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3 15:42:4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法律教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作者:李海龍 單位: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
診所法律教育的宗旨與特征
1.診所法律教育的宗旨按照學者的觀點,發端于美國的診所法律教育,其目標是針對法學院學生實務經驗不足而著重培養他們的法律技能以及法律職業道德。學生在有經驗的教師指導下,通過真實當事人的案件學習法律和法律技能,這也是診所法律教育的核心原則。可以說,診所法律教育的宗旨是實現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正如學者所言:“學生在辦理案件中所做的一切準備和實踐活動最終都將回到課堂上,并經歷反饋、分析和反復討論等教學環節。診所法律教育打開了一扇門,讓屬于校外的實踐進入校內,成為法律教育的一部分,豐富了法學教育的內容。”2.診所法律教育的特征診所法律教育與傳統的法學教育的不同,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分析: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可以說,前者的創新之處是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法學教育模式,實現了法學教育模式的革新。第一,從教學方法上看,診所法律教育具有明顯的靈活性、互動性、主動性特征。傳統法學教育注重法學理念的傳授,通常采用的都是“填鴨式”教學方法,不僅壓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往往還難以受到應有的效果。在診所法律教育中則徹底打破了這一做法,使得互動與主動成為這一教學模式的鮮明特色:“診所法律教育倡導教師和血紅色呢過互動式的教學,教學中的互動包含了師生互動、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和社會之間的互動、學生與社會之間的互動、教育機構與用人機構之間的互動、理論與實踐的互動等。”第二,從教學內容上看,診所法律教育具有極強的實務性、職業化、技能性特征。眾所周知,在傳統法律教育中,注重傳統理論的傳授,而忽視甚至輕視實務技能的培養。因此,“教師根據案件辦理進程的各個階段,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確定每一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系統地、有計劃地安排法律職業技能的培訓和職業道德的討論,是學生能夠理論結合實際,學會法律的適用。”(三)診所法律教育引入中國2000年,診所法律教育被引入我國高校的法學院系,作為法律實踐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我國法學教育改革的一種重要且有益的積極嘗試。具體而言,我國診所法律教育的引入,與美國福特基金的倡導密不可分。根據學者的考察,1999年,福特基金會再北京辦事處開始研究診所法律教育在我國高校開展的可行性。同年12月6日,福特基金會在北京召開了“關于診所法律教育課程的研討會”。會后,福特基金會向各高校發出了《關于參加福特基金會召開的擬在中國法律院系開展診所法律教育課程會議的報告》。
診所法律教育在我國的發展與缺陷
(一)我國診所法律教育取得的成績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診所法律教育的理念與方法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宣傳與普及,隨著其方法不斷被推廣,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和認可。據統計,截止2008年5月,全國已有近90所法學院加入診所法律教育專業委員會,成為會員單位,涉及23個省、市、自治區。其中,近60所法學院開設了法律診所課程,建立了102個各種形式的法律診所。可以說,無論是法學教育部門還是法律實務部門,對這一創新的研究方法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評價。按照學者的研究成果,其重要意義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論述。第一,這一模式促進了我國法學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完善。根據學者的理解,診所法律教育與傳統法學教育方法不停,強調的是“從行動中學習”的新型法學教育方法,通過真實的場景,培養學生法律實務思維、法律實務技巧、法律職業道德以及法律公益心。這種新穎的教學理念、互動的教學方法,不僅符合我國法律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有效地促進了法學教育內容結構的變革。也就是說,診所法律教育理念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原有的教育模式的變革,為我國法學教育的不斷科學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動力。第二,診所法律教育已然成為我國公益法律事業的生力軍。源于美國診所法律教育的基本理念,我國診所法律教育也具有無償援助的基本特點,因此很多經濟地位較差的當事人都愿意將相關的案件交由法律診所處理。根據學者的調查,2007年底,各院校法律診所共辦理了三千多件法律援助的案件。可以發現,它已經成為我國法律公益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我國的法律援助事業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二)我國診所法律教育存在的問題由于我國基本上是移植、學習的大陸法系的法學教育模式,因此基本上是注重傳統理念的傳授,注重課堂的教學,一度忽視了實務的鍛煉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盡管我國已經引入英美法系診所法律教育的模式也有了一定的時間,但由于時間短暫,加上理念的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開展這一活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簡言之,美國模式的診所法律教育被引進到我國只有短短的十年時間,教育模式的移植必然經歷從模仿到消化直至逐漸本土化的過程。概括起來,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診所法律教育在我國的建設并不完善,還存在諸多需要完善的制度和規范。盡管我國已經引入了診所法律教育,但是,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以及運作上,并沒有完全依照、參考美國的做法,具有很強的隨意性。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診所法律教育需要較大的成本投入,這也讓很多高校的法學院望而卻步。可以說,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診所法律教育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正如學者所言:“成本與經費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診所法律教育在我國未來發展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爭取從學校即法學院獲得更多教學資金,如何力爭將診所法律教育納入國家法律援助基金的覆蓋范圍,如何廣泛爭取國內外的橫向資助,應該成為未來診所法律教育發展的一個目標。”第二,我國診所法律教育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在美國,診所法律教育的開展需要詳盡、周全的法律制度、規范的保障,每一環節都有序地開展,如此,才能保證法科學生的實踐效果。而在我國引入這一模式后,由于諸多細節的東西沒有引起充分重視,往往造成這一模式運作規程不規范的不良現象,使得這一模式應有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參考美國的具體做法,逐步地、全面地完善我國的診所法律教育的教學管理環節、實踐步驟環節就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客觀問題。第三,我國的診所法律教育的實際收益及效果有限。如上所述,由于存在以上兩個致命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國的診所法律教育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起到的效果并不明顯。由此而造成了如下的特殊現象:首先是學生覺得這種實踐并不具有鍛煉的效果,因此他們往往還希望去大型、規范的律師事務所鍛煉;其次是教師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也不盡一致。有的教師認為與其這樣所謂培養學生的所謂的實務能力,還不如多多地在課堂傳授些知識。此外,即使參與診所教育的老師,有的也是很多敷衍了事,并不能達到理想的實踐效果。綜上所述,盡管我國的診所法律教育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因此,今后的工作應當是采取積極措施不斷改進這一模式,使這一模式更大地促進我國教育模式的改革,促進法學教育的繁榮。
診所法律教育在我國發展受限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法學院的師資力量難以適應診所法律教育的發展規模,在學術和實踐經驗上都具備適當條件的教師非常少。我國目前的法學院教師除了在社會上做兼職律師和在政府做法律顧問的以外,大多數都是終生職業教師,他們大多是從法學院學習畢業直接至法學院任教的,某些教師甚至沒有機會在法庭露面或客戶或參與政府的決策過程。對于這樣的法律教師而言,他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從課堂走向課堂,一個欠缺實踐經驗的法學教師是不可能勝任法律診所教育的。為了適應診所法律教育的要求,法律教師在進入法學院以前應該具有一定的法律實踐經驗。“現行的直接從法學院應屆畢業生中錄用教師的做法應予廢止,法學院教師的來源應該體現多元化與多樣性,鼓勵非法律專業畢業的人士到法學院任教,在教學與實際部門之間應該有一定的溝通渠道,以便利教師獲得實際知識和信息,也便利實際工作部門的人員到法學院傳授知識。”[4]我國目前診所法律教育發展受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上面所論述的只是筆者理解的最重要的的兩個方面,其他原因包括我國法律文化背景下的大陸法系傳統、法學本科學生的素質和數量、學生參與診所法律教育的身份限制、開展診所法律教育的經費問題等。由于諸多原因,診所法律教育在我國目前的法學教育中尚未成為正式認可的主流課程。
二、診所法律教育在我國發展的必要性
診所法律教育發端于美國法律現實主義運動,它是對局限于教室內和理論體系內的傳統法學教育反思和批判的產物。該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弗蘭克極力主張法學院的學生應當向醫學院的學生一樣,要獲得臨床的經驗,并且他還提倡法學院應當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法官或律師擔任教授,要求學生學習法官和律師的實踐藝術。現在診所法律教育在美國法學教育中已經獲得了巨大的社會認同。與美國不同,我國屬于大陸法系國家,但法律教育的實踐性和開放性要求是一樣的,而實踐性和開放性的法律教育需要診所法律教育的發展。
我國流傳了多年的人治傳統,形成了民眾法律意識缺乏的狀況。目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律體系還不夠健全、不夠成熟,與法治社會的進程還有很大差距。雖然我們正在開展依法治國建設,但長期形成的源自歷史的消極因素和體制環境如“官本位”和“人治”思想深深地影響著人們。高職學生受家庭和社會的影響潛意識里也抹不去這些觀念,這便是造成高職學生法律素質偏低的歷史原因。高職教育體制的限制。雖然國家在法制教育方面對高等院校和高職院校持同一標準,但高職院校由于未將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納入教學培養目標體系中,學校、教師對學生法律教育都沒能引起足夠重視,使高職學生產生“法律基礎課不重要”的錯誤認識,這種錯誤的教育體制不能滿足培養就業市場全面素質人才的需求。客觀方面的原因。由于高職院校招生分數線較低,往往是高考中未達到本科線的學生的選擇。而這些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成績較差,對新知識獲取的速度較慢。加之社會方面存在的種種偏見,使得高職學生往往產生自卑的心理。他們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產生得過且過的偷懶思想。這種客觀方面的原因也給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造成了消極影響。
加強高職學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面對當今這個法律日益健全、人們越發重視法律的社會,單純具有某項專業技能根本適應不了社會的需要。因為,每個人都不是絕對的個體,在社會生活中離不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具備熟練而精湛的專業技能又熟諳法律常識的“一專多能”人才才是高職院校教育的最終落腳點。這既滿足國家對高職院校辦學的要求,又是檢驗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好壞的標志。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改革。由于目前的職業教育缺乏對法律教育的足夠重視,法律教育基本流于形式。高職院校對法律教育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所設置的課程和學時不盡合理、教學方式難以滿足新形勢的需求。為此,對高職院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我們需要解決如下問題:進一步充實教材內容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猛發展,目前我們所使用的法律教育教材普遍存在教材內容滯后、系統性差、難易程度與職業教育不匹配等問題和不足,已經滿足不了新形勢的要求。所以,應選擇貼近生產和生活的法律知識作為教材的基本內容,再附之與職業工作相匹配的專門性法律知識,兼顧知識的專業性、針對性、系統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在體現出職業教育特色的同時,提高學生對法律的理解水平、增加理解深度、鍛煉學生對法律實用的理解。調整課程設置一些高職院校為提高就業率,在課程設置上存在專業課沖擊基礎課的現象。將法律教育的課時擠到30多學時,這僅能讓法律教師緊趕進度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為避免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如走馬觀花一般,應盡量調整延長法律教育的學時。此外,學校的法律教育僅以教材為主,缺乏對課外知識的獲取,往往造成學生知識面狹窄。為改變這種狀況,學校在設置法律課程時,應在每學期適當增加豐富法律知識的活動課,讓學生通過對法律基礎理論的掌握,增加活用法律的技巧。改進教學方式在高職院校的法律課堂里面,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角,從事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但基于這種傳統思想的影響,教師以講為主,忽視了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和溝通。學生對法律課程漸漸產生抵觸情緒,這對學習效果“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生變為課堂的主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式的改變離不開教師對法律教學的重視,更需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備課準備。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生動再現某些圖片或視頻資料與學生分享。為進一步提高高職學生的法律素養,單憑課堂教學是難以實現的。我們還需要拓展課外法律講堂、采取實施情境教學,采用法庭觀摩、模擬法庭等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依法辦事的能力,取得理想的效果。
高職法律選修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有的高職院校或任課教師籠統地認為法律選修課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沒有針對高職學生及其專業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設定。有的高職法律選修課就是要法律選修課的教學目標與“兩課”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的法律基礎部分定位相同,有的與專業課中法律必修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一致,而《法律基礎》是帶有普法性質的教學,受學時等因素的限制,其教學目標只能是讓學生大致了解我國的法律體系概況;與專業相關的法律必修課強調是專業能力的培養,法律選修課的教學目標與此兩者定位相同,不利于其素質教育功能的發揮。重法律知識的傳授,輕法律素質的培養法律公選課的設置和教學仍偏重于法律知識的傳授,沒有把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的養成放在重要的位置。從課程設置上看,法律公選課程的學科痕跡比較明顯,往往是選擇法律專業課程中的一門或某一個部門法學來作為公共選修課,然后按照專業課程的理論和知識體系進行講授。由于種種主客觀的原因,教師通常采用單向的講授法,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和傳統,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果導致知識和素質的雙重缺失。缺乏合適的法律選修課教材受學科體系的影響,現實中,高職法律選修課的教師往往選用法學專業的本科或高職教材,而這些教材對于大多數非法律專業的工科學生來說,其內容過于專業和抽象,過于強調知識的體系化,而缺少對生活中的鮮活案例、法律現象以及非法律專業學生法律學習需求的關注,并不適合法律選修課的教學。由于缺少合適的教材,法律選修課的學生手里往往沒有教材,信息的溝通方式受到限制,教學中有的學生忙于記錄教師講授的內容,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習效果。成績評定隨意性較大由于班級人數多,學生來自不同的系部和專業,教學組織實施難度大,學生成績通常根據課程論文或開卷考試成績評定。課程論文抄襲現象嚴重,往往出現雷同的題目和內容;開卷考試由于缺乏教材和資料,考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導致法律選修課的期末成績評定帶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不僅影響了評價的客觀公正性,也對教學過程產生不利影響。
改進高職法律選修課教學的路徑與措施
準確定位教學目標選修法律類課程的高職院校學生都不是法律專業學生,他們并不需要掌握系統的法律知識,也不需要多少法律事務的操作能力。法律公選課主要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自覺的守法意識、權利意識、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培養學生對法律的信仰和情感,對法律權威的信服和遵從。“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僅需要傳授具體的法律知識,更需要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情感、法律信念。在教育過程創造一定條件,讓大學生能切實體驗法律、感悟法律,內心真正接受法律、信仰法律。”[2]在此基礎上,適當強化學生法律運用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與其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能力的培養。打破課程界限,構建法律公選課程體系高職法律選修課的設置要科學化、規范化。應該打破傳統法律專業課程的束縛,根據非法律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有針對性地選擇和編排課程內容,著重開發有助于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和素養,提高法律問題應對能力的課程。例如,對于法律意識和觀念培養類的課程,可以開設《經典電影中的法律文化》、《經典文學中的法律精神》等課程;對于一些法律能力培養類的課程,可以根據學生需要將本來分屬不同專業課程的內容重新整合,開設系列法律公選課程,諸如《創業中不得不知的法律》、《職場中不得不知的法律》、《家庭生活中不得不知的法律》等課程,并精心選擇和編排教學內容,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開發校本教材,編寫適合法律選修課教學特點的、有針對性的教材。在選用教材時,“應注意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適用,避免過于專業化。公選課不是專業課的重復,也不是專業課的簡單壓縮,自應有別于專業課理論知識的系統和全面。”[3]編寫或選用合適的教材,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高職法律選修課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傳統的講授法外,還應根據需要靈活采用其他教學手段和方法。案例教學法是法律課程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尤其在選修課的教學中需要加強應用。所選案例應貼近生活,反映熱點,真實可信,這樣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法律知識的內化和法律意識的養成。可多發掘視頻案例,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現,這種展示方式更為形象和生動。條件允許可以多組織案例討論,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其法律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條件的可以進行體驗觀摩教學,組織學生觀摩法庭、仲裁庭的案件審理過程或調解中心的糾紛調解過程,親身體驗法律的適用過程。這樣的教學哪怕只有一次,將會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產生深刻的影響。加強過程考核,改進考核手段法律選修課必須加強成績評定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避免主觀隨意性。一方面要重視過程考核,如在平常的教學中多注意學生的課堂表現,多采用互動教學,記錄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可以通過作業等方式,考查學生在課外的學習狀態。盡管選修課有其特殊性,過程考核比必修課難度大,但仍然可以通過種種可能的手段,來提高平時成績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要改進考核手段。目前,高職法律選修課采用課程論文和開卷考試方式的居多,采用課程論文方式的,論文字數宜少不宜多,且應堅決杜絕抄襲,以增強成績評定的可操作性。開卷考試在沒有教材的情況下,可以采取“一頁開卷”的方式[4],并注意難易適度。除了傳統的考試方式外,教師也可以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情況,采用項目調查研究、現場答辯、法律實踐總結報告等方式進行。
作者:徐升 單位: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20世紀60年代,美國為了解決法律教學制度中存在的種種缺陷,診所式法律教育應運而生。隨著美國民權運動的興起,美國進入訴訟紛爭的高發期,各類案件數量呈爆炸式上升,然而美國的司法資源的有限性以及其本國制度的相對局限性導致多數人無法得到法律救濟。與此同時,美國各大學法學院的學生無法找到對應的實習平臺。基于以上兩個問題的考慮,美國司法界和教育界嘗試著引進醫學院的診所式教育模式,以此來探索法律診所教育模式,這個嘗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謂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指的是將法律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法律操作的實踐相結合,強調從實踐中學習,在診所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讓學生承辦真實案件,使學生掌握辦理法律案件的技巧和技能,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意識觀念,使學生真正能了解社會,服務于社會。2000年9月在美國福特基金的資助下,診所式法律教育首次在我國7所高校試點,效果顯著,隨后診所式法律教育在全國一些重點本科院校法學院推廣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國盡管開展了一批診所式法律教育試點,但目前僅局限于本科院校,還沒有一所高職高專院校建立法律診所試點,作為我國法學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職高專院校法學教育,特別是公安政法類高職院校中引用和推廣診所式法律教育。這一舶來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高職高專院校法學教育改革的趨勢。首先,當代社會對高職高專院校培養人才要求的轉變,為診所式法律教學的廣泛推行提供了市場條件。隨著社會的轉型發展,今后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趨勢從曾經的需求知識型轉向需求技術型,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實踐能力要求大幅提高,這就要求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必須熟悉實際操作流程,以達到日后進入工作崗位的要求。在高職高專院校法學專業中推行診所式法律教育必定會有利于培養法學專科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現有診所式法律教育已經取得的成效,說明在高職高專院校法學專業中大力推行診所式法律教育是正確的,是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途徑。根據最近幾年已經開展的診所式法律教育試點取得的成效,法律診所教育所設課程特意為學生創造了在模擬情景中實踐法律的機會,比如模擬法庭,由同學來扮演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當事人等角色。學生通過實際體驗學到了與書本不同的知識。與此同時,法律診所式教育方法還要求學生在實踐中必須掌握如何權衡法律、當事人利益及倫理道德等各種因素的方法,使學生大幅提高分析問題的素質。最后,高職高專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深入,為診所式法律教育廣泛施行的進程創造了契機。目前,各大高校教學整改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法律診所教育作為教學模式的新生兒,讓學生充當律師的角色,幫助有法律問題的人,教師的職責主要是在這過程中指點學生,并讓其體會法律的真實內涵,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會提高學生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能力。鑒于高職高專院校主要是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實用人才這一主要目標,高職高專院校法學專業開展診所式法律教育也會因教學對象、社會資源、師資力量、人才培養模式等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法學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體系設置診所式法律教育的核心就是課程體系的設置。診所式法律教育的課程主要由課堂教學和真實案例指導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的教學目的都是在學習一定的法律知識的基礎上,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診所式法律教育的課堂教學不再側重于對法律理論的講授,而更多關注學生對于法律的實際理解及運用。目前我國大多數本科院校在實施診所式法律教育時,對象主要是針對法學院三、四年級本科生和一、二年級的研究生。但是由于高職高專院校的學制只有三年,時間相對少一年,因此,在高職高專院校施行診所式法律教育應該在二年級時開始進行,同時也可以在針對高職高專院校法律教育的特點設置診所式法律教育的課程時,為了適應高職高專院校的辦學特色和教育目標,課程結構淡化了法學理論,加大了職業技能訓練的比例,重點強調實踐性教學環節。
(二)教學設施診所式法律教育的教學方法主要以課堂案例教學和課外實踐為主。課堂案例教學主要是課堂討論、案例分析,課外法律實踐有社會調查、案例討論與旁聽法庭審理、法律咨詢等。因此,需要一定的教學設施,有條件的院校成立了基層法律援助中心,但是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由于規模小,經費有限,教學場所和辦公設施問題都有待于解決。
(三)師資力量我國高職高專院校教育的現狀要求在進行診所式法律教育過程中配備“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具有相應的實踐工作經驗,目前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法律專業開展診所式法律教育的基礎。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開展診所式法律教育的基礎。
二、高職高專院校診所式法律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一)法律診所的成本問題診所式法律教育與傳統教育不同,除了通常上課使用的教室外,還需要開展各種實踐活動的場所,即要建立一定規模的法律診所。法律診所的學生們不僅在法律診所課堂上系統學習各種技能和職業道德,還要在法律診所接待客戶,準備相應訴訟文件以及進行仲裁或訴訟等。因此,作為診所式法律教育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法律診所需要具體的辦公室,并配備電話、電腦、圖書資料等相應的辦公設施,并且聘請專門管理人員運作診所,從而保證診所活動的正常開展。對于高職高專院校來說,如果沒有外來資金的注入,法律診所的成本過高,難以長期保證。
(二)法律診所的師資問題美國法律診所的教師大部分都是專職的,對于法律診所課程以外的法律課程也不是必須承擔的,而在中國法律診所的教師往往都是“雙師型”教師,即同時具有教師資格與律師執業資格。一方面要教授一門或幾門的傳統法律課程,另一方面還要兼顧法律診所的課程,而法律診所的課程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辦案過程進行跟蹤指導,案件辦完之后,還要幫助學生總結經驗和教訓,這個過程是復雜的,費時費力,因此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非常重,加之法律診所的實踐教學要求教師和學生的配比也要合理,如果教師少,學生多,也很難達到診所式法律教育的教學目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滲透的法制觀念
本篇文章以經濟生活教材為例,探討在當前教材中有關法制教育的內容。在經濟生活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中,關于公司的含義以及如何成立公司、從事經營活動方面有這樣一些表述:“公司是依法設立的。”“成立公司必須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規定,辦理一定的登記手續,取得法律上的承認。“”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關于這方面的教育很重要,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也是未來的創業者、公司的經營者,在中學時代就需要強化這種遵守社會規范、公平競爭的法律意識。在第五課中,關于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方面的內容,有這樣一些內容:“我國頒布和實施了勞動法,這部法律規定了勞動者享有的各項權利。”“勞動者要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當權益受到侵害時,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維護權益。”每位中學生都是未來的勞動者,需要了解作為勞動者有哪些合法權利,以及當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如何去維護自身權益。在第七課個人收入的分配中,關于收入分配方面,有這樣一些語句:“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以加強學生的財產所有權意識以及合法取得收入的意識。另外在第七課中關于征稅和納稅方面,有關法律方面的內容比較多“:有稅必有法。稅法是稅收的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稅務機關必須依法征稅。”這部分內容強調要樹立學生依法納稅的意識。要學生懂得在享有公民權利的同時,必須依法履行相應的義務。依法納稅的意識是市場經濟社會中必須要具備的公民意識。第九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關于市場秩序方面,有這樣一些關于法律方面的表述:“市場交易必須自愿、平等、公平、誠實守信,禁止強買強賣、巧取豪奪、牟取暴利、坑蒙拐騙等非法行為。”“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規范和引導。”“每個經濟活動的參加者都必須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證自己的經濟活動符合法律的規范,又能夠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加強宏觀調控可運用法律手段,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7]通過這課的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市場規則意識,建立平等、公平、誠信地進行市場交易的意識。在市場經濟的活動中遵紀守法、遵守公共秩序。總之,在經濟生活模塊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面法律法規的教育,期望達到學生在經濟活動的參與中能知法、守法、用法的目標,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公民規則意識、誠信意識的建立以及深入人心、身體力行是我國市場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以為還應在選修課中選錄具體的有關市場經濟的法律,以便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可以選錄這樣一些法律,如公司法、勞動法、稅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
對當前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一點看法
現有一個關于法律常識的選修模塊,因為安徽省暫時還沒有把政治的選修模塊納入考試范圍,所以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基本上沒有哪一個中學選修這一模塊。我看了一下選修教材,更多的是法律知識的教育。其實學生對實際的案例更為感興趣,在對案例的分析中,會促使他們去認真研讀法律條文,會從內心真正樹立法律觀念、法律意識。學生更喜歡對案件進行判斷、推理、比較、發現細節、進行辯論,從中獲得探索的樂趣。可從熱銷的《福爾摩斯探案集》和《名偵探柯南》小說中窺見一斑。中國社會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都屬于人治社會,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人們不注重法理、沒有規則意識,講究人際關系的現象。法治社會是現代社會的基本標志。我國要從每個公民的內心深處建立起法律意識還任重道遠。所以我以為在人生的中學階段加強法制教育尤為迫切、尤為重要。另外在大學階段法律教育是作為公共課進行教學的,課時也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說,即使完成了高等教育,對于非法律專業的學生來說,在整個學習階段都沒有進行過系統的深入的法律方面的學習。這樣的畢業生進入一個法治的市場經濟的社會,一個政治民主化的社會,顯然是有些準備不足的。在法制教育方面我們應該多向發達國家學習。毋庸置疑,在這方面他們做得更好。從世界各國教育立法和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上看,在重視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同時,都將法律意識和紀律觀念等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日本根據《教育基本法》精神,把“自由、自律和公共的精神”作為本國面向21世紀的三項教育目標之一。美國則把培養學生的“民主價值觀和誠實正直的品德”作為中小學課程改革的一項目標。可見,民主、法制、紀律觀念的確立和守法習慣的培養不僅是世界各國共同的教育培養目標,而且也是世界各國衡量人才綜合素質高低和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由于歷史與現實的狀況,我國非常需要在高中階段加強法制教育,而且是對法律的研究式的深入的了解,也需要去改善目前的教育模式。
作者:張國華 劉燕 單位:安徽醫科大學人文學院
作者:柴繼紅
教師通過自身的興趣表現影響學生(1)投入情感,投入情感的溝通,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大法寶,若適用得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適當的鼓勵和寬松的氛圍,能夠使學生在松弛的狀態下發揮自己應有的水平,使學生從內心中盡快容納相關課程,而不是排斥。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性溝通還出現在對某件事物的判斷上。比如,一個富于情感性的事例,會誘發、引導學生去思考,與文本進行對話,在不確定性中使學生參與到對話中來。情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富于情感性的教學過程也就是與現實溝通的過程。(2)巧設情境。開放式的課堂交流使師生共同關注法律課的內容,避免造成教師興趣與學生的情境興趣毫不相干的情況。這樣的交流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動態,師生共同創設情境。比如,在經濟法的課堂教學中,主講教師在介紹商標法時,現場展示幾種商標的設計圖樣,請學生根據現行商標法之規定,判斷上述商標圖樣哪些能被授予商標專用權,哪些不能被授予,并進行修改使之能被授予商標專用權。該情境設計得到學生積極響應,那些不能被授予商標權的圖樣,經學生修改后卻更加新穎獨特、易識易記。這樣的情境設計巧妙地結合了該門學科的理論特點和學生的興趣,并通過其完成的成果準確地驗證了理論,又使教學成果更具有開放性和豐富性。學生的觀點往往比較片面,但其中不乏新意。教師不要對其觀點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而需要通過相關事例的分析比較,引導其作出科學的判斷。現代課程需要達成一種促進探索的課堂氣氛,當然需要建立在課程的學習者對所研究的材料有足夠的理解,并有足夠的能力解釋、分析和表達相應的材料的基礎上。教師的理論與實踐經驗與學生的思想相契合,形成了課程的多重觀點,使課程具有足夠的多元性和開放性。
如何妥善解決這一矛盾,是擺在法律課教師面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興趣與所長,學校應該尊重教師個體的創造精神,教師個人也應盡力挖掘自身的潛能,運用多種教學藝術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某位教師的口才極佳,幽默風趣,他講的法律課幾乎可用說相聲的藝術方式來表達,生動活潑又有趣,學生在輕松幽默的氛圍中領悟了法律的真諦。又如,某位教師的音樂舞蹈修養較好,她在課堂上常常選擇經典作品評析講解,在藝術的熏陶中釋放學生的思維和感情,有力地增強學生自我表達的內涵,寓教于樂,擺脫法律學科本身枯燥而帶來的緊張感和壓力感。
法律課教師通過教學內容的處理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法律課的內容是理性的,而興趣往往是由感性生發的。通常的情況下,興趣越高,人們的思維越活躍,行為也越有成效。師生必須通俗、新穎地創設情境,這樣的情境才是興趣的使然和理性的回歸。法律課教師通過教學內容的處理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現代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學生學習的認識活動并非是孤立的智力活動,它總是伴隨著學生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活動同步進行的。教師在營造任務教學心理氛圍時,應適當調動學生的上述非智力因素,鼓勵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學習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被動的知識接受者的心理誤區,探索一種師生共同討論、研究的綜合交流方式。教師能否發揚教學民主,尊重信任學生,給學生創設寬松和諧、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是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的關鍵。(2)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這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因為教師不僅應具備正確處理教材,抓住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學習目標的能力,還應具備發現知識規律形成過程并指導學生應用知識,設計具有典型性的教學方案的能力。比如,某教師在設計合同法教學方案時,要求學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擬合同的訂立過程。在具體實施該方案后,指出學生模擬的勞動合同、租賃合同、買賣合同、借貸合同的條款中的矛盾之處和不足,以此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并對其模擬的小品不斷精練和完善。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盡可能研究學生的思維方式,增強教學的可預測性。(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重視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獨立性等創造個性心理品質,但也存在某種思維的定式和從眾心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創造寬松、安全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多鼓勵、少批評,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克服思維定式和盲目從眾的心理狀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使課堂教學更具吸引力。在課堂教學中,不設定標準答案式的結論,而是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突破習慣思維的條條框框,敢于提出新觀點,形成超常的構思。教師不僅對創新思維給予鼓勵,對于盲目從眾和思維惰性更應予以批評,更加激勵學生自主創新,獨立思考。在法律課教學中擺脫枯燥、難懂的局面,引入興趣激勵機制,讓法律課回歸理性的本質,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和思考。法律課教師更應自覺地成為具有行動力和創造力的教育實踐者,使法律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課程。
0.引言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社會更加地需要具有一定德育水平與法律基礎的高素質人才。中職院校是培養社會專業技術人才的主要培養陣地,所以,學校更要重視學生職業道德與法律知識的培養。在中職教育與法律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中職學生的職業道德與法律素養。所以,中職教師在教學課堂要重視案例教學的應用。
1.案例教學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
案例教學時,教師要以教學的目的、教學的內容為基礎,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典型的案例,指引學生進入事件當中,感知事件中的角色,客觀地進行案例分析,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進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的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地提高。實時上,在法律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利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啟迪學生的思維,對原理進行揭示,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1]。運用案例教學可以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中運用案例教學,教師借助多媒體工具,利用視頻、圖片等將案例的真實場景展現出來,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使得課堂教學的質量進一步提高。運用案例教學有利于學生提高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中職學生的社會經歷較淺,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很多法律知識與職業道德,學生并不能完全地理解或吸收。而真實的案例是現實生活的反應,教師利用教材的內容將社會中真實發生的案例引用到課堂中,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使學生對社會中的法律現象進行更深入地感應與了解。這樣,當學生親身進入社會時,能夠更好地將自己學過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除此之外,在法律教學與職業道德中應用案例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在應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與評價。
2.案例教學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對策
2.1 利用案例教學,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課堂討論環節,將其作為案例教學的主要部分。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其分析與解決問題,從自身的角度為出發點,對案例進行深入的剖析,從而表達自己的看法。在學生討論階段,學生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讓學生在一個自由良好的氛圍中討論,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來,真正作為討論的主角。當學生對案例的討論具有不同的看法時,教師要加以引導,避免討論方向的偏離,對不同的看法進行分析,不能急于否定,以保證討論順利地進行[2]。
例如:在講解“避免違法犯罪”時講到見義勇為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案例。比如:在2015年,社會某人見義勇為青年因持刀抵制歹徒而勝負重傷后。想要申報見義勇為的稱號。但是卻被發現有案底而遭到拒絕,這樣的兩種局面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熱議。于有關部門而言,以經費緊張為由拒絕。教師可以通過這一案例讓學生展開討論,甚至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以表演的形式將自已場景小組成員表演出來,在小品中,每一成員去扮演其中的角色,并進行換位思考,明白不能嘲笑有案底的人,他們身上也有值得學習的品質,學生從中汲取好的品質,成為一個高素質的公民。
2.2 在借助案例教學時對理論知識深入理解
法律知識的學習多以枯燥晦澀的條文形式出現,其中包含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學生對其較難把握。如果教師知識通過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滿堂灌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很難真正地理解法律條文的含義,對其學習的熱情不高,課程教學很難進一步進行。因此,教師可以選用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案例進行課程教學,選擇典型的案例,通過這一教學方法有利于增添課堂內容的趣味性、改變知識點的枯燥性,使其更加有趣與形象,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應用實踐中也更加輕易。
例如:在講解“崇尚正義、維護權益”時,因為學生經驗較淺,沒有經歷過法律的糾紛或法律訴訟,教師一味地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導學生學習,學生會很難理解知識點,運用實踐中具有困難性。所以,在課堂中,教師進行案例導入,將其貫穿到整個教學環節中。案例:2015年,李某近年14歲,被張某家的狗咬傷,李某的家長要求張某進行醫藥賠償,但是被張某拒絕了。在此事件中,李某的家長作為監護人要如何正當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向哪個機關并且這又屬于什么類型的案件?如果,雙方在訴訟過程中,李某被張某打傷,這又屬于什么類型的訴訟案件?通過這一案件,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案件中的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在真實的角色扮演中,對訴訟的程序進行了解,了解公民具備的訴訟權利,強化訴訟過程中證據的意識,保證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教導學生要適當地運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證自己的合法權利。
2.3 在運用案例教學時注意營造積極的環境
法律知識比較枯燥,并且難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集中注意力,對其討論的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因此,教師在課程講解時要注意營造一個積極地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組織學生閱讀相關的案例或者觀看相關的視頻,并針對相關的問題進行深入地分析,因為視頻教學具有直觀性,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解《依照程序維權》這一教學內容時,可以導入案例:劉某在叔叔的糖果廠上班,至9月末,劉某向叔叔討要4000元工資很多次,沒有結果。為了盡快得到工資,劉某將叔叔的兒子綁架,并電話威脅叔叔,當叔叔與其妻子趕到時,劉某將叔叔的兒子舉起并摔在地上。最后被制服,最終法院判決拘禁劉某6個月[3]。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案例讓學生進行積極地探討,并提出合理的措施,讓學生明白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需要用正確的手段,加深學生對法律的認知能力,明白法律不只是為了懲罰壞人,也需要運用正義的有效的維權手段[4]。
3.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新思想,樹立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重要的意識,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案例,激發學生法律學習與職業道德學習的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學習中來,在案例教學中善于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積極地發表自身的看法與理解,在案例中結合理論知識,并將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從而使得學生的法律意識得到強化,能更好地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做一個合格的有素質的公民。
參考文獻:
[1] 王雁.淺議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5,79(5):36
自今年5月以來,在縣司法局的組織下,全縣律師行業開展整治法官與律師不正當交往專項整治暨律師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教育活動,以趙正永、張堅、熊德超、汪利軍、朱俊酬、陸瑋案為反面教材,要求律師人人自省,并在以往及以后與法官、檢察官的交往中注意分寸,時刻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
本人自執業以來,謹記老師的教導,以律師應有的職業道德嚴格要求自己,但細思之,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以下為個人的自查分析:
一、本人雖執業不久,但對律師行業已經存在一些感觸。實踐永遠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司法實踐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與書本上理論知識所存在的差距,剛執業時難以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在前輩的教導以及自己的不斷摸索下,總算尋得一些門路,對律師行業有了一些感受和心得。現實是與書本不一樣的,尤其是在人際交往中,法官、檢察官與律師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群體與不同的陣營,在這種“三權分立”相互博弈的局面中,才能使各方利益達到一種相對的平衡,因此就注定了律師與法官存在摩擦的情況。在案件的過程中,自己也曾存在與法官交好的想法,但內心的堅持及法律職業道德的潛在要求讓自己打消了這樣的想法,我相信,法官也是如此認為,我們之間并沒有矛盾,各方堅持己見不過是對各自職業道德的堅持,如果因為案子產生摩擦恰好說明案件的公正與平衡。
為了提高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高校應該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工作,努力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以下簡稱為“思修”課程)的教學實效性。“思修”課程是為了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順利完成高校學業,以達到提高大學生思想品德修養的目的。研究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精髓,探討新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的質量是現任“思修”教師教學的幾大任務,只有真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使學生在未來工作、生活中嚴格按照社會道德規范要求自己,約束自己。
一、對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實效性探討
要明確認識高校“思修”課程教學實效性的研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高校“思修”課程教學的內涵。針對這個內容,我們大致分兩個方面了解,一是從哲學角度,二是從價值角度。
(一)哲學的角度。從哲學角度上來說,實效性是一個理性運用的概念,其可行性是指對方案的創意、理念及其操作的可行性。在具體教學中,教學的實效性是指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傳達教育理念這一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互動轉變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在受教學者身上的體現,這就是教學具有實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育者的一切教學手段都不能作為教學實效性的評價依據,因為實質結果才是教學實效性的體現。而實效結果取決于教育者實施教學理念的高度推廣,其過程形式大致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教學手段,如利用網絡、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進行教學,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如增加課堂討論、課堂辯論的教學形式,這些是能夠提高教學課堂的氣氛,以增加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但這只能是提高課堂效果或課堂質量,與教學實效性并無明顯關系。哲學上的實效性主要強調理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保持一致的教學目的,并且保證目的體現在過程中,過程中包含目的性。
(二)價值的角度。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發揮各教學因素的作用,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以體現最佳的教學效果。“思修”課程教學的實際效果是通過顯性效果和隱性效果體現出來的。顯性效果即直接效果,從學角度而言,主要體現在到課率和聽課率上,從教師的角度而言,主要表現為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的使用得當。隱性效果就是“思修”課程對高校學生長遠的影響,從這個意義而言,“思修”課程承擔著培養大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素質的任務,是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重要保證。
二、對增強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實效的對策分析
(一)以生為本。“思修”課程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所以提高其實效性是基于學生這個主體,所以在實踐中要切實做到以生為本。“思修”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其實效性關鍵在于能否瞞住主體需要,以促進學生思想品德修養的提升。在提高實效性的措施中,第一條就是以人為本,把握學生的主體需要,使教學任務貼近學生實際。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思修”課程教學應該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是增強教學效果的前提和效果。以生為本是增強實效性的核心,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作為“思修”課程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堅持以生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教師真正成為高校學生思想健康成長的引路者。
例如某高校“思修”課程教師通過教導學生自主學生的方式以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該教師通過播放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十”、“兩會”等視頻,向學生提倡自主學習,對學生予以正確的思想品德教育,用視頻中出現的知識點進行教導學習,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學習正確的思想品德素養。
(二)圍繞教學目標。“思修”課程的教學在很多方面都不能盡如人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教師不能對該課程價值的目標進行準確的理解和科學的把握,從而缺乏對價值目標的理論追求,所以“思修”教學可以通過價值目標提高其實效性。首先,通過明確了解“思修”課程的價值目標,以形成對價值目標的認同和追求,同時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培養學生教學邏輯性,以便突顯“思修”課程的價值目標。教師教學活動的評價和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都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確定科學、恰當、合理的教學目標對于教學有著決定性作用。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以及道德行為標準,除此之外,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思修”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某高校“思修”課教師在講解“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這一課時是,通過課后演講的方式對學生本堂課程的內容進行加強,讓每個同學上臺演講自己的理想,每個同學五分鐘時間,講訴自己理想以及為什么想實現該理想的原因,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三、結語
綜上所訴,在“思修”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建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學生發展放在首要位置,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為目標而努力,使“思修”課程教育具有實用性和實效性,為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張舜清.關于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實效性的哲學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05(03):159-162.
[2] 丹.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效性的思考[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3(06):104-105.