育、學術交流、藝術創作在全國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構建了一個新的精神家園,開辟了一片新的藝術天地。
總之,隨著纖維藝術家的不斷探索和努力,現代纖維藝術的綜合材料在種類與具體表現方式方面都日益豐富和完善起來。越來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現方法加入到纖維藝術中來,像金屬、木材、塑料、光纖等材料也開始被廣泛應用。材料的開發與綜合運用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如同浩瀚的宇宙,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這無限空間會漸漸展露于我們面前。世界上沒有不能利用的材料,關鍵在于人們是否發現材料的美并能充分地把它表現出來,因此,未來有待我們努力去研究、去發現。
現代纖維藝術,無論在材料還是觀念的創新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纖維材料、工藝流程的更新以及藝術理念的前衛化,為現代裝飾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各種條件。也正是在這些新材料和新技術的基礎上,藝術家拓展了纖維藝術的創新領域,將更多的觀念和手段運用到作品創作當中。
一、思維的創新
藝術的創新首先是思維的創新,纖維藝術的多方位創意思維方式可歸納為以下三種形式:
1.邏輯性思維和非邏輯性思維。邏輯思維在創意設計中通常是時斷時續出現的,有利于對信息進行理性分析和處理?,F代纖維藝術的創新離不開邏輯思維。但是非邏輯思維更適合進行藝術創新,它可以分為轉移思維、直覺與靈感思維、形象思維等,因而它注重感性能力的開發,而感性能力的開發正是創意性思維的關鍵所在。非邏輯思維方法是現代纖維藝術家們運用的最廣泛的一種思維方式,他們總是從形象到概念或概念到形象的廣闊空間中進行選擇、加工,運用塑造、重置、并置、比喻、象征、聯想等藝術思維創造活動,進行藝術創作。只有克服了思維的惰性、突破了思維的定勢,具有能動性、敏銳性、求異性和獨創性才能在現代纖維藝術創作當中獲得獨特的靈感,創造出具有創新性的藝術作品。
2.發散性思維與收斂性思維。發散思維是創意思維的典型方法,又叫求異性思維,輻射性思維。在思維的過程中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從標新立異出發,充分發揮探索和想象的力量,用推測、想象、假設等思維的方式向多個方向拓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例如某種纖維藝術立體形態造型方法的解決途徑,可以有懸吊、支架、纖維熱定型或化學定型等方法;某一編織作品的材料選擇,從纖維的類型上就有天然的棉、麻、絲、毛,化學纖維的粘膠纖維、聚酯纖維、聚酰胺纖維、原脂纖維、聚丙烯腈纖維等;從纖維的線型上有紗、線、繩、帶等。收斂性思維又稱為聚合性思維、集中思維,是從已有的大量信息中搜尋、尋求和推出正確答案和最優秀方案的思維方式和過程。在發散思維所產生的多種方案、設想途徑中收斂性思維所起到的是一種匯總和遴選的作用。
3.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橫向思維是一種歷時性的橫斷性思維,它具有同時性、橫斷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是從不同側面去認識、分析事物,探尋不同的答案或研究一種事物與另一種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特點的思維過程。如現代纖維藝術種的許多設計理念和表現手法,都受到同時代其他藝術思潮的影響,纖維藝術家們從綜合材料繪畫、裝置藝術、現代建筑等中不斷獲取創作的靈感。許多優秀的纖維藝術作品,其創意、材料使用和制作設計都是橫向涉及多個領域,并將這些領域中的最新成果成功地運用在自己的創新之中。
縱向思維是一種以事物的產生、發展為線索的思維過程,它是一種歷時性的比較思維或稱為單一的垂直思維。通過比較事物的過去、現在、未來,我們能夠較為科學、客觀地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揭示事物發展的反復性和復雜性。如果在纖維藝術的制作方式的運用上,你不去了解、總結過去那種制作方式的成功經驗,吸取別人的長處,就很難獲得高度的提升。
二、表現方式的創新
在纖維藝術的創意過程中,創意表現方式的選擇和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決定創意成功與否的關鍵,它要求我們突破傳統觀念,以全新的手法來傳達創意信息,還要從觀賞者的視覺與心理角度入手,尋求最佳的表達方式。創新的表現方式包括以下五種:
1.主題的表現。如何從不同的角度來對主題進行詮釋和發揮,如何將主題的文化內涵與自己的文化傳統、材料特點、制作方式進行有機的結合。纖維藝術家西德霍•塔納卡的《焦土》就是使用大量的纖維碎片和燒焦的棉線編結而成,突出表達了人類的發展給生態和自然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纖維與自然、自然界的循環發展關系這類環保的主題。
2.解構與重組。傳統審美趣味往往只重視事物的完美性,然而有時破壞也是一種創造的途徑。自然的風化、秋天的落葉、色彩的蛻變以至原子裂變等,都是一種完整美轉化為殘缺美的造化過程。若有意識地將完整、單一的自然形態加以破壞、分解,使原有形態不再是自然形,不再具有原來的形態意義,再根據需要進行分離和重新組合,并產生新的形式美感和新的意境表達,這種方法常被稱為解構重組。分離和重組后元素的對比組合具有跳躍性的動性,其形態能帶給觀賞者比原自然形態更加豐富的視覺體驗。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A
The Exploration of Fiber Art
LIU Shan
(Lushan College of Gu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545616)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iber art, and why generally welcomed by modern people, discusses specific applications of fiber art's artistic value and use value in people's living in today's society, and its prospects on future clothing and home improvement market.
Key words fiber art; Soft refurbishment
1 纖維藝術的回憶
傳統的編織纖維藝術是一種既古老又年輕,既熟悉而又神秘的藝術,它是由古代傳統的編織工藝發展派生而來,它的歷史甚至超過了繪畫和文字。傳說中伏羲從蜘蛛結網中獲得啟示,發明了漁網,許多由編織工藝制造的工具至今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祖先們在漫長的勞動實踐過程中,用編織工藝創造了大量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纖維制品早在我國的先秦時期已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在當時由動植物纖維制作的服裝和裝飾器物已經很普及了。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染織技術已經有很大程度的進步,在纖維制品上出現了肌理、紋路以及提花和繡花。隨著提花機的使用,兩漢時期的絲織品在前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出現了工藝復雜且精美的緙絲。再到以后的唐宋時代的織錦工藝發展迅速,出現的花色品種逐漸增多,到元朝時期達到鼎盛,隨著元代織造局的出現,元代制造工藝的典型代表“納石失”也隨之發展起來。明清時代也有進步,但成績不顯著。
2 我國現代纖維藝術的發展現狀
早期不論是歐洲還是亞洲纖維織物的形式比較單一,色彩和圖案也比較簡單,大多以幾何紋為主。隨著新技術、新思維、新材料等層出不窮,為纖維藝術的創作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中國真正的纖維藝術研究應該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中央工業美術學院的15名美國纖維藝術留學生的到來,同時又迎來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為纖維藝術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20世紀80年代末,“軟雕藝術”一詞首次在中國提出,這標志著中國現代編織藝術的發展以由單一型向多樣型轉化,由于當時主要還是使用紡織材料所以稱其為“軟”,又因其已擺脫平面局限,具有浮雕及圓雕效果,故稱“軟雕藝術”。隨著改革開放多元化的發展,纖維藝術的創作也擺脫了以往單純、機械的表現形式,創作風格趨向于多元化、多樣化的發展。但這一時期的纖維藝術作品的材料應用局限性還是比較大的,還是多以毛線、棉麻線等編制為主,新材料的應用非常少見。同時這一時期的創作思路還是以單體創作為主,配套、系列的作品很少出現在這一時期。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科技水平和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纖維藝術領域的新材料層出不窮,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不斷增強,審美觀也有很大的改變。人們對纖維藝術作品欣賞的角度逐漸與公共空間的協調、適應相結合,根據空間的需要來進行纖維藝術作品的創作,為纖維藝術配套作品以及新材料的注入提供了機會。不僅如此,許多藝術家也將光與影充分的利用到纖維藝術作品的設計中去,使其作品與環境達到高度統一,構成一個整體??梢婋S著科技進步和發展,纖維藝術在工藝制作上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不僅繼承了傳統的手工編織的絕招,而且還插入了數碼高科技含量的技能,使得纖維藝術顯現出一派真正意義上的百花齊放景象。
3 纖維藝術與現代生活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纖維藝術作為現代藝術的一種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和追捧。究其原因,除了纖維藝術本身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功能外,他還與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現狀有直接的聯系。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中接觸的事務和空間,基本上都是一些缺少“情感”,由工業革命導致的大機器生產得來的產物。而且,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強,與周圍人流的減少,每天面對“冷冰冰”的生活環境,不斷喚起人們對“人情溫暖”的呼喚。而纖維藝術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正是迎合了人們的這種需求,因為纖維藝術作品本身凝聚著藝術家的情感,賦予了其生命力,將其裝置與生活空間中,給鋼筋水泥構筑的冷冰冰的環境中增加了一絲暖意。纖維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一直都是藝術界、建筑界廣泛關注的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門類。它在藝術形式和語言的探索上具有獨特的方式和特點,是其它藝術樣式所無法替代的。
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物質的創造,任何一件藝術作品在其開始創作之前,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制作該藝術品的價值,既要考慮其藝術價值又要考慮其“實用”價值。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纖維藝術無處不在,它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伏羲通過蜘蛛結網的啟示發明了漁網,在當時來說是革命性的進步,再到后來發展到人們的服裝飾品方面以及公共、家居空間裝飾方面,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密切。
(1)服裝,纖維藝術作品的經典之作。服裝是人類賦予纖維藝術最原始、最直接也是最恒久的展示平臺,它依附于人體(實體)呈現在人們眼前。從最初的動植物天然纖維獸皮、樹葉等制成的“遮羞布”,到現在的通過高科技合成的人工皮草、化纖材料等制成的各行各業的專業服裝,如宇航服、防輻射服、防電服等等。纖維藝術由最初的遮羞布逐漸發展到現在各式各樣的服飾搭配,無一不體現纖維藝術的藝術與實用價值,而且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服裝的審美意識、舒適性、功能性要求的增強,纖維藝術在人們服飾行業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語,現代生活離不開服飾,服裝產業的發展與纖維藝術是不可分割的。
(2)室內軟裝修,纖維藝術的拓展舞臺。隨著近幾年房價的過熱,一線城市的許多年輕白領無力購買自己的房子,只能租房來住,即便是有些人買下了自己的房子,也很難承擔得起房屋裝修的昂貴費用,但是自己生活的空間又不想太單調,這個時候,纖維藝術作品便派上了用場,進入了人們的裝修、裝飾的視野,為人的房屋“軟裝修”提供了可能。所謂的“軟裝修”是指可以移動的、屬紡織物料的室內裝飾物的裝修擺放,也就是指可以通過纖維藝術作品來進行的室內裝修。它不像硬裝修那樣一次完工,可根據個人喜好和資金狀況分幾步來完成,而且隨時可以更改風格,將纖維藝術的室內裝飾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也充分展示了它的發展前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材料的更新,纖維藝術形態也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由平面的走向立體的,由室內走向室外,涵蓋了二維空間與三維空間的造型藝術可以說是一種質感的繪畫、柔軟的雕塑、鮮活的裝置,它的意義遠遠超過了“纖維”本身的形式語言。隨著人們生活品味的提高,纖維藝術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纖維藝術的明天將充斥于整個人類日常生活當中!
參見文獻
[1] 田自秉編著.中國工藝美術史.東方出版中心.
“纖維藝術”一詞由英文“FiberArt”翻譯而來,“FiberArt”一詞首先是美國藝術家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至80年代被廣泛使用,其目的是為了區別于歐洲傳統的“壁掛藝術”這一名詞。什么是纖維藝術?目前在我國的學術界和辭典、教材中雖沒有準確的界定,但一般有兩種概念:一種是狹義的,泛指編織藝術的延伸,側重欣賞型藝術;另一種是廣義的,既有欣賞型也有應用型,既有服飾型也有裝飾型,既有織也有印、繡,只要由細小纖維構成的,都可以稱為纖維藝術。綜合以上兩種說法,筆者認為,所謂“纖維藝術”,是指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以天然的動、植物纖維(絲、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的纖維為材料,用編結、環結、纏繞、縫綴、粘貼等多種制作手段,創造平面、立體形象的一種藝術。
一、發展軌跡
關于中國現代纖維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國內不少專家多有論述,眾說紛紜。比較權威的有北京服裝學院的尼躍紅教授把中國現代纖維藝術的發展歸為復興、豐富和發展的三個階段。清華美院林樂成教授認為中國現代纖維藝術從時間、名稱和藝術創作風格上,可分為三個時期,即編織藝術——平面創作時期、軟雕塑藝術——立體表現時期、裝置藝術——空間塑造時期。清華美院染織系主任田青老師將其發展分為三個時期:(1)編織藝術平面創作時期;(2)軟雕藝術立體表現時期;(3)纖維藝術空間塑造時期。綜合以上學界專家論述,筆者認為將其分為“起步期、發展期、提高期”三個時期較為符合實際。
1.起步期: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在這一時期主要以傳統的壁毯形式為主。其特點是運用傳統的栽絨工藝,追求寫實的畫面效果,大多數由著名的照片或繪畫作品復制而成,仿制畫面生動逼真。其藝術風格是質樸、簡潔、概括、平面化,這其中不免帶有粗糙和簡單。此時期從事纖維藝術的主要是地毯行業的創作人員。
2.發展期:發展于20世紀80年代末。這一時期的纖維藝術真正從傳統壁毯工藝脫胎出來,以嶄新的設計理念、完美的表現形式成為國際纖維藝術中的一族。此時期從事纖維藝術的人員不斷增多,尤其是老一代藝術家的加入,使纖維藝術在中國美術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其特點是突破傳統壁毯的工藝與材料,追求纖維材料獨特的藝術語言;其表現形式逐漸由平面到半浮雕,最后出現完全立體化的“軟雕塑”;其藝術風格也逐漸由簡單、平面化向豐富多樣、情感化、立體化發展。這一時期離不開與國際同行之間交流的增多,視野的開闊,工藝嫻熟,理論的提高及思維的轉變。
3.提高期:到20世紀90年代末,則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高科技迅猛發展,新材料不斷涌現,現代人不僅要追求材質、形式的美感,而且還要享受場景、環境空間所帶來的活力;不僅把眼光放在傳統的材質與技藝上,同時還要追求時尚與流行。他們把光與影也運用到設計中去,追求作品與環境的高度統一,并構成一個整體,達到多元化價值的體現,打破單一學科觀念,樹立交叉文化理念,追求多元化材料(如金屬效應、薄透效應、閃爍效應)。在工藝上,則更不受局限,百花齊放,各顯千秋。
由此可見,現代纖維藝術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由追求繪畫效果到開始追求立體表現再到對材質、肌理、空間、觀念相結合的全面探索的過程。
二、發展現狀
自2000年以來,中國的現代纖維藝術發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有以下突出表現:
(一)團隊初具規模
2000年1月8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正式成立了纖維藝術工作室,由林樂成、張怡莊、藍素明、洪興宇四位教師承擔起了工作室的教學和科研及對外學術交流工作,并將舉辦國際纖維藝術展暨學術研討會列為首選申報課題項目。此后的幾年中,全國有近50所高校相繼成立了現代纖維研究室,從而壯大了研究團隊,促進了中國現代纖維藝術水平的發展。
(二)理論逐步形成
近年來,隨著中國當代纖維藝術的發展,現代纖維藝術著作《現代纖維藝術》和《當代纖維藝術》分別在2000年和2004年出版發行,還有近百篇有關現代纖維藝術的科研論文相繼發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纖維工作室率先發起“纖維藝術普及教育運動”。2004年,中國教育出版社還將纖維藝術編入了全國高中美術教材,2006年出版了由林樂成、王凱撰寫的《中國高校通用設計教材——纖維藝術》,隨著纖維藝術教材在新一代青年人中的推廣和應用,“纖維藝術”已不是一個陌生的藝術名詞,而是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一個文化載體、一門人文學科,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了解和喜歡。
(三)作品質量不斷提高
幾年來有不少纖維藝術工作室創作實踐的作品先后入選“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等國內外大型展覽,并分別獲得國際金、銀、銅等獎項,國內外共獲獎一百多項。隨著現代纖維藝術在國內外影響的不斷擴大,現代纖維藝術進入一個全新時期。20世紀90年代后,北京市政府會議大廳、香港行政公署、北京昆侖飯店、中苑賓館等大型公共建筑空間中都能看到纖維藝術作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纖維藝術已成為影響現代生活或是評價現代生活質量的一部分;纖維藝術將從公共空間進入私人居室,成為體現主人文化品味的、格調高雅的室內裝飾品。
(四)展示平臺相繼推出
為了展示現代纖維藝術作品的魅力,促進交流與研究,我國陸續舉辦了一些具有國際影響的展覽和大賽,如“首屆中國壁畫大展”、“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中國地毯圖案大賽”等,特別是自2000年至今四屆“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在中國的成功舉辦,提供了一個中國纖維藝術家展示自己作品的平臺,同時也成為國際纖維藝術家交流、合作的平臺,激發了各國藝術家的創作熱情。
(五)中國現代纖維藝術發展存在的不足
一是起步較晚,學科發展比較緩慢。國內設置纖維藝術專業或開設纖維藝術課程的院校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到創作思路主要受到清華美院和中國美院的影響,甚至許多院校的教師都直接來源于這兩所院校,這樣給學科的發展帶來局限,影響了學科發展的速度。二是仍以學院為主,只限于專業的學術交流,使得了解纖維藝術的人不多。三是纖維藝術家缺乏良好的生存環境。上述現狀引起了學術界和纖維藝術家們的關注與反思,大家力求尋找一條適合中國現代纖維藝術穩定持續發展的道路。三、發展推動
現代纖維藝術作為一門綜合性、多元性與邊緣性的藝術學科,在與現代人類生存環境親和中,內涵豐富,風格獨特,烘托著人與環境的和諧氛圍,顯示出視覺美和觸覺美的藝術魅力,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深厚情感。為了進一步推動纖維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建立良好的社會基礎
首先,將纖維藝術請出專業院校。進人中小學課堂,做好纖維藝術的普及教育工作,將纖維藝術編入全國的中小學美術教材,從孩子抓起,搞好素質教育,提高審美意識。其次,拓寬發展對象,由在校學生擴大到社會的各類人群。在學校和社會中,對纖維藝術感興趣的以女性為多,這是由于人們對纖維藝術的概念還是停留在傳統的用線編織上。其實前面談到,現代纖維藝術的材料和技法是多元化的,在纖維藝術的材質、技術、空間感的創造方面,男生或許更能打破傳統技法的概念,這就要借助于媒體的宣傳,通過展覽、交流會、畫冊、專刊甚至影視手段,讓更多的人了解纖維藝術,接受纖維藝術,喜歡纖維藝術。最后,讓纖維藝術從五星級酒店、賓館等高級公共場所進入到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緊密相連,為纖維藝術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加強基層纖維藝術團體的建設
國內雖然已經成立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纖維藝術委員會,也吸收了一批會員,但與其他門類如國畫、油畫等相比,在學術團體的建設上,還有一定的差距。國畫、油畫在市、省級都成立了分學會,建立了縣、市、省等各級群眾團體,經常舉辦國畫、油畫各級畫展,為國畫、油畫的推廣建立了良好的社會群眾基礎。纖維藝術也要建立健全省、市等各級學術團體,由各級學術團體定期組織舉辦各種展覽、賽事、學術研討會等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為纖維藝術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機制。
(三)立足民族文化。引入時代新元素
中國纖維藝術的民族性有別于國外的纖維藝術。如:民族的圖、形、色,傳統的工藝,民族的文化內涵,審美情趣等。我國有豐厚的文化積累,遠古的彩陶紋飾、夏商的青銅圖案、戰國的漆藝造型、漢代的畫像石(磚)等都是纖維藝術在造型方面可以吸收借鑒的。這種吸收借鑒包括兩種形式:第一是將古代的圖案作為一種符號、一種元素、一種形式,直接應用到現代的纖維藝術作品中,使人產生直接的印象。第二是一種更高級的創造行為,即在理解古代圖案造型的精神實質、審美內涵的基礎上運用這種精神、內涵表現作者自己的思想,從而創造出新的圖案造型。
強調民族性和文化相對多元化,立足于本民族傳統文化思想,引入時代新元素(如新材料、新技術、新理念等)是現代纖維藝術發展的可行之路。因為,現代纖維藝術的誕生本身就是現代藝術深入發展的結果,與其說現代纖維藝術與傳統的紡織、編織工藝有一定的承繼關系,不如說是現代藝術觀念再次利用了傳統的紡織、編織工藝作為展示自己的代言物,是藝術的一次嫁接,如立體的纖維藝術作品常被稱為軟雕塑。這種新觀念使纖維藝術的形式表現空間比傳統藝術的形式表現空間更為廣闊。現代纖維藝術本身已經模糊了形式的要求與約束,它可以是壁掛,可以是雕塑,也可以做成裝置等等。
由于纖維材料的豐富和加工手法的多樣使其形式不拘一格成為可能。這樣看來纖維藝術作品從平面到立體,從具象之形到意象之形到抽象之形可任由作者發揮。天然纖維材料的未來依靠高技術的發展,而紡織技術的革命則帶來了多品種多功能的新產品。今天的纖維藝術創作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材料概念,眾多的傳統纖維和新型纖維材料給藝術家的創作以更多的選擇,眾多新型的材料諸如合成纖維、金屬纖維、玻璃纖維、碳纖維、陶瓷纖維、泡沫塑料、橡膠等為現代纖維藝術創作所用。
現代計算機技術毫無例外地影響到纖維藝術的創作。數字化的織造技術趨于成熟,它可以自如地把圖形變成織物經緯上精密的織點,甚至在面料上重現影像已不是夢想。計算機的應用把編織中的邏輯和程式推向極致,使織物藝術進入一個不同于形象表現的數理世界。由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印染工藝同樣有了質的飛躍,作為一種工藝手段為纖維藝術提供了更大的創作空間。
作為一個現代纖維藝術家來說,繼承和引進發展是同樣重要的。民族文化是藝術家創作的基礎,而新技術、新思維、新材料等是藝術家創作的源泉和動力?,F代纖維藝術應立足于民族文化,把握住時代的主旋律,仔細研究材料與技術手段,實現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的統一,這是中國現代纖維藝術發展的趨勢與方向。
摘要:纖維藝術作為現代裝飾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無論從表現上還是空間的裝飾性上,都無法擺脫現代科技進步的影響,制作手段從整體上來說已經完全超越了傳統的范圍。各種纖維材料的產生和運用,也促使了纖維藝術向著更為多樣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纖維藝術 纖維材料 美感
纖維藝術的魅力不僅在于圖案美,纖維材料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現力,不同的纖維材料會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隨著現代主義文藝思潮影響與傳播,藝術家們逐漸發現了纖維藝術中使用各種材料可以創造嶄新的藝術形式和樣式,這種手段的運用,從本質上就是突破了傳統藝術形式上材料處于隸屬地位的觀念束縛,在無形之中促進了藝術家對傳統纖維藝術觀念、形式認識上深化,同時也促使纖維藝術家們對現當代纖維藝術獨特語言進行著廣泛的探索、大膽的開拓和試驗,使纖維藝術構成形式呈現出開放的多元化的風貌。
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掛;立體性、裝置性的軟雕塑;環境與纖維藝術互動的陳設性纖維藝術。無疑都給這門古老的藝術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這一切標志著現代纖維藝術的藝術語言、開拓性的創造思維和自由的試驗性特征與現代、后現代美術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強調了藝術形式的多樣性和多維性、強調了材料和技術的綜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隱藏在視覺形態中的時代特征。雕塑家呂品昌說過:“將技術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豐富品質和潛能充分地發掘出來”。在這方面不乏范例,美國纖維藝術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滿了魅力,通過對材料的深刻認識及對其品質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藝,充分發揮纖維素材的自然特質,引入聯想和想象,創作出令人回味的纖維藝術作品。席拉•??怂拐J為:在做纖維藝術作品時,藝術家應該完全自由地創作和表達自己的意圖,不需要臨摹平面繪畫的模式,而應該在編織過程中求開拓、求創新。當她的作品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新異的作品對看慣了墻面壁掛的人來說是非常吃驚的,猜不出究竟是用什么材料來制作的,藝術家的靈感究竟來自何方?其實,??怂共坏樟斯糯佤數木幙椉妓嚩疫€采用了塔斯科印第安人的編織方法,比如:帶子的編織技藝。這使得她作品很好平衡了傳統因素與現代語境的關系。在1967年舉辦的第三屆國際壁掛藝術雙年展上,??怂箙⒄沟囊患趻斓难b飾手法是用包芯經編紗線編織而成的。該技藝是帕拉卡斯人制作葬禮服采用的技藝(Paracas,帕拉卡斯半島,在今秘魯伊卡省。以帕拉卡斯半島為中心的文化,其年代為南美文化早初生期和早中間期,即公元前900年至公元400年,用精美的刺繡織物包裹尸體或作為隨葬品,織物圖案與納斯卡彩陶有關)。席拉•??怂褂摄@研傳統織物出發,在尋求突破與創新的當代背景下,展開了她對織物蘊含物質與精神的永恒性的深刻思索。香港纖維藝術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運用了很多點狀材料元素。例如我們不太注意到的魚的眼睛、指甲、雞蛋皮等,這些材料都是作為點狀元素出現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興趣和愛好。高中時學習的是中國文學,她的閱讀廣泛而深入,尤其在詩歌寫作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她曾在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學習過服裝、雕塑和繪畫。從1991年起,安琪拉•林舉行了很多個人展和聯展。 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繡展”展出14件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來自閱讀挪威神話小說帶來的靈感。每一件作品上邊都繡有她寫的詩。她選擇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氈子作為主要的塑形基礎,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魚的眼睛、指甲、雞蛋皮等,來表現大地的生長與生命的延續。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嬰兒》;第六幅:《戀愛》;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細小的白色的線球和一些雞蛋皮,這件作品中沒有詩,意味著結束和新的開始。這種把文字和纖維作品聯系起來的方式源于中國藝術傳統。美國藝術家蘇金•烏爾《分散記憶》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狀材料進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圍合,形成籃子的形狀。通過單純的色彩,多種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聯的技法,藝術家將自己分散的記憶寄予一個筒狀的作品之中。各件小珠子猶如珍寶一般召喚觀察者去觀察去思考,享受珠子帶來的視覺和觸覺美感,并且其圖像給人以隱喻的聯想。這種珠子被賦予了特定的意義,象征的手法從較為深層的角度含蓄地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回味和追憶。
現代纖維藝術的制作手段從整體上來說已經完全超越了傳統的范圍,甚至是借用了許多其他工藝的制作手段,一件作品往往是多種手段的綜合體現,從單一走向多元化?!艾F代纖維藝術家們在研究纖維語言時,基本上由兩種傾向:仍然利用傳統纖維材料,根據材料的特點探索新的表現手法;開發新的纖維材料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新技法。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使作品具有新的形態,顯示強烈的個性?!眰鹘y
在展覽上,引起人們廣泛注目的是江蘇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林曉冷冰川為代表的作品,其材料使用相當廣泛。1986年,瑞士洛桑國際壁毯藝術雙年展上,展出了中國藝術家谷文達,梁紹基,施慧和朱偉的作品,第一次在洛桑展現了中國纖維藝術的風格,向世人闡述了現代纖維藝術的中國氣派。2000年的“從洛桑到北京——2000年國際纖維藝術展”及隨后的2001年12月在西安舉行的“西部•西部”藝術大展,纖維藝術展更是具有影響的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的華夏文化氣概和當代造型觀念。
2現代纖維藝術造型觀中的色彩表現
現代纖維藝術造型觀中的色彩表現的創造應該以人為本,把營造整體空間色彩的審美心理為最終目的。纖維藝術造型觀中的色彩表現是通過纖維藝術自身的色彩表現和纖維藝術的色彩與周圍環境的色彩兩方面關系的協調對比而共同完成的。色彩在纖維藝術中,是經過經緯色線的組合配置、在交織形成的點線面肌理的層次中體現的。纖維藝術的色彩不同于繪畫對色光的追求,它強調的是空間混合的色彩交織效果。因此,在經緯交織中,色彩不但是形態的一部分,而且在形態結構中它又是最重要、最直觀的部分??梢哉f色彩是一種重要的構成語言,它在材與質的交融匯合形與色的相得益彰中創造了纖維藝術的空間美。
現代纖維藝術有著諸多的表現因素,然而色彩的因素與環境的關系最為密切,最為直觀。藝術家必須首先考慮纖維藝術色彩與環境色彩兩方面關系的統一,方能營造整體空間的色彩表現美。
可見,現代纖維藝術造型觀中的色彩表現的輝映是來自纖維藝術色彩與環境空間色彩的相互對比與相互協調。
3現代纖維的藝術審美
3.1現代纖維藝術的形態美
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中論述藝術“最優美的地方和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夠表現運動?!币虼?,具有傾向性的張力是構成纖維藝術形態美的靈魂。
現代纖維藝術常運用力的重疊獲得深度,產生比物理距離還要強烈的空間形態美;運用力的漸變獲得序列,創造具有節奏韻律的形態美;運用透視的抽象變形獲得張力,形成具有動感的形態美;更由于新材料的介入,使其具有不定空間、不定動靜、不定虛實的形態特征。時而粗獷渾厚、時而細膩逼真、時而飄逸朦朧,可以說纖維藝術的形態美構成了纖維藝術的空間美。
因此,在纖維藝術的創作中作者葉材料的選擇與對結構形態的把握,是決定作品在空間造就視覺美的成敗所在。
3.2現代纖維藝術的空間及人們的心理因素。
3.2.1現代纖維藝術產生的空間感
建筑對于人來說,具有使用價值的是空間本身,而不是圍成空間的實體的殼。壁面形態纖維藝術能使建筑空間與環境產生不同的精神寓意。如一個大廳既可被墻上巨大空間的纖維藝術作品裝飾得氣派豪華,也可被渲染得輕柔優美。
在建筑空間中,纖維藝術具有空間導向。它能引導人們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一方面保留著對一個空間的記憶,另一方面懷著對下一個空間的期待,使各空間層次與環境之間,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之間互相交流。如在大型建筑空間內,可通過樓梯處裝飾高低錯落有序的壁毯形式獲取空間導向作用。產生這種空間感受的原因是“在建筑中,人是在建筑內行動的,可以這樣說,是他本人在造成第四空間,是他本人賦予這種空間以完全的實在性?!保?]。另外,現代纖維藝術還可以利用隨機性創造出巧妙和諧的意境,甚至利用纖維藝術品分割建筑空間,從而營造新的空間。
3.2.2現代纖維藝術的空間美
纖維藝術作品無論是二維的壁面形態還是三維的空間形態只要一經掛起,它的形態、色彩及肌理等因素就與周圍空間的眾多因素發生關系,藝術家必須從中去平衡協調,并使人們在越覺心理中產生審美聯想,這樣才最終完成整休的空間美。
纖維藝術的形態與環境空間美的構造始終是藝術家關注的問題,如何去創造具有生命力的空間更是藝術家為之這求的目的??臻g與形態,形態與空間在相互制約中限定了纖維藝術“運動式樣”的形態;同時又在互相輝映中營造升華了整體空間的美。由此可見,藝術家對不同環境空間的積極能動的把握是創造纖維藝術空間美的關鍵。
在人類歷史的變遷過程中,纖維留下了豐富的表現形式和表現內容。大多數藝術家借用纖維這個既古老又現代的媒介表達著自己對真善美的藝術追求,畢竟纖維是天然純樸的,與今天冰冷的機械時代形成一個對比,進而在藝術上又有了一定的中和。當代纖維藝術結合生態環境,空間布置,應用當代的設計風格思想和審美觀念的潮流,運用編織、打結、纏繞、扎染、印刷、噴繪、和染織等裝飾手法,創作出具有當代風格的纖維藝術品。當然,當代藝術家在藝術手法上也有一定的突破和變化發展,在結構造型和外觀特征方面,在傳統的平面式壁掛作品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創新。他們對纖維材料進行平面和立體多方向的創作,利用各種制作手段制作出溫馨舒適而且視覺上給人以美感的纖維藝術品。今天的纖維藝術,藝術家們一方面探討研究纖維的歷史及揚承和發展它的優勢和在新時代新環境下的發展和生存的表現;另一方面,尋求對纖維藝術本質固有的特性進行開拓和發展。對纖維材料進行藝術化,風格化和大眾化的發展,我們更需要認真的去發現和尋找并探索其中的價值。
二、纖維材料的分類認識及特性表現。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許多多的材料盡顯紛繁。時至今日,在纖維藝術材料中,線性材料一直是占有很大的比例。從材料的特性可以將線性纖維分為以下幾種:
1.毛纖維: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和最多用的就屬毛纖維了,毛纖維細膩柔軟且彈性好,耐磨性和耐腐爛程度也很高。所以在纖維中還是以毛纖維做主要制作材料占有很大比重。
2.麻纖維:植物的纖維材料在纖維藝術中的應用也日趨增多,尤其是麻類纖維,最受人們的接受和采納。麻纖維一般程度下,強度和韌度很高,拉力也很強,對外界物質的預防和阻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絲纖維:絲纖維具有光澤的美感,質地非常細膩柔軟,只要是做工精湛的藝術絲織品都會給人以富貴華麗的感覺,從中獲得一種無形的滿足感優越感。
4.棉纖維:棉纖維有很高的強度,很好的柔軟性能,其紡制成品有很高的捻度、拉力、彈性,并有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特別是絕緣性特別好。在當代的纖維藝術作品中,棉線與其他纖維混合運用于作品的創作,充分體現出材料的各種美。
5.紙纖維:紙不僅被廣泛地應用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是現代纖維藝術家新的表現載體,借助它特殊的性能用于纖維藝術作品的表現中,會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同時,紙纖維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無論平面還是立體造型,紙纖維的制作過程都能讓大家覺得紙的藝術實施性還是挺大的。
三、線性纖維藝術表現力
1.裝飾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纖維在環境中出現的頻率和所占用的空間逐步逐日的在擴大,而纖維藝術也在此基礎上不斷的流行和被利用起來。它給空間環境和人們的身心都帶來一種為美化環境的裝飾盒愉悅身心的表現。它的裝飾性與它的材料、色彩、大小,所占用的空間大小緊密聯系,密不可分,它的造型、肌理等與整個環境的空間相互依存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材料性
纖維材料是一種樸實無華,親近和諧的材料,具有很強的親和力。線性材料的流線型強,表現給我們一種樸實和對一種自然生活的向往,在視覺上也給我們帶來強烈的親切感,給人以更強烈的心理感受。
3.廣泛性
線性纖維的藝術表現不再是單一的實用美,它在最初的實用美拓展到現在的一種裝飾美,雕塑美裝置美。由最初的編織手法到現在的塑造、粘貼、勾花等手法,可以由多種形式,多種內容,襯托出更多種的表現手法。
四、藝術創作中對線性纖維藝術的影響。
首先,材料是一切物品制作和加工的必需品,有的原材料本來就是一種物品,我們可以直接拿它直接來用,然而材料本身固有的那種特性美,讓很多人研究和探索發現其中更多的美,也許我們可以將這種美稱之為人工的藝術美。材料之間的物理性能表現出不同的美感,比如紡織紗給我帶來一種溫馨柔和感,金屬給我們帶來冰冷陌生感等等,我們在做任何作品首先選用材料,其次是對材料研究進行下一步的表現方法,整個過程都是一個發現美的過程。線性材料較為樸實,它有著自然的氣息,同時也賦予著很強的生命力,與之相反的則為冷冰冰的工業制成品。然而,線性材料它的表現形式不同,其展現出的藝術效果也會大相徑庭。線性纖維材料它有人造纖維柔和光亮的美,它有動物纖維自然樸實的美,原材料則具有它本身特定的一種內涵美。
其次,任何材料都有它的視覺美感,而線性纖維也不例外,同樣具有肌理的美感。不同的肌理效果則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心理感受和視覺沖擊力。正式有了這種肌理的美感,讓它在原本材料美的基礎上更加的神奇和美妙,給一個原本沒有空間的材料詮釋出一個新的空間。肌理美感是一種視覺感受,因為它的曲直變化和稀疏密集的變化,會給人們帶來柔和與煩躁的感受。細膩溫和粗糙懶散的肌理又是另外一種美的顯現,所以每一種肌理的背后都有人們對它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作用。同時肌理又有一種質量感和一種體量感。肌理的表現的方式和形式不同從而效果也不同。水平和垂直的重疊交錯都會給肌理制造一種體量的漂浮和輕重感。所以,相同的材料的肌理經過不同手法的表層肌理處理,也會形成截然不同的肌理美感。尤其是線性纖維藝術,一定要把握好材質的肌理應用和表現手法,使單純的材料美,經過藝術的手法,將它上升到體現一個不一樣的肌理美感的作品。
纖維藝術起源于西方古老的壁毯藝術,其傳承和演變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設計藝術,可以與我國的刺繡藝術相聯系起來,它主要用于裝飾,不僅過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地位,現在依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同時現代纖維藝術設計在繼承了傳統設計優點的基礎上又有著新的創意與表現。
一、現代纖維藝術設計的創意特征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對纖維藝術的文化而言,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與沖突愈加頻繁,并非強勢文化、主流文化對弱勢文化、非主流文化的重新編碼,而是雙方在互動結構中相互補益和相互發展。文化互動結構既強調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又體現對不同民族文化價值觀、語言方式和審美趣味的尊重。各個民族在其沃土中,不斷探尋貼近藝術語言的真誠情感、開拓人文情懷和精神品格,創造出好的作品,給人類帶來了可貴的創造性的藝術價值。纖維藝術采用傳統樣式的平面織物(壁掛)、現代流行的立體織物(軟雕塑)、日用工藝美術品,以及在現代建筑空間中用各種纖維材料造型語言的作品,體現現代纖維藝術在環境關系,在空間展示形態,在設計的創意,在色彩以及裝飾圖案的風格等方面,證明了現代纖維藝術是集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于一體的獨特時尚藝術。
1、創新的技法及形式風格多元化
現代纖維藝術在技法的處理形式中展現對纖維刻意的加工與變形。在同一類的圖案或形象中使用重復與節奏技法能在視覺中產生強烈沖擊力,使纖維藝術如同音樂一樣具有流動感,色彩有重復、漸變、起伏、低落如同生命過程,是一種抽象的敘述,能夠喚起人們對美的真實感受?,F代纖維藝術的色彩關系、裝飾圖案的風格都與纖維藝術的空間展示形態密不可分。另外,利用纖維組織形態的曲直與屈伸、疏密與集中、發散與聚合、凌亂與整齊等方式作對比,產生反?;囊曈X對比效果。如波蘭藝術家阿巴康諾維茲的作品紅色的阿巴康是壁掛走向雕塑,走向空間的里程碑式作品。向前銳進的尖角與其后飽滿深厚的卵圓形,形成強烈的對比,像一股抑制不住的激情勃然噴發。這種立體的壁掛,超越傳統壁掛原來平面局限,糅合了現代雕塑的造型并與建筑緊密結合,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從此現代纖維藝術迎來了質的飛躍一個形式風格多元的時代。
2、顛覆性和反叛性思維
顛覆性和反叛性思維是纖維藝術對人類最大的貢獻。20世紀是人類發展最快、成就最高的時期,科技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進步,生產、交通、通訊以無法設想的速度改變著。隨之而來,人與自然、人與人等關系出現一系列問題:現代社會緊張、快節奏、大強度使人感到壓抑、不適,現代社會的人類精神和心理問題也引起關注。與其他藝術相比,纖維藝術以其非凡的想象空間、煩瑣的工藝、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制作與現代社會快節奏、高效、規范、以及煩躁壓抑的心態形成對比,正如美國壁毯藝術家茹斯斯古爾說:現代纖維藝術是我們生活的匆忙世界的一種反叛活動。
二、現代纖維藝術的設計創新表現
1、突破材料方面的限制
纖維材料是纖維藝術的基礎,就像石刻藝術中的石料一樣,脫離其的作品便不是纖維藝術的范疇,材料的選取對作品含義的表達至關重要。傳統的纖維藝術由于技術的限制,多只能用自然纖維(棉、麻、毛等)和人造纖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材料方面的限制約束了藝術家們的能力使其作品表達的內容有限。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能制造出更多的纖維材料,如合成材料、有機化學纖維、金屬纖維、光纖等,為現代纖維藝術提供了大量可選擇的素材,各種材料質地的不同給了藝術家廣闊選擇和發揮的空間,他們可以運用多樣的手法將材料進行處理給人帶來新奇的視覺和審美體驗,比如棉麻等柔軟材料的制品總是給人柔美自然的感覺,而將鋼絲等有硬度的材料與其結合處理卻能形成富有力度的藝術形象。不僅如此,先進的材料還能讓藝術作品有不同以往的性能,如納米材料的應用可以使作品有很好的防火防水功效。
2、設計理念的創意
中國傳統的纖維設計重技法和精致的圖案,其中以四大名繡為代表,作品給人細膩的感受,在有強烈的視覺享受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圖案與顏色的搭配與人們心靈達到相應契合,傳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人文內涵,具有獨特的中國特色。現代纖維藝術設計理念在借鑒中國傳統纖維設計時引入現代元素,推陳出新,不是一味的模仿和還原,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引起人們的懷古思幽之情時又不會與現代思維形成過大的反差而產生突兀之感。具體表現為將富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形象抽象出來直接與現代制品結合,如引用龍鳳等具有中國特色審美和情感寄托的圖案,或是更進一步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種思維方式表現在現代制品中,如中國山水畫和刺繡作品中獨樹一幟的散點視角,即使不是運用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形象,也因其普遍的文化認同感而讓人感受到古典的傳統的魅力。這是現代纖維藝術設計理念的創意中體現的一種,還有一種被普遍認可的是西方抽象主義理念的運用。西方傳統纖維設計曾一度淪為繪畫的附庸而失去其獨特的藝術創造力,人們追求其裝飾效果的華麗,多以著名畫家的繪畫作品為范本,雖是色彩飽滿,構圖嚴謹讓人視覺上較為滿意,然而畢竟是繪畫的臨摹,相比起原作來總是有著差距,且沒有發揮出其材料本身的特質,使纖維設計流于俗套。后來抽象表現主義畫派興起,引起了人們審美的又一次發展,此時,纖維設計藝術家們吸收過往的經驗,不再單純模仿畫家的作品,而是將抽象主義概念和內涵內化為自己的產物,在纖維設計作品中進行藝術創造,利用豐富的想象力將材料編織處理成夸張的形象,給人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傳達出藝術家獨特的個性和藝術領悟。具體表現為對自然形象進行解構重組再創造性的結合使平凡事物煥發出新的魅力,或是抽象出不同事物中的共性構造新事物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又或是用具有象征性的形象符號代替自然事物引起人們思考,以及通過重復的形象的排列進行強調來突出主題等創作手法表現藝術家對美的領悟和起伏的心緒。
3、表現形式的創意
現代纖維藝術設計的表現形式不在拘泥于以往的平面形態,逐漸向立體化空間化方向發展。平面形態的纖維藝術設計主要表現為地毯、掛毯等作品,形式較為單一,立體化則能夠更好地挖掘材料本身的形態美,如果說平面形態的纖維設計像在材料的表面作畫,那立體化便是像在塑造一件雕塑作品,所以立體化形態的纖維藝術作品又被稱為軟雕塑。它有著雕塑作品的嚴謹的結構美又因其材料的不同而有著獨特的觸感和自然親和力,舒緩了雕塑所具有的冰冷尖銳的特性,讓人在忙綠的現代生活中有著親近自然的感覺。空間化則是將纖維藝術作品給人帶來的視覺審美享受與建筑設施緊密聯系在一起,藝術品不僅僅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與周圍的空間環境密切相關,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不能單純以自己想象的藝術形象為主,要觀察周圍建筑的整體格調和布局,考慮纖維藝術品在哪個方位以哪種形態表現才能起到與空間環境相融又能有恰到好處的點綴作用。這幾種表現形式的創意使現代纖維藝術作品分類更加專業化,也對藝術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結論
現代纖維藝術設計由于材料的豐富多樣,借鑒了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抽象主義表現方法的設計理念,從平面化向立體化空間化方向的發展使其越來越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要而受到人們的喜愛,相較于其他現代設計藝術,纖維藝術以其材料具有的獨特質感和自然親和力脫穎而出,在新時期希望現代纖維藝術設計能有更多的創意發展,利用新科技在日益繁忙的現代社會中給人以美的慰藉。
作者:戴露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黃潔,解冰,李雁.現代建筑空間中纖維藝術裝飾的創作研究[J].蘭州工業學院學報.2013(05);20-23
纖維藝術的魅力不僅在于圖案美,纖維材料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現力,不同的纖維材料會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隨著現代主義文藝思潮影響與傳播,藝術家們逐漸發現了纖維藝術中使用各種材料可以創造嶄新的藝術形式和樣式,這種手段的運用,從本質上就是突破了傳統藝術形式上材料處于隸屬地位的觀念束縛,在無形之中促進了藝術家對傳統纖維藝術觀念、形式認識上深化,同時也促使纖維藝術家們對現當代纖維藝術獨特語言進行著廣泛的探索、大膽的開拓和試驗,使纖維藝術構成形式呈現出開放的多元化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